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文学批评导引2章 文学批评的功能

第文学批评导引2章 文学批评的功能

第二章文学批评的功能第一节文学批评的阐释功能

第二节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功能

第三节文学批评的哲学功能

文学批评的功能

?指文学批评在整个文学活动和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价值和作用,它是在与相关领域的互动关系中实现的,既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又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在推动和传播精神文化生产和消费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无用之用与曹雪芹墓碑事件?1992年8月16日,《文汇报》,

冯其庸《曹雪芹墓石目见记》。

?历史的猜谜。

第一节文学批评的阐释功能?阐释功能:是文学批评的基本功能,所谓阐释,指批评家对文本意义的探究和解释。?阐释(Interpretation)与诠释(Hermeneutics):阐释是对文本的理解和说明,是一种人类通过文本达到理解、进行对话的行为。诠释,则是关于阐释行为的理论和学说,探究为何、如何阐释。阐释是诠释学探究的基本对象。

阐释功能的表现

?文学批评的中介作用:对作家的作用;对读者的作用。

?文学文本的意义阐释。意义阐释即批评家立足文本,以解释者的身份分析、揭示作品中所展示和蕴含的意义。

一,文学批评的中介作用

?批评是作者-作品-读者这个动态环节的纽带。?批评既帮助艺术家,也帮助读者了解当代艺术,既了解经典艺术的遗产和传统,又了解整个艺术文化。(鲍列夫《美学》)

?通作者之意,开览者之心。(李卓吾)

?作者与读者、古与今、自我与他者

?发现、相互促进、相互排斥。?张爱玲之被发现。

?金庸之被反复阐释。

?引导。?价值评判。

二、文学文本的意义阐释?文本释义即批评家立足文本,以解释者的身份分析、揭示作品中所展示和蕴含的意义,包括作品中所萌芽的新倾向,以及作品中所体现的而作者本人却未明确意识到的东西。

?从形象到意义。

?文本的多重意义与多重阐释。

?有意味的形式。

附1,从形象到意义

?在一切表现中,我们可以区别出两项:一项是实际呈现出的事物,一个字,一个形象,或一件富有表现力的东西;第二项是所暗示的事物,更深远的思想、感情,或被唤起的形象、被表现的东西。

?兴发感动的表层与深层。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八佾》)

附2,多重意义

?鲁迅先生言:“《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附3,有意味的形式

?《轻轻的呼吸》

?奥莉娅·梅谢尔斯卡娅

第二节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功能?意识形态功能:主要是指通过文学批评中

的价值导向,影响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提

高读者理解现实生活、辨别美丑善恶的能力,从而维护或批判某种意识形态,对社

会产生影响。

?意识形态功能的表现:文学批评的社会评价作用:文学批评中的审美价值判断。

一、文学批评的社会评价作用

?政治倾向

?道德伦理判断

?思考现实的途径

?政治批判、文化批判与文本分析

二、文学批评中的审美价值判断?审美价值判断指批评主体对文学所具有的审美价值的性质、高低、大小、真伪等所作的鉴别和评说。

?审美尺度:审美主体依据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和时代特征所作的综合判断。

?传递美感。

?审美品格的辨别。

第三节文学批评的哲学功能?文学批评的哲学功能,可被视为是文学批评功能的发展和延伸,文学批评不仅对当下文学现象作出解释和判断,或向读者推荐好书,它会超出具体的文本批评进入哲学层面,通过批评实践和理论思考提炼和形成一定的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在认识世界和认识人生中实现自身。

?哲学功能的表现: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文学史的革新;文学批评与思维方式的革命。

?文学批评三种功能的关系。

一、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文学

史的革新

?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作为“一种不断运动的美学”,它既是一定的文学理论指导下的批评实践活动,同时又常常突破和超越文学理论的羁绊,推动文学理论的发展和更新。

?文学批评与文学史:工具性;批评史料;文学批评方法论的建构功能。

二、文学批评与思维方式的革命?自我反省,表现为对常规认知模式和概念的解构或颠覆。

?文学批评的探索反过来推动了哲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领域的发展。

文学批评三种功能的关系

?对于文学批评性质和目的的理解方式。?三种功能的合力。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课复习方案

华中师范大学专业课复习方案 专业课一:中外文学史 中外文学史:华师的文学专业课数目很多,涉及面非常广,教材也十分庞杂,盲目复习,难以起手,必须要做到去粗取精,析出重点,而一般考生在初期复习中很难做到。 大纲给出的专业课参考书目包含以下: 文学各专业: 《文学理论》刘安海、孙文宪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文学理论导引》王先霈、孙文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中国文学史》(三卷)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编)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册)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第1-4册)聂珍钊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复试专业考试参考书目: 文艺学: 《文学批评原理》王先霈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张三夕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四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中国文学史》(三卷)章培恒、骆玉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两本文学史任选其一)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中下编)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上、下册)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外国文学史》(第1-4册)聂珍钊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 《外国文学史》(上、下)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比较文学教程》胡亚敏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版 中国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教程》刘守华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影视文学: 《电影媒介与艺术论》李显杰、修倜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硕士(语文)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版

文学批评常见问题解答

第一章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概述 1.何为批评理论? 答:批评理论是大约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当时文学理论日益批评化,文学批评日益理论化,文学理论与批评界限越来越模糊,批评理论这一新形式应运而生。 批评理论是对文学阅读和文学批评的进一步深化。文学阅读是指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词句和意义的翻阅、理解与体验过程;文学批评是指读者在文学阅读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评论;批评理论则是文学批评理论的简称,是指读者在对文学现象的阅读和批评过程中体现的特定批评方式、借此而对更普遍的文学问题的反思以及这过程中体现的价值系统。 批评理论不仅有具体批评方式,而且还有由此出发而对更普遍问题的探索,以及相应的作为支撑的更大的文化价值系统,是一种基于阅读的、与具体批评相结合的理论。 2.依据中外批评理论的一个模式分析一具体文本。 答:对职业化牛仔裤的“文化研究”批评,如下(只提纲要)。 文化现象:白领女性越来越多地选择职业化牛仔裤作为自己的着装选择。 背后的文化内涵:(1)时间紧缺文化的体现;(2)女性对自由的更多要求、向往;(3)日常审美化的进一步要求。 第二章西方批评理论的历史与现状 1.何为批判现实主义? 答:批判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批评理论中影响最为重大的文学流派,19世纪中后期最为辉煌,成为一时的主流,后来成为多种文学观念中之一种。 现实主义批评理论是在认识性价值论模式基础上形成的文学观念,现实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真实性、典型、完整的故事,而批判现实主义更侧重于对社会的揭露与批判等。批评家们就是以这些概念为标尺来衡量文学作品的。他们确信文学可以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并进而对生活产生改造作用。批判现实主义批评有两个最杰出的范例,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评实践,另一个是19世纪俄国的那

试论李健吾的文学批评观(一)

试论李健吾的文学批评观(一) 论文摘要]李健吾的文学批评强调三个方面的要求:批评是一种艺术;批评是一种理解;批评是“灵魂在杰作间的奇遇”。这三个方面有其内在的逻辑关联,共同构成李健吾的文学批评观。 论文关键词]李健吾,文学批评;艺术;理解;灵魂 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李健吾以他的印象式咀华批评而独树一帜,成为“京派”文学批评的重要代表。所谓“印象式咀华批评”,是说其批评强调批评主体的直觉印象,是一种“印象批评”,这种“印象批评”又是通过对具体文学作品的批评来实现的,含英咀华,既显示作品之精神,又传达批评者之印象。有人说:“咀华批评出于京派,秀于京派!李健吾堪称‘是现代中国最具文学性的批评家’。”这一方面说出了李健吾的印象式咀华批评与“京派”的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也透露出李健吾的印象式咀华批评的自我特色:不讲究理论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偏重于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凸显其文学批评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从他《咀华集》和《咀华二集》这两本“零珠碎玉式”的批评华章中,我们可以发掘、归纳出一些规律性的批评观念和批评理念,这些规律性的批评观念和批评理念既可以说是李健吾对“京派”批评的贡献,同时也构成了李健吾的批评观念。其主要观念有:批评是一种艺术;批评是一种理解;批评是“灵魂在杰作间的奇遇”。 一、批评是一种艺术 在文学批评领域里,“京派”批评的突出特点是在文学批评自身建设中追求批评的审美自觉。无论是沈从文高扬人文理念的创作式批评,朱光潜以文艺心理学为基础的知识型批评,李健吾强调批评本质的印象式批评,梁宗岱致力于法国象征主义诗学探索的对话型批评,还是李长之独具特色的情感中心主义批评,都表明“京派”批评家们在有意识地推重一种文学批评的审美自觉。因此有论者指出: “京派批评的出现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审美自觉与成熟”“代表着文的自觉,试图回归文学本身,开辟了审美的前景”。总体而言,“京派”批评是一种偏重于作品的“寻美的批评”。李健吾的咀华批评则更进一步,把重点落实到关注批评本身的审美性,可以说是一种“寻美的美的批评”。李健吾立足于批评,进行“批评是什么”,“批评为什么”,“批评怎么写”的思索与实践,这对文学批评独立性品格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也正是这一点成就了李健吾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它也是李健吾“秀于京派”的重要表现。 在李健吾的批评观中,文学批评独立性品格建立的标志是对“自我”的高度重视。在批评中,他把“自我”提到了批评活动的中心位置。他说:“一个有自尊心的批评者,不把批评当做一种世俗的职业,把批评当作一种自我表现的工具,藉以完成他来人间所向往的更高的企止。”这意味着批评家和批评对象一样,具有同等存在的权利,批评家应该利用批评对象并超越批评对象,批评家需要对象,正像作家需要生活,需要故事,都只是为自己的自我表现服务。既然批评是一种自我表现的工具,那么文学批评中的“自我发现”就显得异常重要,“一个真正的批评家,犹如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需要外在的提示,甚至于离不开实际的影响。但是最后决定一切的,却不是某部杰作或者某种利益,而是他自己的存在,一种完整无缺的精神作用,犹如任何创作者,由他更深的人性提炼他的精华,成为一件可以单独生存的艺术品”。在李健吾的心目中,批评与创作一样有其价值,同样是一个人心灵印象和体验的述说与表现。这样一来文学批评就摆脱了对作品的附庸,成了一门独立的艺术存在,它也是一种有自己的独立品格的生命有机体。 文学批评既已取得与创作等同的地位,有了自己的独立品格,强调它的艺术性就成为必然。因此批评的独立品格的形成也就是意味着批评是一种艺术。反过来,他认为批评是一种艺术,主要在于他把批评看作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和个性的独立存在。可以说批评的独立性和艺术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个批评家是学者和艺术家的化合,有颗创造的心灵运用死的知

浅谈王国维的美学思想

浅谈王国维在文学研究中的美学思想 ——论叔本华对其的影响 俞捷琦110110079 中文师范2班 王国维是本世纪初中国美学的创始者和奠基者。其学术渊源, 绝大多数论者都追溯到德国唯意志主义哲学家、美学家叔本华。他从叔本华那里吸取的思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其“原罪——解脱”说;二是“第三种悲剧”说。这两个方面都植根于叔本华的“唯意志论”,是其在伦理学和美学上的延伸。 王国维在写作《红楼梦评论》时正醉心于叔本华哲学,他以此分析《红楼梦》,并从中找到了某种对应关系,进而宣扬了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因此,解读《红楼梦评论》有助于了解叔本华哲学对王国维的影响。 《红楼梦评论》是王国维的第一篇美学专论。在此文中,王国维借评《红楼梦》为契机,系统阐发了他从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获得并信奉的美学思想。叔本华说认为人作为“意志的个体”就生活在无尽的痛苦中,而解脱之道就是消除自我意志、成为一个纯粹的“认识主体”;艺术的作用就是让人作为纯粹的认识主体来看待世界,因而得到暂时的解脱。他说:“生活本身、意志、存在本身,是一种持续的痛苦,它部分是可悲的,部分是可怕的。然而,这同样的事情,当它只是作为表象、单纯被观照,或被艺术再现出来,就摆脱了痛苦,成为一种有趣的景观展现给我们。”王国维以同样的观点立论,他说:“宇宙,—生活之欲而已!而此生活之欲之罪过,即以生活之苦痛罚之:此即宇宙之永远的正义也。自犯罪,自加罚,自忏悔,自解脱。美术之务,在描写人生苦痛与其解脱之道,而使吾侪冯生之徒于此桎梏之世界中,离此生活之欲之争斗,而得其暂时之平和。此一切美术之目的也。” 王国维深受叔本华悲剧思想的影响。他在《红楼梦评论》中对三种悲剧类型的划分和表述均来源于叔本华的哲学和美学理论,而且基本是从叔本华的理论中照搬过来的。对人生悲剧的构成,王国维认为有三种:一是悲剧的主人翁,所蒙受的种种苦难是由极恶的人所造成的;二是由某种机遇或命运所造成;三是由于巨大主角所处的位置、关系而不得不然地构成悲剧的结局。前两种悲剧是偶然的,较为罕见的。因为在人的一生中,不是每个人都会碰到如蛇蝎的恶人;也不一定

003-华中师范大学-06-徐敏-信息技术与高校文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以文学批评课程为例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推荐学校(盖章): 成果科类:文学 申报等次:一等奖 成果名称:信息化环境下的文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完成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成果主要完成人:徐敏、胡亚敏、韩军、万娜 姓名 专业技 术职称 所在单位 近三年年 均教学工 作量 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 徐敏 副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103 实施文学批评“三阶式”翻转课堂; 协助主持台湾师大MOOC; 参与建设中国大学MOOC 胡亚敏 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48 主持台湾师大MOOC; 建设中国大学MOOC; 建设中国大学SPOC; 建设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 韩军 副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101 参与建设台湾师大MOOC; 参与建设华中师大云课堂 万娜 副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270 参与建设台湾师大MOOC; 参与建设华中师大云课堂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 1、信息技术的多种模式与文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根据课程性质和学生层级的不同,在高校文科教学中先后建设了翻转课堂、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中国大学MOOC、中国大学SPOC、面向台湾师大的MOOC等多种信息化课程类型,组建了多层级性的自主学习资源库,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贯穿课程始终、线上线下为一体的学习空间,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文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2、以伙伴学习为主要方式的三阶式翻转课堂 针对人文学科知识的非确定性和价值判断的多元性,改造翻转课堂“课前自学+课上讲授”的基本模式,提出以伙伴学习为主要方式的“三阶式翻转课堂”模式,将文学教学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引导学生在网络在线学习与面授教学相结合的学习空间中开展伙伴学习,使学生在互相倾听、启发、欣赏中提升彼此。 3、信息技术与文学教学的互融互生 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文学教学,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创设真实情境促进其情感和人格的发展,又通过人文性加强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可接受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融技术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自主性学习空间,促进了信息化时代学生的人文素养发展。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 本成果是对四年来文学教学活动中运用和改造信息技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总结。面对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在知识结构和学习方式上的变化,将文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和提升作为近年来教学改革的重点,通过将多种信息化课程类型引入文学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层级自主性的学习空间;并通过以伙伴学习为主要方式的三阶式翻转课堂,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增强学生的协作精神。在探索文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中,本成果努力追求融人文性和信息化于一体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全人格人文素养的养成,构筑信息化时代文

(完整版)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习题集(1)资料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习题集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而言,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的是(儒家思想)。 2.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方面的是(道家思想)。 3.中国文学批评史体系的两大支柱(教化说)和(意境说)。 4.《词话丛编》的编者是(唐圭璋)。 5.最早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是南宋末年的(刘辰翁)。 三、填空题: 1.1927年,_陈中凡_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标志着现代形态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正式形成。 2.1996 年10月17日至21日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等单位在陕西师范大学首次召开“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学术研讨会。 四、简答题 3.简述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表现形态。 (1)散见于子书中的文学批评;(2)笔记体的诗话和词话;(3)文人间来往的书信和各种文集的序跋;(4)评点;(5)散见于诗、词、小说、戏曲、经传训诂、艺人谚语的文学批评;(6)专门性的论著;(7)诗选和批注;(8)诗纪事及词纪事 五、论述题 1.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民族特色主要有哪些? 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与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以及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关。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史悠久,独具体系,有其深刻性与正确性,但变革缓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2.由于受到古代社会农业性和宗法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义意境说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摹仿),发展为以典型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5.由于汉语独特的结构和声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结构形式和使用技巧。“古雅”的审美范畴和“复古”的文学思潮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特色。 6.由于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批评家往往一身二任,故其理论批评文字也往往也具有浓烈的文学性。 第一章先秦文学批评 一、单项选择题 1.先秦诸子中最重视文艺的是(儒家)。 2.称“诗言志”说为儒家诗论“开山的纲领”的人是(朱自清)。

论李健吾印象主文文学批评的特征分析(一)

论李健吾印象主文文学批评的特征分析(一) 论文摘要:李健吾是20世纪30一40年代独树一帜、卓尔不群的文学批评家。李健吾的印象式的文学批评具有人性化、开放性、艺术美三个方面的特征。他的文学批评自30年代始至今都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论文关键词:李健吾;印象主义;文学批评;特征 沈从文热,张爱玲热,林语堂热,粱实秋热,这些年,当文学界读书界层叠出现这个热那个热的时候,诚然也出现了李健吾热。热是一种契合,是双方的感应;热也是一种时代的追求.得到了时代的认可。 李健吾在文学上是一个多面手,小说,散文,翻译,戏尉,文学评论,法国文学研究,不管哪一个领域他都是实实在在的,卓有成就,许多方面至今无人企及。但文学史上似乎更看重他批评家的姿态和角色。李健吾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个无法避开的存在。而且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他的批评独树一帜,卓尔不群。不管是在20世纪3加年代,还是在今天,他始终有自己独立的地位。在京派批评的的几位代表人物中.他继承了局作人的人的文学观,茅盾的为人生的文学观,粱实秋的古典主义文学观后.形成了纯美的文学观。而当下更是披称之为“批评的时代.多种文学理论和批评思潮,如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心理分析文学批评、语言学文学批评、形式主义批评、神话文学批评等都在这个世纪登台亮相、各领风骚。随着中国对西方各种文学理论的接受与借鉴。文学批评越来越注重结合文本内部与外部研究的系统化与科学化趋向,也就逐渐走向了高度的纯理论化。却缺乏感性的情怀.缺乏对作者、批评者主体的关照。而李健吾的文学批评率性而为,处处闪烁着睿智的光芒,诗性的智慧,这种灵魂探险式的批评直视作者内心,灵动透彻,精致优美,所以至今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李健吾的文学评论文字并不是很多,主要是集中在两本篇幅并不大的(咀华集)和(咀华二集)中。总共不到三十篇,却具有文字优美,体验深切,品味高雅,态度亲切等诸多好处。它们是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评论集之一,代表了李健吾文学批评的最高水准,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文艺批评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 人性化。李健吾的批评是印象主义的批评,是艺术的批评.是灵魂的批评.也是人性的批评。李健吾文学批评的标准是“人生的标准和。艺术”的标准,以及二者的统一“人生”的标准,是李健吾文学批评的核心。由于他对人生的观察与思考的焦点是其所说的。人性”.所以他文学批评。人生”标准的中心也是“人性”。他往往从解剖人性人手,深入到作家及其所创造的人物形象的人性纵深处,从繁复瑰丽的人性中发现时代、社会与文化心理的折光,发现人性存在的多种形式及其变化轨迹。艺术标准,在李健吾的文学批评中,意味着艺术应该是和谐、自然、与外在功利保持距离的独立的存在。由于文学应该是以人性内涵为中心的人生的表现,那么,人生的内容便是文学作品的内容:又由于文学形式是内容的最完美和谐自然的载体,邵么,内容与形式应该是合二而一的。实质上,所谓人生的标准,就是用以衡量作品是否表现了以“人性为中心的人生;所谓艺术的标准,就是用以衡量作品是否有利于内容的传达.是否符合“人性的内涵及其表现方式。 李健吾的印象主义批评的标准是人性。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李健吾批评理论的价值取向。他曾经这样说:“一个批评家,第一先得承认一切人性的存在.……然后才有完成一个批评家的使命的机会。可见他把人性放在了第一的位置。他认为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是批评成功的关键,批评家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追求。人性的昭示。他总是从作品中发现作家的人格和人性。既然批评同刨作一样,也是一种艺术,批评家和作家在本质上都是属于艺术家,他们都。富有人性的同情.那么.批评家就能够凭借自己对人性的理解在作品中找到一条接触作家灵魂的通道。所以.批评“是用自我的存在在印证别人——一个更深更大的存在,是“一个人性钻进另一个人性。

《文学批评导引》复习笔记《长街短梦》

长街短梦 铁凝 有一次在邮局寄书,碰见从前的一个同学。多年不见了,她说咱们俩到街上走走好不好?于是我们漫无目的地走了起来。 她所以希望我和她在大街上走,是想告诉我,她曾经遭遇过一次不幸:她的儿子患白喉死了,死时还不到四岁。没有了孩子的维系,又使本来就不爱她的丈夫很快离开了她。这使她觉得羞辱,觉得日子是再无什么指望。她想到了死。她乘火车跑到一个靠海的城市,在这城市的一个邮局里,她坐下来给父母写诀别信。 这城市是如此的陌生,这邮局是如此的嘈杂,无人留意她的存在,使她能够衬着这陌生的嘈杂,衬着棕色桌面上浆糊的嘎巴和红蓝墨水的斑点把这信写得无比尽情——一种绝望的尽情。这时有一位拿着邮包的老人走过来对她说:“姑娘,你的眼好,你帮我认上这针。”她抬起头来,跟前的老人白发苍苍,他那苍老的脸上,颤颤巍巍地捏着一枚小针。 我的同学突然在那老人面前哭了。她突然不再去想死和写诀别的信。她说,就因为那老人称她“姑娘”,就因为她其实永远是这世上所有老人的“姑娘”,生活还需要她,而眼前最具体的需要便是她帮助这老人认上针。她甚至觉出方才她那“尽情的绝望”里有一种做作的矫情。 她认了针,并且替老人针脚均匀地缝好邮包。她离开邮局离开那靠海的城市回到自己的家。她开始了新的生活,还找到了新的爱情。她说她终生感激邮局里遇到的那位老人,不是她帮助了他,那实在是老人帮助了她,帮助她把即将断掉的生命续接了起来,如同针与线的连接才完整了绽裂的邮包。她还说从此日子里有了什么不愉快,她总是想起老人那句话:“姑娘,你的眼好,你帮我认上这针。”她常常在上班下班的路上想着这话,在街上,路过一些熟悉或者不熟悉的邮局。有时候这话如同梦一样地不真实,却又真实得不想梦。 然而什么都可能在梦中的街上或者街上的梦中发生,即使你的脚下是一条踩得烂熟的马路,即使你的眼前是一条几百年的老街,即使你认定在这条老路上不再会有新奇,但该发生的一切还会发生,因为这街和路的生命其实远远地长于我们。 我们曾经在公共汽车上与人争吵,为了座位为了拥挤的碰撞。但是永远也记不住那些彼此愤怒着的脸。记住的却是夹在车缝里的一束小黄花。那花朵是如此的娇小,每一朵才指甲盖一般大。是谁把它们采来——从哪里采来又为什么要插在这公共汽车的窗缝里呢?怨气冲天的乘客实在难以看见这小小花束的存在,可当你发现了它们才意识到胸中的怒气是多么地没有必要,才恍然悟出,这破旧不堪的汽车上,只因有了这微小的花,它行驶过的街道便足可以称为花的街了。 假若人生犹如一条长街,我就不愿意错过这条街上每一处细小的风景。 假若人生不过是长街上的一个短梦,我也愿意把这短梦做得生意盎然。

南京大学 文学院 2016考研 书目

写在前面的话: 有学妹找我推荐书单,我就写了写,放上来给大家参考参考。 我是15级,也就是刚刚才考过的学姐~~~ 另有一些考研笔记和资料需要处理,有意者联系微信ivy__1019(P.S. 有两个下划线哟~~) 亦承接南京大学历史系咨询业务~~~ 因为一直到4月底都不在国内,笔记和资料得五一节过了才处理,笔记和资料也都只有几份,处理完拉到,先到先得~~~ ======================================================= 关于书目 一、古代文学—莫砺锋 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版 4卷以及配套的文学作品选4本 2.南大出版的古代文学导引 3.还有南大老师的研究领域、相关书籍,如莫砺锋编《继往开来的东南学术》, 莫砺锋的研究领域也常考。(我考研期间看了《莫砺锋诗话》,感触很深,不是考试参考书,但对生活会有点启发,可以看看当是复习时的调剂)。 二、现当代文学—丁帆 1.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北大出版社(经典) 2.中国新文学史;丁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版以及配套的作品选 (红色封面,南大老师自己出的,最新版,一定要好好看,今年现当代两道论述大题上面都有涉及,非常推荐。而这本书因为是刚出的,网上卖的所谓考研资料都没有提到) 3.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董健、丁帆、王彬彬;北京师大2011版(南大老师自 己编的,重要) 4. 中国现当代文学讲稿;丁帆;南大出版社2013版(和《新文学史》一样,最新的书,很薄的一小册,有的文章是老师论文,一定要看,尤其是丁帆写的那章节) 5.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导引;刘俊;南大出版社2006版(一定要看) 6.因为我考得是现当代文学,这方面的书看的比较多,不考现当代,以下这些都可以挑几本略看。丁帆编《多元视野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王爱松的新书《对话性阅读与批评》,以及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论文。当然,现当代经典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也是一定要看的。还有很杂的一些书,经典文学作品等。 三、外国文学史—余斌、昂智慧

文学批评导引常见问题解答(大学期末复习试题)

绪论文学批评的性质 本章常见问题 1.简述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主要区别 文学理论着重研究文学的本质、范畴,文学活动的一般规律,属于基础理论研究;文学批评则更关注理论的变化和对文学实践活动的分析和评价,是一种应用学科。 2.文学批评的艺术思维特征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1)出入有度的情感距离。在评论文学作品这种审美形式时,评论家也需要体验、感悟、想象,也必然有一定程度的情感流露。但同时它也需要心理距离,需要对情感加以理智的控制。而这种情感距离与其他人文科学中所持的客观态度是不一样的。 (2)思维方式上的求异性。这首先表现在它所关注的对象是具体的不可重复的文学作品,而不是一般现象。第二,它所追求的目标是一种独到的认识,而不是某种共识,它对研究对象的发现、评价同时也意味着对自我的发现和评价。换句话说,它融入了自我的因素,体现的是一种个性化的风格。 (3)强烈的形式感。这里的形式是与素材相对应的。文学评论也关注作品的素材,但它更关注作品的形式。因为作品的形式集中地体现了人们的创造,更能引起读者的愉悦。这是文学批评与其他人文科学不同之处。 3.文学批评的思维特征 文学批评要求抽象思维与艺术思维的结合。它是以理性活动方式对感性活动成果的研究,以逻辑思维方式对艺术思维成果的研究。在文学批评的全过程中,既要把握理性思维的基本性质,又要融合艺术思维的若干成分,形成跨越、沟通、结合两种思维的文学批评思维。 4.20世纪文学批评的世纪特征

强烈的革新变化态势,自觉的语言批评意识,批评的理论化,文学批评的世界性传播。 第一章文学批评的历史 1.简述刘勰提出的批评的“六观”。 一观位体,即对作品从主题思想到表现形式作总的观察,包括体裁的选择;二观置辞,分析作品的语言技巧;三观通变,分析作家在文学发展历程中的继承和创新;四观奇正,分析作品在表现方法上的恰当与否;五观事义,考察作家在引经据典上的处理;六观宫商,分析作品的音律。 2.王国维的“境界”说是如何体现中西文论的融合的。 王国维的“境界”说一方面在这一传统术语中注入西方美学的内涵,将境界分为造境和写境,同时又从中国古代文论中寻找契合点,提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把中西文学理论批评对这一问题的表述自然地揉合在一起。王国维这种追求,展示了近代文学理论批评的新趋势。 3.为什么说欧州文艺复兴构成了近代欧州文学批评的起点? 因为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一是随着印刷术的运用使作品得以更为广泛的传播,从而为阅读提供了方便,二是大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在其内部强制使用占统治地位的语言;三是这一时期文学艺术创作空前繁荣,带动了文学评论的发展。有褒扬作品之美的评论,也有挑剔作品不足的评论,还有一些评论家则开始对作品作历史的、地理的思考。 4.柏拉图为什么拒绝诗人进入他的理想国? 柏拉图认为这些诗人的作品培育人性中低劣部分,摧残了理性部分。 5.简述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特点。

论李健吾的批评观

论李健吾的批评观 ——以《边城——沈从文先生作》为例摘要 20世纪30年代, 众多作家批评家都热衷于追求社会学批评, 即左翼 作家为代表的社会历史批评, 如成仿吾的“政治批判模式”的批评, 冯雪峰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批评” , 周扬的“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批评, 茅盾的“社会、历史批评与作家论”等, 相反, 一些非主流派如周作人的“宽容”批评,李健吾的“印象主义”批评, 朱光潜的“美感经验分析与创造”的批评, 显得比较孤寂。然而他们对文学批评新方法、新境界的创见, 是有相当建树的, 可以说是文学批评的另一视角。李健吾的文学批评,成绩主要集中在早年的《咀华集》、《咀华二集》上,本文主要以《咀华集》中的《边城—沈从文先生作》一文对李健吾“印象主义”批评观作一简单论述。 李健吾, 又名刘西渭,现代中国富于敏感的艺术悟性与犀利的艺术感觉的文学作家与文艺批评家。他早年就矢志于文学创作, 当他还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读书时, 便学写戏剧。因仰慕作家王统照声名, 他偷偷将写成的文稿寄呈作家王统照。此后, 王统照不时给这位文学少年以教导和鼓励。中学时代, 李健吾课余从事文学创作, 不断在王统照编辑的《晨报·文学旬刊》上发表作品。 考人清华大学, 李健吾结识文坛名家朱自清。毕业后留任清华教职, 随从戏剧专家王文显先生深造, 研习文艺。三十年代初, 李健吾创作了一定数量的短篇小说、中篇小说、独幕剧、多幕剧, 成为三十年代“京派”的活跃作家。小说《终条山的传说》, 三幕剧《这不过是春天》曾经名噪一时。 作为文学作家, 最为人知的, 还是李健吾的文学评论。三十年代, 以“刘西渭”的笔名刊发于《文学季刊》、《文学杂志》、《大公报》的文艺评论, 影响颇大。李健吾先后将这类文字结集为《咀华集》, 1936年12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咀华二集》,1942年1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这两本《咀华集》, 集中体现了李健吾文艺理论批评的成就与特色。它们与沈从文的《现代中国作家评论选》、梁宗岱的论文集《诗与真》、萧乾的《书评研究》以及朱光潜的《谈

批评的解剖王国维与20 世纪意境论批评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5年第6期J OU RNAL OF RENMIN UN IV ERSIT Y OF CHINA No.6 2005 [收稿日期] 2005203223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04CWW003) [作者简介] 范方俊(1969-),安徽蚌埠人,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欧美文学与中西比较文学。 批评的解剖:王国维与 20世纪意境论批评 范方俊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2) [摘 要] 意境论批评是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出现最早、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种,同时也是20世纪得以最早重塑且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现代文学批评。在意境论文学批评由传统转向现代的过程中,王国维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于王国维的意境论文学批评存在着一定的误解,特别是对其意境论文学批评的现代性特征认识不够。有必要以王国维意境论文学批评为个案,对其文学批评的理论重心、批评模式和批评特色进行剖析。 [关键词] 王国维;意境论;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 I20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5420(2005)0620114207 一、王国维与20世纪意境论批评 意境,又称“境界”,是中国传统美学用来标示审美意象的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指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知和领悟[1],是特定的艺术形象和它所表现的艺术情趣、艺术氛围以及它们可能触发的丰富的艺 术联想与幻想的总和。 [2] 在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史上,“意境”的提出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早在先秦时期,先哲们就开始了对“意”的追寻。其中作为儒家诗学经典的《易传》提出了“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的观点, 而作为道家诗学经典的《庄子》则提出了“得意忘 言”、“得意忘象”的主张,它们是意境说的源头。从唐代开始,在“意—象”这条线索之外,人们在文学批评中又突出强调了一个“境”字。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了包括“物境”、“情境”、“意境”在内的“三境”之说,以后有关“意”与“境”偕的论述不绝如缕。明清时期,“意境”作为一个特定的美学范畴正式出现,但直到清末民初的王国维以集大成的面目出现,意境论文学批评始得以正式确立。 王国维拥有扎实的旧学功底,精熟于传统的诗词歌赋及理论,甲午之役后开始接触西洋新学。凭借着对于中西美学的融会贯通,以“意境”为核心,王国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开始了 — 411—

古代文学批评特点

一、引言文体是文本话语体式和结构方式,艾布拉姆斯《欧美文 学术语词典》中认为文体是指散文或韵文里语言的表达方式,是说话者或者作家在作品中如何说话的方式。文学批评文体,是指批评文本的体裁样式,是体现在批评文本中的批评家的话语方式,是指涉如何说的问题。按照西方近现代学术分科治学的规则,文学 创作与文学批评应各有其体,前者应是诗笔,后者应是议论,文学与 批评各行其是,虽命脉相连却又泾渭分明的分管各自的独特领域。 但是,这个理与中国文学批评之实并不相符,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批评文本之中,批评文体可能就是文学文体,批评可能是文学的或具有文学性,文学亦可能是批评的或具有理论性。纵观中国文学批评史,从先秦的对话体,两汉南北朝的骈赋体,唐时的论诗诗,宋 朝的诗话、词话,元明清的曲话、小说评点等,无不是文采翩翩、形 象生动、情辞激越,具有鲜明审美化特点的美文。如陆机《文赋》以赋体论文,铺陈论述,对仗工整,举体华美;刘勰《文心雕龙》全文用精美的四六骈体写成,在写作中追求语言的声韵、对仗和藻饰,大量使用形象的比喻、类比、典故等;钟嵘的《诗品》分明是二十四 首四言诗,其取譬之奇特、意象之丰富、语言之飘逸、意境之唯美, 凭借极具诗意和想象性的文字出场,勾勒和呈现了一幅幅自然清丽、 哀婉幽深的优美画卷,真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令人遐想无穷。 批评文体的文学性特征使得中国的文学理论著作与西方截然不同,它没有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式的长篇大道的逻辑说理,也不运用甲是甲, 乙是乙的语法判断句式作严格而确切的概念界定;而总是用诗性感悟

的思维方式,运用文学创作中惯用的拟人化、比兴式的言说策略,通 过呈现活泼生动的形象,向读者暗示其所表达的思想和内涵,让听话人去体悟而不是理解他的生命哲思和意象世界。因此,古代文论呈现出随意化、感悟化、印象化、自由化的特征,这正是其优点和 特色也是其缺点和局限所在。文论中所体现的可以是文人的兴会、名士的随意和智者的顿悟,是一些以阅读为基础的感性断想。 这其中如吉光片羽般闪烁于历史长河中的生命碎片纷繁涌动,倘加以解读,便可直探亘于诗论中的深沉的生命之流,折射出主体强烈的生命意识。总之,正是这种文学性特征滋生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 学批评,形成了其诗性化、生命化感悟的言说方式。在中国古人的这些文字中,我们似乎领会到他们对于诗性领悟的珍惜、对于直觉的偏爱以及对于逻辑推导的不信任。他们在诗性思维与诗化文字之中,找到了最能直探本源的途径与方法,此外的一切似乎都是不完满的。诚然,这种文学性特征的形成又有其深刻的根源, 笔者试图从先秦朱子典籍的文学化、散文化及批评家身份的特殊性来分析其对文论同体的影响,及其如何作用于文学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言说方式的。二、润物细无声——先秦诸子典籍的文学化、审美 喻象化的影响文学寄生于文化之中,吮吸着文化的营养;同样,批评 也寄生于文化或文学之中并吮吸着它们的营养。中国传统文论的批评文体,即其如何说的问题,深受先秦诸子以来的诗性思维方式和言说方式的影响。试看先秦诸子时期的中国文化典籍,无论对话体的《论语》和《孟子》,诗歌体的《道德经》,还是寓言体的

2018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考研经验

2018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考研经验 关于文艺学的学习经验,结合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感受和思考写成,在总结自己学习心得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南师大文学专业从2017年开始专业一用一张卷子,所以考文艺学需要看的 书有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史、西方文学史、现当代文学。而文艺学侧重文学理论,文学理论的应试教材主要有两本书,分别是: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版本;文学理论导引,周宪版本。(根据官网2018参考书目)在这特别要提到的是,有时候参考书会有所改动,就我知道的南师大17年、18年的参考书都有所改动,但!!!大家不必慌张,因为事实是换汤不换药,不同的书本只不过在内容的编排顺序和侧重点上会有一些不同,但总体来说考试重点是不会改变的,这个很好理解,因为一个学科里面基础的知识就是那些,书目怎么变,这些核心的东西是不会变的,所以大家只需要踏踏实实地掌握这些核心知识即可。(看好自己手头的书,以不变应万变) 这个帖子就以分享文艺学的复习方法为主。再次说一下,就算19年参考书 目有所改变,大家也不必慌张,重点的是掌握书本中的基础知识。 文艺学初试考两门专业课,专业一是文学基础,专业二是文学评论。就分成两块介绍相关的复习经验。 专业一的复习 专业一主要以对基础知识的考察为主,所以概念非常重要,我本人是不太喜欢背死概念的人,但考完之后深感概念的重要性,该背的一点都不能少哦。 文艺学专业的重点是文学理论,那就重点说一下两本文学理论的复习方法。 我个人在学习这两本书的时候是先把书通读一遍,第一遍读的时候不需要考虑太多,试着去读懂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对文学理论这门课具体关注的问题有所了解,形成一个模糊但是初步的印象; 第二遍开始梳理逻辑,做笔记,最好同时看看历年真题,对文学理论课本里面的考点有所了解。在这一遍里特别要提到的一个小技巧是看目录,目录非常重要,一本书如何编排、重点内容有什么一般都体现在目录里(多看目录,最后最好能达到目录在你脑袋里); 第三遍的时候对照着真题开始看笔记,对笔记上整理出的概念进行理解记忆,如果还有迷糊的地方对照着找到书本里相应的讲解(我在读这两本书的时候感觉内容还是相对丰富,举例解释也做的比较详细,比较容易理解,尤其是周宪的文学理论导引,趣味性比较强,举例也很亲切,就一本理论书来说,没有那么艰涩枯燥)。

“人性”旗帜下的不同言说—试论李健吾和沈从文文学批评比较

“人性”旗帜下的不同言说一试论李健吾和沈从 文文学批评比较 论文摘要:李健吾和沈从文是现代有影响的文学批评家,作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们的文学批评,既有共同的特征,又有各异的风采.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二者在“人性”的旗帜下的对于文学批评有不同的言说:都强调“人性”,但内涵不同;表达方式不同;批评原则不同;语言的使用不同,从中可以看出“京派”■^受平的料:占 论文关键i :人性内涵;表达方式;批评原则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曾活跃着一批强调人性、并以此为出发点来谈创作与批评的作家和批评家,他们大多是一些自由主义者,如周作人、梁实秋、沈从文、李健吾等,虽然他们的自由主义立场,使得他们和现代主流文学阵营之间存在着相当的距离,甚至因此而受到主流文学阵营的批判。但是,他们的文学理论主张曾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形成了一股自由主义文艺思潮,尤其02世纪03至04年代,李健吾与沈从文两位都以作家的身份介入到文艺批评中,他们的批评活动共同显示出当时“京派”作家致力于文艺批评的实绩。但同样是自由主义者,同样是强调人性,他们又是有差别的。本文试从李健吾和沈从文文学批评的比较中,揭示现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文学批评呈现出的不同历史面貌。 作为作家,沈从文在文学创作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小说和散文;李健吾则除小说、散文之外,戏剧方面尤有成就。作为批评家,她们的文学批评在接受西方现代批评理论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传统,并把二者同当时的中国社会文化大背景结合起来,试图整合成一套具有时代与民族特色的理论体系,反对文学的政治化、商品化,支持文学的独立品格,从而使中国现代文学批评走向自觉的审美批评。兼具作家与批评家的双重身份,使得他们的文学批评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在“人性”的旗帜下,又有着不同的言说。 首先,他们都强调文学批评中应重视“人性”的表现。李健吾主张文学应该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他说:“一切是工具,人生是目的,世态是理想化的人 生。”他认为,“人性”就是“人生”的具体表现。只有抓住了人性,表现了人性,才算是抓住了人生,表现了人生。所以,在他的文学批评中,就把是否

文学经典_一个必不可少的参照系

文学经典:一个必不可少的参照系 韩伟路璐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兰州730070) 提要:对文学经典进行广泛和深入的阅读,是文学创作者以及文学批评家的必备素养,是普通读者提高文学审美和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人民大众感受民族文化、了解民族历史的一种方式。本文将参照当下文学现实,从文学经典对于创作者、批评家和大众读者三类人群,以及对于文学生态和整个民族所具有的意义角度,来阐释文学经典所具有的参照性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文学经典;参照系;创作者;批评家;大众读者;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I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637(2012)01-0051-04 文学经典具有典范性和权威性,是经受时间检验过的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是文学创作者、文艺理论批评家以及大众读者进行阅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参照系。文学经典主要包括中外文学名著以及文学经典理论文本。文学创作者在从事创作活动的起步、逐步成熟直至成为名家的各个阶段,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文学经典文本的启蒙与滋养,并以此为参照,建构起了自己的文学观念体系。文艺理论批评家在大量阅读文学经典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为客观、专业、理性的批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从事其他专业研究领域的人士以及大众读者来说,文学经典会为他们了解研究各方面知识提供重要的文献资料,因为文学经典必定是经过年代的层层检验后留存下来的文本。若将文学经典文本比作一个坐标点,那么其横向两端都有或将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昭示着历时的久远和将要存留的时间;其纵向两端涉及范围也是相当广阔,历史、文化、风俗、道德、思想、文字、韵律等方面都有涉猎。另外,文学经典的道德性与审美性对于人们提升自身道德素养和审美能力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文学经典通常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独有的文学性。不同的文学经典,其审美特点和文学风貌各有千秋,或是文采出众、韵味深长,或是理性尖锐、寓意深邃,或是意境优美、引人入胜,抑或是逻辑缜密、凝练概括。这些对于读者都起到了洗礼和陶冶的作用。文学经典不仅在学术领域意义非凡,对于社会甚至整个民族也影响深远。“经典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学及其文化自觉与成熟的表征,就像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优质‘高蛋白’和灵魂的栖居地一样,一个民族的精神培育、身份认定和形象建构也离不开‘经典’的润泽和承载。经典作为‘一个文化所拥有的我们可以从中进行选择的全部精神宝藏’(佛克马语),原本是文学、文化乃至思想学术中不可置疑的参照系和批评尺度。”[1] 文学经典是文学领域的精华,承载着精妙的文词与哲思、广博的知识和文化,具有广阔的阐释空间和历时性。文学经典的阅读,对于文学创作者、批评家、大众读者和整个民族文化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参照意义和价值。 一、文学经典的阅读对创作者的意义 优秀的创作者需具备天分与灵气、生活经历与体悟,更需要拥有丰富的经典阅读经验。古今中外,有所成就的创作者的创作思想,大都是有其深刻的思想来源的,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思想与经典思想来源完全一致,而是他们在解读经典作品蕴含的思想时,受到了启发,引发了自己的灵感,转化成为自己的创作思路。创作者从阅读经典出发,通过对文学经典里蕴含的有艺术灵气的生命的体悟,唤醒自我的情感记忆、价值体验与生命认知,激发创作激情与灵感,才得以创作出震撼人心的经典之作,走上真正的文学之路。 以路遥创作的《平凡的世界》为例,路遥就受到了很多外民族文学经典的影响。他在创作随笔中写到:“我的精神如火如荼地沉浸于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卡夫卡开始直至欧美及伟大的拉丁美洲当代文学之中,他们都极其深刻地影响了我。当然,我承认,眼下,也许列夫·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司汤达等现实主义大师对我的影响要更深一些。”[2]确实,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的准备阶段和创作停滞阶段阅读甚至重读了大量的文学经典作品,阅读使他逐渐认识到作家的使命就是超越前人,但超越前人首先要了解前人创造的伟大成果。他在随笔中还讲到他反复阅读加西亚·马尔克斯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创作出的名著《百年孤独》和他用纯粹古典式传统现实主义手法写成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这些名著使他进一步认识到是否能够写出好作品不完全在于创作的手法,更重要的是作家如何拥有不平庸的思想和艺术洞察力。另外,路遥在具体刻画笔下人物形象的时候也受到了托尔斯泰、司汤达、巴尔扎克等作家经典作品的启发和影响。再如,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儿时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文学经典作品,受到了文学启蒙,之后他又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还受到了沈从文和金庸两位大师作品的影响,启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和思路。他之后的创作还受到了美国作家威廉·福克斯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影响,于1986年发表了中篇小说《红高粱》,使他的文学事业收获佳绩。鲁迅的《狂人日记》也借鉴了果戈理同名小说的日记体结构和病态心理描写的表现方法,冲破了传统的思想和手法,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辉煌开端。另外,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也不是无源之水,他参照了荷马史诗与索福克勒斯的悲剧等经典文本。更为典型的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