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功能对等论视角看《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 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省译处理

从功能对等论视角看《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 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省译处理

从功能对等论视角看《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 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省译处理
从功能对等论视角看《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 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省译处理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 2018, 6(1), 8-13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18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685064821.html,/journal/ml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685064821.html,/10.12677/ml.2018.61002

Research on the Omiss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Fu Sheng Liu Ji (Lin Yutang’s

English Ver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Jiayan Yu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Jan. 1st, 2018; accepted: Jan. 15th, 2018; published: Jan. 23rd, 2018

Abstract

Many readers from home and abroad adore Fu Sheng Liu Ji after it was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by Lin Yutang in 1935. Fu Sheng Liu Ji is an autobiographical essay written by Shen Fu who was a great writer in the Qing dynasty. There are many culture-loaded words in this book. Lin Yutang employed many strategies in his translation. The author employs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studies the omission of the culture-loaded words in Lin’s English version by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quantitative method and qualitative method. It found that the culture-loaded words in Fu Sheng Liu Ji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in accordance with Nida’s classific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Besides, the author concluded three translation rules on these different types of culture-loaded word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make translators access to omission and help them employ appropriat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Keywords

Fu Sheng Liu Ji, Culture-Loaded Words, Omission

从功能对等论视角看《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省译处理

俞佳艳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18年1月1日;录用日期:2018年1月15日;发布日期:2018年1月23日

俞佳艳

自从林语堂先生于1935年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后,该书备受国内外读者喜爱。《浮生六记》是沈复创作的自传体随笔,书中有很多文化负载词,林语堂在翻译时做了很多巧妙地处理。在本文中,笔者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理论依据,通过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研究英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省译。研究发现,《浮生六记》中的文化负载词可根据奈达对文化负载词的分类方法分为五类,且笔者根据不同类型的文化负载词,总结出了三条翻译规律。希望本论文能够帮助翻译工作者更好的了解省译,在翻译时选取合适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

《浮生六记》,文化负载词,省译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doczj.com/doc/685064821.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浮生六记》是清代作家沈复创作的自传体随笔,文风率真质朴,直抒胸臆。该书有别于其他爱情小说之处体现在其题材和描写对象上。沈复以深情直率的笔调叙述了夫妻闺房之乐与夫妻真情,而我国古代的爱情小说大多叙述男女婚前的爱情。机缘巧合下,林语堂先生偶然间在书摊上发现了《浮生六记》这本书,书中的人物、情节、文字深深打动了林语堂,并让他甘愿耗费大量精力译为英文。林语堂先生在翻译界久负盛名,曾先后在美国、德国留学,抗战期间,他长期寓居美国从事英文著译等工作,至1966年返台湾,又曾在香港任教[1]。他在海内外声誉很高,大力促进了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他用英语创作的一系列作品轰动欧美文坛并且影响深远。《浮生六记》是林语堂先生最见功力的译作,他自称前后易稿不下十次,在英国的杂志发表后颇受推崇[2]。由此可见林语堂版的英译本比较权威,因此,笔者选择这一版本进行研究。另外,《浮生六记》中存在大量的文化负载词,这无疑增加了英译的难度。而在林语堂的英译版中,笔者发现了他独到的翻译技巧,如直译、解释、省译等等,本文主要研究林语堂英译版中文化负载词的省译现象。翻译的省译是指对原文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删减甚至不译。文化负载词,顾名思义,是指包含一定文化内涵或在一定的语言背景下承载了特定文化意义的词汇,这类词汇具有促进跨文化交际的作用。以期对其他古代文学作品的英译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对文学作品翻译的教学带来启发。

2. 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一直热衷于研究林语堂先生的英译版本以及其他英译版。截至2011年6月14日止,文军和邓春在中国知网CNKI 上检索到《浮生六记》英译研究相关论文121篇,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上检索到相关论文183篇,其中重复86篇,综合共218篇论文[3]。他们将这些论文分成七大类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总括性述评13篇,译者研究45篇,翻译策略研究51篇,译本对比研究21篇,文化视角的研究50篇,文学视角的研究24篇,语言学视角的研究14篇[3]。在2011年以前的这些论文中,研究翻译Open Access

俞佳艳

策略的论文数量为51,占据23.39%,而这51篇论文中仅有11篇研究林语堂的翻译思想在《浮生六记》英译本中所体现出的翻译策略和方法[3]。他们发现2011年以前的相关论文中,大部分学者任意引用英译中的例子进行讨论和分析,引用例句缺少科学性,降低了研究可信度。而且所选的例句重复性较大,使得研究过于单一。

从文军、邓春的综述看,笔者发现过去对《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中的翻译策略的研究偏向于定性研究。在文军、邓春回顾2011年之前的研究后,笔者决定观察2011年至今这段时间内学者对《浮生六记》林译本采用定量研究的现状。于是,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上检索“《浮生六记》,定量”,发现论文数量并不多。从研究方法看,曹微微在《<浮生六记>林本的显化及其翻译策略》一文中指出她用定性的分析方法辅以一定量的定量阐释,对英译本中语言的衔接形式、文化意义、翻译策略进行探析,发现译本中显化现象是明显的[4]。张珺在《忠实源于文本,阐释源于文化——从<浮生六记>译本看林语堂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一文中通过定性研究的方法,引用译文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句来论证林语堂的翻译策略,但是他没有做定量研究。从理论角度看,大部分学者是从目的论的角度探讨林译本中的翻译策略,也不乏学者从特别的视角进行研究,如语气隐喻视角,文化语境顺应角度。

综上所述,尽管对《浮生六记》的研究众多,但是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对林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省译现象进行统计的研究较少。而且鲜有学者专门研究林语堂翻译策略中的省译一方面。因此,笔者决定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着重讨论《浮生六记》林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省译现象。

3. 理论框架

3.1. 理论框架

本文结合了奈达(Nida)的功能对等理论对《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省译进行研究。奈达在《翻译科学初探》一书中提出了形式对等与功能对等[5],但是人们对“形式”与“功能”这两个词误解颇深,导致该理论备受非议。当时人们强调翻译的功能,于是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中指出译文的信息需要和原文的信息有着最自然最接近的对等,且译文接受者对译语信息的反应和原语接受者对原文信息的反应相同[6]。功能对等理论能够指导译者翻译文化负载词时使译文接受者对译语信息的反应和原语接受者对原文信息的反应相同。笔者选择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是因为该理论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有显著的指导意义。另外,奈达在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一书中对文化负载词进行分类,包括生态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宗教文化负载词、语言文化负载词[7]。社会文化负载词指民族习俗、社会阶级、人际称呼、行为活动等。宗教文化负载词指某一文化中的宗教信仰、传统、宗教制度等等。物质文化负载词指某一文化中的食品、服装、交通、生产工具等等。生态环境负载词一般指地理、生态环境、气候、山川河流等。本文将参考奈达对文化负载词的分类方法,对36处省译的文化负载词进行分类,并逐类提供例句及解释。

3.2. 研究问题

《浮生六记》中有大量的文化负载词,林语堂先生在翻译时针对文化负载词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

但是,考虑到外国人对中国文学作品中描述的事物了解不多,林语堂在翻译时对文化负载词进行了很多的解释和脚注。那么,对此,笔者提出问题:针对何类文化负载词会采用省译呢?

3.3.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笔者先将《浮生六记》中英文中的文化负载词及其英译找出,再对英译中的省译现象进行分析。为了确保所找出的文化负载词的准确性,笔者与另一学者合

俞佳艳

作,共同将英译本与原文进行对照,逐句检索,找出文化负载词及其英译。

4. 研究结果及讨论

4.1. 研究结果

在《浮生六记》中,笔者共找出379个文化负载词。笔者仔细校对中英之后发现在这379个文化负载词中的确存在省译的现象,且省译处共有36处。参考奈达的分类方法,这36处省译的文化负载词可分为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宗教文化负载词、语言文化负载词这四类(见表1)。

4.2. 省译分类及例句

首先,社会文化负载词指民族习俗、社会阶级、人际称呼、行为活动等,包括“乙未”、“乾隆”、“媳妇”、“妇道”、“圣驾”、“春祭”(类似“乙未”这类表年代的词不一一列举)。

例句1:至乾隆庚子正月二十二日花烛之夕,见瘦怯身材依然如昔,头巾已揭,相视嫣然。

Our wedding took place on the twenty-second of the first moon in 1780. When she came to my home that night, I found that she had the same slander figure as before. When her bridal veil was lifted, we looked at each other and smile.

在这句译文中,译者在两处进行了省译,一处是“乾隆庚子”,另一处是“花烛”。译者将直接用公元纪年1780来翻译“乾隆庚子”,并未译出皇帝年号。公元纪年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我国从公元1912年起采用西元的月、日,同时实行中华民国纪年法。干支纪年是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顺次对应而组合成的甲历纪年法则,每六十年为一个循环周期,一般称为“六十甲子”,又称“一花甲子”,或“一甲子”,古人用来表示年、月、日和时辰的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不已[8]。干支纪年法历史悠久,且概念复杂,如果翻译出来,势必会致使读者感觉概念混乱,增加读者的阅读障碍。而翻译成公元纪年法“1780”既能准确的翻译又能达到功能对等的效果,使读者明白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

例句2:汝至汝家,须尽妇道,勿似汝母。

When you go to your new home, you must be a better daughter-in-law than your mother.

原句中的“妇道”在译文中没有体现。妇道是中国的传统表达,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三从四德的妇道之说。但是,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国家就开始兴起女权主义,妇女强烈诉求在教育、政治、经济上与男性平等。林语堂先生于1936年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当时西方的女权主义方兴未艾,人们并没有妇道这一概念。为了更好的让西方读者接受译文,且能正确的理解原文的思想,译者并没有翻译“妇道”一词。

第二,语言文化负载词包括“粉汗盈盈”、“沙叱利”、“颠沛流离”、“青焰荧荧”、“俗笔”、“莫逆”、“掀衾揭帐”、“武陵园”。

例句1:悄然入室,伴妪盹于床下,芸卸妆尚未卧,高烧银烛,低垂粉颈,不知观何书而出神若此。Table 1. The omitted culture-loaded words in Fu Sheng Liu Ji

表1. 《浮生六记》中经过省译的文化负载词

社会文化负载词乙未乾隆媳妇妇道圣驾春祭

语言文化负载词粉汗盈盈沙叱利颠沛流离青焰荧荧俗笔莫逆掀衾揭帐武陵园宗教文化负载词青君孙女神来世

物质文化负载词笙箫罗衫

生态环境负载词无

俞佳艳

I went in and saw Yun’s bride’s companion was taking a nap down in front of our bed on the floor, while

Yun has taken off her bridal costume, but had not yet gone to bed. She was bending her beautiful white neck before the bright candles, quite absorbed reading a book.

在此句中,译者没有译出“粉”字。因为此处的“低垂粉颈”只是描述陈芸坐在床边低着头看书的娴静状态,“粉”字其实是描述陈芸肤白貌美,并非指粉色,因此译者省译不译。这样翻译能使译文的信息和原文的信息有着最自然最接近的对等。

例句2:皆责以昨晚之逃。余曰:“无他,恐公等掀衾揭帐尔。”遂同归寓。

I hastily put on my gown and got up to meet them, but was scolded by everyone for deserting them last

night. “I was afraid of your people teasing me at night and was only trying to get a little privacy,” I explained.

Then we got home together.

这句译文中,译者没有将“掀衾揭帐”的字面意思翻译出来,而是采取了省译,翻译为了“trying to get

a little piracy”。这样翻译能传达出原文想传达的意义,译文中的概念和原文中的也能对等。

例句3:余乃蹲身细瞩,于千竿竹中隐隐见乱石墙舍,径拨丛竹间,横穿入觅之,始得一门,曰:“无隐禅院,某年月日南园老人彭某重修。”众喜,曰:“非君,则武陵源矣!”

I then bent down and looked carefully and descried some rocks and temple walls and buildings behind the

thick bamboo grove. Brushing past the undergrowth on our way we struck across and reached a gate, where a signboard read,” The Temple of Candour rebuilt by Mr. P’eng, ‘Old Man of South Garden,’ on such-and-such a date.” They were all delighted and gave me full credit for finding the place.

该句最后的“武陵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原句为:“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在《浮生六记》这句话中,作者想表达的是险些像《桃花源记》中所记载的,在世外桃源中迷路。然而,西方读者未必读过《桃花源记》,也不明太武陵源暗指的含义,如果译者将武陵源作为地名翻译出来,肯定会让读者感到困惑。因此,作者选择省译,而翻译为“gave me full credit for finding the place”,将对沈复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

第三,宗教文化负载词指某一文化中的宗教信仰、传统、宗教制度等等,包括“青君孙女”、“神”、“来世”。

例句:“他生未卜此生休”,两人痴情,果邀神鉴耶?

“Ended is the present life and uncertain the next,” as the poet says. I wonder if God will listen to the prayer of us two silly lovers.

在这句话中,译者直接将“神”翻译为“God”。然而,原句中的“神”指代的是月老,译者没有将月老译出。而且原文中的神和西方人崇拜的神意义不同,但是译者并没有对原句中的“神”进行解释,而省译了对“神”的解释,直接翻译为“God”。这样处理有一大好处,就是方便读者理解,使读者阅读译文时能产生同样的阅读感受。

第四,物质文化负载词指某一文化中的食品、服装、交通、生产工具等等,包括“笙箫”和“罗衫”。

例句:司事者或笙箫歌唱,或煮茗清谈,观者如蚁集,檐下皆设栏为限。

The people there would sing or play music, or gossip over their tea-cups. The audience stood around in crowds to look at the show and there was a railing at the curb to keep them within a certain limit.

这句话中,译者省译了“笙萧”。第一,笙箫是一种乐器,且西方国家并没有这种乐器,如果译者翻译出来或者进行解释,读者未必了然。第二,此句中,原作者主要想表达大家奏乐唱歌,至于用何种乐器并不重要。因此,此处省译而翻译为“sing or play music”,既能让译文接受者对译语信息的反应和原语接受者对原文信息的反应相同,而且能让译文中的概念和交际功能要与原文一致。

俞佳艳

第五,生态环境负载词一般指地理、生态环境、气候、山川河流等等。然而,这36处省译中并没有生态文化负载词。至于笔者将“武陵园”列入语言文化负载词中而非生态文化负载词中是因为在原文中“武陵园”并不是指一个地名,而是作者沈复的友人借用《桃花源记》中武陵源的典故,表达他们一行人险些迷路。

4.3. 结果讨论

经过仔细观察,笔者发现译文中对文化负载词的处理有三条规律。第一,生态文化负载词全部保留。第二,在其他四类文化负载词中,对于西方完全没有的且无需翻译的概念,直接省略不译。第三,在另外四类文化负载词中,有些文化负载词有必要翻译,但完全将原意翻译出来可能会造成读者的困惑,对于此类词可以只译出主要意思。

那么,省译的原因是什么呢?对原文中的部分文化负载词进行省译,并不是对原文的不忠实。原文中被省译的文化负载词蕴含着强烈的中国文化,而这些文化在西方国家中不存在,译本受众并不理解这些文化负载词所包含的意义。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出发,译文的信息需要和原文的信息有着最自然最接近的对等,且译文接受者对译语信息的反应和原语接受者对原文信息的反应相同。如果译者强行将这些文化负载词翻译出来,反而会给译文读者带来不必要的阅读负担,甚至可能给读者带来困惑与不解,造成译文阅读的障碍。《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写此书是为了记录自己与妻子陈芸从生活幸福到命运多舛的漂浮人生以及自己一生的游历,想向读者传达的是自己漂泊无依的动荡生活。将原文中的部分文化负载词省译,并不会影响作者想传达的思想内容。因此综合这两个理论角度考虑,这36处文化负载词的省译也是有理可据。

但是,在36处省译中,笔者并未发现将那些不想让外国人了解到的文化内容省译翻译。然而,笔者认为有些文化负载词可以采取省译的翻译策略,如“小脚”、“童媳”、“叩首”。这些文化概念应属糟粕,翻译出来未免会影响我国的文化形象,可以省译。

5. 结论

本文探讨了《浮生六记》林语堂先生的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省译现象,通过定量与定性想结合的分析方法,笔者发现译本中确实存在省译的现象,且这些省译都有其意义。正确的省译能使译文更顺利地为读者接受,能更好地传播原作者的思想。林语堂先生的译著对翻译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者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本文的研究也希望能帮助翻译工作者更好的了解省译,在翻译时选取合适的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25.

[2]沈复. 浮生六记[M]. 林语堂, 译.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1.

[3]文军, 邓春. 国内《浮生六记》英译研究: 评述与建议[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10): 56-60.

[4]曹微微.《浮生六记》林已本的显化及其翻译策略[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26): 94-96.

[5]Nida, E.A. (1964) Towards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 E. J. Brill, Leiden.

[6]Munday, J. (2008)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Taylor& Francis e-Library, The UK.

[7]Nida, E.A. (1993)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Shanghai, 91.

[8]曾鹏. 公元纪年与干支纪年的对应技巧[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5(3): 103-107.

知网检索的两种方式:

1. 打开知网页面https://www.doczj.com/doc/685064821.html,/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WWJD

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330-1708,即可查询2.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doczj.com/doc/685064821.html,/

左侧“国际文献总库”进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doczj.com/doc/685064821.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ml@https://www.doczj.com/doc/685064821.html,

从目的论角度看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可译性_郭旭明

第28卷第11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ol.28 No.11 2007年11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ov.2007 从目的论角度看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可译性 郭旭明 (湖南科技学院 外语系,湖南 永州 425100) 摘 要:汉语文化负载词是指那些标志着中华民族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或习语,它们反映了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它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由于其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其可译性若用传统译论的标准来评价则非常之低。但若从目的论的角度来探讨则其可译性大大提高。目的论强调“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手段”,其翻译标准是“充分”。根据该标准,只要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译文在译语语境中能充分达到翻译目的的要求,从而充分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不管译者采取何种翻译手段,管它是直译、意译,还是二者之中和,都可以认为该译文很“充分”,该源语文化负载词具有“充分”的可译性。 关键词:汉语文化负载词;目的论;可译性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07)11-0184-03 为了更快、更好地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强国,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我们一方面要向他国,尤其是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把我们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介绍给其它国家。而汉语文化负载词正是中华民族语言中的精华,它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讨论它们的可译性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前也曾有人讨论过文化负载词的可译性,但多是运用传统译论的观点来评价其可译性,故多认为其可译性极低,有人甚至认为它们不可互译。本文作者认为这不利于指导翻译实践,因为这容易使译者对译好这类词丧失信心。我们必须寻找新的翻译标准来评价这类词的可译性从而更好地传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一汉语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是指那些标志着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或习语,它们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它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廖七一,2000:232)。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国度,五千多年历史文化的沉淀,使得汉语中积累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王德春教授称之为国俗词语)。根据王德春教授主编的《汉语国俗词典》,中国的国俗词语(本文作者取廖七一教授的称谓,称之为文化负载词)可分为七种: 收稿日期:2007-06-25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科技学院重点资助课题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湘科院字2005(79)。 作者简介:郭旭明(1973-),女,湖南益阳人,湖南科技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1.反映我国特有事物,外语中没有对应词的词语(如:太极拳,四化、知青); 2.具有特殊民族文化色彩的词语(如“竹子”表示高风亮节); 3.具有特殊历史文化背景意义的词语(如“红豆”被作为夫妇、情侣相思的象征); 4.国俗俗语或成语(如:守株待兔、亡羊补牢); 5.习惯性寒喧用语(如:哪里哪里); 6.具有修辞意义的人名(如“红娘”表示媒人、介绍人); 7.兼具两种以上国俗词义的词语(如“棕子”既表示一种特殊食物,又与端午节联系在一起,与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有关)。 从上面的列举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词语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它们在英语中很难找到与其形式和内容都完全一致的表达。因此,若按照传统译论的观点,这类词的可译性几乎为零。 因为所谓传统译论,不管是玄奘所提出的“既须求真,又须喻俗”,还是严复所提出的“信、达、雅”,或者鲁迅所倡导的“宁信而不顺”,以及奈达的“等值”,等等,它们都离不开“忠实”这个大前提,都是强调原文至上,主张译作要忠实于原作,译者必须把原作的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述出来,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阉割或任意增删的现象。由于传统译论把“忠实”作为翻译的评价标准,要求内容和形式都要全方位地忠实于原文,而对于译文来说,“唯一的忠实就是精确地重复原文”,而这种对于原文百分百的忠实事实上是永远不可能的。因此,不管传统译论中的直译派还是意译派,尽管都声称自己是忠实的,但都被对方以不忠实为由而否定:直译派攻击意译派,只忠实内容不忠实形式,丢掉了蕴含于形式之中的诗学价值;意译派攻击直译派,只 184

关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

关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作为我国儒家思想的经典作品,《易经》体现的价值是多方面,其对国人的思想与民族性思维都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易经》更加被称为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孔子曾经说过:”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从这个角度看,孔子对自己没有能够在早年就学习易经感觉到懊悔,这说明了易经的重要性意义。同时,因为当今世界开始流行中国文化热的潮流,有关我国经典作品的翻译工作持续升温,探究《易经》文化负载词意义上的翻译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易经》文化负载词翻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原文产生”误读” 《易经》使用语言十分简练与深刻,因此,也造成了在针对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存在理解力上的错误。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并不能够对中国历史文化有较深的研究,很容易产生对文本的误解。这种误解的产生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对文字的误解;

其次是对文化内涵上的误解。 举例说明,《易经》起手卦当中乾卦九二”利见大人”这一句当中的”见”字与《困卦九五》中”乃徐有说”当中的”说”字两者都属于”通假字”。在理本与卫本当中都并没有将这种现象进行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错误的翻译。 《乾卦九三》当中则说”君子终日乾乾”,这一句当中的”君子”主要是针对当时时代背景下的贵族而言。但是到了后代在针对其进行理解的过程中,将君子主要建翻译成为拥有高尚品德的人。理本与汪本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并不准确。 2、对原文理解的文化差异性 语言跟深层次体现的是一定区域范畴当中的社会意识形态、历史文化传承以及风俗特征等的人类文明特征。不同历史条件与文化背景基础上,中西方文化思维上的差异性则体现在生活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语言属于是文化形式的重要载体,语言能够反映文化的历史变化,同时更加能够表现出文化所产生的差异性特征。如果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并不尊重这种文化差异性,生搬硬套进行翻译,则并不能够对文化传播起到任何积极性作用。 《易经乾卦》当中的六爻所代表的文化意味就

文化负载词英译的策略能力和文化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85064821.html, 文化负载词英译的策略能力和文化能力 作者:廖澄懿 来源:《教育界·高等教育》2019年第07期 【摘要】文章通过对大学英语专业三年级的57名学生进行文化负载词翻译测试,以关联理论为标准进行评估,考查学生是否具备相关的策略能力和翻译能力。研究发现,影响学生翻译表现的是对西方文化不够熟悉,对目标读者的认知语境不了解;文化能力的不足导致策略能力不足,影响到学生的翻译水平。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文化能力;策略能力;关联理论 一、理论背景 (一)文化负载词的定义和分类 翻译除了信息的交换之外,还承担着文化传播的任务[1]。译者在工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 一些难以翻译甚至无法翻译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和特定的文化语境相关[2]。这类词语常被 学者叫作文化负载词。廖七一将“文化负载词”定义为“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的词、词组和习语,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 式”[3]。 刘宓庆认为:“文化的每一个层级——从最表层到最深层,无一不与也不能不与语言发生休戚相关的映衬、依托和体现的关系。”[4]他从语言的角度将文化分成四个层次:物质形态层、典章制度层、行为习俗层和心理(心智)活动层。 这一分类方法体现了文化由人类的外部世界到人类心理逐级深入的影响。因此,本文以刘宓庆的分类方法,把文化负载词分成这四个层次进行讨论。 (二)翻译能力中的策略能力和文化能力 翻译能力指的是“译者能够胜任翻译任务所必需的潜在的知识和技能体系”[5]。针对汉译英,马会娟提出译者应当具备五个基本能力,分别为双语交际能力、翻译专业知识、策略能力、语言外能力(包括主题知识、百科知识和文化能力)和使用查询工具的能力。其中的策略能力强调以译者为中心,关注的是译者在实际翻译过程当中遇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所采用的相关步骤。

国内古诗文化负载词汇英译原则研究

国内古诗文化负载词汇英译原则研究 通过分析国内古诗中典故、名称等文化负载词汇的英译文,发现在进行相关翻译时,有原则可循。译者应当将意义再现置于形式再现之上,原文中出现的隐喻在译文中需要或者显化,或者以目的语系统中具有相同内涵的词汇代替。 标签:文化负载词典故名称翻译 一、概说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语言属于文化的范畴,又是“文化传承与获得的必由之路”[1],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相互渗透、彼此相属的关系。词汇是语言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文化反映和传递的基本单位。文化负载词汇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2]。尽管这类词汇广泛地分布于各种文体作品中,但是本文仅仅撷取国内古诗以事分析。 翻译是一种在不同语言之间传递信息的活动,翻译人员在面对两种不同语言的同时不得不面临这两种语言隶属的不同文化系统。因此,把译者定位成“文化中介者”毫不夸张。面对文化间差异之时,译者要么在译文中保留原语文化,即异化;要么由译语文化取代原语文化,这叫归化。异化与归化之争由来已久,到现在实际也未能分清孰轻孰重。西方译学认为,持异化策略翻译观的译者目的在于保护和保存原语文化;而倡导归化策略的译者目的则在于便于增进自己所处社会的读者对原文思想和意义的理解。对于什么时候采用这两种翻译策略中的一种,也许森古普塔的观点有一定启发性。他认为,如果原文“接近所谓的元叙述或中心文本”[3]即体现某一文化的根本信仰,则文化就要求“最大限度的直译”[4]。反之,译者便有较大翻译自由。即:在翻译与民族核心价值观有关的著作时,译者应当着力保留原文承载的文化,而如果翻译其它作品,译者则有较大自由度,可以在目的语文化和原语文化之间自由裁量。森古普塔的翻译思想是否对国内古诗中文化负载词汇的英译活动同样有效?笔者试图从国内古诗中有关典故和名称的英译以寻求答案。 二、考证 (一)有关典故的英译 文学作品免不了使用典故。典故的翻译难在寥寥数语便蕴涵深刻的文化玄机。让我们看一看李白《长干行》相关诗句的翻译。这首诗连用了两个典故:抱柱信和望夫台。现将含有这两个典故的诗句摘录如下: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从文化翻译视角谈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从文化翻译视角谈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潘帅英 (喀什师范学院外国语系讲师新疆喀什844007) 摘要: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语言与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语言与文化的个性给翻译带来重重障碍。本文试以汉语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为切入点,从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翻译及文化与翻译三个方面来阐述翻译实际上是文化翻译这一概念。 关键词:翻译;语言;文化;文化负载词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Vocabula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Translation Pan Shuaiyi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Kashgar Teachers’ College, lecturer, Kashgar, Xinjiang, 844007) Abstract: Translation is a cross-linguistic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activity during which the meaning carried by one language and culture is converted into another language and culture. The universality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has made the translation possible, but the individuality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has brought obstacles to translation. This paper tries out to make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vocabularie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illustrates the concept that translation is translating culture from the three interrelationship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 and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意义的交流必须通过语言来实现。而每种语言都是一个独特文化的部分载体。在转换一个文本中的语言信息时,也在传达其蕴涵的文化意义。汉译英是译者将作者为汉语读者所写的汉语文本转换成功能相似、意义相符、供英文读者阅读的英语文本的活动。词汇是文化信息的积淀,各民族的文化观、价值观等文化的各个层面均反映于各自的词汇系统中,并形成带有文化色彩和文化内涵的文化词汇。由于负载着特殊的民族文化内涵,文化词汇往往构成了作为跨文化交际行为的翻译的难点和重点,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对于中西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国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什么?各国学者定义不一。八十年代,我国学者对语言作了这样的界定: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符号系统(刘伶,1984)。后又有学者指出:语言是一种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符号系统(刑福义,1993)。西方语言学家一般把语言视为“人类特有的、具有任意性的符号系统”。笔者倾向于这样一种较为全面的界定:“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它作用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时候,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当它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认知的工具;当它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容器”(许国璋,1987)。 1.1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是通过社会习得的知识,而语言则是人类特殊的语言能力通过后天社会语言环境的触发而习得的一套知识体系。陈宏薇和李亚丹主编的《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一书中给文化下的定义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根据《文化语言学》的文化分类法把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由于语言是人类最杰出

文化负载词

引言 现今,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关系都随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增长而增长,同时人们更加关注文化交流。毫无疑问,翻译是跨文化交际不可或 缺的手段。随着历史的发展,由于特殊的居住环境,宗教信仰,社 会习俗和价值体系等因素,各民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所以文化负载词永不缺乏。翻译的主要任务是将一种语言的文化细节转化为 另一种语言的文化细节,因此翻译的忠实与否取决于译者对两种不 同文化内容的把握程度。为了解决文化及其表现问题,理论家提出 了两种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由于文化负载词承载着过多的文 化信息,所以想要以目标语完全传达文化负载词的意义就极为困难。为了解决翻译过程中这一问题,减少不必要的误解,本文探讨了在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中可以采用何种翻译策略。 传统翻译研究过分重视语言分析和文本比较,然而很少有人重视文 化因素。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外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这表明文化内容值得我们关注。因此,如何将中国特殊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给 外国人,如何让中国人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已经成为极为重要的 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归化与异化视角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 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并且符合全球化的趋势。所以我希望这篇论文 能够为翻译研究开辟一个新的视角,为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价值。二、语言,文化和翻译之间的关系 1.语言,文化和翻译的定义 语言是人类沟通最重要的手段,也是沟通的主要表达方式。语言记 录了整个文化的发展历史,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从这个意义 上说,语言受文化影响和塑造,同时也反映了文化。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在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所著的《原 始文化》中,首次给文化下了比较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

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

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 摘要: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讨论了文化负载词,并指出其翻译策略。作者呼吁 翻译工作者应该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积极的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 1 文化负载词 语言与文化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而词汇在语言诸要素中是最能反映文化的 物质层面,所以受文化的影象也最大。通过研究一个民族文化内涵词可以了解到 该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及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等(徐珺:2001)。 孙致礼(2000)曾经指出,翻译的最大困难往往不是语言本身,而是语言所 承载的文化意蕴。王佐良先生也曾经说过:“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刘守华也认为:“不同文化世界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对现实世界的观察方式,因而也就使得自己的语言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独特的风貌和民族特性”(刘守华:1992,p.150)。文化负载词就是这一特定文化现象的具体体现。文化词汇有多种不同的名称,例如,文化负载词,文化空缺词,词汇空缺等。如:朱哲2004年3 月在《中国矿业大学学报》上发表的文章:从文学角度论“文化负载词”的汉译英;文化内涵词,如徐珺2001年3月发表在《解放军外国语学报》第24卷上的文章:文化内涵词——翻译中信息传递的障碍及其对策。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其本质都 是相同的。正如包惠南指出:“词汇空缺是指原语词汇所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其‘对等语’或‘对应语’”。换言之,不管是文化词汇、文化内涵词、文化负载词还是文化空缺词等,他们指的都是那些只为某一个民族语言所特有,具有独特的文 化信息内涵,在其他民族的语言中没有包含这样的文化信息。他们既可以是在漫 漫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也可以是这个民族独创的词。 2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包惠南,包昂(2004:10,11)指出,词汇空缺是指原语词汇所载的文化信 息在译语中没有其“对等语”或“对应语”。如karaoke,在中国传统词汇中无与之相 对等的词汇,因而无法用准确贴切的词语译出其词义内涵,只得采用音译的办法,同时借用英文字母译为“卡拉OK” ;他们还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等术语在译成英语时,由于西方文化中也没有对应或对等的词语,在多数情况下也只能采用音 译或释义的方法进行翻译”。 他们的话给怎样翻译文化词汇提供了借鉴。如今翻译界对于文化词汇的翻译 已经达成基本上的共识,那就是在翻译文化负载词的时候应采用音译加解释性译 文的翻译方法。对于把外文翻译成中文当然用的是汉字读音注音的音译方法,如 前面的卡拉OK。再如cool翻译成“酷”等。对于汉语中的文化词汇翻译成外文的 时候,当然就是用汉语拼音,然后加注,或解释性译语的方法。也正如金惠康(2003,152)所说的:在介绍传统中国文化的汉英翻译中应遵循物从主人,名 从主人,以我为主的翻译策略,凡具有中国特色的独一无二的食物大多宜采用汉 语拼音拼写,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民族语言的风格。 当然上面主要是讲的音译,事实上对于文化负载词,除了用音译之外还可以 用直译的方法。例如毛泽东首创的“纸老虎”翻译成英语就直接用了“paper tiger”这 个词现在很多英语词典都已经收录进去了,用来指那些外强中干的人或物,肯定 比英语里面本来就有的“吓走乌鸦”的“稻草人”(scarecrow)要好的多。再如,丢 脸(lose face),火上加油(to pour oil on the flame),了如指掌(to have

论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以鲁迅小说《祝福》的英译本为例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试析《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伦理冲突 2 从东西方文化差异视角看动物词汇的翻译 3 英汉音节结构对比 4 英语习语陷阱及其学习策略 5 《麦田守望者》成长主题解析 6 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词 7 从保罗死因的分析看劳伦斯眼中的西方文明 8 从美国电影中透视个人主义:以《当幸福来敲门》为例 9 从《简爱》分析夏洛蒂勃朗特的独立意识 10 比较《百万英镑》和《阿Q正传》 11 金融英语词汇特点及其翻译策略 12 浅谈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小公主》和《秘密花园》之比较 13 从文化视角浅析英汉数字的翻译 14 耶稣成为弥赛亚以及被民众接受之原因 15 剖析简?爱性格的弱点 16 元认知策略指导下的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听力学习 17 约翰?多恩诗中女性歧视现象分析 18 中华老字号英译顺应论分析 19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Basic Color Ter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20 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感及对策 21 英语广告中的礼貌原则 22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论哈利?波特的成功 23 论《红字》的模糊性 24 对跨文化交际中肢体语言的研究 25 美国价值观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体现 26 动物习语在英汉文化中的异同分析 27 论地理位置对中美民族性格的影响 28 从禁忌语看中西文化差异 29 中餐菜名的英译与饮食文化传播 30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英汉数字翻译 31 英语委婉语中的转喻现象分析 32 英语构词法对词汇习得的影响 33 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特点及策略研究 34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儿童翻译——以《夏洛的网》两个中译本为例 35 The Narrative Strategy of Wuthering Heights 36 浅谈我国服装行业的网络营销 37 浅谈《基督山伯爵》的主要宗教思想 38 《了不起的盖茨比》——论美国梦的破灭 39 英语“名词+ ly”类形容词的词化分析、语义特征及句法功能 40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形象——以好莱坞电影为例 41 论《弗兰肯斯坦》中怪物的孤独与沉沦

《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作者:余欢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刊名: 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2010(20) 参考文献(5条) 1.包惠南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 2001 2.曹雪芹;高鹗红楼梦 1982 3.郭建中文化与翻译 2000 4.Hawkes,David The Story of the Stone 1980 5.Yang Xianyi;Gladys Yang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1980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刘安军浅议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期刊论文]-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8) 2.黄智贞.Huang Zhi-zhen论文化负载词的英汉互译[期刊论文]-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8,21(4) 3.齐涛云文化成分翻译的关联探索[学位论文]2004 4.钱连玉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翻译:以《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为例[学位论文]2007 5.姜丽杰关联理论视野中翻译的本质与译者的目标[学位论文]2007 6.梁书恒《红楼梦》民俗文化英译浅析[期刊论文]-考试周刊2007(43) 7.曹建辉.CAO Jian-hui《红楼梦》中的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策略探讨[期刊论文]-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4) 8.林晓琴双向视角下的新世纪文化负载词主导译法研究——以外宣报道为例[期刊论文]-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5(1) 9.孙竹.SUN Zhu英语文化负载词汉译策略的历时性分析[期刊论文]-晋中学院学报2011,28(1) 10.郑芳论关联理论在翻译中的适用性[学位论文]2006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685064821.html,/Periodical_kjwh201020078.aspx

浅析《论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浅析《论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摘要:《论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典籍,不仅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对全世界的思想文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论语》虽是语录体,却属于政治伦理哲学书籍,因此,其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论语》英译的一大难关。译者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尽量保持译名一致而不破坏原意的贯穿统一。 关键词:《论语》;文化负载词;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5312(2012)21-0097-02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式非常紧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表现出来。语言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工具。不同民族的语言所代表的文化也不同。“every text depends on a certain culture for its existence, while different cultures are embodied with different routines of producing and accepting texts(shuttleworth &cowie, 1997:35).”因此,翻译就是从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从一种文化的象征转化成另一种文化的象征。显然,在这种语言的转化中,就必然涉及到文化差异的处理问题。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处理好这种差异问题,便成了判断译文成功与否的关键。“文化负载词是指原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应语。”(包惠南,2004:10)“文化负载词的形成与使用都与特定的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密切相关,他们是特定民族文化信息的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象。”(曹建辉,2008)

文化负载词翻译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作者:郑秋红 院系:文理学院外语系 年级: 2006级 专业班级:英语(师范)2班 学号: 6411106232 指导教师:刘慧玲 答辩日期: 4月24日

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学生:郑秋红指导教师:刘慧玲 摘要:中国文化负载词是表达中国文化中的特有事物,当中国的文化传出中国走向世界的时候,这些文化负载词又是怎样不失原味的被翻译成外语,被外国人所接受的呢? 本文从中式英语、中国特色词汇和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对比分析入手,尝试探讨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特点,分析文化负载词英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其成因。最后得出结论:在中国文化负载词英译中,译者可以通过意译、直译、意译等方法实现文化负载词的转化和使用,从而逐渐融入传统英语中,为英语使用者所接受。 关键词:中国文化负载词;文化差异;翻译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Abstract: Each language contains elements which are derived from its culture, such as idioms, proverbs, and other fixed expressions. Translation is not only an Interlingua transfer, but also a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e study of China English.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refer to the uniqueness of Chinese items, and of course, contain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With the wide spread of Chinese culture to the world, how can they be understood and accepted by foreigners accurately in translation? The paper, by giving a good number of examples, introduces some methods of translating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including transliter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and so on. These methods help to understand how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are transformed into and used in English. Key words: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culture differences; translation

从“福娃”英译名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从“福娃”英译名看文化负载词的 翻译 【摘要】语言与文化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而词汇在语言诸要素中负载文化的功能最强,最能反映文化的各个层面。文化词汇由于自身的特殊文化内涵往往构成翻译中 的难点,成为信息传递的障碍。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文化词汇的翻译应最大限度地做到语义和语用的等值,至少应达到语用对等,并辅以恰当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文化词汇;翻译;跨文化交际;语用对等 一、引言 词汇是文化信息的积淀,各民族的文化观、价值观等文化的各个层面均反映于各自的 词汇系统中,并形成带有文化色彩和文化内涵的文化词汇。由于负载着特殊的民族文化内涵,文化词汇往往构成了作为跨文化交际行为的翻译中的难点,甚至成为信息传递的障碍。 北京2008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就是一个

文化负载词。“福娃”的英译“friendlies”自诞生就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其一,“friendlies”有错别字之嫌;因为 friendly作为形容词使用基本意思为:“和蔼可亲的,友好的,对环境无害的”。作为名词使用,是“友谊赛”的意思。既然在此用了复数形式,必是名词无疑,结果从意义上就说不过去了。其二,“friendlies” 难以体现中国特色,反映鲜明的中国语言文化。每届奥运会的吉祥物都要求有广泛的文化 内涵,体现主办国的民族特色。不利于我国站在对外宣传这样一个高度,借举办这一盛会之际大力弘扬我国民族文化,也不符合国际奥委会关于奥运会吉祥物必须有广泛的 文化内涵,必须体现主办方的民族特色要求。从翻译角度来说,该争议反映了在汉英翻译实践中,对文化负载词该如何处理的问题。 二、文化对翻译的影响 翻译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与语言、文化密切相关。因为语言 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符号,其 使用方式与表达内容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