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ushover分析在粘弹性阻尼器框架结构消能减震设计中的应用

Pushover分析在粘弹性阻尼器框架结构消能减震设计中的应用

architecture & art135
135|135
Pushover分析在粘弹性阻尼器框架结构消能减震设计中的应用
文:王娅娣(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咸阳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712000)
摘要:本文阐述了Pushover分析方法抗震性能评估的特点,
粘弹性阻尼器在框架结构消能减震中的应用,用大型有限元
软件SAP2000实现框架结构的Pushover分析,针对分析结果
说明框架结构破坏特性和加粘弹性阻尼器框架结构抗震性能
进行评估,并作简要分析,最后就优化进行展望
关键词:Pushover分析,粘弹性阻尼器,抗震性能评估
1 前言
传统的结构抗震是通过增强结构本身的抗震性能(强
度、刚度、延性)来抵御地震作用的,即由结构本身储
存和消耗地震能量,这是被动消极的抗震对策。由于人
们尚不能准确地估计未来地震灾害作用的强度和特性,
按传统抗震方法设计的结构不具备自我调节的能力。因
此,结构很可能不满足安全性的要求,而产生严重破坏
和倒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合理有效的
抗震途径是对结构施加控制装置(系统),由控制装置
与结构共同承受地震作用,即共同储存和耗散地震能
量,以减轻结构的地震反应。这种结构抗震途径称为结
构减震控制。这是积极主动的控震对策,是抗震对策的
重大突破和发展
[1]

现代抗震设计理论从20世纪初开始建立,经历了一个世
纪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地震特性和结构动力特性理解的
不断深入,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从最初的静力阶段和反应
谱阶段,发展到动力阶段及目前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理论阶段。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
一个新的重要发展,它的特点是:使抗震设计从宏观定
性的目标向具体量化的多重目标过渡,业主(设计者)
可选择所需的性能目标;抗震设计中更强调实施性能目
标的深入分析和论证。有利于针对不同设防烈度、场地
条件及建筑的重要性采用不同的性能目标和抗震措施,
有利于建筑结构的创新。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是抗
震设计理论的一次重大变革,是一种发展方向
[2
]。
为了体现上述两点,本文就应用比较广泛的粘弹性阻尼
器在框架结构消能减震设计中的应用,借助非线性静力
弹塑性分析,即Pushover分析,阐述其在实际工程中的
应用。
2 Pushover分析
结构抗震工程的非线性分析一般采用非线性静力分析
和非线性动力分析,Pushover分析属于前者,后者指动
力弹塑性时程分析。这两种分析方法各具优势,相对
于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Pushover分析方法的主要优势
在于:⑴采用了设计反应谱而不是一系列的地震时程
记录;⑵静力分析

模型比动力分析模型要简单的多;
⑶计算分析时间要少得多。然而,Pushover分析是近似
的,它试用了静力分析来代表动力荷载和往复变形,而
且由于理论上的原因,对于高度较大和复杂的结构,
Pushover分析的结果不太理想。但由于采用了清晰直观
的设计原理和简单易行的操作方法,Pushover分析在工
程实践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作为抗震性能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Pushover分析将非
线性静力计算结果与弹性反应谱紧密结合起来,用静力
分析的方法来预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和抗震
性能,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
应用。Pushover分析的优点在于:既能对结构在多遇地
震下的弹性设计进行校核,也能够确定结构在罕遇地震
下潜在的破坏机制,找到相应的薄弱环节,从而使设计
者可以对局部薄弱环节进行修复和加强,使整体结构达
到预定的使用功能
[2]

Pushover分析方法在大型有限元软件SAP2000、ETABS和
PERFORM-3D都有,本文利用SAP2000实现Pushover分析。
3 粘弹性阻尼器框架结构
针对指导过去工程设计的规范、标准相对当前版本缺少
很多更科学合理的元素,而且由于历史条件的原因,可
靠度限定的较低(相对于国外),双重原因导致早些年
的版本指导设计的工程抗震性能欠佳,而现在人们生
活水平提高了,室内装饰都愿意投入很多的资金,在结
构上多投入点也合情合理。所以人们自然会考虑自己的
房子抗震性能好不好。对于尚在设计使用年限服役建筑
物,要想提高其抗震性能,只能采用加固的方法。由于
人们尚不能准确地估计未来地震灾害作用的强度和特
性,对于处在设计阶段的建筑物,合理有效的抗震途径
是对结构施加控制装置(系统),由控制装置与结构共
同承受地震作用,即共同储存和耗散地震能量,以减轻
结构的地震反应。粘弹性阻尼器具有足够的吸收和耗散
地震能量的能力以及恰当的阻尼;具有足够的初始刚
度;其耐久性能优良,能长期保持其初始性能;构造简
单,施工方便,易维护;经济合理。鉴于上述优点,其
在建筑工程消能减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 工程实例分析
4.1 工程概况
某综合服务楼,为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板柱均
为现浇。层高为3200 ,纵向4跨,横向3跨,跨度均为
6000 ,梁柱混凝土均采用C30。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
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场地类别II,设计地震分组为
第二组。钢筋纵筋用HRB335,箍筋用HPB235。
4.2 Pushover分析过程
由于建筑平立面规则,结构刚度、质量分布均匀。因而模
型取建筑短方向一榀横向框架进行抗震性

能研究,简化为
一平面杆系模型,很好地反映真实结构的抗震性能
[3]

为了体现板的重量,将梁单元C30混凝土重量密度改为
。将支座约束定义成固定端。其
中加粘弹性阻尼器的模型,SAP2000中的连接/支座类型
中的阻尼单元(Damper)仅在结构进行线性时程分析
和非线性时程分析时发挥作用,而在静力非线性分析中
已不起作用,因此,本文使用弹性连接单元(Linear)
来模拟粘弹性阻尼器计算模型中的刚度,这样可以对加
设粘弹性阻尼器的结构进行Pushover分析,以得到结构
的能力谱,而计算模型中的阻尼项反映在结构有效阻尼
比的计算中,进而建立相应阻尼比时的需求谱
[4]

默认的混凝土构件铰属性一般基于FEMA356,梁端指定
M3铰,柱端指定平面P-M3铰。
定义荷载工况,线性分析工况,包括DEAD、Modal及
Response Spectrum(先定义反应谱函数)。
运行设计所需要的分析。执行完三个线性分析工况之
后,检查结果,如果没有什么异常问题,调整设计首选
项,对模型中的框架梁、柱进行配筋设计,再次进行配
筋校核,如果设计有问题,重新调整模型,进行分析和
设计,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定义非线性分析工况,ND(重力非线性分析工况)和
Pushover(Pushover分析工况)。
运行Pushover分析工况。
审阅Pushover结果。按需要修改模型并重复。
4.3 Pushover分析结果的查看和结论
4.3.1 基底剪力–监测点位移曲线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因为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找到性能
点,我们的处理办法是没有考虑粘弹性阻尼器的屈服,
而用弹性连接单元来模拟,性能点之前阻尼器刚度退化
不是很厉害。
4.3.2 能力谱、需求谱曲线
能力谱和相应水准地震的需求谱绘制在同一坐标系中,
两曲线的交点称为性能点,性能点所对应的位移即为等
效单自由度体系在该地震作用下的谱位移。加阻尼器框
架ATC40能力谱阻尼参数定义阻尼器提供附加7%临界
阻尼。加阻尼器框架和纯框架比较,加阻尼器框架性
能点(V,D)为(175519.18,52.687),纯框架为
(128751.54,72.187),等效底部剪力之比1.363,等
效位移之比0.73。抗震性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4.3.3 相应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塑性铰分布
结构在相应地震作用下的塑性铰的分布,框架结构设计
的时候强柱弱梁,但底层柱端还是可能出现铰,这就
是结构的薄弱环节,设计者可以对局部薄弱环节进行加
强。通过图3还可以看到,它通过将作用重分布,充分利
用了上部框架的性能,所以抗震性能得到很大提高。
5 展望
本文只是用Pushover分析对纯框架和加阻尼器框架进行
了分析,得到了一些结论。凭借

这种分析方法,在充分
了解粘弹性阻尼器力学性能,材料性能,物理性能的前
提小,我们可以就粘弹性阻尼器的布置进行优化,特别
是针对相对复杂的建筑,通过数值分析,得到一种便于
工程应用的布置方案。
参考文献
[1]王社良.抗震结构设计(第3版).湖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M],2007.
[2]北京金土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Pushover分析在建筑工程抗震
设计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渠延模,周国宝,陈兴林.基于SAP2000的钢框架减震控制分
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9,11:62-64.
[4]王烨华.粘弹性阻尼高层钢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D].广州:广州大学,200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