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产业联盟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机制与建设对策

基于产业联盟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机制与建设对策

基于产业联盟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机制与建设对策
基于产业联盟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机制与建设对策

基于产业联盟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机制与建设对策

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南山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目录

摘要................................................................................................................... I 第一章产业联盟及南山区产业联盟发展现状 . (1)

一、产业联盟发展概述 (1)

(一)产业联盟的产生 (1)

(二)我国产业联盟的现状 (1)

(三)我国产业联盟发展中的问题 (3)

二、南山区产业联盟发展概述 (4)

(一)南山区产业联盟发展现状 (4)

(二)南山区产业联盟运作机制及特点 (4)

(三)南山区产业联盟的运作成效 (5)

(四)南山区产业联盟发展存在的问题 (7)

第二章南山区科技创新资源及共享服务平台现状 (9)

一、科技创新资源及共享服务平台概述 (9)

(一)科技创新资源的概念 (9)

(二)科技创新资源的分类 (9)

(三)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及其本质特征 (10)

(四)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功能分析 (10)

二、南山区科技创新资源现状 (12)

三、南山区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发展现状 (15)

(一)“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功能 (15)

(二)“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活动及贡献 (15)

(三)“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 (17)

(四)产业联盟与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服务存在的问题 (18)

第三章产业联盟发展与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关系 (21)

一、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21)

(一)技术和产品开发是企业竞争的主战场 (21)

(二)企业技术和产品研发面临的挑战 (21)

(三)企业技术和产品创新过程中的现实问题 (22)

(四)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服务体系是区域创新竞争力的关键 (22)

二、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是产业联盟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23)

(一)创新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有利于提升联盟内企业研发能力 (23)

(二)基于产业联盟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困惑 (24)

第四章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基本思路 (26)

一、基于产业联盟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的核心思想 (26)

二、平台建设的基本思路 (26)

(一)平台规划的基本思路 (26)

(二)平台的技术解决方案 (30)

第五章基于产业联盟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架构 (33)

一、平台架构设计原则 (33)

(一)传统的平台架构设计 (33)

(二)实用、多层次、系统化和市场化的内涵 (34)

二、平台的架构设计 (35)

(一)整体架构 (35)

(二)平台在联盟成员研发体系中的位置 (35)

第六章产业联盟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机制安排 (37)

一、平台机制的理论基础 (37)

(一)他组织 (37)

(二)自组织 (37)

(三)结论 (38)

二、国内共享服务平台组织方式参考与借鉴 (38)

(一)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38)

(二)江苏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 (38)

(三)小结 (39)

三、南山区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组织方式 (39)

(一)南山区平台拟采取的组织方式 (39)

(二)政府主导的方式选择 (40)

(三)平台组织方式 (40)

四、运营管理机制 (41)

五、监督评估机制 (41)

(一)基本原则 (42)

(二)共享服务中心绩效评估 (42)

第七章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服务内容和形式 (45)

一、科技文献 (45)

二、科学数据 (45)

三、行业研究 (46)

四、技术转移 (46)

五、专业技术及方案培训 (46)

六、设备仪器及高端技术工具共享 (47)

七、技术人才招聘、培养与猎头服务 (47)

八、产品测试认证与管理咨询服务 (47)

第八章政策建议 (49)

一、深化对平台重要性的认识,从战略高度重视平台建设 (49)

二、大力扶持科技中介机构,培育平台服务机构 (49)

三、大胆创新,努力探索适合南山的平台发展模式 (51)

四、设立专项资金,大力扶持共享服务平台建设 (52)

五、以平台为抓手,推动产业联盟服务体系建设 (52)

参考文献 (54)

附件 (55)

附件一: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调研报告 (55)

附件二:2010年中国企业产品创新调查报告 (63)

1. 2010中国企业产品创新调查介绍 (63)

2. 产品创新的环境和战略 (67)

3. 产品创新的组织 (68)

4. 产品创新的流程 (71)

5. 产品创新的工具和方法 (74)

6. 产品创新的绩效 (77)

7. 中国企业产品创新:向何处去? (78)

8. 后记 (80)

附件三:南山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一览表 (82)

摘要

作为一种新的产业组织形式,联盟对产业发展、企业成长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为克服产业上下游企业或同一链条上的企业各自为战、恶性竞争等现象,提高产业竞争力,南山区组建了十大产业联盟,产业联盟已经逐渐成为南山产业发展强有力的抓手和助推器。但由于产业联盟内部及外部创新资源的难以整合和缺乏,特别是在基础性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探索性技术攻关环节投入有限,无法实施异步开发模式和重用策略,产业联盟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因此,创新现有产业联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和社会化公共服务的模式,将成为产业联盟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需求。

那么,如何创新产业联盟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方法和共享模式,告别联盟“联而不盟”的怪圈,将科技创新资源的不同主体顺其自然地嵌入到平台中,形成集约效应,提供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等环节中的共性、专业性技术服务,提升联盟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和研发水平?这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研究显示,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是产业联盟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产业联盟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是一项技术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实用、多层次、系统化、市场化”是产业联盟平台建设和公共服务模式的核心。

平台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以分层分级的设计重用(共享)为基础,通过对已有技术、产品和零部件设计数据分析和对市场需求发展趋势的预测,来构建平台的公共技术模块CBB、产品族模型库、产品模块库、零件族模型库。合理化可重用设计资源是实现快速设计的基础和保障。资源规划的合理化程度和重用程度,将直接关系到平台对企业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的支撑程度。

在平台架构上,将公共技术要素群(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专用技术等)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系列的公共构建模块CBB,将公共构建模块按典型应用形成一系列的技术平台,由若干技术平台组成一系列的产业联盟平台,从而构成区域的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体系。基于公共技术要素群、公共构建模块、专业技术平台,按照应用领域的不同,可构成具有不同行业特征的产业联盟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产业联盟所需要的公共技术要素是存在共性的,他们可以共享和重用。

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本质特征是“跨组织资源的共享与协同”。在平台建设过程中,要以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为主,保障平台健康发展和创新性适应能力,同时政府要大力支持引导,加快平台建设的组织化进程,提升南山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建议成立以区政府牵头,联合市科工贸信委、市教育局、深圳大学、

大学城、职业技术学院、虚拟大学园等相关单位,组成南山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理事会,负责对平台规划和重大决策,理事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政府,负责执行理事会的决定,并协调区内资源,快速推进平台建设,作为平台建设最终的承担单位,南山区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则负责平台的建设及服务。平台设立专家委员会,提供平台发展的决策咨询和决策建议,专家委员会主要由各个产业联盟内产、学、研三方的代表人士组成,定期为平台建设提供产业发展状况参考,促进平台为产业联盟服务。

平台服务内容和形式主要有:(1)整合区内科技文献资源,提供文献查阅服务;(2)引进和建设科学数据库,提供科学数据查询;(3)联合专业市场调查公司,运用多视角体系对行业科技信息和科技数据进行系统深度研究,为企业提供最新技术方案、产品动态、知识产权、市场趋势与行业竞争、重点企业运营情报、产业配套市场行情等行业深度资讯;(4)与Design House(开发公司)、实验室、科研院校所等专业机构合作,以免费的行业技术信息和产品方案发布,结合灵活的技术方案移转、核心技术培训、研发问题悬赏、产品设计外包等多层次技术移转模式进行产权交易;(5)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由产业联盟提供需求,联合相关培训机构、科研院所和开发公司等,广泛开展技术和方案培训,为技术提供方搭建推广交流平台;(6)通过聚合、购买和租赁相结合等办法,提供科学仪器和高端技术工具共享服务;(7)联合专业的人才招聘网站、猎头公司和人才培训机构,帮助企业构建研发人才梯队培养、招聘、调配、流动体系;(8)整合专业服务机构,提供产品测试认证与管理咨询服务。

要实现平台建设的顺利推进,政策支持十分重要,对此,政府需要深化对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重要性的认识,从区域创新战略高度重视平台建设。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有:(1)大力扶持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培育平台服务机构。(2)大胆创新,在运营机制上,平台立足于为南山区的产业联盟在产品开发和技术开放提供服务,但从“南山服务全国,全国服务南山”的角度出发,为提高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平台广泛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突破区域限制,同时,平台遵循市场化运作机制,重点发挥人作为创新主体的能动性,使得资源聚合和运用可按照市场机制自发进行,而不是单纯依靠政府的支持;充分利用SNS、微博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虚拟实验室和虚拟团队,充分挖掘现有存量资源,激活科技创新活力,促进技术流动和成果产业化。(3)设立专项资金,大力扶持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以财政资金引导企业树立共享意识,设立平台建设发展专项资金,以财政资金支持平台建设和前期运营。(4)以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为抓手,推动产业联盟充分利用平台资源开展技术创新。

第一章产业联盟及南山区产业联盟发展现状

一、产业联盟发展概述

(一)产业联盟的产生

从上世纪中期开始,全球产业联盟呈快速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产业技术发展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引发了产业竞争格局的重新“洗牌”,当今世界知名企业,无不推崇产业技术联盟(以下简称“产业联盟”)作为新时代的重要竞争手段,称之为“20世纪末最重要的组织创新”。

经济结构变化导致产业共性问题日益突出,即单个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整个产业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的发展环境。产业共性问题对产业联盟产生了客观需求:由于单个企业缺乏解决产业共性问题的积极性或能力,产业共性问题只能由政府出面解决,或者由企业组成产业联盟来解决。政府政策与产业联盟相结合是重要发展趋势,即政府通过支持产业联盟的发展来促进产业创新。产业联盟是市场导向的组织,其效率比政府直接干预要高。政府政策的调整促进了基于产业联盟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兴起,在全球化背景下,许多国家政府对产业联盟产生了新的看法,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弱化了政府对市场垄断的担忧。由于全球产业竞争的加剧,政府开始重新认定市场垄断中“相关市场”的范围,市场范围的扩大促使政府放松了对合作创新的垄断管制,产业联盟的发展限制条件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促使政府更加关注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政府从提高本国产业竞争力的角度出发重视支持产业联盟,以解决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特别是产业创新中的共性问题。(二)我国产业联盟的现状

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联盟对产业发展、企业成长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其占全国工业产值和实现利税的比例分别为60%和40%左右,提供约75%的就业机会,近年来,各地也在积极探索通过中小企业联盟的模式来推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拓展生存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产业联盟大部分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尤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最多,产业联盟主要有下面五种形式。

1、技术标准产业联盟

技术标准联盟的目标是制定产业技术标准,通过制定竞争性技术标准,有利于新技术应用,有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2003年6月,国内电子信息龙头企业联想、TCL、海信、康佳、长城、长虹、创维等领导成立了闪联技术标准产业联盟,制定了闪联技术标准,并领导闪联技术标准的发展升级。

2、产业链产业联盟

创新产品的产业链往往难以依靠市场机制快速形成,它的市场竞争力依赖于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产业链联盟通过企业间合作促进创新产品上下游的配套,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我国企业在提出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TD-SCDMA之后,2002年10月,由大唐电信、联想、普天、华为等八家单位发起成立TD-SCDMA 产业联盟,有力促进了TD-SCDMA创新的商业化和产业化进程,目的是使整个系统,诸如芯片、系统设备、终端、应用、测试设备等同步推进。

3、研发合作产业联盟

竞争的全球化要求企业不断缩短技术研发的周期,通过产品先行获得市场先机,研发联盟的目标是解决产业共性技术问题,集中产业力量加快成员企业进入市场的速度。2003年7月,由联想移动携同手机技术平台研发商、PDA芯片、模块设计等产业链环节的16家手机技术研发企业组成中关村手机产业联盟,旨在逐步形成中国手机产业的技术研发中心,从而加强北京地区手机厂商的竞争力。

4、市场合作产业联盟

市场合作联盟的目标是共同开发市场,通过联合开拓创新产品的用户市场、联合采购降低产品成本、共用基础设施降低创新成本和通过网络互联实现需求方规模经济。如2002年10月,由航天长峰、时代集团等多家中关村医疗器械企业成立中关村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联盟,目的是采取代理销售或捆绑销售等手段促进企业产品销量。2005年3月,包括联想、方正、同方、紫光等21家知名IT企业成立了中关村IT服务业联盟,是中国第一个把IT服务业推向产业化的“服务航母”。

5、中小企业产业联盟

中小企业联盟通过“动态联盟”的运作模式聚集社会各种资源,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前提,通过分享合作者的资源,利用已有的社会资源,快速响应市场,分散风险,提升企业创造力和竞争力,完成超过其本身能力范围的工作,对中小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3年11月由中关村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牵头,联合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建筑材料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等9家拥有技术研发、应用与推广实力的单位,在北京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关村城市污泥无害化产业联盟”。联盟通过技术整合、优势互补,完成污泥无害化技术的联合攻关,形成适于中国特点的以城市污泥处理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应用、推广为一体的产业链发展模式。

表 1 我国产业联盟分类

(三)我国产业联盟发展中的问题

我国的企业通过参与和创建各类产业联盟,充分融入全球化浪潮中,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围绕企业的需求组建了一批产业技术标准联盟、产业链联盟、市场联盟、研发合作联盟和中小企业联盟等。但由于运作时间短,缺少经验,大部分产业联盟层次不高,除了少数几个产业联盟致力于推动技术标准的产业化以外,大部分产业联盟还停留在共同开发市场阶段,以生产联盟和营销联盟为主,并且很多联盟通过行政力量建立,整体效率不高,因而成员企业分享的利益也有限。此外,由于产业联盟起步较晚,又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造成我国联盟管理水平普遍较低,使得联盟无法持续发展下去。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技术标准

由于运作时间短,缺少经验,因此目前除了TD-SCDMA、AVS等少数几个产业技术联盟致力于推动技术标准的产业化以外,许多产业联盟还停留在共同开发市场阶段,缺乏深层次的研发合作。

2、产权明晰度不够,创新效率较低

产业联盟不是通过法律程序注册的经济实体,不具有法人资格,它有别于实体研究机构,原有《公司法》、《知识产权保护法》等法律在许多方面可能无法解决非实体组织产生的一些问题。由于在合作研发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属问题比较复杂,产权的模糊性大,极易产生纠纷,使得创业创新的效率低下。

3、内部联系松散,合作管理水平低

大多数产业联盟的内部联系过于松散,联盟内部的信息、知识资源缺乏整合,协同效应远未发挥。最突出的表现是产学研之间缺乏协调,合作效果不明显,产业联盟的发展需要企业、大学、科研院所通力合作。此外,产业联盟合作的管理水平低,在与国外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的战略联盟中,我国企业也往往缺乏“战略学习”的意识。

4、忽视无形资产的利益分配

在产业联盟运营过程中,除了联盟的利润可以分配之外,无形资产也是重要的利益分配来源。可供分配的无形资产是指技术创新联盟在原有无形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而形成的无形资产以及全新创造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技术诀窍、商誉等。联盟利益分配机制一般都不会着重考虑无形资产的量化分配,因而应及时地予以调整。联盟利益分配机制只有综合考虑了产业联盟各成员在创造无形资产过程中所做的贡献,合理地确定各成员的分配数额,才能确保联盟的持续发展。

5、跨国联盟数量少、效益低

国内现有产业联盟更多地停留在如何通过竞争,保护与发展民族工业上,这与当今国际通行的企业战略联盟理念相比有很大差距,而且跨国联盟总量仍然较少,合作层次较低。国外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是以利润最大化和占领中国市场为战略目标,

因此有意地控制了关键技术的扩散和转移,限制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学习。

二、南山区产业联盟发展概述

(一)南山区产业联盟发展现状

高新技术产业是南山区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在深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型试点城市,南山区建设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先行区战略的推动下,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10年,南山区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700亿元,增长11.9%,占全区工业总产值超过8成,经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77家,占全市的40%,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达1209家。同时,南山聚集了深圳60%—80%的创新资源,至2010年底,南山区国家和省市重点实验室增至70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增至65家,企业技术中心增至60家,分别占全市的77%、62%和60%。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比例从50%提高到80%以上,2010年区内企业的国内专利申请量达到19205件,专利授权量达到10898件,比2009年增速均超过20%。此外,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学研创新平台,南山聚集了全市90%的科研机构,70%左右的研发基地、国家级的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的工程中心,吸引了2/3的博士来南山工作,建成了全国第一个知识服务业孵化器,创建了生物医药等12家产学研联盟,区域创新环境明显改善。

南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就斐然,但长期以来,产业上下游企业或同一链条上的企业之间缺乏联合、各自为战,经常会出现恶性竞争、蚕食市场现象,产业发展处于资源内耗型阶段,产业资源亟待整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南山区将组建产业联盟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大企业主动牵头,众多中小企业广泛参与,相继成立了深港知识服务业、信息安全和防伪、先进装备制造技术、LED、医疗器械、生物医药、轨道交通、IC、专业无线通讯、网络增值服务(包含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10大产业(产学研)联盟(后续还在增加)。企业通过这些联盟不仅结交了新的合作伙伴,也转变了以往盲目竞争的营销模式,以合作有序竞争的方式共同开拓市场。

南山组建产业联盟的宗旨是推动产学研合作由“点对点”合作、松散合作、单项合作向系统合作、紧密合作、长期合作转变,探索突破产业内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瓶颈,建立产业内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产业预警机制和产业技术创新链,推动相关标准的制定、产业链的合作和专利池构建,从而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最终确立南山乃至深圳未来在珠三角、全国的自主创新地位。

(二)南山区产业联盟运作机制及特点

产业联盟的组建在国内并不是新兴事物。2002年,全国第一个TD—SCDMA产业联盟在中关村成立。仅中关村内就有各类联盟20多个,覆盖多个产业领域。然而,

由于缺乏整合平台和资金支持,这些产业联盟的组织架构松散,“联而不盟”,缺乏深层次的知识服务,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对此,南山区精心设计了产业联盟运作机制:

一是以政府为支撑。委托南山科技事务所,牵头开展产业联盟的前期组建工作。联盟组建后,区科技创新局工作人员作为秘书处成员,参与到联盟的后期具体运营中;并在区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的科技研发分项资金中,新增了产业联盟合作资助计划和产业联盟专业技术平台资助计划,对联盟成员进行联合技术攻关和共同搭建公共技术平台给予资助,有效保障了政府对联盟的持续关注和引导。

二是以企业为主导。联盟的具体运作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建设由龙头企业牵头、中小企业参与的开放式平台。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提供政策性资金等手段,为产业联盟的组建、发展、运作创造优良的环境。

三是合理设计联盟架构。采用理事会决策、专家委员会把握联盟共性及关键技术和平台的发展方向、秘书处执行具体工作的运作模式,而且秘书处为独立的第三方,与联盟成员不形成竞争关系。

南山现有的十大产业联盟均采用理事会领导和决策、专家委员会(简称‘专委会’)把握联盟共性及关键技术和平台的发展方向、联盟秘书处(简称‘秘书处’)执行具体工作的治理结构。为保证联盟能够发挥产学研的有效结合,理事会在机构配置上平衡学研、产的比例(3:7或者4:6),专家委员会除了考虑产学研因素外,还重在吸引国家级和境外的专家参与,如:牛憨笨院士、陈星旦院士、陈国良院士、吴恩柏博士(香港)、李泽湘博士(香港)、张汉扬博士(香港)等。截至到七月底,十个产业联盟建立了理事会和专家委员会。

四是产学研结合。联盟体系内内共有近千家企业、25所高等院校和10家科研机构,理事会在机构配置上平衡了“学+研”与“产”之间的比例,将“学+研”的比例提高至三四成。联盟成立后,产学研结合由以往的“点对点”合作、松散合作、单项合作转变为系统合作、紧密合作、长期合作,大大缩短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周期、提高了企业运用新技术和新工艺生产的效能。

(三)南山区产业联盟的运作成效

经过一年的努力,以服务为本和协调资源为主的服务理念,产业联盟体系在南山已经初具规模,并形成了上传、引导、交流、整合、导入、研究等六大机制,联盟的发展也初具成效。

1、上传机制

以《联盟动态》、《决策资讯》等专刊形式及时向政府传递联盟成员企业的信息和企业家的呼声。通过调研和组织联盟成员和专家讨论产业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需要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等,使政府能在第一时间直接了解和掌握行业发展的最新

情况。目前《联盟动态》每期发放超过2000份。

2、引导机制

作为政府的延伸机构和受托机构,科技事务所把握联盟的发展方向和政府投入资源的合理使用,确保联盟按照有利于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方向发展,并保持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避免形成行业垄断。十大产业联盟基本按照政府的引导方向在发展,产业创新的模式和效果正在显现。

3、交流机制

联盟作为整合平台,汇集了各种创新活动,累计100多场的各类活动,在了解联盟成员的需求、形成联盟内部成员间充分的信息共享、以及促进联盟成员与国际同行和国内外知识服务机构开展合作交流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各种创新要素通过整合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4、整合机制

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香港和政府的资源,通过合作研发、标准制定、市场拓展等,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形成各个联盟的品牌效应,既有助于联盟获取深圳市、广东省以及国家的相关资源倾斜,又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目前已开展了23场深港台产学研对接活动,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学、香港赛马会中药研究院和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等创新机构都参与其中。

5、导入机制

通过南山企业政策咨询热线将各级政府最新的产业政策和资源配置导入到联盟,使联盟成员学好政策、用好政策,在正当、合理的范围内获取政府的最大扶持。该热线自5月21日开通以来,已为上百家企业解决了200多个政策方面的咨询,并根据企业咨询的热点、集中问题举办了10场政策解读大会,有力地消除了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6、研究机制

联盟的组建和运营过程中,积累并掌握了大量的与产业企业相关的资讯和资料,并以此为原始材料,组织开展了《知识服务业现状和发展策略》、《研发服务业发展策略》、《产业联盟发展模式》、《产业联盟专利池构建模式》、《南山打造深港创新圈先锋城区策略研究》、《南山参与深港创新圈打造特色产业园策略研究》、《产业发展报告》等。

总之,联盟的运营和发展过程中,以产学研联动为依托,解决联盟成员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发,促进了已有创新模式的改变,形成了合作共赢的创新机制,促进了三大创新机制的初步形成。

第一,初步建立合作集成的技术创新模式。过去的技术创新都是企业各自为战,联盟成立改变了创新的模式,更多的产学研机构合作、集成各自优势开发新技术,形成新的产学研创新机制。

第二,形成具有科学性和公平性的资源配置体系。过去政府扶持产业发展,只能采用点对点的扶持方式,现在转变为点对面(产业层面)的扶持,有利于产业链的完善和产业的发展。在产业联盟的基础上,产业发展有明确的资源需求,便于政府调配资源;另外,专家委员会针对产业路线图选择需要开发的技术和平台,对于项目的立项更加科学。

第三,引导构建企业间的竞合发展态势。产业联盟改变了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同行间由更多的竞争,通过联盟构建了企业间更多的合作与竞争,形成差异化的发展和上下游之间的强强联合,竞合关系使得合作绩效提高了。

(四)南山区产业联盟发展存在的问题

十大产业联盟目前的工作思路比较清晰,不仅有了理论上的指引,还结合了实践经验和具体操作工作,并从中找到了联盟发展的切入点,产业联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十大产业联盟已经逐渐成为南山产业发展强有力的抓手和助推器,使南山各方面的资源能够更有效地推动南山产业经济的发展,使以前松散的资源配置、企业的联系、信息的沟通,都通过产业联盟联系起来。但联盟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南山区产业联盟建设工作刚刚起步,联盟的运作机制、发展思路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

1、联盟规模较小,资源聚集程度有限

目前南山产业联盟成员基本上集中在南山辖区的范围内,区域局限性不利于产业联盟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配置资源,某些产业甚至缺乏关键环节,导致产业联盟无法充分整合行业资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导致资源集聚程度较低,不利于联盟的发展。

2、联盟采用非市场化运作,运行机制有待改善

一是联盟的运作机制问题。联盟应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探索运作模式,提高联盟单位的积极性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盟自身应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联盟主要为政府推动而非市场自发形成,政府起着引导引领和支持作用,形成了运动员和裁判员重合的角色

二是联盟的发展机制。目前联盟虽然成立了,但实际成效仍有待提升,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联盟自身未能形成有效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机制,单纯依靠政府推动是难以发展的。不同产业联盟产业特点不同、共性需求不同,发展模式也不同。探索每个具体产业联盟的运行模式和机制,包括联盟内部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创新资源的共享机制,开发成功的共性技术、专利、标准、平台的共享方式等。另外,随着联盟共性技术项目和共性平台资助的启动,联盟内部利益共享机制的建立更加重要和紧迫。

3、企业与联盟间有效需求对接不足,凝聚力有待提升

产品作为企业运营的重要载体,各种经营目标如销售收入、净利润、市场占有率等等都依附于产品之上,产品开发是企业竞争的主战场,实现基于平台的异步开发模式和重用策略,以适应市场多变的需求、技术更新和产品生命周期显著缩短的挑战,产品与技术平台的建设已成为企业需要解决的现实核心需求;然而联盟初期的创新活动,更多的体现在技术前沿研讨、产学研对接和各种联谊活动、政策解读等方面,没有很好地切合企业的研发需求,未能为成员提供深层次的创新服务,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联盟的凝聚力不足。

上述问题使得目前联盟的准公共属性体现还不充分,联盟的运作机制使得联盟发展只能单纯依靠政府资金支持,无法实现联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联盟内部无法为成员提供充分的深层次的服务,联盟凝聚力不够,形成了联而不盟的现状。

要进一步发展产业联盟在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迫切需要开放、跨区域、市场化、能有效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和吻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该平台应可有效整合国内外的研发基础条件、公共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服务等方面的技术、市场和人力资源,突破联盟因区域限制、成员间的竞合关系、联盟营运模式、各参与主体的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而无法实现产业链的有效整合。

第二章南山区科技创新资源及共享服务平台现状

一、科技创新资源及共享服务平台概述

(一)科技创新资源的概念

广义上来讲,创新是融合各类生产要素、经济要素、知识要素和技术要素的有机过程,包括企业创新、产业创新、地区创新和国家创新的不同层次,以及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文化创新等不同领域。科技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差别主要在于:科技创新是从整个社会的宏观层面界定的,而技术创新倾向于微观组织,尤其是企业内部的创新。但无论是哪个层次、哪个领域的创新,都少不了创新资源的使用。创新资源包括了进行创新活动所需要和可利用的所有资源,各种创新资源的组合方式和结合效率决定了创新绩效(宁连举、牟焕森,2006)。创新资源包括人才资源、金融资源、信息资源、权威资源、人文资源和条件资源(基础设施)等(谭清美,2004)。它是创新经济要素、制度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总和(陈健、何国祥,2005)。

科技创新资源是科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作用于创新过程的各类资源要素,包括资金、人才、技术、信息以及各类服务资源等,它需要面向市场、面向实际的生产力。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促进国家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提高国家综合国力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分布领域看: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于科学界、产业界、大学和政府各部门的协调互动中,而科技资源则主要作用于科技界。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与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不同: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是指企业在技术创新网络各节点协调分配和使用各类技术创新资源的活动(刘永清,2006);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则是从国家和社会的层面出发,来研究宏观体系中的资源配置。

(二)科技创新资源的分类

从资源的性质来看,科技创新资源可分为基础条件资源、人才、信息、技术研发和科技服务等,其中基础条件包括科技文献、科学数据、实验材料和设施等。

从是否可以实现共享的角度来看,可分为可共享的资源和不可共享的资源,“知识无国界、技术有其主”。其中基础条件资源、信息和科技服务是可以共享的,而专业的技术研发机构的技术研发也是可以共享的,其他企业技术研发是不可以简单地共享的。

(三)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及其本质特征

科技不断发展,需求不断变化,对行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和技术快速反应能力提出了挑战,而科技资源的紧缺成为日益关注的问题。一方面,单个企业或个体在进行研发创新时,受到资金、人力、物力的限制,导致研发活动不能顺利进行并且风险比较大;而另一方面,在实际的行业和企业内部,存在科技资源相对分散,资源利用率不高,闲置现象严重,制约了行业、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和技术积累。所以,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和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部分,为促进行业、企业创新水平,体现“准公共性”和“服务性”,对其功能提出一定要求和挑战,包括通过合理的资源整合,降低重复建设;通过建立共享机制,降低创新成本和研发风险;通过有效的组织安排,促进各个主体合作。

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主要是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政策调控和法规体系以及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共建、开放及共用,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本质特征是“跨组织资源的共享与协同”,是指多个组织跨越组织边界共享资源要素和能力要素,并应用这些资源协同地对外提供服务。因此,科技创新资源的本质涉及到两个关键的子过程,一个是资源积聚过程,即如何把各个组织中的资源积聚起来,形成资源池;另一个是资源应用过程,如何应用这些资源,协调一致地对外提供服务。无论是资源积聚还是资源应用,都涉及到多个组织(即子系统)及它们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这些组织(子系统)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子系统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系统。实现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实际上是要使该复杂系统在宏观上表现出一种有序结构。共享服务平台特征主要有共享性、开放性、规模性和企业需求性。

(四)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功能分析

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通过科学系统的平台架构和体系规划,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互补优势,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基础研究、技术研究与企业的产品开发有机地融合起来,将已被实证证明不成功的基础创新条件要素的简单共享,转换成产权明晰的研发过程的阶段性成果共享;

2.将企业的客观研发需求与产品和技术平台的建设、资源整合与协调一致的共享服务有效对接,以分层分级的方式来处理不同参与主体的价值诉求,由此实现打破组织边界、尽可能地减少重复开发、解决需求不对称和抑制联盟内部联而不盟等弊端的有效途径和问题;

3.将政府的资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创新资源以及企业的产业化能力紧密联合在一起,形成市场化机制条件下的平台创新资源有序整合,完成共性技

术和关键技术研发,极大地提高技术重用率,为企业的异步开发创造条件,提供公共技术服务,促进行业和地区创新水平的发展。

一切从需求出发是平台总体功能定位的原则。产品作为企业运营的重要载体,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也都是围绕着它来展开,产业联盟各类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投入和共享的最终落脚点同样是支撑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的创新,因此,建立与企业产品研发过程需求一一对应关系的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是确定平台总体功能定位的基础。这种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共享服务平台功能简图

根据前述科技创新资源的本质涉及到的两个关键子过程: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功能性质(形成满足需求的资源池,积聚什么资源?如何积聚资源?)、服务需求(提供共性需求服务和个性需求服务),以及实现平台建设和提供服务的重要手段(运营模式),我们可以整合得出四类不同的功能定位:

1.基于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开发平台的共性需求而开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共性技术以及公共构建模块的建设,从而形成技术平台和产品平台的技术要素;例如,通过政府资助与联盟企业成员自愿投资,委托科研院所、工程技术中心等机构或以技术悬赏、联合开发等方式进行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研发;成员企业间以技术积分或市场化的技术交易手段(如技术银行)等,实现通用技术的共建和共享。

2.基于共性需求而提供的产业分析、人才培训、技术交易、设计外包、检测认证、仪器租赁、器件资讯、学术会议以及各类创新资源对接等联盟活动,以弥补科技创新资源服务平台的系统性和线上服务的不足;

3.基于个性需求开展的创新资源配对、技术悬赏、技术服务,为特定企业提供

的技术咨询和研发管理咨询等服务;

4.基于个性需求开展的产品创意设计、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和竞争策略的独有技术和有特色的研发创新:企业委托研发,如横向科研项目、人才引进等。

其中共性需求服务和个性需求服务是根据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创新需求,以市场化的操作手段,为企业的研发过程提供从平台到实体的服务。不仅体现了平台和企业、科研机构、工程技术中心与政府的多边“共赢”,以及平台的准公共品属性,同时打破了创新主体的组织边界,既提高了创新资源的利用效能,形成需求的有效对接,为企业解决一些关键的实际问题,提供技术服务促使整体创新水平提高,又是平台持续发展的资金来源。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服务的种类与满足这些需求而提供的服务等分类、典型表现如表2所示。

表2 共享服务分类表

二、南山区科技创新资源现状

南山区科技创新资源,在数量上和种类上已经初具规模,并具有较合理的组成比例和种类结构,对南山科技发展起着积极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1、大型科学设施和研究实验基地等硬件设施建设逐步推进

截止到2010年年底,南山区共有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70家,领域涵盖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环境科学、新材料、机电一体化、集成电路等新兴行业。同时南山区还沉淀了一大批大型、先进、贵重的仪器设备,仅以深圳大学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为例,其拥有先进仪器设备价值近6000万元,其中大型仪器设备59台(套),进口先进仪器设备占仪器设备总价值的90%以上,建成了国内同行公认的一流科研平台。这些重点实验室和实验设施为科技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存量有所增长,科技文献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南山区科技图书文献藏量近年来有显著提高。据2010年底的统计数据,深圳大学、大学城图书馆、南山图书馆等4家机构的馆藏图书就有605万册,其中科技图书占近50%;光盘、网络和镜像数据库403个;中文期刊8224种;外文期刊2848

种;科技文献保有量占据深圳50%以上。

3、高等教育发展迅速

南山是广东省第一个“教育强区”,深圳市的11所普通高等学校有8所在南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先进技术研究院这些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进驻大学城,同时南方科技大学也在积极筹建之中。高新区汇聚了国际国内五六十所高等院校的分支机构,并吸引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在此设立分所。

4、公共技术平台实力雄厚

南山一直致力于引进各类国家级平台和资源,充实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实力。目前南山成功引进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中心、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深圳研究所等创新科研机构,搭建了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等一批公共技术平台。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65家,企业技术中心60家,分别占全市的62%、60%,涉及的领域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医疗器械、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众多领域。其中,获国家级认证7个。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全部依托企业进行建设,虽获政府资助,但仍属于企业内部机构,由企业自主进行资金、人员和研发项目的配置,出于商业保密的需要,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实际还没有对外开放,尚未真正具备公共技术平台的特性。

深圳市七大行业公共技术平台中,深圳家具研究院、深圳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落在南山,分别为家具、电子业提供检测认证、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等服务。检验检测服务方面,南山拥有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深圳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深圳市软件评测中心和深圳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四大机构(见表3)。

这些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行业技术平台和仪器设备资源使得南山区的整体创新实力特别是综合研发能力与对社会开放服务的水平均大幅提升。

表3南山区现有检验检测服务平台

此外,根据南山区建设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先行区战略,2010年区科技创新局重点建设了十个区公共技术平台(见表4),为优化南山区域科技创新环境进行了积极探索。

表 4 南山区2010年重点建设公共技术平台

5、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人才荟萃

南山的人才优势比较突出,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引进,南山已经拥有一批高学历、高层次的科研人员。深圳市的72家博士后工作,52个创新实践基地,其中超过一半分布在南山。同时汇聚了24名院士、3000多名博士、5000多名海归人员,有各类高科技人才5万多名,为创新活动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6、知识服务业蓬勃发展

知识服务业是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间产品和服务的产业,是高端服务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南山区率先提出要大力发展知识服务业,目前已形成一定的特色和基础,其中DESIGN HOUSE、研发管理咨询、投融资等紧密服务于创新活动,已获得良好的培育,蓄势待发。

深圳汇聚了全国大部分的DESIGN HOUSE,而其中有一半以上在南山,仅高新区就集中了约70多家手机、MP4、GPS等行业的DESIGN HOUSE,通过整合上游芯片商和下游经销商、制造商,极大地促进了产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节省成本和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成为产业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深圳14家专门从事研发管理咨询的企业大部分都位于南山,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汉捷、朗腾、华成、杰成等,年销售收入大约在1000万元。南山已成为国内研发管理咨询行业发展得最好的地方,在数量、规模、服务水平等方面都处于国内的领先水平。不含孵化器下属的创业投资企业,南山还有42家风险投资公司为各类中小科技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同时还吸引了国际国内其他大型PE、风险投资机构的参与,为科技企业成长注入了充足的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word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WORD版本下载后可编辑

某某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某某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某某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某某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某某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某某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某某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某某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某某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某某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某某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烟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臵和综合利用,提某某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某某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某某市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某某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某某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某某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某某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某某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如何构建共享型“双创”服务平台

如何构建共享型“双创”服务平台近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共享创新资源、发展创业投资、加强“双创”平台建设、发展分享经济、激发人才“双创”活力、持续“放管服”改革,推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互动的“双创”生态等政策措施。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首要任务是深入拓展“双创”服务,构建共享型“双创”服务平台。 共享型“双创”服务平台的内核 共享型“双创”服务平台是指通过树立“共享”与“众创”的理念,借助互联网+等技术工具,优化人才、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资源的配置方式,为社会大众广泛平等参与“双创”提供了更多元途径和更广阔空间的共建共商共享载体。 其内核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关键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要通过健全公共资源共享体系,完善公共资源共享机制,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产生聚合效应,增强“创客”的互动性和共建的实时性,提高公共资源的共享程度。其次,前提是信息对称。服务平台要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兼顾效率和安全,这要求政府部门通过创新信息共享模式、健全信息平台解决信息资源在制度建设、行政管理、资源投入和安全保障方面的问题。最后,载体是无缝对接服务。服务平台要通过各种服务中心,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协调、

持续激励、配合统一机制,这是满足公众需求、搭建共享型服务平台的体现。 以共享型服务平台促进“放管服”改革 “放管服”改革的关键在于厘清政府、市场与社会的边界,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来实现政府服务效能的提升。因此,“放管服”改革的落实要遵循:政府权力运行要严格遵循“法无授权不可为”;社会权利延伸领域要提供相应服务保障落实“法无禁止皆可为”;市场和社会交叉领域要严格监管落实“法定职责必须为”。“放管服”改革需要贯穿始终的“不能腐败,不敢怠慢,不愿冷漠”的共商共建共享机制。 共享型服务平台是中国政府落实共商共建共享机制与激发民智 的重要载体。为了更好地促进“放管服”改革,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发力。一是利用杠杆支撑创新创业“以小搏大”,拓展市场主体和经济服务。二是采用去库存的方式增强政府服务的供需匹配程度,突破投资过度与消费不足的瓶颈。三是落实财税支持、人才培养引进机制、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搭建服务平台引导创新创业服务,积极稳妥地化解服务越位与缺位的矛盾。四是打造制定成本标准(通过分解计划指标、预算、定额的方法)、监督成本的形成、及时纠正偏差的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的步伐,提高改革成效。五是通过推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提高劳动生产力,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以及创新公共服务和民生服务,补齐有效投资、制度供给和服务领域的短板。

公共服务云及政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方案

公共服务云及政务资源共享平台 建设方案

目录 第一章CityLive ID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1) 1.1City Live ID定义 (1) 1.2City Live ID与政府以往的公共服务平台的区别 (1) 1.3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2) 1.3.1建设的必要性 (2) 1.3.2建设的意义 (3) 第二章CityLiveID的应用蓝图 (5) 2.1总体应用蓝图及应用场景 (5) 2.2面向企业的应用场景 (6) 2.3面向个人的应用场景 (7) 2.4面向职能部门的应用场景 (9) 2.5面向领导决策的应用场景 (11) 第三章系统总体技术方案 (13) 3.1总体设计思想与建设原则 (13) 3.1.1总体设计思想 (13) 3.1.2总栈机制 (14) 3.1.3服务分类 (15) 3.1.4建设原则 (17) 3.2总体目标与建设内容 (17) 3.2.1总体目标 (17) 3.2.2建设内容 (18) 3.3总体架构设计 (19) 3.4多领域多租户共享交换云平台 (20) 3.4.1整体构成 (21) 3.4.2云资源共享 (22) 3.4.3云资源目录 (22) 3.4.4异构数据桥接 (23) 3.5大数据处理平台 (24) 3.6聚合服务平台 (26)

3.6.1云资源聚合中间件平台 (26) 3.6.2信息聚合任务规划 (28) 3.7技术路线 (29) 3.8安全体系设计 (30) 第四章项目实施推广方案 (32) 4.1项目实施推广策略 (32) 4.1.1项目实施策略 (32) 4.1.2项目推广策略 (33) 4.2项目实施推广计划 (33) 4.2.1项目实施计划 (33) 4.2.2项目推广计划 (35) 第五章产品清单 (37)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苏州智为铭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李晓明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范管理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推进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创新创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017〕25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属于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面向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等需求,加强优质科技资源有效集成,提升科技资源使用效率,为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网络化、社会化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国家平台主要指围绕国家或区域发展战略,重点利用科学数据、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等科技资源在国家层面设立的专业化、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 科研设施和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和《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17〕289号)进行管理。图书文献等科技资源,依据相关管理章程和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第四条国家平台管理遵循合理布局、整合共享、分级分类、动态调整的基本原则,加强能力建设,规范责任主体,促进开放共享。 第五条利用财政性资金形成的科技资源,除保密要求和特殊规定外,必须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形成的科技资源通过国家平台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第六条中央财政对国家平台的运行维护和共享服务给予必要的支持。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七条科技部、财政部是国家平台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1.制定国家平台发展规划、管理政策和标准规范; 2.确定国家平台总体布局,协调组建国家平台,批准国家平台的建立、调整和撤销; 3.建设国家平台门户系统即“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以下简称共享网); 4.组织开展国家平台运行服务评价考核工作,根据评价考核结果拨付相关经费; 5.指导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开展平台工作。 第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是国家平台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

课程共享平台建设和运营方案

精品课程共享服务平台 技术方案

术 ** 所需硬件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目录 1 背景..................................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方案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 方案概述 ......................... 错误!未指定书签。 ** 实现目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 拓扑架构 ......................... 错误!未指定书签。 ** 优势特 色 ......................... 错 误!未指定书签。 **技优势错误!未指定书签。 **方案优势错误!未指定书签。 3 软硬件配置............................ 错误!未指定书签。 ** 软件配置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大中专院校及中小学的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等硬件设备初步完善,目前教育信息化已逐步从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转向以应用和资源建设为主的 阶段。而如何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环境,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传统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成为了各教育部门越来越关心的问题。 精品课是国家教育部关于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自从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来,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逐年增多,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如火如荼,有效推动了学校网络环境教学模式的形成和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并通过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从整体上推动校园信息化建设和教学改革。但随着精品课程资源规模和影响的不断扩大,对于高水平的课程资源共享需求也显得越来越迫切,而原有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暴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资源获取渠道不畅:缺乏统一平台,各学校无法共享本校优质 课程资源,无法获取其他学校的课程资源; 2.课程资源更新较慢:目前的课程资源更新主要通过本校录制 后,再经过加工后发送至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统一向上提供,过程较为繁琐且耗时较长;另一个原因是缺乏统一的简便且易 操作的平台;

构建“四位一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构建“四位一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南通崇川开发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构建以政府机构为主导,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骨干,科技金融服务为支撑,科技服务中介为桥梁的深度结合、相互交融的“四位一体”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进一步整合科技创新服务资源,着力解决中小科技型企业生产经营与市场对接中资金、信息、市场等不对称问题,推动区内新兴产业培育和成长。? 一、?强化扶持,让创业环境更加优良。强化政府机构在“四位一体”中的主导地位,整合提升政府在政策引导、人才引进、跨区合作的作用,促进提高科技企业组织化、产业规模化和产品市场化水平。一是在政策扶持中做大企业。加快制定自主创新、推进科技产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规定》等扶持政策,提供对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发展的政策优惠。专门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000万元,专项引导扶持一批初创期企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并积极组织这些企业申报国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二是在人才引进中做优环境。大力实施“336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计划”,即3年内引进海外尖端人才(团队)30名,国内领军人才(团队)60名,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人才服务。在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基础上,在启动经费、创业投资、贷款融资、工作用房、人才公寓、创业服务等方面制定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吸引海内外高层次技术领军人物、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团队落户崇川,开展创新

创业活动;构建高层次人才共享机制,建立“隶属关系在单位,价值实现在崇川”的人才资源共享模式,为他们投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三是在联合中做强实力。根据特色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和区域布局,通过龙头带动、产业承接、区域合作、政府引导等形式,探索园区跨区域合作开发,加强与上海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集成电路孵化基地、南大苏富特软件园等园区深度合作。全力推进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继续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支持企业建设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 二、专注孵化,让创业企业健康成长。发挥科技孵化器在“四位一体”中的骨干作用,依托科技服务网络,通过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平台,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一是构筑创新创业“大载体”。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服务外包和科技创新载体建设,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存量资产,以自建、收购、转租等方式,在南通商务核心地带世纪大道两侧全力打造崇川创新创业走廊,启动智慧谷、聚智谷、南通数字大厦、清之华园、狼山高科技产业园等孵化载体近30万平方米,“一中心多园区”的格局逐步成形。二是搭建创新服务“大平台”。建立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入驻企业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机构代码审批等基本的商务服务。成立崇川科技园投资发展公司,构建“园区联络员+项目经理+创业指导+专家咨询”的四级孵化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从基础性事务处理到个性化高端问题咨询、解决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强化企业与高校院所之间科技信息交流合作,为入驻企业提供人才招聘、人事代理等服务,构建以中科院、韩国首尔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科研院所

科技创新平台精选版

科技创新平台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技术转移、技术研发、资源共享、孵化企业等功能,是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更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创建独立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转变步伐,是现代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形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我市经济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要素制约,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加强我市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 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桐乡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为代表的综合类创新平台;二是以嘉兴毛衫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嘉兴市皮毛和制鞋工业科学研究所、杭白菊规范化生产技术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为代表的行业类创新平台;三是以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技术中心)为代表的企业类技术创新平台。 (一)综合类创新平台——桐乡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初具规模 综合类创新平台主要是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开展研发提供基础设施,同时为企业发展搭建服务平台,开展法律、管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咨询和代理服务,提供保障条件,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新技术项目、引进和培育高科技人才,转移转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重要基地。我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 于2004年9月经市政府批准成立,同年12月正式投入运行。通过5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市加快科技成果引进与转化,培育和发展高新产业的一个重要载体。截止目前,中心孵化面积1.7万平方米,产业化用房2.6万平方米(包括开发区参股的一幢标准厂房和租用的二幢标准厂房共14800平方米),现有在孵企业54家,企业产品主要集中在生物化工、机电一体化、网络与软件、新能源新材料、电子电器等高新技术领域。在孵企业

科技创新平台

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技术转移、技术研发、资源共享、孵化企业等功能,是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更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加速器。创建独立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转变步伐,是现代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形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我市经济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要素制约,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加强我市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 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桐乡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为代表的综合类创新平台;二是以嘉兴毛衫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嘉兴市皮毛和制鞋工业科学研究所、杭白菊规范化生产技术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为代表的行业类创新平台;三是以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技术中心)为代表的企业类技术创新平台。 (一)综合类创新平台——桐乡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初具规模 综合类创新平台主要是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开展研发提供基础设施,同时为企业发展搭建服务平台,开展法律、管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咨询和代理服务,提供保障条件,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新技术项目、引进和培育高科技人才,转移转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重要基地。我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 于2004年9月经市政府批准成立,同年12月正式投入运行。通过5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市加快科技成果引进与转化,培育和发展高新产业的一个重要载体。截止目前,中心孵化面积1.7万平方米,产业化用房2.6万平方米(包括开发区参股的一幢标准厂房和租用的二幢标准厂房共14800平

18、协同创新中心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农副产品生化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更好地支持农副产品生化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有效汇集资源,搭建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平台,提高资源集约使用效率和创新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心按照“统筹规划、同等待遇、成本分担”的原则开展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努力实现资源的科学使用、开放共享的持续运行、资源效益的有效提升。 第三条本办法中的“资源”是指支撑中心开展一切学术科研活动所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基础要素的统称,包括教师队伍、学生资源、科研基地、科研平台、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信息网络等资源。 第二章运行管理 第四条中心依托资产、人力资源,成果转化相应的管理,完善中心资源的共享机制,建立资源档案,随时记录各项资源的运行状态和实时动态,进行“规范化、高效化、动态化”管理。 第五条中心各协同单位将本单位可开放共享的资源纳入中心统筹,资源所有权仍归属原单位,统一对协同体各单位开放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使用。 第六条中心根据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需要,统一规划,统一投入,进行设备购置以及资源引进,避免重复、高档抵用、闲置不用。 第七条中心统筹规划科研平台、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信息网络等的建设,依托协同体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第三章人员共享 第八条中心开展学生协同培养,鼓励实行研究生跨单位双导师制。根据课程中心设置情况,实现互派相关专业课程教师。 第九条中心科研技术人员实行项目短期借用机制,及时了解科研技术人员的工作动态,科研技术人员需要优先满足中心科研课题的需要。

第十条中心应加强人才资源管理的技术力量建设,建立人才引进和培训机制,建立并完善管理和服务工作相对应的考核评价标准,确保人才资源的管理和开放共享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第三章科学仪器共享 第十一条协同中心理事会设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协调小组(简称“协调小组”),作为协同中心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工作的协调机构。协调小组由成员单位相关部门负责人、领域专家及协同中心分管领导组成。 第十二条协调小组负责制定成员单位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的有关管理实施办法,指导、组织共享工作的实施、绩效考评,协调收费政策,向理事会及成员单位通报工作开展情况、考核评价结果。 第十三条协调小组负责协调建设“协同中心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督促成员单位发布、更新开放共享的仪器设备目录。 第十四条成员单位负责共享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成员单位应结合协同中心统筹使用管理的要求制定相衔接的具体办法。 第十五条成员单位的权利: (一)共享协同中心的优惠政策。 (二)免费享受协同中心仪器设备信息资源; (三)获得“共享基金”使用、补助及奖励。 (四)免费接受协同中心组织的技术、人员培训和指导。 (五)有偿服务按规定收取有关费用。 第十六条成员单位的义务: (一)及时将仪器设备加入“协同中心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向成员单位完全开放,优先提供优质服务,为用户提供技术保障和准确可靠的分析测试结果。 (二)妥善保管对外服务获得的实验数据,遵守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为用户保守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 (三)保持仪器设备完好正常,保证用户随时使用;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用户使用共享仪器设备要求。 (四)向协同中心公开提供各自的优惠收费标准。

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项目规划方案

XXXX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规划方案 二O一一年七月

目录 第1部分项目概述 (1) 1.1建设目标 (1) 1.2建设必要性 (1) 1.3建设思路和主要任务 (2) 1.4建设意义 (3) 第2部分需求分析 (6) 2.1业务需求分析 (6) 2.2基础资源需求 (8) 第3部分总体规划 (10) 3.1指导思想 (10) 3.2基本原则 (10) 3.3总体目标和分期目标 (10) 3.4总体架构 (11) 第4部分建设内容 (15) 4.1基础设施 (15) 4.2数据资源库 (16) 4.3应用支撑 (18) 4.4业务应用 (18) 4.5安全保障 (28) 4.6运维服务 (29) 4.7统一门户网站 (29) 第5部分实施计划 (31) 第6部分投资估算 (32) 第7部分效益分析 (33)

7.1社会效益 (33) 7.2经济效益 (33)

第1部分项目概述 1.1建设目标 按照XXXX委、市政府《关于加大科技资源统筹,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 的文件精神,结合XXXX产业现状和发展规划,响应市委十届八次会议提出的“加快建设宝鸡科技资源中心,建立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健全创新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会议精神,认真落实XXXX科技局于2011年3月5日召开的“XXXX创新服务中心建设规划汇报会”的会议要求,通过建设创新服务平台, 为XXXX九大优势产业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服务,对相关行业和各 部门科技创新业务进行整合并提供相对完整的支撑,即创新服务平台提供基础设施及科技创新资源的共享,紧紧围绕XXXX优势产业链建设科技创新链,促进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金融等各类资源的结合,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发展,促进创新人才数量和水平明显提升,促进全社会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促进实现宝鸡的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建设必要性 第一,建设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XXXX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近几年,XXXX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建 设了科技文献服务平台、专利服务平台和金属交易服务平台等,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资源利用率低,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 合利用,提高宝鸡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建设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于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XXXX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 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 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政府、企业、大 专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

搭建科技服务平台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搭建科技服务平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就业问题和实现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我市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经济质量不断提高,对推动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用越来越重要。到2011年底,全市中小企业发展到4451家,实现生产总值438亿元,占全市的70%左右。可以说,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对我市整体经济水平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的生命,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市十分重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作,通过实施创新型中小企业培养工程,引导帮助企业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逐步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涌现出了沃尔德电缆有限公司、佳木斯畅通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迪尔制药机械有限公司等中小企业创新的典型,这些企业通过自身研发机构和产学研合作共同研制开发新产品40项,其中国家级以上5项,推动新成果、新技术转化22项。

但是,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我市中小企业的总量和集群化水平还很低,基本上以劳动密集、科技含量较低的传统产业为主。产品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弱、技术人才缺乏、信息面窄、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仍然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我市拥有佳木斯大学、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省农垦科学院、中国防爆电机研究所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但这些科教优势都还没有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竞争优势。究其原因,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落后,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能力较弱,至使产学研结合不紧,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产业化率不高。我市多数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仍处于一对一状态,通过技术市场、技术交易的科技合作途径与渠道还处在探索阶段。科技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专利咨询服务部和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也处在起步阶段,专业性的创业服务和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没有开展。因此,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充分整合和利用发挥本市科教资源,加强校(院)企结合,加快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率,是提高广大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建设创新型佳木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我建议:政府牵头搭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训、技术支持等科技服务平台,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

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指南(征求意见稿)

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指南 (征求意见稿)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2006年8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1目的 (1) 2内容概要 (1) 3适用范围 (1) 第二章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 (2) 1市共享交换平台定义 (2) 2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 (2) 第三章对接总体流程 (4) 1准备阶段 (4) 2登记阶段 (5) 3对接阶段 (5) 3.1目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 (6) 3.2应用系统节点对接模式 (6) 3.3前置交换节点对接模式 (6) 3.4部门平台节点对接模式 (6) 3.5不同对接模式对比说明 (6) 4运维阶段 (9) 第四章目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 (10) 第一步:注册目录管理节点,实现与市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 (10) 第二步:获取目录服务或注册核心元数据 (12) 第五章应用系统节点对接模式 (13) 第一步:注册应用系统,获取平台服务 (13) 第二步:利用平台服务进行信息资源共享交换 (15) 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15) 2)信息交换 (16)

3)为其他部门用户提供应用系统访问服务 (18) 第六章前置交换节点对接模式 (21) 第一步:建设本部门前置交换节点,获取平台服务 (21) 第二步:利用平台服务进行信息资源共享交换 (23) 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23) 2)信息交换 (25) 第七章部门平台节点对接模式 (28) 第一步:注册部门平台节点 (28) 第二步:通过接口方式获取服务 (29) 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29) 2)信息交换 (30) 附件 (32) 附件一:市共享交换平台业务流程图 (32) 附件二:部门所需填写的申请表格 (38) 附件三:实施建议方案及工作单 (39) 附件四:前置交换节点服务器参考配置 (39) 附件五:名词解释 (39)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建设方案 二00八年六月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从我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臵和综合利用,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我市中 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

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升我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化全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为全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原则 贯彻“整合与共享、完善与提高、创新与服务”的平台建设方针。 1、坚持政府主导、产学研合作、社会共享的原则; 2、坚持资源综合集成、优化配臵、综合利用的原则; 3、坚持总体统筹规划、分段分步实施,边建设,边服务的原则; 4、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权威性、安全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平台功能及建设的重点内容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由4个子平台组成。

调研报告:XX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建设调研报告

XX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建设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了解地方推进区域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做法和经验,20XX年1月9日至11日,平台中心调研组对XX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共享服务平台”)进行了调研。期间,调研组详细了解了平台建设和运行服务情况,并与XX省科技厅就科技平台工作进行了座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建设与发展历程 XX省科技资源较为丰富,同时也存在科技资源重复分散、利用率低,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不足等问题。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带动下,20XX年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等六部门共同启动了XX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旨在以资源整合为主线,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搭建集聚省内科技资源、面向中小企业开展共享服务的公益性科技平台。(弘利教育) 20XX年8月,XX共享服务平台一期建设项目通过验收,初步建成平台信息门户系统和“科技114”呼叫中心,形成了仪器共享、科技文献、成果转化、创业孵化、行业检测、地市资源、科技金融、技术创新、科技惠农等十大服务功能板块。20XX年,又启动了省内十三个地市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子平台建设,进一步实现了省市科技信息同步、资源共用和服务联动。20XX年,资源共享服务进一步向基层区县覆盖,首期规划建设了伊春、海林、嘉荫、鸡东和绥滨等8个县(区)共享服务推送站点。 图1 XX地市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子平台优势资源分布

(二)总体思路与工作定位 XX将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作为优化省内科技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和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抓手。在平台建设之初,就提出坚持“以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科技创新创业为核心,一手抓整合、一手抓服务”的总体思路,对平台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即,平台工作以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创业为核心,一方面抓好常态化的资源整合,集聚本省乃至区域内优势存量资源,建立丰富的技术、信息资源库;另一方面抓好面向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管理部门特别是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需求,搭建服务体系,强化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弘利教育) 图2 XX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思路模式图

搭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助力产业升级

搭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助力产业升级 一、搭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必要性和意义 1、XXX县是XX铸造业基地,铸造及汽车零配件产业集群是XX县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之一;同时XX县是“紫陶之都”,紫砂产业集群又是XX的特色产业。铸造、紫砂产业集群的培育,迫切需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需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 2、XX县的工业园区建设给企业的产业升级带来重大机遇,要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辅助。这对企业提升产品研发创新能力,加快制造业信息化进程,实现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我市铸造、紫砂产业集群,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 3、XX地处辽西山区,企业整体科研开发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人才匮乏,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资金有限、信息化程度低、加工设备及检测手段落后等现状,严重制约了我县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为使我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质的提升,进一步集成与整合我县企业科技资源,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及高院技术及人才优势,结合我县企业现状和共性技术需求,建设一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提高我县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培养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铸造、紫砂产业集群,壮大区域经济发展将会起到关键的主导作用。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内容

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将科技成果和科技专利申报、登记、鉴定、奖励、转化、交易、创业孵化等与科技成果、科技专利相关的活动有机联系起来,疏通连接成果、专利转化工作的各个环节,解决供需双方信息。平台包含成果和专利的管理,成果和专利的内容,成果和专利的动态,成果和专利的新闻,会员中心,技术转移和创业孵化等相关服务和咨询台栏目。平台为企业开展科技成果、科技专利转化“一条龙”服务,包括申报各类科技项目,科技成果鉴定、科技进步奖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产品认定、技术更新、商标注册、ISO9001认证、专利申请,技术培训、技术合作与交流等,提高企业科技成果、专利转化的能力。 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增强服务深度和广度,积极促进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的跨区域合作,形成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元化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如建立相应的快速成型制造中心、铸件模拟分析工作室、检测服务中心、三维实体设计工作室、先进制造技术培训中心、多媒体工作室、高院技术服务中心等专业化服务子系统,切实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废品、减少消耗、缩短试制周期、赢得高品质订单,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 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切入点定位于服务,在深入企业了解企业最迫切的服务需求,召集有关企业专家交流座谈与论证,在平台的总体定位、建设内容、服务模式等方面能够切实从我县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完整版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 设方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建设方案 二00八年六月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从我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我市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升我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化全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为全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原则

创新智慧建筑产业链资源共享为建筑行业注入创新发展活力

陈湛匀:创新智慧建筑产业链资源共享为建筑行业注入创新发展活力 工业时代,人们往往以生产为主线,“生产产品——建立渠道——定价售出”,商业模式呈现线性特征;但互联网时代具备网络效应,平台型企业应运而生,它们以需求 端为主要起点,以拉动需求端为主要运营手段,不断撬动供给端以扩大规模,而供给 端的扩充又可以带动消费端升级,如此循环往复,推动产业升级。 2015年起,我国着力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了一批靠近生产端的B2B电商平台的发展。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B2B电子商务打通产业链,为采购双方 提供包括采购交易、仓储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信贷等在内的一系列服务。 著名经济学家全球共德CEO陈湛匀教授作为特邀嘉宾曾在云浮市举行的“环保智造,新时代下云浮石材转型升级的新契机”为主题的研讨会中指出: 陈湛匀教授

开启“共享”的新时代,将思维从“单一企业”竞争向“共享共赢”转变,融合石材 采购、设计、物流、加工、金融运维等资源,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形成一个一站式、 一体化的综合技术服务平台,各方通过信息共享、充分协作和资源整合,形成云浮石 材的产业生态圈。 纵向产业集合,即融合石材物料服务、石材销售服务,石材的研发设计、展示、生产 制造、物流仓储、荒料处理等,例如与全国或者全球各地的矿山产地和荒料企业建立 战略联盟,当然还包括金融服务环节,金融机构在平台根据石材企业的特殊性为企业 提供借贷、赊销、保险和技术方案资金支持等业务,为企业提供必要、及时的资金支持。 通过数据、平台的共享,将石材企业连接,使石材企业的各种资源变得透明和有价值,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例如对于库存尾料的处理,可以让企业“变废为宝”,变活库存。或者通过平台的浏览、交易等大数据信息,预测市场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库存。 创新智慧建筑资源共享增强创新发展活力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兴起,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 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与其他产业、其他领域全方位深层次融合,具 有大规模交互特性的资源共享平台在各产业、各领域应用日趋活跃。创新资源共享不 仅可以大幅度减少全社会的低水平重复投资,而且可以大大增强全社会创新效能和水平,增强创新发展活力。不过,创新资源共享作为正在蓬勃发展的全新领域,目前整 个市场还并不规范,呈现信息散乱不对称、共享效率不高的态势。 建筑产业链门类众多、生产和用户企业数量大、地区分布广泛、产业上下游供需关系 复杂等特点。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建筑产业链已积累沉淀了海量资源,但各类资源分 布于不同主体,信息封闭不对称,资源闲置浪费,交易流通困难,价值难以被有效挖 掘利用,资源共享不畅问题亟待解决。建筑全产业链资源共享平台的出现,有助于加 快产业资源交流互通。高效的智能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从土地资源、招商引资、规 划设计、项目评估、报建、建设施工、工程采购、验收到家装配套等全流程服务对接,平台集聚资源总量和覆盖领域、共享开放程度、业务范围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助 力企业提升运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