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研究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研究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研究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1年第11期(总第250期)学术论坛

ACADEMIC FORUM

NO.11,2011

(Cumulatively NO.250)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阶段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基于我国的这一基本国情,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必须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必须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方针。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核心。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国家财政加大了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特别是在2006年,国家决定从当年起取消征收农业税费,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中央财政增加了用于“三农”的支出,仅2006年当年,国家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就达到了3397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422亿元,同比增长14%。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逐渐加快,农村金融机构也更加需要积极配合财政,支持“三农”建设。为了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认识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意义,了解农村金融机构的现状,分析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对策,这对于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促进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我国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农村金融,要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就需要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因此,引导和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具有以下积极的意义。

(一)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增强服务“三农”力度

所谓统筹城乡发展,就是通过改变资金、人才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城市流动多、向农村流动少的特征,推动其多向农村倾斜,特别是向贫困地区倾斜。从农村的现状来看,农业属于弱势产业,农民属于弱势群体,这样的产业和群体很难吸引商业性资金的介入。农村又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农户较为分散、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等特征,这些特征导致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相对偏高,使很多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纷纷撤出农村。目前,在农村金融机构中,能覆盖农村乡镇的主要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经营网点和中国农业银行部分经营网点。因此,建立构建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调动农村金融机构去服务“三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农村金融机构增强服务“三农”的金融服务力度。

(二)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落实金融惠农护农政策

近年来,一系列的强农惠农政策接连出台。这些政策的出台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是由于农村经济本身带有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较高而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研究

党文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机构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为了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认识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意义,了解农村金融机构的现状,分析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对策,这对于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服务“三农”

[作者简介]党文,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广西南宁53007

[中图分类号]F83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11)11-0142-05 [基金项目]2011年度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广西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西部大开发的视角”(201106LX825)的阶段性成果

142

收益又相对较低的原因,这些强农惠农的政策的落实和实际执行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就全国的情况来说,截止2009年,一共才有172家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其中村镇银行148家、贷款公司8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6家。这些政策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服务“三农”,是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但是部分政策未全部落实,究其原因是对农村的投资回报效率低、回报周期长、盈利能力差等,这与商业银行追求目标相背离,导致了部分商业金融机构缺乏对农村金融的参与热情。因此,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不但提高了农村金融美好未来的可预见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商业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的信心,从而利于金融惠农政策的落实。

(三)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将能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持续发展和繁荣,同时也能促进农村金融机构不断改善自身的金融服务以谋求在农村金融市场占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一个良好的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机遇,预示了农村金融机构的美好前景,也是商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金融投入的吸引点。

二、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一)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迅猛,网点众多,业务覆盖面广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迅速,到2010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有78.5%的机构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共计2954个;共有农村金融营业性网点75856个,占全国金融营业网点总数的38.8%。这些农村金融机构绝大部分分布在县或者县以下乡镇。截止2010年末,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突破了10万亿元大关,但是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比例才为11.3%;农村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余额为5.7万亿元,占我国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的比例是11.1%,其中涉及农村的贷款余额是3.9万亿元,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11.8万亿元的32.9%。农村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中,农户贷款共计有2万亿元,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农户贷款的比例为78%。从我国金融机构的涉农资金投入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的金融机构为促进城乡的统筹发展、支持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特色突出,政策性强,贷款投向明确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表现的主要特征:一是通常以比市场水平低的补贴性利率向外发放贷款,或者通过附有其他优惠条款来强调优惠贷款的作用;二是信贷投放主体以金融机构为主。在此背景下,大量的补贴性信贷资金被源源不断地通过各种机构(包括政策性金融机构)投放到农业部门和农村地区。国家在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农村金融发展的不足,所以,为了弥补金融商业化后农村金融发展的不足,专门成立了农业发展银行,以期用农业发展银行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更完善的金融服务。

(三)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机制改革,方向性明,经营管理市场化

在我国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依然是农村金融环节,我国过去的农村金融体制在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成功,一直没有找到一条最适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发展之路。必须对现行的农村金融机制和模式进行改革,必须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求获得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使农村金融更加完善,农村经济更加繁荣。现行的农村金融机制和模式已逐步趋向市场化经营和管理,但仍需不断完善,找出一条最适合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机制和模式。

三、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存在问题

(一)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经营思想转变,出现资金倒流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农村农业信贷支持的主力军,但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存在着整体信贷资产质量较差、盈利能力偏低、历史包袱重、资本不充足、发展较不平衡等问题。目前农村金融支持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农村信用合作社来开展的,农村金融机构目前的局面是处于“一农支三农”状态,垄断现象比较严重。以广西为例,截至2006年,共有99%的农村信用社开办了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已发放贷款证282.22万户,占广西全区农户总数

143

的25.94%,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89.39亿元,广西全区有388.48万农户得到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支持,占广西全区农户的44.16%。

中国农业银行在2006年开始走商业化道路,逐步将农业资金投入放向从农业为主转向了以工商业并重的方向,竞争核心也逐步淡出农村市场,转向城市市场,以求获取足够的资金,并以此获得更加高额的回报。近年来,中国农业银行的对农业发放的贷款逐年减少,在农村设立的机构逐步撤并,在农村金融中的地位逐年降低,农村金融业务量逐渐减少。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一个政策性银行,该机构主要的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长期以来,中央资金拨付有限、地方财政资金支持不够,这些问题使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国务院在1998年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作出了重大调整,这次调整限制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发展,将农业开发贷款、扶贫贷款、粮棉油企业加工和附营业税业务贷款剥离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限制了该机构在这些业务对象和范围的发展空间,该机构的发展受到更大的限制。

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农村的经济。但是农村邮政储蓄机构把大量的农村资金存入中央银行,通过转存利率和吸储利率之间的差额作为该机构的收益来源。这样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农村资金倒流到城市,是与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繁荣农村经济的指导思想相违背的。

民间金融机构的运作存在着运营不规范、不提取存款准备金、没有呆账准备金、揽存高息、贷款盲目、逃避金融监管、风险巨大等问题。但是由于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水平不高,导致了这些非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里不断发展壮大。由于没有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限制和保护,而且这些非正规金融机构鱼龙混杂,如果任由这些非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发展,长期以往,将会不利于农村金融的发展,甚至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阻碍。

(二)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发展差别大,资产质量偏低

按照农村金融资产的机构来划分,各金融机构的金融资产大部分都集中在存款上面。非银行的金融机构规模在农村都比较小,其资金流动性又较差。这些现象导致了农村金融机构的金融资产质量较低,流动性不强。而这样扭曲的金融资金结构,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是一个亟待扭转的不利因素。

(三)我国农村金融机构设置准入限制,相互竞争不足

当前的农村已经基本形成了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但是国有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实力差距十分悬殊,它们之间的竞争远远达不到充分,因此,试图通过它们之间的竞争来促进发展的设想要实现起来也是困难重重。加上我国对农村金融市场设有准入限制,使得一些试图进入农村发展的金融机构或者民间资本无法平等参与竞争,农村金融的开放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发育迟缓,融资渠道单一

在当前的农村金融市场还未形成市场利率和基准利率;资金拆借市场刚刚形成;农业再贴现的对象主要还是农业银行;农村金融业务的开放也只是限制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农业小额贷款的对象范围窄,无法满足农业金融经济发展的要求;大量资金通过金融机构从农村流向城市。这些现象都指向同一个现象:农村金融市场发育迟缓。

四、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对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与模式进行创新,能为“三农”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应该大力提倡农村金融创新,并以市场作为农村金融创新的基本线来进行开展。首先,要推动农村深化金融改革,积极推进金融工具的创新。其次,要切实的把农村经济领域中存在的银行贷款难和农民难贷款的矛盾解决掉,要建立起健全的农村金融中介结构体系。最后,还要在农村扩大农业融资渠道,扩展和运作更多样的融资工具,并想方设法增加对“三农”资金投放量。为此,要实现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则需要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加快农村金融机构改革,适应农村经济发展

中国银监会在2006年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应该采取低门槛和严监管的原则对各类金融机构进行管理,并采用积极措施去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到村镇设立分支机构,各金融机构到农村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

144

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农村金融金融机构应逐步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1.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目标应遵循着“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总体原则,争取把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成一个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资本充足、运营安全、服务优质、效益良好、内控严密、的现代化银行。

2.中国农业银行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主渠道。应充分发挥中国农业银行自身作为一个商业银行的商业性资金融通功能,尽量满足农村发展过程资金需求大户的资金需求。

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进行改革的目标是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展成为具有强烈政策性和综合性的银行。尽可能增加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金融业务范围,在政策方面进行倾斜,并增加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一个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

4.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把通过转存利率和吸储利率之间的差额作为该机构的收益来源,这样操作对农村金融的一个直接影响就是导致农村资金倒流到城市,妨碍了农村金融支农的力度。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农村邮政储蓄机构这种收益方式,扩宽农村邮政储蓄机构的收入渠道,减少农村资金倒流城市现象。

5.农村民间金融机构改革的目标是对现有农村现存的非正规金融机构予以规范和整理,并通过立法赋予这些非正规金融机构一定的法律地位,以此来弥补农村资金和农业金融资源的短缺。如果条件允许,还要尽力鼓励和引导它们开展自主合作互助并建立起新型农村金融合作互助机构,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涉农贷款的需求。

(二)建立有效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保证农村资金需求

我国每年都会有大量的资金通过正规金融机构从农村流向城市,这些资金的流出使农村金融支农的力度进一步减弱,对农村金融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阻碍。农村资金流失的主渠道是农村邮政储蓄机构,通过建立有效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以减少农村资金回流城市的现象,以保证农村资金真正用在农村经济发展上。

(三)实行优惠的农村金融扶持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要实现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争取中央银行在农村实行优惠的金融扶持政策。一是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特征,制定满足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的差别信贷政策,给予农村建设更多的正常优惠,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允许农村金融机构出现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增加供给农村的货币量。三是向相关部门争取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并允许农村金融机构参加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并积极筹措地方政府债券,建立农村的区域性资本市场,通过这些政策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

(四)政府和金融机构积极配合,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与模式

在现阶段,我国短期内还是无法改变现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所以,短期内很难将目前存在的城乡金融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进行改变。农村金融自身所具有的服务成本偏高、经营风险大、收益率偏低等问题的长期存在决定了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各金融机构尽快形成合力,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去构筑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与模式。

1.加快各种关于农村金融的立法进程。我国至今为止还没有专门的针对金融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有关农村金融的法律规范都分布在不同的金融法律之中,这种现状就使农村金融机构缺乏法律的保障,同时容易造成农村金融服务随意性较大、发展的可持续性无法保证等问题。所以,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亟需相关的农村金融法律支持。因此,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要求,加快农村金融的立法,尽早颁布执行相关的农村金融法、农业保险法等农村金融法律法规显得尤其迫切。

2.加强政策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要想实现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和获得盈利的双赢局面,单纯靠金融机构或者是单纯靠政府部门都是难以完成的。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有政策的支持。近年来,各级政府财政和税务部门制定有一系列的惠农强农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对刺激和鼓励各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进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政策往往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比如由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出台的暂免征收中西部农村信用社企业所得税、其他地区减半征收的优惠税收政策持续时间仅仅为6年。这些农村金融优惠政策的不稳定和连续性不强,给各金融机构带来了不必要的担忧,尤其是对于支农的主力军——

—农村信用合作社来说,更期待获得稳定而长期的支农优惠政策。

145

3.制定更加倾向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货币政策。通过采取稳定针对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内的中小农村金融机构的实行优惠存款准备金率优惠政策、拓宽支农再贷款用途、适度放开农村地区贷款利率、扩展支农资金用途、加强宏观调控等政策,促使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农村的发展更加如鱼得水。

4.完善农村金融监管,规范农村金融市场。完善的农村金融监管是保证农村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但由于目前我国的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呈现梯度分布等特点,在完善农村金融监管时,需要执行差别化监管。也就是对城市金融机构的监管与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有区别,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监管有差别、农村信用合作社与其他中小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有区别。

总之,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是个综合性工程,深刻认识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构建适合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机制与模式,就会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就会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就会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就会促进我国农民的增产增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民权,徐忠.农村信用社改革和政府的职能[J].经济学,2008,(4).

[2]吴晓灵.以有效农业金融政策促进农业优质快速发展[J].

农业发展与金融,2003,(10).

[3]白广玉.农业金融资源配置及其效率分析[J].农村金融研

究,2009,(10).

[4]邓晶.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看农业金融支持的弱化[J].金

融与经济,2008,(6).

[5]唐轶韬.发展城市型现代农业的融资思路[J].金融理论与

实践,2007,(10).

[6]周小斌,李秉.中国农业财政支出的政策取向[J].河北学

刊,2008,(2).

[7]高云峰.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金融约束与金融支持[J].农

业经济问题,2008,(8).

[8]冯文丽.美、日农业保险制度对我国农险模式选择的启示[J].农村经济,2007,(12).

[责任编辑:舒生]

(上接第136页)方在销售货物的同时收到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不含增值税和真正意义上的代垫运费)。固定资产净值虽是目前计算固定资产售价的重要依据,财税[2009]90号文件规定,一般纳税人销售已使用过的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不含税的销售额是其计税依据。而且,固定资产净值通常会高于固定资产的销售价格,如果按照固定资产净值为计税依据则违背了流转税按实际收入计税的原则。

2.一般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抵扣时间。第一,对于那些资本有机构成较高、建设周期较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的新建企业,由于整个建设期间通常不产生销项税额,反而会产生较大的“应交税费——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的借方余额。在建成投产后,进项税额经税务机关认证后,由于销项税额不足抵扣进项税额而无法产生增值税入库,也就是说出现了账面的“增值额”,却无相应的增值税收入。如果企业未来出现经营风险,则这部分风险就转嫁给国家。那么可以考虑将建设期间产生的进项税额作为一种“长期待抵扣税金”分期抵扣,对于国家税收计划的顺利完成起到重要的作用。第二,如果企业处于正常经营中需要添加固定资产,由于能产生销项税额,而且进项税额相对较少,所以,其进项税额经主管税务机关认证后,在当月的销项税额中抵扣,不足抵扣的部分结转下月继续抵扣。这种模式对国家征税计划的完成不会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令第53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S]. 2008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S]. 2008.

[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S].2009.

[4]侯香红.新增值税条例下固定资产相关业务会计处理例

析[J].财会通讯(综合),2010(6):104-106.

[5]高东芳.消费型增值税下固定资产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

探析[J].财会研究,2010(5):39-40.

[6]温丽萍.增值税转型前后固定资产账务处理差异分析[J].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0(3):38-41.

[责任编辑:舒生]

146

农村金融发展论文: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农村金融发展论文: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摘要】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前提,农村金融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认为,我国的农村金融存在供给型和需求型抑制,建议通过重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实施土地金融制度、农村金融保险制度和改善监管体制等方式来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抑制农村金融发展 一、引言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进入关键时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是其重要的前提和内容。 对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戈德史密斯得出了很多值得重视和进一步研究的结论,但其理论是以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为依据的。20世纪70年代,麦金农和肖以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金融压抑与金融深化两个不同角度,系统地阐述了货币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内生增长模型的兴起为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20世纪90年代,致力于金融发展的经济学家把内生增长与内生金融中介或金融市场并入金融发展模型,建立了诸多复杂模型。Patrick(1966)、Thakor(1996)等学者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在经济发展初期,良好的金融系统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可以显现出巨大作用。

既然在经济发展初期和起步阶段,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和支持作用,那么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候,如何发挥金融的支撑和牵引作用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 1、我国农村金融的供给抑制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供给型抑制主要表现为双重供给不足,即正规金融部门的制度供给不足和资金供给不足。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供给不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几经变革,形成了现行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等正规金融组织体系,这些金融组织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村金融政策的调整,特别是国有银行商业化和农村合作基金会整顿,目前能向农村提供资金的金融组织非常有限。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供给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单一,服务农村经济的功能缺陷明显;二是中国农业银行发展战略的调整,大量消减乡镇分支机构,即使有分支机构,也是只吸收存款而不贷款,导致对农业的服务功能减弱;三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障碍,影响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壮大,虽然目前正在进行改革,但是效果还有待观察;四是村镇银行虽然在进行试点,但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大量铺开还有待时日。 (2)存在严格的农村金融管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管制现象普遍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改革建议Word版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改革建议 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尽管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面对国内经济长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三农”问题始终是进一步发展经济亟需解决的一个大问题。而近几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预测在我国这个农业发展中国家里,发展农村,特别是以农村金融市场带动农村发展必将成为今后的主要线路之一。因此,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可以看到,国外一些国家的农村金融市场已相当的成熟了。以美国为例,它建立起了包括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以及农村保险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体制,具有渠道广、性质多样,既分工又合作以及竞争性的独特特点。此外,还设立了多种政府的农贷机构以强化对农村金融的扶持与监管力度。再从日本来看,尽管日本传统农业发展面临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农业劳动力减少等挑战,但其农村金融的发展却给整个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且具备了其明显的特点:第一,不以赢利为目的;第二,坚持农民自愿、自主、互助和互利的原则;第三,与国家的财政政策、农业政策密切配合;第四,拥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最后,可以从与我国情况很相似的印度来看,同样是人口众多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印度的农村金融也有了自身的特点:一是政策性金融定位合理,充分发挥兼具财政性融资、商业性金融和部分金融监管的特殊功能;二是重视发挥国有大商业银行在支农服务中的作用;三是农村合作银行发挥其点多面广优势,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力量;四是成立了服务于特定地区、特定人群和特殊领域且功能明确的专业银行;五是实行农村金融的“领头银行”计划。可以看到,无论是哪一种模式,农村金融的发展都必须结合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来,并且政府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而整个农村金融发展的目的则在于发展农村经济,所以,未来的定位应该也要始终坚持这一点。 回观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建设,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二是“三农”贷款持续增长。但是当前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中也仍存在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村金融仍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表现为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营业网点覆盖率低下,金融服务的便捷化程度低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金融服务的能力,呈现出农村金融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二是农村资金非农化倾向仍比较严重。目前,通过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商业性金融组织,每年从农村地区流出的资金大于从城市流入的资金,导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受阻,城乡差距过大;三是农村金融服务单一,特别是农业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多数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仍局限于传统的存贷业务,对农民需求量较大的小额贷款则缺乏创新,造成金融产品单一,盈利能力严重不足,而一些非正规的民间金融由于较符合农民需求,发展较快,但同时潜在风险也较大。此外,对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补偿上,农民的参保意识低下,金融机构也不愿在此业务上投入过多。四是农村金融立法严重滞后,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金融市场本身的高风险要求必要的法律和制度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然而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由于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对法律的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 可以看到,我国未来的农村金融发展道路还很崎岖,基于此,关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改革

农村金融业务发展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农村金融业务发展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 随着以农信社改制为核心的农村金融第一轮改革的基本完成,中国农村金融整体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农村金融整体实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风险控制体系,农村金融正在“服务三农、扩大内需”等方面扮演主力军作用。但是,长期以来,金融服务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影响也正逐渐显现出来,而供需间的非均衡表现,服务水平较低,监管存在的问题更激化了农村金融所存在的矛盾。而我国扩大内需、实现外需型经济转型,其落脚点,还是在我国庞大的农村市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能否解决“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战略转型能否实现的关键,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能否为农村提供充足的、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支持。 预期目标: 毕业论文将选取杭州联合银行为研究对象,结合杭州联合银行农村金融业务发展,了解需求及供给。通过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发展改革对策。 2.国内外研究现状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相关理论 1969年,戈德·史密斯(Goldsmith)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了开创性的研究,把金融相关比率(FIR,未清偿的全部金融工具之值除以国民财富)作为一国金融发展水平的主要单一特征,用金融机构资产对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值代表金融发展水平。 近些年,有种观点认为,相对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处于一种“需求遵从”的(demand-following)地位。如罗宾逊(Robinson,1952)认为,是经济增长带动了对金融服务的需要,“实业导致了金融的发展”。依此观点,金融发展创造了对金融的特殊需求,而金融体系会自动对这些需求做出回应。另外罗伯特·卢卡斯(Lucas,1988)认为,金融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被过分夸大了。他认为经济增长是经济体系内生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换言之,内生的技术变化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而不是金融。他的研究成果标志着经济内生增长理论的形成。

证券金融农村金融研究论文: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证券金融农村金融研究论文: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 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着还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现状,从农村金融理论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分析出发,提出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促进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等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路。本文从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和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诸多缺陷和问题,指出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未来趋势 一、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需求呈现了新的特征。首先,从融资总量上看,融资需求规模扩大。由于务工收入和国家有关惠农政策的实施,当前单户传统农业、家庭承包型农业生产资金已趋于饱和。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技术的换代升级,当前农村资金需求总量仍然不断扩大。除去农民自筹和信用社贷款外,财政投入和农村积累远不能满足其需求。从现实情况看,农民缺乏可抵押、质押的物品来进行有效的融资。其次,从金融服务对象上看,不同服务对象的金融需求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随着传统耕作方式的逐渐改变,用在纯农业的投入一般农民都能自己解决,而家庭规模经营和个体工商户资金需求量大,

超出了小额信用贷款的范畴,但经营者又不能提供足额有效的抵押担保。对于乡镇企业和一些民营中小企业而言,由于经营风险大,加上信息不对称,其资金短缺问题非常突出。再次,从财政融资角度看,财政支农趋于弱化;从财政融资的历史角度和财政支农来看,一方面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能力十分有限,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另一方面由于乡镇财政供养人口过多,而地方财政收入有限。 经过20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已形成了以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为主体、多种农村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同时,各地涌现的民间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中外资的贷款公司等各种农村金融机构逐步产生和发展,灵活多样地发挥着作用。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等改革议程纷纷列上了各金融机构的改革进程表。但农村金融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不是短期内就能消除的。 1.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整体弱化。农村资金向城市逆向流动,导致城乡差距越拉越大。农村金融服务整体上不能满足“三农”的要求。过去农村的融资渠道有四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合作基金会等多个渠道,现在多数地区对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贷款基本上只剩农村信用社这一渠道。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撤并、重组,形成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盲区。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影响农村资金的整体供应。 2.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职能发挥不充分。支持“三农”除需要财政资金的投入以外,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发挥其特有的扶持功能。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政策性金融功能缺位,制约了金融支农作

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26323298.html, 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史雨灵 来源:《乡村科技》2018年第16期 [摘要] 互联网实质性金融发展业务从2011年发展至今,改变了金融市场格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新时代下,大力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有助于振兴乡村、精准扶贫,促进农村经济侧改革。但受多方面条件的限制,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却一直处于发展初期,进展缓慢,亟待改善。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普及农村金融教育、构建金融综合信息平台、完善农村信用体系等保障性措施,以期为农村互联网金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 农村;互联网金融;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 F724.6;F83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8)16-15-3 近年来,关于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文献逐渐增多。高峭嫣[1]提出,互联网金融在农村 有着广大的发展空间,在农村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张映智[2]提出,互联网科技大力提升了大数据技术,而大数据技术又让互 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在农村得到普及,为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但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目前存在认知度不高、主体有限、交易数据不多、信用生态环境并不完善等问题,要促进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还需要营造更好的政策与生态信用环境。张启文等[3]提 出,农村金融难题的解决需要采用互联网金融模式,通过电子商务模式在农村大力推广互联网金融。已有文献主要是对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意义、现状、问题、对策、新型模式构建的研究,对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环境关注不多,故本文主要研究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环境打造路径,以期促进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 1 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1.1 整体发展态势 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融入金融功能,使其与传统金融模式相异产生新兴的信息金融、普惠金融、平台金融等金融模式[4]。互联网金融从2011年发展至今,改变了金融市场的格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目前,互联网金融市场已经不局限于城市,开始涉足农村,并在促进农村金融改革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有6万多个村级行政区,乡村常住人口为57 000万人,对比城市在互联网金融方面 的发展,农村无疑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就我国农村互联网平台建设现状来看,我国农村的金融市场平台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由传统的巨头产业发展起来的平台,如新希望企业;第二类是由电商平台发展而来的平台,如京东金融;第三类是新型互联网系代表,如翼农贷。通过分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农村金融一直是我国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也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改革农村金融制度,使广大农村的中低收入者也能够享受到充分的金融服务,就成为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本文研究了普惠金融的内涵、理论形成过程和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意义。分析了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并指出了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探讨了国外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时间和经验,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金融;普惠金融;多层次性普惠金融体系 1 普惠金融的内涵 普惠金融是联合国于2005年小额信贷年时提出的概念,后被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大力推行。其基本含义是:能有效、全方位的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实际上就是让所有的老百姓都能享受到更多的金融服务,更好的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它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普惠金融是一种理念。只有让每个人都拥有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才有机会参与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其次,在服务对象方面,贫困和低收入客户是这一金融体系的核心,他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决定着金融体系各个方面的行动。最后,普惠金融是以较低的价格而不是免费提供金融服务。本质上,普惠金融是以较低的门槛将那些被排除在传统金融服务之外

的人纳入金融服务体系之内,它不是一种单纯的资金的转移,而是要让所有人都享受到实惠的、可持续的金融服务。 2 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意义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完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缺乏资金支持去发展生产,而传统金融体系又把他们排除在外,使他们无法摆脱贫困。通过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向他们提供农村金融服务,能够使贫困者进行生产性投资,这是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基本途径。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基本目的就是使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能够获得平等的享有充分的金融服务的权利。除此之外,发展农村普惠金融还可以促进教育公平、医疗公平等,从而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3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系。与正规的金融机构形成完备的体系相比,在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上还广泛存在着以自由借贷等为主要形式的民间金融,非正规金融机构也得到迅速发展,这就使我国的金融服务区域实现了广覆盖。但是,我国在2012年末还有1696个乡镇还没有金融机构,事实上,在我国实现每一个区域都有金融机构的目标,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 4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路径研究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简介:杜丽颖(1985-),女,河北廊坊人,河北经贸大学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与农村金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金融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因此对于农村金融的研究就具有较为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农村金融是指农村地区涉及信用与货币关系的活动,而这种活动与农村经济活动密切相关。金融业是推动我过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将会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我国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并不完善,因此要发挥金融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重构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 标签: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路径 1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经济基础薄弱,金融体系主体支农乏力 中国现有金融体系组成,按照金融理论普遍的认同观点一般分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一般指民间金融形势,或非国家出面建设的金融形势。正规金融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农行自1996年起逐步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后,其农村信贷规模曾仅占其总规模的6%。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农业发展银行基本上只负责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发放和管理,其他大量政策性业务如支持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没有开展起来。在商业银行从县域经济逐步退出和政策性银行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支农作用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就被推到了支农的前沿阵地,成为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主力军。近几年来,我国金融机构支农信贷90%来自农村信用社。但农村信用社由于经济规模小、金融产品单一、资金筹集难、不良资产比率高、产权制度不完善、员工素质低等诸多不足与缺陷,难以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信贷需求。而邮政储蓄的“抽水机”效应,将其从农村吸收的大量资金转移,加上不能够发放商业贷款,导致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因为农户和乡镇企业所需要的资金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他们不得不选择具有融资速度快、信息费用低、利率具有灵活性的非正规金融机构。 1.2 农村金融服务供需矛盾尖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开始升级,农业的商品化和专业化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粮食等农产品生产的比重下降,蔬菜水果、花卉、畜牧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等附加值较高的产业比重提高,必然会带动金融需求在质和量上的变化。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的较快发展,对融资的规模、渠道、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农村金融体系中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有限,支农后劲不足。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系统内资金上存,进一步加剧了资金供需矛盾,使得农村信用社筹资难度加大。虽然农村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但自

浅析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oc

浅析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研究-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经济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在此期间,我国金融体制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农村金融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农业生产现代化,加速了新农村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但是我国经济二元化结构依然很显著,在城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发展差距。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其原因在于当前农村的发展资金基本上是依靠自身积累提供,这无法满足我国农村高速发展对于资金的需求。现阶段强化对三农事业的支持力度是不断深化改革的必经之路。这就要国家强化对农村金融产业的支持力度,促使其进入健康稳定的状态。 可是因为有着多种因素,在农村金融服务上还有着大量问题。农村金融体制的不足之处已经逐渐显现。其表现在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着大量的资金流出和农民贷款难的特点,这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实施迫在眉睫。 二、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现状分析 1.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构成 经过30 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包含政策性农村金融组织、商业性农村金融组织和合作性农村金融组织)是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系统不可或缺的一块,而非正规金融虽然在我国农村金融组织系统中的份额不大,但是却对于正规农村金融组织职能的发挥有着重大推动力。其中正规金融组织中的中国农业

发展银行承担起了政策性金融职责,而商业性金融的职责则主要由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农业银行担当。而村镇银行、农信社等构成了我国的合作性农村金融机构。而非正规金融组织是指那些不属于银监会监管范围之内的仍从事存贷款业务的组织机构。在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系统中,正规金融组织处于主体地位,而民间金融主要为其提供辅助。它们一起促进了我国三农事业的有序推进。 2.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现状特征 国有银行在近些年来所实施的战略性重组,农业发展银行对于职能定位的不断调整,农信社对于其自身体制的不断改革,都对农村金融体制的整体功能造成了不良影响,使其不可能适应我国三农事业对信贷支持的需求。总体来看,农村金融体系在近些年来在县域提供的信贷支持是略微削弱的,造成了资金供给相对不足的局面。本文将从农村金融体系的信贷总量、信贷覆盖率和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方面来研究我国的农村金融体制。 (1)我国金融机构涉农信贷供给量情况分析。以2014 年为例,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支农信贷供给总量为236002 亿元,同比增长13%,占全国金融信贷总量的28.1%,较2007 年末增加285.8%,平均年增速21.7%,占我国GDP 的24.9%。并且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提供了大部分涉农贷款,占全部涉农信贷供给量的93.7%,其中政策性银行所提供的信贷数量低于国有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国有大型商业性银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有强势地位,其涉农信贷量占全部涉农贷款数量的39.8%,而植根于农村市场的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一起提供了近28.3%的涉农贷款,可以看

浅析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2013年/5月/7日/第007版 理论 浅析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龙寒英胡亦非李下蹊张雯惠熊略 一直以来,我国城市和农村金融发展都呈现出极大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农村地区金融网点分布较少、金融服务较落后、“三农”和中小企业获取贷款支持较难等方面,这些对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银监会于2006年12月20日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于是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揭开了帷幕。目前,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具备更低的信息搜集成本、更加灵活的服务机制、低廉的监督管理成本,它们通过向农村地区提供资金和有效配置农村地区的资源,达到提高农村资本的积累和生产力水平的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地区的金融竞争体系的完善,避免了大型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地区的长期垄断局面,弥补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撤出农村地区后留下的市场空白。 发展现状 自2007年3月1日,我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在四川省仪陇县金城镇正式挂牌开业以来,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和成长起来。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迅速增加。截至2012年9月底,我国已组建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达到859家,其中村镇银行数量为799家。这与2012年5月银监会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有很大的关系,它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将村镇银行主发起行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为15%,并明确在村镇银行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后,主发起行可以与其他股东按照有关原则调整各自的持股比例,使得民间资本涌入村镇银行,成为其组建的主要力量。据统计,民营资本直接和间接持股村镇银行的比例高达74%。 另外,我国银监会坚持面向“三农”、数量服从质量、重点布局中西部县域的原则,自2007年设立首家村镇银行至2012年9月底,中西部地区的村镇银行为481家,占比高达约60.02%。这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额逐年递增。据统计,2008年12月底,我国已有的107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吸收存款额为64.6亿元,贷款余额为34.2亿元,其中投向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贷款资金占比约为95.85%。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吸收存款达到369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316亿元,增长高达36倍之多,年均增长率高达149.06%。其中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约为1052亿元,占比为79.94%,相比较于2008年下降了15.91个百分点,并且从2008年至今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比重一直处于下降的水平。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财务状况基本良好。首先,从不良贷款指标来看,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在2007年为0.01%,2009年达到新高0.22%,2010年回落到0.12%,但2011年的不良贷款率又回到0.2%的高位。但总体来讲,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状况较为良好。其次,从盈利指标来看,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税后利润从2009年的1.17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6.8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84%。权益报酬率从2009年的2.25%增加到2011年的9.19%,资产收益率则从2009年的0.49%逐年提高到2011年的1.49%。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品种趋向多元化。以村镇银行为例,初期建立的村镇银行业务范围狭

论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研究 一、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农村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有了快速发展,农村金融的发展也呈现出显著的成果,随着不断放宽的农村金融进入条件,农村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的特点越来越突出。相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与其相适应,表现出多层次、覆盖面广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特征。 中国的农村金融体系以改革开放为分水岭,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在经历两次改革之后基本形成了我们所见的从村金融体系。第一阶段的改革在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改革开放之前,农村金融体系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彻底的改造,形成了新的农村金融体系。第二阶段的改革在改革开放以后进行,改革从扶持和支持农业发展为出发点,管理权和经营权转变作为核心,充分体现出权利合理责任划分的本质。总体而言,农村金融改革分为恢复起步阶段、调整阶段和政府扶持三个阶段。 目前的农村金融发展表现出融资总量需求规模的不断扩大的新特点。单农户传统型农业、家庭承包型农业因为务工收入和国家有关惠农政策等原因策存在而在从业生产资金方面趋于饱和。目前农村资金的需求从总量上看还在不断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收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的促进。由于农民缺乏可抵押性的资产和物

品进行有效性的融资,在除去农民自发筹得的或者从信用社取得贷款的状态下,财政性投入以及农村积累在总量需求上不能喝融资总量相协调,缺口较大。其次融资主体的不同也会造成金融服务的对象表现不同的特性。告别传统的耕作模式,单纯农业方面投入的农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资金需求方面的问题,但是对于个体工商户或者家庭单位制的经营者而言,较大的资金需求总量远远超出了小额信用贷款的范畴。不仅如此,在此情况下,经营者很难采取有效的抵押担保的方式解决此问题。因为经营风险大和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存在,乡镇企业和民营中小企业就面临资金短缺方面的突出问题。总体而言,就财政性融资的层面分析,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功效较弱; 从财政性融资的发展历程层面以及财政性农业支持层面分析,财政在农业方面的投入能力较小,同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相比显得有很大距离,同时乡镇要供养的人口太多,这使得地方的财政性收入较低。 二、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 一) 整体性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功能偏弱 城市和乡村的差距在农村的资金呈现逆向流动进入城市的情况下越来越大,这就决定了三农发展的需求不能得到农村金融服务系统的有利支持。农村融资渠道在以前旧时期较为固定,但是固定为四大商业银行、合作基金以及农村信用社几种方式,但目前新时期呈现出相对单一的融资渠道,农村信用社几乎成为了唯一的融资渠道。商业性质的金融功能机构所进行的撤并和重新组合构成了金融服务的盲区。农

江苏省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江苏省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英文题目: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e in Jiang Su Province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X 学院:国际商学院 专业:金融学 年级:2010 班级:10704 指导教师:XXX 职称:副教授 2014 年 5 月

毕业论文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学位论文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在网上发表的论文。 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摘要 本文首先对农村金融进行了概述,主要包括其含义、产生背景与原因。然后对农村金融的现状深入剖析,主要是以江苏省农村金融为例从正规与非正规两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指出农村金融的不足。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规范和发展农村金融的具体对策,如从法律上明确农村金融的地位,规范农村金融,加强和完善监管制度,强化对农村金融的监管,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规模化,规范正常农村金融活动政府首先要承认农村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建立农村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提高农民的自身的综合素质等。文章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全文得出了以下结论:即正规金融体系的地位是无可取代的,但农村金融的存在促使其不断完善自身,而且农村金融的正规合法性应受到相关部门的理解和重视。关键词:农村金融;现状;对策研究

ABSTRACT Firstly, the country's rural finance i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mainly including the meaning, the background and causes of rural finance. Then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finance, mainly taking the rural finance of JiangSu Province for example, from the formal rural finance to informal rural finance two aspects. Specific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finance, specifically from the legal status of private finance, regulate private finance in rural areas,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regulatory system,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private finance, the strengthening of civil scale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governments regulate the normal activities of private finance must first recognize the positive role of privat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 establishment of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private deposit insurance system,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ir own farmers, and so on. Finally, it summarizes the paper and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the formal financial system status is irreplaceable, but the exist of rural finance has prompted it constantly improve themselves, the formal legitimacy of rural finance should be understanded and paid attention to by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as well. Key words: rural finance;curr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 research

关于农村金融法律问题研究

关于农村金融法律问题研究 农村金融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破解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组织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初步形成了以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商行)为主体的农村正规金融组织体系,但法律制度对农村金融的抑制现象并没有改变。我国当前的农村金融问题比较复杂,民间金融的不规范、农村资本市场滞后、强垄断性和不足的竞争,严重阻碍了正常的金融秩序。为加强金融的支农功能,必须放宽农村金融组织准入条件,确立民间金融组织的合法地位,完备各种农村金融组织法律,改进对农村金融组织的管制方式。 1我国农村金融概述及其现状 1.1我国农村金融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存在两种――正规金融组织与非正规金融组织,属于典型的二元制结构。其中,正规农村金融组织以农村信用社(农商行)为主,农业发展银行和农业银行次之,邮政储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为辅。非正规农村金融组织又称为民间金融,主要以民间借贷、高利贷、合会、合作基金、集资以及私人钱庄等形式存在。 现阶段,由于农村建设资金的短缺、正规农村金融组织越来越边缘化,这使得非正规农村金融组织逐渐成为农村建设的重要金融资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提速,农村金融需求日益增加,这就需要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完善和改革新的农村金融供给组织和农村金融供给方式,以破解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难题。 1.2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 农村金融法律制度是指有关农村金融组织的地位、职能、权利和责任以及他们彼此间关系的正式安排和行为规则。目前间接金融在我国农村金融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我国农村地区从事金融活动的正规

金融机构有四家,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商行)和邮政储蓄银行。 近年来,随着中国农业银行逐步撤出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供给处于大量减少的状态,而农业发展银行对农业投入的资金聚集效应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农村信用社(农商行)金融机构由于金融法律法规等制度的局限难以满足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相反民间金融活跃,一直都没能获得合法地位。由于农村金融制度缺陷,直接加剧了农村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的矛盾。 1.3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在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体系中,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根本驱动力,适度的金融自由是金融活动的重要推动力,应当成为金融法律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在适度自由的价值目标下,金融市场才能形成多层次良性互动的结构,才具有可持续性。一直以来,我国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以限制竞争、保障安全为指导思想,以直接控制资金价格、业务范围和市场准入为手段,虽然比较好地维护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但是也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农村金融市场化与金融创新的发展需要,严重损害了我国农村金融效率,扭曲了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削弱了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制约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进一步发展。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竞争,这种以牺牲效率和竞争力为代价而换取的安全与稳定将是无法持久的。 按照“金融抑制”理论,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金融制度和经济发展存在“金融抑制—资本短缺—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我国农村的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导致农户与农户间差异很大,对资金也表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不同需求,因而满足不同对象的不同愿望异常困难。这使中国农村金融监管问题不仅相对于发达国家,即便是相对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也明显表现出资金运行流程更复杂,绩效更不容易显现,缺陷更容易放大,实现监管法制化的任务更艰巨的根本原因。

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

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我省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农村金融的发展是我省政府关注的焦点。而目前我省农村金融体系还很不健全,民间金融发展缓慢。农村金融是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严重阻碍了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对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现状的研究,将有助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并为我省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河南省 ;民间金融 ;金融体系 一、前言 金融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对经济收入水平与金融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金融行业研究的重心。尽管国内外的学者已经对金融发展有了很多的研究,但是大多数的研究是从一个国家整体上进行研究的,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然而我国各地区、各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性。因此,把中国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其结果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所以,本文对河南省的相关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河南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对于促进河南地区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以及为我省制定金融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正确的现实意义。 二、河南省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 目前,河南省农村金融体系可以分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正规金融主要是指法定的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中的农业发展银行,

商业性银行中的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以及正在蓬勃发展的村镇银行,合作性金融中的河南农村信用社。非正规金融主要是指是指相对于正规金融机构而言自发形成的民间金融机构。 近几年来,农村金融体系在河南省已初步形成。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农业银行逐步商业化,农业银行从农村地区渐渐退出。随着农业银行的撤出,农村信用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已成为农村金融体系的主导者。所以,河南省形成以合作性金融为主,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作为助手,非正式金融作为补充,满足农村各类经济主体的需求的农村金融体系。虽然我省的农村金融体系已初步形成,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以及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目前,河南省农村金融供需严重不平衡,无法满足农村各类经济主体发展的需求。 三、河南省农村金融机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河南省农村政策性金融存在弊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我省农村金融体系中唯一的政策性银行,在河南省的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河南农业发展银行长期以来为我省三农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有效的发挥了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作用。然而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河南省农业发展银行主要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是为个人提供金融服务,金融服务业务单一,金融服务功能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限制了政策性金融作用的最大发挥。农业发展银行主要对粮棉和其它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业务,对象范围比较局限,对其他信贷匮乏的农业项目的支持力度不足。政策性银行的

文献综述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中国网络大学 CHINESE NETWORK 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院系名称:网络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123456789 指导老师: 中国网络大学教务处制 2018年11月20日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综述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几亿农民生活在农村,“三农”问题一直都是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农村金融成为金融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因为它不仅对农民福利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本文基于国外关于农村金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对国外的研究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梳理,主要阐述了我国有关学者对于农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有关问题的看法。文章对农村金融的发展和农村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关键字:农村金融;监管体系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金融正逐步朝着合理、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们农村金融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金融在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因而研究农村金融问题,解决农村金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对于改观现阶段“三农”资金短缺的现状、稳定农村金融秩序、防范农村金融风险,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农村金融发展与监管问题及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农村金融的研究相比,我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许多专家和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研究总结了农村金融市

场发展不足的主要原因,我国的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结构失衡、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退化和不科学的管理制度等。 第一,农村金融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尽快实现工业化,部分政府对农村金融采取金融抑制的政策(麦金龙,1973) ,同时也放缓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农村的正式贷款只能用于田地农业生产用途,并且贷款使用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长度基本吻合,所以,其他的非正式贷款大部分应对突发、大额或者现实的非一般消费,如亲人丧葬婚嫁或者在建造家庭新房舍中使用等……因此,非正式贷款总是用于农户各自的目的,并在道义上给了农户信贷人以权威,通常情况下,农户正式贷款只用于农户个人预定的目的,而非正式贷款也不会使农业田地生产中的净流动资金增加。这是在农户信贷市场中,我国农村长时间存在的农户贷款供需结构(张杰,2000)。而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能否建立的关键是政府能否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资金供给能否切实满足农村微观金融的资金需求,能否培育现代农民(王芳,2005) 。从金融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看,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供给结构单一,金融供给与需求总量仍然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当前农村金融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尤其是农村弱势群体的需要(张笑尘,2007) 。 此外,还有一些专家认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迟缓的根源在于农村金融市场运行的体制问题和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他们认为导致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机构的设置不符合实际需求以及相关的制度实施不到位。目前我国农村金

毕业论文河南省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北方民族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河南省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 问题及对策 院(部)名称:经济学院 学生姓名: 王磊 专业: 金融学学号: 20101014 指导教师姓名: 杨晓荣 论文提交时间: 2014年4月 论文答辩时间: 2014年5月 学位授予时间: 2014年6月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制

河南省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 问题及对策 王磊 (北方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摘要 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改革正处于全面深化的阶段,作为全国最大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河南省,其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于我国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重点分析了河南省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金融资源流失,农业保险市场不完善,农村信用环境较差,资金供求矛盾等问题,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并提出具体解决对策。以期对河南省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机构农村信贷 Rural financial market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Wang Lei (School of Economy,The North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Yinchuan, China;750021)

ABSTRACT Currently, the system is in a rural financial market reforms deepen the stage, as the country's largest agricultural province, populous - Henan, its healthy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ial markets for our country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loss of financial resourc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ial market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Henan Province, the agricultural insurance market imperfections, poor rural credit environment, capital supply and demand and other issues, and these issues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 and propose concrete solutions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for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ial markets in Henan Province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 words]:Rural financial market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Rural credi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