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与地貌学》梁成华 主编 复习资料

《地质与地貌学》梁成华 主编 复习资料

《地质与地貌学》梁成华 主编 复习资料
《地质与地貌学》梁成华 主编 复习资料

绪论

一、名词解释

地质学

地质学以研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产状、成因及其变化发展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变历史的一门学科。

地貌学

二、填空题

1.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地球)。

2.地质内营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火山作用)、(变质作用)及(地震)等。

3.地质外营力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主要包括风化作用,流水、地下水、冰川、风力、海洋和湖泊等的(剥蚀作用)和(堆积作用)。

4.地质内营力来源于(地球的内能)及由于地球在宇宙中运动与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力能。

5.地貌的变化和发展受到(构造运动 )、(外营力)和(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

三、判断题

1.地质内营力对地表形态作用的纵趋势是加强地表的起伏形态(T)。

2. 地质外营力对地表形态作用的纵趋势是加强地表的起伏形态(F)。

四、问答题

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有别于其他自然物体,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时间的悠久性,地区的差异性,变动的复杂性。

2.试描述地质内营力与外营力对地貌形态的塑造。

地表形态在内营力作用下,其总趋势是加强地表的高低起伏。

外营力的各种地质作用对地壳的改造总趋势是削高填低,使地壳的高低起伏降低。

内营力和外营力是相互矛盾的,同时他们又是相互影响,互相联系而不可分割的。

第1章地球的基本知识

一、名词解释

地质作用

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

由地球本身的能量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能源来自于地球本身,如旋转能、重力能、热能。

表现为地壳运动(地壳升降及水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外力地质作用

由地球以外的能源,即太阳能和日月引力能等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包括岩石的风化作用;流水、风、地下水、冰川、海洋、湖泊等外力的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硬结成岩作用。

二、填空题

1.地球的物理特性主要是指地球固体外壳以内的(重力)、(地磁)、(地热)等用仪器测得的地球物理数据。

2.地球温度的热能的来源有(太阳的辐射热)、(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两种。

3.地磁的三要素指的是(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

4.地球的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智慧圈。

5.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6.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主要依据(莫霍面)、(古登堡面)两个面。

7.地壳分为两层分别为(硅铝层)和(硅镁层);(硅镁)层的物质分布是连续。

8.地幔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三、判断题

1.地壳上层硅、铝层是连续分布的(F)。

2. 地壳下层硅、镁层是连续分布的(T)。

3.地球中岩浆主要发源于地幔中的软流层(T)。

4.通过研究地球岩石的剩余磁性可以判断古地壳及古磁场的变动情况(T)。

5.地磁异常是地下有磁性矿床或地质构造发生变化的标志(T)。

6.地热异常说明该地下存在重金属矿物,因此可以作为寻找重金属矿物的标志(F)。

7.重力异常值大于正常值说明该地下往往有大型液态矿如石油等存在(F)。

四、问答题

1.地壳的结构和组分有何特点?大陆型和大洋型地壳有何差别?

地壳分为两层,上层为硅铝面,这一层在地壳上形成不连续分布,只有大陆才有,大洋底缺失。下层为硅镁层,这一层连续分布,大陆下和大洋底部都有。

大陆型地壳较厚,平均35km,大洋型地壳较薄,厚度只有5-8km。

2.地球的物理性质有哪些?研究地球的物理特性有何意义?

地球的物理特性主要是指地球固体外壳以内的重力,地磁,地热等用仪器测得的地球物理数据。通过重力异常调查,可以研究地壳构造与寻找地下矿产。地热异常区蕴藏着丰富的热水和蒸气资源,可以用来发电,发电,取暖,医疗及工农业生产。地磁异常时地下有磁性矿床

或地质构造发生变化的标志,可以利用地磁异常来勘测磁性矿床和地质构造情况。研究不同地质时期的岩石的剩余磁性有助于阐明古代的地壳变动情况和地球磁场的变化。

3.由赤道至两极地磁三要素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由赤道至两极磁场强度逐渐变强,磁偏角变大,磁倾角变大。

4.地球外部有几个圈层?

三个,从外到内可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5.地球内部分为哪几个圈层?各以何种界面划分?测试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是什么?

根据对地震资料的研究,发现地球内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两个深度上作显著跳跃式的变化,反映出地球内部物质以这两个面作为界面,上下有显著的不同,上分界面成为莫霍面,下界面称为古登堡面。根据这两个界面,可以把地球内部分为三个不同心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

6.什么是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根据什么分成内、外力地质作用?正确理解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的辨证关系。

地质学上把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成为地质作用。按照引起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不同,地壳作用可以分为两大类,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第2章矿物

一、名词解释

矿物

地壳及上地幔中的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经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并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具有一定的几何形态和物理化学性质。

变质作用

地壳中的岩石,当其所处的环境变化时,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常常也会随之变化,而达到新的平衡关系的过程。

类质同象

矿物晶体在形成过程中,晶体结构本应由某种质点(离子、原子、络阴离子或分子)所占的晶位被晶体化学性质相似的其他质点所置换,只引起晶胞参数及理化性质的规律性变化,而晶体结构不发生质变的现象。

同质多象

组成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下(主要是生成时的温度、压力和pH等)形成内部构造和物理性质完全不同的晶体的现象。

条痕

矿物粉末的颜色,通常是用矿物的尖端在无釉瓷板上刻划所留下的粉痕来进行观察所呈现的颜色。

解理

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结晶方向破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能。

二、填空题

1.根据地质作用的性质和能量来源,将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分为(内生作用)、(外生作用)与(变质作用)。

2.矿物的(化学成分)是组成矿物的物质基础。

3.矿物中水的存在形式有与矿物晶体结构无关的(吸附水),以水分子形式存在的(结晶水),以及以等离子形式存在的(结构水)。

4.矿物本身所固有的颜色称为(自色),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

5.研究矿物集合形态时,对于晶质矿物来说,以矿物的(单体)形态做基础,而对于胶体矿物来说,则以其特有的(外貌)为依据。

6.矿物的形态有(单体)形态、(双晶)形态、(集合体)形态。

三、判断题

1.由元素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矿物。(F)

2.矿物都具有解理。(F)

3.自形程度愈好的矿物其解理也愈发育。(F)

4.矿物被碎成极细的粉末后就成了非晶质物质。(F)

5.矿物的颜色只与其成分有关。(F)

6.金属光泽是指金属矿物所具有的光泽。(F)

7.类质同像在结晶质矿物中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如菱镁矿(MgCO3)中的Mg2+可以被Fe2+置换,就属于这一类现象。(T)

8.矿物中所含的吸附水,在高温下的逸出温度,可作为矿物鉴定的特征之一。(T)

9.矿物的条痕色比矿物的表面颜色稳定,因此可作为矿物鉴定的特征之一。(T)

10.结晶质矿物才具有解理。(T)

11.非结晶质矿物才具有断口。(F)

12.矿物解理具有一定的方向,因此可作为鉴定矿物的特征之一。(T)

四、问答题

1.矿物的颜色与条痕色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矿物的条痕色可作为鉴别某些矿物的依据?

矿物的条痕色比矿物表面的颜色更固定,它能清除假色,减弱他色而显示自色,因而具有鉴定意义。

2.能引起其发生类质同像的条件是哪些?试举例解释类质同像、同质多像现象。

类质同像替换能否进行,取决于原子本身的性质和所处的地质环境这两个方面。

互相替换的离子,其半径大小要相近,对周围其他离子的作用力性质必须相近,其电价总和必须相等。矿物结晶时所处的温度,压力和介质的化学组成等条件,特别是温度条件要合适。矿物晶体在形成过程中,晶体内部构造中本应由某种质点所占的位置被晶体化学性质相似的其他质点所置换,只引起晶胞参数及理化性质的规律性变化,而晶体构造不发生质变的现象,称为类质同像。例如;MgCO3中的Mg2+可以被Fe2+置换,反之菱铁矿FeCO3中的Fe2+也可以被Mg2+置换。

成分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结晶时,形成内部构造和物理性质完全不同的晶体的现象,称为同质异象。例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组成的,但它们的结晶构造和物理性质完全不同,称金刚石和石墨是碳的同质二相变体。

3.简述矿物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颜色和条痕,透明度和光泽,解理与断口,硬度,密度,磁性,发光体,放射性,感觉性质。

4.何谓矿物的解理与断口?解理与断口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结晶方向破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能称为解理,此种裂开的平面称为解理面。若矿物在外力作用下沿任意方向破裂,同时破裂面呈凹凸不平的表面,这种破裂面称为断口。

结晶质的矿物才具有解理,非结晶质矿物不具解理,而断口不论晶质或非晶质矿物上均可发生。

第3章岩石

一、名词解释

岩石

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所产生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岩浆

地壳深处和上地幔中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硅酸盐、金属硫化物、氧化物的熔融体,其中富含挥发性成分。

岩浆岩

岩浆喷出地表,或上升到接近地表以下不同深处的地壳中,冷却后形成的岩石。

岩浆作用

是指岩浆的发育运动及其固结成岩的作用。

喷出作用

岩浆冲破上覆盖岩层溢出或喷出地表,甚至喷至空中,这一过程称喷出作用,也叫火山喷发或火山活动。

液体喷发物。

侵入作用

岩浆的侵入作用是指位于地下深处的岩浆向着地表上部温度降低,压力减小的方向移动,并在地壳中的不同深度冷凝成各种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固态岩体的过程,这些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固态岩体称为侵入岩体。

岩浆岩结构

指岩石中所含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以及矿物间的结合关系。

岩浆岩构造

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集合体在空间上的排列、配置和充填方式所反映出来的岩石外貌特征。沉积岩

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常温常压条件下, 由先成岩石(母岩)破碎而成的疏松沉积物经搬运、沉积及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重结晶作用

沉积物受温度和压力影响,发生溶解或局部溶解,导致物质质点重新排列,使非结晶物质变成结晶物质,使细粒结晶物质变成粗粒结晶物质的作用。

胶结作用

松散的碎屑颗粒被粘土物质或化学沉淀物粘结起来的一种作用。

变质岩

由变质作用形成的新岩石。

变质作用

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一系列变化的作用。

二、填空题

1.自然界的岩石种类按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地表分布最广的是(沉积岩)。

2.岩浆的成分包括(硅酸盐熔浆)和(挥发性成分)两部分。

3.原始岩浆有两种,分别是(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

4.岩浆的活动方式可分为(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

5.火山喷出物有三种形态,分别为(气态)、(固态)、(液态)。

6.熔岩可分为(基性)熔岩和(酸性)熔岩两种。

7.岩浆岩的化学成分一般用氧化物形式表示,其含量最高的是(Si02)和(Al2O3),因此岩浆岩实际上是一种(硅铝酸盐)。

8.(石英)和(橄榄石)这两种矿物具有指示SiO2饱和度的作用,因此也称之为指示矿物。

9.常见的岩浆岩结构有(全晶质等粒结构)、(斑状和似斑状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

10.岩浆岩构造有(块状)、(气孔和杏仁)、(流纹)。

11.岩浆岩的(流纹)构造仅出现于喷出岩中。

12.(胶结作用)作用是碎屑沉积物成岩的主要方式。

13.沉积岩的结构有(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生物结构)。

14.沉积岩的构造有(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缝合线和刀砍状构造。

15.引起岩石变质的因素有(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

16.变质岩的作用类型有(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

17.变质岩的结构有(变晶结构)、(变余结构)、(碎裂结构)。

18.变质岩的构造有(片理构造)、(块状构造)、(变余构造)。

三、是非题

1.地壳内部沉积岩的分布面积最广。(F)

2.岩浆的活动总是沿着地壳脆弱地带或构造裂隙方向运动。(T)

3.下地幔是岩浆的主要来源。(F)

4.酸性岩浆钠、钾含量较高因此黏性较小。(F)

5.基性岩浆铁、镁含量较高因此黏性较小。(T)

6.岩浆和熔岩不同,主要表现为:岩浆富含有大量挥发性成分,而熔岩则反之。(T)

7.岩体边缘常有的一些捕虏体,是因为岩浆作用过程中从围岩掉下来而未被熔化的碎块,被包容于岩体中而形成的。(T)

8.富含铁镁的矿物颜色较浅,而富含硅铝的矿物颜色较深。(F)

9.根据矿物的结晶顺序推测,岩石中石英和橄榄石可以共生。(F)

10.岩石中矿物的自形程度主要与矿物结晶先后顺序有关。(T)

11.块状构造是深成岩所特有的一种岩石构造。(T)

12.胶结作用是化学沉积岩和生物化学沉积岩成岩的主要方式。(F)

13.变质作用使得矿物的化学成分、矿物结构、构造发生了变化,因此其过程必须经过高温熔融、溶解阶段。(T)

四、问答题

1.岩石结构与构造的概念?三大类岩石常见的结构、构造?

岩石结构:岩石中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和形状以及彼此间的组合方式叫结构。岩石构造:岩石中矿物集合体之间或集合体和岩石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方式以及填充方式叫构造.

变质岩的结构有变晶结构、变余结构、碎裂结构。

变质岩的构造有片理构造、块状构造、变余构造。

沉积岩的结构有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生物结构。

沉积岩的构造有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缝合线和刀砍状构造。

常见的岩浆岩结构有全晶质等粒结构、斑状和似斑状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

岩浆岩构造有(块状)、(气孔和杏仁)、(流纹)。

2.岩浆岩的主要矿物的结晶顺序和共生组合规律如何?

随着温度的降低,高熔点的橄榄石先结晶,低熔点的石英后结晶。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是分成两个系列结晶的。石英与橄榄石不能共生在一起。

3.何谓岩石?它与矿物有何关系?

所谓岩石,就是指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4.何谓岩浆?岩浆有哪些基本类型,其化学成分的差别何在?

岩浆是指处于地壳深处和上地幔高温高压条件下的高富含挥发性成分的硅酸盐熔融体,它位于地面以下几千米至几十千米的深处,具有很高的温度,很大的压力。

原始的岩浆分两种,即基性岩将和酸性岩浆。基性岩浆富含铁镁成分,而钾钠和硅的含量要相对少些,黏度较小,容易流动。而酸性岩浆钾钠和硅的含量要高些,铁镁含量则少些,黏性较大,不容易流动。

5.岩浆深成侵入岩与浅成侵入岩及喷出岩的产状各有哪些?

深成侵入岩的产状主要有岩基及岩株两种。浅成侵入岩的产状有岩床,岩盖,岩墙等。喷出岩的产状有熔岩被、熔岩流和火山锥。

6.沉积岩有哪些显著的特征?它和岩浆岩有归根到底基本区别?(形成条件、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方面)

沉积岩是在地表和接近地表的常温,常压条件下,原有岩石经过风化剥蚀,在原地或经过风化剥蚀,在原地或经过搬运到不同环境的地方沉积下来,再经过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另外生物的遗骸或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所形成的物质的沉积也可形成沉积岩。

沉积岩的结构有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生物结构。

沉积岩的构造有层理构造、层面构造、结核缝合线和刀砍状构造。

常见的岩浆岩结构有全晶质等粒结构、斑状和似斑状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

岩浆岩构造有(块状)、(气孔和杏仁)、(流纹)。

沉积岩和岩浆岩中铁的总量大致相同,但沉积岩中Fe2O3的含量高于FeO,而岩浆中则FeO略高于Fe2O3,此外沉积岩中K2O〉Na2O,而岩浆岩则相反,

沉积岩中富含H2O和CO2。

沉积岩的矿物成分与岩浆岩的矿物成分有很大不同,岩浆岩中常见的暗色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在沉积岩中很少出现。抗风化能力较强的矿物在沉积岩中一般比例都减少了,而只有抗风化能力很强的石英,白云母明显增多。那些在地表低温条件下产生的矿物,如黏土和其他一些胶体矿物,易溶盐类,一般只有在沉积岩里才有。在沉积岩中可见有来自生物遗体的遗骸碎片等,这在岩浆岩中是没有的。

7.由沉积物到沉积岩形成的几个阶段包含作用过程?

压固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

8.试说明沉积岩与岩浆岩在化学成分、矿物成分方面存在差异的基本原因。

成因是它们存在差异的基本原因,岩浆岩是由岩浆作用形成的,沉积岩是由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

第五章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

一、名词解释

地壳运动

由内力地质作用(地球内部热能、重力能和地球旋转能)引起地壳的机械运动。主要表现在:地层的变形,产生种种地质构造(褶皱、断裂),地表形态发生改变。

褶皱构造

层状岩石的一系列波状弯曲而为失去其连续完整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

节理

岩石受构造变动而发生断裂,但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没有或很少有相对位移。

断层

岩石受力发生断裂后,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发生了相对位移。断层是节理进一步发育的结果。

二、填空题

1.地壳运动的基本方式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2.岩层的产状三要素指的是(走向)、(倾向)和(倾角)。

3.褶皱的基本单位是(皱曲),其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

4.褶曲的要素有(核)、(翼)、(轴面)、(枢纽)。

5.节理按其力学性质不同可分为(剪节理)和(张节理)。

6.在正断层组成的断裂组合型式中,中间地块下降,两边地块相对上升,称为(地堑)。

三、是非题

1.东非大裂谷的形成主要是地壳的水平运动的结果。(T)

2.背斜是组成褶曲的老岩层在两侧,向斜是组成褶曲的老岩层在核心。(F)

3. 节理是当岩石发生断裂时,其两侧的岩体发生明显位移。(F)

4. 正断层上盘向上运动,逆断层上盘向下运动。(F)

四、问答题

1.影响岩石变形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与构造力作用的大小,方向,时间和性质有关。其次,岩石的物理性质对构造变动的发育可产生深刻影响,薄层岩石较厚层岩石容易发生柔性变形。第三,围岩,温度,溶液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2.水平岩层的特征有哪些?

水平岩层的地表出露宽度取决于岩层厚度和地面坡度。

一套水平岩层,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

水平岩层的厚度为其顶,底面的标高差。

在地形地质图上,岩层的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3. 背斜构造地形较高即背斜成山;向斜构造地形较低即向斜成谷。然而在自然界常见有向斜山和背斜谷,请阐明这种地形倒置的形成机理?

当背斜构造遭受长期侵蚀之后,在顶部有可能形成纵长的谷地,因为背斜顶部张性节理发育,给风化作用和流水侵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流水的下切速度较快,使背斜反而低于向斜核底部时,便形成次生谷地,地势起伏与原生的构造起伏不相协调,即背斜构造成背斜谷,向斜成为向斜山。

4.简述如何对断层进行识别。

构造标志有擦痕和镜面,断层构造岩,拖曳皱曲。地层标志有地层的缺失与重复,构造不连续。地貌标志有泉水的带状分布,水系特点。

5.褶曲和不整合构造所造成的地层的重复和缺失有何区别?

断层只产生地层不对称的重复,缺失的地层间不具有侵蚀面,而皱曲造成的地层重复是对称的,不整合形成的地层缺失具有侵蚀面,有时有底砾岩。

第6章风化作用

一、名词解释

风化作用

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大气和水的联合作用及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影响下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

残积物

岩石经过风化以后,部分未发生迁移、残留在原地的疏松堆积物。

风化壳

被风化的岩石圈表层(包括残积物+堆积物)。即由堆积和经过搬运的风化物质所构成的地壳疏松表层。

物理风化作用

地表岩石因温度变化和孔隙中水的冻融以及盐类的结晶而产生的机械崩解过程。特点是被作用的岩石只有物理形状和大小的改变,而不会引起成分和性质的改变。

化学风化作用

岩石在水、水溶液和空气中的O2和CO2等的作用下,发生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和氧化等复杂的化学变化的作用。

生物风化作用

生物及其生命活动对岩石、矿物产生的破坏作用,表现为物理的和化学的两种形式。

二、填空

1.按岩石的风化作用因素与作用性质的不同,可将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2.化学风化作用主要有(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和(氧化作用)作用等不同方式。

3.影响风化作用速度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植被)及(岩石本身的性质)等。

4.氧化作用经常是在水的参与下,通过空气和水中的游离(氧)而实现。

5.造成风化程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岩性)。

6.我国华南沿海地区砖红土壤的形成主要发生于(铝)阶段的风化阶段。

三、判断题

1. 矿物成分相同的岩石,由粗粒矿物组成的岩石较由粒径小或粒径均匀组成的岩石抗风化能力强。(F)

2.矿物的生成环境与所处地表环境差异越小,越容易风化。(F)

3.节理发育越好的矿物越容易风化。(T)

4.温带湿润气候区,矿物的风化作用主要以化学风化及生物风化为主,热力风化为辅。(T)

四、问答题

1.试述产生物理风化的原因。

产生物理风化的原因主要是温差反复变化所引起的热力风化,岩石裂隙和孔隙中水的冻融变化出现的冰劈作用,以及由岩石空隙中盐类的结晶而造成岩石的崩裂。

第七章坡地重力地貌

一、名词解释

块体运动(重力作用)

坡地上的风化碎屑或不稳定岩体、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向下运动的过程,称为重力作用或块体运动。

重力地貌

由重力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称为重力地貌。

崩塌

斜坡上的岩块或松散堆积物在重力作用下,以急剧骤发方式脱离基岩向坡下垮落,并在坡脚形成倒石堆或岩屑堆。

滑坡

位于斜坡上的岩石,土体或碎屑堆积物,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一种块体运动称为滑坡。

二、填空

1.重力对坡地物质的作用分为(崩塌)、(错落)、(滑动)、(蠕动)。

2.崩塌发生的地质条件有(地形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地震)及其他因素。

3. 影响滑坡形成的因素有(地下水)、(地表水)、(岩石结构和岩性)及地震、和人为因素。

4.引起土层或岩屑蠕动的主要因素有冻融交替、干湿变化、(土层蠕动)和岩屑层中(黏土)含量。

三、判断题

1.斜坡变形的时间越长,对其产生滑坡预报的准确程度就越高。(F)

2.在滑坡体的遗址上,经常可见一些马刀树或醉汉树。(T)

3.由于岩体的蠕动的速度很慢,因此不可能对工程建设造成严重破坏。(F)

四、问答题

1.试述滑坡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原因:地下水使得土岩体形成许多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使土体失去稳定,产生滑坡。

地表水对滑坡的影响可表现为河水的侵蚀或海浪,湖浪的冲击,使河岸,海岸和湖岸的坡脚水面附近被掏蚀,使岸坡上的物体力减小而产生滑坡。

岩石的结构与滑坡的关系表现为1.滑坡常沿断层面,节理面或岩层不整合面滑动。2.沿松散沉积物和基岩面之间滑动或者沿岩层层面滑动,尤其在岩层倾向与斜坡倾向一致,而岩层倾角小于斜坡倾角时最易形成滑坡。

地震对滑坡起触发作用,人为因素大都是人工挖土,破坏斜坡稳定而使斜坡体发生滑动。预防措施:对于过陡山坡或人工开挖的陡坡,平时要注意观测,在台风暴雨期间应作为安全转移的重点,并加强观测。根据引起滑坡的因素,发展阶段和特征,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常用排水,削坡,减载,反压,灌浆,锚固,支挡等办法,使山坡趋于稳定,不发展到滑动阶段,或使滑动时间推迟,有利于转移人畜和设备,尽量减少滑坡造成的损失。

2.试述由温度及干湿变化引起的土体蠕动过程。

斜坡颗粒受热或变湿发生体积膨胀时,对个体颗粒来说,由于本身重力的影响,向斜坡上方移动的距离小于向下移动的距离。当颗粒冷却或变干发生体积收缩时,向坡下移动的距离大于向坡上移动的距离。

3. 错落与滑坡、崩塌的区别。

错落与崩塌不同,它是沿一定滑动面作整体位移。错落与滑坡虽然都有滑动面,但错落以重力作用为主,水的作用较次。错落一般沿高倾角且比较平直的滑动面下坐位移。一次错落发生后,坡面将有相当长期的稳定。

第八章流水地貌

一、名词解释

流水作用

流水对地表岩石和土壤进行侵蚀,对地表松散物质和它侵蚀的物质以及水溶解的物质进行搬运,最后由于流水动能的减弱又使其搬运物质沉积下来,这些作用统称为流水作用。

侵蚀基准面

是河流垂直下切侵蚀的界限,是影响某一河段或全河发育的顶托基面。

河漫滩

在一般年份河流高水位时,河水泛滥能淹没的谷底部分。

阶地

阶地是分布在河床两侧成阶梯状,具有一级或多级,已不受近代常年洪水淹没的地区,它是河谷演变过程中的产物。

河流袭夺

由于分水岭的降低与移动,向源侵蚀能力较强的河流,最后将切穿分水岭而夺取另一条位置较高的河流上源,扩大其流域面积。

河谷

由河流长期侵蚀和堆积作用塑造而成的底部经常有水流动的线状延伸凹地。

河床

河谷中平水期被水占据的部分,它常年流动,是河谷中最低的部分。

二、填空题

1. 地表流水按其运动形式可分成(片状流水)、(河谷流水)与(河流)三种类型。

2.流水能直接撮取松散泥沙颗粒的主要原因是,流水作用于泥沙时,产生(堆移力)力和(上举)力。

3.流水的侵蚀作用,按其作用方式分为(坡面侵蚀)作用和(沟床侵蚀)作用。

4.流水的搬运作用包括对碎屑物质的(推移)、(跃移)、(悬移)和(化学溶解)四种方式。

5.沟谷的形成与发展一般经过几个阶段(细沟)、(切沟)、(冲沟)、(坳沟)。

6.根据所含物质结构和流态可将泥石流分为(黏性)泥石流和(稀性)泥石流。

7.从横剖面上看,河谷主要由(谷底)和(谷坡)两大部分组成。

8.河谷发育过程大致经过三个阶段(峡谷)、(河漫滩河谷)、(成形河谷)。

9. 河床相冲积物在横向上的变化受(环流控制),并与流速有关。

10.(江心洲)的发育是汊道河床产生的地形标志。

11.河漫滩二元结构指的是(河床相)、(河漫滩相)。

12.河口区按潮汐影响程度分为三段即(进口段)、(河口段)、(口外滨海段)。

三、判断题

1.流水作用取决于流水的动能。(T)

2.流水的动能在消耗于克服河床面与水分子之间摩擦,以及携带泥沙后,仍有多余的动能,则可以对河床产生侵蚀。(T)

3. 雷诺数可用于区分层流和紊流。(T)

4.坡度越大片流对地表的侵蚀作用越强。(T)

5.具有阶地的河谷称为成形河谷。(T)

6. 只要河流存在,它的溯源侵蚀作用与下蚀作用就永无止境。(T)

7. 河流水经过弯曲河段时,靠近凹岸的水面比凸岸的水面高。(T)

8.河流水在凹岸处,其下降水流是冲刷河岸的主要因素。(T)

9.河道弯曲处,凹岸堆积速度强于凸岸,相反凸岸的侵蚀速度强于凹岸。(F)

10.凹岸最大的侵蚀点和凸岸最大的堆积点位于弯曲正中部。(F)

11. 如果一条河谷两侧有四级阶地存在时,则最先形成的阶地称为一级阶地,最后形成的阶地称为四级阶地。(T)

12.河口水动力的重要特征是河川流水为主。(F)

13.河流发生急转弯、河床出现高差和裂点,形成急流或瀑布等现象,往往是判断河流袭夺的标志。(T)

14. 只有进入河谷中的水体,才产生流水的地质作用。(F)

四、问答题

1.简述沟谷流水的特点。

流量变化悬殊,暴涨暴落,而且常常干涸无水,流速较大,多湍急,含沙量多,颗粒大小混杂,分选与磨圆程度均较差。

2.简述泥石流形成的条件。

形成泥石流的条件,首先是流域内具备丰富的固体物质,这些物质又多半由崩塌,滑坡所造

成。第二是水分,水分不仅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泥石流的搬运介质。第三,要使泥石流体推移下行,还需要有比降较大的河沟纵坡。

3.试描述河流阶地的形成。

地壳相对稳定时期。河流这时候以向旁侵蚀为主,形成一个比较平坦的地面。地壳上升或侵蚀基准面下降时期。河谷地区地壳上升或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以下切侵蚀为主,使河漫滩或侵蚀平面上升,以至高出最大洪水位以上,这样就形成了河流阶地。

4.试述河流三角洲形成的条件。

形成三角州的重要条件是河口有充足的沙源,尤其是上游来沙量要大。其次,河口沿岸无强大的波浪和海流也是三角洲形成的必要条件。此外口外海滨区的原始水下斜坡的坡度大小,也对三角洲的形成有所影响。

5. 试述片流地质作用与片流所形成的沉积物特点。

片流造成的侵蚀称为片状侵蚀,这种侵蚀可以使斜坡高度均匀降低,大量的肥沃表土遭到流失,浅凹地是片流侵蚀的产物。坡积物的特征是:由上坡向下坡,厚度逐渐加大。

第9章喀斯特地貌

一、名词解释

喀斯特

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

喀斯特地貌

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二、填空

1.喀斯特发育的四个基本条件包括(可溶性岩石)、(有溶蚀能力的水)、(岩石的透水性)、(循环交替的水流)。

2.可溶性岩石可分为(碳酸盐类)岩石、(硫酸盐类)岩石、(卤盐类)岩石三类。

3.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成分)和(结构)。

4.岩石的透水性取决于岩石的(裂隙度)和(孔隙度)。

5.影响地下水流动的因素有(降水量)、(水位差)和(透水性)。

6.喀斯特地下水流的形式有(隙流)、(管流)、(脉流)、(网流)。

7.影响碳酸盐类岩石可溶性的因素主要有(方解石)和(白云石)的含量比例,以及黏土和其他难溶解杂质的含量。

8.影响喀斯特发育的因素有(气候因素)、(构造的影响)、地层的组合、厚度及产状。

三、判断题

1.喀斯特地区虽然地表径流少,但地下蕴藏有丰富的水源。(T)

2.褶皱和断层是影响岩石透水性的重要因素,与可溶岩的溶解度无关。(F)

3.纯水对岩石的溶解能力比天然水强。(F)

4.流动的水对岩石的溶解能力比静水强。(T)

5.喀斯特发育的初级阶段,其地下水流主要表现为网流。(F)

6.喀斯特溶洞在形成初期,喀斯特作用一侵蚀为主。(F)

四、问答题

1.试述影响喀斯特发育的因素。

影响喀斯特发育的因素有气候因素、构造的影响、地层的组合、厚度及产状。

第10章风沙地貌

一、名词解释

风沙地貌

风对地表散碎屑物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地貌,称风沙地貌。

风沙作用

风沙流对地表物质所发生的侵蚀,搬起和堆积作用称为风沙作用。

风蚀作用

风吹过地面产生紊流,沙粒或尘土离开地面,使地表物质遭受破坏的过程(沙漠、海滩)磨蚀作用

风沙流贴近地面运动,携带着的沙粒对岩石表面冲击、摩擦的作用(距离地面30cm)

风积物

经风搬运而沉积的物质。

荒漠

气候干旱,植被非常稀少,土地十分贫瘠的自然地带。按照地貌形态与地表组成物质不同,分为:岩漠、砾漠(戈壁)、沙漠和泥漠

二、填空

1.干旱地区塑造地貌的主要营力是(风沙作用)。

2.使沙粒沿地表开始运动所需的最小风速称为(起动风速)。

3.风沙搬运作用的方式有(悬移)、(跃移)、(蠕移)。

4.风沙的堆积作用包括(沉降堆积)和(遇阻堆积)。

5.风沙地貌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6.荒漠的地貌形态组合分为(岩漠)、(沙漠)、(砾漠)、(泥漠)。

7.沙漠的成因取决于(干燥气候)和(沙源)两个因素。

三、判断题

1.风对地表松散碎屑物搬运的方式,主要以悬移为主。(F)

2. 沙漠中常见的石窝属于风蚀地貌。(T)

3.沙漠中的沙波纹、沙丘属于风蚀地貌。(F)

4.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坡面凸出且平缓。(T)

5.抛物线沙丘的迎风坡面凸出且平缓。(F)

6.沙漠和泥漠属于剥蚀地貌。(F)

7.岩漠和砾漠属于剥蚀地貌。(T)

8.沙粒的粒径越小,其起风速越小。(T)

四、问答题

1. 影响风沙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主要与起动风速,沙粒的粒径大小,沙层表土湿度状况及地面粗糙度等有关。

第11章黄土地貌

一、名词解释

黄土

指在地质时代中的第四纪期间,以风力搬运的黄色粉土沉积物。

黄土地貌

在黄土堆积过程中和堆积以后形成的地貌,叫做黄土地貌。

黄土塬

有黄土组成的范围很广的平坦高地,四周被沟谷的沟头所蚕食。

黄土梁

由两条平行沟谷分割的长条状的黄土高地。

黄土峁

是孤立的黄土丘,平面呈椭圆形或圆形,峁顶地形呈圆穹形,峁与峁之间为第十稍凹下的宽浅分水鞍部。

次生黄土

次生黄土是指原生黄土被流水冲刷、搬运再堆积而成的黄土。它与原生黄土的主要区别是具有层理,并含有较多的砂以至细砾。黄土状岩石和黄土状土即次生黄土。

二、填空题

1.黄土中含量最高的化学成分是(SiO2)。

2.我国黄河中游黄土化学成分分布的变化规律是,由西北向东南(Al2O3)和(Fe2O3)的含量呈增长趋势。

3.(埋藏土壤)的形成标志着黄土的沉积发生了间断或沉积速度变缓。

4.黄土的沟谷系统主要包括(塬)、(梁)、(垌)、(峁)等类型。

三、判断题

1.黄土的颗粒成分是以粉沙为主。(T)

2.我国黄河中游黄土颗粒的分布规律是,有北向南和由西向东沙粒逐渐增多,黏土含量逐渐减少。(F)

3.黄土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受到强烈的风化及流水作用,因此其物质组成表现特别均匀。(F)

4.黄土外观均匀一致,具有明显的水平层理。(F)

5.黄土在垂直方向上的节理很发达,且土层深厚,因此在流水的作用下常常形成深切沟谷。(F)

6.黄土地层中常见的红褐色条带是黄土沉积时发生物质成分变化的标志。(F)

7.黄土地层中埋藏黄土的出现,说明了黄土沉积期间气候处于稳定时期。(F)

四、问答题

1.黄土成因说法不一,试说明风成黄土黄土的证据。

黄土与沙漠,戈壁逐渐过渡,成带状排列,而且靠近沙漠地区的黄土颗粒成分变粗,厚度较大,剖面中有时夹有风成沙层,远离沙漠地区的黄土颗粒成分变细,厚度变薄。

黄土剖面中埋藏土产状表明,黄土的产状是被覆盖于各种基岩地形之上,黄土分布不受地形控制,特别是不受地势高低之限制,然而却有一定的坡向性,东南坡分布的位置总比西北坡低一些。

大量矿物成分分析及动植物化石,孢粉组合分析,都说明黄土堆积过程是相当干燥的,动植物都是陆生的。

黄土的结构均匀,成分一致。

第12章冰川地貌

一、名词解释

冰川冰

一种具有塑性的、透明的浅蓝色多晶冰体。由粒雪经成冰作用而成。

雪线

在地球陆地某一海拔高度上,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这一高度的界限称雪线,又叫均衡线。冰川

是地面上缓慢运动着的巨大冰体,在重力作用下有一定的运动。

成冰作用

雪线以上的常年积雪,经一系列变化能形成冰川冰,这个过程称为成冰作用。

二、填空

1.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的界限称为(雪线)。

2.雪线在高度不同的地区而异,它受到(温度)、(降水量)、(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3.冰川运动的因素主要是(重力)和(压力)。

4.冰川的侵蚀作用包括(挖蚀作用)和(刨蚀作用)。

5.冰川按其形态、规模及所处的地形条件,可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两种。

6.山岳冰川按其发育规模及形态可分为(冰斗冰川)、(悬冰川)、(山谷冰川)、(山麓冰川)。

7.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两极)及一些(高山)地区。

8.成冰作用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在中纬山地,主要是(暖)型成冰作用,在两极地区是(冰)成冰作用。

9.大陆冰川运动主要依靠其自身厚度产生的(压力),由中央向四周运动。

三、判断题

1.冰川必须在雪线以上才能形成(T)。

2.低纬地区的雪线位置相对比高纬地区的雪线位置高。(T)

3.冰晶体之间的相互位置的变动,促使冰体出现塑性变形是冰川运动的前提条件。(T)

4.大陆冰川的运动基本上不受下伏地形的影响。(T)

5.悬冰川通常是发生雪崩的原地。(T)

6.悬冰川通常可作为推断古雪线的位置。(F)

7.羊背石上的擦痕可作为判断冰川运动方向。(T)

8.终碛堤的分布状况可作为冰川退缩的标志。(T)

9.一般情况下,冰川表面搬运的巨大漂砾距离,比冰川底部颗粒较小的底碛物搬运的距离短,因为厚重的物体搬运所需的能量多。(F)

四、问答题

1.简述积雪成冰的过程。

成冰作用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新雪变成较紧密粒雪的粒雪化过程。第二阶段是粒雪在压力或热力作用下形成互相紧密结合的冰川冰。

2.试述冰蚀地貌中冰斗的形成过程。

在地势低洼处,剧烈的寒风风化作用,使基岩迅速冻裂破碎。崩解的岩块随着冰川运动搬走,洼地周围不断后退拓宽,底部被蚀深,并导致凹地不断扩大形成冰斗。

第13章冻土地貌

一、名词解释

冻融土地貌

指土层由于温度降到零度以下和升至零度以上而产生冻结和融化的一种物理地质作用和现

象。

冻土

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

地下冰

冻土中含有的冰。

构造土

多年冻土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微地貌形态。

二、填空题

1.冻土分为(季节性冻土)和(多年冻土)。

2.冻土层的厚度及分布受到(纬度)和(海拔高度)的控制,自极地向低纬方向不断减小,最后消失。

3.在同一纬度和高度地区,影响冻土发育的因素有(海陆分布)、(土体的颗粒组成)、(地形)、(植被与雪盖)。

4.冻土的基本特征是该地下存在(地下冰)。

5.按地下冰的埋藏方式及成因,可将其分为(组织冰)、(洞脉冰)和(埋藏冰)是三类。

6.根据多年冻土区地下水与冻土层的位置关系,可将冻土区的地下水划分为(冻结层上水)、(冻结层间水)、(冻结层下水)。

7. 基岩的(岩性)和(气温)是影响石河形成的主要因素。

三、判断题

1.在寒冷的冰盖覆盖地区,不利于冻土的发育,因此,一般认为在大陆冰盖下无多年冻土层。(T)

2.分凝冰的主要特征是在冻结过程中有水分的迁移参与。(T)

3.胶结冰的特征是冻结过程中,不仅有原地的水分参与,而且周围有大量的水分子迁移。(F)

4.冻融泥流作用主要发生在砾石含量高的斜坡上。(F)

5.基岩的岩性和地形条件是影响石河形成的主要因素。(F)

四、问答题

1.试述冻土地貌中石质构造土的形成过程。

垂直分选作用,水平分选作用,形成地区一般比较水平。

第14章海岸和湖沼地貌

一、名词解释

海岸带

海洋与陆地之间正在相互作用的地带,也就是每天受海水潮汐涨落影响的潮间带及其两侧一定范围的陆地和浅海的海陆过渡地带。即低潮线与最大高潮线之间的海陆交互地带。自陆向

艺术概论课后复习题答案

1.为什么说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 2.简论艺术形态的主体性和对象化的存在这二者的内在联系(从文学、音乐、绘画等形态之一而论) 3.为什么说音乐是时间艺术而绘画是空间艺术? 4.舞蹈,作为时空艺术,其三要素有着怎样的构成关系? 5.怎样把握表演艺术的结构体系?重点结合戏剧进行分析。 6.你是否认同书法艺术是“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综合显现?从书法艺术四要素进一步探究。 7.根据物化结构的不同,怎样划分艺术形态?根据符号体系的不同,怎样划分艺术形态?请简略扼要地进行概括和描述。 8.概述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表现说、潜意识说、劳动说的代表性观点及其长处与不足。 9.你如何看待艺术发生的原因? 10.艺术的发展是否具有历史继承性?如果有,体现在哪些方面? 11.艺术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与革新创造之间是什么关系?请作具体论述。 12.如何看待艺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位置?试以马克思主义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加以论述。 13.简述艺术与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之间的关系。 14.艺术具有哪些基本的社会功用?它是如何实现这些社会功用的? 15.怎样理解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产品? 16.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关系及作用是怎样的? 17.理解各门类艺术的语言特点、区别和独特性。 18.艺术语言的功能有哪些? 19.怎么理解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尊重艺术作品版权与艺术生产有何关系? 20.艺术家的主体性包括哪些方面? 21.艺术家的创造性特征包括哪几方面?

22.为什么说创新是艺术家的使命?如何理解艺术个性对艺术家创新的影响? 23.艺术创新与继承是怎样的关系? 24.如何正确评价艺术家在社会中的作用? 25.简述艺术创作的理论和创作类型。 26.你怎样认识再现论和表现论? 27.探讨什么是中国艺术的精神。 28.怎样认识艺术的灵感? 29.结合创作实际描述艺术创作的过程。 30.艺术创作要具备怎样的主、客观条件? 31.为什么说艺术欣赏也是一种创造活动? 32.艺术作品中的再现因素和表现因素及其召唤的审美经验,各自有什么特点?例分 33.艺术欣赏主体面对作品发生审美共鸣,经历着怎样的心理过程? 34.结合自己的欣赏体验描述审美心象的产 35.艺术欣赏也有可能与创作者共忧乐、同呼吸,进入迷狂状态吗?简述之。 1.任何艺术,它的本质特性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也是审美的、创造性的生产形态。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自身的实践活动。艺术,又是人类能动的、创造性的实践力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 2.二者相互依存、有机统一。任何艺术形态都要求生产者主体把强烈的主观意识及主观因素渗透到生产过程里,赋以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气质、艺术风格和语汇、艺术天才和情感符号,“物化“到产品之中。如古琴曲《高山流水》,以悠扬悦耳的琴声成功的表现了浪花激溅、海鸟翻飞的自然景色,使得音随意转。其意境独创性和个性风格皆具有不可复制性。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机考)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说明 考试方式 开卷,网络机考,60分钟。 每个分校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安排考生分别考试。 考生可带教材、参考资料、作业等纸质材料进入考场,不能携带电子工具,不得相互交流,遵守考场所有规定。 考试成绩 卷面100分,占最终考核成绩50%。 题型分值 1、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 2、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40分) 3、判断题(每题1分,共15题,15分) 提示:总题量65题,平均每题答题时间50秒,剩余约6分钟检查答题情况。 考核范围及答题要求 考核范围为教材全部章节。 答题要求: 单项选择题在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多项选择题在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2-5个答案,多选、错选、漏选均整题不得分; 判断题在2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答案,只需勾选答案,无需说明理由。 考核难度分配 说明:以下所言“容易”的意思是全部题目均在形考与在线自测中出现过;“较难”是少部分题目在形考中未出现过,或有些学生在形考随机出现时未做到;“难题”则是形考中未出现过的题目。所有题目的答案均可从教材中找到。 1、单项选择题:容易20分+较难15分+难题10分。 2、多项选择题:容易20分+较难12分+难题8分。 3、判断题:容易6分+较难4分+难题5分。 小计:容易题46分;较难题31分;难题23分。 复习、考试要求及注意事项 1、阅读教材,熟悉教材内容,尤其是章节目录、绪论; 2、重点关注知识点,包括形考作业中已经出现过的和未出现过的; 3、形考作业中已出现过的题目,在终考时出现会有所改变,包括选项顺序的改变、答案的改变、选项的改变,因此,考试时要仔细选择答案,小心查看每一个选项; 4、合理安排答题时间,每题答题时间在50秒左右,遇到难题不要停留时间过长,可以在答完全部题目后再查找答案,如有时间,最好再检查一下所有答案,不要急于交卷; 5、每位考生考到的试卷内容均不完全相同,即使题目内容相同,答案也可能不同,因此,不要寄希望于参考他人的答案,一定要独立思考,独立答题。 附形考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为一门学科,艺术学形成于() A.16世纪末叶 B.17世纪末叶 C.18世纪末叶 D.19世纪末叶 2.主张将美学与艺术学区分开来,标志着艺术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形成,因此而被称为“艺术学之父”的人是() A.费德勒 B.黑格尔 C.格罗塞 D.狄索瓦 3.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艺术用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则是()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 试卷A 打印3份

贺州学院课程考核试卷 (2016—2017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数字媒体艺术概论 开课单位:文化与传媒学院 试卷序号:A 卷 任课教师:周合强 考核年级、专业:2016数字媒体艺术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核方式: 开卷□√ 闭卷□ 实验操作□ 评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直接填入下列表格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面对矢量图和像素图描述正确的是: (A) 矢量图(Vector Image )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像素 (B) 像素图(Raster Image )的基本组成单元是锚点(Anchor Point)和路径(Path ) (C) Adobe Illustrator CS 图形软件能够生成矢量图(Vector Image ) (D) Adobe photoshop CS 是专门处理矢量图(Vector Image )的软件 2.在数码影像中,图像分辨率的单位是: (A) dpi (B) ppi (C) lpi (D) pixel 3.在数码影像中,色彩深度是指在一个图像中什么的数量: (A) 颜色 (B) 饱和度 (C) 亮度 (D) 灰度 4.在数码影像中,图像必须是何种模式,才可以转换为位图模式: (A) RGB (B) 灰度 (C) 多通道 (D) 索引颜色 5.在数码影像中,位图图像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A .像素 B .色块 C .线条 D .像点 6.在数码影像中,当使用 JPEG 作为优化图像的格式时 A .JPEG 虽然不能支持动画,但比其它的优化文件格式(GIF 和 PNG )所产生的文 件一定小 B .当图像颜色数量限制在 256 色以下时,JPEG 文件总比 GIF 的大一些 C .图像质量百分比值越高,文件尺寸越大 D .图像质量百分比值越高,文件尺寸越小 7.在数码影像中,下面哪种色彩模式的色彩范围广? A .灰度模式 B .RGB 模式 C .CMYK 模式 D .Lab 模式 8.基于传统视频的模拟信号的特点是 (A) 幅度离散 (B) 离散信号 (C) 幅度连续 (D) 抗干扰能力强 9.关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是任何数字信号都是从模拟信号中转换而来的。 (B) 数字信号是数字形式的信号,是一种离散的信号。 (C) 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的过程叫做 D /A 转换。 (D) 数字信号转变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叫做 A /D 转换。 10.在数码视频影像中,AVI 格式的特点是: (A) 由硬件视频回放 (B) 读取数据的效率低 (C) 文件不能再编辑 (D) 同步控制和实时播放 11.下列不是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所必须具备的特征是: (A)集成性 (B)实时性 (C)交互性 (D)网络化 12.下列有关虚拟现实的说法错误的是: (A)虚拟现实系统由虚拟世界、虚拟现实软件、输入设备及输出设备组成。 (B)虚拟现实系统按其功能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简易型、沉浸型、共享型。 (C)虚拟现实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浸入性、交互性、构想性。 (D)虚拟现实的增强技术是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叠加。 13.目前我国采用的电视制式为 (A) PAL 制,25 帧/秒 (B) NTSC 制,25 帧/秒 (C) PAL 制,20 帧/秒 (D) PAL 制,35 帧/秒 14.下列不属于视频数据的冗余类型的有: (A) 空间冗余 (B) 心理冗余 (C) 时间冗余 (D) 统计冗余 15. 十九世纪法国科学家达盖尔发明的“银板法”标志着摄影术的诞生,其日期为: (A) 1886 年 (B) 1839 年 (C) 1826 年 (D) 1840 年 16. 计算机与艺术联姻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 学院: 年级: 专业: 班别: 学号: 姓名: 座位号: ------------------------------------线 -------------------------------------

2020最新《艺术概论》题库及答案

2020最新《艺术概论》题库及答案

姓名成绩 温馨提示:同学们,经过综合学习,你一定积累了很多知识,现在请认真、仔细地完成这张试题吧。加油!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法国伟大作家雨果称建筑艺术的杰出作品为( A ) A、“石头的史书” B、“凝固的音乐” C、“巅峰性的艺术成就” D、“具有双成性的造型艺术” 2、以艺术形态的感知方式为标准,下列属于想像艺术的是( D ) A、绘画 B、音乐 C、戏剧 D、文学 3、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又称为( D )交响曲 A、英雄 B、命运 C、田园 D、合唱 4、下列美术作品中,其不属于梵高创作的是( C ) A、《向日葵》 B、《鸢尾花》 C、《舞蹈》 D、《红色葡

萄园》 5、在美术成就方面,下面不属于“文艺复兴三杰”的是( B ) A、达芬奇 B、乔托 C、米开朗基罗 D、拉斐尔 6、对于文学体裁的划分,下面不正确的一种划分方式是( A ) A、一分法 B、二分法 C、三分法 D、四分法 7、黑格尔说,艺术史的起点是( C ) A、音乐 B、雕塑 C、建筑 D、摄影 8、在西方现代艺术中,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的是( D ) A、毕加索 B、梵高 C、高更 D、塞尚 9、马蒂斯是__D___画派的代表画家。 A、立体主义 B、达达主义 C、抽象主义 D、野兽派 美术作品《自由神引导人民》是下面( C )艺术家的作品。

A、库尔贝 B、杜尚 C、德拉克罗瓦 D、安格尔 11、“主题”一词始创于( B ),本是音乐术语,指的是乐曲中最富特征的核心乐段。 A、法国 B、德国 C、意大利 D、西班牙国画《溪山行旅图》是北宋( D )的名作。 A、张择端 B、吴道子 C、赵佶 D、范宽 13、《霓裳羽衣舞》是__B__代宫廷乐舞。 A、汉 B、唐 C、宋 D、元 14、( B )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 A、艺术体验 B、艺术构思 C、艺术表现 D、艺术接受 15、下列不属于灵感的主要特征的是( D ) A、突发性 B、突破性 C、亢奋性 D、永久性 16、( C )是形象思维的根本特征。 A、形象性 B、情感性 C、想像性 D、审美性 17、凡是由两个以上的基形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单一

《体育公共关系》复习思考题

(0456)《体育公共关系》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体育组织 2、体育公众 3、公众 4、大众传播 5、体育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6、企业文化 7、组织形象 8、传播 9、礼仪 10、体育公共关系部 11、记者招待会 12、目标导向 13、互利观念 14、公众观念 15、职业道德 16、体育公共关系计划的实施 17、公共关系活动(实务) 18、从众心理 19、公关策划 20、整合营销传播 21、公共关系 22、差异观念 23、美誉度 24、体育竞赛 25、社会公益活动 二、简答题 1、公共关系与社会上抨击的“庸俗的拉关系”现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2、如何理解“体育公共关系是以推动体育发展总体目标的一类公共关系策划和实 践活动”这句话? 3、什么是体育组织?体育组织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4、体育组织有何特性? 5、体育公众的界定及其特征

6、体育公共传播有何特点? 7、体育公共关系的作用 8、试阐述实现体育公共关系的协调功能,需要行使哪些职责? 9、举例说明体育公共关系的效益功能 10、试述体育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对现实体育组织目标的作用 11、体育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应如何树立自己的形象? 12、体育公共关系从业人员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如何获得这些能力? 13、什么是公众?什么是受众?其主要区别是什么? 14、作好边缘公众的工作对组织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15、社区体育公共关系的处理技巧 16、什么是大众传播?它有哪些特点? 17、简述大众传播与体育的关系 18、大众传播媒介有哪些类别?在体育公关活动中如何选择合适的传播媒介? 19、试举例说明传播技巧在各类公关关系活动中的作用。 20、体育公共关系策划在体育实践工作中有何重要意义? 21、体育公共关系策划的步骤 22、简述体育公共关系计划实施中的反馈调整原则。 23、体育公共关系评估一般分为几个步骤?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4、体育公共关系活动评估的重要性 25、礼仪在体育公共关系活动中的价值体现 三、论述题 1、常见的体育新闻稿件的写作方法有哪几种? 2、简述体育公共关系新闻的主要特征 3、简述体育公共关系广告的类型及创作技巧 4、什么是体育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它对体育组织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5、体育庆典的公关意义何在? 6、什么是CI策划?其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7、什么是企业文化?如何理解体育类企业文化? 8、企业文化的特征与功能有哪些 9、企业组织的企业文化对公共关系活动有哪些影响? 10、培育企业文化的途径有哪些? 11、论述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体育工作必须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理由。 (0456)《体育公共关系》复习思考题答案 三、名词解释 1、作为体育公共关系活动主体的体育组织,它是人们按照特定的目标、任务和形 式建立起来的协调力量和行为的合作系统。 2、因面临某个共同问题而形成的并与体育组织利益相关且相互影响、互相作用的 社会群体称为体育公众 3、公众,是指与特定的社会组织发生联系,并对其生存发展具有影响的个人、群

艺术概论考试大纲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艺术概论课程代码:00504 2016年4月版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艺术学概论》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重点课程之一,教育部从2001年起,已将《艺术学概论》列为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含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必考科目之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全国许多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以至理工农医等各类高等院校都纷纷开设了此门课程。本课程对于培养人文类学生具有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方面,尤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自学和辅导考试,能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艺术学相关理论的基本概念、本质属性、艺术发展基本规律、世界文化艺术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等相关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分析艺术发展的总体规律及具体艺术门类的发展规律等相关问题能力,从而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要求如下: 1.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 2.了解并熟悉主要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质。 3.了解世界范围内艺术学学科及理论的发展概况,掌握中西方艺术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4.理解动中西方艺术学理论的异同及相互借鉴。 5.掌握艺术学理论横向、纵向各个环节及相互之间的影响。 6.从美学与文化学角度,理解和认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能够结合具体案例阐述如何使艺术创作链保持良性循环。 7.能够结合中国艺术创作发展的现状提出建议。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作为艺术类专业基础课,将与此相关的各具体艺术门类以及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要素放在一个体系内来进行阐释,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关于艺术学理论的整体意识,从而将创作、作品、鉴赏等环节相结合,更有益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另一方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期末范围整理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期末范围整理 第一章 1、媒体的定义 媒体又称媒介,指的是具备承载信息传递功能的物质或实体,是集文字、图形、静像、动像、声音、语言等多种形态媒介的综合体。 2、国际电信联盟定义的五种媒体

4、媒介发展的6个阶段 ①以口头语言为代表的声音传递阶段 ②以书面文字为代表的图文表达阶段 ③以造纸术和印刷术为代表的图文记载阶段 ④以电报、电话、照相、传真、录音、广播等为代表的图文声分载阶段 ⑤以电视、摄像、录像、电脑为代表的声像多媒体共载阶段 ⑥以因特网、宽带、、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信息分享与共享阶段 5、数字媒体艺术的定义 数字媒体艺术属于广义的媒体艺术的一个分支,是基于计算机语言和数字媒介的一门新型艺术形式,是科学、艺术和媒体相互交叉领域和实践型应用学科。 6、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方法的分类和比较 ①数字会话和插图系统 ②动画设计软件系统 ③数字视频处理软件系统 ④虚拟环境和交互界面设计系统

⑤网页和多媒体交互创作系统& iPhone和iPad的出现改变了人的哪些艺术行为对未来的艺术教育有哪些影响 以苹果iPhone和iPad为代表的新一代触控智能平板电脑和手机的出现,在人们的学习生活娱乐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习上,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阅读书籍,欣赏艺术作品;生活上,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可以足不出户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娱乐上,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这种娱乐活动可以随时随地,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对未来教育的影响: 1、使视觉信息更加丰富。艺术教育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而不是单靠理论知识的学习,运 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大大拓展学习者的思维空间,化枯燥的理论为生动的图文以及动态的影像,让学习者在愉悦的观察中感受艺术,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2、艺术设计创作效率大幅度提高。各种应用软件,为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手段,它缩短了设计制作 的时间,可以使设计者拥有更多的时间对其艺术作品进行权衡、修改。 3、使教育方法多样化。在教学中,可以有效利用图片、文字、动画、视频、音频等素材,极大满足了学 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创造了一种可参与的教学环境,加强了师生间面对面的交流,提高了教学的针 对性,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艺术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新版

《艺术理论》试题 A卷评分标准 一、解词:( 每题5分, 共50分) 1、什么是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她们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 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著的代表人物。 2、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内容, 指的是经过艺术家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过的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主观世界。其构成因素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情感、环境等诸因素, 其中最为主要的构成因素是题材和主题。 3、什么是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科学活动。 4、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种, 即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5、什么是美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 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 旨在提高

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 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6、什么是艺术中的幽默? 幽默是喜剧性的一种独特形态, 它把内容和形式中美和丑的复杂因素交合为一种直率而风趣的形式外化出来。幽默所引发的笑, 常常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 7、书法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书法是以线组合文字的艺术形式, 它主要经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 1) 线条与组合; ( 2 ) 具象与抽象; ( 3 ) 情感与象征。 8、什么是艺术欣赏的审美效应? 审美效应是艺术欣赏活动具体运作的结果, 也是艺术欣赏的作用和目的。艺术欣赏活动最为显著的审美效应, 是能够产生共鸣; 其二是能够陶冶欣赏者的情绪, 净化她们的灵魂; 其三是能够深化人们的哲思, 提高其精神境界。 9、什么是艺术创作的物化与表现? 即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 并以物态化的形式得以显现, 使之成为具体的、稳定的、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态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学习知识重点提要

上编 艺术总论 广义的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狭义的艺术专制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将文学与艺术并列起来,合称“文艺”。 广义上的艺术包括: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民族民间艺术(杂技、曲艺、木偶、皮影)。 19世纪末德国的康德拉·费德勒极力主张将艺术与美学区分开来,成为相互交叉而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艺术学的独立,费德勒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艺术学的内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第一章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艺术的本质 一 、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艺术是现实世界的摹本,艺术是摹本的摹本,是影子的影子。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辩证统一。 (南北朝)刘勰xi é ——在《文心雕龙》里提出《原道》认为“文以载道”。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 (德国古典美学开山鼻祖)康德——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强调创作主体(人)的重要性,把自由活动看作是艺术与审美活动的精髓。 (德国哲学家)尼采——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在其代表作《悲剧的诞生》中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模仿说/再现说——西方思想史上影响力很大的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代表人物: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肯定了现实与艺术的真实性,认为艺术比所模仿的现实更加真实,认为艺术家不应当“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而是“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 (俄国革命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另外还有形象说、形式说、情感说、表现说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 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分为“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构成了人类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期末范围整理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期末范围整理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期末范围整理 第一章 1、媒体的定义 媒体又称媒介,指的是具备承载信息传递功能的物质或实体,是集文字、图形、静像、动像、声音、语言等多种形态媒介的综合体。 2、国际电信联盟定义的五种媒体 媒体 类型 媒体示例媒体描述媒体特征 感觉媒体声音、语言、文 字、音乐、图像、 视频、动画、文 字 直接作用于人 的感官的媒体 信息的接受 对象 表示媒体JPEG、GB2312、 MOV、MPEG 计算机的媒体 信息编码 信息的编码 和表示 显示媒体音箱、显示器、 打印机 计算机信息的 输出显示 信息的输出 和呈现 存储媒体磁带、硬盘、移 动硬盘、U盘 存储信息的载 体信息的存储 和传输 传输媒体电缆、光缆、微 波、数据线 传送数据信息 的物理介质

3、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分类(五类传媒) 媒体类型媒体示例媒体特征 媒体 分类 第一传媒报纸、杂志、图 书、宣传单、海 报、手册 纸质媒体:依赖纸张、 油墨的媒介 传统 媒体 第二传媒广播、收音机、 电台、留声机 模拟音频信号,收音机 终端 第三传媒电视、高清电视 (HDTV) 基于模拟图像信号的 媒体,电视终端 第四传媒数字电视、DAB、 数字电影、数字 动画 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延 伸、媒介生产流程的数 字化,依靠传统媒介终 端 新媒 体因特网、电子书、 电子杂志、光盘、 IPTV、网络视频、 宽带、网站、博 客 依赖电脑为终端、 基于数字化网络的 媒体、以交互性为 主要特征 交 互 媒 体 第五传媒手机、PAD、3G、 MP3、电子书阅读 器、iPad、iPhone 移动、便携式媒体, 基于无线宽带的数 字化网络的媒体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答案)(1)

1、公共关系的英文是( A ) A 、 publicrelations B 、 publicrelation C 、 publicationrelations D 、 publication relation 2、公共关系学可直接称为( A ) A 、公众关系 B 、人际关系 C 、人群关系 D 、社区关系 3、组织与公众联结的方式是( B ) 6、公共关系的主体是( C ) 7、公共关系的客体是( A ) 8、公共关系的中介环节是( B ) 9、( B )是指与组织虽有关系,但联系较少,影响较小的一类公众,其重要性最 小。 第2章 第1章 A 、大众传播 B 、传播 C 、人际沟通 D 、 舆论宣传 A 、社会公众 B 、传播 C 社会组织 D 、 政府官员 A 、社会公众 B 、传播 C 社会组织 D 、 政府官员 A 、社会公众B 、传播C 社会组织 D 、 政府官员 A 、潜在公众B 、边缘公众C 独立公众 D 、知晓公众 10、(C )又称为中立公众或不确定公众 或未表态的公众。 ,是指那些持中立态度或态度不明确 A 、潜在公众 B 、边缘公众 C 独立公众 D 、知晓公众

11、利用新闻媒介揭露垄断企业“愚弄公众”的现象,形成了美国近代史 上著名的(C)。 A、报刊宣传运动 B、便士报C揭丑运动D、民主政治运动12、1906年, 艾 维李发表的著名文件是(B)。 A、《有效的公共关系》B《原则宣言》C《公众舆论之形成》D、《公共关系学》 13、被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是(艾维。 李)。 第3章 16、组织形象的基础是(D)。 A、员工形象 B、管理形象C机构形象D、产品形象17、设计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组织名称和商标是处于(B)。A、初创时期B、发展困难时期C发展顺利时期D、形象受损时期 18、民主参与法是用来协调(D)的。 A、外部公众关系 B、顾客公众关系 C、媒介公众关系 D、内部公众关系 19、树立交往合作的观念,提高社交能力属于公众关系的(D) 。 A、优化环境功能 B、提高素质功能C塑造形象功能D、协调关系功能 20、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出发点应当是(A)。 A、从事实出发 B、从理想出发C从利益出发D、从专家意见出发 21 、组织最需要广告宣传,可恰恰拿不出大笔广告费是组织处于( 初创时期B、发展困难时期C发展顺利时期D、形象受损时期A)A、 第4章 26、公共关系部是一种具有服务性质的、较高层次的间接(D) 。 A、管理者 B、领导者C生产者D、管理部门

艺术学概论复习要点及答案

基础知识及要点(答案。): 答题要求:条理清晰、字迹规整、论述充分、言之有据 1、 艺术概论研究对象及学科特点 艺术四要素:艺术家一一作品一一欣赏者一一世界 艺术活动圈:艺术欣赏一一艺术批评一一艺术研究一一艺术创造 艺术概论:对 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基本问题进行专门性研究的学科。 2、 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及其代表性人物: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 表现说、艺术起源多元决定论 模仿说:艺术是对自然界河社会现实的模仿 合理性:原始艺术具有模仿成分 片面性:模仿并非艺术本质。只是一种实现手段 代表人物:德谟克利特、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巫术说:艺术具有某种实用倾向或实际目的的行为 合理性:原始思维,万物有灵。能力有限,寄托巫术 片面性:艺术离不开物质生产劳动 代表人物:弗雷泽《金枝》,英国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 游戏说:艺术出自一种无功利、无目的的过剩精力的释放。表现在: 1.由于 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2、人将这种自由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 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合理性:揭示了人流思想深处的原始的艺术冲动 片面性:忽略了人的艺术创造的社会实践性 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席勒,英国哲学家斯宾塞。 劳动说: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艺术 合理性:指出了艺术活动的社会实践根本特征 片面性:社会实践逐渐生成具有审美色彩的中间艺术 代表人物:俄国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希尔恩《艺术的起源》。 表现说:一切艺术都是情感的表现 合理性:艺术具有表现情感的实际功能 片面性:艺术起源并非出于表现,而是有其发展过程 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直觉即表现”。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 是所谓“真正的艺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情感表现说”。美国苏 珊.朗格,“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 多远决定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二十由多元决定的。艺术本身就是一 种综合现象,因此,艺术的起源与社会性、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有关联。艺 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 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的 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得冲动和游戏的本能。究根结底, 艺术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 代表人物: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矛盾与多元决定》,“多元决定论”。 3、艺术本质的几种学说及其代表性人物: (1)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柏拉图“影子说”,“艺术是影子的影子” A 、 B 、 A B 、 A 、 B 、 A 、 B A 、 B 、

艺术概论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 填空: 创作过程可分为生活体验、艺术构思、意象物化三个基本阶段。 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有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艺术个性、审美性。 作品主题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作品的思想内容,二是作者的情感上的偏爱。 朝闻早在50 名词解释: 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是作品的外部形式。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代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的再现生活的一种它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术风格: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 术意境 术流派 象思维 型艺术 境 简答题 何理解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互相包容、互相转化的关系。两者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不可想象内容的形式和没有形式的内容。所以也不存在只有形式或只有内容的艺术作品。“如果形式是内容的和内容紧密的联系着,你要想把它从内容分出来,那就意味着消灭了内容;反过来,你要想把内容从

,那就等于消灭了形式。”另外形式是内容的外观,形式不佳,肯定会影响对内容的鉴赏。所以,在,从这一意义上说,艺术形式确是具有先行性的,而且也是有决定性的,另外,从接受角度来看美术等作品它们的形式本身就是内容,就是说这些作品形式不但体现了作品的内容,同时它们也决定了自已完成的作品中,内容与形式是紧密结合的,成为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P-398】 述道德、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2):第一,其次,在 式样中, 现。艺术作品的格调有高下雅俗之分。它们首先体现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创作立意方面。对生活中的假、恶、丑的判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创作格调的高低。一般来说,进步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审美理想以及创作上的社会责任感是创作高格调的艺术作品的基础和前提。俗与雅是衡量作品格调高要标准。高格调的艺术作品一般来说有着健康的内容,深刻的思想,也就是说,它能触及生活的本质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给世界和人生以新的解释,赋予生活以新的意义,在格调高的作品中还能体现艺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新)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1、公关三要素:社会组织,公众,传播活动。公关三特征:以事实为依据、以传播为手段、以互惠为原则。 形象:公众对社会组织的总体评价,也是社会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 2、公共关系的含义: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它有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学科这三种指代。 3、组织形象识别:组织形象识别是由社会组织制作识别体系,进行公关传播活动,进入公众视野,从而形成组织形象。 组织形象识别系统包括:物系统——VI(设计整合化)——组织的脸 人系统——MI(理念共识化)——组织的心事系统——BI(活动环境化)——组织的手评介组织形象的三个基本指标:认知度(一个社会组织被社会公众所认识、知晓的程度,包括深度和广度)、美誉度(一个社会组织获得公众赞美、称誉的程度)、和谐度(一个社会组织在发展运行过程中,获得目标公众态度认可、情感亲和、言语宣传、行为合作的程度) 4、公关的兴起和发展: 1\艾维.李,核心理论:公众必须被告知—向公众讲真话; 2\伯纳斯,核心理论:投公众所好; 3\卡特里普与森特,《有效公共关系》,公关圣经; 4\格鲁尼格,公关实践的四种模式:新闻代理模式,公共信息模式,双向非对称模式,双向对称模式。 5中国公关兴起的背景: 闭关锁国走向对外开放;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政府本位走向社会组织本位;社会媒介资源匮乏走向媒介化社会。 中国公关目前存在的问题:社会公众对公共关系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整个公关市场仍处于无序状态,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和服务规范;高素质公关人才的严重缺乏制约了中国公关业的迅速发展;理论研究比较滞后:公关理论水平滞后于公关实践水平、公关基础理论研究滞后于应用性研究、公关研究者的理论视角存在偏差、公关理论研究资源严重缺乏。 中国公关发展趋势:公关运作的国际化和本土化融合趋势大大增强;公关公司定位从代理性发展为咨询顾问性;公关专业服务进一步细化和深化;中资客户将成为中国公关咨询业市场新一轮竞争的焦点;公关人才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公关理论研究更加深入。 4、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 (广告本质属性——“付费性”;新闻本质属性——“真实性”;营销本质属性——“交易性”;人际关系本质属性——“个体性”)公共关系的本质属性是“公共性”,即“第三方市场”。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公众——环境”关系:从组织的角度来看,公共关系通过倡导组织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来说通、监督和制造民意,公关人员扮演着“组织的良心”和“道德卫士”的角色;从公众、环境的角度来看,它又代表着公众和环境的意见,向组织传达、沟通。 4、公共关系“4P”: 公众性:Public,是一种对象性;公开性:Publicity,是一种手段性; 公共舆论性:Public Opinion,是一种内容性;公益性:Public Interest,是一种伦理属性。 5、公共关系基本特征: 说真话:是有效公共关系的一个必要条件——信息真实、态度真诚、好事要出门、坏事要讲清 做善事:是积极公共关系的活动方式——利己利人,有社会责任感。 塑美形:是成功公共关系的追求目标——对组织美誉度、和谐度的提升(理念美、行为美、视觉美) 公共关系通俗定义:公共关系是一门说真话、做善事、塑美形的科学和艺术。 6、公共关系的主要功能: 说服:改变组织或公众的态度和行为;制造舆论;影响民意。 倡导:倡导一种组织定位和品牌个性;倡导一种文化认同;倡导优惠的产业政策、优良的以营环境、健康的消费理念。 咨询:为决策提供信息咨询;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从公共关系角度评价决策效果;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 管理:战略管理;信息管理;传播管理;关系管理;声誉管理;危机管理;议题管理;活动管理。 7、公关与新闻的比较: 相同点:1都是一种信源的提供者,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新闻依赖于公关人员提供的信息。2他们都有相似的价值观,即以事实为基础,以说真话为原则,代表了第三方立场,具有一定的公信力。3他们在舆论上互相控制,在信源上互相依赖,为了交换资源和达成

艺术学概论复习重点

一、必考 1.艺术生产的全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部分或三个环节,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 2.在艺术构思活动中,除了"(想象)"以外,"(情感)"也是--个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贯穿于艺术创作的始终。如果说(想象)是艺术构思的(核心),那么(情感)就是艺术构思的(动力)。 3·艺术家的艺术体验利艺术构思,必须通过各种 (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才能形成艺术作品。 4·(哲学)是(理性)思维,(艺术学)是(感性)思维,连接两者的学科是(美学) 二,艺术系统 1、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家)。 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艺术家至少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第1,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却(分工)。 第二,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第三,艺术家具有 (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能力) 第四,艺术家具有 (卓越的创造能力)和 (鲜明的创作个佳),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第五,艺术家必须具有 (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 和 (专业技巧)。艺术家应当具有(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2艺术创作过程可以分为(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恩活动)和(艺术传达活动)三方面或三个阶段。郑板桥曾靶画竹的过程分为"眼申之竹火"胸申之竹,"手申之竹",对应的就是这三方面。 3、艺术传达活动作为创作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 (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 (艺术形象)。 4、形象思维,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 式。形象思维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 5、抽象思维是指运用 (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一种思维形式。 6、灵感恩维,是指在创造活动申,人的大脑毖质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恩维 形式,它是在一定(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她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 7、艺术创作心理中,以(意识活动)为主,但也有 (无意识)活动;既以(形象思维)为主,又离不开(抽象思维)(灵感思维) 使得艺术创作心理蕴藏着多种心理因素。 8.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创作个性)与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综合考试题

艺术设计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xx级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课程综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共计20分)可在附加纸上回答 1.新媒体 2.交互媒体 3.HTML 4.米歇尔?麦克卢汉 5.数字阅读 【单项或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5分共计50分) 1.下列那种格式可以产生透明背景的数码图像: (A) PNG (B) GIF (C) TGA (D) JPEG 2.下列哪种格式存储可以包含动画的图像: (A) TGA (B) GIF (C) JPEG (D) Photoshop ( PSD) 3.数码影像或数字图像是指任何使用二进制数字来记录、存储、应用的影像文件,其中: (A) 矢量和点阵图像都属于数码影像 (C) 摄影图像属于数码影像 (B) 矢量图形属于数码影像,而点阵图像不是 (D) 数码相机采集的摄影照片属于数码影像 4.目前网页设计的分类和特征包括: (A)以功能性为主要特征,基于技术编程的网页 (B)以页面视觉传达为主要特征,偏重艺术性的网页 (C)介于二者之间的图文并茂的商业网站 (D)所有的网页都是由表格(Table)组成的, 5.在数字媒体中,下面哪种色彩模式的色彩范围最广? (A)灰度模式(B)RGB模式(C)CMYK 模式(D)Lab 模式 6.“媒, 谋也。謀合二姓。从女某聲”。(《说文解字》),以下关于媒体的正确说法是: (A) 介绍或导致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B) 承载信息之载体,即信息的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 (C)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媒体就是充当介绍人的角色 (D) 媒体又称新闻媒体或传媒,指现代社会的新闻传播机构或大众媒介 7.下面对矢量图和像素图描述正确的是:

(全新整理)10月浙江自考试题及答案解析艺术概论试卷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艺术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504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始终起重要作用的心理要素是__________。 2.典型化作为创作典型的过程和方法,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3.__________是美术的基本手段,也是它最主要的特征。 4.现代工业设计在国际上被称为__________。 5.书法的艺术特征,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 6.__________是摄影艺术独特的本质特征。 7.艺术起源于__________,是二十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发生学中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 8.黑格尔认为艺术史的起点是__________。 9.艺术家的修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及表现才能。 10.__________是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法则同时发声而构成的音响组合。 11.在戏剧中,__________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与手段。 12.__________是中国传统说唱表演艺术的总称。 13.__________是电影构成画面语言的重要手法之一,它可以使镜头之间通过组接,获得更多更深的涵义。 14.《牡丹亭》的作者是__________。 15.小说《家》、《春》、《秋》的作者是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6.倪瓒说:“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逸气耳”,这说明了艺术的 () A.再现性 B.表现性 C.真实性 D.典型性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