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分析及提高策略_王坤

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分析及提高策略_王坤

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分析及提高策略_王坤
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分析及提高策略_王坤

收稿日期:2013-02-23

作者简介:王坤(1984—),女,汉族,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集宁师范学院外语系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

教学论。

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

现状分析及提高策略

王坤

(集宁师范学院外语系,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ning Normal University 第35卷第1期

2013年3月Vol.35No.1

Mar .2013

摘要: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偏重语言知识,即词、句、语法的学习,将语言和文化分开教学,使学

生缺乏目的语文化意识的培养。随着外语教学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文化教学越来越被学术界所重视。英语阅读教学不能成为脱离文化背景的纯粹的知识性输入,而应该掌握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进行教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把文化意识的培养逐步渗透到英语阅读教学中,使学生拓展视野,增强文化底蕴,通过文化背景知识和具体语言环境来正确理解文章,进而提高他们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语言运用和交际的能力。实践证明,注重文化意识培养的阅读教学能够更有益于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文化教学;文化意识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71(2013)01-0088-06

一引言

《英语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我们国家的英语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的外语教学却面临着很多实际问题和挑战。目前,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和学生的学习观还是停留在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只注重语言知识本身的积累,即词汇和语法的学习,而忽视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所以我们的英语教学总体上还是处在非真实语境下的语言知识学习,忽视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缺乏文化意识的培养。

近几十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深入,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增多,使语言学家们开始思考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文化意识的培养就是为落实语言的交际性原则和完成大众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任务,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外语,更恰当、得体地使用外语,培养学生语言文化意识和文化的敏感性及包容性,进而

能够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体发展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的基础。其中,文化意识这一隐形因素被单独提了出来,突出说明了它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外语教学中,文化包括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等。

既然《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强调了要注重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这也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的输入,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和交流能力,加强学生沟通和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英语人才。

阅读教学一直是我国英语教学的重点,它

第1期王坤: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分析及提高策略

不仅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语言技能,而且是学生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阅读不仅是我们的教学目的,也是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很多专家认为,人们知识的百分之八十是通过阅读所获得的。著名语言学家Carrel曾经指出:“对许多学习第二语言,尤其是第二语言为英语的学生来说,阅读是四种技能中最重要的一种”。

二我国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气氛沉闷

笔者听了部分英语教师的讲课之后,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使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来教授阅读课,就相当于把阅读课当成精读课或者翻译课来上。以下是笔者听课后对教师上课步骤的总结:1.同学们默读生词,然后教师领读;2.快速浏览文章,然后找出文章中的语法结构和知识点;3.教师分析所读文章中的句法、词法,重点是主体句、难句;4.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用句型造句;5.逐段用汉语叙述大意,即将原文译成汉语;6.布置作业,主要是复习课上讲的语言知识,再加背诵课文。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思路去学习课文,问题设置较少,缺少思考的过程,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厚。

在学习的过程中,课堂气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著作中就曾经多次提到环境对学习的重要作用,教师应该避免沉闷的课堂气氛和学习氛围,创造有利于学生思考、交流和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方法上要力求多变,寻找符合课程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把它们有效地利用在阅读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二)忽视对课文语篇的理解

目前,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分注重对文章中部分字词的讲解,而忽视了课文作为整体性语篇的特点,导致学生学完课文竟然不知道故事的发展过程或文章的中心思想,也不去考虑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是文章背后所蕴含的道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只仅仅限于表面,没有进行深入地体会和感受课文中想要传达的信息,学生不理解文章,当然也不懂得欣赏文章的美,这也就难以达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了。

针对以上出现的情况,教师应该注意学习课文时,要兼顾细节与整体的关系,力求把握课文的关键信息点,还能够从宏观上把握课文,通过对细节的推敲来加大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反过来,通过对文章整体的分析来掌握细节的处理,达到以点带面,以面看点的效果。同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去升华课文的主题,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文章,分析讨论文章的优缺点以及文章所要揭示的道理。

(三)缺乏对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

笔者调查发现高中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好多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根本就不懂得使用阅读技巧,或者说还没有意识到如何使用阅读策略去帮助自己提高阅读效率。如果遇到不懂得单词,只是一味地使用词典、字典去查;如果遇到复杂句,只是单纯地去分析句子成分,找出主谓语的位置,来帮助理解。还有好多学生养成了不良的阅读习惯,比如说回读,指读,念读等等,而没有使用或者没有正确使用预测、查读、略读、上下文推测等一些阅读方法或策略,阅读效率不高,在英语考试的时候不善于做阅读题目,阅读成绩普遍不好。

阅读策略比较常见的有:预测阅读内容、略读、查读、猜测词义,识别指代关系等等,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能力。比如说,如果要了解文章的大意,我们可以采用略读的方式;如果要从较长的文字中寻找特定的内容,我们就可以采用查读的方式;如果遇到生词,我们需要借助上下文的关系来预测词义,甚至是句义。如果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阅读策略,并且会正确使用的话,一定会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四)课外阅读活动少,阅读材料不丰富

客观来说,我国的高中生学业负担重,课余时间相对少,如何引导学生高效地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来进行学习,其实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探讨的一个问题。笔者调查发现,这所实习高中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都是看课外书,喜欢看的基本都是有趣的中文小说和杂志。所以笔者就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段时间同样阅读一些简单有趣的英文小说或英文报纸、杂志,潜移默化地去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改变大家对阅读的看法:阅读不仅仅在上课时候进行,更需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第35卷

要大家在课下积累阅读的素材以增加阅读兴趣,通过阅读来了解信息,输入和了解西方的人文知识,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

另外,我们现在的阅读材料相对单一,如果仅仅依靠课本,肯定解决不了问题。作为教师,就需要去找一些适合学生阅读水平,同时又很有趣的课外英文读物。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近几年出版了一些分级阅读的英文经典小说,可以挑选一些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去阅读,中国日报社出版发行了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英文报纸,有时事版、体育版、娱乐版等等,笔者认为这些都可以作为阅读素材,甚至可以作为相关的背景知识引入相应的课文学习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我国英语阅读课程中文化教学的现状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文化。”在《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文化培养的目标之后,英语教材也做了很大改动,在课本中明显加大了文化知识输入的比重,可是笔者调查发现,实际上课堂中的文化教学还是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文化教学重视不够

我们现在的外语教学过分注重语言的形式,却忽略了语言的意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和认识有差异,如果在我们的教学中只是重视词法和语法的学习而忽略了文化知识的输入,那么学生口语和交际能力就会受到影响,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互相交流的时候,语用的失误、文化的误解往往会导致双方沟通的失败。

英语教学工作者应该改变加强对学生的文化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扩大知识面,多了解目的语国家的背景文化知识、历史人文、风俗习惯等,进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二)文化教学的方式需要探讨

现在,很多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还是以师本位为主,即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而不管学生是不是能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是不是能够取得积极正面的教学效果。在英语文化教学方面,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教师只是在课堂上讲一些关于目的语文化方面的知识,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创造真实语境去让学生对比和思考,所以即使英语课堂上有文化知识的输入,学生有时也会觉得这些知识很陌生,甚至会觉得和日常生活交流没有什么关系,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不会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采取适当的方式与别人进行有效地沟通。

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教学中的主导,而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要求英语教育工作者转换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同时在文化教学方法上必须推陈出新,有机地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教师自己要多思考,教师之间要多交流,让文化这一隐形的因素发挥作用,使学生真正意识到人文知识在英语学习当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三)英语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需要改进和提高

很多教师以前是通过传统的教学法学习英语,所以多数教师按照他以前是怎么学英语的,现在就怎么去教学生。但是,随着英语教学的改革,现在提倡新的、更实用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要求教师改变旧的观念,提高自身对英语教育的认识水平和专业素养,跟上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这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比如说,学校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措施,让每个教师都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深造,例如选派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去其它重点示范学校听课学习或者是去高校再读书进行研究等等,走一条校本研究,教师培训专业化的路子。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设计,努力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而且注意和别的教师交流请教,也多多和自己班里的学生真诚沟通,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努力让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上到更高的台阶。

(四)文化知识在评价内容中占得比例较小

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下,教师、家长和社会认定学生的好坏标准就是考试成绩,这样单一的评价体系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弊端,造成学生发展不全面,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等负面影响。而且考试内容通常只是纯语言知识的考察,主要

第1期王坤: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分析及提高策略

以语法和词汇为主,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文知识在平时的评价内容中就占极小的比例,根本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目前,在提倡素质教育和人本教学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笔试,应该是建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上。教育部颁布的《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就已经明确提出要使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成绩不能仅仅限于考试,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综合因素。为了凸显文化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在评价体系中可以加重人文知识所占的比例,鼓励学生学习人文知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

面对英语阅读和文化教学存在的现象,教师应该明确:阅读作为英语教学应该培养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既是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同时也是学习语言的一种有效手段。如果能够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重视并实施文化教学,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因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相当于鱼和水的关系,如果没有特定的文化背景环境,语言是不可能存在的;如果不能理解目的语的文化内涵,也就很难理解语言真正想要表达的意义。所以通过在阅读中借助人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不仅提高了阅读理解的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西方人的语言习惯和价值观念,从而更加得体、有效地运用目的语。

四文化意识培养教学运用于阅读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附加法

附加法就是在外语阅读中有计划、有规律地增加和补充一些文化方面的内容,作为教材的辅助部分。这种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就是可以在教材中设立文化专栏,举办相关的文化讲座,组织参观文化展览或者欣赏相关的文化表演和视频等等。附加的文化知识可以附加在外语教材之中,也可以在课堂外举办相关活动,还可以是单独的文化知识读本。

例如,在学习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这篇课文的时候,首先要对这一文学作品的背景进行介绍讲解。百万英镑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文学家马克·吐温的作品,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方式查找一些材料,比如,文章的时代背景,作品反映的现实,作者的生平等等,即在教材外补充一些文化知识。

(二)融合法

融合法就是把课文中的知识目标,态度目标,能力目标,文化教育等全部系统地融入到外语教学之中,采取文化对话、文化合作、文化表演、文化交流等方式进行外语课堂教学。

例如:在学习Canada-“The True North”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先播放一段介绍加拿大旅游和文化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对相关的文化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在课外活动中,还可以利用其他的方式补充一些背景资料。比如说:一些英文电影也是非常好的英语学习素材,从电影中,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文化的差异,从而可以把抽象的文化内容变得更加直接具体、生动、形象,提高学生们文化意识的培养。同时,老师或者班委会可以邀请外籍人士来学校,进行相关的文化讲座,和同学们自由交流,让同学们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提高大家的文化意识。

(三)互动法

互动法就是让教师与学生作为不同文化表现者来进行互动式教学活动,使学生们可以从与教师的文化互动中感知外来文化,提高文化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就某种文化现象在班级举行辩论或研讨,师生互相讨论某些文化现象。互动法可以采取文化疑惑解析、文化冲突解析、文化专题研究等方法。通过开放式的、平等性的、交流式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自觉地形成开放、平等、尊重、宽容、客观、严谨的文化态度。

例如:在学习Astronomy:the science of the stars这篇课文的时侯,就可以采用互动法的教学方式,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国内外最近、最新的关于天文地理的新闻报道,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来互动交流科技文化知识,了解中外科学家天文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加深大家对宇宙和地球的认识。

(四)实践法

实践法就是指学生直接参与到外语教学的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第35卷

文化交往中,在文化实践中获得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意识,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化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特别是对新闻事件、热点问题、历史问题等等进行专项的分析。通过分析,让学生们形成对文化的认知、比较、参照、取舍、传播的能力。

以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阅读课为例,首先,在上课之前,以小组的形式给学生布置任务,通过网络或阅读书籍的方式查找一些介绍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的相关内容并进行课下讨论。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这些西方节日的起源、庆祝的时间、具体的庆祝活动、相关的饮食和服饰等方面的信息。在课堂上,以合作学习、小组呈现的方式,让同学讲讲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的习俗,从各个方面分析对比中西方节日的异同,谈谈对中西方节日文化的感受。上课结束后,让同学们根据他们的理解情况,写一篇中西节日文化学习感想。而且,教师可以在圣诞节的时候,组织举办一个小型圣诞晚会,大家可以学唱圣诞歌曲,互赠礼物,表演圣诞短剧等等。通过参与,尽量让同学们亲自去体验那种节日的氛围。

以上是在进入阅读课文之前,让大家对中西方节日文化有个大致的了解,算一节warming up 课型。在具体的课文学习中,即阅读材料中还涉及了日本、墨西哥、印度等国家的节日文化,这就需要大家不仅只关注西方的节日文化,还需要扩充到全球的范围,来审视和看待节日文化背后所蕴藏的历史、习俗与文明,用新的眼光来审视和看待这些节日以及文化现象。在单元学习结束后,安排大家再次去关注新兴的节日以及文化现象,让大家去思考所有节日文化背后的深刻含义。在教学中,作为主导角色,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进行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训练,达到文化教学的目的。

(五)体验法

体验法就是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充分体验来获得文化知识,养成积极的文化态度,从而有效地培养文化意识。在外语教学中,体验法有两种形态: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直接体验就是让学生直接接触外在的文化(比如参加外国文化专题讲座,观看外国影视作品等);间接体验是将相关的文化教学内容隐含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接触和了解目的语文化知识,从而养成积极的文化态度,培养文化意识,形成有效的跨文化能力。

体验法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营造一个宽松舒适,充满乐趣的语言环境。比如:组织学生进行英文戏剧表演活动、英语演讲比赛、文化专题讲座等活动,从而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在阅读课中,学生首先要提前预习与阅读内容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然后,带着问题和任务进行有目的的阅读,阅读之后,在进行角色扮演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引导学生将对话内容进行改编表演,这样,学生就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语言和文化的魅力。

五结语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现在国内外外语学界研究语言的范畴已经从语言的形式、意义具体到了语言的得体表达和运用上,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承担着不同文化之间交流和沟通的重要使命。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如何提高和加强英语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其中文化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在语言教学中有效的导入会对英语阅读有决定性的影响,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文化意识,要把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输入始终贯穿在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在英语教学中重视并且实施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了解英语民族的文化,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拓展视野,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形成差异的原因,从而形成正确的、包容的文化态度。同时,文化教学的输入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效率,为阅读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

王坤: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现状分析及提高策略

第1期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蔷,程晓棠.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申.语言与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3]程晓棠,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贾玉新.文化与交际[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6]胡春洞,戴忠信.英语阅读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7]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8]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9]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The Anala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ltivating Cultural Awareness

and the Strategy of Improving it

WANG Kun

(Dept.of Foreign Languages,Jining Normal University,Wulanchabu012000,Inner Mongolia)

A bstract:In the traditiona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a particular stress is laid on the learning of such linguistic knowledge as words,sentences and grammar at the expense of cultural learning because of teachers’separation of language instruction from culture teaching with the result that students lack the cultivation of the target language culture.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cultural instrucion by the academic circles.Actually,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should not be the pure knowledge input separate from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arget langauge and should be implemented on the basis of balanc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Therefore,in teaching,English teachers must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cultural awareness.The gradual permeat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awareness in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can broaden students’horizons and enhance their knowledge of the detailed contents of the target culture to make them understand correctly their reading materials through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target lan-guage and in specific contexts with the ultimate goal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langauge use and commu-nication.It has been proved in practice that the method of reading teaching stressing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cultural awareness will be more beneficial to students’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ir improvement of reading ability and will meanwhile enhance their awarenes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 words:reading teaching;cultural teaching;cultivation of cultural awareness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的培养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的培养 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就本人 多年的教学经验拙议如下: 一、语言和文化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参见胡文仲:《文化与交际》,1994)。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privacy),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 (“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 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 和https://www.doczj.com/doc/694781234.html,mbet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

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 二、中西文化的差异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被称为文化的偶合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这种相似性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因而在英语和汉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达。例如:“披着羊皮的狼”,英语为wolf in sheep’s clothing;“同舟共济” ,英语为in the same boat;“破土动工”,英语为break ea rth;“三思而后行”,英语为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蓝图”,英语为blue print,等等,这样的偶合现象不胜枚举。文化的这种偶合现象,可以促进English learners在目的语(target langua ge)学习中的“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但是,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因而对不同的事物和经历有着不同的编码(code),分类;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导致了他们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不同的民族因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也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传说轶事。如:汉语中的“龙”,“生死轮回”,“八卦”,“阴阳”,“气功”等,对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必然是云里雾里,不知何物。同样,当我们看到英语中He i s a wolf这个句子时,还以为是“这个人很凶”,实为“他是个好色之

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之我见

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之我见 课堂教学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渠道。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思考的主体。张思中外语教学法也高度重视发挥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认为学生学习方法与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提倡从低年级起就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独立阅读的能力。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习惯,通过自主学习产生对书本的整体感知。教师通过把课堂教学内容决定权交给学生,使学生集中精神学习,进一步提高效率。而成功的英语学习过程便提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时间、参与、合作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并且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使用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从而感受到成功,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而任何语言的学习,都需要大量的阅读。 阅读能力是运用英语的主要能力之一。阅读是一种书面交际形式,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目的”是指获得阅读理解的能力,“手段”则是从阅读入手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经验,获得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当今社会,国际交往日渐频繁,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知识更新及其迅速,决定了英语阅读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工具和交往的敲门砖。因此,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了英语教学的一大重点。而英语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值得作一番探讨。下面是笔者对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提倡任务型阅读 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涵盖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任务型阅读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分析的空间、探索的空间、交流的空间和拓展的空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来推动学生的主动学习。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设计相应的任务。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任务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形成一定的梯度。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会跃跃欲试,可以使学生时时体会到成功。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力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把整篇课文当作一个整体来教学,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不破坏文章的整体性和趣味性,又不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理解,有利于学生对所学语言内容的整体认识,有利于培养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原则。任务型阅读教学通过学生的参与、探究、归纳、体验等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以课外促课内,以辅助促提高 对于一些科普类的文章,常因为没有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而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文章的阅读经常变成一个障碍或者是停留在表面,而在这类型的课堂教学之后选读一些围绕或贴近该篇文章的内容,通过这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浅析与心得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浅析 龙潭双语实验小学许晓燕阅读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阅读,教予学生阅读的方法,训练其阅读技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阅读教学不仅仅是理解其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 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使我懂得了: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地获取信息,理解大意,完成学习任务。否则,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地位。下面简单谈谈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一课始——整合教材,形式多样 教师仅仅教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收集资料,为学生提供能够增长见识、提高阅读能力的语篇材料。教师只有跳出英语教英语,跳出教材教教材,不断开发与创新语篇,实现拓展化、实践化和趣味化,才能让学生在拓展阅读中得以发展,使知识在被拓宽的同时,被接受、被消化和被吸收。 1. 创编教材,灵活多变 众所周知,教材只是我们教学中的辅助工具。那么如何才能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呢?这就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比如,仔细研读教材,弄清楚内容之间的前后联系;什么地方的内容需要填补,什么地方的内容需要剔除,什么内容可以灵活变换出示的顺序。教师只有灵活地处理教材,才能更好地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

2. 结合图片,降低难度 由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毕竟有限,阅读储蓄毕竟不多,因此,在遇到比较难理解的阅读材料时,教师可以将复杂的阅读材料转换成图文并茂的形式予以呈现。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阅读的难度。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有一个视觉上的冲击,让学生在图片的指引下更快地了解阅读材料的大意。 3. 挖掘生活,为我所用 由于某些教材内容离学生相对比较遥远,所以为了更好地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在课之初就要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加以整合。比如,在学习pep版四年级family单元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将father, mother, brother和sister等家庭成员单词加以成串,并组合成篇。笔者进行了这样的尝试:There are four persons in my family. They are my father, mother, sister and I. My father likes reading. My mother likes singing. My sister likes watching TV. And I like watching TV too. 由于谈论的是学生们自己的家庭,他们特别地感兴趣,更加有话可说。 二课中——感知内容,练做结合 1. 听力入手,知其大意 (1)浏览后相机提问,目标明确 学生在听阅读材料的录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提前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围绕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当然,要引起注意的是这个时候的问题提出不能过于细化,而应该是大多数学生基本可以回答的,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94781234.html,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作者:邱胜尧 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05期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re down,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许多English learners却对其含义不甚了了。原因是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背景。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若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便能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一、语言和文化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参见胡文仲:《文化与交际》,1994)。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privacy),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 (“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 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 和https://www.doczj.com/doc/694781234.html,mbet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 二、中西文化的偶合现象与文化差异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被称为文化的偶合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这种相似性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因而在英语和汉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达。例如:“披着羊皮的狼”,英语为wolf in sheep’s clothing;“同舟共济” ,英语为in the same boat;“破土动工”,英语为break earth;“三思而后行”,英语为 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蓝图”,英语为

小学英语教学的文化意识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的文化意识培养 兴化市周庄中心小学谢静 【摘要】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英语教学内容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指出了培养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并提出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策略。【关键词】文化意识英语教学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一词包含着极丰富的内涵。文化的经典定义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Tylor)1871年在《原始文化》(Primitive Culture)一书中提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complex whole),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而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功能学派大师马林诺夫斯基(Bronilsaw Malinowski)则认为:“文化显然是完整的全体(integral whole),其中包括器具与消费货物,各种社群的宪章,人们的思想与工艺,信仰与习惯等。”这两位学者分别代表了狭义文化观和广义文化观。文化包括许多层次和方面,如信仰、习惯、艺术、法律、道德、人情风俗、历史事件等等,真可谓无处不在,无所不包,因而具有广泛性、历史性和多维性。《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从语言的特征和文化的范畴与内容来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语言既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又

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不然将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种语言。这些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在向学生教授英语时,将英语与它所承载的文化紧密地结合起来的重要性。只有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他们明白中英文化的异同,才能确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使小学英语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培养文化意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教育者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流。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流中屡屡出现错用或误用的现象。美国的语言学家沃尔夫森()说:“在与外族人交谈时,本族人对于他们在语言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往往比较宽容;与此相比,违反说话规则时则被认为是不够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以"dog "一词为例,在语言意义上,中国的"狗" 与英美国家的 "狗"没有区别,但两个文化群体里的"狗"的文化意义又相差甚远。"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总是贬义的,汉语中常用"走狗"、"丧家犬"、 "狗仗人势"等来形容所厌恶的人。但是英语国家的人对狗的看法与我们截然不同,他们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忠诚可靠。所以“dog "在英语中往往含有褒义,如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a lucky dog(幸运儿)。又如;中国人喜欢以对方为中心考虑对方的情感,如:你感觉怎么样?

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与阅读策略

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与阅读策略 ——————I’ll send you a photo of Lucky教学案例分析 十五中学实验校区莫叶青 摘要:本文讨论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优化阅读课的练习设计,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以及综合英语运用能力。 关键词:阅读导入阅读练习阅读策略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也是我们英语教学的难点。阅读是吸收语言信息最重要的手段,它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以及了解英语国家的人文知识。尽管我们很重视阅读教学,但学生阅读能力仍然不尽如人意。 一、教材分析 Go for it 教材从八年级(下)开始在各单元增加了Reading这个模块,并且有意识地根据篇章的特点,注重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形成较系统有效的阅读策略和技巧。Reading的阅读材料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Section 1 Before you read, Section 2 While you read, Section 3 After you read, Section 4 Go for it! Section 5 If you have time! 生词短语多。每一单元的生词大部分都是阅读语篇中出现的,学生不仅阅读起来不能很流畅,而且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 二、教学设计 Lead-in Pre-reading Prediction First reading (deal with new words) While-reading Second reading deal with activity 3a retell the story Anderson(2003)提出了三类阅读策略:认知阅读策略、元认知阅读策略和补偿阅读策略。其中认知策略有11种,分别是:预测、运用语法知识帮助理解难句、理解文章大意、扩展词汇和语法知识、猜测生词、分析文章主题与风格及篇章结构、区分个人看法与事实、讲打的语言单位分解成晓得单位以便帮助理解文章、对于单词建立母语与英语之间的联系、讲文中概念与单词的练习用图标活画图表示,以及写间断概括。 1. 精心设计导入,激发阅读兴趣,合理进行预测 在本节课中,本人现在课前空余时间,播放了一首《we are the world》,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re down, 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许多English learners却对其含义不甚了了。原因是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背景。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若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便能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一、语言和文化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参见胡文仲:《文化与交际》,1994)。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privacy),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 (“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 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 和https://www.doczj.com/doc/694781234.html,mbet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 二、中西文化的偶合现象与文化差异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被称为文化的偶合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这种相似性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因而在英语和汉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达。例如:“披着羊皮的狼”,英语为wolf in sheep’s clothing;“同舟共济”,英语为in the same boat;“破土动工”,英语为break earth;“三思而后行”,英语为 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蓝图”,英语为blue print,等等,这样的偶合现象不胜枚举。文化的这种偶合现象,可以促进English learners在目的语(target language)学习中的“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但是,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不同,因而对不同的事物和经历有着不同的编码(code),分类;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导致了他们独特的笃信,崇尚和忌讳心态;不同的民族因其发展的特殊历史过程也产生了本民族自己的历史典故,传说轶事。如:汉语中的“龙”,“生死轮回”,“八卦”,“阴阳”,“气功”等,对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必然是云里雾里,不知何物。同样,当我们看到英语中He is a wolf这个句子时,还以为是“这个人很凶”,实为“他是个好色之徒”。中西两种文化的差异还可以从动物的“文化附加义”的差异窥见一斑。 请看下列两组词语,让我们试着将不同动物与各自的不同习性搭配起来: A B 1.Turtle a. wise 2.Lamb b. huge 3.Lion c. quiet

文化意识与英语词汇教学

文化意识与英语词汇教学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二者密不可分。而英语词汇是构成英语的基本要素,它被深深打上了英语国家的文化烙印,这就要求英语词汇教学中适时介绍英语文化知识,提高英语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实现其交流的顺畅。本文就从我国词汇教学的现状、词汇教学科学合理的方法以及词汇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三个方面具体地阐述了这一问题。 关键词:文化意识;英语词汇教学;文化差异 一、我国词汇教学的现状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研究表明,外语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词汇教学的效果:包括学生词汇学习策略、词汇运用能力以及词汇量的掌握。因此,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然而,在我国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教师的难点,词汇教学现状也不尽如人意。我国大部分教师,尤其是一些中老年教师,对英语词汇的教学还是处于传统理念和传统模式之下,也就是说词汇教学就是领读、理解表面意思,然后再给出几个例句。这种传统的教学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因为只有在理解词汇的表面意思的基础上还搞清它的文化

内涵,这样在实际交流中才不会形成障碍,才不会犯错误,要改变词汇教学模式为领读、理解表面意思、介绍文化内涵,然后再给出例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领悟词汇的四个维度,也就是词汇知识的广度、词汇知识的深度、词汇知识运用的精确度和词汇知识运用的自动化程度,才不会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闹出笑话。 二、词汇教学科学合理的方法 1.教师要树立传授文化意识的理念 教师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必须树立传授文化意识的理念,让学生了解英美文化背景、风俗和习惯,为语言赋予文化内涵,以便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和接受。 2.采用直接介绍法 我国的学生学习英语缺乏真实具体的语言环境,他们英语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师调控的课堂。基于这种情况,教师适合通过直接介绍法把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讲解给学生听,这是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二者结合最常用最便捷的方法之一。尤其可以把中国的春节与西方国家的圣诞节进行比较,在教室里尽量给学生营造一种浓郁的具有西方文化氛围的环境。以便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对文化概念的理解。这样,通过直接介绍法并且营造真实语境,既增加了学生词汇学习的趣味性,又介绍了西方文化知识,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形成。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英语阅读在初中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注意改革教学方法、重视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把这几个问题真正科学地解决好,英语阅读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学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英语课程标准》的日益完善,为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将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转变成语言交际运用型教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教师如何教、引导学生如何学,已经成为所有英语教育工作者都在关心的问题。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能使学生能够得心应手的应付考试,而且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作为一线教师,想就如何在初中课堂开展阅读教学,浅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1.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改革英语阅读的教学方法,使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单纯是要学生学习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学习文化、发展阅读技能和策略,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英语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认知方式、学习方式、英语水平、性格特点、情感态度、对老师的态度,学习环境等方面。这些因素决定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因此,从初一开始,我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就特别注意,难易一定要适度。材料过分容易,学习起来没有成就感;过难,学生就会丧失兴趣和阅读信心。我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为他们选择难易不同的读物。而且阅读材料的内容必须多样化,故事、传记、历史、地理知识等都能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及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极大的增加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课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是有区别的。课文一般是一个主题一个篇章。在教学中,老师常会对课文进行很细的分解,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纯粹的阅读,我们可以更多的去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教材中的那些浅显易懂的课文,我从不花大量时间去精讲,通常会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自己去领悟;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排成课本剧进行表演;一些有难度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带着任务分组讨论后在全班进行讲解,有时候也会要求学生写英文的读后感。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日后的高层次学习打下了基础。 2.抓好课堂教学,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获。 从初一起,教师就应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明确初中阶段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应采用的措施。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细化到每一个教学模块,避免阅读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无论是哪种课型,我们都必须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其次才是针对这些目标考虑采取哪种教学模式。阅读有多种目标,包括寻找信息(read for information)、提高阅读技能(read for skill)、获得语言知识(read for language)、增加生活乐趣 (read for enjoyment)等。对于中学阶段的英语课程来说,其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学生read for skill和read for language两种能力,这是英语教师首先必须明确的①。

英语阅读教学之我见

英语阅读教学之我见 [导读] 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强调、侧重阅读,学生才注重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是单一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是很枯燥乏味的。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利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必须注重高效课堂,“高效”不只是学生阅读速度、做多少阅读理解题这么简单。教师要“举一反三”,认真向学生介绍课文内容所触及到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多看(涉及日常生活各个领域的文章)、多读(阅读的文章要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篇幅适当、内涵丰富等,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多练(强化学生的记忆能力,使学生熟能生巧,自寻规律),培养学生阅读技能,使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所提高。教师要让课堂“动起来”:现在的学生从小就接触电视、电脑,耳濡目染到的信息既生动又形象,所以课改前的课堂就很枯燥单一了。要想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来,就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生活中处处可见的道具搬到课堂上,方法简单却行之有效。教师要让课堂“活起来”:将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寓教于乐中提高,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既学到教材中的内容也收获到了课外知识。教师要让课堂“亮起来”,根据阅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觉参与课堂,主动地完成提出的阅读任务,从“要我学”完成到“我要学”的过渡,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亮点。通过广泛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英美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人文地理及英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以此来激励学生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顺序阅读。简读:通过整体粗读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文章所涉及的问题。学生不需要细看阅读材料,就能抓住学习要点。跳读:抓住转折词,把握关键词,利用过渡词等,缕清文章脉络。研读:扫清语言障碍是研读的首要任务。简读和跳读,只是对阅读材料有了整体认识,但对于细节问题还需进一步了解。此时,教师就可以在学生研读前提出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或者让学生通读全文后再提出问题。教师问题的设计要成阶梯式,循序渐进,当然,教师还可以问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发讨论,开拓学生思维。对文章的理解教师或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上下句寻找线索,或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来理解有难度的句子,或要求学生找出段落的中心词,或者教师展示出表格,让学生找出段落中的人物、地点、时间、事件等细节内容填充表格,系统地了解文章内容,这样才能解决阅读问题,完成阅读任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复读,简读、跳读和研读只是答难解疑的基本阅读方法,当解开学生脑海中的“疑问”后,要求学生再阅读一次本篇文章,才能做到融汇贯通。 阅读不能只是让学生读,在刚接触一篇故事性非常强的短文时,教师让学生先阅读几句后停止阅读,然后教师给学生推测后面故事发展的机会,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推测最可能发生的故事。当然教师也可以提供给学生几种后续故事发展的可能,让学生选择。之后再让学生继续阅读,看看自己的推测是不是和文章情节相符,这样会给学生很大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喜欢上阅读。如果学生不喜欢故事的结果,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

浅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策略的运用

浅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策略的运用 【摘要】目前,小学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却较为缺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策略的实施极为重要,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究有着很高的价值和很深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的基础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已较大的篇幅阐述了英语学习策略,这就对英语教师的教学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能在实践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采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身发展能力。阅读教学策略是英语学习策略的一部分,它源于教学实践的需要,在阅读教学中根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教师自己对课内外阅读教学组织和调控的方案。 小学阶段的英语阅读课主要目的旨在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能使学生读懂简易的英语读物,帮助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但随着年段的升高,阅读的篇幅在逐渐加长,阅读的要求也在逐步增高,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遇到的障碍越来越多,导致学生阅读兴趣逐渐降低,阅读能力发展缓慢。站在实际的角度看,我们都有必要找出问题所在,针对问题去探讨解决的办法。 二、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要解决任何一个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找出问题进行分析。从教学、科研实践、课堂观察及谈话调查中发现,小学中高段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背景知识从而给理解能力带来影响,在阅读课学习中,尽管大多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储备了不少的词汇量,但仍不能很好地读懂课文,这正是因为他们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 2.阅读语篇中存在的阅读障碍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阻挡了学生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 3.阅读活动狭窄,阅读教学始终围绕教材中的课文转个不停,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4.阅读训练单调,“教单词——读课文——回答问题”这种最常见的教学模式,缺乏了有效的阅读方法的指导。 5.阅读效率低,阅读的效率主要指学生对阅读文章理解的正确率与理解的速度。在实际教学中,却频繁出现“高耗低效”的现象。 6.忽视阅读情感因素,在阅读教学中,往往把学习的焦点放在课文的理解上,从而忽视了学生阅读情感因素。 三、组织阅读活动的策略 (一)阅读前——扩充背景知识。很多研究表明,如果语篇涉及读者熟悉的主题,他们就能顺利进行理解文章中的信息,相反,如果不熟悉语篇主题,就会出现障碍。可见,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本人认为在阅读前对学生扩充相应的

跨文化意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我国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现代英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它告诉我们不要单纯进行就语言而语言的教学,还要重视跨文化教学,扫清交际过程中出现的障碍。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让语言插上文化的翅膀,让学生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交际。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面对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怎样才能在实施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加学生对异国文化的认识呢?笔者结合牛津小学英语教材,认为应当通过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创设环境,营造文化氛围 非英语语言国家的儿童学习英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学生难以形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阻碍了英语学习。教师要精心设置英语课堂环境,甚至形成开放的课堂环境,把学生带出教室,使学生潜移默

化地感悟多元文化。在这个环境里,逼得每个人都要用英语去交流信息,这样的“环境气候”对于帮助学生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是不可缺少的。我在实践中是这样来营造英语氛围的:在课堂上,教学用语尽可能说英语,模拟仿真英语环境;创造模拟英语情景的练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交际训练的机会;善用现代音像手段和网络资源,给学生呈现一个多姿多彩的英语世界;在学校的宣传栏和班级的黑板报开辟英语角;在英语广播中向学生介绍学习英语的小窍门和课堂外的英语小知识。学校的公共宣传栏面向全校师生,版面较大,可以介绍一些需要时间进行记忆的习惯用语和名言名句。学生每天都有机会到宣传栏阅读,这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巩固。班上的英语学习园地版面小,同班学生英语水平比较接近,可以编写一些国外孩子经常玩耍的游戏,如Bingo,填字游戏,猜谜等,能够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感受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班上的学习园地版面应力求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利用校园广播指导学生进行英语晨读有了这些浓厚的英语环境,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英语的无处不在,学生在这种英语环境中听英语、说英语、看英语或亲身体验英语,直接、自然地学习英语,有利于培养一定的语感和

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摘要】本文将从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和必要性,文化教学的内容以及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方法三个方面来阐述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英语文化知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语言英语教学文化意识培养 在英语教学中有的老师对于英美文化意识的培养并没有足够重视,使得学生对于很多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不够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具备多元文化的包容性。 一、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和必要性 1. 新课标对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要求。《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整体目标,即“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新课标对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已提出明确要

求。文化教育与语言教育相辅相成。因此,文化意识的培养已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2. 在国际交流中的必要性。在交流中出现的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失败的场面比比皆是。如:用How old are you?来询问外国人的年龄,在中国人看来很正常,却侵犯了西方人的隐私,让他们觉不愉快。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Where?Where?”这样的Chinglish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以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 3. 在学生应试中的必要性。近年的高考英语试题更贴近生活,同时,在语言运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获取信息方面要求阅读原汁原味的英文,这里就既有语言是否地道、标准的问题,也有关于文化氛围和背景的问题。学习英语不可能仅仅学习语言,它必须与学习文化同步进行。 二、文化教学的内容 1. 语言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招呼、问候、致谢、告别、打电话、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等。 2. 非语言交际的表达方式,如手势、体态、衣饰、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等。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doc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参见胡文仲:《文化与交际》,1994)。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privacy),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 (“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 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 和https://www.doczj.com/doc/694781234.html,mbet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 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

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参见胡文仲:《文化与交际》,1994)。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privacy),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 (“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 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 和https://www.doczj.com/doc/694781234.html,mbet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 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re down, 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许多English learners却对其含义不甚了了。原因是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背景。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若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便能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一.语言和文化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参见胡文仲:《文化与交际》,1994)。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

行交际中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隐私(privacy),会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称赞中国人某一方面的特长时,中国人通常会用You are overpraising me (“过奖”)来应酬,这往往会让说话者感到你在怀疑他的判断力;抑或是用“Where? Where?”来回答,弄得外国人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美国社会学家G.R.Tucker 和https://www.doczj.com/doc/694781234.html,mbet对于外语教学中只教语言不教文化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们发自内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的语言的基础”。 二.中西文化的偶合现象与文化差异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被称为文化的偶合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这种相似性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因而在英语和汉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达。例如:“披着羊皮的狼”,英语为wolf in sheep’s clothing;“同舟共济” ,英语为in the same boat;“破土动工”,英语为break earth;“三思而后行”,英语为 think twice before you act;“蓝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