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大詹长根版《地籍测量学》原版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武大詹长根版《地籍测量学》原版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武大詹长根版《地籍测量学》原版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武大詹长根版《地籍测量学》原版     第六章  地籍控制测量

武大版摄影测量学重点

摄影测量学 第一章绪论 1、基础地理信息类型传统的 4D 数 据 DLG-Digital Line Graphic,数字线 化图 DEM -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字高程模 型 DOM - Digital Orthophoto Map,数字正 射影像 DRG - Digital Raster Graphic,数 字栅格地图 2、传统的摄影测量学 是利用光学摄影机获取的像片,通过像片来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技术。 3、摄影测量与遥感 是对非接触传感器系统获得的影像进行记录、量测、分析和表达,从而获得地球及其环境和其它物体的可靠信息的一门工艺、科学和技术。 4、摄影测量是影像信息的获取、处理、提取和成果表达的一门信息科学。 5、摄影测量的任务: (1)地形测量领域: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专题图、特种地图、正射影像地图、景观图 ;建立各种数据库;提供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信息系统所需要的基础数据 (2)非地形测量领域生物医学、公安侦破、交通事故、勘察古文物、古建筑建筑物、变形监测、工业摄影测量、环境监测 6、摄影测量的特点 ?无需接触物体本身获得被摄物体信息 ?由二维影象获取对象的空间三维信息 ?面采集数据方式,信息丰富逼真 ?同时提取物体的几何与物理信息 7、摄影测量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1)模拟摄影测量阶段(1851-1970) ?利用光学/机械投影方法实现摄影过程的反转,用两个/多个投影器模拟摄影机摄影时的位置和姿态构成与实际地形表面成比例的几何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量测得 到地形图和各种专题图 (2)解析摄影测量阶段(1950-1980) 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手段,通过对摄影像片的量测和解析计算方法的交会方式来 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并提供各种摄影 测量产品的一门科学 (3)数字摄影测量阶段(1970-现在)基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所获取的数字/数字化影像进行处理,自动(半自动)提取被摄对象用数字方式表达的几何与物 理信息,从而获得各种形式的数字产品和目视化产品 8、摄影测量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

地籍测量复习题111章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现代地籍(多用途地籍),其含义是什么? 现代地籍:是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册。 含义:1、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是国家行为,具有国家功利性 2、地籍的核心是土地权属:即地籍以土地权属为核心对土地诸要素隶属关系的综合表述 3、地籍是以地块为基础建立的:以地块为基础描述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 4、地籍要记载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是区分土地分类的重要标志 5、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描述土地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 2.地籍信息回答了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哪六大基本问题? 1、土地及其附着物是“谁的”:法律关系 2、土地及其附着物在“哪里”:空间位置 3、土地及其附着物有“多少”:数量 4、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取得、建造发生在“什么时候”:时态性问题 5、“为什么”,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存在依据及其有关说明。 6、土地及其附着物“怎么样”:怎样取得权利、怎样利用、目前状况如何等 3.试述现代地籍的功能。 1)地理性功能:提供地块空间关系的能力。2)经济功能:为土地征税、出让、转让等经济活动提供资料3)产权保护功能:具有法律性,可保护权益,避免纠纷。4)土地利用管理功能: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资料。5)决策功能:编制国民经济计划的依据。6)管理功能:为公安、消防、邮政、水土保持等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研究和管理提供服务。 4.试述地籍的分类及概念 1、按地籍的演变过程分类(税收地籍、产权地籍(法律地籍)、多用途地籍(现代地籍)) 2、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分类(初始地籍、日常地籍) 3、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分类(城镇地籍、农村地籍) 现代地籍:是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册。 5.地籍调查的目的、内容和原则是什么? 目的:搜集土地的基本信息,为维护土地制度,保护土地产权,制定土地政策和合理利用土地等提供基础资料。 内容:税收地籍调查,产权地籍调查,多用途地籍调查 原则:(1)符合国家土地、房地产和城市规划等有关法律的原则(2)实事求是的原则(3)符合地籍管理的原则(4)符合多用途的原则 6.地籍调查的工作程序? 准备工作,外业调查勘测,内业工作,检查验收 7.地籍测量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含义: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测量宗地的权属界线、界址位置、形状等,计算面积,绘制地籍图和宗地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 内容包括:地籍控制测量、测定界址点、绘制地籍图、宗地面积量算、绘制宗地图。 8.地籍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界址,地籍要素编号,土地坐落,土地权属主名称。 9.地籍测量结束后应上交哪些资料? 宗地图,地籍图,面积计算资料(包括界址点坐标),利用资料(没有利用则不需要),外业的控制点观测手簿,界址点观测手簿(如果没出外业也不需要),还有地籍测量任务委托书,定界草图 10.和其他基础测绘相比较,地籍测量有哪些特点?

武汉大学测量学基础2006年试卷

武汉大学 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大地测量学基础科目代码:857 一.单选题(从给定的几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每括号空处4分,共40分) 1.用于描述地球形状的地球椭球体得基本元素是()。 A。长半径和扁率B。长半径和子午圈半径C。短半径和偏心率D。第一偏心率和扁率 2.按高程性质,我国实际计算使用中的高程系统属于()。 A。正高B。力高C。正常高D。大地高 3.同一大地水准面上的每一点都具有()得位势, A。不确定B。相同C。变动D。零 且每点的切线都与该点的()垂直。 A。法线方向B。引力线方向C。离心力线方向D。铅垂线方向 4.在球面上解算小三角形的勒让德尔定理指出,如果将球面上小三角形的各角减去球面角超的(),则该球面三角形的解算就可按平面三角形来处理。 A。1/4 B。1/2 C。1/3 D。1/3.5 5.高斯投影是一种等角投影,在轴子午线方向上投影后长度()。 A。变形极小B。没有变形C。变形为负D。变形最大 6.大地高是指地面点沿()法线到()的距离。 A。似大地水准面B。正常位水准面C。参考椭球面D。大地水准面 7.根据克莱劳定理,位于旋转椭球面上的大地线上各点得() A。子午圈半径B。卯酉圈半径C。平行圈半径D。赤道半径 与大地线在该点的方位角正弦的乘积总是() A。零B。一个常数C。按比例改变D。不确定 二.判断题(对下面叙述做判断,在给定的括号内对的划√符号,错的划×符号,每小题3分,共30分) 1.()。我国传统国家级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原则是由大到小,逐级控制。 2.()。大地控制网的二类优化设计问题也就是观测权的最佳分配问题。 3.()。一般说,沿地面某点的法线和垂线到达其相应的基准面时,这两条线往往是重合的。 4.()。国家级精度水准测量中的误差估计可用每公里高差平均值的偶然中误差和系统中误差衡量。 5.()。我国现行使用的高程类别是正高。 6.()。赫尔莫特第二类大地微分公式是处理椭球参数变动而引起大地坐标和方位角的改正计算的。 7.()。对于两端都有起算边和方位的平面网,其最弱点位将会出现在网的中央。 8.()。水准作业中使前后视距相等可以消除或减弱水准仪的I角误差。 9.()。导线网的特点是形状自由,精度又高。 10.()。当高度角为零时,经纬仪水平轴倾斜误差对水平方面的影响也为零。 三.简答题(20分) 大气折光对大地观测有何影响?应对方法如何? 四.证明题(20分)

《地籍控制测量》word版

地籍控制测量 一、单项选择题 1.地籍测量的核心是( )。 A. GPS控制测量 B.面积汇总统计 C.地籍细部测量 D.绘制宗地图 答案:C 2.地籍测量以测定( )为重点,实地无论有无明显界线,都必须查明、测量界址点线并标定于地籍图上。 A.宗地B.界址 C. 界址点 D. 界址线 答案:B 3.初始地籍测量是指在( )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 A.初始权属调查 B.初始面积量算 C.初始土地登记 D.初始土地统计 答案:A 4.地籍测量与普通地形测量比较,不要重点测量的要素是()。A.重要地物 B.等高线 C.土地权属界线 D.河流 答案:B 5.当控制网外业观测结束后,即可进行控制网平差计算工作,计算步骤为( )。 ①坐标计算;②数据整理;③成果输出;④边长改化;⑤归档 A. ②④①③⑤ B.①②④③⑤ C.④②①③⑤ D.①④③②⑤ 答案:A 6、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是以界址点的精度和地籍图的精度为依据制定的,四等网中最弱做若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 A.±5厘米 B.±7厘米 C.±10厘米 D.±15厘米 A 7、一般情况下每幅地籍图的控制点个数为 A.10-20个 B.10-15个 C.15-20个 D.20-25个 8、地籍图的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的选择应该以长度变形值不大于()为原则坐标系 A.2.5cm/km B.4cm/km C.5cm/km 15-20个 D 3cm/km 9、为了满足地籍测量资料的更新和恢复界址点位置的需要,要求每幅图中哟一定数量的埋石点,1:500比例尺的地籍图中,埋石点的数量不少于 A.4个 B.3个 C.5个 D.6个

摄影测量学教学大纲

《摄影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测绘工程 学时48 学分 预修课程测量学、控制测量学、测量平差、计算机程序设计 制订日期2004年9月 一、编写说明 (一) 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该课程属于技术性、实用性特强的测绘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摄影测量技术作为现代测绘技术体系的重要分支,是一门在多种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综合探测技术。 其目的是讲述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利用摄影测量这一技术手段测制各种基本图件的过程与步骤,以及了解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了解测绘科学中大地、航测、制图三者的关系与联系,并掌握与大地测量有密切关系的摄影测量和遥感有关部分。在数字测图普及时期,摄影测量技术作为快速、精确、经济、实用的外业数据采集最佳方法应用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入,在各生产单位正逐步得到推广。也是进行“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推进测绘成果数字化、集约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的讲授,让学生们深刻理解测绘的深邃内涵,进一步增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更好地为生产、生活服务。为学生参加摄影测量生产、规划设计和科研打好基础。 (二) 本大纲制订的依据 测绘科学和相关学科的迅猛发展,导致“数字测图”已成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对测绘产品需求的首选。而摄影测量无疑是数字测图外业数据采集最佳方法,在各级生产部门正逐步得到普及和推广,作为培养新型复合测绘专门人才的高校,旨在对摄影测量的理论、技术、工艺进行系统全面的阐述,同时对其国内外发展动态进行介绍。近年来实验室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实验与实习条件大大改善,现有软硬件环境基本可以满足摄影测量实验与实习要求。因此,本大纲制订始终以测绘技术的发展、市场需求、人才培养计划和实验室条件为依据。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和要求 考虑本课程的性质、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选编时遵循以下原则: 1.以摄影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重点,来构架学生的知识体系; 2.以实验室的软硬件环境为依托,以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来开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3.内容选编上力求系统、科学与实用,摒弃陈旧、过时的课程内容; 要求学生掌握摄影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练掌握全数字化摄影测量系统软件的操作与应用,具备数字测图、综合探测和数据处理的实践能力。 (四)实践环节 《摄影测量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极强而又非常抽象难理解的课程,对先期储备知识要求很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有关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安排了如下实验:

地籍测量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 1、地籍(名解):是指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 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简答)⑴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土地的税收,保护土地产权和实现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⑵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地籍是以土地权属为核心对土地诸要素隶属关系的综合表述,这种表述针对国家的每一块土地及其附属物;⑶以地块为基础建立地籍,准确描述每一块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⑷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情况。地面上的附着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⑸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土地清册)。包括土地调查册、土地登记册和土 地统计册。 2、地籍功能:⑴地理性功能;⑵经济功能;⑶产权保护功能;⑷土地利用管理功能;⑸决策 功能;⑹管理功能。 3、地籍的类别:⑴按用途划分: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多用途地籍;⑵按特点、任务划分:初始 地籍、日常地籍;⑶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城镇地籍、农村地籍。 4、地籍测量定义及内容: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内容:⑴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⑵界限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限和土地权属界限的界址点坐标;⑶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地产图、宗地图等;⑷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⑸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⑹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5、地籍调查(名解):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在 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 6、地籍调查分类(填空):⑴按时间、任务分初始地籍调查和变更地籍调查;⑵按调查区域的功 能分农村地籍调查和城镇地籍调查。 7、地籍调查内容:⑴税收地籍调查的内容;⑵产权地籍调查的内容;⑶多用途地籍调查的内容: ①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②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③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数量;④土地及其附着物的质 量;⑤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利用状况。 8、在总结宋代经界法经验的基础上,明代创立了鱼鳞图册制度,陆仪的《论鱼鳞图册》,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才正式开展地籍测量。国家于1986年成立国家土地管理局,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家相继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整调查规程》、《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地籍测量 规范》、《房产测量规范》等。 9、地籍测量学(论述):⑴地籍测量学是以现代测绘科学技术为基础,立足于土地权利和土地利用的空间特征,以土地的管理、经济及其法律为支持来研究土地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表达的工程技术学科。 ⑵地籍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地块的位置、面积,保持土地利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地块的空间分割、合并、产权转移和利用类别变化的现势性和准确性。地籍测量学研究的对象是土地的空间位置及其形状和大小,具体指地块的空间位置及其形状和大小。⑶地籍测量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地籍测量的理论框架、地籍测绘技术体系及其标准化、土地的划分技术与方法、土地信息采集与表达的技术集成及其可视化、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技术与方法、高新测绘技术(3S)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等。 第二章 1、土地权属(名解)是指土地产权的归属是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它包括土地所有权、 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地役权等多项权利。

地籍测量学课后题

1.地籍信息回答了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哪六个基本问题? ①“是谁的”②“在哪里”③“有多少”④“在什么时候”⑤“为什么”⑥“怎么样” 2.地籍调查的目的、内容和原则是什么? 目的:珍惜并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内容:①税收地籍调查的内容:一是土地权利状况,即纳税人情况,包括姓名或单位名称、地址等;二是计算赋税的依据,即需要纳税的土地类型、土地面积和土地等级等。 ②产权地籍调查的内容:以土地权属调查为核心内容,同时调查土地利用状况和其他要素。 ③多用途地籍调查的内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 原则:①符合国家土地、房地产和城市规划等有关法律的原则; ②实事求是的原则;③符合地籍管理的原则;④符合多用途的原则 3.地籍测量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含义: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内容: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 4.土地权属的确认方式有哪几种?如何确认土地权属? 确认方式有文件确认、惯用确认、协商确认和仲裁确认四种 如何确认:①农村地区(含城市郊区)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确认: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不但形式复杂,而且往往用地手续不齐全,因此,应将文件确认、惯用确认、协商确认和仲裁确认结合起来确认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铁路、公路、军队、风景名胜区和水利设施等用地,其所有权属国家,使用权归各管理部门②城市土地使用权的确认:单位用地红线图;房地产使用证;土地使用合同书、协议书、换地书等;征(拨)地批准书和合同书;有偿使用合同书(协议书)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城市住宅用地确权的文件 5.简述地块和宗地的概念及其划分的原则 地块:是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元。特征:在空间上具有连续性;空间位置是固定的,边界是相对明确的;“同类属性既可以是某一种属性,也可以是某一类属性的集合 宗地:指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根据地块的含义,宗地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权利边界,并可同时辨认出确定的权利、利用、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 6.简述土地权属界址、边界系统和边界类型 土地权属界址:包括界址线、界址点和界标。界址线是指相邻宗地之间的分界线,有的界址线和明显地物重合,但要注意实际界址线可能是它们的中线、内边线或外边线。界址点是指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界标是指在界址点上设置的标志,是确定界址点坐标值的位置依据 边界系统:就是人们或政府管理机构通常以某种方式所承认的界线存在形式。一般由普通边界和法律边界组成。普通边界主要依靠自然的或人为的边界要素,至今我国的行政边界大多属于此类。法律边界指对人造的或自然的边界要素进行精确的测量,获取测量数据,通过法律形式给予承认 边界类型:根据土地划分的方法,形成了三种边界,即行政边界、宗地边界和地块边界 7.什么是飞地、间隙地和争议地? 飞地:指镶嵌在另一个土地所有权地块之中的土地所有权地块 间隙地:指无土地使用权属主的空置土地 争议地:有争议的地块,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土地权属主都不能提供有效的确权文件,却同时提出拥有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地块 8.试述我国现行土地分类的原则 9.试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和内容 目的:①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服务;②为农业生产提供依据;③为建立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制度服务;④为全面管理土地服务;⑤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最新的数据 内容:①查清辖区内每一块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量算地类面积;②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面积和各地类面积;③编制土地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县、乡、村土地利用现状图;④调查、总结、分析土地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地籍测量知识点

地籍测量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归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5个含义:(1)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2)土地归属是地籍的核心。(3)以地块为基础建立地籍。(4)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5)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 2、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六个基本问题:1、是谁的,具体指归属主于土地及其附着物之间的法律关系;1、在哪里,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空间位置; 3、有多少,具体指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量的描述; 4、在什么时候,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力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时间; 5、为什么,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力和利用的存在一句及其有关说明; 6、怎么样,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力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过程说明或依据。 3、地籍的功能:地理性功能、经济功能、产权保护功能、土地利用管理功能、决策功能、管理功能 4、地籍的类别:(1)按地籍的用途划分,地籍可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2)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划分,地籍可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3)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地籍可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5、地籍调查的目的:为维护土地制度、保护土地产权、制定土地政

策、合理利用土地等提供基本资料。 6、地籍调查的内容:土地的权属调查、界址点的认定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绘制宗地草图、填写地籍调查表. 7、地籍调查的原则:1、符合国家土地、房地产和城市规划等有关法律的原则.2、实事求是的原则.3、符合地籍管理的原则.4、符合多用途的原则. 8、地籍测量的定义: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9、地籍测量的内容: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 10、地籍测量的步骤:1、地籍控制测量.2、界线测量.3、地籍图测绘.4、面积测量.5、经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和地籍变更测量.6、根据土地整理、开发和规划的要求,经行相关地籍测量工作. 11、地籍要素包括:权属、位置、质量、数量、利用现状. 12、地籍测量学的任务:确定土地的位置和面积,保持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发生的分割、合并、产权转移和土地类别变化的现势性和准确性. 13、地籍测量学的研究对象:土地的空间位置及其形状和大小. 14、测绘科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面的自然属性和一般社会属性,如地形、地貌、地理名称、建(构)筑物的投影位置等,着重研究获取和表达点的三维空间的理论和技术. 地籍测量学是测绘科学和土地科学结合的产物. 15、同其他测绘相比较,地籍测量有哪些特点?

武汉大学控制测量学试卷

控制测量学试卷(B) 一、填空题(20分) 1.平面控制网按其布网形式分为三角网、测边网、边角网(导线网) 及GPS网四种形式。 2.地面起伏较大时,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网; 精度要求低时,高程控制测量采用三角高程网。 3.控制测量的作业流程分别为:收集资料、实地踏勘、图上选点、实地选点、造标埋石、观测、计算。 4.以长半轴为a,短半轴为b的椭圆绕短半轴旋转得到的形体是旋转椭球体。 5.四等工测三角网中,测角中误差为不大于±2.5″,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不大于1/40000 。 6.控制网一般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两大类。 7.在进行水平方向值观测时,当观测方向超过3个时应采用方向观测方法观测。8.二等水准测量中,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为不大于±0.7mm,基辅分划读数较差为不大于±0.5mm。。 9.水准测量前、后视距相等可以消除 i角误差的影响。 10.以近似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的高程系统称为正常高高程系。 二、选择题(20分) 1.在三角网的精度估算中最佳推算路线是指 c 。 A 所经过的三角形最多的推算路线; B 所经过的三角形最少的推算路线; C 所有的推算路线中边长权倒数最小的路线; D 所有的推算路线中边长权倒数最大的路线。 2.导线测量中横向误差主要是由 c 引起的。 A 大气折光; B 测距误差; C 测角误差; D 地球曲率。 3水准仪i角误差是指水平视线与水准轴之间的 A 。 A 在垂直面上投影的交角; B 在水平面上投影的交角; C 在空间的交角。 4.因瓦水准尺的“基辅差”一般为 D 。 A 4687 ; B 4787 ; c 592500 ; D 301550 。 5.在三角测量中,最弱边是指 C 。 A 边长最短的边; B 边长最长的边; C 相对精度最低的边; D 边长中误差最大的边。

地籍测量学

第一章 多用地籍的含义:是税收地籍和产权地籍的进步发展,其目的不仅为了课税或产权保 护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土地利用、保护和科学管土地提供基础资料。 现代地籍的功能:1)地理性功能2)经济性功能3)产权保护性功能4)土地利用管 理功能5)决策功能6)管理功能 地籍调查的目的、内容和原则是什么? 目的: 1)为定制国民经济和有关政策服务2)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3)为建立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服务4)为全面管理土地服务 内容: 1)查清辖区内每一块徒弟的利用类型及分布,量算地类面积 2)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面积和各地类面积 3)编制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县乡村土地利用现状图 4)调查、总结、分析土地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的利用土地的建议 原则: 1)实事求是2)全面调查3)一查多用4)运用科学5)已改进土地利用,加强土地管理为基本宗旨6)以“土块”为单位进行调查 地籍测量的含义:地籍测量是为了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 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 地籍测量的内容: 1)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 2)界线测量,测定行政区界限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 3)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状况图、房产图、宗地图等。 4)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宗地面积进行面积平差和统计。 5)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 6)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地籍测量。 第二章 土地权属确认的方式有哪几种?如何确认权属? 1)○1文件确认○2惯用确认○3协商确认○4仲裁确认 2)农村:将文件确认、惯用确认、协商确认、仲裁确认结合起来确认农村土地所有权 城市:a、单位用地红线图b、房产使用证c、土地使用合同书、协议书、换地书等d、征地批准书和合同书e、有偿使用合同书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f、城市住宅用地的确权文件 地块和宗地划分原则 ◇1由一个权属主所有或使用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划为一宗地

地籍测量学

第一章绪论 1、现代地籍(多用途)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地籍图)、数地籍数据)、表(地籍表)等形式表示。其含义如下: (1)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的。在我国,其目的是为了保证土地的税收、保护土地产权和实现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2)地籍是以土地权属为核心对土地诸要素隶属关系的综合表述。 (3)以地块为基础建立地籍。以地块为基础,准确描述每一块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 (4)地籍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的状况。 (5)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简称土地清册)。 2、地籍的功能 (1)地理性功能(地籍所具有的提供地块空间关系的能力称为地理性功能); (2)经济功能; (3)产权保护功能; (4)土地利用管理功能; (5)决策功能; (6)管理功能。 3、地籍的类别 (1)按用途划分: 1)税收地籍; 2)产权地籍; 3)多用途地籍(亦称现代地籍,是税收地籍和产权地籍的进一步发展,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课税或保护产权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土地利用、保护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基础资料。)(2)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划分: 1)初始地籍;2)日常地籍。 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是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初始地籍是基础,日常地籍是对初始地籍的补充、修正和更新。 (3)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1)城镇地籍;2)农村地籍。 4、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 5、地籍测量遵循一般的测量原则: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 6、地籍测量的特征 (1)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 (2)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 (3)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 (4)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 (5)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 (6)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 (7)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7、地籍调查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它既是一项政策性、法律性和社会性很强的基础工作,又是一项集科

地籍控制测量之我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65760889.html, 地籍控制测量之我见 作者:高国斌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8期 摘要:众所周知地籍控制测量是地籍测量中的重要工作,是界址点精度和地籍图精度得以满足的基础,因此必须精心设计、严格要求,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逐级控制”的原则。本文主要介绍了地籍控制测量的特点、地籍控制测量坐标系的一些知识以及地籍控制测量坐标系的选择原则。 关键词:地籍控制测量;特点;坐标系 Abstract: as everyone knows cadastral control measurement is an important work in cadastral survey, is to meet the basic accuracy of boundary points and cadastral map accuracy can be, therefore, must be carefully designed, strict requirement, follow " from the whole to the part, layout, step by step control " principle.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dastral Control Survey, Cadastral Control Survey Coordinate System and some knowledge of Cadastral Control Survey Coordinate System Selection principle. Keywords: Cadastral Control Survey; characteristics; coordinate system 中图分类号:O35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1、引言 地籍控制测量是地籍图件的数学基础,是关系到界址点精度的带全局性的技术环节。它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的大小、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测量的基本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地形控制网点一般只用于测绘地形图,而地籍控制网点不但要满足测绘地籍图的需要,还要以厘米级的精度用于土地权属界址点坐标的测定和满足地籍变更测量的需求。 2、地籍控制测量的主要特点 地籍控制测量有以下的特点: (1)因地籍图的比例尺一般较大,故平面控制测量精度要求高,以保证界址点和图面地籍要素的精度要求; (2)地籍要素之间的相对误差限制较严,如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间距的误差不超过0.3mm,应保证平面控制点有较高的精度;

地籍测量学习题

第一章 1.地籍信息回答了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哪六个基本问题? 第一,“是谁的”,具体指权属主与土地及其附着物之间的法律关系。 第二,“在哪里”,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空间位置。 第三,“有多少”,具体指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量的描述。 第四,“在什么时候”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时间。 第五,“为什么”,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存在依据及其有关说明。 第六,“怎么样”,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过程说明或依据。2.地籍测量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 地籍测量的具体内容 (1) 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2) 界线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 (3) 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等; (4) 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 (5) 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现势性与正确性; (6) 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3.地籍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1)各级行政境界 2)地籍区与地籍子区界 3)宗地界址点与界址线 4)地籍号注记 5)宗地坐落 6)土地利用分类代码注记 7)土地权属主名称 8)土地等级 4.地籍测量结束后应上交哪些材料? 地籍调查测量工作结束后,应提交以下成果资料 文字部分1)技术设计书2)土地确权规定3)检查报告4)工作总结5)技术总结6)土地利用分类统计分析报告7)验收报告 地籍调查部分1)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审批表2)丈量原始记录3)宗地草图4)各类权源文件地籍测量部分(1)各等级控制网布点图、点之记、观测原始记录、平差计算资料及成果图(2)仪器检定资料(3)地籍索引图(4)地籍图、宗地图(5)空间数据表、属性数据表和综合数据表(6)界址点坐标册 面积量算部分(1)面积量算表(2)以街道为单位宗地面积汇总表(3)城镇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4)共用土地面积量算表【采用数字化作业时还应提交相应的磁盘等数据资料文件】5.简述地籍测量学测绘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地籍测量学是以现代测绘科学技术为基础,立足于土地权利和土地利用的空间特征,以土地的管理、经济及其法律为支撑来研究土地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表达的工程技术科学 测绘学属自然科学范畴的科学,是为人们了解和改造自然服务的,它研究的对象是地球表面,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表面的形态,并将地表面的地形及其他信息测绘成图 6.试论述地籍测量学的任务、研究的内容和对象? 地籍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地块的位置、面积,保持土地利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地块的分割、合并、产权转移和利用类别变化的现势性和精确性。 地籍测量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地籍测量的理论框架、地籍测绘技术体系及其标准化、土地的划分技术与方法、土地信息采集与表达的技术集成及其可视化、土地利用的动态检测技术与方法、高新测绘技术(3S)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等。 第二章 1.简述地块和宗地的概念及其划分原则 地块:是指一个连续的区域,并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的土地空间区域 宗地:是指由权属界限封闭的独立权属地段,它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权力边界,并可同时辨认出确定的利用类别、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 宗地划分基本原则:(1)由一权属主所有或使用的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划分为一宗地(2)如果同一权属主所有或使用不相连的两块或两块以上的土地,则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宗地(3)如果一个地块由若干个权

地籍测量武大版—期末复习

1.现代地籍(多用途地籍)的含义是什么?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2.地籍信息回答了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哪六个基本问题?第一,“是谁的”,具体指权属主与土地及其附着物之间的法律关系;第二,“在哪里”,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空间位置,一般用数据(坐标)和地籍编号进行描述;第三,“有多少”,具体指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量的描述,如土地面积,建筑面积,土地和房屋的价值或价格等;第四,“在什么时候”,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时间;第五,“为什么”,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存在依据及其有关说明;第六,“怎么样”,具体指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发生,转移,消灭等事件的过程说明或依据。 3.试述地籍的功能。地理性功能,经济功能,产权保护功能,土地利用管理功能,决策功能,管理功能。 4.试述地籍的分类。按地籍的用途划分,地籍可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划分,地籍可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地籍可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5.地籍调查的目的,内容和原则是什么?其根本目的是为维护土地制度,保护土地产权,制定土地政策和合理利用土地等提供基础资料;内容⒈税收地籍调查的内容:以财政目的为主的税收地籍调查,对土地只需要调查两个问题:一是土地权利状况,即纳税人情况,包括姓名或单位名称,地址等;二是计算赋税的依据,即需要纳税的土地类型,土地面积和土地等级等;⒉产权地籍调查的内容:以产权保护为目的的产权地籍,除了为税收服务之外,还要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为国家对土地的管理和监督提供证明材料。因此,产权地籍调查应以土地权属调查为核心内容,同时调查土地利用状况和其他要素;⒊多用途地籍调查的内容:⑴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⑵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⑶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数量⑷土地及其附着物的质量⑸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利用状况。原则:⑴符合国家土地,房地产和城市规划等有关法律的原则;⑵实事求是的原则;⑶符合地籍管理的原则。以科学的地籍制度为基础,保证地籍的现势性与系统性,可靠性与精密性,概括性与完整性;⑷符合多用途原则:以地块为单位进行地籍调查;调查前应收集有关测绘,地政,房地产产权产籍,规划,建筑物报建等资料;应采用空间上全覆盖的调查方法;地籍调查结果要做到图形,数据,簿册之间具有清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地籍测量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具体内容:⑴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⑵界线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⑶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等;⑷面积测算,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⑸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⑹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7.同其他测绘相比较,地籍测量有哪些特点?其本质的不同表现在凡涉及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和利用的测量都可视为地籍测量,具体表现如下:⑴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⑵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⑶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⑷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⑸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⑹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 ⑺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8.试述地籍测量学的任务,研究的内容和对象。地籍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地块的位置,面积,保持土地利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地块的分割,合并,产权转移和利用类别变化的现势性和准确性。其内容包括地籍测量的理论框架,地籍测绘技术体系及其标准化,土地的划分技术与方法,土地信息采集与表达的技术集成及其可视化,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技术与方法,高新测绘技术(3S)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等。研究对象是土地的空间位置及其形状和大小,具体指地块的空间位置及其形状和大小。 1土地权利的基本内容: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租赁权、抵押权、继承权、地役权) 2土地权属是指:土地产权的归属,是存在于土地使用过程中的,具有排他性的完全权利。 3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在法律上的体现,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土地的所有者(权利人) 对某“地块及其表面的附着物”所独自享有的——“占有、使用、获取收益、处分”等法律权利。 4国有土地所有权的具体内容(1)占有权(2)使用权(3)收益权(4)处分权

001-武汉大学-03-刘耀林-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信息技术系列课程建设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推荐学校(盖章):武汉大学成果科类:管理学 申报等次:一等奖 1、提出了行业导向-知识贯通-创新驱动的土地信息技术系列课程建设理念,创建了三位一体的土地信息技术系列课程体系。出版了与土地信息获取、土地信息表达、土地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等链条知识配套的系列课程教材。 2、科研引领、教学科研互动的土地信息技术系列课程教学模式。将大量的科研成果转化到课堂教学和教材建设中,同时通过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形成了教学科研良性互动的课程教学模式。 3、创新实践教学理论,建设了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的多元化教学环境。集课堂教学、课程网站学习、教学基地工程实训、创新创业项目设计、科研项目参与于一体,校企协同,产学研结合,为培养领军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4、以课程建设为依托,建设和培育土地信息技术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了由国家名师领衔的具备领域发现与技术前瞻、系统架构与系统设计、系统开发与算法设计和数据挖掘与技术应用等土地信息技术课程特色需求的教学团队。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 1、提出了行业导向-知识贯通-创新驱动的土地信息系列课程建设理念,创建了三位一体的土地信息技术系列课程体系。提出行业导向—知识贯通—创新

驱动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建设思想:面向土地资源管理行业需求导向,构建土地信息技术系列课程的架构体系;以土地科学新理论和信息新技术为引领,提出土地信息技术系列课程信息流框架;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土地信息技术系列课程体系。 2、科研引领、教学科研互动,创新土地信息技术系列课程教学模式。团队承担了国家86 3、国家科技支撑和自然科学基金等大量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 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坚持“科研引领、教学科研互动”的理念,将科研成果转化到课堂教学和教材建设中,同时通过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多名学生在Land Use Policy、Applied Geography 等期刊发表土地信息技术论文,多名学生获得省优秀学士论文、全国学科竞赛奖励,形成了教学科研良性互动的课程教学模式。 3、强调教学资源的精品化建设,打造土地信息技术国家级精品课程与教材。建设了《土地信息系统》国家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出版了《土地信息系统》等土地信息技术核心课程教材、《地籍测量学》等土地信息获取类教材、《数字测图与制图基础教程》等土地信息表达类教材、《土地信息系统设计与建立》等设计与开发类教材等10多部。其中《土地信息系统》国家规划教材被选作全国相关专业的土地信息系统课程指导性教材。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了“土地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等20多篇教学研究论文。将研究成果及时运用到课程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创新实践教学理论,建设了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的多元化教学环境。将课内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完善土地信息技术系列课程教学的软硬件环境。通过建设课程网站、实习基地、科学研究和课外交流等方式进行多元化教学环境建设,拓展了教学途径。 5、以课程建设为依托,建设和培育土地信息技术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针对课程建设在领域发现与技术前瞻、系统架构与系统设计、系统开发与算法设计和数据挖掘与技术应用等方面的需求,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进行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中,1人获国家教学名师,1人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1人入选万人计划,1人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1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领军人才,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三、成果应用推广情况(400字以内) 1)提出的三位一体的土地信息技术系列课程体系,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被作为中国土地信息技术与土地管理教育发展述评的典例和依据,武汉大学成为国土资源部指定的高级人才继续教育培训基地。 2)建设的《土地信息系统》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实现了课程全程现代化手段教学,被全国近100所高校相关专业广泛使用,受到学生欢迎。 3)国家级教材《土地信息系统》被选作全国相关专业的土地信息系统课程指导性教材,发行6万多册,已被中国人民大学等近百所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使用;《地籍测量学》、《土地信息系统设计与建立》等教材应用于全国相关专业,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评价。 4)提出的教学科研互动课程教学模式,坚持科研引领、教学科研互动的理念,融国土资源管理行业需求、新理论新技术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于一体,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成果已被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多所大学广泛使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