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杨译_老残游记_看翻译中的交互主体性

从杨译_老残游记_看翻译中的交互主体性

从杨译_老残游记_看翻译中的交互主体性
从杨译_老残游记_看翻译中的交互主体性

1

从杨译《老残游记》看翻译中的交互主体性

罗 丹

(南开大学 天津 300071)

摘 要:交互主体性是目前翻译界的热门议题,研究者们多从译者主体性的限制、主体性向交互主体性的转向、交互主体性对翻译研究的意义等角度入手,对该理论进行学理溯源、价值总结和道德呼吁。然而,翻译语境中的交互主体性到底具有什么样的理论内涵?本文对此进行了尝试性的概括,并以杨译《老残游记》为例进行具体说明,以便从抽象和具体两个方面充分展示翻译中的交互主体性。

关键词:交互主体性;理论内涵;《老残游记》;具体说明[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6539(2010)08-0001-06

Translational Intersubjectivity Seen from the Yangs’ The Travel of Lao Can

Luo Dan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

Abstract :Intersubjectivity is a current hot topic in translation studies. Researchers mostly proceed with perspectives such as the restric-tions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the turn from subjectivity to intersubjectivity, the signi ? cance it has on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so on. That is, the main concerns are theoretical retrospection, value sum-up and moral appeal. However, what is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of intersubjectivity in the context of translation? In order to fully demonstrate the translational intersubjectivity both in terms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offers its tentative theoretical generalization, and by taking examples from The Travel of Lao Can translated by the Yangs, its concrete illustrations.

Key words :intersubjectivity;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The Travel of Lao Can ; concrete illustrations

[收稿日期] 2009 - 9 - 30

[作者简介] 罗丹(1982~ ),女,湖南绥宁人,南开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翻译方向博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

实践。

一、引言

交互主体性是20世纪初肇始于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哲学概念。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经过布伯、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巴赫金和哈贝马斯等人的阐释和补充,它逐步走下纯理思辨的神坛步入实践哲学的范畴。21世纪初,国内研究者将其引入翻译领域,在翻译界掀起一股交互主体性研究的热潮。令人遗憾的是,目前翻译研究者对交互主体性的关注基本停留在追溯理论的哲学根源、总结其对翻译学的宏观意义和呼吁平等的伦理道德等方面,而系统地探究翻译语境中交互主体性理论本身,并用具体译例揭示该理论对译者翻译实践的影响及其在译文中的体现之类的努

力尚不多见。

二、翻译中交互主体性的理论内涵

不少研究者认为,intersubjectivity 指“主体间的关系”:“研究对象是主体之间的相互交往关系”(苏宏斌,2002);“主体间性实质上是就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体与类的关系问题”(李明,2006);“翻译的主体间性指的是源作者、源文本、译者、赞助人和译文读者之间的关系”(郑耀军,2006);“无非就是一个‘主体’与另一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性”(段德智,2009:11)等。实际上,“主体间的关系”只是intersubjectivity 内涵的一部分。我们知道,交互主体性概念最初是胡塞尔在反思主体

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个体主体性的特点是把“我”当成绝对主体,把他人当成绝对客体,二者之间是截然对立的单向关系。而交互主体性认为人与人之间互为主(客)体,二者之间是平等的双向关系。真正的主体性应该是主体在与其他主体平等的交往互动中发挥的主体性。即intersubjectivity并不是要取代subjectivity,而是对极端的个体主体性的纠正和补充,其本质仍是主体性,是交互关系中的主体性。因此,有研究者指出,“主体间性”的提法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似乎它不是主体的内在属性,而是主体和主体之间的在人之外的某种性质;而“交互主体性”的表述既包含了“主体性”的本质,同时又强调了“交互关系”这层内容,应该是更合适的术语(郭湛,2001)。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翻译本身并不具备主体性,比较而言,“翻译中的交互主体性”比“翻译的主体间性”更为恰当。

近来,一些翻译研究者也对交互主体性概念进行了深入思考:“交互主体性是作为主体的人在与同样作为主体的人在交往活动中产生的主体性”(杨柳,2003);交互主体性“既包括了多元主体性,也包括主体性是在与其他主体之间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中发生的”(葛校琴,2006:216);交互主体性提倡一种“主体间的主体性,而不是单独、片面的主体性”(陈大亮,2007)等。这些思考揭示了交互主体性的本质内涵,翻译中的交互主体性并不简单等同于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等各主体之间互相承认、互相尊重、互相影响和制约的关系,这种良性关系最终要服务于翻译中主体性的发挥。即,翻译中的主体性问题要置于互动式的翻译实践中考察,翻译中交互主体性的本质是交互关系下的主体性,是翻译主体与翻译中其他主体在平等的交往互动中发挥的主体性,它包含主体性和交互关系两层内容,是对以译者、作者或读者等为中心的个体主体性的纠正和补充。

平等的交互关系是前提。主体性哲学的缺陷在于主客截然二分,从而导致主体绝对凌驾于客体之上的二元对立局面。翻译的交互主体性认为,参与翻译活动的人互为主(客)体,他们之间是平等的交往互动关系。译者、作者、读者等人之间既存在作为主体平等对话的一面,也存在作为主客体认识与被认识的一面,主体的对话最终要通过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实现。以译者与原文作者的交互关系为例:在翻译中,译者与原文作者应建立起平等的对话关系,但他们之间的交往并不是直接进行的,而是以原作为中介;原作是原文作者生活和思想物化的文本形态,译者经由它与原文作者形成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需要指出的是,平等的交互关系指人格上的平等,并不否认各主体功能和权利方面的差异。实际上,功能不同是绝对的事实,正因为如此,不同的主体各司其职,有各自不同的利益,翻译中才会织就复杂纠葛的关系网络。而权利分配的不均衡始终是翻译活动中的常态,这需要翻译主体充分尊重其他主体的地位,在制约平衡中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使译文呈现尽可能好的状态。

交互关系下的主体性是本质。对于“谁是翻译主体”,许均(2003)曾指出,分歧的关键在于如何定义“翻译”这个概念:如果“翻译”表示狭义的翻译行为,译者是唯一的翻译主体;如果“翻译”表示广义的翻译活动,除译者外翻译中还存在其他主体。我们认为,“翻译”不应该局限于形式和内容的转化,而是包括创作、策动、翻译、阅读、评价等在内的整套系统。译者是翻译活动中的核心人物,从原文的选择到译文的处理无不体现译者的动机、思想和经验,具体的翻译实践只能通过译者完成,翻译中其他人的作用力能否在译文中体现(或者多大程度上得以体现)取决于译者接受与否(或受影响程度的深浅),因此译者是唯一的翻译主体。然而其他参与翻译的人,即原文作者、译文读者、翻译的策动者和评论者的主体地位也应予以承认和尊重。由于主体之间存在双向的相互作用,译者的主体性必须受到翻译中其他主体因素的限制,在平衡各种错综复杂的交互关系中加以发挥。根据译者交往对象的不同,翻译中的交互主体性可分为译者与原文作者、译者与翻译策动者和评论者、译者与译文读者3种。

三、交互主体性在杨译《老残游记》中的体现

《老残游记》成书于1903至1906年间,小说共20回,以人称老残的江湖医生在游历中的见

2

闻为线索,描写了在“棋局已残”的清朝末年,山东一带百姓苦难深重的遭遇,尤其是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这部小说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人们的追捧,它捉笔作刀、针砭时弊,是作者刘鹗一生沉浮后感悟的“哭泣”。其语言清新诙谐、感情细腻真挚,不论写景状物还是刻画人物都很成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至今已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内外影响巨大。除杨宪益夫妇的译本外,林语堂曾经译过王小玉说书的章节;哈洛德 · 谢迪克(Harold Shadick)的全译本被收入大中华文库。下面我们以谢迪克的译文为比较,具体考察3种交互主体性在杨译《老残游记》中的体现。

1.译者与原文作者的交互主体性

正如草婴译托尔斯泰、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傅雷译巴尔扎克和罗曼 · 罗兰一样,译者只有选择与自己脾气性情接近的作者,才会热爱原作,才能“把情节,故事记得烂熟,分析彻底,人物历历如在目前,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微言大义也能慢慢咂摸出来”(傅雷,1998:228)。杨宪益①选择《老残游记》并非偶然,他与作者刘鹗在家庭出身、所受教育、个人性格和社会经历等方面都有诸多相似。刘鹗与杨宪益都出生于一个旧式的文人官僚家庭,除熟知各儒学经典外,他们都以开放的心态学习西方的文化知识,并在很多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②。他们的性格都潇洒不羁,是所见不同于流俗、爱国忧民的真性情人。他们的社会经历都异常丰富,历经世事沧桑和人情冷暖,这些宝贵的财富能让作者创作出不朽的著作,也能让译者充分领会作品中的细腻精妙之处,将作者的心曲诉说给读者听。

与作者性情接近的译者更可能准确理解并表达作品中的真实情感,以第十二回老残所做黄河冰流诗中的最后两句“锦筵招妓乐,乱此凄其夜”(刘鹗,1981:156)的翻译为例。老残个性风流倜傥、落拓不羁,从不标榜自己是道学家式的正人君子。他在黄人瑞那儿做客时看到主人找来两个妓女作陪,只问了句:“我听说此地没有这个的,现在怎样也有了?”(同上:153),后来还娶了其中一个妓女为妾。刘鹗本人平时狎妓饮酒,逢场作戏,绝对不当作一件事,甚至有十几首咏寡妇的诗传世,因此他写出这样的句子就不足为奇了。杨宪益一生潇洒率性,常将读书人看重的名誉和形象变成供人消遣的“打油诗”:“偶见红颜犹崛起,自惭白发尚能狂”(杨宪益,2007:28);“相鼠有皮真闹剧,沐猴而冠好威风”(同上:49);“名为讲学实荒唐,愧煞南来杨六郎”(同上:77)。且看杨宪益对这两句诗的翻译:

Let us have girls and music and a ? ne feast; To enliven this chilly night. (Yang & Yang,2005:118)

首先,译者将“妓”译成g i r l s而不是prostitutes并不纯粹是为了婉饰,而是深刻体会了作者的道德观和人生观。《老残游记》第十三回,作者借妓女翠环的口尖刻讽刺了一些附庸风雅、无痛呻吟的文人做诗不过是造谣言(刘鹗,1981:161),而妓女虽卑贱却活得认真可爱。在《老残游记》二集和外编中,作者借逸云和老残的口斥骂州县老爷比娼妓还要下贱(同上:273),某甲之妻失节比妓女失节更令人嫌恶(同上:353)。刘鹗认为这些妓女本来“都是人家好儿女”,父母“逼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就稀里糊涂将女儿卖到这门户人家”,受到老鸨的残酷对待,实在可叹可怜。“锦筵”译成a ? ne feast虽然平淡,却比谢迪克的an elegant feast (Harold,2005:301)恰当,试问如此场景如何能与“高雅或优美”联系起来?过犹不及的掩饰反而破坏了作者在诗歌里营造的豪爽洒脱的氛围,这也许是译者不能与作者感同身受的缘故。“乱此凄其夜”的“乱”字这里当作“打乱常规生活习惯”解,因为黄河冰封导致旅客滞留齐河县城,老残、黄人瑞、翠环和翠花4人彻夜不眠,饮酒吃菜,聊天议事,安排好来“替翠环赎身”和“请白子寿重审贾家十三口人命案”这两件事情。杨宪益也是无酒不欢的人,好友相聚、推杯换盏、彻夜欢谈的经历应该很多,这里的enliven一词用得贴切,而谢译make a riot of (ibid)不仅语言生硬,还把“乱”错误理解为字面含义,也许是他对中国文人的特点缺乏了解之故。

2.译者与翻译策动者和评论者的交互主体性

翻译的策动者包括发起、赞助和出版的个人或单位。《老残游记》是杨宪益夫妇1944年在

3

国立编译馆时期的译作,当时二人的主要任务是翻译《资治通鉴》。然而,“对于这部‘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戒于后世’的史书,……他仅仅把这项工作当成一件必须完成的‘差事儿’”(雷音,2004:127)。杨宪益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我翻译的那些东西很多都是别人要我译的,我自己选择的也有一些,比如……《老残游记》……那些才是我真正喜欢的。”(刘晋锋,2005)由此可见,翻译《老残游记》很可能是兴趣所致,而赞助人和发起人也是译者自己。

杨译《老残游记》目前有3个版本:英国Allen&Unwin出版社的The Travels of Mr. Decadent(1944年初版);南京独立出版社的Mr. Decadent: Notes Taken in an Outing(1947年初版);北京外文社出版的The Travels of Lao Can (1983年初版)。1944年在国外出版的译本笔者无法找到,但杨宪益回忆说,《老残游记》只有英国和北京两个版本(Yang Xianyi,2002:139),据此,南京的版本很可能与英国的版本相同。笔者粗略对比了后两个版本,发现差别并不大,主要体现在书名、译者序言③、拼写④以及词组的调整和改动4个方面。后3种修改更多地属于译者的个人行为,出版社的干预因素很小。关于书名的改变,有人指出译者可能受到钱锺书的影响⑤(Wong,1989:103)。

评论者的影响绝对不容小觑。鲁迅(1980:351)在《中国小说史略》里称《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谴责小说的特点是“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而刘鹗借《老残游记》抒发他对清朝的衰败、人民的苦难和自己不得志的痛苦情感,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清官”的万分憎恶和无情揭露,这是这部小说的思想价值所在。从杨宪益的译文可明显地看出译者凸显这种尖锐风格的用心,相比之下谢迪克的译文要温和得多。例如小说第六回老残在酒店墙上题了一首讽刺玉贤的诗,前两句是“得失沦肌髓,因之急事功”(刘鹗,1981:70),杨译用了greed和impatient 这两个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而谢译中ambition和zealously(Harold,2005:131)是中性甚至带褒义的词。第十二回老残在黄河边上看月时想到“国家正当多事之秋,那王公大臣只是恐怕耽处分……”(刘鹗,1981:149),杨译the country is in peril简洁有力地揭示了当时国家的艰难局面,而谢译a time when many things are happening to our country(Harold,2005:283)几乎是字对字的直译,感情完全没有融入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第十三回“清官”宫保实施史均甫的治河方案,导致河堤两岸数万家百姓被洪水所淹,本是殷实人家小姐的翠环沦落风尘,老残想到各处老鸨的刻毒“真如一个师父传授,总是一样的手段”(刘鹗,1981:164),又是愤怒又是伤心。杨译they had learnt the same cruelty比谢译they all had the same tricks(Harold,2005:315)更贴切,妓院老鸨的“手段”并不是骗人的花招或诡计,而是赤裸裸的歹毒和凶狠。

小说第八回至十一回历来备受争议,主人公“老残”在这部分内容中“缺场”,取而代之的观察者是申子平:他去桃花山请大侠刘仁甫,却夜遇玙姑和黄龙子,听他们大谈儒、释、道三教合一的道理、对宋明理学的抨击,以及关于“北拳南革”及宇宙形成的议论。许多评论者认为这段描写与全书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的现实主义风格不统一,例如钱玄同,他曾批评这一部分内容神秘里夹杂着不少旧迷信,对此胡适(1980:379)表示同意:“是很不错的。”阿英(1980:363)更尖锐地指出,它们“与其他两个环节里的两个现实境界是完全不能调和的。……这是毒草的部分。不但破坏了全书现实性的完整,也贬低了全书的价值”。译者杨宪益显然赞同这类观点,他在《老残游记》的译序里指出:“……与小说其他部分的格调不统一,所以我们没有翻译它们。”(Yang & Yang,2005:6~7)

3.译者与译文读者的交互主体性

崔永禄(2007)提出经典文献外译的4条准则:传达经典文本的内容;保留中国文化的特征和原貌;再现中国的艺术和创作语言水平;译文要流畅,有较好的可读性。在准确传达经典文本的内容、保留中国文化的特征和原貌方面,杨宪益的成就是公认的。译界许多人认为,杨宪益的翻译风格以直译为主,忠实原作的思想内容、紧跟原作的语言形式、保留原作的文化特色,译文

4

流畅,但常以牺牲读者的接受度为代价,缺乏足够的创造性和可读性,即杨宪益的译文在再现中国的艺术和创作语言水平以及较好的可读性方面值得商榷。杨宪益是否一味以原作为中心,忽视了读者主体的权利和制约,让我们用具体例子说话:

(1)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总不懂。空中设想,余音怎样会得绕梁呢?又怎会三日不绝呢?(刘鹗,1981:20)

It was said that the echoes of their songs would linger about the roof for three days but I would not believe it, thinking it was the writer’s fancy——for how could echoes linger in the roof, and how could they hover there for three days?(Yang & Yang,2005:23)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什么意思,相信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明白,因此,“我总不懂”表达的只是说话人不相信的态度:“余音怎样会得绕梁呢?又怎会三日不绝呢?”杨译I would not believe it充分照顾了英语读者的理解;相比之下,谢译I could not understand what was meant (Harold,2005:43)显得机械、缺乏思考。原文中“空中设想”没有主语,译成英文时主语是孔子还是“我”,似乎都能解释得通,杨译在这里非常巧妙:thinking it was the writer’s fancy虽然暗示主语是孔子,却也包含了“我”的思考:“我”努力想象,未果之后断定这是孔子的凭空杜撰;这样两种可能性被合理地纳入一句译文中,着实体现了译者的智慧和细致。谢译if you think of it in the abstract武断地排除了第一种可能性;且随意将第一人称转化为第二人称(这种现象在谢译中比较普遍)的做法可能会破坏小说作为游记的客观性与疏离感,从而影响读者对中国小说的体会。

(2)不觉怒发冲冠,恨不得立刻将玉贤杀掉,方出心头之恨。(刘鹗,1981:71)

His anger surged up until he felt like having the magistrate killed immediately to vent his indignation.(Yang & Yang,2005:72)

成语“怒发冲冠”用夸张的手法形容人生气到头发根根倒竖把帽子顶起的地步。英文中也有“毛发倒竖”的用法,比如a hair-raising story 或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但不是描写生气而是形容害怕,相当于中文的“毛骨悚然”,因此,谢译his angry hair pushed up his hat(Harold,2005:133)可能让英语读者产生困惑,况且angry hair在英文中一般指爆炸式的发型,与人的情感毫无关系。杨译his anger surged up虽然朴实,却有力地表达了“气血上涌”的含义。谢迪克将“恨不得立刻将玉贤杀掉”译为angry that he could not immediately kill Yü Hsien几乎是逐字译,不但没有忠实于原文,还给读者的理解制造了困难。其实“恨不得”的意思很简单,即“非常想”,杨译felt like简单准确也易懂。

(3)我就借花献佛了。(刘鹗,1981:72)

I shall use this gift from another to entertain you.(Yang & Yang,2005:74)

“借花献佛”这个成语的本义是宣扬对佛祖的极大诚心和恭敬,现在表示用别人的东西做顺水人情,可以说现代含义与宗教本义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背道而驰了。在翻译带有文化特色的习语时,一味保留原文的语言形式或表层含义并不是明智的做法,尤其是当习语的典故意义淡化甚至发生改变的时候。英语读者对佛教知识本来就所知甚少,他们可能无法理解“offer borrowed flowers to Buddha!”(Harold,2005:137)表示什么,也可能会误以为申东造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讨好老残。杨译放弃了该成语几乎已丧失的典故意义,将成语转化为解释性的句子成分,点出山鸡是“别人送来的礼物”,表达主人只是顺便借此款待客人、希望客人安心享用的态度,是灵活又忠实的译法。

四、结语

翻译中的交互主体性指译者在与翻译中其他主体互为主(客)体的平等交往互动中表现的主体性,包含主体性和交往关系两层内容,是对分别以译者、作者或读者等为中心的个体主体性的纠正和补充。值得注意的是,翻译理论不能永远停留在理论悬思的阶段,它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描述翻译现象或者指导翻译实践。本文以杨译《老残游记》为例具体说明了交互主体性在翻译中的

5

体现,这是让理论走向实践的一次尝试,目的在于更全面地展示交互主体性,并对以后的翻译活动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注释:

①《老残游记》虽然是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的合译,但

二人的翻译模式是以杨宪益为主导的,他负责译初稿,戴乃迭负责润色和校对;为方便起见,本文只讨论杨宪益的译者因素。

②刘鹗在文学、数学、医学、水利、考古等方面,杨宪

益在文学、史学、翻译等方面都有成就。

③北京版本的序言详细交代了删去哪些章节不译及其原

因。

④南京版本中的Mr. Decadent在北京版本中全部改为

Lao Can,姓名的威妥码全部换成拼音。

⑤钱锺书评论的原文如下:True, Liu’s book is, as

Professor Yang said in his preface, “the expression of a deep pessimism…and sadness at the decadence of China.”

He is not therefore “decadent” is he?—except perhaps on the principle that who drives fat oxen should himself be fat.(1948年)

参考文献:

[1] Harold Shadick. The Travels of Lao Ts’an[M].

Nanjing: Yilin Press, 2005.

[2] Yang Xianyi. White Tiger: An Autobiography of Yang Xianyi[M].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2002.

[3]Yang Xianyi & Gladys Yang. The Travels of Lao Can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2005.

[4]Timothy C. Wong. The Name “Lao Ts’an” in Liu E’s Fiction[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V ol. 109, No. 1, (Jan. - Mar., 1989): 103~106.

[5]阿英. 关于“老残游记”[A]. 刘德隆,朱禧,刘德平(编). 刘鹗及老残游记资料[C]. 成都:四川人

民出版社,1980:357~365.[6]陈大亮. 翻译主体间性转向的再思考——兼答刘小刚先生[J]. 外语研究,2007,(2):51~55.

[7]崔永禄. 试论中国经典文献外译的几个原则性问题[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43~46.

[8]段德智. 前言[A]. 主体生成论——对“主体死亡论”

之超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5.[9]傅雷. 翻译经验点滴[A]. 傅敏编,傅雷文集(文学卷)[C].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227~231.[10]葛校琴. 后现代语境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11]郭湛. 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3):32~38.

[12]胡适.《老残游记》序[A]. 刘德隆,朱禧,刘德平(编). 刘鹗及老残游记资料[C]. 成都:四川

人民出版社,1980:366~389.

[13]雷音. 杨宪益传[M]. 香港:明报出版社,2004.[14]李明. 从主体间性理论看文学作品的复译[J]. 外国语,2006,(4):66~72.

[15]刘鹗. 老残游记[M]. 济南:齐鲁书社,1981.[16]刘晋锋(采写),杨宪益(口述). 阴差阳错成翻译大家[N]. 新京报,2005-3-11.

[17]鲁迅. 清末谴责小说与《老残游记》[A]. 刘德隆,朱禧,刘德平(编). 刘鹗及老残游记资料[C].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351~352.

[18]苏宏斌. 论文学的主体间性——兼谈文艺学的方法论变革[J]. 厦门大学学报,2002,(1):25~32.[19]许均. “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 中国翻译,2003,(1):6~11.

[20]杨柳. 交互主体性VS 主体性:全球化语境下的译本整合形态[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9):

39~43.

[21]杨宪益. 银翘集[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2]郑耀军. 翻译的主体研究范式的新转向:从单一主体性到翻译的主体间性[J]. 河海大学学报,

2006,(4):71~74.

6

翻译 中英对译 英文散文赏析

原文 巷 柯灵译者-张培基 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①。这种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②。你要在这种城市里住久了,和它真正成了莫逆,你才有机会看见她③,接触到她优娴贞静的风度。 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它又这么曲折, 什么时候,你向巷中踅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 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 的藤萝,简直像古朴的屏风。春来 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它无比的悠闲。无论是谁, 你的心情就会如巷尾不波的古井,那是一种和平的静穆,而不是阴森和肃杀⑩。它闹中取静,别有天地,仍是人间。它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11),家家有自 己的一本哀乐帐, 使人忘忧。 译文 The Lane Ke Ling The lane, in terms of the art of urban architecture, is like a piece of prose of gentle gracefulness or a painting of classic elegance and simplicity①.

a small the lane, a maiden of ancient times hidden away in a secluded boudoir, is reluctant to make its appearance long time.③ The does not taste of the countryside at all. It is long and deep, so it will take you a long while to walk patiently and quietly through it from end to end. It is also so winding that it seems ⑤when you look far ahead, but if you keep walking until you take a turning, you’ll find it again lying endless and still more quiet. There is nothing but stillness there⑥. At any hour of day, you can even distinctly hear in the , which, moss-covered and hung with clusters of fresh green wisteria, look almost like screens of primitive simplicity. Inside the walls are residents’ gardens with In spring, beautiful peach and apricot blossoms atop the walls, ⑧waving their red sleeves, will sway hospitably to beckon the pedestrians. The charm of the lane lies in its absolute serenity. No matter who you are, if you in the lane for a while⑨, your mind will become as unruffled as the ancient well at the end of the lane. There you will a kind of peaceful calmness rather than gloomy sternness⑩. There reigns peace and quiet in the midst of noisy bustle. It is a world of its own on earth. It may be a modern (11)where each family, secluded behind closed doors, has its own covered-up story of (12)The all-pervading and all-purifying atmosphere of water-like placidness makes one forget all cares and worries.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全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全汇总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 2.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 3.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4.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6.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必修一《荆轲刺秦王》) 7.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必修一《鸿门宴》) 8.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必修一《鸿门宴》) 9.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必修一《鸿门宴》) 10.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必修一《鸿门宴》) 1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必修二《兰亭集序》)

1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而又何羡乎!(必修二《赤壁赋》) 1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必修二《游褒禅山记》) 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必修二《游褒禅山记》) 1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 16.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 17.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必修三《劝学》) 1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必修三《劝学》) 19.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必修三《过秦论》) 20.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必修三《过秦论》) 2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必修三《过秦论》)

新四级汉译英段落翻译技巧

新四级汉译英段落翻译技巧 新四级汉译英段落翻译解题技巧 ?题型简介?基本要求?翻译技巧 题型简介 ?自2013年12月考次起,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翻译部分将由原单句汉译英调整文段落汉译英,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题材。 140~160词 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以词、句的翻译为基础,扩大到对整体段落的翻译的把握,段落内容相对完整、结构相对独立。翻译时要把整个段落当作一个有机的语篇,注意各句子之间的衔接和段落间的过渡。 翻译技巧 (一) 词的翻译 (二) 句的翻译 (三) 段落翻译 (一) 词的翻译 1. 词义选择 2. 词类转换 3. 词的增补 4. 词的省略 5. 词的替代 1.词义选择 (1)语境词?汉语有些词语的含义会因语境而发生微妙的变化,称之为“语境词”,应紧密结合上下文译成相应的词,不能按照原词的字面意思来译。?原文:手机刷新了人与人的关系。?译文:Cell phone have altere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eople. ?分析:“刷新”此处实际是指“改变”,而并非是我们平常所指的含义,因此不宜译成refurbish或renovate,翻译为alter或 change更恰当。 (2) 表意模糊的词?原文:这所全国重点大学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人才。?译文:The national key university has prepared batches of qualified graduates for the society. ?分析:“输送”在句中是一个模糊笼统的词,具体说来是指“培养出”。“人才”笼统,译为qualified graduates比较确切。 (3) 比喻词汇?汉语有许多比喻词汇,表面意义和喻指含义完全不同,英译时应跳出机械对应的思维定式,动态地译出其潜在含义。?原文:老师答应给这几个学生“吃小灶”。?译文:The teacher has promised to give these students special tuition. ?分析:“吃小灶”在这里指的是“个别辅导”。 2.词类转换 (1)动词?名词?英语动词受到形态变化规则的严格限制,大量本应该由动词表达的概念,常需借助于名词,因为名词不受形态规则的束缚,使用相对灵活、方便。?原文:吃头两个主菜时,也是赞不绝口。?译文:You"ll be full of praise while eating the first two main courses. ?分析:英语中有大量抽象名词表示行为或动作意义 advice,agreement,inheritance,knowledge,praise,use等。以上例句借助抽象名词表达了特定的行为动作,译文也显得较为地道。 (2)动词?介词?介词与名词密切相关,英语名词的广泛使用使得介词也频繁出现,而且英语中有些介词本身就是由动词演变来的。汉译英时,有些动词可以用介词来表达。?原文:人们常用剪纸美化环境。?译文:People often beautify their homes with paper cuttings. (3)动词?形容词?汉语的一些动词常常用形容词来表达,这些形容词通常是与动词同源的词(如dreamful,doubtful,sympathetic 等),这样的译文有时会更地道、标准。?原文:在明朝和清朝时期特别流行。?译文:It was widespread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

岁月钟声 汪曾祺 我读的小学是县立第五小学,简称五小,在城北承天寺的旁边,对面是天地坛。五小有一支校歌:?西挹神山爽气,东来邻寺疏钟,看吾校巍巍峻宇,连云栉比列其中。半城半郭尘嚣远,无女无男教育同。桃红李白,芬芳馥郁,一堂济济坐春风。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巍巍峻宇”,“连云栉比”,实在过于夸张了。但记忆中学校门外的地势确比校内高,进大门,要下一个慢坡,慢坡是?站砖’铺的。不是笔直的,而是有点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对这道弯弯的慢坡很有感情。如果它是笔直的,就没有意思了。 慢坡的东端是门房,同时也是校工詹大胖子的宿舍。詹大胖子的主要职务是摇上课铃、下课铃。这间小屋原来盖了是为了当门房即传达室用的,但五小没有什么事可传达,来了人,大摇大摆就进来了,詹大胖子连问也不问。这间小屋就成了詹大胖子宿舍。他在屋里坐着,看看钟。他屋里有一架挂钟。这学校有两架挂钟,一架在教务处。詹大胖子一早起来第一件事便是上这两架钟。喀啦喀啦,上得很足,然后才去开大门。他看看钟,到时候了,就提了一只铃铛,走出来,一边走,一边摇:叮当,叮当,叮当……从南头摇到北头。上课了,学生奔到教室里,规规矩矩坐下来。 每逢国文课都是要背诵的。一年级开头是“大狗跳,小狗叫”,后面有《咏雪》这样的诗:“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七片八片九十片,飞入芦花都不见。”我学这一课时才虚岁七岁,可是已经能够感受到“飞入芦花都不见”的美。我现在写散文、小说所用的方法,也许是从“飞入芦花都不见”悟出的。我觉得那时的语文课本有些篇目是选得很好的。 后来,有一班毕业生凑钱买了一口小铜钟,送给母校留纪念,詹大胖子就从摇铃改为打钟。一口很好看的钟,黄铜的,亮晶晶的。铜钟用一条小铁链吊在小操场边的梧桐树上。铜钟有一个锤子,悬在当中,锤子下端垂下一条麻绳。詹大胖子扯动麻绳,钟就响了。钟不打的时候,绳绕在梧桐树干上,打一个活结。 梧桐树一年一年长高了。钟也随着高了。五小的孩子也高了。 詹大胖子还有一件常做的事,是剪冬青树。詹大胖子很胖,但是剪起冬青树来很卖力,他好像跟冬青树有仇,又好像很爱这些树。 詹大胖子还给校园里的花浇水。

英语汉译英翻译

Unit 1 1.餐饮行业与电影行业的共同之处在于其小型企业的失败率很高。 The restaurant industry has one thing in common with the film industry: the high failure rate among its small business. 2.他的伟大在于他具有非凡的能力,集科学家和实业家的品质于一身。 His greatness lies in his outstanding ability to connect the qualities of a scientist with those of an industrialist. 3.像工作单位取代居住地一样,我们的种族身份已被职业身份所取代。这一现象在流动作业的行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We have replaced ethnic identity with professional identity, the way we replaced neighborhoods with workplace, which is quite obvious among the mobile professions. 4.显然,任何一家大公司的老板都不可能事事亲力亲为,需要找一些方法把他们的理念传达给他人。 Plainly, in any large enterprise the boss cannot be directly involved in everything, and some means have to be found to transfer his belief to others. 5.没有任何人愿意再过那种自己无法控制、要别人认可、任人摆布的日子了。No one was willing to experience the feeling of being out of control and dependent on someone else’s approval, at someone else’s mercy. 6.人们渴望一种成就感,渴望有能力凭自己的手、自己的脑、自己的意志办成事情。 The human being longs for a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and being able to do things, with his hand, with his mind and with his will. 7.政府希望通过大量出售资产来弥补损失。 The government hopes that the sale of a chunk of its assets will help make up for its lose. 8.现代社会里人们的身份更多地由他们所从事的职业,而不是他们所生活的社区来界定。

部编版高中必修上全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习题及答案

高中部编版必修上全册古文文言现象、翻译、默写习题班级:姓名: 古文目录: 一、劝学/荀子 二、师说/韩愈三、赤壁赋/苏轼 四、登泰山记/姚鼐 一、《劝学》 【习题】 重点句子翻译: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江河。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参考答案】 重点句子翻译: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翻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3.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江河。 翻译: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翻译:君子的天赋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翻译: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翻译: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键的筋骨,却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二、《师说》 【习题】 重点句子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8.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 ..之。 【参考答案】 重点句子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翻译: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的。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翻译:出生比我早的人,他得知真理[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以他为师;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翻译:所以,无论高低贵贱,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016年6月四级段落翻译(汉译英)

2016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段落翻译预测 大学英语四级段落翻译预测一 别在意外表,因为外表的东西往往不真实,也别在意财富,因为再多的财富也会有用完的一天。找一个能让你绽放笑容的人,因为一个笑容就能让灰暗的一天变得明亮。去做你想做的梦,去你想去的地方,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因为人生短暂,机会错过了可能就不会再有。只有不断的尝试才能让你变得强大,永远怀抱希望你才会开心,幸福。 Don’t go for looks which often deceive you. Don’t go for wealth which would be used up however amazing it is. Go for someone who will make you smile because a smile is enough to render a dark day bright. Dream what you want to dream; go where you want to go; become the one you want to be, because one’s life is short and once you let the chance slip through your fingers it may not come to you again. Only when you keep trying can you become strong; only when you cherish hopes can you remain cheerful and happy. 大学英语四级段落翻译预测二 七夕节——中国人的情人节 中国人也有一天是奉献给爱情的。这就是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常被人成为中国的情人节。这一传统浪漫节日源自一个古老的传说:年轻的牛郎和织女分居银河的两岸,终年隔岸苦苦相望而无法相会。玉皇大帝可怜这对恋人,传令天下喜鹊在七月初七这天夜晚全部飞到银河上来。架起鹊桥,好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 “Qi Xi Jie” ----Chinese Valentine’s Day The Chinese also have a day devoted to “love” that is “Qi Xi Jie”, or the seventh of the seventh month on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 Often called “Chinese Valentine’s Day”. This romantic traditional festival originated from a old legend: Niu Lang and Zhi Nv were fairies living on opposite sides of the Milky Way. They have been waiting for each other for a year but can not meet. Feeling sorry for the two lonely sprites, the Jade Emperor ordered all magpies must flock over the Milky Way to form a bridge so that the couple could meet there on the seventh night of the seventh month. 大学英语四级段落翻译预测三

现代文学习题(试题+答案)

现代文学习题(试题+答案)

练习一 填空: 1、 1842年,魏源编写的中国近代史地科学的开山之作《_海国图志_》刊刻行世,书中提出了“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师夷长技以制夷。” 2、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文化人对_中体西用__的效用发生了怀疑。 3、____严复______于1896年翻译了出版了赫胥黎的《天演论》。 4、____严复______用“进化”的思想,在政治时事的纵横捭阖中为国人敲响了警钟;而__谭嗣同__ 则在《仁学》等著作中对中国道德文化的批判实行了“诛心之术”。 5、黄遵宪提出了“我手写我口”的诗歌创作主张。 6、__梁启超___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里提出,“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 7、《_新小说_》和《月月小说》、《绣像小说》、《小说林》一起被时人称为“晚清四大小说杂志”。 简答: 1、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办报过程中提出了哪些对中国现代文学转型有重要意义的主张?

有限度地承认白话文的传播优势;在文学体裁上,极力推崇小说戏曲所特有的社会教育功能。 2、简要叙述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的主要观点。“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起。” 思考: 1、洋务运动发生的基本原因有哪些? 2、戊戌变法运动发生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中国近代小说戏曲革命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 练习二填空: 1、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发表的倡导变法维新的文章肇端于《时务报》,时人称其为“时务文章”;由于此类文体与报纸密切相关,这类文章也被人称作“__报章文体________”。 2、__梁启超________在《变法通议》中说:“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 3、___梁启超_______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概括自己的散文“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偶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颇有一种魔

英语六级汉译英专项练习答案及解析

三、汉译英专项练习答案及解析 一、倍数增减的表示法 1)is 2.5 times greater than Force N2 (考点:倍数+ 形容词/副词比较级+ than) 2)reacts three times as fast as the other one (考点:倍数+ as + 形容词/副词+ as) 3)is 49 times the size of the moon (考点:倍数+ 名词) 4)wants to raise the rent by a third (考点:动词+ by + 数词/百分比/倍数) 5)plan to double their investment (考点:double + 名词) 二、时态 1)or the wedding will have finished by the time we get to the church (考点:将来完成时) 2)the children had fallen asleep (考点:过去完成时) 3)my sister will be taking her vacation at the seaside (考点:将来进行时) 4)have been revising my resume all the morning (考点:现在完成进行时) 5)No. It has been five years since I went on holiday (考点:It has been … since sb. did sth. 表示某人有多长时间没有做某事了) 6)He has been in the army for 5 years (考点:1. 现在完成时;2.要用持续性动词才能接一段时间) 三、被动语态 1)is being replaced by the computer and the projector (考点:被动语态的现在进行时) 2)will have been published by the end of this year (考点:被动语态的将来完成时) 3)can be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way that cells work (考点:1. 被动语态与情态动词联用; 2. 汉语有些没有“被”字等标志词的句子也表示被动, 要译成英语的被动语态) 4)I was startled, for the prices were a great deal higher than I had anticipated (考点:同“3”的考点2) 5)Effective measures must be taken immediately (考点:汉语的无主句通常翻译成英语的被动语态) 四、情态动词 1)but there is no answer. She can’t be at home (考点:情态动词可以表示可能性,can’t 表示“一定不”)

《师说》重点字词及翻译

《师说》重点字词及翻译 1.翻译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的问题)?(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答了。出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就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 (人们)爱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们文字,(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有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有的(书本上的字句)向老师学习,有的(大道理的疑难)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反而)放弃(不学),我未能看出那种人(是)明白(事理)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他们)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一听到有人)称“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许多人聚(在一块儿)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他们)就说:“那个(人)同那个(人)(指老师和学生)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好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君子们认为(是)不值得一提的,现在君子们的见识竟反而比不上(他们),可真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三个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永远)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贤能,(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只是)听到道理有的早有的迟,学问和技艺(各)有(各的)专长,(只是)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纪十七(岁),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他)不受(当时士大夫那种耻于从师的)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正道,(所以)写(这篇)《师说》送给他。 2.重点字词 一、通假字 1、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 2、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 二、古今异义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求学的人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②小学而大遗

英语四级作文翻译必背50句

四六级写作、翻译必背句型 学习步骤和方法:一看二译三比四背 (一)理解并重点掌握其中的常用表达(划线部分) (二)做汉译英练习,即在不看英文的前提下把中文翻译成英语; (三)将自己的译句与原句对照; (四)默写并口头背诵英语原句 特别提醒: 最好要制订进度计划,即具体每天理解和背诵多少个新句,复习多少个旧句。 1. According to a recent survey, each year four million people die from diseases linked to smoking. 依照最近的一项调查,每年有4,000,000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 2. The latest surveys show that quite a lot of students have unpleasant associations with homework. 最近的调查显示相当多的学生对家庭作业没什么好感。 3. No invention has received more praise and abuse than Internet. 没有一项发明像互联网一样同时受到如此多的赞扬和批评。 4. People seem to fail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fact that education does not end with graduation. 人们似乎忽视了教育不应该随着毕业而结束这一事实。 5.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are beginning to realize that education is not complete with graduation.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教育不能随着毕业而结束。 6. When it comes to education, the majority of people believe that education is a lifelong course. 说到教育,大部分人认为其是一个终身的过程。 7. Many experts point out that physical exercise contributes directly to a person's physical fitness. 许多专家指出体育锻炼直接有助于身体健康。 8. Proper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limit the number of foreign tourists and great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protect local environment from the harmful effects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限制外国旅游者的数量,努力保护当地环境不受国际旅游业的不利影响。 9.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experts believe that migrant workers will exert positive effects on construction of city. However, this opinion is now being questioned by more and more city residents, who complain that the migrant workers have brought many serious problems like crime and prostitution. 越来越多的专家相信民工对城市的建设起到积极作用。然而,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却怀疑这种说法,他们抱怨民工给城市带来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像犯罪和卖淫。 10. Many citizens complain that it is so few buses in their city that they have to spend much more time (in) waiting for a bus, which is usually crowded with a large number of passengers. 许多市民抱怨城市的公交车太少,以至于他们要花很长时间等一辆公交车,而车上可能已满载乘客。 11. There is no denying the fact that air pollution is an extremely serious problem: the city authorities should take strong measures to deal with it. 无可否认,空气污染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城市当局应该采取有力措施来解决它。 12. An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female workers tend to have a favorable attitude toward retirement. 一项调查显示妇女欢迎退休。

转段考试语文综合测试题题

转段考试语文综合测试题 (注:本题总分为150 分,要求学生在150 分钟内完成) 命题人: 学校 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 考号 ______成绩________ 第一部分现代汉语知识(40 分) 一、填空题( 24 分,每空 0.5 分) 1.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它是以为,以 为,以为的。 2.两个上声音节相连,前一个音节的调值由_______变为 _______。 3.《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用途是: A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 4.普通话中有一些音节的开头没有辅音,这叫做 ________________。 5.文字是记录语言的 _____,是人类最重要的 _____。人类有了文字,就突破了语言在______上的限制,扩大了语言的 _______。 6.世界上的文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文字,一类是 ______文字。汉字是 _______体系的文字。 7.汉字产生以来,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出现过______、 _______ 、 ______ 、 _______ 、_______、_______、以及 ______等字体。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________。 8.甲骨文是指 ______时代刻写在 _________上的文字。金文主要指 _____时代铸或刻在 _______上的文字。 9.1988 年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五种基本笔画,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律是:。11、“六书”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造字的方法, _______ 12.形声字是由 _____和_______两部分组成的,其组合方法主要有六种(如“语”是 _______,“期”是 ______,“竿”是 ________,“盆”是 _______是_______。 13.纠正错别字,必须从 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入手。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6 分,每题 2 分) 1.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是()。 A、笔画 B、部件 C、偏旁 D、部首 2、从下列四组字中选出造字法与另三组不同的一组:()。 A、萌旺佐 B、芳响何 C、草睛伙 D、莫明信 3.下列成语中有错别字的是 ( )。 A. 按部就班 B.水到渠成 C.一愁莫展 D.乘风破浪 4、从下面四组形声字中选出一组不是左形右声或左声右形的字() A、岭扶依唱B修荆颖赖C、政歌顶刊D 5.整理异体字的主要原则是()。 A、从俗 B、从简 C、从俗从简D从古从正 6.“登载”和“装载”两个词中的“载”的读音分别是()。 A、zǎi和 zài B、zài和zǎi C、都读zǎi D、都读zài 7、从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看,打破古汉字象形的传统,奠定现代汉字基础的 A、小篆 B、楷书 C、行书 D、隶书 8、“凹”和“凸”两个字的笔画数都是()。 A、5笔 B、6笔 C、7笔 D、8笔 第二部分阅读和写作( 110 分) 第1

最新春季高考重点文言文句子翻译

《师说》重点句子翻译练习 1.《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诗经》共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为抒发愤懑之情而写作的。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也就是想要探究自然和人间的关系,弄通由古至今的变化规律,自成一家之见解。 3.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即使被千刀万剐,我难道会后悔吗? 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 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区别呢? 5.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受辱之前自杀。 6.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我虽然怯弱,想苟活偷生,但也知道舍生就死,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 7.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至于那些被义理所激发的人不这样,那是有不得已之处的。 8.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况且勇敢的人不必以死殉节,懦夫如果仰慕节义,哪里不能勉励自己呢? 《劝学》重点句子翻译练习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2.君子博学而日 ..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3.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江河。 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赋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

师说-重点句子翻译

《师说》重点句子翻译 (一)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生在我的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比我早,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在这吧?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不理解停顿断句,不能解答疑惑,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是明白道理的。 6、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那个人与那个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实在令人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贤明,听闻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自有专门的研究,像这样罢了。 8、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9、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足以感到羞愧;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 10、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六经的经文和解释传文的著作都普遍地学习过,不被时代风气所束缚,向我求学。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从师学习的传统,写了这篇《师说》来赠送给他。

英语四级历年真题汉译英翻译讲解

英语四级历年真题汉译英讲解 第一题(外国直接投资): 商务部(Ministry of Commerce)最近发布的数据表明,在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保持稳定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外国直接投资首选地。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外国投资的扶持措施,这样既促进了经济增长,又贏得了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商务部正在研究措施,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管理机制,创建一个透明和公平的竞争环境。世界银行(World Bank)也高度评价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所取得的成就。 表达难点: 1.第1句中的定语“商务部最近发布的”较长,故将其处理后置定语,用分词短语 recently released by theMinistry of Commerce 来表达。 2.第3句中的“这样既促进了经济增长,又贏得了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可用 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来表达,which指代前面“中央政府采用了一系列促进外国投资的扶持措施”这一做法。“既……又……”在英语中的对等结构为both...and,其中both可省略。 3.第4句中的“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管理机制,创建一个透明和公平的竞争环境” 为表并列的两个目的,可将其译作两个不定式短语作状语 “to further improve... and (to) create...”,用and连接时后一个不定式的to可以省略。“外商投资管理机制”的中心词为管理机制 management mechanism,翻译时可在其后采用“of+名词”的形式构成名词所有格,对其进行补充说明,表示“……的”。 4.最后一句中的定语“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所取得的”用in引导的介词短语 in attracting Foreign DirectInvestment来表示在哪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而“中国”则作为形容词置于“成就”前面,这样比较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资所取得的成就。 参考译文 The statistics recently released by the Ministry of Commerce showe d that Foreign DirectInvestment in China maintained steady growth . China has become the top destination for FDI.The central govern ment adopted a series of supportive measures to facilitate foreigni nvestment, which strengthened economic growth and won the co nfidence of investors athome and abroad. The Ministry of Commerc e is working on measures to further improve themanagement mech anism of foreign investment and create a transparent and fair co mpetitionenvironment. The World Bank also spoke highly of Chin a's achievements in attracting ForeignDirect Investment. 第二题(孙子兵法): 孙武是春秋末期(the lat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杰出的军事家(strategist)。他所著的《孙子兵法》(Sun Zi's Art of War)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现存13篇,共6000字。在这不长的篇幅中,孙武全面论述了自己对战争的看法,提出了诸如知彼知己、集中优势兵力打败敌人等许多作战思想。《孙子兵法》已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表达难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