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集体备课教学案(表格式)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 年月日教学课题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

学案编写者教学用课时

学案使用者第周星期用

学目标课(章节)

教学

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

“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

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重点与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准备与手段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计算机课件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挂图投影课件座次卡

集体备课时间年级科第周星期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

“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第一课时上下(位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

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

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

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

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

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

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

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

会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

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

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

上下位置关系

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

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

过冬呢!(CAI)显示:可爱

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

(CAI)显示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

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

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

的下面?

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

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

想来听一听(CAI)显示

B:观察:你还能用“上”

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

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

说看

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

了什么?

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观察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

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

同。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

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

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

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

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

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

蹦下(CAI)显示,松鼠和

小鸟交换了位置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

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

得好,谁答得好。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

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

观念

(1)听口令摆一摆

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

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

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

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

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

2、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

下的位置关系

(1)全体起立,从教室中,

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谁

在谁的下面?

(2)你也在教室里,你还能

用上下来说你在教室中的位

置吗?

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

增强应用意识

1、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58

页的练一练图,让学生观

察后说一说

2、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59

页的第3题。让学生自由

的说谁在谁的上面?谁

在谁的下面?

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的相对性。

小结:看来,位置变,上

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

观念

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

下的位置关系

第二课时 前 后

3、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 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把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同学,依次往后进行调换,换三次,最后一次换到了队伍的末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引导学生“( )同学在( )同学前面,在( )同学后面,”“( )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二、 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2、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

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

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学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

目的:启发学生的法语异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暂停演示)问:你看到了

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

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

二?小白兔跑第几?小蜗牛

跑第几?

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

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3、

看书:第2页上面的图:让

学生看图答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

面是谁?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

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

几位?

2、第2页的做一做的第二

题,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游戏:

(1)请一名学生扮演司机,

老师扮演售票员,5名学生

扮演站牌(手持站牌站在教

室5个不同的地方),其余学

生扮演等车的乘客(可任意

选择站起来牌),在教室里进

行坐车游戏。

师出示其中一个站牌,请

学生说说站起来牌的意义。

师:各位乘客,欢迎您坐我

们的公共汽车,本车的起点

站起来是“火车站”,终点站

是“动物园”,有上车的乘客

请上车。

师: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到

你要去的地方,有多少站?

每到一站,老师都报出站

不同,学生自由地上下车,

但要求说出自己坐多少站?

(答案不唯一)

(2)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

是前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

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

黑板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

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

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

语言表达能力。再次体验到前

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

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

从后面数,得到不同的答案

师出示其中一个站牌,请

学生说说站起来牌的意义。

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到你

要去的地方,有多少站?

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是

前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

老师的哪一面?

第三课时 左 右

四、家庭游戏、知识巩固

作),他在我的哪一面?(前面)换位置后再问:现在呢?(后面)师生同时向左转后再问:现在呢?(后面) 师:对,请同学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 生:前 师:背对的方向则是———— 生:后

师:前与后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四、 家庭游戏、知识巩固 (1)回家后,帮你的玩具排排队(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状的积木),并向家里人说说他们的前面顺序 (2)向家长说说,做课间操时,排在前面和后而的分别是谁?

请同学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

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

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

是你的————左手? 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

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

(学生自由发言)

感知左手和右手

学生自由发言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回答)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1、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板书课题:左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

1、摆一摆

师:同桌合作,像电脑上一样的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

(计算机演示:按顺序摆好: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样学具)

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3、说一说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

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学生自由回答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

摆一摆

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

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从而完成电脑中的填空题

说一说

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计算机演示印证)

2、相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

同桌互说

三、体验“相对”,加强理解

1、找一找(计算机演示图意)

2、师:星期天,小江想到小明家去玩,可他只记得小明家住在三楼的左边,你们能告诉他小明家住几号房吗?

2、想一想

师: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老师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师:(老师把右手放下)请小朋友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的是不是右手。(老师又举起右手)学生讨论

四、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3、摆一摆

老师说,学生摆

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

相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

找一找

(展开讨论,计算机学示结果)

想一想

老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练习:老师和学生一同举左手体验。

(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第四课时 位置

把尺子放在书的左面 把铅笔放在书的右面 4、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61页的第5题

师:停车场上的汽车们跟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计算机出示图)汽车们告诉大家:从右数大客车是第5辆,猜一猜一共有几辆车?

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相法吗? 点击电脑:出现7辆车 五、总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左右)对!是表示方向的左和右。

摆一摆

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分清左和右,特别是行走时,人注意靠右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自我介绍,初步感知位置

创设游戏活动,进一步感

一、自我介绍,初步感

知位置

1、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咱们班今天来了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可想和你们交朋友呢(出示动物卡片)你想跟哪个动物交朋友,你就对它介绍一下你的位置,它好过去找你

2、小朋友自我介绍,并拿到动物卡。

二、创设游戏活动,进一步感知位置

1、找座位游戏

师:每个小动物背后都有一个小秘密,打开看一看(动物卡背后有新座位号)

小朋友自我介绍,并拿到动物卡。

找座位游戏

知位置

师:先用你的眼睛找一

找你的新座位在哪里,与你

的同伴说一说(学生互相说

一说)

师:在行动之前,你想

提醒小伙伴们什么?引导学

生说出互相谦让。

学生按卡找座位

2、介绍方法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

是怎么这么快找到座位的?

(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在小动物的

帮助下,找到了新座位,而

且有的同学很乐于助人,看

来同学们对前后左右掌握得

较好,刚才你们的找座位就

是今天要学习的“位置”

板书课题:位置

3、介绍新位置

师:你们都有了新的座

位,周围有了新的学习伙伴,

现在请你在小组里说一说你

的位置,然后请小朋友起来

说给大家听一听。(多说一

些)

4、点名游戏

师:现在我们再做一个

点名游戏,先看老师怎么

做?

第6组第3个站起来!

第2组第1个拍拍手!

××在哪里?

第3组第4个是谁?

师:谁愿意像老师这样

发令做裁判?

5、进一步探究位置相互间的

关系

师:我们可以看到,每

个同学的位置都是不一样

的,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

你有什么关系?前后两个同

学的位置又与你有什么关系

呢?

学生互相说一说

学生按卡找座位

指名回答

介绍新位置

点名游戏

进一步探究位置相互间

的关系

指名小组汇报

三、练习反馈

指名小组汇报

生:左右同学和我是同

一排,前后的同学和我是同

一组。

三、练习反馈

1、教师谈话:在日常生活

中,对号入座的机会的很

多,同学们喜欢看电影

吗?今天我们就到电影

院去看看

(1)课件出示第8页的第4

师:让我们好好看看电

影院的座号有什么特点?

生:左边是双数,右边

是单数,越往两边号就越大。

(2)师:那第一位小女孩拿

着9排12号,不知道应该坐

哪呢?谁来帮帮他,上讲台

指出。

师:你们是怎样找到这

个座位的?(生口答)

看书:把剩下的小朋友

找见座位连线

(3)全班汇报,学生说,教

师课件演示。

2、挂图了示第8页的第5题

(1)情景导入

师:有这么多好吃的,

小蚂蚁都爱吃,但它最爱吃

苹果,我们帮它想一想,小

蚂蚁怎样走能吃掉苹果?

(2)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

出了为么多办法,它太感谢

你们了,下面请你们帮助它

完成第8页的第5题吧。

3、同学们帮助小朋友找到

了座位,帮助小蚂蚁找到

了好吃的,小兵、小明也

想考考我们!

完成书中的第6题,独立完

成,集体订正

左边是双数,右边是单数,

越往两边号就越大。

全班汇报,学生说,教师

课件演示

小结:我们都给小朋友找

到了座位,你瞧他们多高兴

呀!小蚂蚁又给我们出了道难

题!

全班交流

完成书中的第6题,独

立完成,集体订正

要求:(1)同座位的,一个

说一个做。

(2)一个同学说,全班

小学集体学案(备课)用表

编写时间:201 年月日教学课题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学案编写者教学用课时

学案使用者第周星期用

学目标课(章节)

教学

目标

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准备与手段课件口算卡片一套

集体备课时间年级科第周星期

集体备课共性意见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

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

4、师:同学们学习很认真,解决了许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一做大胆取喜欢的游戏,“听反话”(3)一个同学做,全班同学说。

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第一课时: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

习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

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

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

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

品,你们想去看看吗?(电

脑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小朋友

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

哪些奖品?(观察后指名回

答)

点击电脑出现画外音:

泡泡:同学们,在这幅

图里,我发现了很多的数学

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

决吗?

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

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

干什么?(电脑出示套圈图)

师:这是什么活动?让

学生介绍。

泡泡:小明投了14个圈,

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观察后指名回答

学生介绍。

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有9个圈没套中,套中了几个?师:泡泡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如何列式?为什么要用

14-9呢?14-9怎样算?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看哪一个小组的计算方法最多?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

师:今后在计算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电脑出示泡泡伴有画外音)

泡泡:咦,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同学样,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电脑出示汽球图)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出现画外音)

(1)泡泡:哦,原来老师正在发奖品,数一数,老师手中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电脑演示分气球的过程)(2)师:顽皮的小泡泡又不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板书:15-9=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并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有13条谜语,猜出了9条,还有几条没有猜出?或者说:还差几条就猜完了?然后指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

五、游戏

小鸟找房子见了,让我们找一找,它跑

到哪里去啦?(电脑出示谜

语图)

原来泡泡在猜谜语,同

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能试

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

桌互相说一说,并列式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1、看图列算式(第12页)

要求:看懂图意,独立

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

2、圈一圈,算一算(第1

3页)

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

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

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

有什么特点?

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

十几减9的算式吗?谁能给

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

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

么?

师:那我们找到这些规律,

有什么用处呢?

4、抢答练习

五、游戏小鸟找房子(第

13页的图)

游戏要求:先让学生计算出

小鸟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

子上的号码一一配对;

游戏形式:小组合作,全班

订正;

看图列算式

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

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

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利用找出的规律,同桌进

行练习

如:学生A:13-9

学生B:4

抢答练习

游戏小鸟找房子

第二课时:练习课 完成第13页的第4题-第8题

游戏结果: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基本练习

一、基本练习

1、 听算 (视算)

13-9 17-9 12-9 15-9 18-9 14-9 (全班齐听) 1)、集体订正

2)、评讲:谁能说一说:18-9=?你是怎么想的?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边摆边说)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2、看图写算式 (课件出示)

◎◎◎◎ ◎◎

听算 (视算)

集体订正

评讲:谁能说一说

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学生口答

第三课时:十几减几(第15页 例2)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三的第1、2题

◎◎◎◎◎ ◎◎◎

(指名板演,全班齐练) 板书:9+6=15

6+9=15

15-6=9 15-9=6

3、算一算 第14页的第5题

要求:先同组的同学互相的说一说,然后再列出算式

最后集体订正,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 快,口答

教师拿出准备的数学抽拉

卡片或数字转盘,教师随意抽拉或转动,让学生口答出得数

二、出示课件(第14页的第

6题和第8题) 要求:1)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2)再指名说图意

3)再列式计算,并与你的

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

学生完成书中第7题

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

指名板演,全班齐练

算一算

最后集体订正,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学生完成书中第7题

回家写一个十几减九的

算式,给妈妈说一说,你是怎

么算的,能说出几种方法就说

几种,比一比,看谁说的方法

又多又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

电脑出示口算:

8+57+8

7+66+85+7

5+913-9

16-918-915-9

17-914-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多媒体出示“鱼缸内

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

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

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

调动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

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

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

几条?”的文字。稍停一会

儿,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

同时右边小猫嘴边出现“13

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

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

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

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

要解决的问题,想想自己准

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

发表自己意见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

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

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

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

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

题。

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

决的问题,想想自己准备用什

么方法解决

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

自己意见

第四课时:练习课

(第16页的第3题――第17页的第7题)

三、巩固计算方法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

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就出自己在解决问

题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

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

学。一方面扩大练习的量,

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可把“做

一帮”第2题做成卡片,以

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

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

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

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

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

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教师老师应加强巡视,

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

种方法进行评议

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

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

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

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

头考考其他同学。

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

高练习速度。

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

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

的同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使用者再创 及反思记录

一、基础练习

二、游戏提

高练习

一、基础练习 1、听算 12-7 12-4 12-3 14-8 16-9 8+9 13-6 14-5 11-2 15-7 17-8 15-9

(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1-2 15-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2、说得数,再写算式

书中第16页的第3题: 要求:每一个四人小组 先在组里互相说出算式、得数,最后写出算式。

二、游戏提高练习 1、找座位

(1)给每个学生一个算式卡片,同时出示5把贴有3、4、6、7、9卡片的椅子,让学生把卡片放到相的椅子上去,比一比,看哪些同学放得又对又快。

(2)还有没有送出去的卡片吗?

那你们想不想也他们找个家呢?请你们想个办法给它找个家。 2、找朋友

(书中第17页的第8题)

活动要求:教师先将书中的题目出示在黑板上,然

听算

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1-2 15-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

体订正

学生活动

集体订正,对于做的又对

又快的小组给予鼓励

2018新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2018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模仿和()转变为()、()与实践创新; 2、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理——()——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7、改变课程内容难、()、()的现状,建设浅、()、()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9、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

10、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信息技术 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11、“实践与综合应用”在第一学段以()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为主题。 12、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和客观世界中的()。 13、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和(),感受()、()、(),建立初步的()。 14、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 15、“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 (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16、数学是人们对()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17、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 )、(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18、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 1“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教学理念 我国数学教育起步较早,积累了许多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在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现实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数学教育重要体现在教师教的环节上,更多精力集中在教的技巧和手段上,对于接受教学的学生来说关注较少,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就能完成教学任务、“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模式屡见不鲜,有素质教育之“形”,无素质教育之“实”,教师只关注书本知识讲解,不顾学生个体发展,忽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1]。教学上仍是运用“英才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加上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功利性质的数学辅导,更是加重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埋没和阻碍学生个性发展,分数至上、分数决定一切的思想观念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新课标下,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更关注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激励学生多样化、独立的思维方式,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这样的要求,把教师的主讲者的身份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确定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新观念,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2]。 2“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有它本身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怎么样让小学数学通俗易懂,把“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环节中,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教学中,出现过这样一个问题“:用1棵树,种5行,每行种4棵,该怎么样的种植?”例如这样问题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达到让学生讨论问题和理性思考的目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渴望。这种生活化不是抛弃数学固有的严谨性,而是一种教学理念,让这种理念指导我们教学,让学生在生活的点滴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体会数学中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3“站在文化的角度审视数学”的教学理念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精神、思想方法、意识等观念性知识的培养,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数学有它的“美”的一面,也是一种文化,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文化的融入提出了要求。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之奇妙,从数学中感受美的存在,站在审美的角度感悟数学思想[3]。数学教育不能等同于教小动物做计算题的杂耍表演,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新课标下,小学阶段数学知识内容相对肤浅,但涉及的面较广,在教学活动中,更应立足于数学文化的熏陶,在数学文化和理性数学的结合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利用数学故事,教学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注意,拓展和丰富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机会,也可以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去涉及数学文化知识,如制作数学模型,开展数学文化知识比赛等,让学生站在文化的角度全局性的思考问题。新课改的核心是素质教育,使素质教育从“形式”到“实处”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本文从教学理念的角度

2011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

《2011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8月28日,我参加了三亚市教研室举办的“2011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专题培训。从市教研员陈老师透彻的分析中,我更加了解到《数学2011版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感触最深的是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的突出特点就是将“双基”修改为“四基”,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研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感受到这次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要准确把握教师角色 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能创造性使用教材,并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组织者;教师不再只是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善于使学生发现探索的引导者;教师不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圣人,而是善于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真诚的合作者。 1、挖掘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2、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成为学生真诚的合作者。 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学生是由活生生、有个性的个体组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正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极大,教师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

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7分) 3+9=5+9=4+7=4+2= 6+9=12-10=8+8= 18-3= 5+7=2+8=4+3=0+10= 14-4-3=4+0+6=8+9-3= 16-10+4=3+9+5= 二、填空(32分) 1、1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这个数在()和()的中间。 2、2个十是(),10里面有()个一。 3、一个数的个位上是0,十位是2,这个数是(),它在()的后面。 4、按规律填数:()8()()11()() 15 5、 大约是()时(:)大约是()时()时 6、在○里填上“<”、“>”或“=”. 9- 3 911+4 1514+4 11+2 7 6+36-6 123+9 5+7 7、写出两道得数是10的算式□○□=□□○□=□ 8、在里填上“+”或“-”. 14 4=10 16 4=20 8 7<912>6 5 9、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11()-()=57+4=()+() 5+6=()+3=()+() 三、数一数,涂一涂,圈一圈。(16分) ()个()个()个()个

2、☆☆☆☆★☆☆☆☆☆☆☆☆☆☆☆☆☆ (1)一共有()个五角星。 (2)将左起的第8个☆涂上红色。 (3)★在左起第()个。 (4)第8个☆的右边有()个☆ 3、把不同类的用“〇”圈起来。 苹果梨香蕉萝卜 四、按要求做一做。(6分) 1)一共有()个物体,其中有()个。 2)从左边数排第(),从右数排()。 3)把从左数的第6个圈起来,把从右数的第3个物体涂成红色。 五、试试你的眼力如何!(5分) 1、比一比,把最长的铅笔涂上红色。 2、数一数,填一填。 六、看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4分) ???????????????????? □○□=□ □○□=□ □○□=□ □○□=□ 七、解决问题(20分) 1、?支 2、 15支 □○□=□(本)□○□=□(本)

小学数学新课标试题汇总.doc

小学数学新课标试卷汇总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3)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2)。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 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2)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①要求②不要求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3)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3)的教学。(网络中原答案①是错误的,在此予以改正)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1)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 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3)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2)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 10、“用数学”的含义是(2)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 11、下列现象中,(D)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天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天天都在转动 1 2、《标准》安排了(B)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13、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14、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更要回归于生活,以生活化的情境导入学习,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际的生活情境,提供给学生解题的背景,学生才会把知识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标签:新课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学生学习过程是获取知识、收集信息,将得到的知识、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组合,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一种过程。这种过程,需要受教育者主动完成。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周围熟悉的事物来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趣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我们当前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既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还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 1 创设生活情境 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我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把数学知识置于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把问题情境化、生活化,并把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引入課堂,让学生看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达到激发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只要我们经常像这样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交流讨论,特别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得出结论,就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正确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2 结合生活实际 许多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小学生由于受思维能力的限制,头脑中还不能及时建立正确的表象,对数学知识的内涵及概念的本质属性还不能及时理解,认知还较为肤浅。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应注意把课堂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并通过观察、比较、描述、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领会所学知识的要点、难点。将学习变为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实践,在玩中感悟,在学中玩乐之目的。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概念

一年级上册数学学案1.1 数一数_人教新课标

1.1 数一数学案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学习目标】 1、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 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 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 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 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 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 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 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 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 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 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通过数数,学会数数的方法。 2、“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 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

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 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 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 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 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 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 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 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 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 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培养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体验小组合作交流的快乐。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学生通过数数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学习难点:掌握数数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仔细观察课本的主题图你有什么发现吗? 2、尝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数字表示出第2、3页的物体分别是多少。 3、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数数的方法进行数数。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一比单元目标: 1、初步知道怎样进行比较,初步了解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2、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大小、轻重及最(长或短、高或矮等)、同样这些基本字词和语句表达出比较的结果。单元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单元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课时安排:3课时比一比(长短高矮)教学内容:比较长短、高矮。课本第4~5页。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2、初步知道怎样作长短、高矮的比较,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3、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教学重点:1、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教学难点: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教具:实物、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1、取出一支吸管,问:这支吸管长还是短?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两支吸管,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1、明确比较的要求。(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2、指导看图P4(投影):图上有什么?3、看图找一找比较这些事物的长短或高矮。(训练学生说出比较的结果:XX比XX长、XX比XX短、XX和XX同样长或XX比XX高、XX 比XX矮、XX和XX同样高。)4、练习P4。(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5、小结。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6、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一比,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教师巡视,对差生进行辅导。) 四、巩固练习。1、课本P5想想做做。(老师读题指导看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说出理由。)2、请联系你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标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选择题。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③)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②)。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③自己创造教材 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③)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 容中,不再单独出现(①)的教学。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 5、“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 数学活动水平的(①)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7、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③)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 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 8、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②)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 9、“用数学”的含义是(②)。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 10、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④)。 ①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②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③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④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 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二、填空题 1、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

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态度)、( 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2、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 学习)的指标。 3、《新课程标准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 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4、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5、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 性)(层次性) (发展性)(开放性)。 6、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 导者)和合作者。 7、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 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与生活的相联系

---------------------------------------------------------------最新资料推荐------------------------------------------------------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与生活的相联系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与生活的相联系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 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一、数学情境与生活接轨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 在日常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 如: 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我创设情境: 1 / 4

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 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 (1)每盘放 3 个, 93=3(盘);(2)每盘放 9 个, 99=1(盘);(3)每盘放 2 个, 92=4(盘),多 1 个;(4)每盘放 4 个,94=2(盘)多 1 个;(5)每盘放 5 个, 95=1(盘)多 4 个。 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 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的观察到: 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 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二、数学理解与生活接轨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 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

一年级上册数学新课标辅导作业

辅导作业(一)姓名1.○○○○○ 把左边的4个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个涂上颜色。 2.☆◇○□△ (l)从左面数,○排在第()个. (2)从右面数,△排在第()个. (3)□左面有()个图形. (4)○右面有()个图形. (5)从○开始往右数,数到第()个是△. (6)☆和△相隔()个图形. 辅导作业(二)姓名 1.在少的下面画√。 2.在多的后面画√。 3、比一比,画一画 (1)画★比○多一个(2)画△与○同样多 ○○○○○○○○○ 4.思考题★★★ 晚上,小明的妈妈为全家人每人准备了同样多的葡萄。看完电视,每个人的盘子里都剩一些,小明剩5颗,爸爸剩1颗,妈妈剩3颗。猜猜谁吃的最多,谁吃的最少。 --

辅导作业(三)姓名 1.看图列算式,并计算。 2.算一算。 2+1= 3+1= 2+2= 3-1= 5-3= 4-2= 0+5= 3-3= 4-0= 5-1= 4-1= 0-0= 3.比较大小,在○里填上“>”、“<”或“=”。 4○3 5-2○2 3-3○1 2+1○3 辅导作业(四)姓名 1.算一算,连线。 2.看图,填空。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3 ()-2=3 ()-4=1 4-()=1 3-()=2 5-()=3 ()-( )=2 2+( )=5 --

辅导作业(五)姓名 3 1 4 2 3 三、我会从大到小排一排。(10分) ()>( )>( )>( )>( ) 辅导作业(六)姓名 一、我会选。(20分) 1、在里填“>、<或=”。(8分) 3 3 2 5 2+”或“—”。(12分) 2=2 1=2 2=0 1=2 二、我会看图填空。(6分) (1)图中一共有()个图形。 (2)从右往左数,是第()个。 (3排第()。 --

教师招聘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表示所填内容。 1、(社会发展)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驱动力,(现实生活)的需求亟待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数学自身)的变化促使数学课程改革。 2、加强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材”)的人才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 3、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况、)形成(理论和方法,)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5、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6、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7、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8、《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9、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10从一、二学段课程标准的角度来分析,“内容标准”具有(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12、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13、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1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15、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6、(“大众数学”)必将成为中国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 17、(科学计算、理论、实验)共同构成当代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

小学数学新课标论文: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新课标论文: 往往是通过被动式的应考而取得的毕业证书,所以,教师坚持博览群书,终身修炼,才能具备厚积薄发的功底,这是有效教学,适合课改的前提条件;而贴近生活实践,把应用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则是实施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学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改教师素质授课艺术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当做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学数学,从而培养学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理解课程改革,增强自身素质,提升教学水平,以适合新形势与新要求,作者就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促动学生学好数学的保证,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在良好的动机驱使下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在教学中,老师如能注意一些细节,悉心捕捉学生的每一闪光点,给予即时表扬与鼓励,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兴趣,能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性,创设求知情趣,激发学生数学的内驱力。如在导入新课中以设疑提问、创设情境或有趣的故事、游戏等,在练习中竞赛、思辨、判断、展疑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2) 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同样是一门艺术,它是富有情感性、形象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教师要善于将数学教学中的教育性和科学性,用艺术化的形式“传”诸学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活泼地实行学习。 二、做一个有学问的教师,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有学问的教师的学问应体现在书读得比一般的教师都要多,对事物的理解比一般的教师都要透。没有什么事物能使他盲目相信,对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独立或独到的看法。因其有学问而具有某种独特的气质或教学行为,并且能为绝绝大部分学生和同事所认同。 例如,某六年级数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题中,设计了一道关于“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试题:“在方格纸上将下面左边的图形缩小为原来的1/2,再把缩小后的图形的对称轴画出来。”个别老师对这个试题提出质疑,认为试题指向不明确“,到底是把图形的边长缩小为原来的1/2呢?还是将图形的面积缩小为原来的1/2呢?要求不明确。”如果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值得赞赏的。但作为教师提出这个问题,我认为,就显得有点浅薄了。“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它的属性是一种相似变换,即只改变原来图形的大小,不改变原来图形的形状。放大或缩小后的两个图形一定是相似形。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照本宣科”,止步于字面的理解和了解上,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就会缺乏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更谈不上形成相关的知识经验。教师应该通过这些具体教学素材的使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理解“图形的放大或缩小”这个知识的内涵是大小变化而形状相同。形状相同表明图形内角结构不发生变化,而一个几何图形的大小改变,是源于制约这个图形大小的几何要素的改变。理解不到这点对试题加以质疑,很难称得上“有学问的老师”。一个教师如果没有厚积薄发的功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难于把教学目标提升到促动学生有效发展上来。如何才能做一个有学问的教师呢?有点难,难在相当多的教师读大学或中师时就往往处于学习的被动状态,热爱并主动学好课程的不是很多,往往是通过被动式的应考而取得的毕业证书。所以,不读书是做有学问教师的最大障碍。读好书、常读书,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使自己更有学问,更有深度,才能使自己的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一册数学学期计划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 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全册重、难点: 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 课标解读

《认识图形(一)》课标解读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 二、课标解读 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内容的开始,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建立几何直观的重要基础。课标要求“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这一要求就是通过观察与操作认识图形,直观地、整体地认识立体图形。从对实物的观察与操作过程中来认识图形的特征,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也符合数学课程的目标要求。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发展能力,初步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发展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特征。 1.创设充满童趣的学习氛围 人们生活在三维空间中,常见的楼房、积木、各种包装盒、皮球等,都给我们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直观形象。基于这样的生活经验,学生可以从认识立体图形开始,“通过实物和模型等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是认识的低级阶段,但与以往的经验有所不同,它要经历从事物到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知识时,学生没有任何知识基础,但是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学时,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童趣的语言,如:从玩积木开始引入,让学生带着问题玩积木。“看看这些图形中你认为哪种图形最淘气”“哪种图形比较淘气”“哪种图形最乖”“说说你的理由”。使学生在充满童趣的语言中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总结、归纳出每种图形的特征。了解每种图形的特征是正确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依据。 2.把课堂变成学生交流的平台 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理由,使学生在不断的观察、说理、思辨、修正自己的过程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为学生能够正确辨

小学数学新课标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新课标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选择题。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③)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②)。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③自己创造教材 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③)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 容中,不再单独出现(①)的教学。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 5、“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6、《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

数学活动水平的(①)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7、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③)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 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 8、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②)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 9、“用数学”的含义是(②)。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 10、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④)。 ①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②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③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④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 学实践 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二、填空题

1、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基础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 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态度 )、( 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2、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 学习)的指标。 3、《新课程标准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4、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5、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性)(层次性) (发展性)(开放性)。 6、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 导者)和合作者。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讲课讲稿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 学理念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 1“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教学理念 我国数学教育起步较早,积累了许多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在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现实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数学教育重要体现在教师教的环节上,更多精力集中在教的技巧和手段上,对于接受教学的学生来说关注较少,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就能完成教学任务、“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模式屡见不鲜,有素质教育之“形”,无素质教育之“实”,教师只关注书本知识讲解,不顾学生个体发展,忽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1]。教学上仍是运用“英才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加上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功利性质的数学辅导,更是加重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埋没和阻碍学生个性发展,分数至上、分数决定一切的思想观念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新课标下,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更关注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激励学生多样化、独立的思维方式,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这样的要求,把教师的主讲者的身份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确定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新观念,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2]。 2“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有它本身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怎么样让小学数学通俗易懂,把“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环节中,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教学中,出现过这样一个问题“:用1棵树,种5行,每行种4棵,该怎么样的种植?”例如这样问题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达到让学生讨论问题和理性思考的目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渴望。这种生活化不是抛弃数学固有的严谨性,而是一种教学理念,让这种理念指导我们教学,让学生在生活的点滴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体会数学中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3“站在文化的角度审视数学”的教学理念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精神、思想方法、意识等观念性知识的培养,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数学有它的“美”的一面,也是一种文化,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文化的融入提出了要求。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之奇妙,从数学中感受美的存在,站在审美的角度感悟数学思想[3]。数学教育不能等同于教小动物做计算题的杂耍表演,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新课标下,小学阶段数学知识内容相对肤浅,但涉及的面较广,在教学活动中,更应立足于数学文化的熏陶,在数学文化和理性数学的结合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利用数学故事,教学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注意,拓展和丰富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机会,也可以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去涉及数学文化知识,如制作数学模型,开展数学文化知识比赛等,让学生站在文化的角度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2)及解读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1 一、课程性质. 1 二、课程基本理念 . 2 三、课程设计思路 . 4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 9 一、总目标 . 9 二、学段目标 . 10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 16 第一学段( 1~3 年级) . 16

一、数与代数. 16 二、图形与几何. 18 三、统计与概率. 19 四、综合与实践. 20 第二学段( 4~6 年级) . 20 一、数与代数. 20 二、图形与几何. 23 三、统计与概率. 25 四、综合与实践. 26 第三学段( 7~9

年级) . 26 一、数与代数 . 26 二、图形与几何 . 31 三、统计与概率 . 40 四、综合与实践 . 42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 43 一、教学建议 . 43 二、评价建议 . 54 三、教材编写建议 . 62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70

附 录 . 75 附录 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 75 附录 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 78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 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 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 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 20 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

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 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 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 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在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