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遗纪录片

非遗纪录片

非遗纪录片
非遗纪录片

非遗”纪录片的内容构成、价值及其意义

2014-2-25 9:01:00 作者: 金震茅新闻来源:北方传媒研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精神性与智慧性的形态方式和活态传承的特殊品格,在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享有极其崇高的地位。“非遗”纪录片纪录的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本文梳理中国“非遗”纪录片的内容构成,分析这些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留存和发展中的历史脉络及现实情况,从而揭示“非遗”纪录片对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一)内容:民族瑰宝的影像呈现

“非遗”纪录片纪录的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非遗”纪录片用真实的镜头语言纪录下“非遗”项目最质朴和原生态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呈现精湛独特的传统表演艺术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文明古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和斗争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表演艺术形式,每种艺术形式又有很多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千姿百态,色彩迥异,“非遗”纪录片呈现出了艺术家们精湛的表演技艺和深厚的艺术修养。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公布河北魏县、肥乡县、馆陶县的冀南四股弦与河北邢台巨鹿县的四股弦合并为四股弦,并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纪录片《四股弦》详细反映了四股弦属于板腔体系,兼有曲牌体,其唱腔优美,通俗朴实、诙谐风趣。在表演形式上生动、活泼、粗犷,道白用京白,唱腔真嗓吐字,假嗓甩腔,舒展奔放,朴实高亢,善于塑造各种英雄人物。再如海口广播电视台摄制的13集海口“非遗”系列纪录片对海口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真实记录,反映了流传于海口地区的“舞虎”、“琼剧”、“海南民歌”、“斋戏”等十几个“非遗”项目的历史、形成和特色,承载着海南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受众充分感受到海口“非遗”在表演上神奇而独特的艺术魅力。

(2)纪录富有民族特色的民俗节庆

“非遗”纪录片充分展现优秀民俗文化资源,纪录富有民族特色的民俗节庆。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生命的礼仪》,介绍了甘肃肃南县裕固族一生经历的礼仪。小孩长到三岁要举行剃头礼仪,传承裕固族习俗。剃头礼目前已经被申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活动,也是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新疆卫视首播的5集纪录片《社火》介绍了作为我国春节的传统活动“社火”的起源,强调“社火”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起源于中国上古祭祀活动。纪录片《社火》反映了“社火”这种民俗进入新疆之后各大商会围绕着“社火”进行的竞争情况,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曲目开始逐渐被加入到“社火”的表演之中,丰富了“社火”表现形态。特别是在纪录片《社火》第5集中介绍了昌吉大西渠镇“社火”将各民族舞蹈艺术融入一体,传统“社火”和现代“社火”相互融合,展现“社火”在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中交错汇聚时碰撞出的灿烂火花。

(3)彰显深藏民间的地方古老音乐

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我国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音乐品种,传统的民间音乐是我国“非遗”艺术中最重要、最经典的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嘹歌是生活在广西平果周边的壮族同胞世代相传的古老民歌,包括三个内容:一为《日歌》,二为《夜歌》,三为《散歌》,拥有最本真的歌唱方式,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央电视台摄制的3集纪录片《嘹歌也流行》是以嘹歌为题材的纪录片,反映了嘹歌通过千百年的传唱,与当地的方言(壮语)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哈嘹、嘶咯嘹、的客嘹、那海嘹、长嘹、酒嘹等各具特色的曲调。嘹歌曲调字句简短,优雅、动听、甜美,朗朗上口、易学易唱、易记易传,被专家学者称之为“真正的原汁原味的壮民族音乐”。再如南方电视台摄制的10集高清纪录片《岭南记忆——广东非遗纪录》中的第2集《广东音乐》,介绍广东音乐是流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广府方言区的中国传统丝竹乐种,是岭南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广东音乐以器乐的丰富和宽广的音域,以及丰富多变的表现手法,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

(4)展现高超绝伦的传统手工技艺

随着近代工业飞速发展,传统手艺正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非遗”纪录片展现某种手工技能,使一些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用图象形式保存下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精心制作的50集系列纪录片《留住手艺》,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手工艺项目为主,选取50个传统手工技艺,如代表广东醒狮文化的佛山狮头扎作技艺,具有宫廷制作水准的北京金漆镶嵌技艺,体现多民族文化融合的贵州铜仁龙舟制作技艺,代表中国古代织锦工艺最高水准的南京云锦制作等,使这些国宝级手艺以影像的方式得到保护和展现。北京卫视首播的纪录片《“绣”外慧中话“京绣”》介绍的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绣”又称“宫绣”,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明清时期开始大为兴盛,多用于宫廷装饰、服饰,京绣以雅洁、精细、图案秀丽、针法灵活、绣工精巧、形象逼真为主要特征。每一件绣品中都可体验到京绣艺人高超的手工技艺和艺术修养。

(5)表达丰富多彩的口头传统语言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各民族的民间口头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底蕴深厚,并以多样化的传承方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整体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无形的、不可重复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记忆。纪录片《回荡千年的叹息——川江号子》介绍的川江号子主要流传于金沙江、长江及其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和大宁河等流域。这一带航道曲折,山势险峻,水急滩多,全程水位落差较大,特别是经险要的三峡出川,船工们举步维艰,川江号子正是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应运而生的。川江号子是长江水路运输史上的文化瑰宝,是船工们与险滩恶水搏斗时用热血和汗水凝铸而成的生命之歌,具有传承历史悠久、品类曲目丰富、曲调高亢激越、一领众和和徒歌等特征。川江号子还把川戏、竹琴、扬琴、金钱板等的调调随手拈来,在“麻辣烫”中秀出了自己的独有风味。再如湖南卫视国际频道拍摄的纪录片《客家山歌》,纪录炎陵客家山歌的原始风貌。千百年来当地客家人以山歌的形式歌唱劳动、歌唱生活、抒发情思,至今还传唱着的客家山歌有2000余首。2009年,炎陵客家山歌被列为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6)介绍身怀绝技的“非遗”传承人

与有形的、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的是精神、技艺和创造,是承载在人的身上,又通过人的传承得以存在、延续、发展的“活态”文化。正是因为无数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这些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才彰显出中华文化的博大与厚重。天津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拾遗保护》,该片以“非遗”传承人的人物故事作为切入点来介绍“非遗”项目的工艺特点,这不仅能提起受众的兴趣,也能让受众更直观、更生动地了解其工艺价值。比如,在《杨家埠年画》一片的第2集《技艺篇》中,一开篇就直接引出国家级传承人杨洛书作为切入点。杨洛书和年画打了一辈子交道,《技艺篇》通过纪录他的一个个小故事,比如每天要很早起来熬颜料,过年前要拜神祈福后才开工等,让受众通过一个个与年画有关的动人故事,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年画的工艺流程以及当地人的年画习俗。古老的艺术,在“非遗”传人手里,历经岁月的洗礼,绽放出薪火不灭的别样生机。如由广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广东南方卫视、广东省民间艺术家协会联合策划、摄制的大型高清纪录片《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人符海燕》,该纪录片以姑娘歌发源地——雷州市纪家镇田园村为背景,以雷州“姑娘歌”传承人符海燕个人姑娘歌演艺历程为主线,集中再现雷州民间传统文化“姑娘歌”源远流长的历史渊源和传承人符海燕传承“姑娘歌”20年来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全面展现了传承人符海燕的人生故事、技艺和项目成就,彰显“姑娘歌”传承人符海燕的人格魅力。

(二)价值:在纪录“非遗”中追寻历史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文中指出:“必须注意到结合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精神形态上的特点。各个民族之所以不同,不仅在于它们的生活条件不同,而且在于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精神形态不同。”“非遗”纪录片用镜头呈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和文化价值的完美体现,其价值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文学价值

“非遗”纪录片为民间文学的保护工作提供了新契机。民间文学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史诗、谚语、谜语等,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别,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族的“根文化”。2集纪录片《格萨尔的发祥地——玛曲》以格萨尔王的传奇一生为线索,通过对格萨尔事迹的描述,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格萨尔》的产生、流传、演变和发展过程。被誉为“东方荷马史诗”的《格萨尔》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活形态史诗,已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再如中央电视台摄制的3集纪录片《嘹歌也流行》介绍的“嘹歌”,善于用鲜明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在抒情的气氛中开展故事情节。有时虽然也在写景物,但却是为抒情需要而唱出来的,很能表达壮族人民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这种情挚意切、委婉细腻和悱恻缠绵的特殊格调,使“嘹歌”成为壮族文学的瑰宝。

(2)历史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天津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拾遗保护》就注重了对“非遗”项目历史价值的挖掘。该片介绍了这些“非遗”技艺的起源和历史发展,但讲述的方法并不是直白地告知受众,而是通过历史文献的记载和历史遗留下的实物古迹来有力地佐证技艺的历史渊源。如在《鸡血石》一集中,为了让受众可以感到出土随葬品的历史久远,纪录片采用较多特写镜头和局部细节画面进行刻画,突显它们的历史厚重感。而随后提

到明代时鸡血石在昌化的发展情况,片中引用当地的县志,以古人的记载来说明当时鸡血石开采利用的情况,从而有力地阐述了其历史价值。再如昆曲形成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中央电视台与江苏广电总台联合制作的纪录片《昆曲六百年》,既呈现了昆曲600年恢弘壮阔的历史,又表现出昆曲史上重要历史人物的命运、情感和性格变化,重大历史事件的起因、进程和发展。纪录片《昆曲六百年》用影像手段勾勒高雅经典的昆曲与沧海桑田的昆曲史,在昆曲的前世今生里,探寻民族艺术形成、发展、生存的土壤,因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3)民俗价值

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是来自历史深处不可磨灭的记忆。民俗文化与文化遗产的不同在于它是“活态”的,它就像一条绵延不息的长河,流淌了几千年,川流不息。布洛陀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布洛陀”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布洛陀”是壮语的译音,布洛陀的“布”是很有威望的老人的尊称,“洛”是知道、知晓的意思,“陀”是很多、很会创造的意思,中央电视台播出的2集纪录片《寻找布洛陀》介绍了布洛陀创世史诗和歌颂布洛陀创世业绩歌谣,凝聚着壮族先民千百年来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积累下来的智慧和经验,特别是对壮族人民风俗习惯等的描述,对于当今的壮族民俗学研究有很大的价值。

(4)文化价值

“非遗”纪录片呈现出的是一个民族悠远的背影,是丰满而立体的人文记忆,也是祖辈们留传下来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面上看是一些口传心授的技艺,但这些技艺与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和文化活动都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价值。只有挖掘出这些文化价值,才能让古老的技艺不只是停留在手艺的层面,而是迈上更高的文化艺术的台阶。西湖龙井是杭州的历史传奇,是国之瑰宝,2008年西湖龙井茶的手工炒制技艺还被列为了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加以保护。龙井茶历史悠久,且茶文化与历史上许多文人雅士、帝王将相都结缘颇深,留下很多诗句与赞美,这些文化活动都增强了龙井茶工艺的文化价值。因此,天津卫视播出的3集纪录片《龙井茶》一片在介绍龙井茶时,通过苏东坡与辩才这样著名的文人与龙井茶的故事,让受众了解到龙井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茶文化。

(5)工艺价值

民间手艺,伴随着农耕文明、自然经济延存数千年之久,是民族文明史的一部分,是祖先们勤劳、智慧的体现。裕固族以畜牧业生产为主,因此其生产、生活用具大部分来自畜产品,作为生产生活用具装饰的皮雕工艺来源于他们的生活,是裕固族畜牧生活的重要反映。中央电视台拍摄的“非遗”经典纪录片《裕固族皮雕》介绍的作为艺术品的皮雕是裕固族传统手工艺的一项重要内容。裕固族皮雕以阳雕、镂空、剪切、绘画等为主要手法,其图案丰富多彩,纹饰优美流畅,风格粗犷豪放,给裕固族的游牧生活增添了活跃的气氛和高贵的气质。再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木雕刻工艺技法面临失传的问题,江苏常熟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红木雕刻显技艺》以红木雕刻造型的千姿百态,形态万千来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纪录片《红木雕刻显技艺》展现的“千狮台”一共雕刻了1765只狮子,应用了红木雕刻的所有表现手法,如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混件雕、立体雕等各种技法,疏密有致,布局巧妙,

堪称中国红木雕刻的稀世杰作。

(三)意义:观照“非遗”的人文记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域的人文记忆,是民族之根。“非遗”纪录片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用画面呈现“非遗”的原真生态

“非遗”纪录片用多种形式“原真”纪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种存在形态。

首先,客观记录“非遗”本真性。如纪录片《欢乐苗年》反映的苗年就像汉族的春节一样,是贵州省雷山县苗族同胞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节日。苗族会在每年阳历的十一月中旬左右庆祝苗年,期间会举行盛大的服饰大游行、斗牛比赛、歌舞表演、吃长桌宴。苗族人非常喜欢银饰。所以在庆祝苗年的时候,苗族姑娘就会穿着银饰考究的苗族传统服装参加集会。

其次,完整体现“非遗”的发展史。如我国第一部全面展现扬州剪纸的纪录片——《美在人间永不朽》,扬州剪纸是一门优美的民间艺术,根植于人民大众之中。在此片中,首次确认并正式提出,扬州剪纸源于包氏、张氏两大代表。明清以来,扬州出现专业剪纸艺人,先后以包氏、张氏两个剪纸世家最为卓著。包氏剪纸始于包壮行,将剪纸与漆器、铜器、灯彩、刺绣等其他民间艺术形式相结合,可称为装饰型剪纸。包氏后人包钧,发明了剪纸书画,称为奇技神剪,所剪山水、人物、花鸟、虫鱼,无不入妙。可惜的是,包钧剪画已经失传。此外,由张万国于清咸丰年间开创的“扬州花样”,也是扬州剪纸传承的重要一脉。张万国后父传子又传媳,传女又传婿,至张永寿这一代已延绵五代。张永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实现了扬州剪纸由装饰型向艺术型的发展过渡。

其三,挖掘保存“非遗”史料性。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河北省影视集团等单位联合摄制的4集纪录片《武强年画》,该纪录片在创作手法上着意突出武强年画的史料性,从尊重史实入手,从武强年画的衍生、流变与兴衰,时代变革及发展,取得的成就及社会影响,浓郁的地方特色及独特的艺术风格,传承雕版印刷术的传统制作工艺等,全方位、立体化地呈现出一部中国农耕社会的民俗艺术史。又如纪录片《美在人间永不朽》从扬州剪纸的历史到现状,乃至剪纸所用的剪刀和材料都作了详尽介绍。其中,一些细节和妙法都是首次公开,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剪纸史料。

(2)用镜头认同“非遗”的民族基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文化遗产的典型,是一种民族文化象征,它往往蕴含着一个民族传统文化最精髓的根源,保留着民族文化身份的认同感,传承着代表民族文化身份的原生态的生活习俗、行为规范,承载着一个民族特有的心理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非遗”纪录片用镜头让受众认同“非遗”的民族基因。

首先,感受民族奇特风情。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鼓藏节》是苗族同胞献给祖先的百年大祭,也是苗族同胞最隆重最独特的节日。再如中央电视台拍摄的“非遗”经典纪录片《雪顿节》介绍藏历的六月底七月初,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座雪域之城,感受藏民族雪顿节的奇特风情。其次,传承民族文化根脉。保护好“非遗”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就

是延续民族的灵魂血脉。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拍摄的纪录片《花儿与少年》中的“花儿”只是一条线,牵出的是一部中国西部庞大而深厚的人文历史,其“灵魂”在于对“花儿”这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层次的全新解读和全方位的立体影像记录。纪录片《花儿》通过寻访各地区、各民族的“花儿”传承人、民间歌手等各阶层鲜活的人群,用他们的故事诠释西部人与“花儿”割舍不断的情缘,呈现“花儿”独特的精神魅力,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的魅力。其三,展现民族精神风貌。丰富的“非遗”项目、古老的传承历史、精湛的传统技艺是中华文明的凝聚,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精神象征,江苏常熟电视台拍摄的“非遗”纪录片《湖甸龙舟》介绍在龙舟赛中,参赛者们顽强拼搏、百折不挠,完全沉浸于物我两忘、乘风破浪、一往无前的“拼搏、前进”的精神意境之中。在桨与水的搏击中,龙舟竞渡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主体生存意志与勇猛精进的民族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3)用影像唤醒“非遗”的保护意识

国务院在《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力“鼓励和支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进行宣传展示,普及保护知识,培养保护意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识,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非遗”纪录片唤醒受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使“非遗”保护观念深入人心。

首先,增强“非遗”保护的自觉意识。纪录片《刀尖上的艺术》对于江西省瑞昌市民间剪纸这门手工艺术的保护和宣传有着积极的意义,特别是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瑞昌剪纸传承人刘诗英的剪纸绝活进行实地拍摄,增强了“非遗”保护的自觉意识,让受众充分认识到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其次,增强“非遗”保护的危机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态文化,因为受人类社会结构和环境改变的影响,以及其本身存在形态的限制,必然带来它的社会存在基础日渐狭窄的发展趋向,所以它的生存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有不少甚至已经消失或面临消失的危险。“非遗”纪录片通过大量的事实,反映许多祖辈相传的民俗技艺,世代延续的宝贵记忆,如今面临失传、失守的尴尬境地。一些依靠口传心授方式加以承传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经常可见,“非遗”纪录片唤起受众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与危机意识。

其三,增强“非遗”保护的抢救意识。“非遗”纪录片为非物质文化的呈现和“活态传承”提供了机遇。北京市文化局拍摄的百集纪录片《守望》以高清影像纪录展现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当今的存续状态,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十个门类,对每个项目作了科学、完整、精准的记录。再如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中国记忆II》忠实地记录下仍然存活的甘肃花儿、北方傩舞、安顺地戏、侗族大歌、尧头古陶、东巴造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生存状况。此外,还将触角深入盘金毯、葡萄常、金鱼徐、盔头刘、京绣、双顺京氏旗袍、中国传统弓箭“聚元号”等一批鲜为人知的老北京手工技艺、绝活。非遗”纪录片的抢救性拍摄,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守护住了中华文化的灵魂家园。(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电视台)

参考文献:

(1)赵大伟南方卫视高清纪录片《岭南记忆》开播南方都市报2012年12月27日

(2)万思九江学子拍摄非遗纪录片《刀尖上的艺术》江西晨报网2012年8月29日

(3)马海燕纪录片《留住手艺》登陆央视讲述50个非遗项目中国新闻网2012年7月17日:

(4)李星婷王濛昀重庆大学生暑期拍摄非遗纪录片中国文化报2013年8月26日

(5)聂超《美在人间永不朽》首部扬州剪纸纪录片杀青扬州网2012年4月11日

(6)齐勇李谦苏道玉当代文化视野下“非遗”资源的精神价值探讨艺术百家2012年第4期

(7)李远郦圆默丹铃《非遗中国》发掘青岛传统文化共筑最美中国梦中国商业电讯网2013年7月30日

(8)项江涛“媒介参与”与“非遗”的保护和开发思想战线2012年第4期

(9)卫小林海口“非遗”电视纪录片播出南海网2011年10月4日

上一页[1][2] [3]

电视纪录片《站台》的剪辑设计报告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 设计题目电视纪录片《站台》的剪辑设计报告指导教师/职称助教 作者姓名 年级/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目录 摘要 (3) 英文摘要 (3) 一、纪录片剪辑的探讨与分析 (4) 二、电视纪录片《站台》的故事结构分析 (4) 三、具体的制作任务和制作过程 (4) (一) 制作的主要任务 (4) (二)具体的制作过程 (4) 四、制作心得体会及经验总结 (8) 谢辞 (8)

电视纪录片《站台》的剪辑设计报告 摘要:电视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在剪辑的前首先考虑到是按照拍摄的素材来进行剪辑在片子的剪辑风格上把握好故事发展的节奏,因为纪录片所表现这些巡逻队员的目的是引发观众的思考。而观众的情绪是根据片子的变化而变化并根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故事的。章丘市铁道北路有一个特殊的巡逻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二十四小时监护胶济铁路章丘段,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这只巡逻队的队长叫吕建国,吕建国曾在铁路一线工作,开过客运列车也开过货运列车。纪录片的目的是通过讲述吕队长带领队员巡逻的故事,展现普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所作出的不平凡的贡献。故事主要分为吕队长带领队员巡逻、吕队长在巡逻时克服的种种困难、吕队长讲述自己与铁路的故事三个部分。 关键词:影视剪辑; 蒙太奇;剪辑风格; The television documentary " platform " clip design report abstract :The TV documentary is to real life as a creative material, based on a true story as the object, and carries on the artistic processing and display to show the true, nature, and the true causes people to think of the movie or television art form. In the clip of the first before considering security according to filming material to be edited. According to

(完整word版)分镜头脚本、镜头语言

分镜头脚本创作 分镜头脚本的作用,就好比建筑大厦的蓝图,是摄影师进行拍摄,剪辑师进行后期制作的依据和蓝图,也是演员和所有创作人员领会导演意图、理解剧本内容、进行再创作的依据。 分镜头脚本的写作方法是从电影分镜头剧本的创作中借鉴来的。一般按镜号、镜头运动、景别、时间长度、画面内容、广告词、音乐音响的顺序,分项填写。对有经验的导演,在写作时格式上也可灵活掌握,不必拘泥于此。 分镜头脚本格式 片名: 镜号景别摄法画面内容解说音乐音响特技长度(秒) 说明: 镜号:每个镜头按顺序的编号 景别: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等 摄法:包括镜头的运用—推、拉、摇、移、跟等。 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场景的内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 解说:按照分镜头画面的内容,以文字稿本的解说为依据,把它写得更加具体、形象。 音乐:使用什么音乐,应标明起始位置。 音响:也称为效果,它是用来创造画面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如现场的环境声、雷声、雨声、动物叫声等。 特技:是后期制作时用软件加入的特技效果,像叠化、淡入淡出、划像、变色、快慢动作等等 长度:每个镜头的拍摄时间,以秒为单位。 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 一、景别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表现远距离景物和人物,展示巨大空间的远景;表现事件全貌,能看清人的全部动作,以环境衬托人物的全景;表现人物膝部以上的活动,使观众既能看到环境,又能看到人的活动和人物交流的中景;表现人物上半身,用以介绍

2020年如何写纪录片分镜头脚本三篇

如何写纪录片分镜头脚本三篇 下面是职场范文网整理的关于如何写纪录片分镜头脚本,欢迎阅读与借鉴。 如何写分镜头脚本篇一 有的地区统考会考到,有的地区不一定不考,校考有些院校会涉及,到了大学,实践拍摄,也离不开剧本写作。下面内容分三部分,前言、写作注意事项、举例。例子以广告分镜头脚本为主,小巧简洁,也是之前经常遇到的。 电影《茉莉花开》最后一个镜头,章子怡表演教学时间。女主花儿经历诸多苦难,看到幻境中过往的亲人。情感流动,感怀唏嘘,过往云烟、风淡云轻。一滴眼泪滑落,尽在不言中…… 前言--了解剧本 剧本的重要性无需赘言,一般有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两种形式。文学剧本将场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重在讲清楚故事情节、人物对话,如小说,适合演员和大众阅读,沉浸其中,获得情感体验。 分镜头剧本即分镜头脚本,又称摄制工作台本,导演剧本等,是导演案头工作的集中体现,是创作影片、电视剧、广告等必不可少的前期准备。分镜头脚本

的作用,就好比建筑大厦的蓝图,是摄影师进行拍摄,剪辑师进行后期制作的依据和蓝图,也是演员和所有创作人员领会导演意图,理解剧本内容,进行再创作的依据。 分镜头脚本在文学剧本的基础上运用蒙太奇思维和蒙太奇技巧进行脚本的再创作,参照拍摄现场实际情况,分隔场次或段落,在文字脚本基础上进行影视语言的再创造,细化镜头、景别、拍摄手法、角度、音乐等。 虽然分镜头脚本也是用文字书写的,但导演等创作人员已在脑海中建立起流动的影像,获得某种程度上可见的效果,是拍摄准备工作的最后一步。 写作注意事项 关于分镜头脚本的写作,针对编导专业学生,就简单说几点注意事项。 不管什么剧本,内容都是核心,创意想法是偷不走的,形式虽是次要,但基本的一些要求原则还是需要注意一下的。 首先是镜头感。 刚开始接触分镜头的同学往往没有镜头感,单个镜头内容过于饱满,没有适时切换镜头的理念。这需要对视听语言有较好的理解,景别、镜头运动、角度等

长春大学光华学院招生宣传片分镜头脚本

长春大学光华学院招生宣传片分镜头脚本长春大学光华学院招生宣传片脚本 NO. 画面解说字幕(旁白) 备注 1 由光华学院各这是一座书卷飘香的学府 处照片与俯瞰角度这是一座仁爱涌动的校园 所拍摄的画面,表这是一片成长栋梁的乐土光华学院全景 现光华景色,最后这是一个创造未来的摇篮俯拍 停在校门这里,就是长春大学光华学院。 2 开篇:长春大学光华学院 3 年轻的长春大学光华学院建立 自光华学院创于2000年,是经吉林省教育厅批准、 建至今的记录片国家教育部2004年首批确认,由长显现光华的背与老照片,A B区春大学和长春康中集团有限公司按景 校门,校园教学楼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 等独立学院。 4 利用GOOGLE EARTH地图不断学院位于长春市东部东方广场南面, 推近直到推到光学校分为A、B两校区,占地面积38.6软件录制华学院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7万平方米。 5 十年前年前,伴随着春城东方发 风扯动的红绸展的晨钟暮鼓,我们踏上征途;十年 向着天空阳光投后,沐浴着教育大发展的霞光朝阳,

在光华学院的主教我们迎接挑战。这是面对难得发展机激昂的背景 学楼上遇和巨大困难压力的一次挑战,这是音乐 一次紧锣密鼓全力以赴志在必得的 全校总动员。我们准备好了。 6 慢慢打开的书卷形象篇:环境造就英才 1 7 师资力量雄厚,由知名的学者、 专家、教授和研究生导师担任学院各 系主任,优秀教师任教。每学期授课画面闪过各位学教师中高级职称接近70%,具有硕校领导,及带头教士研究生学历的占38%以上。1.5万师的照片及简介平方米的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了良好各位领导,教师 的学习空间。学院主要领导由长春大简介资料 学选派,学院拥有一支素质优良、富 有朝气、高效务实的管理队伍。学院 用全新的教育理念,独特的办学形 式,强化管理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8 学校加大资金投入,软硬件设施均学生在多媒体 符合省规范化办学标准,图书室、阅室上课的画面 览室、仪器室、实验室、微机室,舞学生在游泳馆 蹈室、劳技室、书法室、科学探究活游泳的画面 动室、高标准的塑胶体育场、现代化学生在网球室 的闭路电视系统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打网球的画面 齐全,并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活中。学生在图书馆

分镜头脚本镜头语言优选稿

分镜头脚本镜头语言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分镜头脚本创作分镜头脚本的作用,就好比建筑大厦的蓝图,是摄影师进行拍摄,剪辑师进行后期制作的依据和蓝图,也是演员和所有创作人员领会导演意图、理解剧本内容、进行再创作的依据。 分镜头脚本的写作方法是从电影分镜头剧本的创作中借鉴来的。一般按镜号、镜头运动、景别、时间长度、画面内容、广告词、音乐音响的顺序,分项填写。对有经验的导演,在写作时格式上也可灵活掌握,不必拘泥于此。分镜头脚本格式 片名: 说明: 镜号:每个镜头按顺序的编号 景别: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等 摄法:包括镜头的运用—推、拉、摇、移、跟等。 画面:详细写出画面里场景的内容和变化,简单的构图等。 解说:按照分镜头画面的内容,以文字稿本的解说为依据,把它写得更加具体、形象。 音乐:使用什么音乐,应标明起始位置。

音响:也称为效果,它是用来创造画面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如现场的环境声、雷声、雨声、动物叫声等。 特技:是后期制作时用软件加入的特技效果,像叠化、淡入淡出、划像、变色、快慢动作等等 长度:每个镜头的拍摄时间,以秒为单位。 镜头语言的基本知识 一、景别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纪录片拍摄心得体会

纪录片拍摄心得体会 2013050236 13新闻2班宋新越 经过一段时间的拍摄,我们的纪录片终于完成了。看着成品出来有一种莫大的欣喜,也有一点小小的骄傲。我参与拍摄的纪录片虽然不是什么大作,但我还是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所理解的纪录片的拍摄。 在最开始确定好分组后,我们开始商量确定主题,大家各抒己见。主题的确定经过一番波折,由于大家商讨出的第一个主题不合适,于是我们又重新确定主题。这过程中大家一起出力,也在网上查找了相似的事例,同时也请教了我们的指导老师,最后确定了主题。主题确定了之后,我们几个女生开始写拍摄脚本。脚本编写经过了几次的修改,存在着各种不足,如内容太繁琐,场景太大,效果拍摄不出来,甚至编写的时候还出现了脱了主题。但最后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经过几次修改最终完成脚本。虽然开头就让我觉得困难重重,但是团队的力量很强大,有的时候也会出现意见不合,但最后都能融洽解决。 脚本完成后,我们按照分镜头脚本编写并打印出来,这样便于中期的拍摄以及为了后期的剪辑更加有条理。编写的时候尽量细化,将同场景的镜头分出来,这样不管是拍摄还是最终的剪辑都更加省时省力。 拍摄现场常常是纷乱的、复杂的。对于纪录片而言,场面不受我们控制。在人物众多的嘈杂场面,我们常常会遇到不知所措、令人困

惑的“盲点”。我在开始拍片时也时常遇到这种情况,事先预定了许多的拍摄方案、拍摄角度,但一到现场,突然的变化会让我手忙脚乱。这是考验人的时刻。环境变化、摄制组人员的建议或其他人的提示常会干扰你的初衷。应该学会排除干扰,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清醒意识,不妨反复问自己:“我事先准备的拍摄方案是否能行?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这些众多的事件或人物中,哪一个最有意义?如何去实施?”当然,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必须在短时间做出,因为你所拍摄的事件、人物是不能等待你的。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摸索的过程,从中我知道了要拍好纪录片,首先要知道何谓纪录片。纪录片首先是一种观点、一种看法,一种对于某种问题、某个人物、某一状态所持的看法。纪录片作为一种“理念”,它永远以自己特殊的视角和方法去观察、描述、记录世界,既有对那些社会的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的关注,也有对我们今天飞速发展和变迁的社会、文化的关注与记录。 拍摄者与被拍摄对象永远在“平等”之上进行平视、对等的交流,包括怎样适应险恶环境,怎样与你拍的对象融为一体,与被拍摄者一样思维,一样呼吸,一样喜怒哀乐。我们常要做的就是和拍摄对象交朋友,使他信任你,在拍摄中不再回避你和摄影机的存在,而是坦率地接纳这种存在,乃至忽略这种存在,忘记这种存在。 在纪录片拍摄中,现场的声音是构成真实性不可缺少的部分。忠实地录下同期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事实却并不完全如此,我们很

G5 三维影视片分镜头脚本

G5 三维影视片分镜头制作脚本(300秒) 影片调性:大气、时尚、动感、科技 影片长度:300秒 制作方式:三维动画制作 背景音乐:大气、恢弘、时尚 旁白配音:国/粤语 影片结构: 片头主题演绎——电影大片恢弘开篇,以动魄人心的气势展示项目的辉煌过往和整体形象,为后面的演绎作铺垫。(50秒) 第一华章区位展现——白云新城的总体规划和未来发展情况,以及项目的核心地位。(40秒)

第二华章建筑形态——GATE 5的外观特点(隐形战机设计)和建筑的空间规划。(30秒) 第三华章购物娱乐方式体验——内部的各种商业娱乐体育设施:体验式飞机餐厅、大型艺术表演中心等引领国际消费新潮流。(150秒) 片尾项目夜景,演绎其未来的时尚特点;预告片式震撼收尾,隐喻这伟大时尚的设计,是未来广州最让人惊喜的购物中心之一。精彩值得期待……(30秒) 镜头表(Camera cue sheet)(以下图片仅供参考,具体以实际影片为准) 镜号时长描述画面参考字幕备注 C01 3S 电影大片式恢弘开篇,以历史片的 做旧风格,展示旧机场过往影像。 特写,一架旧式客机的滑轮,轰然 启动。 一个时代的 历史记忆

C02 5S 旧式客机向前缓慢滑行,准备升空。 机场历史深 厚传承 C03 8S 多角度拍摄旧式客机的滑行,渲染恢弘的气势。 C04 4S 特写旧式客机机尾处灯光,灯光瞬 间亮起。 航空文化蓄 势待发

C05 4S 瞬间,镜头拉开,旧式客机快速滑行,向天际翱翔而去。 C06 5S 近景,侧面拍摄旧式客机翱翔天际。 C07 8S 以飞机高空鸟瞰的视觉,展示雄伟 壮阔的大地。 一座城市腾 飞的印记

优秀党员电视专题片分镜脚本(常勇)

优秀党员电视专题片分镜脚本 为学生心无旁骛为二中全力以赴 配音:深情,而缓慢。 背景音乐:《那些花儿》《我们都是好孩子》《我相信》等 【清晨,唐山二中校门,校训碑】 这是唐山二中普通的一天,清晨6:00,铭记“尚德、崇实、勤奋、进取”的二中校训,很多二中学生早早来到校园,晨读已经成为每天的习惯。 【常老师骑自行车到校,高三17班,教室,班训,百日誓师大会签名条幅】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二中精神早已融化在二中人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之中。他是唐山二中优秀党员教师,高三17班班主任常勇老师。每天清晨,同学们一起早早来到教室的他只为给同学们坚定的支持与鼓励,或询问住宿生的困难,或回答同学们的问题,或来到班级卫生区......平凡的开始,日复一日,只因心中的召唤,为学生心无旁骛,只因肩上的责任,为二中全力以赴。 【高三17班早自习前全班起立,高喊班训口号】 早晨6:50,全班同学起立,高举右拳,班主任常勇老师带领大家——“心无旁骛,全力以赴,相信自己,一定成功!”从高三的第一天起,这洪亮的高考誓言已经重复了800多天,这16个字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已经成为一种必胜的坚定信念,深深地烙印在每一名同学的心中,在拼搏高考的路上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常老师的数学课堂上】 “我爱数学,我更爱勇哥!”随着全班温暖而高亢的开场白,常老师的数学课开始了。三尺讲台是常勇老师的生命所在。每一堂课他都精心准备,甚至连早饭都顾不上吃上一口;每一堂课他都精神饱满,甚至连亲人病故的悲痛都未曾挂在脸上;每一堂课都细致生动,甚至连寒冷的冬天都汗流浃背。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教学的根本,更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心。在刚刚结束的唐山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中,常老师认可的两个教学班数学成绩并列全年级第一名。 【课间操后,20分钟大课间,高三17班教室】 作为班主任,常老师对班干部队伍的建设特别重视,热热闹闹的教学楼里,高三17班的教室里却非常安静。一名执勤班干部在讲台上像小班主任一样,负责日常管理,全班同学进入学习状态,或复习前两节所讲,或预习下堂课的知识,井井有条。几名全班同学拥护信服的班委同学在各个时段的班级监督管理是这个班集体良性运转的重要环节。 【下课铃响了】 铃声就是命令,正在办公室伏案批改作业的常勇老师马上放下手中的笔,三步并作两步,来到高三17班教室。常勇老师经常把利用课间几分钟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称为“小火慢咕嘟”,时间越久,炖的越香。一方面督促同学们课间勤开窗、擦黑板、提精神等日常习惯,一方面及时了解反馈学生情况——看看陈莹同学的脚烫伤是不是好些了,问问李艺娜同学的嗓子发炎是不是消肿了,赵雅楠同学理综没考好,送上两句鼓励的话,裴志阔同学状态有些浮躁,及时严肃的给他指出,……小小的课间,浓浓的关怀,一位负责人的班主任形象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在同学们的心中清晰起来。 【常老师正在给家长打“热线电话”】 常老师和家长之间的热线电话最大的特点是“两头都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喜欢给常老师打电话请教孩子的教育方法,而常老师每周则会根据孩子们的具体情况,主动挑出两三名家长把“热线电话”打过去,汇报孩子的生活情况、学习成绩和心理状态,同时通过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具体情况,探讨下一阶段的更加有针对性的方法措施。班级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学科的教学与反馈过程中,与家长的紧密配合是分不开的。

(电视纪录片作业)分镜头脚本

分镜头脚本 镜头景别技巧画面声音解说音乐时间/秒 1 远景摇杜城村村口音乐 5 2 全景推画面深入到村内音乐 4 3 全景固人们都在街上的活动着同期声 4 4 全景摇杜城村街道的环境同期声 3 5 全景固街上的建筑同期声 2 6 中景摇街上的建筑同期声 2 7 全景固饭店人们的神态和动作同期声 4 8 全景固大家都在互相交流着同期声 3 9 近景固各色人群等公交车同期声 3 10 特写固公交站牌 3 11 近景拉公交缓缓驶来同期声 4 12 远景固二府庄村口音乐 3 13 中景跟走进二府庄音乐7 14 全景摇二府庄的面貌和流动的人群同期声 5 15 全景摇镜头在巷道间移动同期声 6 16 中景固定格在摆摊小贩同期声 3 17 特写固摊上的商品同期声 3

18 近景固摊主的神情音乐 3 19 近景固摊主的手音乐 3 20 中景摇走上前打招呼问候同期声 5 21 近景固摊主表现同期声 4 22 近景固两人交谈同期声10+ 23 远景摇周围的环境同期声 3 24 全景固(慢放)切回杜城村环境音乐7 25 近景固(渐入渐出)(对比)杜城村 音乐7 街景与二府庄街景 26 全景固镜头虚化黑场过渡 2 27 远景固一群青年人在街上走过同期声 5 28 远景-中 摇(慢放)青年人神态动作同期声 5 景 29 中景固走上前打招呼问候同期声7 30 近景固对方自我介绍同期声 5 31 特写-近 固介绍人神情-其周围朋友同期声 4 景 32 近景固采访他们对二府庄的印象和 同期声10+ 看法 33 近景固采访结束同期声 3 34 中景跟继续探索二府庄,引入“艺 音乐8 术村”概念

人物纪录片拍摄文案

人物纪录片拍摄文案 篇一:纪录片拍摄文案 纪录片拍摄文案 一.题目 《xxxxx》(暂定) 二.选题说明 1.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是保存我国古代音乐比 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2.泉州师范学院是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个开设南音专业的院校,是目前南音文化在青少年传播与传承的主阵地。3.泉州南音作为古老乐种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都面着文化传承的重要课题,而目前许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慢慢淡化,所以为了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和熟悉南音,所以选择了具有在年轻人间传播南音文化的师院的南音班。 三.拍摄目的 1.表现泉州南音的文化底蕴。 2..在更广泛的范围里传播南音文化。3使得更多的人来关注南音,关注南音的传承 四.拍摄时间与地点 3月12日—6月12日泉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泉州师院校园 五.拍摄方式 跟踪拍摄及采访 六.拍摄提纲及流程: 1.前期准备:

拍摄场地勘测、与老师和同学事先沟通与交流、准备器材以及工作人员的任务安排。 具体分工:编导: xxx xxx 撰稿:xxx 拍摄 :xxx 剪辑与制作 :xxx 配音与录音:xx 场务;xxx 2.中期拍摄: 预设发生的场景 场景一:拍摄整个校园环境相关班级镜头 场景二:抓拍学生、老师进教室、老师的镜头 场景三:学生与老师在班级上课的镜头 场景四:学生休息间隙镜头 场景五:学生放学出教室的镜头 场景六:老师给学生们辅导 场景七:为典型有特点的学生拍摄近景特写 场景八:拍摄每周日晚上的练习课,重点拍摄舞台,和观众席 人 物的表情及其状态镜头 场景九:宿舍的生活纪实 场景十:其他不可预知的场景拍摄 拍摄扫尾抓拍、补拍可能遗漏的场景 (每次视具体情况而定)

纪录片的运用镜头

纪录片是运用镜头、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自然环境、客观的反映生活和大自然中的真物、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和自然生态环境下的原生态,排斥虚构和扮演的功能性节目。 然而随着纪录片的不断发展和受众接受水平的提高,这种纪录片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纪录片要赢得广大受众就必须实行大众化,不感动受众,不贴近受众,纪录片就就不会最终面向大众。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现阶段的纪录片定位: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纪录片是一种高品位的影视形态;从媒介的角度看,纪录片是和新闻一起支撑电视机构、最能体现电视台创作水平的节目类型;从艺术的角度看,“纪录片是一种叙事艺术”[1],一种动用多种影视手段达到真实的叙事艺术。因此综上所述,记录片故事化、叙事性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与方向。认真分析研究纪录片的特性与它的故事化叙述方式的发展趋势,也是我们现阶段在纪录片创作中必须要思考的一项新课题。 一、浅析纪录片的故事化是纪录片增强可视性的必然选择 如今,重故事性已经成为纪录片创作的一种共识。通过具体故事讲述人生命运、生活经历和社会事件,成为纪录片创作的普遍思路。”不仅故事型作品广受欢迎,就连政论型、文献型纪录片,也都在“努力搜集大大小小的故事、情节,用以书史、说理、传播知识,从而把教育性、理论性题目做得更富于影视特点。 纪录片的故事化受到欢迎的最大原因就在于故事化符合受众的收视习惯。愉悦功能是艺术作品一个主要功能,而且是实现另外两大功能的必要手段,影视作品一旦丧失愉悦性,另外两大功能便无从实现。今天,用电视这种最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来讲故事,更容易做到在叙述过程中渲染细节、刻画人物性格,以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物个性去吸引观众。这种赋思想以鲜活的故事,使电视传播行为更感性化和人性化因而更引人入胜,更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接受习惯,必然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市场的认可。 纪录片故事性客观存在于日常生活里。每个人的生活里都充满着故事,因此故事性并不是故事片的专利,以真实反映生活为己任的纪录片也可以而且必须要有故事性,没有故事的纪录片反而不真实了。再者,纪录片追求故事化是其内在自身发展的需要。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纪实,纪实的特征决定了它的叙事性,由此看来,将纪录片“娱乐”与“思辨”这两大属性进行良好的嫁接,是纪录片既不辱使命又能赢得观众的两全之策。当然,纪录片的娱乐化不是一般意义的闹剧式娱乐,而是本着非虚构的基本底线对传统叙事方式的一种突破,就是尽可能动用一切艺术表现手段增加纪录片的可视性,最终目的是能让观众坐下来观看,并能感悟到你所要表达的思想。 二、浅析纪录片故事化的手段 纪录片是发现的艺术、采访的艺术、编辑的艺术,纪录片的表述更重于展示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了过程,才有故事性,才有动感。所以,“纪录片的价值就在于为今人和后人提供了有助于相互了解的真切过程。这样的价值性必然要求纪录片的故事化道路有其特定的延伸。 1.镜头对准人物,对于纪录片中的故事来说是第一位的。“讲述”一个好的故事,没有对人物的深刻纪录是不行的。我认为:纪录片创作中最有意思,也是最难做到的就是拍人物,因为人物是映射一个时代和现实世界的最典型的代表。人的思想、人的情感、人的行为、人的真善美、人的假丑恶、人的环境、人的社会意识,已经成为今天电视观众强烈渴求看到的主题。他们渴望看到“老百姓的故事”,渴望看到人在社会生存中的价值,渴望看人与自然的和谐,正成为纪录片创作者关注的主角,人的内心世界正成为纪录片探索的重要内容。 2、定位好故事性。一个富有故事潜力的选题就是看选题中有没有矛盾,能不能形成冲突。人是纪录片故事化的主角,纪录片千奇百怪的事件,各式各样的故事,都是因人而产生的,讲述一个好的故事,没有对人物的深刻纪录是不行的。纪录片关注人,人的行为经历从一种状况到另一种状况的转变,就是事件,事件是纪录片故事化不可或缺的载体。事件从发生、发展、高潮一直到结束,有一个完整的过程,有了过程才有故事性,才有动感。 3、挖掘拍摄中的故事性。“纪录片的故事化,强调表达形式的情节叙事因素,不仅以‘讲故事’的方式代替自然主义的刻板记录,而且在题材选择和表现内容上偏向人的内心世界。”纪录片需要有一定持续的时间展示其真实的故事,以带给观众真实的视听震撼。我们要尊重客观情感原生态和观众心理体验情感的心理过程,就要尊重纪录情感的铺垫、积累与释放的动态过程,而且惟有在这有起有落的过程中,才有时间揣

分镜头脚本参考(严选材料)

借鉴材料# 1 题目 镜头号 景别 摄法(镜头的角度和运动方向) 场景 画面内容 音响效果 音乐 镜头长度 备注 演播室拍摄部分(参照《筑梦天下》) 1、 全 平方向拍摄 长镜头移动拍摄 演播室大厅 主持人慢慢走 入,向观众问好 无 无 5” 2、 全----中 平方向、长镜头 逐步推摄----移摄 同上 主持人节目介绍 无 无 20” 3、 全 在主体斜侧方稍微仰拍 同上 主持人引入沙面历史介绍 无 无 10” 4、 中---全 主体正面、移摄 逐步拉摄 同上 主持人引入外景 无 无 20” 5、 中 平方向移动拍摄 同上 主持人抒情 无 无 40” 6、 中 平方向移动拍摄 同上 引入夜晚介绍 无 无 30” 7、 中---全 静态拍摄后拉拍 同上 主持人宣布本期节目结束,演播室暗下来 无 片尾曲 40” 外景拍摄部分(参考《金砖之国》片尾曲) 1、 远景 遥摄 沙面附近、高处 白天沙面的景象 配音 抒情纯音乐 15” 介绍历史 2、 全景 推摄 同上 重点落在其中一个地标上 同上 同上 5” 介绍历史

借鉴材料# 2 镜头号 景别 摄法 场景 画面内容 音响效果 音乐 镜头长度 备注 3、 截取纪录片宣传片等影像和沙面的图片 战场的声音 悲愤的音乐 60” 介绍历史 4、 全景 徒步拍摄 沙面岛内部 沙面现在的平静和鸟语花香 无-----虫鸣鸟叫 悲愤配乐渐结束 15” 介绍历史 切入演播厅4主持人引入外景 5、 近景 摄像机静止不动 地铁 透过地铁车门看到站和门打开的景象 配音 无 15” 建议拍够30” 6、 近景 徒步拍摄 地铁口、天桥和路面 呈现从地铁口走到沙面的画面 配音 抒情纯音乐逐响 15” 建议一直边走边拍,后期剪辑 7、 中景 最基本的摄法(随机应变) 沙面沿江一带 宁静的景象、小鸟嘻戏或游人玩耍 配音 同上 15” 8、 远景 慢推 隔岸风景 对岸六二三路由远变近 配音 同上 20” 9、 全景 徒步拍摄 沙面岛内部 绿荫和西洋建筑 配音 同上 15” 同上多拍几个建筑 10、 全----中 摄像机向主体靠近 花园式的景观或建筑旁边 主持人在沙面向观众问候 无 无 10” 11、(另见下页) 一号机:全—中 稍微移动拉摄 同上 主持人身后的景象 无 纯音乐 10” 11镜头后期剪辑成品约10秒 二号机:近景 静止拍摄 同上 建筑细节(如门、窗、柱子) 无 纯音乐 10”

(电视纪录片作业)分镜头脚本汇总

分镜头脚本 p 镜头景别技巧画面声音解说音乐时间/ 秒 p 1 远景摇杜城村村口音乐 5 p 2 全景推画面深入到村 内 音乐 4 p 3 全景固人们都在街上 的活动着 同期声 4 p 4 全景摇杜城村街道的 环境 同期声 3 p 5 全景固街上的建筑同期声 2 p 6 中景摇街上的建筑同期声 2 p 7 全景固饭店人们的神 态和动作 同期声 4 p 8 全景固大家都在互相 交流着 同期声 3 p 9 近景固各色人群等公 交车 同期声 3 p 10 特写固公交站牌 3

p 11 近景拉公交缓缓驶来同期声 4 p 12 远景固二府庄村口音乐 3 p 13 中景跟走进二府庄音乐7 p 14 全景摇二府庄的面貌 和流动的人群 同期声 5 p 15 全景摇镜头在巷道间 移动 同期声 6 p 16 中景固定格在摆摊小 贩 同期声 3 p 17 特写固摊上的商品同期声 3 p 18 近景固摊主的神情音乐 3 p 19 近景固摊主的手音乐 3 p 20 中景摇走上前打招呼 问候 同期声 5 p 21 近景固摊主表现同期声 4 p 22 近景固两人交谈同期声10+ p 23 远景摇周围的环境同期声 3

24 全景固(慢放)切回 杜城村环境 音乐7 25 近景固(渐入渐出) (对比)杜城 村街景与二府 庄街景 音乐7 26 全景固镜头虚化黑场过渡 2 27 远景固一群青年人在 街上走过 同期声 5 28 远景- 中景摇(慢放)青年 人神态动作 同期声 5 29 中景固走上前打招呼 问候 同期声7 30 近景固对方自我介绍同期声 5 31 特写- 近景固介绍人神情-其 周围朋友 同期声 4 32 近景固采访他们对二 府庄的印象和 看法 同期声10+ 33 近景固采访结束同期声 3 34 中景跟继续探索二府 庄,引入“艺术 音乐8

纪录片影片架构分镜头脚本——洪州窑

一、影片架构 (一)人物访谈 拍摄人物一:碗泥岭龙窑制瓷人甘海春 【人物简介】:唯一采用原始烧制工艺的龙窑制瓷人,江西丰城洪州窑碗泥岭技艺生产保护示范基地负责人, 【特色】:碗泥岭已经是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首批传统工艺振兴项目,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乡村旅游3A景点。碗泥岭这个“活着的洪州窑”的文化平台吸引了更多的热血青年返乡创业,他们为农村的文化振兴带来巨大能量。甘师傅将近三十年的洪州窑青瓷制作经历,手艺精湛,一直在为洪州窑遗址为传承青瓷工艺努力,历经传统制作工艺手段和新兴技术制作手段,但仍就坚持传统制作工艺,保留复古的最纯正的制作手段,并一直在寻找年轻一代的继承人。十九大报告了就作出了实施文化强国的重大部署,丰城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挖掘传统文化,振兴乡村的实施方案。 【内容】:了解原始烧制工艺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体会最原汁原味洪州窑青瓷的传统制作工艺,更深刻的感受到传统历史文化的气息,以甘师傅为跟拍中心人物,从一个成熟、技艺精湛的手艺人的一天全面了解洪州窑的制作和独特艺术魅力;拍摄碗泥岭目前的一个生存现状,发展方向,人员构成,当地浓厚的瓷文化的物化具体体现以及该地在洪州窑传承多方面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拍摄人物二:丰城市博物馆馆长赖洪生 【人物简介】:现任丰城博物馆馆长,从事文物、陶瓷文化以及考古历史研究多年,任馆长多年。 【特色】:对洪州窑研究较深,任丰城市博物馆馆长多年,对馆内洪州窑青瓷的分类、历史来源、制作方式以及丰城洪州窑事业目前的发展现状都比较了解,并且现居丰城市,容易预约采访。 【内容】:主要想了解馆内现存洪州窑的具体数量、种类以及不同洪州窑文物不同的自身特证;洪州窑在馆内的分布情况、所在位置;馆内如何保存和修补洪州窑,浅谈保存修护的应用技术和方法;以及随着年代推进和技术的进步(主要是宋元明清时期),各个朝代生产的青瓷特色、所产生的变化和改进之处,该馆依托洪州窑传播弘扬传统历史文化知识的途径,目前馆内所开展的或者开展过的学术交流、文化宣传活动和具体的重点休闲文化基地;了解洪州窑青瓷相对于其他种类的陶瓷和青瓷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突出自身特色),旅游业发展以及弘扬当地青瓷文化的优势和竞争力能力尽量能从访谈中表现出来;谈谈目前采用的网络数字线上3D观看手段;

分镜头脚本杀手莱恩拉片作业

学号:姓名: 片名:《这个杀手不太冷》 场景:马蒂尔达家楼道和莱恩家 时间:169 s (2分49秒) 情节:马蒂尔达回家时发现一家被灭口,于是请求莱恩救他,最后莱恩救了她。 镜号镜头画面景 别 长 度 画面内容音乐 音响 技法 1中 景8 s 马蒂尔达 从超市买 完东西准 备回家 不紧 不慢 的低 沉交 响乐 倒跟拍摄,取中景 表现人物所处的环 境和基本活动 2中 近 景 6 s 马蒂尔达 回到楼 里,感觉 气氛有些 异样 不紧 不慢 的低 沉交 响乐 倒跟拍摄,取中近 景可以看到人物面 部表情变化,使观 众清晰地感觉到人 物内心的感受,背 景景物的异常也呼 应着人物的内心感 受,加强气氛 3特 写 4 s 莱恩通过 门洞警示 着楼道里 发生的一 切 不紧 不慢 的低 沉交 响乐 特写人物的眼睛睁 大与专注的表情, 表现出人物很警惕 的性格

4中 近 景 5 s 马蒂尔达 走过楼 道,听到 有人说话 的声音, 感觉是从 自己家里 发出来的 不紧 不慢 的低 沉交 响乐 和人 说话 的声 音 倒跟拍摄,取中近 景表现人物面部表 情,使观众感受她 的内心。有一定的 景深,突出主题, 表现环境。 5中 近 景 6 s 马蒂尔达 看到自家 门口的坏 警察,父 亲惨死在 家门内 低沉 交响 乐和 人说 话的 声音 主观镜头拍摄,俯 拍。让观众如临其 境,感同身受。 6中 近 景 3 s 马蒂尔达 走过自己 家继续向 前走 不紧 不慢 的低 沉交 响乐 倒跟拍摄,景深中 有人物的家门和家 门口的坏警察,表 现人物冷静的性格 和所处的危险环境 7特 写 3 s 莱恩被马 蒂尔达挡 住了视 线,贴近 门洞努力 看屋外的 不紧 不慢 的低 沉交 响乐 特写镜头表现人物 细微的动作变化

舌尖上的中国-脚本

《舌尖上的中国》是CCTV推出的第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从2011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共在国内拍摄60个地点,涵盖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各个地域,它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向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侧面认识和理解传统和变化着的中国。 导演、脚本:陈晓卿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1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穿越四季,本集将展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 香格里拉,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卓玛寻找着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松茸。松茸保鲜期只有短短的两天,商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对松茸的进行精致的加工,这样一只松茸24小时之后就会出现在东京的市场中。 松茸产地的凌晨3点,单珍卓玛和妈妈坐着爸爸开的摩托车出发。穿过村庄,母女俩要步行走进30公里之外的原始森林。雨让各种野生菌疯长,但每一个藏民都有识别松茸的慧眼。松茸出土后,卓玛立刻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只有这样,菌丝才可以不被破坏,为了延续自然的馈赠,藏民们小心翼翼地遵守着山林的规矩。 为期两个月的松茸季节,卓玛和妈妈挣到了5000元,这个收入是对她们辛苦付出的回报。 2老包是浙江人,他的毛竹林里,长出过遂昌最大的一个冬笋。冬笋藏在土层的下面,从竹林的表面上看,什么也没有,老包只需要看一下竹梢的叶子颜色,就能知道笋的准确位置,这完全有赖于他丰富的经验。 笋的保鲜从来都是个很大的麻烦,笋只是一个芽,是整个植物机体活动最旺盛的部分。聪明的老包保护冬笋的方法很简单,扒开松松的泥土,把笋重新埋起来,保湿,这样的埋藏方式就地利用自然,可以保鲜两周以上。 在中国的四大菜系里,都能见到冬笋。厨师偏爱它,也是因为笋的材质单纯,极易吸收配搭食物的滋味。老包正用冬笋制作一道家常笋汤,腌笃鲜主角本来应该是春笋,但是老包却使用价格高出20倍的遂昌冬笋。因为在老包眼里,这些不过是自家毛竹林里的一个小菜而已。 3在云南大理北部山区,醒目的红色砂岩中间,散布着不少天然的盐井,这些盐成就了云南山里人特殊的美味。老黄和他的儿子树江小溪边搭建一个炉灶,土灶每年冬天的工作就是熬盐。 云龙县的冬季市场,老黄和儿子赶到集市上挑选制作火腿的猪肉,火腿的腌制在老屋的院子里开始。诺邓火腿的腌制过程很简单,老黄把多余的皮肉去除,加工成一个圆润的火腿,洒上白酒除菌,再把自制的诺盐均匀的抹上,不施锥针,只用揉、压,以免破坏纤维。 即使用现代的标准来判断,诺邓井盐仍然是食盐中的极品,虽然在这个古老的产盐地,盐业生产已经停止,但我们仍然相信诺邓盐是自然赐给山里人的一个珍贵礼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