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学系——史前考古学教学大纲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学系——史前考古学教学大纲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学系——史前考古学教学大纲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学系——史前考古学教学大纲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学系——史前考古学教学大纲

2010-04-25 07:52:22来自: 仲越超(成功可以复制。)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学系——史前考古学教学大纲

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学系——史前考古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史前考古学方法论

第一节史前考古学及研究对象

一、“史前”与史前考古学

二、史前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一)遗物

(二)遗迹

(三)遗址

第二节史前考古年代学

一、第四纪地层学

(一)第四纪地质学与史前考古的关系

(二)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及地质年代

(三)第四纪地层堆积

二、生物地层学

(一)古生物化石在考古学研究中的作用

(二)我国常见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

(三)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演化与地层年代的判定

三、考古地层学

(一)考古地层学的基本概念

(二)文化层形成的原理

(三)文化层的划分与地层关系

四、现代科学技术的测定年代方法

第三节史前考古埋藏学

一、何谓埋藏学

二、影响埋藏的因素

三、埋藏类型及判别

(一)原地埋藏类型

(二)搬运埋藏类型

(三)特殊埋藏类型

四、史前文化遗存的埋藏规律

(一)史前人类对居住地选择的条件

(二)史前文化遗存的埋藏规律

第四节史前考古学分期与分区

一、中国史前考古的分期

(一)旧石器时代考古分期

(二)新石器时代考古分期

二、中国史前文化的分区研究

(一)文化与文化区

(二)史前文化区系研究历程

(三)中国史前文化的分区

思考题:

1. 解释“史前时期”与“史前考古”。

2. 如何依据第四纪地层判别古文化遗存的相对年代?

3. 简述生物地层学方法。

4. 特殊埋藏类型是如何形成的?

5. 简述史前人类对居住地选择的条件。

建议阅读论著:

1. 陈星灿:《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三联书店,1997 年。

2. 阅俞旦初:《二十世纪初年西方近代考古学思想在中国的介绍和影响》,《考古与文物》1983 年4 期。

3. 格林 . 丹尼尔著、黄其煦译:《考古学一百五十年》,文物出版社,1987 年。

4. 苏秉琦:《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中国考古学论丛》科学出版社,1995 年。

5. 严文明:《考古遗址发掘中的地层学研究》,《走向21 世纪的考古学》,三秦出版社,1997 年。

6. 俞伟超:《关于“考古地层学”问题》,《考古学文化论集》(1 ),文物出版社,1987 年。

7. 张忠培:《地层学与类型学的若干问题》,《文物》1983 年5 期。

8. 仇士华等:《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上的应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P:575 ~578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年。

9. 曹家欣:《第四纪地质》,商务印书馆,1993 年。

10. 刘东生:《中国的黄土堆积》,科学出版社,1965 年。

11. 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文物出版社,1986 年

12. 尤玉柱:《史前考古堆藏学概论》,文物出版社,1989 年。

第二章史前环境

第一节环境考古学及其理论与方法

一、何谓环境考古学

二、环境考古学研究的理论

第二节环境考古学研究的方法

一、地质环境考古方法

二、动物环境考古方法

三、植物环境考古方法

第三节史前考古与古环境研究的关系

一、文化的多样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文化的变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遗址分析与古环境研究的关系

四、文化传播与古环境研究的关系

五、考古学研究对古环境研究的作用

第四节中国史前时期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史前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二、中国史前时期的气候演变的基本特征

思考题:

1. 简述环境考古学的理论。

2. 如何利用动物化石复原古生态环境?

3. 简述孢粉分析法。

4. 简述史前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5. 简述考古学研究对古环境研究的作用。

建议阅读论著:

1.荆志淳:《西方环境考古学简介》,《环境考古研究》第一辑,科学出版社1991 年。

2.严文明:《环境考古学研究展望》,《走向21 世纪的考古学》,三秦出版社。1997 年。

3.刘东生等:《黄土与环境》,科学出版社,1985 年。

4.曹家欣:《第四纪地质》,商务印书馆,1983 年。

5.夏正楷:《第四纪环境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年。

6.钱林清主编:《黄土高原气候》,气象出版社1991 年。

7.裴文中:《中国原始人类的生活环境》,《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0 年1 期。

8.周昆叔等:《花粉分析法及其在考古学中的运用》,《考古》1975 年1 期。

9.黄其煦:《“灰像法”在考古学中的应用》,《考古》1982 年4 期。

10.王增林:《植物硅酸体研究及其在史前农业研究中的应用》,《考古求知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年。

11.袁靖:《研究动物考古学的目标、理论和方法》,《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5 年1 期。

12.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1972 年1 期。

13.石兴邦:《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与自然生态环境的考察》,《史前研究》(辑刊)1990 — 1991年。14.安芷生等:《最近2 万年中国古环境变迁的初步研究》,《黄土 . 第四纪 . 全球变化》(第二集),科学出版社,1990 年。

15.张宏彦:《试论史前考古与古环境研究的关系》,《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 年6 期

第三章史前人类

第一节体质人类学基础

一、体质人类学与考古学的关系

二、人体骨骼的形态和各部位的名称

三、人体骨骼的几项主要形态观察

四、人类牙齿的特征及死亡年龄的估计

第二节中国古猿化石的发现与研究

一、人起源于古猿类

二、中国古猿化石的发现概况

三、关于腊玛古猿的系统位置问题

第三节中国古人类化石的发现与研究

一、中国直立人化石的发现概况

二、中国直立人来源问题的研究

二、关于古人类体质发展不平衡性研究

第四节中国智人化石的发现与研究

一、现代人及人种起源的理论

二、中国智人化石的发现概况

三、中国现代人起源问题的研究

第五节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的体质特征研究

一、东北区居民的体质特征

二、西北区居民的体质特征

三、华北区居民的体质特征

四、华中区居民的体质特征

五、华南区居民的体质特征

思考题:

1. 简述体质人类学与史前考古学的关系。

2. 简述学术界对腊玛古猿系统位置的看法。

3. 简述直立人体质发展的不平衡性。

4. 简述“单中心论”和“多中心论”。

5. 简述中国晚期智人化石的主要发现。

建议阅读论著:

1.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自然辩证法》P:149 ,人民出版社,1971 年。2.(美)D . 匹尔比姆:《人类的兴起── 人类进化概论》,科学出版社,1983 年。

3.吴汝康:《古人类学》,文物出版社,1989 年。

4.吴汝康等:《中国远古人类》,科学出版社,1989 年。

5.吴汝康:《人类发展史》,科学出版社,1978 年。

6.吴汝康等:《禄丰西瓦古猿和腊玛古猿的关系及其系统地位》,《人类学学报》1986 年1 期。

7.吴汝康:《人类起源研究的新进展和新问题》,《人类学学报》1994 年4 期。

8.吴汝康:《对人类进化全过程的思索》,《人类学学报》1995 年4 期。

9.朱泓:《体质人类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 年。

10.贾兰坡、黄慰文:《周口店发掘记》,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年。

11.林圣龙:《上新世以来的中国自然环境和中国古人类的进化》,《人类学学报》1989 年3 期。

12.林圣龙:《早期人类在中国境内扩散和分布的趋势》,《人类学学报》1987 年2 期。

13.吴汝康:《中国猿体质发展不平衡性及其对“劳动创造了人类”理论的意义》,《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0 年 1 期。

14.吴汝康:《现代人的起源问题的新争论》,《人类学学报》1989 年2 期。

15.吴新智:《中国远古人类的进化》,《人类学学报》1990 年4 期。

16.吴新智:《山顶洞人的种族问题》,《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0 年2 期。

17.刘武等:《DNA 与人类起源和演化──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人类学研究中的应用》,《人类学学报》1995 年 3 期。

18.张振标等:《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体质类型初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82 年1 期。

19.韩康信:《古代中国人种成分研究》,《考古学报》1984 年2 期。

20.潘其风:《我国青铜时代居民人种类型的分布和演变趋势》,《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9 年。

第四章旧石器及旧石器文化研究

第一节旧石器及其研究方法

一、旧石器与旧石器时代考古

二、旧石器的清洗与编号

(一)旧石器的清洗

(二)旧石器的编号方法

三、旧石器的观察与分类

(一)石制器的观察

(二)石制品的分类

四、旧石器的测量与统计

(一)石片与石器的测量

(二)石制品的统计

第二节、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相关问题的研究

一、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的探索

二、华北区旧石器文化相关问题的研究

三、“手斧”的研究与莫维斯理论

第三节中国细石器遗存的研究

一、何谓细石器

二、中国细石器的特征与分布

三、关于石叶细石器的起源与传播问题研究

(一)华北起源说

(二)东西伯利亚起源说

第四节中国旧石器文化的技术系统研究

一、北方的石片石器——刮削器系统

二、南方的砾石石器——砍砸器系统

思考题:

1. 如何分类与观察旧石器?

2. 如何测量与统计旧石器?

3. 华北旧石器文化遗存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 我国有" 手斧" 吗?为什么?

5. 简述中国细石器的特征与分布。

建议阅读论著:

1. 吴汝康等:《中国远古人类》,科学出版社,1989 年。

2. 张森水:《中国旧石器文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年。

3. 贾兰坡:《三十六年来的中国旧石器考古》,《文物考古论集》,文物出版社,1986 年。

5. 裴文中、张森水:《中国猿人石器研究》P:241 ─ 245 ,科学出版社,1985 年。

6. 李君:《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石制品初步研究》,《青果集》,知识出版社,1998 年。

7. 贾兰坡等:《西侯度─ 山西更新世早期古文化遗存》,文物出版社,1978 年。

8. 贾兰坡等:《河─ 山西南部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遗址》,科学出版社,1962 年。

9. 贾兰坡等:《山西襄汾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58 年。

10. 贾兰坡等:《山西阳高县许家窑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76 年2 期。

11. 贾兰坡等:《山西朔县峙峪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2 年1 期。

12. 贾兰坡:《中国细石器的特征和它的起源传播》,《考古学报》1978 年3 期。

13. 黄慰文:《中国的手斧》,《人类学学报》1987 年6 卷1 期。

14. 戴尔俭:《旧大陆手斧与远东文化传统》,《人类学学报》1985 年4 卷3 期。

15. 童恩正:《中国西南的旧石器时代》,《中国考古学研究论集》,三秦出版社,1987 年

16. 王幼平:《更新世环境与中国南方旧石器文化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年。

17. 袁家荣:《略谈湖南旧石器文化的几个问题》,《中国考古学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2 年。

18. 房迎三:《皖南水阳江旧石器地点群初步调查报告》,《文物研究》(安徽)1988 年3 期。

19. 曾祥旺:《广西百色地区新发现的旧石器》,《史前研究》1983 年2 期。

20. 宋文熏:《长滨文化─ 台湾首次发现的先陶文化》,《中国民族学通讯》1969 年9 期。

第五章史前考古的综合理论问题

第一节新石器时代及其研究目标

一、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

二、关于新石器时代的基本特征

三、关于新石器时代的起始标志

四、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研究目标

第二节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几个问题

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内涵

二、考古学文化的划分原则

三、考古学文化的认识特点

四、考古学文化与族群的关系

第三节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与分区

一、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

二、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分区

三、分期与分区研究的意义

思考题

1. 如何认识新石器时代?

2. 打、磨制石器是否是划分旧、新石器时代的唯一标准?为什么?

3. 略述“龙山时代”成立的条件与意义。

4. 简述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本章主要阅读参考论著目录:

1.[ 英] 格林?丹尼尔著、黄其煦译:《考古学一百五十年》,文物出版社,1987 年。

2.[ 美] 摩尔根著、杨东莼译:《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71 年。

3.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 年。

4.[ 英] 柴尔德著、周进楷译:《远古文化史》,群联出版社,1954 年。

5. 北京大学、东北师大历史系古代史教研室编:《世界古代史论丛》(第一辑)三联书店,1982 年。

6. 吴耀利:《史前考古学中的时代划分问题》,《史前研究》1985 年1 期。

7. 焦天龙:《试论新石器时代的特征与开始的标志》,《东南文化》1990 年3 期。

8. 严文明:《关于考古学中的文化理论》,《走向21 世纪的考古学》,三秦出版社,1997 年。

9.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梁思永考古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59 年。

10. 尹达:《新石器时代》,三联书店,1979 年第2 版。

11. 苏秉琦:《苏秉琦考古学论文选集》,文物出版社,1984 年。

12. 严文明:《史前考古论集》,科学出版社,1998 年。

13. 佟柱臣:《中国东北地区和新石器时代论集》,文物出版社,1989 年。

第六章史前农业的起源与发展问题( 6 课时)

第一节关于农业起源问题的理论探索

一、世界农业起源问题的研究

(一)农业起源的原因问题

(二)农业起源地点与时间

二、中国史前农业的发生问题

(一)山地说

(二)沼泽说

(三)边缘说

第二节中国史前农业遗存的发现研究

一、关于中国粟作农业的起源

(一)粟作遗存的考古发现

(二)粟作农业的起源

二、关于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

(一)稻作遗存的考古发现

(二)稻作农业的起源地

第三节中国史前农业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一、中国史前农业的发展阶段

(一)发轫期

(二)确立期

(三)发展期

(四)兴盛期

二、中国史前农业的发展特点

思考题

1. 为什么史前农业较早期发生在世界一些特定的地区?

2. 学术界对中国稻作农业起源地的认识如何?哪种观点较为合理?

3. 工具(农具)在研究农业发生发展问题中的作用如何?有无局限性?

4. 中国史前农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本章主要阅读参考论著目录:

1. 孔令平:《西亚农耕的起源问题》,《历史研究》1979 年6 期;《西亚动物家养的起源》,《考古》1980 年 6 期。

2. 黄其煦:《美洲中部原始农业的起源》,《农业考古》1981 年2 期;《裴李岗、耶利哥与特瓦坎》,《农业

考古》1983 年1 期。

3. 严文明:《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农业考古》1982 年1 、2 期;《再论稻作农业的起源》,《农业考古》1989 年2 期;《稻作起源研究的新进展》,《考古》1997 年9 期。

4. 童恩正:《略述东南亚及中国南部农业起源的若干问题》,《农业考古》1984 年2 期。

5. 丁颖:《中国栽培稻种的起源及其演变》,《农业学报》1957 年3 期。

6. 广东农林学院农学系:《我国野生稻的种类及其地理分布》,《遗传学报》1975 年2 期。

7. 全国野生稻资源考察协作组:《我国野生稻资源的普查与考察》,《中国农业科学》1984 年6 期。

8. 陈报章:《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炭化稻米与初步研究》,《农业考古》1995 年3 期。

9. 钱耀鹏:《略论中国史前农业的发展及其特点》,《农业考古》2000 年1 期。

10. 日知:《农业起源与文明起源》,《史前研究》1983 年2 期。

第七章史前房屋建筑与聚落考古( 6 课时)

第一节聚落与聚落考古学

一、关于聚落的含义

二、聚落的构成要素

三、聚落遗址单位的界定

四、聚落考古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房屋建筑的分类及意义

一、房屋平面形状分类

(一)圆形房屋

(二)方形房屋

二、房屋建造形式分类

(一)地穴式

(二)窑洞式

(三)地面式

(四)杆栏式

(五)夯土高台式

三、房屋平面结构分类

(一)单间房

(二)多间房

(三)组合房

四、房屋面积大小分类

(一)大型房屋

(二)中型房屋

(三)小型房屋

第三节聚落形态及其相互关系

一、聚落整体布局形式

二、聚落形态的结构类型

三、聚落分布及相互关系

四、聚落群结构及相互关系

第四节中国史前聚落的发展脉络

一、聚落的萌芽与发生

二、聚落规模的扩大

三、聚落形态的演变

四、聚落分化与聚落群的出现

思考题

1. 什么是聚落考古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2. 从姜寨聚落谈聚落形态的研究。

3. 中国史前聚落的发展演变脉络如何?

4. 目前中国史前城址主要发现在哪些地区?意义如何?

本章主要阅读参考论著目录:

1. 张光直:《谈聚落形态考古》,《考古学专题六讲》,文物出版社,1986 年。

2. 巩启明、严文明:《从姜寨早期的村落布局探讨其社会组织结构》,《考古与文物》1981 年1 期。

3. 严文明:《仰韶房屋和聚落形态研究》,《仰韶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1989 年;《中国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的考察》,《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9 年;《中国环壕聚落的演变》,《国学研究》(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年;《聚落考古与史前社会研究》,《文物》1997 年6 期。

4. 杨鸿勋:《仰韶文化居住建筑发展问题的探讨》,《考古学报》1975 年1 期;《中国早期建筑的发展》,《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一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建筑》,《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

5. 安志敏:《“干栏”式建筑的考古学研究》,《考古学报》1963 年2 期。

6. 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 年。

7. 钱耀鹏:《中国史前城址与文明起源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2001 年。

第八章史前墓葬与埋葬制度( 4 课时)

第一节墓葬形式及其分类

一、墓葬形制分类

二、埋葬方式分类

三、墓葬葬具分类

第二节埋葬习俗及其起源

一、史前埋葬习俗

(一)随葬习俗

(二)饰终习俗

(三)墓祭习俗

二、埋葬习俗的起源

第三节埋葬制度及其演变

一、史前埋葬制度

(一)氏族公共墓地原则

(二)墓葬方向同向原则

(三)成人与婴幼儿分葬原则

(四)不同等级分葬原则

二、埋葬制度的演变

思考题

1. 中国史前墓葬的主要种类及分布区域如何?

2. 埋葬习俗的发生说明了什么问题?

3. 中国史前埋葬制度及其发展演变的主要线索如何?

4. 埋葬制度研究的意义如何?

本章主要阅读参考论著目录:

1. 吴汝康:《古人类学》,文物出版社,1989 年。

2. 夏鼐:《考古学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61 年。

3. 石兴邦:《半坡氏族公社》,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 年。

4.[ 苏] 柯斯文:《原始文化史纲》,人民出版社,1955 年。

5. 乔治?彼得?穆达克著、童恩正译:《我们当代的原始民族》,四川民族研究所,1980 年。

6. 严文明:《仰韶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1989 年。

7. 王仁湘:《我国新石器时代墓葬方向研究》,《中国原始文化论集》,文物出版社,1987 年。

8. 曾骐:《我国史前时期的墓葬》,《史前研究》1985 年第2 期。

9. 张宏彦:《“色葬”与绘身》,《庆祝武伯伦先生九十华诞论文集》,三秦出版社,1991 年。

第九章史前社会结构的演进

第一节社会组织结构的演进

一、人类共同体的演进

二、婚姻?家庭形态的演进

三、从阶层分化到阶级形成

四、王权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战争防御与社会形态

一、防御与战争

二、战争与社会发展

三、环壕的防御特点和意义

四、城垣的防御特点和意义

第三节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

一、有关“国家”的认识问题

二、“城”与“国”的关系

三、尧舜禅让与中原政治演化

四、早期国家的政治结构特点

思考题

1. 成年男女合葬揭示出哪些方面的社会变革?

2. 史前武器的主要种类与功能。

3. 环壕设施的防御特点与意义。

4. 中原地区的政治一体化是如何实现的?

本章主要阅读参考论著目录:

1. 严文明:《“鹳鱼石斧图”跋》,《文物》1981 年12 期。

2. 石兴邦、周星:《试论尧舜禹对苗蛮集团的战争》,《史前研究》辑刊,1988 年。

3. 钱耀鹏:《中国史前城址与文明起源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2001 年。

第六章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问题

第一节“文明”与文明时代

一、“文明”与文明时代

二、文明要素构成与层次

三、文明的起源与形成标准

第二节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研究

一、探索文明起源的途径

二、城市起源问题的讨论

三、国家起源问题的讨论

四、文明起源问题的讨论

第三节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

一、母系与母权制问题

二、军事民主制问题

三、原史时代的划分问题

思考题

1. 古史辨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疑古辨伪运动的主要学术贡献如何?

2. 如何理解文明要素与文明形成的标准问题?

3. 新石器时代考古对探讨文明起源与形成问题的作用如何?

本章主要阅读参考论著目录:

1. 苏秉琦主编:《中国通史》第二卷《远古时代》,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年。

2. 严文明:《中国史前农业与文明起源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 年。

3. 童恩正:《摩尔根模式与中国的原始社会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88 年第3 期。

4. 石兴邦:《从考古学文化探讨我国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问题》,《史前研究》1983 年创刊号。

5. 谢维扬:《中国早期国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年。

6. 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文物出版社,1985 年。

7. 李学勤主编:《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年。

8. 王震中:《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 年。

9. 顾颉刚等编著:《古史辨》(一~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年。

“报考北大考古学”优秀作文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7月23日,湖南耒阳某留守女生以676分的高考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而她也因为选择了相对冷门的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迅速引起了人们的争议,有人担心考古专业就业范围窄、挣钱少,有人建议她应该选择更热门的大学专业,也有网友鼓励她笃定信念,坚持所爱。面对记者的提问,该女生坦言自己喜爱历史,并被“敦煌女儿”樊锦诗的故事深深打动,所以最终决定报考北大考古学专业,近日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写信,鼓励她不忘初心,做胸怀天下的新青年,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思考,请以一名高三学生的身份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生涯规划给这位女生写一封信表达你的认识和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以热爱温暖了寒冷 亲爱的师姐: 展信佳! 你都不凡举动着实打动了我,你的选择也许遭受到了许多的质疑,但我很赞同也很欣赏你的做法,因为你坚持了你的所爱,用热爱为在众人眼中所谓的“冷门”,考古专业带来了温暖。“冷门”考古专业不冷,认为它有你,有众多热爱它的人,哪怕仅仅只有一小部分。 你的梦应当由你来实现,无畏议论与纷杂,你是行走在理想道路上的享受者。 鲁迅曾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诚言如此,自己的路是由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哪怕山再高,终可以攀登顶峰,哪怕路再远,终可以走完旅程。我知道对你而言,选择更迎合大众潮流的“热门专业”,也许会更有一个作业宽泛的道路,但你不被世俗所趋,不被大众潮流所推,你喜欢那些蕴含神韵的文物,喜欢那些沉淀时光的历史。我想你一定很享受它,所以你无畏一切纷杂,而向它拥抱,余秋雨曾言:“喧腾是短命的别言。”在你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执着与对梦想的坚持。 你的爱应当有你来点燃,铭记“敦煌女儿”鼓励,你是徜徉在历史文明海洋中的旅行者。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道:“它是蜜,是磁,是满卷方圆里的魔井,这是涡卷的力量,使任何在它面前的人也都无法安静下来。”我想,它于你而言,就是那份沉甸甸的热爱吧!你心怀的不仅仅是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热爱,更凝聚着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你要学“敦煌女儿”樊锦诗一样保护我们文化的灿烂果实,传承我们先人的辉煌成就,担当起对后人的承诺与责任。于你而言,这才是生命的最好底色,最美的殿堂。 你的心应当由你来呵护,树价值风标,你是我人生路途上美丽的彩虹。 于你身上,我看到了历史上文人雅士的高尚节操,听,清风微微吹拂着竹叶,猿传来幽谷的静,那是嵇康不愿入世俗而隐居于山林的地方;看,胸系兰草,步入山皋的他,屈子不愿受世俗名利而浸染,择了一条

文化遗产概论 -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文化遗产概论》 一、课程名称:文化遗产概论 二、课程类型:本科学科平台课 三、适用对象:考古、文博专业一年级本科生,文保专业二年级本科生 四、计划课时:36 五、学分:2 六、任课教师:刘军民、魏女 七、课程简介: 《文化遗产概论》是一门以文化遗产及其发展为主要讲解对象的、理论与方法相结合的课程。课程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文化遗产在中国的发展、中外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理念比较、文化遗产价值传承研究进展等;第二部分主要讲传统意义上的文物与文物学的概念和内涵、中国文物学发展简史和中国几种主要文物种类的基本知识讲解,包括瓷器、青铜器、玉器,主要让学生了解这些文物种类的常识性内容,如概念、分类、特点等。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1.课程的主要内容:见后附的大纲 2.课程要求 (1)必须熟悉我国有关文物管理的法律、法规。 (2)重视文化遗产与其他学科(如考古学、历史学、博物馆学等)的关系,不能孤立的学习文化遗产; (3)树立正确的文化遗产研究思路,重视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科技、文化、社会、经济等综合价值。 第一部分 第一章文化遗产及相关概念 第一节文化遗产 第二节文化景观 第三节大遗址 第二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历程 第一节理念变迁历程

第二节保护利用现状 第三节存在问题 第三章外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第一节欧美国家 第二节亚洲国家 第三节启示及适用性分析 第四章考古遗址及其保护 第一节考古遗址属性 第二节考古遗址价值 第三节考古遗址与区域关系 第四节大遗址及其保护 第五章世界文化遗产与申遗 第一节申遗的意义 第二节申遗工作流程 第三节中国的世界遗产 第四节世界文化遗产相关研究 第六章其他文化遗产保护 第一节工业遗产保护 第二节建筑遗产保护 第三节传统村落保护 第四节非物质遗产保护 第二部分第一章文物与文物学(4个课时) 第一节什么是“文物学” 一、“文物”的概念与内涵 二、“文物学”的概念与内涵 第二节中国文物学简介 一、何谓“文物学” 二、文物学研究的内容及特点 第一章思考题:

【盛世清北】2021年北大考古文博学院考研考试难度分析及招生变化

【盛世清北】2021年北大考古文博学院考研考试难度分析及招生变化 以下内容由盛世清北整理发布 一、院系简介 学院拥有强大的教师阵容,现有教工107人。其中事业编在职49人(含新体制5人),劳动合同制9人,博士后8人,离退休41人。事业编在职人员中,教学科研系列35人(含新体制5人),实验技术系列4人,博物馆研究系列3人,图书资料系列2人,行政岗位5人。教学科研系列教师中,教授21人,副教授11人,助理教授3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31人,硕士学位3人,本科学位1人。28人有在海外一年以上的学习工作经历。 学院每年面向海内外招收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在校学生约200余人。学院正拟采取与国内著名研究机构联合办学的形式,扩大研究生的招生人数。此外,学院每年还接收进修生、访问学者,并承担着国家文物局等委托的专业岗位培训等重要工作。 二、2021年招生目录 三、近3年招生人数变化 年份总招生人数(全日制)推免招生人数非全日制 2021 24 14 0 2020 22 14 0 2019 30 16 0 PS: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招生人数近3年发生了变化,2019年统招生招30人,2020及2021招生人数减少。 四、近3年复试分数线 类别年份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总分 文物与2020 55 55 180 350

PS:北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近三年的复试分数线提升。 五、成绩核算 初试成绩占60%,复试占40% 六、复试内容及调剂 复试提交资料: 1)《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2)个人陈述(3)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正反面印在一页A4纸上)。 (4)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应届生为学生证原件)。 (5)可以反映考生科研能力和潜质的其他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本科毕业学校正式成绩单、毕业论文、科研成果、专家推荐信、攻读硕士学位阶段的研究计划等。具体附加材料要求由各院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复试考核工作需要自行确定。 (6)符合教育部《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可享受相应加分政策条件的考生,需向招生院系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7) 考生亲笔签字的《诚信复试承诺书》(附件二)。 复试时间和平台: 复试时间:2020年5月16日13:00-18:00 复试平台:北大桌面视频会议(Webex),腾讯会议作为备用。考生需提前30分钟进入等候会议室。北大桌面视频会议使用指南请见附件一。 复试联络方式:考生报考时登记的邮箱及手机号,除此之外不采用其他任何联络方式。 复试基本内容和复试程序 1、复试方式:面试,原则上每位考生面试时间不少于20分钟。面试前抽签决定面试顺序。 2、复试内容:满分100分。考生须向面试小组做自我介绍(限3分钟),内容包括个人学习经历、科研经历,本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计划等。面试时设考古综合、理科综合两组题库,前者包含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文物建筑、文化遗产等内容,后者包含科技考古、文物保护及其他理化知识等内容。考生选择与笔试时相同的题库进行抽题回答。此外,面试还将对考生的专业素质、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英语听力及口语测试等做综合考核。七、考研经验

田野考古学基本理论与方法

田野考古学基本理论与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考古学方法论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田野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从事田野考古的基本方法。 1、基本理论:考古地层学、类型学、聚落考古学 2、基本方法:考古调查的基本方法、考古发掘的基本方法、室内整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一部分考古地层学的基本内容 一、地层学定义 所谓考古地层学,就是研究文化遗存堆积关系的学说。指地层堆积和遗迹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即在考古发掘中判明地层和遗迹的相对年代关系。考古地层学是关于区分遗址内诸遗存堆积层次并确定其先后次序的学说。它们有一共同的认识,就是遗址是由不同层次的堆积由早到晚渐次堆积而成,而不是无规律,杂乱无章。我们只要按照由晚到早的次序逐一揭露这些堆积,才能弄清与这些堆积相关连的诸遗迹、遗物的相对早晚关系。据之而重建已消失的各时期的古代生活图景。 二、地层学的基本内容 1、遗址中的文化层堆积层次是按时间早晚自下而上依次堆积形成的。即从相对年代而言是有先后之别的。 A、叠压关系 一个堆积层积压于另一个堆积层的现象叫“叠压”。根据大面积的地层叠压,可以肯定下层堆积的总体形成年代一定早于上层堆积的总体形成年代。 叠压关系又可区分为直接叠压关系和间接叠压关系两种情况。 直接叠压关系是文化层和遗迹之间的直接重叠。 间接叠压关系表示的是文化层和遗迹之间并不直接重叠,而是 经过第三者的过渡而间接发生关系。如A叠压B,B叠压C,A和C之间就形成一种间接叠压关系,A必晚于C。在实际的考古学研究中,间接叠压关系也被广泛地运用于层位关系的研究之中。 B、倒装地层。应当注意,有时在破坏原生文化层堆积过程中会形成再生的“倒装地层”。如在坡度较大的或断崖陡壁地带,高处原有的多层地层堆积,因雨水冲刷或人工大面积堆土而逐次破坏移向低处。虽然形成下层早,上层晚的堆积层次,但包含物的实际年代却是下层晚,上层早。 2、遗迹和遗迹堆积的形成是和一定的地层面相联系的。

2015年西大考古试题

2015年西大考古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后岗三叠层 2.盘龙城遗址 3.下川文化 4.反山墓地 5.三足瓮 6.祠堂 7.史君墓 8.石窟寺 9.唐僖宗陵 10.磁州窑 二.简答题: 1.简述考古资料的优缺点 2.姜寨遗址文化分期的意义 3.磨制石器的分类及意 义 4.简牍的分类 5.夏商周时期铁器发现的意义 6.简述吐谷浑伏俟城概况 7.唐代金银器的分类 8.北宋帝陵特征 三.论述题: 1.3000—4000BC中国史前文化格局 2.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考古发现 2000年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下川文化 2 印纹陶 3悬棺葬 4 居延汉简 5 龙泉窑 6 永宁寺碑 二简答 1 试述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分布地域及其文化特征; 2 简述汉魏洛阳城的沿革与主要遗迹的发现; 3 概述唐代帝陵的基本格局。 三论述 1 试论商代考古学文化分期框架的构建; 2 试论考古类型学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功用。2001年 1名词解释 三体石经黄肠题凑克孜尔石窟夏商周年表海兽葡萄镜武官村大墓马王堆汉墓仰韶文化阿房宫遗址大明宫含元殿遗址 2简答题 简述近年来中国早期稻作农业遗存的重要发现 简述二里头文化的研究现状简述考古遗存断代的基本方法略述日本出土的三角缘神兽镜 3论述: 试论博物馆与文物研究的关系 魏晋南北朝都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有何作用和影响 整理商周以来墓葬材料的方法与步骤 2003年一名词解释手斧土墩墓编钟陶衣郫县古城失蜡法瓮棺封泥《考古图》喇家遗址二简答 1具有共存关系的遗物都是同时的吗?为什 么?

2解释人殉、人牲的区别,并用考古发现举例说明。 3简述秦汉简牍的重要考古发现及其意义。 4什么是唐三彩?简述唐三彩窑址的发现 三论述 1“一切文物皆有历史的价值”这一命题是否正确?试论述之。 2试述近年来中国新石器时代初期陶器的发现及其意义。 3如何利用文化因素分析法确定某一考古遗存的文化属性? 2004年 一、名词解释 石片文化层利簋陶衣郑韩故城石楔镇墓俑公墓名旌《金石录》二、简答1简述考古类型学的基本原理 2简述中国细石核的分类 3简述商周时期的棺椁制度。 4简述隋唐两京墓葬的分期。三、论述 1何谓聚落?何谓聚落考古?简述聚落考古的意义。 2试述中原地区两汉中小型墓形制的演变。 3具有共存关系的遗物都是同时的吗?为什么? 2005年西北大学中国考古学通论 一.名词解释 绝对年代, 蒙特留斯, 孢子花粉与植物硅酸体, 三棱尖状器, 干栏式建筑, 人殉与人牲, 黄肠题凑, 唐三彩, 邢窑, 开元通宝二.简答 1.考古类型学的作用及局限性 2.旧石器的制作方法 3.写出几种陶制炊器并绘图(不少于5种) 4.周公庙墓地的发现及其意义 5.汉代铁器普遍使用带来的影响三.论述 1.概述中国稻作农业起源问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2.试论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变化(以汉唐为例) 2006年试题一名词解释 1三棱大尖状器 2 中石器时代 3 清凉寺 4 利簋 5 釦 器 6 三体石经 7 唐三彩 8 钧窑 9 三叠层 10 安特生 11 苏秉琦 二简答 1 夏文化研究概况; 2 黄河流域秦汉中小型墓葬形制演变; 3 汉代至隋唐都城形制演变。三论述 1 试论仰韶文化; 2 试论考古学类型学的基本原理。 2007年西北大学中国考古学通论 一简答题(任选10题回答,每题15分共150分) 1 简述安特生在中国的考古经历。 2 简述苏秉琪对中国考古学的贡献。 3 简述细石器文化。

2021届高三语文写作训练《关于“热门”专业》材料作文题范文选

2021届高三语文写作训练《关于“热门”专业》作文题范文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前,湖南某文科高分考生报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消息引发各方讨论。有人赞许,认为其坚守梦想,勇敢追梦;有人则表示不解,家庭困难,为何不选择一个“热门”专业,工作后能有丰厚的收入,反哺家庭。两种看法,都有人支持,也引发了人们对如何理性看待高考分数、专业选择、人生价值等的思考。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持心中期许,赴理想远方 湖南某文科高分考生报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消息引发各方讨论,并引发热议。爱我所爱,敢于追逐,坚守理想,不问征程远近。我禁不住要为这位考生的选择点赞。 诚然,家庭困难,似乎更应选择好就业的专业,工作后能有丰厚的收入,反哺家庭。我完全明白这些网友的好意,毕竟要生存,物质财富是必不可少的。考古专业就业难,收入也不一定高,选择赚更多钱的专业,能为考生及其家人带来较好的经济收益。这体现了网友们对考生的家庭及其未来的关心。 然而,过于追求物质或许会阻挡我们前行的脚步。梁启超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新时代在不断变革,我辈青年当不断探索。固然我们要生存,要选择赚钱多的专业,但考古专业是要研究中华民族遗留的文物,探寻中华文明更多的秘密。考生选择自己所热爱的,探求中华文化沉淀下来的深厚底蕴,肩挑重任,致力于中华文化的复兴。这不正体现了我辈青年的责任担当意识吗? 退一步说,选择好就业的专业就一定能赚很多钱吗?如果考生能坚守文化传承的初心,以文化创新为旨归,一路乘风破浪,必能在考古上打造一片新天地。相反,若一味的要求赚钱多的专业,为了物质而去学习,选择的专业自己也不感兴趣,可能会在学习进程的日益深入中感到枯燥无味,最终在前行中迷失自己,不知所往。 考古专业需要被尊重,敦煌文化需要被传承。周国平先生曾言:“文化是生命的花束,离开生命本源,文化不过是人造花束。”诚如斯言,文化不是空中阁楼,它需要我们传承土壤的滋养。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为中国古建筑辗转奔波,大国工匠为修复文物半生坚守,网红博主李子柒一双素手点染田间烟火传承代代接力,文化方能不息。考生坚守自己的理想,选择热爱的考古专业,选择研究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相信她定会不忘初心,有所作为。将毕生奉献给敦煌文化的樊锦诗有一句话流传甚广:“我为敦煌尽力了”。相

西北大学804经济学2010年真题及参考答案

西北大学804经济学2010年真题及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100分) 一名词解释(30分) 需求交叉弹性:需求交叉弹性是需求交叉价格弹性(Cross-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的简称,它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若以X、Y代表两种商品,Exy表示需求交叉弹性系数,Py表示Y商品的价格,ΔPy表示Y商品价格的变动量,Qx表示X商品原来的需求量,ΔQx表示因Y商品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X商品需求量的变动量,则需求交叉弹性系数的一般表达式为:Exy=(△Qx/Qx)/(△Py/Py)=x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y商品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边际收益产品:边际收益产品是指由于使用额外一单位投入品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它等于投入的边际产品乘以厂商的边际收益,也等于边际产品乘以产品的价格。因为边际产品是额外一单位投入品带来的输出的增量,它再乘以价格就是分子就是总收益。 财富效应:财富效应指由于货币政策实施引起的货币存量的增加或减少对社会公众手持财富的影响效果。人们资产越多,消费意欲越强。这个理论的前提为人们的财富及可支配收入会随着股价上升而增加。因此,人们更愿意消费 显示偏好:显示性偏好理论(Revealed Preference Theory)是由P.Samuelson提出来的一个经济学上的术语,其基本精神是: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的购买行为暴露了或显示了他内在的偏好倾向。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来推测消费者的偏好。这是一种不基于“偏好关系(效用函数)—消费者选择”的逻辑思路,而是一个相反的过程,即“消费者选择—偏好关系”。 规模报酬:规模报酬(Returns to scale)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规模报酬分析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能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 社会成本:社会成本(Social cost)是指按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汇总起来的总成本,也可以指某一种产品的社会平均成本。社会成本一词是著名经济学家庇古在分析外部性侵害时首先提出来的。社会成本是产品生产的私人成本和生产的外部性给社会带来的额外成本之和。社会成本的分担与补偿的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明确社会平均成本概念以为了解整个社会和掌握本个业的成本管理水平提供了依据。 价格粘性:价格粘性指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名义价格粘性指名义价格不能按照名义需求的变动而相应地变化。实际价格粘性是指各类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比有粘性。 价格歧视: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对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则构成价格歧视行为。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 纳什均衡:假设有n个局中人参与博弈,给定其他人策略的条件下,每个局中人选择自己的 最优策略(个人最优策略可能依赖于也可能不依赖于他人的战略),从而使自己利益最大化。所有局中人策略构成一个策略组合(Strategy Profile)。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这种策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最优策略组成。即在给定别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人有足

2021高三作文“湖南高考状元报考北大考古专业”原题解析及优秀范文精品

2021高三作文“湖南高考状元报考北大考古专业”原题解析及 优秀范文精品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最近,考古界“团宠”钟芳蓉引发多方关注。这位湖南耒阳留守女孩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出了676分的好成绩,获湖南省文科第四名。她受樊锦诗先生的影响,热爱考古,所以她选择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她的专业选择在网上引发热议。有网友说:“到就业时就哭了,分分钟教你做人。”还有人说:“这种家庭应该选择毕业后可以赚更多钱的专业,比如北大经管。” 与此同时,樊锦诗先生得知此事后为钟芳蓉送去《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一书,表达对钟芳蓉的祝福和希望并写信鼓励她“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理想,静下心来好好念书”。 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从下列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1)你认同钟芳蓉的专业选择吗?请针对此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2)樊锦诗先生对敦煌的赤子之爱让我们动容,她对钟芳蓉这些年轻人的期许与关切让我们感怀。请你给樊先生写一封信,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感受。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审原材料 这是一则时事新闻类材料作文。近段时间,关于高考录取方面的新闻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耒阳留守女孩钟芳蓉以湖南省第四名的高分报考北大考古专业的事件,更是引发多方媒体关注。樊锦诗先生为她赠书写信,多家博物馆、考古研究所联袂送出考古大礼包,钟芳蓉俨然成了考古界最惹人关爱的“小师妹”。这样的新闻作为作文命题,贴合社会,贴合现实,贴合高中生的实际,对学生来说应该有强烈的代入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带动其写作热情。同时,它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分析问题的思辨能力,以及责任担当意识等。 材料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交代钟芳蓉的主要事迹,交代她以高分报考北大考古系,这是引发争议的缘起。第二层列举了部分网友的意见,认为她择业有欠考虑,考古专业比较冷门,不好就业,不利于改变她家里的经济现状,报经管之类的热门专业可能“钱”途更好。第三层是樊锦诗先生对她的赞许与肯定,给她赠书并写信勉励她不忘初心,静心读书。第二和第三层明显是对钟芳蓉报考考古专业的两种不同的反馈。 (二)审任务情境

西北大学考古学试题01—09

西北大学中国考古学通论 2000年 一 1 下川文化 2 印纹陶3悬棺葬 4 居延汉简 5 龙泉窑 6 永宁寺碑 二 1 试述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分布地域及其文化特征; 2 简述汉魏洛阳城的沿革与主要遗迹的发现; 3 概述唐代帝陵的基本格局。 三 1 试论商代考古学文化分期框架的构建; 2 试论考古类型学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功用。 2001年 1名词解释 三体石经黄肠题凑克孜尔石窟夏商周年表海兽葡萄镜 武官村大墓马王堆汉墓仰韶文化阿房宫遗址大明宫含元殿遗址 2简答题 简述近年来中国早期稻作农业遗存的重要发现 简述二里头文化的研究现状 简述考古遗存断代的基本方法 略述日本出土的三角缘神兽镜 3试论博物馆与文物研究的关系 4魏晋南北朝都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有何作用和影响 5整理商周以来墓葬材料的方法与步骤 2003年 一、名词解释 手斧土墩墓编钟陶衣郫县古城失蜡法瓮棺封泥《考古图》喇家遗址 二、简答 1具有共存关系的遗物都是同时的吗?为什么? 2解释人殉、人牲的区别,并用考古发现举例说明。 3简述秦汉简牍的重要考古发现及其意义。 4什么是唐三彩?简述唐三彩窑址的发现。 三、论述 1“一切文物皆有历史的价值”这一命题是否正确?试论述之。

2试述近年来中国新石器时代初期陶器的发现及其意义。 3如何利用文化因素分析法确定某一考古遗存的文化属性? 2004年 一、名词解释 石片文化层利簋陶衣郑韩故城石楔镇墓佣公墓名旌《金石录》 二、简答 1简述考古类型学的基本原理 2简述中国细石核的分类 3简述商周时期的棺椁制度。 4简述隋唐两京墓葬的分期。 三、论述 1何谓聚落?何谓聚落考古?简述聚落考古的意义。 2试述中原地区两汉中小型墓形制的演变。 3具有共存关系的遗物都是同时的吗?为什么? 2005年 一.名词解释 绝对年代蒙特留斯孢子花粉与植物硅酸体三棱尖状器干栏式建筑 人殉与人牲黄肠题凑唐三彩邢窑开元通宝 二.简答 1.考古类型学的作用及局限性 2.旧石器的制作方法 3.写出几种陶制炊器并绘图(不少于5种) 4.周公庙墓地的发现及其意义 5.汉代铁器普遍使用带来的影响 三.论述 1.概述中国稻作农业起源问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2.试论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变化(以汉唐为例) 2006年考古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三棱大尖状器,中石器时代,清凉寺,利簋,筘器,三体石经,唐三彩,钧窑,三叠层,安特生,苏秉琦二简答题 1.夏文化研究概况 2.黄河流域中小型墓葬形式演变 三论述题

北大考研辅导班-2020北京大学348文博综合考研经验真题参考书

北大考研辅导班-2020北京大学348文博综合考研经验真题参考 书 北京大学348文博综合考试科目,2020年初试时间安排为12月22日上午 8:30-11:30进行笔试,北京大学自主命题,考试时间3小时。 一、适用院系专业: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065100文物与博物馆硕士 二、考研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348文博综合没有官方指定的考研参考书目,盛世清北根据专业老师指导及历年考生学员用书,推荐使用如下参考书目: C1中国文学史(四册) 游国恩等人民文学出版社 C2中国文学史(四册)袁行霈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C3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北大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中华书局 C4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大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中华书局 C5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C6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 C7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选谢冕、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C8中国当代文学史作品精选谢冕、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 C9台湾文学史刘登翰海峡文艺出版社 C10元代戏曲史稿天津古籍出版社 C11中国戏剧史长编周贻白人民文学出版社 C12中国俗文学史郑振铎上海书店 C13文学原理董学文北京大学出版社 盛世清北建议: (1)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

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2)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A:通过目录法、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B: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关键点、核心部分记到笔记上,关上书本,要做到仅看笔记就能将书上的内容复述下来,最后能够通过对笔记的记忆就能够再现书本。 三、重难点知识梳理 北京大学348文博综合2019年暂未提供考试大纲,但盛世清北的课程中总结了复习的大体方向,考试重难点知识梳理内容如下: (一) 文物 绪论 文物的定义;文物的价值和作用;文物保护与研究的历史发展概况;文物的科学研究;文物保护和管理。 第一章文物概论 文物价值;文物作用;文物鉴定;文物分类;文物管理。 第二章文物保护史 中国古代的文物保护;近现代的文物保护;历代文物研究;历代文物收藏家;文物管理;中国文物法规;文物管理机构;文物保护管理;文物出版机构;文物图书出版;学术团体;人物。 第三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石窟寺;古遗址;古墓葬;近现代遗址及纪念建筑物。 第四章古器物 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铁器;中国古代金银器;中国古代玉器;中国古代陶瓷器;中国古代玻璃器;中国古代漆器;中国古代木竹牙器;中国古代纺织品;中国古代钱币;中国古代度量衡;中国古代节符牌券;中国古代玺印;中国古代文具;中国古代生活用具;中国古代雕塑;中国古代碑刻;中国古代工艺品;中国古代科技文物;中国古代书画和文献。 第五章文物保护技术

田野考古规程

有关修订《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的说明 一 现行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在全面分析研究当时考古学的现状、学术发展方向以及学科环境的基础上制定的,1984年5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布试行。《规程》自颁布以来,得到普遍和认真的执行,对整齐各地田野考古工作的质量,总体提升中国考古学的田野考古水平,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20年来,中国考古学得到极大发展,学科所处的客观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颁发执行一部适应新形势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有鉴于此,国家文物局研究决定对原《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进行修订,于2002年组织了《田野考古工作规程修订完善的前期研究》,进而于2005年春,将修订《规程》任务正式下达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自接到国家文物局项目委托书即日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立即组织力量,启动项目。根据计划,整个项目将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自接到委托书后至2005年9月,我们即组织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教师为主的相关人员对原《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及相关国家政策法规、有关田野考古工作规程修订完善的研究成果进行认真研讨,根据学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从不同角度提出修改建议。在综合大家意见,并参考国外有关田野考古操作规程或操作手册的基础上,于2006年初形成《田野考古工作规程》正式条文部分的修订稿。 第二阶段,2006年1月至7月,将《规程》正文修订稿送国内各主要考古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广泛征求意见,同时报国家文物局审查。 第三阶段,在对《规程》正文修订稿广泛征求意见的同时,我们开始编写规程附录,至2007年暑期完成。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以下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1992年4月30日国务院批准,1992年5月5日国家文物局令第二号发布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7号 4,《考古发掘管理办法》(报审稿),国家文物局 5,《田野考古奖励办法》,国家文物局 6,《优秀考古报告奖评奖励办法》,国家文物局 7,《田野考古学概论》,北京大学课程讲义 8,《田野考古学》,于海广等,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 9,《田野考古工作手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 10,《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克林.伦福如等著,(中译)文物出版社2004年 11,《地下文物发掘调查手册》,日本文化厅文物保护部,(中译),文物出版社1989年 12,《考古学调查研究ハンドブックス》,雄山阁出版株式会社,1984年(《考古学调

经济学大学排名

020101:经济学专业 培养目标、就业前景、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名单、 专业排名及相关评价 转载本站中国大学专业评价资料,请注明“本资料来自好生源高考志愿填报系统” 专业级别:本科所属专业门类:经济学类报读热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专门人才,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2.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能; 3.了解中外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及应用前景; 4.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 5.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资本论》、西方经济学、统计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 学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职业方向:科研人员、经济师、注册税务师或注册会计师、会计、人力资源管理师、商务翻译、金融业从业人员、精算师、保险代理人、高级代理、企业家、保险经纪人、金融产品研发人员。 开设经济学专业院校毕业生能力用人单位评价: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A+等级的学校有: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A等级的学校有: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北大学 兰州大学重庆大学福州大学湖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云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东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北大学 南昌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交通大学 黑龙江大学郑州大学山西财经大学辽宁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河南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江西财经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南京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兰州商学院安徽财经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嘉兴学院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B+等级的学校有: 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山西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新疆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贵州大学燕山大学内蒙古大学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武汉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安徽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广西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青岛大学

北大考古系本科生的参考书目.doc

北大考古系本科生的参考书目 应该基本是真实的呵呵大家可以看看 一、基本书目 1、王国维《观堂集林》,乌程蒋氏刊本,1923o中华书局,1959 (据商务印书馆《王氏全集》本)o 1991年重印。 2、顾颉刚等《古史辨》(1-7册),北京朴社、开明书店,1926-1941。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重版。 3、李济《安阳发掘与中国古史问题》,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40本,1968。乂可参阅《李济考古学论文集》,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7。 4、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联合书店,1930,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2。 5、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东京文求堂影印本,1932, 1935o科学出版社,1957重版。 6、容庚等《殷周青铜器通论》,文物出版社,1984据容氏《商周彝器通考》(燕京大学燕京学社,1941)重编本。 7、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续集》,科学出版社,1998。 8、丁山(遗著)《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科学出版社,1961。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9、徐旭生(炳昶)《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重庆中国文化服务社,1943。科学出版社, 1960增订本。文物出版社,1985再版。 1()、胡厚宣《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二集、三集),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1944、1945o 11、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人民出版社,1992。 12、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中华书局,1956。1988再版。 13、刘起舒《古史续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14、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83。1999o 15、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文物出版社,1991。 16、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上海神州国光社,1931。长沙商务印书馆,1941。中华书局,1984。 17、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商务印书馆,195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再版。 18、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7。 19、柳诒徵《中国文化史》,南京钟山书局,1932。东方出版中心,1988再版。 20、蔡尚思《中国学术史纲》,上海启智书局,1930。 21、李宗侗《中国古代社会史》,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4。 22、皮锡瑞《经学历史》,周予同注释,中华书局,1957。另皮氏《经学通论》(中华书局,1954, 1982)亦可参阅。 23、[台]高明《群经述要》,台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9。 24、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K 25、钱玄《三礼通论》,南京师大出版社,1996。 26、蒋伯潜《诸子通考》,正中书局,1948。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重版。 27、丁山《商周史料考证》,龙门联合书局,I960。 28、李泰灸《西周史征》,北平来薰阁,1927。 29、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可与童氏《春秋史》(开明书店, 1946)相参阅。 30、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史(20200627205223)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史 09 历史教育090103016 许玮琳 在世界范围内,考古学从诞生到现在,已走过近200 年的历程。按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概括为萌芽期、形成期与初步发展期、基本成熟期、转变期、全面成熟期和继续发展期。 萌芽期(文艺复兴至19 世纪20 年代) 萌芽期的主要特点是搜集和研究古希腊、古罗马和古埃及的文物,调查欧洲古代遗迹、北美印第安人遗留下的古迹。从研究古物的意义上说,中国从宋代开始的金石学 传统可以被认为是考古学的萌芽,但并未涉及古代遗迹的研究,也没有直接发展成为近代考古学。 形成期与初步发展期(19 世纪20 年代至20 世纪20 年代) 形成期以19 世纪20 年代北欧学者西蒙森和汤姆森相继提出的“三期说”,即把古代按照生产工具的质料划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时期的观点,并由 汤姆森按这一分期陈列博物馆的文物,及发表专著进行阐释为代表。地质学中按土质、土色区分地层的方法被引入考古学,成为“考古地层学”,它使考古学的研究摆脱了古物学仅仅研究遗物形态本身的局限,走上了科学的轨道。这一时期,在埃及、两河流域和 欧洲展开了一系列考古发掘,如对著名的意大利庞培遗址的发掘。 初步发展期(1867 年至1918 年前后)的考古发掘逐渐科学化,挖宝式的发掘受到批评。按层位发掘,准确记录一切遗物的出土位置并将它们全部收集、充分及时地公布发掘成果为人们所推崇。与此同时,出现了被称为考古学两大基本方法之一的“考古 类型学”,即根据遗物的形状和纹饰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研究,以阐明这些遗物之间内 在的关系。考古地层学的普遍应用和考古类型学的出现是这一阶段最具代表性的标志。 考古学理论则主要是运用相关学科的传播论和进化论。 基本成熟期(20 世纪20 年代初至50 年代末) 基本成熟期(20 世纪20 年代初至50 年代末)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20 世纪20 年代初至30 年代末)的标志是考古学理论的丰富和创新、考古工作范围的扩展和重大发现的增多。这一时期获得了一批重要考古发现,在一些考古工作开展较早的地

北大考古推荐书目

[转]北大考古系:中国考古学参考书目 按:北京大学考古系是考古学第一系,第二可能就是吉林大学考古系了。北京大学考古系的学生学些啥?除田野考古外,还要看些书。下面是网上传的考古系学习书目,似乎像真的。 总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 . 考古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科林.伦福儒,保罗. 恩《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考古学史与考古学理论 苏秉琦《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俞伟超《考古学是什麼:俞伟超考古学理论文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严文明《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年。 张忠培《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实之道》,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 旧石器时代考古 王幼平《旧石器时代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 王幼平《中国远古人类文化的源流》,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 新石器时代考古 张江凯、魏峻《新石器时代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苏秉琦主编《中国通史? 远古时代》,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 严文明《仰韶文化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 严文明《史前考古论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 张忠培《中国考古学:九十年代的思考》,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 赵辉《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墓地研究》,《考古学研究》(四),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 夏商周考古 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 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续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 李伯谦《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 夏商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 两周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墟的发现与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年。 许宏《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 孙华《中原青铜文化系统的几个问题》,《中国考古学的跨世纪反思》(下),香港商务印书馆,1 999年。 赵化成《周代棺椁多重制度研究》,《国学研究》第5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秦汉考古 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赵化成、高崇文等《秦汉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

田野考古学_课程笔记

田野考古学之定位 一、学科诞生的标志 发掘是田野考古的核心容,是考古学诞生的标志,是考古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 能否独立主持、科学完成田野发掘、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工作,是界定是非考古学家的标准。田野考古的基本容:田野发掘、资料整理和田野考古报告的整理 考古学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利用考古文献来研究问题 二、学科发展的基础 1、材料基础 获得考古学研究的材料,遗存是通过发掘获得。 从考古材料出发,被考古材料牵着鼻子走,以材料为基础。 例子:忠培: 60年来,中国考古学的巨大变化:考古材料,考古发现的积累速度与规模已远远超越了考古研究的速度与程度 田野发掘材料的爆炸性增长,研究滞后于考古材料的发现 2、实证基础 考古发掘对解决学术问题的争论 仰韶文化与历城城子崖龙山文化的早晚 后岗小屯殷墟商文化 30年代梁思永先生发掘后冈三叠层,从根本上解决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早晚问题。 安特生“仰韶文化西来说”—中国文化西来说 40年代,夏鼐在宁定阳洼湾进行田野考古发掘,根本上否定了安特生提出的中国文化西来说的理论。在齐家文化的墓葬填土中发现两块典型仰韶文化的彩片。得出仰韶文化早于齐家文化。 3、理论基础 考古学许多理论的形成是从田野发掘中得来的。 理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考古学基础理论——考古地层学、考古类型学 中国考古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建立在田野考古学不断科学化和蓬勃发展基础之上的。(考古学文化定名理论、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文明发生发展道路理论是中国考古学的核心) 四、学科交叉前沿 埋藏地下的遗存进行田野考古发掘,与地质学、地理学、环境学、测绘学 全部遗存都是以物质形式存在。因此许多用来进行鉴定和检测的仪器设备都有可能运用考古学中。 自然遗存对考古学以外的学科提供研究材料 文化现象对许多人文学科有研究,蕴含多方面的文化容 技术手段 五、公众关注的热点 电视传媒关注的热点节目之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