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3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

201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3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

201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3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
2016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3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

课时3 物质的分类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

夯实基础考点过关

化学的基本概念

【基础梳理】

1. 化学的定义与特征

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3. 五种化学符号的区别

Cl:

【典型例题】

(2014·全国卷)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

A. 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 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污垢

C. 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 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答案] A

[解析]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物理吸附作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A 正确;污垢的主要成分是油脂,该过程利用了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热碱溶液)能发生水解反应;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能杀菌;铁粉具有还原性,可防止食品被氧化。

题组训练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没有新物质生成及能量变化

B. 变化前后只有一种元素的一定是物理变化

C.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存在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

D. 石油的分馏、裂解、裂化都是化学变化

[答案] C

[解析]物理变化过程中可能存在能量变化,如水从气态变为液态,A错;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化学变化,B错;C项正确;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D错。

2. (2014·重庆卷)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明矾用作净水剂

B. 液氨用作制冷剂

C. 氢氟酸刻蚀玻璃

D. 生石灰作干燥剂

[答案] B

[解析]明矾净水发生水解反应:Al3++3H2O Al(OH)3+3H+;NH3易液化,液氨用作制冷剂,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玻璃中含有SiO2,可以用HF(氢氟酸)来刻蚀玻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iO2+4HF SiF4↑+2H2O;生石灰能和水发生反应,达到干燥之目的。

3. (2014·上海卷)下列试剂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而变质的是 ( )

A. 过氧化钠

B. 氢硫酸

C. 硫酸亚铁

D. 苯酚

[答案] A

[解析]过氧化钠和空气中二氧化碳、水蒸气反应而变质(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与氧气无任何关系;氢硫酸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

(2H2S+O22S↓+2H2O);硫酸亚铁中的铁元素是+2价,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3价而变质;苯酚中的酚羟基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显紫色。

4. 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可用蒸馏或离子交换等方法淡化海水

B. 海水提溴只涉及物理变化

C. 利用海水可以制取金属Mg

D. 开发海洋资源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答案] B

[解析]海水提溴过程中必然要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有化学变化。

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的比较

物质的分类

【基础梳理】

微课1 常见物质的俗名

【典型例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苯的密度小于水

B. SiO2是酸性氧化物,不能与酸反应

C. 光导纤维和电脑芯片的材料都是单质硅

D. 石油分馏可得裂解汽油

[答案] A

[解析]二氧化硅可以和HF反应;电脑芯片的材料是单质硅,光导纤维是SiO2;石油分馏得到的是饱和的碳氢化合物。

题组训练

5. (2014·启东期中)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

A. 石油、煤、小苏打都是混合物

B. 烧碱、纯碱、碱石灰都是碱

C. HNO3、NaOH、NaNO3都是电解质

D. HCl、H2SO4、NaOH都是离子化合物

[答案] C

[解析]小苏打是纯净物;纯碱是碳酸钠是盐,碱石灰是混合物;HCl、H2SO4是共价化合物。C正确。

6. 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可把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 D

[解析]酸依据分子中可电离出的氢离子个数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而不是依据总的氢原子数目,如CH3COOH含4个氢原子,却为一元酸,①错;分散系是依据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其实浊液也有丁达尔效应,不过光路很短,③错。

7. (2015·江西南昌三校一联)德国著名行业杂志《应用化学》上刊登文章介绍:某中德联合研究小组设计制造了一种“水瓶”,用富勒烯(C60)的球形笼子作“瓶体”,一种磷酸盐作“瓶盖”,恰好可将一个水分子关在里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水、双氧水、水玻璃都是纯净物

B. 石墨和C60互称为同位素

C. 磷酸钙是可溶性强电解质

D. 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化学变化

[答案] D

[解析]双氧水是H2O2的水溶液,水玻璃是Na2SiO3的水溶液,均为混合物,A错误;石墨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B错误;Ca3(PO4)2是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C错误;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属于化学变化,D正确。

8.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 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 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 氧化还原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答案] B

[解析]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都属于并列关系,氧化还原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1. 有关物质分类及反应分类的说明

(1)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碱;由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盐。

(2)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3)物质的分类方法是多种的,多种分类方法的同时使用,有利于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物质性质。如酸的分类:

①根据酸能电离出的氢离子数目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

②根据酸的电离程度不同可以分为

③根据酸的挥发性不同可以分为不挥发性酸(如H2SO4、H3PO4、H2SiO3等)和挥发性酸(如HCl、HNO3、CH3COOH等)。

④根据酸得电子的能力又可以把酸分成强氧化性酸(如浓硫酸、浓硝酸、稀硝酸等)和非氧化性酸(如稀盐酸、稀硫酸、H3PO4、H2SiO3等)。

(4)化合物根据其化学键的不同可以分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强碱和大多数盐是离子化合物,酸和大多数有机物是共价化合物。化合物根据其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又可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是强电解质,弱酸、弱碱是弱电解质。

分散系

【基础梳理】

1. 分散系的定义

分散系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

质,起分散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

2. 分散系的分类

按照分散质微粒的大小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其中,浊液又分为乳浊液和悬浊液。

3. 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稀溶液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和稀溶液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改变温度仍适用大部分固体。

4. 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1)溶解度概念中的四要素:①一定温度; ②100 g溶剂; ③饱和状态;④单位:克(g)

(2)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典型例题】

(2014·各地模拟组合)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溶液和胶体的分散质都能透过滤纸

B. 蔗糖、淀粉、蛋白质的水溶液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煮沸蒸馏水,滴加氯化铁饱和溶液,煮沸至透明红褐色液体

D. 往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会产生沉淀而后沉淀逐渐溶解

[答案] B

[解析]蔗糖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不正确。

下列操作与粒子的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 )

A. 过滤

B. 渗析

C. 萃取

D. 丁达尔效应

[答案] C

[解析]胶体粒子直径介于10-9~10-7m,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0-9 m,可透过半透膜和滤纸,而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7 m,不能透过滤纸和半透膜;胶体粒子直径与可见光的波长相当,胶体粒子对可见光线有散射作用从而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中的粒子很小,对光线的散射作用非常微弱,故无此现象;萃取是利用了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不同,与分散质粒子大小无关。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首先用洁净烧杯取20 mL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然后向烧杯中逐滴加12 mL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并继续煮沸至呈透明的红褐色液体停止加热,即得氢氧化铁胶体。

关键点:(1)要用蒸馏水,不能用自来水;(2)不宜长时间加热,长时间加热胶体会沉淀。

(3)反应方程式: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

【基础梳理】

1. 基本概念

2. 阿伏加德罗定律

(1)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

(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

【典型例题】

标准状况下,有①0.112L 水;②3.01×1023

个氯化氢分子;③13.6gH 2S 气体;④0.2mol 氨

气。下列对这四种物质的关系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 A. 体积:①④③② B. 密度:④①②③ C. 质量:①④③② D. 氢原子数:①③④②

[答案] A

[解析] 3.01×1023

个氯化氢分子为0.5mol ,13.6gH 2S 气体为0.4mol ,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则A 项正确;B 项,标准状况下水的密度最大,故不正确;C 项,水的质量最大,故不正确;D 项,氢原子数大小应该是③>④>②,故不正确。

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3 mol NO 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n A 个电子

B. 常温常压下,18 g H 2O 含有3n A 个原子

C. 1 L 0.1 mol ·L -1

NaHCO 3溶液中含有0.1n A 个HC

-3

O

D. 标准状况下,2.24 L 乙醇含有0.1n A 个CH 3CH 2OH 分子

[答案] B

[解析] A 错误,3NO 2+H 2O

2HNO 3+NO ,3 mol NO 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2n A 个电子;18 g H 2O

含有1 mol H 2O 分子,含有3n A 个原子,正确;HC -3

O 在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HC

-3

O 小于0.1 n A 个;

标准状况下,乙醇是液体,不能使用22.4 L ·mol -1

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

题组训练:

9. (2013·河南三市)设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标准状况下,11.2 L CH 3OH 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 A

B.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5 mol H 2和0.5 mol N 2,充分反应后得到的NH 3分子数为n A

C. 标准状况下,0.1 mol Cl 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 A

D. 常温常压下,18 g H 2O 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 A [答案] D

[解析] CH 3OH 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A 错误;H 2与N 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B 错误;Cl 2溶于水只有部分Cl 2与水反应,C 错误;18 g H 2O 的物质的量为1 mol ,D 正确。

10. 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下,22.4 L N 2含有14n A 个质子 B. 1 L 1 mol ·L -1

盐酸中有n A 个Cl

-

C. 标准状况下,36 g D 2O 中含有2n A 个分子

D. 1 mol Na 被完全氧化生成Na 2O 2,失去2n A 个电子 [答案] B

[解析] A 项,常温常压下条件不正确,应为标准状况下;B 项,HCl 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正确;C 项, D 2O 的摩尔质量为20 g ·mol -1

,36 g D 2O 的物质的量为小于2 mol ,分子数小于2n A 个;D 项,1 mol Na 被完全氧化生成Na 2O 2,Na 的化合价为+1,失去n A 个电子。

11. 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0.1 mol Fe 在0.1 mol Cl 2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0.3n A B. 1 L 1 mol ·L -1

CH 3COONa 溶液中含有CH 3COO -的总数为n A C. 在常温常压下,22 g CO 2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2n A D. 1 mol H 3O +

所含电子数为8n A [答案] C

[解析] A 项,Cl 2不足量,计算的时候以Cl 2的量计算,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B 项,CH 3COO -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小于n A ;1个CO 2分子含有4个共用电子对,22 g CO 2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

-122g

44g mol ?×4=2 mol=2n A ;D 项, 1 mol H 3O +所含电子数为10n A 。

12. 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 L 0.1 mol ·L -1

NH 4Cl 溶液中含有0.1n A 个N

4

H +

B. 常温常压下,18 g H 2O 含有10n A 个电子

C. 1 mol Cu 与足量浓硫酸反应产生2n A 个SO 2分子

D. 常温常压下,11.2 L 的CO 含有n A 个原子 [答案] B

[解析] N 4H +会发生水解反应,小于0.1n A 个N 4H +

,A 项错误;-1

18g

18g mol ?×(1×2+8)=10 mol ,

B 项正确;由Cu+2H 2SO 4

CuSO 4+SO 2↑+2H 2O ,可知常温时Cu 与浓硫酸不反应,加热时1 mol Cu

与足量浓硫酸反应产生n A 个SO 2分子,C 项错误;D 项状态不正确,应为标准状况。

13. 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同温同压同体积的CO 2和SO 2所含氧原子数均为2n A B. 32 g Cu 与S 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 A

C. 1 L 1.0 mol ·L -1

NH 4Cl 与2 L 0.5 mol ·L -1

NH 4Cl 溶液含N

4

H +数目相同

D. 25 ℃时,pH=13的1.0 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 -数目为0.1n A [答案] D

[解析] A 项,不知道体积,无法计算;B 项,Cu 与S 完全反应生成Cu 2S ,32 g Cu 与S 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n A ;C 项,N 4

H +的浓度不同,水解程度不同,不同浓度的N

4

H +数目不相同。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题型研究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是必考题型,既考查概念的理解,又考查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关系。另外还涉及物质的结构:如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含有电子数、共价键的数量),物质的性质:盐类水解、可逆反应、在标准状况下物质的状态是否为气体、电解质的电离等。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题型常设陷阱有:

(1)有关物质的状态:气体摩尔体积适用的对象是气体(包括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物质的状态不是气态,而是液态或固态的有:水、溴单质、苯、SO 3、乙醇、四氯化碳、二硫化碳、氯仿、碳原子数大于4小于16的烃为液态(新戊烷除外)、大于或等于16的烃为固态等。在使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22.4 L ·mol -1

”时,要判断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确定粒子个数:弄清楚微粒中相关粒子(质子、中子、电子)及离子、化学键之间的数量关系。常涉及单原子分子:稀有气体He 、Ne 等;双原子分子:Cl 2、N 2、O 2、H 2等;

特殊物质:O3、P4、18O2、D2O、Na2O2、 CO2、甲烷、乙烯、乙炔等。

(3)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的确定。如D2O、T2O、18O2、14CO2等。

(4)求算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目:如1 mol Na2O2与H2O(或CO2)反应、1 mol Cl2与足量的Fe反应(或NaOH溶液反应)、1 mol Cu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等。

(5)在水中某些离子能发生水解反应,离子数目发生改变。如0.1 mol FeCl3溶液中的Fe3+

数目小于0.1n A、0.1 mol Na2CO3溶液中含C

2-

3

O数小于0.1n

A。

(6)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如2NO2 N2O4,Cl2+H2O HClO+HCl等。

(7)一定质量的混合烯烃的原子数确定。计算时,以烯烃的通式是相同的为依据来计算。

(8)已知溶液的浓度,缺少溶液的体积,是不能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的。

【针对性练习】

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常温常压下,22.4 L CO2含有CO2分子数为n A( )

(2)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n A个CCl4分子( )

(3)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1n A( )

(4)标准状况下,1 mol水中所含原子总数为3n A( )

(5)常温常压下,22.4 L O3中含有3n A个氧原子( )

(6)常温常压下,22.4 L SO2和O2的混合气体中氧原子总数为2n A( )

(7)3.4 g NH3中含有电子数为0.2n A( )

(8)24 g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n A( )

(9)1.00 mol 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 )

(10)1 mol Fe2+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转移2n A个电子( )

(11)1 mol Cl2与足量的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 )

(12)常温常压下,1 mol Fe在1 mol Cl2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

(13)78 g Na2O2中含有2n A个阴离子( )

(14)1 mol Na2O和Na2O2混合物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是3n A( )

(15)在熔融状态下,1 mol NaHSO4完全电离出的阳离子数目为2n A( )

(16)1 mol硫酸钾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 A( )

(17)标准状况下当氧气与氦气的原子数相同时,它们具有相同的体积( )

(18)常温常压下,16 g CH4中所含中子数为10n A( )

[答案](1)×(2)×(3)×(4)√(5)×

(6)×(7)×(8)×(9)√(10)×(11)×

(12)√(13)×(14)√(15)×(16)×(17)×(18)×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基础梳理】

1.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主要仪器

托盘天平(若用液体来配制溶液,则还需量筒等量取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2)主要步骤

①计算:若用固体配制,则计算出所用固体溶质的;若用液体配制,则计算出所需液体溶质的。一定要选用合适规格的容量瓶。如配制850mL浓度为 0.1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只能选用mL容量瓶,所需称量的碳酸钠的质量应为g。

②称量:根据计算结果,用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溶质或用滴定管或等量取仪器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③溶解:将称量好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并用玻璃棒搅拌。

④转移:待恢复到后,将溶液转移到中。

⑤洗涤: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次,将每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中,并振荡容量瓶。

⑥定容:往容量瓶中缓慢加蒸馏水,等液面离容量瓶瓶颈刻度线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若滴加的蒸馏水超过了刻度线,应。

⑦摇匀:塞好瓶塞,右手食指顶住瓶塞,左手托住瓶底,反复翻转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⑧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贴上标签。

步骤:计算→→→冷却→→→→摇匀→装瓶贴签。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碳酸钠溶液的图示如下:

微课2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计算。可运用公式:n=m

M ,c=n V 或应用“倍

数”算出1 L 溶液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2)c 、w 、ρ之间的计算关系:c=1000ρw M 。

(3)已知气体溶质的体积(标准状况下)、水的体积和溶液的密度,计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

度。应先运用n=-1

V

22.4L mol 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运用V=m ρ求出溶液的体积。

(4)计算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需根据溶质的电离方程式,算出离子的物质的量。

(5)溶液稀释的计算:可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的公式c 1·V 1=c 2·V 2或溶质的质量不变的公式V 1·ρ1·w 1=V 2·ρ2·w 2=c 1·V 1·M=c 2·V 2·M 计算有关的量。

(6)同种溶质(或含同种离子)的溶液混合,可根据混合前后该溶液(或该离子)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列式计算。稀释(或混合)前后溶液与水(或另一种浓度的溶液)的质量可相加。但是,体积一般

不可以相加,而应运用V (后)=

()

()

m ρ后后算出混合后总体积。只有稀溶液稀释或相互混合(且题中未给

出稀释或混合后溶液的密度)时,才可忽略稀释或混合后的体积变化。

(7)进行溶解度计算时,一般是围绕饱和溶液进行,因此要紧扣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浓度不变,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不变等要点。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

w=m()

m()

液=

m()

m()m()

+

质剂×100% w=

S

100S

+×100% (饱和溶液,S代表溶质的溶解度)

②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S=m()

m()

剂×100 g (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 S=

100w

1-w(w代表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典型例题】

某实验需要100 mL、1 mol·L-1Na2CO3溶液,现通过如下操作配制:

①把称量好的固体Na2CO3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为加快溶解可以使用

(填仪器名称)搅拌;

②把①所得溶液冷却到室温后,小心转入(填仪器名称);

③继续加蒸馏水至液面至刻度线1~2 cm处,改用(填仪器名称)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玻璃棒和烧杯2~3次,每次洗涤的溶液都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

⑤将容量瓶塞紧,充分摇匀。

(1)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填序号)。

(2)若没有操作④,则所配溶液的浓度会(填“偏高”或“偏低”)。

(3)若所配溶液的密度为1.06 g·mL-1,则该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4)若取出20 mL配好的Na2CO3溶液,加蒸馏水稀释成c(Na+)=0.01 mol·L-1的溶液,则稀释后溶液的体积为mL。

(5)在配制100 mL、1 mol·L-1Na2CO3溶液时,下列操作中的会导致结果偏低(填序号)。

①用拖盘天平称量时砝码放在左盘

②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时不慎洒到容量瓶外

③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④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⑤干净的容量瓶未经干燥就用于配制溶液

[答案]①玻璃棒②100 mL 容量瓶③胶头滴管(1)①②④③⑤(2)偏低(3)10% (4)4 000 (5)①②④

误差分析(以配制0.1 mol·L-1 NaOH溶液为例)

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

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 1.①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H2S)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②同质量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_,其中含有的氢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③若二者氢原子数相等,它们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 ④在相同条件下,在5.6g氮气中应添加___________g氨气所组成的混合气体与16g氧气所占的体积相等。 【答案】1:2 2:1 3:1 2:3 5.1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根据m=nM可知,同体积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H2S)的质量比为17g/mol:34g/mol= 1:2 ; ②根据n=m M 可知,同质量的氨气与硫化氢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g/mol: 17g/mol=2:1;相同 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二者体积之比为2:1,所含氢原子数目之比为(2?3):(1?2)=3:1; ③假设H原子为3mol,氨气为1mol,硫化氢为1.5mol,二者体积之比为 1mol: 1.5mol=2:3; ④氮气物质的量n= 5.6g 0.2mol 28g/mol =,氧气物质的量n= 16g 32g/mol = 0.2mol,则氨气物 质的量为=0.5mol-0.2mol=0.3mol ,氨气的质量为0.3mol?17g/mol=5.1g。 2.实验室可用铜和浓硫酸加热或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 (1)如果用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并希望能控制反应速度,图中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填写字母)。 (2)若用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3.36 L(标准状况)二氧化硫,如果已有40%亚硫酸钠(质量分数),被氧化成硫酸钠,则至少需称取该亚硫酸钠 ______ g (保留一位小数)。 (3)某热电厂上空大气中所含二氧化硫严重超标,现对该区域雨水样品进行探究。首先用pH 试纸测定雨水样品的pH,操作方法为______,测得样品pH约为3;为进一步探究由SO2所形成酸雨的性质,将一定量的SO2通入蒸馏水中,配成pH为3的溶液,然后将溶液分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8新人教版必修

第二章第一课时“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 【教学目标】 1.体验进行分类的目的及意义。 2.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 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讲授 【教学过程设计】 【情景引入】 若要到“万福”商场买一部复读机,你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它? 【思考与交流】 请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知识,列举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师生交流】 分类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和学会使用,以提高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学生活动】 组织学生对八支笔进行分类活动 分类并没有唯一性,它会根据分类的标准不同而不同。 【点评】当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类的事物的了解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的方法是一种非常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分类法的应用也是非常普遍的。 【过渡】 其实分类方法不但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碰到,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也普遍存在,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学生活动】案例1、连线: 【师生交流】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看出对于Na2CO3如果从阳离子来看,可以与Na2SO4一起分为硫酸盐。若从阴离子的角度来看可以与K2CO3一起分为碳酸盐。因此可以说, 【点评】 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1、交叉分类法 【学生活动】 案例2、对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1)硫在氧气里燃烧 (2)红磷在氧气里燃烧 (3)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4)铝箔在氧气里燃烧

(5)蜡烛在氧气里燃烧 案例3、见课本P21,图2-32、树状分类法 【点评】:树状分类法可以让我们把同类事物进行再分 【实践活动】 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仿照P21图2-3作出树状分类图,然后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在物质类别上。 O2, Cu,H2SO4, Ba(OH)2,KNO3, CO2,空气,含镁60%的MgO 【小结】 在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就要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的研究来了解这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 【练习】 【课后作业】 1、通过查找资料或与同学合作,为石油加工后的产物或用途制作一张树状分类图或交叉分类图。 2、某学校要举行田径运动会,有高一、高二、高三3个年级的男生、女生参加,请你画出以高一男子组、高一女子组……的方法分组的树状分类图。 3、填表: 【课后阅读材料】“白马非马”的故事 【原文】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平原君的食客。一天,他牵一匹白马出关被阻,公孙龙便以白马非马的命题与之辩论,守关的人辩不过他,公孙龙就牵着马出关去了。(或说,他还是不得出关。)公孙龙说,白马为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则形不当与,言形则色不宜从,今合以为物,非也。如求白马于厩中,无有,而有骊色之马,然不可以应有白马也。不可以应有白马,则所求之马亡矣;亡则白马竟非马。 【大致意思】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平原君的食客。据说,公孙龙有一次骑马过关,把关的人对他说:“法令规定马不许过。”公孙龙回答说:“我骑的是白马,白马不是马,这可是两回事啊。”公孙龙的“白马”有没有过关,我们不得而知。从常人的观点来看,守关的兵士八成认为公孙龙是在诡辩。 【评论】 冯友兰(我国著名新理学家、哲学家)认为《公孙龙子》里的《白马论》对“白马非马”进行了三点论证: 一是强调“马”、“白”、“白马”的内涵不同。“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白”的内涵是一种颜色,“白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加一种颜色。三者内涵各不相同,所以白马非马。 二是强调“马”、“白马”的外延的不同。“马”的外延包括一切马,不管其颜色的区别;“白马”的外延只包括白马,有颜色区别。外延不同,所以白马非马。三是强调“马”这个共相与“白马”这个共相的不同。马的共相,是一切马的本质属性,它不包涵颜色,仅只是“马作为马”。共性不同,“马作为马”与“白马作为白马”不同。所以白马非马。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量完整版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 的量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第一单元常用化学计量 第一单元│知识框图 内容特点 1.物质的量是一种以“堆量”计量微观粒子的物理量,不仅难以理解,而且其涉及的知识面也很广泛。阿伏加德罗常数是物质的量的计量标准,有关它的判断是历年高考题的热点。 2.摩尔质量是在物质的量概念建立的基础上,连接微粒数目和物质质量的一个物理量,从定量角度了解或计算实验或反应中各物质的量的关系。 3.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是22.4L·mol-1,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特例。 4.物质的量浓度是便于了解溶液中分散质粒子的存在数量的物理量,以此可以了解溶液中离子的量的关系。 5.本单元的重点是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及其他物理量之间的换算关系,这部分也是高考计算类命题的核心。 第1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 考纲导学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物质的量摩尔质量 【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一个表示含有____________粒子集合体的物理量,它的符号是___,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是_____)。物质的量适用于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_______、________、电子、质子、中子等。 2.阿伏加德罗常数: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符号为________,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

3.关系式:物质所含粒子数目(N)、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三者之间的关系式:_______。 二、摩尔质量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____________。符号为____,单位为 __________(或_______)。表达式:M=____。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时,在数值上与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等。 【要点深化】 1.洞悉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误区 (1)状况条件 在对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关系考查时,题目经常给出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或不指明温度和压强等,要特别注意。 (2)物质状态 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结合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如H 2O、SO 3 、己烷、辛烷、 CHCl 3等。SO 3 标准状况下为固态。 (3)物质结构 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粒子(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离子等), 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 2、N 2 、O 2 、H 2 等双原子分子及O 2 、18O 2 、D 2 O、 Na 2O 2 等特殊物质,也会考查一些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如Si、CH 4 、P 4 、CO 2 、Na 2 O 2 等。

高考化学 物质的量 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 物质的量 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在实验室里,用足量的浓盐酸与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反应(不加热),来制取氯气。 反应:2KMnO 4+16HCl=2KCl+2MnCl 2+5Cl 2↑+8H 2O (1)“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情况________ 。 (2)若生成2.24L 标准状况时的氯气,请计算(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①理论上需要多少克KMnO 4参加反应?________。 ②被氧化的HCl 的物质的量为多少?________。 【答案】 6.32g 0.2 mol 【解析】 【分析】 (1)根据元素化合价升降数目等于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数目分析,标出电子转移情况; (2)先计算Cl 2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方程式中KMnO 4、HCl 与Cl 2之间的反应转化关系计算。 【详解】 (1)在该反应中,Mn 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KMnO 4中的+7价变为反应后MnCl 2中的+2价,化合价降低,得到5个电子,Cl 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HCl 中的-1价变为反应后Cl 2中的0价,化合价升高,失去2个电子,电子得失最小公倍数是10,所以KMnO 4、MnCl 2前的系数是2,HCl 前的系数是10,Cl 2前的系数是5,根据原子守恒,KCl 的系数是2,这样反应中有6个Cl 原子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所有Cl 原子都是由HCl 提供,因此HCl 前的系数为10+6=16,结合H 原子反应前后相等,可知H 2O 的系数是8,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为: ; (2)在标准状态下, 2.24LCl 2的物质的量n(Cl 2)=m V 2.24L V 22.4L /mol =0.1mol 。 ①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0.1molCl 2时,参与反应的KMnO 4的物质的量为0.1mol×25 =0.04mol ,则参与反应的KMnO 4的质量m(KMnO 4)=0.04mol×158g/mol=6.32g ; ②由反应化学方程式可知,HCl 被氧化后生成Cl 2,因此根据Cl 元素守恒可知:被氧化的HCl 的物质的量n(HCl)氧化=0.1mol×2=0.2mol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及有关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 一、单质 按元素组成分为 1.金属单质 K钾、Ca钙、Na纳、Mg镁、Al铝、Zn锌、Fe铁、 Sn锡、Pb铅、Cu铜、Hg汞、Ag银、Pt铂、Au金 2.非金属单质 氢气H2、碳C、氮气N2、氧气O2、臭氧O3、氟气F2、硅Si、磷P、硫S、氯气Cl2、液溴Br2、碘I2、氦气He、氖气Ne、氩气Ar、 二、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 乙醇、甲烷、乙烷、乙烯、葡萄糖 2.无机化合物 三、氧化物 (1)按元素组成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1.金属氧化物 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氧化钙CaO、氧化镁MgO、氧化铝Al2O3、氧化锌ZnO、氧化铁Fe2O3、氧化亚铁FeO、四氧化三铁Fe3O4、氧化铜CuO、氧化汞HgO、七氧化二锰Mn2O7 2.非金属氧化物 水H2O,过氧化氢H2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氮NO、五氧化二氮N2O5、二氧化硅SiO2、五氧化二磷P2O5、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 (2)按照性质分为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 1.碱性氧化物 大部分的金属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但有特例:过氧化钠Na2O2为过氧化物、氧化铝Al2O3为两性氧化物、七氧化二锰Mn2O7为酸性氧化物、四氧化三铁Fe3O4、 碱性氧化物有:氧化钠Na2O、氧化钙CaO、氧化镁MgO、氧化锌ZnO、氧化铁Fe2O3、氧化亚铁FeO、氧化铜CuO、氧化汞HgO、 碱性氧化物一定为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碱性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 大部分的非金属氧化物为,但有特例:水H2O,一氧化碳CO、一氧化氮NO不是酸性氧化物,七氧化二锰Mn2O7虽然为金属氧化物但属于酸性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酸性氧化物 3.不成盐氧化物:一氧化碳CO、一氧化氮NO 4.两性氧化物:氧化铝Al2O3 5.过氧化物: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钠Na2O2 四、酸 中学常见的酸: 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磷酸H3PO4、次氯酸HClO、氯酸HClO3、高氯酸HClO4、亚硫酸H2SO3、硅酸H2SiO3、氢硫酸H2S、氢碘酸HI、氢溴酸HBr、氢氟酸HF、乙酸CH3COOH (1)依据组成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 1.含氧酸 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磷酸H3PO4、次氯酸HClO、氯酸HClO3、高氯酸HClO4、亚硫酸H2SO3、硅酸H2SiO3、乙酸CH3COOH 2.无氧酸

高中化学 1_3_3 物质的量浓度课时作业 鲁科版必修1

物质的量浓度 A 组——知能训练 1.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该容量瓶必须是( ) A .干燥的 B .瓶塞不漏水的 C .用欲配制的溶液润洗过的 D .以上三项均需要求的 解析: A 中,若原来有蒸馏水不影响;C 项中若用欲配制的溶液润洗容量瓶,则最后所配制的浓度必大于所要配的浓度。D 显然错。 答案: B 2.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关于0.2 mol·L -1 的Ba(NO 3)2溶液正确的说法是( ) A .2 L 溶液中的阴、阳离子总数为0.8N A B .500 mL 溶液中NO - 3浓度为0.2 mol·L -1 C .500 mL 溶液中Ba 2+ 浓度为0.4 mol·L -1 D .500 mL 溶液中含NO -3总数为0.2N A 解析: A 项中阴、阳离子总数应为2 L×0.2 mol·L -1 ×3×N A mol -1 =1.2N A ;B 项中 c (NO -3)=0.2 mol·L -1×2=0.4 mol·L -1;C 项中c (Ba 2+)=0.2 mol·L -1 。 答案: D 3.将5 mol·L -1 的Mg(NO 3)2溶液a mL 稀释至b mL ,稀释后溶液中NO -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5a b mol·L -1 B. 10a b mol·L -1 C.b 5a mol·L -1 D.a b mol·L -1 解析: a mL 溶液中n (NO - 3)=10-3 a L×5 mol·L -1 ×2=1×10-2 a mol ,稀释到 b mL , c (NO - 3 )=1×10-2 a mol b ×10-3 L =10a b mol·L -1 。 答案: B 4.欲配制100 mL 1.0 mol/L Na 2SO 4溶液,正确的方法是( ) ①将14.2 g Na 2SO 4溶于100 mL 水中 ②将32.2 g Na 2SO 4·10H 2O 溶于少量水中,再用水稀释至100 mL ③将20 mL 5.0 mol/L Na 2SO 4溶液用水稀释至100 mL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解析: 溶剂水的体积不等于溶液的体积,①错;100 mL 1.0 mol·L -1 的Na 2SO 4溶液中

2020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2-物质的量浓度(练习)

1.2物质的量浓度 1.下列目的能达到的是() A.将58.5g NaCl溶于1L水中可得1mol/L的NaCl溶液 B.将标准状况下22.4L HCl溶于1L水中可得1mol/L盐酸 C.将25.0g胆矾溶于水后配成100mL溶液所得溶液浓度为1mol/L D.将78g Na2O2溶于水,配成1L溶液可得到浓度为1mol/L溶液 【答案】C 【解析】A项把溶剂的体积误当作溶液的体积;B项不知溶液的体积;D项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得到溶液的浓度为2mol/L。 2.下列关于容量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容量瓶上一般标有规格、温度和刻度线 B.容量瓶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C.可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 D.容量瓶不能长时间盛放所配制的溶液,应及时分装在试剂瓶中 【答案】C 【解析】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精确仪器,固体或浓溶液溶解或稀释时会产生热效应,使溶液发生热胀冷缩,导致结果不准确,故不可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C不正确。3.下列溶液中,跟100mL0.5mol/L NaCl溶液中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 A.100mL0.5mol/L MgCl2溶液 B.200mL0.25mol/L AlCl3溶液 C.50mL1mol/L NaCl溶液 D.25mL0.5mol/L HCl溶液 【答案】D 【解析】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的体积无关,100mL0.5mol/L NaCl溶液中c(Cl-)=0.5mol/L,而A、B、C、D项中,c(Cl-)分别为1mol/L、0.75mol/L、1mol/L、0.5mol/L,D项正确。 4.下列有关溶液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50mL量筒中配制0.1000mol/L碳酸钠溶液 B.仅用烧杯、量筒、玻璃棒就可配制100mL0.1000mol/L K2Cr2O7溶液 C.用10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和pH=1的盐酸配制100mL pH=2的盐酸D.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应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液体吸出 【答案】C 【解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应在容量瓶中进行,选项A、B错误;配制溶液定容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即使用胶头滴管将液体吸出,也会造成配制结果偏低。 5.取100mL0.3mol·L-1和300mL0.25mol·L-1的硫酸注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线,该混合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0.21mol·L-1B.0.42mol·L-1 C.0.56mol·L-1D.0.26mol·L-1 【答案】B

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及答案

高考化学物质的量(大题培优)及答案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I.配制0.5 mol/L的NaOH溶液时,如果只存在下列问题,溶液的浓度如何变化?(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低于刻度线,其结果_____________; (2)定容时观察刻度线仰视,其结果_____________。 II.(1)实验室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制取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下列装置中选择实验室制备氨的发生装置:_____________(将编号字母填入空格处,下同);为了得到纯净的氨,请在下列试剂中选择干燥氨的试剂:_____________。装置有: A B C D E F G H NaHCO溶液e.碱石灰 试剂有:a.NaOH溶液b.澄清石灰水c.浓硫酸d.饱和3 f.品红溶液g.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答案】偏大偏小 2NH4Cl+Ca(OH)2Δ 2NH3↑+CaCl2+2H2O A e 【解析】 【分析】 根据n=cV可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V比理论值大时,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详解】 I.(1)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低于刻度线,水偏小,其结果偏大; (2)定容时观察刻度线仰视,视野随水位到达刻度线时,实际加水过量,其结果偏小。II.(1)实验室加热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制取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Ca(OH)2Δ 2NH3↑+CaCl2+2H2O。 (2)实验室制备氨是固固加热型装置,即发生装置为A;为了得到纯净的氨,氨气为碱性气体,干燥氨的试剂具有吸水性,且不能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可选e。 2.以下涉及的物质中A、B、C都是化合物;请注意各小题之间可能有的联系。 (1)一定条件下,9.80g NH4Br跟3.60g的某钙盐A恰好反应,生成了4.48L(标准状况)气态产物B和固体产物C。标准状况下,B气体的密度为0.76g/L,氮的质量分数为82.35%,其余是氢。试求B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 。 (2)25℃、101.3KPa时,气体摩尔体积为24.5L/mol. 该状况下,1体积水(密度为1g/cm3)

临清市高中化学 第三节 物质的量浓度(第3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 3课时)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3.使学生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4.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二预习内容 1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计算。 2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三提出疑惑 1 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和计算公式适用范围。 2 该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以及相关计算。 2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1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二学习过程: 1. 本节引入方法:复习初中化学有关溶液的知识,例如:有关溶液组成和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指出这只是表示溶液组成的一种方法,引出新课--另一种常用 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2 阅读课本14页,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填写下列空白: (一)、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物质的量浓度。 2计算公式: 3符号:表示。 4单位:或 5注意:溶液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同。 (二)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 例1:配制500mL 0.1mol/L NaOH溶液,NaOH的质量是多少? 练习巩固: 1.用40gNaOH配成2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2.58.5gNaCl配成5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3.标准状况下,22.4LHCl配成0.5L盐酸,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知识升华: 1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2 稀释公式:c (浓) V (浓) = c (稀) V(稀) 例2:配制250mL 1mol/LHCl溶液,需要12mol/L 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备战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综合经典题及答案

备战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综合经典题及答案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判定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打√或×? ①22.4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__________ ②标准状况下,11.2 LCH4和C2H4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__________ ③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__________ ④1mol的CO和N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4N A__________ ⑤标准状况下,5.6LCO2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0.5N A__________ ⑥1.6g由O2和O3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O原子数目为0.1N A__________ ⑦常温常压下,8g O2含有的电子数为4N A__________ ⑧常温常压下,22.4LNO2和CO2的混合气体中O原子数目为2 N A__________ ⑨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含有的CCl4分子数为N A__________ ⑩常温常压下,18 g H2O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 A__________ ?标准状况下,11.2LCH3CH2OH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5N A__________ ?常温常压下,2.24 L 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1N A__________ 【答案】√√ × √√√√ × × √ × × 【解析】 【分析】 运用n=m/M、V=n×V m、n= V/ V m等公式的应用转换,先求出物质的量,然后求出分子的总个数,在根据这个分子中含有多少个相关微粒。 【详解】 ①标准状况下,22.4L氩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1个氩气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故22.4L (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说法正确; ②标准状况下,11.2 LCH4和C2H4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是:11.2L/(22.4L/mol)=0.5mol,1个CH4分子中、1个C2H4分子中都含有4个H原子,所含H原子的个数为0.5N A ×4=2N A,故标准状况下,11.2 LCH4和C2H4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说法正确; ③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2.24L/(22.4L/mol)=0.1mol,所含分子数为0.1N A,故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说法错误; ④1mol的CO和N2混合气体的分子数为N A,1个CO分子中和N2分子中都含有14个质子,故1mol的CO和N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4N A说法正确; ⑤标准状况下,5.6LCO2气体的物质的量为5.6L/(22.4L/mol)=0.25mol,1个CO2分子中含有2个O原子,故标准状况下,5.6LCO2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0.5N A说法正确; ⑥1.6g由O2和O3组成的混合物中O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故1.6g由O2和O3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O原子数目为0.1N A说法正确; ⑦常温常压下,8g O2的物质的量为8g/( 32g/mol)=0.25mol,1个O2分子中含有16个电子,故8g O2含有的电子数为4N A说法正确; ⑧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故常温常压下,22.4LNO2和CO2的混合气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结构框图】

【知识精讲】 一、物质的分类: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分类并没有唯一性,它会根据分类的标准不同而不同。一般常用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分类角度多样,物质类别间有相交叉部分。 【交叉分类法举例】 【树状分类法定义】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一种方法。 【树状分类法分类原则】同一层次的物质类别间一般是相互独立,没有交叉的。 【分类一般步骤】确定分类标准选择分类方法得出正确的分类。 【分类原则】行之有效,简单易行。 【分类注意】 1、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NO、CO、NO 2、N2O4、H2O),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 化物(Mn2O7); 2、酸性氧化物一定为酸酐;酸酐不一定为酸性氧化物(乙酸酐(CH3CO)2O)。 3、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Al2O3,Mn2O7),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典型例题】 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A. K2CO3和K2O都属于盐 B.H2SO4和HNO3都属于酸 C.KOH和Na2CO3都属于碱 D.Na2O和Na2SiO3都属于氧化物 【答案】B 【解析】A前者属于盐,后者属于金属氧化物,C前者属于碱,后者属于盐,D前者属于氧化物后者是盐,只有B是正确的。

2、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B.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C.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 D.金属氧化物肯定是碱性氧化物 【答案】C 【解析】本题把氧化物的两种分类方法放在一起,考查对氧化物概念理解的准确性。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其它元素组成,它只含有两种元素。氧化物分类有: 按元素组成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也可按性质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等。 A错误:“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说法不对。如有些变价金属的高价氧化物,如等是酸性氧化物。 B错误:“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说法也不对。如NO、CO、H2O、H2O2等非金属氧化物,就不是酸性氧化物。 C正确:“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全是碱性氧化物。所以C是正确的。 D错误:“金属氧化物肯定是碱性氧化物”,说法也不对。如:在金属氧化物中,有碱性氧化物(CaO)、酸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过氧化物()等,这些变价金属的高价的氧化物、两性氧化物,过氧化物都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错题门诊】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酸酐一定是氧化物 B.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C. 离子化合物只能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 D. 共价化合物一定是非电解质 试题答案:B

高中化学-第3节 物质的量浓度(第3课时)导学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3.使学生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4.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二预习内容 1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计算。 2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三提出疑惑 1 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和计算公式适用范围。 2 该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以及相关计算。 2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1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二学习过程: 1. 本节引入方法:复习初中化学有关溶液的知识,例如:有关溶液组成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指出这只 是表示溶液组成的一种方法,引出新课--另一种常用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 量浓度。

2 阅读课本14页,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填写下列空白: (一)、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物质的量浓度。2计算公式: 3符号:表示。 4单位:或 5注意:溶液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同。(二)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 例1:配制500mL 0.1mol/L NaOH溶液,NaOH的质量是多少? 练习巩固: 1.用40gNaOH配成2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2.58.5gNaCl配成500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3.标准状况下,22.4LHCl配成0.5L盐酸,其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 知识升华: 1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2 稀释公式:c (浓) V (浓) = c (稀) V(稀) 例2:配制250mL 1mol/LHCl溶液,需要12mol/L 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三)有关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例如2:配制100mL1mol/LNaCl溶液。 学生阅读课本15页,并结合图1-18,小结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 结论:1.计算2.称量3.溶解4.冷却5.转移6.洗涤7.定容8.摇匀9.装瓶贴签 学生计算,教师加以纠正。老师提出问题,前后桌为一大组,讨论探究: 提出问题 1知道了质量如果取固体?如果是液体呢?

备战高考化学综合题专题复习【物质的量】专题解析及答案解析

备战高考化学综合题专题复习【物质的量】专题解析及答案解析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实验室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00mol·L-1的NaOH溶液500mL,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容量瓶的使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使用前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液 b.用蒸馏水洗涤后必须要将容量瓶烘干 c.为了便于操作,浓溶液稀释或固体溶解可直接在容量瓶中进行 d.为了使所配溶液浓度均匀,定容结束后,要摇匀 e.用500mL的容量瓶可以直接配制480mL溶液 f.当用容量瓶配制完溶液后,可用容量瓶存放所配制的试剂 (2)请补充完整实验的简要步骤。 ①计算;②称量NaOH固体________g;③溶解;④冷却并移液;⑤洗涤并转移; ⑥________;⑦摇匀。 (3)本实验用到的基本仪器已有烧杯、天平(带砝码)、镊子、量筒、玻璃棒,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操作②③都要用到小烧杯,其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 (5)如图是该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图中有两处错误,请写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液体洒到容量瓶外面 B.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未冷却到室温就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 D.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答案】ad 20.0 定容 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用烧杯称量NaOH固体,防止NaOH 腐蚀天平的托盘用烧杯做溶解用的容器没有用玻璃棒引流应选用500mL的容量瓶BC 【解析】 【分析】 【详解】 (1)a、容量瓶使用前要检验是否漏水,a正确;

全国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含详细答案

全国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含详细答案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用无水Na2CO3固体配制230mL0.1000mol·L-1的溶液。请回答: (1)在配制过程中不必要的玻璃仪器是___。 A.烧杯 B.量筒C.玻璃棒 D.胶头滴管 E.容量瓶 (2)定容时的操作:当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时,__,再将容量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3)下列操作会使配得的Na2CO3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 A.称取相同质量的Na2CO3·10H2O固体进行配制 B.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C.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转移洗涤液时洒到容量瓶外,继续用该未清洗的容量瓶重新配制 【答案】B 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ACD 【解析】 【分析】 (1)配制溶液在烧杯中溶解,需要玻璃棒搅拌,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当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时,需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 (2)当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3)结合 n c V 及不当操作可知,n偏小或V偏大均使所配的Na2CO3溶液浓度偏低; 【详解】 (1)配制230mL0.1000mol/L的Na2CO3溶液的一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等,使用的仪器为: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250mL的容量瓶;不必要的玻璃仪器是量筒,故答案为:B。 (2)定容时,当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时,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再将容量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故答案为: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正好与刻度线相切。 (3)A. 称取相同质量的Na2CO3?10H2O固体进行配制,n偏小,所配的Na2CO3溶液浓度偏低,A正确; B.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V偏小,所配的Na2CO3溶液浓度偏大,B错误; C. 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再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V偏大,所配的Na2CO3溶液浓度偏低,C正确; D. 转移洗涤液时洒到容量瓶外,继续配制,n偏小,所配的Na2CO3溶液浓度偏低,D正确;故答案为:ACD。 【点睛】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过程中误差分析:①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有少量流出,n减小,c 偏小;②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n减小,c偏小;③定容时,水加多了,用胶头滴管吸

2010高考二轮复习化学教学案: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 【专题要点】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是化学最基础的主干知识,是对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特征的反映。它们涉及的化学概念、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它们相互转化的方式,是中学化学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生从化学视觉观察和思考问题的必备知识,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复习本考点是应深刻理解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不同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及物质间相互转化的方式和转化条件;要理解各个化学用语的的实际含义,掌握反应的条件与本质,正确、科学、规范的进行运用。本考点在高考中的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常常结合元素化合物来进行考查。从09年和08年高考考题来看高考题除了直接考查基本概念外,还考查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反映高新科技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逐步向环保、高科技、生产等方面渗透发展。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出来元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化学用语,以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而且融入其他专题进行考查。 【考纲要求】 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涵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注意其与同位素、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的区别。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6.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7.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8.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9. 掌握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的概念,区别及鉴别它们的方法; 10.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及性质; 【教法指引】 复习此专题时要做到―准确‖、―系统‖、―灵活‖,可以从三点入手: 1.以高考的热点、考点、难点为依据,合理设置复习内容和练习题,熟练掌握解题思路、注 重方法、技巧,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在某些考点的深度和广度的挖掘上有所突破 2.加强区别相似概念的异同,理顺不同概念间的联系,进而形成连贯的知识系统。

第三节 物质的量浓度(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 [引言]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浓度是用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而一定浓度的溶液往往是通过固体或液体配制而成。有关溶液的配制在初中我们就已学过,即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请大家回忆有关知识后,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投影]配制100 g 7%的NaCl溶液,其操作步骤有哪些?需要哪些实验用品或仪器? [学生活动,教师板书]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三课时) 四、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1.步骤 2.仪器 [师]请一位同学说出配制上述溶液的基本步骤。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 [师]在考虑操作过程中应使用哪些用品和仪器的思路是:首先分析配制溶液所需药品,再考虑其取用方式,最后再根据配制步骤来决定需要哪些仪器。这样,可防止答案遗漏。 现在,请大家按以上思路回答本题第二问。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天平(含砝码,两张同样大小的纸)、药匙、玻璃棒、烧杯、量筒、胶头滴管 [师]很好,现在请一位同学来具体地描述一下上述溶液的配制过程。 [请一位同学回答] [生]首先通过计算求得配制溶液所需溶质氯化钠7 g,溶剂水为93 g;然后用天平准确称取7 g氯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再用量筒量取93 mL水,倒入放氯化钠的烧杯中;最后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固体溶解即可。 [师]回答得很正确。请你再回答一下,计算时得到所需溶剂水为93 g,为什么量取时却用量筒量93 mL水,而不用天平称93 g水呢? [生]因为水的密度近似等于1 g·cm-3,即93 mL水的质量近似等于93 g。另外,取用液体时,量取它的体积比称量它的质量要方便得多。 [问]仪器中的胶头滴管起什么作用? [生]量筒量取水时使用。即量取93 mL水时,先是将水注入量筒,当液面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以保证所量取液体体积的准确性。 [师]十分正确。谢谢,请坐。 [过渡]从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一样,也是用来表示溶液组成的。如果我们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容器和步骤是否和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一样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五、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师]下面,我们以配制500 mL 0.1 mol·L-1的Na2CO3溶液为例来分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仪器和步骤。 [板书]1.步骤 2.仪器 [问]配制上述溶液所需原料是什么? [生]碳酸钠和水。 [问]所需溶质碳酸钠的质量应怎样得到? [生]通过计算得到! [师]请大家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复习物质的量专项易错题含答案(1)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复习物质的量专项易错题含答案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在等体积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的AgNO3溶液,恰好都完全反应,则以上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 (2)将3.22g芒硝(Na2SO4·10H2O)溶于水中,要使每100个水分子中溶有1个Na+,则需水的质量为__g。 (3)在干燥烧瓶中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由于空气不可能排净,所以瓶内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9.5,将此瓶气体倒置于水槽中,烧瓶内液面上升的体积占烧瓶总体积的 _______。 (4)100mL 0.3mol/L Na2SO4(密度为d1 g/cm3)和50mL 0.2mol/L Al2(SO4)3(密度为d2 g/cm3)混合,所得密度为d3 g/cm3的混合溶液中SO42-的浓度为___________。(用含d1,d2, d3的式子表示) (5)已知两种碱AOH和BOH的摩尔质量之比为5:7,现将7mol AOH与5mol BOH混合后,从中取出5.6g,恰好可以中和100ml浓度为1.2mol/L的盐酸,则AOH的摩尔质量为_____。 (6)标准状况下,用一定量的水吸收HCl气体后制得浓度为1.0mol/L,密度为 1.0365g/cm-3的盐酸。请计算1体积水吸收_______体积的HCl可制得上述氨水。 【答案】6:3:2 34.2 5 6 (或83.3%) 6d3/(10 d1+5 d2)mol/L 40g/mol 22.4 【解析】 【详解】 (1)设NaC1、MgCl2、A1Cl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z,由分别加入等量的AgNO3溶液,恰好都完全反应,则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相等,x=y×2=z×3,解得x:y:z=6:3:2,因溶液的体积相同,则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浓度之比,所以浓度之比为6:3:2; 故答案是:6:3:2; (2)3.22g芒硝的物质的量为3.22/322=0.01mol,所以溶液中 n(Na+)=2n(Na2SO4·10H2O)=0.01×2=0.02mol,每100个水分子中溶有1个钠离子,所以 n(H2O)=100n(Na+)=2mol,0.01mol Na2SO4·10H2O 中含有水的物质的量为0.01×10=0.1mol,所以需要的水的物质的量为2-0.1=1.9mol,所以需要水的质量为1.9mol×18g/mol=34.2g;故答案是:34.2; (3)用排气法收集氨气后,收集到的氨气气体不纯,含有空气;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9.5×2=19;设烧瓶的容积为V L,氨气的体积为x L,空气的体积为(V-x)L,则有:[17x/V m+(29×(V-x)/V m)]÷(V/V m)=19,解之得:x=5 6 V;将此瓶 气体倒置于水槽中,进入烧瓶的液体体积为氨气体积,即5 6 V,烧瓶内液面上升的体积占 烧瓶总体积为:(5 6 V)/V= 5 6 (或83.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