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节研究动机与研究目的

第一节研究动机与研究目的

第一节研究动机与研究目的
第一节研究动机与研究目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壹、研究動機

1964年的東京灣事件可說是美國參加越戰的一個觸發點。雖然美國在甘迺迪總統時期就已經以派駐軍事顧問團的方式介入越南內部事務;但美國真正派軍隊進入越南,實地參與越戰的進行,卻要等到東京灣事件發生,國會通過《東京灣決議案》(Joint Resolution of Congress H.J. RES 1145, The Tonkin Gulf Resolution)後,才正式點燃美國與北越間的戰火。因此有人將《東京灣決議案》通過的日子—1964年8月7日,作為越戰正式爆發的日子。1

越戰結束至今已三十年,從美國開始介入中南半島事務之際,即有國內外學者對越南問題加以分析研究。越戰相關文獻,可以說汗牛充棟,不勝枚舉。但為何筆者在越戰已結束數十年、國內外眾多學者相繼研究越戰作品後,仍選擇越戰作為研究主題呢?基本上,雖然筆者選擇之主題為越戰時期的研究,但著重焦點乃是1964年的東京灣事件,更重要的是美國政府於2004年與2005年先後針對東京灣事件將許多過去重要的機密檔案進行解密,使大眾能一窺四十年前歷史的真相。筆者相信,利用這些豐富的檔案資料,將能對國內沈寂已久的越戰研究帶來一絲生氣,更希望能鼓勵往後研究者,多利用珍貴的檔案進行研究。

本論文除了分析東京灣事件之真偽外,也利用檔案對該時期之美國對越南政策作一探討。就研究內容而論,此篇論文應該屬於外交史之個案研究。與過去許多對於越戰戰略分析、冷戰下的代理人戰爭等之戰略研究、美越關係的理論研究

1因為美國並無對北越正式宣戰,所以在訂定越戰起始時間上說法不一。若以正式軍事部署來計算,越戰是從1961年開始,當時美國提供400架直昇機與協助人員去幫助南越軍隊;若以1964年《東京灣決議案》的通過,及隨後進行的大規模轟炸來認定越戰爆發,則是以實際「戰爭」的行動來計算。請參見:https://www.doczj.com/doc/654944307.html,/Q/When_did_the_Vietnam_War_start (2005.12.1查閱)。

等取向不同。以下試從兩個方面來分析本論文之主要研究取向:

政治面向

本論文利用近年來美國政府所解密之越戰文件,從歷史角度切入,希望還原歷史真相,並羅列事件發生後,國會對於《東京灣決議案》爭議期間不同黨派、議員所採取之立場為何、及詹森總統(Lyndon B. Johnson)和華府官員如何說服國會通過《東京灣決議案》,以檢視在美國外交政策的制訂過程中,總統與國會所享有的權力為何。

在討論美國外交政策時,一般人都側重於探討美國外交政策如何形成,而忽略了此政策的制訂實行效果為何。筆者認為研究外交政策應該是「政策形成」與「政策結果」同時並重,才能對外交政策有全盤瞭解。所以本論文也會談到東京灣事件所造成的影響,及北越方面與國際社會間對於東京灣事件的回應。

歷史面向

外交史之研究,最重要的方法是必須回到事發當時的「語境」,才能真正瞭解當時外交政策制訂背景為何。現代化歷史學被批評的是:常以後見之明來詮釋歷史,即是已經知道事情的結果,才去往前推「如果當時怎樣,將來會怎樣」。歷史必須介入權力運作,介入往昔,才能認知到「真正」的歷史。但若回溯過去的權力是如何運作,每個人的認知不一定相同。雖然能使用美國政府解密文件、學者所發表之研究成果、與當時重要官員的回憶錄,但只要認知方向不同,即會造成結果的迥異。在撰寫本論文時,筆者試圖以客觀角度來看待過去歷史發展,避免預設立場,以免影響將來研究成果之發現;也希望利用文獻回顧,瞭解在美國政府文件未解密前,對東京灣事件是否有不同的敘述,並探討過去如何記錄與解釋此事件。

進行外交史研究時,必須釐清本身敘事結構與外交檔案何者為重。外交檔案,特別是經過政府解密的文件,由於取得不易,常會被認為其內容正確無誤,

有很大的參考價值。但筆者在進行東京灣事件研究時,雖然使用一些美國政府近年所解密的官方檔案,但在進行分析時,卻必須考慮:官方文件是否完全正確,能毫無保留地加以採納嗎?外交史研究本身具有非常強烈的民族主義傾向,不難想像絕大部分描寫美國外交政策的檔案是基於美國的立場來描述事情,若使用這些外交檔案,結果卻被資料限制住,跳不出來,毫無保留的接納史料中所設定好的敘事結構,如此做出的研究,也不過是在為美國政策作背書而已。筆者亟欲避免此點的發生。因此在寫作時,除了官方檔案外,也會使用學術界研究越戰的傑出學者之研究作品,希望在官方檔案及學術著作間,還原真實事件,回到歷史脈絡中瞭解美國外交政策之制訂過程。

貳、研究目的

筆者為國內少數利用美國政府解密之檔案進行東京灣事件研究者,且國外學者大多著重於東京灣事件的外交史研究,而本論文除試圖分析官方文件與學者說法之外,也利用其他國家的媒體報導,試圖觀察國際社會間對東京灣事件造成越戰何種影響的評論。

近幾年由於美國政府將越戰時期機密檔案解密,有些國外學者便將美國在東京灣事件上的錯誤情報與美軍於2003年藉口發動伊拉克戰爭時之情報進行比較,發現兩者具有高度相似性。2雖然筆者無法將研究範圍擴充,比較東京灣事件與2003年伊拉克戰爭之異同,但冀望未來對此議題有興趣者,能對此進行更廣泛的研究,也同時能反映出外交史與外交政策之間的緊密連結。

基於上述理由,此篇論文希望能夠解答下列幾項問題並期望達成之目標為:(一)瞭解美國冷戰時期的東南亞政策為何。

2可參考: Daniel Ellsberg, “Reflections on Vietnam and the Iraq War,” Washington D.C.: Foreign Policy in Focus, (June 2005); John Prados ed., The Gulf of Tonkin Incident, 40 Years Later: Flawed Intelligence and the Decision for War in Vietnam.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Electronic Briefing Book No. 132 (August 2004); John Prados and Margaret P. Porter eds., Inside the Pentagon Papers (Kansas: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2004).

(二)試圖從第一手史料來分析到底1964年8月4日,所謂北越襲擊美國軍艦的「第二次東京灣事件」有無發生。

(三)說明東京灣事件對於越戰的重要性何在,是否直接造成越戰的升級。(四)整理分析美國國會及相關部門針對越南外交政策的討論,尋找出美國政府越南政策考慮及轉變的因素。

(五)觀察北越及國際社會間對東京灣事件及美國轟炸北越之反應。

第二節文獻探討

與本論文相關之重要文獻,分為兩方面探討:將在東京灣事件上不同態度與看法之研究,分成認為確有其事者以及認為此事件為虛構者。

(一)東京灣事件確實發生:

此論述可見於美國官方文獻中。在解密檔案中,隸屬國務院的情報研究局(Bureau of Intelligence Research, INR)即表示1964年8月4日在東京灣內真的有發生戰事,3這份由情報研究局於1969年所主持的越南情勢分析(自1961年至1968年)於2004年5月解密。其中關於東京灣事件的情報蒐集,文件中表示,雖然情報研究局認為河內一點都不願意妥協,且對能戰勝南越抱持很大的信心,但該單位仍然相信北越還是應該會避免挑釁,以免遭受美國轟炸作為報復。因此,情報研究局對於北越在八月初於東京灣所採取的行動感到十分吃驚。他們提出河內再次攻擊的原因可能是覺得若不繼續打擊美軍行動,將會被視為軟弱、屈服於美國壓力的懦夫。

由這份史料可顯示,美國官方在東京灣事件發生的數年後,仍然支持北越的確發動攻擊的說法。而此種說法也受到一些政府官員的贊同,包括當時的國防部長羅伯?麥納馬拉(Robert McNamara),在其回憶錄中雖然表示「1964年8月3W. Dean Howells, Dorothy Avery, and Fred Greene, Vietnam in 1961-1968 As Interpreted in INR's Production,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Electronic Briefing Book No. 121 (May, 2004)

2日北越巡邏艇攻擊美國驅逐艦的事件的確實發生的;但8月4日東京灣攻擊事件可能是謊報,但仍無法確定。」4事隔多年,麥納馬拉對於導致越戰發展關鍵的東京灣事件產生懷疑,但在事發當時,他卻是相信北越的確攻擊美軍。在美國國務院1998年所出版的「美國外交關係」(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FRUS)中指出雖然在事發約三個多小時後,就收到事發現場的美軍驅逐艦美達克斯號(Maddox)質疑此事件之電報,但在經過麥納馬拉與其他高層官員討論過後,他們決定相信攻擊事件的確發生,表示有五項重要證據支持此論點:透納喬依號(USS C. Turner Joy)曾被自動武器攻擊的火光所照亮;有一艘驅逐艦曾看見北越船艦駕駛艙的燈光;兩架飛過當地的美國戰機曾被高射砲射擊;攔截到的一份電報中,提到北越兩艘船其中之一被擊沈;太平洋總部司令尤利塞?夏普(Ulysses S. Sharp)堅信有發生攻擊事件。5麥納馬拉在1968年2月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所舉行的聽證會中也是秉持著此觀點。6而當時的副國防部長賽勒斯?范錫(Cyrus Vance)及參謀總部人員也都是認為8月4日東京灣事件確實發生。

(二)8月4日事件乃虛構:

支持此論點的學者包括任教於美國克雷蒙森大學(Clemson University)的愛德華?摩伊斯(Edwin E. Mo?se)、隸屬美國國家安全局的歷史學者羅伯?韓約克(Robert J. Hanyok)、為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的美國國家安全文獻局主持越南文獻計畫的資深研究員約翰?普拉多斯(John Prados)等。以下將摘要這三位代表性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探討:

1.愛德華?摩伊斯:

4 Robert McNamara著,李芬芳、汪仲譯,《戰之罪麥納瑪拉越戰回顧》,台北:智庫文化,1996年,頁153。

5 Robert McNamara著,前引書,頁158;U.S. Department of Stat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abbr FRUS), 1964-1968, Vol.ⅩⅩⅩ(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98)

6U.S. Congress (90th Congress, 2nd Session),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 The Gulf of Tonkin, the 1964 Incidents. Hearing before the Committee on Foreign Relations, United States Senate, Wa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February 1968), p.9.

摩伊斯為研究東京灣事件非常傑出的學者,其代表著作為1996年出版的《東京灣與越戰的升高》(Tonkin Gulf and the Escalation of the Vietnam War)。7其中對東京灣事件的來龍去脈有非常詳盡的解說,摩伊斯還利用了在《信息自由法案》的條款,成功的向美國政府調閱了當時仍未完全解密的信號情報(signals intelligence, SIGINT)來研究。

《東京灣與越戰的升高》一共分為十章,第一章介紹美國對北越進行的秘密行動;第二章提出美國升高越戰的思維;第三章介紹說明德索托(Desoto)巡邏計畫;第四章到第六章為描述8月2日至4日的兩次攻擊事件;第七、八章是摩伊斯蒐集在美軍驅逐艦上及其他來源的證據,包括飛行員的證詞、北越戰俘、個人訪談等,來證明事情的真相;第九章為東京灣事件後美軍所進行的報復行動;最後一章介紹越戰走向升高的局面。

此書為大多數研究東京灣事件的學者皆會引用的書籍,摩伊斯研究難得可貴之處在於他不僅使用美國解密的政府文件及訪談海軍個人,更於1989年5月份前往北越與當時參與越戰之人士進行訪談,得到非常寶貴的資訊,也使其研究成果更具可信度及公信力。

2. 羅伯?韓約克:

韓約克為美國國家安全局的歷史學者,藉由職務之便,使其能夠利用國家安全局內部當時尚未解密之檔案,重新檢視1964年8月4日當天前往東京灣執行任務的美國軍艦發送之信號情報,來證明1964年8月4日的第二次攻擊根本沒發生過。其文章“Skunks, Bogies, Silent Hounds, and the Flying Fish: The Gulf of Tonkin Mystery, 2-4 August 1964”於2001年發表在美國國安局的內部刊物—Cryptologic Quarterly中。8

7 Edwin E. Mo?se, Tonkin Gulf and the Escalation of the Vietnam War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96)

8Robert J. Hanyok, “Skunks, Bogies, Silent Hounds, and the Flying Fish: The Gulf of Tonkin Mystery, 2-4 August 1964,” Cryptologic Quarterly (Winter 2000/Spring 2001 Edition, V ol.19, No.4/V ol.20, No.1)

在這篇文章中,由於大量的、原始的信號情報是首度被使用來討論東京灣事件,因此需要對其進行編排以強調該資訊。韓約克認為與其一次將所有故事全盤托出,將這些新證據混雜在文章中,還不如採用一個不同的方式來呈現事實:以日期作為區分,來對事件的發展進行個別討論。所以在書寫編排上,首先會回顧8月2日下午發生在東京灣的駁火細節。一般對於此次攻擊,較無異議,都認為是真有其事。但可以對8月4日的東京灣事件的官方說法加以細究。韓約克考量了許多用來支持攻擊事件確實發生的證據,最後會將重點擺在信號情報上頭,認為這是關鍵,就是這些報告,說服詹森政府相信北越的確攻擊美軍。

在瞭解文章整個架構後,根據編排,可將事件重點分為以下幾個部分來探討:

(1)最開始從東京灣事件中所牽涉到兩項美國軍事行動—34A號計畫及德索

托(Desoto)巡邏計畫談起。

(2)第一回合:8月2日的對抗。

(3)第二回合:被韓約克稱做「一切皆被懷疑的8月4日行動」。

(4)從信號情報來看到底什麼被提及或沒被提及。這部分為本文之重點所

在,在檢驗過六個信號情報的證據後,韓約克提出三個論點:a.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 NSA)官員譯碼錯誤,卻不曾糾正;b.竄改攔截通信內容的時間;c.故意選擇性的引用情報內容。

(5)結論。東京灣事件的發生,很明顯的是國家安全局的官員有意的使這個

事件看起來真的發生過,從官員提交的報告可發現:高達百分之九十的信號情報未被使用;用以推測的結果與少數被使用情報內容和真正的信號情報互相矛盾;未提及完全缺乏北越的C3I 系統;9為何最重要的越南原文和位於菲律賓的官員所翻譯的文件會消失無蹤。基於這些理由,能夠很容易的推論這項行動是故意被塑造出來的。但對於中階官員這麼做的原因,

9 C3I所指的是指揮(command)、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和情報(intelligence)系統。若北越要進行攻擊行動,必定會有事前的指揮部署等聯繫動作;在沒有發現北越有這些動作時,很難說北越確有發動攻擊的打算。

或許永遠都不會知道。10

韓約克的文章為學術界首次嚴重指控美國國家安全局扭曲情資。雖然這篇文章在2001年之前即完成,但其所引用的資料都是2005年美國國安局才公布的原始史料,摩伊斯與普拉多斯兩位學者也有注意到信號情報的重要性,但限於無法使用當時尚未解密的檔案,無法對其進行全盤分析。所以在研究東京灣事件的成果上,韓約克的文章可說擁有相當份量的學術價值。

3. 約翰?普拉多斯:

普拉多斯對東京灣事件最全面的見解,發表在其所主持的越南文獻計畫中一篇紀念東京灣事件四十週年的論文:“40th Anniversary of the Gulf of Tonkin Incident”。11這份計畫選在東京灣事件發生四十週年後發表,在計畫的副標題中,稱東京灣事件是「越戰中的錯誤情報與決定」。所謂的「錯誤情報」指的是所攔截到的北越信號情報,之後證明內容所謂的戰鬥其實發生在8月2日,而非當時認為的8月4日;而「錯誤決定」則是指意圖利用第二次攻擊促使國會針對越戰開空白支票給總統。普拉多斯在序言中還表示,根據已公布的詹森與麥納馬拉對話的白宮錄音帶中發現,詹森已經準備好升高戰事,就算情報有問題也一樣;高級幕僚都知道情報的錯誤,但仍樂見利用投票作為升高戰事的正當理由。

普拉多斯對東京灣事件的檢視分為幾個階段:

(1)一開始先對此事件做背景介紹,包括美國政府制訂的34A號計畫及德索

托巡邏計畫,主要在顯示美國高級官員對於此兩項秘密行動其實是瞭若指

掌,並非像國防部長麥納馬拉在之後許多場合,包括1968年國會聽證會

中所表示的:美國海軍與南越任何沿海攻擊行動,都沒有關連。普拉多斯

引用作為證明的文獻是2004年6月所解密的中央情報局文獻。在證明8 10 Robert J. Hanyok, “Skunks, Bogies, Silent Hounds, and the Flying Fish: The Gulf of Tonkin Mystery, 2-4 August 1964,” Cryptologic Quarterly (February 2001), pp.1-55.

11 John Prados, ed., The Gulf of Tonkin Incident, 40 Years Later: Flawed Intelligence and the Decision for War in Vietnam. 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 Electronic Briefing Book No. 132 (August 2004)

月2日及8月4日在北越沿海所進行的秘密活動確實與美軍有關連後,普拉多斯接著將重點指向8月4日所發生的事件。

(2)在檢證8月4日攻擊事件究竟是真是假時,普拉多斯先提出客觀因素:8

月2日的攻擊是發生在白天,有清楚拍攝到的北越魚雷艇、有北越所發射的未爆彈彈殼,以及許多美達克斯號上的船員確認至少觀測到三發魚雷。

相對來看,8月4日的「攻擊」事件是發生在氣候不良的夜晚中,也沒有任何具體證明當晚確實發生攻擊。雖然有許多人「宣稱」他們看到或擊中敵軍,但卻沒發現任何船隻殘骸或船員屍體、沒有照片,也沒有實質證據存在。他接著引用上述兩位學者也都有引用的證據來證明8月4日的攻擊根本是假造的:1968年當麥納馬拉到國會聽證會說明時,他拿出了一份他認為足以證明東京灣事件確實發生過的證據—一份在美達克斯號上所攔截到的電報。根據麥納馬拉的說法,這份高度機密、無缺失的情報資源報告說北越正在準備汕頭級巡邏艇(Swatow patrol boats)及一艘魚雷快艇,來攻擊美國的驅逐艦。就在攻擊結束的同時,這份資料接著表示北越在這次攻擊中損失了兩艘船。按根據普拉多斯的瞭解,這份攔截事實上只是北越對於8月2日攻擊誇耀的摘要,就連國家安全局也無法肯定這份攔截所描述的一定是8月4日的行動。

(3)接下來的部分,是普拉多斯利用這份終於在2003年解密的攔截文件加以

分析得來的新證據。在分析解密文件後他發現:a.這些攔截文件並非直接引自北越無線電報的原始資料,而是接收電報攔截的美達克斯號上的報告,或是其他地方對原始攔截內容的摘要,所以是否能完整呈現原貌,是有問題的。b.從常理判斷,要是河內對8月2日的第一次襲擊有回應的話,沒有理由不對第二次襲擊不加以反擊。但從史料與北越官方說法卻發現並非如此。當北越從美國官方政策中得知美達克斯號將增強軍備,而北越在8月2日的戰鬥後僅存一艘魚雷艇、魚雷艇也還未準備好的情況下,可以想像北越是不會將沒有擊沈驅逐艦能力之巡邏船派去對付美軍。c.將攔截

電報的時間與美國海軍記錄作比較後,普拉多斯發現其中一部份內容根本是指8月2日的攻擊;比較雙方在8月4日所描述的時間點與位置的紀錄後發現不相符合。

(4)最後,利用政府官員的談話來證明白宮人士對於第二次攻擊也抱持懷疑態

度,包括詹森總統與國防部長麥納馬拉的談話錄音帶,及國家安全顧問麥克喬治?邦迪(McGeorge Bundy)在事後會議中的言論皆可證明。但從華府人士的談話記錄中顯示,他們歡迎這次事件—無論是真是假,能夠成為正當化《東京灣決議案》的助力。

在簡單回顧三位學者之研究成果後可發現,三人都將證明東京灣事件真假的證據主要擺在當時所攔截到的北越電報,回歸到事發當時的情境中去找尋歷史的脈絡、不先預設立場,單純用蒐集的史料還原歷史真相。這樣的研究方法,也正是筆者所要學習、利用的。只不過這幾位學者傾向單純分析東京灣事件這一個案,除了摩伊斯利用對北越個人進行訪談透露北越對於東京灣事件之立場外,其他學者似乎缺少北越以及國際社會間對於該事件所造成影響之反應。筆者則希望在撰寫本論文時,能夠將面向擴大為同時探討美國對越南政策的形成與轉變,以及北越和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共和蘇聯,對於美國政策改變的態度;由個案的點延伸到政策制訂的面,相信如此一來,將能對史實與政策皆有進一步的瞭解。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研究限制

壹、研究方法

本論文之寫作將主要以文獻資料分析與歷史研究分析為主。使用之主要文獻包括:美國政府2004年、2005年及2006年公布的越戰東京灣事件解密檔案、美國國會所公布的美國對外關係文獻、國會聽證會證詞文件、白宮錄音帶、政府相關決策人士之發言、聲明、回憶錄、國際媒體的報導資料等文件。本論文運用大量一手史料,期望還原東京灣事件的原貌,以及從政府檔案、文獻記載中,瞭

解美國對越南政策的制訂。

除了分析美國各部會間相關文件外,筆者亦彙整國內外學者學術著作,以及學術研究觀點,配合筆者之研究心得,試圖將1964年東京灣事件作一整理分析,有鑑於過去研究越戰學者多數使用冷戰下的理論架構進行分析,本文在寫作時前半部份主要利用歷史分析法,還原東京灣事件之始末;後半部份則運用文獻分析,著重於資料的歸納與分析,探討美國政府對越南政策上,如何進行內部各單位、部會之間的意見交換及辯論,以有助於觀察美國對越南政策中官僚體系內相互妥協、議價,以形成政策之背景與經過。

貳、研究限制

(一)本論文之研究主體為美國與越南,既然研究外交史不可只著重一方之觀點,那勢必取得有關北越對於東京灣事件之看法,經過兩者比較之後,進行判斷分析。但一來共黨國家外交檔案取得極度不易,二來受到語文限制,無法以第一手資料作為研究參考,形成本論文研究上一個重要的限制。為了彌補此不足,只好使用外國學者之第二手史料與其他國家對此事件之反應,來觀察北越及當時國際間的看法,此為本文受限制之處。(二)論文探討美國對越南政策,著重在詹森總統就任初期,但因詹森乃是在甘迺迪總統被暗殺後繼任,在他就任後,政府內部仍沿用甘迺迪人馬,並無進行大規模改組,加上繼任時期短暫,前後接近一年,主要是瞭解整個美國對越南政策之轉變,而非政策的推動,較無法看出長期脈絡。

(三)在觀察美國越南政策改變的原因時,要想全盤探討各項國內因素所扮演的角色,實屬不易。受限於篇幅,無法針對所有國內情勢,如:政黨、官僚體系、媒體、民意、選舉週期等各做比較分析,僅選擇總統及其幕僚與國會對於美國越南政策改變之觀點做一分析整理。

第四節研究範圍

本論文的研究時間雖以東京灣事件為主,但在配合外交決策分析時,必須將此個案區分成事前、事發與事後數個階段來研究,故研究時間範圍包括:(一)甘迺迪總統(John F. Kennedy)就任後到詹森總統繼任初期,以及詹森贏得1964年總統大選後到1965年這段時間。此階段主要探討美國對越南政策之成形與轉變。論文範圍包含此部分是為了探討不同總統的在位,是否會對外交政策造成不同之影響;將美國對越南政策的過程進行分解,以探討因果關係。

(二)東京灣事件的發生,也就是1964年8月2日至4日之間。但由於8月4日的第二次攻擊事件才是真正導致通過《東京灣決議案》之關鍵點,且8月4日的事件之真偽也是官方與學界爭論的焦點,因此此時間點將為筆者著重研究之方向。

(三)8月5日至8月7日,《東京灣決議案》的提出到通過。此決議案是在8月7日通過,該時間點前後也是筆者研究之時間範圍。

空間範圍上,論文的研究主體乃是美國與越南,當時越南有兩個政權:越南民主共和國(簡稱北越,Democratic Republic of Vietnam, DVN)與越南共和國(簡稱南越,Republic of Vietnam, RVN)。另外也會涵蓋國際社會對於東京灣事件之反應。

第五節論文架構

本論文共分五章。在章節安排上,先討論事件,後討論政策,俾在擁有客觀瞭解事實發展後,進一步檢驗理論,如此才能展現事實與政策之全貌。

第一章為導論,說明研究動機、目的、範圍、限制、方法、架構及文獻探

討。

第二章分析1960年代初印度支那局勢。依政治學者大衛?伊斯頓(David Easton)之系統理論分析模式,此部分為政治系統之「輸入項」。12首先從歷史角度論述冷戰時期下的東亞局勢為何。以冷戰初期論述起,目的在使我們在檢視歷史事件時,有比較清晰的政策變動觀照點以供分析。此章共分三節:冷戰開始時,東亞情勢概況;1960年代的越南情勢:南北越以17度線為界,分而治之;第三節為討論美國如何介入越南事務,並回顧自冷戰開始到詹森政府時期的印度支那政策。

觀察1960年代越南情勢的變化對美國造成何種衝擊?美國如何支持南越政權?一開始介入越南之政策為何?上述問題之分析將成為本論文研究主題上之重要背景。

第三章主要討論東京灣事件始末發展及所造成之影響。此章著重於外交史的檔案描述及分析,研究主軸乃是以「個案分析」為主,從美國和南越在東京灣附近所從事之活動談起,一項美國援助南越對抗北越的計畫,如何演變成為美國升高越戰局勢的起始。以及華府、北越及國際社會上對於該事件的看法為何。主要目的在分析東京灣事件到底有無發生,及美越雙方及世界各國之立場為何。

第四章為論文的第二部分,此章分為兩個面向來進行探討,一為藉由討論東京灣事件來看美國對越南政策的制訂:將先敘述美國外交政策制訂過程受到哪些內在、外在因素影響,藉此說明對越南政策的形成經過。另外一部份將會描述在東京灣事件後,《東京灣決議案》的討論到通過,其中的爭論點為何,如何影響越戰的發展;再依次論述甘迺迪、詹森政府時期制訂外交政策時分別考量之觀點,分析各種改變在多大程度上對越南政策造成影響。在「政策形成」之後,進一步探究「政策結果」對政府相關部會、決策人士分別造成何種反應及影響,包括對美國國會所通過的《東京灣決議案》和轟炸北越的評論。自東京灣事件此一

12 David Easton, The Political System: An Inquiry into the State of Political Scienc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1), p. 5.

看似單一發生的點,進而深究美國對越南的策略,論述其所代表的意義,以求全盤連貫的瞭解。

第五章為結論,對1964年詹森政府任內所發生的東京灣事件做一評估,包括事件之真偽,以及美國對越南政策之影響,並說明研究心得與成果。

入党动机和目的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654944307.html,)/入党申请书 入党动机和目的 入党动机是指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在现实生活中,要求入党者的入党动机往往是不相同的。例如,有些同志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要求入党的;有的则认为入了党个人和家庭都光荣,在亲戚面前也好看;有的认为现在党的政策好,自己富起来了,为报答党的恩情要求入党;有的认为入了党,容易得到提拔重用,或者大学毕业后好找工作;有的是看到周围一些同志提出了申请,随大流而要求入党;有的认为“党票”是一种政治资本,通过入党在政治上找个靠山;还有极少数人,要求入党是妄图到党内来改造我们党。在上述入党动机中,只有为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要求入党,才是完全正确的入党动机。这种入党动机之所以是完全正确的,就是因为它与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党员条件是一致的,其他的入党动机则是不完全正确、不正确的甚至是极端错误的。从大的方面讲,正确的入党动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有为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党章明确规定,党的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种理想社会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的。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人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这个崇高而美好的理想,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是革命时期、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都是党员和要求入党同志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如果动摇了这个理想信念,也就动摇了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追求的共产主义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是我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如果对这个现实目标不忠诚、不热忱,那就是有意无意地背离党的纲领,就不是自觉的共产主义战士。所以,要求入党的同志首先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毫不动摇。只要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站得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对个人名利得失看得就淡了,就能够自觉地、满腔热情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

调查论文开题报告书

调查论文开题报告书

————————————————————————————————作者:————————————————————————————————日期: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题目 二级学院中药学院 专业中药学(中药制药方向) 班级2010级(2)班 学生姓名嵇兆麒 学号1006505226 指导教师戴淑辉 年月日 注:题目要居中,二号宋体加粗;论文题目从头到尾要一致(开题报告题目、中期检查题目、论文题目要一致)。时间填写:2013年11月24号至12月10号中的一天。请在上交资料时删除此注。

拟定的毕业论文 题目清平东药材市场不同产地的铁皮石斛销售情况调查 一、选题依据(包括目的、意义、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参考文献): 1.目的 调查清平东药材市场不同产地的铁皮石斛销售情况。 2.意义 本次调查研究广州清平东药材市场不同产地的铁皮石斛销售情况,得出的结果能反映出不同产地的铁皮石斛在广州地区的出口批发现状,也能反映广州地区购买铁皮石斛的消费者在消费时考虑的因素。 3.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铁皮石斛,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中药养生品之一,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对人体有驱解虚热,益精强阴等疗效。 国内现状和发展趋势: 鉴于石斛的药用功效突出,在70年代以前,野生石斛被过度采摘,导致其很多品种成为我国濒临滅绝的药材之一。近年来,国家通过建立石斛研究种植基地,市场上的石斛基本是通过人工种植所得,野生石斛数量稀少,价格昂贵。由于铁皮石斛在我国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大,种植成本高,培育环境条件特殊,资源短缺,价格较高,所以铁皮石斛在市场上销售混乱和复杂。因为不同产地铁皮石斛的药效以及价格都大有不同,所以消费者在选购铁皮石斛时,需要考虑各种不同的因素,影响铁皮石斛的销售情况。 目前云南、浙江、广西、广东、福建、安徽等地均有种植铁皮石斛,其中浙江石斛产量最高,云南和浙江产的石斛市场占有率最高。 在集散市场,石斛的销售以鲜品为主,其售价因不同产地、店铺、企业相差较大,甚至高达数倍。 石斛的出口在石斛的销售中占有大比例份额,我国主要将石斛出口到韩国、泰国、日本等国家。 石斛类药材有众多不同品种,铁皮石斛在总多品种中因其疗效好,价格中庸,种植面积广而深受喜爱。由于铁皮石斛的需求量逐年递增,全国各地大部分地区都积极发展种植基地,铁皮石斛的中成药品种和制造企业都在增加,根据市场调查结果思考,铁皮石斛将会成为石斛类药材的主要销售品种,且随着产量增加和技术发展,未来铁皮石斛价格会逐步降低,而其销量会攀升。 国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铁皮石斛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在国外主要是越南、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有做铁皮石斛的进出口贸易,其中越南在往年是铁皮石斛的出口大国,越南铁皮石斛主要出口到欧洲等不适宜种植石斛的国家,以及美国、日本等进出口贸易发达的国家。 目前由于从70年代开始,中国加大力度建设石斛产业,越南等亚洲国家出口的铁皮石斛竞争能力开始减少,均以我国为主导。 国外的铁皮石斛一直以来都是以鲜品及其制品为主要销售产品,随着引进我国的中成药技术,以及在鲜品市场被我国占有,国外的铁皮石斛将会逐步以中成药作为主要销售渠道。 4.主要参考文献 [1]吴韵琴,斯金平. 铁皮石斛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5):2033-2037

入党动机和目的【三篇】

入党动机和目的【三篇】 篇一 尊敬的党组织: 我自愿的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为共产党它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代表着中国各族人民利益忠实的代表,同时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来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进而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指出了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共产主义必将在全人类实现的终极目标。 《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的 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

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明、正确的党,它善于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完善自己,保持正确的航向;它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群众利益放在位,同广大人民同甘共苦;它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它实行民主的科学决策,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从严治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提高党的战斗力;它维护和发展国内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坚持实行和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全面进步;它积极团结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种爱国力量,加强同港、澳、台同胞的联系,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它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我生在改革开放的春天,沐浴在新时代的春风里,党的教育伴随我走过了24年的人生历程。还在孩提时,电影里、课本上

研究性开题报告范文

研究性开题报告范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棗研究性学习随之产生。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人与环境》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施 1.研究动员、确定课题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学生对此比较陌生,所以活动 的第一步即向学生介绍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法及其优点、特点、开展的过程,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刚刚进入高一,所学知识较少,知识体系不够完善,从而选择学生比较熟悉而又与之息息相关的水作为研究的课题。 2.制定,分组调查 为了更充分的研究主题,根据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以及关于环 境保护的一些热点问题,经过师生的共同研究,把研究的课题细化为

几个子课题:一水污染问题;二水的净化问题;三饮水与健康;四珍惜水资源。班级成员自由组合分别承担四个子课题。制定子课题的研究方案后,有小组成员查找和收集相关资料,为课题的研究寻求证据。 3.材料,交流信息,论证结果 小组成员对资料进行归类,筛选有用的材料,从多角度,以多种方式对相关课题进行具体的研究,同时针对有关问题小组之间进行交流研讨,以求对其地研究更深入。 4.评价审核 (1)各课题小组汇报研究情况,展示研究成果,得出研究结论。 (2)撰写实验报告,形成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或经验。 三.研究内容 首先进一步研究“人与环境”的基本内涵和外显行为,再通过新一轮的教育教学实验,探索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地理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的原则和方法。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如下:

开题报告研究的五个方法

开题报告研究的五个方法 第一类调查法与实验法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2、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第二类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方法排斥价值判断,规范研究方法却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1、规范研究方法 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经济现象及其运行 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研究方法研究客观现象的目的在于:提出一定的标准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并以该标准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以及研究如何使经济现象的运行符合或实现这些标准。 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 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还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还是具有消极意义。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出发点和归宿离不开价值判断。规范研究方法,就是从价值判断出发来研究经济现象,并研究如何实现上述标准。 2、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 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实证研究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 精确的知识的研究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

谈谈你的入党动机与目的

浅谈入党动机与目的 前段时间在对入党有了进一步认识,如何端正入党动机与目的,力争早日入党。下面谈谈自己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首先,何为入党动机。先说说什么是动机。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念头。简单的说入党动机就是为什么加入党组织。用概念说,入党动机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是推动人们争取入党的精神力量。人的行动是受一定思想支配的,要求入党的人,总有一定的原因和预期的目的,要求入党的人的愿望是一样的,即加入党组织,但入党的原因和预期目的是不同的。每个要求入党的同志的入党动机,也是不尽相同的。一般来说入党动机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错误的入党动机。另一方面是正确的入党动机。 错误的入党动机有很多种情况,通过学习,要求我们查找自身入党动机是否端正,入党动机中是否存在不端正成分。 1、虚荣心。有的同志认为当党员光荣,入党个人和家庭都光彩,在亲戚朋友面前也好看; 2、从众心理。有的是看到周围一些同志提出了申请,随大流,而要求入党,这样的人认为:你申请,我也申请,并没有认真考虑为什么入党和入党后做些什么。 3、有的认为现在政策好,自己富起来了,为报答党的恩情要求入党; 4、有的认为党票是一种政治资本,通过入党政治上找个靠山。 以上入党动机是极端错误的。上述几种错误的动机很典型、说的也很准确、贴近人的思想。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训班的老师指出:参加学习的同志绝大部分是先进分子,是工作、思想、学习中的先锋,但是里面个别同志入党动机可能有错误成分,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克服错误的动机,端正心态,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正确的入党动机是,入党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因为它与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和党员条件是一致的。其他入党动机则是与此相违背的,是不正确的,甚至是极端错误的。有些人可能会说,这些话向官话、象口号,不切合实际。我认为入党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并不空,是我们平时努力工作、学习、思想进步的一种理论升华。退一步讲,我们每天努力工作都是在为人民服务;只有端正入党动机,才符合党章规定的入党条件;入党以后才能发挥一个党员应有的作用,从而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战斗力。反之,如果让那些动机不纯的人特别是企图利用党员称号来捞取好处的人进入党内,就难以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甚至给党带来严重损失。因此党组织把端正入党动机作为对申请入党的同志的最基本要求,把考察要求入党同志入党动机和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作为保证新党员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措施。发展新党员,只能把那些入党动机端正,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表现出色,确实具备党员条件的人吸收近来;那些动机不纯的决不能吸收入党。 二、对于我们这些要求入党的同志来说,端正入党动机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正确的动机,是正确行动的精神力量。只有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有持久不衰的动力,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 我认为:入党就意味着责任与使命,意味着拼搏与奋斗。入党决不是为了捞取个人的某种政治资本,也不是为了达到升官发财、贪图金钱与名利的目的。入党为的是能比别人多吃苦、吃得亏、吃大苦、耐大劳;为的是不图名不图利,不计个人的得与失;为的是任劳任怨,踏踏实实,抛弃个人私利。作为一个党员来说,就是无论何时何地,在任何条件下都要以党的事业为重,事事当先锋、处处作表率,充分发挥好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党的先进性。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现象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现象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2012届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设计题目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现象的调查研究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指导教师姓名 1.绪论问题提出现如今五花八门的教育机构层出不穷,例如有帮助幼儿早期智力开发的,有主攻幼儿艺术方面的,有教幼儿读写算的等。有些教育机构的学费令人咂舌,但家长仍然不惜重金要送孩子去学,总觉得孩子多学点、早学点没错的,孩子真正的兴趣却很少被关注,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象。在幼儿园的实习过程中,笔者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种现象:在早上个别化游戏活动的时间,老师告诉幼儿,有作业的去桌上写作业,没作业的可以玩游戏,有一大半的幼儿拿着书包,把作业拿出来做,仅有一小部分的幼儿去玩游戏了。这种现象是家长给幼儿园施加的压力还是幼儿园的教育中存在“小学化”倾向,如果幼儿园的教育中有这种倾向,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试图对所选择的幼儿园进行深入的调查,希望能从中找出这一系列问题的症结所

在。概念界定幼儿园教育是一种系统,是在幼儿园教育情境中,通过传递各种经验,实现对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促进。幼儿园教育有家长的参与,但主要幼儿园来承担,依靠专职幼教工作者开展,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并应该是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活动。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国内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看法不尽一致,有代表性的定义是黄绍文的界定,他认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指的是把幼儿当做小学生进行教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注重课程设置,提前学习小学语数外知识;课堂教学形式是填鸭式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缺乏调动孩子的主动性;注重幼儿的行为规范,要求幼儿整齐划一,强制幼儿不能随意动作。李健轩则认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 1 幼儿当作小学生来要求,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主要体现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中以小学要求进行知识传授、练习;在行为规范上则希望幼儿努力学习,尽量少游戏。通过比较发现,这两种定义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界定在知识学习和行为规范两个方面。全美幼教协会(美国国家教育部全美幼教专家协会)将幼儿园课程定义为:“一种有组织的框架,它描述了儿童应学习的内容、儿童达到规定

动机试题

选择题不用抄题目,直接写答案即可。 一、选择 1. 意志行动()(多选)。 A.要克服困难 B.有目的性 C.是有意识的行为 D.取决于当前需要 E.是人的内部意识向外部行动转化的过程 2. 意志行动中的准备阶段包括()(多选)。 A.动机斗争 B.确定行动目的 C.选择行动方案 D.克服困难 3.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种动机冲突属于()。 A.接近—回避 B.回避—冲突 C.多重接近—回避 D.接近—接近 4、既怕考试不及格又不想放弃玩耍时引起的是()式冲突。 A.双趋 B.双避 C.趋避 D.多重趋避 5.一个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受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冲突情境属于()。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6.一个人听到自己患重病的消息后,一开始往往会拒绝接受这种事实,这体现()的机制;有时候人们还表现出孩子似的哭闹行为,这体现()的机制;当人们发现这种事实无法改变时,短期内往往会变得消极、沉默,对任何事情都失去兴趣,这体现()机制。 A 认同 B 退行 C 冷漠 D 过度焦虑 E 否认 F 合理化 7.一个对人经常怀有敌意的人会说别人都不友好,这体现()。A否认 B投射 C压抑 D退行 E合理化 8. 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这体现()。A否认 B投射 C压抑 D退行 E合理化 9、一位演员刚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但上台演喜剧时仍能谈笑风生,这反映意志();与盲目性、易受暗示性相反的品质是();有的人遇事总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这说明他们的意志缺乏();对于缺乏毅力的学生,应特别注意培养他的()。 A.自觉性 B.自制性 C.果断性 D.坚韧性 10、动机()(多选)。A.使个体朝一定目标活动 B.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C.可根据行为表现加以推断 D.和行为之间有对应关系 11、根据不同的需要为基础,动机可划分为()。A.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B.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C.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D.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12、()可以引起动机?(多选)A.诱因 B.需要 C.兴趣 D.信念E、内驱力F、情绪

春节旅游调查报告

春节旅游调查报告 Updated by Jack on December 25,2020 at 10:00 am

春节旅游调查报告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法 调查时间:2012年2月6日至2月15日 调查人:刘圣祥 抽样人群:来九寨沟旅游的人 12年年初四川省灾后重振和危机应对政策初见成效,解脱降落趋势,今年“春节”逐渐有回热征兆。我组于12年2月5日至2月15日“春节”黄金周期间对游客在九寨沟的旅游情形进行抽样调查,现将所调查的有关内容综合并剖析如下: 四川暗藏着一处桃源仙境――九寨沟。那里有重重的山峦和茂密的森林,;有彩色的湖泊和奔涌的飞瀑;还有各种鸟类和珍禽等。九寨沟的独特和它出色的神话故事如梦如幻,因此人们习惯的将它称之为“神话世界”。在春节黄金周旅游安全上,节前和节日期间,成都市假日办和相干部分,加大了对重要景区(点)的旅游安全的领导检讨,从源头上确保了节日期间的旅游市场安全有序。春节期间,全市无重大旅游安全义务事故和旅游投诉,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同一”。 一、“春节”旅游市场的总体情形 1客源市场呈上升趋势 5.12汶川大地震产生,九寨沟有震感,但并没有对景区的自然景观和旅游服务设施造成损坏。地震过后,九寨沟治理局马上组织全局所有职工对景区各景点、步游栈道、观景台、景区公路、护栏进行拉网式排查,没有发明破坏和安全隐患。九寨沟地域的宾馆、饭店、公路、娱乐、购物等旅游基本设施均完好无损。统计剖析表明地震后愿意来九寨沟旅游的占%,以为地震对九寨沟没有任何影响色游客占%。从此可看出九寨沟已经解脱降落趋势客源开端升温。 “2012中国生态旅游年九寨沟首游式”将于2009年1月1日在九寨沟景区举办。今年的“生态之旅”包含:“相约世界最艳丽湖泊―五花海”新年祈福、“新年贺礼―走进躲寨”、“九寨画院”成立等各项运动,。这一运动增添了客源量,据工作职员先容:九寨沟景区从12年11月16日到年今年3月31日履行淡季票价80元,观光车票也降至80元;同时还履行二次进沟政策(即假如要二次进沟,只需多买一次观光车票外加20元工费),二次进沟总费用为260元(不含保险),比旺季节俭360元,目前春节期间天天旅游人数已经超过XX人. 2营销力度加强

犯罪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犯罪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犯罪心理 2、犯罪心理结构 3、犯罪目的 4、犯罪心理预测 5、变态心理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犯罪经历的差异,分为________与累犯,偶犯与_________。 3、犯罪行为发生机制的常见模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犯罪心理结构的不断强化,可分为三个阶段:___________阶段、__________阶段、________阶段。 5、情绪型动机犯罪的心理结构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被缉捕的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罪犯进行_____________是进行心理矫治的前提。 8、虞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每小题5分,共30分) 1、按犯罪的不同动机来分,犯罪可分为哪五种类型? 2、少年犯罪人的动机特征主要有哪几点? 3、造成行为人疏忽大意过失犯罪的主要心理因素有哪些? 4、在犯罪心理的预防中,一般与特殊心理预防的内容有哪些? 5、什么叫犯罪动机,它一般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6、团伙犯罪的心理特征有哪些? 四、论述(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比较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心理的不同。 2、进入90年代以来,女性犯罪比例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请从女性犯罪心理角度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 2、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3、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主观上通过实施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4、犯罪心理预测:是指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某些个体犯罪或再犯罪的可能性所做的有根据的估计和推断。 5、变态心理:是指人的知、情、意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行为表现超出了正常范围,

谈谈你的入党动机与目的

谈谈我的入党动机与目的 通过一周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学习,在培训班的老辅导下,系统的学习了党的性质、纲领、组织原则;党员的条件、入党动机和手续6个方面的理论学习,在对入党有了进一步认识,如何端正入党动机与目的,力争早日入党。下面谈谈自己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首先,何为入党动机。先说说什么是动机。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念头。简单的说入党动机就是为什么加入党组织。用概念说,入党动机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是推动人们争取入党的精神力量。人的行动是受一定思想支配的,要求入党的人,总有一定的原因和预期的目的,要求入党的人的愿望是一样的,即加入党组织,但入党的原因和预期目的是不同的。每个要求入党的同志的入党动机,也是不尽相同的。一般来说入党动机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错误的入党动机。另一方面是正确的入党。错误的入党动机有很多种情况,通过学习,要求我们查找自身入党动机是否端正,入党动机中是否存在不端正成分。 1、虚荣心。有的同志认为当党员光荣,入党个人和家庭都光彩,在亲戚朋友面前也好看; 2、从众心理。有的是看到周围一些同志提出了申请,随大流,而要求入党,这样的人认为:你申请,我也申请,并没有认真考虑为什么入党和入党后做些什么。 3、有的认为现在政策好,自己富起来了,为报答党的恩情要求入党; 4、有的认为党票是一种政治资本,通过入党政治上找个靠山。 以上入党动机是极端错误的。上述几种错误的动机很典型、说的也很准确、贴近人的思想。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训班的王力明老师指出:参加学习的同志绝大部分是先进分子,是工作、思想、学习中的先锋,但是里面个别同志入党动机可能有错误成分,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克服错误的动机,端正心态,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正确的入党动机是,入党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因为它与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和党员条件是一致的。其他入党动机则是与此相违背的,是不正确的,甚至是极端错误的。有些人可能会说,这些话向官话、象口号,不切合实际。我认为入党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并不空,是我们平时努力工作、学习、思想进步的一种理论升华。退一步讲,我们每天努力工作都是在为人民服务;只有端正入党动机,才符合党章规定的入党条件;入党以后才能发挥一个党员应有的作用,从而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战斗力。反之,如果让那些动机不纯的人特别是企图利用党员称号来捞取好处的人进入党内,就难以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甚至给党带来严重损失。因此党组织把端正入党动机作为对申请入党的同志的最基本要求,把考察要求入党同志入党动机和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作为保证新党员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措施。发展新党员,只能把那些入党动机端正,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表现出色,确实具备党员条件的人吸收近来;那些动机不纯的决不能吸收入党。 二、对于我们这些要求入党的同志来说,端正入党动机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正确的动机,是正确行动的精神力量。只有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有持久不衰的动力,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党 我认为:入党就意味着责任与使命,意味着拼搏与奋斗。入党决不是为了捞取个人的某种政治资本,也不是为了达到升官发财、贪图金钱与名利的目的。入党为的是能比别人多吃苦、吃得亏、吃大苦、耐大劳;为的是不图名不图利,不计个人的得与失;为的是任劳任怨,踏踏实实,抛弃个人私利。作为一个党员来说,就是无论何时何地,在任何条件下都要以党的事业为重,事事当先锋、处处作表率,充分发挥好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党的先进性。

浅谈入党动机与目的

浅谈入党动机与目的 通过一周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学习,在培训班的老辅导下,系统的学习了党的性质、纲领、组织原则;党员的条件、入党动机和手续6 个方面的理论学习,在对入党有了进一步认识,如何端正入党动机与目的,力争早日入党。下面谈谈自己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首先,何为入党动机。先说说什么是动机。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念头。简单的说入党动机就是为什么加入党组织。用概念说,入党动机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是推动人们争取入党的精神力量。人的行动是受一定思想支配的,要求入党的人,总有一定的原因和预期的目的,要求入党的人的愿望是一样的,即加入党组织,但入党的原因和预期目的是不同的。每个要求入党的同志的入党动机,也是不尽相同的。一般来说入党动机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错误的入党动机。另一方面是正确的入党动机。 错误的入党动机有很多种情况,通过学习,要求我们查找自身入党动机是否端正,入党动机中是否存在不端正成分。 1、虚荣心。有的同志认为当党员光荣,入党个人和家庭都光彩,在亲戚朋友面前也好看; 2、从众心理。有的是看到周围一些同志提出了申请,随大流,而要求入党,这样的人认为:你申请,我也申请,并没有认真考虑为什么入党和入党后做些什么。

3、有的认为现在政策好,自己富起来了,为报答党的恩情要求入党; 4、有的认为党票是一种政治资本,通过入党政治上找个靠山。 以上入党动机是极端错误的。上述几种错误的动机很典型、说的也很准确、贴近人的思想。 在学习的过程中,培训班的王力明老师指出:参加学习的同志绝大部分是先进分子,是工作、思想、学习中的先锋,但是里面个别同志入党动机可能有错误成分,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克服错误的动机,端正心态,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正确的入党动机是,入党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因为它与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和党员条件是一致的。其他入党动机则是与此相违背的,是不正确的,甚至是极端错误的。有些人可能会说,这些话向官话、象口号,不切合实际。我认为入党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并不空,是我们平时努力工作、学习、思想进步的一种理论升华。退一步讲,我们每天努力工作都是在为人民服务;只有端正入党动机,才符合党章规定的入党条件;入党以后才能发挥一个党员应有的作用,从而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战斗力。反之,如果让那些动机不纯的人特别是企图利用党员称号来捞取好处的人进入党内,就难以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甚至给党带来严重损失。因此党组织把端正入党动机作为

犯罪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犯罪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简答题、分析操作题) 一、名词解释 1犯罪心理学 2犯罪心理 3 犯罪行为 4犯罪对策 5 虞犯 6心理结 构 7、犯罪心理结构 8犯罪心理结构类型 9犯罪动机 10犯罪目的 11累犯 12群体犯罪心理 13团伙犯罪 14犯罪心理矫正 15内省疗法 二、填空 1、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犯罪是广义的犯罪人,主要包 括、、及、几种人。 2、犯罪心理结构形态的变化,一般要经历、、等三个阶段的形态变化。 3、犯罪心理结构一般分为、、、、几个子系统。 4、犯罪心理结构的认知调节系统的主要包括、、。 5、西方学者在研究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时,提出的犯罪原因论主要、 和、、、、。 6、犯罪的主体因素主要有、、。 7、犯罪的主体外因素主要有、、、。 8、犯罪行为的发生的防御机制主要包括、、、。 9、物欲型动机犯罪的犯罪类型主要有、、、、。 10、绪型动机犯罪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 11、青少年犯罪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 12、群体犯罪心理的形成一般要经过、、、几个环节的演化 13、团伙犯罪心理具有、、、、等特征 14、集群犯罪的行为特点集中表现为、、、。 15、审讯阶段审讯人员控制犯罪嫌疑人意向活动的心理策略主要有、、。 16、犯罪心理诊断的方法主要有、、、。 17、我国监狱在矫正罪犯的犯罪心理中经常使用感化法,其具体方式主要 有、、、、。 三、简述题: 1、研究犯罪心理的具体方法 2、犯罪心理结构各子系统的具体内容 3、故意犯罪的心理结构模式 4、过失犯罪的心理结构模式 5、宣泄犯罪的心理结构模式 6、西方罪犯原因论中欲望――犯罪原因论中的主要观点 7、犯罪综合动因的概念和基本要点 8、犯罪心理内化机制的具体内容 9、贪污、受贿人的心理结构特征 10、试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性与犯罪心理和行为发生的相关性 11、简述女性犯罪心理结构的认知、情感特征 12、群体犯罪的定义和类型 13、集群犯罪发生的心理和社会原因 14、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和类型 15、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的一般心理状态 16、控制犯罪嫌疑人认知活动的策略

国际贸易的动机和目的

国际贸易的动机和目的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动机和目的 一、有关国际贸易的各种学说 (一)资源的绝对匮乏 由于有些国家缺少某些资源,所以产生国 际贸易。如韩国不产香蕉,所以从别的国 家进口香蕉。 (二)资源的相对匮乏——亚当·斯密:“地域分工说” 《国富论》认为,自然资源对各国进行了“自 然分工”,自然资源的相对匮乏导致了国际 贸易的产生。比如:法国的葡萄资源丰富 而大米资源相对匮乏,就从别的国家进大 米而出口葡萄酒。 (三)比较利益说——大卫·李嘉图 引入劳动生产率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 英国的酒和毛呢生产都落后,但相对而言 生产酒比生产毛呢节约的劳动日多,因此 就生产酒而进口毛呢。

(四)生产要素比例说——俄林 综合考虑土地、劳动和资本因素。如澳大利亚产小麦,因为它土地多。而日本产 电子产品,因为它劳动力多,土地少。(五)技术差异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把技术看成生产要素之一。技术发达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占优势。 * 上述五种理论都忽略了国家及政府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把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看作 孤立条件。 (六)国家相互依赖学说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不仅仅是各国的生产要素差异,而且各国应当协调发展。 第二节国际贸易法的定义和调整范围一、国际贸易法的概念

国际贸易法是调整各国之间商品、技术、服务的交换关系以及与这种交换关系有关的各种法律 制度与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国际贸易法的调整范围 1、国际货物买卖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有关运输、 保险与支付方面的法律; 2、有关服务贸易方面的法律与制度; 3、国际许可证贸易,即有关专利、商标、专有 技术、著作权及其跨过转让和国际保护方 面的法律与制度; 4、国际商品制度; 5、有关政府管理贸易方面的法律与制度。 案例: 中国北京某公司与一设在上海的某外商独资企业于2000年12月在北京签订了一分货物 买卖合同,由设在上海的该外商独资企业 向北京公司出售通信设备,交货地点为北 京公司的仓库。合同约定:如果发生纠纷, 先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提交中国国际经 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仲裁,适用《联 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调研开题报告格式-总结报告模板

调研开题报告格式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式标准。 调研论文开题报告书格式 目录 导言 一、课题基本情况介绍 二、调研情况介绍 调研的内容和步骤 市场调查,这部分应包括对方案实施地点进行分析调研,分析出其地理位置优势与恶 劣、周边环境情况、所在区域商业发展情况、所在区域政策、经济及产业环境、经营目的与范围、消费对象、顾客心理、设计定位、市场预测等。 三、课题考察归纳总结 1.课题存在的突出问题 2.课题设计上应注意的问题

四、主题思想定位 五、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调研报告(二号黑体) 导言(三号黑体) 从卡通的词源上,我们就能够确切地获知,卡通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最早起源于欧洲。而在近代欧洲,有两个促使卡通出现的重要历史条件:首先,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了市民阶层的力量,导致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其次,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由开放的艺术理念开始为社会所接受。这两个条件的相互作用,使得传统绘画走下了中世纪的神坛,日益接近平民的审美趋向,给以简御繁的卡通画提供了产生的社会基础。在二战前后,虽然欧美卡通产品依然占据着世界卡通市场的主流,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和大众文化的变革,卡通艺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全方位、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无可否认的是,一股卡通业的新浪潮正在兴起,并将席卷全世界。(小四宋体) 调研时间:(前面空两个字符) 20XX年11月23日20XX年2月28日。 调研地点: 郑州市二七商圈、小商品城。 调研方法: 实地考察、问卷、络搜集、阅读文献资料。考察内容:包装设计类及包装设计发展。 调研目的: 在确定调研课题开始,就必须明确自己要做的课题,从而在调研设计阶段明确调研的目的。了解市场上的各种形象设计,收集各种资料,为自己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作好准备。

关于大学生旅游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旅游情况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具有更多的冒险精神和追梦遐想,这些促成了大学生旅游热。更多关于大学生旅游情况的调查报告,请看下文。 篇一: 如今在校的大学生们,其经济来源还仅靠父母支援,而大部分的大学生未能经济独立,旅游费用还仅凭自身的经济能力,由此在行动上有了较大的局限性。进而价格就成为大学生们外出旅游首要考虑的条件,吃、住、行是基本的消费项目。 最不愿意接受的便是进店购物,这同旅游公司以购物来填补团费的运营模型有了较大的矛盾。虽大学生也有旅游购物花费,可一般金额较少,而有着较大的吸引性则是富有当地特色的纪念物或特产。一般不考虑娱乐项目。 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实施方法

(一)旅游企业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做好校园营销 1、将校园营销与大学生课堂相结合 同高校教学部协作,把授课内容同旅游结合一起,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并能为旅游公司带来生意。例如思想政治课里,便结合进红色旅游项目,召集大学生旅游参观革命景区;可将乡村旅游项目推荐给专业是农林动的大学生,促使他们能径直地感受农村生活,并有较强烈的兴趣。 2、加大旅游企业在高校的宣传力度 如今大学生获得旅游资料,一般都通过互联网或是亲朋好友。可大学生作为其旅游公司的市场,还未从本质里受到关注,所以一般没在广告或宣传方面进行投入。旅游公司应扩大对大学生的宣传度,经不同的渠道,如校园里分发宣传海报、旅游单及支持学生活动项目等,能增强旅游公司在大学生里的知晓度。 (二)做好市场调查工作,设计适合大学生的特色线路 1、树立薄利多销的营销理念

旅游公司需从本质里关注大学生,建立起薄利多销的销售观。纵使市场利润不是很大,但此市场潜在的规模较大,所以公司需有专门人员进行负责,经不同方式的调查,如访谈、问卷等,凭大学生对旅游意向来安排具体线路。 2、与高校学生社团合作 同高校社团进行协作,让大学生一同进行线路的开发。旅游公司不仅需做好市场调研,还需举办各项活动,让大学生真正地加入开发旅游项目中。譬如开展校园设计旅游路线比赛,依据大学生的情况来安排具体线路,且评选出最高人气路线奖,而受大学生欢迎的路线需增强宣传力度,由此使参与旅游的大学生人数增加。 (三)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大学生作为观念活跃、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团体,所以旅游公司更应提供给他们充足的有着丰富经验的导游团队,经旅游过程提供的高品质服务来博得他们的信赖。 与此同时,还需研究出相关纪念意义的旅游产品,虽大学

犯罪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犯罪心理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 2、犯罪心理结构: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它是行为人个性心理结构中社会心理缺陷的总和,是其发动犯罪行为的内部心理原因和根据。 3、情绪型动机犯罪:又称情感型或感情型动机犯罪,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犯罪行为。 4、初犯:是指具有犯罪心理发生、发展的复杂过程和激烈的犯罪动机斗争过程的第一次违法犯罪者。 5、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结果,其行为构成犯罪的。 6、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称。 7、犯罪目的:是指行为人主观上通过实施犯罪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8、变态心理:是指人的知、情、意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行为表现超出了正常范围,甚至表现为某种程度地丧失了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 9、犯罪心理预测:是指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某些个体犯罪或再犯罪的可能性所做的有根据的估计和推断。 10、犯罪行为:是指犯罪人在一定的犯罪心理影响和支配下所实施的危害他人和社会的、触犯刑法处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 11、犯罪对策:是指预防、揭露、惩罚犯罪和娇治犯罪的各种策略、方法手段的总称。 12、犯罪心理结构类型:指不同犯罪心理结构稳定的具有区别的样式(或模式)。指不同犯罪心理结构稳定的具有区别的样式(或模式)。可以反应不同类型的犯罪所具有的不同犯罪心理状况的特点。 13、犯罪动机:犯罪动机是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在起因,是犯罪心理结构中的重要动力因素。 14、累犯: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故意犯罪。 15、群体犯罪心理:群体犯罪心理是指在犯罪群体或落后群体以及副文化群体中,个人与群体的意向、动机和目的相互影响而形成的适合犯罪的共同心理倾向。 16、团伙犯罪:是一种以青少年犯罪人为主体,以纠合性的松散结构为特征的违法犯罪群体的总称。 17、犯罪心理矫正:是指在掌握罪犯犯罪心理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监狱常见矫治手段,促使罪犯的犯罪心理结构向良性方向转化,使其在出狱后能自觉抑制不良的心理冲动,成为守法的公民。 18、内省疗法:让犯罪人与外界隔绝,面壁思过、反省罪错、思考犯罪的原因,进而达到顿悟与转变心理的治疗方法 二、填空题 1、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 2、依犯罪经历的差异,:分为初犯与累犯,偶犯与惯犯

入团动机目的

入团动机目的 【导语】入团动机目的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整理的入团动机目的,欢迎阅读! 敬爱的团支部: 进入中学的我郑重地向团组织提出申请,要求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共青团是党的忠实助手,是一所马克思主义的大学校。在这座共产主义的大熔炉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先进青年、伟大祖国的建设者、捍卫者,铸造了一代又一代共产主义战士——黄继光、雷锋、张海迪式的人物。 加入共青团是我多年的夙愿。以前,我一直想加入共青团,但将自己同那些优秀共青团员比较时,就感到自己缺点很多, 相差甚远,因而没有勇气提出申请。最近由于老师热情帮助,我逐渐认识了自身缺乏坚韧不拔的毅力、

经不起批评、受不起委曲等,开始有所进步,对团的认识逐渐加深,使我更加希望能够成为团的一份子。 我决心在加入团组织以前,以共青团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优秀共青团员为榜样,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与认识水平,争取做一个完全合格的共青团员。最后,我再次请求团组织接受我的入团申请,我决不会辜负团组织的期望。 敬爱的团组织:我,是一名普通的青年人,也正如每一名青年人一样,有着理想和抱负,向往着美好的未来,而这一切都需要有一个指路的标灯,而共青团就是青年人前进道路上的航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行动指南,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全国各族青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而奋斗。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壮大的,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前列,有着光荣的历史。在建立新中国,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进程中发挥了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