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第2卷 第1期2007年3月出版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Journal of Subtr op ical Res ources and Envir on ment

Vol 12 No 11M arch 2007

 

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3

庄晨辉1

,李闽丽1

,张惠光1

,陈星

2

(1.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福州350003;2.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福州350007)

摘要:在研究旅游资源评价与湿地资源评价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及评价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并从客观实际出发,应用层次分析法(AHP ),从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和旅游开发三方面着手,构建了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并据此进行计算机处理、排序和检验,提出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等级指标及赋分标准,为科学评价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提供依据.

关键词: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层次分析法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05(2007)01-0081-07

On the Eva lua ti on of Ecolog i ca l Tour is m Resource of Coa st a lW etl ands

ZHUAN G Chen 2hu i 1

,L IM i n 2li 1

,ZHAN G Hu i 2guang 1

,CHE N Xing

2

(1.Fujian Forestry I nvestigating and Pr ogra mm ing I nstitute,Fuzhou 350003,China;

2.Fujian Nor m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7,China )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achieve ments,the evaluati on method as well as the basic p rinci p les t o choose related index were p r oposed in the article .By the use of AHP (Analytic H ierarchy Pr ocess )way,and fr om the angles of eco 2envir on ment,t ouris m res ources and t ouris m exp l oitati on,a t ouris m re 2s ources evaluati on syste m concerning the coastal wetlands was set up,then by computer dis posing,or 2dering and testing,the grading index and scoring standard were given,which would lay a scientific f oundati on f or the res ources .

Key words:Coastal wetlands,the evaluati on of eco 2t ouris m res ources,Analytic H ierarchy Pr ocess

滨海湿地是一种独特的、重要的景观资源[1]

,开发滨海湿地生态旅游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构建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对于合理开发利用滨海湿地旅游资源,促进滨海旅游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外湿地评价研究主要是湿地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容量评价及生态经济评估等方面,对湿地旅游资源的研究仅限于开发层面,如鲁铭等针对湿地生物、景观和文化多样

性等特点对湿地旅游价值进行探讨[2];尹元五等从湿地保护的角度提出了湿地景观的生态调控[3]

;何书金等以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湿地旅游开发为切入点,从湿地的非农开发技术模式角度提出了旅游资源的

开发利用方向、模式和注意问题[4]

;而旅游资源评价已取得一些代表性成果,如日本交通公社从自然

资源、人文资源和旅游设施方面提出旅游资源评价标准[5]

,Perters on 等提出旅游资源经济价值定量评价

方法[6],保继刚引入层次分析法构建北京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树[7]

,王乃昂将国外应用普遍的CVM 旅游

资源评价法运用于敦煌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的评估[8]

.目前,我国旅游资源评价主要是采用国家标准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 B /T18972-2003,下称“国标”

)规定的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进行[9]

,主要从“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三要素,“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知名度与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等8项因子进行评价。但这一赋分评价系统主要从观赏

3收稿日期:2007-02-07

基金项目:福建省林业厅2005年度林业科技项目计划(项目编号:闽林[2005]科函5号)

作者简介:庄晨辉(1964-),男,福建福清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林业、旅游、园林调查规划设计,

(电

话)0591-********,(E 2mail )zjzchfdi@1631com.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第2卷 28

角度设计评价因子,较适合于观光型旅游资源的评价,但滨海湿地旅游资源较之一般的旅游资源而言,具有生物多样性丰富、景观层次齐全、生态系统脆弱等特点,且同时具备了科普教育、观光、度假、疗养等多项功能,而国标中的资源评价系统,针对滨海湿地度假、疗养旅游而言十分重要的生态环境、气候等因子的评价并未涉及,对于科普教育价值极高的滨海湿地生物要素未设置适当的评价因子。故而对于滨海湿地旅游资源而言,国标设置的评价因子不齐全。若直接采用国标中的资源评价体系对滨海湿地旅游资源进行评价,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滨海湿地旅游资源的价值与功能,进而影响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向与成败。因此,本文根据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定量分析、评价,为滨海湿地旅游资源的科学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 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

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涉及湿地、海、陆三大生态系统,资源类型丰富,内容包罗万象,除具备一般旅游资源的特征之外,本身还具有一些独有的特征,对其的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为了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复杂多样的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应遵循以下原则:

111 科学性原则

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涉及多种学科知识,必须综合运用地理学、生态学、生物学、旅游学、气象学、历史学、美学等多种相关学科理论与知识,对滨海湿地旅游资源的成因、状态、本质、属性、价值等核心内容做出科学的评价.

112 客观性原则

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客观存在于自然界,完善实地调查项目,提高调查的科学性,实事求是地对其形态、功能、价值等做出恰如其分的客观评价,既不夸大也不缩小.

113 全面性原则

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包罗万象、多种多样,其旅游功能、价值、形式也是多层次、多内容的.因此,对其进行评价不仅要对资源自身的数量、质量、形态、价值等方面做出评价,而且还应把生态环境、开发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相关外部条件纳入评价范畴,综合衡量,全面系统地进行科学评价,准确地反映滨海湿地旅游资源的整体价值.

114 动态性原则

滨海湿地及其外部社会经济条件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因此,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及其外部开发条件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对其的评价必须采用动态发展的观点,以发展和进步的态度对滨海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做出积极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115 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量评价为主原则

一般旅游资源的评价多采用定性与定量两种方法.定性评价研究方法虽然使用方便、运用范围广泛,但具有浓重的主观色彩,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与可比性.定量评价研究方法主要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模型,以系统的数学方法,将有关的旅游资源各评价因子进行量化处理,其结果具有客观性与可比性.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复杂多样,评价时应尽量减少主观色彩,因此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量评价为主的方法能取得客观的评价结果.

2 评价模型设计

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资源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确定资源的开发利用重点与方向,取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对于披着朦胧面纱的滨海湿地而言,仅仅知道其旅游资源的数量,只是提供发展滨海湿地旅游的基础条件,而这些资源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滨海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它是决定滨海湿地旅游资源是否值得开发的重要因素.针对滨海湿地旅游资源评价项目难以量化的特点,采用能综合处理多种决策因素,较好消除主观判断与决策属性的不确定性的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滨海湿地旅游资源评价.

 第1期庄晨辉等: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211 模型简介

[10]

层次分析方法(Analytic H ierarchy Pr ocess,简称AHP )是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Saaty 在上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它旨在建立一种能够模拟人们的思维逻辑,定性与定量、客观判断与客观实际相统一的一种决策理论方法.用AHP 法作系统分析,首先要把问题层次化,构成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模型,将供决策的对象系统地归结为最低层,然后相对于最高层(目标)进行相对优劣排序.

在排序计算中,每一层次的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次某一因素的单排序可以简化为一系列成对因素的判断比较.用1~9标度方法(表1)将判断定量化,形成比较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 及其相对应的特征向量,逐次计算出某一层元素相对于上一层次各个因素的单排序权值,然后用表1 标度及其描述

Table 1 The descri p ti on of mark degrees 标度含 义

1表示2个因素相比,具有同样重要性

3表示2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稍微重要5表示2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明显重要7表示2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强烈重要9

表示

2个因素相比,一个因素比另一个因素极端重要

2、46、8

上述两相邻判断的中值

倒数因素i 与因素j 比较得判断b ij ,则因素j 与因素i 比较

得判断b ji =1/b

ij

上一层元素本身的排序值加权平均,即可计

算出层次总排序值.这样,依次由上而下最终计算出最低层因素相对最高层的相对优劣排序值.

应用层次分析法保持判断思维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判断一致性,即判断矩阵A 有如下关系:

a ij =a ik /a jk ;i,

j ,k =1,2…,n

根据矩阵理论,判断矩阵在满足上述完全

一致性条件下,具有唯一非零的,也是最大的特征根λmax =n,且除λmax 外,其余特征根均

为零.层次单排序计算问题可归结为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特征向量的问题。

但是,在一般决策问题中,决策者不可能给出精确的W i /W j 度量,只能对它们进行估计判断,这样,实际给出的a ij 判断与理想的W i /W j 有偏差,不能保证判断矩阵具有完全的一致性。因此,层次分析法中引入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以外的其余特征根的负平均值,作为度量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的指标,即用:

C I =

λm ax -n n -1

检查决策者判断思维的一致性.

为了度量不同阶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还需引入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 I 值.表2 1-11判断矩阵R I 值表

Table 2 The R I values in the 1-11Judge Matrix

n 12

3

4

5

6

7

8

91011

R I

01000100015801901112112411321141114511491153

对于1-11阶判断矩阵,R I 值列于表2.在这里,对于1,2阶判断矩阵,R I 只是形式上的,因为1,2阶判断矩阵总具有完全一致性.当阶数大于2时,判断矩阵

的一致性指标C I 与同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 I 之比称为随机一致性比率,记为CR.当CR =C I /R I <0110时,即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就需要调整判断矩阵元素的取值,并使之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212 评价体系的构建

212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具有广域性、多样性和脆弱性,为了对其质量做出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应遵守以下原则:

(1)代表性原则:滨海湿地旅游资源评价指标必须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够确实反映滨海湿地旅游资源的自然属性、旅游价值、开发利用状况以及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和变化特征.

(2)综合性原则:滨海湿地旅游资源是湿地、海、陆三大生态系统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个复杂、变化的综合体.评价指标的选取必须综合的考量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将滨海湿地旅游资源所处的生境作为一个评价的综合体看待,对其进行综合的评价.

3

8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第2卷 

(3)系统性原则: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具有多种层次、多种因素,因此相对应的评价所选用的指标

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彼此相互独立,能够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反映滨海湿地旅游资源的现状和利用价值.同时,这些相互独立的评价指标的设立能够统一于滨海湿地旅游资源评价系统中,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系统地对其进行科学评价.

(4)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置应简洁明了,同时评价因子的设立应侧重于能够真实反映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的因子,并且尽可能地选用现有的统计指标,利于建立的评价体系具有可操作性.

(5)目标协调性原则:滨海湿地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与运用,目的在于确定滨海湿地旅游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的方向与重点,并取得良好的区域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因此,指标的设立应与地区综合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相协调.

(6)可持续发展原则:滨海湿地脆弱的生态环境条件决定了对其开发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因此,评价指标的选取与确定必须从资源、环境、文化、社区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确保滨海湿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12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图1 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模型树Figure 1 The model of evaluating coastal wetlands eco 2t ouris m res ources

依据层次分析法指标及层次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滨海湿地旅游资源的特点,参照国标中的共有评价因子和国内外旅游资源及旅游地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成果,并通过征集旅游专家、野生动植物专家、湿地专家、林业专家、园林规划专家、旅游规划设计人员、旅游从业人员及旅游者等的意见,充分考虑与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紧密相关的制约因素与影响因素,构建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1)目标的设置:A 层为目标层,它是评价模型所要获得的最终结果.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涉及多方面、多层次因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区域内各组成要素、功能和结构的完整与否直接影响着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同时,由于滨海湿地生物资源丰富、生

态系统脆弱、生态环境复杂等特点,滨海湿

地生态环境对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举足轻重.因此,B 层(综合评价层)选取

的指标为:生态环境条件、旅游资源条件、旅游开发条件.

(2)评价指标的设置:B1层生态环境条件主要考虑滨海湿地生态脆弱的特点,从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着手,关注生态环境要素在滨海湿地旅游资源评价中的作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有效的环境保护是增强旅游资源开发潜力、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途径.本文主要从生态环境质量与生态环境保护两方面进行评价.

B2层旅游资源条件是旅游开发的决定性因素,其重要性是由旅游资源本质属性所决定.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在于它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本文主要依据国标与滨海湿地资源的特点,对旅游资源条件的评价选取旅游资源价值(包括观赏游憩价值、文化艺术价值、科普教育价值等)、奇特度、完整度、脆弱度和规模、丰度、几率等组成评价指标层.

B3层旅游开发条件指区域旅游开发过程中与旅游资源息息相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主要包括了区位条件、区域经济环境等方面.本文选取知名度、区位条件、适游期、区域经济背景、政策措施

48

 第1期庄晨辉等: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等作为评价指标.

213 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召开会议,向31位湿地专家、园林规划专家、林业专家、野生动植物专家、旅游专家发放依据图1模型所构建的2个层次共4个相对重要性的判断值赋分表,即A-B层、B-C层(包括B1-C层、B2-C 层、B3-C层)相对重要性的判断值赋分表,进行第一轮赋分。由于各专家的专业背景、认识问题的角度等不同,通过对第一轮分值的统计,将分值争议较大的评价项目提出,专家各抒己见,充分讨论,基本达成共识后,再进行第二轮重要性的判断值赋分,综合第二次赋分结果中大多数专家的分值构建各个相对重要性的判断矩阵,并经计算机上机数据处理与一致性检验。

21311 第一层判断矩阵A-B层

根据AHP法的技术要求,以上述模型(图1)为基础,依据专家对于B层次的因素相对于A层次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所给出的判断值,构建判断矩阵A-B,经计算机数据处理得到各因素权重值(表3),结果经一致性检验,CR<011,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21312 第二层判断矩阵B-C层

根据AHP法的技术要求,以上述模型(图1)为基

表3 A-B层次排序结果

Table3 The s ort order of H ierarchy A-B

A B1B2B3W

B111/21012500 B2212015000 B311/21012500λ

m ax

=3C I=0R I=0158CR=0<0110

础,依据相关专家对于C层次的因素相对于层次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所给出的判断值,构建判断矩阵B1-C、B2-C、B3-C,经计算机数据处理得到各因素权重值(表4、表5、表6),结果经一致性检验,CR<011,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21313 权重的计算与分析

表4 B1-C层次排序结果Table4 The s ort order of Hierarchy B1-C B1C1C2W

C112016667

C21/21013333

表5 B2-C层次排序结果

Table5 The s ort order of H ierarchy B2-C

B2C3C4C5C6C7W

C312443014135 C41/21332012576 C51/41/3111/2010879 C61/41/3111/2010879 C71/31/2221011531

λ

max =510363C I=010091R I=1112CR=010081<0110

从上述排序中可以看出,在综合

评价层中旅游资源条件B2的权重最

大,为015000,这表明对滨海湿地生

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起决定性作用的

是旅游资源条件,而非生态环境条件

或旅游开发条件.这是由于湿地旅游

资源是滨海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基础,

滨海湿地资源的价值及奇特程度决定

了滨海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方向与前

表6 B3-C层次排序结果

Table6 The s ort order of H ierarchy B3-C

B3C8C9C10C11C12W

C812334013225

C91/21223012254

C101/31/2112011575

C111/31/2112011575

C121/41/31/21/21011371

λ

max =51033C I=010083R I=1112CR=010074<0110

景.其次,滨海湿地生态环境条件B1

与旅游开发条件B3的权重相同,均为

012500,这表明在滨海湿地旅游资源

综合评价中,生态环境条件与旅游开

发条件对滨海湿地旅游开发的重要性

均较大,这是因为滨海湿地生态旅游

的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其能

否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滨海

湿地生态环境条件,同时,旅游开发

条件的优劣程度促进或限制了湿地旅

游资源的开发.因此,生态环境条件

与旅游开发条件二者共同影响与制约着滨海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出上述各项具体指标的排序权值后,乘以100再经圆整,得到表7所列的各评价指标的初始加权值.

58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第2卷 

表7 各评价指标的初始加权值

Table 7 The initial weighted values of each evaluati on index 综合评价初始加权值评价指标初始加权值生态环境条件B125生态环境质量C117

生态环境保护C28

旅游资源条件B250滨海湿地资源价值C321

资源奇特度C413资源完整度C54资源脆弱度C64规模、丰度、几率C78

旅游开发条件B325知名度C88

区位条件C96适游期C104区域经济背景C114政策措施C123

3 结果

311 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赋

分标准

对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时,可依据表7,将各评价指标分为若干等级并给出各等级相应的评价赋分标准,便于对研究区内的滨海湿地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各滨海湿地旅游资源的综合得分.详见表8.

表8 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

Table 8 The scoring standard of coastal wetlands eco 2t ouris m res ources evaluati on

评价项目评价指标

评价依据

赋值生态环生态环滨海湿地生境稳定性强,大气质量Ⅰ级、海水较清洁、滨海湿地质量很好,舒适度很高17~14境条件境质量滨海湿地生境稳定性较强,大气质量Ⅰ级、海水轻度污染、滨海湿地质量较好,舒适度较高13~10(25分)(17分)

滨海湿地生境稳定性一般,大气质量Ⅱ级、海水中度污染、滨海湿地质量一般,舒适度一般9~6滨海湿地生境稳定性较弱,大气质量Ⅲ级、海水中度污染、滨海湿地质量较差,舒适度较低5~1生态环

滨海湿地保护程度很高、滨海湿地污染治理状况很好8~7境保护滨海湿地保护程度较高、滨海湿地污染治理状况较好6~5(8分)

滨海湿地保护程度一般、滨海湿地污染治理状况一般4~3滨海湿地保护程度较低、滨海湿地污染治理状况较差

2~1旅游资滨海湿地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很高的观赏游憩价值、文化历史价值和科普教育价值21~17源条件资源价值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较高的观赏游憩价值、文化历史价值和科普教育价值16~12(50分)

(21分)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一般的观赏游憩价值、文化历史价值和科普教育价值11~7全部或其中一项具有较低的观赏游憩价值、文化历史价值和科普教育价值6~1资源奇有很多的珍稀物种,或景观异常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罕见13~11特度有较多的珍稀物种,或景观奇特,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很少见10~8(13分)有少量珍稀物种,或景观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少见

7~5有个别珍稀物种,或景观较为突出,或此类现象在其他地区较多见4~1资源完自然形态与结构保持完整

4整度自然形态与结构有少量变化,但不明显3(4分)自然形态与结构有明显变化2自然形态与结构有重大变化1资源脆资源及所处生态环境很脆弱4弱度资源及所处生态环境较脆弱3(4分)资源及所处生态环境脆弱性一般2资源及所处生态环境脆弱性较低

1规模、丰滨海湿地资源规模很大、类型很多、聚集度很高,红树林与水鸟的种类与数量很多8~7度、几率滨海湿地资源规模较大、类型较多、聚集度较高,红树林与水鸟的种类与数量较多6~5(8分)

滨海湿地资源规模一般、类型一般、聚集度一般,红树林与水鸟的种类与数量一般4~3滨海湿地资源规模较小、类型较少、聚集度较低,红树林与水鸟的种类与数量较少2~1旅游开知名度在世界范围内知名或构成世界级的名牌8~7发条件(8分)在全国范围内知名或构成全国级的名牌6~5(25分)

在本省范围内知名或构成省级名牌4~3在本地区范围内知名或构成地区级名牌

2~1区位条件区域可进入性很强,交通很便捷安全,距离客源地很近,与相邻旅游地差异程度很高6~5(6分)区域可进入性较强,交通较为便捷安全,距离客源地较近,与相邻旅游地差异程度较高4~3区域可进入性一般,交通条件一般,距离客源地稍远,与相邻旅游地差异程度不大2~1适游期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300天4(4分)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250天3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150天2适宜游览的日期每年超过100天

1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很发达、区域居民具有很高的文化素质4背景区域经济较发达、区域居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3(4分)区域经济一般、区域居民文化素质一般2区域经济较不发达、区域居民文化素质较低1政策措施具有对促进旅游开发很有力的政策措施3(3分)

具有对促进旅游开发较有力的政策措施2政策措施对于旅游开发作用一般

1

68

 第1期庄晨辉等: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78

总分计算方法如下:

专家打分结束之后,根据对各项评价指标的打分情况,求出各项因子最后得分的平均值,将各项因子得分平均值相加即得出该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赋分值.

312 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等级指标

依据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单体综合评价总分,将其分为5级,从高级到低级为:五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90分;四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75~89分;三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60~74分;二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45~59分;一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30~44分;未获等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29。其中:五级旅游资源为“极品级旅游资源”;四级、三级旅游资源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Xu J ian2m ing.Study on the evaluati 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the Yell ow R iver Delta wetlands(in Dongying city)[D].Bei2

jing:Acade my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s,2001:3-6.[许建明.黄河三角洲(东营市)湿地评价与可持续利用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3-6.]

[2]Lu m ing,Gong Sheng2sheng.The sustainable devel opment of wetlands t ouris m[J].The Research of W orld Geography,

2002,11(2):72-79.[鲁铭,龚胜生.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2,11(2): 72-79.]

[3]Cao Xin2xiang,Dīng Sheng2yan,ZhangM ing2liang.The regulati on of landscape ecol ogy in the t ouris m devel opment of nature

p reserves[J].Ecology Econo m y,2002,(12):57-59.[曹新向,丁圣彦,张明亮.探析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景观生态调控[J].生态经济,2002,(12):57-59.]

[4]He Shu2jin,W ang Yang2lin,Luo M ing,et al.Resource develop m ent of the representative foreshores in china[M].Beijing:

Science p ress,2005:104-134.[何书金,王仰麟,罗明,等.中国典型地区沿海滩涂资源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04-134.]

[5]Apanese Trans portati on Depart m ent.A ppraisal Technique of Traveling place[M].T okyo:Japanese Trans portati on Depart2

ment,1971:155.[日本交通社.观光地の评价手法[M].东京:日本交通社,1971:155.]

[6]Perters on G L,D river B L,Gregory R.Am enity resource valuation:integrating econo m ics w ith other disciplines[M].State

College,P A:Venture Publishing,I nc.,1988.

[7]Bao J i2gang.Research on t ouris m devel opment[C].Beijing:Science p ress,1996:30-36.[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

[C].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30-36.]

[8]Guo J ian2ying,W ang Nai2ang.The non2used value of Dunhuang t ouris m res ources[J].Resources Science,2005,27(5):

187-192.[郭剑英,王乃昂.敦煌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J].资源科学,2005,27(5):187-192.]

[9]Nati onal Touris m Ad m inistrati on.Classificati on,investigati on and evaluati on of t ouris m res ources(G B/T18972-2003)

[S].Beijing:General Adm inistrati on of Quality Supervisi on,I ns pecti on and Quarantine of the Peop le Republic of China, 2003.[国家旅游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 B/T18972-2003)[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

[10]Zhao Huan2chen,Xu Shu2bai,He J in2sheng,et al.Analytic H ierarchy Pr ocess[M].Beijing:Science p ress,1986.

[赵焕臣,许树柏,合金生.层次分析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