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笔记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笔记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笔记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笔记

名词解释:

1、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2、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4、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影响的基本手段。

5、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了有效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创造性运用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技能和技巧的总和。

6、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目的、任务、原则、内容等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

7、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机构与管理者,运用计划、组织、指挥、调控和评价等管理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功效的创造性活动过程。

◇8、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⒐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体系,是人们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⒑内化:是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

⒒外化:是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⒓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一定的方式联结起来,具有稳定倾向性的多维立体结构。

13.政治观:特指人们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所持的根本立场、根本态度和根本方法。14.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人们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在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而制定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准则,它具有辩证性、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等特征。

简答及论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思想政治教育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

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

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2、思想政治教育学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

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要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首先就是要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是否具有特殊的研究领域,该领域的特殊矛盾是什么。

(1)思想政治学的特殊的研究领域

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

第一,这个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内在根据。之所以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思想政治表现总是同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要求有距离,很难完全一致。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帮助人们缩小这一距离,使两者趋于协调。

第二,这个矛盾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推动着它的发展。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会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受教育者的思想也会产生一些新情况,两者之间又会出现一些新的矛盾,为解决新的矛盾,又开始一个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第三,这个矛盾还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其他矛盾。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其他矛盾,这些矛盾可以看作是上述特殊矛盾的具体表现,它们都服务于基本矛盾的解决,都是为了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政治意识和实践行为。

综上所述,这一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基本依据与发展的主要动力,并规定着其他矛盾。因此,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即“两个规律论”和“一个规律论”。

1)“两个规律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使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2)“一个规律论“主张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而

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应另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

“两个规律“是紧密相联的,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的研究和把握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研究、把握的前提和基础,两者内在统一地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1)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里。各个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都反映了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特征。与一般的社会科学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突出的无产阶级政党。

(2)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这种实践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直接建立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之上的。

(3)综合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综合性特征首先表现为它在探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时,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现象和问题时,总是对与其相关的各种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乃至一些自然环境因素作多变量的综合考察。其次,还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要借鉴和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研究。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由以下三大部分组成:

(1)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

它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特有的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关这些不同方面的研究成果就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2)思想政治教育史

它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起源与发展的历史的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是历史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在这笔巨大的历史遗产中,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应该是研究的重点。

(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的第三部分可概括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等。

3、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的建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初步探索时期(1978——1984)“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理论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2)系统建设时期(1984——1999)在这个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学走上了科学建设的规范化发展阶段,取得很大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逐渐形成了一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教学和研究队伍;②思想政治教育学取得了可观成果;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论题不断深化。

(3)全面建设时期(1999年至今)这一阶段,学科建设的力度明显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术研究呈现高水平发展的趋势。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体系

1、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类型与结构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可以分为两大层次,即基本范畴和一般范畴。基本范畴包括:

1)个人与社会

个人与社会是揭示人的本质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重要范畴。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则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思想和行为

思想和行为是揭示人的思想活动的行为表现相互关系的范畴。人的思想和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支配和改变行为。行为表现思想,又通过其效果检验思想。

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

教育主体指教育过程中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的教育者,教育客体则是接受教育影响的受教育者,两者的双向互动过程就构成思想政治教过程。

4)内化与外化

内化是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外化则是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变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5)教育与管理

教育与管理是反映思想政治教育与其重要的平行子系统——管理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影响的实践活动,它主要靠说服较预期法人的自觉性。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1)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

思想政治教育是完成党的政治任务的中心环节。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今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仍然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2)有利于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置于科学的基础上,就能使其更好的培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得一代新人,从而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3)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掌握了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的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就能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取得更好的效果,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1)文献法

文献法就是从各种文献(包括报刊、图书、文件、档案、报表、报告以及各种音像材料等)中收集研究者所需要的资料的方法。它是一种间接收集资料的方法。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系统地、直接的了解研究对象,收集第一手感性资料的方法。

3)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照设计程序对研究对象的活动加以观察、记录、分析而直接获取资料,以作出研究结论的方法。

4)社会调查法

社会调查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又一基本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有许多是实证研究或以实证为基础的研究,必须进行一些实际调查,以获得的一手资料和对问题的实际感受,以便于得出正确的结论打下基础。

5)总结经验法

思想政治教育学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教育实践丰富的经验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源泉。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1、坚持用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来指导学科建设

全面理解“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课题,应包括如下内涵:

1)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

全面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本质规定性的认识至少应包含以下四点: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

特征和理论基石;

b)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性质和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c)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政治立场和根本宗

旨;

d)坚持与时俱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理论品质。

这四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质规定性,是区分马克思主义的分水岭和试金石,也世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客观规律的关键所在。

2)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本质规定性的生动体现。

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b)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c)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对这些基本原理,我们要结合不断发展的社会生活实际作出科学阐述,并不断给予发展,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3)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分层次的:

a)列宁所说的阶级性(党性)、实践性、科学性;

b)开放性、动态性(发展性)、创新性,这是第一层次特征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既要坚持马克思注意的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发展性、创新性,并把两者有机的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基本原理和基本特征是相辅相成而有内在统一的。

4)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a)必须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反对任何马克思主义的割裂、

肢解、歪曲、断章取义、望文生义、以偏概全、庸俗化以及实用主义的态度;

b)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勇敢地回应种种挑战和

攻击,旗帜鲜明地捍卫马克思主义;

c)必须坚定不移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必须不断不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辩证统

一的。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必备条件。

2、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来指导学科建设

1)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又在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坚持马克思主义。

这不仅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发挥马克思主义创造活力的关键所在,而且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新世纪依然继续坚持的根本原则。

2)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话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马克

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而且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奠定了更为丰富、坚实的理论基础。

3)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之教育学依然

必须发扬优良传统。当前,我们党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建设当然也必须用科学发展观和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导,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建设的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

1、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理论

1)马克思、恩格斯传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如下:

a)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中,概述了社会历史演进的几个阶段,标志着马

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理论的初步形成;

b)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以生产关系为核心,以社会基本矛盾为

主线,对社会形态理论进行了完整的经典的表述,标志着这一理论的成熟;

c)《资本论》的出版,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的运用和深化,使社会形态理论通过验证

由“假设”变为科学,表明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2)在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社会形态理论中,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坚持认为,任何

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发展都要受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客观规律的制约;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有坚持社会历史发展道路的多样化。

3)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

《共产党宣言》通过分析无产阶级的阶级特性和历史地位,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革命:无产阶级不仅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埋葬者,而且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无产阶级要最终消灭一切私有制。只有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自己最后才能得到解放。尽管时代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理论永远也不会过时。

4)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从总体上规定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目的、任务、内容及其效果的衡量标准。

a)无产阶级政党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提高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培育一代

又一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b)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和主旋律就是要帮助人们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崇

高的共产主义理想;

c)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与否,要以是否符合让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为根

本标准。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唯物史观最根本的原理。它科学的回答

了实惠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结识了唯物史观的实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由经济基础所决定,但它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a)社会意识的发展有其历史的继承性,同经济发展并不总是平衡的。各种意识形式

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其中政治思想对其他意识形式影响最大,处于社会意识的核心地位,往往成为经济条件与其他意识形式相互作用的中介;

b)社会意识由经济基础所决定,但它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i.社会意识的发展有其历史的继承性,同经济发展并不总是平衡的。各种意识形式之间,

相互制约。其中政治思想对其他意识形式影响最大,处于社会意识的核心地位,往往成为经济条件与其他意识形式相互作用的中介;

ii.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他或者促进社会进步,或者阻碍社会发展。

3、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原理

1)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郑智在上层建筑中处

于核心地位,其中主导作用。

2)在科学把握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原理时,要全面理解政治的含义。

a)在无产阶级革命时期,正职的主要任务是阶级斗争,是武装夺取政权,为建立社

会经济关系开辟道路;

b)在无产阶级证券建立和巩固后,政治的主要任务则是经济建设。因为生产力的发

展成为巩固政权、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的力量源泉;

c)在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建设是最大的政治。然而,经济建设的发展不会自发地解

决政治方面问题,因此,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维持它的统治,才能完成它的任务。

4、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人民内部矛盾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的主体,毛泽东提出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这是对马列主义的重大发展。

1)敌我矛盾与任命内部矛盾的区别:

a)在社会主义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

集团,都属于任命的范围;反之,则是人民的敌人。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一般说来是非对抗性矛盾;

b)两类矛盾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对敌人实行专政,而在人民内部则实行

民主集中制;

c)毛泽东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方法,概括为“团结——批判——团结”

的公式。这是与“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相对立,而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宗旨的正确方法。

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应该注意: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是我们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方针、原则、方法的

直接理论依据。思想政治教你的任何方针、原则和方法,只有符合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求的才是正确和有效的,反之,则是错误和有害的;

b)在经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大量地表

现为各种利益矛盾。要正确认识,努力化解各种社会利益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对人民内部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使矛盾激化,会给敌对势力以可乘之机;

c)由于人们内部矛盾有时会与对我矛盾交织在一起,一时难以分清,这就更深刻领

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形成化解社会利益的长效机制,是我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5、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关于人的本质学说)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性表达。

(1)只有人的社会属性才是人之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人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活动,动物则不能。所以,人是“一切动物中最社会化的动物”;

(2)人的本质具有历史性,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3)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人的本质也随之分化,自私自利成为剥削阶级的本质;我国当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人的本质呈现出多层次的复杂状况,但逐步发展为先公后私、大公无私的本质是无意的总趋势。我们在坚持人的本质有阶段性时,有反对前面的将人的本质

之归结为阶级性的简单化倾向。在全球问题日益增多和突出的今天,更是如此。

(4)关于人的本质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人学中最重要的原理,只有正确地把握它,才能懂得如何从具体的历史现实的人出发去正确分析、人是各种社会历史现象。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学说为指导,才有可能科学地分析对象的思想特点,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6、关于个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1)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的提出

(a)马克思、恩格斯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开始,在一系列著作中,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b)个人全面发展是与个人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它最根本的是个人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是人们都成为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既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

(c)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大工业的本性,必然要求全面发展的个人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人。

(2)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a)认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都看做是不断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b)提出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

7、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

1)灌输理论的定义

灌输理论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反对自发论,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注和运输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去,提高其政治思想和阶级觉悟的学说。

2)社会主义意识不能在工人运动的进程中自发产生

社会主义意识不可能在工人运动的进程中自发产生,这是有历史形成的社会分工和工人阶级的生活境况所决定的。

a)马克思、恩格斯根据本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概括并表达了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

而这一阶级的其余成员(包括积极成员)都“很少有时间来编造关于自身的幻想和思想”。

b)工人阶级由于经济地位、生活条件、文化条件等的限制,更不可能从事精神生产,

提出思想体系。

3)灌输社会主义意识

无产阶级是先锋队必须从经济斗争范围之外给工人群众灌输政治意识,从工人同厂主斗争范围之外给工人群众灌输阶级意识,使本阶级成员接受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地为实现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而奋斗。

8、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

群众观点是唯物历史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共产党人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之一。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继承和发展这一优良传统,对党员、干部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a)群众观点

群众观点主要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向人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对党负责和人民负责相一致、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引导群众前

进等内容。

b)群众路线

党在长期斗争创造中和形成群众路线,主要是指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它的具体含义如下:

i.一切为了群众。这是共产党人制定政策的基础,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共产党人

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应以人民的利益为第一生命,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为人民的利益出发,为人民利益坚持好,为人民利益改正错的;

ii.一切依靠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这是我们共产党同其他政党的显著区别之一;

iii.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这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上的、与认识路线相一致的我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路线。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文化建设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我们党创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基本内容有两个方面:

a)思想道德建设。从思想建设而言,主要包括理论建设、理想建设、爱国主义教育、

艰苦创业精神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等;从道德建设而言,主要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等;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包括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这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

战略重点;还包括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更本指针和战略布局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针,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好四个方面的重要工作,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争取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爱必须贯彻的方针

必须贯彻“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的方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成为社会生活的主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应当一切这眼于建设新世界,就必须以人为本。

5)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和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都指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a)在理想建设上,一方面要用共同理想动员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另一方面有要求共

产党员、先进分子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b)在道德建设上,对大多数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宪法规定的“五爱”社会主义国

民公德、职业道德和公共生活准则等,而对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就应当要求他们身体力行践履共产主义道德,并把我们社会上确实存在的正确的价值导向作为全社会的价值导向。

6)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公民道德建设实践纲要》都提出要建立与发展市场经济相适

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建构。

10、执政党建设理论

1)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搞好执政党的建设

便成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武器;

2)党的十五大提出了面向新世纪推进党的建设这个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

3)党的十六大充分肯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认为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任务,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1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正优势

思想政治教育是伴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生、发展,伴随着无产阶级政党的创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80多年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说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它在党的事业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党的工作的一条重要战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当首先在红军中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坚持用无产阶级的革命

思想教育部队,启发官兵的革命觉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建了革命根据地,成功的坚持了武装斗争;

2)在解放战争中,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干部战士的思想觉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

命战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推翻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又有了新的发展,

巨大的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4)进入实惠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中央进一步加强了对思想之教育的领导,

颁发了多个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文件,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向高水平发展。

由此可见,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战胜强大的敌人取得胜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克服困难,排除障碍不断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的胜利的巨大成就,除了党的坚强领导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外,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1、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又为其服务

1)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活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整个社会

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2)任何社会都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经济基础以及上层建筑其他部分的反映,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所决定;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为其服务;

3)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大力倡导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道德观念等先进的思想

意识,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3、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

精神文明虽然以物质文明为基础,但它又有自己独立的结构体系,是有教育科学文化

和思想到的两大内容要素组成的统一体。

1)教育科学文化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

重要条件。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表明,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离不开一定的思想指导,必须保持与主导意识形态相一致的政治方向。

2)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

新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是由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决定的,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中,还是在思想道德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都占有重要地位,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科学的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1、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特点及分类

(1)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决定其功能有如下特点:

客观性

a)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自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便是

一种客观存在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自身的价值;

b)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客观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客观性

c)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还会受到一定的环境因素和物质设施等客观条件的制

约,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客观性的一种表现。

多方面性

a)就是教育对象的影响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就各不相同;

b)时间不同,场合不同,教育重点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发挥以及能发挥的功

能也会有所不同。

层次性

a)思想政治教育动能的层次性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所作用的对象的层次性所决定的;

b)这些不同层次的功能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意时

期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加强,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发展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发展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也会不断发生变化。

a)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些功能得到强化和发展;

b)思想政治教育可能出现新的功能;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上述特点,无疑有助于教育者更自觉得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有助于更好的全面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分类

总的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由个体功能性和社会功能性两部分构成。

a)个体性功能

所谓个体性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和影响,表现为个体生存功能、个体发展功能和个体享受功能。

b)社会功能性

社会功能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能发挥的积极作用,具体地说,就是指思想

政治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发生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等。

c)个体性功能与社会性功能的基础

i.一般来说,个体性功能是社会性功能的基础。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直接作用就是促进人

的发展,其社会性功能必须通过个体性功能的提升和外化才能实现,即思想政治教育史通过“人的发展”这个中介来影响社会生活,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

ii.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又是衡量个体性功能的重要尺度。因为只有当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个体性功能才算是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2、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包括以下三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生存功能。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人类个体遵循客观规律、服从生存原则以便求得更好的生存状态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塑造人的品德、促进人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政治方向。就是运用启发、动员、教育等方式,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超越性本质的体现。一般来说,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作用可从如下三方面进行:

第一,目标导向,即规定具体的奋斗目标,引导人们向目标奋进;

第二,政策向导,主要是通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疏通引导人们的思想,以提高人们的认识,规范人们的行为;

第三,舆论导向,即利用赞赏、激励、批评、监督等手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以正确的舆论调节和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对人们形成一种强大的约束力和导向力。

(2)、约束规范行为。就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组人们理解并认同社会规范。使人们的行为符合一定的社会规范。

(3)、激发精神动力。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功能体现为运用多种手段,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人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政治教育激励人的手段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要的有:

第一,民主激励,即让激励对象行使主人公的权利,广泛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和管理,对领导者进行监督和质询,以此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第二,榜样激励,即通过先进典型示范,以激励人们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水平,规范自己的行为;

第三,感情激励,即通过人们是情感需要的满足来激发人的积极性;

第四,奖惩激励,即通过奖惩或惩罚来激励人。

在运用上述方法时,应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情况,或单独使用某种方法,或综合使用几种方法,以形成有效的刺激机制,最大限度的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4)、塑造个人人格。所谓人格。是指人的性格、品格及资格的总和。人格即人的品格,体现人在一定社会中收教育和自我修养的文明程度。

第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好地引导人们认识自己作为物质世界和社会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地位,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从而唤起人们的主体意识;

第二,更好地帮助人们树立远大的目标和崇高的理想,正确的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自己,提高人们适应和改造客观环境的能力;

第二,更好地帮助人们摆脱传统文化的依附性、保守型、被动性的束缚,时刻保持一种对生活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创造的精神,自强不息,百折不饶,从而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实现自身人格的完善。

3、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a)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使每个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和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的),并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和幸福,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b)个体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i.从社会的角度看,它可以使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等各种关系都得到

协调发展,从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

ii.从个体的角度看,它有利于个体各方面的发展,有助于个体精神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从而保证个体的学习、工作、生活的顺利进行。

可见,个体思想品德的发展和完善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人的一种内在精神需要,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满足这种需要的一个主要途径。

3、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功能

(1)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培养具备特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受教育者以推动政治发展的作用。它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社会性功能中,居于首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具体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i.传到主导意识形态,调节社会精神生产

ii.传播主导政治意识,引导人们的政治行为,再生产社会的政治关系

iii.沟通社会信息,确保社会的有机联系,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发展

(2)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功能,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参与经济建设以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1)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可靠保证

B.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

C.思想政治教育是营造经济建设发展的和谐社会环境的重要手段

2)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生活的调节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A.心理调适

B.人际关系调适

C.情绪调控

D.利益调节

(3)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

从文化的运行过程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文化传播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创造功能等

A.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文化的过程,也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活化的过程。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储存形态的政治伦理文化转变为现实活跃形态的政治伦理文化,并直接转移到人这个载体上

B.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的传播,并不是对现有文化的原本照搬,而是一种选择的过程,它包含了对文化的届取与吸收、排斥与舍弃。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提高文化选择的自觉性;

b)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吸收和批判改造,加强对西方文化的合理借鉴和批判改造,即要积极主动及时地对各种文化进行科学分析、鉴别、筛选、利用;

c)要加强人们进行文化选择的引导,让人们学会在文化交流和冲突中正确进行文化选择和合理吸取。

C.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

a)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主要是通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来实现的;

b)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是客观存在的;

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理论上讲是完全必要的。

四、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1、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体系

1)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不是单一的,而是集合的,是一个目的体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解,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和层次。

2)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可以看做是长远目标,他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才能到达。

3)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元的,而具体目的则是多元的。具体目的的多元性首先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层次相适应的;

i.由于社会中的人处于不同的利益群体中,处在不同的社会地位上,其利益诉求和思想表现必然存在差异,因此,对不同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具体目的理所当然应该有所不同;

ii.思想政治教育具体目的的多元性也是与党在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具体目标相适应的;

iii.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奋斗目标不同,由于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因此在不同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有不同的具体目的。

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具体目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具体目的统一起来。

2、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

1)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要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其目的就必须反映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i.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要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来确定。在我国就具体表现为要依据党的奋斗目标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应同党的奋斗目标保持一致。

ii.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规定了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和总和任务: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确定这一奋斗目标的同时,党中央又提出基本实现现代要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新时期思想那个政治教育要很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就必须依据党的这一奋斗目标目标及其战略部署来确定自己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同层级的目的。各级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要准确把握党的基本路线,明确党在新时期的奋斗目标及其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部署,恰当地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以组织动员全体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2)教育对象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及其思想实际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它的所有活动都是直接作用于人的。因此,教育对象内在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及其思想品德现状也是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

i.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教育对象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丰富的精神需求。要做好的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确定,就得考虑教育对象多层次多角度的精神需求。

ii.在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时,还应考虑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的实际,这一点对于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目的尤为重要。

a)在现实生活中,教育对象是分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在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时,

要充分考虑教育目的与受教育这思想状况的实际之间的精密联系,考虑受教育者的接受可能性,这样才能确定恰当的教育目的;

随着时代条件的巨大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谐社会的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其精神需求更加丰富,思想状况更加复杂。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要正视这种变化,下功夫研究新形势下教育对象丰富的精神需求更加和实际的思想状况,以便恰当地确定新世界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引导人们的思想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所要求的方向发展。

3、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功能

1)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思想那个政治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

人的活动不是随意的,而是有目的的。有了目的,人们的活动就有了明确的指向、持久的动力。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他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方向也是由其目的所规定的。

2)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开展思想政治活动提供了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边互动进行的,只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积极参与互动,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较好效果。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就为激发这种双边活动提供了动力。

3)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成效提供了依据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判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否有成效以及成效的大小,其重要依据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活动,就是有成效的活动,反之则是没成效的活动。

(二)思想政治教育任务

1、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相一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a)培育“四有”新人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

b)培育“四有”新人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

c)培育“四有”新人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

代化的内在要求和根本条件。

1)“四有”新人内在精神素质的培养

培养“四有”新人,不只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社会的一切工作都与培养“四有”新人有关。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培养“四有”新人的内在精神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帮组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b)引导人们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

引导人们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具体地说,就是要帮助人们形成接受和顺应社会变革的心理,“与时俱进”的意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正义感,等等。在这些特质中,有两点需要注意;

i.接受和顺应社会变革的心理;

ii.强烈的责任感。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由各行各业的具体工作构成的,只有努力做好各项工作,现代化事业才能顺利向前发展。

c)培养人们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要循序渐进,注意层次性。

i.要教育人们利用社会主义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做到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促进人与人之间形成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

ii.即使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也要认真宣传和大力倡导共产主义道德,引导人们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iii.一切共产党和先进分子应该脚踏实地地践行共产主义道德。

d)增强人们的法制纪律观念

法制纪律观念,是现代社会公民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观念,它理所应当也是社会主义新人思想道德素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完备的法制和严明的纪律,是组织全体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奋斗的巨大的规范力量。

e)促使人们养成重视教育的态度,提高人们的文化知识素养。

i.有文化,是对“四有”新人的一个基本要求;

ii.思想政治教育应从社会发展的高度,通过多种方式,引导人们认识到,个人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是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必需的。

2、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基本要求

(1)坚持抓好和加强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育

培养“四有”新人当前的中心内容是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要保证新世纪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以及具体任务的完成,把思想政治教育提到一个新水平,就必须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2)在加强邓小平理论的同时,还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教育广大群众。

3)要引导人们花大力气认真研读邓小平原著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重要文献,熟悉和理解原著,融会贯通地领会原著以及党的重要文献的精神实质,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科学内涵;

4)要引导人们联系实际,尤其是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实际和人们的思想实际学习理论,帮助人们认真总计经验教训,澄清模糊认识,提高贯彻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坚定性,提高运用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所提供的立场、方法去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突出主旋律教育

1)突出主旋律教育,要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理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科

学内涵机时代特征,并引导人们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品德的有机组成部分;

2)突出主旋律教育,要引导人们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付诸行动,

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3)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4)努力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限制和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努力:

i.从社会大系统的角度讲,就是要继续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尽快是现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新的社会整合,从而是市场经济的正功能得以充分发挥,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ii.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说:

一、从社会大系统的角度讲,就是要继续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尽快是现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新的社会整合,从而使社市场经济的正功能得以充分发挥,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二、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说

(一)要对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有清醒认识并保持警惕;

(二)要继续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和为人民服务的道德的教育。

五、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概述

1、环境对人的影响

1)人与环境是相互创造的。马克思认为,人与环境都有受动和能动的方面,不能对

其关系做单方面的谁决定谁的理解,它实际上是互相创造的。一方面,环境给人以影响,制约人的活动。另一方面,人的实践活动可以改变环境,并在改变环境的同时改造自身。

2)人的活动和环境的改变辩证统一于实践。在人与环境相互创造的过程中,两者都

处在不断的变化中。

总之,环境影响和制约着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人的活动在不断的改变环境,使其有利于人的发展。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环境关系基本观点所得出的一个结论,也是我们要着力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基本依据。

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广泛性

a)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动态性体系,它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

环境因素相互联系构成的立体、多维的系统;

b)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其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性质具有多重性,

影响方式具有多样性。

2)动态性

a)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部各个要素始终处于运动中;

b)人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发生变化。

3)特定性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非常广泛,包括多种多样的因素。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总是在一个具体的环境里进行的,人也总是在一个具体的环境里的,其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更多的受到这一具体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4)可创性

可创性主要是从人的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角度来说的。

a)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强化或者减弱环境的某些影响;

b)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营造小环境。

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分类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

1)从系统理论角度,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以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a)外部环境主要是指独立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之外,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产生

影响的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大众传播媒介环境、社区环境、工作环境、学校环境、同辈群体环境等,它们对思想政治教育都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

b)内部环境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依据一定教

育目的有计划选择、加工、改造和重组的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生感染、激励、鼓舞、促进作用的环境,如时间环境、空间环境、语言环境、人际环境等。

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主要是指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中心事物的外部环境,及自

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a)自然环境又称物理环境,是指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条件的总和,如日月星

辰、山川平原等;

b)以社会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按其形态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

境;按其性质可分为良性环境和恶性环境;按其状态可分为开放性环境和封闭性环境;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直接环境和间接环境;按其覆盖范围可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等等。

(二)宏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经济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经济环境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和经济生活条件。

1)社会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由此产生的各种不

同社会集团再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以及由以上两个方面所决定的产品的分配形式。

2)由经济制度决定的经济生活条件尤其是个人的经济生活条件,对人们的思想品德

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a)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从总体上促使人们的思想品德水平

不断现代化;

b)经济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诚信意识、平等

意识等,这在客观上改变着人的思想品德素质,也在客观上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3)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这许多矛盾和错综复杂的问题。经济制度的变革

会带来思想政治教育经济环境的变化。

凡此种种,都说明经济制度的变革会带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此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努力提高在复杂而变动不居的环境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

2、政治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政治环境包括社会制度与现实的政治状况

1)政治制度的核心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也就是有谁当家作主。因而政治

制度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根本的影响和制约。

2)政治制度决定这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权。在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的人民

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3)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基本确立以后,还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所有这些问

题,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进程,对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对象的思想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值得高度重视。

只有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实现政治生活的有序化,才能为人们思想品德的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政治条件。

3、文化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中其他环境因素相比,文化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具有下列特征:

第一,属人性

认识文化的主体。文化是人创造的,是“人化”;

文化环境在本质上是指向人、塑造人的。文化各要素在三个层面上体现了这种属性:

作为文化核心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是指向人的,是人在观察社会时所必须采取的基本观点;

规范层面的社会风俗、行为方式和交往规则起着规范人、引导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的作用;

凝结文化观念和精神的文化产品可以感染人,是教育社会成员的巨大精神力量。

第二,社会性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特定社会文化圈的产物,反映着那个社会特有的历史和实现因素,与它所处的那个社会文化圈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第三,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文化环境可以由人根据一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的选择、利用、改造,以形成符合培养合格社会成员需要的新文化环境的属性。

第四,时代性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反映这特定的时代要求,与它所处的时代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文化的时代性,强调的是文化与其所处的时代的密切关系,反映的是它在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的意义和作用。

第五,复杂性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构成要素既包括观念文化,又包括制度文化,还包括物质文化,

各个层面要素之间的关系纵横交错,错综复杂。

4、大众传播媒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系统的重要因素,大众传播媒介环境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导向性等特征。大众传播媒介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广泛而复杂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大众传播媒介形式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

大众传播媒介所传播的信息,会形成一种舆论环境

(三)、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对子女的思想品德行为的影响特别突出,这种影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家庭影响具有普遍性和长久性;第二,家庭影响具有渗透性;第三,家庭影响和教育具有针对性;第四,家庭教育的主体具有血缘伦理的亲和性和权威性;

2、学校环境的影响。学校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课外活动、教师榜样、校风等方面进行的,这种影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全面性;第二,阶级性;第三,渗透性;第四,导向性;

3、社会组织(工作)环境的影响。社会组织环境对其成员的思想品德发展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社会组织效益、社会组织风气、组织领导的形象、组织内的人际关系。

4、社区环境的影响。影响社区成员的思想品德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区生活秩序和经济发展程度;第二,社会风气;第三,道德规范;第四,人际交往。

5、同辈群体环境的影响。同辈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自由行;第二,渗透性;第三,独特性;

(四)、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

1、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

良好的环境具有感染作用

良好的环境有促进作用

良好的环境具有约束作用

2、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去思考:

第一、优化经济环境

1、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经济环境的基础

良好的经济环境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条件。要使新世纪新阶级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就必须努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环境。

要加快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

要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理顺分配关系,在社会建立和谐的利益关系。

2.思想政治教育对优化经济环境的作用

优化经济环境主要要依靠社会宏观管理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但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对此也是负有责任,可以有所作为的。

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宣传科学发展观,提高大家对科学发展观本质和内涵的认识,从而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提高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使其更好地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以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笔记整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整理 简答题: 一、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三者之间的辨析? 答:1.政治工作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政权建设、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 1.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 3.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是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也是思想工作中的政治部分性部分。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 二、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其局限? 答:特点:一是在道德教育思想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德育至上; 二是在教育目标上,注重“修身为本”强调培养理想人格的“圣贤”、“君子”; 三是在教育途径上,强调通过多种途径如学校、家庭等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 四是在教育方法上,注重教化与修身的统一。 局限:第一,灌输式教育方法在道德教育中占主导地位; 第二,公私德不分的倾向突出; 第三,“重规范”、“轻人格”的倾向严重。 三、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答: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互相规定和互相依存的,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变化不居、互相转化。虽然两者紧密联系,但是他们的角色不同,任务侧重点和活动方式也不同,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最后,它们两者之间必须是平等的,必须是互相理解的,必须是共享两者的精神的。 四、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答:过程: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经过社会实践,使思想品德诸要素不断平衡发展,知与行从旧质到新质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从而形成社会要求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外部制约与内在转化有机统一的矛盾运动过程。 规律: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客观外界条件的影响与主观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和变化的。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

。 导论: 1、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1)、政治思想的主要和基本内容集中反应人们围绕国家政权所进行的政治实践,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对待国家政权的态度和主张,即关于如何管理国家的主张、观点、理论和学说。(2)、正式思想是由政治实践规定的,是其直接反应,并为其服务。 2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 (1)、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2)、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各种思想意识的基本方法。(3)、坚持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4)、坚持寓评于介的方法。 3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1)、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时期的基本政治观;(2)、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3)、权力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的主流。 。4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 (1)、首先,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认识,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水平,提高我们全民族的政治文化素质。而政治素质是民族素质的核心。(2)、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了解西方社会文化,有助于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促进我们包括西方在内的世界文化交流。改革开放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3)、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启发我们的思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史 1、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 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公元前8世纪,氏族制度开始解体,阶级关系开始出现,进入城邦时期。因为是海洋文明,所以具有开放、活跃和多样性的特征。 之后众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及立法家开始对城邦进行管理和改革,并提出了优秀的理论和主张。其中梭伦改革坚持中庸的原则,建立了有限的温和民主制,为日后民主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中叶,人们开始研究自然及与自然有关的政治观念。 2、城邦制度的政治思想的特点: 从外部特征上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城邦从本质上来说是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但是其中只有自由公民可以享受到民主政治权利。奴隶和妇女外邦人都无法享受民主权利,表明了小国寡民下民主权利的狭隘性。通知城邦政治也是多元的,一是城邦主权实体的多元化,即城邦政治格局林立。二是城邦政治制度的多样化。 雅典民主是非常狭隘的的民主,具有局限性,政治权利仅限于公民享有,占人口大多数的努力,外邦人和妇女被排除在外,民主权利只是公民集团的特权,但是其对西方的民主观念产生了十分积极地影响。 3、古代希腊的政治思想: (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思想:个人只有融合与整体,是国家的工具,只有为其献身才能体现其价值。(2)、理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总结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 论基础。(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二)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理论(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五)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活”的理论(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的理论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知识借鉴: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 学等。 3.思想是指制约人们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既包括理性认识,也包括感 性认识,还包括情感和意志等成分。 4.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所说的思想:一是教育者所传播的思想。它通常是一个社 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包括一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主导价值观、思想道德规范等。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 5.思想的特征(1)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统一(2)自然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 一(3)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4)差异性与共同性的辩证统一 6.思想的表现形式有工具性形式和内容性形式。 7.行为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行动等外在表现。 8.行为的特征有起因性、自主性、目的性、可塑性。 9.思想与行为的关系:思想与行为的一般关系是:a思想支配行为。人的绝大 多数行为都是由思想所支配的,思想是行为的先导;b行为反映思想。人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思想。因此往往通过分析行为而了解产生该行为的思想动机;c行为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反作用。 思想与行为之间复杂关系:第一,思想正确,行为正确;第二,思想正确,行为不正确;(好心办坏事)第三,思想不正确,行为正确;(歪打正着、虚假行为)第四,思想不正确,导致行为错误。思想与行为之间的这些复杂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对人们行为的思想动机与思想指导下的行为效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 10.思想向行为转化的条件(影响思想向行为转化的因素):(一)外部条件(外 因)如社会风气、社会舆论、先前行为的效果(二)内部条件(内因)思想观念的内化程度、非理性因素(需要、动机、情感等)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分类:默认栏目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人类社会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各领域都反映社会的不同方面,含有各自的内容。关于政治领域,我觉得恩格斯的一段话很能说明。他说:“在全部纷繁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问题的中心始终是社会阶级的社会和政治的统治,即旧的阶级要保持统治,新兴的阶级要争得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0页)这就是说,在阶级社会中,只有掌握统治权,才能按照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整合社会,协调矛盾,稳定秩序,促进发展。因此,如何夺取统治权,建立什么样的统治权,如何维持统治权,对现有统治权的态度等就成为政治领域的核心问题。从一定意义讲,政治思想的根本目的,也就是为各阶级或集团实现上述目标“出谋献策”。这种“谋”或“策”,可因民族、时代的不同而不同,也可因阶级、集团的不同而相异。由于各种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可能表现为不同形式,如理性的,科学的;抽象的,实践的,等。 西方政治思想的诞生地是古代的希腊。由于受希腊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影响,希腊政治思想从开始时起就是以探索社会政治秩序建立的基础为出发点,研究社会政治秩序产生的根源和性质就成为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特点之一。这种抽象的理论的思维模式,从回答为什么和是什么入手的政治观,在西方一直沿续到十九世纪才有所改变。 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说是多元演变型的。从横向看,他在各个历史时期基本都是派别林立,诸家杂陈;从竖向看,他则是经历了不同的政治观的演变。综观西方政治思想史,我认为大体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几个阶段。各种政治观并不是只存在于某一时期,而只是反映某一时期的典型政治观。 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奠基时期。希腊从一开始,就形成神人分治的二元格局。就是说人们按照人类世界的结构又创造出一个神的世界,而且二者各自独立存在,互不干扰。思想家们很早就开始探索宇宙的本源和规律,以后又发展到探索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政治秩序建立的原因。他们的基本答案大体都认为政治秩序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就是说,无论认为社会、城邦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如柏拉图)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如亚里斯多德)他们都是把政治秩序的建立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自然而形成的。 罗马是一个务实的民族。他的思想观点包括政治思想基本是接受了希腊的思想用于罗马实际。有人说西赛罗是“希腊化的拉丁人”是将希腊文化传入后世的“中介”是有道理的。罗马人除提出共和国思想外,其他思想远远不如法律思想之发达和对后世影响之大。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_考试资料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一、填空题 1.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客体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 2. 思想政治教育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中心概念 3.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7. 思想政治教育被经济基础决定又为其服务。 28. 有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区别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其他剥削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29.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 30. 思想政治教育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必备条件。 31. 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32. 以环境构成要素的性质为划分标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3. 以环境构成范围的大小划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34. 宏观环境主要指社会环境。

35. 经济环境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 36. 微观环境主要是指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工作环境。 37. 校园文化是以学校为依托的“社会亚文化”。 38. 思想政治教育所说的研究对象,广义角度研究是指一切人。 39. 青少年和领导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 40. 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成功,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目标。 42. 按教育对象的范围,可将目标分为群体目标和个体目标。 41.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双重的功能,它既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又是教育活动的终点。 42.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内容。 1. 2. 3. 4. 5. 6. 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有思想政治教育。(错误。在资本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极为丰富。) 7. 行为支配思想。(错误:思想支配行为。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人的绝大的多数行为都是受思想支配的。) 8. 人的思想支配人的行为,人的行为不一定反映人的思想。(错误。人的行为反映人的思想。) 9. 管理带有明显的强制性。 10. 主体因素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错误。客体因素) 11. 客体因素在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能动作用。(错误。主体因素) 12. 自我教育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新型的有控影响。

西方政治思想史

绪论 ——《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一讲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政治 ?三种政治观的演进 ◇西方政治观 ◇中国政治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当前学术界的观点 关系说 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过程说 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活动说 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所进行的夺取、组织、巩固并运用国家政权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全部活动。 制度说 处理社会公共生活和公共事物中关于权力与服从关系的一般原则、制度和策略。 现象说 一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为实现其利益和目标,运用特殊公共权力,根据一定的原则、整合和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使社会纳入一定的秩序,并得到稳定和发展的社会现象。总和说 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的要素 ◆政治的原动力是利益 ◆政治的核心是公共权力 ◆政治作用在于整合社会、协调矛盾 ◆政治目的在于社会的稳定、有序和发展 ?政治的界定 基于一定的利益,社会共同体及其成员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社会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什么是政治思想 ?界定 人类对于政治现象的认识、对于政治问题的主张和观点 ?特征 ?以国家为核心主题 ?关于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国家的观点主张和理论体系 ?政治思想不断变化(政治本身、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者观念) ?如何理解 ?认识国家 对国家的一般看法,如国家的起源、本质、职能、前途等,属于对历史和现实中国家的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题.修订版doc

填空题 柏拉图---《理想国》(《国家篇》)、《政治家篇》和《法律篇》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雅典政制》、《家政学》《尼各马科伦理学》、《修辞学》波利比阿----《历史》 西塞罗-------《论国家》(又译作《论共和国》)、《论法律》、《论官吏》 阿奎那-----《反异教大全》《论君主政治》《神学大全》《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诠释》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论提图·李维的前十卷》 布丹---《国家论六卷》 格老秀斯-----《论海上自由》《基督教的实质》《战争与和平法》 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 霍布斯---《利维坦》《自然法与政治体原理》、《论公民》 洛克---《论宗教宽容》《政府论》《人类理解论》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与《社会契约论》 潘恩----《常识》、《人权论》 托马斯·杰斐逊-----《独立宣言》、《英属美洲权利概观》、《弗吉尼亚笔记》 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 名词解释 1、自然政治观: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 第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思想家们大体都认为政治秩序的建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政治秩序是自然的一部分。

第二,作为自然政治观的另一体现就是自然法思想。即人能够通过理性认识自然、社会的发展规律(法则)。 第三,为了使归纳古代、中世纪、近代政治观都统一于政治秩序建立的来源,故用自然政治观。 2、基督教神学政治观: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 第一,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第二,国家是上帝的产物,教会高于国家,教权高于俗权。 3、权利政治观:权利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的主流。 (1)十七、十八世纪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应然”阶段。 这时,各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先进思想家们认为,人们应该在理性(也 就是自然法)的指引下,通过协议(也就是契约)重新建立一个能够保 护个人“天赋权利”的外部力量政治体(即国家)。人权的基本内容:生 命、财产、自由、幸福和安全 (2)十九世纪直到二十世纪前期,是“实然”阶段。 一方面居于主流地位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已是论证现实的合理性,说明现实政权是“怎样的”(实然)以及现政权应如何运作问题。“秩序”和“安全”已成为主要口号。 另一方面无产阶级要求建立一个更为美好的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甚至要求用暴力推翻现政权,建立自己的政权。 (3)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新阶段是“实然”向“将然”转变的阶段。 一方面仍以维护和发展现存政权的思想为主。 另一方面,有的派别和思想家,开始揭露并批判现代社会的各种弊端并提出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答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答案 【篇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试题3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有两个方面,即()和教育 科学文化建设。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基础是()。 4、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法的主要方式有()、理论学习法、()、演讲报告法。 5、培养有理想、()、()、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思想政治 教育的根本任务。 6、我国现阶段的道德可分为社会主义道德和()道德两个层次。 7、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艺术有疏通引导艺术、语言文字表达艺术、()艺术、个别谈心的艺术、()的艺术、运用制度、规范的艺术 奖惩的艺术、组织会议的艺术。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2、思想品德结构 3、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2、简述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 3、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4、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主要有哪些? 5、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四、论述题(15分) 1、试论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 思想政治品德教育专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思想道德建设 2、实施影响,促成转化 3、马克思主义哲学 4、理论讲授法;理论宣传法 5、有道德;有文化 6、共产主义 7、报告、演讲;协调人际关系 二、名词解释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完成一定的思想政治 教育任务,在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切 方式、办法或手段的总和。 2、指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具 体而言,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 为三个子系统的多种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倾向性的整体。 3、思想政治教育微观环境就是通常所说的“小环境”,一般包括家庭 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组织环境、社区环境、同辈群体环境。 三、简答题 1、答: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原理是唯物史观最根本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对社会存在 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它或促进社会进步,或阻碍社会发展。 2、答: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会的 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思想道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往往通过一系列具体矛盾表现出来:(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2)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 的矛盾;(3)受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4)教育者与教 育环体之间的矛盾;(5)受教育者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6) 教育介体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 3、答: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有:(1)社会发展的客 观需要;(2)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3)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 的需求以及思想实际。 4、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主要有:(1)管理载体;(2)文化载体;(3)活动载体;(4)大众传媒载体。 5、答: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重要性体现在:(1)思想政治教育 者的素质是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主观作用的基础;(2)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保证;(3)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四、试论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 答:(1)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体因 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结果。客体因素能否产生预期作用,不在 于客体因素本身,而在于接受者本身的主体因素,在于主体因素与 客体因素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只要在主体因素与客体因素都与一定 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相互一致、相互协调的条件下,才肯形成 良好的思想品德。(2)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主体内在的思

徐大同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人类社会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各领域都反映社会的不同方面,含有各自的内容。关于政治领域,我觉得恩格斯的一段话很能说明。他说:“在全部纷繁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问题的中心始终是社会阶级的社会和政治的统治,即旧的阶级要保持统治,新兴的阶级要争得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0页)这就是说,在阶级社会中,只有掌握统治权,才能按照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整合社会,协调矛盾,稳定秩序,促进发展。因此,如何夺取统治权,建立什么样的统治权,如何维持统治权,对现有统治权的态度等就成为政治领域的核心问题。从一定意义讲,政治思想的根本目的,也就是为各阶级或集团实现上述目标“出谋献策”。这种“谋”或“策”,可因民族、时代的不同而不同,也可因阶级、集团的不同而相异。由于各种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可能表现为不同形式,如理性的,科学的;抽象的,实践的,等。 西方政治思想的诞生地是古代的希腊。由于受希腊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影响,希腊政治思想从开始时起就是以探索社会政治秩序建立的基础为出发点,研究社会政治秩序产生的根源和性质就成为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特点之一。这种抽象的理论的思维模式,从回答为什么和是什么入手的政治观,在西方一直沿续到十九世纪才有所改变。 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说是多元演变型的。从横向看,他在各个历史时期基本都是派别林立,诸家杂陈;从竖向看,他则是经历了不同的政治观的演变。综观西方政治思想史,我认为大体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几个阶段。各种政治观并不是只存在于某一时期,而只是反映某一时期的典型政治观。 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奠基时期。希腊从一开始,就形成神人分治的二元格局。就是说人们按照人类世界的结构又创造出一个神的世界,而且二者各自独立存在,互不干扰。思想家们很早就开始探索宇宙的本源和规律,以后又发展到探索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政治秩序建立的原因。他们的基本答案大体都认为政治秩序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就是说,无论认为社会、城邦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如柏拉图)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如亚里斯多德)他们都是把政治秩序的建立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自然而形成的。 罗马是一个务实的民族。他的思想观点包括政治思想基本是接受了希腊的思想用于罗马实际。有人说西赛罗是“希腊化的拉丁人”是将希腊文化传入后世的“中介”是有道理的。罗马人除提出共和国思想外,其他思想远远不如法律思想之发达和对后世影响之大。 作为自然政治观的另一体现就是关于自然法思想。早在希腊古代自然哲学时,就提出“逻各斯”思想,要探索事物的规律。这是西方自然法思想的萌芽。到希腊化和罗马时期,形成了系统的自然法思想。就是人能够通过理性认识自然、社会的发展规律(法则)。这种思想成为西方政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而延续到后世。 人们把西方古代政治观归结为伦理政治观、整体政治观、自然政治观等,我们也曾这样提法。我认为这也反映了西方古代政治思想的特色,都是可以的。但为了使归纳古代、中世纪、近代政治观都统一于政治秩序建立的来源,故用自然政治观。

西方政治思想史整理笔记

哲学王: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他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他认为,这体现了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最高权力的结合。这样城邦才会发展,个人才会完善。这个观点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 1.城邦的理念是至善。城邦的正义体现在社会分工上。 2.哲学家治国要做到:1建立社会分工制2在哲学家和军人内部废除私有财产和家庭3教育等出于政治目的,靠人治,忽视法治。 3.整体主义思想,文化专制主义的始作俑者。 评价:1.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哲学家,是对希腊民主制度的否定。2.体现了文化专制主义精神。3.忽视了法律的作用 阿奎那: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合身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神学大全》是他最重要最系统的着作。坚持基督教信仰,致力于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是其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他论证了教权高于俗权,以阐释教会与国家的关系。他对中世纪乃至近现代的基督教神学具有重大影响,有“神学界之王”之称。 上帝之城:奥古斯丁依据人类原罪说“恩典”理论,区分了所谓“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他认为,上帝之城可以由教会来代表,世人之城可以由异教国家来代表。它们分别是圣者与不义者之城,是注定要得救者与注定会受惩罚者之城。双城理论是古罗马时期奥古斯丁政治理论中最具影响的内容。奥古斯丁依据双城论所提出的教会与国家关系的主张,成为中世纪教会的基本信条,对中世纪的政教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奥古斯丁本人也因此在基督教会内享有巨大的声望。 神学政治观: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一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的表现是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维护封建统治,提高和巩固教会的地位。神学政治观以《圣经》为信仰的绝对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以爱“上帝”作为人们首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主张王权神授,教权高于王权。神学政治观改变了古代观察政治问题的立足点,改变了古代的道德伦理观念。 马基雅维利: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君主论》是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的代表作。马基雅维利明确地将政治与道德分开,从权力的角度和从人的角度来理解政治和研究现实的政治和国家问题,从而为权力政治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还从权力的角度出发研究和总结了君主统治的方略,全面地架构了权力政治观的体系。 自然状态:在古希腊,“自然”概念是政治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自然”概念中又衍生出“自然状态”、“自然法”和“自然权利”等概念。近代,霍布斯比较全面地阐述了自然法、自然状态、自然权利。自然状态是英国政治思想家霍布斯解释国家权力产生的出发点。他认为,在国家成立以前,人类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中。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具有同等的自然权利,因此,在自然状态下,人们不仅是平等的,而且每个人又都是自由的。但是,人都有一种利已的本性,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则。利益上的竞争、对他人可能伤害自己的猜忌以及对名誉的追求都可能使人们从自由而平等的自然状态进入一种战争状态。因此,霍布斯认为,自然状态是“一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状态。洛克发展了霍布斯的思想。他认为,自然状态是和平、自由的状态。他明确提出人权是自然权利,人人都有,与生俱来,不可剥夺。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由中古向近代转型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展示了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的革命热情和首创精神。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15世纪向欧洲传播,16世纪达到高潮。在欧洲历史上,它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首次向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发起猛烈进攻,在文化诸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对日后欧洲文化和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文艺复兴运动使西方进一步摆脱了基督教神学的束缚,极大地推动了思想解放。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它用科学批判神学,用人权反对专制,要求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权力,以求自身利益得到保障。 洛克:17世纪中后期到18世纪初期的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早期自由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着有《政府论》上下篇等着作。洛克将霍布斯等人的理论创造性地加以运用,进一步将人的自然权利充实为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并阐释了法治和分权理论,主张建立议会主权的君主立宪政体,为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奠定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也为西方近代政治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政府论》被奉为资产阶级的“圣经”,而洛克本人亦被奉为资产阶级“自由的始祖”。 社会契约论:在17、18世纪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理论观点。以社会契约的理论来探讨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解体,论证权力的来源以及个人权利的保障是资产阶级革命早期政治思想的基本方法,如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家霍布斯通过描述社会契约论的发生过程,得出了国家的本质以及权力产生的过程。卢梭亦使用社会契约的方法来阐发其政治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人民主权的基本思想。社会契约的理论在17、18世纪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近现代的西方政治文明有很大的影响。 边沁:英国18、19世纪时的政治思想家,功利主义学说的创立者和主要代表。1776年,他发表了第一部着作《政府片论》,阐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改革主张。1789年发表了《道德与立法原理》一书,该书使他名声大震。边沁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他功利思想的根本原则,也成为衡量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根本价值标准,功利思想是他政治思想的基础,由此提出他的政府理论和改革主张,这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进步要求。边沁认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人的根本道德原则,求乐避苦是人的本性和个人利益之所在。因此,无论是个人行为还是政府行为都应以增加人和社会的幸福、减少人和社会的不幸为目的。 功利主义:由边沁阐述的功利主义,是一种把个人利益看做一切人类行为的动因,吧“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根本道德原则的哲学论理学说。 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 1.是政治学的开创者。通过对古希腊政治生活的总结和升华,留下了丰厚的理论遗产,对后世西方政治理论的发展产 生深远影响。 2.是西方较为开放、进步、理性主义的政治传统的先驱。 3.是古希腊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点一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点一览 第一章绪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 1、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分析。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不完全等于政治工作或思想工作,它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思想政治工作的含义比思想政治教育更宽广些;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泛义是指人类所有阶级社会共有的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培养教育人的活动,特指则是指无产阶级从思想政治品德上培养教育人的活动。。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含义。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联系和区别。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特殊领域及其矛盾。(1)特殊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是人的社会属性方面,而且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即: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2)特殊矛盾:一定的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根据,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 2、对象的确定。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以及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特点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内容:(1)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2)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发展;(3)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理论;(4)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理论。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阶段性(反映了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实践性(来源实践,用于实践,接受实践检验),综合性(多角度分析,应用各种学科)。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1、方法:文献法,观察法(参与和非参与),实验法(标准实验和自然实验),社会调查法(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抽样调查,访问法和问卷法),总结经验法。 2、意义: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1、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指导。(1)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哲学的指导(基础),政治经济学的指导(物质利益),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方向);(2)坚持列宁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必须灌输的原理;党的思想建设的理论;结合经济工作做好思想工作、宣传鼓动工作;开展共产主义教育,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2、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作指导。(1)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A、思想来源于社会存在;B、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密切结合,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C、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D、党委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到议事日程,亲自抓思想问题,加强领导; E、提高党性修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当化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培育“四有”新人,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依据 1、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论: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思想;人的思想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人的思想发展依赖于社会存在(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主体和客体、思想和行为;主体意识形态和客体思想行为;主体正确的思想意识与客体错误的思想政治意识;无产阶级与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意识;主体传播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与客体思想行为;一定社会发展要求同人们实际的道德水准之间的矛盾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 1、个人与社会; 2、思想与行为; 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 4、内化与外化; 5、教育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1、阶级性; 2、实践性; 3、综合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坚持本质规定性;坚持基本原理;坚持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本质规定性的表现: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 4.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 一、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 二、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 三、关于政治与经济辨证关系的原理 四、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 五、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七、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 八、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 九、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十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 思政教育功能特点:客观性多方面性层次性发展性 思政教育功能分类: 个体性功能:1.生存 2.发展功能(概念:思政教育对塑造人的品德促进人的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表现:引导政治方向,约束规范行为,激发精神动力,塑造个体人格)3.享用功能定义:通过思政教育能是个体实现其某种需要和愿望并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和幸福,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社会性功能 1. 政治功能 2.经济功能 3.文化功能 思政教育目的: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思政教育目的的功能: 1.为思政教育指明方向 2.为思政活动提供动力 3.为衡量思政教育活动成效提供依据 思政教育目的根本任务:用马列,毛,邓,三重要思想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四有新人是根本任务的原因:

笔记 西方政治思想史考试要点(徐大同)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中世纪和近代以来三个历史时期,相对应的形成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三个发展阶段。为便于识记,具体需要掌握的知识线索整理如下。 1.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古罗马时期:斯多葛派(波利比阿与西塞罗)、罗马法学 3.中世纪时期:神权与王权的斗争、奥古斯丁、阿奎那、反教权思想 4.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利、布丹、宗教改革思想 5.资产阶级革命前夜:格劳修斯、斯宾诺莎 6.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国(霍布斯、洛克);法国启蒙运动(孟德斯鸠、卢梭);美国独立运动(潘恩、杰斐逊、汉密尔顿) 7.19世纪时期:德国(康德、洪堡、黑格尔)、法国(孔斯坦、孔德、托克维尔)、英国(伯克、边沁与密尔) 8.19世纪末以来: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女权主义、绿色运动等思潮的形成或发展 9.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略) 重点章节:1古希腊时期2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重点问题:1政体学说2人性与国家观3自然法与权利观4契约论与政府观5民主与法治 应当积累的知识面:1时代背景及相应的政治思想特点2思想家国籍、生平3思想家的历史地位或曰影响 古希腊时期 基本概况: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政治思想就是在古希腊城邦的政治社会中萌发的。城邦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与义务的政治体系。城邦最显著的特点是小国寡民,是一种小规模的政治实体,内部一般分为奴隶、无公民身份的自由人和自由公民三个身份集团,而奴隶与自由人的区分是城邦制度的基础,只有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古希腊当时存在数百城邦,城邦政治是极为多元的。此时的政治思想具有下列特征,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2理性主义和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3以城邦政治为研究主题和范围,即关注城邦的起源、目的、性质、职能、管理等4公民的视角。政治思想最初的萌芽以《荷马史诗》为代表,经历了早期立法家、自然哲学家的阐释,到智者时期后开始正式形成和发展。 修昔底德:古希腊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代表作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深入剖析了希波战争,把追求真理的精神和逻辑方法应用到了历史研究之中,强调历史研究必须坚持求实的原则、研究者必须坚持理智的和批判的态度,为后世的历史学家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开创了“范例历史学”,对后来的国际关系研究也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智者:智者并不是统一的思想流派,但他们是一批在希腊思想界开风气的人物,是第一批关注于社会政治问题的学者,代表人物如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等。智者实现了从现象和问题的客观的神的综合到主观的人的综合的转变,从对自然和神的研究转向人和社会,开始用人的眼光去考察社会,他们的思想构成了后来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政治哲学理论的出发点和思想来源,已经萌发出了自然法思想和平等观念。 苏格拉底:苏氏是与智者同时代的人物,对哲学研究的兴趣转向作出了重大贡献,对柏拉图有直接影响。1苏氏是西方科学理性主义的开创者,他主张研究事物的本性,探索普遍定义,在对道德和政治问题的讨论中他也将其提高到合乎逻辑的定义和解释的水平2伦理政治观,苏氏认为道德是城邦制度的基础,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因而统治者不能仅仅关注公民私欲的满足,而是应当把改造公民的灵魂当作首要任务,使人们有知识、有教养,过理性的生活。苏氏认为,人的灵魂和身体的善都表现为和谐有序,这是要经过知识训练才能实现的,因而治国就是一门专门的知识,政治家应当是有知识的人才能完成教育的任务。 柏拉图: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其整体主义价值观和乌托邦传统对后世有重大影响,代表作《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 1理念论,柏拉图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柏氏认为,人们感觉到的经验事物和现象世界则是不真实的,变动不居,而理念则是现实世界的原型、本原,是唯一真实的存在,是永恒不变的,是事物的形式和本质,规定了事物的基础和原则,现象界只是对理念世界的某种歪曲和虚幻反应。真正的知识是对理念的认识,只能被高超智慧掌握。 2正义国家。政治哲学是对国家理念的认识和把握,在柏氏看来,国家的理念就是合乎正义或曰体现至高善的国家,即理想国。理想国有两个特点,一方面整体主义精神贯穿其中,要求个人完全融入社会整体;一方面正义集中体现于社会分工,柏氏认为社会分工是城邦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动力,也就国家的基础,即个人才能的片面性和生活需要的多面性之间是存在矛盾的,这就需要每个人从事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相互提供服务。柏氏依据人先天素质和后天教育形成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把人分为三个等级,统治者(哲学家)、辅助者(军人)、生产者,分别对应人灵魂中所包含的理性、激情、欲望。他认为只要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分工互助,理性统帅激情并控制欲望,国家就能实现正义。另外,他还提出了所谓的“四主德”,即智慧(哲学家)、勇敢(军人)、节制、正义。 3哲学王。哲学家治国是柏氏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富有特色。他把哲学家置于社会等级结构的顶端,垄断全部权力,他的改造现实国家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及真题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考试科目名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部分约80%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部分约20% (四)题型结构 解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共40%。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30%,共60%。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考试涵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历史考察、战略地位和社会功能、过程及其规律、对象、目的和任务、内容、原则、方法和艺术、载体、环境、评估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与培养等方面。要求考生比较系统的掌握上述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 (一)绪论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概念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学科建设进程;学科建设经验与发展展望。 3.思想政治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学与西方行为科学的关系。 4.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要用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学科建设,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来指导学科建设。 2.思想政治教育学直接的理论依据 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总结 (1)

第一章绪论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特殊矛盾: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思想政治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1是思政存在的内在根据2贯穿于思教始终并推动其发展3制约着思教领域其他矛盾) 基本范畴:1个人与社会,揭示人的本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是以共同点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共同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思想与行为揭示人的思想活动和行为表现的相互关系范畴。思想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总和(理性感性情感意志)行为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关系: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反映思想,行为对思想的形成具有反作用。(表现略)思想转化为行为需①外部条件,行为的环境支持因素(风气,舆论,习俗)②内部条件,行为必须通过动机态度等环节。动机转化为行为受到两个制约①文化观念,动机形成后能否表露受价值准则判断的制约,符合公认准则就可以②合适的行为方式选择。 3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与客体关系 4内化和外化。揭示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化发展范畴。内化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注意,理解,接受)三环节。外化则是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产生良好行为结果的过程。制约因素;①内部制约因素是个体的价值观对行为动机的评价作用和对行为方式的选择。②外部制约first内在动机外化行为所需要的时间地点和条件。Second个体意识是否外化受到制约third 从众效应的影响(公共场合尤甚)关系:二者是思教过程密不可分的环节。两者统一性表现为;①实践活动是两者的共同基础②目的相同,最终都为了通过良好行为产生良好社会效应③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二者对立性表现在:①两者处于思教过程的不同阶段②作用不同,内化是输入,外化是输出③成果不同④所用方式方法不同。 5教育与管理。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影响实践活动主要靠说服教育启发人们自觉性,管理是组织运用经济行政纪律法规等手段规范人们行为,以维护正常生活工作秩序的实践活动,带有强制性。关系:1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关系;一方面思想教育可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可以增强和巩固思想教育效果。2奖励与惩罚关系;①批判往往告诉人们不该做什么,批判过多可能使人无所适从。②过多的批判指责使人产生挫败感产生隐蔽的对抗行为。③单一的使用批判惩处办法容易导致简单粗暴或惩罚主义,如果将批判变成发泄个人的工具批判将失去任何效力。 学科特点:1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各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都反映了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带明显阶级性,是阶级性与真理性的高度统一。 2实践性,在长期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发展 3综合性,研究中对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做综合考察,借鉴运用多学科知识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 借鉴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教建设, 1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科建设:坚持本质规定性(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与时俱进);坚持基本原理(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