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会考复习[1]

高中化学会考复习[1]

2009学业考试《化学必修1、2》复习资料汇编 A.学业水平测试必修1、2必背考试点 1、化合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碱金属元素、Ag 、H :+1 F :—1

Ca 、Mg 、Ba 、Zn :+2 Cl :—1,+1,+5,+7 Cu :+1,+2 O :—2

Fe :+2,+3 S :—2,+4,+6 Al :+3 P :—3,+3,+5 Mn :+2,+4,+6,+7 N :—3,+2,+4,+5 2、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

口诀:得——降——(被)还原——氧化剂 失——升——(被)氧化——还原剂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关系: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还 原 性 逐 渐 减 弱

4、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强酸、强碱可溶性盐。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如CaCO 3、BaCO 3、

BaSO 4、AgCl 、AgBr 、AgI 、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等),难电离(H 2CO 3、H 2S 、CH 3COOH 、HClO 、H 2SO 3、NH 3·H2O 、H 2O 等),气体(CO 2、SO 2、NH 3、Cl 2、O 2、H 2等),氧化物(Na 2O 、MgO 、Al 2O 3等)不拆

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

化合

分解

复分解

第三步:删。删去前后都有的离子

第四步:查。检查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是否守恒 离子共存问题判断:

①是否产生沉淀(如:Ba 2+和SO 42-,Fe 2+和OH -);

②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NH

4+和OH -,H +和CH

3COO

-) ③是否生成气体(如:H +和CO

32-,H+和SO 3

2-) ④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 +、NO 3

-和Fe 2+/I -,Fe 3+和I -) 5、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酸碱中和,活泼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 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Ba(OH)2·8H2O 和NH 4Cl 的反应,灼热的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C 、CO 、H 2还原CuO 6、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公式和推论

⑴微粒数目和物质的量:n==N / N A ,N==nN A N A ——阿伏加德罗常数。规定0.012kg 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目为1摩尔,约为6.02×1023

个,该数目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⑵物质的量和质量:n==m / M ,m==nM

⑶对于气体,有如下重要公式

a 、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n==V / V m ,V==nV m 标准状况下:V m =22.4L/mol

b 、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V(A) / V(B) == n(A) / n(B) == N(A) / N(B)

c 、气体密度公式:ρ==M / Vm ,ρ1/ρ2==M1 / M 2

⑷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关系

(对于溶液)a 、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 C==n / V ,n==CV

b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 C==(1000ρω) / M

7、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①计算:固体的质量或稀溶液的体积

②称量:天平称量固体,量筒或滴定管量取液体(准确量取) ③溶解:在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④检漏: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两次)

⑤移液:冷却到室温,用玻璃棒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选定容积的容量瓶中 ⑥洗涤:将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液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少量多次)

⑦定容:加水至叶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1cm —2cm 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最低点刚好与刻度线相

⑧摇匀:反复上下颠倒,摇匀,使得容量瓶中溶液浓度均匀

⑨装瓶、贴标签

必须仪器: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或滴定管(量液体体积),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规格),胶头滴管 8、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 9、钠的氧化物比较

氧化钠 过氧化钠 化学式 Na 2O Na 2O 2 氧元素的化合价

—2 —1 色、态 白色,固态 淡黄色,固态

稳定性 不稳定

稳定

与水反应方程式 Na 2O+H 2O==2NaOH 2Na 2O 2+2H 2O==4NaOH+O 2↑ 与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

Na 2O+CO 2==Na 2CO 3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氧化性、漂白

无 有

用途

制备NaOH

供氧剂,氧化剂,漂白剂等

结构 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而表现出强还原性

物理性质 质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有良好导电导热性,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熔点较低 化学性质

与非金属单质 钠在常温下切开后表面变暗:4Na+O 2==2Na 2O (灰白色) 钠在氯气中燃烧,黄色火焰,白烟:2Na+Cl 2===2NaCl

与化 合物

与水反应,现象:浮,游,声,球,红2Na+2H 2O==2NaOH+H 2↑ 与酸反应,现象与水反应相似,更剧烈,钠先与酸反应,再与水反应

与盐溶液反应:钠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 和H 2,再考虑NaOH 与溶液中的盐反应。如:钠投入CuSO 4溶液中,有气体放出,生成蓝色沉淀。

2Na+2H 2O+CuSO 4==Cu(OH)2+Na 2SO 4+H 2↑

存在 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 保存 煤油,使之隔绝空气和水

用途 制备钠的化合物,作强还原剂,作电光源

Na 2CO 3

NaHCO 3 俗名 纯碱,苏打,面碱 小苏打 色、态 白色,固态,粉末

白色,固态,晶体

水溶性 >

碱性 碱性(同浓度时,碳酸钠碱性比碳酸氢钠碱

性强,pH 值大) 碱性

热稳定性 不易分解

2NaHCO 3==Na 2CO 3+H 2O+CO 2↑

与盐酸反应 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NaHCO 3+HCl==NaCl+H 2O+CO 2↑ 与氢氧化钠溶液 不反应

NaHCO 3+NaOH==Na 2CO 3+H 2O

点燃

10、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校

11、金属的通性:导电、导热性,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一般情况下除Hg 外都是固态 12、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①热分解法:适用于不活泼金属,如Hg 、Ag ②热还原法:适用于较活泼金属,如Fe 、Sn 、Pb 等

③电解法:适用于活泼金属,如K 、Na 、Al 等(K 、Ca 、Na 、Mg 都是电解氯化物,Al 是电解Al 2O 3) 13、铝及其化合物 Ⅰ、铝

①物理性质:银白色,较软的固体,导电、导热,延展性

②化学性质:Al —3e -

==Al 3+

a 、与非金属:4Al+3O 2==2Al 2O 3,2Al+3S==Al 2S 3,2Al+3Cl 2==2AlCl 3

b 、与酸:2Al+6HCl==2AlCl 3+3H 2↑,2Al+3H 2SO 4==Al 2(SO 4)3+3H 2↑

常温常压下,铝遇浓硫酸或浓硝酸会发生钝化,所以可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

c 、与强碱:2Al+2NaOH+2H 2O==2NaAlO 2(偏铝酸钠)+3H 2↑ (2Al+2OH -+2H 2O==2AlO 2-+3H 2↑) 大多数金属不与碱反应,但铝却可以

d 、铝热反应: 2Al+F

e 2O 3===2Fe+Al 2O 3,铝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还原一些金属氧化物

Ⅱ、铝的化合物

①Al 2O 3(典型的两性氧化物)

a 、与酸:Al 2O 3+6H +==2Al 3+

+3H 2O b 、与碱:Al 2O 3+2OH -==2AlO 2-+H 2O

②Al(OH)3(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白色不溶于水的胶状物质,具有吸附作用

a 、实验室制备:AlCl 3+3NH 3·H 2O==Al(OH)3↓+3NH 4Cl ,Al 3++3NH 3·H 2O==Al(OH)3↓+3NH 4+

b 、与酸、碱反应:与酸 Al(OH)3+3H +==Al 3+

+3H 2O 与碱 Al(OH)3+OH -==AlO 2-+2H 2O ③KAl(SO 4)2(硫酸铝钾)

KAl(SO 4)2·12H 2O ,十二水和硫酸铝钾,俗名:明矾

KAl(SO 4)2==K +

+Al 3+

+2SO 42-,Al 3+

会水解:Al 3+

+3H 2O Al(OH)3+3H +

因为Al(OH)3具有很强的吸附型,所以明矾可以做净水剂 14、铁

①物理性质:银白色光泽,密度大,熔沸点高,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较好,能被磁铁吸引。铁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硅、铝,排第四。 ②化学性质:

a 、与非金属:Fe+S==FeS ,3Fe+2O 2===Fe 3O 4,2Fe+3Cl 2===2FeCl 3

与澄清石灰水 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NaHCO 3+Ca(OH)2=CaCO 3↓+H 2O+NaOH

与二氧化碳 Na 2CO 3+H 2O+CO 2=2NaHCO 3

不反应 与氯化钙溶液

Na 2CO 3+CaCl 2=CaCO 3↓+2NaCl 不反应

用途

重要化工原料,可制玻璃,造纸等

治疗胃酸过多,制作发酵粉等

点燃 △

点燃 高温

点燃 点燃 △

b、与水:3Fe+4H2O(g)===Fe3O4+4H2

c、与酸(非氧化性酸):Fe+2H+==Fe2++H2↑

与氧化性酸,如硝酸、浓硫酸,会被氧化成三价铁

d、与盐:如CuCl2、CuSO4等,Fe+Cu2+==Fe2++Cu

Fe2+和Fe3+离子的检验:

①溶液是浅绿色的

Fe2+ ②与KSCN溶液作用不显红色,再滴氯水则变红

③加NaOH溶液现象: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①与无色KSCN溶液作用显红色

Fe3+ ②溶液显黄色或棕黄色

③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15、硅及其化合物

Ⅰ、硅

硅是一种亲氧元素,自然界中总是与氧结合,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硅有晶体和无定型两种。晶体硅是带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硬度大、有脆性,常温下不活泼。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制成光电池等能源。

Ⅱ、硅的化合物

①二氧化硅

a、物理性质:二氧化硅具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熔点高,硬度大。

b、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是H2SiO3的酸酐,但不溶于水

高温

SiO2+CaO===CaSiO3,SiO2+2NaOH==Na2SiO3+H2O,SiO2+4HF==SiF4↑+2H2O

c、用途:是制造光导纤维德主要原料;石英制作石英玻璃、石英电子表、石英钟等;水晶常用来制造电子工业的重要

部件、光学仪器、工艺品等;石英砂常用作制玻璃和建筑材料。

②硅酸钠:硅酸钠固体俗称泡花碱,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无色粘稠的液体,常作粘合剂、防腐剂、耐火材料。放置在

空气中会变质: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实验室可以用可溶性硅酸盐与盐酸反应制备

硅酸:Na2SiO3+2HCl==2NaCl+H2SiO3↓

③硅酸盐:

a、是构成地壳岩石的主要成分,种类多,结构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来表示组成。其表示方式

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如:滑石Mg3(Si4O10)(OH)2可表示为3MgO·4SiO2·H2O

b、硅酸盐工业简介:以含硅物质为原料,经加工制得硅酸盐产品的工业成硅酸盐工业,主要包括陶瓷工业、水泥工业

和玻璃工业,其反应包含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水泥的原料是黏土和石灰石;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成份是Na2SiO3·CaSiO3·4SiO2;陶瓷的原料是黏土。注意:三大传统硅酸盐产品的制备原料中,只有陶瓷没有用到石灰石。

16、氯及其化合物

①物理性质:通常是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能溶于水,有毒。

②化学性质:氯原子易得电子,使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氯气与金属、非金属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般作氧化剂。与水、

碱溶液则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拓展1、氯水:氯水为黄绿色,所含Cl2有少量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大部分仍以分子形

式存在,其主要溶质是Cl2。新制氯水含Cl2、H2O、HClO、H+、Cl-、ClO-、OH-等微粒

拓展2、次氯酸:次氯酸(HClO)是比H 2CO 3还弱的酸,溶液中主要以HClO 分子形式存在。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能

杀菌、消毒、漂白)的易分解(分解变成HCl 和O 2)的弱酸。

拓展3、漂白粉: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容易保存,工业上以Cl 2和石灰乳为原料制取漂白粉,其主要成分是CaCl 2

和Ca(ClO)2,有效成分是Ca(ClO)2,须和酸(或空气中CO 2)作用产生次氯酸,才能发挥漂白作用。

17、溴、碘的性质和用途

物理 性质 深红棕色,密度比水大,液体,强烈刺激

性气味,易挥发,强腐蚀性

紫黑色固体,易升华。气态碘在空气中显深

紫红色,有刺激性气味

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易溶于酒精、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化学 性质

能与氯气反应的金属、非金属一般也能与溴、碘反应,只是反应活性不如 氯气。氯、溴、碘的氧化性强弱:Cl 2>Br 2>I 2

18、二氧化硫

①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有毒,易液化,易溶于水(1:40),密度比空气大

②化学性质:

a 、酸性氧化物: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亚硫酸(中强酸):SO 2+H 2O === H 2SO 3 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 2+2NaOH==Na 2SO 3+H 2O ,SO 2+Na 2SO 3+H 2O==2NaHSO 3

b 、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但是是一种暂时性的漂白

c 、具有还原性:SO 2+Cl 2+2H 2O==H 2SO 4+2HCl 18、硫酸

①物理性质:无色、油状液体,沸点高,密度大,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②化学性质:酸酐是SO 3,其在标准状况下是固态 物质 组成性质

浓硫酸

稀硫酸

电离情况 H 2SO 4==2H ++SO 42-

主要微粒 H 2SO 4

H +、SO 42-

、(H 2O)

颜色、状态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无色液体 性质

四大特性

酸的通性

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a 、吸水性:将物质中含有的水分子夺去(可用作气体的干燥剂)

b 、脱水性:将别的物质中的H 、O 按原子个数比2:1脱出生成水

c 、强氧化性:

ⅰ、冷的浓硫酸使Fe 、Al 等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而钝化

ⅱ、活泼性在H 以后的金属也能与之反应(Pt 、Au 除外):Cu+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ⅲ、与非金属反应:C+2H 2SO 4(浓硫酸)===CO 2↑+2SO 2↑+2H 2O ⅳ、与较活泼金属反应,但不产生H 2

d 、不挥发性:浓硫酸不挥发,可制备挥发性酸,如HCl :NaCl+H 2SO 4(浓)==NaHSO 4+HCl 三大强酸中,盐酸和硝酸是挥发性酸,硫酸是不挥发性酸 ③酸雨的形成与防治

pH 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包括雨、雪、雾等降水过程,是由大量硫和氮的氧化物被雨水吸收而

形成。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是化石燃料及其产品的燃烧、含硫金属矿石的冶炼和硫酸的生产等产 生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SO 2 H 2SO 3 H 2SO 4。在防治时可以开发新能源,对含硫燃 料进行脱硫处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19、氮及其化合物

Ⅰ、氮气(N 2)

a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78%

b 、分子结构:分子式——N 2,电子式—— ,结构式——N ≡N

c 、化学性质:结构决定性质,氮氮三键结合非常牢固,难以破坏,所以但其性质非常稳定。 ①与H 2反应:N 2+3H 2 2NH 3 ②与氧气反应:N 2+O 2========2NO(无色、不溶于水的气体,有毒) 2NO+O 2===2NO 2(红棕色、刺激性气味、溶于水气体,有毒) 3NO 2+H 2O===2HNO 3+NO ,所以可以用水除去NO 中的NO 2

两条关系式:

4NO+3O 2+2H 2O==4HNO 3,4NO 2+O 2+2H 2O==4HNO 3

Ⅱ、氨气(NH 3)

a 、物理性质:无色、刺激性气味,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常用作制

冷剂 H

b 、分子结构:分子式——NH 3,电子式—— ,结构式——H —N —H

c 、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NH 3+H 2O NH 3·H 2O(一水合氨) NH 4+

+OH -

,所以氨水溶液显碱性

②与氯化氢反应:NH 3+HCl==NH 4Cl ,现象:产生白烟 d 、氨气制备:原理:铵盐和碱共热产生氨气

方程式:2NH 4Cl+Ca(OH)2===2NH 3↑+2H 2O+CaCl 2 装置:和氧气的制备装置一样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不能用排水法,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

(注意:收集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防止空气对流,减缓排气速度,收集较纯净氨气) 验证氨气是否收集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收集满 干燥:碱石灰(CaO 和NaOH 的混合物) Ⅲ、铵盐

a 、定义:铵根离子(NH 4+)和酸根离子(如Cl -、SO 42-、CO 32-

)形成的化合物,如NH 4Cl ,NH 4HCO 3等

b 、物理性质:都是晶体,都易溶于水

c 、化学性质:

①加热分解:NH 4Cl===NH 3↑+HCl↑,NH 4HCO 3===NH 3↑+CO 2↑+H 2O

②与碱反应:铵盐与碱共热可产生刺激性气味并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即氨气,故可以用来检验铵根离

子的存在,如:NH 4NO 3+NaOH===NH 3↑+H 2O+NaCl,,离子方程式为:

NH 4++OH -===NH 3↑+H 2O ,是实验室检验铵根离子的原理。

d 、NH 4+的检验:NH 4++OH -===NH 3↑+H 2O 。操作方法是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

H 2O

O 2

催化剂

放电或高温

△ △

△ △

纸靠近试管口,观察是否变蓝,如若变蓝则说明有铵根离子的存在。

20、硝酸

①物理性质:无色、易挥发、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硝酸因为挥发HNO 3产生“发烟”现象,故叫做发烟硝酸 ②化学性质:a 、酸的通性:和碱,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b 、不稳定性:4HNO 3=== 4NO 2↑+2H 2O+O 2↑,由于HNO 3分解产生的NO 2溶于水,所以久置的硝

酸会显黄色,只需向其中通入空气即可消除黄色 c 、强氧化性:ⅰ、与金属反应:3Cu+8HNO 3(稀)===3Cu(NO

3)2+2NO↑+4H 2O Cu+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常温下Al 、Fe 遇浓硝酸会发生钝化,所以可以用铝制或铁制的容器储存浓硝酸 ⅱ、与非金属反应:C+4HNO 3(浓)===CO 2↑+4NO 2↑+2H 2O

d 、王水:浓盐酸和浓硝酸按照体积比3:1混合而成,可以溶解一些不能溶解在硝酸中的金属如Pt 、Au

21、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①原子组成:

原子核 中子 原子不带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组成 质子 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 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 ②原子表示方法:

A :质量数 Z :质子数 N :中子数 A=Z+N

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质子数多少,确定了质子数就可以确定它是什么元素 ③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16O 和18O ,12C 和14C ,35Cl 和37Cl

④电子数和质子数关系:不带电微粒:电子数==质子数

带正电微粒: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带负电微粒: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 ⑤1—18号元素(请按下图表示记忆)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⑥元素周期表结构

短周期(第1、2、3周期,元素种类分别为2、8、8) 元 周期(7个横行) 长周期(第4、5、6周期,元素种类分别为18、18、32) 素 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元素种类为26,若排满为32)

周 主族(7个)(ⅠA —ⅦA) 期 族(18个纵行,16个族) 副族(7个)(ⅠB —ⅦB)

表 0族(稀有气体族:He 、Ne 、Ar 、Kr 、Xe 、Rn)

Ⅷ族(3列)

⑦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化合价 ⑧元素周期律:

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

△ 或光照 △

△ X

A

Z

属性逐渐减弱)

从上到下:原子序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所以在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F,金属性最强的是Fr (自然界中是Cs,因为Fr是放射性元素) 判断金属性强弱的四条依据:

a、与酸或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以及释放出氢气的难易程度,越剧烈则越容易释放出H2,金属性越强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E最高价含氧酸酸性,酸性越强,金属性越弱

c、金属单质间的相互置换(如:Fe+CuSO4==FeSO4+Cu)

d、原电池的正负极(负极活泼性﹥正极)

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三条依据:

a、与H2结合的难易程度以及生成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易结合则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c、非金属单质间的相互置换(如:Cl2+H2S==2HCl+S↓)

注意:“相互证明”——由依据可以证明强弱,由强弱可以推出依据

⑨化学键: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极性键

共价键

化学键非极性键

离子键

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的形式形成的化学键,一般由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间形成。

离子键:原子之间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化学键,一般由活泼的金属(ⅠA、ⅡA)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ⅥA、ⅦA)间形成,如:NaCl,MgO,KOH,Na2O2,NaNO3中存在离子键

注:有NH4+离子的一定是形成了离子键;AlCl3中没有离子键,是典型的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仅仅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如:HCl,H2SO4,CO2,H2O等

离子化合物:存在离子键的化合物,如:NaCl,Mg(NO3)2,KBr,NaOH,NH4Cl

24、烃

①有机物

a、概念:含碳的化合物,除CO、CO2、碳酸盐等无机物外

b、结构特点:ⅰ、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一定形成四根共价键

ⅱ、碳原子可以和碳原子结合形成碳链,还可以和其他原子结合

ⅲ、碳碳之间可以形成单键,还可以形成双键、三键

ⅳ、碳碳可以形成链状,也可以形成环状

c、一般性质:ⅰ、绝大部分有机物都可以燃烧(除了CCl4不仅b不燃烧,还可以用来灭火)

ⅱ、绝大部分有机物都不溶于水(乙醇、乙酸、葡萄糖等可以)

②烃:仅含碳、氢两种元素的化合物(甲烷、乙烯、苯的性质见表)

③烷烃:

a、定义:碳碳之间以单键结合,其余的价键全部与氢结合所形成的链状烃称之为烷烃。因为碳的所有价键都已经充

分利用,所以又称之为饱和烃

b、通式:C n H2n+2,如甲烷(CH4),乙烷(C2H6),丁烷(C4H10)

c、物理性质:随着碳原子数目增加,状态由气态(1—4)变为液态(5—16)再变为固态(17及以上)

d、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能够燃烧,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同甲烷

C n H2n+2+(3n+1)/2O2nCO2+(n+1)H2O

e、命名(习惯命名法):碳原子在10个以内的,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命名

④同分异构现象: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现象,称之为同分异构现象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物质之间称为同分异构体

如C4H10有两种同分异构体:CH3CH2CH2CH3(正丁烷),CH3CHCH3(异丁烷)

甲烷乙烯苯

分子

CH4C2H4C6H6

结构

式不作要求

结构简式CH4

CH2=CH2

电子

式不作要求

空间

结构正四面体结构平面型平面型(无单键,无双键,介于单、双键间特殊的键,大∏键)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

空气小的气体,是天然气、沼气、

油田气、煤道坑气的主要成分

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

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

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

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

小,有毒

化学性质①氧化反应:

CH4+2O2CO2+2H2O

②取代反应:

CH4+Cl2CH3Cl+HCl

①氧化反应:

a.能使酸性高锰酸钾

褪色

b.C2H4+3O2

2CO2+2H2O

②加成反应:

CH2=CH2+Br2

①氧化反应:

a.不能使酸性高锰酸

钾褪色

b.2C6H6+15O2

12CO2+6H2O

②取代反应:

a.与液溴反应:

点燃

点燃

光照

点燃点燃

③加聚反应:

nCH 2=CH 2 —CH 2—CH 2—

产物为聚乙烯,塑料的主要成份,是高分子化合物

+ +Br 2 +HBr b .与硝酸反应:

+HO-NO 2 +H 2O

③加成反应:

+3H 2 (环己烷)

用途

可以作燃料,也可以作为原料制备氯仿(CH 3Cl ,麻醉剂)、四氯化碳、炭黑等

石化工业的重要原料和标志,水果催熟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制造塑料,合成纤维等

有机溶剂,化工原料

注: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一个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代替的反应:有上有下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不饱和键(双键或三键)两端的原子与其他原子直接相连的反应:只上不下 芳香烃——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烃称为芳香烃。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易取代,难加成)。 25、烃的衍生物

①乙醇:

a 、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易挥发的液体,可和水以任意比互溶,良好的溶剂

b 、分子结构:分子式——C 2H 6O ,结构简式——CH 3CH 2OH 或C 2H 5OH ,官能团——羟基,—OH

c 、化学性质:ⅰ、与活泼金属(Na)反应:2CH 3CH 2OH+2Na 2CH 3CH 2ONa+H 2↑

ⅱ、氧化反应:燃烧:C 2H 5OH+3O 2 2CO 2+3H 2O

催化氧化:2CH 3

CH 2

OH+O

2

2CH 3

CHO+2H 2

O

ⅲ、酯化反应:CH 3COOH+CH 3CH 2OH CH 3CO OCH 2CH 3+H 2O

d 、乙醇的用途:燃料,医用消毒(体积分数75%),有机溶剂,造酒

②乙酸:

a 、物理性质: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纯净的乙酸称为冰醋酸。

b 、分子结构:分子式——C 2H 4O 2,结构简式——CH 3COOH ,官能团——羧基,—COOH

c 、化学性质:ⅰ、酸性(具备酸的通性):比碳酸酸性强

2CH 3COOH+Na 2CO 3=2CH 3COONa+H 2O+CO 2,CH 3COOH+NaOH=CH 3COONa+H 2O

ⅱ、酯化反应(用饱和Na 2CO 3溶液来吸收,3个作用)

d 、乙酸的用途:食醋的成分(3%—5%) ③酯:

a 、物理性质:密度小于水,难溶于水。低级酯具有特殊的香味。

b 、化学性质:水解反应

ⅰ、酸性条件下水解:CH 3COOCH 2CH 3+H 2O CH 3COOH+CH 3CH 2OH

催化剂 [

浓H 2SO 4

Ni

△ 点燃

Cu 或Ag △ 浓H 2SO 4

浓H SO

ⅱ、碱性条件下水解:CH3COOCH2CH3+NaOH CH3COONa+CH3CH2OH

26、煤、石油、天然气

①煤:由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可通过干馏、气化和液化进行综合利用

蒸馏:利用物质沸点(相差在20℃以上)的差异将物质进行分离,物理变化,产物为纯净物

分馏:利用物质沸点(相差在5℃以内)的差异将物质分离,物理变化,产物为混合物

干馏:隔绝空气条件下对物质进行强热使其发生分解,化学变化

②天然气:主要成份是CH4,重要的化石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加热分解制炭黑和H2)

③石油:多种碳氢化合物(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可通过分馏、裂化、裂解、催化重整进行综合利用

分馏的目的:得到碳原子数目不同的各种油,如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

裂化的目的:对重油进行裂化得到轻质油(汽油、煤油、柴油等),产物一定是一个烷烃分子加一个烯烃分子

裂解的目的:得到重要的化工原料“三烯”(乙烯、丙烯、1,3—丁二烯)

催化重整的目的:得到芳香烃(苯及其同系物)

27、常见物质或离子的检验方法

物质(离子) 方法及现象

Cl-先用硝酸酸化,然后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SO42-先加盐酸酸化,然后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CO32-加入硝酸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可溶于硝酸(或盐酸),并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

Al3+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NaOH溶液,沉淀消失

Fe3+(★) 加入KSCN溶液,溶液立即变为血红色

NH4+(★) 与NaOH溶液共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 Na+焰色反应呈黄色

K+焰色反应呈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I2遇淀粉溶液可使淀粉溶液变蓝

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的羽毛气味

高中会考化学知识点

高中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

1.熟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电子排布和周期表的关系,化合价和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所在的族序数的关系,微粒的半径大小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非金属氢化物的稳定性、酸性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2.知道典型的特征 先沉淀后澄清的反应: 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 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先沉淀后澄清: 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先沉淀后澄清: ; 电解饱和食盐水:; C与浓HNO3加热时反应:; C与浓H2SO4加热时反应:; 常见的置换反应: (1)金属置换金属: 如溶液中金属与盐的反应:; 铝热反应:; (2)非金属置换非金属: 卤素间的置换:; (3)金属置换非金属: 活泼金属与非氧化性酸的反应:; 钠与水的反应:; 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4)非金属置换金属: 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 三合一的反应: 4Fe(OH)2+O2+2H2O—— CaCO3+CO2+H2O—— Na2CO3+CO2+H2O—— 能同酸反应的单质: (1)金属单质Zn+H2SO4(稀)—— Cu+HNO3(浓)—— (注意:铁、铝遇冷的浓硫酸、硝酸会钝化) (2)C、S、可跟氧化性酸(浓H2SO4、HNO3)反应 C+H2SO4(浓)—— C+HNO3(浓)—— 能同碱反应的单质:、铝、卤素单质 Al+NaOH+H2O—— Cl2+NaOH—— Cl2+Ca(OH)2—— 无机框图题题眼归纳 一、物质的重要特征: 1、性质特征:

(1)物质的颜色:有色气体单质:Cl2?、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离子(溶液)Cu2+、Fe2+、Fe3+、MnO4-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二、全部颜色分类 红色:Fe2O3红棕色;Fe(OH)3红褐色;[Fe(SCN)]2+(或血红色);Cu2O红色(或砖红色); 石蕊酚酞;NO2红棕色; 紫色:MnO4-紫红色;I2的CCl4或苯或汽油等溶液紫红色; 橙色:溴水橙色;溴溶于有机溶剂中橙色或橙红色;。 灰色:Fe(OH)2变成Fe(OH)3的中间产物灰绿色。 棕色:FeCl3溶液溶液棕黄色。 黄色:S、、Fe3+、Na2O2、 蓝色:Cu2+、Cu(OH)2、CuSO4?5H2O;石蕊在pH>8的溶液中呈蓝色;I2遇淀粉变蓝色; 黑色:炭、MnO2、CuO、 绿色:Fe2+浅绿色;Cl2淡黄绿色; (2)物质的状态: 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Br2、Hg常温下的常见的无色液体:H2OH2O2 常见的气体:H2、N2、O2、F2、Cl2、NH3、CO2、NO、NO2、SO2)[注:有机物中的气态烃CxHy(x≤4);有机化学中有许多液态物质, 常见的固体单质:I2、S、P、C、Si、金属单质。白色胶状沉淀(Al(OH)3、H2SiO3)(3)物质的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l2、SO2、NO2、HX、NH3 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氯水、溴水 (4)物质的毒性: 非金属单质有毒的:F2、Cl2、Br2、I2、 常见的有毒气体化合物:CO、NO、NO2、SO2、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CO和NO (5)物质的溶解性: 极易溶于水的气体:HX、NH3 常见的难溶于水的气体:H2、N2、NO、CO、CH4、C2H4、 S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特征反应现象: 三、重要的实验现象: 1、燃烧时火焰的颜色: (1)火焰为蓝色或淡蓝色的是:H2、CH4、 (2)火焰为苍白色的为H2与Cl2; (3)Na燃烧时火焰呈黄色。 2、沉淀现象: (1)向一溶液中滴入碱液,先生成白色沉淀,进而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3)与碱产生红褐色沉淀的必是Fe3+; (4)与碱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一般是Mg2+和Al3+,若加过量NaOH沉淀不溶解,则是Mg2+,溶解则是Al3+; 3、放气现象: (1)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此气体可使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般

高中化学会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化学会考知识点汇总 ~ 高中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必修1、2) 1、化合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碱金属元素、Ag、H:+1 F:—1 Ca、Mg、Ba、Zn:+2 Cl:—1,+1,+5,+7 Cu:+1,+2 O:—2 Fe:+2,+3 S:—2,+4,+6 Al:+3 P:—3,+3,+5 Mn:+2,+4,+6,+7 N:—3,+2,+4,+5 2、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 口诀:得——降——(被)还原——氧化剂失——升——(被)氧化——还原剂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关系: file:///C:/DOCUME~1/morning/LOCALS~1/Temp/ksohtml/wpsE8.tmp.png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file:///C:/DOCUME~1/morning/LOCALS~1/Temp/ksohtml/wpsE9.tmp.png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还原性逐渐减弱 4、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如CaCO3、BaCO3、BaSO4、AgCl、AgBr、AgI、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等),难电离(H2CO3、H2S、CH3COOH、HClO、H2SO3、NH3·H2O、H2O等),气体(CO2、SO2、NH3、Cl2、O2、H2等),氧化物(Na2O、MgO、Al2O3等)不拆 第三步:删。删去前后都有的离子 第四步:查。检查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是否守恒 离子共存问题判断: ⑵ 是否产生沉淀(如:Ba2+和SO42-,Fe2+和OH-); ⑵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NH4+和OH-,H+和CH3COO-) ⑶是否生成气体(如:H+和CO32-,H+和SO32-) ⑷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NO3-和Fe2+/I-,Fe3+和I-) 5、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酸碱中和,活泼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 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灼热的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C、CO、H2还原CuO 6、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公式和推论 ⑴微粒数目和物质的量:n==N / N A,N==nN A ⑵物质的量和质量:n==m / M,m==nM ⑶对于气体,有如下重要公式 a、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n==V / V m,V==nV m 标准状况下:V m=22.4L/mol b、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V(A) / V(B) == n(A) / n(B) == N(A) / N(B) ⑷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关系 (对于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C==n / V,n==CV 7、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①计算:固体的质量或稀溶液的体积 ②称量:天平称量固体,量筒或滴定管量取液体(准确量取)

高中化学会考复习必备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纲要——必修1 1.常见的有机物有: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等。2.常见的混合物有煤,石油,漂白粉,硬铝、黄铜、钢等合金,氯水,氨水 等溶液,胶体。 3.液氯、液氨、冰醋酸属于纯净物。4.常见的电解质有:酸、碱、盐等,其在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5.鉴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丁达尔效应6.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而言,反应物 或生成物中有单质的一定是氧化还原 反应,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换除外。7.升失氧化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 原剂 8.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9.摩尔质量的单位g/mol或g.mol-1 10.L的使用条件:①标准状况下(0℃101KP a );②气体。注:水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 11.n= 12.c(浓溶液)·V(浓溶液) = c(稀溶液)·V(稀溶液) 1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必需的仪器:XX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 胶头滴管。 14.过滤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主要仪器:漏斗、烧杯、玻璃棒。15.蒸馏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如:乙醇和水的混合物。冷凝水“下进上出”。16.萃取可用于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主要仪器:分液漏斗;萃取剂不能溶于 水,如四氯化碳,不可使用酒精。17.分液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如:乙酸乙酯和饱和Na 2 CO 3 溶液,植物油和水。主要仪器:分液漏斗。使用时 注意“上倒下放”。 18.蒸发的主要仪器:蒸发皿。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停止加热。19.氢氟酸应存放在塑料瓶中,不能存放在玻璃瓶中。 20.氢氧化钠溶液在存放时不能使用玻璃塞。 21.金属钠、钾存放在煤油中 22.氯水存放在棕色瓶中 23.托盘天平精确到,量筒精确到。24.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 25.点燃可燃气体前要验纯。 26.酒精着火应迅速用湿抹布盖灭,钠、钾着火用细沙盖灭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稀HNO 3和AgNO 3 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 42-稀HCl和BaCl 2 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滴 入BaCl 2 溶液有白色沉淀 SO 4 2-+Ba2+=BaSO 4 ↓ Fe3+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 Fe2+先加KSCN溶液 再加氯水 先无明显变化,后溶液呈 红色 2Fe2++Cl 2 =2Fe3++2Cl- NH 4+ NaOH溶液,加热 湿润红色石蕊试 纸 试纸变蓝NH 4 + +OH- NH 3 ↑+H 2 O Na+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K+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紫色 Al3+NaOH溶液至过量先白色沉淀后逐渐溶解Al3++3OH-=Al(OH) 3 ↓ Al(OH) 3 + OH—= AlO 2 —+

高中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修订版

高中化学会考知识点总 结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高中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mol)。 (2)1 mol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 kg一种碳原子(12C)所含的碳原子数=×1023 (3)阿伏加德罗常数:×1023 mol-1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4)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与微粒数(N)之间的关系:n = N N A。 2.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M),单位为gmol-1。(2)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3)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和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n = m M。 3.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V m),单位为Lmol-1。 (2)标准状况下,V m≈ Lmol-1。 (3)物质的量(n)、气体的体积(V)和气体摩尔体积(V m)之间的关系:n = V V m。4.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c B),单位为molL-1 。 (2)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n)、溶液的体积(V)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B)之间的关系:n = c B V 。 (3)容量瓶:常用于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二、胶体

1.定义: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2.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3.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现象。 4.丁达尔现象可用于检验溶液和胶体。 5.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聚沉。 6.引起胶体聚沉的条件:加入可溶性盐、加热、搅拌等。 三、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2.酸、碱、盐是电解质;其它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3.离子反应:有离子参与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4.将化学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时,可溶性的酸碱盐要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物质不改写。 四、氧化还原反应 1.定义: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转移。 3.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本身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本身作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五、原子结构 1.对一个原子来说: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3.一般用符号A X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 Z

高中文科化学会考必背知识点

高中化学会考必备知识点 1、化合价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碱金属元素、Ag、H:+1 Cu:+1,+2 F:-1 Ca、Mg、Ba、Zn:+2 Fe:+2,+3 Cl:-1,+1,+5,+7 Al:+3 O:-2 Mn:+2,+4,+6,+7 S:-2,+4,+6 P:-3,+3,+5 N:-3,+2,+4,+5 2、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 口诀:-氧化剂--得---降---(被)还原 -还原剂-- 失--- 升----(被)氧化 四种基本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关系 3、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还原性逐渐减弱 4、离子反应 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如CaCO3、BaCO3、BaSO4、AgCl、AgBr、AgI、Mg(OH)2、Al(OH)3 、Fe(OH)2、Fe(OH)3、Cu(OH)2等),难电离(H2CO3、H2S、CH3COOH、HClO、H2SO3、H3PO4等),气体(CO2、SO2、NH3、H2S、Cl2、O2、H2等),氧化物(Na2O、MgO、Al2O3)等不拆。 第三步:删。删去前后都有的离子 第四步:查。检查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离子共存问题判断 1、是否产生沉淀(如:Ba2+和SO42-,Fe2+和OH-) 2、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NH4+和OH-,H+和CH3OO-) 3、是否生成气体(如:H+和CO32-,H+和SO32-)

高中化学会考复习总结

高中化学会考复习总结 1、化合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碱金属元素、Ag、H:+1 F:1,+1,+5,+7 Cu:+1,+2 O:2,+4,+6 Al:+3 P:3,+2,+4,+ 52、氧化还原反应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升降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口诀:得降(被)还原氧化剂失升(被)氧化还原剂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关系: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还原性逐渐减弱 4、离子反应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如CaCO 3、BaCO 3、BaSO

4、AgCl、AgBr、AgI、Mg(OH) 2、Al(OH) 3、Fe(OH) 2、Fe(OH) 3、Cu(OH)2等),难电离(H2CO 3、H2S、CH3COOH、HClO、H2SO 3、NH3H2O、H2O等),气体(CO 2、SO 2、NH 3、Cl 2、O 2、H2等),氧化物(Na2O、MgO、Al2O3等)不拆 第三步:删。删去前后都有的离子 第四步:查。检查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是否守恒离子共存问题判断: ①是否产生沉淀(如:Ba2+和SO42-,Fe2+和OH-);②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NH4+和OH-,H+和CH3COO-)③是否生成气体(如:H+和CO32-,H+和SO32-)④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H+、NO3-和Fe2+/I-,Fe3+和I-) 5、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酸碱中和,活泼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吸热反

高中化学会考复习资料课件

高中化学会考复习资料课 件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高中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 1、化合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碱金属元素、Ag 、H :+1 F :-1 Ca 、Mg 、Ba 、Zn :+2 Cl :-1,+1,+5,+7 Cu :+1,+2 O :-2 Fe :+2,+3 S :-2,+4,+6 Al :+3 P :-3,+3,+5 Mn :+2,+4,+6,+7 N :-3,+2,+4,+5 2、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升降 双线桥 失去2e- -1 0 0 -1 2 KBr + Cl 2====Br 2+2KCl 得到2e-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 口诀:得——降——(被)还原——氧化剂 失——升——(被)氧化——还原剂 3 胶体的本质特征 丁达儿现象:光亮的通路 区分溶液与胶体 非电解质: 蔗糖 酒精 SO 2 CO 2 NH 3等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强酸HCl H 2SO 4 HNO 3 强碱NaOH KOH Ba (OH )2 大多数的盐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弱酸 弱碱 水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如CaCO 3、BaCO 3、BaSO 4、 AgCl 、AgBr 、AgI 、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等),难电离(H 2CO 3、H 2S 、CH 3COOH 、HClO 、H 2SO 3、NH 3·H2O 、H 2O 等),气体(CO 2、SO 2、NH 3、Cl 2、O 2、H 2等),氧化物(Na 2O 、MgO 、Al 2O 3等)不拆 第三步:删。删去前后都有的离子 第四步:查。检查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是否守恒 离子共存问题判断: ①是否产生沉淀(如:Ba 2+和SO 42-,Fe 2+和OH -); ②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 NH 4 +和 OH -,H+和 CH 3COO -) ③是否生成气体(如:H +和 CO 3 2-,H+和 SO 3 2-) ④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NO 3 -和Fe2+/ I-,Fe3+和I-) 5、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酸碱中和,活泼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 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Ba(OH)2·8H2O 和NH 4Cl 的反应,灼热的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C 、CO 、H 2还原CuO 6、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公式和推论 ⑴微粒数目和物质的量:n==N / N A ,N==nN A N A ——阿伏加德罗常数。规定所含的碳原子数目为一摩尔,约为×1023个,该数目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⑵物质的量和质量:n==m / M ,m==nM ⑶对于气体,有如下重要公式 a 、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n==V / V m ,V==nV m 标准状况下:V m =mol b 、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V(A) / V(B) == n(A) / n(B) == N(A) / N(B) c 、气体密度公式:ρ==M / Vm ,ρ1/ρ2==M1 / M 2 ⑷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关系 (对于溶液)a 、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 C==n / V ,n==CV b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 C==(1000ρω) / M 7、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①计算:固体的质量或稀溶液的体积 ②称量:天平称量固体,量筒或滴定管量取液体(准确量取) ③溶解:在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④检漏: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两次) ⑤移液:冷却到室温,用玻璃棒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选定容积的容量瓶中 ⑥洗涤:将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液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少量多次) ⑦定容:加水至叶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1cm —2cm 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 面最低点刚好与刻度线相切 ⑧摇匀:反复上下颠倒,摇匀,使得容量瓶中溶液浓度均匀 ⑨装瓶、贴标签 必须仪器: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或滴定管(量液体体积),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规格), 胶头滴管

高中化学会考复习整理

会考复习整理 一、物质的分类 1物质的分类方法和举例 2物质变化(即化学反应)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 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即多变一),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即一变多),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都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 ②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3分散系的分类标准、分类结果 4生活中常见的胶体(课本中的例子) 气溶胶:烟,云,雾 液溶胶:蛋白溶液,淀粉溶液 固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水晶 5区分溶液和胶体的方法、操作和现象的文字描述 方法:丁达尔效应 操作和现象:手电筒(激光)照射,垂直光线方向观察,有光亮通路 6 Fe(OH) 的制备过程 3 在沸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停止加热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Na/NaOH/Na 2O/Na 2 O 2 的物理性质 Na:银白色金属,ρ<水,质软NaOH:白色片状晶体 Na 2 O:白色粉末 Na 2O 2 :淡黄色粉末 2 Na和水的反应(1)化方 2Na+2H 2O===2NaOH+H 2 (2)离方 2Na+2H 2O=2Na++2OH-+H 2 (3)现象+原因 钠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钠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钠的熔点低)钠在水面上四处游动(有气体生成) 发出嘶嘶的响声(生成了气体,反应剧烈) 当有酚酞时:溶液变红(生成碱性物质) 3 Na和O 2 的反应 (1)两种条件、两个化方 4Na+O 2=2Na 2 O 2Na+O 2==加热==Na 2 O 2 (2)上述两种产物之间的转化 Na 2O 2 + 2Na = 2Na 2 O 2Na 2O + O 2 = 2Na 2 O 2 4钠的氧化物 (1)Na 2O和Na 2 O 2 分别和H2O反应的化方对比 Na 2O+H 2 O=2NaOH 2Na 2O 2 +2H 2 O=4NaOH+O 2 ↑ (2)Na 2O 2 和H 2 O离方 2Na 2O 2 +2H 2 O=4Na++4OH-+O 2 ↑ (3)Na 2O和Na 2 O 2 分别和CO 2 反应的化方对比 Na 2O+H 2 O=2NaOH 2NaOH+CO2=Na2CO3+H2O 2Na 2O 2 +2CO 2 =2Na 2 CO 3 +O 2 (4)Na 2O 2 和CO 2 离方+应用 2Na 2O 2 +2CO 2 =4Na++CO 3 2-+O 2 ↑

(人教版)高中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引言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发展趋势 2、能列举一些对化学科学发展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及其成就 3、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面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和关系 5、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1、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 2、能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3、认识实验方案、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 4、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5、学会分离、提纯实验方法;掌握过滤和蒸发、蒸馏和萃取等基本实验操作; 6、学会NH4+、Fe3+、Cl-、SO42-、CO32-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是度量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并通过物质的量建起宏观和微观量的关系 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含义,明确1摩尔的含义: 3、能进行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换算 4、知道、气体摩尔体积以及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5、能进行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 6、能利用物质的量及其相关关系定量上认识化学反应,并进行简单计算; 7、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了解容量瓶在配制中应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1、能运用元素的观点学习和认识物质。 2、能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3、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能列举一些生活中的胶体。 4、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 5、能运用胶体的性质(丁达尔现象),解释简单的实验现象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验问题。 第二节离子反应 1、写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2、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从微粒观(电离的观点)的视角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及所发生的反应。 3、书写易溶、易电离的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利用离子反应检验常见离子,如CI-、SO42-、CO32-。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知道可以依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能利用化合价升降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氧化还原反应,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3、能列举中学阶段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4、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5、能列举说明氧化还原反应的广泛存在及对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影响。 6、以Fe、Fe2+,Fe3+间的转化为例,初步学会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视角研究物质的性质。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1、知道钠的主要物质性质(颜色、状态、硬度) 2、认识钠和水、氧气等物质的化学反应,书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能利用钠的化学性质分析一些简单的实验现象和实际问题。 4、了解铝的还原性、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以及铝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能书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018年云南省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复习

2018化学会考必过必背 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纲要——必修1 1.常见的有机物有: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等。 2.常见的混合物有煤,石油,漂白粉,硬铝、黄铜、钢等合金,氯水,氨水等溶液,胶体。 3.液氯、液氨、冰醋酸属于纯净物。 4.常见的电解质有:酸、碱、盐等,其在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5.鉴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丁达尔效应 6.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一般而言,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单质的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7.升失氧化还原剂:化合价升高的原因是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本身做还原剂 8.降得还原氧化剂: 化合价降低的原因是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本身做氧化剂 9.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摩尔质量的单位g/mol或g.mol-1 10.L的使用条件:①标准状况下(0℃ 101KP a);②气体。注:水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 11.n= 12.稀释公式:c(浓溶液)·V(浓溶液) = c(稀溶液)·V(稀溶液)或c1·V1 = c2·V2 1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必需的仪器:XX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14.过滤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主要仪器:漏斗,玻璃棒。 15.蒸馏用于分离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如:乙醇和水的混合物。冷凝水“下进上出”。 16.萃取可用于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主要仪器:分液漏斗;萃取剂不能溶于水,如四氯化碳,苯,不可使用酒精。 17.分液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即分层的液体混合物),如:乙酸乙酯和饱和Na2CO3溶液,植物油和水。主要仪器:分液漏斗。使用时注意“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18.蒸发的主要仪器:蒸发皿。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停止加热。 19.氢氟酸应存放在塑料瓶中,不能存放在玻璃瓶中。 20.氢氧化钠溶液在存放时不能使用玻璃塞。 21.金属钠、钾存放在煤油中 22.氯水存放在棕色瓶中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2020年九月整理).doc

高中化学会考必备知识点 1、化合价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特征:化合价的升降 氧化剂 (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 还原剂 (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如CaCO 3、BaCO 3、BaSO 4、AgCl 、AgBr 、AgI 、Mg (OH )2、Al (OH )3、Fe (OH )2、Fe (OH )3、Cu (OH )2等),难电离(H 2CO 3、H 2S 、CH 3COOH 、HClO 、H 2SO 3、H 3PO 4等),气体(CO 2、SO 2、NH 3、H 2S 、Cl 2、O 2、H 2等),氧化物(Na 2O 、MgO 、Al 2O 3)等不拆。 第三步:删。删去前后都有的离子 第四步:查。检查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离子共存问题判断: 1、是否产生沉淀 (如:Ba 2+ 和SO 42-,Fe 2+ 和OH -) 2、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NH 4+和OH -,H+和CH 3OO -) 3、是否生成气体 (如:H +和CO 32-,H+和SO 3 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酸碱中和、活泼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 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盐类的水解、Ba (OH )2·8H 2O 和NH 4Cl 的反应、灼热的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物质的量 2、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公式和推论

北京高中会考化学知识点复习

北京高中会考化学知识点复习 一 1.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 2.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 3.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浓硫酸吸水后有胆矾析出 4.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只有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5.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 6.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 7.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8.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制取漂白粉为熟石灰和Cl2反应,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物 9.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 10.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再加入氯水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锌,皆会产生Fe3+ 11.常温下,浓硝酸可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12.NaAlO2、Na2SiO3、Na2CO3、CaClO2、NaOH、C17H35COONa、C6H5ONa等饱和溶液中通入CO2出现白色沉淀,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色沉淀仍不消失 13.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 14.某澄清溶液由NH4Cl、AgNO3、NaOH三种物质混合而成,若加入足量硝酸必产生白色沉淀,NH4Cl、AgNO3、NaOH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AgNH32]+加入足量硝酸后生成AgCl和NH4NO3 15.为了充分利用原料,硫酸工业中的尾气必须经净化、回收处理 二 1、常温下其单质有颜色气体的元素是F、Cl 2、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是F 3、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是Cl

高中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物质得量 1。物质得量 (1)物质得量得单位就是摩尔(mol)、 (2)1 mol任何微粒所含得微粒数=0。012kg一种碳原子(12C)所含得碳原子数=6。02×1023 (3)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mol-1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4)物质得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与微粒数(N)之间得关系:n = N NA 。 2、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得量得物质所具有得质量叫做摩尔质量(M),单位为g?mol—1、 (2)物质得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该物质得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3)物质得量(n)、物质得质量(m)与物质得摩尔质量之间得关系:n=m M。 3。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一定得温度与压强下,单位物质得量得气体所占得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V m),单位为L?mol-1、(2)标准状况下,V m≈22、4 L?mol-1。 (3)物质得量(n)、气体得体积(V)与气体摩尔体积(Vm)之间得关系:n= V Vm 。 4。物质得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得溶液中所含溶质B得物质得量来表示溶液组成得物理量,叫做溶质B得物质得量浓度(cB), 单位为mol?L-1 、 (2)在一定物质得量浓度得溶液中,溶质B得物质得量(n)、溶液得体积(V)与溶质得物质得量浓度(cB)之间得关 系:n= cB?V 。 (3)容量瓶:常用于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得溶液、 二、胶体 1。定义:分散质得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得分散系称为胶体。 2、溶液、浊液、胶体得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得大小不同。 3、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光亮得通路,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现象。 4。丁达尔现象可用于检验溶液与胶体。 5、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得现象称为聚沉。 6、引起胶体聚沉得条件:加入可溶性盐、加热、搅拌等。 三、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得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2、酸、碱、盐就是电解质;其它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3、离子反应:有离子参与得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4、将化学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时,可溶性得酸碱盐要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物质不改写。 四、氧化还原反应 1、定义: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得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得本质:电子转移、 3、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本身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本身作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五、原子结构 1、对一个原子来说: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3、一般用符号A ZX 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得原子。 4、具有一定数目质子与一定数目中子得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六、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会考复习重点资料全

高中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 1、化合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碱金属元素、Ag 、H :+1 F :-1 Ca 、Mg 、Ba 、Zn :+2 Cl :-1,+1,+5,+7 Cu :+1,+2 O :-2 Fe :+2,+3 S :-2,+4,+6 Al :+3 P :-3,+3,+5 Mn :+2,+4,+6,+7 N :-3,+2,+4,+5 2、氧化还原反应 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升降 双线桥 失去2e- -1 0 0 -1 2 KBr + Cl 2====Br 2+2KCl 得到2e- 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 口诀:得——降——(被)还原——氧化剂 失——升——(被)氧化——还原剂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关系: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还 原 性 逐 渐 减 弱 物质的分散系 溶 液 胶体 浊液 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 化合 分解 复分解

分散质大小 <10-9 10-9 ~10-7 >10-7 胶体的本质特征 丁达儿现象:光亮的通路 区分溶液与胶体 非电解质: 蔗糖 酒精 SO 2 CO 2 NH 3等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强酸HCl H 2SO 4 HNO 3 强碱NaOH KOH Ba (OH )2 大多数的盐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弱酸 弱碱 水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第一步: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如CaCO 3、BaCO 3、BaSO 4、AgCl 、 AgBr 、AgI 、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等),难电离(H 2CO 3、H 2S 、CH 3COOH 、HClO 、H 2SO 3、NH 3·H2O 、H 2O 等),气体(CO 2、SO 2、NH 3、Cl 2、O 2、H 2等),氧化物(Na 2O 、MgO 、Al 2O 3等)不拆 第三步:删。删去前后都有的离子 第四步:查。检查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是否守恒 离子共存问题判断: ①是否产生沉淀(如:Ba 2+ 和SO 42-,Fe 2+ 和OH -); ②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NH 4+和 OH -,H+和CH 3COO -) ③是否生成气体(如:H +和CO 32-,H+和SO 3 2-) ④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NO 3 -和Fe2+/ I-,Fe3+和I-) 5、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酸碱中和,活泼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 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Ba(OH)2·8H2O 和NH 4Cl 的反应,灼热的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C 、CO 、H 2还原CuO 6、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公式和推论 ⑴微粒数目和物质的量:n==N / N A ,N==nN A N A ——阿伏加德罗常数。规定0.012kg 12 C 所含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会考)复习资料(详细版)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的单位就是摩尔(mol)。 (2)1 mol任何微粒所含的微粒数=0、012 kg一种碳原子(12C)所含的碳原子数=6、02×1023 (3)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 mol-1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4)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与微粒数(N)之间的关系:n = N N A。 2.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M),单位为g?mol-1。 (2)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3)物质的量(n)、物质的质量(m)与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n = m M。 3.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一定的温度与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V m),单位为L ?mol-1。 (2)标准状况下,V m≈22、4 L?mol-1。 (3)物质的量(n)、气体的体积(V)与气体摩尔体积(V m)之间的关系:n = V V m。 4.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 质的量浓度(c B),单位为mol?L-1 。 (2)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B的物质的量(n)、溶液的体积(V)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c B)之间的关系:n = c B?V 。 (3)容量瓶:常用于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二、胶体 1.定义: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2.溶液、浊液、胶体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3.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 现象。 4.丁达尔现象可用于检验溶液与胶体。 5.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聚沉。 6.引起胶体聚沉的条件:加入可溶性盐、加热、搅拌等。 三、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2.酸、碱、盐就是电解质;其它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3.离子反应:有离子参与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4.将化学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时,可溶性的酸碱盐要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物质不改写。 四、氧化还原反应 1.定义: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转移。 学习笔记

最全的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会考知识点总结(文科生的福利)-(1)

必修1知识点 主题1 认识化学科学 一化学科学发展史 1 分析空气成分的第一位科学家——拉瓦锡; 2 近代原子学说的创立者——道尔顿(英国); 3 提出分子概念——何伏加德罗(意大利); 4 候氏制碱法——候德榜(1926年所制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5 金属钾的发现者——戴维(英国); 6 Cl2的发现者——舍勒(瑞典); 7 在元素相对原子量的测定上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我国化学家——张青莲; 8 元素周期表的创立者——门捷列夫(俄国); 9 1828年首次用无机物氰酸铵合成了有机物尿素的化学家——维勒(德国); 10 苯是在1825年由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定为单双键相间的六边形结构,简称凯库勒式; 11 镭的发现人——居里夫人。 12 人类使用和制造第一种材料是——陶瓷 二化学基本概念 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 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Li +、Na + 阴离子:Cl-、OH - (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 、Na2SO 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 NaOH溶液等 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从宏观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从微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 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 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⑴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 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原子团是指由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包括:复杂离子如:酸根离子,有机基团。 8.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变化时有其他物质生成。又叫化学反应。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有放热、发光、变色等现象 变化本质:旧键断裂和新键生成或转移电子等。二者的区别是:前者无新物质生成,仅是物质形态、状态的变化。 9.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混合物,一般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10.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它可以是单质或化合物。由同素异形体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 如红磷和白磷。由不同的同位素原子组成同一分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H2O与D2O混合为纯净物。 1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单质分为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两种。 1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从不同的分类角度,化合物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酸、碱、盐和氧化物等。 13.酸: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叫做酸。 常见强酸如:HClO4、H 2SO 4、HCl、HBr、HI、HNO3… 常见弱酸如:H2SO3、H 3PO4、HF、HNO2、 CH3COOH、 HClO、H2CO3、H2SiO3、HAlO2… 14.碱:电离理论认为,电解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碱。 常见强碱如:NaOH、KOH、Ca(OH)2、Ba(OH)2… 常见弱碱如:NH3.H2O、Mg(OH)2、Al(OH)3、Fe(OH)3… 15.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盐的分类①正盐 ②酸式盐③碱式盐④复盐(电离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的盐) 16.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的分类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