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军事谋略——论英阿马岛战争

军事谋略——论英阿马岛战争

军事谋略——论英阿马岛战争
军事谋略——论英阿马岛战争

英阿马岛战争

摘要:马岛战争是二战以来最大的一次岛屿争夺战,英国派出特混舰队,远征万里,在马岛周围海空战场上与阿军展开激烈的封锁与反封锁作战。双方参战兵力十余万人,参战各型舰船140余艘,各型飞机数百架,历时79天。战争最终以英军两栖登陆、夺占马岛而告终。关键词:马岛战争;国家利益;出奇制胜;战争形势

一、战前形势

(一)马岛战争背景

马尔纳斯群岛(以下简称马岛)自从16世纪被发现以来,就一直存在着许多争端,英国、法国、西班牙都对其占领过,1861年,阿根廷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宣告独立,距离阿根廷本土最近处约510公里的马岛自然而然就由阿根廷接管。然而到了1933年,英国人以该岛由英国人最早发现为借口武装出兵,强行占领了马岛。但是阿根廷一直企图恢复对马岛的主权,因此,阿根廷多次与英国进行主权交涉,在多次谈判未果的情况下,阿根廷以武力强行占领马岛,马岛战争爆发。

(二)阿方战争形式误判

阿根廷在占领马岛之前并未对英军进行准确分析,阿军政府错误估计,英军早已不再是昔日的海上霸主,加上马岛距英国距离遥远,英军对距本土万里之外的马岛鞭长莫及,加上英国当时确实受二战余波的影响以及当时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经济危机的刺激,导致英国国内经济衰退,财政拮据,政府实行紧缩政策,阿方认为英军不再有能力

为此动武。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英国国内对此做出了激烈的反应,英方为了平息国内的愤怒与责难,并在国际上挽回“大英帝国”的面子,决定不惜付出一切代价重新占领马岛。决心先以强大的军事压力迫使阿军撤出马岛,如阿军不撤,则强行登陆夺取。英军如此强硬的反应是阿方始料不及的,由于对双方形式的误判,导致阿方在战争伊始便处于被动且不利的位置,由此便奠定了以后阿军失败的结局。

二、出奇制胜——阿军失败的号角

(一)战前准备

在马岛战争中,英军采取了多种措施的登陆作战,并且皆取得了较大的胜利,可以说是现代化战争中运用出奇制胜的范例。此战中,英军统帅采取了二战中盟军诺曼底登陆和朝鲜战争中“联合国军”仁川登陆的作战策略——即利用敌方的思想进行出奇制胜。

在实施登陆的前两周,英军特混舰队司令伍德沃德和地面部队司令穆尔在“无恐”号突击舰上就制定出了两栖登陆的作战计划,选定圣卡洛斯港为登陆地点。圣卡洛斯港海湾狭长,舰队活动余地小,与首府斯坦利港距离远,只有小道相通,车辆行驶困难。而英军就是利用了阿军认为英军在这里登陆的可能性不大,仅部署了百人左右的警戒分队守护。并且为了造成登陆的突然性,一方面利用本国的报刊广播宣传预测英军将在马岛南部登陆,以此造成阿军对英军登陆地点的误判。二是在实施登陆的前两天,英军飞机、军舰连续袭击马岛南部的达尔文港以及古斯格林机场,确对圣卡洛斯港不闻不问。三是利用

黑夜实施突击登陆。四是实施佯攻策略。由此可见,英军实施出奇制胜之前还需要做大量的战争宣传,一方面通过媒体宣传对阿方进行误导,另一方面,通过轰炸以及佯攻假象,导致阿军被完全的蒙蔽,使其认为英军不会再圣卡洛斯港进行登陆作战,为英军的圣卡洛斯港登陆作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突然袭击

1982年5月20日晚,马岛及附近海域出现了大雾,云层很低,能见度差,舰队在恶劣气象条件的掩护下,于午夜驶入福克兰海峡21日凌晨开始实施登陆。首先英军摆出要攻击达尔文港的架势,把上岸地段选在古斯格林,意图是打开马岛的门户索莱达岛。该岛上的阿军约有1000人,见英军登陆开始时气势汹汹,便奋力抗击。当前卫战打响之后,英军却虚晃一枪,突然撤退了。使阿军自认为自己的反登陆作战取得初战成功,开始准备对英军进行反击作战。正当阿军全力以赴进行正面反击时,英军却利用直升机悄悄潜入阿军后方,占领了阿军的后勤设备,切断了阿军的后勤补给线。21日3时30分,先头部队乘直升机于范宁岬着陆,歼灭阿军设在范宁岬的监视哨。另一中队则负责搜索航道,清除障碍,保障登陆舰驶向圣卡洛斯港的各个登陆点的畅通。6时30分,突击梯队约1000人,换乘登陆艇和直升机同时机型多点、多批次水面登陆和垂直登陆,占领圣卡洛斯港及其机场和附近的有利地形。防空部队、炮兵和轻坦克分队陆续登陆,组织了登陆地域的地面防御的对空防御。在48小时之内,登陆兵力就达4000-5000人,登陆物资达3200吨。登陆场扩大到150平方公

里。在主力登陆的同时,部分作战舰艇仍在斯坦利港以北的伯克利湾进行佯攻,舰载航空兵和舰炮对斯坦利港、达尔文港、古斯格林、福克斯湾和霍华德港等地的阿军阵地进行了航空火力和舰炮火力的袭击,以牵制阿军的行动。阿军如梦初醒,等到明白英军的真实意图时,已是为时已晚。英军已在圣卡洛斯港占领了大片滩头阵地,基本上站稳了脚跟。

由此一役,可见英军所用奇兵的功效,使英军完全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而阿军只能跟在英军背后,却猜不透英军的真实意图,等到英军突然出现在阿军背后,阿军早已顾此失披。所以说,出奇制胜是英军获胜的重要原因,也最终导致了阿军的失败。

三、战略分析

马岛战争是二战以来最大的一次岛屿争夺战,是一场围绕国家利益的争夺战。英阿双方都视马岛为其重要的国家利益,并不惜为此投入了大部分的海空力量进行作战。对于这样一场牵动两国重大利益的战争,其战争谋略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英阿双方都对此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

但是,如此重要的关乎国家利益的战争,作为主动挑起冲突的阿方竟然没有做足充分的准备,就草率的进攻并占领马岛,其显然对军事强国英国了解的并不透彻。阿方决策者显然被国内的民族情绪所冲昏了头脑,没有做出冷静的判断,尽管,阿方有着马岛离英远,离己近的有利地理条件,虽然英国不再是以前的“日不落帝国”了,但其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不是阿根廷所能比拟的。所以,阿

根廷的军事行动显然有些为时过早。

其次,阿方显然低估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能力,认为撒切尔夫人只是一介女流,并无胆量与阿根廷发动战争,因此才显得有些肆无忌惮。但是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显然不是那么好惹的,撒切尔夫人在排除国内的反对情绪后,毅然决然的发动对马岛的争夺战。这令许多男儿自愧不如。

双方军力以及经济的差距是明显的,但是英阿双方在谋略的对抗方面,英军又是一次完胜。一方面,阿军受国内民族情绪的影响,导致其并不能准确判断战争形势,从而被英军的谋略所蒙蔽。另一方面,英军在撒切尔夫人的领导下,沉着冷静,以谋制胜。所以,战争一开始就注定阿军的失败。

马岛战争的结局表明,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必须要审时度势,做出准确判断,确立明确目标,并围绕目标精心策划,充分准备,因为,一项小小的失误就有可能带来的沉重代价。

由英阿马岛战争,发现英阿马岛问题与我国的南海问题有着很大的相似处,同样是岛屿之争,同样是一国距离该岛屿很远,而另一国距离该岛屿很近,结合近期发生的事件,菲律宾国内的民族情绪同样激烈,所不同的是我国的无论是经济、军事实力都不是昔日英国更不是今日菲律宾所能比较的,所以我想我国应该从英阿马岛战争中获得一些启示吧。

参考文献

[1]朱冬生.世界经典战例[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0.

[2]柴宇球.战争与谋略[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3]蒲宁.从马岛战争看英阿战略决策的得失[J].科学决策月刊,2007(3):58-59.

从2011年版_国家安全空间战略_看美国军事航天装备发展

信息在线 本文2011- 06-10收到,作者分别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三一〇所助工、工程师从2011年版 《国家安全空间战略》看美国军事航天装备发展 杨 磊 苏鑫鑫 摘要首先对美国新版 《国家安全空间战略》进行简要介绍,阐述其战略方针及相应的具体行动措施,并总结出新战略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美国军事航天装备的发展思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美国空间战略 军事航天 发展 引言 近年来,美国政府不断加强军事航天装备及技术的开发。纵观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西方联军对利比亚的空袭行动,精确制导武器占总投弹量百分比不断加大,通信带宽需求不断增加,无不体现了空间军事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美国空间力量的优势。美国对此也有深刻的认识,并认为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其它国家空间能力的提升,美国的空间技术优势逐步弱化。 继2010年6月发布 《国家空间政策》后,2011年2月4日,美国国防部网站发布了《国家安 全空间战略》 (NSSS )的公开精简版。NSSS 的基础是《国家空间政 策 》、《国家安全战略》、《四年防务评估》和《国家情报战略》。NSSS 阐述了美国国防部与国家情报机构将如何执行《国家空间 政策》 ,对未来十年美空间力量的建设与发展方向做出规划。该报告将与奥巴马政府的国防战略、空间政策等共同牵引其军事航天装备的发展。1美国《国家安全空间战略》概 要 报告首先表明维持美国空间优势是美国国家安全的中心工作,美国国防部和情报机构将继续依赖空间系统进行军事行动、情报搜集和相关的活动。随后,对当前和未来的空间战略环境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呈现三大趋势— ——空间将更加拥挤、更具对抗性、更具竞争性,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发展空间能力和反空间能力,美国正面临新的挑战。由此提出了美国执行《国家 空间政策》 需实现的三大战略目标:加强空间的和平、稳定和安 全;维护并提升空间带给美国的国家战略安全优势;加强空间工 业基础的建设。 围绕这三个目标,报告陈述 了五个相互关联的战略方针:1)倡导对空间进行负责的、和平的和安全的利用; 2)不断提升美国的空间能力; 3)与负责任的国家、国际组织以及公司企业建立伙伴关系;4)预防并阻止针对支撑美国国家安全的空间设施的攻击;5)做好挫败攻击和在被降级(degraded )的环境下作战的准备。 之后,针对每项方针进一步提出具体的措施。最后,报告综合全篇内容,提出应对空间环境特点的具体行动措施: 1)应对空间拥挤性— ——建立规范、增强空间态势感知能力、加大透明度并促进空间信息共享。 2)应对空间对抗性———支持建立空间国际规范和透明的互信机制;通过与他国合作,提升、保护重要的美国空间能力;提高攻击能力,但不会通过这些攻击能力获利,保留自卫的权

对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总体评价

对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总体评价 大纲 一、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发展变化 1.明确了新的战略主旨 2.完善了使用武力的原则 3.采用了新的作战指导思想 4.重视低强度冲突 二、美国军事战略对中国安全的挑战 1.美国是中国最大的非交界“邻国” 2.我国周边美国军事力量的变化 3.对中国传统军事战略的挑战 知识点汇总 原理和观点 K01: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发展变化包括:第一,明确了新的战略主旨;第二,完善了使用武力的原则;第三,采用了新的作战指导思想;第四,重视低强度冲突 K02: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对中国既有影响,也有一定挑战,因此,在发扬传统军事思想的同时,我们的思想必须与时俱进,与客观相符 正文 一、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发展变化 1.明确了新的战略主旨 美国军事战略指导思想由冷战时期的以遏制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大国为宗旨,发展为冷战结束后重视对欧亚大陆广大边缘地带的控制,并从边缘地带向欧亚大陆纵深扩展,在全球范围扩张美国势力。 苏联解体之后,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国家纷纷退出世界舞台,一些新的独立国家也纷纷表示要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美国的全球势力渐渐变强。 2.完善了使用武力的原则

根据1990年以来美国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国家军事战略报告》以及《国防报告》等官方文件的有关内容,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在使用武力方面有以下准则: (1)以推行国家安全战略为基本目的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将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需求融为一体,美军为实现国家安全战略所规定的目标而执行广泛的军事任务。 (2)根据国家的利益决定使用武力的规模 美国国家利益分为:涉及美国生存的“生死攸关的利益”、会间接影响美国安全和强盛及其所处国际环境的“重要利益”、以及“人道主义利益”三种类型。 当“生死攸关的利益”受到威胁时,例如当事态危及国家的安危、重要盟国的存亡、重要资源的来源、公民的安全和经济的正常运转时,不管付出何种代价,美国都将向海外派兵,必要时采取单方面行动,并从一开始便投入决定性的兵力。在对美国“生死攸关的利益”不构成直接威胁的情况下,须根据涉及美国利益的程度,慎重地决定是否使用武力以及使用武力的规模。 (3)使用武力的结果必须是得大于失 即综合考虑投入美军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力、物力消耗,以及在其他方面可能给美国带来的损失,只有在得大于失的情况下才使用武力。 (4)具有明确的目标 在越南战争时,美国出兵越南只是出于“道义”上的理由,抑或是非常空泛的理由,战争目标非常极端,要求敌方无条件投降。美国如今的战争是有限战争,具有明确、有限、可以实现、与国家政治目标一致的军事目标,并阐明军队的具体任务。 (5)武力必须是最后手段 对付各种危机,必须首先通过政治、经济和外交手段解决,在这些手段都不能奏效时,才使用军事手段。为确保使用军事手段的合理性和有利性,注重动用军事力量时先采取非战争军事行动,以武力实施禁运、设置禁飞区、禁航区和隔离区,争取达到不战而屈人的目的。 (6)投入的军事力量必须是联合部队

《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读书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读书笔记 一、前言 在寻找教育研究领域的著名个案时,我们坚持从教育研究的外围进入教育研究的内部:(1)先从整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寻找三个著名个案;(2)然后从教育领域内部寻找三个著名个案;(3)接下来解释该研究方法的操作策略;(4)最后,再以“拓展阅读材料“的形式提供三个可以直接模仿和借鉴的论文或研究报告式的著名个案。 从这里提醒我,不要只为教育研究而做教育研究,其他领域如企业,经济,军事等等的方面的知识也要涉及去了解,不要固步自封。 (1)例如:迪尔凯姆的《自杀论》;本尼敌克特的《菊与刀》;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费孝通的《江村经济》;曹锦清的《黄河边上的中国》;泰晖的《农民中国:历史反思与现实选择》。 (2)例如:科尔曼的《教育机会均等》;美国“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的《国家处在危机之中》;沃尔科特的《校长办公室的那个人》;陈向明的《在行动中学做质的研究》;刘云斌的《学校生活社会学》;徐碧美的《追求作乐——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 (3)解释“调查研究“的基本策略:收集资料:访谈、观察与问卷;分析资料:“编码“并确认“关键事件“与“本土概念“;形成“扎根理论“:将“本土概念“还原为“本土故事“。 (4)在拓展阅读材料推荐三分论文或研究报告:“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从自卑到自尊——一个学业优秀学生的发展分析“;“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 重视从教育研究的外围寻找著名个案 重视著名个案中的“具体的人“:除了需要从那些著名个案中领会方法之外,还需要从那些提交研究报告的具体个人的生活史和他们的学术道路中领会相关的“研究精神“。 面对相同的案例,鼓励不同的理解:只是“理解程度“的差别,不存在“学科内容“上的差别。 启用新的“分类框架“:(1)实证研究(描述研究),含历史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这是“学者“的功夫;(2)理论研究(批判研究),它显示“思想者“的精神;(3)应用研究(变革研究),这是实践者、行动者、改革家的情怀。 实证研究(描述研究)包括“历史研究“、“调查研究“(含访谈、问卷、观察以及相关的教育经验总结)与“描述性实验研究“。 理论研究包括类比研究、比较研究、批判研究。

美国国家战略报告

美国国家战略报告简介 2011年2月8日,在9·11事件10周年之际,美国公布了新版《2011年美国国家军事战略报告》。该文件的保密版没有公布,公开版内容大概为原保密版本的三分之一。 较布什政府2004版国家军事战略,这份堪称指导美军未来十年发展方向的报告显示出美国战略重心的变化。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两个战场的战略比重明显下降,而“网络战”和亚太地区成为美军关注的新战略重点。 报告全文共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综述面对国际环境变化,美国将调整对外政策,加强与盟国和伙伴国的配合,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推动者、促进者、召集者及保证者,以直接或间接的多样化方式实现对全球的领导。 第二部分为“战略环境”。该部分从人口结构趋势、繁荣与安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全球共享空间和全球联通领域、非国家行为体五个方面阐述美国在国际战略环境中可能遇到的威胁与挑战。报告称亚洲存在着“两个正在崛起的全球性大国”和“很多重要的地区性大国”,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将继续上升,未来全球经济天平将逐步向亚洲倾斜,因此其战略地位日益优先。由于能源稀缺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可能在中东的扩散,该地区对于美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来自亚洲的威胁极有可能上升。报告认为全球公共空间和全球联通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美国对这一领域的控制力正日益受到他国的挑战,同时来自网络空间的威胁正不断加剧。

第三部分为“持久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军事目标”。该部分为报告的核心,主要分四部分具体阐述美国未来十年的战略目标。 (一)打击暴力和极端主义。报告称暴力极端主义组织仍然活跃,其发动袭击的范围正不断扩散,对其庇护所的追踪也更加困难。美国将寻求并维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协作,拓展伙伴关系网,以实现对恐怖主义的威慑,加强伙伴国和自身维护安全的能力。 (二)慑止和打败侵略。在慑止侵略方面,报告认为预防战争的意义与赢得战争一样重要,且成本更低。美国将以核武器和海外导弹防御能力来摄止侵略,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削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此外美军将保持强大的常规威慑,支持国家的整体威慑政策。在击败侵略方面,报告重点提到了全球公共空间和网络空间的安全。特别指出在这一领域内展开行动的能力对打败侵略日益重要。报告称美国将支持在国家层面建立并推动相关规范,加强公共空间动态感知及信息共享,并着力制定新的网络规范,开发新的能力、组织和技能,确保在网络空间内的有效行动。 (三)加强国际与地区安全。该部分主要阐述了美国在全球各地区的战略目标,亚洲成为其对外战略的重点关注对象。新战略称,美国将继续维持在东北亚“强大的军事存在”,加强与本地区的传统盟友日本、韩国保持密切联系,促进与日、韩之间的军事合作,也暗示对日本自卫队在地区稳定上承担更大作用的期待,表示“应协助自卫 队提升境外作战的能力”。同时,美国将对东南亚、南亚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和资源合作。报告强调美国在亚太地区盟友的重要性,认为随着亚洲国家“军事实力的逐步上升,

奥巴马就美国新国防战略报告发表讲话(全文)

奥巴马就美国新国防战略报告发表讲话(全文) 北京时间1月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国防部与国防部长帕内塔及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一起举行了记者会,并在会上公布了一份题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新军事战略报告。奥巴马就此进行的演讲全文如下: 大家早上好。美利坚合众国是全球现有的捍卫自由与安全的最强劲力量,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军事力量在训练、领导力和武器装备上均属全球最佳。而我作为三军总司令,将继续传承这一传统。 现在站在这个讲台上的所有人、确切说是每一个人,都对我们的每一名战士、海员、空军人员、海军陆战队员和海岸警卫队人员怀有极强的责任感,上述这些人为了国家不惜置生命安危而不顾。然而,我们却没能给予他们一个目标明确的战略方案,而这种方案会阐明只有在绝对有必要时他们才会被派至危难之地;会向他们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装备和支持;还将确保他们及其家人受到悉心的照料,直至他们凯旋而归。而这正是我们庄严的义务。 在过去3年里,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我们继续对军备施以史无前例的投入,这包括我们的军队及其作战能力、军属以及老兵。而得益于他们的卓越贡献,我们已结束了伊拉克战争、捣毁了基地组织高层,让本-拉登绳之以法,并将恐怖主义网络送上不归之路。我们已在阿富汗取得重要进展,该国已开始进入过渡期,阿富汗人也因此得以更多地承担起保护自己国家的重任。在盟友和伙伴的支持下,我们一起保护了利比亚人民,并帮助他们终结了卡扎菲政权的统治。 如今,我们历经十年的战争行将结束。三年前,我们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驻扎有18万军队。今天,我们已将驻军数量减半。随着向阿富汗政府移交权力过程的持续,我们更多的军队将归国。此外,在全球范围内,我们加强了与盟友的联系,结成了许多新伙伴关系,并已成为保护普世权力和人类尊严的重要力量之一。 简言之,我们成功捍卫了我们的国家,勇于与敌人血战到底,且降低了受难美国人的人数,我们还恢复了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这一切均使我们更安全、更强大。这是每个美国人的功绩,尤其是那些身着美国军装的美国人,他们理应为此感到骄傲。 上述辉煌已使我们国家再度步入一个过渡期。即使我们的军队依然在阿富汗奋战,战争的潮汐已然消退;即使我们的军队依然在今天的战斗中保有优势,我们仍有机会且有责任向前展望,以打造适应于未来的强劲部队。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重振国内经济命脉,而这也是我们领先全球的基础。这首先就包括理顺财政支出。为达到这一目标,2011年,国会在共和党和民主党的群策群力下通过了预算控制法案,减少联邦支出,包括国防预算开支。我一直坚持认为,我们在做些事情时必须怀有一种责任感,而我们国家的安全和士兵的安危都命系于此。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论文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 "……坚决履行好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神圣职责……"———胡锦涛概述中国的军事理论家制订了一项实施理论推动下的改革框架,以建立一支能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军队.这一理念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力量乘数的作用,从而使解放军能够在中国边境以外更远的距离上实施精确打击的军事行动.通过汲取外国战争,尤其是包括"持久自由行动"在内的,美国领导的战役的教训,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理论,以及解放军自己尽管很有限的作战历史经验,中国的军事计划人员正在寻求改造整个中国军队. 这些改革的速度和规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解放军仍未在现代战争方面经受检验.这种作战经验的匮乏使外界对解放军在实现其军事理论抱负方面进展的评估复杂化.中国的高级文职领导人当中的内部评估和决策的情况也是如此.他们基本上缺乏直接的军事经验,因而在发生危机时更可能会做出错误的估计.这种失算同样会带来灾难,不论其所依据的是毫无作战经验的指挥官的建议,还是脱离现代战场现实情况的"科学"作战模型. 军事战略指针 中国并不发表与美国的《国家军事战略》相当的文件.因此,外部观察家对领导层有关动武的思考或影响到解放军兵力结构和理论的应急情况,都缺乏直接的洞察.对权威性的讲话和文件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依靠一系列总原则和称为"军事战略指针"的指导来计划和管理军队的发展和动用. 解放军并没有提供这些"指针"的内容供外界研究.学术研究表明,目前的"指针"很可能可以追溯到1993年."指针"反映出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苏联解体对中国军事战略思维的影响,为10年来解放军的很大一部分改造奠定了基础.然而,一次次讲话,权威评论和新的军事训练指导方法都表明,1993年的"指针"的一些内容最近可能经过了修改.这些修正看来反映出中国对其所处的安全环境和现代战争(即"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性质的看法,中国军事现代化方面的进展和从中汲取的教训,从"建设"用于信息时代的现代战争的军队向为了"打赢"这种战争而训练的转变,以及中国领导人的意识形态底色. "指针"的作战或"积极防御"成分看来保持完好.按照"积极防御"所主张的防御性军事战略,中国并不发动战争,或者进行侵略战争,而是仅仅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战. 然而,北京有关对其主权或领土攻击的定义模糊不清.在中国现代战争的历史所充斥的实例中,中国领导人都声称,军事上的先发制人是战略防御行动.例如,中国将其对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的干预称之为"抗美援朝战争".类似地,权威说法还把与印度之间的(1962年),与苏联(1969年)和与越南(1979年)的边境冲突称为"自卫反击".这种逻辑表明,如果动武能够维护或推进其核心利益,包括其领土要求(例如解决台湾问题和尚未解决的边界或海上的领土要求等),中国就可能会发动军事上先发制人的打击,也许是在远离其边境的地方. 中国正在制订一项先发制人的战略吗 10年来,随着解放军从一支以步兵为主和力量投射能力有限的军队转变成拥有远程精确打击资源的比较现代的军队,中国获得了武器系统,采纳了使之能够在周边地区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攻击(包括突然袭击)的作战理念. ·截止到2006年10月,解放军第二炮兵的武库中有大约900枚短程弹道导弹.由于获取了苏—30攻击机和F—10战斗机———两者都装备着各种精确制导武器———中国的进攻性空中力量得到了改进.解放军还正在加强信息战,电脑网络作战和电子战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可以用于先发制人的攻击. ·解放军的作者们说,当遇到更加强大的敌人时,先发制人是必要和合乎逻辑的.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强调,静态的防御不足以在现代军队的高速和破坏力基础上保卫领土.其结果是,解放军的作战理念寻求阻止敌军集结和利用进攻性打击来掌握主动权,从而使敌人不知所措.解放军的理论家们认为,有效的防御包括在敌人领土上,赶在其能够动用之前摧毁敌人的实力.

论美国民主读书笔记

论美国民主读书笔记 【篇一:《论美国的民主》读书笔记】 《论美国的民主》读书笔记 摘要 《论美国的民主》是世界学术界第一部对美国的政治制度社会情况 和民情进行政治社会学研究的专著,也是第一部论述民主制度的政 治学专著。本书分上、下两卷。上卷讲述美国政治制度及其产生的 根源,下卷以美国为背景发挥托克维尔的政治哲学和社会学思想。 这部书主要介绍“自由平等”、“尊重权力”、“尊崇法制”、“主权分享”、“均势制衡”等思想和原则,对了解美国政治制度与民情具有深 远影响,对我国的法制进程也是有所启示的。 关键字:美国民主联邦宪法司法制度政治社会 《论美国的民主》分上卷和下卷,它们不是写于同一时期,其间相 隔5年,因而在笔调、结构、叙述上有所不同。上卷中主要分析了 美国民主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包括北美的外貌、英裔移民带到北美 的影响、英裔美国人的社会情况、各州的过去,政治审判与司法权、联邦宪法、政党的作用、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多数暴政、美国怎样削弱多数的暴政及种族情况等方面。而在下卷中,则分析 了民主对美国的智力活动、美国人情感、对美国民情以及对政治社 会的影响。 一、上卷 在上卷分析美国的民主是怎样产生以及哪些因素有助于美国维护民 主共和制度时,托克维尔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上帝赐予美 国人的独一无二的地理环境;第二,法制;第三,民情和生活方式、生活观念。”①因此,我将从这三个方面论述上卷内容。 (一 )美国的地理环境 在上卷前三章主要描述了美国的地理环境和英裔美国人的情况。这 是一个新大陆,封闭、独立、自成一体。“美国人没有强大的邻居,因 此不用担心外敌入侵和被人征服,也不用担心因此引起的战争和金 融灾难。”②北美广袤的未开发土地和丰富的物产为移民提供了奋斗 并富裕起来的条件,同时从欧洲来的移民具有开拓的商业冒险精神,并且不断向西部迁移,这些力量都分散开来由此建立了规模大致相 当的众多的城市。这恰是地方自治得以实行的天然条件。早期美国 移民的共同点一是相同的语言,二是对权力观念和自由原则的熟知。

2015美国国家军事战略

2015美国国家军事战略 ——美国军方对国家安全的分析 2015年6月 前言 今天的全球安全环境是我在军队服役的40年里面最不可预知的,自从2011年《国家军事战略》出版以后,全球的危机局势显著增加,我们的部分军事优势开始受到挑战。我们现在面临多重的、从传统安全到跨地区的分散小型组织安全威胁,他们都充分利用快速变革的网络技术。未来的冲突将会更加迅速,持续时间更长,会发生在更加具有技术挑战性的战场上。他们对美国本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国家军事战略描述了我们如何使用我们的军事力量保护和促进我们的国家利益。我们必须迅速的适应新的威胁并保持传统优势。成功将越来越多的取决于我们的军事工具可以支持的力量,以及使我们的盟友和合作伙伴联合起来。 2015年的NMS继续呼吁更大的灵活性,创新和集成。它强化了美国军方需要保持全球参与塑造安全的环境,保护我们的网络联盟。它回应了之前文章中提到的我们必须发展领导能力、性格、和后果。 但是他们也断言应用军事工具对抗国家权力的威胁是非常不同于应对非国有军事力量威胁。我们更加可能面对的是比冲突还要快速的突发事件,控制事情防止升级变得更加困难,更重要的是,在冲突不可预测同时资源减少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调整我们的全球态势。 尽管可能是一个艰难的未来,我们还是能够希望年轻的美国人选择服务,过不一样的生活,捍卫自己是一个自由公民。我们必须保持他们是世界上最具有领导力和最好装备的力量。2015年美国国家军事战略为此提供了一个蓝图。 2015年国家军事战略明确指出了那些挑战国际准则的修正主义国家以及破坏跨地区安全的暴力极端组织。我们和我们的盟友、合作伙伴一起合作,阻止他们,在必要时作为国家的潜在对手打败他们。同时我们领导联盟扰乱、降化、打击各个暴力极端组织。这些努力的核心就是加强我们的盟友和伙伴的全球网络。

《美国史》参考书目

作业:写一篇读书报告,要求: 1、从本课程所开列的参考书中任选一种加以报告和评论。 2、上交时间:第十周。 3、读书报告的字数不得少于3000字,需交手写稿。 4、报告需至少应该包括下列内容(但不必拘泥于这种排序):(1) 综述所选 著作的主要内容、结构、所用材料;(2) 梳理和分析作者的主要观点或论点;(3) 评论著作的研究质量、材料组织和写作水平;(4) 讨论著作的学术贡献和对个人的启发;(5) 讨论著作的不足之处。 《美国史》参考书目 1、(美)埃里克?方纳 (Eric Foner) :《美国自由的故事》,王希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2、(美)赫伯特?斯坦:《美国总统经济史—从罗斯福到克林顿》,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 3、(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年。 4、(美)詹姆斯·M·麦克菲尔森:《总统的力量--从殖民地到超级大国》,中国友谊出版社,2007年。 5、(美)加里?纳什 (Gary Nash) 等编著《美国人民》(上、下卷), 刘德斌主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海南出版社,2006年。 7、杨生茂、刘绪贻《美国通史》(6卷本):《美国的奠基时代》、《美国独立和初步繁荣时代》、《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富兰克林?罗斯福时代》、《战后美国史》、《崛起和扩张的年代》 8、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年

9、黄安年:《美国的崛起(新大陆-19世纪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10、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人民 1990 11、资中筠主编:《战后美国外交史》 (上、下册), 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12、李庆余《美国外交—从孤立主义到全球主义》南京大学 1990 13、王玮《美国对亚太政策的研究(1945-1972)》山东人民 1995 14、陆镜生编著:《美国人权政治──理论和实践的历史考察》,当代世界出版社1997年; 15、张友伦等:《美国历史上的社会运动和政府改革》,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年; 16、邓蜀生:《世代悲欢“美国梦”——美国移民历程及种族矛盾》,中国社科2001年; 17、庄锡昌著:《二十世纪的美国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

浅析美军军事战略改变

浅析美军军事战略改变 【摘要】:美国新军事战略指出,美国放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思想,军事部署重返亚太,以此来遏制中国。中国应当深入分 析美军调整的内因,从容冷静面对,继续寻求和平发展 战略,不谋求军事对抗,使美军围堵战略不攻自破。【关键词】:美军军事战略调整亚太地区中国 美国总统奥巴马1月5日公布美国新的国防与军事战略,宣布将美国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美国的这一军事战略调整,是在奥巴马政府“重返亚洲”战略的大背景下,在政治、经济方面已经实质性展开后,在军事战略方面的具体举措。美国在报告中明确指出,放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思想,美国要重返亚太,做到在打赢一场战争的同时,遏制另外一场战争。在美军新战略报告中,中国一词三次被提及,遏制中国的思路非常明确。为了应对美国的军事战略,必然要深入分析其军事战略改变的各个方面。 一、美军军事战略改变的原因 美国新的国防与军事战略,这是美国多年以来,军事战略的一个重大调整。究其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军事战略要满足经济政策。 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面,美国一直是在全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而且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特别是在“9·11”事件之后,

我们看到美国发动了两场战争,一场是在伊拉克,另外是在阿富汗。“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思维,使得美国在过去的十年反恐战争里,产生了高额的财政赤字。两场战争确实是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无论是在人力、财力上,这两场战争都为美国的经济带来了非常大的一个负面的影响,甚至它成为美国到目前为止经济衰退,持续不能够复苏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加上2008年席卷全球的次贷经济危机,更加让美国的经济雪上加霜。为此,美国不得不考虑削减财政赤字,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减少国防费用开支。所以,美国新的军事战略明确指出,五角大楼必须在今后10年实现大约4870亿美元的指出削减。如果国会无法就其他减赤计划达成共识,五角大楼还可能被迫再削减5000亿美元的支出。与此同时,新战略呼吁在2015、2016年裁剪2.7万名步兵和2万名海军陆战队员。以此来减少国防费用的开支,满足国内的经济政策和形势。 2、军事战略要符合外交战略。 在2009年奥巴马上台之后,美国的外交策略有比较大的调整,在过去美国认为自己是老大,独自就能够解决所有的事情,但是奥巴马上台之后,他有一个新的说法,就是美国不能够解决所有的国际问题,而解决国际问题也离不开美国。美国更多的是希望国际社会所有的成员,都承担更多的责任,一些新兴的大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这种责任论也是美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而这种外交政策上的变化当然也需要军事上、军事政策的一

《论美国的民主》读书笔记

《论美国的民主》书评 课堂上老师对托克维尔夸赞有加,翻看本书首先学习到的便是关于这一传奇作者的一生。年仅三十岁的托克维尔在美国考察了仅仅九个月零几天就创造出了《论美国的民主》上卷,这是大多数世人所无法望其项背的,五年后下卷的问世也让大家深刻体会到望尘莫及的忧伤与向其学习拜读名著的急切,怀着这样的心情,我走上了欣赏名著之路。 有人说,这本书之所以成为名著,一方面是因为它是世界学术界第一部对美国社会、政治制度和民情进行社会学研究的著作;另一方面是因为它是第一部论述民主制度的专著。至此,我的心中有两个疑惑,第一,为什么民主会在美国这个地方生根发芽?第二,美国的民主制度有何特点?带着心中的不解与对作者的崇拜,我开始认真地拜读《论美国的民主》。 多次的反复阅读、多次的虚心求教、多次的沉思联想,终于让我在读罢此书后对自己预先抛出的两个问题有了较为满意的回答。论及民主在美国生根发芽的原因时,我认为首先是英裔美国人的来源对未来的民主走向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托克维尔举了新英格兰海岸线移民的例子,这批移民在英国时都受过很好的教育,许多人才学出众,他们有着良好的秩序与道德因素,他们自称为朝圣者,属于清教的教派,这个教派的宗教学说本身就掺入了许多民主共和的理论,所以他们本来就有很强的民主共和理念。另外这个清教的教徒在英国时多数属于中产阶级,所以来到美国以后他们之间各方面都日益均质化。他们不仅在财富上平等,在学识上一定程度上也是平等的,换句话说他们在力量上是非常平等的,这导致美国的社会情况本质上是民主的。另一方面对美国的民主起到方面大的作用是美国的乡镇精神、地方自治。美国是先有乡镇再有县、州,再有联邦的。乡镇精神指的是美国的乡镇都非常的独立与有权,他们认为乡镇是一个自由而强大的集体,乡镇是人们求名获利、掌权求荣的爱好之所向。而地方自治显的尤其重要,当英裔美国人来到美国时,他们早已经在乡镇这级确立了自治原则,人民参与公务、自由投票决定税负、规定行政官员的权限与责任、个人自由、陪审团参与审判。其次美国人在革命前就确定了人民主权原则。美国革命的爆发导致人民主权原则走出乡镇走向州,人民主权原则成为法律中的法律。在民主已经初步建立的情况下,美国的上层阶级非常的务实与理智,他们看到既然不能从人民手中夺回权力,而且也不能嫌恶相当多的人敢于冒犯他,所以他们只要不惜一切的去讨好人民。 关于美国民主制度的特点,我总结出了如下四点:第一,美国法院的权利很大。刚才已经讲到,美国有乡镇自治的传统,也就是说县、州的官员一般无权指挥乡镇官员行动的,他们不去视察乡镇的政绩、去指导他们的行为、谴责他们的错误,而且在乡镇这级他们的官员都是平级的,没有隶属关系,他们是当地的人民选举产生的,不能随意的罢免与提升。那么既然美国乡镇有这样大的独立性,美国社会怎样按照统一的计划去指导社会呢?通过强大的立法权,法律规定到事情的细枝末节,只要一切下属单位与全体官员按照法律行事,那么美国的社会就会步调一致的行动。那么又如何使下属单位与官员遵从法律呢?那就是使法院惩治违法的官员,所以美国法院的权力很大,法官是美国最有权势的政治势力之一。另外美国授权法院可以宣布某项法律违宪的权力,为了使最高法院的法官独立,美国规定最高法官为终身制,最高法官不是由立法机构或人民选举产生,而是经总统提名征求参议院同意后任命。第二,美国宪法不是一纸空文而是设计精密运

冷战时期的美国军事战略

冷战时期的美国军事战略 大纲 一、战略的不同层次及不同内容 二、冷战时期美国军事战略的演变 1.杜鲁门政府时期的“遏制战略” 2.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的“大规模报复战略” 3.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时期的“灵活反应战略” 4.尼克松、福特、卡特政府时期的“现实威慑战略” 5.里根政府时期的“新灵活反应战略” 三、冷战时期美国主要的军事行动与战争危机 1.朝鲜战争 2.越南战争 3.古巴导弹危机 4.营救伊朗人质事件 5.空袭利比亚 6.入侵巴拿马 7.海湾战争 知识点汇总 概念 C01:国家安全战略,指在平时和战时维护、建设、发展、使用和显示国家政治、经济、心理和军事手段,最大限度地维护和推进国家的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的科学和艺术 C02:国防战略主要是军事力量的建设 C03:军事战略,指运用一国武装力量,通过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来达到国家目标的艺术与科学 原理和观点 K01:冷战时期,美国根据国家安全战略和所面临的安全环境,约八年调整一次军事战略,在大约四十年期间,美国共五次制定和调整军事战略,两次从事

力量均势,最终以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 K02:冷战时期,美国主要的军事行动与战争危机包括:1950年至1953年的朝鲜战争、1961年至1973年的越南战争、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1980年营救在伊朗的人质、1986年空袭利比亚、1989年至1990年入侵巴拿马以及1991年的海湾战争 正文 一、战略的不同层次及不同内容 战略有三个层次。最高层次的战略是国家安全战略,谋求不战而胜。国家安全战略的定义是,在平时和战时维护、建设、发展、使用和显示国家政治、经济、心理和军事手段,最大限度地维护和推进国家的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这样一种科学和艺术称为国家安全战略;其次是国防战略,谋求先胜而后战,主要是军事力量的建设;军事战略是第三层次,谋求战胜对手,通过军事力量来达到某一目标。美国官方给军事战略所下的定义是:“运用一国武装力量,通过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来达到国家目标的艺术与科学。” 军事战略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安全战略,运用并受制于国防战略所能提供的资源。上述三个层次不能错乱颠倒,以军事战略凌驾于其他战略之上必然导致穷兵黩武而失败(如德国、日本),以国防战略作为最高层次也会造成军备竞赛而把国家拖垮(如前苏联)。使用军事力量的得失,不仅要以胜负来衡量,主要是看其是否增进了而不是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即战后的状况要比战前更为有利。错误的军事战略和武力的错误运用,即便暂时获得了军事胜利,结果反而适得其反。 美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游离于欧亚大陆这一世界政治经济重心之外,美国最大的安全忧虑,是欧亚大陆被反美的军事集团所控制。冷战时期,因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基本控制了欧亚大陆核心地带,使美国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冷战时期美国军事战略的制定与调整,均以对抗苏联为其核心内容。 二、冷战时期美国军事战略的演变 冷战时期的美国军事战略,根据国家安全战略和所面临的安全环境,大约八年调整一次。在大约四十年期间,美国共五次制定和调整军事战略,两次从事大

美国军事战略的新变化

美国军事战略的新变化 今年上半年,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对外公布了新的国家军事战略报告。美国战略体系分为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和军事战略三个层次。美军认为,军事战略是运用武装力量,通过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实现国家各项目标的艺术和科学。军事战略报告是指导美军建设和战略力量部署的指针性文件,通常情况下该报告两年修订并发布一次,这次发布距上次的时间却达七年之久,可见美国对新战略报告的出台非常慎重。与上次相比,新的军事战略报告明确了美军未来的使命和任务,在战略环境、战略重点、战略合作、战争设想、军队建设等方面也都发生了新变化。 一、美国的战略视野:关注公地 美国新的军事战略报告在对未来的战略环境和所受到的威胁等方面都有新的认识。报告指出,美国面临的威胁是多方面的,其战略视野应当更加开阔,打击恐怖主义仍然是美国当前的重要任务,但视野将不再局限于反恐怖主义领域,而应面对世界出现的各种挑战,特别是一些新出现的领域。新军事战略报告多次强调太空、海洋、网络空间等“全球公地”问题,指出,在未来的一个时期,所有国家的安全和繁荣都依赖于海洋、太空和网络。美国的长远战略利益是“确保全球公共区域……海上、空中及太空共有区域……以及全球关联区域内的进入和自由调动”。同时,报告明确表示,为了应对任何国家破坏和使用全球公共区域的权利或威胁美国盟国安全的行为,美国将显示决心并投入人力物力。这充分说明,“全球公地”正成为美国维持其既有优势、谋求未来霸权的新领域。美国战略视野拓展到“全球公地”,主要原因是一些地区大国崛起、拥有核武器国家的增加、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激烈争夺。依据美国的观点,将来亚太地区会出现两大力量中心,美军在全球公地的自由行动越来越受到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主体的挑战,美国在这些公地内的战略利益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美国提出,今后军队的新使命和新任务,一是要确保美军在全球公地自由地进入和调动,这是美国国家安全的核心要素,也是美军的永久性使命;二是要继续保持核威慑和常规力量的绝对优势,要具有击败侵略的战略能力,大力发展太空、网络空间等领域的威慑手段,以适应在这些领域出现的挑战和威胁。 二、美国的战略重点:指向亚太 在军事战略中,战略矛头的指向非常关键。美国在很长一个时期内的战略重点是欧洲,上世纪90年代初,以苏联为首的华约解体之后,美国对战略关注的重点进行了重新评估和定位。经过多年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要更加关注亚太地区形势的变化及走向,主动适时地把战略重心转移到新的地区。 新的军事战略报告明确指出,美军既要保持全球属性,同时又要关注重点地区。从报告的内容可以看出,亚太地区将成为美国今后的重中之重。美国战略重点的转移,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快速发展,美国认为在这一地区将会出现挑战自己的国家。按美国的推断,再过25至30年,一些国家的综合国力将会超过美国。这必将对美国在这一地区的战略利益构成威胁和产生不利影响,对此美国不得不给予高度重视。二是亚太地区存在很多不安定因素,一些国家发展核武器,可能引发核扩散,这必将使亚太地区的形势越发不安全和复杂。三是周边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都在加快军队现代化的进程,报告明确指出,一些国家正在发展反介入和区域封锁能力,以制约美国进行国际行动的自由。报告特别强调,美国对一些国家的军力扩张的范围及战略意图不够清楚,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 "……坚决履行好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神圣职责……"———胡锦涛概述中国的军事理论家制订了一项实施理论推动下的改革框架,以建立一支能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军队.这一理念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力量乘数的作用,从而使解放军能够在中国边境以外更远的距离上实施精确打击的军事行动.通过汲取外国战争,尤其是包括"持久自由行动"在内的,美国领导的战役的教训,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理论,以及解放军自己尽管很有限的作战历史经验,中国的军事计划人员正在寻求改造整个中国军队. 这些改革的速度和规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解放军仍未在现代战争方面经受检验.这种作战经验的匮乏使外界对解放军在实现其军事理论抱负方面进展的评估复杂化.中国的高级文职领导人当中的内部评估和决策的情况也是如此.他们基本上缺乏直接的军事经验,因而在发生危机时更可能会做出错误的估计.这种失算同样会带来灾难,不论其所依据的是毫无作战经验的指挥官的建议,还是脱离现代战场现实情况的"科学"作战模型. 军事战略指针 中国并不发表与美国的《国家军事战略》相当的文件.因此,外部观察家对领导层有关动武的思考或影响到解放军兵力结构和理论的应急情况,都缺乏直接的洞察.对权威性的讲话和文件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依靠一系列总原则和称为"军事战略指针"的指导来计划和管理军队的发展和动用. 解放军并没有提供这些"指针"的内容供外界研究.学术研究表明,目前的"指针"很可能可以追溯到1993年."指针"反映出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苏联解体对中国军事战略思维的影响,为10年来解放军的很大一部分改造奠定了基础.然而,一次次讲话,权威评论和新的军事训练指导方法都表明,1993年的"指针"的一些内容最近可能经过了修改.这些修正看来反映出中国对其所处的安全环境和现代战争(即"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性质的看法,中国军事现代化方面的进展和从中汲取的教训,从"建设"用于信息时代的现代战争的军队向为了"打赢"这种战争而训练的转变,以及中国领导人的意识形态底色. "指针"的作战或"积极防御"成分看来保持完好.按照"积极防御"所主张的防御性军事战略,中国并不发动战争,或者进行侵略战争,而是仅仅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战. 然而,北京有关对其主权或领土攻击的定义模糊不清.在中国现代战争的历史所充斥的实例中,中国领导人都声称,军事上的先发制人是战略防御行动.例如,中国将其对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的干预称之为"抗美援朝战争".类似地,权威说法还把与印度之间的(1962年),与苏联(1969年)和与越南(1979年)的边境冲突称为"自卫反击".这种逻辑表明,如果动武能够维护或推进其核心利益,包括其领土要求(例如解决台湾问题和尚未解决的边界或海上的领土要求等),中国就可能会发动军事上先发制人的打击,也许是在远离其边境的地方. 中国正在制订一项先发制人的战略吗 10年来,随着解放军从一支以步兵为主和力量投射能力有限的军队转变成拥有远程精确打击资源的比较现代的军队,中国获得了武器系统,采纳了使之能够在周边地区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攻击(包括突然袭击)的作战理念. ·截止到2006年10月,解放军第二炮兵的武库中有大约900枚短程弹道导弹.由于获取了苏—30攻击机和F—10战斗机———两者都装备着各种精确制导武器———中国的进攻性空中力量得到了改进.解放军还正在加强信息战,电脑网络作战和电子战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可以用于先发制人的攻击. ·解放军的作者们说,当遇到更加强大的敌人时,先发制人是必要和合乎逻辑的.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强调,静态的防御不足以在现代军队的高速和破坏力基础上保卫领土.其结果是,解放军的作战理念寻求阻止敌军集结和利用进攻性打击来掌握主动权,从而使敌人不知所措.解放军的理论家们认为,有效的防御包括在敌人领土上,赶在其能够动用之前摧毁敌人的实力. 中国获得了力量投射资源,包括远距离的军事通信系统,空中指挥,控制和通信用飞机,耐久力很强的潜艇,无人战斗机(UCA Vs),以及新的精确制导空对地导弹.这些都表明,解放军正在形成采取先发制人军事行动的更强实力.解放军的训练注重"出其不意的"远程打击训练或针对敌人海军舰只群的协调一致的空中/海军打击.这也可能显示出,它打算赶在本地区爆发危机之前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选择. 根据解放军的《战役学》文件(2000年),一旦敌对行动开始,"'积极防御'的要旨就是主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书报告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书报告 xxx 书名:旧制度与大革命 出版社名称: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2年08月 作者:托克维尔 译者:冯棠 作者简介: 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AlexisdeTocqueville,1805-1859),法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出身贵族,亲历法国大革命五大时期(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早年热心参政,1848年二月革命后,曾参与第二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并曾出任外交部长。后对政治日益失望,退出政界,潜心写书。主要代表作品有《旧制度与大革命》、《论美国的民主》和《回忆录》等。--摘自搜狗百科 内容梗概: 托克维尔所著《旧制度与大革命》是一部关于法国大革命的经典著述。这不是一部法国大革命史,而是一部研究大革命背后政治制度变化与影响的著作。通过深入研究法国大革命相关的文献、档案和事件,托克维尔开创性地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在旧制度最繁荣、最开明的时期,革命却加速发生;大革命为什么在压迫最轻的地方首先爆发;为什么革命者要愤怒地摧毁一切现行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和言论自由,是否导致人民对政府百般苛求;为了实现酷爱的平等,人们为何宁愿不要自由,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托克维尔在普遍意义上,厘清了民主、专制、自由、平等这四个重要政治概念之间的关系。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大转型时期,当下的社会现实与法国大革命时期虽然不同,但托克维尔揭示的道理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借鉴。--摘自搜狗百科 读后感: 这本书是以前很喜欢的一位老师推荐的,而且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了解外国的历史也是很重要的,而且本身也对法国大革命比较感兴趣,但是这本书的深度还是很高的,读了一遍,只是有一些粗略的感想。 本书分为三篇。第一篇就大革命本身特点展开探讨,颠覆了人们对大革命的一贯认知,指出大革命的根本取向是消灭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是实现人民对平等的追求。第二篇讲述大革命得以发生的基础——旧制度的种种机制。通过对每个机制的运行、发展的阐述得出,法国国王的中央集权制是所有机制如此变化、存在和运行的根本原因。而大革命的敌人--贵族统治的封建等级制度,很早就被国王的中央集权制架空,在大革命开始前已经开始崩溃。第三篇主要从思想动因及其相关因素方面进行了补充性的分析阐述,进一步对革命发生的顺序、逻辑和较为浅显却直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从初中开始我们就有学习法国大革命了,老师说过,法国大革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件,书上写的只是皮毛;高中的课本讲的稍微详细一点,但也是很表面的分析它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无外乎国王独裁专制,政府腐败,苛捐杂税,民不聊生等等通常所见的说辞。读者们也自然而然的觉得,肯定是官逼民反嘛,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所以起来闹革命。然而真相远不是这么回事。 托克维尔的这本《旧制度与大革命》却非常详尽的分析了法国大革命的深层次的原因,而且在我看来他的观点是颠覆性的,他分析的原因深刻而且令人深思甚至是让我震撼的。 托克维尔在前言中就提到“现在要出版的这本书,并不是要写一部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因为那段历史已经有人写得栩栩如生,我不想重复。这是一部研究法国大革命的著作。”事实也确实是这样的,这本书非常深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