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单元 科学发展 国强民安

第三单元 科学发展 国强民安

第三单元科学发展国强民安

高庙二中葛文静

3.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第一课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2、能力目标:理解我国走科学发展道路的紧迫性和必然性,具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参与实践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形成稳定的努力学习、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行为。

教学重点:了解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及意义。

教学难点: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直接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对知识的掌握。

2、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情境教学法

4、三疑三探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八大报告的最大亮点。科学发展观提出已近十年,在十七大上就被写入党章,但十八大首次将其明确作为指导思想提出,因此重要性和地位大大提升。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基于中国数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经验,基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新实践的深刻启示,基于对未来中国发展道路、发展目标的深入思考,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学生活动一:探究园——中国科技创新的重大成就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你的了解和体会,说说科技创新与进步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继续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同时,鲜明地反对唯国内生产总值论,转变发展观念,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生活动二:纵观人类已经走过的历程,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工业化加快、经济快速增长已经产生严重的矛盾。面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可以有哪些选择?分组列举三种选择,并由全班投票选择最可行的一条道路。

1.教师提问:科学发展观是怎样提出来的呢?

2.学生回答。

三、质疑再探

对于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你还有哪些疑问,请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解决,指名询问学生。

四、运用拓展

1、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内容,自编习题,考考你身边的同学。

组内展示,择优向老师推荐,有选择性地让全班同学练习。

2、老师出示相关练习题

(1)、党和国家从新世纪我国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下列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B、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C、它要求我们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可以牺牲环境、资源和生态

D、它要求我们不能只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社会和人的发展

(2)、推动科学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直接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

A、核心是以人为本

B、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

①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②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③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五、学科班长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怎样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

3.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二、走科学发展道路

七、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决定性作

用。了解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性、全局性的

重要作用。知道“科教兴国战略”的含义及意义。

2、能力目标: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通过学习,培养和保护

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科教兴国战略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热爱

科学的精神,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现代科学知识。

通过学习,深化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了解科教兴国的含义和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共同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以及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

上,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我国发展的一大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板

书)。

二、设疑自探

出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阅读P65-67页的内容,提出你想探究的问题,教师整理形成自探提示:

1、我国科技事业的现状是什么?

2、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3、我国教育事业的现状是什么?

4、科教兴国战略的含义是什么?

3、教师补充强调:①近20年来,我国的科技事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总体上看,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作用;

③我国的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明显,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还比较低,高素质人才相对不足,人力资源处于劣势地位。

④科教兴国,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学生活动一:实践与评价——中国教育的“大”与“强”

1、阅读P67页的材料,小组交流:如何看待中国教育“大”与“强”的关系,怎样求解“钱学森之问”?

2、以“我如何看待‘钱学森之问’”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学生活动二:派一个代表上台,介绍一位科学家的事迹。

教师多媒体显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问题:科技有什么重要作用?它和我国每年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是什么关系?

2.学生阅读、分析图表,思考问题。

3.教师归纳知识: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四、质疑再探

对于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你还有哪些疑问,请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解决,指名询问学生。

五、运用拓展

1、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内容,自编习题,考考你身边的同学。

组内展示,择优向老师推荐,有选择性地让全班同学练习。

2、老师出示相关练习题。

(1)、下列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②是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来的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④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指导思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推动科学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直接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

A、核心是以人为本

B、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六、学科班长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怎样的认识?

七、板书设计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我国科技事业的现状

3、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4、我国教育事业的现状

5、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教学反思

3.2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

第一课时可持续发展新理念和计划生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

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核心思想。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

性。

通过学习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增强学生爱护

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以及参与实践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感情,以及热爱学习、参与实践、积极动手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新理念。

教学难点: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多媒体播放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看着这些图片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总结:看了这些图片,我们都知道我国面临着资源、环境、人口的巨大压力,中国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不仅要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同时也要追求一个更加美丽的中国。

咱们共同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关于可持续发展和计划生育。(师板书课题)。

二、设疑自探

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时间6分钟)。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72—74页的内容,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圈出问题的答案,不确定的问题做上标记并留待合探时解决。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2、我国人口的现状是什么?

3、为什么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三、解疑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展示与评价:

小组展示要求:书写迅速,字迹工整,排版整齐,内容简练。

小组评价要求:声音洪亮,条理清晰,突出重点,语言简练;恰当指出展示成果的优缺点并打分;补充或阐述不同观点。

3、教师强调补充:①我国把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重要

战略地位。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②在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趋势下,我们的经济增长将从依

赖大量低廉的劳动力投入,转向依赖高素质的人力,通过提高

劳动生产率的方式创造社会财富。

学生活动一:探究园----严峻的环境资源问题

(1)、看课本P72-73页探究园中的材料,分组讨论后面的两个问题;

(2)、学生讨论后回答;

(3)、教师补充并总结。

学生活动二:漫画续写:《地球的叹息》

第一声叹息:“唉,我的头发!”

第二声叹息:“唉,我已不堪重负!”

第三声叹息:“咳,咳!唉,我喘不过气来!”

(1)地球的三声叹息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因为人们毁林开荒,乱采滥伐,破坏植被,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资源问题;人口的过快增长造成人口问题;大气污染严重的环境问题)(2)展开你的想象,你认为地球的第四声叹息将是什么?

学生活动三:政策大看台:在归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与意义的基础上,补充国家在这方面的举措,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要求:实行计划生育(如总理的乘除法(教材P9);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如聚焦两会新鲜事《节约新气象》)。

并插入歌曲《善待地球》,升华高潮。

四、质疑再探

对于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你还有哪些疑问,请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解决,指名询问学生。

五、运用拓展

1、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内容,自编习题,考考你身边的同学。

组内展示,择优向老师推荐,有选择性地让全班同学练习。

2、老师出相关练习题。

(1)、人口问题的本质是()

A、吃饭问题

B、就业问题

C、发展问题

D、实行计划生育

(2)、当前,在我国一些地方相继出现了某些明星和大款超生的社会现象。这一现象违背了()的基本国策。

()

A、依法治国

B、保护环境

C、计划生育

D、对外开放

(3)、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达到1.94亿,占人口总数的14.3℅。这说明()

A、农村人口多,人口素质低下

B、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C、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D、人口分布不平衡

六、学科班长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中国的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i.板书设计

可持续发展新理念

1、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计划生育与提高人口素质

1、人口现状

2、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节约资源国策、保护环境国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增强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以及参与实践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自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教学难点“五位一体”总布局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某校学生来到一展览馆看濒危动物展览,当他们看到地球上许

多珍稀动物因人类滥捕滥杀、生态环境恶化而濒临灭绝时,心

情十分沉重。在一扇木门前,导游告诉同学们,这里面关着世

界上最需要拯救的濒危动物,并请大家猜猜是什么。同学们你

一言我一言,猜什么的都有,而导游却频频摇头。究竟是什么

呢?木门打开,对着同学们的是一面镜子。同学们看到镜子里

的自己而陷入沉思……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为什么濒危动物会是人类自己?此后果能否避免?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板书课题)。

二、设疑自探

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时间6分钟)。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75—77页的内容,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圈出问题的答案,不确定的问题做上标记并留待合探时解决。

1、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如何提出的?

2、什么是“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3、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如何?

三、解疑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展示与评价:

小组展示要求:书写迅速,字迹工整,排版整齐,内容简练。

教师强调:建设生态文明与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是一致的,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将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学生活动一:材料透视:当前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

A、人口爆炸图、素质不高图及相关数据(附录11)。随着画面的推进,再配以音乐和解说,让学生进入角色,感染情绪。

B、资源现状的图片与数据(附录12),说明既“大”又“小”;联系生活中停水、停电的困扰进一步说明我国社会又一大极为严重的问题——资源问题。

C、利用学生熟悉的一首唐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配合环境问题典型图片说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学生活动二:生活放大镜:让学生谈谈平时看到或感受到的生活中的类似情况,说说这些现状的危害。老师举例:98洪灾、沙尘暴等发生的对人类造成的生存威胁。说明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就要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以求从反面对学生起到震慑和警示作用。

学生活动三:身体力行:(1)夸夸我们自己,评选“环保小卫士”。例举班级中同学在保护资源与环境方面出色表现的事例,反躬自省。

(2)我有我一套,说说自己能为实施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并打算怎样落实在行动中?

四、质疑再探

对于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你还有哪些疑问,请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解决,指名询问学生。

五、运用拓展

1、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内容,自编习题,考考你身边的同学。

组内展示,择优向老师推荐,有选择性地让全班同学练习。

2、老师出相关练习题。

(1)、之所以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因为()

A、我国是资源贫乏的国家

B、我国的资源总量太少

C、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高

D、我国存在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2)、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就要在全社会()

A、树立节约、节俭消费的理念

B、树立合理、适度消费的理念

C、树立超前、过度消费的理念

D、树立限制、约束消费的理念

六、板书设计

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1、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五位一体”总布局

3、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教学反思

3.3和平发展时代主题

第一课时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记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主题,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理解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开放、平等的国际意识,维护世界和平。

教学重点难点

和平与发展问题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导入

我们经常从报刊、电视中看到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发生冲突,甚至战争,导致社会混乱、人民流离失所,不得安生。也看到各国人民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协调下,解决了一些国际冲突、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问题。这说明当前的国际社会仍然是十分复杂的,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的总体形势?我国如何面对这一现实,开展对外交往,以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这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师板书)

二、设疑自探

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时间6分钟)。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2—87页的内容,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圈出问题的答案,不确定的问题做上标记并留待合探时解决。

1、和平与发展是如何提出的?

2、什么是和平问题?

3、什么是发展问题?

4、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如何?

三、解疑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展示与评价:

小组展示要求:书写迅速,字迹工整,排版整齐,内容简练。

教师强调: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学生活动一:探究园----世界和平与发展形势的变化

(1)、阅读P82-83的材料,分组讨论问题;

(2)、学生回答;

(3)、教师归纳并总结。

学生活动二:视频播放理解和平。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虽然和平问题已是时代的主题,但是世界并不太平。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国际恐怖主义等影响和平的因素存在,导致局部战争和冲突此起彼伏。并深刻体会维护世界和平任务的艰巨性。

第一步,图片对比关注发展。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看具有强烈反差的两组”富裕”和”贫困”图片,认识到发展问题是世界性的问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初步形成对世界发展问题的关注,并联系到中国的发展现状,增强发展意识。

第二步,集体讨论分析发展

设计意图:在对关注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影响发展问题的因素,

通过集体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使学生透过现象认识到众多的影响发展的因素归根到底是由于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造成的,并深刻体会促进发展的任务也是相当艰巨的。

再次,在“和平与发展的关系”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活动步骤:材料体验理清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伊拉克参与战争前后经济发展的变化,引出和平对于发展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和平与发展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进一步自觉增强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意识。

最后,我还设计了一个活动环节:诗歌朗诵情感升华。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完本课知识后,已明确认识到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虽然世界并不太平,但和平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通过朗诵事先准备的诗歌,引发学生在呼唤和平方面形成共鸣,自觉形成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贡献的意识。

四、质疑再探

对于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你还有哪些疑问,请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解决,指名询问学生。

五、运用拓展

1、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内容,自编习题,考考你身边的同学。组内展示,择

优向老师推荐,有选择性地让全班同学练习。

2、老师出相关练习题。

(1)、当今时代的主题师()

A、繁荣与富强

B、民主与法制

C、和平与法制

D、安全与幸福

(2)、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是()

A、强权政治

B、恐怖主义

C、和平与发展问题

D、霸权主义

(3)、世界的和平局面又是不稳定的,这是因为( )

①霸权主义的存在②强权政治的存在③宗教、民族、种族矛盾④国际恐

怖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六、板书设计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1、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提出

2、和平问题的内涵

3、各国人民仍然面临着争取与维护世界和平的艰巨任务

4、发展问题的内涵

5、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明白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

能力目标

提高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祖国在世界舞台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呈现图片导入

关于世界各国商品的图片,看后让同学们讨论感想,师总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

联系,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师板书)。

二、设疑自探

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时间6分钟)。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2—87页的内容,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圈出问题的答案,不确定的问题做上标记并留待合探时解决。

1、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3、中学生可以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发展做哪些努

力?

教师强调总结: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既有合作又有矛盾和斗争,发达国家凭借其掌握的资金、科技、专利和管理等优势处于有利态势,发展中国家主权容易受到冲击和削弱,富国和贫国的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学生活动一:阅读材料讨论问题

材料一:当前,高科技讯猛发展,各国为抢占高科技的制高点,都在竭尽全力促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1999年,美国的科技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已占GDP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doc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考点提示 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知识清单 知识梳理 一、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背景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生产经验的积累。 思想准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 个人因素——科学家具有科学精神。 (二)经典力学 1、伽利略——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 (1)主张:为了解自然界,必须进行系统地观察和实验。 (2)通过实验证实,外力并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3)通过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等物理学定律,大大改变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以来有关运动的观念。 (4)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2、牛顿——17世纪英格兰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 (1)牛顿在其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把地球上的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理论之中,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 (2)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最成功的范例。 (3)数学方面,牛顿是微积分的发明者之一。另外牛顿还发现了太阳光的光谱,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等。 (三)相对论的创立: 1、背景:19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新问题。20 世纪初,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2、内容: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物体运动时,质量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科学发展观形成和提出的时代背景分析

:科学发展观形成和提出的时代背景分析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基于对现阶段基本国情和新发展要求的科学判断我国当前最大的国情,是仍然处于并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但是进入新世纪后,基本国情又表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对这些特征的科学判断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报告详细阐述了现阶段经济增长、体制改革、人民生活、经济结构、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对外开放等八个方面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既包括正面的成绩,也包括负面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困难和问题进行这样系统深入的分析,在党的正式文件中还是第一次。明确这些阶段性特征,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国情,判断形势,保持清醒头脑非常重要;对于我们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地位和科学内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具有重大意义。这些困难和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但是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是粗放型的。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缺少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二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第二产业发展较快,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明显滞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拉动,消费需求启动缓慢;制造业规模较大,但技术结构偏低,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中下游。三是物质资源消耗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生态逐渐恶化,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第二,发展不够协调。近几年在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很突出。一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发展较快,农村发展较慢,城乡差距持续拉大的趋势尚未扭转,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二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周边地区发展较快,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发展较慢,地区差距仍存在不断扩大的趋势。三是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还不够协调,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 第三,发展不够全面。经济发展领先,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出现“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况。一是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和公民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二是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思想文化建设还不能适应这种新变化,还不能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的要求。三是随着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管理社会的难度明显增大。四是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体育、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安全等方面积累的问题很多。 第四,发展不够公平。虽然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利益分化问题日趋严重。一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阶层之间、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还在扩大,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二是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农村贫困人口有两千多万,城镇低保人口有两千多万,低收入人口还有一亿多。三是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利益矛盾比较突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严重影响着社会和谐与稳定。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我国面临着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呈现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五大发展趋向。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全面认识我国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既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背景,也是我们自觉走科学发展道路的现实要求。 全面把握和贯彻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成就辉煌 中华民族的科技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为人类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并且在16世纪中期以前一直处于世界科技舞台的中心。早在距今3300多年以前的甲骨文中就有有关日食的记载。距今2500年以前的战国时期问世的《考工记》准确地记载了六种不同成份的铜锡合金及其不同用途。公元1世纪初期的西汉时期,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年左右中国科学家蔡伦又改进和提高了造纸技术,从而使造纸技术在中国迅速推广开来。公元3世纪左右,中国人发明了瓷器,这一技术在11世纪传到波斯,由那里经阿拉伯于1470年左右传到意大利以及整个欧洲。到唐朝,中国科学家发明了火药,并在公元9世纪首次将其用于战争之中。在11世纪中期的宋朝,中国科学家发明的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5世纪中期,中国医学家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集大成者。到此时为止,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达到了顶峰时期,四大发明已经先后登上了历史舞台。著名英国科学家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现代西方世界所应用的许多发明都来自中国,中国是一个发明的国度。 由于从明代14世纪60年代末始以来,中国对外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并使之处于相对停滞状态。 与此同时,欧洲成为现代科学的发源地,生产力突飞猛进,科学技

术获得迅速进展。中国逐渐拉大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距离。 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历经曲折 在近代历史上,积贫积弱的中国不仅在科技发展上乏善可,而且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还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一个有着光辉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就这样退出了世界科技舞台。 19世纪中叶,一批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中国先行者,倡导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主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 于是中国开始有了出国求学者。1847年,来自香山南屏镇的容闳来到美国,3年后,他考入耶鲁大学。1854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从这所大学毕业,成为历史上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位中国人。1872年至1875年,清朝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青少年到美国留学。1905年,中国废除了科举制度,清政府举行了第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这些归国人员为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爆发了辛亥革命。在革命先行者领导下,终于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帝制,中国走向。 是近代中国主科学救国的先驱。但是,20世纪前叶的中国,动荡不安,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物质条件极差,所以发展依然很缓慢。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反对“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即“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提倡与科学,为中国近代科学的诞生扫清了道路。当时的留美学生元任、任鸿隽、铨、胡适等在美国发起组织了中国科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三单元科学发展国强民安3.1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教学设计1粤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第三单元科学发展国强民安3.1以人为 本科学发展教学设计1粤教版 教学目标 1、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重要性。 2、知道走科学发展道路是唯一正确可行的选择。 3、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4、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教学难点 落实科学发展观。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观察图片《“美丽的圆”》 教师解释:利用田地暖棚的秸秆发酵出气,生成的沼气可制成天然气,天然气可应用于汽车行业;沼气还可用来发电、做饭、照明、取暖或提供给食品厂等;沼气中含有60%甲烷和40%二氧化碳,不仅可以从中提取二氧化碳,其秸秆发酵后的沼肥降解达90%以上,试入田地暖棚会继续发酵,可以实现还田再利用,是真正的活性生物肥。 仔细观察图片,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 (这是循环经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缓解资源紧张的矛盾;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二、自主学习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64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科学发展观,是立足_____,总结_____,借鉴_____,适应____提出来的。 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____,核心是____,基本要求是____,根本方法是_____ 3、请你谈谈对科学发展观重要性的认识。 (二)走科学发展道路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64-65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从人类已经走过的历程看,如何解决日益严峻的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

高中文言文阅读: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荆(1)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

高中文言文阅读 2019.11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有度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荆(1)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之氓社稷也,而荆以亡。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以亡。燕襄王以河为境,以蓟为国,残齐,平中山,有燕者重,无燕者轻;襄王之氓社稷也,而燕以亡。魏安釐王攻燕救赵,取地河东;攻韩拔管,胜于淇下;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安釐王死而魏以亡。故有荆庄、齐桓,则荆、齐可以霸;有燕襄、魏安釐,则燕、魏可以强。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此亡之本也。若是,则群臣废法而行私重,轻公法矣。数至能人之门,不一至主之廷;百虑私家之便,不一图主之国。属数虽多,非所以尊君也;百官虽具,非所以任国也。故臣(2)曰:亡国之廷无人焉。廷无人者,非朝廷之衰也;家

务相益,不务厚国;大臣务相尊,而不务尊君;小臣奉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此其所以然者,由主之不上断于法,而信下为之也。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辨而易治,故主仇(3)法则可也。故曰: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谬,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民,退淫怠,止诈伪,莫如刑。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法审,则上尊而不侵。上尊而不侵,则主强而守要,故先王贵之而传之。人主释法用私,则上下不别矣。 (取材于《韩非子》)注释:(1)荆庄王:即楚庄王,春秋五霸之一。(2)臣:韩非自称。(3)仇:校对,以……核对。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王之氓社稷也氓:通“泯”,灭,亡 B.攻韩拔管拔:攻克,攻取 C.则臣离上而下比周比:接近,勾结 D.而信下为之也信:的确,确实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毁为罚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B.此亡之本也不知东方之既白 C.比周以相为也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D.则上尊而不侵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展鹏科技: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展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部分限售股解禁上市流通的核查意见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展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首次公开发行部分限售股解禁上市流通的核查意见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业证券”)作为展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展鹏科技”或“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保荐机构,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持续督导工作指引》等有关规定要求,对展鹏科技首次公开发行部分限售股解禁并上市流通事项进行了核查,发表核查意见如下: 一、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和股本情况 2017年4月,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核准展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证监许可〔2017〕587号)核准,公司向社会公众首次公开发行5,2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并于2017年5月1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总股本为15,600万股,首次公开发行后总股本为20,800万股。 2018年5月16日,锁定期为12个月的部分首次公开发行限售股共计44,488,970股上市流通。上市流通后,公司总股本为208,000,000股,其中有限售条件流通股为111,511,030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为96,488,970股。 2018年4月27日,公司召开2018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2018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及其摘要的议案》等与股权激励计划相关的议案。2018年6月19日,公司完成941,000股限制性股票的授予登记工作,公司总股本由208,000,000股增加至208,941,000股。其中有限售条件流通股为112,452,030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96,488,970股。 2019年6月26日,公司2018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的限制性股票第一个解锁期解锁暨上市,本次解锁股票数量合计282,300股。解锁上市后,公司总股本仍为208,941,000股。其中,有限售条件股份变更为112,169,730

科学发展观和中国传统文化-2019年文档资料

科学发展观和中国传统文化 1 以人为本与中华文化传统的民本思想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何为“以人为本”?胡锦涛说:“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进一步追溯起来,以人为本在中华文化传统上的源头是民本思想。胡锦涛在2003 年7 月1 日讲话中阐释这个“本”时讲: 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 胡锦涛所引用的这段富于哲理的古训,出自《孟子?梁惠王 下》。孟子恰是中华文化传统上民本思想的突出代表。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是围绕君与民的关系而展开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的民本思想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孟子的重民思想就是孔子提出的“所重:民、食、丧、祭”,就是孔子说的“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孟子的亲民思想就是孔子主张的以政富民,省力役、薄赋敛,“因民之所利而利之”。 民本思想也为历代开明的政治家所尊崇,成为他们治国安邦

的重要原则,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汉代的“文景之治”,就是因为文帝和景帝尊崇以民为本的原则,实施了“与民休息”的政策。唐代“贞观之治”的一条重要原因,是李世民强调“国依于民”。清代的“康乾盛世”,也与康熙坚持“以足民为首务”、乾隆坚持“以养民为本”密不可分。 2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中华文化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古代农业社会由于劳动生产率低 下,社会劳动在农业部门的分配比例不能过小。中国历史上过分 的重农抑商政策,带来了抑制商品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但是,恰当地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以保持农业劳动在社会劳动中的必要比例,对维护社会稳定是有积极作用的。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结合的具体比例是历史的。 但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数量必须相适应才能有效利用人力和思想,是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按比例结合的认识,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下协调发展的要求。 生产资料,这是不以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中国古代“人必称土” 天人合一”是中国历史上一种肯定人与自然界统一的思 想。天人和谐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和谐、人与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和谐、人类活动顺应天时而行等方面。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这是孔子效法自然的思想。 宋代理学家张载是传承前人“天人合一”思想、宣传天人和谐的突出代表。他说:“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既然我为天地所生,人民都是我的同胞,生物都是我的近亲,所以我不仅要善待所有人民,还要善待所有生物,顺应天地,不可逆天地之性而行。这种观点的传播对天人和谐、保护自然生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 和谐:科学发展观的理想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主张“致中和” “君子和而不同”“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合异以为同”。

中国科技发展史

关于中国科技发展史的文章 1."弘扬民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这句话几乎全国人民都知道,但又多少人能做到呢?我国 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从"人文出祖_黄帝,到尧舜禹的克己爱民,孝敬父母等精神一直延续 到现在.我们每次在外国人面前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不由得感到自豪起来,滔滔不绝的说着 祖先们的那些精神,说什么要向他们学习,可是谁又做到了呢?没有,都没有,我们是那些说 话不算数的人,但也有些人在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建设我么的国家,我们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可以不必做的那么大,不用做的要人人都知道你在弘扬名族精神,可以在公交车上,我们可以给那些老弱病残孕让位,过马路时,可以扶那些老人过马路,还可以不乱丢,乱涂,乱扔……那不就没有什么人得病了吗?不就使得环境受到了保护吗?不就使得我国变得更美好吗? 一个祖国的建设不仅仅只靠一个人,要靠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双手来建造,听说过“三个臭皮蛋顶一个诸葛亮”的彦语吗?连三个臭皮蛋的智慧都可以顶一个诸葛亮的智慧,这不就说明团结力量大吗?不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们青少年的学习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建设祖国和弘扬名族精神的能力也增强了,所以,我们青少年弘扬名族精神的责任占全国任命弘扬名族精神的人的三分之二。 在我们身边不就又很多这样的例子吗?如在1988年的奥运会上,我国乒乓球队的队员们战胜了对方后,使我国获得了参加奥运会以来的第一块乒乓球金牌,也使得乒乓球成为了我国的国球,这不就是在建设祖国吗?还有就是在今年的奥运会上,在男子110米兰冠军刘翔在直径跑道上战胜了黑人,为我们全亚洲争了光还为我国争了光,这不也实在建设祖国吗?…… 弘扬民族精神,全国人民人人有责,谁都不能丢下这个责任! 弘扬名族精神,爱我锦绣中华! 2.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唯一持久的国家。”这是黑格尔对世界历史上各文明古国进行了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值得自豪和骄傲的方面。自古以来,在地球上诞生了许多民族和国家,大多数都衰败没落了,而中华民族何以能历经数千年沧海桑田而依然熠熠生辉,彪炳世界史册?答案是:靠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一内在的动力。 何谓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作用是什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作了精辟的论述:“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江泽民还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没有生机凝聚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创造的壮丽事业,伟大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特别需要在全党和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不断用这些精神武装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使之成为大家的自觉追

巨人通力无机房产品销售配置表

GPN60K无机房乘客电梯产品销售配置表 序 号 部件名称型号/系列品牌制造商产地一、曳引机系统 1 曳引机GETM GiantKONE 巨人通力电梯有限公司中国 旋转编 码器 Q≤800kg TS5873 TAMAGAWA TAMAGAWA SEIKI Co.,LTD 日本Q=1000kg且V=1.0m/s 旋转编 码器 Q=1000kg且V>1.0m/s ERN1387 HEIDENHAIN HEIDENHAIN Corporation 德国Q>1000kg 二、控制系统 1 变频器 整机 Q≤800kg KDL KONE KONE Corporation中国Q=1000kg且V=1.0m/s 变频器 整机 Q=1000kg且V>1.0m/s AVY SIEI 杰佛伦西威自动化科技(上海)有 限公司 中国Q>1000kg 2 电脑主控板LCECPU KONE KONE Corporation 中国 3 操作主 板 Q≤800kg LOPCB KONE KONE Corporation 中国Q=1000kg且V=1.0m/s 驱动板 Q=1000kg且V>1.0m/s LCEDRV KONE KONE Corporation 中国Q>1000kg 4 安全电路板LCEADO KONE KONE Corporation 中国 5 轿顶电气板LCECCB KONE KONE Corporation 中国 6 电源板LCEREC KONE KONE Corporation 中国 7 主接触器LP1K Schneider 施耐德(中国)有限公司中国 8 通讯板 (并联及群控适用)LCEGTW/ LCECAN KONE KONE Corporation 中国 9 EPROM Q≤800kg —KONE KONE Corporation 中国Q=1000kg且V=1.0m/s EPROM Q=1000kg且V>1.0m/s —ST ST Microelectronics 新加坡Q>1000kg 三、信号系统 1 楼层信号LCEFCB KONE KONE Corporation 中国 2 轿厢信号LCECOB KONE KONE Corporation 中国 3 轿内操纵箱198组合GiantKONE 巨人通力电梯有限公司中国 4 厅外召唤和显示198组合GiantKONE 巨人通力电梯有限公司中国 四、门机系统 1 门机门机整机FE系列GiantKONE 巨人通力电梯有限公司中国门机控制器FE系列Flying Tech 无锡展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

科学技术发展史论文

成都理大学 科学技术史论文题目:世界科技发展史回顾与未来科技发展展望 彭静 201206020228 核自学院 指导老师:周世祥

世界科技发展史回顾与未来科技发展展望 科学技术发展史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当人类豪迈地飞往宇宙空间,当机器人问世,当高清晰度数字化彩电进入日常家庭生活,当克隆羊多利诞生惊动整个世界之时,大家是否会感受到,人类经历了一个多么漫长而伟大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一.古代科技发展概况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人类由石器时代跨入青铜器时代,并逐渐产生了语言和文字。在于自然界的长期斗争中,人类不断推动着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与此同时,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不断丰富,科学技术的萌芽不断成长起来。 世界文明发端于中国,埃及,印度和巴比伦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十分辉煌,但主要在技术领域。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产生巨大影响。古代中国科技文明的主要支桂有天文学、数学、医药学、农学四大学科和陶瓷、丝织、建筑三大技术,及世界闻名的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生活在尼罗河和两河流域的古埃及和巴比伦人在天文学,数学等方面创造了杰出的成就,埃及金字塔名垂史册,印度数学为世界数学发展史大侠光辉的一页。 古希腊是科学精神的发源地,古希腊人创造了辉煌夺目的科学奇迹,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性自然观,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的理性自然观,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毕达哥拉斯,希波克拉底,以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都是那一时期的解除代表人物。公元前3世纪,进入希腊化时期的古希腊获得更大的发展,出现了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和托勒密三位杰出的科学家,使得古代科学攀上三座高峰。 公元最初的500多年中,欧洲的科学技术持续衰落,5世纪后进入黑暗的年代,并且延续了1000多年,科学一度成为宗教的婢女。但是科学精神在14世纪发出自己的呐喊,近代实验科学的始祖逻辑尔-培根像一颗新星,点亮了欧洲的天空。 在整个古代,技术发展的水平不高,科学也没有达到系统的程度,不同地域的人民之间还未建立起长期稳定的经济、文化联系, 但许多古代的科学技术成果, 如阳历和阴历, 节气、月、星期和其它时间单位的划分, 恒星天区的划分和名称,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十进制记数法、印度——阿拉伯数字、轮车技术、杠杆技术、造纸术、印刷术等等,都已深深镶入了整个人类文明大厦的基础。 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还停留在描述现象,总结经验的阶段,个学科的分野并不明确,因而具有实用性,经验性和双重性,但它给近代科学的发展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2.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演讲稿国强则民安

国强则民安“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是2014年一封最具情怀的辞职信,当时在网络上引起了一片哗然。有网友在朋友圈调侃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钱包那么小,哪都去不了。”然而,这样的朋友圈底下通常不会有太多人评论。但也不乏有老司机说上一句:出门有风险,远行需谨慎。其实他说的没有错,远行,安全感是我们考虑的第一要素。 从个人层面讲,生活处处需要安全感:开车总担心会不会被老人家碰瓷;走在马路上说不定就被熊孩子从阳台的花盆一击即中;谈个恋爱也作死的想,男朋友明天会不会劈腿,后天会不会找小三...... 暑假的时候终于实现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心愿,去了一次法国。其中两个细节让我意外:从机场到家的过程中,我惊奇的发现马路两边熙熙攘攘搭了很多临时帐篷,我纳闷儿,这么多帐篷是干嘛的朋友跟我解释,说这是黑人聚居地,他们都是来自非洲的难民,因为他们大多数人不肯工作,不会给所接收国带来任何有效的经济收益,却要拿着纳税人的钱,所以在法国民众的心里黑人的地位非常低下。当时,我在心里窃喜,幸亏我不是黑人!还有一个细节:跟一个黑人朋友聊天,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哪怕我们现在生活中同一个国家,但我在这儿的身份永远是难民,而你们却被称为国民。难民和国民的最大差别在于你能否自由选择想要的生活,是否将生存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的国家,是否能够轻飘飘的说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

看看,可是家里那么好,我随时可以回得来。此刻,我万般感慨,庆幸我来自中国,我是中国人! 诚然,安全感所带来自由选择的权利,是一个国家赋予国民最好的礼物,它让你在别人的国土上,哪怕就做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中国人,也会被善待。因为在你的身后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而世界对你的国家充满敬畏。 从08奥运到2022冬奥;从神州7号到长征5号;从美国人说我拿空间站的技术,跟你换换合作,我们拒了,到法国人拿幻影2000的技术换中国市场,我们也跟他say no;从老师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奋笔疾书到今天数字化教学;从看病难、看病贵到新医改来临人人看得起病...国防、军事、科技、医疗、教育、经济等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更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踏踏实实,安安稳稳,我们不必去跟别人解释国家存在的正当性,不必随时提防国土安全,更不需要担心因为国破家亡而流落他乡...因为我们国强则民安!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曾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中国强。”其实今天也可以这样说,青年强则中国强,国强则民安。因为强大的祖国能给我们无限的安全感,而这份安全感会促使我们无所畏惧、发奋图强,再造辉煌! 在此,请允许我自豪地高呼:祝愿我伟大的祖国,在新时代越来越强大,我们的人们永远幸福安康!

思想汇报: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和谐文化建设

思想汇报: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和谐文化 建设 这篇《思想汇报范文: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和谐文化建设》,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查看关于思想汇报相关范文>> 尊敬的党组织: 学习完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理论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一种科学的理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与精神支撑,是衡量社会和谐水平的重要尺度。和谐文化建设的提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与内在要求。和谐文化建设的内涵、功能与理念等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具有科学性、现实性和时代性。同时,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本身就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在我看来和谐文化的内涵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是和谐文化建设目标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结合。和谐文化建设首先包括了社会主义理想,又包括了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种目标的确定体现了科学性与现实性。把人们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这样既给人民一种高尚的理想与向往,又给人们一种现实的动力与追求。二是和谐文化发挥着取向、规范与导向功能,以及弥合心理

创伤的功能。社会转型时期,和谐文化针对不同的群体发挥着取向、规范与导向功能,为社会成员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取向进行引导,同时把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控制在社会秩序之内。另一方面,和谐文化又弥补人们因为社会变革产生的心理创伤与精神危机。三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民主体与政府主体的统一。和谐文化建设是人人参与的事业,同时,每个人会成为和谐社会的受益者。人民即是文化建设的主体,和谐文化最终也会从人的信仰、道德规范、精神面貌等方面体现出来。在和谐文化的建设中,政府是最重要的决策者与引导者。政府在利益分配、政策导向、制度安排与舆论引导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和谐文化中体现了人们在和谐思想的引导下建立的一系列调整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制度和机制。我们都知道集体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集体主义是精神内容和实践内容的统一。当然,不同的时代,集体主义的内涵有着不同的内容。在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今天,尊重个人的选择,尊重个人的生存能力与个人奋斗的意义。当个人利益与单位利益产生冲突时,个人可以选择服从集体利益,也可以选择谈判和抗争。社会也开始逐渐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诉求。在追求个人利益过程中,社会开始承认个人的一些合理的因素,比如个人权利、个人自立、个人价值、个人奋斗、自我实现、自主精神等等。个体性内容的丰富和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简史 科学技术的定义 科学技术史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科学技术史既要研究科学技术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又要探讨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因此,科学技术史既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历史学。它是横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科学技术萌芽时期 中国科学技术的萌芽时期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早期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发明弓箭和陶器、出现陶器 农牧业、观察天文、开创医药的地区之一。开始利用蚕丝制作丝绸。 先秦时期 夏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这时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青 铜器的铸造冶炼技术非常高超,同时也出现了原始的瓷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基本奠定。广泛使用铁器,同时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和铸 铁柔化技术。《夏小正》成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有大规模的水 利工程,包括都江堰、郑国渠等。创造十进位制。发明筹算,能进行四则运算 以及乘方,开方等较复杂运算,并可以对零、负数和分数作出表示与计算。有学 者认为,筹算促成了印度-阿拉伯数字体系。创造九因歌,为世界上最简便的 乘法表,直到今日还在使用。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测定了比较精确 的回归年长度。中医学理论初步建立。 秦汉时期 中国古代的各个科学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农业上的轮作制已经确立。中

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面世。《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的数学体系。造纸术已被发明并且得到了重大改进。造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长城的建造体现了中国当时建筑技术的发达。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已有牵星导航技术(过洋牵星术)。发明抽水马桶,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抽水马桶的国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 刘徽、祖冲之、张子信等对数学和天文学做出了很大贡献。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创造了中国古代地图学的基础理论。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标志着农学的成熟。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丰富了中医学体系。葛洪在炼丹上的研究,对中国原始的化学做出了贡献。马钧在机械制造方面的成就代表了中国古代机械制造的水平。解飞、魏猛变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车磨。 隋唐、两宋时期 宋朝科技隋唐时经济文化发达,使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到两宋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达到了高峰。 元朝时期 阿拉伯与波斯科学技术传入中国。翻译诸如托勒密的《天文大集》、伊本·优努斯(又译作尤尼)的《哈基姆星表》(又译作《哈基姆历数书》)等天文学著作。中国人在此时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王恂与郭守敬等完成编制《授时历》。《授时历》以365.2425天为一年,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只有26秒的差距。1303年,朱世杰著成《四元玉鉴》,将“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朱世杰

科学技术发展史

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如何? 科学问题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且有可能解决)的矛盾或疑难。它包含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科学问题的提出,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结构的。它蕴涵着问题的指向,即科研的目标和求解的应答域。问题的指向是指问题的现状和性质,求解目标是指求解的方向和要求,应答域是指在问题的论述中所确定的域限,并假定所提出问题的解必定在这个域限之中。 科学研究的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推广应用的过程。可见,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并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旧的问题解决了,又引入了新的、更深刻的问题。因此,善于和勇于提出科学问题,用科学批判和理性质疑的科学精神去审视旧的科学问题,充分发挥想象力去提出新的科学问题,尤其是提出大跨度、综合而复杂的重大交叉科学难题就显得更有意义了。 问题是从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人们认识事物,总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科学研究的过程,可以说就是从已知出发提出问题进而探求未知的过程,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个人或集体)来说,是否善于发现问题和科学地提出问题是衡量其科学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标志。问题的提出,问题不断的解决、不断的再生,表示科学的前沿在不断地向前推进,表示人类的认识在不断地从已知向未知推进。科学研究始于问题,最终目的是要解决问题,可以说没有问题就没有科学研究,也就没有科学的进步。 技术与科学有哪些区别? 技术是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目的。相反,技术是应用科学。技术涉及使用工具以及研究特定科学的知识。技术与设计的综合有关。虽然科学涉及理论和研究结果,但技术却非常关注过程。技术必须使其流程正确地在应用科学领域取得进步。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科学涉及观察和实验,而技术则涉及发明和生产。工具及其生产的发明是技术的方面。 科学是“知识和实践活动,包括通过观察和实验系统地研究物理和自然世界的结构和行为。科学可以称为系统知识库。科学是对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各个学科的研究。科学涉及观察和实验。科学更关注分析。科学涉及理论及其发现。科学这个词被解释为通过实验和观察获得知识的系统,以便阐明自然现象。 区别: 1. 科学可以被定义为通过各种观察和实验收集关于某一主题的知识的有组织的方式。技术是用于不同目的的科学定律的实际用法。 2. 科学只不过是探索新知识的过程,而技术则将科学知识付诸实践。 3. 科学对于获得有关自然现象及其原因的知识非常有用。相反,技术可能是有用的或有害的,即技术既有利也有祸害,如果以正确的方式使用,它可以帮助人类解决许多问题,但是,如果它被错误地解决了使用,它可以导致整个世界的破坏。 4. 科学仍然是不可改变的; 只增加了进一步的知识。相反,技术变化很快,从某种意义上说,以前的技术不断改进。 5. 科学强调发现,就像事实和自然规律一样。与技术不同,重点放在发明上,例如开发最新技术,以减轻人类的工作。 6. 科学是研究自然和物理世界的结构和行为,创造前提。相比之下,技术涉及将这些前提付诸实践。 7. 科学关注的是分析,演绎和理论发展。另一方面,技术基于设计的分析和综合。 8. 科学用于预测,而技术简化了工作并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试述科学理论评价的标准

高分作文范文-民安则国兴

纵观悠悠历史长河,你会看到泱泱大国在民族的海洋里扬帆起航;俯身聆听历史言语,你会听到千古英雄在讲述他们与民的点点滴滴;采撷些许历史叶片,轻嗅其芳香,你会闻到富强民族为人民做的“美味佳肴”。 民安则国兴,历史前进的齿轮无时无刻不践行着这一点。中国的崛起对这句话做出了最好的验证。 古人云:民贵而君轻。中国正是因为重视民生问题,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发展的首位,才使其迅速崛起。捡拾中国崛起的些许印迹,细数中国崛起的点点星斑,冥思中国崛起之后的发展之路,让我们一起前行。 中国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但我们并不畏惧。因为我们知道在任何大灾大难面前,我们的国家会给我们最及时最有利的帮助。1998年洪水横行,我们可爱的子弟兵冲在最前列;非典肆虐,我们有条不紊、果断利落地采取措施;汶川地震,更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灾难面前,国家总是在第一时间给予救援。 民富才能国强,国家深知这一道理,多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的大发展,直接受益的正是人民。民安则国兴,中国不懈余力地解决民生问题,中国百姓不再缴纳农业税,而且还有农业补贴、家电下乡、合作医疗、政府养老…… 当然,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前几年的“红心鸭蛋”事件,搅得人心惶惶。不法商贩为了谋取暴利,将苏丹红注入到蛋黄里面;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至今还是人们热谈的话题。三鹿品牌,驰名中外,一夜之间因滥用食品添加剂而轰然倒塌;深圳富士康跳楼事件,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这“接连跳”幕后的真相是什么?员工压力大,休息时间少,工资待遇不高。另外,贫富差距过大,贪污腐败现象盛行等都严重伤害着人民的感情,影响着政府的形象。相信只要人民和政府齐心协力,共同面对,这些问题会逐步解决。 中国要崛起,经济要发展,但不论何时,我们都要把民生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持续发展下去,才能走得更长,走得更远。 民安则国兴!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内涵及时代意义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内涵及时代意义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XXX 摘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和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就目前学术界对于科学发展观的研究成果而看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欲从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内涵和及其时代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试图对此问题形成较为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时代背景、内涵、时代意义 1、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 1.1、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已由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进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从经济体制改革看,我国已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完善阶段实际上是攻坚阶段、决战阶段。在这一阶段,经济社会若不能全面、协调发展,一些深层次的改革措施就很难推行。从对外开放看,我国加入WTO标志着参与经济全球化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经济对外依存度的提高,既扩大了我国

市场空间,也引起了贸易摩擦增加和资源竞争加剧,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增大。 1.2、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发展进程中的现实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 基本国情对发展的制约。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 城乡二元结构明显、人均资源少,这些都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改革开放封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世界奇迹,但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2003年我国GDP总量占世界的4%,而美国高达32.6%、日本占15.2%、欧盟占26.8%。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矛盾突出。 1.2.1、劳动力众多与就业压力增大的矛盾。人口总量、就业人口、 老龄人口、农村劳动力转移这“四大高峰”接踵而来,就业问题十分突出。如何将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是今后一个长时期是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 1.3科学发展观是顺应世界潮流、应对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 当今世界,一方面,文化与经济和政治互相交融,经济发展更加依赖于科技的带动和文化的支撑。另一方面,伴随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人口膨胀、资源匮乏、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问题,使国际社会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永续利用。国际上各种战略资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