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东师大实验心理学期末题库答案

华东师大实验心理学期末题库答案

华东师大实验心理学期末题库答案
华东师大实验心理学期末题库答案

*提示:请使用左侧的“书签”在练习题和模拟试题答案之间进行切换。

练 习 题 参 考 答 案

一、填空题:

1.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

理学、人格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动物心理学等等(任意9个)

2.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抵消平衡法、统计控制法

3.生理变化、变化

4.每个被试、所有水平

5.低亮度环境、缓慢提高、暗适应

6.斯珀灵(Sperling)、平均9.1个项目

7.复合音、语言、言语听觉特征

8.两个或两个以上、效率高、实验控制较好、可以获得交互作用

9.一分钟、明适应、提高,降低,暗适应

10.时间分辨能力、转盘闪烁方法

11.刺激强度、复杂程度

12.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

13.数量上、质量上、属性、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自变量、某种

特定反应

14.因素型实验、函数型实验

15.每一水平上、交互作用

16.反应时、反应、刺激、明显反应

17.费希纳、最小变化法、平均差误法、传统心理物理法

18.感觉敏感性、反应偏向

19.感受性曲线、相同的感受性

20.比例量表

21.实验组、控制组

22.课题确定、被试选择、实验控制、数据整合、研究报告撰写

23.额外变量

24.视角原理、大、大、小

25.方法、结果、结论、附录

26.实际需要、理论需要、个人经验、前人的研究与文献资料

27.实验结果、样本、普遍代表性、适用性

28.所有要比较的刺激、某一特性

29.纯音掩蔽、噪音掩蔽、噪音与纯音对语言的掩蔽

30.线索综合、线索优势、线索分离、线索互补、线索平均、线索再解释

±

31.72、加工单元

32.依赖、影响

33.听觉器官、发声体

34.形状恒常性

35.阴影、几何透视

36.人为地、系统地、观察、记录、解释

37.具体计划、控制实验条件、安排实验程序

38.《心理物理学纲要》、函数关系

39.间接方法、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

40.作业变量、环境变量、被试变量

41.直接方法、瞬时转换点或阈限

42.统计控制

43.细节、轮廓、最小维度

44.速度、准确性、权衡

45.减数法时期、唐德斯反应时ABC、加因素法时期

46.阈限、差别阈限

47.相等单位、绝对零点、一个次序

48.头几个字母、有意义

49.强度、距离之差

50.心理活动的时间测定工作

51.自然观察法、个案研究法、调查研究

52.学过的单字、另外一些未学过的单字

53.整体知觉、错觉、经验信息独立、刺激信息独立

54.描述性、因果关系

55.权威、注意凝聚、先验

56.腾伯格、加法法则、加因素法、发展、延伸

57.前瞻、回溯、前瞻、意向

58.有意无意地、期望

59.唐德斯、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

60.经验观察、自我校正

61.冯特、费希纳、艾宾浩斯、记忆

62.被试、无关变量、重复验证

63.电流、感应磁场、极微弱的磁信号

64.心理感受、刺激大小、差异感受、刺激变化量

65.先前呈现的顺序、开始位置、中间位置

66.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

67.视觉对象、头部、眼睛

68.立体物体、前后相对距离

69.习惯、期望、练习、疲劳

70.报告标准、似然比值

71.直接验证、系统验证、概念验证

72.过滤器理论、资源限制理论、特征整合理论

73.特雷斯曼、特定值、结合

74.概念、程序

75.肌肉线索、适应、辐合

76.自变量、因变量、处理水平、被试

77.相同或相似、随机分配

78.强度差、时间差、周相差

79.被试内设计、人数较少、单个

80.实验方法、实验目的、准确性、有效性、内部、外部

81.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

82.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

83.神经质、外向性、求新性、随和性、尽责性

84.从众实验, 服从实验, 责任扩散实验

85.社会知觉和社会态度

86.内隐态度、内隐自尊及内隐刻板印象

87.勒温

88.身体缓冲区

89.系统的安全需求、操作上的方便需求。

90.工作、活动

91.直线透视、大小透视、视野中高度、纹理梯度

92.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等级资料、描述性资料

93.构思效度

94.顺序比较阶段、决策阶段

95.数量估计、数量生产、绝对数量估计

96.外围提示、符号提示

97.类型论、特质论

98.相符行为

99.逆向工作

100.硬件匹配、软件匹配

二、选择题

1.(B)

2. (D)

3. (C)

4. (D)

5. (B)

6. (B)

7. (A)

8. (D)

9. (AB) 10.(BD) 11. (AB) 12. (ACD) 13. (ABC) 14. (B) 15. (B) 16. (B) 17. (B) 18. (B) 19. (AB) 20. (ABC) 21. (A) 22. (B) 23. (ABCD) 24. (C) 25. (BC) 26. (B) 27. (D) 28. (B) 29. (ABCD) 30. (B)

31. (B) 32. (ABCD) 33. (ABC) 34. (AB) 35. (AC)

36. (D) 37. (ABCD) 38. (ABCD) 39. (B) 40. (ABCD)

41. (A) 42. (C) 43. (D) 44. (D) 45. (A)

46. (ABCD) 47. (ABC) 49. (ABCD) 49. (BC) 50.(ABC)

(ABCD) 55(BD) 51. (BD) 52.(ABC) 53.(AB) 54.

56 (ABC)57.(ABC)

三、名词解释

1.闪光融合临界频率:当每分钟闪光的次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人眼就不再感

到是闪光而感到是一个完全稳定的或连续的光,闪光临界融合频率就是指闪

烁刚刚达到融合时的光刺激间歇的频率。它是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能力的

指标。闪光临界融合频率最早是用制成扇形的圆盘在光源前旋转来测定的。

顾名思义,称之为转盘闪烁方法。

2.自然错觉: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自然界里客观事物和现象产生的某种有固定

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比如很典型的月亮错觉,指月亮在水平线上时,比

月亮到正顶上时看起来显得大些。

3.内隐记忆:内隐记忆的根本特征是被试并非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

忆,但它可以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自然地表现出来,并且这种任务的操作

不依赖于被试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恢复。内隐记忆的提出离不开20世纪60

年代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生理学的两个新兴研究领域——启动效应的研究和

遗忘症的研究。有关内隐记忆的理论解释中较为著名的是多重记忆系统说和

适当迁移加工理论。

4.暗适应:暗适应是指在低亮度环境下感受性缓慢提高的过程。如当我们走进

电影院时,最初什么也看不见,需经过一段时间才逐渐适应,并能区分周围

物体的轮廓。人眼有两套适应机制,即视锥细胞的过程和视杆细胞的适应过程。

5.因变量:在实验中,由操纵自变量而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

因变量的控制主要着眼于如何精确客观地记录下它的变化。因变量控制的主要方法有:反应控制、选择恰当的因变量指标、避免量程限制。

6.统计控制法:是在实验完成后通过一定的统计技术来事后避免实验中额外变

量的干扰,用于实验完成后。它主要用于实验前控制难以完全控制额外变量影响的情况下,常用的统计控制法有:协方差分析、剔除极端数据,或分别加权等事后控制技术。

7.速度-准确性权衡:在具体采用反应时指标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因为反

应时实验有两个基本的因变量,即速度和准确性。反应时实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间的反向关系,这使得我们必须在它们之间作出权衡。心理学家将这种关系称为速度-准确性权衡。

8.被试内设计:指每一个被试都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处理的设计。被试内设

计不但节省了被试人数,而且不同组的被试个体差异也得到了最好的控制。

被试内设计比被试间设计更有力,能更好的考察实验组和控制组之间的差异,这个优点使得许多研究者更倾向于使用被试内设计。和被试间设计相反,被试内设计不会受到来自被试个体差异的困扰,但却必须面对实验处理之间相互污染的问题。可以采用平衡技术来控制这些差异。

9.实验者效应: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有

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附和实验者的期望。这种效应往往以颇为微妙的方式起作用。

10.ROC曲线:即是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感受性曲线。曲线

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该曲线以虚惊概率为横轴,击中概率为纵轴所组成的坐标图和被试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由于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得出的不同结果画出的曲线。

11.减数法:又称唐德斯反应时 ABC或唐德斯三成分说,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

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它是由唐德斯首先提出的,因此又称唐德斯减数法。它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利用反应时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减数法的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12.双盲实验:是一个很好的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排除法的一种。双盲控制

时让实验的操作者和实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的内容和目的,由于实验者和研究参加者都不知道哪些被试接受哪种实验条件,从而避免了主、被试双方因为主观期望所引发的额外变量。

13.等响曲线:响度不仅和声压(声音的物理强度)有关,而且和音频有关。例

如,对两个频率为1000赫和100赫的声音,声压级虽然都是 40分贝,但响度感觉却大不相同,1000赫声音要比100赫的声音响得多。等响曲线就是把响度水平相同的各种频率的纯音的声压级连成的曲线。图中每条曲线上各种频率的声音的响度感觉是相等的,所以称为等响曲线。可以用调整法来制作等响曲线,先选定一定强度的1000赫纯音作为标准刺激,用各个不同频率的声音为比较刺激,由听者调节比较纯音的强度,直至和标准纯音响度感觉相等。

14.多重记忆系统说:认为记忆是由多个不同的子系统所组成,而每个子系统又

都由若干特定的加工过程组成。同一个子系统内的加工过程之间的关系比不同子系统中的加工过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并且在理论上每个记忆系统都可能具有其特定的神经机制与行为指标。在多重记忆系统理论看来,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就分别代表了记忆的两种不同子系统。

15.听觉掩蔽:听觉掩蔽指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

响而减弱的现象。听觉掩蔽包括三种情况:纯音掩蔽、噪音掩蔽以及噪音与纯音对语言的掩蔽。

16.良好图形法则:指视知觉组合的一个倾向是知觉良好图形,良好图形一般是

同一组刺激显示的各种可能组合中最有意义的图形。构成好图形的五个因素为:共同命运(即运动方向相同)、对称、平行、连续、封闭。

17.部分报告法:传统的全部报告法通常要求被试在短暂刺激呈现后,尽可能多

地报告出先前呈现过的刺激。此类整体报告研究认为人的感觉记忆容量仅为4-5个项目。而斯波林认为这个数值被大大低估了,因为或许有很多信息在被试尚未来得及报告以前便从感觉记忆中消退了。为此,斯波林变更传统研究程序,设计了部分报告法实验。运用随机原理,使报告分段进行,有效地控制住报告时滞引起的误差。

18.交互作用:是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

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时,这两个自变量间就存在着交互作用。

19.开窗实验:是一种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的方法,它能比较明

显地看出各个加工阶段,那就好像打开窗户一览无遗了,它是反应时实验的一种新形式。

20.恒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次数法,它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

方法。其具体作法为:(1)主试从预备实验中选出少数刺激,一般是5到7个,所选定的刺激最大强度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低于 95%,刺激的最小强度被感觉到的可能性应不高于5%;(2)选定的每种刺激呈现50到200次;(3)刺激呈现的次序事先经随机安排,不让被试知道。用以测量绝对阈限时,则无需标准值;如用以确定差别阈限或等值时,则需包括一个标准值;

(4)此法在统计结果时必须求出各个刺激变量引起某种反应(有、无或大、小)的次数,并根据出现次数来定阈限。

21.人差方程式:1823年,贝塞尔与另一位天文学家阿格兰德共同观察七颗星时,

发现二人反应时的差别是恒定的,以公式表示为:B-A=1.233(秒)。其中,B是贝塞尔的反应时,A是阿格兰德的反应时。这个等式即是著名的人差方程式,它反映了两个观察者之间的个体差异。

22.信号检测论的两个独立指标:辨别力指标d’和判断标准,前者是观察者对

刺激的感受性的度量;后者是观察者反应偏向的度量,常用似然比标准β或报告标准C来进行衡量。

23.实体镜:为了研究辐合在深度知觉中的作用,必须要排除其他的深度线索。

为此,惠斯通(Wheatstone,1838)设计了只改变辐合,不改变其他线索的实体镜。当通过实体镜增大物体的辐合角时,物体会看似近些,又由于物体的实际大小没有改变,因此,给人的感觉就是物体变小了。而当减小辐合角时,物体会看似远了,又由于物体的实际大小没有改变,因此,给人的感觉就是物体变大了。

24.等高线:音高不仅和音频有关,也和音强有关,等高线就表示音高、音频和

音强间的关系。当强度改变时,各频率的音高随之发生变化。对于低音来说,音高随强度增加而降低,对于高音来说,音高随强度增加而升高,对于中等频率的声音来说,两种影响都有轻微程度的表现。等高线可以通过调整法获得。传统实验采用可连续变换强度(可听范围)的、从150到12,000赫之间的11个频率的声音,使两个频率交替呈现,让被试者调节其中一个声音的强度,使两音的音高相等。

25.迁移适当加工理论:由罗迪格等(1990)提出的迁移适当加工理论与多重记

忆系统说不同。它不认为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是不同的记忆系统,而主张一

个单一的记忆系统。按照迁移适当加工理论,记忆实验研究所观察到的实验性分离现象,反映的只是测验所要求的加工过程不同而已。该理论认为,如果记忆测验所要求的加工过程与学习时的编码加工相似或重叠,就可以提高测验成绩,否则就会相对较差。由此罗迪格等认为记忆测验应由测验中参与的心理加工类型来区分,并区分了两种加工过程:概念驱动过程和知觉驱动过程。外显记忆测验要求的是概念驱动过程(conceptually driven processing)。

概念驱动过程要求有意义的加工、精细编码和心理印象等加工过程,正是句子的精细编码以及材料的有意义组织等因素,提高了外显记忆测验的成绩。

与此相反,大多数内隐记忆测验非常依赖于学习时与测验时的知觉过程的匹配程度,并几乎都是提取过去经验中的知觉成分。因而认为内隐记忆测验要求的是材料驱动过程(data-driven processing)。

26.艾宾浩斯:一位对实验心理学的早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德国心理学家。他

的贡献表现为:证明了实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为实验心理学提供新的变量测量方法,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

27.ABA设计:是一种小样本设计。它可以较好地区分实验自变量(比如一种疗

法)的效果和时间顺序等其他因素的效果,从而进一步解决了AB设计中常常会发生的混淆问题。

28.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也就是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和有效性程度,主要包括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研究者也将之称为生态效度。

29.错误记忆:是指错误地声明一个以前未呈现过的词或从未发生过的事曾经出

现过,其经典研究范式是DRM范式。

30.特征整合理论:是由特雷斯曼提出的,包括特征和客体这两个基本概念。特

征是某个维量的一个特定值,而客体则是一些特征的结合。该认为:在空间知觉中,要借由注意把客体的特征捆绑在一起。特征整合理论的核心是将客体知觉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前注意阶段;一个是特征整合阶段。在前注意阶段,知觉对特征进行自动的平行加工,无需注意;而在整合阶段,通过集中注意将诸特征整合为客体,其加工方式是系列的。即对特征和客体的加工是在知觉的不同阶段实现的。

31.启动效应:指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的接触而使对这一刺激的相关刺激的加工

得到易化的效应。通常分为重复启动和间接启动两种。重复启动是指前后呈现的刺激是完全相同的,即后呈现的测验刺激完全相同于前面呈现的启动刺激;而间接启动中除包含重复启动之外,还允许两个刺激有所差别。在启动研究中,最常用的测验方法有词汇确定、词的确认、以及词干或词段补笔。

启动效应的研究为探索内隐记忆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手段和证据。

32.直接验证:是一种对实验效度进行验证的方法,指在尽可能保持原实验方法

的情况下在实际中重复实验。

33.顺序量表:顺序量表既不等距,也无绝对零点,它只要求将事物按某一标准

排出一个次序。建立顺序量表比较简单,因为其要求就是让数字的大小能够对应事物属性的等级,。心理物理学中建立顺序量表的主要方法有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

34.随机化法:是把被试随机地分派到各处理组中去的技术。从理论上讲,随机

法是控制额外变量的最佳方法,因为如果总体中的任一成员都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到任一处理组,那么可以期望随机分派形成的各处理组的各种条件和机会是均等的,也即在额外变量上做到了匹配。随机化法不会导致系统性偏差,能够控制难以观察的中介变量(如动机、情感、疲劳、注意等)。它不仅能应用于被试,也能应用于刺激呈现和实验顺序的安排。

35.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主要表现为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前者指对词

表中最开始位置项目的回忆增强,而后者指对词表中最末尾处项目的回忆增强。即系列的开始部分,或最初学的项目较容易记忆,末尾部分或最后(时间最近)学习的材料也容易记忆,而中间部分是最难记忆的。

36.注意的双任务范式:此范式关注注意是如何在多个并行任务间起到指向和调

节作用的,其基本方法是:让被试执行两个明显不同的任务,然后研究者来评估这两个任务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在最经典的双任务范式中,要求被试同时执行两项任务,而且规定了他们对每个任务的投入程度。

37.情绪诱导法:是指直接操纵情绪状态,然后记录或观察积极或消极情绪下,

被试的各种心理、行为或生理指标,以探讨情绪和其他这些指标间的关系。

情绪诱导技术的具体实现方式有很多,如单词诱导法、图片诱导法等。

38.观察法:观察法是较为原始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顾名思义,观察法就是

通过一定程序收集资料,以期获得描述性的数据来简化复杂现象的过程。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法主要有三种:自然观察法、个案研究法与调查研究。

39.相关法:相关研究法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实验心理学中,

任何能够被量化表达的事物都能构成变量,比如人们的智商、完成任务的速度等都能成为相关研究法中的变量。一般情况下,相关研究法为研究者提供一个量化指标,用以评估并详细说明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这个指标就叫做相关系数(r)。

40.实验法:实验,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

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的科学方法。

41.自变量:在一个实验中,实验者总是首先操纵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变化,然后

才能观察这个操作对被试反应的影响。这个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就是自变量。

42.镜画仪:主要用于练习效果以及技能迁移作用的研究,可考察被试的反转能

力、手眼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镜画是由一面6寸×8寸大小的镜子,一块画有多角星图案的底板,一块遮挡板和一支金属笔所组成。实验时遮挡板支撑在底板上,挡住被试,使其不能直接看到底板上的多角星图案。被试只能从镜子里看到颠倒的多角星,并操作金属笔尽可能地沿着图案轨迹移动。该装置自动记录被试完成实验的时间和错误(金属笔跑到轨迹外面)次数。

43.控制变量:实验中并不仅仅只有自变量才是和因变量有关的,在自变量之外

往往存在着额外相关变量。在实验设计中,这部分变量也被简称为额外变量,同时又由于实验者必须想办法控制额外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额外变量也常被叫做控制变量。所以,额外变量与控制变量其实是对同一事物不同角度的描述。一般来说,实验过程中的温度、环境噪音、照明情况、被试身体状况等都能成为额外变量的来源。不过对于心理学实验而言,有一部分额外变量是其特有的,那就是来源于主试和被试相互作用的额外变量。

44.多变量设计:在一个实验中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或因变量的实验

设计——便是有效的解决之道。多变量设计包括多自变量和多因变量两种情况。

45.被试间设计:是指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的情况。

被试间设计的一个优点为:每一个人只接受一种处理方式,一种处理方式不可能影响或污染另一种处理方式。被试间设计的主要问题在于:由于接受自变量不同水平处理的被试各不相同,所以很难分辨出因变量的变化是由于被试间的差异所致,还是由于自变量的变化所致。

46.小样本设计:在特殊情况下,比如临床心理学家希望确定某种疗法的效果却

又只有一两个患者,或像心理物理学实验那样极端费时且个体差异几无影响时,心理学家也会采用与之相反的实验模式——小样本设计。小样本设计是被试内设计的一种变式,实验时它向人数较少的被试或单个被试呈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处理方式。

47.准实验设计:即指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控制,但使用真正实验的某些方法搜

集、整理以及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准实验设计能够在严格实验无法进行的时候取得结果。例如研究者出于伦理考虑,不可能为调查观察大学生药物使用情况而创造一个药物滥用组,然后比较他们与我们创造的非药物滥用组的行为;又比如研究者也没有能力为了解自然灾害下的情绪反应而人为制造一场地震。在这些情况下,严格的实验研究是不可能的,研究者只能求助于准实验设计。

48.信度:实验信度是指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和前后一致性程度。实验结果的可靠

性可以简单归结为:如果再重复实验,其结果会与第一次相同吗?这在心理学研究中是一个关系重大的问题,它涉及到实验研究的可验证性。

49.正电子放射层扫描术(简称PET):正电子放射层扫描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 PET)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获得成功。其基本原理是:把示踪同位素注入人体,同位素释放出的正电子与脑组织中的电子相遇时,会发生湮灭作用,产生一对方向几乎相反的γ-射线,可以被专门的装置探测到,据此可以得到同位素的位置分布。常用的同位素有11 C、13N、15O、18F、68Ga。

50.脑电技术(简称EEG):脑电技术经过最近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比较

成熟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手段。其原理是:大脑在工作时,神经细胞中的离子运动会产生电流,在头皮表面形成微弱的(微伏级)电位,脑电装置通过高灵敏度的电极和放大器来探测这些电位。传统上,脑电主要是通过波幅、潜伏期和电位变动或电流的空间分布等指标来提供大脑工作过程的信息。

51.脑磁图(简称MEG):脑磁图的工作原理是:大脑工作时所形成的电流,在头

颅外表产生感应磁场,脑磁图通过捕捉这些极微弱的磁信号,便可反映大脑内部的神经活动。利用脑磁图,研究者可以从颅外记录到神经信号,并且能识别出颅内发出这些信号部位的信息。研究者利用这种方法画出了人类躯体感觉(触觉)和视觉皮层区图,并画出了脑的这些部位接受传入信号的神经通道。

52.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简称fMRI):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20世纪

90年代初以来,随着MRI快速成像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技术。它由以下几种成像技术组成:(1)基于血氧水平的大脑活动成像,用以显示在执行特定任务时大脑相关区域的兴奋状况。这种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大脑的认知活动及其功能定位研究。人们通常所说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就是特指这种方式的成像。(2)微观水活动性成像,可用以提供由于血管疾病导致脑组织坏死过程的时态信息。(3)微血管血液动力学成像,用于显示脑血管病理学状态。fMRI的工作原理是:将被试放入一个强大的磁场,测量被试在强磁场中活动时血液中含氧量的变化,以此来确定神经活动的情况。因为有研究表明,这种含氧量的变化与神经活动是密切相关的。

53.简单反应时:指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同时要求他们只作单一的反应,这

时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反应时。譬如说,短跑运动员在听到发令枪响后立即起跑,这一事件就可以作为一个简单反应时任务。这种反应之所以称之为简单反应,是因为特定的刺激与特定的反应间的联系十分明确。

54.选择反应时:根据不同的刺激物,而在多种反应方式中选择符合要求的,并

执行反应所需要的时间。比如:一个视觉选择反应时实验可能会包括两个刺激,被试必须在其中一个刺激出现时,按左边的按钮;而当另一个刺激出现时,按右边的按钮。不同于简单反应时任务,被试必须在反应之前先判断哪个按钮是对当前刺激的正确反应。

55.绝对阈限:通常指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虽然理论上阈限是心

理感受“全或无”的突变点,但事实上这样的阈限定义并不能在阈限的实际测量中起到作用。面对阈限的概念,实验者必须借助操作定义。由于个体所有时刻的感受性在分布上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因此根据统计学原理,可以把那个可以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以其算术平均数来表示,而这个平均数恰好为有50%的实验次数报告为“有感觉”的刺激强度,由此,可以把绝对阈限的操作定义设定为: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

56.相对阈限: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操作定义为有50%的实验

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

57.最小变化法:又称极限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或最小差异法)等,

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它的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58.平均差误法:平均差误法实验的实验程序相对其它的两种传统心理物理法较

为简单。其基本程序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由于平均差误法要求被试亲自参与,因此这种方法更能调动被试的实验积极性。在测定差别阈限的实验中,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被试开始调整比较刺激。

59.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地呈现,让被试

者依据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的哪一个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因为每一刺激都要分别和其他刺激比较,假如以n 代表刺激的总数,那么配成对的个数是n(n-1)/2。然后依它们各自明显于其他刺激的百分比的大小排列成序,即可制成一个顺序量表。

60.等级排列法:是一种制作顺序量表的直接方法。这个方法是把许多刺激同时

呈现,让许多被试者按照一定标准,把这些刺激排成一个顺序,然后把许多人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加以平均。这样,就能求出每一刺激的各自平均等级,最后,把各刺激按平均等级排出的顺序就是一列顺序量表。

61. 注意的操作定义:注意这一术语在使用中通常有多重涵义,注意和多种认知

过程都有关。因此,在实验研究中,结合不同的情况,注意有几种代表性的操作定义:任务定义注意时,研究者常常把注意定义为“是否正确地执行了某项任务”;持续性注意描述的就是注意的保持过程,即在同一对象或同一任务上保持一段时间的注意被称为持续性注意;加工定向注意将注意看成一个把心理集中于多个感觉输入的一个的主动加工过程,注意提高了某些“被注意到”的任务或信息的加工质量。

62. 视适应:视适应有暗适应和明适应两种。暗适应是指在低亮度环境下感受性

缓慢提高的过程。比如:当我们走进电影院时,最初什么也看不见,需经过一段时间才逐渐适应,并能区分周围物体的轮廓。明适应是指人从暗处到亮处,眼睛经历的大约为1分钟的适应过程。明适应时,眼的感受性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与暗适应正好相反。

63. 视敏度:视敏度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视敏度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得到:(视角)

(视敏度)α1=V 64. 双眼线索:主要是指双眼视差,双眼视差是知觉立体物体和两个物体前后相

对距离的重要线索。借助于双眼视差比借助上述各种线索更能精细地知觉相对距离。特别是在缺乏其他线索来估计对象距离的时候,双眼视差更为重要。距离和深度视觉主要是双眼的机能。

65. 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指个体对同时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件的顺序

性和持续性的反映。其中又主要包括对时间顺序和时间间隔的知觉这两方面。

66.系列回忆:在系列回忆中,要求被试按照先前呈现的顺序对材料进行学习和

回忆。通常的做法是向被试反复呈现系列刺激材料(如词表),材料被反复呈现和测验,直到被试能够准确无误地将它们再生出来。

67.对偶联合回忆:对偶联合法是由卡尔金斯于19世纪末提出的。在对偶联合

测验中,向被试呈现两个配对的项目,分别称为刺激和反应。对偶联合回忆的程序通常为,先向被试呈现一系列的刺激-反应对,然后单独呈现刺激项目让被试回忆与之相对应的反应项目,以检验其学习和记忆的效果。

68.自由回忆:自由回忆任务的程序很简单,先呈现一系列项目让被试尽可能多

地记住。与系列回忆不同的是,在这里被试无须回忆呈现顺序,只要能够回忆出呈现过的材料即可。

69.感觉记忆:指感觉刺激停止之后所保持的瞬间映像。由于它的作用时间极其

短暂,似乎只有瞬间的贮存,因而又可以称为瞬时记忆。比如,人们在观看电影、电视时,可以将相继出现的静止画面看成运动的图像,人们在看东西时可以不受眨眼和眼动的干扰而保持知觉的连续等。

70.短时记忆:在瞬间记忆中被注意到的极少量信息会进入到信息加工的第二阶

段——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在刺激作用终止后,对信息保持到十几秒直至一分钟左右的记忆.

71.长时记忆:要使信息保持更长的时间,必须通过复述,使信息进入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的首要区别在于:它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其记忆痕迹最长可以保持一生。其次,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的干扰因素也有所不同。

72.内隐学习:它是有机体通过与环境接触,无目的、自动地获得事件或客体间

结构关系的过程。具有自动性,抗干扰性,抽象性,理解性等特征。

73.前瞻记忆:根据记忆内容在时间轴上的指向,可以将记忆分为前瞻记忆和回

溯记忆。前瞻记忆是指对于未来要执行的行为的记忆,即对于某种意向的记忆。它反映了将来的情况,使我们记得去做一些事情。

74.回溯记忆:指的是对于过去所发生事件的记忆。例如,回忆童年的生活,记

住刚刚学过的这本书中前面章节的内容,再认一幅图片等等。

75.元记忆:元记忆则反映人类记忆的独特特征,即对自己的记忆活动所进行的

了解和控制,是个体所具有的与自己的记忆活动有关的信念及监控系统,是人对自己记忆系统的认知。

76.客体记忆:元记忆和客体记忆的划分,是按照记忆加工和控制的层面来进行

的。所谓客体记忆包括如前所述的各种记忆类型,它们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对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

77.出声思维:思维的其中一个研究方法为内省式的言语报告。在思维研究领域,

通常会让被试在问题解决或推理的过程中,将其思路用言语报告出来,这种言语报告的方式被称为出声思维。

78.个体差异:指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

他人的特点。人的个体差异表现在方方面面,每个个体的心理、生理和社会背景都存在差异,而心理学研究主要关心的是个体在能力方面和人格方面的差异。

79.一般能力:是在许多基本活动中都能表现出来,顺利进行各种活动都必须具

备的能力,例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学习、工作等任何活动的顺利完成都离不开这些能力。而个体的一般能力总是存在差异的。

80.划消测验:是一种可以防止因被试的职业、文化程度不同而影响测量效果的

测验。它是一种测量一般工作能力的非文字测验。测验时要求被试在一个随机排列的数字表(也可以是简单的符号、英文字母或几何图形等)上,在限定时间内划去某一数字。

81.动作技能:是指那些通过练习巩固下来的、已经自动化、完善了的动作方式。

技能的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人通过练习而掌握技能的过程。

82.特殊能力:是在某种专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例如,数学能力、音乐

能力、绘画能力等。这些能力对于完成相应的活动是必须的。由于特殊能力总是针对于某种特殊的专业活动的,因此对特殊能力的测量方法也很有针对性和特殊性。

83.人格:是指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人格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它

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情绪、需要、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等方面的整合。人格个体差异是个体差异研究中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84.大五人格:大量研究者试图对人格到底由多少特质、哪些特质组成、这些特

质代表了什么的问题进行回答,他们对许多不同的人格研究资料进行因素分析时,发现存在五个基本人格维度——“神经质”、“外向性”、“求新性”、“随和性”、“尽责性”,这5个维度就称为大五人格。

85.A型行为模式:是由两位临床医生弗里德曼和罗森曼提出的概念。他们发现

冠心病患者普遍具有与众不同的行为模式。冠心病患者大多有强力的成就努力、竞争性强、说话元气旺盛、精力充沛、有时间紧迫感。这些行为模式被认为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存在一定的相关,属于“冠心病易感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又被称为A型行为模式。

86.B型行为模式:B型人格模式相对于A型行为模式,它主要表现为比较松弛、

悠闲自得,不争强好胜,能容忍,没有时间紧迫感等。

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A答案

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A)参考答案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体育心理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 1.在复杂的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 2.体育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吸引,为了追求同一目标或分担团体目标的动力过程。 二、填空题(每格1分,共28分) 1.认知、情感、行为、综合。 2.一瞬、人的神经系统特点、人的动体视觉 3.综合复杂、动作 4.观众的数量和性质;社会评价;所从事的体育项目或竞赛的性质;竞赛对手的实力5.动作感受性的敏锐度;知觉的广度和深度;表象的完整性和清晰性;反应的迅速性,选择性和准确性;操作思维的敏捷性和实效性;运动记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想象力;注意力;(任选其中的三项回答) 6.交互抑制、放松训练、建立焦虑或恐惧的等级、实际应用 7.改善情绪状态、完善个性特征、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改善睡眠模式、改善认知活动、心理治疗效应(任选六项中的四项) 8.逐步启发诱导法、情境预测法、语言强化法、综合讨论法、想象训练法(任选五项中的四项)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选对2分;多选、少选0分) 1.C、D 2.B、C 3.A、B 4.B、D 5.A、B、C、D 四、判断题(每题2分,共14分。对√,2分;错×,判断正确1分,改正1分)1.(√) 2.(×)从众改为去个性化 3.(√)

4.(√) 5.(×)封闭改为开放 6.(×)负相关改为倒U 型 7.(×)X改为ABC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1)练习前要进行表象训练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等教育。 (2)只能作为动作技能训练的辅助手段。 (3)要长时间系统地进行训练并保证练习的质量以及与放松相结合。 2.(1)体育教学活动的特殊性 体育教师心理上的紧张、体育教师的生理负荷大、体育教师在户外进行活动 (2)体育教师必须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 (3)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4)体育活动的竞赛特点 六、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1)单维理论假说 A.倒U型理论假说(3分) 该理论对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之间关系的预测是,在唤醒水平达到某一最佳点之前,操作成绩会随唤醒水平升高而提高,但唤醒水平达到最佳点之后继续提高,则会造成操作成绩下降。 该理论是目前在体育运动中得到检验最多的一种理论。 B.驱力理论(3分) 该理论基本上认为成绩与唤醒水平之间的关系是直线关系。唤醒水平对于具有不同技能水平的人的影响可能是不同的。 有的学者提出,驱力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2)多维理论假说 A.突变模型理论(3分) 该理论认为,当认知焦虑较低时,操作成绩与生理唤醒的关系类似于平滑的倒U型曲线。当认知焦虑较高时,生理唤醒水平将导致突变性反应(过高),从而使操作成绩下降。认知焦虑对操作成绩起决定性作用。 竞赛焦虑的突变模型认为,在体育中应该注意的首要问题是必须认真对待认知焦虑。善

【实验心理学】复习题(二)

二、选择题 1. 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 (A)冯特(B)费希纳(C)高尔顿(D)艾宾浩斯 2. 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因变量显然是指: (A) 超常儿童(B) 常态儿童 (C) 超常与常态儿童(D) 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 3. “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量的是: (A)时距信息(B)加工机制(C)通道(D)实验 4. 涉及人类被试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必循遵循以下伦理道德,除了。 (A) 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B) 保障被试的退出自由(C) 保密原则(D) 给被试一定的被试费用 5. 冯特(W.Wundt)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A) 对感觉元素的描述(B) 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 (C) 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D) 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 6. 下列各领域中,被看作心理学的应用领域的是: (A) 实验心理学(B) 组织心理学(C) 比较心理学(D) 认知心理学 7. 下列问题中,临床心理学家最可能研究的是: (A) 调适问题(B) 老鼠走迷津(C) 儿童数学问题解决(D) 种属行为 8. 根据格式塔的观点,人们知觉的是____而不是个别的网点 (A) 图形(B) 封闭性(C) 刺激间的关系(D) 以上都对 9. 下列用于被试间设计的方法是, (A) 匹配 (B) 随机化 (C) 拉丁方设计 (D) ABBA设计 10. 下列用于被试内设计的方法是, (A) ABA设计(B)拉丁方设计(C) 匹配(D)ABBA设计 11. 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 (A) 统计回归(B)主试—被试的相互作用(C) 零结果(D)测量工具的局限性 12. 外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 (A)实验环境的人为性(B)没有预备实验(C) 测量工具的局限性(D)样本缺乏代表性 13. 实验信度的验证,包括: (A) 直接验证(B) 系统验证 (C) 概念验证(D) 内容验证 14. 序列反应时任务试图将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应用于____心理过程的研究. (A) 有意识(B) 无意识(C) 前意识(D) 潜意识 15. 内隐联想测验是以____为指标来进行的. (A) 概率密度(B) 反应时 (C) 正确率(D) 信心评价 16. 关于感觉的差别阈限,费希纳(Fechner)定律对韦伯(Weber )定律的发展是基于____的假设 (A) 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B) 每个最小可觉差主观相等 (C) 仅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有效(D) 不同感觉系统韦伯分数差异很大 17. 对暗适应产生的原因是: (A) 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B) 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 (C) 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D) 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 18. 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 (A) 极限法(B) 恒定刺激法(C) 阶梯法(D) 平均差误法 19. 感觉的直接测量方法有,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答案

实验心理学 一、填空 1.额外变量是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对额外变量的控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排除法、恒定法、匹配法、随机化法、抵消平衡法、统计控制法 2.被试内设计是每个被试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的处理。 3.斯珀灵(Sperling)针对传统的感觉记忆方法的某些缺点,设计了部分报告法,它弥补了以前那些用全部报告方式研究感觉记忆的缺陷,结果他首次发现了被试感觉记忆量为平均9.1个项目 4.多自变量实验是指在一个实验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自变量的实验。它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效率高、实验控制较好和可以获得交互作用 5.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间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刺激强度、复杂程度等。 6.阿特金森和希夫林提出了记忆的多存贮模型。该模型把记忆看作是一个系统,按照信息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7、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称为自变量;由操纵而引起的被试者的某种特定反应称为因变量。 8.科学的探索,大致可分为两阶段或两个类型。第一阶段是探明规定某个行为的条件,第二个阶段是探明哪些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与这两个阶段相对应,可以把实验分为两种类型:_因素型实验、函数型实验 9.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时,就发生了交互作用。 10. 反应时(reaction time,简称RT),它是一个专门的术语,不是指反应_的时间,而是指刺激_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11.基于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费希纳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传统心理物理法 12.由于信号检测论在感觉敏感性与反应偏向之间作出区分,因此,它能够分析不同被试、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反应敏感性;同时,还能够分析操作的恶化是因为敏感性下降,还是因为反应偏向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分析的资料对操作进行改进 13.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简称ROC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感受性曲线,这就是说,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 14.从量表有无相等单位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心理量表可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15.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16.心理实验的基本程序:课题确定、被试选择、实验控制、数据整合、研究报告撰写。 17.排除法是把_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18.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几项内容:摘要、题目、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及附录。 19.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它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20.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地呈现,让被试者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 21.实验,是指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解释的科学方法。 22.实验设计乃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它主要是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的计划。 23.实验心理学的主要先驱之一费希纳,在1860年发表了巨著《心理物理学纲要》,他在这部著作中探讨了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24.差别阈限法(或差异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通过在不同强度的基础上测量_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来实现。 25.心理学实验涉及的自变量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作业变量、环境变量和被试变量。

华师大心理学历年试题

华东师范大学 2000年攻读硕士研究生试题 考试科目:普通心理学(含心理学史) 招生专业:心理学 一、简述下列术语(每小题3分,共30分) 1、操作条件反射 2、注意稳定性 3、想象表象 4、意志行动 5、兴趣 6、程序性知识 7、性格特征 8、离差智商 9、趋避冲突10、激情 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70分) 1、试述知觉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与解释过程。 2、试述长期记忆系统(long-term memory system)中的信息储存与提取过程。 3、试述概念形成的过程和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 4、试述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 5、试述斯金纳行为主义心理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6、试述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7、试述认知心理学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本质区别。 华东师范大学 2000年攻读硕士研究生试题 考试科目:心理统计与测量(需带计算器) 心理统计部分 一、是非题(10分):请仔阅读以下句子,判断其是否正确,用T表示正确,用F表示错误,填写在前面的括号中。注意,不得使用任何其他符号。 ()1.差异系数是一种相对差异量。 ()2.抽样分布指的是抽取的样本中个体数值的次数分布。 ()3.从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容量为n的一切工作切可能样本的平均数的分布也呈正态分布。 ()4.当自由度逐渐增大时,t分布逐渐接近正态分布。 ()5.总体上的各种数字特征叫总体统计量。 ()6.相关系数可以直接计算其平均数。 ()7.对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可以有多种方法检验其显著性。 ()8.偏态量和峰态量是用以描述数据分布特征的统计量。 ()9.中位数检验就是比较两个样本中的中位数高低。 ()10.从正态分布图来看,z=0处的概率是最大的。 二、简答题(8分): 1.什么是标准分数?使用标准分数有什么好处?(4分) 2.方差分析是逻辑是什么?(4分) 三、问答题(10分) 如果有两个样本,一个是实验组,另一个对照组,分别施以两种教学方法,后期测验后如何对其成绩(百分制)进行统计检验,以确定两种教学方法有无显著差异? 四、填表题(12分) 有一个双因素方差分析实验,A因素为教材,共3种;B因素为教法,共4种。交叉分析后得到12种处理,假定每个处理中有2名被试。经过教学后进行测验,得到一个方差分析表,请完成它。注:不必说明有无显著意义等。(答案按照1-12填写在答题纸上) 差异来源平方和自由度方差F

华东师范大学期中期末试卷(A)

华东师范大学期中/期末试卷(A) 2009 —2010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___操作系统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 一、是非题:请判断以下论述正确与否(用T/F表示),并修正错误的论述(15分,每题3分) 1. 在多进程多线程操作系统中,每个进程只需要维护一个栈(stack); F, 每个线程都需要栈 2. 微内核操作系统中,CPU调度和虚存管理功能必须在微内核中实现; F. 虚存管理可以不在微内核中 3. 在虚存管理时,采用先进先出(FIFO)页面替换策略,必然会发生Belady 异常(即分配页框越多,缺页率反而越高); F. 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4. 对于键盘这样的低速字符设备,采用DMA方式进行数据交换是不合适的; T 5. 在目录文件中,必须保存文件名和文件控制块信息。 F. 文件控制块通常不在目录文件中 二、单项选择题(15分,每题3分) 1. 当发生抖动(或称为颠簸,thrashing)时,以下哪种现象不会出现?B A. 处于等待(waiting)状态的进程数增多 B. CPU利用率增高

C. 磁盘I/O增多 D. 长程调度(long-term scheduling)允许更多的进程进入就绪(ready)状态 2. 多CPU共享内存环境下,以下哪种实现临界区的方法无效?C A. 使用test_and_set机器指令实现“忙等”(busy waiting) B. Peterson算法 C. 关中断 D. 使用swap机器指令实现“忙等” 3. 以下哪种情况仍然可能会发生死锁?B A. 资源都是可共享的; B. 每一种资源的数量都超过单个进程所需这类资源的最大值; C. 空闲资源能够满足任意一个进程还需要的资源需求; D. 每个进程必须一次申请、获得所需的所有资源 4. 以下哪种数据结构必须存放在持久存储介质上?C A. 进程控制块 B. 页表 C. 文件控制块 D. 打开文件列表 5. 以下哪种海量存储技术对于提升存储系统的容错性没有直接帮助?A A. 无冗余(non-redundant)的条带化(striping) B. 映像(mirroring) C. 按位奇偶校验(bit-interleaved parity) D. 按块奇偶校验(block-interleaved parity) 三、辨析题:请分别解释以下每组的两个名词,并列举他们的区别(25分,每题5分)

实验心理学试题

题型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全对得2分,多选、错选、 漏选均不得分,共20分)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题6分,共30分) 六、实验设计题(本大题9分) 一、填空题 1. .反应时是一个专门的术语,不是指反应的时间,而是指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 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2. 基于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费希纳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 即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 传统心理物理法 3. 由于信号检测论在感觉敏感性与反应偏向之间作出区分,因此,它 能够分析不同被试、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反应敏感性;同时,还能够分 析操作的恶化是因为敏感性下降,还是因为反应偏向的变化,并根据 这些分析的资料对操作进行改进。 4. 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简称ROC曲线,在心理学上又称为感受性曲 线,这就是说,曲线上各点反映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 刺激的反应,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就是了。

5. 从量表有无相等单位和有无绝对零点来分,心理量表可分为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 6. 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 7. 排除法是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 8. 研究课题的来源通常有四个方面:实际需要,理论需要、个人经验、前人的研究与文献资料。 9. 实验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它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10.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地呈现,让被试者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的两个刺激中哪一个更为明显。 11. 听觉掩蔽指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掩蔽现象大约有三种情况:纯音掩蔽,噪音掩蔽以及噪音与纯音对语言的掩蔽。、 12. 短时记忆的容量十分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所谓组块,是指将若干小单位如字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的信息加工单元。 13. 听觉定位是指利用听觉器官判断发声体的空间方位。 14. 从不同角度观看一个熟悉的物体时,虽然这个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映像都不相同,但是我们仍把它知觉为一个恒常的形状,这一现象被称为形状恒常性。 15. 许多深度线索只需要一只眼睛就能感受到,刺激物所具有的此类特征称为单眼线索,主要是指:遮挡、、。 16.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先驱之一费希纳,在1860年发表了巨着《心理物理学纲要,他在这部着作中探讨了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 17. 差别阈限法或差异阈限法、是制作等距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方法,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30=30分): 1.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费希纳在心里物理学中创造的感觉测量的方法(C) A 最小可觉差法 B 恒定刺激法 C加因素法D 平均误差法 2.由刺激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这是(A)定律 A 费希纳定律 B 韦伯定律 C 史蒂文森定律 D 艾克玛定律 3.构成实验的三大要素中不包括(C) A 变量 B 假设 C 结果 D 控制 4. 2×3×4×3有(B)个自变量,共有(D)个水平 A 3 B 4 C 9 D 24 5.想要有效的消除源自实验者效应和被试效应的额外变量的干扰,最有效的方法是(A) A 双盲法 B 恒定法 C 随机化法 D 统计控制法 6.历史上第一个反应时实验是由(B)实施的 A 唐德斯 B 赫尔姆霍茨 C 卡特尔 D 冯特 7.下面哪项实验是应用的开窗实验技术(B) A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 B 字母转换作业 C 心理旋转实验 D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 8.以下哪个是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C) A 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 B 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C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 D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 9以下哪项不是注意的研究方法(A) A信号检测范式 B 提示范式 C 搜索范式 D 双任务范式 10被试内设计用来专门解决顺序误差的方法是(C) A 随机化技术 B 匹配技术 C 平衡技术 D多基线设计技术 11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被试因素有(A) A 评价忧虑 B 期望效应 C 投射效应 D 刻板效应 12对于涉及两个变量的试验资料,由于每个变量的总变异既包含了“自身变异”又包含了“协同变异”(是指由另一个变量所引起的变异),须采用(C)法来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A 方差分析 B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C 协方差分析 D 回归分析 13因变量的主观指标主要是指(D) A 反应速度的差异 B 反应的难度 C 反应速度 D 口语记录 14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C)

【免费下载】华师大七年级科学期末试卷

七年级科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美籍华裔科学杨政宁、李政道提出了“宇宙不守恒”的问题,最终被科学家吴健雄证 实,结果,杨振宁、李政道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事例充分说明:科学探究过程中,首要的工作是 () A.仔细观察 B.实验验证 C.提出假说 D.提出问题 2..某同学测量其弟弟的身高是0.001478 km,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他使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1 cm B.8是估计数字 C.这个数值准确程度为毫米D.这个数值的准确值为1.47 m 3..我国某地的地理坐标为北纬40°、东经116°,它属于( ) A.南半球、西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 C.南半球、东半球、低纬度D.北半球、西半球、低纬度 D.印尼人多地少,很多人无处可去,火山附近地广人稀 4. 动物和植物最根本的区别在() A.动物会运动,植物不会运动 B.植物自身能制造养料,动物自身不能制造养料 C.动物需要营养,植物不需要营养 D. 植物是绿色的,动物不是绿色的 5.牵牛花、竹子、黄瓜、西瓜它们的茎分别是( ) A.匍匐茎、缠绕茎、直立茎、攀缘茎B.缠绕茎、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C.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缠绕茎D.缠绕茎、直立茎、匍匐茎、攀缘茎6.山地蝗为灰褐色,生活在山地丘陵地区,一旦飞到绿色草丛中,死亡率会剧增,原因是( ) A.草丛潮湿、病菌多B.山地蝗改变了食性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D.草丛过高找不到同伴 7.某同学要称取50克水,操作方法曾经做过以下几步: (1)称量一只100ML的烧杯质量为m (2)加水到天平平衡 (3)调节天平平衡 (4)再在右盘加50克砝码 (5)拿下烧杯整理天平 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A.(1)(2)(3)(4)(5) B.(3)(2)(1)(4)(5) C.(3)(1)(4)(2)(5) D.(1)(5)(3)(2)(4) 8.有三把刻度尺,其最小刻度分别是分米、厘米、毫米。你认为其中最好的是() A.分米刻度尺 B.厘米刻度尺 C.毫米刻度尺 D.根据实际需要选用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实验 2、开窗实验 3、等级排列法 4、视敏度 二、填空题(共10题,每空2分,共20分) 1、科学的探索,大致可分为两阶段或两个类型。第一阶段是探明规定某个行为的条件,第二个阶段是探明哪些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与这两个阶段相对应,可以把实验分为两种类型: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被试内设计是__________须接受自变量的________的处理。 3、心理学中的三大注意理论是:_____________、资源限制理论、_________。 4、基于感觉阈限的操作定义,__________设计了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 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差误法。这些方法后来被统称为__________。 5、反应时实验中有二个基本因变量,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因此,反应 时间实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权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6、在刺激变量中,对反应时间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等。 7、反应偏向可由二种方法计算:一种是___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 8、思维的行为测量法有两个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情绪与认知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方面情绪____________认知,一方面情绪 ___________认知。 10、实验效度主要包括_________效度和___________效度。 三、不定向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4分。) 1、冯特(W.Wundt)对心理学的最深远贡献是:() (A) 对感觉元素的描述 (B) 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 (C) 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 (D) 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 2、根据格式塔的观点,人们知觉的是____而不是个别的网点() (A) 图形 (B) 封闭性 (C) 刺激间的关系 (D) 以上都对 3、“时距信息的加工机制及其通道效应的实验研究”一文标题显示,作为自变 量的是:() (A)时距信息 (B)加工机制 (C)通道 (D)实验 4、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因变 量显然是指:()

实验心理学题目整理

一.名词解释:: 1. 双耳分听技术:让被试双耳同时听见两个分离的相互独立的声音信息。 本质:让被试双耳同时听见不同声音。 2. 追随耳实验:要求被试在双耳分听实验过程中始终复述某一个耳朵听到的信息,并且忽略所有来自另一只耳朵的信息。分别为“追随耳”和“非追随耳”。 3. 材料限制:指作业收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的记忆信息的限制,因而即使分配到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其作业水平。 4. 资源限制:指其作业收到所分配资源的限制,一旦得到较多的资源,这种过程便能顺利进行。因此,两个同事进行的作业若对资源的总需求量超过中枢能量,就会干扰。此时两个作业水平受互补原则决定,即一个作业应用的资源增加多少就会使另一个作业可得的资源减少多少。 5. 客体和特征特征是某个维量的一个特定值。客体是一些特征的结合。 6. 错觉性结合实验。指在不注意的条件下,向被试呈现的不同客体的特征发生彼此交换的现象。 7. 任务定义注意: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某些刺激值或刺激维度而非其他刺激值或刺激维度的反应。 8. 加工定向注意:将注意看做一个把心理集中于多个感觉输入的一个的主动加工过程,注意提高了某些“被注意到”的任务或信息的加工质量。即为了改进加工的速度或准确性而把认知加工过程限制并集中在所有当前信息的某个子集上的过程。 9.(1)外围提示和符号提示。外围提示指提示直接出现在将被注意的位置,此类提示能自动引起注意,也被称为外源提示。 符号提示指提示只是指出注意应指向某个位置的一个符号。这种提示不会自动使注意指向被提示的位置,因此也被称为中间提示或内源提示。 (2)预言性提示和非预言性提示 预言性提示指对整个实验中有效试验次数多于无效试验次数的提示。(即目标更频繁地出现在被提示的位置上) 非预言性提示指在整个实验中有效试验次数与无效实验次数接近的提示。(即目标出现在被提示位置的次数并不比不被提示的位置多) 10.双任务范式:是在多个并行任务间注意的指向和调节作用。 11.警戒:持续性注意的一种形式,指个体在一定环境中为觉察特定的,难以预测而又较少出现的信号所保持的准备状态。(注意章节) 14.自下而上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而从上而下加工则指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 15.不可能图形:是一种无法获得整体知觉经验的图形,也可说是一种特殊的错觉。 16.主观轮廓:错觉现象,指人们在一片完全同质区域中知觉到的轮廓。 17.知觉恒常性: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特性的组织加工过程。 18.暗适应:指在低亮度环境下感觉缓慢提高的过程。 19.视敏度: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 20.闪光融合:P369 21.视错觉:指单凭眼睛所见而形成的失真或扭曲的知觉经验。 22.接近法则:P372 23.听觉掩蔽:指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 24.促声融合:来自双耳的声觉信息融合成了来自一个“中央耳”的信息。

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研经验

2018年华东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研经验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大龄在职考生跨考华东师大心理学学硕后的总结 几天前,我前往自己档案的管理部门完成了预录取后的调档,至此完成了这次考研的全部流程。差不多也是去年的这个时候,在职的我作出了心理学考研的决定。一年的时间,回头看时却似乎并没有多长,谨以此文作为对过去这段时光的纪念。 虽然结果还算是不错的——我以初试以及总分第1名的成绩被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预录取,不过就自我感觉而言,我在备考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的失误教训。所以,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2019年新考生在这些地方以我为鉴,今后备考的过程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至于我总结的一点心得,仅仅是供你们参考,毕竟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和学习风格不同。还是那句话,适合你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一、决定考研 首先,说下我在职跨考心理学的原因。 我在2010年化学本科毕业后,由于一些家庭原因没有读研就直接就业,就职于西南某国企,在其下属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工作数年后,在2015年年中到2016年年底,我在外汇期货市场做了一些投机活动,并阅读了大量风险交易的相关书籍。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了人在决策过程中心理活动的重要性,特别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利弗莫尔股市浮沉的经验和和当今卡尼曼的非理性决策理论的彼此印证让我很受启发。由此,基于对本行业前景的判断和对心理学的兴趣,我在去年3月底下决心接受系统的心理学教育,争取以后能有机会进行心理学的研究。 有趣的是,复试结束的当天晚上,我前往外滩去看了下风景。看罢东方明珠后,回头一看,映入眼帘的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大楼。这让我觉得很有意思。 虽然相比在校生来说,已经工作多年的我在年龄和空闲时间上都不占优势,但是我相信一句话,“栽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于是,和家人商议后,我在工作之余开始准备研究生考试。 二、选校和报班 既然做了考研的决定,首当其冲的是两个问题:选校和报班。

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近代史试卷

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近代 史试卷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A 卷闭卷) 2007——2008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年级/班级: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 1、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方式是() A、自然经济 B、商品经济 C、工业经济 D、市场经济 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A、民主和自由 B、民主和科学 C、自由和平等 D、民主和平等 3、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八国联军侵华 B、五四运动 C、鸦片战争 D、洋务运动 4、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国民党二大 C、中共二大 D、中共三大 5、戊戌变法运动是一场()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A、农民阶级 B、资产阶级 C、无产阶级 D、地主阶级 6、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C、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D、马克思主义者与无政府主义者的论战 7、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 A、三民主义 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D、《新民主主义论》 8、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事件是() A、西安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皖南事变 D、九一八事变 9、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政治主张是使中国继续走()的道路 A、资本主义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0、抗日战争胜利后,()取代了日本在中国的地位 A、苏联 B、法国 C、美国 D、英国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 分,共20 分) 1、《天朝田亩制度》 2、新文化运动 3、西安事变 4、重庆谈判 三、简答题(每小题10 分,共30 分)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是什么?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一

实验心理学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给出正确选项并做详细答案解析 1、一项实验拟考查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识记,则材料是A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控制变量 D. 无关变量 2、通过双盲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C A. 匹配法 B. 平衡法 C. 排除法 D. 恒定法 3、在感觉阈限测定中,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由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 激相等,这种方法是B A. 恒定刺激法 B. 平均差误法 C. 最小变化法 D. 系列探索法 4、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击中率的纵轴值为0.1虚报率的纵轴值为0.33,则该实验中 的β值为:C A. -0.22 B. 0.22 C. 0.33 D. 3.00 5、在2×3实验设计中,研究的因素有A A. 2个 B. 3个 C. 5个 D. 6个 6、通过搜集和分析某人过去和现在有关方面的资料,以推知其行为原因的方法是:B A. 调查法 B. 个案法 C. 测验法 D. 观察法 7、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因变量显然是 指:D A. 超常儿童 B. 常态儿童 C. 超常与常态儿童 D. 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 8、等距量表的特点是B A. 无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 B. 无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 C. 有绝对零点,无相同单位 D. 有绝对零点,有相同单位 9、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处理,即所有的被试者接受全部的自变量处理,这类设计便属于: A A. 被试内实验设计 B. 被试间实验设计 C. 抵消实验条件的设计 D. 混合设计 10、根据唐德斯A.B.C.法,辨别反应时间应是:A A. 辨别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 B. 选择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 C. 辨别反应时减去选择反应时 D. 选择反应时减去辨别反应时 11、某研究表明,当场景中的干扰物减少和照明度降低时,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搜 索场景中交通标志的准确性更低、反应速度更慢。该研究中自变量的数量是:B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参考书

2020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参考书 2020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招收心理学研究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创建于1951,2008年建设成为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学院下设两系两所(心理学系、应用心理学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2013年,脑功能基因组学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加入学院。学院学科门类齐全,设置认知神经科学、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四个二级学科。着力推动学科领域横向交叉融合,注重加强“脑生理研究-行为学研究-应用研究”三个研究层面纵向贯通。学院拥有2个国家教学团队、5门国家精品课程,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 在2021年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中,参考书的确定,是备考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我们的复习计划都是按照参考书目来制定。那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的参考书有哪些呢?博仁考研老师已经帮大家汇总整理如下: 一、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学硕参考书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学硕考研,初试专业课考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基础心理学专业考616 普通心理学(含心理学史);951 实验心理学(含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书单如下:312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1.《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彭聃龄; 2.《发展心理学》(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林崇德编;

3.《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儒德、陈琦; 4.《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厚粲,徐建平编; 5.《心理与教育测量》(新版)暨南大学出版社戴海崎,张锋,陈雪枫编; 6.《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人民教育出版社; 7.《社会心理学》侯玉波北京大学出版社。 学校指定了616 普通心理学(含心理学史)和951 实验心理学(含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的考试范围,未指定参考书目,博仁考研老师根据考试范围推荐参考书如下: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西方心理学史》(第二版) 郭本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琦暨南大学出版社; 二、复旦大学心理学专硕参考书 复旦大学心理学专硕考研,初试专业课考347心理学专业综合,学校没有指定书籍,博仁考研老师推荐参考书如下: 《人格心理学》许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 《临床心理学》王登峰人民教育出版社 《变态心理学》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人民教育出版社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徐建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崎暨南大学出版社 《心理学导论》梁宁建上海教育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崔丽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管理心理学》(第二版)刘永芳清华大学出版社 《儿童发展心理学》桑标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年心理学考研已经起航,在确定了参考书后,就要开始制定复习计划了。但是怎么记笔记?怎么背书?重点是什么?怎么利用真题呢?……为解决同学们的疑问,博仁考研老师将根据你的问题给予帮助,让心理学考研复习事半功倍!

华东师范大学数理统计期末试卷

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A) 2xxx----2xxx 学年第xx学期 总分 任课教 师签名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系别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 课程名称数理统计课程性质(必修)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 设总体X~R[0, θ],X1, X2, …, X10为从此总体中抽取的一个容量为10的样本,X(1), X(2), …, X(10)为次序统计量,则(X(1), X(10))的联合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设总体X~p(x; θ), θ∈Θ. 如果对任意实函数?(x), 由_________, 总可推出________________, 则称参数分布族{p(x;θ); θ∈Θ}是完备的。 3. 如果存在未知参数θ的________________, 则称θ是可估的。 4. 如果未知参数θ的先验分布π(θ)与后验分布π(θ | x1, x2, …, x n)同属一种分布类,则称此种先验分布为θ的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一个假设检验的功效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势函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有两批数据,第一批数据为:80, 70, 73, 72, 62, 65, 74, 71, 63, 64, 68, 6 7. 第二批数据为:72, 60, 76, 62, 63, 46, 68, 71, 61, 65, 66, 67. 则第二批数据在合样本中的秩和为__________________.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6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6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总题数:10,分数:20.00) 1.单项选择题(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多重选择器通常用来研究 (分数:2.00) A.注意分配 B.情绪特性 C.思维特征√ D.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解析:解析:多重选择器(或耶克斯选择器)是通过对被试简单和复杂的空间位置的概念形成过程的观察来研究思维的仪器。因此本题选C。 3.关于听觉掩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 A.单耳掩蔽作用比双耳要显著 B.无论何种掩蔽,只要掩蔽声强度增加,就会产生掩蔽量的相应增加√ C.同时掩蔽的最大掩蔽量出现在掩蔽声频率附近 D.掩蔽声和被掩蔽声相距时间很短时,后掩蔽作用大于前掩蔽作用 解析:解析:对于前掩蔽或后掩蔽来说,掩蔽声强度增加,并不产生掩蔽量的相应增加;而同时掩蔽的掩蔽声强度增加会产生掩蔽量的相应增加。故本题选B。 4.光谱感受性曲线表明人们 (分数:2.00) A.与明视觉相比,在暗视觉条件下对波长较长的光更敏感 B.与暗视觉相比,在明视觉条件下白光更敏感 C.与明视觉相比,在暗视觉条件下的感受阈限更低 D.与暗视觉相比,在明视觉条件下对红色的光更敏感√ 解析:解析:暗视觉比明视觉对光谱的蓝端更敏感;而明视觉比暗视觉对光谱的红端更敏感。故本题选择D。 5.在测量图形识别阈限实验中,不属于减弱视觉刺激的方法是 (分数:2.00) A.使用光谱波长较短的颜色√ B.减低照明强度 C.缩短刺激呈现的时间 D.使用边缘视觉 解析:解析:图形识别阈限实验中,减弱视觉刺激强度的常用方法主要有四种:使用边缘视觉;降低照明强度;缩短刺激呈现的时间;移去刺激使用的图形而以图形的记忆痕迹为基础。所以,本题选择A。 6.Posner在1980年使用的空间提示任务(spatial cueing task)是用来研究 (分数:2.00)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选择 C.注意的定向功能√ D.执行控制功能 解析:解析:Posner在1980年使用的空间提示任务(spatial cueing task)是研究注意的定向功能的最著名的任务。故本题选C。

实验心理学期末模拟试题

2013年大学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实验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共20分) 1. 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 A.冯特 B.费希纳 C.高尔顿 D.艾宾浩斯 2.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 A.极限法 B.平均差误法 C. 阶梯法 D. 恒定刺激法 3.实验中,疲劳可使阈限_____;若存在期望误差,在递增法测定时,阈限会______。() A.降低偏低 B. 升高偏低 C. 升高偏高 D. 降低偏高 4.如果想要研究“早上和晚上背书的记忆效果,哪个时刻点更好?”,则书籍内容是( ) A.自变量 B.因变量 C.额外变量 D.无关变量 5. B反应时间之所以比A反应时间长,是因为前者的加工过程比后者的加工过程多了() A.辨别刺激过程 B. 比较刺激和决策反应过程 C.选择反应过程 D.辨别刺激和选择反应过程 6. sone 量表的制作方法是() A.对偶比较法 B.二分法 C.差别阈限法 D.等级排列法

7.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属于正确反应的是() A. Y/N B. FA C. n/SN D. CR 8. 心理量是物理量的幂函数,这叫做() 定律定律定律定律 9.以下公式表示错误的是() A. V=1/α B. P(Y/N) +P(n/SN) =1 C. d′=Z 击中-Z 虚惊 D. β=O 击中 /O 虚惊 1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心理上的主观音高与声音刺激的频率和强度有关 B. 在ROC曲线上的点距离偶然事件对角线越近,分辨率越强 C. 反应时间作为反应变量,会随刺激变量和机体变量的不同而变化 D. 统计决策理论是信号检测论的数学基础 11.( )标志着现代心理物理学的开始。 A.最小变化法 B.史蒂文斯的幂定律 C.平均差误法 D.正误法 12.请找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A.人耳接受的声音频率范围为1000~3000赫 B.一个sone是指40分贝时1000赫的纯音声音刺激的响度感觉

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A卷

华东师范大学期末试卷(A卷) 2013 -2014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软件工程年级/班级________________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一、判断题(20分,每题2分。正确的用T表示;错误的用F表示,并修正,未修正的不给分) 1.一个用户进程执行系统调用时,运行在核心态、系统上下文中。 2.当一个用户进程执行系统调用时,该用户进程可能从运行状态转换为就绪状 态,也可能从运行状态转换为等待状态。 3.只使用二元信号量和计数器,而不使用计数信号量,是无法实现有界缓冲区 问题(bounded-buffer)的。 4.不安全状态未必会导致死锁的发生;始终处于安全状态也不能保证死锁一定 不会发生。 5.页表和FCB一样,应该存放在磁盘上,由操作系统内核进行管理,在需要 的时候调入内存使用。 6.I/O设备的驱动程序代码应该运行在使用该I/O设备的进程的用户态。 7.发生缺页中断的进程将从运行态转换为就绪态。 8.目录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其内容只能由操作系统中文件系统相关的代码在内 核态访问。 9.并非所有的二级或三级存储设备都需要磁盘调度。 10.逻辑炸弹(logic bomb)会通过特殊的程序逻辑引起计算机硬件爆炸。 二、单选题(30分,每题3分) 1.以下哪种调度算法在各自的应用场景下不一定是最优的: A.CPU调度,非抢占情况下的最短作业优先(对平均等待时间); B.CPU调度,抢占情况下的最短剩余时间优先(对平均等待时间);

C.磁盘调度,最短寻道时间优先(对寻道时间); D.页面替换,最优调度(或称为最长不会使用优先)(对缺页率)。 2.磁盘调度时,访问序列中记录的是: A.磁盘号; B.扇区号; C.柱面号; D.磁道号。 3.关机时,操作系统的内核存储在: A.内存中; B.BIOS中; C.文件系统中; D.磁盘的主引导记录(MBR,master boot record)中。 4.以下哪种情况不会发生: A.进程数越多,CPU利用率越低; B.进程数越多,缺页率越高; C.单个进程的页框数越多,该进程的工作集越大; D.单个进程的页框数越多,该进程缺页率越高。 5.能够检测磁盘坏道和坏块的操作是: A.磁盘快速格式化; B.磁盘格式化; C.磁盘低级格式化; D.磁盘分区。 6.以下对于无法放入内存的页面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这些页面可以存放在磁盘上的swap分区中; B.这些页面可以存放在磁盘文件系统中的特殊文件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