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卞新国 谈辩论 绝对经典!!

卞新国 谈辩论 绝对经典!!

卞新国 谈辩论  绝对经典!!
卞新国 谈辩论  绝对经典!!

老卞(新国)说辩

普通辩手,好好读读

优秀辩手,参考参考

想开智慧,不虚此读

业内高人,敬请指教

自序

人说老卞姓得巧,老卞老卞,老是在辩。老卞执导辩论十多年,从而立到不惑,年年在辩,学业荒废不少,人生乐趣多多。年轻时与更年轻的辩手合作,相融无间。每发明怪异立论,即与辩手一同狂喜。人奔中年,不觉老之已至,只觉辩手日小。辩手对我敬重有加,对练自然难以放开。这怎么行?要得好,大做小。老卞带头忘形,带头耍赖,于是他们也疯了,彼此复归相融。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老卞以辩为乐,乐此自然不疲。来钱,拿得开心,劳动所得;没钱,绝不抱怨,玩嘛。有时年轻的辩手倦得呵欠连天,老卞却精神抖擞,热血上涌,两眼炯炯有神。

老卞有两手,执导辩论队在省市乃至全国辩论赛中均有不俗的战绩。辩手们肯定老卞、拥戴老卞、亲近老卞,认定老卞是最慈爱、最有趣、最聪明的教头,建议写点东西,于是便有此书。

此书最宜在校大学生阅读。大学生有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除辩论外,有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主持人大赛、卡拉OK大赛、时装表

演、文娱汇演、美术书法摄影展等等,都很好,有益身心。但相比之下,辩论尤好,老卞这样认为。

辩论给人全方位锻炼。首先是逻辑思辩。这种能力的锻炼在其他地方很难获得。学生虽每天都在接触逻辑,教师的课堂教学充满逻辑,作业、论文、演讲稿等等也要用到逻辑,但是,在没有对抗的情况下,逻辑思辩很难深入。按照黑格尔辩证法的“正反合”原理,人的认识只有在正反不同观念的碰撞中才能升华。辩论的破题常常要从“抠字眼”入手,“抠字眼”的实质是作逻辑分析。从学术的角度看,这种“抠字眼”可能是钻牛角尖,没意思,但对于辩论来说至关重要。钻牛角尖未必都好,但具有钻牛角尖的能力很好,因为不管是学术还是工作,有时还需要钻钻牛角尖。

辩论不仅锻炼思维,也锻炼其他。比如演讲,辩论中有演讲,辩论的陈词就是演讲,并且是实实在在的演讲。老实说,现在大学生的演讲绝大部分是重演不重讲,内容空洞,情感造作,不能服人,难以感人。原因之一是没人来反他,他不必考虑他的说法到底能有几分站得住脚,于是只在那里自我陶醉地演。辩论就不同,陈词必须要能服人,要力求让观众和评委认同我而不认同他,所以道理要讲得清清楚楚、实实在在,既要以理服人,也要以情感人。可以这么说,好的辩手,演讲不会差,演讲高手,辩论未必佳。当然,老卞没有贬低演讲的意思。真正好的演讲并不是自我陶醉地演,而是自自然然地说,并且在仪表风度、普通话、情感处理、逻辑重音等方面比辩论要求高。高境界的演讲要求这诸多方面完美融合。技巧到了纯熟,便看不出技

巧,一切是那样的自然天成。但这很难达到。没人挑刺的演讲容易流于浮华,这是事实。同样一个人,在辩论中的表现可能比演讲更接近自然,而这其实是演讲的正道。老卞普通话不棒,但得过市级教师演讲比赛亚军,这大概是得力于辩论的经验,内容实实在在,表演朴素自然。既然辩论跟演讲密切相关,那么普通话水平、仪表、风度等等都可以连带得到锻炼。从心理素质的角度说,辩论中的锻炼通常也要优于其他表演活动,原因还是在于它的对抗性。辩手要在激烈地搏击中塑造自己的形象,既要有力地回击对方,又要保持儒雅风度,两者都做到实在不易。

当然,辩论的最大意义还是锻炼思维。思维的问题,深究下去就是哲学。老卞说辩,说得最多的就是哲学。从多年的高教生涯中,老卞深深感受到,哲学的贫血是现代莘莘学子的通病。现代大学生实惠得很,多重视即时可用的技术。许多人以为哲学没用,其实用处大得很,大到可以安生立命。这话题很大,不便多谈,还说辩论。辩论中哲学无处不在,就向空气一样,你每天都用它,但你常常忽略它的存在。有没有哲学意识是区分辩手层次高低的重要尺度。据老卞观察,辩手绝大多数不出两种类型:一类是思维简单型,他们的观点清楚明了,但往往流于想当然,不堪一击;另一类是思维复杂型,他们知识丰富,口若悬河,一个问题过来,往往能够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滔滔不绝地回应,只是要点不够明确,有时容易跑题。第一类辩手一般出现在低层次的赛事上,常常在初赛中便遭淘汰。第二类辩手常常能在大学校园内脱颖而出,但冲出校园走向更高层次的赛事,则难获佳

绩。比他们更胜一筹的是智慧型,能深入浅出,这在高校学生中是凤毛麟角,有时根本找不出。他们高在哪里呢?主要是哲学素养。他们总能在新的层面将复杂的问题单纯化,或者把单纯的问题复杂化。出你意料的是他们用了哲学你还不知道,以为他们是小聪明,是反应快。熟悉老卞的人都知道,老卞以反应迟钝著称,说话做事总慢一拍,但跟辩手对练却异常地机敏,一个个尖锐问题不知怎么就化掉了,于是在辩论队中以“狡猾”著称。其实,秘诀就在于老卞懂点哲学。你想辩论上一个台阶吗?跟老卞学点狡猾的哲学。而后你再跟不懂哲学的人辩,会像高中生解小学难题那样的轻松。

老卞没有名气,但自认有点智慧;老卞说辩不够权威,但估计比较实用。本书分三个单元:思维篇、技巧篇、战例篇。思维篇多谈哲学,解决立论问题;技巧篇多谈经验,解决实战问题;战例篇除了剖析全国乃至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著名战例而外,还简要剖析若干常见辩题,一来激活辩手的思维,二来为辩论赛的选题和破题提供参考。老卞力避空谈理论,即便是形而上的思辩问题,也力求通俗明了,便于操作。各篇话题均紧扣实战。辩题和战例的众多是本书特色所在。

人说老卞厚道,说对了一半。老卞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故而谦虚忍让,不争胜,但骨子里好斗。辩论这种文雅的斗法是我的最爱。10年辩下来,有了点认识,有了点经验,也有了点诀窍,用辩手的话说就是“老卞越来越狡猾了”。今写此书,一来让有兴趣者共享老卞的狡猾,二来求教于比老卞更狡猾的高人。以往写作多为学问,而

学问又为生计,绞尽脑汁,苦多乐少。这一本可算是老卞的性情之作了。

思维篇

真理之辩还是逻辑之辩?

辩论到底辩逻辑还是辩真理?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人。许多权威人士认为是辩逻辑。他们似乎很有理由:按照矛盾律,两个相反的命题不可能都真实。通常情况下,双方辩题一般都是对立的。当然也有不对立的,那一般属于命题质量不高,此处不谈。假如辩论是辩真理的话,那胜负就不是靠辩才,而是靠手气,双方立场由抽签决定,抽到了真理的一方,便可胜之不武。所以,辩论只能是逻辑之辩。

但是问题来了。难道逻辑跟真理是可以分离的吗?难道真理能不合逻辑吗?难道谬误会真的合乎逻辑吗?如果是这样,逻辑还有什么用呢?这是一个哲学问题,老卞以为,澄清这个问题很有必要。

社会上许多人反对辩论,认为都是诡辩。什么真理越辩越明,扯淡!一个本来很清楚的问题,辩到后来反而给辩糊涂了。有的观点明明是错的,给几个伶牙俐齿姑娘小伙一说,倒有理了,这不是诡辩是什么?老卞还真遇到过这样的事。2002年江苏省大学生禁毒知识辩论赛有这样的辩题:正方是“吸毒是个人行为,不是社会问题”,反方是“吸毒是社会问题,不是个人行为”。真理似乎很明显地属于反

方。不幸的是江苏大学得了正方,反方为东南大学。我们拿着正方辩题向校内善辩的专家教授请教,求他们破破题。他们一看,几乎勃然:“这是混账辩题!这怎么辩?吸毒怎么会不是社会问题?严重的社会问题嘛!这不是叫人睁着眼睛说瞎话吗?”后来我们还是辩了,居然还辩赢了。于是有人欢呼,也有人摇头:“这就是辩论的歧途,这不是助长诡辩吗?”表面看来,这问题出在命题不妥,但仔细想来,这是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命题不妥只是把这个问题给放大了。试想,哪一个命题是真正妥当的?一方妥当了,另一方就不妥当,没办法,这是矛盾律。

既然如此,逻辑之辩不就意味着用逻辑来掩盖真理了吗?如果这样,老卞这几年白忙活问题是小,全国持续多年的辩论热就成了社会大问题了。事实并非如此,辩论还是大有好处的,这一点参加过辩论的,尤其是参加过较高层次辩论的人都知道。辩论既是逻辑之辩,也是真理之辩,更是智慧之辩,老卞这样认为。

这里涉及到对真理的认识了。真理是什么?是事物的规律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这就是说,一句话,无论是什么样的话,都不等于真理,充其量只是真理的一种概括表述。真理和真理的概括表述绝不是一回事。我们抽到的辩题不管是多么有利的,都不等于拥有了真理。怎样才叫拥有真理呢?理解正确了,才算拥有真理。也就是说,只有当辩手正确地阐释了辩题,说出了一通无可辩驳的道理以后,才能证明他拥有了真理。当然,也只能是相对地拥有。有一个禅学故事可以说明

这个道理。唐代的六祖慧能大师,不识字,却深通佛理。有一次,无尽藏尼请慧能帮她解经,慧能说:“我不识字,你把经文念给我听,我来给你解。”无尽藏尼感到奇怪:“你不认识字,怎么去解释经书呢?”慧能就给她打了个比方,意思是说,真理好比天上的月亮,而经书好比人的手指,手指可以引导人看月亮,但手指不是月亮。慧能大师让她不要执着于文字相。同样,我们面对辩题也不要执着于文字相,因为文字相不是真理,虽然它可能与真理有关。对于同样的辩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阐释,而任何阐释都不可能圆满,这就是它的可辩之处。

我们完全不必担心逻辑会掩盖真理,不会的。为什么?因为逻辑思维总是在前提真实的基础进行的,前提不真,逻辑自然就失去意义。而前提的真实性取决于什么,那是认识论哲学的问题,它离不开逻辑,但又绝不仅仅靠逻辑。老卞常说这样一句话:“逻辑不等于真理,但逻辑可以彰显真理;拥有逻辑不等于拥有真理,但不拥有逻辑就绝不可能拥有真理。”比方说,一个人脑子糊里糊涂,只是背下了一些至理名言,给人家一搅和,不知东南西北了,支支吾吾说不清了,你说他拥有真理吗?他正确地反映了事物的规律了吗?再比方说,有人拿到了不利辩题,但他作了别致的界定和阐释,说得头头是道,那么即使不能说他拥有了真理,起码他比那拥有至理名言而说不出道道的人更接近真理。真理真理,正确的道理嘛。

退一万步说,有人靠诡辩获胜了(这是辩论中常有的),老卞还是认为,胜方更接近真理。道理很简单,那个连诡辩都战胜不了的人,当然跟真理无缘了。从诡辩的一方来说,他可能偷换了概念,可能是以偏概全,也可能是以情感代逻辑,但不管怎么说,他能战胜对手,说明他起码比对手机智。诡辩而获胜绝不是谬误战胜了真理,而是机智战胜了傻瓜。有人诡辩可能是情非得已,因为立场由抽签决定,抽到了不利辩题有什么办法呢?假如他通过分析,能够发现有些概念是容易混淆的,混淆了对方还很难发现,于是他故意偷换概念。这时他虽然是玩的浑水摸鱼,但脑子是清醒的;他玩了诡辩,但不陷于诡辩。一个善于逻辑思辩的人,有能力把水澄清,也有能力把水搅浑。

辩论与其说是观点的碰撞,不如说是思维能力的较量。辩论难免会有诡辩。蹩脚的诡辩是逻辑不清,不堪一驳,而机智的诡辩是懂逻辑的表现。这就好比军事上的兵不厌诈,用兵者以假乱真,并不等于自己真假不辨。诸葛亮玩了空城计,迷惑的是司马懿而不是诸葛亮自己。辩论就是舌战,为的是战胜对手。军事家用兵法又不拘泥于兵法,好辩手用逻辑又常常超越逻辑。该雄辩时雄辩,该诡辩时诡辩,正如辩手在跟我对练时说的,老卞喜欢赖皮,但又赖得很逻辑。总而言之,运用逻辑是智慧的表现,智慧不障碍真理。

一切命题皆可辩

不太懂辩论的人往往特别看重辩题,抽到有利辩题兴高采烈,抽到不利辩题就垂头丧气。老卞管这叫辩题决定论或抽签决定论。真懂辩论的人不管拿到什么辩题都有信心,因为他们知道一切命题皆可辩。

这里涉及到思维方法的问题。世界上思维方法很多,有一本《思维方法大全》,列举了200多种。当然,里面有水份,有许多只是思维现象而不是思维方法。凡是方法,都有可操作性。在老卞看来,五花八门的思维方法无非属于两种基本类型:形而上学和辩证法。

有点儿哲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形而上学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眼光看待事物,而辩证法则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人们也都知道,形而上学不如辩证法好。其实问题没那么简单。形而上学很有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般都用它,只是我们用了却又不知道。比如,叫你买100斤米,你买来了,这时你已经形而上学了。100斤米你买得到吗?我说肯定买不到(从严格意义上说)。你能保证那100斤米一点不多一点不少?你能保证你买的100斤完全是米,没一点杂质?假如这些你都能保证,我说你还是不能买到100斤米,因为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发展变化,就在你称完以后的一刹那,重量就变了。这些你忽略不计,那你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眼光看待这米了。但是,这种眼光,这种思维方法并不妨碍我们日常生活,你若是硬要用辩证思维,那倒反而显得迂阔透顶。可见,形而上学并不是不好。它是初级思维,形式逻辑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辩证法是高级思维,但不能简单地认为高

级就比初级好。一般性的买卖,用小学算术就够了,高等数学反而解决不了问题。辩证法适用于需要思辩的场合,比如研究,比如辩论。辩论是双方较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时形而上学就显得软弱无力。谁不懂辩证法,谁的立论就肤浅,就不堪一击。这是一定的道理。

辩证法大家都知道,但会用的不多。大家都知道矛盾普遍存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看问题要全面不要片面,要两点论不要一点论……但其中的奥妙很少有人知道。辩证法的所有原理差不多都是建立在联系和发展的根本世界观上的。同样的事物,孤立地、静止地看,很简单,一旦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就来了,就复杂了。比如面对一只苹果,我们似乎很容易就可以下判断:“这是一只苹果。”但辩证地一看就麻烦了。首先“这”这个字就不好用,当你说“这”的时候,苹果在变,每个细胞都在变,每个原子都在变,话音起时的苹果和话音落时的苹果已经不是同一个东西了。这就是赫拉克利特说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意思。其次,从普遍联系的观点来看,任何事物不可能孤立存在,它总跟别的事物联系着,这种联系你割不断,也分不开。这就决定了每一个现实的苹果都不可能纯而又纯,一点灰尘都没有,一点微生物都没有。所以,当你指着说“这是一只苹果”时,你已经错了,它不仅仅是苹果。由此看来,你只要懂辩证法,没有什么命题不可以解构。

这样一来不是陷入不可知论了吗?不仅不可知,连话都不好讲了,每一个词都无法确指了。是的,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是一般人看不到的方面。问题还有另一方面,就是形而上学看到的孤立、静止的那一面。假如事物都是绝对的联系,绝对的运动变化,水乳交融的联系,瞬息万变的运动,那么世界岂不混沌一片了?甚至连混沌也说不上了。我们之所以能把苹果和果盆区分开来,不就是因为它们相对孤立、相对静止吗?作为高级思维的辩证法它超越形而上学而不排斥形而上学,就像高等数学并不排斥算术一样。绝对地强调事物运动发展的一面,是一点论,一点论就不是辩证法,两点论才是。但运用两点论并不等于处处说两个方面,这样很累,也没有必要。懂辩证法的人常常只讲一面,但这一面往往是一般人看不到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之所以成为辩证法的名言,就是因为它道出了常人不知的一面。古希腊还有一句名言,就是芝诺的“飞矢不动”。不少人把这一观点说成是形而上学的,说这是静止地看待事物,而老卞却认为这恰恰是辩证法。疾速飞驶的箭是动的,谁不知道呢?而它不动的一面却鲜为人知。“飞矢”怎么会“不动”呢?你想,恒星转动的线速度(无论是公转还是自转)比起“飞矢”来,不知要快多少倍,但人们叫它恒星。“恒”即不动,古往今来人们拿北极星作为测定方位的基准就是一个明证。既然恒星不动,“飞矢”还能算动吗?赫拉克利特也好,芝诺也好,他们只说一面,但说的是常人看不到的一面。正如老子所言“知其白,守其黑”,虽守其黑,但他知其白,实际上还是两点论。那两句希腊名言用辩证法的完整表述应是这样:人不能两次

踏进同一条河流,人又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二者对立统一;飞矢动,飞矢又不动,二者对立统一。事物就是这样,既是运动的,又是静止的;既是可知的,又是不可知的;既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甚至可以说既是存在的,又是不存在的。这些都是悖论,只有真懂辩证法的人,才会理解它。

辩证法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可以派生出几个与辩论有关的命题:第一,一切命题都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成立。这是因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既然如此,离开特定的条件,命题也就不成立了,于是派生出了第二个命题:一切命题的反命题都成立。这叫二律背反。康德当年提出过四组二律背反,而实际上二律背反适合于世界上的一切命题。正命题也好,反命题也好,它的成立都要有相应的条件,逻辑思辩常常就是分析这些条件。然而我们还要知道,事物性质和联系是无限复杂的,一个命题成立的条件也就无限多样,不管你怎么分析都不能圆满。由此看来,不仅一切命题皆可辩,并且是无限可辩的。这样,又可派生出第三个命题:一切命题在逻辑上都是平等的。理论上说是这样,但事实上有不平等,辩论中存在着有利辩题和不利辩题。这种不平等不在逻辑,而在现实基础。所谓有利辩题往往是跟社会主流意识吻合的,也是被评委和观众普遍认同的,辩手哪怕论述并不充分,也往往会被认可;而不利辩题正相反,辩手必须非常严密地论证,有时哪怕你严密论证了,别人也未必接受,因为他们可能思维跟不上,可能走了神,打了个瞌睡,把关键的逻辑点漏掉了。这种现实基础的不平等客观存

在。这就要求出辩题的人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层,尽量做到公平。作为辩手来说,虽没有挑选辩题的自由,但应该树立起信心,因为毕竟在逻辑上任何辩题都是平等的。况且,有利还是不利,变数很多,破题巧妙的话,形势会产生戏剧性的逆转,很有意思的。

你若想成为出色的辩手,最好常常拿一些辩题剖析剖析,来他几次“正反合”:先立论,然后破它。没有什么立论不可以破,你若破不了,说明思考不深入。破了之后再来维护,没有不可维护的立论,因为对方的观点也是可破的。立了破,破了再维护,就完成了一次“正反合”,思考也就由此深入下去了。老卞管这叫作“思维的体操”,经常做做思辩的神经肯定发达。这里我拿两组辩题来剖析剖析。

先看这样一组辩题:正方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反方是“存在的就是不合理的”。这是一对哲学命题,很有可辩性。正方命题有出处,黑格尔、萨特都说过这样的话,但也有许多人不同意这种说法,包括马克思。因此正方观点也就未见得有多少权威性。既然一切命题都在一定条件下成立,那我们就得寻找最恰当的条件。寻找恰当的条件实际上也就是对辩题作出有利于己方的阐释,这叫破题。

这组辩题中,“理”字可作灵活阐释,既可从认识论角度把它界定为事物运动的规律和必然性,也可从价值论角度把它界定为伦理和理想。正方宜从认识论角度立论:

人类的伟大实践一次次反复证明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任何存在说到底都是物质运动的结果,都是合规律的存在。世上没有一种纯粹偶然的存在,假如有人莫名其妙打你一拳,这看起来似乎是偶然的,毫无道理的,但推究起来肯定有原因。他为什么打你一拳呢?要么你曾经得罪过他而你不记得了,要么你们之间有误会,要么那人精神有毛病……总而言之是有原因的,这原因就是存在之理。

正方还可以从价值层面阐述己方观点的意义:

明白了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一基本哲学原理,我们就会努力追寻现存事物的存在之理,从而改造它,使其更合乎人的理想。

相对而言,反方的立论稍显困难。如果反方辩题是“存在的未必是合理的”,回旋余地就大了。现有辩题是要证明所有存在的都不合理,似乎有点极端,但仍然可以立论。从价值层面看,“理”字可以作伦理解,也可作理念、理想解。就辩题需要角度说,把“理”界定为理想比较稳妥:

所谓“理”就是理念,而理念以完美为准绳,是纯善的。纯善只存在于人的理想中。人的理想永远高于现实,不管多么美好的现实,都不可能纯善。社会为什么会不断发展?不就是因为存在的不合理吗?假

如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们为什么还要改造现实呢?改造现实就是使其接近理想,而人的理想与时俱进,永远跑在现实的前面。所以只要是存在的,就不可能合理。

破题只是立论的第一步。真正稳妥的立论应当做到攻守自如,这得仰仗对辩题的深入分析。破题以后自然就涉及到下一个层次的问题,即究竟这“理”应作何种解释,双方必须尽可能找出依据,论证己方破题的权威性。你可以搬出词典的解释、黑格尔的原意、社会约定俗成的说法等等。我们还得清楚,从严格意义上说,词义的权威性是不可证明的。难道一定要按词典的解释吗?一定要遵循黑格尔的原意吗?一定要依据社会约定俗成的说法吗?我们无法找到充分理由。但这个环节必不可少,少了这一环,就给了对方占上风的机会。权威性是相对的,你没有依据人家有,人家就比你权威。

权威性的问题解决之后,还得进一步分析双方立论的长短处。反方将“理”定为理念,进而进一步解释为纯善和理想,这种解释似乎有点勉强,但正方不太好攻。纯善是道德的极至形态,用它来代表“理”显然不如用宽泛的道德伦理来代表“理”更合乎人们的共识。但所幸的是正方不会将“理”作道德伦理解,因为这样解释正方就很难站住脚。所以,反方尽可以瞒天过海。当然,正方如果看穿了这种把戏,仍然可以攻击。正方可以举一些现实中善的例子问反方是否合理。例如,“见义勇为是现实中存在的,难道不合理吗?”注意,这时正方

已经在价值层面上出击了。反方如何回应?不会辩的人往往以攻代守,举一个为非作歹的例子问对方是否合理,以示针锋相对。但这不是制胜的招数,因为对方会很轻松地回到他的规律性这个“理”上去。反方应把所有的现实的善行都解释成接近理而不是合乎理。因此反方正确的回答应该是:“见义勇为的人还不够多,所以不合理。”总之,立论受到攻击不能不维护,维护了立论再去出击才比较稳妥。就好比脚跟站稳了,出拳才更有力。

正方在立论上似乎比较坚固。的确,任何存在都是合规律的存在,我们很难否认。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天下没有无孔的鸡蛋,任何命题的成立都有条件,而这条件是把握不尽的。反方可以举一些不好的现象,而这现象的原因估计正方是讲不清的。这样可一箭双雕,举不好的现象有助于反方的立论,可以在价值上否定它,而说不清的原因可以将对方一军,迫使对方只能空谈它合规律、有原因,却不能说清这规律和原因到底是什么。例如,反方可以问:“旧中国妇女裹小脚到底合的什么理?”正方很难讲清,勉强可以说跟封建礼教有关。如果是这样反方可以追问,汉唐时代同样封建礼教盛行,为什么缠脚的人不多呢?为什么明朝有了资本主义萌芽,缠脚的人反而空前的多呢?这样的问题如果有若干个,正方便难以招架。不过正方如果善辩,也可以轻松化解。正方不必勉强去解释自己不清楚的原因,而是大而化之,强调任何现象都是合规律的存在,都有其存在之理,这是基本的哲学原理。

再举一组极端一些的辩题:正方是“毒药可以吃”,反方是“毒药不可以吃”。从现实基础来看,正方不利,但在逻辑上都是可辩的。思维体操应多在不利辩题上做,逆境最能锻炼人。“毒药可以吃”看似违背常理,但逻辑的回旋余地并不小。“可以”一词含义较广,既可用作事实判断,表示可能、能够,也可用作价值取向,比应该弱一些,表示准许、许可。显然,事实判断对正方有利。正方可以这样立论:

众所周知,毒药是会吃死人的,但正因为会吃死人,所以它可以吃。毒药如果不可以吃,它还有什么用呢?它不就是通过吃来发挥作用的吗?假如老鼠药不可以吃,那怎么能毒死老鼠呢?当然,可以吃不等于应该吃;人不应该吃,不等于老鼠不应该吃。

反方一般是把“可以”定为价值取向,这样的立论也很稳固。分析辩题首先是要找到稳固的立论基石,基石稳固就能最大限度地抵御对方进攻。自己立稳了,还要反驳对方。这个辩题的反驳比较困难,“可以”一词到底应按哪一方的解释,无法证明。如果不寻求突破,很可能形成各说各话,交锋不了。破题要有点鸡蛋里挑骨头的本领。从正方的角度看,反方观点并非无懈可击。“毒药不可以吃”,这里的毒药没有量的规定,也没有毒性大小的规定。这些都是可以出击的地方。你可以问:

你们的命题是全称判断吗?(显然是全称)难道所有毒药,不管多少,都不可以吃吗?宫廷秘方显示,乾隆饮品中含有微量的砒霜,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对方辩友作何解释?中医里的以毒攻毒对方辩友又作何解释?

你还可以继续问:

毒药一定会让人中毒吗?氰化钾够毒了吧,我吃它一个分子会中毒吗?一包老鼠药用100年时间吃完,会中毒吗?

即便从价值取向上看,反方观点仍然可破。世上可吃的并非全然应该吃,也非全然不应该吃。粮食可吃,但嗟来之食就不应该吃;毒药可吃,人通常不该吃,但害虫就该吃。这样一分析,反方观点就瓦解了。循着这样的思路,你可以得出结论:

看来毒药可以吃已经不成问题,只要在相应的条件下。对于任何可吃的东西来说,都得有条件限制。饭可以吃,但如果不加限制,一顿吃一箩,肚子非炸不可。饭和毒药的区别并不在于可吃和不可吃,而是在于应让谁吃,如何吃,吃多少。

立论完成后还要考虑反方可能会有什么应招儿。反方可能会说你那都是些特例,不具有普遍意义。正方可用“全称判断”予以逻辑层面的

回击。当然,反方是优势辩题,自有更多的攻防招数,无需多言。你能为劣势辩题设计攻防,还愁拿到优势辩题没招吗?

分析辩题,理论上说是无穷尽的。只要你会分析,无论遇到什么窘境都会柳暗花明。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辩手,做做这种思维体操大有裨益。不过一般人不大做得下去,常常是遇到一个棘手问题就没辙了。什么原因?这正是老卞要说的下一个问题。

懂点哲学

大学生都学过哲学,但很少有人会哲学思辩,也就是说,真懂哲学的人很少。是学得不够吗?非也。是思考不够。哲学是思辩的学问,而一般人学哲学只是学一些知识应付考试。按理,老卞没资格谈哲学,知识实在贫乏,用学生的哲学试卷考考,能否混个及格还难说。但是老卞敢于谈哲学。在老卞看来,所谓哲学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把问题问到了终极点就是哲学。哲学不在实验室,不在图书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的每事每物都可以不断向终极点追问。比如我问你:“为什么喜欢辩论?”你说:“因为辩论很有趣。”我再问:“既然有趣,为什么别人不喜欢辩论?”你说:“别人也许不觉得有趣而我觉得。”我追问:“为什么你会觉得有趣而别人不觉得呢?”你说:“因为我们学校以前常搞辩论。”我再追问:“既然这样,为什么你那么多同学不喜欢辩论,唯有你特别喜欢?”你说:“因为我受到某

某老师的影响。”我还是追问:“某某老师又不是影响你一个人,为什么只有你接受他的影响呢?为什么有人接受这个老师的影响,而有人却接受那个老师的影响呢?”你看,你似乎回答了问题,但我的每一次追问都证明了你理由不成立。问到后来,你肯定说不清了。它不仅触及到潜意识这样的心理学问题,也触及到了“我是谁”的哲学问题。

在辩论中,哲学至关重要。不懂哲学的人热衷于举例,以为事实胜于雄辩,懂哲学的人常常从思维方法上解构对方;不懂哲学的人常常考虑如何回答对方的问题,懂哲学的人常常考虑对方该不该提这样的问题;不懂哲学的人喜欢在论证过程上做文章,懂哲学的人往往解构对方的大前提。

也许你要问了,假如对方的思维方法正确,也可以去解构它吗?老卞只能笑笑说,你这样问就说明你不懂哲学。要知道,思维本身就有局限,哪就那么容易正确呢?举个例子,有人质问神学家:

“你说上帝存在,那你亲眼见过上帝吗?你亲耳听到过上帝说话吗?你握过上帝的手还是上帝摸过你的头?”

神学家说:“你是说只有亲自感受到的才能相信罗?你见过原子吗?见过原子弹吗?你没见过你凭什么相信?”

“我没见过,但科学家见过呀!”

辩论题目大全

辩论题目 1.人和自然可以和谐相处VS人和自然不能和谐相处 2.网络经济是泡沫经济VS网络经济不是泡沫经济 3.个人的命运是由个人掌握VS个人的命运是由社会掌握 4.发掘人才需要考试VS发掘人才不需要考 5.理想人才以仁为主VS理想人才以智为主 6.金钱的追求与道德可以并行VS金钱的追求与道德可以并行 7.个性需要刻意追求VS个性不需要刻意追求 8.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VS文学名著比通俗文学影响大 9.网络的发展对文学弊大于利VS网络的发展对文学利大于弊 10.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利大于弊VS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弊大于利 11.青年成才的关键是自身能力VS 青年成才的关键是外部机遇 12.环境保护应该以人为本VS 环境保护应该以自然为本 13.成大事者不拘小节VS成大事者也拘小节 14.审判时参考判例在我国利大于弊VS审判时参考判例在我国弊大于利 15.合作比竞争,更能使文明进步VS竞争比合作,更能使文

明进步 16.天灾比人祸更可怕VS人祸比天灾更可怕 17.道义比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VS利益比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 18.劳心者比劳力者对社会更有贡献VS劳力者比劳心者对社会更有贡献 19.新闻价值比新闻道德重要VS新闻道德比新闻价值重要 20.强权胜于公理VS公理胜于强权 21.社会安定主要靠法律维持VS社会安定主要靠道德维持 22.实体法比程序法更重要VS程序法比实体法更重要 23.乱世应用重典VS乱世不应用重典 24.文才比口才更重要VS口才比文才更重要 25.善心是真善VS善行是真善 26.情在理先VS理在情先 27.强将手下无弱兵VS强将手下未必无弱兵 28.在人生路上乘胜追击好VS在人生路上见好就收好 29.知足常乐VS不知足常乐 30.挫折有利于成才VS挫折不利于成才 31.法律的底线是道德VS道德的底线是法律 32.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VS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道德 33.法律是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VS法律应当维护少数人的利

黄执中历年结辩辩词大全

世纪之战胡渐彪VS黄执中同场对辩的结辩词 2008年7月17日世辩赛,娱乐赛 黄执中是反方结辩:公众人物不该表里如一(公众人物应该表里不一) 胡渐彪是正方结辩:公众人物应该表里如一(公众人物不该表里不一) 黄执中: 我现在很坦白的说一件事情,马英九是个表里不一的人,因为他对外说他最爱的是台湾,可是其实他最爱的是老婆。 我们今天在谈表里不一,对方辩友告诉我人内心有邪恶,人当然有邪恶。我告诉你,人的邪恶多的是。从你小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小的时候我们都是表里如一的人,因为我们很简单。我们不喜欢的东西就是坏的,我们喜欢的东西就是好的,拿到东西就我要,拿不到东西我就要哭。我的喜怒哀乐,我做的不舒服,痛苦或者是对别人的不欣赏都会很明白的写在脸上,因为我们那时候没有责任,父母会容纳我们,老师会包容我们,我们没有责任。可是你慢慢你长大以后,你就会发觉这个世界好像没有那么简单。当你走出到你的家门,进到了社会之后你会发觉:不对!社会会要你对社会尽一些责任。于是,你会在一路的跌跌撞撞当中,就像对方所说的,你会发觉到----有些话不能讲,有些事情不能做。可是你要知道,你于是知道把自己心里的某些感觉藏起来。诶,没有错。好,我不喜欢黑人,可是我不行,我对外讲话我不能说这种话。我对内的深处我觉得很嫉妒,可对外我要说他的得奖是很应该的。我内心有愤怒,有仇恨,可是我没有说。因为我知道,当我站在公众人物的那一霎那的时候,我讲话是要对全体负责的。可是,今天这场辩论只是讨论一件事----就是我对内的这种感受,我是要承认它仍然存在还是我要告诉我自己,其实我都是假,这些东西我并不恨,我并不讨厌它,我并没有嫉妒,我没有,我没有。后者很恐怖,我不太能够理解。 你要知道,你今天这场处的这场比赛谈的是一个大原则---就是人的互相体谅。人都是人,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在座各位都是。你每天你做什么呢?在座的各位,你的每一笔私生活,每一个点滴你都知道,有很多东西不能给人家看----这是很正常的。我们有些欲望不能给人家看,我们自己不会认为是很邪恶的----我们只是人,我们只是用文明包装起来的野兽。可是当包装的时候我不会用对方的语气。对方说包装的时候,他是嘲笑这个包装。对我而言,我感谢我们人类还有这种包装。我们愿意彼此包装自己,所以我们才能够很祥和的相处。我如果不愿意包装,那就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我们每一个人努力的把自己给format----就是把自己给格式化。让我的内心深 处都跟社会上要我做的一模一样----可是我不愿意!我为什么!?我为什么要牺牲我自己的喜怒哀乐。我如果有贪念,好,我知道,我不能够展露出来,可是我内心深处为什么不能仍然保持这种欲望?我如果真的有让我嫉妒或憎恨的事情,我见了面我还是会跟他去握手,我会说我们仍然是好伙伴,一起努力打拼,可是我内心为什么不能够告诉自己我说,我其实真的很讨厌他。每个人都是这样子的。我们对外,我们对外我们努力做一个好国民,公众人物努力做个好榜样----像对方说的他是个典范。我们做典范的功能就是

课堂辩论活动设计的要素

课堂辩论活动设计的要素 所谓的辩论,一般来说,就是指辨明是非对错、探求真理的一种行为。要想一个辩论活动顺利的开展,离不开辩论主体、辩论客体和辩论环境,而这些就构成了辩论活动最基本的三要素。 1. 课堂辩论活动主体 辩论主体是指使辩论活动顺利开展的双方辩者。辩论主体是人的因素,也是辩论活动这一行为发生的最基本的载体,辩论主体至少要两个辩者组成。 在辩论活动中,由辩论主体组成两个相互对立的阵营,通常也叫做正方和反方。两大阵营之间的观点对立,唇枪舌战,相互交锋,展开激烈的辩论。 辩论主体通常有以下几种构成形态: 1.双主体 双主体辩论是指只有两个观点对立的辩方进行的辩论。由于辩方中的组成人数不同,又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一对一对立主体 一对一对立主体辩论即辩论的双方各有一个辩者进行的辩论。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辩论形式,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中辩论活动。在这种辩论形式中,双方的辩者可以尽情的展示自己的风采,无需考虑什么干扰因素。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濠梁之辩”采用的就是这种形式,在整个辩论中只有庄子和惠子两个人,一对一的展开辩论。在美国总统选举中,往往在候选人当中也会采取这种一对一的辩论形式,比如布什和杜卡基斯之间的辩论。 (2)一对多对立主体 一对多对立主体辩论是指在对立的双方中,其中的一方只有一个辩者,另一方则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辩者。 在这种辩论形式中,辩者多的一方,往往利用人多的优势,在辩论的气势上先胜一筹。但人多也不是决胜的关键,如果人多的一方组织涣散,步调不一,大家不同心协力,也容易给对方以可乘之机。只有一个辩者的一方也有以少胜多的机会,只要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擒贼先擒王,集中力量先驳倒对方的核心人物,胜算就大大增加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就是一胜多的典型。 (3)多对多对立主体 多对多对立主体辩论是指辩论的双方各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辩者展开的辩论,这是较为复杂的辩论形式。 在这种辩论形式中,辩论的双方要想战胜对方,都要严密组织自己的阵营,精心安排每一个细节,充分发挥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作用,群策群力,才能克“敌”制胜。这种辩论形式组织起来往往比较复杂,需要耗费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但

辩论赛技巧和流程(强烈推荐)

一、辩论赛流程 立论阶段 (一)正方一辩开篇立论,3分钟 (二)反方一辩开篇立论,3分钟 驳立论阶段 (三)反方二辩驳对方立论,2分钟 (四)正方二辩驳对方立论,2分钟 质辩环节 (五)正方三辩提问反方一、二、四辩各一个问题,反方辩手分别应答。每次提问时间不得超过15秒,三个问题累计回答时间为1分30秒。 (六)反方三辩提问正方一、二、四辩各一个问题,正方辩手分别应答。每次提问时间不得超过15秒,三个问题累计回答时间为1分30秒。 (七)正方三辩质辩小结,1分30秒。 (八)反方三辩质辩小结,1分30秒。 自由辩论 (九)自由辩论 总结陈词 (十)反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十一)正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二、赛制具体说明:

(一)立论阶段: 由正方双方的一辩选手来完成,要求立论的框架明确,语言通畅,逻辑清晰,能够正确的阐述己方的立场。 (二)驳立论阶段: 这个阶段的发言由双方的二辩来进行,旨在针对对方的立论环节的发言进行回驳和补充己方的立论的观点,也可以扩展本方的立论方向和巩固己方的立场。 (三)质辩环节: 这个阶段是,由双方的三辩来完成这个环节,双方的三辩针对对方的观点和本方的立场设计三个问题,由一方的三辩起来提问对方的一辩,二辩,四辩各一个问题,要求被问方必须回答,不能闪躲,提问方的时间每个问题不可超过十五秒,回答方三个问题的回答累计时间是一分三十秒,双方的三辩交替提问,由正方开始,在质辩的环节中,要求双方的语言规范和仪态庄重,表述清晰。在质辩结束后,由双方的三辩针对对方的回答进行质辩小节,时间一分半,由正方开始。(四)自由辩论阶段: 正反双方的八位辩手都要参加,辩论双方交替发言。双方都拥有四分钟的累计发言时间,在一方时间用完后,另外一方可以继续发言,直至本方的时间用完。在这个环节中,要求辩论双方的队员团结合作和整体配合,自由辩论阶段由正方开始 (五)结辩阶段:

个人辩论赛技巧总结

个人辩论赛技巧总结 一.逻辑技巧 (一).知己知彼 辩论是一种针锋相对的交战,知己知彼就在这种舌战中显得很重要,知己,使之对于己方的理论自我诘难,反复推敲,以求严谨缜密,万无一失。立论的诘难与推敲,大体有三个方面:一是论点检查;二是论据检查;三是论证方法的检查。只有通过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反复检查,确信己方“战旗”鲜亮,“弹药”充足,“战术”精巧,方能在辩论中充满自信。这就是知己。 知彼及了解对方。辩论中的观察,说到底是辩论双方对于对方言谈举止、神态表情的微妙变化及其含义进行判断与捕捉。其方法如下: 1.投石问路。是指先提出一两个问题作为试探,探明虚实,才能定出主攻方向。这往往是用于情况不明的时候。 2.捕捉战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往往会通过其举止神态及习惯性动作,流露出他内心的活动。比如双手揉搓这种动作显示思考紧张,颤抖的语言显示慌乱等等。在辩论中要善于抓住这些细节判断对方情绪,捕捉战机,或打乱对方思绪,或层层进逼,这就是所谓的“强势打法”。但这是用于己方队员有相当经验或准备相当充分而对方实力与己方相差悬殊的情况,否则一般而言,在对手与己方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是很难抓到这种战机的。 3.缓和气氛。辩论决非争吵,更非斗嘴。因此双方都有责任调节气氛,是辩论在心平气和的条件下进行。若观察到对方情绪激动,就要设法用语言调节,使气氛平缓;若发现对方怒形于色,应考虑以幽默轻松予以调节。无论对方是否做出反应,至少己方不能被对方情绪影响,或跟随其负面情绪。经管学院对于辨风的强调向来以儒雅为主,保持风度,这是一个良好的传统,应该要延续下去。

(二).举事证理 事实胜于雄辩,摆事实讲道理,应该说是辩论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可以举例对己方进行论证,也可以具实力反驳对方进行驳论。动用举事例的逻辑技巧,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所举事例越具有典型性,说服力越强。二是要对所举事例进行深入分析,不是光把它摆出来就够的,因为评判或是观众在场上听取发言的短时间内,都没有时间思考你举出的事例对论证你方观点有何用处,只有靠辩手自己揭发和阐明事例与道理间的必然联系,是举例与证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摆事例,讲道理的作用。 (三).以退为攻 具体做法是:先行一句虚假肯定,稍作停顿后,立刻是实行逻辑性转折,完成攻击。这种方法的要求比较高,因为逻辑向部分的转折是最重要的部分,要直捣对方要害,令对手措手不及。例如: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是个出身贵族家庭的外交官,在一次会议上,英国工党一外交官发难说:“您是贵族出身,而我家祖祖辈辈是矿工,我们俩究竟谁更能代表工人阶级呢?”莫冷静的回答:“你说得不错,但我们俩都背叛了自己的阶级。” (四).以牙还牙 就是在辩论之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或者接过对方的话题,将其与己方思路接轨,在行进中偷梁换柱,走向对方观点的反面,完成反攻。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体现对方讲歪理或不讲理的情况。比如要反驳某人自以为清高目中无人的言论:只有羊啊、猪啊才是成群结队的,狮子老虎都是独来独往的。可以这样说:狮子老虎固然是独来独往的,蛤蟆、蜘蛛又何尝不是独来独往的呢?! (五).演绎辩论

辩论场上容易犯的五大错误

信马游缰,漫无无际打辩论 现象:不少辩手为了显示自己“修为了得”,海阔天空地跟对方针锋相对,全然不顾己方立场为何物。结果“辩论赛”成了“知识竞赛”,评委只能无奈地给出一个评价:“离题!” 解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少辩手以为在辩论场上只要不回答对方的问题就意味着己方的失败,会被扣分。其实不然。对于明显超出讨论范围或者与辩题关联意义不大的问题完全可以不予回答,并且揭露对方离题的事实。所以,辩手在分析辩题时,首要考虑的就是辩题给双方设定立场的内在证明责任。比如,一个辩题是:“中国应当/不应当引进版权补偿金制度”。我们暂不分析题目内容,单从题目内在设定的证明责任来看,正方(应当)要证明引进补偿金制度的理由,而反方(不应当)的证明限度仅为不赞成引进该制度的理由即可。如果正方要求反方:“如果你不同意我的制度,那么请你提出一个更好的制度来比较。”此时反方提出一个新的制度来与正方的版权补偿金制度加以比较,那么辩题就引申为:“中国引进版权补偿金制度更好还是引进某新制度(反方所提)更好”。如此不仅偏离了原辩题,也缩小了反方立场。此时,反方完全可以拒绝,并指出对方偷换辩题的错误。因此,在准备辩论阶段,第一步就在于确定己方立场的证明责任,划定证明范围。而在赛场上,牢牢把握自己的证明义务限度,能够帮助辩手紧扣立场,不落对方圈套。 引申:辩论场上的激烈交锋是人们期待的精彩赛况。但激烈交锋既有可能是一场精彩的“辩论之战”也有可能沦为耍嘴皮子的“口水仗”。二者的分界线在何处?我们可以粗略地将辩论语言分为两大类:进攻与防守。辩论场上的进攻就是问问题,包括根据己方立场发出的疑问、质问,归纳对方立场错误的反诘、归谬。防守就是回答问题或者阐述立场,包括根据己方立论逻辑和观点回答对方问题以及正面阐述己方理由。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己方立论——这也便是“辩论”与“口水仗”的分界线。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队伍对同一个辩题就有一千种解读。辩论场上克敌制胜的关键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和环节内,最大程度地让评委和观众理解和接受自己对辩题的解读。一个优秀的辩手,就像一个新闻发言人或者外交官,无论面对怎样尖锐的问题都能在回答中回归自己的基本立场。因此,辩手在辩论时要思考两个问题:第一,我问答的内容与辩题立场究竟有无关联?第二,我问对方的问题能否证明我方观点?只有紧扣自己的立场,才能给身边的队友以继续衔接的可能,才能使自己的语言有的放矢,进而让评委和观众充分理解己方论证的理由,谓之“万变不离其宗”。

黄执中辩论点评经典材料

2014.4.23黄执中专场交流会实录 [转自法大学术] https://www.doczj.com/doc/685896475.html,/blog/426625369/926644934] 2014年4月23日星期三下午13:30,“宝岛辩魂”黄执中做客法大,在论衡辩 坛与法大学子进行了专场交流。交流会全程以自由提问的方式进行,执中学长厚载十余年辩论经历的慧思与睿智侃侃而谈。辩论的本质是什么?辩论赛评判有没有统一标准?辩论的真实是什么?辩题背后蕴含着怎样的不得已?执中学长以 12个辩论之问,呈现了他理解辩论的基本图景、以辩手角色思考问题的基本框架。编者以录音为材料,将文字稿基本整理如下。 1.打辩论的输赢重不重要? 黄执中:我们绝对不会说因为我们的年纪都比较大了就说输赢不重要。输赢超重要。事实上我很难想象一个下象棋的人说:“哎,我这已经是棋神了,输赢不重要。”输赢不重要你还下棋干什么呢,你直接把将军走出来让对手吃掉好了。所 以输赢,尤其是那种竞技型的行为里头,很难讲输赢不重要。你说如果今天我们做的是一种艺术,我们画画。画画,就要画出心中理想的境界,有没有得奖不重要。咱们写诗,只要我自己看得懂,我自己觉得表达了我的心境,你们能不能理解,我期待知音。没有什么输赢。 可是辩论他是一个极端入世的活动,不是一个出世的活动。辩论他有一个很明确的功能,就是我要改变台下人的观点,你也要。双方在有限的时间下来比赛谁能够改变台下人的观点。改变台下人的观点,这件事情是这个活动的本质。我很难相信一个打辩论的人的心态是出世的不是入世的,一个出世的人不会打辩论的。所有打辩论的人至少相信一个价值观,就是这个世界可以被改变而且值得被改变。如果这个世界不可以被改变或不值得被改变你干嘛打辩论呢?你直接像那个梭 罗一样写湖滨散记嘛。你不用去辩论因为你不期待也不在乎别人怎么想。可是不是,辩论的人不这样想。所以输赢很重要。因为它证明了我做这件事情有没有意义。没人读懂的诗仍然有意义,不能说服或不能改变别人观点的一番话在辩论人的眼中没有意义。因为我们不是孤芳自赏的动物。或者这样讲,不能吃的菜有意义吗?做菜高度入世吧?有说我做这道菜能不能吃不重要,这超重要!不然你做菜干嘛?有人说练防身术能不能防身不重要,那是跳舞,不是防身术。跳舞,自己动的开心就好。可是防身术有很明确的积极功能吧?有很明确的世俗功能吧?不能防身的防身术价值是零。不能防身的防身术就跟不能灭火的灭火器一样价值

课堂辩论活动设计的模式

课堂辩论活动设计的模式 辩论活动通常可分为两大类:应用性辩论和教学性辩论。1应用性辩论根据辩论主体和辩题的不同又可分为法庭辩论、议会辩论、外交辩论等具体的辩论形式;教学性辩论顾名思义是和教学活动有关的辩论形式,其参加的主体和辩题的拟定都和教学有关,这种辩论的目的是给参与者提供一个锻炼学习的机会。教学性辩论是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辅助的教学形式。在教学性辩论中,辩题必须是来自于各门学科中存在的有争议的观点、方法和体系,这样学生才能展开论争,分析比较各种观点,将会大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学性辩论和一般的辩论赛不同,它不是为了分出高低胜负,论争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对课程知识的深度理解。因此,在辩题确定之后,老师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比如,怎样分析辩题、如何进行辩论等,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走弯路,使辩论活动顺利开展。 教学性辩论依据其正式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教学性辩论比赛和一般性的课堂辩论。教学性辩论比赛是一种集语言表达、心理素质、逻辑思维、知识涵养、仪表仪态等为一体的高水平的语言思维活动。在生中开展辩论比赛,对于提高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迎接挑战的必备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教学性辩论比赛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并要求有辩论结果的竞赛活动,要想顺利的开展一次教学性辩论比赛,就必须要有严密的组织、明确的教学目的和周密的计划。 要想组织好一次教学性辩论比赛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成立辩论赛筹备小组。筹备小组的主要任务是明确辩论赛的目的,拟定辩题,制定辩论赛的规则、程序,确定辩论赛的规模、参赛的人数以及辩论赛的时间、地点等。筹备小组的组长一般应为班级的班长,小组成员可以是副班长、学习小组长及学生代表,组员的分布要有代表性,男女比例要协调,筹备小组人数不宜太多,应在6至8人。在筹备辩论赛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做好全程指导。 2.选出辩论赛的主持和评审。主持和评审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辩论赛的比赛程序主持辩论赛的开展,客观公正的评出双方辩论队的成绩。课堂辩论比赛不同于大型的辩论比赛,程序没有那么复杂,主持和评审可以由任课老师一人但当,但老师要注意掌控整个辩论赛的进程,适时进行微调,达到辩论比赛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目的。 1(美)AUST1NJ?FREELY. 辩论与论辩[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19.

辩论赛经典实用辩论技巧

辩论赛经典实用辩论技巧 一、辩论赛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辩论赛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 正方一辩的发言时间控制:正方一辩是整场辩论的第一个发言者他没有驳斥的对象要做的只是把事先准备好的稿子认认真真地念好。不过如果能在念出最后一个字时恰恰时间结束的铃声响起可收到先声夺人之效。这一点极难所以不必强求。正方一辩还有一些战术如在发言结尾向对方提出好几个问题以图扰乱对方一辩发言但对方如稍有经验一般是避而不答于是反而容易暴露本方的进攻点。一辩还常在结尾时说:关于___将由我方二辩、三辩作进一步的阐述。这种做法优点是在配合上显得连贯缺点是可能会破坏一辩的整体气势。如果时间已到而稿子还未念完可以把论点重复一遍然后坐下。 辩论赛中应该注意的问题2. 控制驳论的的比例:除正方一辩外其余辩论队员都面临着如何在发言中处理驳论与立论的关系初学者易犯的毛病:一是明明听到对方漏洞百出却不知从何下手好象武学中的全是空门竟然成了没有空门;二是知道应该驳斥哪一点一站起来就面红耳赤恨不得一棍子把对方打死但是由于无法有效地组织语言说起来吞吞吐吐观众看了都替他着急。驳论应该注意的问题是:①事先有所准备对方可能从哪点进攻做到心中有数可以把想到的驳论分点写在卡片上对方谈到哪一点就抽出哪张卡片放在稿子开头; ②首先驳斥对方的常识性错误及口误如对方背错

了某句诗词或在某句话中漏掉了一些关键字而导致意思截然相反都应该抓住机会予以痛击;临场驳斥要注意对方发言中的开头一段因为时间有限如果驳斥其结尾往往来不及组织语言; ③反驳的对象不要太过分散不超过3点; ④最好是针对前一个发言者进行驳斥如果中间已经隔了几轮发言驳斥的效果会减弱。当然对方的重大漏洞或关键的论点、论据例外; ⑤确实觉得反驳有困难可以只立论。 辩论赛中应该注意的问题3.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初看辩论的人可能会觉得那些辩论稿满篇都是听不懂的新名词的辩手才是高手其实恰恰相反。前面已经说过辩手经过准备之后对辩题的理解往往比评委深刻这时既要深得入又要浅得出发言时要避免使用专用术语即使用也要作说明此外要多使用比喻、举例、排比等手法。如果能在发言中以幽默的语言或大义凛然的陈词引起观众的笑声和掌声对评委会产生较大影响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自由辩论。 辩论赛中应该注意的问题4. 概念的模糊和清晰:其实不光是概念很多场合都需要模糊的语言让对方找不到靶子这似乎和第3点有点矛盾但第3点指的是一般情况而这里指的却是特殊情况。举个例子:在法治能消除腐败的训练赛中我持正方立场这时我方面临的一个难题是怎样给消除下一个定义消除的权威定义是使不存在如果同意这个定义显然不利;如果不同意这个定义又实在太难驳倒甚至很难防守。最后我方采用了这样的定义:法治能消除腐

黄执中前辈比赛辩词

2003国际大专辩论赛A组总决赛:顺境还是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 正方:顺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中山大学) 反方: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世新大学) 1、攻辩小结 黄执中: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刚刚的质询答辩,对方辩友在猜我们桌上的喉糖的时候,她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方式,说我三个都猜可不可以呀。在这场比赛当中,当然可以,可是我想请问一下在座的各位观众,我们在人生的选择当中,可以说我统统都要可以吗?好像不行吧。不管我们是科学家在做实验,不管我们是学生在选择人生的经历和过程,不管我们是一个企业家在选择企业投资的方向,我们好像都必须要从中择一,当然如果遇到顺境,我们第一次都猜对,我们就得到了成功的果实,我开了第一个杯子知道里头有东西了,可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失去了什么,我失去了看看其他杯子里的东西的机会。《阿甘正传》里头不就有一句话吗: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吃下去,你永远不知道它味道是什么?顺利的人有一个特色,就是他永远都吃到他最喜欢吃的那颗巧克力,可是呢,他永远不知道其他巧克力是什么味道,他也永远不知道别的路途会有什么样的风景。 对方辩友今天告诉我们,所谓的顺境,有三个立意,第一个是在生理上的发展,可是我们要知道,生理上真的是在顺境当中比较容易带来发展吗?我们都知道,人体为什么会产生对病菌的抗体,就因为是我们生过病,才会有抗体的,如果从来就没有生过病,一场病就把你击倒了,这怎么会是顺境的发展呢?对方辩友又告诉我们说,有顺境,身体才会好,可是这跟我们的经历也不一样,一个富翁,有车子,有房子,有仆人这种是顺境吧,他的身体会比农夫来得好吗?其次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说他的心智在顺境当中会成长,可是我们就要想想看了,如果我们去念大学遇到两个老师,一个是严格的老师,一个是偷懒的老师,随便课程都让你PASS,随便你交什么作业给你高分,这总是顺境,可你的心智会成长吗?最后我们还想到,有关品格的问题,对方辩友如果我身在一个父母极度宠爱的顺畅环境里,打破花瓶父母说没有关系,捉弄小孩子,没有关系。对方辩友,这样的溺爱品格会正常吗?谢谢大家! 2、回答嘉宾提问 黄执中:我了解,谢谢蒋老师的提问,我方的看法是基本上我能够知道,如果让我来选择的话,我当然是希望能够活在一个顺利的环境里头,如果让父母来选择的话,他当然是希望子女活在一个顺利的环境里头,为什么?因为这是人之常情,我们不忍苛责。可是我们要了解,我们希望下一代活在好的环境里头,是因为我们不忍心看他受苦。可是其实我们又知道,我们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种种能力,其实都是从困难当中出现的,如果我这个父母,帮他解决困难,我为他创造一个顺境,帮他解决困难,其实这个小孩子,并没有解决困难,是我帮他解决困难,顺境不会让人拥有这样的能力。所以呢,我们知道,不管是科学家也好,先烈

辩论赛技巧辩论赛常用句子

第一部辩论赛常用句子 1、辩论赛常用万能语句 辩论赛上有很多常用的一些,可以用在双方争论的时候使用。 1. 请对方辩友不要给我们今天的辩题加上一个定语,今天的辩题是……而不是…… 2. 对方辩友请不要将概念混淆。 3. 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 4. 世界如此奇妙,您却如此烦躁,不好……不好…… 5. 面对这样的真知灼见,对方辩友至今未能幡然醒悟,正好比雨过天晴却仍静坐茅庐听雨,不愿接受真理的光芒。 6. 对方辩友不要回避问题,您所说的……与我们所讨论的题目离了不止万里 7. 对方辩友以偏概全,用……例子来论证……实在是一叶障目,盲人摸象,没有意识到还有…… 8. 我对对方边摇头所提出的观点表示无法接受……这样荒谬的逻辑我们能接受吗 9. 为什么对方辩友一直不敢正面回答我们的问题,闪闪烁烁是在犹豫么还是你们的乱点根本无法面对如此之多的现实 10. 总是拿着A情况下的B结果来跟我们C情况下的B结果来衔接,对方辩友不是牛头不对马嘴吗 11. 我们从刚才就一再强调,今天我们讨论的A情况下会如何,而对方辩友总是举B情况下的例子,是不是“纸糊的月亮当太阳,偷天换日呢” 12. 再华丽的语言也掩饰不了错误的言论,再动情的解释也遮蔽不了真理的光辉 13. 对方辩友不要再逃避问题了,回到眼前的问题中 14. 对方辩友搞错了……恰恰是反映了…… 15. 既然对方辩友不喜欢谈……那我们谈谈…… 16. 对方辩友一直回避这样的问题,请对方辩友正面回答

17. 对方讲的是……这一点我们并非反对,可问题是…… 18. 对方辩友既然说……就是……那么我就请问……你们怎么解释呢 19. 暂且不说……本身……再退一步…… 20. 请对方辩友不要跳出讨论的论题之外 21. 世界上不是缺少实践,只是缺少发现实践的眼睛 22. 对方辩友一直是“坐飞机扔炸弹——空对空”讲来讲去,我方问了那么多遍,他们也没有给我们举出一个例子来。 23. 对方辩友回答我方问题,向来不是“小巷里面抬竹竿——直来直去”,而是拐弯抹角 24. 对方辩友总是人太懒,大学的全面要靠理论来抗,相爱总是太简单,实践可是太难,不懂理论的家庭可千万不要勉强哦 25. 理论教我一首歌,可是只有实践告诉我,为什么共产党才能拯救中国 2、辩论赛常用万能语句 26. 麻子上台——群众观点 27. 猪八戒戴花——自觉其美 ? 28. 拽着胡子过马路——谦虚 29. 老鼠跳到上——乱弹 30. 正如对方辩友所说的,你们的论点只有在……情况下才能成立,而我们要看好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在……情况下的论点,对方辩友是不是有点含糊其辞强词夺理呢 31. 按对方的逻辑是不是海马也是马,蜗牛也是牛呢 32. 请问对方辩友,一个苹果什么味道去想还是去尝啊 33. 非常感谢对方辩友的“抛砖引玉”现在我们陈述我方观点 34. 谢谢对方辩友对我方观点的支持,有你们的支持,相信我方陈述的观点会更容易让人了解 35. 对方辩友为什么故意逃避我方问题呢是不是已经同意我方观点呢36. 对方辩友带着眼睛看问题,当然乌鸦一般黑

辩论赛题目大全

... 辩论题目大全 正方反方 个人的命运是由个人掌握个人的命运是由社会掌握便利器具便利便利器具不便利 发掘人才需要考试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 民族技艺应该保密民族技艺不应该保密 理想人才以仁为主理想人才以智为主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利大于弊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弊大于 利 金钱的追求与道德可以并行金钱的追求与道德可以并行 杜绝盗版,消费者扮演比政府更重要的角色杜绝盗版,政府扮演比消费者更重要的角色 个性需要刻意追求个性不需要刻意追求 宽松式管理对大学生利大于弊宽松式管理对大学生弊大于 利 留学归国是个人问题不是社会 问题留学归国是社会问题不是个人问题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文学名著比通俗文学影响大 网络的娱乐性比实用性强网络的实用性比娱乐性强 网络的发展对文学弊大于利网络的发展对文学利大于弊 相处容易相爱难相爱容易相处难 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利大于弊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弊大于 利 青年成才的关键是自身能力&nb sp; 青年成才的关键是外部机遇 环境保护应该以人为本环境保护应该以自然为本 企业发展需要无私奉献精神企业发展不需要无私奉献精神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成大事者也拘小节 审判时参考判例在我国利大于弊审判时参考判例在我国弊大于利.. 专业资料整理

... 杜绝盗版,政府比消费者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杜绝盗版,消费者比政府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送子女进名校,利大于弊送子女进名校,弊大于利 避免人才外流,是政府的责任避免人才外流,不是政府的责任 爱的教育比体罚更有效体罚比爱的教育更有效 合作比竞争,更能使文明进步竞争比合作,更能使文明进步 天灾比人祸更可怕人祸比天灾更可怕 相爱容易相处难相处容易相爱难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远亲 新闻自由是社会改革的最大动 力新闻自由不是社会改革的最大动力全球化能为我国带来经济发展全球化不能为我国带来经济发展 性教育应列为中学课程性教育不应列为中学课程 性教育是科学教育性教育是道德教育 道义比利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更大利益比道义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大 博彩事业的兴旺是社会进步繁荣的象征博彩事业的兴旺不是社会进步繁荣的象征 教育应注重人格培训多于知识 培训教育应注重知识培训多于人格培训 银行合并对国家未来经济发展利 大于弊银行合并对国家未来 经济发展弊大于利 男性比女性更需要关怀女性比男性更需要关怀 劳心者比劳力者对社会更有贡 献劳力者比劳心者对社会更有贡献 新闻价值比新闻道德重要新闻道德比新闻价值重要 强权胜于公理公理胜于强权 大学私营化的利大于弊大学私营化的弊大于利 文化建设应先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应先于文化建设 以暴制暴是打击恐怖主义最有效的途径以暴制暴不是打击恐怖主义最有效的途径 重奖大学新生利大于弊重奖大学新生弊大于利.. 专业资料整理

辩论的技巧--黄执中

洛阳集:辩论的技巧——黄执中(简体字版) 学长你好~我是台南二中思言社的学弟 虽然踏入辩论圈已经快满一年了 但是经过这一次的金陵杯 我很想知道 什么才是正规的辩论技巧什么是不该学的技巧 亦或是~我该不该学辩论技巧 当我去看别人比赛他们不像我们会所谓的卡话框定一次念完~ 然后直接进入论点讨论等等等之类的~~(还有模糊对方焦点) 我想知道该怎么打好一场辩论当好一个二辩(正跟反) 我该怎么去质询对方才不会被裁判认为玩弄技巧如何可以去深入讨论一件事 我该以怎么样的思维去思考一件事 最后~希望学长可以解答我的疑惑~谢谢你 —————————————这是黄执中回答的分割线————————————————— 辩论的技巧,目的是要吸引别人注意辩论的内容……在这个大原则下,不同的技巧,就像冬天的火锅跟夏天的冻柠,没有什么「最好」,只有「在当时的情况下最受欢迎」。 当大家都在背稿,搞的精雕细琢、天衣无缝时,我会劝你即席……如此一来,你平实的用语、偶尔的结巴、激动下的辞不达意,反而一样一样,都是武器。 当大家都是即席,搞的朴拙无华、原形毕露时,我会劝你背稿……此时,你精鍊的用词、流畅的节奏、连排比带押韵的段子,就会异军突起,鹤立鸡群。 所以,当大环境是摇头晃脑的严肃论理,那子申四两拨千金的调侃就超强;当大环境是针锋相对的傲气辩手,那哲耀大智若愚的稚气就超强;当大环境是俏皮话满天飞,那培德的不苟言笑就超强;当大环境是干坤烧鹅……那,那政大帅气的神雕侠侣就超强。 所以,没有「最好」的技巧,只有「在当时的情况下最受欢迎」的技巧──而看准大环境的变动,调整队伍的风格,是教练的工作。

可是,我瞎猜的啦──如果你的问题不在于「吸引不了他人的注意」,而在于表达能力还「不足以传达辩论的内容」,则所谓的技巧,是另一回事。 说话时,把意思表达得很清楚,是其一。 要做到这一点,口齿清楚是基本,但我们毕竟不是说相声,所以不用练到腔圆字正……意思表达的清不清楚,关键是你有没有表达出「内容间的因果关系」。 刚学辩论的人,讲话有个毛病,就是他们喜欢直接讲结论,不习惯慢慢讲推论。这种「经济」而不「精确」的讲话方式不改,表达起意思来就永远都会是模模糊糊、松松散散的(至于老辩士的毛病,则是连聊天时都爱用推论,推的不厌其烦)。 习惯推论,就是习惯把「因为」跟「所以」当作语句间的连接词。脑子里能常保因果关系的人,讲起话来,有起点,有终点,哪里该直走,哪里该转弯,清清楚楚,不容易乱。 拿一篇社论,看一遍,然后照着它的意思,试着自己说一遍。接着,拿枝红笔,把社论里的因果关系标出来,看懂后,照着因果关系再说一遍。多练几次,慢慢就习惯了。 别人听你的意思,能听得很不费力、很舒服,是其二。 在辩论中,选手都是有备而来,内容多半抽象陌生,交锋更是又快又准……短时间内,讯息的浓度太高,听起来会很吃力。 所以讲话的人,要像导游,每讲一段,就得停下来,做个路标,提醒一下大家我们刚才从哪里来,现在到哪里,等下要往哪里去,这样子,听众的理解才跟的上。这是小技巧。 阅读时,遇到重点,我们可以读慢点,可以拿笔画个线,可以贴张色纸,可以回头多看一两遍。但听人家辩论时,却没这么简单,台上的一句话,说完了,就消失了,听众还没想清楚,下一句话马上又会跟上来……而当听众终于忍不住停下来想的时候,就是你其他的申论平白流过的时候。 所以讲话的人,要贴心,要用你的停顿、快慢、语气、类比或重复,帮听众圈重点。这部分,大陆的选手做的最好,拿他们的比赛多看几遍,再看台湾的比赛,差异很清楚。 说完后,让大家对你说过的内容有印象,是其三。 人对故事性的结构会有印象。 人对故事中的人物会有印象。 人对人物的表情与感受会有印象。 人对抽象的推理不会有印象。 人对太过理所当然的观点不会有印象。

课堂辩论的作用

辩论已成为人们在交流和碰撞中深化思想,发掘真理,提高修养,增进口才的肌肤知识性和技巧性的艺术,成为包含着丰富内涵,具有普遍社会意义和教育功能的重要活动,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作为大学生这一特殊青年群体的我们,热衷于通过与他人辩论来表达自己对知识和真理的理解。然而我们的辩论大多为自发行为,有组织的辩论赛看上去亦不过像现代人的一种智力游戏而已。课堂辩论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的价值不容忽视,它兼容古代非形式化论辩教学与当代形式化论辩教学之长,它表明人们将更加自觉地运用辩论于教学之中,从更高好地发挥辩论的教育功能。 (一)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常,衡量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应依据学生深吸发展的结果来评价,这种结果又集中体现在学生综合素质的优劣上。一场辩论赛,收获最大的无疑使我们大学生自身。辩论之前,我们需要翻越大量的资料,走访有权威的老师,搜集各种观点,在短短的时间内积累丰富的知识,通过辩论技巧的训练和临场的发挥,可以很快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思辨能力,并使自己的知识的已扩充、深化,只会得以提高、升华。气质得以锻炼和改造。课堂辩论的准备、组织与实施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多重交往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知识储备、认识结构、智力水平等智力因素的发展,而且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人生信仰、价值理念、态度情感、兴趣倾向等非智力品质。 (二)调动了师生双方的主动性 其一,大学生课堂辩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讲授—接受”为主要模式,大学生的探索和实践机会少,不利于大学生常造林和实践精神的培养。大学生课堂辩论则以师生的“探讨—辩论—发现”为主要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留有极大的空间和余地,可以满足其多方面的需求,是他们的潜能得到释放,因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支柱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可以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可谓唇枪舌剑、辩辞激昂,青年人的朝气尽显无遗。这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最易激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将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并通过积极第四所为课堂辩论贡献自己的一份智慧,谁能说在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中不会产生真理的火花呢? 其二,大学生课堂辩论有助于克服老师的懒惰心理。在缺乏有效的激励环境和教育制度下,教师容易滋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惰性心理。而大学生课堂辩论是这样一种激励方式,教师要保证辩论的质量,必须对辩手进行训练,提高他们的素质。这同时也就需要教师自身要有较高的素质。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地自我学习,开拓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的人格魅力,掌握一定的辩论技巧,才能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三)兼顾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传统的集体教学不能很好地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致使学习能力强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又有些不适应。而课堂辩论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教师对辩手进行训练的过程就是个别施教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将逐步了解每一位辩手的知识储备情况、治理思维水平、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各自的优势领域。这样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大学生课堂辩论则实现了集体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的最佳结合,因而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四)培养了学生求索真理的精神 古往今来,为真理而辩的科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数不胜数。科学家探索真理的执着精神,思想家维护真理的巨大勇气,教育家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都会通过课堂辩论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辩论赛的技巧

辩论赛的技巧 辩论赛应该注意的9大事项: 1、辩手必须熟悉辩论的规则, 2、自我展示方面力求创新,展现队伍的整体性。 3、环节的发掘。比如说对于剩余时间的安排。 4、辩位安排: 一辩求稳、语言有震撼力。对整场辩论赛观点的把握能力强。 二、三辩要求现场应变能力、语言的及时组织能力以及对观点的把握能力强; 四辩是为整场辩论赛画上一个圆满句号的人。要求有思想、有高度、有热情,能够在情感上带动评委、观众。一是听,听对方的破绽,在总结陈词中要大说特说,二是补,对我方的失误做必要的补充,三是临场要察颜观色,四是要有精彩的结尾语来打动评委 5、脱稿,只有脱稿时的语言才有感染力,顺势而上、随感而发。(附:辩论赛准备的纸条一般用法:<1>记录现场的东西;〈2〉纪录较长的引用案例;〈3〉纪录引用数据)备充分 6、注意场上的整体配合:(辩论赛的输赢不是仅看个人表现的好坏。它也是对辩手默契的考验。) 7、辩论技巧 1)、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辩论赛的辩题本来就没有一个绝对的谁对谁错。看的是谁的语言更有说服力。恰当而又丰富的肢体语言更能增加你的说服力。

2)、自由辩论阶段经典常用语的使用:自由辩论阶段是整场辩论赛的高潮。每个辩手的语言简短精练而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给观众和评委的思考时间也相对减少了,例如:对方辩友显然已经跑题了。对方辩友为什么故意逃避我方问题呢?是不是已经同意我方观点了呢?等经典常用语要时常用上。 3)、避免队内在场上的提示,因为这是一个否定性的提示,一提示就表示你否定他 4)、注意抓重点抓内容:辩论赛毕竟不是表演,它看的还是你的语言是否有说服力而不是看你的声势有多大。 5)、避免硬伤 (1、形式硬伤,包括超时、自由辩论时连续发言等;2、观点硬伤,千万避免绝对化。3.注意礼貌问题:辩论不是吵架,一定要注意情绪的控制,注意自己的风度问题。不要进行人身攻击。4、注意规则问题(尤其新手)。) 8、内容要破题立论。确立突出自己的优势空间。拥有自己的套路,紧围辩题。 9、攻辩应对的技巧 1)求新。新要新在观点上不能是逻辑上的新,因为求新既要给观众眼前一亮的感觉又要让观众容易接受,逻辑上的新不容易让人在短时间上接受 2)对于对手抛出的问题,可以相互的推,没必要用一个绝对的答案回答

辩论赛中的击败对手的辩论技巧_礼仪

辩论赛中的击败对手的辩论技巧辩论赛中想要击败对手怎能没有一些技巧呢?下面是橙子搜集整理的辩论赛中的击败对手的辩论技巧,欢迎阅读。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辩论赛栏目! 辩论的技巧知识积累是重要的,但是不懂得辩论技巧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辩论的技巧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必须讲究辩论的逻辑性 在辩论中,辩论的逻辑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使辩论显得严谨、条理,使自己的观点显得牢不可破。 在辩论中还应擅长进行归纳。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来阐明自己的见解,不要一说就是一大套并且不得要领,只有这样才能在辩论中是占据有利的位置;同样地,要能用简明扼要的话来归纳对方的见解,否则往往会随波逐流,甚至迷失方向。只有在逻辑上善于归纳的人,才会在辩论中紧紧抓住对方的要害,有针对性地打击对方,使对方真正陷入被动的局面。 在辩论中需要使用归谬法。所谓归谬法就是沿着对方的逻辑把其观点推向极端,使其荒谬性明显地表现出来,从而对其观点予以根本否定。对方的本来不明显或者小的逻辑错误,使用归谬法后就会使其错误被放大到妇孺皆知的地步,这样,往往能够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当然,归谬法的使用要注意适度性,如果运用不当,会给人以强词夺1/ 7

理的感觉。 2.尽量做到辩论生动形象和语言风趣 在论坛上本来大家就是释放精神压力,享受轻松人生,如果辩论过于生硬,缺乏活力和幽默,大家上网的意义就没有了,所以只有在辩论中融入生动、形象、风趣的语言,整个论坛的辩论才会充满活力,论坛上的人气才会旺盛。 要充分运用生活中形象例子,尽量少使用抽象的、教条的说理,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 多多使用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避免使用枯燥无味的大白话。 用具体的、有据可查的数据取代经院式的说教,避免使用可能、大概、好像、应该、你想之类的不准确的词句。在辩论中,准确无误的数据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能用数字说明的地方要尽可能用数字,因为数字只要有据可查,不管准确与否,对方往往无法反驳,也无法否定。 3.必须讲究进攻和防守的平衡 辩论犹如战斗,进攻和是一对基本的矛盾关系。在辩论中辩护是防守,反驳就是进攻。 在辩论中经常出现两个极端:一是只讲防守,结果辩来辩去,战斗都在自己一方进行,对对方的观点根本不构成任何威胁,这样就不可能取得胜利;二是只讲进攻,对对方提出的证据和问题,不敢正面回答和辩论,在心理首先已经胆怯,这样往往是自己还没有攻破对方 的堡垒,自己却已经失去阵营。 2/ 7

经典辩论赛

有哪些经典的辩论赛视频可以推荐? 1.开山鼻祖,狮城舌战。(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 93年的国际大专辩论赛可以说是开启了国内辩论赛的源头,决赛这一场人性本善/人性本恶更是焦点中的焦点,复旦大学代表中国大陆参加比赛一路打到决赛,力克台湾大学夺得冠军。回来以后出了本书叫《狮城舌战》,一时洛阳纸贵。蒋昌建等四人也从此名留华语辩论史。 1993 国辩台大vs复旦人性本善/人性本恶 https://www.doczj.com/doc/685896475.html,/v_show/id_XNjI1NDIxMjU2.html 2. 大神的大神,林正疆(1995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 你知道连续两届国辩最佳,辩论圈内大佬,拥有众多脑残粉的黄执中心中的辩论偶像是谁吗? 对,林正疆。 这个胖子,啊不,这位学长在95国辩的舞台上散发出闪耀的光芒。他的逻辑,他的语言,他的从容不迫。从现在看回19年前那一场比赛,我们记住的,只有林正疆而已。虽然在决赛憾负南京大学,但是不妨碍他与95国辩的决赛一起成为经典。 1995国际大专辩论会知易行难 https://www.doczj.com/doc/685896475.html,/v_show/id_XMjAzMDI2NjA=.html?from=y1.2-1-87.3.15-1.1-1-1-14 3. 西交四剑,天下无双。(1999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决赛) 如果有那么一支队伍能排进华语辩论史所有队伍的TOP10,不TOP5,那99年国辩的西安交大一定榜上有名。从98的蓝带杯开始(虽然当时不全是99的阵容),到99年国辩决赛。凭借着“铁立论,快思维,美意向”,西交四剑所向披靡,轻取国辩。樊登,郭宇宽,谭琦和路一鸣配合无间。每一场比赛都是好比赛,那就看看决赛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