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勒脚____2、散水__3、过梁___4、圈梁__5、构造柱_6、墙体

1、勒脚____2、散水__3、过梁___4、圈梁__5、构造柱_6、墙体

总结圈梁和构造柱的设置要求

一、圈梁 圈梁的设置: 砌体填充墙,当墙高度>4m时,在墙高中部或门洞顶应设置与柱连接的通长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或圈梁,水平系梁与柱、剪力墙的拉结见图集12G614-1第10、14页。圈梁或现浇过梁与柱、剪力墙的拉结同水平系梁,但柱、剪力墙中的水平系梁预埋钢筋应改成同圈梁或现浇过梁的纵向钢筋。水平系梁用于非抗震区,抗震区采用圈梁,圈梁高≥120mm,配筋:6、7度纵筋≥4Φ10、

箍筋Φ6@250,8度纵筋≥4Φ12、箍筋Φ6@200,9度纵筋≥4Φ14箍筋Φ6@150。 圈梁作用: 1)增强砌体房屋整体刚度,承受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弯曲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的出现,防止纵墙外闪倒塌。2)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圈梁和构造柱连接形成纵向和横向构造框架,加强纵、横墙的联系,限制墙体尤其是外纵墙山墙在平面外的变形,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抵抗震动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3)起水平箍的作用,可减小墙、柱的压屈长度,提高墙、柱的稳定性,增强建筑物的水平刚度。4)通过与构造柱的配合,提高墙、柱的抗震能力和承载力。5)在温差较大地区防止墙体开裂。 圈梁的构造: 1)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3)圈梁的宽度易与墙厚相同,当墙厚大于等于240毫米时,圈梁的宽度不易小于2/3墙厚;圈梁高度应为砌体厚度的倍数,并不小于120毫米;设置在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质上的基础内的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毫

二级注册建筑师 场地设计构造详图 配套讲义

第二章建筑构造 第一节墙体 一、墙体的分类 墙体的分类大体有从墙体位置上、从材料上、从受力特点上几种分法。 (一)墙体按所在位置分类 墙体按所处位置可以分为外墙和内墙。外墙位于房屋的四周,故又称为外围护墙。内墙位于房屋内部,主要起分隔内部空间的作用。墙体按布置方向又可以分为纵墙和横墙。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纵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横墙,外横墙俗称山墙。另外,根据墙体与门窗的位置关系,平面上窗洞口之间的墙体可以称为窗间墙,立面上窗洞口之间的墙体可以称为窗下墙。 (二)墙体按材料分类 (1)砖墙。用作墙体的砖有秸土多孔砖、黏土实心砖、灰砂砖、焦渣砖等。 (2)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加气混凝土是一种轻质材料,具有密度小、可切割、隔声、保温性能好等特点。这种材料多用于非承重的隔墙及框架结构的填充墙。 (3)石材墙。石材是一种天然材料,主要用于山区和产石地区。 (4)板材墙。板材以钢筋混凝土板材、加气混凝土板材为主。 (5)承重混凝土空心小砌块墙,采用C20混凝土制作,用于6层及以下的住宅。 (三)墙体按受力特点分类 (1)承重墙。墙直接承受楼板及屋顶传下来的荷载,由于承重墙所处的位置不同,又分为承重内墙和承重外墙。 (2)自承重墙。只承受墙体自身重量而不承受屋顶,楼板等竖向荷载,并把自重传给墙下基础。 (3)围护墙。与室外空气直接接触的墙体,它起着防风、雪、雨的侵袭,并起着保温、隔热、隔声、防水等作用。 (4)隔墙。它起着分隔空间的作用,把自重传给楼板层,隔墙应满足自重轻、隔声、防火等要求。 (四)墙体按构造做法分类 (1)实体墙。由单一材料组成,如普通砖墙、实心砌块墙、多孔砖、实心黏土砖、石块、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和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与加气混凝土分层复合、黏土砖与焦渣分层复合等)砌筑的不留空隙的墙体。 (2)空体墙。空体墙也是由单一材料组成,可由单一材料砌成内部空腔。 (3)复合墙。这种墙体多用于居住建筑,也可用于托儿所、幼儿园、医疗等小型公共建筑。这种墙体的主体结构为数土砖或钢筋混凝土,其内侧或外侧复合轻质保温板材,常用的材料有充气石膏板、水泥聚苯板黏土珍珠岩、纸面石膏聚苯复合板,纸面石膏岩棉复合板、纸面石膏玻璃复合板、无纸石膏聚苯复合板、纸

第四章 建筑构造与详图

第四章建筑构造与详图(作图) 2002年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写明: 将建筑技术方面的实践能力测试从过去笼统的建筑设计与表达(作图)测试中摘出来单成一项,这是2002年考试大纲中的一个重大改进。可以明确地测试出应试者在建筑技术设计方面的能力。 第一节建筑剖面与建筑构造 一、建筑剖面 (五)剖面注意点 (1)外墙基础的埋深应在冰冻线以下基础放脚≥600,剖面没有特殊说明,别忘了画基础。 (2)地下室防水、防潮及防潮层做法。砌体外墙室内外高差之间别忘画防潮层。 (3)剖到阳台别忘了画室内外高差,一些可见线不要漏画(如踢脚线、吊顶线等)。 (4)剖到地面、楼面、屋面时,每层材料至少画一道线,注做法时要注全。 (5)坡屋面的坡度要注对,别忘画天沟、屋顶天窗及梁、防水材料卷边。注意表示屋顶排水方式。 (6)可见的楼梯步数要对,首层楼梯别忘了画基础。 (7)注意题目的平、立面关系和剖线位置。 二、建筑构造 建筑构造的设计能力是靠平日实践经验的积累,包括的范围较广,很难通过有限的篇幅给予概括和总结。以往的一级注册考试中往往有一道专考建筑构造的考题,如画木门窗节点,画各部位沉降缝,画轻钢龙骨吊顶节点构造等等。需要提醒的一点是:在考试中遇到自己不太熟悉的构造大样,不要轻易放弃一道题,能画多少画多少。有一位应试者碰到变形缝大样题,感觉没把握,只知道上边盖一个“V”形的镀锌铁皮,缝内塞沥青麻丝,就画上了一部分,这样也能得一点分,不要轻易放弃得分机会。 第二节建筑技术设计(作图)中的结构选型与布置 一、建筑技术设计中要注意的结构原则 (一)在建筑技术设计作图中,要根据建筑平面布置及房屋层数和高度,选用合理的结构体系,如: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这些结构体系的适用范围见本章附录及第二分册《建筑结构》中的第十章《建筑结构与结构选型)。 (二)根据平面尺寸及使用要求,合理布置承重墙体及柱子,以及楼盖结构的梁板。 (三)当建筑物较长时,应根据结构有关伸缩缝间距的规定,确定伸缩缝的位置及缝宽。 (四)当建筑物内层数或高度相差较大时,宜按结构规范的有关规定,在层数或高度变化

构造柱圈梁施工工艺完整版

构造柱圈梁施工工艺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工艺标准适用于砖混结构、外砖内模结构的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工艺。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了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2.1.2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 2.1.3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塑料卡。 2.1.4工具:钢筋钩子、撬棍、钢筋板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2.2作业条件: 2.2.1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按不同规格型号堆放并垫好垫木。 2.2.2核对钢筋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2.2.3弹好标高水平线及构造柱、外砖内模混凝土墙的外皮线。 2.2.4圈梁及板缝模板已做完预检,并将模内清理干净。 2.2.5预应力圆孔板的端孔已按标准图(96G44)的要求堵好。 3.1?构造柱钢筋绑扎: 3.1.1工艺流程: 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塔接筋→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绑扎搭接部位箍筋3.1.2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 d为箍筋直径),弯钩角度不小于135°。 3.1.3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搭接筋:根据已放好的构造柱位置线,检查搭接筋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底层构造柱竖筋与基础圈梁锚固;无基础圈梁时,埋设在柱根部混凝土座内,当墙体附有管沟时,构造柱埋设深度应大于沟深。 3.1.4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先在搭接处钢筋上套上箍筋,然后再将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立起来,对正伸出的搭接筋,搭接倍数不低于35d,对好标高线,在竖筋搭接部位各绑3个扣。骨架调整后,可以绑根部加密区箍筋。 3.1.5绑扎搭接部位钢筋: 3.2圈梁钢筋的绑扎: 3.2.1工艺流程: 画钢筋位置线→放箍筋→穿圈梁受力筋→绑扎箍筋

填充墙构造柱圈梁设置方案

填充墙构造柱圈梁设置方案 (1)填充墙沿柱(包括框架柱、混凝土墙、构造柱)高度每隔500配置2Φ6墙体拉筋,拉筋锚固长度为250。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小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700,详见图3.1.2-34。 图3.1.2-35 墙体拉筋与构造柱 (2)除建筑图纸上注明位置的构造柱外,构造柱的位置还要符合以下要求:墙肢长度大于5米时,其截面及配筋如下图;如墙长小于300mm,则将其改为构造柱,其配筋为:主筋4φ12;箍筋:φ6@200 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在填充墙中部位置以及两端无钢筋混凝土柱(墙)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大于5.0米,长度超过2.5米的独立墙体的端部设置构造柱,宽度超过2米的洞口两侧设置构造柱,窗间墙宽度小于600而其后无隔墙时,整个窗间墙全部设置为构造柱。 (3)构造柱截面为墙宽×200,纵筋4Φ12,箍筋Φ6@200。 (4)填充墙拐角处未设柱时,按下图设置墙体加强筋。

图3.1.2-36 拐角处墙体拉筋 (5)墙高超过4米(100厚墙无门窗洞者高度超过3米,有洞口者超过2.5米)时,在墙体高度中部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圈梁),圈梁的主筋为4Φ8,箍筋为Φ6@200,截面高度h为120mm;自由端的墙体顶部,设在压顶圈梁,圈梁截面为墙宽×200,纵筋4Φ12,箍筋Φ6@200。 (6)墙上有门窗洞口,圈梁位置与门窗洞口上方的过梁同一高度且连续,当圈梁被洞口截断时,在洞口上方按圈梁要求增设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小于2H(H为圈梁与附加圈梁的垂直距离),且不小于1米。 (7)砌体洞口顶部过梁的设置 砌体洞口净宽度不大于600且洞口上部砌体高度不小于300时,可采用配筋带过梁;配筋带采用厚度30mm,M7.5水泥砂浆内配3Φ8。 洞口净宽度大于600mm时,采用如下钢筋混凝土过梁: 图3.1.2-37 过梁图

构造柱及圈梁的设置要求

构造柱及圈梁的设置要求

构造柱及圈梁的设置要求

墙长大于5米时,墙顶与梁(板)宜有钢筋拉接(98ZG003中同时说明----当顶部拉结施工有困难时,可在砌体填充墙中设置构造柱,间距<=5米); 当墙长大于层高2倍时,宜设构造柱; 墙高超过4米时,半高或门洞上皮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长贯通的混凝土现浇带. 另外,在砌体构造规范中还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设构造柱: 1,墙体转角; 2,砌体丁字接关处; 3,通窗或者连窗的两侧; 1 圈梁 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或全部内墙设置的水平、连续、封闭的梁。 1.1圈梁的作用 1.1.1增强砌体房屋整体刚度,承受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弯曲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的出现,防止纵墙外闪倒塌。 1.1.2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圈梁和构造柱连接形成纵向和横向构造框架,加强纵、横墙的联系,限制墙体尤其是外纵墙山墙在平面外的变形,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抵抗1.3圈梁的构造

1.3.1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 1.3.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1.3.3圈梁的宽度易与墙厚相同,当墙厚大于等于240毫米时,圈梁的宽度不易小于2/3墙厚;圈梁高度应为砌体厚度的倍数,并不小于120毫米;设置在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质上的基础内的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毫米。 1.3.4现浇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毫米,并不得小于15毫米,也不宜大于25毫米。 1.3.5内走廊房屋沿横向设置的圈梁,均应穿过走廊拉通,并隔一定距离(七度时:15米;八度时:11米;九度时:7米)将穿过走廊部分的圈梁局部加强,其最小高度一般不小于300毫米。 1.4圈梁的最小纵筋不应小于4φ10,箍筋最大间距不应大于250mm. 2 构造柱 2.1构造柱的作用

圈梁与构造柱设置要求及规范

圈梁与构造柱设置要求及规范 墙长大于5米时,墙顶与梁(板)宜有钢筋拉接,当顶部拉结施工有困难时,可在砌体填 充墙中设置构造柱,间距<=5米;当墙长大于层高2倍时,宜设构造柱;墙高超过4米时,半高或门洞上皮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长贯通的混凝土现浇带.另外,在砌体构造规 范中还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设构造柱: 1,墙体转角; 2,砌体丁字接关处; 3,通窗或者连窗的两侧; 关于圈梁、构造柱的设置要求和规范_1 一、圈梁的设置 1.外墙和内纵墙的设置: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 2.内纵墙的设置:地震裂度为6、7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设置,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8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9度地区,屋盖及 每层楼盖处,各层所有横墙。 3.空旷的单层房屋的设置: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 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砌块机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对有吊车或较大 震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和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 设置数量。 4.对建造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多层房屋,应在基础和顶层各设置一道圈梁,其它 各层可隔层或每层设置。 5.多层房屋基础处设置圈梁一道。 二、圈梁的构造 1.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 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 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 构件可靠连接。

构造柱圈梁施工工艺

构造柱、圈梁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 支构造柱模板准备工作→支圈梁模板→支板缝模板→办预检 1、支模前将构造柱、圈梁及板缝处杂物全部清理干净。 2、支模板: 3、构造柱模板: ⑴砖混结构的构造柱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定型组合钢模板。可用一般的支模方法。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膨胀,影响外墙平整,用木模或组合钢模板贴在外墙面上,并每隔1m以内设两根穿墙螺栓,穿墙螺栓与内墙拉结,穿墙螺栓直径不应小于φ16。穿墙螺栓穿过砖墙的洞要预留,留洞位置要求距地面30cm开始,每隔1m以内留一道,洞的平面位置在构造柱大马牙槎以外一丁头砖处。 ⑵外砖内模结构的组合柱,用角模与大模板连接,在外墙处为防止浇筑混凝土挤胀变形,应进行加固处理,模板贴在外墙面上,然后用穿墙螺栓拉牢。 ⑶外板内模结构山墙处组合柱,模板采用木模板或组合钢模板,用斜撑支牢。 ⑷根部应留置清扫口。 4、圈梁模板: ⑴圈梁模板可采用木模板或定型组合钢模板上口弹线找平。 ⑵圈梁模板采用落地支撑时,下面应垫方木,当用木方支撑时,下面用木楔楔紧。用钢管支撑时,高度应调整合适。 ⑶钢筋绑扎完以后,模板上口宽度进行校正,并用木撑进行定位,用铁钉临时固定。如采用组合钢模板,上口应用卡具卡牢,保证圈梁的尺寸。 ⑷砖混、外砖内模结构的外墙圈梁,用横带扁担穿墙,平面位置距墙两端24cm开始留洞,间距50cm左右。 5、板缝模板: ⑴板缝宽度为4cm,可用50mm×50mm方木或角钢作底模。大于4cm者应当用木板做底模,宜伸入板底5~10mm留出凹槽,便于拆模后顶棚抹砂浆找平。 ⑵板缝模板宜采用木支撑或钢管支撑,或采用吊杆方法。 ⑶支撑下面应当采用木板和木楔垫牢,不准用砖垫。

构造柱及圈梁设置要求

构造柱及圈梁设置要求 构造柱及圈梁设置要求 建筑认证 构造柱及圈梁设置要求提要: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可采用240×180毫米,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尺寸,施工时应先砌墙后浇柱 源自物业管理资料 构造柱及圈梁设置要求 墙长大于5米时,墙顶与梁宜有钢筋拉接;当墙长大于层高2倍时,宜设构造柱;墙高超过4米时,半高或门洞上皮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长贯通的混凝土现浇带. 另外,在砌体构造规范中还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设构造柱: 1、墙体转角; 2、砌体丁字接关处; 3、通窗或者连窗的两侧; 一、圈梁 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或全部内墙设置的水平、连续、封闭的梁。 1.1圈梁的作用 1.1.1增强砌体房屋整体刚度,承受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弯曲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的出现,防止纵墙外闪倒塌。 1.1.2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圈梁和构造柱连接形成纵向和横向构造框架,加强纵、横墙的联系,限制墙体尤其是外纵墙墙在平面外的变形,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抵抗震动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 1.1.3起水平箍的作用,可减小墙、柱的压屈长度,提高墙、柱的稳定性,增强建筑物的水平刚度。 1.1.4通过与构造柱的配合,提高墙、柱的抗震能力和承载力。 1.1.5在温差较大地区防止墙体开裂。 1.2圈梁的设置

1.2.1外墙和内纵墙的设置: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 1.2.2内纵墙的设置:地震裂度为6、7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设置,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构造柱对应部位;8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构造柱对应部位;9度地区,屋盖及每层楼盖处,各层所有横墙。 1.2.3空旷的单层房屋的设置: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时应增加圈梁数量;砌块机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时,应增加圈梁数量;对有吊车或较大震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和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1.2.4对建造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多层房屋,应在基础和顶层各设置一道圈梁,其它各层可隔层或每层设置。 1.2.5多层房屋基础处设置圈梁一道。 1.3圈梁的构造 1.3.1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 1.3.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1.3.3圈梁的宽度易与墙厚相同,当墙厚大于等于240毫米时,圈梁的宽度不易小于2/3墙厚;圈梁高度应为砌体厚度的倍数,并不小于120毫米;设置在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质上的基础内的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毫米。 1.3.4现浇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15,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毫米,并不得小于15毫米,也不宜大于25毫米。1.3.5内走廊房屋沿横向设置的圈梁,均应穿过走廊拉通,并隔一定距离将穿过走廊部分的圈梁局部加强,其最小高度一般不小于300毫米。 1.4圈梁的最小纵筋不应小于4φ10,箍筋最大间距不应大于250. 2 构造柱 2.1构造柱的作用 2.1.1构造柱能够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10%~30%左右,提高幅度与砌体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

最新建筑构造教学案例二——构造柱和圈梁的构造

教学案例 课题:构造柱的构造 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 使用预制板盖房子就像搭积木一样,先砌好四面墙,然后把预制板两端伸出的钢筋搭在墙上,接着在楼板上再砌墙,然后再搭一层预制板……当遭受较强地震、两堵墙以不同频率摇晃起来时,预制板便会猛地从当初固定较弱的一端甩开,砸向下层楼板,最终使房屋由上而下整体倒塌。在地震中,倒塌的房屋废墟中大量的预制楼板随处可见,而这些使用预制楼板的混合结构房屋在地震中是为脆弱的,许多人正是被它们夺去了生命。 经过灾难,我们还用预制板吗?我们应该如何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 展示圈梁和构造柱实物图片 抗震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加强房屋的整体性。对于砌体结构,要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一种措施是使用现浇板,另一种措施就是使用“构造柱”和“圈梁”。对于混合结构来说,无论使用预制板还是现浇板,圈梁和构造柱都是其最主要的抗震结构,而在现浇板中,钢筋混凝土的圈梁与板融为一体,整体性则更加牢固。“构造柱”和“圈梁”是唐山大地震以后,我国在建筑物抗震方面的一大发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构造柱与圈梁的构造。 讲授新课: 一、构造柱 (一)定义 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应在房屋的砌体内的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构造柱必须与各层圈梁紧密连接,形成空间骨架,加强墙体抗弯、抗剪的能力,使墙体在破坏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做到裂而不倒。构造柱的下端应锚固在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基础梁内。 (二)构造柱的设置位置 展示构造柱的实物图片,配合PPT讲解展示设置在不同位置的构造柱的实物图片。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是从抗震构造角度考虑设置的,一般设置在 ●建筑物的四角 ●内外墙交接处 ●楼梯间、电梯间四周、较长墙体中部 ●较大洞口两侧等位置 (三)构造柱的构造 展示构造柱的结构图,配合PPT讲解动态地在结构图中画圈标识。 ●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240mm×180mm,一般取240mm×240mm; ●构造柱的最小配筋量是:纵向钢筋4φ12,箍筋φ6,间距不大于250mm。 ●构造柱下端应伸入地梁内,无地梁时应伸入底层地坪下500mm 处。 ●为加强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该处墙体宜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 设2φ 6 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少于1m。 (四)构造柱的施工顺序 展示构造柱的施工现场图片 施工时应先放置构造柱钢筋骨架,后砌墙,随着墙体的升高而逐段现浇混凝土构造柱身。 展示构造柱的支模图片

二次结构--构造柱、圈梁、腰梁设置技术交底(建筑类别)

砌体工程配套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 GD2301003□□、 施工单位 工程名称分布工程砌体工程配套交底部位砌体工程配套日期2011年8月18日 交底内容 1、砌体中钢筋及砼构件设置 1.1拉结筋设置 拉结筋一般为2φ6.5@500,从导墙顶开始沿竖向全高设置拉结筋。 拉结筋长度按不小于1000mm设置,即从构造柱边或现浇结构边外伸长度1000mm。在操作过程中,墙体拉筋不得漏放。特殊部位特殊制作。 当砌体与现浇结构相接时,拉筋采用植筋法,伸进砌体内不小于1000mm。当中间设置构造柱时,拉筋必须贯穿构造柱,从柱边起伸进墙内1000mm,拉筋弯钩内凹2mm,并用墨笔圈画做好标记。墙长另外设置。 1.2构造柱设置 构造柱设置按如下原则设置: ①钢筋混凝土构造柱GZx详图及布置详见施工平面图。 ②当施工平面图未标注时,按下列要求设置: 当未标注构造柱编号与配筋时,构造柱厚度同墙厚,宽度为200,配筋HRB400 4φ12,φ6.5@100/200。 ③构造柱必须先绑扎钢筋后砌墙,砌成马牙槎状,先退后进(进退各60mm)。马牙槎高度250mm(即一皮砌块高度)。

④构造柱在上、下两端及搭接区域按加密要求设置箍筋,加密区范围1.6La。 1.3圈梁设置 ①梁宽同墙厚,梁高120mm,配筋HPB235 4φ10,φ6.5@200。圈梁可与过梁设在同一位置。 ②电梯井道圈梁QL1沿四周设置,设置间距按电梯工艺图确定,见现场植筋位置,设置 ③当墙厚≤120mm时,墙高中部设置水平圈梁QL。 1.4过梁设置(包括安装预留洞>300mm宽的洞口) 凡门窗洞顶未遇钢筋混凝土梁时需均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砌体过梁宽同墙体宽

建筑构造与详图 2019.5.07

《建筑构造与详图》(作图题)考试大纲 总体要求:应试者应正确理解低、多层住宅、宿舍及一般中小型公共建筑的建筑技术,常用节点构造及其涉及的相关专业理论与技术知识,建筑安全防护设施等。并具有绘图表达能力。 2.1建筑构造: 2.1.1熟悉低、多层住宅、宿舍及一般中小型公共建筑的房屋构造。掌握建筑重点部位的节点内容、构造措施及用料做法;掌握常用建筑构配件详图构造;了解与相关专业的配合条件,并能正确绘图表达。 2.2综合作图: 2.2.1熟悉低、多层住宅、宿舍及一般中小型公共建筑中有关结构、设备、电气等专业的系统与设施的基本知识,掌握其与建筑布局的综合关系并能正确绘图表达。 2.3安全设施: 2.3.1掌握建筑法规中一般建筑的安全防护规定及其针对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的特殊防护要求。掌握一般建筑防火构造措施。并能正确绘图表达。

备考资料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4.1.2 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邻接,否则应设基地道路与道路红线所划定的城市道路相连接。基地内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3000m2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基地内建筑面积大于3000m2且只有一条基地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7m,若有两条以上基地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 4.1.5 基地机动车出人口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与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叉点量起不应小于70m;条文说明:70m距离的起量点是采用交叉口道路红线的交点而不是交叉口道路平曲线(拐弯)半径的切点,这是因为已定的平曲线半径本身就常常不符合标准。70m距离是由下列因素确定的:道路拐弯半径占18~21m;交叉口人行横道宽占4~10m;人行横道边离停车线宽约2m;停车、候驶的车辆(或车队)的长度;交叉口设城市公共汽车站规定的距离(一般离交叉口红线交点不小于50m)。综合以上各因素,基地道路的出人口位置离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距离不小于70m是合理的。当然上述情况是指交叉口前车行道上行方向一侧。在车行道下行方向的一侧则无停车、候驶的要求,但仍需受其他各因素的制约。距离地铁出人口、公共交通站台原规定偏小,参照有关城市的规定适当加大了距离。

构造柱、圈梁施工工艺

工艺标准适用于砖混结构、外砖内模结构的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工艺。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了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2.1.2 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 2.1.3 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塑料卡。 2.1.4 工具:钢筋钩子、撬棍、钢筋板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2.2 作业条件: 2.2.1 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按不同规格型号堆放并垫好垫木。 2.2.2 核对钢筋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2.2.3 弹好标高水平线及构造柱、外砖内模混凝土墙的外皮线。 2.2.4 圈梁及板缝模板已做完预检,并将模内清理干净。 2.2.5 预应力圆孔板的端孔已按标准图(96G44)的要求堵好。 3.1 构造柱钢筋绑扎: 3.1.1 工艺流程: 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塔接筋→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绑扎搭接部位箍筋 3.1.2 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 3.1.2.1 先将两根竖向受力钢筋平放在绑扎架上,并在钢筋上画出箍筋间距。 3.1.2.2 根据画线位置,将箍筋套在受力筋上逐个绑扎,要预留出搭接部位的长度。为防止骨架变形,宜采用反十字扣或套扣绑扎。箍筋应与受力钢筋保持垂直;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放置。 3.1.2.3 穿另外二根受力钢筋,并与箍筋绑扎牢固,箍筋端头平直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弯钩角度不小于135°。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1 圈梁 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或全部内墙设置的水平、连续、封闭的梁。 圈梁的作用 1.1.1增强砌体房屋整体刚度,承受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弯曲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的出现,防止纵墙外闪倒塌。 1.1.2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圈梁和构造柱连接形成纵向和横向构造框架,加强纵、横墙的联系,限制墙体尤其是外纵墙山墙在平面外的变形,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抵抗震动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 1.1.3起水平箍的作用,可减小墙、柱的压屈长度,提高墙、柱的稳定性,增强建筑物的水平刚度。 1.1.4通过与构造柱的配合,提高墙、柱的抗震能力和承载力。 1.1.5在温差较大地区防止墙体开裂。 圈梁的设置 1.2.1外墙和内纵墙的设置: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 1.2.2内纵墙的设置:地震裂度为6、7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设置,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8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9度地区,屋盖及每层楼盖处,各层所有横墙。 1.2.3空旷的单层房屋的设置: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砌块机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 时,应增加圈梁数量;对有吊车或较大震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和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1.2.4对建造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多层房屋,应在基础和顶层各设置一道圈梁,其它各层可隔层或每层设置。 1.2.5多层房屋基础处设置圈梁一道。 圈梁的构造 1.3.1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 1.3.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1.3.3圈梁的宽度易与墙厚相同,当墙厚大于等于240毫米时,圈梁的宽度不易小于2/3墙厚;圈梁高度应为砌体厚度的倍数,并不小于120毫米;设置在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质上的基础内的圈梁,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毫米。 1.3.4现浇圈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钢筋级别一般为1级钢,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毫米,并不得小于15毫米,也不宜大于25毫米。 1.3.5内走廊房屋沿横向设置的圈梁,均应穿过走廊拉通,并隔一定距离(七度时:15米;八度时:11米;九度时:7米)将穿过走廊部分的圈梁局部加强,其最小高度一般不小于300毫米。 圈梁的最小纵筋不应小于4φ10,箍筋最大间距不应大于250mm.

圈梁,构造柱要求

构造柱及圈梁的设置要求 墙长大于5米时,墙顶与梁(板)宜有钢筋拉接(98ZG003中同时说明----当顶部拉结施工有困难时,可在砌体填充墙中设置构造柱,间距<=5米); 当墙长大于层高2倍时,宜设构造柱; 墙高超过4米时,半高或门洞上皮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长贯通的混凝土现浇带. 另外,在砌体构造规范中还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设构造柱: 1,墙体转角; 2,砌体丁字接关处; 3,通窗或者连窗的两侧; 1 圈梁 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或全部内墙设置的水平、连续、封闭的梁。 1.1圈梁的作用 1.1.1增强砌体房屋整体刚度,承受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弯曲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的出现,防止纵墙外闪倒塌。 1.1.2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圈梁和构造柱连接形成纵向和横向构造框架,加强纵、横墙的联系,限制墙体尤其是外纵墙山墙在平面外的变形,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抵抗震动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 1.1.3起水平箍的作用,可减小墙、柱的压屈长度,提高墙、柱的稳定性,增强建筑物的水平刚度。 1.1.4通过与构造柱的配合,提高墙、柱的抗震能力和承载力。 1.1.5在温差较大地区防止墙体开裂。 1.2圈梁的设置 1.2.1外墙和内纵墙的设置: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 1.2.2内纵墙的设置:地震裂度为6、7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设置,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8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9度地区,屋盖及每层楼盖处,各层所有横墙。 1.2.3空旷的单层房屋的设置: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砌块机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对有吊车或较大震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和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1.2.4对建造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多层房屋,应在基础和顶层各设置一道圈梁,其它各层可隔层或每层设置。 1.2.5多层房屋基础处设置圈梁一道。 1.3圈梁的构造 1.3.1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 1.3.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1.3.3圈梁的宽度易与墙厚相同,当墙厚大于等于240毫米时,圈梁的宽度不易小于2/3墙厚;圈梁高度应为砌体厚度的倍数,并不小于120毫米;设置在软弱粘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

构造柱及圈梁的设置要求

墙长大于5米时,墙顶与梁(板)宜有钢筋拉接(98ZG003中同时说明----当顶部拉结施工有困难时,可在砌体填充墙中设置构造柱,间距<=5米); 当墙长大于层高2倍时,宜设构造柱; 墙高超过4米时,半高或门洞上皮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长贯通的混凝土现浇带. 另外,在砌体构造规范中还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设构造柱: 1,墙体转角; 2,砌体丁字接关处; 3,通窗或者连窗的两侧; 1 圈梁 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或全部内墙设置的水平、连续、封闭的梁。 1.1圈梁的作用 1.1.1增强砌体房屋整体刚度,承受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弯曲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的出现,防止纵墙外闪倒塌。 1.1.2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圈梁和构造柱连接形成纵向和横向构造框架,加强纵、横墙的联系,限制墙体尤其是外纵墙山墙在平面外的变形,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抵抗震动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 1.1.3起水平箍的作用,可减小墙、柱的压屈长度,提高墙、柱的稳定性,增强建筑物的水平刚度。 1.1.4通过与构造柱的配合,提高墙、柱的抗震能力和承载力。 1.1.5在温差较大地区防止墙体开裂。 1.2圈梁的设置 1.2.1外墙和内纵墙的设置: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 1.2.2内纵墙的设置:地震裂度为6、7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设置,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8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9度地区,屋盖及每层楼盖处,各层所有横墙。 1.2.3空旷的单层房屋的设置: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砌块机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 时,应增加圈梁数量;对有吊车或较大震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和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1.2.4对建造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多层房屋,应在基础和顶层各设置一道圈梁,其它各层可隔层或每层设置。 1.2.5多层房屋基础处设置圈梁一道。 1.3圈梁的构造 1.3.1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 1.3.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1.3.3圈梁的宽度易与墙厚相同,当墙厚大于等于240毫米时,圈梁的

构造柱、圈梁施工工艺

构造柱、圈梁施工工艺

————————————————————————————————作者:————————————————————————————————日期:

工艺标准适用于砖混结构、外砖内模结构的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工艺。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钢筋:应有出厂合格证,按规定作力学性能复试,当加了过程中发生脆断等特殊情况,还需作化学成分检验。钢筋应无老锈及油污。 2.1.2 铁丝;可采用20~22号铁丝(火烧丝)或镀锌铁丝(铅丝)。 2.1.3 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砂浆垫块、塑料卡。 2.1.4 工具:钢筋钩子、撬棍、钢筋板子、绑扎架、钢丝刷子、手推车、粉笔,尺子等。 2.2 作业条件: 2.2.1 按施工现场平面图规定的位置,将钢筋堆放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准备好垫木。按不同规格型号堆放并垫好垫木。 2.2.2 核对钢筋级别、型号、形状、尺寸及数量,是否与设计图纸及加工配料单相同。 2.2.3 弹好标高水平线及构造柱、外砖内模混凝土墙的外皮线。 2.2.4 圈梁及板缝模板已做完预检,并将模内清理干净。 2.2.5 预应力圆孔板的端孔已按标准图(96G44)的要求堵好。 3.1 构造柱钢筋绑扎: 3.1.1 工艺流程: 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修整底层伸出的构造柱塔接筋→安装构造柱钢筋骨架→绑扎搭接部位箍筋 3.1.2 预制构造柱钢筋骨架: 3.1.2.1 先将两根竖向受力钢筋平放在绑扎架上,并在钢筋上画出箍筋间距。 3.1.2.2 根据画线位置,将箍筋套在受力筋上逐个绑扎,要预留出搭接部位的长度。为防止骨架变形,宜采用反十字扣或套扣绑扎。箍筋应与受力钢筋保持垂直;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放置。 3.1.2.3 穿另外二根受力钢筋,并与箍筋绑扎牢固,箍筋端头平直长度不小于10d(d为箍筋直径),弯钩角度不小于135°。

构造柱圈梁设置要求

构造柱圈梁设置要求 构造柱及圈梁设置要求 墙长大于5米时,墙顶与梁(板)宜有钢筋拉接(98ZG003中同时说明----当顶部拉结施工有困难时,可在砌体填充墙中设置构造柱,间距<=5米);当墙长大于层高2倍时,宜设构造柱;墙高超过4米时,半高或门洞上皮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长贯通的混凝土现浇带. 另外,在砌体构造规范中还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设构造柱: 1、墙体转角; 2、砌体丁字接关处; 3、通窗或者连窗的两侧; 一、圈梁 圈梁是沿建筑物外墙四周及部分或全部内墙设置的水平、连续、封闭的梁。 1.1圈梁的作用 1.1.1增强砌体房屋整体刚度,承受墙体中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弯曲应力,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的出现,防止纵墙外闪倒塌。 1.1.2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圈梁和构造柱连接形成纵向和横向构造框架,加强纵、横墙的联系,限制墙体尤其是外纵墙山墙在平面外的变形,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压和抗剪强度,抵抗震动荷载和传递水平荷载。 1.1.3起水平箍的作用,可减小墙、柱的压屈长度,提高墙、柱的稳定性,增强建筑物的水平刚度。 1.1.4通过与构造柱的配合,提高墙、柱的抗震能力和承载力。 1.1.5在温差较大地区防止墙体开裂。 1.2圈梁的设置 1.2.1外墙和内纵墙的设置: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均设。 1.2.2内纵墙的设置:地震裂度为6、7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设置,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8度地区,屋盖及楼盖处,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9度地区,屋盖及每层楼盖处,各层所有横墙。 1.2.3空旷的单层房屋的设置:砖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5~8m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8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砌块机料石砌体房屋,檐口标高为4~5m 时,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圈梁一道,檐口标高大于5m时,应增加圈梁数量;对有吊车或较大震动设备的单层工业房屋,除在檐口和窗顶标高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应增加设置数量。 1.2.4对建造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多层房屋,应在基础和顶层各设置一道圈梁,其它各层可隔层或每层设置。 1.2.5多层房屋基础处设置圈梁一道。 1.3圈梁的构造 1.3.1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面上,并尽可能的形成封闭圈,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截面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垂直间距的二倍,且不得小于1米。 1.3.2纵横墙交接处的圈梁应有可靠的连接,刚弹性和弹性方案房屋,圈梁应与屋架、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1.3.3圈梁的宽度易与墙厚相同,当墙厚大于等于240毫米时,圈梁的宽度不易小于2/3

二级建筑师建筑构造与详图(作图)辅导

第一节建筑剖面与建筑构造 一、建筑剖面 剖面注意点 (1)外墙基础的埋深应在冰冻线以下基础放脚≥600,剖面没有特殊说明,别忘了画基础。 (2)地下室防水、防潮及防潮层做法。砌体外墙室内外高差之间别忘画防潮层。 (3)剖到阳台别忘了画室内外高差,一些可见线不要漏画(如踢脚线、吊顶线等)。 (4)剖到地面、楼面、屋面时,每层材料至少画一道线,注做法时要注全。 (5)坡屋面的坡度要注对,别忘画天沟、屋顶天窗及梁、防水材料卷边。注意表示屋顶排水方式。 (6)可见的楼梯步数要对,首层楼梯别忘了画基础。 (7)注意题目的平、立面关系和剖线位置。 二、建筑构造 建筑构造的设计能力是靠平日实践经验的积累,包括的范围较广,很难通过有限的篇幅给予概括和总结。以往的一级注册考试中往往有一道专考建筑构造的考题,如画木门窗节点,画各部位沉降缝,画轻钢龙骨吊顶节点构造等等。需要提醒的一点是:在考试中遇到自己不太熟悉的构造大样,不要轻易放弃一道题,能画多少画多少。有一位应试者碰到变形缝大样题,感觉没把握,只知道上边盖一个“V”形的镀锌铁皮,缝内塞沥青麻丝,就画上了一部分,这样也能得一点分,不要轻易放弃得分机会。 第二节建筑技术设计(作图)中的结构选型与布置 一、建筑技术设计中要注意的结构原则 (一)在建筑技术设计作图中,要根据建筑平面布置及房屋层数和高度,选用合理的结构体系,如: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这些结构体系的适用范围见本章附录及第二分册《建筑结构》中的相关内容。 (二)根据平面尺寸及使用要求,合理布置承重墙体及柱子,以及楼盖结构的梁板。 (三)当建筑物较长时,应根据结构有关伸缩缝间距的规定,确定伸缩缝的位置及缝宽。 (四)当建筑物内层数或高度相差较大时,宜按结构规范的有关规定,在层数或高度变化处设置沉降缝。

二级注册建筑师场地设计构造详图配套讲义

二级注册建筑师场地设计构造详图配套讲义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二章建筑构造 第一节墙体 一、墙体的分类 墙体的分类大体有从墙体位置上、从材料上、从受力特点上几种分法。 (一)墙体按所在位置分类 墙体按所处位置可以分为外墙和内墙。外墙位于房屋的四周,故又称为外围护墙。内墙位于房屋内部,主要起分隔内部空间的作用。墙体按布置方向又可以分为纵墙和横墙。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纵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横墙,外横墙俗称山墙。另外,根据墙体与门窗的位置关系,平面上窗洞口之间的墙体可以称为窗间墙,立面上窗洞口之间的墙体可以称为窗下墙。 (二)墙体按材料分类 (1)砖墙。用作墙体的砖有秸土多孔砖、黏土实心砖、灰砂砖、焦渣砖等。 (2)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加气混凝土是一种轻质材料,具有密度小、可切割、隔声、保温性能好等特点。这种材料多用于非承重的隔墙及框架结构的填充墙。 (3)石材墙。石材是一种天然材料,主要用于山区和产石地区。 (4)板材墙。板材以钢筋混凝土板材、加气混凝土板材为主。 (5)承重混凝土空心小砌块墙,采用C20混凝土制作,用于6层及以下的住宅。 (三)墙体按受力特点分类 (1)承重墙。墙直接承受楼板及屋顶传下来的荷载,由于承重墙所处的位置不同,又分为承重内墙和承重外墙。 (2)自承重墙。只承受墙体自身重量而不承受屋顶,楼板等竖向荷载,并把自重传给墙下基础。 (3)围护墙。与室外空气直接接触的墙体,它起着防风、雪、雨的侵袭,并起着保温、隔热、隔声、防水等作用。 (4)隔墙。它起着分隔空间的作用,把自重传给楼板层,隔墙应满足自重轻、隔声、防火等要求。 (四)墙体按构造做法分类 (1)实体墙。由单一材料组成,如普通砖墙、实心砌块墙、多孔砖、实心黏土砖、石块、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和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与加气混凝土分层复合、黏土砖与焦渣分层复合等)砌筑的不留空隙的墙体。 (2)空体墙。空体墙也是由单一材料组成,可由单一材料砌成内部空腔。 (3)复合墙。这种墙体多用于居住建筑,也可用于托儿所、幼儿园、医疗等小型公共建筑。这种墙体的主体结构为数土砖或钢筋混凝土,其内侧或外侧复合轻质保温板材,常用的材料有充气石膏板、水泥聚苯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