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5肇庆学院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35肇庆学院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35肇庆学院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35肇庆学院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肇庆学院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3 年是肇庆学院实施内涵发展战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年。学校治学严谨,教学管理严格规范,以党建促学风,紧密围绕“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综合大学”的总体办学定位,坚持“以生为本、以质立校;学术并举,崇术为上”的办学理念,以“厚德、明智、博学、力行”为校训,秉承“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肇庆学院人精神,通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一、学校基本概况

肇庆学院是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本科大学,距广州90公里,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广东省珠三角城市群落中的肇庆。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原西江大学和肇庆教育学院合并成立本科层次的肇庆学院。肇庆学院总占地面积1200余亩,总建筑面积48.5万平方米,环境优美,校园建筑风格与优秀旅游城市建设要求相适应,先后被评为肇庆市花园式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全国部门绿化400佳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是读书治学的好地方。2012年成功入选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办学以来,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各类应用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12-2013学年被地方报纸《西江日报》宣传报道达82次。

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规划和部署,2013年学校大力实施内涵发展战略,继续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协同创新能力。结合2013年教学工作整体情况来看,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应有的成效,达到了预期目标,本科教学工作质量逐步提高。

在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办学特色方面。筹备并召开了肇庆学院第七次教学工作会议。根据省教育厅《实施广东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提升工程的意见》和学校发展实际,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协同创新,全面提高应用型、复合型和学术型人才培养质量。

在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进一步修订和实施2012 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布局专业课、通识课及选修课等各类课程,提升选修课及通识课准入标准,提升课程质量。落实实践育人和大学生实践创新活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在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评价指标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较好地完成了2011和2012年度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的编制和发布工作。加强了教学督导和教学评价专家队伍建设,加强了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监督力度,为迎接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实施“强师工程”,提升教师素养方面。成立了肇庆学院教师发展中心,统筹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全面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根据专业及学科建设发展需要,采取了有效措施,完成师资队伍建设任务。

在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进一步提高办学实力方面。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认真研究和调整专业设置,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继续深化招生工作改革,全面完成了2013 年招生计划。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工程,引导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在加快推进质量工程项目和教育综合改革项目方面。全力推进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开展教学团队建设专项检查,做好第三批精品课程建设验收和结题工作。继续深化书院制改革,加大书院通识课程建设力度,召开书院制建设研讨会。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

在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方面。加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教学条件,落实二级学院办学主体地位。增加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激发教师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积极性,培育标志性的高层次教学成果,2013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项。

展望2014 年,学校要继续全面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内涵发展和提高质量的工作目标,积极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推进创新强校工程。

走内涵发展道路,落实教学、科研、管理、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各项措施,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综合办学实力,为迎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性评估做好准备,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的综合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1、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主动适应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粤西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需要,围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大职能,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任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努力培养知识基础扎实、社会适应性强和具备实践能力的各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图1 我校与广州大学签订协议图2 我校携手国家级应用示范基地

合作共建教育硕士培养基地合作培养专业人才

2、服务面向

学校坚持立足粤西,服务珠三角和广东省,面向和辐射华南地区,坚持本科为主的办学层次和教学研究型本科的类型定位,突出学科综合化和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努力拓展职业教师教育,全面发展留学生教育,构建高水平、有特色、充满生机活力和竞争力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

图3 省级创新社会管理研究基地落户我校图4 我校打造产学研对接机制积极探索

科研服务地方新模式(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坚持以培养知识面宽、基础扎实、具有较强适应性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定位,注重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学科结构,拓展专业平台,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学校结合肇庆地域特色、资源优势和产业升级发展要求,以内涵发展为重点,不断改造、丰富学科专业体系,提升专业品质,使学科专业布局更加合理,地方特色更加鲜明突出。到2013年,学校设立56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

表1 2012-2013学年本科招生专业情况一览表

(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

2013年,学校有全日制本科生20168人,专科生1520人,留学生49人,本科生占各类全日制在校生的比例为92.79%,比上年增加1.74%。

表2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的比例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情况

学校面向全国18个省招生,同时还获得了招收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资格,学校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波兰、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以及台湾地区的39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互派交流教师和学生,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交流。

2013年,学校招生形势呈良好发展态势,生源质量不断提高。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下达的招生计划,我校本、专科计划招生6000人,其中本科5600人(含本科插班生),专科400人。实际录取本、专科学生共6054人,其中本科5633人(含本科插班生),专科421人,超额完成招生计划共54人。

2013年学校广东省本科的招生录取中,文史类、理工类、音乐类、体育类生源充裕,第一志愿组投档率为100%,继续保持一次性“满档”。其中,文史类第一志愿组投档1577人,超出计划人数75人;理工类第一志愿组投档2324人,超出计划人数117人;音乐类第一志愿投档182人,超出计划人数27人;体育类第一志愿组投档283人,超出计划人数28人。投档线在去年文科高省线2分、理科高7分的基础上,上升至今年文科高省线7分(553分)、理科高8分(524分)、音乐类高10分(术科)/82分(文化)、体育类高19分(术科)/25分(文化)。学校连续三年成为同批次录取的热门院

校,在同类高等院校中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2013年学校的省外招生实际录取线上考生780人。学校在省外的社会声誉逐年提升,不少省份在第一志愿录满,且分数高出所在省的最低控制分数线。

表3 广东省内考生新生录取分数情况统计表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情况

学校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落实高层次人才奖励计划,一支以西江学者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一批享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受聘担任学校的客座教授。现有教职工1343人,其中,专任教师954人,专任教师中教授等正高职称人员106人,副教授等副高职称人员314人,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04%;其中博士174人,硕士514人,拥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72.12%,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4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63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6.15 %;教师队伍分别来自国内外近200所高等院校,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等比较合理,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图5厚德书院聘任名誉院长推进书院建设图6 外语学院聘任名誉院长搭建

高层次学科建设平台

图7 师资队伍职称结构比例图

8 师

资队伍学位结构比例图

图9 师资队伍年龄结构比例图

(二)生师比

学校有专任教师954人,外聘教师272人,外籍教师10人,折合教师总数1095人,折合在校生总数22837.1人,生师比为20.85:1 。

表4 2012—2013学年生师比一览表

(三)本科课程主讲教师情况

学校实行主讲教师制度,严格执行主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主干课程必须由讲师以上职务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专业选修课中的学术研究性课程必须由教授、副教授或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讲师担任主讲教师。学校现有主讲教师 820人,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810人,占主讲教师的比例为98.78%。

表5 本科课程主讲教师情况

(四)教授承担本科生课程情况

根据学校管理的相关规定,凡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并取得教授职称的教师均有

任课的权利与义务。教授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程。在教师职称评聘中,不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教授不再续聘。学校共开设课程1415门,106名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其中322门由教授授课,占总开课门数的22.76%。

表6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

表7 教授主讲本科课程占总课程数的比例

(五)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不断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基本办学条件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综合性大学办学标准。2013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总额为2112.63万元,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 1047.52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为210.10万元,生均为104.18元;本科实验经费为136.20万元,生均为67.53元;本科实习经费为66.80万元,生均为148.08元。

表8 本科教学经费运行支出情况

表9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万元)

(六)教学行政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学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拥有教学行政用房建筑面积179981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8.28平方米;实验室面积81018平方米,生均实验室面积3.73平方米;运动场及体育设施面积82504平方米,生均运动场面积 3.80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80063平方米,生均宿舍面积8.28平方米。现有各类教室 235间,其中语音实验室15间,座位数1253个,多媒体教室139间,座位数13976个,百名学生配备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为70.06个。教学科研仪器资产总值为 11926.13 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5222元;2013年度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1574.57 万元,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为15.21%。

学校图书馆总面积为19350 平方米,各二级学院(部)设有配套的资料借阅室。现有图书 1310297册,电子图书500000种(册),电子期刊9250种,各类报刊1390种,先后购置了中国数字图书馆、清华同方的中国期刊网、Springer Link和EBSCOHost等多个全文期刊数据库。2013年购置图书68757册,生均购置图书3.01册,生均拥有图书册数为57.38册。馆内配有10个一般阅览室,有2000个座位,2个电子阅览室,有350台电脑,还配有100台电视机、100台放像机的视听室各1个。2013年,数字化校园进入二期建设,成效明显,校园网主干带宽达到1000Mbps,出口带宽达到5200 Mbps,网络接入信息点26000个。网络覆盖所有的教室、学生宿舍和教学、科研、行政办公室,通达情况为100%,总量达到40TB,教职工和学生平均拥有的网络存储空间分别达到1000MB和500MB。

表10 教学条件及其应用一览表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学校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取得较大突破。目前,体育教育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软件工程专业为国家首批示范性软件学院专业;音乐学、汉语言文学、化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会计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软件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为首批校级特色专业建设。

师范教育口径进一步拓宽,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师资的能力不断增强。2012年6月,学校与怀集县委、县政府签订合作协议,以县校对接、校校对接的方式,在怀集县建成了全省第一个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根据各基地学校师资的需求,我校每年安排高年级优秀师范生到这些学校顶岗实习,学生边学习边实践,不仅提高了教师教学技能,也为我校进一步推进教师教育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今年首批毕业生暂露头角,其综合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图10 校领导为280余名赴怀集顶岗图11 校领导深入创新实验区调研

支教的师范生壮行

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校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2012年和2013年,新增本科专业11个。目前,我校有56个本科专业,基本满足了现有学生规模对专业选择的需求。学校招生形势呈良好发展态势,生源质量不断提高。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以新的专业目录为指导,学校对2008年版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本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全面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地方性综合应用型大学建设为出发点,以更新教育观念,突出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以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突出教师教育特色,进一步强化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经过此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我校应用型、复合型、学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初步形成,实践教学操作路径不断完善;“辅修专业、双专业、双学位教育”的跨学科、跨专业培养人才空间进一步拓宽。

图12 美国爱治伍德学院校长来访洽图13 澳大利亚高校领导来访洽谈

谈进一步合作事宜合作办学事宜

(二)课程建设

学校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36门通识课程通过验收并正式开出。按课程归口管理要求,由各教学单位选派教学水平较高、责任心较强的教师作为课程负责人,以确保通识教育课程质量。为进一步推动课程建设,2013年4月,启动第二批校本教材编写工作,规范了78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个性化发展课程。迄今,已建成和升级《会计学原理》、《分析化学》两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2门校级精品课程。

学校共开设课程1415门,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36门,全校性公共选修课 78门,专业必修课620门,专业选修课681门。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与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逐步加大。

表11 课堂教学规模情况

(三)教材建设

学校制订教材选用制度。明确要求各教学单位要结合学科、专业的调整,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择优选用近3年出版的省部级及以上规划教材、重点推荐教材、精品教材,确保高质量优秀教材进课堂,教材选用的整体情况良好。学校鼓励自编教材,建立了教师自编教材申报制度,设立了教材建设专项经费,鼓励、资助教师编写实用教材,对被列入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的给予配套经费支持。

表12 2012-2013学年教材使用情况一览表

(四)教学改革

学校以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为抓手,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就。2013年,会计学专业“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准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20项;获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1项,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6项,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建设项目2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0项;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59项。

学校对外语教学进行改革,在网络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效果明显。2013年英语四六级考试结果显示,2012级全体学生通过率达到40%,再创历史佳绩。其中,有12位同学成绩超过580分,有5位同学成绩更超过600分。

表13 2012-2013学年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教学研究与成效情况一览表

(五)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第一,实践教学。学校重视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建设,按照基本技能、综合提高、设计创新三个层次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要求,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科研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深化校企等多种合作办学机制,创新教育实习新模式。采用顶岗实习、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多方位联合培养人才、教师教育一体化等方式,充分发挥校企、校政、校校协同效应,着力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积极加强校内外教学实践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依托省级质量工程项目,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由2012年的4个增加至6个。依托中央财政支持地方发展专项基金和学校的强势专业,重点建设艺术实践教育中心和精密数控加工实训实践基地。

为规范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签订、管理以及高效使用,2013年,学校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了统一清理,2013年学校统一认证并有效使用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229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有32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7个,综合素质教育基地5个,进一步体现了办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理念,满足了学校规模扩大对实践教学基地的要求。

第二,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学校制订《肇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程》,对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指导、开题、撰写、评阅、答辩和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完善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标准,对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的责任和检查评估等作了具体规定。各教学单位紧密围绕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设置选题,本科毕业生均在教师指导下选择研究课题,按照学校制定的规范撰写毕业论文。学校为了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落到实处,年度自评除了让督导委员会的专家查阅毕业论文,还将抽检的毕业论文送学报过机检验重合率。今年共有4511名本科生进行了毕业论文(设计)答辩,4443名学生通过答辩,447名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被评为优秀等级。

第三,创新能力培养。学校制定《肇庆学院关于学生开展科研活动的管理办法》、《肇庆学院学生创新学分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以开展本科生的学科竞赛计划、研究训练项目计划为着力点,建构了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鼓励学生自主申报课题和参与教师课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4名学生获得创新学分。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获得立项50项。为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学科专业竞赛,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英语演讲、广东省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广东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多项竞赛中,获得了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奖项38项;在本科生创新活动、技能竞赛中获得省级奖项32项;在文艺、体育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8

项,省级奖项145项;学生获准专利数1项,实现了零的突破。

图14 广东省大学生田径赛我校获图15 我校学生扬威广东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同类院校第一名

图16、图17 肇庆市第八届农展会开幕我校大学生创新项目获市长高度评价

五、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动摇,通过落实肇庆学院第五次、第六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和召开第七次教学工作会议,调整了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了教学基本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大了对本科教学的经费投入,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核心任务,建立健全全员、全程和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体系,努力形成学科支撑、科研反哺和管理服务人才培养的良好局面。

(一)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1、学科支撑人才培养。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特点和我校发展目标定位,紧跟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改造传统专业,扶持新办专业,打造品牌专业,培育特色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调整优化设置,增强专业的应用型定位和亲产业属性,大力建设结构科学、内涵丰富,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以应用型专业为主的

专业新格局。2013年,按照突出“依托学科、面向应用”的要求,优先支持对我校人才培养事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新兴学科群建设。

2、科研反哺人才培养。紧密依托学校的科研与人才优势,结合校外优质科技资源,充分发挥科学研究对人才培养的强有力支撑作用,逐步形成以科学研究带动创新人才培养、以优秀人才提升科研水平的氛围。一是充分利用自身科研资源优势,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激发学生创新潜能。二是建立校企合作联盟,引导学生深入参与科研,充分挖掘学生创新潜质,推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三是积极营造“科教结合”支撑人才培养的文化氛围,努力构建科研反哺教学的长效机制。

3、管理服务人才培养。学校突破将人才质量保障责任只归于教学系统和教学工作的传统认识,树立人才培养质量的大保障理念,在完善传统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基础上,将人事、财务、资产、后勤、学生管理、组织、宣传等党政部门纳入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大系统。本学年,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以加强为教学、人才培养服务工作为目标,组织修订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和各项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障突出教学中心地位,促进管理服务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二)校领导班子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情况、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

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建立了教学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度”,确定学校党政一把手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学校教学工作全面负责。学校党委会议、校长办公会议定期研究和部署教学工作;在校长办公会议、党委会议议事规则中,建立教学工作专题会议制度,校领导班子集中研究教学工作中的重大决策和重要问题;对于提交校长办公会议涉及教学工作的议题,予以优先安排会议研究;确立校领导分工联系二级学院制度和工作机制,校领导经常深入院系、部门开展调研,了解教学状况,指导、督促教学日常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教学一线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2013年第七次教学会议中,学校制定了《肇庆学院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肇庆学院关于教考分离工作的实施意见》、《肇庆学院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肇庆学院接受教育厅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方案》、《肇庆学院教学工作奖励条例》、《肇庆学院实验教学管理办法》、《肇庆学院实验室管理办法》、《肇庆学院实验室管理工作奖励条例》等文件,优化教学管理制度环境,进一步明确了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现代大学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初步形成。

(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学校坚持树立教学质量生命线意识,严格执行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积累,以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理论为指导,在长期的教学管理实践中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科学、规范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完善组织机构,形成管理合力。学校设有教学评估中心,并将教学督导委员会挂靠教学评估中心合署办公,与教务处一起组成了教学质量保障机构,共同发挥对教学质量的督导、评估、保障功能与作用。其中,教务处负责教学质量目标和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制定;教学督导委员会负责对教学活动及教学管理全过程进行检查、监督,收集、反馈教学质量信息;教学评估中心负责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教学活动进行测量、评估,在教学质量监控运行过程中实行督导评估模式,将督导与评估有机结合、相互渗透融合。

2、健全制度体系,实现长效管理。学校围绕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地方建设需要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教学质量目标,制定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考核等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规章制度。

3、强化质量监控,促进质量提升。学校实行评估督导相结合运行模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校内自评机制。学校利用第三方社会评价机构麦可思的《肇庆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3)(一年版)》和正在建设《肇庆学院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为依据,分析毕业生就业质量和教学质量,围绕教学管理、实践教学、专业办学及本科教学开展自评、督导,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校内教学质量监测、调控与反馈机制,开展了一

系列自评活动,对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

为了保证质量监控体系有效运行,学校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将教学活动和管理行为纳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建立了确保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长效机制。

1、坚持教学工作会议制度。学校党委、行政领导经常召开会议,专题部署、研究教学工作,协调解决教学问题;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多次召开教学工作会议,部署落实教学工作;各二级学院按照计划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教学工作,加强微观管理和质量监控。

2、坚持教学检查制度。每学期组织开展期初、期中和期末全校性教学工作检查,以及教学正常秩序检查,形成了常规检查和随机检查、综合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院系检查和学校巡查相结合的教学工作检查体系,及时研究解决教学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3、坚持干部、教师听课和教学观摩制度。各级领导、教师同行认真开展听课评课工作,校、院、教研室组织开展三级教学观摩活动,交流先进教学经验,探索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促进教学决策的科学化。

4、加强教学督导工作。教学督导委员会广泛开展督教、督学、督管工作。本学年特别加强学生迟到、带早餐进课室专项督查、新教师课堂教学督导等方面的工作,对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校风建设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5、开展一年一次的校内教学评估工作。为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做好迎接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审核性评估的准备工作,2013年11月至12月,学校开展了新一轮校内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本次自评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审核性教学评估的最新精神,参照广东省教育厅《普通本科高校教学业绩考核指标体系(试行)》,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评估标准和实施办法。本次评估通过分析本科教学基本状态,认真总结专业办学经验与特色,查找存在问题和不足,提高了领导和广大教师

的教学质量意识,健全了本科教学保障制度。

六、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学校采取网络领域问卷调查学生的学习满意度,问卷内容涉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置、课堂氛围、教师提供的学习指导、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教材的选用以及教学设施等方面,共计24个题项。本次调查以全校四个年级学生为对象,有3067名学生参与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整体学习满意度较高,对教师提供的学习指导、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教师的课堂准备等方面最为满意,满意率均超过90%。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选课服务满意度较差,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正在根据“高水平有特色应用型综合大学”的总体办学定位对2008版的人才方案进行较大幅度的修订,在正式确定下来之前与学生的沟通不够;教务管理系统无法负荷学生人数的骤增,导致学生选课期间服务器死机,部分学生无法进入选课系统,这些问题需要在进一步的教务管理建设中加以改进。

(二)应届本科生毕业、学位授予、攻读研究生、就业情况

第一,本科生毕业和学位授予情况。学校共有本科毕业生4511 名,根据《肇庆学院学生管理规定》中本科毕业生毕业条件和学位授予条件的规定,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定通过,准予毕业4464名,毕业率为 98.96 %,授予学士学位4443名,学位授予率为98.49%。

表14 肇庆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基本情况

第二,攻读硕士研究生情况。2013年全校有72名毕业生被汕头大学、中山大学等省内外高校、香港、澳门或境外大学录取攻读硕士学位,与2012年度相比增长了30%。

第三,就业情况。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就业工作作为提高办学实力、

中国农业大学2016-2017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6-2017学年

中国农业大学2016-2017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6-2017学年,中国农业大学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质量30条”)以及《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类型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办学层次:基本教育形式为全日制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适度开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和国际合作交流,促进教育国际化。面向国际竞争,服务农业现代化,服务农村发展,服务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根据上述定位,本科教育的发展思路是:控制教育规模,注重提高质量,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宽厚的人文与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富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行业领军人才。 1、本科专业设置。本学年未新增本科专业,本科专业规模与上学年相同,仍为65个专业,分布在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七个门类的40个专业类。 2、本科招生情况。2016年我校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录取普通本科学生2909名,河北、江西、国际学院计划安排在提前批,其他全部在各省本科第一批次录取。其中录取理科生2526人、文科生383人;男生1205

人,女生1704人;共产党员5人,共青团员2798人;城镇考生2170人,农村考生739人;汉族2613人,其他民族296人;英语考生2881,其他语种4人(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高考不应是外语24人)。 生源质量继续提高。录取第一志愿考生为2889人,第一志愿率为99.31%。专业志愿满足率达到92.68%,其中第一专业志愿满足率为48.40%。除部分专业特殊类考生外,理工类在26个省市区录取最低分超过当地一本线的分值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比当地一本线平均高出98.56分,比2015年提高了12.26分,实现了从2008年以来的九连增。文史类普通新生的投档成绩比当地一本线平均高出66.15分,比2015年提高了7.16分,为近年来最高。 在校生规模。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为19341人,其中本科生11395人(占58.9%)、硕士生4478人(占23.1%)、博士生3183人(占16.5%)、港澳台和外国留学生285人(占1.5%)。学生总数与上年基本持平。 11395名本科生(女生6765)分布在58个专业和2个试验班中,平均每个专业190人,平均每年级每专业47.5人。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1、师资队伍与授课情况 整体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1624名,其中女教师707名(占教师总数的(43.5%)。专任教师中有教授572人(占35%)、副教授827人(占51%),中级及以下228人(占14%)。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1237人(占76%),有硕士学位者271人(占16.7%)。生师比为15.0:1(硕士生按1.5计,博士生按2.0计)。教师队伍总体数量充足、层次高、结构合理,能够满足培养各类本科生、研究生的需要,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 专任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42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26人,“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4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0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 学科专业之间很不平衡、差异明显。各专业平均教师数27人;教师人数最

北京联合大学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北京联合大学 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学校普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总目标落实学校第四届党代会确立的“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战略和今后五年学校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深化教学品质提升计划,强化“分类指导、分层培养、因材施教、突出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为本科生培养目标,即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各本科专业可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办学定位和特色,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服务面向是立足北京,服务首都,面向全国,以高水平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为国家特别是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本科专业设置情况。目前,学校共有本科专业66个,涵盖经、法、教、文、史、理、工、医、管、艺等10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1个专业获批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专业获批北京市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学校主动适应国家及首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整合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凝练学科专业特色,初步形成了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应用性特色初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2013年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专业建设坚持“面向大众,服务首都;应用为本,争创一流”的办学定位和“分类指导,分层培养,因材施教,突出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以实施“教学品质提升计划”为抓手,构建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定位的学科专业体系,将传统工科类专业逐步调整为与都市型工业、生物医药和生产性服务业等相适应的轻型化专业,大力发展与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的专业,以适应北京地区产业(行业)布局调整需要。2013年,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旅游管理、金融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通信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有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旅游管理、金融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通信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历史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殊教育。有11个学院共计12个专业被选为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其中旅游管理、历史学和金融学3个专业评选为北京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历史学专业还被评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北京联合大学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一览表

关于做好2017-2018学年度二级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工

关于做好2017-2018学年度二级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工作的 通知 各二级学院: 为配合《2018年惠州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编制工作、一年一度的本科教学状态基本数据采集工作和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了更好地显示各二级学院本科教学状态,充分反映各学院、专业自身的优势特色,展现教学的新理念、新措施、新成果。惠州学院继续实施二级学院教学质量年报制度,各二级学院要在充分分析和认真总结提炼的基础上,紧扣本科教学工作,分析教学基本状态,突出教学改革亮点、成就和经验,准确把握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撰写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全面展示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状况。 现就做好2017-2018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工作通知如下:一、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主要内容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包括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本科专业设置及学科门类情况,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本科生源质量情况等。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二级学院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主讲教师情况、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教学经费投入情况,设备情况等。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揭示教学过程各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特别是培养方案

特点、开设课程门数及选修课程开设情况、课堂教学规模、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 (四)专业培养能力(分专业撰写)。展示本科专业培养能力和发展水平,包括各专业培养目标、教学条件、人才培养等情况,特别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人才需求适应性、培养方案特点、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生师比、教学经费投入、教学资源、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授授课、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风管理等概况。(此项将合并到学校质量年报内对全社会公开) (五)质量保障体系:阐述二级学院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二级学院领导班子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情况、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日常监测及运行、规范教学行为情况,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开展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情况等。 (六)学生学习效果:呈现学生学习满意度、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攻读研究生情况、就业情况、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等。 (七)特色发展:总结二级学院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特色和经验。 (八)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分析主要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二、本科教学质量年报编制要求 (一)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内容要详略得当、图文并茂、报告中要用图表形式体现相应的支撑数据(见附件)。 (二)统计数据时间为2017年9月1日—2018年8月31日,不能以年度统计的数据以时点为准。

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4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〇一五年十月

目录 引言 (1)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2) 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2) 2、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2) 3、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 (2) 4、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3)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3) 1、学校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 (3) 2、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 (5) 3、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5) 4、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6) 5、教学行政用房及设备情况 (6) 6、图书信息资源及应用情况 (6)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7) 1、培养方案特点 (7) 2、开设课程门数及选修课程开设情况 (8) 3、教材建设 (8) 4、实践教学 (9) 5、毕业论文(设计) (9)

6、教学改革 (9) 7、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1) 四、质量保障体系 (12) 1、重视本科教学工作,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12) 2、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与评估体系 (12) 3、教学质量保障的政策和措施 (12) 4、日常教学监控及运行情况 (13) 5、开展专业评估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情况 (14) 五、学生学习效果 (14) 1、学生学习满意度 (14) 2、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情况 (15) 3、应届本科生就业情况 (15) 4、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16) 六、特色发展—秉承哈军工“三严”传统,不断创新管理制度;坚持工学并举,校企协同实施卓越计划,积极探索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17) 附件1:2014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一览表 (20) 附件2:学校基础数据表 (21)

引言 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1970年,在“哈军工”原址,以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及其他各系(部)部分干部教师为基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2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1996年,进入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2年,被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07年,由国防科工委、教育部、黑龙江省政府、海军四方共建;201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行列。学校现隶属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是我国“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基础设施完备,占地面积125.6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3.13万平方米。现设有20个学院以及3个教学系、部、中心;设有40多个科研机构以及150多个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现代舰船与深海工程”跻身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行列,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 2014年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在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过程中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其中1项为参与)。1名教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无处不在的物理现象》、《探海利器——声呐》2门入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4种教材入选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舰船动力技术虚拟仿真中心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获得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建设专项经费800万元。

2014年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2014年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1、专业发展概况(包括专业发展历程、专业办学的经费投入、图书资料、实验室等基本教学条件、在校学生数、生师比、一志愿录取率、新生报到率、学生转入和转出人数)。 电气信息工程系其前身是建于1978年10月的原上海师范学院分院的物理系,1992年改名为电子工程系。设有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电气技术教育、计算机应 用三个专业。至1994年10月与上师大并校时,有专任教师28名,其中副教授 5名,讲师及实验师20名,助理实验师及助教3名。设有电子、电工、电气自 动化、计算机、物理五个教研室和相应的实验室。1999年1月成立机械与电子 工程学院时,把应用电子技术和电气技术二个专业分别提升为电子工程系和电气工程系;2000年又建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至2000年9月设有电子应用技术教育、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电气技术教育、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六个本科专业和电子、电气、制冷三个专科专业,2002年 下半年之后,由于学校要求: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三个本科专业相继被并入数理信息学院。2010年月学院为考虑到教育资源的更优化配置,把电子工程系和电气工程系二个系又合并为电气信息工程系。电气信息系设有三个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14年本专业在校学生300人,生师比为20.6。第一志愿录取率为100%,新生报到率为97.78%,有3名学生转入本专业,转出人数为0。 2、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包括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理论课、实践课、选修课的学时学分分配)。 (1)专业定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面向信息技术产业的宽口径专业。作为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主干专业,主要研究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信息应用等方面的理论、技术和工程实现问题,培养从事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生产和维护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属于电子信息类学科,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以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使专业

202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XX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xx年度重庆师范大学北碚校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及《重庆师范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精神,紧紧围绕学校教学工作中心和重点,在学院党政班子的领导下,狠抓教学管理、专业建设、质量工程和教研教改工作,进一步提高我院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教研能力,使我院朝着“努力把北碚校区建设成为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在重庆市有重要影响,综合实力居西部地区同类学院前列的小学教师教育基地和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方向蓬勃发展。 一、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本科专业发展态势良好 重庆师范大学北碚校区(初等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一直以来都将本科专业建设和本科教学工作作为学院工作的中心,将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和富有创新精神、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小学教育教师及应用技术人才作为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了学院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适当增加本科招生专业和扩大范围,xx年新增本科专业方向三个,招生范围扩大至11个省市,学生生源质量良好,报到率均在96%以上。 目前北碚校区两个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共有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12个专业方向,分别是师范类的小学教育(语

文、数学、英语)专业、小学教育(应用技术·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专业、音乐学(小学教育)专业、艺术教育(书法、小学美术)专业和非师范类的艺术设计(室内设计、珠宝首饰设计)专业。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达1621人,占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总人数的77.49%。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推进北碚校区可持续发展 1、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教师是学校的办学主体,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保证,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按照学校“人才强校”队伍建设规划要求,学院采取“培养骨干、吸纳尖子、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工作方针,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旨在造就一支适应教学研究型定位和富于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 xx年学院继续全面实施和推进在职培养与积极引进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一方面继续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学位,提高在职教师学历层次和教学科研水平,目前有6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专项经费投入,选派5名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近50人次参加全国各类学术研讨会,从整体上提升在职教师的学术层次。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力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 (2009年10月修订)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环节,为进一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根据《关于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若干意见》(浙大发教〔2006〕46号)文件精神和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特修订本办法。 一、评价目的 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以评促教,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本科课程教学质量,同时为学校教学相关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二、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包括所有全日制本科课程的课堂教学,不包括实习和毕业环节。 评价对象包括“教师”和“课程”,即某课程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课程的教学质量,即“人·课”。 三、评价指标 理论课、实验课、体育课和双语课分别制订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详见附件。 四、评价人员及权重 1.评价人员 参加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评价人员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生;二是同行及管理人员,包括院系主管教学领导、教学

督导和教学管理人员。 2.权重 原则上,学生评价权重占70%,同行及管理人员评价权重占30%(院系主管教学领导、教学督导和教学管理人员各占10%)。 五、评价方式和流程 学生评价和同行及管理人员评价均在现代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系统首先剔除每一个评价对象即“人·课”的最高5%和最低5%学生评价分,再与同行及管理人员评价分汇总,经过加权统计,得出综合评价分,并将综合评价分按类别由高到低排序。 评价工作流程见附件3。 六、评价结果及等级评定 1. 评价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按同类可比的原则分类排序,并按一定比例确定评价等级。 2.全校课程按以下类别统计评价结果。 (1)通识课程:思政类、军事理论类、公共体育类、外语类、计算机类、历史与文化类、文学与艺术类、沟通与领导类、科学与研究类、经济与社会类、技术与设计类、新生研讨课等。 (2)大类课程: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生物类、工程类、设计及艺术类、经管类和文史哲类等。 (3)全校性公共选修课:人文社科类、理工农医类等。 (4)专业课程:按同一学院或学系分别统计评价结果。 (5)双语课程:文科类、理科类和工科类等。 每门课程只能归入其中一类,并在此类中按综合评价分由高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北京中医药大学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2年)

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2年度) 2012年,我校积极应对医疗卫生制度和高等医学教育变革,在本专科教学工作中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和内涵建设,取得了许多新的成绩,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 一、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2012年,我校对本科教育的专业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将原来的制药工程专业(工学)调整为中药制药专业(理学),同时申报了药学专业(理学),目前本科教育共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药制药、药学、针灸推拿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工商管理(医药企业)、护理学、英语(医学)、法学(医药卫生)10个本科专业,较上一年度增加了1个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管理学6大学科门类。2012年,我校全日制本科生共5634人(含大陆学生4642人、台港澳学生262、留学生730人),全日制在校生共计9279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60.7%,较上一年度下降了1.49%。 2012年,我校在全国31个省市招生,实际录取1100人。其中:男生337人,占31%,女生763人,占69%;预备党员2人,共青团员1067人,群众31人;汉族977人,少数民族123人,其中政策

性招收少数民族学生43人。我校今年本科录取生源质量在往年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我校在全国26个省市本科全部为一志愿一次性投档录取;二是24个省市最低录取线均高于2011年,平均高出一本线34分,各省市平均分高出一本线59分。呈现整体上升水平;三是医学类各专业、制药工程(生物制药)达到专业志愿匹配率100%,岐黄国医实验班学生均为第一专业志愿录取;四是本科新生中男生所占比例相比2011年上升6%:岐黄国医实验班男生26人,占42%,比2011年增加25.33%;五是岐黄国医实验班学生基本素质优秀,16个省市岐黄国医实验班学生得分率高于80%。卓越医师培养计划各省市录取平均分数平均高出一本线79分,相比于2011年平均上升了9分;六是自主招生报名生源省份为历年最高水平,达到28个。 我校2013届本科毕业生共862人,截止2013年8月31日教育部就业率统计时点,落实去向818人,去向落实率(初次就业率)达到94.90%,其中升学287人,占33.29%;出国47人,占5.45%;就业 484人,占56.15%;未就业44人,占5.10%。我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长期招聘我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进行《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就业服务及社会需求调查》。其中问及贵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5级评分,用人单位选择满意的比例占80%;选择一般和很满意的比例各占10%。 二、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和保障的发展思路和改革举措

五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3年)

二〇一四年三月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3年

目录 前言 (1) 一、学校基本概况 (2) 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4)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4) (二)专业结构 (4) (三)课程结构 (7) (四)各类全日制在校生情况 (8) (五)学业要求 (9) (六)奖学金、帮困助学金 (9) (七)本科生生源及其质量情况 (9)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 (11) (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11) (二)生师比 (13) (三)本科课程主讲教师情况 (13) (四)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教学情况 (14) (五)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14) (六)教学行政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15) (七)国际交流 (15)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17) (一)专业建设 (17) (二)课程建设 (19) (三)教学改革 (21) (四)实践教学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3) 五、质量保障 (26) (一)学校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26)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8) (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 (30) 六、学生学习效果 (32)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32) (二)就业率总体情况 (33) (三)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35) (四)毕业生成就 (35) 七、特色发展 (35) 八、挑战与对策 (36)

前言 2012-2013学年度,学校坚持“根植侨乡,服务社会,内外合力,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自身特点,全面推进本科教学工作。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新增旅游管理、社会工作专业,专业总数达到41个。推进专业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和培养各类教师,聘请了一批企业行业高水平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学校教师队伍的数量不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有针对性地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过学校与企业行业协同实施,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制定以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大纲,引进行业企业先进的技术、管理和突出的案例,更新教学内容,实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和以能力考核为导向的学习效果评价方法;形成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机械-电子类、纺织-化工-环境类、土木-交通类以及经济-管理类等优势专业群。成立教学评估中心,加强教学监控,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成立学生学业指导中心,提升学生学业服务水平。2013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9.54%,培养了一批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

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〇一三年六月

目录 一、学院本科教育基本情况1 二、学院师资与教学条件3 三、学院教学建设与改革6 四、学院质量保障体系10 五、学生学习效果12 六、学院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5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学院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是教育部直属综合性“985工程”大学中唯一的一所综合性管理学院。根据兰州大学本科生教育为“精英教育”的战略定位和重点培养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立足于“一切为了师生的成长成才”的崇高使命,确立了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培养管理精英、管理学术精英和高级管理技术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2.本科专业设置 学院目前开设有管理学基础理论班、会计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校本科生共950人。本科生生源具有扎实的数学和英语基础,生源质量位列全校文科类专业生源前列。为了满足国际会计化人才需求,2013年3月由教务处组织经校内外会计学专业ACCA方向班专家论证会,论证专家一致认为学院有实力开设会计学专业ACCA方向班,学校决定从2013年起从入校新生中选拔40名本科生。 (1)甘肃省管理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富有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具有领导才能和社会责任感的管理学学术精英。毕业生主要到国内外著名高校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2)行政管理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行政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的行政管理技能,能够从事行政管理理论研究和实际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989年,全国第一批31名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从兰州大学毕业。行政管理专业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3)工商管理类(含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3个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知识,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的各类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毕业生主要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能够促进学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管理,是我校“创牌子、亮风采”的重点工作。从今年三月份学校发布审核评估工作进程表以来,在前期整改的基础上,理学院全体师生积极响应,按照指令时间高质量完成各项准备工作。 统一思想,深化师生评估工作认识 理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学校各项工作部署,成立了由院长牵头的理学院教学工作评建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分工,教学副院长负责实施,教务办、学工办联动,全力以赴开展审核评估准备工作。通过党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党员大会、支部会议、全院大会、教学基层组织活动、学生党员会议、学生干部会议、学生班会、班主任会议等形式,安排与落实审核评估相关工作。要求每一位师生都充分准备,以良好的风貌接受专家的考察。 一是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审核评估工作相关文件和资料,按照学校统一部署,扎实做好本职工作。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负责,严谨治学,从严执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有大量公共课的基础学院,要求各位教师积极参与、配合和协助所服务的学院做好迎评准备工作,提前做好参加专家组织的座谈会、访谈、听课、考察等的准备,在各环节以最好的姿态展示风采。二是组织学生学习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相关知识,增强学校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要积极配合专家进校听课、座谈、参观等考察工作,礼貌、认真、积极的回答专家的各种提问。评估期间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严守课堂纪律,同时表现良好的品行修养,举止文明,形象得体,展现优良的校风学风。全体师生正在共同努力,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迎评工作中去。 问题导向,确保教学工作秩序井然 围绕学校2017年底发布的整改清单,除了专家对理学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学院还收集了其他学院和专业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对存在的类似问题以点触面, 梳理可能的问题清单,提出整改路径,主要从教师、系部、学院三个层面展开。

2019年系部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主要内容

附件1 2019年系部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主要内容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应围绕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要素,既要反映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共性,又要充分反映系部自身的优势特长,展现系部本科教学的新思想、新政策、新措施、新成果。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字数不超过5千字,时间范围为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包括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本科专业设置情况,全日制在校生自然数(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本科生自然数及所占比例(本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本科生源质量情况等。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描述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教学经费投入情况,教学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等。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揭示教学过程各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特别是培养方案特点、开设课程门数及选修课程开设情况、课堂教学规模、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国际化培养以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需提供典型案例) 四、质量保障体系 阐述系部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院领导班子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情况、出台的相关激励措施,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日常监控及运行、规范教学行为情况,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开展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情况等。 五、学生学习效果 呈现学生学习满意度、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攻读研究生情况、就业情况、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毕业生成就等。(需提供典型案例) 六、特色发展 总结系部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特色和经验。(需提供典型案例) 七、挑战与对策 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分析主要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本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doc

本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2003年度) 二○○四年一月

北京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年度分析报告 (2003年度) 北京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学校占地1200多亩。有16个学院,34个本科专业,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5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部与北京市共建重点实验室,11个北京市高新技术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有1个国家产学激光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数字社区工程中心。有10个本科教学基地。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64人,其中有两院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111人,教授196人,副教授400人。有全日制在校生16865人。 2003年,是我校以教学评估为契机,加强本科教育教学建设的一年。全校上下高度重视评估与建设工作,达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2003年11月17日-21日,教育部专家组对我校进行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考察,这对我校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分六部分:一是明确办学思路,确保教学中心地位;二是建立健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三是强化实践教学,构建本科实践教学平台;四是加强学风建设;五是教学质量分析;六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明确办学思路确保教学中心地位 我校的定位是:“立足北京、融入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到2008年,把我校建设成重点学科国内一流、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人才培养质量、科学技术水平及综合办学实力位居全国同类大学领先地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结合北京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提出“三个为主”(人才培养以本科为主,学科专业以工科为主,人才类型以应用型为主)的办学思路。坚持“两个优先”,抓住“一根主线”,用“两个轮子”走路,确保“一个中心”。也即:坚持教学优先、育人优先;抓住人才培养这根主线;科研与教学并重,以科研促教学;确保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学校实行领导联系基层单位制度,校领导经常深入教学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学校实行干部听

【VIP专享】2011年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突破瓶颈,提升内涵,多措并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2011年是学校“十二五”规划起步之年,也是国家规划纲要全面实施的第一年。学校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顶层设计制定本科人才培养“十二五”规划、“本科教学工程”实施计划、本科人才培养新方案为切入点,突破改革瓶颈,强化内涵建设,创新培养模式,较好地完成了本年度工作目标与任务,开创了“十二五”开局之年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 一.谋篇布局“十二五”发展蓝图, 凝聚培养质量提升新思路 科学制定本科人才培养“十二五”规划,系统部署改革发展战略任务。深入分析、认真研究了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的形势、机遇与挑战,围绕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规划和系统研究制定了《本科人才培养“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本科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完善机制,改善学风,提高质量”十六字工作方针,确立了本科人才培养战略发展目标和定位,梳理了四个方面的战略任务,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保障举措。 顶层设计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本科教学工程”。确立了建设目标,部署了五个方面教学改革与建设任务,从观念更新、组织保障、政策机制、资金投入四个方面明确了具体管理措施,制定了7个配套文件。通过召开2011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再次开展全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进一步统一了“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基本认识,凝聚了“要将全校各方面资源优势转化并服务于人才培养”基本发展思路,明确了任务。 修订完善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着力突破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瓶颈。组织调研十余所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工作,形成了《调研总报告》,提出了“理念观念创新、制度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培养模式创新”四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具体建议,下达了《2012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修订的指导性意见》。新培养方案重点实现三个突破:一是引导学生构建主动学习、探索研究的学习模式,学分压缩到155-165;二是优化通识教育与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结构,改革教学模式;三是提升内涵,在教学全过程中落实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二. 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改革试点,着力突破创新人才培养瓶颈 协同创新,探索模式,校企联合造就卓越工程人才。以“卓越计划”为载体,深化“探索行业高校产学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机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试点。与12家大型企业协同创新,探索了新型“3+1+2”学业与职业全程联合培养的模式机制;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政策机制,健全8项管理制度,切实保障联合培养有效实施;校企共同参与,建设了

[精编]长沙学院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长沙学院年本科教学 质量报告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2年) 长沙学院 二○一三年十二月

目录 学校概况1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3 (一)目标定位3 (二)本科专业设置3 (三)在校学生情况5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5 二、师资与办学条件6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6 (二)本科生主讲教师6 (三)教学经费投入7 (四)教学用房及使用7 (五)实验实训条件7 (六)图书及信息资源8 三、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8 (一)专业建设9 (三)课程与教材建设情况11 (四)教学研究与改革12 (五)实践教学13 四、质量保障体系17 (一)领导重视,保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17

(二)质量保障体系健全,教学运行有序18 五、学生学习效果22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22 (二)应届毕业生毕业情况与学位授予情况22 (三)攻读研究生情况22 (四)就业情况23 (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23 (六)毕业生成就23 (七)学生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情况24 (八)学科竞赛情况24 六、特色发展25 七、问题与对策28 (一)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28 (二)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力度28 (三)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培养培训29 (四)进一步加强教学行政用房建设力度30

学校概况 长沙学院位于我国中部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学校的前身是原长沙大学和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长沙大学创办于1983年,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78年。1996年4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成建制并入长沙大学。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并更名为“长沙学院”。学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339人。 办学条件校园占地面积132.5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9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350.34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8万册。校园湖光山色,风景秀美,为“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文明单位”。 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92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87人,副高职称教师20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2人,硕士学位教师426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3人,湖南省优秀教师3人,湖南省教学名师2人,省级青年教师教学能手8人,湖南省教学奉献奖2人。 专业设置设有16个教学系(院、部),32个本科专业,基本形成了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工学为主体,文学、管理学为两翼,理、工、文、管、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XX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模板】

**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7-2018学年)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

学校概况 **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地处江西省**市,是财经院校,举办者为地市教育部门,于2001年开办本科。学院有本科专业17个,其中1个为新办专业。招生批次为第二批次招生A,第二批次招生B,第三批次招生A。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8,561人,折合在校生8,561人。全校教职工594人,其中专任教师460人。学校共有2个校区,其中1个为本地校区。 学校有党政单位17个,教学科研单位8个。 在各地校友会数量2个。 与学校签署协议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服务等活动的机构102个,行业机构和企业98个,地方政府4个。 ※以上数据来源:1-1学校概况,表1-2校区地址,表1-5-1专业基本情况,表1-6-1教职工基本信息,表1-8-2 科研基地,表3-1-1高层次人才,表4-1-1学科建设,表6-1学生数量基本情况 【注】:1.折合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全日制硕士生数×1.5+全日制博士生数×2+留学生数×3+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夜大(业余)学生数×0.3+函授生数×0.1(不含自考生)。 2.全日制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全日制硕士生数+全日制博士生数+留学生数+预科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进修生数。

本报告的撰写是根据国教督办[2016]75号文件中关于普通高校编制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基本要求,现有数据资料是基于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统计的时间也与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采集时间要求一致。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3) (一)人才培养目标 (3) (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3) (三)在校生规模 (3)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4)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7) (一)师资队伍 (7) (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9)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11) (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11) 1.教学用房 (11)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 (12) 3.图书馆及图书资源 (12) 4.信息资源 (12)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13) (一)专业建设 (13) (二)课程建设 (14) (三)教材建设 (14) (四)实践教学 (15) 1.实验教学 (15) 2.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5) 3.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 (15) (五)创新创业教育 (15) (六)教学改革 (16) 四、质量保障体系 (17) (一)校领导情况 (17) (二)教学管理与服务 (17) (三)学生管理与服务 (17) (四)质量监控 (17) 五、学生学习效果 (19) (一)毕业情况 (19) (二)就业情况 (19) (三)转专业与辅修(双学位)情况 (19) 六、特色发展 (19) 七、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 (20) (一)加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 (二)继续推进并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20) (三)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21) 附件 (22)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22)

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9年是**师范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五次教学工作大会精神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实施本科教学工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年。学校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任务,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规范教学管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质量工程建设,推动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一、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坚持“大学以育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学科兴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弘校”的发展战略,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政策强化教学、经费保障教学、科研促进教学、舆论支持教学的良好局面,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得到全面落实,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学校类型定位:教学型地方本科师范院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大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科结构定位:充分发挥我校师范类学科专业之长,构建应用型学科专业群。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面向广西,辐射全国。 2.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现有招生专业45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 3.各类全日制在校生情况 目前,学校共有在校生15415人,其中本科生13674人,专科生1741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 4.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学校实施“阳光工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生源质量不断提高。2019年,我校向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共录取本科生3602人。在广西,理科录取最高分为522,最低分为439;文科录取最高分为520,最低分为453,;艺术类科录取最高分为267,最低分为197;体育类录取最高分为411,最低分为28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