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汪永泉传杨氏太极拳功札记-朱怀元

汪永泉传杨氏太极拳功札记-朱怀元

汪永泉传杨氏太极拳功札记-朱怀元
汪永泉传杨氏太极拳功札记-朱怀元

汪永泉传杨氏太极拳功札记

目录

前言

太极拳宗师汪永泉先生

汪脉传人朱怀元

练习太极拳须知

练拳歌诀

理论和功夫的关

太极拳七步台阶:

第一步上下相随

第二步内外相合

第三步内外相合的上下相随第四步拆架子

第五步拆手

第六步分劲

第七步入化

歌诀

内功与外形

开与合

太极拳架种类

养生与技击

技击拳架与养生拳架的不同要求

养生拳架

太极拳预备式的要求:技击

技击拳架

技击的身形手法歌诀懂劲

静中求松法则

动中求松法则

招与术

技与击

接点不接面

一接点中求

歌诀

点劲原理

点劲

点位

击劲

1.问送劲

2.断拍劲

4.弹劲

5.冷劲

平劲

揉手

汪永泉老师传推手种类

揉手须知

揉手时的身形手法

接手五个点

揉手要领

揉手基本法则

太极拳架种类

养生与技击

汪涌泉老师谈太极拳技击与养生

现在流传下来的太极拳,是一种混合的拳架,内容非常丰富。若经常锻炼,若经常锻炼,对身体却有很大的好处。

凡是练习太极拳的人,都有一定的要求,因要求不同,所以练法

也就不同。例如:养生和技击这两种不同的要求就有两种不同的练法。在练习时必须把这两种练法分清,否则就会在养生练法中求技击,或在技击练法中求养生,这样练下去不但达不到要求,还会起到副作用,走向歧途。

所以必须把以上七步练习方法和步骤练精通,才可能逐渐认识到这两种不同的练法。

明确了技击与养生两种不同的练法,就会知道怎样是伤,怎样是养。把养和伤分清以后,还需要考虑本身体质的强弱和是否患过慢性病以及病的类型,就是说要根据自己身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练法。

在练习养生拳架当中如果还有技击的身形、手势,本身的内劲即神、意、气就得不到舒适通畅,内气就得不到增长,达不到养生的目的。技击的拳架如果没有充实盈满的内劲配合,技击的手势就得不到轻灵变化、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这就说明技击与养生是分不开的。但是在锻炼时,要分清练习方法,然后再混合到一起,才不致有伤。

为什么拳架套路中没有把养生与技击分开来学,要知道在练习时,一动之中就有与技击与养生的练法所以必须先动了理论,自

己在练习中去分析,只有在练习中去摸索,才能得到。

太极拳的门户虽多,内容却都是在讲究阴阳相济之理,各派拳架姿势虽繁,归纳起来,不外乎养生,技击两种。养生拳架求得是知己之功,技击拳架求得是知彼之功。

技击拳架与养生拳架的不同要求:

一、技击拳架的开手要小,要求小巧灵活,身手相合。养生拳架的开手要大,在求舒适开展,以身带手。

二、技击拳架要求螺旋,侧面向外开手,练的是球心,求得是钻翻劲。养生拳架要求圆活,平面向外开手,练的是球皮,求的是松沉劲。

三、技击拳架是小换腰,要求实腿能抬,走架时如脚踩荷叶。养生拳架是大换腰,移动重心时,要虚实分清。

养生拳架

汪永泉老师谈养生的练法:

大家应该知道,现在流行的太极拳架的每一个姿势动作本来都是应敌之招。在理论上也不外乎如何使用招和术而战胜对方。所以通过一个时期的练习,便自然走向技击的途径,就失去了养生的

意义。太极拳这套技击的套路中也包括养生的一面,要想在技击的套路中找到养生的练法,就必须把养生与技击两种不同练法分辨清楚。否则,就不能达到练拳的目的和要求。

养生的练法要注意两点:

第一、在思想上必须明确自己是养生的拳架,因此不准带有丝毫应敌的思想,否则就不可避免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技击的练法。

第二、在练习套路时,在外形上要注意每个姿势都要不追、不贪、不过、不散。如果违背了这四种要求,就会使姿势走向极点或失中,使肢体停滞不通。拳谱讲:“每个动要不即不离”。就是说每个姿势不要做不到,也不要过,运行时就能防止停滞。培养内功必须使神、意、气内含、不外散,在内气配合姿势的开合时,注意不要因姿势的开合使内气波动太大,在任何姿势下,要始终保证内气的舒适自然和动静自如。拳经讲:“静中触动动尤静”就是这个意思。还要注意久动生阳,阳尽必伤;久静生阴,阴尽必虚。所以一定要动静皆宜,阴阳相济,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在运动中要虽动尤静,舒适自然,严格按照养生拳架的练法。才能有益无损。

养生拳架是为了健身,所以,练拳时一动一静都比必须合乎养生的要求,决不允许把技击的身形手式掺杂其中,养生拳架对身形手式的要求是全身上下、左右、前后都要松沉圆活,也就是全身要有球形的感觉。练拳时凡是开手,都必须以平面向前,神、意、

气向四周膨胀,但不能许超过球皮以防外散,要保持开中寓合之意。凡是合手,球形要缩小,神、意、气要收敛,但不得萎靡不振,要保持合中寓开之意。总之,每一姿势在运行中都不要离开圆形,要求做到前进、后退皆能旋转自如。在姿势变换时,球的大小可涨可缩,但不可失去圆形产生棱角。这样练习,内气自能舒适自然,不受姿势变化影响,不会憋气,就可达到健身目的。

技击拳架

汪永泉老师谈技击的练法:

首先,要把技击的姿势学会。技击的某种姿势体现的某种劲。例如:掤的姿势要用掤劲。捋的姿势要用捋劲。利用各种姿势按照八字诀的要求,把八种学会,然后在练拳当中,通过肩、肘、腕、手任何部分都能随机应变,灵活使用这八种劲。所谓八八六十四手是对八种劲的灵活使用。在运动拳架时必须使这八种劲通过身形输出手外。在变换姿势时,再把输出之劲接回来,以免伤气。

技击拳架是为了防身,所以在练拳时一招一式都必须合乎技击的要求,同样不可把养生的身形手式掺杂其中。技击拳架的练法中有一种是架式强硬,用劲明显,出劲较直,将本身已练出的有力的劲,从劲源贯串与手,动作虽有转动,且能内外一致,将实力用于技击。这种练法较古老,偏重于实,以年轻人学之为宜。但

若要提高,还需有一个入化阶段,即要在虚的方面下一段相当长的功夫,才能达到化境。另有一种练法是在架式上用劲明显,出劲较直,而无转动和内外一致,变换较迟,只在招上用功夫,在术上不作要求。持这种练法的人,多为练过长拳而后该练太极拳者。他们往往把长拳的练法和用法结合着太极拳的理论而练,成名者亦有之。而于在练习拳架时,把拳架练成大或小、高或矮、长或短、快或慢、硬或软、开或合,或者从拳谱理论中,选出某一项,作为用功的途径,特别下一番功夫,练出一技之长,这只能算是太极拳全面发展中的一项,不足以单独称为技击拳架的一种。

技击拳架对身形的要求

练习技击拳架,要做到沉肩坠肘,气沉丹田;两膝微曲,松腰松胯,全身肌肉放松,两足平踏实地,下盘要稳固,但不许蹲桩,便於脚步移动的轻灵,还要含胸拔背,胸口对着膝盖,在移动重心时,胸口也要找准膝盖,立三关,顺项贯顶,开档,垂尾闾。移动重心时,裆劲要随时调整。在发劲时,裆要往上吊,要手足相合,肘膝相合,肩胯相合,变换姿势要小换腰,平送腰胯,实腿能抬。走架时如脚踩荷叶。

技击拳架对手式的要求

双手在前,形如螳螂,以保护自己中心,手指尖与头顶相平,肘与肋平。要求手能护头,肘能护助,肋能护腰。这就必须开肩窝,松膀根。练拳时,两手不得用力,否则就达不到轻灵。

要明确手是手,腰是腰,要截然分开,不能合在一起,每一个姿式的开手虽然小,但意要大,出手的方向要开展,开始时,距离身体要近,但不能贴在身上,要从中心出手。然后以肘送手向前开手,眼神随手走,出肘要与肋平,以使腰劲蓄足。

开手的身形手势

开手时要有开手的身形,除符合上述对身形的要求外,还要节节贯串。发劲时,全身手、足、肩、肘、胯、膝、腰、神、意、气,全部集中在一个点上,全力向外发劲。

同样,开手时要有开手的手式,除符合上述对手式的要求外,并要从侧面向外开展。

合手的身形手势

合手要有合手的身形,除符合上述对身形的要求外,还要全身放

松,向四周转圈。

合手要有合手的手式,除符合上述对手式的要求外,还要先错手再合手,以防把对手的劲引到自己身上。

技击的身形手法歌诀

1)

手式如刀锯,身形似猿猴,

进退无定形,全在当中求。

2)

手无定向身无形,动中求静是万能。

动开静合随机用,混元一气是大成。

3)

手如刀锯身入猴,辗转跳跃不停留,

千着变化中心在,全在一接点中求。

4)

手无定向身无形,身手配合自然灵,

手无定向非乱动,身无定形是不停。

5)

拆手分劲是真传,拆手并非用招揽,

分劲原为求配合,听懂彼劲是根源。

6)

拆受分劲是神奇,身形手式似若非,

若在招中求下去,难得术中化为空。

懂劲

要能掌握知彼之功的要求,就要学会“懂劲”。懂劲是练技击的一个主要阶段,是知彼之功的起始。懂劲指的是在于对方接手时,通过与对方的接触点,听出对方发劲的劲端,也就能同接听到劲源。这是学习懂劲的入门之道。接触点可分为中:力点、滞点、停点、滑点、倾点。

接手时,对方有计划、有目的、主动地、有方向地向我发动,不论对方发来的劲是有形或无形的;是带着功夫或只是手式;身力大或是力小;是突然的或是渐进的;是乱动不停的或忽隐忽现的等等,以上各种发劲的方式,大部分是在对方身体中都有一定的劲源。这种发劲用招的多,用术的少,其接触点均可谓之点。接此力点时,必全身松开,不要受对方力点的影响而使本身僵滞,必须轻灵变化,徒眼要活,接劲要果断。要从接点把对方劲源听准,由侧面击之,若一击不中,可接连两、三击、一击要比一击紧。若在出劲中有不适处,及时松开,另换姿势接,如新接。

对方在处于被动不得已情况下,就会反映出各种点,如滞点、停

点、滑点、倾点。这些点在人的身体中是没有劲源的。揉手时,若遍到以上各点。因其没有反应力,很难借用,因此,发劲时要严防产生对手的重力和自然倾斜力。

手、腰、肘、腕的用途

手:

手为腰的前导,如同蟋蟀的两条须,负责听劲。要求轻灵松软,听从腕肘指挥。一旦得机得势,便为腰劲指出方向,两手和对方接触时,永远是螺旋劲前进。

腰:

腿是手的后援。在任何情况下,腰劲都要蓄足。一旦前手指出方向,腰就能及时发劲,同时,腰还要能提膝提胯。

腕、肘:

腕肘是腰的护卫,负责封门,保护中心不受对方侵袭,应付对方强力。如对方强力特大超过腕部应付能力,则腕一动即可甩开不要,对方必然因此失。如遇对方实劲(真硬功)反应后,迅速听清对方重心,并随其反应使对方失中,如对方反应为局部(假硬功),则要继续引放,防止对方趁机入侵。注意切不可用腕肘去侵袭对方,否则自身必被对方顶起失中。

静中求松法则

先梢后根

一般讲放松,指的是全身放松。但是全身如何放松?放松到哪里?所谓放松,不是为放松而放松,是要把腰劲放松出去,送到对方身上去。腰把腰劲送出去,腰必须放松。松腰,前胯先要放松:松肩胯,腰膝先要放松;松膝肘,手腕、脚脖先要放松。由此可知,要全身放松,就要先从梢部放松;先手腕脚脖,再膝肘,后肩胯,做到了这些,腰劲自然能通过接触点松沉到对方身上去。

动中求松法则

练拳时侧面向外开手,揉手时以侧接侧。

在运行拳架时如何保持全身放松,就是要做到在开手时没有平面,每一开手都是侧面向外,这样梢部永远是松的。要揉手时,不用平面去和对方接触,而要用自己的侧面去接对方的侧面,自然周身放松,轻灵圆活。

招与术

技击原为应敌致胜之用,用时又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招,一种是术,合起来称为“招术”。

招:凡是招都属有形,是在后天强力的基础上,用种种不同的招

法应敌致胜,近似长拳技击之法。一般是用某个招法控制住对方某种身形手式,或是某种强力。这都有形可见,是以自己的外形制敌外形,谓之招法。

术:凡术属于无形,是一种内功,是本身神意气的化合。凡是用神意气胜人者皆属内功,属于术法。本身经过锻炼,充实神意气,再用意、气侵袭对方的内气,进入对方体内,达到侵袭目的。

因此,技击拳架练到一定程度,必须要拆架子,也就是要把“招与术”内功与外形拆开来讲,以便能使学者明确求的是什么功夫,在练拳时求的是招还是术,是内功还是外形。当然应敌时招与术,内功与外形是密不可分的。术是招的后援,招中必须有术;招为术开门找方向,术中必须有招。外形若没有内功指挥,必然无法取胜;内功若没有外形运转指路,也无法发挥威力。

总之,要明确,拳架是将前人的应敌之招编制而成,这些招都是前人用过,证明能胜过某招的招式。但是,这些招,只是外形的应用,是定型的单纯的招,不一定能完全适合应敌之用。因此,必须招中有术。术是内外相合的功夫,内气与外形结合起来,贯串到招中去,这就是招中有术。由于术是本身神意气的化合归一,用到知彼之功中,这个术,就是灵活的、变化无穷的、随机应变的,能应敌变而变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因此,在练习拳架时,既然明确了用的是招,就应在招中求术,且不可在招中再求招。

技与击

老师祖为了适应学者需要,把太极拳养生和技击的拳架以及身形手式予以区别分开,其中养生之道普遍传下来,而技击之道只传给子孙和少数徒弟。所以后辈真正得到技击之道真传者,除杨氏子孙外,确实不多了。

技与击必须分开来学,对这两个字的意义,功能和用途,要有准确理解和相当功夫,还要通过长时间的实战,久而久之,经历越多,越能体味出其中奥妙,增加功力。

技者,技巧也,技巧是“懂劲彼阶级神明”的一种表现,必须在懂劲基础上通过不断研究熟练使用才能求得。技巧是功夫和实战的结晶。技巧的运用是无止境的,其主要功能是要解决与对方一接手时所产生的问题,接点不接面。

在与对方接手时,要接点不接面。面就是对方出劲的面积,点就是对方出劲的集中点。不论对方所出劲的面积有多大,它必然有

一个集中点,该点就是对方的中心。重心集中点,是对方的实点,也就是我们所需要的点。我们要用自己的虚点去接对方实点的侧面,并及时把本身功夫渗到对方的劲源处,或引或擎,均在于此。所谓引,就是顺对方来劲的方向,引向自己的空点,使对方出劲落空,陷于失中状态。所谓擎,就是在当对方所发出的劲落空一半时,向其实点的侧方击之。此时应注意,不要让他完全落空,(因)为完全落空就无法借力了。此即拳谱所说“引起彼身借彼力”。

总之,一接手,先应使对方不合适,继而失中,如果在接手时,对方不给我们所要的点,或是变化非常快,可任其自由自在的去变换,不要追随,等他再向外出劲时,重新按上述点接点的方式接手,用自己的虚点去接对方的实点,这样做有以下好处。

一、对方既不容易听出我方发劲的点,即劲源,又不容易听出我方劲的方向。

二、不容易引起我方自身的失中。

三、不受对方来劲的欺压。

四、对方向我方进击时,找不到发劲的方向。

可见接点不接面优点多,但是难度大,须有名师指教,自己也要下苦功夫。如果只根据个人所好去用,势必偏差丛生。接手的问

题,乃是练拳一生的结晶,既要求具备知己之功,也要求具备知彼之功。

接点是在懂劲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接点必须渗入。渗入的深浅,渗入的时机,是否能渗入到劲源处,是否能影响到对方的失中,这些都要很好的解决。起码要能引起对方感到身体不合适,此时对方找到的合适就是就是对方的中心,因为对方从不合适中找合适,自然会把他的中心送到我们手中。这时正是出击的时候。但要由接点渗入到对方劲源处,是要具备劲渗透劲功夫的,功夫纯熟后,还要把渗入的功夫由向劲源渗入而进一步向劲端渗入。也就是说接梢也能渗入,这样才能达到轻灵变化的境界。

接点不接面

汪永泉老师曰:

注意在与对方接手时一定要点不要面。就是说接触点的面积要小不要大。如果接触面积大,很容易把拙力使出来,就变成了力与力争,给发劲造成不便。如果接触点小,对方不易听出自己的劲源,而自己却要在这很小的接触点用自己的手势听懂对方的劲源,问通自己去劲的路线,再把输出之劲渗入到对方的体内,加以控制,对方必然不适。这是准备发劲的第一点,叫做影响对方。

当对方感到不适,必然要用力作出反应,这是可利用对方所反应之动向,顺其来势,加以牵引使之延长,控制对方,使它失中,这是准备发劲的第二点,以上两点在发劲前必须做到,然后才能发劲。

一接点中求

与对方一接手,要接点不接面。接触的面积越小越好,在这非常小的点上,要听出对方的劲源,也就是自己要击发的落点。由接点到落点这段距离中,要把自己的巧直接贯通,并要通出方向。

这时要注意对方的发劲,若感觉到自己贯通出的劲在对方身体中遇到障碍时,就是对方的劲正在运作。有几种情况:

一、在接触点上,听出对方要发出的劲尚未发出时,则应当用自己的侧近击对方的劲源。

二、若听出对方要发出的劲力已发出一半时,则应当把对方的劲端引向自己的虚点,使对方失中。

三、若听出对方要发出的劲已完全发出时,但并不影响自己的中心,则应当错开对方的劲头,由实中找出对方虚点,把自己的劲贯通到对方的落点而击之。

为此,必须做到:

灵机于手、

灵活于腕、

劲发于肘。

这样才能懂劲,才初步具备和对方接手的条件。

灵机于手

於对方一接手,在这很小的接触点上,在极短的时间内,要听出对方的劲源。若接的点不合适,要及时变换,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点,也就是能贯通的点,谓之懂劲。

灵活于腕

腕要与手协调一致,听出手接的劲合适与否,判断要或不要。如果不要,腕一动,把对方的来劲引向其它方向,使对方失中。谓之化。

劲发于肘

要用肘给腕、手做后援。手若问通路线,肘就要及时把劲输到手:腕若把对方击来的劲头化开,肘就能及时出劲还拳:若腕一活把对方的来劲引向虚点时,肘就应及时配合去路,引出方向。

一接点中求歌诀

上下含于内,往返在其中,

漂浮求奥妙,混元易理通。

接点不接面,接面两不便,

偶遇面碰面,及时松开变。

点劲原理

点劲原理最易解,如同竹竿点圆球,点得球皮混无转,难得球心莫追求。欲得球心不非难,刺破球皮球难转,球停自有重心在,再等球动刺位还。点到重心要漂浮,听出彼劲是要求,点劲原来为懂劲,一切全在下手求。下手得点如新接,变何方向要识别,要何点法须慎重,变换虚实要灵活。

点劲

虚点不过腕,实点一贯串,

点到重心时,换点位不变。

点劲如针刺,刺皮不刺骨,

皮骨本相连,刺骨皮自堵。

点劲若遍千斤重,点位不移待敌动,

陈氏太极拳绝密歌诀

陈氏太极拳绝密歌诀 各位陈氏太极拳爱好者们,感谢各位对本太极拳视频网论坛的大力支持与厚爱,在这里特别给广大太极拳迷们献上我们珍藏版的陈氏太极拳歌诀,希望此歌诀能给大家在练习陈氏太极拳的过程中有所帮助。现把歌诀呈上: 头部: 虚灵领劲,眼随手转,沉肩垂肘,两膊相系; 上肢: 腕部松活,定式塌腕,手指后弯,自然舒展; 久练之后,已懂虚实,掌分虚实,指尖贯劲。 胸背: 含胸拔背,胸部宽舒,肋骨松沉,外向前合; 右胸为实,右手为虚,右腰隙实,右腿为虚; 拔背松沉,鼓起上提,腹内松静,气沉丹田。 腰胯: 腰部松沉,腰隙抽换,定式塌腰,腰劲下去; 敛臀收臀,肌肉松沉,向前上包,托起小腹; 裆要圆虚,胯根撑开,膝微内扣,会阴上提; 运转之时,松胯开胯,实足胯根,内抽下沉; 定式之时,塌腰松胯,发劲之时,扣裆拧腰; 下肢: 以腿带膝,力聚膝节,膝带脚跟,定式里扣, 欲迈左步,稳定重心,腰隙下抽,右胯内收; 足尖足跟,左旋右转,*足方向,辨别清楚。 骨节: 骨节松开,虚实对准,腰脊命门,为身重心。 用意: 心静用意,风吹杨柳,内转器官,无处不松。 领劲: 以手领肘,以肘领臂,以足领膝,以膝领腹。 轻缓: 能松则轻,能轻则快,缓炼内功,自然沉重。 内动: 始而意动,继而内动,然后形动,内外合一。 以意运动,祛除僵劲,用功日久,劲自生。 连贯: 起势揣摩,起势得势,以下拳势,容易得势; 已到定式,意识贯注,似停非停,下势机动; 两势之间,折迭衔接,微微贯劲,不僵不滞。 对称: 意欲向上,必先寓下,意欲向左,必先右去; 前进之中,必有后撑,对拉拔长,曲中求直。 虚实:

练习初步,腿分虚实,虚实转换,越练越细; 下肢虚实,分清之后,身手步法,虚实分清; 再进一步,练习内外,以内引外,虚实分清。 缠绕: 腰裆之劲,运行之时,弧形前上,定式下沉; 螺旋内劲,发于丹田,顺逆缠绕,腰隙开始; 顺缠实侧,腹部腰隙,逆缠实侧,背部腰隙; 内练丹田,腰隙为根,实腿一侧,向上螺旋。 呼吸: 配合吸气,内脏运动,呼气之时,小腹外凸。 发劲: 发劲之时,腰裆之劲,迅速一转,抖发而出; 推手之时,短促一吸,突然一蓄,将物掀起; 一个短呼,沉着澎湃,内劲上翻,弧形直射。 刚柔: 一步运行,劲惯九分,意贯十分,似停非停; 外形似停,内劲不断,断而复连,意似贯注(好像)练习日久,手臂松活,不僵不滞,澎湃**; 二步运行,轻沉结合,吸时轻灵,呼时沉着, 练习日久,产生内劲,越发沉着,缠绵曲折; 似松非松,将展未展,轻沉兼备,刚柔内气; 三步运行,修炼虚静,空松园活,一片神行。 这份歌诀到底有没有价值。还需要广大爱好者去检验。

陈瑜先生传授太极拳内功心法

陈瑜先生传授陈氏太极拳内功心法 一代太极大师陈照奎先生曾说:“没功夫,技巧也是空的;功夫不出,什么技巧也不顶用,关键是出功夫。”这里讲的“功夫”就是内劲功力。从所周知太极拳除养生外,还具有较强的技击作用。技击正是靠内劲功力来达到其目的的。杨氏三代在近代威显武林,陈家沟也不乏继往开来之人,这都是靠内劲功力显名创派,提高知名度的。因此太极拳讲究功夫与技巧,功力是技术的基础,而技巧又是内劲功力发挥得恰到好处的保证。所以我们练习太极拳技击,必须培植内劲功力。如果训练内劲,达到具有随心所欲的高强功力,加之配合以无极和太极的神奇技巧,便是所向披靡的拳技。太极拳内劲功力是考查一个拳手的必检之课,是衡量一个太极技击家功夫高低的重要标志。一个太极拳手必须精通一门(一式)太极拳,并融合多式太极拳或其他拳术之精华,互相吸收,方能成为高手。任何一位卓有成就的太极拳家不只熟悉一门拳术,他触类旁通,把其他拳术都溶合在自己的拳技中了。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机械地把他划归为哪一类太极拳。在练习太极拳时各自会形成一个独特风格,这样就产生出陈、杨、吴、武、孙等多式太极拳,还包括现在整理的赵堡太极及武当太极。太极拳的演变绝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们互相溶合渗透,吸收变通以至改造创新。正因为如此,太极拳的发明是历史文化(传统武术)积淀后,经智者、高加之配合以无极和太极的神奇技巧,便是所向披靡的拳技。 太极拳内劲功力是考查一个拳手的必检之课,是衡量一个太极技击家功夫高低的重要标志。一个太极拳手必须精通一门(一式)太极拳,并融合多式太极拳或其他拳术之精华,互相吸收,方能成为高手。任何一位卓有成就的太极拳家不只熟悉一门拳术,他触类旁通,把其他拳术都溶合在自己的拳技中了。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机械地把他划归为哪一类太极拳。在练习太极拳时各自会形成一个独特风格,这样就产生出陈、杨、吴、武、孙等多式太极拳,还包括现在整理的赵堡太极及武当太极。太极拳的演变绝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们互相溶合渗透,吸收变通以至改造创新。正因为如此,太极拳的发明是历史文化(传统武术)积淀后,经智者、高下,使呼吸与动作相结合锻炼,在精神意念贯注之中,体内形成的一种既沉重又轻灵,既刚硬又柔软的劲力。也就是说,太极拳的内劲是通过技击性专

24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口令

24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口令 一、起式 1、两脚开立 2、两臂前举 3、屈膝按掌 二、左右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 2、转身上步 3、弓步分靠 4、坐腿转身撇脚 5、抱球收脚 6、转身上步 7、弓步分靠 8、坐腿撇脚转身 9、抱球收脚10、转身上步11、弓步分靠 三、白鹤亮翅 1、跟步抱手 2、坐腿转腰 3、虚步分手 四、左右搂膝拗步 1、右臂前摆 2、摆臂收脚 3、屈臂上步 4、弓步搂推 5、坐腿转身撇脚 6、摆臂收脚 7、屈臂上步 8、弓步搂推 9、坐腿转身撇脚10、摆臂收脚11、屈臂上步12、弓步搂推掌 五、手挥琵琶 1、跟步展臂 2、坐腿引手3虚步合手 六、左右倒卷肱 1、转体撒手翻掌 2、退步卷肱 3、后坐虚步推掌 4、转体撒手翻掌 5、退步卷肱 6、后坐虚步推掌 7、转体撒手翻掌8、退步卷肱9.后坐虚步推掌10、转体撒手翻掌11、退步卷肱12、后坐虚步推掌 七、左揽雀尾 1、转体撒手 2、收脚抱手 3、转体上步 4、弓步前棚 5、转体旋臂 6、后坐下捋 7、转身后捋 8、转体搭手 9、弓步前挤10、弓步平分掌11、后坐引手12、弓步前按 八、右揽雀尾 1、转身分手 2、收脚抱手 3、转体上步 4、弓步前棚 5、转体旋臂 6、后坐下捋 7、转身后捋 8、转体搭手 9、弓步前挤10、弓步平分掌11、后坐引手12、弓步前按 九、单鞭 1、坐腿转身扣脚云手 2、云手、勾手、收脚 3、转身上步 4、弓步推掌 十、云手 1、坐腿转身勾手松开 2、左云翻掌收步 3、右云翻掌开步 4、左云翻掌收步 5、右云翻掌开步 6、左云翻掌收步 十一、单鞭 1、右云勾手 2、转身上步 3、弓步推掌

四十八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口诀

四十八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口诀 起势:垂手立正,向左开步,两手平提,曲膝下按. 第一段 〈一〉白鹤亮翅(正南): (左旋腰)丁步左抱,撤步提手(稍向右旋腰),虚步亮掌(向左旋腰,面向正南). 〈二〉左搂膝拗步: 右落左拨,丁步反提,弯肘开步,搂膝推掌. 〈三〉左单鞭(东偏北15度): 後坐扣脚,右转平带,收脚穿掌(左坐),弓步右掤,後坐屈肘,弓步斜按(西南),丁步勾手,转体开步,弓步左推(东偏北约15度). 〈四〉左琵琶势(正东): 跟步平摆(右摆左釆),虚步合掌. 〈五〉捋挤势(三式)(东南-东北-东南): 提膝落步,弓步平抹,丁步左捋,上步提手,右弓步挤,後坐扣脚,弓步平抹,丁步右捋,上步提手,左弓步挤,後坐扣脚,弓步平抹,丁步左捋,上步提手,右弓步挤. 〈六〉左搬拦捶(正东): 後坐撇脚,右转伸掌,丁步抱拳,摆步搬拳,拦掌上步,弓步冲拳.

〈七〉左掤捋挤按(正东): 後坐撇脚,右转伸掌,丁步右抱,左前上步,弓步左掤,反掌抱拈,後坐右捋,转腰搭手,弓步前挤,两手平抹,後坐拖掌,弓步前按. 第二段 〈八〉斜身靠(步向西北,面向西南): 後坐扣脚,右转开掌,左坐沉肘,丁步叉抱,上步握拳,弓步斜靠. 〈九〉肘底捶(正东): 後坐扣脚,左转托掌,丁步右抱(面偏西南),摆步左分,跟步右摆,後坐翘脚穿掌. 〈十〉倒卷肱(四式正东): 右後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左後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右後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左後划弧,弯肘提腿,退步推掌. 〈十一〉转身推掌(四式四隅角): 撤步反提(东南),左转弯肘上步,跟步推掌(西北),转体反提,弯肘上步,跟步推掌(东南),转体反提,弯肘上步,跟步推掌(东北),转体反提,弯肘上步,跟步推掌(西南). 〈十二〉右琵琶势(正西): 撤步左拈,翘脚挑掌. 〈十三〉搂膝栽捶(正西):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图解动作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图解动作 (一)第一组 1. 起势 ①开步站立 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 宽,膝关节微微弯曲,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目向前平视(图3-1)。 要领:全身放松,头颈正直;排除杂念,精神集 中,呼吸自然。 ②提气升掌 随吸气重心慢慢升高;两臂慢慢向 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图 3-2)。 ③屈膝按掌 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目 向前平视(图3-3)。 要领:下蹲时上体要保持正直,不可前俯后仰;手的升降动作与两腿的屈伸、呼吸配合一致;呼吸均匀细长。 2. 左右野马分鬃 (1) 野马分鬃一 ①丁步抱球 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放在右手下,手心向 图3-1 图3-2 图3-3 图3-4

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 脚尖点地;目视右手(图3-4)。 要领:抱球手离身体30厘米左右,双肘不要内 夹。 ②转体迈步 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 出,脚跟着地;两手掌微微分开;目视左手(图3-5)。 要领:迈步落脚要轻,重心留在右脚,不要急于前移。 ③弓步分掌 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左腿 前弓,脚掌慢慢踏实,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 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 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目随左手转 视(图3-6)。 要领:分掌和弓步动作同时完成;胸微微内含, 双臂保持自然弧形。 (2) 野马分鬃二 ①重心后坐 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上肢动作保持不变(图3-7)。 要领:重心后坐时,上体保持正直,不要前俯后仰。 ②前移抱球 左脚尖微向外撇(大约45°~60°),身体左转,随后右腿蹬伸,左腿慢慢前弓,脚掌慢慢踏实,身体重心慢慢移至左 图3-5 图3-6 图3-7 图3-8

太极拳内功心法

太极拳内功心法 吾本有气自混元, 顺应天地始循环, 平心融于大自然, 静心住在天地间。 本文说是太极拳内功心法,可文中并未提到太极,更未涉及拳,似乎和太极拳没有一点关系,表面看确实如此。但实质上确实是在说太极拳,“气沉丹田”,“气遍身躯不稍滞”,“腹内松静气腾然”,这些是王宗岳拳论语句摘录,无不谈到气。气是看不到,摸不着,但能感觉到,又能用的东西,它是太极拳真正的内部所在,也就是内功的本质所在。下面就稍详细的解释一下上面四句话: 1.吾本有气自混元:我本来就有气--混元气〔是身体内部五脏之气,是她们的混合,元可以解释为一,也可以解释为开始〕,不是说练功就有,他们本来就圆满,若没有混元之气,我们就无法生存一天。说这句话就是给自己加一个良性的心理,或者要用一个良性的心态去做任何事情。 2.顺应天地始循环:人自身所具有的混元气和天地有关,或者说是一个气,因为气在人身体的循环,人才有了生存气机,而这种气机的运行无不时时刻刻在顺应天地,正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样,就这样天天循环不止,直至身体衰竭而不能为之而结束。这句话就是让我们自己生活中所有的行为都要顺应自然,顺应节气和时令,那么你的生活其实就是练功,又何必认为打太极拳是练功,其它时间又不是练功呢? 3.平心融于大自然:我们平时时常说“平常心”,“心平气和”,就是这个意思,人有七情六欲,谁也避免不了这些那些让人不能平静的事情发生,发生的终究要发生,不管好的或者坏的,自己心情再激动也阻止不了,或者也一样要过,而过于激动本身对气机的循环都是一个很大的伤害。所以要平心,要包容自然界的一切,要以平常心对待万事万物,让自己融化在自然界里,体会和享受自然界给我们带来的和谐。 4.静心住在天地间:人之所见生活的大环境就是天和地以及其中的空间,我们的所有行为可以归类于行走坐卧,那么在所有这些行为中,都要让我们的心安静,似乎住在其中,总是那么安定。后面两句话,就是说人的行为上学会包容一切,正确对待自然界给我们带来的任何环境,山清水秀很美,戈壁沙漠也是很壮观;心态上要安静,静才能定,能定才能知自然之理--智慧。

陈式太极拳一路83式领练口令

家传陈氏太极拳功夫架一路领拳口令 1、预备式 2、起势提双手到肩膀高度往远探下沉按收到预备式位置 3、金刚捣碓 提重心右移动左手在左膝上方右手在腹前中心线略走上弧线挤重心左移左手在中心线右手在右膝上方按合重心右移右掌在中心线左掌在左膝上方穿掌右掌到嘴的高度坐按略走上弧线捋重心左移左掌在中心线右掌在外侧右转身转右脚裆走后弧线倒重心到右腿双手前掤收左脚提膝斜角方向蹬出,略扣脚落地坐按翻掌挤左掌在中心线右掌在右膝上方左转身转脚到预备式的方向移重心到左腿撩左掌在太阳穴的高度略下沉合收右脚上步穿右掌翻左掌握右拳提右膝同时沉左掌冲右拳震 4、懒扎衣 冲右拳重心右移推左掌重心左移下沉挂重心右移右拳变掌插重心还在右双手上掤到头的高度翻掌打同时重心左移坐按重心在左双掌上下拉开重心右移移重心穿左掌同时沉右掌下沉合收脚提右膝穿右掌左掌在右小臂上立掌下沉蹬脚移重心穿右掌翻左掌坐按拉开重心还在右腿放远 5、六封四闭 右掌下沉翻掌拉开重心移右双掌提重心还在右翻右掌掤重心左移下沉按右掌翻右掌挤叼托重心右移下沉左右拉开重心到右翻掌略上掤翻掌合手挑肘重心还在右下沉合右腿挤肘收左脚双掌按出 6、单鞭 双掌下沉开重心在右下沉合穿左掌重心左移右掌合在左小臂右掌大中指捏拢下沉掤圆重心右移拉开右勾手在肩高度左手在腹前中心线收左脚提膝下沉蹬左脚移重心勾右脚穿左掌到嘴的高度坐按翻掌略走上弧线拉开下沉放远 7、第二金刚捣碓 切下来重心继续左移双掌上掤翻掌挤略走上弧线右捋同时重心右移双掌下沉按掌挤重心左移双掌上掤到头高度翻掌挤略走上弧线右捋同时重心右移坐按翻掌挤左转身转左脚移重心撩左掌下沉合收右脚上步穿右掌翻左掌握右拳提震 8、白鹤亮翅 冲右拳重心右移推左掌重心左移下沉挂重心右移右拳变掌插重心还在右双手上掤到头的高度翻掌打同时重心左移坐按重心在左双掌上下拉开重心右移移重心穿左掌同时沉右掌下沉合收脚提右膝穿右掌左掌在右小臂上立掌下沉斜角蹬出微扣脚移重心穿右掌坐按收左脚同时双掌拉开下沉放远 9、斜行 搓重心继续右移从中心线沉右掌重心同时左移穿左掌到头的高度翻掌同时挤右掌以右脚跟为轴转身劈左掌按右掌移重心到右腿提左腿穿右掌下沉蹬左脚拉开合右掌到脖子根左掌切到左膝上方捏左勾手移重心到左腿同时提左勾手按右掌右掌从中心线上掤拉开下沉放远 10、初收 左勾手变掌下沉双掌往中心线合重心继续左移上掤拉开重心右移下沉翻掌合重心左移按重心右移收脚提膝按掌 11、前蹚拗步 下沉捋双手上掤到头的上方翻掌蹬左脚劈脚落地搭手脚落实坐按重心在右转身转脚移重心收脚提右膝下沉蹬双掌上掤移重心到右腿拉开下沉放远 12、第二斜行 下沉重心左移左掌在中心线右掌在外侧坐按右移右掌在中心线左掌在外侧坐按略

24式太极拳图解及讲解(基础教育)

二十四式太极拳 图解 第一式:起势 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 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 平看前方.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 胸或收腹。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 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前平 举,两手高与肩平, 与肩同宽,手心向 下。 ③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 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 看前方。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 手指自然微去。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 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两臂下落和身体 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①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 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 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 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 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 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 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 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 (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 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 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 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 工部;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 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 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 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与③解同,只是左右相反。与④解同,只是左右相反。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形。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需要时后脚脚跟可以后蹬调整)。野马分鬃式的弓步,前后脚的脚跟要分在中轴线两侧,它们之间的横向距离(即以动作进行的中线为纵轴,其两侧的垂直距离为横向)应该保持在10-30厘米。 第三式:白鹤亮翅

太极拳内功精要

太极拳内功精要 我们要知道,一个裆是二个胯的组合,当我们在走架、推手时,两个胯的左旋右转,它的运作不完全相同,一个虚胯则另一个是实胯,一个是上提转则另一个是下落旋。例如金刚的最后一个动作,在捣捶时它是前后上下的旋转,也是由裆胯的组合来完成。所以两个胯并非是同一个方向运作的,整个裆胯的运作,以及配合技击的打法,千变万化,我们把它叫作变裆。 裆胯是太极拳的天机。所谓“天机”者,玄机关窍之意,凡动作变化全凭于此。不得此中奥秘,难以练成太极功夫。所以学练赵堡太极拳主要练的是运裆。“裆”是天机玄窍,没有裆的运作,就不存在赵堡太极拳,其重要程度由此可见。 裆胯在太极拳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如何运作,很难用言语来表达。以前老师用木偶戏的表演技巧来比喻太极拳裆胯的作用。木偶戏是用手来表演的,离开了手,就不存在戏文了。我想这样形象化的解释颇为得当,余练功几十年深感“以裆代手”的重要性。

练赵堡太极拳如何“运裆”不可不知太极拳高手郑悟清老师,他之运裆极为精微,虽有若无,显于见微。为什么说“虽有若无”为之佳者?大凡功夫高者深者,其走圈亦小,不显于形,所以若有若无,使对方不知其深浅,未能知其变化,深藏不露,适于灵变。否则的话,也容易给对方看出破绽,泄于活机,亦非高人之所为也。 裆即由两个胯组成,在一个中心两个不固定的位置上旋转,既有重心,而不知其重心何在,这是一个太极图的摆轮,是太极拳运作源泉,是阴阳变化之枢纽,动静开合,虚实变幻之裆机。所谓“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两脚有虚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两手有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或忽阴或阳、亦阳亦阴,这是阴阳消长重心虚实变换之关键。 “以裆代手”,“以身领手”是赵堡太极拳由裆胯带动手和全身动作,继之由裆胯来带动腹式呼吸,带动丹田运转,所谓“腹中有轮,旋转如规”。使之“聚而鼓荡,状若璇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口令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口令 第一组 一.起式 1.左脚开立,与肩同宽. 2.两臂棚举,达于肩平. 3.沉胯按掌,落掌胯旁. 二.野马分鬃 1.悬胯揽掌,丁步抱球. 2.猫步按球,弓步分掌. 3.坐步分掌,撇脚扣步. 4.丁步抱球,合气化一. 5.猫步按球,弓步分掌. 6.坐步分掌,撇脚扣步. 7.丁步抱球,合气化一. 三.白鹤亮翅 1.跟步抱球,合气化一. 2.重心后坐,分靠列采. 3.左脚点地,虚步亮掌. 第二组 四.搂膝拗步 1.旋胯摆掌,收脚举臂. 2.猫步曲臂,弓步搂推. 3.坐步转胯,收脚举臂. 4.猫步曲臂,弓步搂推. 5.坐步转胯,收脚举臂. 6.猫步曲臂,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 1.按掌跟步,坐步捋带. 2.转腰拧胯,虚步合臂. 第三组 六.倒卷肱 1.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2.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3.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4.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5.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6.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7.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8.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9.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10.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11.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12.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七.左揽雀尾 1.转腰展臂,丁步抱球. 2.猫步前探,弓步棚臂. 3.沉胯翻掌,坐步斜捋. 4.转腰搭腕,弓步前挤. 5.坐步分掌,沉胯采按. 6.弓步推按,松胯沉气. 八.右揽雀尾 1.转腰坐胯,扣脚捋带. 2.丁步抱球,实左虚右. 3.猫步前探,弓步棚臂. 4.沉胯翻掌,坐步斜捋. 5.转腰搭腕,弓步前挤. 6.坐步分掌,沉胯采按. 7.弓步推按,松胯沉气. 第四组 九.单鞭 1.转腰坐胯,扣脚捋带. 2.丁步抱球,猫步勾手. 3.转腰绷臂,弓步推按. 十.云手 1.后坐翅脚,扣步右采. 2.收脚棚园,并步合臂. 3.侧步云摆,并步合臂. 4.侧步云摆,并步合臂. 十一.单鞭 1.丁步云摆,猫步勾手. 2.转腰棚臂,弓步推按. 第五组 十二. 十二.高探马 1.跟步翻掌,坐腿曲臂. 2.卷收按掌,虚步沉胯. 十三.右蹬脚 1.提膝穿掌,弓步分掌. 2.提膝合抱,蹬脚分掌. 十四.双峰贯耳 1.转腰合胯,提膝托手. 2.落步后捋,弓步贯拳. 十五.转身左蹬脚 1.身体后坐,垂肘分掌. 2.扣步转腰,提膝合抱. 3.蹬脚分掌,身体中正. 第六组 十六. 十六.左下式独立 1.摆手收脚,勾手沉胯. 2.仆步穿掌,弓步勾挑. 3.左脚碾地,提膝挑掌. 十七.右下式独立 1.落脚摆手,勾手沉胯. 2.仆步穿掌,弓步勾挑. 3.右脚碾地,提膝挑掌. 第七组 十八.左右穿梭 1.落步揽园,丁步抱球. 2.猫步右棚,弓步架推. 3.身体后坐,丁步抱球. 4.猫步左棚,弓步架推.

陈式太极老架一路74式的完整拳谱口诀

陈式太极老架一路74式的完整拳谱口诀 1、金刚捣碓:金刚捣碓双手起, 重心右移往后捋,重心右移左脚上, 双手转前向左挤,重心左移右足上,拳击面门膝击裆。 2、烂插衣:揽插衣,招式奇,双手互转重心移,忽灵右足右横上,右臂横扫敌难当。 3、六封之闭:六封之闭须放松,肩肘腕手尽显柔,肩靠肘击都用上,占敌位前吾为雄。 4、单鞭:单鞭一势最为雄,左象箭来右似弓,要彼使劲来打吾,引动四两拨千斤。 5、金刚捣碓:接着又来二捣碓,以左带右巧换位,肘膝松合猛震足,力点平稳不伤根。 6、白鹤亮翅:白鹤亮翅要分明,右翅舒展击长空,两手引来搂风式,右足开步左要跟。 7、斜形:除了单鞭是斜形,先左后右往下拧,上擒下铲似进步,关键在于不丢顶。 8、搂膝:搂膝只在弹抖中,忽然下沉敌落空,快速弓身抱他膝,前假后真要从容。 9、上三步:紧跟三步进敌身,步活裆园劲要真,右来左挡我右击,要点打击敌首根。 10、斜形:这次斜形不一样,遇敌出拳吾旋裆,左臂

内弧横截击,迎手劈掌最为上。 11、搂膝:忽然弹抖用搂膝,身体下沉抱腿走,要想攻下先守上,要点就在肩不僵。 12、上三步:这个三步与前同,后要用力前要弓,切记领劲首要正,否则人在云雾中。 13、掩手肱拳:这与上招紧相连,先掩敌手再出拳,蓄而后发劲贯足,敌命打击心胸间。 14、金刚捣碓:右肘上击速转身,接着又用三捣碓,切记重心左胯拦,否则身体难站稳。 15、撇身捶:撇身捶,劲落根,宛如青蛇摆动身,身躯顺提顺采式,再次左旋逆常拼。 16、青龙出水:青龙出水鬼神泣,转接灵敏无滞迹,右手撤回又一捶,此为太极变中拳。 18、双推手:这次紧连双推手,大小双圈劲贯肘,切记重心在右足,虚领顶劲裆要空。 19、倒卷肱:说二守势倒卷肱,前足虚来后足弓,双手左右相照应,这边引来那边攻。 20、白鹤亮翅:白鹤亮翅用处多,十次八次不为过,承上启下都有用,关键在于胯要活。 21、斜形:斜形式,很难练,没有千遍功不现,他与单鞭是攻势,要点都在腰胯处。 22、闪通背:经典招式闪通背,若遇群敌巧换位,前

最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

最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古典书城 分享至: 2015-06-29 预备势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并拢,两手垂于大腿外侧;头项正直,口闭齿扣,胸腹放松;眼平视前方。 1起势 1.左脚开立:左脚向左分开,两脚平行同肩宽。 2.两臂前举:两臂慢慢向前举,自然伸直,两手心向下。 3.屈腿按掌:两腿慢慢屈膝半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 学练要点:起脚时先提脚跟,高不过足踝,落脚时前脚掌先着地,要做到点起点落、轻起轻落。上举两臂时,不可耸肩,不要出现指尖朝下的“折腕”。屈膝时松腰敛臀,上体保持正直,

两掌下按时沉肩垂肘。 2左右野马分鬃 (一)左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上体稍右转,右臂屈抱于右胸前,左臂屈抱于腹前,成右抱球;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掌前后分开,左手心斜向上,右手按至右胯旁,两臂微屈。 (二)右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左手翻转在左胸前屈抱,右手翻转前摆,在腹前屈抱,成左抱球;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同前弓步分手,惟左右相反。 (三)左野马分鬃:同前左野马分鬃。

学练要点:弓步时,不可将重心过早前移,造成脚掌沉猛落地,后脚应有蹬碾动作。分手与弓步要协调同步。转体撇脚时,先屈后腿,腰后坐,同时两臂自旋。 3白鹤亮翅 (一)跟步抱球:上体稍左转,右脚向前跟步,落于左脚后;同时两手在胸前屈臂抱球。 (二)虚步分手:上体后坐并向右转体,左脚稍向前移动,成左脚虚步;同时右手分至右额前,掌心向内,左手按至左腿旁,上体转正;眼平视前方。 学练要点:抱球与跟步要同时,转身时身体侧转不超过45度,左脚前移与分手同时完成。4左右搂膝拗步 (一)左搂膝拗 1.收脚托掌:上体右转,右手至头前下落,经右胯侧向后方上举,与头同高,手心向上,左手上摆,向右划弧落至右肩前;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眼视右手。 2.弓步搂推: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左手经膝前上方搂过,停于左腿外侧,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右手经肩上,向前推出,右臂自然伸直。

太极内功的修练及其方法

太极内功的修练及其方法——太极基本功之一 王培昌 (此文发表于2002年6月《哈尔滨都市资讯报》) 凡是太极拳爱好者均知道,太极拳是我国著名的内家拳术。是内外兼修、身心并练的拳种。对内家拳而言,应以练意、练气为主。正如拳论所云:“意气君来骨肉臣”。但如今大多数练习者,在练拳前做准备动作时,大多压压腿,弯弯腰,活动四肢。很少有人站站桩,练练气,做一些呼吸运动让自己身心静下来,使身心放松,气息平和,丢掉杂念,进入拳境,一心一意地练拳。 王宗岳先生的《太极拳论》一开头就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那就是说,练太极拳之前应练练无极桩功。动为太极,静为无极。太极应从无极开始,练太极一辈子不练无极功,一辈子得不到内气,更出不来内劲,更谈不到内功。古人云:“拳无功,一场空。” 古人练拳,先从无极开始,学练太极桩功,一个桩功,一个桩功练下去,一般花费一年半载,等腿上有了功夫,气能松沉下去,有了一定基础再学练太极拳架。当然,这样练习需花费好多时间,而且练起来比较苦。这种方法的练习不一定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加快,时间是相当宝贵的。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不能把古时候的练功方法套用到现代社会,练功的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根据简、快、

好、省的原则。本人根据古人常练的桩功,组合成一套动静相兼的功法称为太极六部功法和太极内功功法,献给大家。供太极拳爱好者再练拳之前作舒筋拔骨,调和气息,使练功者很快进入到练拳的意境中去。 现将功法的名称及练习方法介绍如下: (一)功法名称: 1、三线放松功 2、太极升降功 3、太极浑元功 4、下肢导引功 5、左右琵琶功 6、收势还原功 (以上简称太极六部功法) 7、捧气灌顶式 8、前起侧捧气式 9、侧起前捧气式 10、侧前起捧气式

古传太极拳歌诀六首

古传太极实战要诀【太极拳歌诀六首】 歌诀一 顺项贯顶两膀松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两膀松,然后窒 束胁下气把裆撑提顶吊裆,心中力量。 威音开劲两捶争开合按势怀中抱,七星势视如车轮,柔而不刚。彼不动, 己不动,彼微动,而己意先动。 五指抓地上弯弓由脚而腿,由腿而身,如练一气。如转鹘之鸟,如猫擒鼠。 发劲如弓发矢,正其四体,步履要轻随,步步要滑齐。 清一评注:本诀至关重要,是太极实战用法之灵魂所在。此乃太极拳之散手临敌要诀,不知此诀体用之法者,与真太极无缘矣。如知此诀之心要,则其身法如龙游,绵绵不绝。其步态似虎豹,跃跃欲试;其出手如电闪,其快如风---因其肾气已动。 歌诀二 举步轻灵神内敛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莫教断续一气研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左宜右有虚实处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 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意上寓下后天还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譬如将植物揪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损坏之速乃无疑。 清一评注:此节主讲身体各部内外阴阳合一之法。全身阴阳处处相合,自然成圆(轮型或球形),则攻守无迟滞矣。 歌诀三 拿住丹田练内功拿住丹田之气,练住元形,能打哼哈二气。 哼哈二气妙无穷气贴背后,敛入脊骨。静动全身,意在蓄神,不在聚气。在气则滞。内三合,外三合。 动分静合屈伸就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屈就伸。 缓应急随理贯通人刚我柔谓之走,人背我顺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

二十四式太极拳攻防含义拆解

二十四式太极拳攻防含义拆解 太极拳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基本内容的运动形式,攻防技击性是其基本属性,有着极其丰富的技法。二十四式太极拳虽为简化太极拳,习练时,仍应表现出中国武术的技击技法和招术。太极拳的修炼一般要经过基本功、套路、拆拳、单操、推手、散手等若干阶段。二十四式太极拳在学会套路后应当进入拆解阶段的学习,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二十四式太极拳教材已有十几个版本,也列入高校教材中,由于其中几乎没有攻防含义的拆解内容,所以影响到习练者水平的提高。因此,将攻防含义解说出来,进而使习练者了解全貌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二十四式太极拳每式不一定只有一种攻防含义,限于篇幅,本拆解主要介绍拳式动作的一种攻防含义,谨供习练者参考。 一、预备势、起势攻防含义图解 1二十四式太极拳预备势采用太极拳的“无极势”。此拳势系桩功、静功、内功、气功、养生功,是“阴阳之母”的“无极”,是无极生太极的关键所在,积聚内功、养蓄灵机、随时发动。 预备势与起势定步与动步相交接、相补充、相转换,隐含阴阳动静周转之拳理;体现技击交手之规律。从攻防角度要求预备交手时,以静待动。要静观敌情,察来势之机,揣敌之长短,在瞬间确定敌来势而从容应变,在交手中始终保持平静的心态。 2甲(红衣者)左上步进逼,左拳向乙(蓝衣者)头部直击,乙相机上步(或退步),双臂上抬,手背(或腕部)拥起对方肘臂(或拳腕)部,惊起对方略仰;感其下压之机双掌下按推对方胸腹部(头面部亦可)。将己之体重运行之势松沉至对方重心,使之后倒(图1-1、2、3、4、5、6)。 二、野马分鬃攻防含义图解 甲向前逼近,以右顺步直拳击打乙头部,乙右手外接掳抓甲右手腕部,侧闪进,上左步落于甲身体右后侧,管别其脚;同时左臂穿、靠于甲腋下,左转腰,肩背臂部向左后旋靠甲上体,使甲身体后仰歪斜,右手顺势随送,身体重心前移过渡成弓步夺其位,甲失去重心倒地。(图2- 1、2、3、4)。右势与左势动作相同,左右相反,不再另述。 三、白鹤亮翅攻防含义图解 甲左脚上步,出左拳击打乙头部。乙左手助力,右前臂滚架拨开甲冲来的左拳臂。甲趁乙腹部暴露之机右拳击打乙腹肋部;乙左手下掳抓甲右手腕外分,使其偏离目标同时右手抓握甲左腕,控其形,提左足弹其小腿或裆部、腹部、胸部(图3-1、2、3)。 四、搂膝拗步攻防含义图解 甲左脚上步,同时左直拳击乙胸口部,乙后坐转腰同时右臂向左格挡化解进攻。甲继续出右拳向乙头部直击,乙右转腰左臂向右格挡顺势化解。甲趁机起右弹腿点击乙腿部,乙左腿回收避其锋芒·左手向下、向左后侧勾搂甲左腿,消其力。乙乘机左脚上步夺位,同时右掌向前推按甲胸部,身体重心向前成弓步,迫使甲失去重心而后倒地(图4-1、2、3、4、5、6、7)。 五、手挥琵琶攻防含义图解 甲顺步出右拳攻击乙面门,乙转腰侧闪,右手外接掳腕抓握引进甲拳落空,左掌扶按甲肘部;甲不得势欲要回抽手臂,乙相机上步将甲发放出去(图5-1、2、3、4、5)。 六、倒卷肱攻防含义图解 甲上前进攻,右拳直冲乙门面,乙右手外接掳抓甲腕外旋翻转,使其手心朝上同时拉臂引其重心前移;乙乘机撤步转腰,左手反推按折其腕,达到制服目的(图6-1、2、3、4、5)。 一、揽雀尾攻防含义图解 1、掤攻防含义图解 甲左拗步冲拳直击乙头部,乙适机上右步管其左腿,同时右臂向斜上穿滚棚架乙右大臂,

浅谈太极拳内功的实践推进

浅谈修炼太极拳的实践推进 云山小学叶连娣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当前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高,社会上参与太极拳术练习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在练习的过程中,人们对太极拳精义的认识程度不尽相同,领会的精髓也有差距,从而引起大家对练习太极拳的感受差别较大。本文从太极拳内功修炼的角度出发,谈谈自己对太极拳修炼的理解。以提高初学者对太极拳的认识。 关键词:太极拳内功实践推进状态 太极拳作为中国古代的一支特别拳种,历来以缜密而神秘的修炼方法,将其内功的积蓄与应变能力在实践中加以支配运用。它不断渗透于美术,艺术,中医养身,经络腧穴,健身强身以及博击之中,它体现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 初学者练习太极首先要树立“天、地、人都应当在自然界的阴阳互变中得以生存、成长”的基本观念。其次要理解“太极拳是以阴阳为本源,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动极而静,静极复动。开中有合,合中有开”的原理。太极拳的修炼归底是内功的修炼,阴阳开合便是太极拳内功修炼及实践推进的过程。 太极拳的内功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既是双向的柔劲,又能四面支撑,八面透锋。一旦与外力接触,它会瞬间顺着对方的力量下沉后直达施力者的脚底,使对方失去重心,对方会感觉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压过来。而我方不需耗费大的力量,只要轻轻的敷着他,使其进退不得。更神奇的是,当螺旋劲串成一线时,你可以控制对方身体动作,想让你跌疼,你会跌的很惨,不想让你疼,你会跌的很自然。可是在行拳走架过程中,它又让人感觉不到力量的所在,似有意却无意,看似云中飘舞,触似柔顺游动。只因为是随着阴阳萌动孕育出一股气与力的混合劲,它的内功由足跟至丹田沿经络百脉直达神经末梢,遇拙力引开,遇重力可守可攻。 太极拳内功修炼之实践推进状态:首先学练过程中反复体察神意气和的关

24,42式太极拳口令

二十四式太极拳口令 第一组 一.起式 1.左脚开立,与肩同宽. 2.两臂棚举,达于肩平. 3.沉胯按掌,落掌胯旁. 二.野马分鬃 1.悬胯揽掌,丁步抱球. 2.猫步按球,弓步分掌. 3.坐步分掌,撇脚扣步. 4.丁步抱球,合气化一. 5.猫步按球,弓步分掌. 6.坐步分掌,撇脚扣步. 7.丁步抱球,合气化一. 三.白鹤亮翅 1.跟步抱球,合气化一. 2.重心后坐,分靠列采. 3.左脚点地,虚步亮掌. 第二组 四.搂膝拗步 1.旋胯摆掌,收脚举臂. 2.猫步曲臂,弓步搂推. 3.坐步转胯,收脚举臂. 4.猫步曲臂,弓步搂推. 5.坐步转胯,收脚举臂. 6.猫步曲臂,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 1.按掌跟步,坐步捋带. 2.转腰拧胯,虚步合臂. 第三组 六.倒卷肱 1.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2.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3.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4.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5.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6.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7.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8.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9.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10.翻掌转臂,虚步开胯. 11.收脚曲臂,掌心相对. 12.退步卷收,虚步探掌. 七.左揽雀尾 1.转腰展臂,丁步抱球. 2.猫步前探,弓步棚臂. 3.沉胯翻掌,坐步斜捋. 4.转腰搭腕,弓步前挤. 5.坐步分掌,沉胯采按. 6.弓步推按,松胯沉气. 八.右揽雀尾 1.转腰坐胯,扣脚捋带. 2.丁步抱球,实左虚右. 3.猫步前探,弓步棚臂. 4.沉胯翻掌,坐步斜捋. 5.转腰搭腕,弓步前挤. 6.坐步分掌,沉胯采按. 7.弓步推按,松胯沉气. 第四组 九.单鞭 1.转腰坐胯,扣脚捋带. 2.丁步抱球,猫步勾手. 3.转腰绷臂,弓步推按. 十.云手 1.后坐翅脚,扣步右采. 2.收脚棚园,并步合臂. 3.侧步云摆,并步合臂. 4.侧步云摆,并步合臂. 十一.单鞭 1.丁步云摆,猫步勾手. 2.转腰棚臂,弓步推按. 第五组 十二.高探马 1.跟步翻掌,坐腿曲臂. 2.卷收按掌,虚步沉胯. 十三.右蹬脚 1.提膝穿掌,弓步分掌. 2.提膝合抱,蹬脚分掌. 十四.双峰贯耳 1.转腰合胯,提膝托手. 2.落步后捋,弓步贯拳.

太极十三势歌诀

太极十三势歌诀 太极十三势歌诀是历代太极拳师十分重视的歌诀,是太极十三势的经验总结,其中包含了练习太极拳的要领和心法。太极十三势歌诀语言精练、内涵深刻,值得每一位喜爱太极拳的 人细细品味。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十三个动作总的基础功法是无极桩,他的关健在人体腰曲的中间点,此处是上传下导的桥梁,是人体受压力最大的地方,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问题。就是要在此韧带处调节平衡。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 必须注意人体各个部位的虚实并转换虚实,如不这样身体就会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平衡。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只有按照正确的规范的功法来参悟平衡,放松、稳实、得力的基础上来思悟和理解功法,才会明白其中平衡的真正含意。它们对立统一时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 准确地体察对方武功的深浅。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每种站桩、走架、推手、散手、发放手都须在平衡、腹部坚实点、韧带、肉、骨中去体会思悟他的真正含意并完善他,这时得到的太极拳功法感觉不到费什么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时刻注意腹部坚实点到四方八面的韧带,在从四方八面回到腹部坚实点的韧带,它和松静稳实的腹部及清空宽广的胸部组成一个完善的腹部坚实点。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在练拳的过程中,全身各处韧带都要尽量松开,使人感到骨与骨之间好像没有韧带牵连着似的,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力,它是一种连绵不断的,圆转自如的,可刚可柔的,能化能打的和富于弹性的韧带。它只有在全身放松的基础上才能办到。随着对平衡、腹部坚实点认识的提高,放松功夫便越来越深,参与远动的韧带也就越来越多。对韧带认知就 越清楚。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要用心去思悟细节,细节是检验一个人是否有真功夫,是否有洞彻事理的头脑,是否有明察秋毫的方法。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这种忘我境界是一种长期经过训练后所达到的随心所欲的自然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他真是无一处无轻灵,无一处不沉着,无一处不顺逐,无一处不坚韧,无招无式,简短有力、重在精神,才能表现功法和人的完美统一。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练习太极拳必须有一位明自太极拳理论和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引道学习,在这样的基础上慢 慢地继承和参悟、总结学习方法。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怎样理解和参悟太极拳的准确方法,“意”和“气”是主宰,“形”和“骨”是顺应意气 而运行的。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习练太极拳最终用意是什么呢,保持乐观的练功态度,朴素自然的功法追求。轻松、自然、豁然、开朗,怡然自得的练习方式。要有容纳万事万物的宽广胸怀,这样,人的心才会回 复到儿童般纯洁无瑕的境地。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 短短的一百来字,每个字的含意都是真话实话,没有假话。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

陈氏太极拳内功心法整理

一代太极大师陈照奎先生曾说:“没功夫,技巧也是空的;功夫不出,什么技巧也不顶用,关键是出功夫。”这里讲的“功夫”就是内劲功力。从所周知太极拳除养生外,还具有较强的技击作用。技击正是靠内劲功力来达到其目的的。像张三丰祖师名垂千古,杨氏三代在近代威显武林,陈家沟也不乏继往开来之人,这都是靠内劲功力显名创派,提高知名度的。因此太极拳讲究功夫与技巧,功力是技术的基础,而技巧又是内劲功力发挥得恰到好处的保证。所以我们练习太极拳技击,必须培植内劲功力。如果训练内劲,达到具有随心所欲的高强功力,加之配合以无极和太极的神奇技巧,便是所向披靡的拳技。 太极拳内劲功力是考查一个拳手的必检之课,是衡量一个太极技击家功夫高低的重要标志。一个太极拳手必须精通一门(一式)太极拳,并融合多式太极拳或其他拳术之精华,互相吸收,方能成为高手。任何一位卓有成就的太极拳家不只熟悉一门拳术,他触类旁通,把其他拳术都溶合在自己的拳技中了。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机械地把他划归为哪一类太极拳。在练习太极拳时各自会形成一个独特风格,这样就产生出陈、杨、吴、武、孙等多式太极拳,还包括现在整理的赵堡太极及武当太极。太极拳的演变绝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们互相溶合渗透,吸收变通以至改造创新。正因为如此,太极拳的发明是历史文化(传统武术)积淀后,经智者、高手、贤哲们编创,把太极阴阳学说全面地结合于人身、肢体的运动。太极拳内劲在内不在外,它是在长期通过意识统率下,使呼吸与动作相结合锻炼,在精神意念贯注之中,体内形成的一种既沉重又轻灵,既刚硬又柔软的劲力。也就是说,太极拳的内劲是通过技击性专项训练,即在技击攻防意识的指挥下,配合呼吸,全身做各种调和有序动作,动作曲伸有一定方向和作用点、线,在不同情况下,能快能慢,空间路线可长可短(通常是走圆弧形),动作幅度可大可小体位或正或斜,均可整劲骤发。这种可刚可柔的太极内劲,练时运劲柔和,而发落到点则刚强。因此,太极拳的内劲带有刚的一面,这是太极拳的内劲带有刚的一面,这是太极拳内劲质量的刚,不是硬、蛮、呆的无变化的拙力之刚,是积柔成刚,刚柔相济。正如《拳经》曰:“看似至柔,其实至刚,看似至刚,其实至柔。”此“刚”是随机随势迅速地将隐蓄于体内的全身之力聚于一点,在刹那间迅如奔雷地爆发出来,这种力不是发后断劲的,而是变柔和之力继续运动。太极拳的这种内劲是在内力松柔的基础上,经过有规律的长期训练获得。当具有了一定的刚力基础,再把内劲功力过渡到动作自然、轻松的技巧之中。长时间的习练柔化运动,久而久之便练得棚劲弹力随心用,胸腰叠化随气行。我们再看看武术的一般劲力。它也是通过肢体的运动表现出来的一种力。这种力量也是在意识支配下,通过气息吐纳和肌肉舒缩有序化的配合而产生的。意识支配是指神经呼吸和肌肉的控制,有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