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输网的建设原则和策略

传输网的建设原则和策略

传输网的建设原则和策略
传输网的建设原则和策略

1.传输网的建设原则和策略

1.1.本地传输网的建设原则

1.1.1.管道线路建设原则

(1) 通信管道建设应以城市发展规划和通信建设总体规划为依据。管道的建设应能够适应中长期网络发展需求。

(2)主干管道尽量沿主干街道敷设,管道的路由、长度及管孔数量应能满足环型传输系统组网需求,中心地带的通信管道尽量形成环路,在用户密集地区主干管道可以按格状结构设计,按通信标准建设,采用标准人孔。

(3)接入部分管道路由按主干管道到基站、大用户考虑,可按简易管道建设,采用手孔。

(4)管材的选用

管材可以选择波纹管、PVC管或硅芯管,管道形式也可以选择梅花管(5孔或7孔)或栅格管(6孔或9孔)。

(5)管道路由的选择

管道路由应满足整个通信网络的发展需求,优先选择基站和集团客户密集地区建设管道。管道段长按人孔设置而定,每段管道应尽量按直线敷设。管道路由应尽量避免在给施工、维护造成困难的地段修建。管道的位置应尽量选择在人行道下或绿化地带,如无明显的人行道界限时,靠近路边敷设。这样管道承受负荷小,埋深较浅,节约工程投资,提高工效和缩短工期。

(6)建设方式

管道建设目前可以采用租用、购买、合建、自建等方式,不同的方式均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毕节移动要针对公司情况、市政政策等采取相应对策。

(7)管孔容量

管道管孔容量的确定需结合现有、在建及拟建的局楼(含汇接局)布局和现有管道的容量统一考虑,要求满足基站、大用户接入的需求,按城市中心区域、城市边缘区域分别考虑,中心区域管孔数充足,边缘区域适当递减。

管孔数量配置原则如下:通信局楼及主要汇聚层节点前道路的管道管孔容量

至少需要4孔;城区区主干道路及部分较重要的支路段管道的管孔容量至少需要2孔;城区末端接入业务管道管孔容量至少需要1孔。

1.1.

2.光缆线路建设原则

毕节移动本地传送网在已有传输网的基础上,以“自建、合建、购买”为指导方针建设光缆传送网络,光缆线路宜采用自建方式加以协调和完善。丰富的管网资源将为毕节移动的业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传输网络基础,避免出现传输网络跟不上业务发展需求的窘况。

(1)光纤光缆选用原则

本地光缆建议选用ITU-T建议的G.652单模光纤(即色散未位移的单模光纤),工作波长为1310nm或1550nm;短距离通信宜选用1310nm工作波长,长距离通信宜选用1550nm波长。

本地光缆缆芯选用层绞式松套管或中心束管式填充结构。缆芯内不设铜线,网管和业务通信均由光路传输,中继站采用本地供电,缆芯内(色括松套管内)填充油膏,不采用充气维护方式。

(2)光缆分层建设原则

为了避免核心光缆因开口接续过多,影响主干传输质量和网络的安全性,可以考虑光缆的分层建设。光缆的分层建设可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光缆和接入层光缆。

核心层/汇聚层光缆是用于连接目标局所或汇聚层节点之间的光缆。汇聚层光缆应沿主干管道敷设,按环形结构、最短路径路由原则组织光缆结构,原则上应单独成缆,以保证汇聚层传输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汇聚层光缆应满足基于SDH 的环型传输组网和数据设备的网状或不完全网状组网所需芯数的要求,按3-5年以上局间中继的需求配置纤芯。

接入层光缆用于连接汇聚节点和基站之间、基站和基站之间或主干光缆开口点和基站之间的连接。接入层光缆可由汇聚层节点引出并连接多个基站与之组成环形结构,环路上的基站光缆宜全进全出,从而提高基站传输的安全可靠性。敷设方式上,在经济发达、接入节点密集或已建有管道的地段首先考虑管道光缆;对于建设管道困难或经济比较落后、接入节点少的地域,考虑采用架空光缆;直埋光缆由于其建设成本高、扩容困难、不利于未来接入节点的发展,不适合在接

入网中大量使用,故本规划原则上不考虑直埋光缆。

(3)光缆容量的确定

光缆容量主要为满足毕节移动本地传输网使用考虑,除满足传输系统终期业务需求所用的光纤数量外,结合考虑今后新业务发展所需的光纤数量,和根据网络安全可靠性要求,预留一定的冗余度,满足各种系统保护的需求;同时还考虑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参考目前国内各运营商的光缆建设经验来确定。对本规划期内的光缆容量配置如下:

(a) 核心、汇聚层光缆

从管孔的利用考虑,核心、汇聚层光缆的芯数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则浪费主干光纤,浪费投资,太少则主干光缆中可通融使用的光纤数量少,不利于业务的变更和发展,同时也浪费了城市宝贵的地下管孔资源。核心、汇聚层光缆纤芯数量的取定应充分满足近期组网所需芯数,并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核心层光缆一般考虑使用96-144芯,汇聚层一般考虑使用72-96芯。

(b) 接入层光缆

接入层光缆基本以汇聚节点为中心,以环或链的形式接入基站。接入层光缆纤芯数量郊县一般以12-24芯为宜,城区不少于36芯,市区光缆芯数原则上不少于48芯。同时光缆纤芯的配置需结合现有网络的光缆统一考虑。

城区管道光缆建设其它应注意的问题

(a) 对于规划成环基站的接入,考虑采用两条光缆全进全出基站。对于同一道路上的两根接入层光缆,特别是对于管孔资源紧张的城区主干道路,考虑将其规划纤芯归并为一根光缆,以节约宝贵的管道资源。

(b) 为节约管道资源,在市区管道中须穿放5根子管。而在市区主干道路的管道中尽量使用大对数的光缆。

(c) 在城区利用管道敷设的光缆末端无法采用管道敷设的段落,建议优先采用直埋硅芯管的方式接入基站,尽量满足光缆的地下隐蔽化。其次可考虑采用立杆路架空(或利用其它单位的资源,如电力、广电等)甚至墙壁吊线的方式敷设光缆接入。

1.1.3.传输设备建设原则

(1)合理控制设备厂家数量,不宜过多,建议控制在2家左右,既可以形成

良好竞争机制,又可以避免造成组网混乱;

(2)不同厂家设备不建议混用,建议分区分片使用;

(3)新增SDH设备要求具有灵活的组网能力和平滑的升级、扩容能力,同时具备MSTP功能,满足2G、3G、IP、数据等多种业务对传输的需求。并根据业务的需求配置一定的板件;

(4)本期在毕节市区新建局间中继系统,建议采用OTN设备,并根据现阶段OTN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OTN设备类型。

1.2.本地传输网建设的策略

1.2.1.本地传输网建设的总体策略

本地传输网的建设按“从上至下”的原则实施,按分层组网的思路,先进行核心(骨干)层/汇聚层的建设和调整,做好上层传送平台,然后根据每年基站、PoP点的建设,逐年对边缘层进行建设和整改,接入层则主要根据业务的开展,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边缘层进行接入。

毕节移动核心层传输网络相对完善,城域网发展落后。随着3G产业政策的逐步明了化,3G业务开展的时机越来越近。为了适应3G业务的发展,城域网的建设已迫在眉睫。因此,城域网的建设是2009年网络发展的一个侧重点:到2009年底,应在毕节市区建立起局间中继系统,为局间大量电路交换提供高效传输通道;同时,在市区和各个县城建立起城域网汇聚层网络,为满足即将开展的3G业务和呈阶梯式增长的数据业务的发展做好准备。

从毕节移动网络现状可以看出,网络结构不完善是制约传输网络发展的一个瓶颈,而汇聚层网络在整个传输网中起着承着启下的作用,其结构将直接影响覆盖面最广泛的接入层网络,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接入层网络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必须首先建立起结构合理、安全的汇聚层网络。因此,汇聚层网络建设是2009年建设的另一个侧重点。到2009年底,应在毕节地区建立起完善的汇聚层网络。

经过2009年的建设后,毕节移动传输网络上层传输平台已相对完善,为优化接入层网络做好了铺垫。2010年-2011年重点建设接入层网络,在建设规划站点的同时,优化接入层网络结构,提高成环率。由于接入层组网在很大程度上受光缆建设的影响,因此,要在资源比较缺乏的现状下大力建设接入层光缆,克服

毕节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光缆成环比例,为建设一个安全、高效的接入层网络打下基础。

1.2.2.本地传输网的发展策略

(1) 本地传输网承载业务定位

近几年来,用户对数据业务的需求量出现几何级增长的趋势,新一代传输网不仅要能满足语音业务的要求,而且要满足各种新型业务的传送要求,例如:宽带、视频、IPTV及各类IP业务;必须具备对原有TDM业务的兼容性、IP化新业务的扩展能力以及IP化业务的QoS(服务质量)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还应具备对在颗粒业务进行灵灵活活调度的能力。

(2) 本地传输网的发展策略

根据各种业务对传输网络对的需求和传输网络的发展趋势,统一按综合业务传送平台考虑,各分公司应对现有网络资源和业务进行整合,建设综合的传输平台。

1.2.3.本地传输网线路建设策略

继续扩大光线路的覆盖范围,以方便站点的接入和业务开展,加强和铁路、公路、市政、城建、规划、公安、部队、电力、广电、电信等部门的联系,积极和相关部门合作。规划期内站点的建设均考虑以光缆的方式接入,加大传输网络优化线路的建设力度。建设方式可考虑自建、合建、购买、租用等,以自建为主。

1.2.4.组网方案策略

(1)总体网络方案

本地传输网宜分层构架,以便于建设、组织、管理和维护。通常可以分为核心层、汇聚层、边缘层和接入层(参见图5.1.2.1),具体网络的分层可根据各地的实际工程情况考虑,大城市按4层结构进行建设,中小城市可考虑3层结构。

核心层

汇聚层

边缘层核心层节点(常选汇接局、关口局、MSC、BSC、ATM交换局、数据中心等)汇聚层节点(常选基础条件好的局站、POP点等)边缘层节点(基站、POP点等)数据、互联网用户

接入层

图1.1.2-1 本地传输网总体分层结构图

核心(骨干)层 :城域内BSC 、MSC 、关口局、数据交换等核心节点之间组成的传输层面,这些局站相互间的距离不长,但局间的电路需求比较大、电路种类比较多,是本地网的核心节点。

汇聚层:根据基站及PoP 分布的情况,挑选部分机房条件好、业务发展潜力大、辐射其它节点组网方便的节点,作为其它节点的业务汇聚点,对基站进行围绕汇聚节点的分区域汇聚,一般一个汇聚节点可以辐射到10-30个现有节点。

边缘层:一般基站、PoP 点至核心节点或汇聚节点的传输系统称为边缘层。 接入层:从边缘层节PoP 点到用户端的接入部分。 (2)网络技术策略

(a) 核心(骨干)层考虑10Gb/s 、ASON 和波分等技术,网络结构采用网状网或环形网;

(b) 汇聚层以2.5Gb/s 和波分等技术为主,采用环形网结构,从安全考虑,可对核心层双汇归;

(c) 边缘层采用622/155Mb/s 设备,网络结构主要以环形为主,链形、星形为补充;

(d) 采用MSTP 技术,实现对多业务传送的支持; (e) 应维持上层网络的相对稳定和良好的扩展性;

(f) 应对设备厂家数量进行控制,便于管理和维护,在核心层、汇聚层实现统一网管和调度是十分重要的;

(g) 微波和租用电路仍是边缘层/接入层很好的补充传输方式。

(3) 互联互通传输系统

与其它运营商的互联互通应采用规范方式,互联双方的业务通过综合关口局实现互通,互联互通的传输方式也随着作相应调整和改造,传输组网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a) 目前以SDH为主流技术,原则上采用环形网络结构,节点的安排优先考虑双方节点间插方式,可提供最大互联容量;

(b) 互联传输点应与综合关口局共址建设,避免大量电路迂回造成资源浪费。

(c) 网内互联业务的汇聚需要占用大量的局间传输通道,应予以充分考虑和合理安排。

(4) 数据接入传输建设策略

与中国电信、网通等传统运营商相比,由于缺乏最后一公里接入的铜缆资源,难以迅速采用ADSL或CABLE方式接入宽带用户。因此在普通用户的接入方面,移动有明显劣势。但在传输网的边缘层,移动具有基站点多面广的优势,基站传输网覆盖了几乎全部的重要地区。在网络的容量、规模、覆盖面、技术先进性等方面,均有较好表现。基站所在的地点,往往也是大型厂矿企业、商业楼宇、宾馆饭店、住宅小区等密集的地区,具有许多潜在的大客户接入需求。充分利用这些站点,就可以迅速响应客户需求。当然,这也要求在网络架构和设备选择时,充分考虑到数据接入的需求,所投入的设备应该具备数据处理能力,在有数据需求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数据接口板的方式迅速开通业务。中国移动数据接入传输应该依托现有传输网络基础,在宽带数据的接入上,应该综合利用LAN、LMDS、MMDS等方式,以实现迅速抢占客户资源。

数据接入传输应遵循先大客户后普通用户、先近后远等原则。根据著名的80/20原则,在运营商的业务收入中,80%的收入是由仅占总客户数20%的重要客户产生的。因此,作为运营商来说,首要的市场目标是要抓住大客户。由于大客户的收益较高,接入成本只要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就可以保证赢利;首先

发展就近的客户,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在此基础上,逐步增加接入网络覆盖面。

基站传输的各个节点均有可能成为数据接入层设备位置。根据周边客户的类型和数量的不同,接入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

(a) 数量较少的大客户:这种客户一般需要QoS要求较高的专线型业务。此时,可以不必放置专门的宽带接入设备,而采用传输网提供的宽带数据接口直接出10/100M以太网口,或2M捆绑转换器方式提供。前一种方式提供业务速度、管理维护方便性、可靠性、性价比第二种方式好,但要求传输设备具备多业务传输能力,因此要求运营商在传输设备建设时通盘考虑。

(b) 小区居民用户:此时可以在基站节点处放置宽带接入设备,在接入层采用LAN等铜缆方式接入。可以考虑LAN接入部分与小区或驻地网运营商合作,移动主要提供带宽,收入分成。

(c) 距离较远的大客户或小区:当数量较少时,可采用光传输、数字微波传输提供接入通道;当周围潜在用户较多时,可以由基站节点处提供宽带传输通道,并在此建设LMDS等宽带无线接入设备基站,接入周围用户。

(d) 用户密度大、布线难以解决的大客户或小区:此时可以由基站节点处提供宽带传输通道,并在此建设MMDS等宽带无线接入设备基站,接入周围用户。

(5) 传输网络优化策略

由于业务发展的不确定性和运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导致网络建设在初期规划后仍出现不断的调整,在网络建设到一定规模之后有必要回过头来重新进行评估和优化进而达到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和提高服务效率。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a)优化网络的安全稳定性

提高网络中重要业务的保护比例;提高网络中部分重要单板的保护,例如交叉单元、时钟单元、支路单元;对网络的重要节点采用路由成环保护和环网结构保护等。目前毕节地区传输网络比较混乱,要提高网络的安全稳定性,必须对现有网络进行全方位的优化,特别是网络结构。要想使网络结构合理,网络层次清晰,必须有管线资源建设的配合。毕节移动在新站点建设时主要遵循的是就近接入的原则,优化工作相对较少,在规划期内应逐步改变这种思路,做到在每一期

站点建设的同时能对网络进行相应的优化,只有这样,问题才不会越积越多。

(b)优化网络的资源利用率

合理规划使用传输通道,提高通道利用率;规范使用纤芯,例如纤芯分层使用;科学有效使用交叉资源,杜绝个别设备交叉资源瓶颈等。

(c)优化网络的运维效率

科学配置备品备件数量、种类,及时有效的的解决维护中出现的问题;采用定期检查、定期维护的方式,减少网络出问题的概率。

1.2.5.3G发展策略

3G网主要包括核心网(CN)、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各网元设备间的接口特点如下:

(1)Iub:Node B到RNC的业务接口,UTRAN侧的主要接口,接口类型包括E1、N×E1 IMA、STM-1(承载ATM)三种;

(2)Iu-cs:RNC到MGW/MSC的电路域接口,接口类型为STM-1/STM-4(承载ATM),有时也用E1接口;

(3)Iu-ps:RNC到SGSN的分组域接口,接口类型为STM-1/STM-4(承载ATM),有时也用E1接口;

(4)Iur:RNC之间的接口,接口类型为E1 /STM-1;

(5)G:包括MSC、VLR、HLR、MGW等和GGSN、SGSN之间的多种互连接口,包括STM-1/STM-4(承载ATM、TDM)、FE/GE、E1等类型。

核心网节点相对集中,数量较少,需求以已经收敛的大带宽业务为主,接口包括STM-1/STM-4(承载ATM、TDM)、FE/GE、E1等类型,可以利用传输核心层网络的资源,或扩展部分网络来解决。

UTRAN部分的传输是整个3G传输的重点,特别是Iub接口的传输。主要是因为站点多、分布广、带宽需求大,而又采用ATM承载方式,给本地网组网带来冲击。

根据规范,Iub接口目前采用ATM方式,以后向IP方式过渡。

Iub接口采用ATM方式,在目前的技术形势下,新建ATM网来满足需求是不可取的,而建设PTN网来满足需求条件不成熟,将主要考虑采用SDH & MSTP 来承载,为了降低带宽需求,提高资源利用率,基站通常放弃采用ATM STM-1

接口(除非必要),而采用更实际的IMA N×E1方式,可以很好的利用传统网络富余的E1资源;另外,有的3G厂家对Iub口的IP化给予了提前考虑,支持E1+IP混合传输方式,即话音等高等级业务采用E1方式传送,一般数据业务采用IP方式传送。

根据以上论述,Iub接口的传输(由本地网承载)建议以下方案:

(1)方案一:透传方案。这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易操作的方案。

基站提供接口需求,主要是N*E1方式,传输只提供透传功能,还是传统的传输网络组织形式,只是容量方面的扩充,传输不涉及ATM层功能处理。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方式会给RNC侧带来接口(类型、数量等)和处理方面的压力,RNC需提供相应的接口和处理能力,完成ATM的相应功能。(注:一种可能的简便实现方式是在RNC与传输之间设置ATM交换机)这种方式由于传输只是透传,未使用ATM的复用功能,带宽利用率低。

(2)方案二:传输在汇聚层提供ATM功能处理。该方案技术合理性高,但涉及的因素多,操作难度大。

接入层仍采用透传方式,将N*E1或STM-1传到汇聚层相应节点,汇聚层将信号转换成ATM信号,采用VP-RING,提供汇聚、复用、保护,然后在局端以ATM STM-1与RNC相接。此方案需要汇聚层设备(MSTP)的ATM板卡功能上的支持;有较高的利用带宽率。

对以后接口IP化的考虑:

(a)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要求接入层设备具备MSTP功能(但前期可以不配置板卡),以后增加相应以太网板卡就可以全程支持IP业务组网;

(b)当以后ATM方式转换为IP方式时,可以更换板卡,通道资源可以释放再利用;

(c)本方案之所以仅考虑在汇聚层采用MSTP功能,控制ATM功能覆盖范围,不扩展到接入层,是因为考虑合理控制ATM板卡的配置数量,避免接口IP化后,大量弃用的ATM板卡会带来较大负担,同时可以继续利用原有接入层不具备MSTP功能的设备。

(3)方案三:跳过ATM阶段,采用E1+IP混合传输方式。比较理想,但受网络、技术条件的限制。

(a)采用N*E1+FE口方式,但需要相关厂家设备的支持;

(b)每站提供FE口,需要的资源较大,如果前期采用,建设压力大;

(c)需要在接入层/汇聚层提供对FE口的汇聚、复用及保护功能。

针对现阶段Node B提出的接口需求绝大部分为IMA N×E1,为简化操作,充分利用现有传输网络的富余E1资源,传输暂考虑透传方案为主(即上述方案一)。传输负责将各基站链路传送(透传)至RNC,在RNC侧汇集后,交由RNC负责接口对接方案。后期随着技术、网络条件的发展,可以逐渐引入其他方案。

1.2.6.传输网的建设思路

(1)骨干层建设思路

目前各地移动传送网的核心传输层可以等同为传统的本地传输网的局间中继系统,主要面向业务范围内的各交换局和业务中心节点。这些主要业务节点由各移动交换局、移动关口局、移动长途局、数据中心节点、内部业务网核心节点等组成。上述节点之间均需要采用高速传输系统负责连接核心层各主要业务节点之间的传输通道,提供大容量的业务调度能力和多业务传输能力。就传送技术现状和近期发展趋势而言,在目前传送网的建设中,基本传送技术仍以WDM+SDH 技术为主,随着业务的增加和网络的扩展,骨干层技术向OTN技术演进。

2008年毕节移动在本地网骨干层的建设力度很大,目前正在建设市到县DWDM环,在SDH层面上形成A、B平面,网络结构已相对完善;到目前为止,本地网骨干层容量还有很大富余,能满足规划期内的需求。本地网骨干层在规划期内建设思路为:在结构上,因毕节移动可能在县分别增加一个局房,考虑将新增的局房分别纳入相应的环路中;在体制上,可以分阶段逐步引入OTN机制,适应未来网络发展趋;此外,为了解决核心节点双方向光缆同时中断时给网络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网络运行维护效率,降低成本,核心层网络应逐步向智能光网络发展。

毕节市区2007年已建成40*2.5G DWDM环,能满足规划期内传输容量的需求。毕节移动2009年将增加一个交换局,因此,首先应该建立局间中继系统,为局间大量电路提供高效传输通道。为了适应传输网络的发展趋势及新业务的特性,局间中继系统应首先考虑采用OTN设备。

(2)汇聚层建设思路

毕节移动汇聚层建设比较落后,2008年正在建设毕节市、威宁县、金沙县、纳雍县、织金县五个区域的乡镇汇聚环,而大方县、赫章县、黔西县三个区域的汇聚层面网络还处于空白,根据目前网络的现状,汇聚层建设已刻不容缓。根据网络建设指导思想,规划期内应首先在各个区域建立起城区汇聚环和乡镇汇聚环,以满足各项业务对传输的需求。

汇聚环节点的选择取应该依照以下原则:

(a)物理位置:汇聚节点选择取应首先考虑比较发达的乡镇,交通便利,能幅射周边站点。

(b)机房具备条件:应有较大的空间来安放汇聚层设备和相应的配套设备,市电引入便利,具备安全条件。

(c)方便组网:汇聚节点具备向多方向建设光缆的条件,以便于接入层组网。

(d)便于网络维护。

目前毕节移动还没有建设独立的核心层和汇聚层光缆,由于接入层调整施工相对较为频繁,经常需要割接施工操作或者开口接出纤芯,光缆开口较多,则潜在障碍点也较多,这种光缆混合使用方式使得汇聚层光缆整体安全性下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规划期内将重点建设汇聚层光缆,使汇聚层光缆逐步与接入层光缆分离,保证汇聚层组网的需求,提高汇聚层网络的安全可靠性。

(3)接入层建设思路

毕节移动城域网接入层的建设主要包括基站接入及大客户接入。在规划期内,毕节移动应首先进行基站接入建设。在具体建设中应根据网络规划和现有的光缆网络资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完成全部基站光纤接入。大客户接入应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在基站接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毕节移动的基站和光缆开口点等资源,以基站辐射点对附近的大客户进行就近接入。

(a)基站接入建设思路

在进行基站接入时,首选SDH光纤接入的方式进行接入,接入光缆路由尽量考虑物理路由的安全可靠性。基站接入尽量成环以保证网络安全,对有条件的节点,采用SNCP的保护方式进行双节点接入汇聚层自愈环。在部分光纤接入有困难的基站,可考虑采用PDH微波接入方式或其他无线接入方式进行过渡。

随着电路数量的增长,基站接入环上的容量将会趋于饱和,应利用光纤资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接入环的裂变,利用基站或大客户光缆开口点进行跳纤,将接入环一分为二以增加网络容量。

充分考虑到3G传输和2G传输需求,现有的155M环如果无法满足业务需求,则可以进行拆环、分环等各种方式进行扩容,一旦某些3G站点传输带宽特别大,特别是数据业务大的接入点,可适当将这些接入点所在的环网进行升级,组成容量较大的622M接入环。

(b)大客户接入建设思路

大客户包括话音直联大客户和数据大客户两种类型,其中话音直联大客户的传输需求主要为2Mb/s TDM电路,电路类型与现有基站相似,对传输质量要求较高。数据大客户的传输需求主要为2Mb/s和10/100Base-T,将来可能会出现视频点播、视频集中监控等数据流业务。对传输电路的QoS要求不一。

目前,毕节移动大客户资源相对较少,在数据大客户接入发展初期可考虑大客户业务与基站业务采用同网传送,采用多业务综合传送的承载思路,根据用户需求,充分利用毕节移动的基站和光缆线路等资源,以基站和原有大客户光缆开口点为辐射点对附近的大客户进行光纤就近接入或采用无线接入技术进行灵活接入。

1.2.7.传输技术发展分析

1.2.7.1.IP化发展趋势

全球电信行业正在向IP化、宽带化方向发展。IP技术与现代网络相比,有许多优越性,如:易于提供丰富灵活的新业务,保持网络的可持续发展,可简化网络结构,实现业务融合,提升网络的利用率,降低运营商TCO等。随着IP承载网所需的电路带宽和颗粒度的不断增大,以VC调度为基础的SDH网络首先在扩展性和效率方面表现出了明显不足,在光层上直接承载IP/MPLS的扁平化架构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这对传送网络提出了新的要求,能满足各种新型业务的新技术呼之欲出,在这种背景下,OTN、PTN技术已成为业界公认的新一代传输技术。在一些地区,核心层网络已建立起IP OVER OTN网络,而IP OVER PTN 在未来几年也是发展的热点。

1.2.7.2.光传送网OTN

OTN(光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是以波分复用技术为基础、在光层组织网络的传送网,是下一代的骨干传送网。OTN通过G.872、G.709、G.798等一系列ITU-T的建议所规范的新一代“数字传送体系”和“光传送体系”。OTN将解决传统WDM网络无波长/子波长业务调度能力、组网能力弱、保护能力弱等问题。

光传送网面向IP业务、适配IP业务的传送需求已经成为光通信下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光传送网从多种角度和多个方面提供了解决方案,在兼容现有技术的前提下,由于SDH设备大量应用,为了解决数据业务的处理和传送,在SDH技术的基础上研发了MSTP设备,并已经在网络中大量应用,很好地兼容了现有技术,同时也满足了数据业务的传送功能。但是随着数据业务颗粒的增大和对处理能力更细化的要求,业务对传送网提出了两方面的需求:一方面传送网要提供大的管道,这时广义的OTN技术(在电域为OTH,在光域为ROADM)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它解决了SDH基于VC-12/VC4的交叉颗粒偏小、调度较复杂、不适应大颗粒业务传送需求的问题,也部分克服了WDM系统故障定位困难,以点到点连接为主的组网方式,组网能力较弱,能够提供的网络生存性手段和能力较弱等缺点;另一方面业务对光传送网提出了更加细致的处理要求,业界也提出了分组传送网的解决方案,目前涉及的主要技术包括T-MPLS和PBB-TE 等。

(1)OTN技术的优势

OTN技术作为下一代光网络的发展方向,融合了传统传输解决方案SDH和DWDM的优点,同时避免了他们各自的缺点。具体表现如下:

(a)多种客户信号封装和透明传输;

(b)大颗粒的带宽复用、交叉和配置

OTN目前定义的电层带宽颗粒为光通路数据单元(O-DUk,k=1,2,3),即ODU1(2.5Gb/s)、ODU2(10Gb/s)和ODU3(40Gb/s),光层的带宽颗粒为波长,相对于SDH的VC-12/VC-4的调度颗粒,OTN复用、交叉和配置的颗粒明显要大很多,对高带宽数据客户业务的适配和传送效率显著提升。

(c)强大的开销和维护管理能力

OTN提供了和SDH类似的开销管理能力,OTN光通路(OCh)层的OTN帧结构大大增强了该层的数字监视能力。另外OTN还提供6层嵌套串联连接监视(TCM)功能,这样使得OTN组网时,采取端到端和多个分段同时进行性能监视的方式成为可能。

(d)增强了组网和保护能力

通过OTN帧结构、ODUk交叉和多维度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ROADM)的引入,大大增强了光传送网的组网能力,改变了基于SDHVC-12/VC-4调度带宽和WDM点到点提供大容量传送带宽的现状。前向纠错(FEC)技术的采用,显著增加了光层传输的距离。另外,OTN将提供更为灵活的基于电层和光层的业务保护功能,如基于ODUk层的光子网连接保护(SNCP)和共享环网保护、基于光层的光通道或复用段保护等。

(2)OTN技术的引入

作为新型的传送网络技术,OTN并非尽善尽美。最典型的不足之处就是不支持2.5Gb/s以下颗粒业务的映射与调度。因此,在引入OTN时机和引入层面时必须考虑这方面的因素。

引入OTN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a)引入时机

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引入与商用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OTN技术并不例外。综合考虑OTN技术的标准化进展、设备商用情况等因素,可看到OTN的引入时机已经来到,应分阶段逐步引入OTN接口支持功能、OTN组网和保护功能、OTN智能功能等。

(b)OTN技术可适用的网络层面

传送网主要由省际干线传送网、省内干线传送网、城域(本地)传送网构成,而城域(本地)传送网可进一步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相对SDH而言,OTN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提供大颗粒带宽的调度与传送,因此,在不同的网络层面是否采用OTN技术,取决于主要调度业务带宽颗粒的大小。按照网络现状,省际干线传送网、省内干线传送网以及城域(本地)传送网的核心层调度的主要颗粒一般在2.5Gb/s及以上,因此,这些层面均可优先采用优势和扩展性更好的OTN技术来构建。对于城域(本地)传送网的汇聚与接入层面,当主要调度颗粒达

到2.5Gb/s量级或者未来标准化的ODU0颗粒量级时,亦可优先采用OTN技术构建。

(c)OTN组网可采用的设备类型

OTN具体组网时选择什么样的设备类型,与设备特征、组网规模、调度颗粒、调度需求、总体成本等因素密切相关。

(I)OTNOTM设备:OTNOTM设备除了增强维护管理能力之外,与传统的WDMOTM设备并没有显著差异。对于没有调度需求的组网情况而言,基于OTNOTM的设备不失为优先选择。

(II)基于波长交叉的ROADM:这种类型设备可实现光通道层业务多方向端到端灵活调度,同时可节省穿过节点的O-E-O成本,但其与传输距离、色度色散、偏振模色散、光信噪比等物理传输参数密切关联,一般采用ROADM组建传送网络的规模不可能过大(目前最大传输距离可达到1000km左右量级),而且业务调度的颗粒也是以光通道为主。

(III)基于ODUk交叉的OTN设备:基于ODUk交叉的OTN设备回避了ROADM的物理传输参数的限制,但较低的调度容量(目前一般在几百Gb/s量级,最新报道的可达到1Tb/s量级)限制了其在大型干线节点中的应用。

(IV)既然基于波长和ODUk的OTN都存在应用局限性,一般而言基于同时支持波长和ODUk交叉的OTN设备优势则更为明显,但复杂的节点结构和业务调度方式对于业务优先规划能力要求很高,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其组网能力。

核心层采用的OTN/WDM技术目前正在逐步成熟,可以逐步商用。但由于目前OTN技术的不同模块发展极不平衡,所以对于商用的步骤应有所考虑,建议现阶段可以考虑引入G.709接口,待ROADM设备成熟后再逐步引入ROADM,然后再考虑引入OTN的电交叉设备。

1.2.7.3.分组传送网PTN

(1)PTN产生的背景

众所周知,SDH技术是针对窄带TDM业务开发的,缺乏对宽带业务、数据业务的支持,为用户提供多种类带宽存在着瓶颈,带宽利用率低,自身能够对外提供的标准接口种类有限,难以高效的承载速率丰富的各种宽带业务。

尽管这些年,为了提高SDH技术传送数据业务的能力,提出了VC虚级联、

链路容量调整方案(LCAS)、通用成帧规程(GFP)、弹性分组环技术(RPR)和MartiniMPLS等技术,形成了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设备,但所改善的只是设备的接口和传送能力,而设备的核心结构仍然为时隙交换,不能有效地利用分组技术的统计复用的优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PTN技术应运而生,它支持多种基于分组交换业务的双向点对点连接通道,具有适合各种粗细颗粒业务、端到端的组网能力,提供了更加适合于IP业务特性的“柔性”传输管道;点对点连接通道的保护切换可以在50毫秒内完成,可以实现传输级别的业务保护和恢复;继承了SDH技术的操作、管理和维护机制,具有点对点连接的完整OAM,保证网络具备保护切换、错误检测和通道监控能力;完成了与IP/MPLS多种方式的互连互通,无缝承载核心IP业务;网管系统可以控制连接信道的建立和设置,实现了业务QoS的区分和保证,灵活提供SLA等优点。

此外,它可利用各种底层传输通道(如SDH/Ethernet/OTN)。总之,它具有完善的OAM机制,精确地故障定位和严格的业务隔离功能,最大限度地管理和利用光纤资源,保证了业务安全性,在结合GMPLS后,可实现资源的自动配置及网状网的高生存性。

(2)PTN的关键技术

(I) T-MPLS

T-MPLS(TransportMPLS)经由阿尔卡特朗讯、爱立信、富士通、华为和泰乐等众多支持者提议,于2006年2月由ITU-T实现了技术的标准化,是PTN的首次尝试。它基于ITU-TG.805传输网络结构,由ITU完成标准化(G.8110.1,G.8112,G.8121),其主要改进包括通过消除IP控制层简化MPLS以及增加传输网络需要的OAM和管理功能。

T-MPLS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分组传送技术,在传送网络中,将客户信号映射进MPLS帧并利用MPLS机制(例如标签交换、标签堆栈)进行转发,同时它增加传送层的基本功能,例如连接和性能监测、生存性(保护恢复)、管理和控制面(ASON/GMPLS)。总体上说,T-MPLS选择了MPLS体系中有利于数据业务传送的一些特征,抛弃了IETF(InternetEngineeringTask Force)为MPLS定义的繁复的控制协议族,简化了数据平面,去掉了不必要的转发处理。

T-MPLS从面向连接的分组传送角度扩展出发,通过上述一些机制使其达到电信级运营要求,包括在电信级保护、可管理性、扩展性方面考虑完善,如提供低于50ms的恢复时间;分级、分段的电路级管理,类似SDH的OAM;基于MPLS的帧及转发机制,对包括POS等接口的支持较好。在应用场景上适合基于TDM业务为主向IP化演进的运营环境。但总体看来此技术的相应产业支持还不够成熟。

(II) PBT

PBT则由北电予以支持。PBT着眼于解决以太网的缺点,T-MPLS着眼于解决IP/MPLS的复杂性。

PBT希望基于现有城域以太网体系构架达到电信级运营要求,在电信级保护、可管理性、扩展性方面均有发展,也能提供低于50ms的恢复时间、以太网连接由网管系统进行配置等功能,同时运营商MAC对用户不可见,骨干网不需处理用户MAC,业务更安全;此外,I-SID(I-TAG)突破VLANID的限制,可支持16M(24bit)的业务实例。但由于多了一层MAC封装的硬件代价必然升高,且对POS支持的效率低,在初期会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T-MPLS和PBT都为从现有的SONET/SDH向完全分组交换网络的转变提供了平滑过渡的方法。从标准化的程度上看,T-MPLS更成熟,ITU-T已经完成了大部分标准化工作;PBT则处于标准发展的早期,在标准方面不成熟。

目前,作为分组传送网的代表技术PBT,T-MPLS还面临着标准、芯片成熟度、产品成熟度和应用模式等多方面的完善问题,同时任何一种技术的网络规模应用都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我也要正确面对这个问题。

(3)PTN应用及引入策略

分组化是光传送网发展的必然方向,未来本地网依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面临多种业务共存、承载的业务颗粒多样化等问题,在考虑PTN产品网络引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入策略和网络承接性的问题,在现有的网络中引入分组传送技术和设备还是应该非常慎重,逐步分步实施:

(I)引入时机:PTN的切入应该是在FE成为主流的业务接口后再逐步实施。

(II)在标准和产业链成熟后,正式切入全业务运营的分组传送网。

(III)根据核心层OTN技术的引进情况。核心层采用的OTN/WDM技术目前

正在逐步成熟,可以逐步商用。但由于目前OTN技术的不同模块发展极不平衡,所以对于商用的步骤应有所考虑,建议现阶段可以考虑引入G.709接口,待ROADM设备成熟后再逐步引入ROADM,然后再考虑引入OTN的电交叉设备。

(IV)实现PTN+OTN+WDM的城域传送网全面分组化演进。

PTN是从传送角度提出的分组承载解决方案。技术可以革命,网络只能演进。各大运营商现网是庞大的MSTP网络,MSTP节点已延伸本地城域的各个角落。PTN网络必须要考虑与现网MSTP的互通。互通包括业务互通、网管公务互通两个方面,

在建设方式上,可以考虑采用业务分担式的二平面方式,通过本地核心汇聚层到接入层的自上而下的引入策略,最终实现网络向扁平化方向发展。

1.2.7.4.多业务传输平台MSTP

MSTP是多业务传送平台(Multi-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又别称(MSPP,NG-SDH)。它是以SDH平台为基础,同时实现TDM、ATM、以太网等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的技术。MSTP本身不是一种全新的网络,而是SDH的发展和延续。MSTP的兼容性是它最大的优点。一方面它支持各种速率从155Mb/s到10Gb/s甚至更高的各种速率话音业务,同时它又提供ATM处理、Ethernet透传以及Ethernet或RPR的L2交换功能来满足数据业务的汇聚、整合的需要。

MSTP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间的差别在于对二层交换的支持。而第三代是基于RPR的MSTP,所增加的功能就在于增加了更公平的带宽分配、严格的业务分级CoS、服务质量QoS保障等功能。

RPR是弹性分组环(Resilient Packet Transport Ring) Resilient Packet Ring 。它是一种新的链路层协议。从1999年开始由IEEE 802.17工作组对其进行标准化。RPR是一种基于环形的带空间复用的传输方式,吸收了以太网的经济性和SDH 的多种保护机制以及快速的倒换时间的优势。

由于RPR技术的保护功能是吸收了SDH保护方式,所以RPR技术和MSTP 可以很好的融合,融合的形式也可以很简单,比如将RPR功能集成在一块单板上,并将RPR单板插入SDH设备的相应子架槽位。它们的融合形式是实现了以下功能:

(1)强大的保护能力:双环结构是这个能力的基石。可以说这是完全的吸收

SDH的优点。采用双环结构,在双环结构中,可以有很多种的保护倒换方式,比较典型的就是二纤复用段共享保护环,由于这种保护方式使用广泛,并且效果很好,所以也成为了RPR的典型方式。

(2)良好的可扩展性:这一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RPR的自动拓扑识别功能。在RPR环中每个节点掌握着环的状态信息,平时节点没有任何拓扑更新的信息,当环初始化、新节点加入、环保护切换时,RPR自动识别模式启动。节点触发器向环中的所有具有逻辑地址的节点发出消息,各个节点根据这个消息判断发生状态变化的节点以及链路状态。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所有RPR环上的节点都收集到环的状态信息,从而实现环的变化的识别。

(3)动态的带宽分配:这种功能的实现是基于LCAS(Link Capacity Adjustment Scheme)链路容量调整方案、Vcat虚级联和RPR的统计空间复用技术SRP(Spatial reuse protocol)

LCAS这种方案提供了很优秀的容错功能:当虚级联组中的成员VC-n出现故障,那便根据相互的握手协议暂时将该VC-n删除,而其他成员继续传送业务。待故障排除后,再根据协议连接起来。这样已经将损失从逻辑上降到最低。这样带宽就变成了可以调整的。在这种设计思想下,VCG(虚级联组)可以参照业务需求来设定,带宽容量也因此改变。

虚级联是与LCAS相互配合的一种技术,它来源于SDH。虚级联本身是相对于连续级联的一种技术,是虚容器的一种组合方式。虚级联能比连续级联更好地利用带宽,提高了传送效率。虚级联更应该说是逻辑上的连接,虚容器的连接是通过VC容器序列号SQ,传送的重点也就是这些虚容器的序列号。虚级联实现了带宽颗粒度调整,通过虚级联实现业务带宽和SDH虚容器之间的适配。

RPR环通过空间复用技术SRP(Spatial reuse protocol)实现空间复用能力,SRP可以用于各种物理层技术之上。SRP的基本思想是在空间上没有重复的业务流可以互不影响地利用各自线路的带宽。这能够使业务从目的节点剥离下来,从而节省不必要的其他环路的占用,使空间的使用更接近最优化。与传统SDH环相比,SDH环是依靠点对点连接实现的,每一条线路都分配了固定宽度的带宽,当该线路处于空闲状态的时候,这个带宽就闲置不用,而不会提供给网络运营者用于其他业务。而RPR采用统计复用机制,在用户对带宽利用率很低的时候却

校园网建设的策略及原则

校园网建设的策略及原则 高晓红王越黎加厚 (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200234)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校园网风靡全国的现状,提出了基于Internet的校园网建设的教育目的、策略、流程图,并进一步分析、总结、提出设计建设校园网的教育性原则及其他原则。 [关键词]Internet,校园网,建设策略,教育性原则 [Abstract] Presently, aiming at all kinds of school’s designing and building web sites all over the country, this paper advanced Internet-based educational objective、strategy and flow chart about designing school web sites, and further analyze、summarize and put forward the educational principles and other principles about designing and building school web sites. [Keywords] Internet, school web site, designing and building strategy, educational principle 前言 从物理意义上来说,校园网就是一种局域网。根据IEEE的描述,局域网LAN技术是“把分散在一个建筑物或相邻建筑物中的计算机、终端、带大容量存储器的外围设备、控制器等相互连接起来,以很高速度进行通信的手段。”与Internet互联网相连的校园网作为一种在学校应用的局域网,它可以高效率地建构信息内容,为来访者提供知识见解,并送“货”上门。校园网的网站可以看作是“界面”,它可为上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校园网应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而且将会促进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性思维,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教师在应用校园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也将增强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加强校园网建设,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校园网的建设有以下几个教育目的: 1. 校园网为学生学习活动服务,促使学生学习最优化。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一切教育教学手段都是为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服务,使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从而促使学生学习最优化。基于Internet 的校园网具有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尤其是教育资源在Internet上的广泛传播彻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构成一种全新的、开放的、快速的、交互式的教育环境,每一个学习者无论在何时何地均可以自主向网络索取自己所需的信息,从而使教育信息传播的效率大大提高、范围大大扩展。校园网的这些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

安全体系建设方案

1安全体系 根据《数字XX发展纲要》及《XX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XX行业人力资源系统将依托XX行业信息安全体系设计,采用身份认证技术及对各种应用服务的安全性增强配置服务来保障系统在应用层的安全。 1.1建设原则 XX行业人力资源系统安全保障体系涉及到整个工程的各个层次,网络和信息安全的建设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安全 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必须从一个完整的安全体系结构出发,综合考虑信息网络的各种实体和各个环节,综合使用各层次的各种安全手段,为信息网络和业务应用系统提供全方位的安全服务。 2.有效管理 网络信息系统所提供的各种安全服务,涉及到各个层次、多个实体和各种安全技术,只有有效的安全管理(如密钥定期更新、防火墙监控、审计日志的分析等),才能保证这些安全控制机制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 3.合理折衷 在系统建设中,安全与投资、系统性能、易用性、管理的复杂性都是矛盾的,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应该在以上四个方面找到一个合理的折衷点,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以最小的投资换取最大的安全性,同时不因使用和管理的复杂而影响整个系统的快速反应和高效运行的总体目标。 4.适应一致 安全管理模式应该尽量与行业核心需求相一致,既要保证行业上下级之间的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同时乂给基层单位以足够的灵活性,以保障业务系统的高效运行。 5.权责分明 一方面,XX行业的各级系统可以分为三层:信息网络、计算机系统和应用系统;另一方面,网络和应用系统都有国家、省、市等的分级结构。因此,应釆用分层、分

级管理的模式,各级网络管理中心负责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为应用信息系统提供安全可靠的网络服务,各级信息中心负责计算机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安全管理。 6.综合治理 各种安全技术应该与运行管理机制、人员的思想教育与技术培训、安全法律法规建设相结合,从社会系统工程的角度综合考虑。 1.2身份认证和授权 1.2.1公开密钥基础设施(PKD 公钥基础设施对于实现电子的或网上的业务处理,使电子政府达到其成熟阶段具有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公钥基础设施也是信息时代所有社会经济活动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项基础设施。 公钥基础设施是由硬件、软件、各种产品、过程、标准和人构成的一个一体化的结构,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能在电子事务处理中建立信任和信心。 公钥基础设施可以做到: 确认发送方的身份 保证发送方所发信息的机密性 保证发送方所发信息不被篡改 发送方无法否认已发该信息的事实 公开密钥基础设施(PKl)是一种遵循标准的密钥管理平台,它能够为所有网络应用透明地提供采用加密和数字签名等密码服务所必需的密钥和证书管理。 PKl必须具有认证机关(CA)、证书库、密钥备份及恢复系统、证书作废处理系统、客户端证书处理系统等基本成分,构建PKl也将围绕着这五大系统来构建。 公开密钥基础设施建设为各种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安全服务。有了 PKI系统的支持,才可能广泛使用安全通信协议(如SSL等),才能为多种应用提供统一的认证、数据保密与完整性、数字签名等多种安全服务。 在大规模、分布式网络环境中,利用公钥密码体制在认证、数字签名和密钥管理等多方面的优势,可以提供统一的认证、授权、数字签名、抗抵赖等机制, 保证不同安全管理域之间的各种安全技术的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为大规模公开密钥技术的使用提供了可能。

SDH传输网设计方案

哈尔滨市本地SDH传输网设计方案 一概述SDH 一、SDH传输体制的产生 SDH是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的缩写,根据ITU-T的建议定义,它为不同速度的数字信号的传输提供相应等级的信息结构,包括覆用方法和映射方法,以及相关的同步方法组成的一个技术体制。 SDH是一种新的数字传输体制。它将称为电信传输体制的一次革命。 ——我们可将信息高速公路同目前交通上用的高速公路做一个类比:公路将是SDH传输系统(主要采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介,还可采用微波及卫星来传输SDH)信号,立交桥将是大型ATM交换机SDH系列中的上下话量复用器(ADM)就是一些小的立交桥或叉路口,而在“SDH高速公路”上跑的“车”,就将是各种电信业务(语音、图像、数据等)。 图1-1SDH网络现状 二、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特点 SDH技术同传统的PDH技术相比,有下面几个明显的优点: 1、统一的比特率:

在PDH中,世界上存在着欧洲、北美及日本三种体系的速率等级。而SDH中实现了统一的比特率。此外还规定了统一的光接口标准,因此为不同厂家设备间互联提供了可能。 2、极强的网管能力: 在SDH帧结构中规定了丰富的网管字节,可提供满足各种要求的能力。 3、自愈保护环: 在SDH设备还可组成带有自愈保护能力的环网形式,这样可有效地防止传输媒介被切断,通信业务全部终止的情况。 4、SDH技术中采用的字节复接技术: 若把SDH技术与PDH技术的主要区别用铁路运输类比一下的话,PDH技术如同散装列车,各种货物(业务)堆在车厢内,若想把某一包特定货物(某一项传输业务)在某一站取下,即需把车上的所有货物先全部卸下,找到你所需要的货物,然后再把剩下的货物及该站新装货物一一堆到车上,运走。因此,PDH技术在凡是需上下电路的地方都需要配备大量各次群的复接设备。而SDH技术就好比集装箱列车,各种货物(业务)贴上标签(各种开销:Overhead)后装入集装箱。然后小箱子装入大箱子,一级套一级,这样通过各级标签,就可以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准确地将某一包货物取下,而不需将整个列车“翻箱倒柜”(通过标签可准确地知道某一包货物在第几车厢及第几级箱子内),因此,只有在SDH中,才可以实现简单地上下电路。 2、SDH的缺陷所在??凡事有利就有弊,SDH的这些优点是以牺牲其他方面为代价的。 1. 频带利用率低?我们知道有效性和可靠性是一对矛盾,增加了有效性必将降低可靠性,增加可靠性也会相应的使有效性?降低。例如,收音机的选择性增加,可选的电台就增多,这样就提高了选择性。但是由于这时通频带相 应的会变窄,必然会使音质下降,也就是可靠性下降。相应的,SDH的一个很大的优势是系统的可靠性 大大的增强了(运行维护的自动化程度高),这是由于在SDH的信号--STM-N帧中加入了大量的用于 OAM功能的开销字节,这样必然会使在传输同样多有效信息的情况下,PDH信号所占用的频带(传输速 率)要比SDH信号所占用的频带(传输速率)窄,即PDH信号所用的速率低。例如:SDH的STM-1信号可?复用进63个2Mbit/s或3个34Mbit/s(相当于48×2Mbit/s)或1个140Mbit/s(相当于64× 2Mbit/s)的PDH信号。只有当PDH信号是以140Mbit/s的信号复用进STM-1信号的帧时,STM-1信号才?能容纳64×2Mbit/s的信息量,但此时它的信号速率是155Mbit/s,速率要高于PDH同样信息容量的E4?信号(140Mbit/s),也就是说STM-1所占用的传输频带要大于PDH E4信号的传输频带(二者

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最新)

寰宇国际5#、12#、13#楼 现 场 质 量 管 理 体 系 四川国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章:施工项目质量控制 一、施工项目经理及经理部的质量管理职责 1、施工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对工程质量、方针、目标的制订和实施全面负责。 2、制订工程项目质量方针目标、作出承诺,形成文件,并组织全员进行全过程的贯彻执行,质量方针目标应是: 1)、满足使用要求,具有适用性、安全检查性、可靠性 2)符合国家环保、城市规划、安全消防等强制性要求 3)符合公司的质量目标要求 3、对质量目标进行分解,明确其基本要求,控制要点,并要求责任部门和单位制订实施措施,质量管理的重点部位有: 主要分项分部工程、功能性施工项目,关键与特殊工序、现场主要管理工作。 4、定期组织对工程项目质量方针目标管理进行诊断和综合性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经济承包责任制挂钩。 5、建立完善实施质量体系所必须的组织机构、责任、程序、过程,促进质量体系有效运转。 6、加强质量成本、材料质量、质量检验、安全生产、施工进度各职能 的协调,重视对质量要素和有关费用的核算、评价、分析,降低质量损失费用。

二、质量体系的组织机构 1、质量体系的主要环节: 1)施工准备 2)材料采购 3)施工生产 4)试验与检验 5)功能试验 6)竣工验收 7)、回访与保修 2、质量体系结构 (1)质量责任和权限 1)明确规定工程项目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质量责任 2)明确规定从事各项质量管理活动人员的责任和权限 3)规定各项工作之间的衔接、控制内容和控制措施 4)定期、不定期地检查工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情况,并做出客观的评价报告 5)对施工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质量偏移、采取积极补救措施 (2)组织机构 见附图 3、成立由生产计划、施工技术、安全、材料、等部门组成的QC质量活动管理小组和由各工种、各班组技术骨干组成的QC质量活动小组。 (三)质量控制程序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设计原则及策略 燕迪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设计原则及策略燕迪 发表时间:2017-12-07T10:34:28.4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作者:燕迪 [导读] 摘要:现代社会城市发展规模不断增加,与之相对应的发展空间和可利用资源日渐紧张,由此使得城市发展规划的设计质量重要性得以凸显。 山东同辉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现代社会城市发展规模不断增加,与之相对应的发展空间和可利用资源日渐紧张,由此使得城市发展规划的设计质量重要性得以凸显。一个城市发展好坏与否,城市发展规划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基础作用。科学开展城市规划设计,是当代城市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设计原则;问题;策略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部门开展城市建设的基础。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城市建设发展所面临的具体条件,可能遭遇的风险,资源的使用以及宏观层面,比如国家方针、政策、产业布局等因素的影响。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原则,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实现城市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围绕城市规划设计中有关问题进行探讨,阐述了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了当前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做好城市规划设计的针对性建议。 1 城市规划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意义 1.1 推动城市整体建设的发展 城市的综合建设工作展现在很多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人文等不同的部分,同时落实的实际工作普遍需要很多部门的一起参与才可以做到。这种情况下,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可以发挥不错的协调作用,把城市的综合建设工作变得细致,同时贯彻责任至实际的单位及部门,避免发生管理紊乱的问题。 1.2 计划作用 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是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部分的真实情况紧密相连的,根据城市综合建设工作的蓝图和设想以构建及落实的,同时于城市规划设计部分的项目监管环节里指明的城市综合建设的实际的计划及分阶段进行计划,妥善有序地组织城市建设的一系列活动,确保其根据计划落实。 1.3 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作用 城市规划设计展现出了调控城市建设的积极作用,其关键表现于下述两个部分:首先调控城市的所有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对城市的土地资源进行调控,让它被妥善利用。 2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设计原则 2.1 经济原则 要量力而行,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和定额指标,对一些重大问题和决策进行经济综合论证,切忌仓促拍板,造成不良后果。我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资源占用与能源消耗过大,建设行为过于分散,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因此,在城市发展中要把集约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对城币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矛盾的预见性,为城市更新预留政府控制用地,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要本着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做到精打细算,珍惜城市的每一寸土地,尽量少占农田。不占良田。土地是城市的载体,是不可再生资源。我国耕地人均数量少,总体质量水平低,后备资源不富裕,必须长期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方针。 2.2 社会原则 设计要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人是环境的主角,让建筑与人对话,引人公园、广场成为市民交流联系的空间,使市民享受充分的阳光、绿地、清新的空气、现代化的公共设施、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大力推广无障碍环境设计。城市设施不仅要为健康成年人提供方便,而且要为老、弱、病、残、幼着想,在建筑出入口、街道商店、娱乐场所设置无障碍通道,体现社会高度文明。 2.3 安全原则 编制城市规划设计应当符合城市防火、防爆、抗震、防洪、防泥石流等要求。在可能发生强烈地震和严重洪水灾害的地区,必须在规划中采取相应的抗震、防洪措施;特别注意高层建设的防火防风问题等。 还要注意城市规划设计的治安、交通管理、人民防空建设等问题。如城市规划设计中要有意识地消除那些有利于犯罪的局部环境和防范上的“盲点”。 2.4 生态原则。规划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按照美的规律来构成城市的整体美,给人以美的感受,避免“城市视觉污染”。 要注意传统与现代的协调,保护好城市中那些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设施、名胜古迹的同时,也要注意体现时代精神,包括使用新材料、新工艺。 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协调,建筑格调与环境风貌的协调。城市规划设计需要通过对建筑布局、密度。层高、空间和造型等方面的干预,体现城市的精神和气质,满足生态的要求。 2.5 整合原则 应当使城市的发展规模、各项建设标准、定额指标。计发程序同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要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设计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辩证关系。任何城市都有一个形成发展、改造更新的过程,城市的近期建设是远期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既要保持近期建设的相对完整,又要科学预测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要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要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城市发展为代价,避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要使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同步进行。

本质安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内蒙古大唐国际锡林浩特矿业有限公司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 方针,做好公司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工作,使之与安 全质量标准化与“三讲一落实”活动有机融合,实现公司本 质安全,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集中培训阶段:10 月11 日—10 月13 日 组织矿业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本质安全管理体系集 中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理念和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方法。 集中培训每天共分上午和下午两个单元。 培训地点、人员组织、会场管理由矿业公司本质安全管 理体系建设推进办公室负责。 二.机构建立阶段:10 月13 日 1.按《锡林浩特矿业公司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方 案实施办法(试行)》确定各工作组名单。 2.成立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办公室和风险管理 小组。 3.制定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推进日程表。 三.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构建阶段 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10 月14 日—10 月 23 日 (1)危险源辨识:对公司内部所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 危险源进行辨识、汇总。 辨识方式:首先将风险管理表和填表说明下发到各岗位 员工,各岗位员工对自己本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梳理,然后 将各项任务进行工序分解,同时对每道工序的危险源进行辨

识;然后由每一种岗位的技术骨干对本岗位的危险源进行整 理、汇总,并组织本岗位工种员工进行讨论。成文后由各工 作小组进行审核,审核后报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办公 室,由专家组审核,如符合要求,则定稿后下发至各风险管 理小组进行风险评价与分类工作,不符合要求则重新进行辨 识并完善。 (2)危险源风险评价与分类:各工作小组对辨识出的 危险源根据其带来的后果、危害程度进行风险评价,并进行 分类。 2.管理对象的提炼:10 月 24 日—10 月 25( 与危险源风 险评价与分类同步) 在综合分析辨识出危险源特征的基础上,归纳提炼管理 对象。 3.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10 月 26 日—11 月 10 日 针对人、机、环三种类型的管理对象提出相应的管理标 准和管理措施。 4.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审核与完善:11 月 11 日—12 月 2 日 5.人员不安全行为管控体系建设、本质安全文化建设、 本质安全保障体系的核心制度建设:与1、2、3、4 同步进 行 对经常性出现的违章行为和风险管理小组辨识出的人 员不安全行为,按照其产生机理进行风险评价和分类。确定 人员不安全行为的管理措施、控制途径;对人员准入、培训、 行为规范、人员管理机制等配套方面制定一系列制度。 对保障本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

市SDH传输网规划 优化 设计

X X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题目:XX市SDH传输网规划设计 入学年月: 所学专业: 学员证号: 学员姓名: 工作单位: 指导教师: 总站/学习中心: 完成时间: 目录 一、同步数字体系(SDH)的基本原理 (3) 1、SDH的基本概念 (3) 2、SDH的帧结构 (5) 3、SDH的复用映射结构 (7) 4、SDH的传输网及网络单元 (8) 二、XX市SDH传输网络现状 (9) 1、网络结构,交换局数量及位置,传输设备类型及容量 (9) 2、存在的问题及扩大SDH网的必要性 (10) 三、XX市SDH传输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11) 1、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 (11) 2、设备选型 (11) 3、局间中继电路分配 (11) 4、局间中继距离的计算 (12) 四、SDH网络保护方式的设计 (14)

1、SDH网络保护的基本原理 (14) 2、XX市SDH网网络保护方式的选择 (18) 五、SDH网同步的设计 (18) 1、网同步的基本概念 (18) 2、XX市SDH网同步的设计...................... ... (20) 六、方案论证、评估 (20) 一、同步数字体系(SDH)的基本原理 1、SDH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SDH传输网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是一种将复接、线路传输及交换功能融为一体、并由统一网管系统操作的综合信息传送网络,是美国贝尔通信技术研究所提出来的同步光网络(SONET)。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CCITT)(现ITU-T)于1988年接受了SONET 概念并重新命名为SDH,使其成为不仅适用于光纤也适用于微波和卫星传输的通用技术体制。它可实现网络有效管理、实时业务监控、动态网络维护、不同厂商设备间的互通等多项功能,能大大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降低管理及维护费用、实现灵活可靠和高效的网络运行与维护,因此是当今世界信息领域在传输技术方面的发展和应用的热点,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SDH不仅适合于点对点传输,而且适合于多点之间的网络传输。 (2)SDH传输网的特点 SDH技术同传统的PDH技术相比,有下面几个明显的优点: a:统一的比特率: 在PDH中,世界上存在着欧洲、北美及日本三种体系的速率等级。而SDH 中实现了统一的比特率。此外还规定了统一的光接口标准,因此为不同厂家设备间互联提供了可能。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方法.doc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方法-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特点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主要有2个特点,即可靠性与环境适应性。可靠性是指已完工的建筑工程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能够达到的功能水平。在竣工验收时建筑工程要达到一定的规定指标,同时保证其正常功能在规定的使用期内持续有效,保证建筑工程应有的使用价值。所谓环境适应性是指该建筑工程与周围生态环境相协调,更高层次的要求是与所在区域的经济环境相协调,这样可更好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现状 2.1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 发达国家建筑类企业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及雄厚经济实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理念先进。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这些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在加强企业相关人员树立职业意识及敬业精神的同时,还应在认真总结已有建筑工程施工实际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更为科学有效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和方法,更有效地推进与实施建筑工程现场的监理工作,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 2.2 建筑质量战略面临调整 现有建设项目质量理念难以满足新形势下,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建筑质量战略应更好地体现业主对建筑工程质量的合理需求,顺应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及时向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重心进行转移是企业建筑质量战略调整的正确选择。 2.3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创新发展趋势 国际上少数先进建筑类大公司,通过积极应用先进信息技

术、不断强化质量接口管理、开展质量功能及质量再造工程等质量管理工作,在质量管理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引领下,公司获得蓬勃发展。 3 我国建筑企业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3.1 建筑材料质量问题严重 工期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是建筑施工项目的普遍特点,再加上部分工程存在层层分包、层层克扣的情况,使得真正用于施工的资金不足,造成了偷工减料情况的发生,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已成为质量事故多发的最主要因素。 3.2 质量意识薄弱 虽然追求利润是企业的本质,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过于重视成本和利润就会忽视质量管理,达不到质量诚信、用户满意的结果。 3.3 忽视质量管理数据统计工作 质量控制管理在纵深方向发展上存在局限性,如传统的控制图技术存在着数据统计不准确、不全面等方面问题。 3.4 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 “建筑法”作为建筑行业的根本已无法满足其快速发展的需要,技术标准、工程安全标准严重滞后,随着人民对生命财产安全的日益重视,产生了用户对建筑工程质量要求高于工程标准的矛盾。 4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内容 4.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策划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策划是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第一项工作,同时也是一项重要内容,质量策划一般包括制定并实现建筑工程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计划等工作内容,它直接决定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汇总

1.1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为确保系统的建设成功与可持续发展,在系统的建设与技术方案设计时我们遵循如下的原则:1、统一设计原则统筹规划和统一设计系统结构。尤其是应用系统建设结构、数据模型结构、数据存储结构以及系统扩展规划等内容,均需从全局出发、从长远的角度考虑。2、先进性原则系统构成必须采用成熟、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技术、软件产品和设备。在设计过程中充分依照国际上的规范、标准,借鉴国内外目前成熟的主流网络和综合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以保证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力和扩展能力。保证先进性的同时还要保证技术的稳定、安全性。3、高可靠/高安全性原则系统设计和数据架构设计中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和可靠。4、标准化原则系统各项技术遵循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和相关规范。5、成熟性原则系统要采用国际主流、成熟的体系架构来构建,实现跨平台的应用。6、适用性原则保护已有资源,急用先行,在满足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设成本。7、可扩展性原则信息系统设计要考虑到业务未来发展的需要,尽可能设计得简明,降低各功能模块耦合度,并充分考虑兼容性。系统能够支持对多种格式数据的存储。 1.2业务应用支撑平台设计原则 业务应用支撑平台的设计遵循了以下原则:1、遵循相关规范或标准遵循J2EE、XML、JDBC、EJB、SNMP、HTTP、TCP/IP、SSL等业界主流标准2、采用先进和成熟的技术系统采用三层体系结构,使用XML规范作为信息交互的标准,充分吸收国际厂商的先进经验,并且采用先进、成熟的软硬件支撑平台及相关标准作为系统的基础。3、可灵活的与其他系统集成系统采用基于工业标准的技术,方便与其他系统的集成。4、快速开发/快速修改的原则系统提供了灵活的二次开发手段,在面向组件的应用框架上,能够在不影响系统情况下快速开发新业务、增加新功能,同时提供方便地对业务进行修改和动态加载的支持,保障应用系统应能够方便支持集中的版本控制与升级管理。5、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系统能够支持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多个层面的可扩展性,能够实现快速开发/重组、业务参数配置、业务功能二次开发等多个方面使得系统可以支持未来不断变化的特征。6、平台无关性系统能够适应多种主流主机平台、数据库平台、中间件平台,具有较强的跨系统平台的能力。7、安全性和可靠性系统能保证数据安全一致,高度可靠,应提供多种检查和处理手段,保证系统的准确性。针对主机、数据库、网络、应用等各层次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和可靠性策略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8、用户操作方便的原则系统提供统一的界面风格,可为每个用户群,包括客户,提供一个一致的、个性化定制的和易于使用的操作界面。9、应支持多CPU的SMP对称多处理结构 1.3共享交换区数据库设计原则 1.统一设计原则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合理性、一致性和可用性,在全国统一设立交换资源库基本项目和统一编码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并制定统一的交换资源库结构标准。 2.有效提取原则既要考虑宏观决策需要,又要兼顾现实性,并进行业务信息的有效提取,过滤掉生产区中的过程性、地方性数据,将关键性、结果性数据提交集中到交换区数据库中。 3.保证交换原则统一设计数据交换接口、协议、流程和规范,保证数据通道的顺畅。 4.采用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的系统结构根据XX电子政务网络发达,地区经济差异性等特点,交换区采用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数据库系统结构,并逐步向大型集中式数据库系统过渡。这些与外部系统交换的数据也需要从生产区数据得到,也就是说需要XXXX数据和各XXXX 数据的采集不只是局限于XXXX和XXXX原定的指标。 1.4档案管理系统设计原则

传输网规划思路

(1)省内干线传输网规划思路 省内干线传输网应按《关于启动“2012-2014年省际、省内长途传输网发展规划”的通知》(网络传[2001]304号)的要求和思路进行编制,并以完成的省内长途传输网规划为基础,结合业务发展变化和网络优化调整提出规划期内的建设项目和方案。 省分公司应深入摸查省内干线光缆网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资源优化,实现统一管理和调度。 原则上省内干线光缆不采用与本地网同缆分纤方式敷设,在西南西北等偏远地区,新建省内干线光缆可适当兼顾本地网市到县光缆的需求,采用同缆分纤方式建设,不容许干线光缆和基站接入光缆混用。 光缆新建时,应按照工信部共建共享要求开展工作。 建设省干WDM/SDH局间中继系统时,应统筹考虑省内干线与省际干线的中继转接需求,保证干线业务的转接落地需要。省际40G业务的中继系统转接由省际干线传输网规划负责。 (2)本地传输网规划思路 1)光缆网 本地光缆网应根据《关于启动2012-2014年本地光缆网专题规划的通知》(中国联通集团【2011】329号)的建设和发展思路,以启动完成的本地光缆网规划为基础,结合移动网、宽带网等需求和城市发展需要,调整提出规划期内的建设项目和方案。 北方重点结合光进铜退和移动网接入需求,明确综合业务接入区范围,完善接入主干光缆和光交接点布局。南方重点搭建核心汇聚层、接入主干层光缆架构,根据移动、宽带、大客户等业务发展需要划分综合业务接入区和综合业务接入点,逐步优化网络实现业务的快速接入。 原则上新建移动站点接入应采用光缆接入方式,光缆容量应兼顾大客户、宽带接入等需要,对于固网业务已经实现光纤接入的应充分利用既有光缆剩余纤芯开通业务,不得重复建设。重要基站节点(如BBU集中化基站)应纳入环网保护。超过3个以上的长链应逐步优化成环,保障重要业务的安全性。 2)传输系统

安全生产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蓬莱市临阁橡塑制品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体系 实施方案 为了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经公司安全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从即日起公司推进“两个体系”建设,特制订本方案。? 一、任务目标? 2017年12月31日前,完成全厂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通过风险点确定和危险源辨识,全面分析公司设施设备及生产活动存在的风险;通过安全风险评估、分级管控使安全隐患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杜绝和减少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10月份开始初步建立起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运行机制,并且在运行中不断更新、沟通、提高。? 二、实施步骤和工作任务? (一)动员部署与培训学习阶段? 1、公司成立“两个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布置任务与分工。同时利用各种形式进行深入的宣传发动,使公司人人知道“两个体系”建设的有关内容。 2、教育培训。

第一阶段:公司聘请外部人员(中介公司或专家)对公司中层以上进行全面系统培训,通过培训使中层以上知道“两个体系”建设的目的和意义、体系建设的方法和要求、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和收获。 第二阶段:系统学习体系文件,即:体系建设的通则、细则和指南,学习省标杆企业体系建设的成果。 第三阶段:公司全员进行培训,采用集中上课的形式,对公司全体员工讲解“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系统学习两个体系建设的内容,通过学习使全体员工熟悉什么是风险点,什么是危险源以及风险点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怎么进行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 3、编制“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准备各种材料、文件及表格。 (二)风险分级管控实施阶段? 1、编制体系作业指导书。 编制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指南(或指导书),依据通则和细则要求,构建两个指南,解决开展双体系工作的“技术标准” 2、确定风险点、辨别危险源 根据统计和识别的作业活动对风险点时行确定,然后辨识危险源。 具体任务:全员参与,自下而上,由各岗位、班组、车间逐级识别确定本岗位、班组、车间的风险点。确定风险点和危险源的方法可用头脑风暴法。

建筑工程公司ISO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制度汇编

四川省XX市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管理制度汇编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2004年月日发布 2004年月日实施

目录 1.档案管理办法 2.质量目标管理细则 3.岗位任职标准及考核办法 4.员工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办法 5.设备管理制度 6.仓库管理制度 7.工作环境管理制度 8.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9.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办法 10.工程/劳务分包管理细则 11.合格供方评价准则 12.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13.过程(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和管理细则 14.工程项目交付后维修服务回访制度 15.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措施 16.顾客财产管理规定 17.产品防护管理规定 18.检测设备管理办法 19.检测设备校准规程

20.检测设备操作规程 21.顾客满意度调查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办法 1 目的 对应归档保存的各类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分类、存放和管理作出有效的规定,确保档案管理标准化,充分合理利用档案,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各类档案的立卷归档和管理利用。 3 职责 3.1 办公室系本公司文书档案、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 3.2 办公室档案室负责本公司档案的立卷归档和日常管理、利用工作。 3.3 各部门、项目经理部负责本部门、本单位未立卷归档的文件资料、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资料、各种记录等的临时管理。 4 档案分类 4.1技术档案 4.1.1建设工程档案 建设工程档案资料工作应与工程项目施工进程同步,由该工程项目内业资料员负责收集组卷成册,汇交工程档案资料内容:GB50328-2001《建筑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及条文说明》及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4.1.2设备档案 档案分类 技术档案 文书档案 财务档案 建设工程档案 设备档案 质量管理体系档案 行政管理档案 生产经营管理档案 生产技术管理档案 会计凭证 会计帐薄 会计年度报表 其他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设计原则及其策略探析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设计原则及其策略探析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部门开展城市建设的基础。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城市建设发展所面临的具体条件,可能遭遇的风险,资源的使用以及宏观层面,比如国家方针、政策、产业布局等因素的影响。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原则,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实现城市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围绕城市规划设计中有关问题进行探讨,阐述了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了当前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做好城市规划设计的针对性建议。 标签:城市规划设计;设计原则;问题;策略 引言 现代社会城市发展规模不断增加,与之相对应的发展空间和可利用资源日渐紧张,由此使得城市发展规划的设计质量重要性得以凸显。一个城市发展好坏与否,城市发展规划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基础作用。科学开展城市规划设计,是当代城市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1 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项高度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要全面、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务必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切实性。在开展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具体要坚持以下几方面原则。 1.1 社会原则 城市是人类社会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经济活动、人群生活、工作的重要环境。社会活动是城市活动的主体。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社会性,要将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有机融合到一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当前人类社会的共识,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开展城市规划设计首先要注意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要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引入生态环保理念,同时为社会活动提供服务。比如在设计公园、广场等公共设施时,要以将其作为城市人群交流、沟通的场所为目的进行设计。同时注重引入生态因素,合理规划,做好绿化,保障光照充足、空气清新,在将现代化的设施和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到一起,为人们提供条件优越的人居环境。二是要积极推动无障碍环境设计。城市规划设计,既要为正常人群提供服务,也要满足老、弱、病、残、幼等特殊人群及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在公共设施、场所要设置无障碍通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 1.2 经济原则 城市规划设计的经济性原则,首先是体现在城市建设发展的经济效益方面。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85173

质量管理体系 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它贯穿于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和实施阶段的全过程,牵涉到建设工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施工质量的预控、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施工质量验收各方面各环节的工作。只有认真把住每个环节按质量要求严格控制它,才能建造出高质量、高水准的工程。 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是工程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质量控制是在明确的质量方针和目标指导下,通过对具体作业技术和管理活动的计划和实施过程,致力于实现预期的质量目标,是一种过程性、纠正性和把关性的质量控制。只有严格对建设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建立和运行施工质量保证体系,采取施工质量预控,实施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和严把施工质量验收,才能实现建设工程施工的质量目标。 1、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是以现场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如施工项目经理部)为主体,根据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和业主方或总承包方的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总体系统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而建立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需要根据施工管理的范围,结合工程的特点建立,其主要内容有: ①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目标体系; ②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业务职能(部门)分工; ③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制度和主要工作流程(可引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制度); ④现场施工质量计划或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⑤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 ⑥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外沟通协调关系网络及其运行措施。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是通过以上内容所形成的现场施工质量保证的制度性和程序性的文件体系,为现场施工管理组织注入质量控制的活力和机制。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有如下特点:系统性、互动性、双重性、一次性。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应以质量计划为龙头,过程管理为重心,按照PDCA循环原理展开,即计划(Plan),明确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实施(Do),包含两个环节,计划行动方案的交底和按计划规定的方法与要求展开施工作业技术活动;检查

旅游企业团队建设的基本原则与策略

旅游企业团队建设的基本原则与策略 随着中国加入和国外一些大旅行社逐渐进入中国市场,旅游行业的竞争愈加激烈,优秀人才之争势必成为各旅游企业生存的关键所在,如何建立一支具有战斗力的营销铁军更是很多旅游企业夙兴夜寐的难题之一。 沙子永远存在,销售经理应该做的是在沙堆里多淘出金子。将业绩管理的重心前移,用%的精力找到并关注%的销售明星,并且逐步提升销售明星的比例,才是销售业绩管理中的“实惠学”。 公司的前杰克?韦尔奇说过:“我们所能做的一切就是把赌注押在我们所选的人的身上。”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一个销售经理都希望成为制造明星的巫师。因为在一个旅游销售团队中,“明星率”就意味着“销售额”、意味着“业绩”。 以团队管理者身份出现的蓬达度假卡推广中心的负责人之一刘晓菲就这个问题多次与我探讨——如何在自己上百名的销售人员中再多一点销售明星? 在谭小芳看来,销售明星的价值自然是难以估量。不过,当一个销售经理带领团队往上冲的时候,回首一望,却发现拖累业绩的往往是那些看上去外在条件很好、当初被寄予了厚望的人。可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下面是几个这方面的例子: 、帅哥靓妹 美色赏心悦目,但是美色无法拯救业绩。人们会因为你漂亮就将单位旅游团放心地交给你吗?未必。

要验证这一点非常容易。很多旅游公司会把自己的销售明星的相片公布在企业的出版物上,或是企业内部,我仔细看过很多旅游企业的销售明星榜:发现上榜的人员中难得有称得上漂亮的人——至多以比较宽松的标准衡量,有一些长相可以的人,但也不多。 美色可以卖钱,并不等于有美色的人卖得出东西。联想在创业初期有一个故事。在一次计算机展销会上,其他公司的展台都用帅哥美女装点。联想派出的却是年近半百的中年妇女,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但是现场的来宾更喜欢听这个“矮小的农村老大妈”讲话。展销会结束后,还有一群人围住不肯走。而联想的成交额远远高出它的竞争对手。这个现象对我们业内办滥的旅游交易会绝对是一个启发,老大妈也许就比美女管事呢! 与许多旅行社的销售经理交谈时,常请他们回顾一下,他们手下的销售明星有几个是长得漂亮的。一番抓耳挠腮后,经理们承认,销售明星基本上是相貌不出众者。这与演艺明星完全是两回事。美人销售的成功故事不多见,失败的例子却不少。美女导游说几句话就把游客气昏的情况也随处可见。 、高学历、高教育程度 对旅游销售工作而言,正规教育的消极影响主要在于它对必需的个人营销能力有抑制乃至磨灭的作用。正规教育强调理性、逻辑、守规矩。书读多了,面子问题更要紧了。这些都是销售工作不欢迎的。我们说,销售工作特别需要“野路子”。规规矩矩是没法做销售的。 有一家著名的旅游网站企业,组织了由高学历人员组成的销售和

传输网的建设原则和策略教材

1.传输网的建设原则和策略 1.1.本地传输网的建设原则 1.1.1.管道线路建设原则 (1) 通信管道建设应以都市进展规划和通信建设总体规划为依据。管道的建设应能够适应中长期网络进展需求。 (2)主干管道尽量沿主干街道敷设,管道的路由、长度及管孔数量应能满足环型传输系统组网需求,中心地带的通信管道尽量形成环路,在用户密集地区主干管道能够按格状结构设计,按通信标准建设,采纳标准人孔。 (3)接入部分管道路由按主干管道到基站、大用户考虑,可按简易管道建设,采纳手孔。 (4)管材的选用 管材能够选择波浪管、PVC管或硅芯管,管道形式也能够选择梅花管(5孔或7孔)或栅格管(6孔或9孔)。 (5)管道路由的选择 管道路由应满足整个通信网络的进展需求,优先选择基站和集团客户密集地区建设管道。管道段长按人孔设置而定,每段管道应尽量按直线敷设。管道路由应尽量幸免在给施工、维护造成

困难的地段修建。管道的位置应尽量选择在人行道下或绿化地带,如无明显的人行道界限时,靠近路边敷设。如此管道承受负荷小,埋深较浅,节约工程投资,提高工效和缩短工期。 (6)建设方式 管道建设目前能够采纳租用、购买、合建、自建等方式,不同的方式均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毕节移动要针对公司情况、市政政策等采取相应对策。 (7)管孔容量 管道管孔容量的确定需结合现有、在建及拟建的局楼(含汇接局)布局和现有管道的容量统一考虑,要求满足基站、大用户接入的需求,按都市中心区域、都市边缘区域分不考虑,中心区域管孔数充足,边缘区域适当递减。 管孔数量配置原则如下:通信局楼及要紧汇聚层节点前道路的管道管孔容量至少需要4孔;城区区主干道路及部分较重要的支路段管道的管孔容量至少需要2孔;城区末端接入业务管道管孔容量至少需要1孔。 1.1. 2.光缆线路建设原则 毕节移动本地传送网在已有传输网的基础上,以“自建、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