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经济增长_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的互动实证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_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的互动实证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_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的互动实证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_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的互动实证分析

第7卷第1期

2007年10月经济学(季刊)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Vol 17,No 11October ,2007

中国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

贸易的互动实证分析

姚树洁 韦开蕾3

摘 要 本文使用28个省1978年到2000年的面板数据,着重

分析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表现的影响。使用Pet roni 的面板单位根数据检验和Arellano 及Bond 的动态面板数据估计技术,我们发现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有着重大的正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转轨经济国家可以借鉴中国政府采用的这两种发展政策:推动出口和引入国际水准的技术与商业管理实践。

关键词 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

3姚树洁,英国诺丁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通讯地址:School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Studies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Nottingham ,U K ,N G72RD ;电话:0044211528467144;E 2mail :shujie.yao @https://www.doczj.com/doc/655743950.html, 。韦开蕾,英国米德萨斯大学。通讯地址:Middlessex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 ,The Burrough ,London ,U K ,NW44B T ;电话:0044220283813656;E 2mail :kailei55@https://www.doczj.com/doc/655743950.html, 。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人富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但文责自负。

1因为海南和重庆在1988年和1997年才获得省和直辖市的地位,所以本文将海南的数据并入广东省,重庆的数据并入四川省。西藏的数据也不全,所以并入云南省。这意味着我们只有28个省级行政区的数据,而不是31个。

一、引 言

中国经济在过去二十几年的高速增长极大地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成功主要源于农业改革(Yao ,2000)。从80年代末起,中国进入了大规模农村工业化(Rozelle ,1994)和城市工业改革时期。国家国际贸易政策的改变对创造可持续经济发展所需的良好外部条件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贸易政策从经济改革前的进口替代和自力更生转变为改革后的推动出口和对外开放(Yao and Zhang ,2001;Grove et al 1,1994;Hay et al 1,1994)。除了推动出口政策,其他一些基础性的改革还同时进行,包括外汇市场自由化、鼓励外商直接投资和以增强我国国际贸易比较优势为目的的工业重组。

对于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的高速经济增长有很多种解释。本文采用中国28个省从1978年至2000年的面板数据调查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

表现的影响1。本文首先使用Pedroni (1999)的面板单位根数据检验和Arel 2

 经济学(季刊)第7卷152

lano and Bond(1998)的动态面板数据估计技术构建和估计了国内生产总值、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三个相互关联的方程,从而发现针对这三个变量的决定因素。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中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有着正面的、显著性的贡献。

本文的分析结果对于处于发展中或转轨经济中的国家来说有两种重要的政策含义。首先,中国的政策从自力更生和进口替代转化为出口推动和对外开放,对于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次,外商直接投资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弥补了投资接受国国内投资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它为发展中世界带来了新的技术和国际商业管理实践经验。

现有许多研究资料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对于经济增长有着正面贡献(Chen,et al1,1995;Pan,1998;Pomfret,1997;Harrold,1995;Lard2 y,1995;Sengupta and Espana,1994;Yue,1999;Dowling,1997;Greena2 way,1998)。正如内生增长理论所指出的那样,外商直接投资还包含着技术转移和外溢(Romer,1986;Sala2I2Martin,1996)。出口导向迫使生产厂家去面对国际竞争。在亚洲新的工业经济体中(N IEs),例如中国台湾、韩国、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外向型战略与相对自由的劳动力和资本市场相关(Balassa, 1988)。紧随这些经济体,中国大力发展以出口为目的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来挖掘比较优势。中国的经验与大多数内向型发展的拉丁美洲国家相反,后者造成了资本和劳动力市场、债务和预算的扭曲,以及经济发展的停滞(Brohm2 an,1996)。

对于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上有三种解释:工业组织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工业组织理论解释了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和“外部经济”。这一理论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在技术转移、知识传播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市场结构和竞争的影响(Hymer,1976;Dunning,1993;Caves,1974,1996;Blomst rom and Sjoholm,1999;Globerman,1979)。国际贸易理论调查为什么外商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会发生,以及企业如何在出口、直接投资和授权经营等方式中选择进入市场的模式(Et hier and Markusen,1996;Brainard,1993;J anicki and Wunnava,2004;Barbosa,Guimaraes and Woodward,2004)。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是人力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国际间创意外溢的重要来源(Grossman and Help man,1995;J ensen,2002)。

就实证研究而言,近来的许多数量经济分析将注意力集中在理解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举个例子,是外商直接投资导致经济增长,还是恰恰相反?许多实证研究结果支持外商直接投资(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这一论点。使用1985年中国制造业的工业普查数据,Chuang and Hsu(2004)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进口了恰当技术的行业的影响最大,超过对进口最先进技术的行业。Choi(2004)提出在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国家中,人均收入差异随

 

第1期姚树洁、韦开蕾:外国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153着双边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而减少。Wang,Siler and Liu(2002)观察到,在英国,外国公司比国内公司的生产效率更高,因为外国公司雇用更多的人力资本并且得利于规模经济。其他实证研究探讨外商直接投资的动力和决定因素。许多最近的研究显示市场规模、劳动力成本、地理位置和投资时机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Chakraborty and Basu,2002;Filippaios, Papanastassiou and Pearce,2003;Deichemann,Karidis and Sayek,2003)。Park(2003)和Love(2003)试图解释日本和美国公司投资海外的动因。日本公司的投资战略经历了三个阶段,寻找自然资源(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市场渗透(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和从90年代开始的减缩成本和市场扩张(Park,2003)。有理论指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动力不仅仅是利用外国技术的优势,而且要能够了解这些技术并将它们从国外转移到国内。有证据表明美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了研究和发展(R&D)集中的行业,而无论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还是对外直接投资几乎没有支持“寻找技术”这一假设的证据。实证研究数据也显示,公司具体的所有权形式是决定外商直接投资流向的重要因素(Love,2003)。

近来有一些实证研究对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使用国家层面数据,Liu,Burridge and Sinclair(2002)证明经济增长、出口、进口和外商直接投资有着长期的关系。他们认为经济增长、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在对外开放政策下相互促进。Sha(2002)使用向量自回归方法(VAR)和中国国家层面的季度数据也得出相似的结论。

对中国现有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启迪。然而许多研究没有考虑外汇在回归模型中的效应。在中国,外汇政策是高速增长的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前提,这也意味着汇率机制对中国经济表现起到重要作用。为了对此进行证明,我们建立了一个计量经济模型系统来检验真实汇率、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之间的互动以及它们是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的。为避免可疑的回归结果,我们对所有使用到的变量进行了面板单位根数据检验并且用Pedroni (1999)的技术对具体的模型进行了面板协整测试。我们用动态面板数据和工具变量结合Arellano and Bo nd(1998)开发的技术克服了回归模型中存在的内生性、协方差和非平稳性等计量技术问题。

本文其他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建立一个联立方程系统。第三部分讨论中国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大背景。第四部分进行面板单位根数据检验并使用DPD方法从回归模型中求出GMM估计值。第五部分为结论。

二、模 型

假定使用Cobb2Douglas技术,产出(Y)由两种物质投入决定,劳动(L)和

 经济学(季刊)第7卷154

资本(K)如方程(1)所示。

Y=ALαKβeθt+v,(1)其中A是常数,e是均值为0、标准差为σ的呈正态分布的误差项。方程(1)表示给定投入弹性α和β,t为时间,θ为希克斯中性技术参数,v为随机白噪声,Y的增长取决于L和K的增长。

这个模型可以延伸从而包含其他可能对Y会产生影响的数据。举个例子,乘数A可以不是常数,它可能受一组非物质投入变量影响,如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等。这些变量可以分成两组,一组代表内部生产环境,另一组代表外部环境。因此,产出Y和两个物质投入变量L和K构成生产过程的核心,这一过程的效率受到内外部环境这两组变量的影响。整个生产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考虑内外部环境的生产过程

构成内部环境的变量包含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地理位置、机构、人口增长和储蓄行为。构成外部环境的变量包括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和汇率。后一部分变量是本文研究的重点。但是,为了取得一致的估计值,下面扩展了的生产方程将包含所有变量,即从主要物质投入到内部和外部环境变量。

根据这一扩展定义,方程(1)中的A可以用以下函数表示

A=F(人力资本,交通,地理位置,汇率,出口,外商直接投资).(2) 合并(1)和(2)并取对数,扩张了的Cobb2Douglas生产函数如方程(3)所示。

ln(GDP)it=α0+α1ln(labour)it+α2ln(capital)it+α3ln(human capital)it

+α4ln(exchange)t+α5ln(FDI)it+α6ln(export)it

+α7ln(transport)it+α8(east)+α9D9295+α10(time)+v it,

(3)

 

第1期姚树洁、韦开蕾:外国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155其中i和t代表省份i(i=1,2,…,28)在t年(t=1978,1979,…, 2000)。GDP是国内生产总值,east是地理位置虚拟变量,代表位于中国最繁荣的沿海地区的省份。D9295是一个时间变量,在1992至1995年时取值为1,这一阶段是在著名的邓小平视察南方之后,产出、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迎来了超常规的增长。time是一个时间趋势变量用以捕捉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的效应。

我们的主要假设是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对因变量都有正效应。假设的成立依赖于对两个变量系数的显著性和正值的统计检验。除了这两个变量,人力资本、交通、时间和地理位置虚拟变量的系数都被期待呈正值。

)被假设为一个随机白噪声。所有变量以1990年恒定价格计残差项(v

it

算。价格指数细化到省份。所有数据取自官方统计数据(国家统计局,1996;国家统计局,1997—2002),除了物质资本存量通过下面讨论的一种特殊方法求得。

对人力资本变量的定义比较困难。大多数的实证研究近似地使用适龄人口中学入学率(Islam,1995)。但是本项研究发现中学入学率数据和模型不匹配,所以我们怀疑各省份之间教育水平的长期差异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入学学生人数上[Fleisher and Chen(1997)使用大学毕业生/人口比率作为人力资本的近似值]。因此,高等教育入学学生人数和中学入学人数的比率就被用来代表人力资本的变化。这一比率体现的是中学学生能继续高等教育的可能性。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反应了中国在数据调查期的高速增长。另外,高等教育的变化体现了各个省份经济活动的不同。

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数值在官方统计数据中以美元计算,因此许多作者没有将当前的价格折算成基准年份的价格(如Liu等,1997;Liu,2000)。进行恰当的折算非常重要。折算系数可以是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因此我们以美国1990年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对按当前价格计算的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数值进行折算。折算的数值通过乘以1990年的官方汇率($1=RBM41784)被转化成人民币。在回归分析中,是否将美元数值转化为人民币并不重要,因为所有的数值都将取对数。但是因为模型中的其他变量都是用人民币衡量,这两个变量也用人民币表示就比较合适了。

我们采用真实汇率。这个变量随时间而不随地点变化,因为对所有省份而言汇率都是一样的。理想情况下真实汇率的计算应该使用人民币与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汇率和这些国家的价格指数。但是,因为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变动相似(尽管人民币并不完全钉住美元),所以我们只使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和美国物价指数来计算真实汇率。

交通用每1000平方公里相对应的铁路、公路和水路的里程来衡量。就里程而言,公路是最主要的交通方式。全国铁路、公路和水路长度的比率是1100∶16184∶1190。衡量交通状况的最简单方法是将这三种交通方式的总里

156

 经济学(季刊)第7卷程数加总(如Liu et al1,1997;Fleisher and Chen,1997)。但是铁路每英里的运输能力和公路及水路每英里的运输能力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将铁路和水路的英里数转化为相应的标准公路里程数。转化的比率由这三种交通方式每英里的运输量决定。就全国而言,转化比率为4127∶1100∶1106。换句话说,我们将铁路里程乘以4127,水路里程乘以1106,从而将它们转为相应的标准公路里程。这一转化方法并非完美,因为每一种运输方式的运输能力在各个省是不同的。但是这样转化的误差是比较小的,因为公路运输在交通运输总量中占据主导地位。一种修正转化误差的方法是构建交通长度变量。这个可以通过用下面将要讨论的DPD(动态面板数据)估计来实现。

最后,资本存量的计算参照方程(4)。

K it+1=(1-δ)K it+I it+1

p K i

,(4)

其中K是物质资本存量,I代表投资,p k是投资的价格系数,下标为省(i)和年份(t)。δ为资本存量折旧率。为了计算时间序列的资本存量,我们必须知道最初的资本存量和平均资本折旧率。这两个值都是未知的,所以我们要进行合理的假设。第一个假设是各个省的资本存量初始值为最初国内生产总值水平的两倍,也就是说,各省1978年的资本存量是该省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水平的两倍。这一假设意味着1978的资本份额为50%。这一份额近似于资本产出系数。由于中国经济并非资本密集型的,资本产出系数为015并非不合理。对于资本系数可以有不同假设,但它对最后回归结果的影响甚小,因为最初的资本存量与以后各期的投资相比小很多。第二个假设是平均资本存量折旧率为715%。这个数值是随意选取的,但是它意味着资本设备的平均使用年限为1313年,这和政府推荐的设备使用年限相近。最后,资本存量的价格指数并不存在,因而我们用国内生产总值减缩指数对投资进行折旧。

如果用最小二乘法(OL S)估计方程(3)会有两个统计上的问题。我们所关心的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变量有可能与总产出之间互相依赖。也就是说,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引起产出增长,而后者也会导致前两者增长。在方程(3)右边的其他变量同样有类似的问题,但由于我们主要关心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因此主要考虑这两个变量的内生性问题。理论上,这一内生变量问题可以通过建立联立方程组来解决。在操作中,对于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各有一个独立的方程。通过几次试验,我们找到了对于这两个变量最优的方程并将在下文中讨论。

出口是由国内生产总值和真实汇率决定的。国内生产总值代表市场规模,真实汇率代表加总的中国出口产品价格。其他影响出口的因素有很多(如国外需求),但是这些因素可以用一个被解释变量的滞后项来代表。引入被解释变量的滞后项还解决了模型中存在着的序列相关问题(接下去将详细讨论)。

 

第1期姚树洁、韦开蕾:外国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157针对东部地区的地理位置虚拟变量和针对1992至1995年高速增长时期的时间虚拟变量也包含在回归方程中。具体模型表述见方程(5)。

ln(export)it=β0+β1ln(GDP)it+β2ln(exchange)it+β3(east)

+β4D9295+β5ln(export)it-1+e it.(5) 在方程(3)的相关内容中我们已对这些变量和所需的数据作了解释。

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解释变量为国内生产总值、有效工资、真实汇率、交通和人力资本。国内生产总值代表市场规模,是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一个需求因素。有效工资是根据劳动生产率修正过的劳动力成本。真实汇率是一个价格因素。交通和人力资源反映了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收能力。东部地区和高速增长时期虚拟变量也包括在方程中。被解释变量的落后项加入方程以解决序列相关问题并用来反映那些未被列入模型的变量可能产生的影响。具体模型如方程(6)所示。

ln(FDI)it=θ0+θ1ln(GDP)it+θ2ln(wages)it+θ3ln(exchange)it

+θ4ln(t ransport)it+θ5ln(human capital)it+θ6(east)

+θ7D9295+θ8ln(FDI)it-1+e it.(6) 所有针对外商直接投资、国内生产总值、汇率、交通、人力资本和两个虚拟变量的定义与数据都与方程(3)一致。工资变量是有效工资率,它是各省各年实际工资除以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所得的比率。实际工资是以当前价格计算的工资除以各省消费者价格指数。

我们预计所有的解释变量除了工资以外都对外商直接投资有正面的效应。工资变量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效应很难判断。一方面,工资反映了生产的成本,因此对外商直接投资有负面的影响;另一方面,工资反映了劳动力质量,因此对外商直接投资有正面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实际工资必须除以劳动生产率(这一比率被称为有效工资)。工资的净效应将取决于反映生产成本的负效应和体现劳动生产率的正效应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中国经济背景

中国经济改革前,进口替代和严格的价格管制是中国发展战略的两大特征。举个例子,在1978年经济改革启动6年后,到1984年外商直接投资仍很少。在这6年间,每年平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只有4亿美元。此后逐年增加,至1991年达到44亿美元。在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之后,总流入一跃至110亿美元,1993年更是达到275亿美元,接下去1995年达到375亿美元,2001年469亿美元(见表1)。

158 经济学(季刊)

第7卷表1 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结构,1978—2001年年份

实际外商直接投资($10亿)总出口(($10亿)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出口占总出口百分比制造业出口占总出口百分比1980

0.4318.20.049.71985

1.727.4 1.149.41986

2.030.9 1.66

3.61987

2.439.4

3.066.51988

2.847.5 5.269.71989

3.152.58.371.31990

3.562.112.57

4.41991

4.471.816.877.51992

11.085.020.479.91993

27.591.827.581.81994

33.8121.028.783.71995

37.5148.831.785.61996

41.7151.140.785.51997

45.3182.741.086.91998

45.5183.744.188.81999

40.3194.945.589.82000

40.7249.247.989.9200146.9266.249.090.2 注:表中和本文中外商直接投资指的是经济各部门实际利用了的外商直接投资。它不包括对外借款、国外对证券市场资、国际租赁、补偿贸易和加工及组装。1980年数据是1978—1984年数据的平均值。

资料来源:外商直接投资,国家统计局(2001和2002)。出口,国家统计局,(2002),612页;Lardy (1995),表格1,6,7;Pomfred (1997),表格2,3。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出口占比,国家统计局,(1999),593页,国家统计局(2002),628页,1996—2001;其他年份数据来自Lardy (1995)和Pomfred (1997)。制造业出口占比,国家统计局,(2002),613页,Lardy (1995)和Pomfred (1997)。

外商直接投资高度集中于东部沿海几个省份(广东、上海、天津、福建、山东、江苏、浙江、海南、辽宁和河北)。以1995年为例,东部地区占了外商直接投资的88%以上,仅广东就占27%。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性倾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早期改革的重点是1980年开放广东和福建的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8年的海南岛和1991年的上海浦东新区。当然选择沿海城市作为开放区是有根本原因的。与内陆地区相比,沿海地区有更好的农业和工业基础、更有效率的交通体系、更优的环境和人力资源,更

为重要的是毗邻中国内地最大的投资者中国香港。

22

从1984到1985年,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占中国累计外商直接投资的54131%,日本812%,台湾地区7182%,美国810%,新加坡3181%,韩国2185%和英国2134%(国家统计局,1984—1998)。中国对海外投资者开放市场的战略与鼓励出口的方针同时展开,并得以加强。就在经济改革开始之后,中国强调外商投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合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必须将大部分产品出口。结果许多外商投资企业在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海南岛致力于出口加工和制造业。这一投资政策效果

第1期姚树洁、韦开蕾:外国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159

 甚佳。第一,总出口一下子从1980年的182亿美元上升到1990年的621亿美元,2000年的2492亿美元,在20年里翻了1317倍。中国国际贸易排名从1978年的第23位升至2000年的第7位(Nolan and Wang,2000)。到2002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五大出口国。2003年的第一季度,中国贸易总额达到2439亿美元,比2002年同期增长了3315%(《人民日报》,2003)。第二,制造业出口占比由1980年的50%上升至2000年的90%。中国制造业出口的迅速增长和出口结构的调整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韩国,80年代和90年代早期的马来西亚和泰国相仿(世界银行)。第三,外商投资企业是中国出口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在80年代前半期它们的出口可以忽略,但是到了1990年,它们的出口占比达到1215%,2001年更升至49%(见表1)。

尽管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促进出口的成功可以用很多因素解释,我们注意到外汇市场的渐进改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人民币的贬值,中国就没有办法吸引那些需要频繁买卖外汇的外商。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官方汇率大幅低于黑市汇率时,海外投资者对投资中国没有多少兴趣。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建立了几个外汇调剂市场以促进外汇的重新配置和维护双重汇率机制。外汇调剂市场是允许投资者将外汇以高于官方汇率的比价兑换成人民币的官方渠道。这是政府为吸引外资和鼓励出口提供激励措施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在90年代早期,因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双重汇率机制和外汇调剂市场在1994年1月被废除。至此,人民币已逐步贬值至市场均衡水平(Cho u and Shih,1998)。官方汇率从1978年的1美元换1168元人民币跌至2000年的1美元兑换81278元人民币,跌幅达400%。用美国和中国的物价指数调整,这一时期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上升超过200%(见表2)。

表2 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官方)和真实汇率

年份名义汇率

Yuan/$

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1990=100

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1990=100

真实汇率

Yuan/$

1978 1.68047.349.9 1.774 1979 1.55048.255.5 1.786 1980 1.50051.163.0 1.851 1981 1.70552.369.5 2.267 1982 1.89353.373.8 2.622 1983 1.97654.176.2 2.783 1984 2.32755.679.5 3.326 1985 2.93760.582.3 3.994 1986 3.45364.583.9 4.496 1987 3.72269.287.0 4.680 1988 3.72282.290.5 4.098 1989 3.76697.094.9 3.684 1990 4.784100.0100.0 4.784 1991 5.323103.4104.3 5.369

160

 经济学(季刊)第7卷

(续表)

年份名义汇率

Yuan/$

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1990=100

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1990=100

真实汇率

Yuan/$

1992 5.515110.0107.4 5.386

1993 5.762126.2110.6 5.053

19948.619156.5113.5 6.247

19958.351183.3116.7 5.316

19968.314198.5120.1 5.032

19978.290204.1122.8 4.989

19988.279202.4124.7 5.101

19998.278199.6127.5 5.287

20008.278200.4131.8 5.444

20018.277201.8135.5 5.558

注:RE t=O E t(CPI US/CPI China),RE和O E各自表示实际和官方汇率,CPI是消费者价格指数以1990年为基准。中国1978—1985的CPI数据由总体零售价格指数推得因为在这段时间中国没有官方的CPI 数据。

资料来源:中国CPI,国家统计局(1997),267页;国家统计局(2002),295页。美国CPI,商务部(1980—2002),可以从Datastream获得。官方汇率,国家统计局(1996),国家统计局(2002),612页。

四、实证研究

(一)面板单位根检验和DPD估计技术

对第二部分的方程(3)、(5)、(6)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也许会产生可疑的结果,因为模型中的变量可能并不稳定。为了检验这些变量是否稳定,我们使用Pedroni(1999)发明的面板单位根检验技术。

用于面板协整测试的一般回归模型如方程(7)所示。

y i,t=αi+δi t+6M j=1βij x ij,t+e i,t,

for t=1,…,T;i=1,…,N;j=1,…,M.(7)

其中左边的变量代表方程(3)、(5)、(6)中任一左边的变量,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右边的变量代表这三个方程所有右边的变量。T=23,指面板数据中的年数,N=28,是面板数据中的省份数。M的值根据三个方程具体而定。检测是否存在协整向量等同于检测估计的残差项e

i,t

是否

稳定。这是通过检验辅助方程(8)中是否^γ

i

<1来完成的。

^e i,t=^γi^e i,t-1+v i,t.(8) 如果方程(7)左边的变量不在其中,方程(8)则变为检验y是否存在着单位根。因此,这一步骤既可以用来检验面板数据的单位根,也可以用来作协整测试(详见Pet roni,1999)。

 第1期姚树洁、韦开蕾:外国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161 Pedroni提供了四个标准化的、正态分布的统计指标作左尾测试。如果得到小于-1196的负值则拒绝这个变量有单位根的假设。对模型中所有变量的测试结果显示在表3中。

表3 对所有变量的分别面板单位根测试(28个省23年)

Levin2LinρLevin2Lin t-ρLevin2Lin ADF IPS ADF

资本资产 5.33 7.86 5.11 7.28

人力资本-2.36-4.93-0.67-0.13

有效工资0.67 2.31 1.540.71

就业 2.17 1.38 3.39 3.72

出口 2.36 3.41 3.84 4.46

外商直接投资0.61 1.52 1.39-1.37

国内生产总值 4.00 5.23 6.418.62

交通 3.48 5.04 5.62 6.49

工资 3.25 4.21 4.12 5.54

汇率 1.82 2.13 2.28 3.09

注:人力资本=相对中学毕业生的高校录取比率。因为是左尾测试,所以小于关键值-1196就可以在显著性5%的水平上拒绝没有单位根的假设。

除了人力资本,其他所有变量都呈非稳定性。所有变量的一阶差都是稳定的(限于篇幅,本文未将检测结果列出)。这意味着所有变量都是I(1)。因此,我们有可能建立一个使用层面数据的模型,尽管因变量和解释变量的关系还须经过协整测试。我们用异质面板数据和多个回归变量对三个模型进行了协整测试。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因为统计指标都呈较大负值,所以以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为因变量的方程都存在协整关系。因此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假设被严格否定了。对于国内生产总值方程而言,有三个统计指标给出的答案不明显,但是有两个指标(group2ρ和group2ADF)显示模型存在较强协整关系。

尽管有证据显示三个模型都存在协整关系,使用最小二乘法去估算仍然会产生一些计量经济学的问题。首先,三个方程可能相互关联,理想情况下最好用联立方程组估计。其次,方程(3)用最小二乘法还存在内生性问题,因为某些解释变量(出口、资本存量、劳动力和人力资本)不大可能是外生的。

表4 异质面板数据和多个回归变量的协整测试

方程A(1)国内生产总值方程A(4)外商直接投资方程A(3)出口Panel2pp 0.44-6.78-5.35

Panel2ADF-1.28-4.80-6.39

Group2ρ-5.03-3.18-1.98

Group2pp0.61-7.20-5.39

Group2ADF-3.32-12.31-8.25

注:因为是左尾测试,所以小于关键值- 1.96就可以在显著性5%的水平上拒绝没有协整关系的假设。

 经济学(季刊)第7卷162

为避免可疑回归,我们使用Arellano and Bond(1998)提出的DPD(动态面板数据估计)方法和工具变量将模型放置于动态系统中进行估计。这样就克服了不稳定性问题。对于不稳定的变量,我们用它们的一阶差分形式对模型进行估计。这样也解决了内生性问题,如果方程右边有内生变量的话。这个问题主要是通过使用工具变量来替代内生变量来克服的。另外,诊断性检验将显示模型是否存在序列相关问题。如果存在序列相关,滞后变量将被加入模型进行估计。

在实际估计国内生产总值方程时,外国投资、资本和出口都被看作内生变量,它们的滞后值(t-2,t-3)被当作工具变量用于一阶差分方程,而滞后值(t-1)用于原值方程。由于数据限制,其他右边的变量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来处理。因此,劳动力、人力资本、真实汇率和交通都被看作是外生变量。但是为了克服多重共线性问题,这些变量都被处理成了工具变量。再有,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方程显示具有序列相关问题。因此有必要在这些模型中加入被解释变量的滞后变量。M1和M2测试(如下所示)显示回归结果证明了所定义的模型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

(二)结果和解释

表5罗列了用DPD方法估计的GMM结果。M1和M2是对一阶和二阶序列相关的正态分布测试(参见Arellano and Bond,1998)。在国内生产总值方程中即使不加入被解释变量的滞后变量也不存在序列相关。在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方程中,加入被解释变量的滞后变量后序列相关被去除了。测试结果不能否定国内生产总值方程中工具变量的有效性。Sargan是工具变量有效性检验的p值。共同有效性的p值由Wald检验给出。

实证结果来自一步预测,并得到检测数据的有力支持。拟合优度系数(R2)显示在所有回归方程中,因变量超过90%的变动可以由解释变量来解释。在国内生产总值方程中,t检验显示劳动力、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真实汇率、出口、时间趋势等变量和1992至1995的时间虚拟变量的估计系数都在5%水平以下显著。外商直接投资和交通的估计系数仅在10%的水平显著。在外商直接投资方程中,国内生产总值、真实汇率、两个虚拟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滞后变量的估计系数都在5%水平以下显著。人力资本和工资的估计系数不显著,但符号与预计的一致。

第1期姚树洁、韦开蕾:外国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

163 表5 1978—2000年28个中国省份的回归结果

国内生产总值出口

外商直接投资X s β s

t 2value X s β s t 2value X s β s t 2value 常数-17.50

-1.75常数-0.781-3.11常数-3.044-4.05劳动力0.408

12.10国内产值0.187 4.83国内产值0.165 2.31资本0.470

8.75汇率0.141 1.95工资0.1140.96人力资本0.051

2.36东部0.281

3.15汇率0.626 2.73汇率0.102

6.76D92950.216 3.45交通0.151 1.66外商投资0.006

1.69出口(-1)0.79313.19人力资本0.0410.51出口0.111

10.29东部0.370 3.57交通0.039

1.78D92950.629 4.96东部0.030

0.49出口(-1)0.79816.83D92950.019

2.61时间趋势

0.011 2.01测试数据测试数据测试数据R 20.96

R 20.94R 20.91Wald p =0.00

Wald p =0.00Wald p =0.00Sargan

p =0.88Sargan N.A.Sargan N.A.M 1

-1.56p =0.12M 1-1.295p =0.18M 1-0.8980.33M 2-0.86p =0.39M 20.718p =0.46M 2-0.8190.48 注:所有变量都取自然对数。1990年的价格用来衡量变量值。由于没有1978到1983年各省份外商直接投资的数据,针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回归方程限于1984—2000年这段时间。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996)。国家统计局,1997—2002。

回归结果显示除了资本和劳动力,所有的内外部变量对国内生产总值都有显著影响。就外部因素而言,出口和真实汇率对经济总值的影响要比外商直接投资强得多。出口的产出系数超过0111,汇率的产出系数为0110,而外商直接投资的产出系数还不到0101。就内部因素而言,人力资本比交通和地理位置更重要。人力资本的产出系数为01051。东部地区效应并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地区之间生产率的差异已经被内外部变量的变动充分解释了。时间趋势变量的估计系数表明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为每年111%。这反映了在这一数据期间中国经历了无省份差别的宏观生产率提高。

3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被定义为部分修正模型。估计的系数为短期弹性。长期弹性可以通过短期弹性除以(1-因变量滞后变量的估计系数)求得。举个例子,如果国内生产总值对于出口的短期弹性为01187,因变量滞后变量的估计系数为01793,那么国内生产总值对于出口的长期弹性为01187/(1-01793)=01903。出口方程包含国内生产总值、真实汇率、地理位置、因变量的滞后变量和1992—1995年的虚拟时间变量。所有的解释变量都在5%的水平显著。参照国内生产总值方程的回归结果,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是明显相互关联的。国内生产总值对于出口的产出系数是01903,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将导致出口9103%的增长。3

真实汇率是影响出口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外汇市场改革,中国的出口优势将大大

164

 经济学(季刊)第7卷减少4。尽管地理位置在国内生产总值方程中不显著,但与出口显著相关。这表明即使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东部沿海地区比内陆省份更以出口为导向。

4在Brada et al 1(1993)的相关研究中显示人民币贬值(真实汇率变化)对中国的贸易收支有着正面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被定义为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工资(根据生产率修正的名义工资)、真实汇率、交通、人力资本、地理位置和因变量的滞后变量的方程。方程也包含1992到1995的时间虚拟变量。如同出口一样,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主要由国内生产总值决定,长期弹性为01817。时间汇率对外商直接投资也起着重要作用。地理位置变量显著表明东部地区比其他地区更成功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和工资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效应均为正但不显著,这表明在这一时间区间各省份的工资差异不是海外投资者重要的考虑因素。事实上,工资的差异也许仅仅反映了劳动力质量的不同。

图2说明了国内生产总值、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外生变量和真实汇率之间的数量关系。在这一模型中,真实汇率被看作是外生变量。分析结果显示真实汇率对三个内生变量国内生产总值、出口、外商直接投资都有显著的规模性的效应。这也说明在数据期间,人民币兑美元向均衡汇率的逐渐贬值是中国成功吸引外资、

推动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图2 中国产出、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的互动

注:以上数值都为长期弹性。箭头表示影响的方向。

资料来源:见表5。

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存在互动的关系。它们促进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反过来国内生产总值为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的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这种三个经济变量之间的互动构成了开放和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越开放经济越增长。

五、结 论

在过去四分之一个世纪里,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在学术圈里受到了极大

 

第1期姚树洁、韦开蕾:外国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165的关注。学者们用不同的方法去解释中国为什么在这样长的一个时期里一直做得这么好。本文重点研究了中国政府采用的两个发展战略。一个是用推动出口战略取代了自力更生和进口替代战略。另一个是通过吸引和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学习国际商业管理实践。

本文使用了有关中国经济的最全的数据资料,包括28个省级行政区23年的数据。这个数据库提供了最丰富的信息用以揭示中国经济成功的根本原因。因为所研究的模型是相互关联的,并且变量都是不稳定的,所以本文利用了最新的计量经济学技术,如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检验、DPD方法中的GMM估计,推导出用传统最小二乘法(OL S)无法得出的结果。我们也尝试了最小二乘法,但因为数据存在严重的计量问题,所以结果非常不令人满意。GMM的估算值与理论上的预测一致,所以提供了最好的回归结果。

本文的一个主要结论是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成功至关重要。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的稳步增长是由中国领导层在经济改革中采用全国性的开放政策造成的。中国的开放政策是渐进式的,就像中国国内的改革一样。第一步是人民币贬值。第二步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这两步为快速的出口增长奠定了基础。而出口的快速增长使中国经济能够吸收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并保持稳定和良好(没有扭曲)的外汇市场。推动出口、外商直接投资和稳定的外汇市场是开放的三个重要的元素,为高速稳定的经济增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尽管中国在经济增长方面很成功,但也有着很多不足之处,包括低效率和国有企业亏损、资不抵债的金融机构、腐败和裙带资本、不均衡的地区发展、环境的退化以及不断加大的收入差异。虽然这些问题不是本文的研究内容,但是在综合考察中国宏观经济情况的时候却必须注意,因为这些因素会大大地影响中国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和防止严重经济衰退的能力。中国从1997年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吸取的经验和教训对将来的发展是有益的。其中一个教训就是金融开放的时机和规模需要审慎定夺。中国于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中国将比以前更为开放。真正的挑战是针对我国经济中那些薄弱的行业,如:银行、保险、资本和技术密集的制造业以及农业。如果中国将所有的行业都开放进行国际竞争,这将是危险的,因为中国无法处理国际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中不景气所带来的冲击。某些行业会因为没有利润而导致大量的企业关闭,从而造成工人失业。股票市场和各金融部门不得不去顶住巨额的资本流动和国际金融投机。

然而中国必须面对这样的挑战。开放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也可能带来无法预料的风险。经济的成功发展过去依赖于今后也将依赖于我国利用开放政策去刺激经济增长和管理相应风险的能力。中国经济在过去25年里已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经济学(季刊)第7卷166

亚洲经济危机爆发时,人们对亚洲的经济发展模式都很悲观并对中国保持持续经济增长的能力表示关注。经济危机两年以后,中国和亚洲所有新兴国家的经济指标显示这些经济体都很好地处理了危机。在亚洲危机时期,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进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连续6个季度下降。然而中国本身并没有经历危机。在危机发生时和发生后,中国经济都表现良好。这就意味着包括国际贸易自由化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开放政策在过去非常成功,并将继续帮助中国在今后保持可持续发展。

亚洲危机之后,中国继续执行开放政策。自1999年下半年起,出口和进口都增长迅速。到2000年底,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九大贸易国(人民日报, 2000a)。加入世贸组织后,贸易额平均每年增长30%以上。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的进出口总额达到118万亿美元,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大贸易国。另外,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接收国。持续的开放政策还为中国带来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从1996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813%(人民日报,2000b)。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人民日报,2001)。在21世纪的前几年里,中国以平均年增长率超过10%的速度保持着高速增长。在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156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人民日报,2007)。

参考文献

[1]Arellano,M.,and R.Bond,“Dynamic panel data estimation using DPD98for Gauss”,mimeo,In2

stitute for Fiscal Studies,London,1998.

[2]Balassa,B.,“The Interaction of Factor and Product Market Distortio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 orl d Develop ment,1988,16(4),449—463.

[3]Barbosa,N.,P.Guimaraes,and D.Woodward,“Foreign Firm Ent ry in An Open Economy:The

Case of Portugal”,A p plied Economics,2004,36(5),465—472.

[4]Blomstrom,M.,and F.Sjoholm,“Technology Transfer and Spillovers:Does Local Participation

wit h Multinationals Matter?”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9,43(4—6),915—923.

[5]Brada,J.,A.Kutan,and S.Zhou,“China s Exchange Rate and t he Balance of Trade”,Economics

of Planning,1993,26(3),229—242.

[6]Brainard,L.,“A Simple Theory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Trade wit h A Trade2off be2

tween Proximity and Concent ration”,NBER Working Paper,No.4269,1993.

[7]Brohman,J.,“Postwar Development in t he Asian NICs:Does t he Neoliberal Model Fit Reality?”

Economic Geography,1996,72(2),107—130.

[8]Caves,R.,“Multinational Firms,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 in Host2country Market s”,Eco2

nomica,1974,41(162),176—193.

 第1期姚树洁、韦开蕾:外国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167 [9]Caves,R.,M ultinational Enterp rise and Economic A nal ysis,2nd edi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10]Chakraborty,C.and P.Basu,“Foreign Direct Invest ment and Growt h in India:A Cointegration

Approach”,A p plied Economics,2002,34(9),1061—1073.

[11]Chen,C.,L.Chang,and Y.Zhang,“The Rol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 ment in China s Post21978

Economic Development”,W orl d Develop ment,1995,23(4),691—703.

[12]Choi,C.,“Foreign Direct Invest ment and Income Convergence”,A p plied Economics,2004,

36(10),1045—1049.

[13]Chou,W.,and Y.Shih,“The Equilibrium Exchange Rate of t he Chinese Renminbi”,J ournal of

Com parati ve Economics,1998,26(1),165—174.

[14]Chuang,Y.,and P.Hsu,“FDI,Trade,and Spillover Efficiency:Evidence from China s Manufac2

turing Sector”,A p plied Economics,2004,36(10),1103—1115.

[15]Deichmann,J.,S.Karidis,and S.Sayek,“Foreign Direct Invest ment in Turkey:Regional Deter2

minant s”,A p plied Economics,2003,35(16),1767—1778.

[16]Ding,J.,“China s Foreign Exchange Black Market and Exchange Flight:Analysis of Exchange

Rate Policy”,Developing Economics,1998,36(1),24—44.

[17]Dowling,P.,“Asia s Economic Miracle:A Historical Perspective”,A ust ralian Economic Review,

1997,30(1),113—123.

[18]Dunning,J.,M ultinational Enterp rises and t he Global Econom y.Reading,MA:Addison2Wes2

ley,1993.

[19]Et hier,W.,and J.Markusen,“Multinational Firms,Technology Diffusion and Trade”,J ournal

of I 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6,41(1—2),1—28.

[20]Filippaios,F.,M.Papanastassiou,and R.Pearce,“The Evolution of US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 ment in t he Pacific Rim:A Cross2time and Country Analysis”,A p plied Economics,2003, 35(16),1779—1787.

[21]Fleisher,B.,and J.Chen,“The Coast2Noncoast Income Gap,Productivity,and Regional Eco2

nomic Policy in China”,J ournal of Com parative Economics,1997,25(2),220—236.

[22]G loberman,S.,“Foreign Direct Invest ment and‘Spillover’Efficiency Benefit s in Canadian Manu2

facturing Industries”,Canadian J ournal of Economics,1979,12(1),42—56.

[23]Greenaway,D.,“Does Trade Liberalisation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Scottish J 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 y,1998,45(5),491—511.

[24]Grossman,G.,and E.Helpman,I nnovation and Grow t h i n t he Global Econom y.Cambridge,

MA:The MIT Press,1995.

[25]Groves,T.,Y.Hong,J.McMillan,and B.Naughton,“Autonomy and Incentives in Chinese

State Enterprises”,Quarterl y J ournal of Economics,1994,109(1),183—209.

[26]国家统计局,《中国地区经济:改革开放17年概要》,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年。

[27]国家统计局,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2002年。

[28]Harrold,P.,“China:Foreign Trade Reform:Now for t he Hard Part”,Ox f ord Review of Eco2

nomic Policy,1995,11(4),133—146.

 经济学(季刊)第7卷168

[29]Hay,D.,D.Morris,S.Liu,and S.Yao,Economic Ref orm and S tate2Ow ned Enterp rises in Chi2

na1979—1987.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30]Hay,D.,and S.Yao,“Determinant s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in Chinese State2owned Manufactur2

ing Enterprises”,Discussion Paper,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University of Oxford,1990.

[31]Hymer,S.,T he I 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 ational Fi rms:A S t u dy of Di rect Forei gn I nvest2

ment.Cambridge,MA:The MIT Press,1976.

[32]Islam,N.,“Growt h Empirics:A Panel Data Approach”,Quarterl y J ournal of Economics,1995,

110(4),1127—1170.

[33]J anicki,H.,and P.Wunnava,“Determinant 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 ment:Empirical Evidence

from EU Accession Candidates”,A p plied Economics,2004,36(5),505—509.

[34]J ensen,N.,“Economic Reform,State Capture,and International Invest ment in Transition Econo2

mies”,J ournal of I nternational Develop ment,2002,14(7),973—977.

[35]Lardy,N.,“The Rol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 ment in China 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China

Quarterl y,1995,144,1065—1082.

[36]Liu,X.,“Comparative Productivity of Foreign and Local Firms in Chinese Industry”,27t h U K

Chapter A IB Conf erence p roceedings,2000,2,115—136.

[37]Liu,X.,P.Burridge,and P.Sinclair,“Relationships between Economic Growt h,Foreign Direct

Invest ment and Trade:Evidence from China”,A p plied Economics,2002,34(11),1433—1440.

[38]Liu,X.,H.Song,Y.Wei,and P.Romilly,“Country Characteristic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2

ment in China:A Panel Data Analysis”,W elt w i rtschaf tliches A rchiv,1997,133(2), 311—329.

[39]Love,J.“Technology Sourcing versus Technology Exploitation:An Analysis of US Foreign In2

vest ment Flows”,A p plied Economics,2003,35(15),1667—1678.

[40]Nolan,P.,and X.Wang,“Reorganising Amid Turbulence:China s Large2scale Industry”,in

Cook,S.,S.Yao,and J.Zhuang(eds.),T he Chinese Econom y under T ransition.Basingstoke: Macmillan Press,2000.

[41]Pan,S.,“A si a Paci f 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regionalism in t he w orl d of globalisation and

regionalisation”,unpublished 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Sheffield,U K,1998.

[42]Park,K.,“Patterns and St rategie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 ment:The Case of J apanese Firms”,

A p plied Economics,2003,35(16),1739—1746.

[43]Pedroni,P.,“Critical Values for Cointegration Test in Heterogeneous Panels wit h Multiple Re2

gressors”,Ox f ord B 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 t atistics,1999,61(Special Issue),653—670. [44]Pomfret,R.,“Growt h and Transition:Why Has China s Performance Been So Different?”J ournal

of Com parative Economics,1997,25(3),422—440.

[45]人民日报(海外版),“去年我进出口跃居世界第九今年前两月增长四成多”,2000年3月14日,第

1版。

[46]人民日报,“今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万亿美元”,2000年12月31日,第1版。

 第1期姚树洁、韦开蕾:外国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169

[47]人民日报(海外版),“上海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2001年1月3日,第1版。

[48]人民日报(海外版),“头四月我国外贸保持快速增长”,2003年5月12日,第1版。

[49]人民日报,“中国GDP达到20万亿元人民币”,2007年1月15日,第1版。

[50]Romer,P.,“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2run Growt h”,J 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 y,1986,

94(4),1002—1037.

[51]Rozelle,S.,“Rural Industrialisation and Increasing Inequality:Emerging Patterns in China s Re2

forming Economy”,J ournal of Com parative Economics,1994,19(3),362—391.

[52]Sala2I2Martin,X.,“The Classical Approach to Convergence Analysis”,Economic J ournal,1996,

106(437),1019—1036.

[53]Sengupta,J.,and R.J uan,“Export s and Economic Growt h in Asian NICs:An Econometric Anal2

ysis for K orea”,A p plied Economics,1994,26(1),41—51.

[54]Shan,J.,“A VAR Approach to t he Economics of FDI in China”,A p plied Economics,2002,

34(7),885—893.

[55]U.S.Depart ment of Commerce,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Administ ration,and Bureau of Census,

S tatistical A bst ract of t he United S tates,1980—1996.

[56]Wang,C.,P.Siler,and X.Liu,“The Relative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Foreign Subsidiaries in

U K Manufacturing”,A p plied Economics,2002,34(15),1885—1892.

[57]World Bank,W orl d Develop ment I ndicators.Washington,D.C.:World Bank,1999.

[58]Yao,S.,“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Reduction in China over20Years of Reforms”,E2

conomic Develop ment and Cult ural Chang,2000,48(3),447—474.

[59]Yao,S.,and Z.Zhang,“On Regional Inequality and Diverging Clubs:A Case Study of Contempo2

rary China”,J ournal of Com parati ve Economics,2001,29(3),466—484.

[60]Yue,C.,“Trade,Foreign Direct Invest 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out heast Asia”,T he

Paci f ic Review,1999,12(2),249—270.

On E conomic G row th,FDI and Exports in China

S HUJ IE Y AO

(N otti ng ham U ni versit y and X i an J i aotong U ni versit y)

K A IL EI W EI

(M i d dlesex U ni versit y)

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ffect of export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 (FDI)on economic performance,using panel data encompassing28Chinese provinces over

 经济学(季刊)第7卷170

the period1978—2000.Adopting Petroni s panel unit root test and Arellano and Bond s dy2 namic panel data estimating technique,we find that both exports and FDI have a strong and positive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wo development policies adopt2 ed in China are usef ul for other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al economies:export promotion and adoption of world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practices.

JE L Classif ication O11,O57,F43

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分析指导老师:陈平路教授学生:李勤学号:M201373450 院、系班级:2013级FMBA1308班

目录 1 中国进出口贸易现状,,,,,,,,,,,,,,,,, 1 2 金融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4 3 制造的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5 4 人名币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7 5 总结,,,,,,,,,,,,,,,,,,,,,,,, 8

进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摘要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经济的增长,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功不可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增长。1978 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仅为206.4 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为 2 %;2000 年我国的出口贸易总额上升为2492 亿美元,2001 年进出口总额为5096.5 亿美元,居世界第六位;2002 年猛增20% 以上,达到6207. 7亿美元;2003年出口总额达到8509. 9亿美元,净增数2300 多亿,比2002年翻一番;2004 年的进出口总额为11547. 7 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55 倍,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上升到500,成为第三贸易大国,仅次于美国、德国。2005年进出口额达到14221.2 亿美元,相当于2001年的 2.8 倍,其中,出口7620亿美元,增长28.400; 进口6601.2 亿美元,增长17.6%。2006年1-9 月进出口总值为12726.1 亿美元,同比增长24.3%。其中:出口6912.3 亿美元,增长26.500; 进口5813.8 亿美元,增长21.700; 进出口顺差1098.5 亿美元,增长60.4%。自2002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已连续 4 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继续稳居全球第 3 位。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并且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文章基于中国1980-2010年GDF和进出口的相关数据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和经济运行的轨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出口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出口每增长1%中国GDP各增长约0.714%;同时,经济增长与进口之间也是正相关的关系,弹性为0.0286%,进口每增长1%中国GDP各增长约0.0286%。因此,可以看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都促进经济的增长。本文以中国制造,金融等行业为例,一个代表了现在最高进出口贸易额,一个代表了未来发展,例子很具有代表性。同时配以人民币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来说明国内政策和全球化政策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研究进出口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进口贸易出口贸易经济政策经济增长 1 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人,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经济增长举世瞩目。根据统计数据将进出口贸易和中国GD戌曾长趋势制成折线图,分别为图 1 和图 2 所示。从折线图上可以看出,从1980年以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值和GDP总体保持增长的趋势。从1980年到2010年,中国商品出口额从181.2 亿美元增长到1577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15.5%;同期,中国商品进口额从200.2 亿美元增长到13949亿美元,年均增速为14.7%。从1980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预测情况

一、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情况预测 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中国将持续8%增长率20年。中国的增长速度一直被西方社会称为“奇迹”,但这种8%以上的惊人速度到底还能保持多久呢?对此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倒是非常乐观。在2011年3月23日香港的活动上,他放言:中国还能以8%的年增长率发展20年,直到发展成两倍于美国的经济体。林先生指出,用所谓的“相对购买力指标”计算,这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很有可能在20年的时间内发展到美国的两倍。考虑上市场汇率,中美也很可能势均力敌,他补充说。中国在过去十年里以超过10%的年均增长率高速发展,已经赶超了日本、德国、英国以及法国。林指出,中国的发展速度得益于“起点低的优势”,因而“有可能能在未来20年保持8%的增长率。”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表示,未来一二十年中国经济增长轨迹将是一条比较平稳的曲线,但是由于2020年左右的基数较大,整体来说,曲线会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他说“根据我的预测分析,中国经济年均8%左右的高增长,应该还能够持续20年,即一直持续到2030年。” 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对未来20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前景表示乐观。他认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四大“利好”:劳动力存在长期比较优势、巨大市场规模、制度

改革仍存空间、国际环境趋向优化。这四个有利条件决定中国未来20年仍有希望以平均6%-10%的速度继续增长。他表示,市场规模在当代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日本等东亚经济体在高速增长后进入了缓慢发展阶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缺乏一个国内大市场。而中国却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前30年主要依赖国际市场推动经济起飞之后,未来的二、三十年里,继续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来自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国际经验表明,大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支撑。改革开放30年来,投资、出口和重工业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目前,中国经济正在转向国内需求拉动。2008年,美国、印度内需占总需求的比重分别为92%、88%。而同年中国这一比重仅为72.8%,空间和潜力巨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连城和该院博士生韩蓓2009年通过HP滤波平滑参数的选择及应用方法对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进行了分析。根据其测算,1978年至2007年中国平均潜在经济增长率为9.6%,适度增长区间为[9%,10%]。自2000年以来经济在波动的位势上持续多年适度高位运行,经济周期由过去起伏剧烈、峰谷落差极大的波动轨迹,转变为起伏平缓、峰谷落差较小的波动轨迹。2009年由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需要萎缩对中国实体经济影响较大,实际经济增长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随着制度变迁作用的继续发挥,人力资本不断提高,管理和技术创新的

“四万亿”投资计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四万亿”投资计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摘要: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极大冲击。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面临危机,为了抑制国内经济下滑的态势,国务院于2008年末出台了四万亿投资的经济刺激计划,以保证经济稳定与增长。本文从短期与长期两个方面分析了该投资计划对中国经济各方面的影响,做出了评价并提出了对今后经济运行的调整建议。 关键词:四万亿投资;短期影响;长期影响;调整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在短时间内引起全球经济震荡,对各国经济造成了或大或小的负面冲击。在经济全球化、资本流动国际化的今天,我国经济也难逃厄运,对于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出口的国内经济来说,由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下滑特别是美国经济的低迷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央政府出台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旨在全力保持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一、短期影响分析 1.资金来源方面 此次“四万亿”投资计划包括新增中央投资11800亿元,其他地方财政预算、中央财政代发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性贷款等28200亿元,体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分担投资计划,发挥积极作用,实现社会资源的集中和有效利用,以应对这场经济大风暴,给予了世界及我国人民很大信心来战胜金融危机。 2.资金流向方面 此次“四万亿”计划投资了包括保障性住房、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等七个方面,其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投入比例较大。在坚持老百姓“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一贯原则下,一批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一座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完成改造,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一步步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按部就班地实施,我们看到了“四万亿”投资带来的受益群体,印证了“重保障、解民忧,强化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的中国政府作风。 在中国的具体背景和全球经济的宏观紧张下,中国政府通过实施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以适应这个特殊时期经济的发展,通过“四万亿”的财政投资,加快公共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环境,同时强化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文教科卫等投入,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了对消费的促进和需求的拉动,成就了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二、长期影响分析 1.对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的影响 毫无疑问,由于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扩大政府生产性开支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经济长期的稳定发展,但它的副作用较大,在资源配置效率方面历来存在不少问题。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现状及问题探析 [摘要]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区分布不尽合理,投资规模小,经济效益偏低;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高效统一的宏观管理与协调机构;海外企业缺乏高素质的人才,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我国海外投资风险尚缺乏有效的防范制度和措施。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问题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1.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与流量 从我国近几年来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 虽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但从总体规模上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03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332亿美元,相当于1990 年的13倍。2004年延续了对外直接投资的上升势头,中国2004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36. 2亿美元,年末存量接近370亿美元。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更是增速惊人。在5月举行的第四届东亚投资论坛上,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陈健在论坛上透露,该年一季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FDI) 为193. 4 亿美元, 同比增长353%。 2.对外直接投资区域选择 从投资区域结构看,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区域更为广泛, 2006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已经遍及世界约2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 在亚洲的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30%,在非洲的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的比例约为3%,在拉美国家的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60%,拉美已经取代亚洲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第一大目的地。可以说, 我国90%以上的对外直接投资投向了亚太地区, 相比之下, 欧洲其他地区所占份额极小。 3.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与投资方式 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家逐渐放宽了对外投资政策,对外直接投资主体逐渐由国有企业主导向投资主体多元化方向发展。国有企业占整个投资主体的比重由2003年的43%降至2006年的26% ,而有限责任公司由2003年的22%上升至2006年的33% ,超过国有企业跃居对外投资主体首位,私营企业则位居对外投资主体的第三位。这表明有限责任公司和民营企业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新生力量,投资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另外, 跨国并购已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缺乏清晰的境外发展战略,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往往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完整的全球战略,以世界市场作为角逐的目标,对再生产周期的各个环节实行国际化安排。而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未制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发展战略。首先,我国有些企业从事对外投资不是生产经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而是带有某种试探性、偶然性。其次,我国更多的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仍是扩大出口市场,增加出口创汇,而不是依据企业全球化发展战略的实施计划而进行投资的。这样企业海外发展的持续性和全体布局性就较差,也将导致企业在全球市场的长期竞争中缺乏后劲。 2.企业缺乏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是企业在市场中取胜的主要因素。目前, 我国还处在技术引进阶段, 在关键技术上, 还难以与国外具有高新尖技术和成熟产品的企业抗衡。从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技术优势不足。对许多引进的先进技术缺乏消化吸收, 创新能力不强, 特别是一些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仍然依靠进口, 甚至某些行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根本没有竞争优势可言, 因而无力参与国际竞争, 甚至连国内的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获得了快速发展,货物进出口总额由 1978年的 206.4亿美元增加到 2010年的 29740.0亿美元,增长了144倍,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大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本文运用数量经济学的测算方法,对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更好发挥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贡献

目录 一、理论研究综述 (3) 二、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数量分析 (4) (一)对外贸易的增长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4) (二)对外贸易依存度增长明显 (5) (三)对外贸易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 (6) 三、充分发挥对外贸易对全国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建议 (8) (一)适度扩大进口,提高进口增长率 (8) (二)推动先进技术的进出口,加速经济增长的转型 (9) (三)实施科教兴贸,加快出口产业的技术进步 (10) (四)做好产业规划,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对外贸易经营者队伍不断壮大,民营企业进出口迅速发展,外贸规模不断扩大,出口质量不断提升,形成了一批支柱性出口产品。2010年全国进出口总额为29740.0亿美元,同比增幅为34.7%。这一对外贸易的增速已远远高于GDP增速,这对全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理论研究综述 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历来都受到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视。对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探讨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1776)的绝对贸易理论,上个世纪30年代Roertson就提出了“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说法;随后凯恩斯提出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Quah和Rauch(1997)在内生增长模型的框架内论述了国际贸易能提高一国的专业化水平,进而使该国通过有效利用动态规模经济实现生产力和经济的更快增长。Balassa(1978,1984)、Feder(1981)、Moschos(1989)、Sachs Warner(1995)等人的研究结果发现对外贸易促进了经济增长;Feder(1983)认为出口产业会通过各种因素对非出口产业产生正外部性,Helpman和Krugman(1985)也指出出口扩张可以产生

和中国经济有关的10大问题

中国经济的十大问题 目前主流舆论口中的“中国危机”主要体现在地方债务压力、金融风险、产能过剩、要素成本上升等方面。2014年人民币是否将会继续升值?美国QE退出将对中国产生哪些影响?房价是否仍将继续上涨?有关中国之十大问题:2014年中国的增长前景?官方增长目标是否真的重要?2014年政府的主要改革领域有哪些?投资周期将如何变化?消费增长的强劲程度如何?全球复苏将对中国产生哪些影响?2014年通货膨胀是否将会提高并成为政策首要目标?货币政策立场是什么?2014年人民币是否将会继续升值?美国QE退出将对中国产生哪些影响?房价是否仍将继续上涨? 1. 2014年中国的增长前景? 我们预计2014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将从2013年的7.6%回落至7.4%。 我们预计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对整体GDP增速的贡献将分别为3.7%、3.6%和0.1%。环比来看,预计2014年四季度GDP将从2013年四季度的季调折年环比增长7.8%降至季调折年环比增长7.2%,因此2014年上半年的平均同比增速将为7.7%,下半年平均同比增速将为7.2%。 2013年三季度GDP增速强劲反弹,季调折年环比增长9.1%(同比增长7.8%),这是受益于7月份的财政刺激措施,2013年初强劲信贷增长的滞后效应以及全球经济的复苏。截至本季度迄今,高频数据表明GDP增速可能将略高于我们季调折年季环比增长7.8%的预测,归因于出口行业受益于全球经济的回暖、强劲的零售增长势头以及固定投资增长逐步放缓。 我们预测基于的假设是,政策将从稳增长向促改革转变以及2014年信贷将继续放松的预期。 我们预计行政改革(即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让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更大作用)、金融改革和财政改革将是2014年的重点改革领域。2014年财政赤字将约占GDP的1.9%。应会进一步扩大增值税改革在服务业的推广范围,以降低税负和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可能继续保持政策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存准率)不变,但信贷宽松将继续(更多细节参见问题8)。信用放松的速度和幅度取决于对金融市场波动和短期增长前景的影响。 2. 官方增长目标是否真的重要? 我们认为GDP增长目标将下调至7%有充分的理由支持。预计中国的2014年经济增长目标将从7.5%下调至7%,创2005年以来最低,而CPI(3.5%)和M2(13%)目标将与2013年相同。

中国对外贸易及存在问题的解决

中国的对外贸易 第一、最近十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基本内的容 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一直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增长最快的部分之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对外贸易的活力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验表明,外贸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也使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一部分,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向有利于世界各国和地区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大家知道,2011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10年来,中国走出了一条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的道路。过去10年是中国发展最好最快的10年,也是与世界各国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10年。在总结纪念“入世”十周年活动的背景下,我们首次发布《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就是通过全面、客观地介绍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情况,让社会各界更好地认识中国的对外贸易。我们也希望通过发表对外贸易白皮书,向国际社会和国内各界介绍中国对外贸易取得的历史性进步,表明中国将更加坚定地走改革开放道路的态度和决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将更加深入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更好地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实现对外贸易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由前言、正文、结束语三部分组成,约1.3 万字。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性进步。详细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取得的成绩。中国对外贸易总量跻身世界前列,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出口商品已经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转化。与此同时,中国已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和多元化的进出口市场格局,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二、中国外贸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回顾并阐述中国政府通过加快对外经济贸易法制化建设,采取进一步降低关税,削减非关税措施,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进一步扩大服务市场开放和营造更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等措施,中国的外贸体制逐步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建立起统一、开放、符合多边贸易规则的对外贸易制度。 三、中国外贸发展对世界的贡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在全球率先趋稳回升,促进了世界经济复苏。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中国与贸易伙伴的国民福利,而且为贸易伙伴提供了广阔市场。此外,中国全面参与并推动了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改革,是对最不发达国家开放市场程度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四、促进对外贸易基本平衡增长。阐明一国对外贸易是顺差还是逆差,主要由其经济结构以及产品或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决定。中国并不刻意追求对外贸易的顺差。中国的货物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加工贸易,中国政府为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协调发展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 五、构建全方位互利合作经贸关系。中国的对外贸易是全方位发展的对外贸易,中国坚持与不分大小、贫富的所有贸易伙伴发展务实合作和互利共赢的经贸关系。中国十分重视双边和区域经贸合作的机制化建设,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深入参与和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努力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 六、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具体阐述了中国政府推动对外贸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努力。通过培育外贸发展的综合竞争优势,加快推进外贸发展中的节能减排,加强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增强进出口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合作等措施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力争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简而言之,白皮书全面回顾了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改革进程,阐明了中国外贸发展对世界的贡献,澄清了中国货物贸易顺差产生的根源,阐述了中国政府为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构建互利共赢的贸易关系、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所进行的努力,以及为此已经实施和将要实施的政策、措施。 第二、中国对外贸易值得关注的问题 1、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有哪些亮点? 2011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弹指一挥间,加入世贸组织的时候,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当时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还没有完全过去。但实践告诉我们,在过去的十年里,在dang zy、guowy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抓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个历史契机,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既认真地履行了承诺,又充分享受了权利,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程度参与了国际分工与合作,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取得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新一轮的世界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作为联系和影响国与国之间产业结构变动的最基本的纽带之一,外商直接投资在80年代中期以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迅速壮大,并对投资国和东道国还有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仅就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做一探讨。 标签: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发展 20世纪最后20年,世界经济出现了许多发人深思的新现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经济全球化在80年代末的加速前进及史无前例的大发展,作为联系和影响国与国之间产业结构变动的最基本的纽带之一,外商直接投资在80年代中期以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壮大。 1 外商直接投资的概况及其特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项目和资金规模基本上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特别是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基本上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从外商对华实际投资规模来看,自外商对我国开展直接投资以来,其规模不断扩大。1992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实际金额突破100亿美元,为110.08亿美元,此后,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上的稳步增长之势。2002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高达527.43亿美元,是1983年的65倍。 从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资金来源来看,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对华直接投资的主要力量。来自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处于次要地位,其投资规模在20世纪90年代明显加大。随着我国利用外资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和投资环境的日趋改善,来华直接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多,截至2002年底,全球已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华从事直接投资活动。从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特点来看,外商直接投资高度集中于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而我国中西部地区利用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金额一直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势头,但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我国中西部地区每年引进的外资金额仍然较少,所占比重也不大。从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特点来看,第一产业中外商直接投資的比重很小,投向第二产业的投资占主导地位,投向第三产业的投资呈迅速上升的趋势,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2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流向和结构的迅速变化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乃至一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加速了国内资本的形成,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随着时间

近十年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状况的实证分析

近十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状况的实证分析 摘要:作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外商直接投资已超过国际贸易,成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外商直接投资已逐渐成为发展中国家资本渗入的主要形式,我国也在近几年超过美国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最大接收国。本文利用理论与实证对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发展;协调策略 一、引言 外国直接投资作为生产国际化和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的一种重要方式,日益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力量之一。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也叫国际直接投资,它是以控制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一种国际投资基本形式。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GDP指数逐年攀高,外国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来华投资。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决定了近一半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储备资产的增减和国际收支的平衡,也直接影响着中国各个领域的发展。目前,我国实际吸收的FDI存量已突破5000亿美元,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成为世界最大的FDI流入国。FDI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就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

二、我国利用外资的总体趋势 本表为2000—2011 年的年度数据,相关数据根据近十年《中国统计年鉴》经计算整体所得。

据外资快报统计,2011年1-4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8152家,同比增长8.61%;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88.03亿美元,同比增长26.03%。到2011年四月累计外商直接投资逾1445.38亿美元,已连续18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 2011年1-3月份,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以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计)依次为:香港(196.87亿美元)、台湾省

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正文)

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后期,在政府一系列的招商引资手段之下,我国工业规模迅速扩大,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行销全球的背后,则是与世界各国大量的进出口贸易。近年来由于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我国进出口比例相比前些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变化令国内相关部门担忧不已。外贸经济学在国内研究时间尚短,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决策者认为只有出口才能为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认为进口则是对于经济增长有着负面的作用。也有不少学者对于我国进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但是却并不全面。因此,针对国内当前的现实问题,本文结合国内经济现状研究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进出口贸易对于经济增长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并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总结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自身的思考。 【关键词】进口贸易、出口贸易、经济增长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Abstract】In the late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under the government a series of investment promotion measures, the scale of China's industry has expanded rapidly, becoming a "world factory"". Behind China's manufacturing marketing, it is a large number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with the world.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impact of a series of factors,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ratio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years, a significant change, this change caused by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domestic concerns. Foreign trade economics in domestic research time is short,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policymakers think only exports to make the great contribution for the economic growth, that is imports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There are many scholar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and economic growth, but it is not comprehensive. Therefore, in view of the current practical problems, this paper stud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omestic economic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relationship, the analysis of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for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beneficial effects and adverse effects, and from the micro level and macro level summary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relationship, put forward own thinking. 【Key words】import trade, export trade, economic growth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一、绪论 (4)

中国进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 1.导论 (1) 2.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1) 2.1数据样本与变量指标 (1) 2.1.1数据来源 (1) 2.1.2数据处理 (2) 2.2统计分析 (2) 2.2.1相关分析 (2) 2.2.2初步OLS回归 (3) 2.2.3平稳性检验 (5) 2.2.4协整检验 (10) 2.2.5 ECM误差修正模型 (11) 2.2.6对回归模型的检查 (11) 2.2.7迭代估计法 (13) 2.2.8预测 (14) 3.结论 (16) 4.政策建议 (16) 参考文献: (16)

摘要 根据1978年~2012年我国GDP和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数据,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ECM 误差修正模型、迭代估计法相关知识,对我国GDP和进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978年~2012年,我国GDP和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数据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对GDP和进出口关系的模型的估计可以看出进出口总额的增长都会带来GDP的增长,而且进口对GDP增长的解释能力较强;并且对GDP进行了2013和2014年的回归预测。因此我国应适度扩大进口,改善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水平,构建核心竞争力,以减少出口受国外经济环境变化而影响GDP增长的稳定。 关键词:GDP;进出口;协整理论;ECM误差修正模型;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1978 ~ 2012 China's GDP and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related data, by using the theory of Cointegration 、correction model of error ECM 、modified iterative estimation model, to test the relationship of GDP and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1978 to 2012, there is a long-term stable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GDP and the related data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by estimating the GDP and import & Export relationship model can be seen in the total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growth will bring about the growth of GDP, and the import has stronger ability to explain the growth of GDP; and the regression forecast of 2013 and 2014. Therefore, our country should be appropriate to expand imports,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export products, improve the export product quality level, to buil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foreign economic environment changes on the growth of GDP stability. Key Words:GDP; import and export; cointegration theory ;correction model of error ECM; I

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逐渐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客观的分析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对我国经济持续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外资、经济发展、建议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经济的逐步全方位开放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我国成为理想的投资地之一。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02年我国吸收外资甚至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它的影响不容忽视。从实际出发,正确分析外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正确制定和实施对外商投资的战略措施,才得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总体上来看,具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一)、积极影响 1、促进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有助于资本的形成 我国的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相对短缺,外商直接投资满足了我国经济建设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例如,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经济效益继续提高,节能减排积极推进,对外贸易平稳增长,改革迈出新步伐,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企业利税增加和财政收入增长上。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增加了我国的资本存量,而且间接推动了我国企业扩大投资规模,从而明显增大整个社会的资本规模。同时,也促进我国财政收入的增加。 2、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在我国产业优化和升级的过程中,外商直接投资起到了一定作用。据资料显示,外资中近70%投向第二产业,近30%投向第三产业,投向第一产业的比重不足2%。这大体符合我国现阶段调整产业结构的客观要求,从而促进了我国第二、第三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 3、对中国的经济总产值也产生了积极作用 在外资迅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对外贸易也飞速增长。我国的对外贸易从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11545.6亿美元,增长56倍,年均增长率为16.74%。我国对外贸易在世界的排名也由1978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04年的第三位,贸易大国的地位已确立。从近几年来看,中国吸收外资有所起伏,但从长远来看,跨国公司仍看好中国,将其列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投资地。 4、促进技术的进步 外商直接投资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给我国带来不少较为先进和适用的技术,促进了我国产品技术的升级换代。通过与外商的合资与合作,我国许多产品的技术水平也有明显提升。从间接效应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通过示范作用,促使我国企业或通过技术进步的形式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或通过自主创新来采用较为先进的技术。 5、增加就业总量 在外资对我国就业数量增加方面,数据显示,2011年末,我国就业人员总量达到76420万人,比2008年的73280万人增加3140万人,年均增加348.9万人。其中,全国城镇就业人员总量由2005年的25159万人增加到35914万人,累计增加10755万人,年均增长超过4%;2011年末,全国乡村就业人员总量由2005年的48121万人减少到40506万人,累计减少7615万人,年均减少1.9%。从数据来看我国就业人数每年成增长趋势。外资企业通过前后的产业联系也间接的创造了就业机会。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5.10

封面

目录 (一)、背景简介 (6) (二)、文献综述 (6) (三)、分析思路和方法 (7) (一)、我国FDI的发展历程 (8) 1.缓慢增长阶段(1983-1991): (8) 2.快速增长阶段(1992-1995): (8) 3.调整稳步发展阶段(1996-2001年): (9) 4.高速增长阶段(2002-2011): (9) (二)、FDI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9) 1.外商涉及的产业领域越来越广,且趋向独资化 (9) 2.外商投资区域格局变化较小 (10) 3.香港和自由港的资金投入占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增加 (11) 4.我国房地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为显著 (11) 5. 2012年我国吸入外资额持续下降,吸收外资压力增大 (12) (一)、增加资本供给,弥补建设资金 (13) (二)、增加财政税收,提高外汇储备 (13) (三)、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经济活力 (13) (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 (14) (一)、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15) (二)、级济发展服务业,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 (15) (三)、建立健全外商直接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 (15)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学生姓名:指导老师:

一、直接投资的概念和特点 (一)、背景简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资本流动日益活跃,直接投资(FDI)成为主要的资本流动方式,也成为发展中国家获取外部资本的主要渠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经济这种持续快速增长,与改革开放以来所推行的市场化改革,特别市所有制改革密切相关。FDI大量涌入我国,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吸引FDI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直接投资吸收国,外资成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不可缺少的拉动力。那么,我们有必要清楚地知道,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到底带来了哪些好处,收到了什么样的经济效应,并且应该弄清楚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到底有多大。同时要清楚的认识到,在我国的经济建设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加快经济建设。 研究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经济效应重点在于探讨FDI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影响这些效应的因素是什么和这些效应产生的机制和路径是怎样的。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体现为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根据以往有关FDI和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从经济理论的发展中挖掘FDI对增长作用的思想渊源;从我国经济增长与FDI的关系进行考察,理清FDI与经济增长联系的脉络。此外,要重点研究我国FDI发展历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正负面影响,影响到什么程度,以及我国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避免对本国企业的冲击。通过对我国FDI的现状、我国FDI存在的问题及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双重影响的研究,为我国进一步执行合理的FDI政策和经济发展方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因此,研究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文献综述 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效应的分析与探讨,主要形成里两大派系。一是以Solow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外国直接投资知识增加了资本积累,因为只能对短期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政策性变量对经济增长只产生短期作用。因此,任何鼓励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都是短效的。另一种是以Barro,Sala.I.Martin为代表的内生增长理论,认为通过某种渠道,外国直接投资可以对经济增长产生长期作用。按照内生增长理论,政策变量可以

简析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演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简析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演变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摘要: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脱离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而孤立的求得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因为没有哪一个国家拥有发展本国经济所需要的全部资源,能够掌握世界所有的技术。各国通过对外贸易,取得了所需要的资源、市场和各国人民在长期创造的技术、积累的经验以及它的全部成就,加速了经济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经历了两段截然不同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06亿美元,世界排名第32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不到1%;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贸易发生巨大变化,2008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25617亿美元,世界排名第3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上升到近9%,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贸易大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贸易政策的制定和经济的增长息息相关。 关键词:对外贸易政策;经济增长;改革开放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foreign trade policy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Abstract:Today's world, no country can be completely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world economy. Isolated country'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btained. Because no country has developed all the resources its needed for economic. Able to master all the technical world. States through foreign trade, to obtain the required resources, markets and people of all countries in the long term creation of technology, experience and achievements of all and accelera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China's foreign trade has experi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two distinct. Before the reform, foreign trade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20.6 billion, the world number 32, representing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world trade less than 1%. After the reforms, China's foreign trade witnessed tremendous changes, in 2008, foreign trade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reached 2.5617 trillion U.S. dollars, the world number three, the proportion of the world's total trade rose to nearly 9%. Keywords:Foreign Trade Policy; Economic growth; Reform and opening up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