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在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形成中的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在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形成中的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在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形成中的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在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形成中的作用

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17)

便秘外科诊治指南(2017) 近年来,随着便秘基础和临床研究水平的提高,对慢性便秘的认识也逐步深入。我们这次对'便秘外科诊治指南(草案)'作相应的修订。 便秘的病因 正常排便需要胃肠容物以正常的速度通过消化道各段,及时抵达直肠,并能刺激直肠肛管,诱发排便反射。排便时盆底肌肉协调活动,完成排便。以上任何一个环节障碍,均可引起便秘。 01结直肠外因素: (1)胃肠运动控制中枢:长期抑制便意、精神病、抑郁症、神经性厌食、认知障碍或痴呆;脑出血、占位、外伤。(2)神经传导: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的传入、传出神经支配异常。02结直肠因素:(1)壁神经传导:先天性巨结肠、特发性巨结肠、巨直肠。(2)肠神经系统:慢传输型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3)终末效应器:药物:如可待因、吗啡、抗抑郁剂、抗胆碱能制剂等;局部排便感受器缺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或亢进、垂体功能低下、嗜铬细胞瘤、尿毒症、慢性肾病等;离子通道拮抗剂、激动剂。(4)肌肉组织:假性肠梗阻、肛裂、肛管或直肠狭窄、老年、括约肌失迟缓、盆底痉挛综合征、耻骨直肠肌肥厚、皮肌炎等。(5)间质组

织:硬皮病、淀粉样变性、系统性硬化病等。(6)黏膜层:炎性肠病、泻剂结肠、直肠黏膜脱垂。(7)直肠形态改变:直肠全层脱垂、直肠前突。 03结直肠因素:(1)黏膜表层:肠炎、伪膜性肠炎。(2)腔: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环境改变、肠道菌群失调;结肠崩解的药物。便秘的检查方法和评估(略) 便秘的诊断对便秘的诊断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便秘的特殊检查,以及排除结直肠器质性病变和药物导致的便秘,且符合罗马Ⅲ标准中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见表1。在上述基础上还要了解便秘的病因和(或)诱因、程度及便秘类型。对制定治疗方法和预测疗效至关重要。01便秘的程度:(1)轻度:症状轻,不影响生活,经一般治疗能好转,无需药物或少用药。(2)重度:便秘症状持续,患者异常痛苦,严重影响生活,不能停药或治疗无效。(3)中度:介于两者之间。所谓难治性便秘常是重度便秘,可见于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结肠无力以及重度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constipation,IBS-C)。02便秘的类型:根据便秘症状,便秘分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OOC和混合型便秘。其中OOC最为常见,STC和OOC 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1)STC:排便次数减少,少便意,粪便坚硬,因而排便困难。肛门直肠指诊时直肠无粪便或触及坚硬粪便,而肛管括约肌缩肛和用力排便功能正常;全胃

肠易激综合征常见症状类型

肠易激综合征常见症状类型 *导读: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肠道功能失调性疾病。其中,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女性多于男性(约2比1)。那么,肠易激综合征常见的症状类型有哪些?……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需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本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有IBS症状者欧美报道为10%~20%,我国北京和广州的报道分别为7.3%和5.6%。患者以中青年居多,50岁以后首次发病少见。男女比例约1:2. 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症状反复发作或慢胜迁延,病程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但是全身健康状况却不受影响。精神、饮食等因素往往可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 1.腹痛几乎所有IBS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部位不定,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大多于排便或排气后缓解。睡眠中痛醒者极少。 2.腹泻一般每日3~5次左右,少数严重发作可达十数次。大便多呈稀糊状,也可为成形软便或稀水样便。多带有黏液,部分患者粪质少而黏液量很多,无脓血。排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不干扰睡眠。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

3.便秘排便困难,粪便量少、干结,呈细杆状或羊粪状,表面可附黏液。 4.其他消化道症状多伴腹胀感。可有排便不净感、排便窘迫感。部分患者同时存在消化不良症状。 5.全身症状相当部分患者可有抑郁、失眠、焦虑、头昏、头痛等精神症状。 6.体征无明显体征。可在相应部位存在轻压痛,部分患者可扪及腊肠样肠管,直肠指检可感到肛门痉挛、张力较高。可有触痛。 7.分型根据临床特点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论治

肠道易激综合征中医论治 发表时间:2010-01-13T09:34:05.0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0期供稿作者:刘连武 [导读] 肠道易激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生理功能性紊乱疾病,多见于壮年,男性略多于女性 刘连武 (临江市医院 134600) 【中图分类号】R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0-0149-02 【关键词】肠道易激中医论治 肠道易激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胃、肠道生理功能性紊乱疾病,多见于壮年,男性略多于女性,50岁以后首次发病极少,患者常有腹痛不适、腹胀、腹鸣、腹泻和便秘的症状,过去称此症为结肠紊乱,结肠痉挛,结肠过敏,痉挛性结肠炎等,实际上并没有炎性病变,而功能性紊乱也不局限于结肠,在小肠功能障碍显著的患者,則表现水样腹泻,伴脐周不适或阵发性疼痛和肠鸣亢进,往往因情绪波动而激发,有些患者,由于只在一段小肠发生较持久的痉挛,可有上腹或脐周持续性隐痛而无腹泻,肠易激综合征多属于为中医的“气滞腹痛”的范畴,多由情志不畅,肝木失于条达,气机不畅所致,其症状以腹部胀闷疼痛,痛无定处,嗳气、矢气后减轻,情志郁怒加重为其特点,并伴有其他气滞不行之象,当然在临床上不是单一出现,常兼杂寒热虚实的症候,我们根据临床加以辩证加减,取得很好的疗效,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科收治病例4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7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21岁:病程1年以上者16例,3个月到一年者30例。大便中伴有粘液者26例,不伴粘液者20例。日大便在4次以上者15例,2-4次不等者26例,最多每天7次,便秘者5例,本组46例病人均针对其病情、病史、病程而进行过大便常规检查和培养,乙状结肠镜检查和钡灌肠而排除器质性病变。同时全部病例均不同程度和不同时间服过黄连素、土霉素、氟派酸等抗菌药物和654-2类解痉剂,因无明显疗效而改服中药治疗。 2 临床症状 患者常腹痛不适、腹胀、腹鸣、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3个月以上,每天大便次数2~4次以上,甚至可达7次以上,每次泻下量不多,亦无里急后重感,或2-3天一大便。其中大便有伴少许粘液者,也有无粘液者。也有服黄连素后先是有效,后渐失效,也有服氟哌酸有效,后亦无效者,更见食减、体瘦、头晕、乏力、失眠、多梦等。脉细弦或细软无力,苔薄白腻或淡黄薄腻苔。 3 诊断标准 1986年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制定诊断参考标准如下: 1)以腹痛、腹泻及便秘为主诉,伴有全身神经官能症状。2)一般状况良好,无消瘦及发热,系统体检仅表现腹部压痛。3)多次粪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均阴性。4)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阳性表现或结肠有激惹现象。5)纤维结肠镜示部分患者运动亢进,无明显黏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6)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正常。7)无痢疾、血吸虫等寄生虫病史,实验治疗无效。 4 治疗方药 基本方:黄芪40g,党参20g,白术10g,茯苓10g,薏米20g,莲子肉15g,柴胡15g,香附15g,茯神10g,远志10g,石菖蒲10g,龙齿10g,木瓜25g,元胡20g,白芍20g,甘草10g 随证加减:若畏寒肢冷,痛多拘急,腹鸣切痛,大便闭塞不通,加附子、细辛、大黄,若腹中时痛,绵绵不休,喜得温按,按时痛减,加生姜、桂枝、大枣,如腹部痞满,胀痛,拒按,潮热,大便不通,并见口干引饮,矢气频转或泄泻色纯青,腹部作痛,按之硬满,所下臭秽,加大黄、芒硝,若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厌食呕恶,痛甚欲便,得大便痛减加枳实、木香、砂仁,若腹泻日行7次以上加秦皮、石榴皮,诃子,若烦躁易怒,胸胁满闷,失眠多梦,加酸枣仁、夜交藤、郁金、青陈皮,以上15天一个疗程。 5 疗效评定 1.痊愈,腹痛症状消失,大便成形,日1次便或隔日1次便,半年无复发者:2.显效,腹痛症状消失,大便成形,日1次便或隔日1次便:3.有效,症状基本消失,大便尚不成形,便次明显减少;4.无效,临床症状未减轻。 6 治疗结果 46例经以上治疗,服1~4个疗程后,统计如下:治愈19例(随访一年以上未复发者)占41%:显效17例,占36%:有效17例,占15%: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7%。 7 病案选录 李某,女46岁,干部。因工作长期紧张,家庭又闹矛盾,饮食不节,致腹痛、腹泻半年,日稀便3~4次左右,并伴有失眠、多梦,烦躁易怒,善太息。经多方医治效果不显,服中西药几十余种,并做辅助检查多次、均无异常,特来本院诊治。刻诊见患者形体瘦弱,精神倦怠,痛苦愁容,查:腹部平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脾未触及。心、肺无异常,月经正常经量少色淡。大便常规、培养(一),肠镜示结肠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脉弦细,舌苔淡白腻。此肝郁气滞,肝气犯脾,脾失健运,水液聚肠,浊阴频泄,当益气健脾,安神定志,疏肝理气,燥湿固肠,选基本方加秦皮15g,石榴皮20g,服7贴。水煎服,日1剂,煎3次分早中晚温服,并配合心理治疗,调整患者的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能够轻松配合治疗,可以使疗效更好。 复诊自诉症状已减,效不更方,守方继进服五贴,其效更神,日便一次成形,腹痛消失,守服20贴后用逍遥丸,人参健脾丸善后服一个月,随方一年未见复发。 8 体会 肠道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在某种程度上比肠道器质性疾病的治疗更困难,症状多在思想负担过重,情绪紧张的同时,或以后发生,所谓精神因素的躯体症状化,有人在描记结肠腔内压力时证明:焦虑、愤怒、对抗、抑郁、惧怕等情绪能影响植物神经功能,使结肠运动和分泌失调,激动和对抗情绪常伴有乙状结肠收缩增强,这类患者大多结肠痉挛,便秘和结肠绞痛,消沉失望情绪常伴有乙状结肠收缩减弱和黏液分泌增多,这类患者多发生黏液性腹泻,腹痛不显著,所以肠易激综合征多属于中医“气滞腹痛”为主,正如叶方士《临证指南》中曰:“阳明胃土已虚,厥阴肝风振动”而创“泻木安土之法” 可以这样认为,患者因情绪激动,或抑郁导致肝风振动,肝失疏泄条达,肝气犯胃乘脾,导致胃失腐熟水谷,脾失健运,气机逆乱,而致腹痛、腹泻,这是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分析,故吴昆有云:“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在治疗上,不仅依靠药物,而且要配合心理治疗,通过调整患者的情绪,与患者及其家属密切接触,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和患者的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思想开导,要善于抓住矛盾,根

肠易激综合征诊疗指南

肠易激综合征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一)病史采集: 1.临床上需注意,患者常有腹痛或腹部不适感疼痛性质多样、程度各异,可伴腹胀,多位于左下腹部,进餐后出现,排便后缓解。 2.排便异常排便次数(3次/周,或>3次/日,性状为稀便、水样便或干硬便,可带粘液,排便费力或不尽感,也可表现为秘泻交替。 3.腹外症状可有上消化道症状如烧心、早饱、恶心、呕吐等;也可有其他系统症状如疲乏、背痛、心悸、呼吸不畅感、尿频、尿急、性功能障碍等。 4.症状特点起病缓慢,间歇性发作,不具特异性,症状的出现或加重常与精神因素或应激状态有关,白天明显,夜间睡眠后减轻。 (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仅发现腹部压痛; (兰)辅助检查

1.血、尿、便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正常,便隐血试验阴性; 2.肝、胆、胰腺功能及B超正常; 3.甲状腺功能测定正常; 4.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征象; 5.肠镜检查部分患者示肠运动亢进,无明显粘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在过去12个月中,至少有12周(不需连续)有腹痛或腹部不适症状,并伴有下列三点中的两点: (1)腹痛或腹部不适,便后可缓解; (2)伴有大便次数改变; (3)伴有大便性状改变。 【治疗原则】 治疗主要是积极寻找并祛除促发因素和对症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1.一般治疗

详细的病史询问以求发现促发因素并予以祛除。耐心的解释工作和心理辅导以消除患者顾虑和提高对治疗的信心。教育病人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避免诱发症状的食物,一般而言宜避免产气的食物如奶制品、大豆等,高纤维食物有助改善便秘。对失眠者可适当予镇静剂。 2.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 (1)解痉剂用于腹痛症状明显者。可选用匹维溴胺(得舒特)50mg,3次/d。 (2)止泻剂适用于腹泻症状较重者。可选用复方地芬诺酯,剂量依腹泻程度而定,但不宜长期使用。一般的腹泻宣使用吸附止泻剂如思密达,活性炭等。 (3)导泻剂对便秘主导型患者酌情使用导泻药。可选用聚乙二醇(福松)109,1-2次/d.乳果糖15ml,1--2次/d。 (4)抗焦虑抑郁药 对腹痛、腹泻症状重而上述治疗无效且焦虑抑郁症状明显者可试用抗焦虑抑郁药,如帕罗西汀20mg/d,用药期间密切注意其副作用。

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药物的评价要点

发布日期20070112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标题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药物的评价要点 作者卓宏 部门 正文内容 审评五部审评十室卓宏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IBS)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 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大便性状改变和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症候群。在西 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健康人群中的15-20%曾罹患此病。我国关于该病的 流行率尚无确切数据1997年曾有北京协和医院的一项调查结果,北京地区 其流行率约在7%左右。IBS的病因尚不明确,已经提出的有肠道动力异常、 内脏感觉异常、炎症、脑肠相互作用、遗传因素、食物因素以及近几年提出 的肠道神经内分泌网络调控失常等。此病的年龄分布较广,但40%患病者在 35-50岁。男女比例为1:1至1:2,在寻求治疗的人群中以女性为主。IBS 虽然不是威胁生命的疾病,但他确实影响到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会需要后续 治疗的医药花费。 IBS治疗的目的为消除患者顾虑,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原则是在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基础上,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治疗和根据症状类型进行对症治疗,注意治疗措施的个体化和综合运用。IBS的目前治疗措施包括:首先排除具有相同表现的各种器质性疾病,随后进行适宜的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目前可选择的药物治疗是有限的、其疗效也较差,在一些临床试验中显示有较高的安慰剂效应可高达70%,因此很难评价一些药物治疗的有效性。非药物治疗包括:有效的心理治疗,教育病人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避免诱发症状的食物,避免产气的食物如奶制品、大豆等,高纤维食物有助改善便秘。一般不推荐采用药物治疗,除非以上非药物治疗措施无效,才选择药物治疗。当前药物治疗的目标在于:通过调整肠道动力、降低内脏的敏感性或治疗相关的焦虑或抑郁来治疗症状。 本文提出针对IBS治疗药物的关键的三期临床试验中短期治疗和长期治疗的试验设计以及相关治疗领域的安全性考虑要点。 一、治疗IBS的试验设计 短期治疗 试验设计和疗程应足以评价重复用药的疗效和停止治疗后的效果。证明有效性的试验应采用安慰剂对照、随机双盲、平行组设计,疗程应不低于4周。 要有预期的基线观察期来确定疾病的活动度,并使病人熟悉数据的采集方法。要仔细考虑开始治疗的时间,尽量避免在随机后立即进行可能与症状改善有关的诊断性或其他试验。 为证明重复用药的有效性,在试验设计中应包括至少两个治疗周期的短期治

《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主要内容

《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主要内容 近些年,国内外研究者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不断深入,提出了新的认识与概念。在2015年中国IBS专家共识意见的基础上,本专家组组织国内专家对IBS共识意见进行了更新。 一、定义与流行病学 共识意见1:IBS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惯如频率和(或)粪便性状改变,通过临床常规检查,尚无法发现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推荐级别:A+,52%;A,39%;A-,9%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共识意见2:我国普通人群IBS总体患病率为1.4%~11.5%,仅25%的IBS患者到医院就诊。推荐级别:A+,42%;A,42%;A-,12%;D-,4%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共识意见3:女性IBS患病率略高于男性;IBS在各年龄段人群中均有发病,但以中青年(年龄为18~59岁)更为常见,老年人(年龄≥60岁)的IBS患病率有所下降。推荐级别:A+,65%;A,35%证据等级:高质量

共识意见4:饮食因素可诱发或加重IBS症状,与IBS的亚型无关;肠道感染是中国人群患IBS的危险因素。推荐级别:A+,38%;A,50%;A-,12%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共识意见5:IBS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推荐级别:A+,92%;A,8%证据等级:高质量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共识意见6:IBS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肠脑互动异常。推荐级别:A+,79%;A,8%;A-,13%证据等级:高质量 共识意见7:内脏高敏感是IBS的核心发病机制,在IB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推荐级别:A+,61%;A,26%;A-,13%证据等级:高质量 共识意见8:胃肠道动力异常是IBS的重要发病机制,但不同IBS亚型患者的胃肠道动力改变有所不同。推荐级别:A+,50%;A,50%证据等级:中等质量 共识意见9:肠道低度炎症可通过激活肠道免疫神经系统参与部分IBS

谈谈肠易激综合征

谈谈肠易激综合征 东大专家和您谈谈肠易激综合征 一、肠易激综合征常见症状 腹痛:多在进食后出现腹痛症状,可发生于腹部任何部位,以下腹部和左下腹最为多见,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腹痛于排便或排气后可以缓解。】在腹部受冷或进冷食、油腻、刺激性食物后也会发生。 腹胀、肛门排气增多:以白天最为明显,腹围一般不会增大,夜间睡眠后有所减轻。 腹泻:常于餐后排便,尤其以早餐后多次排便较为常见,甚至可达10次以上,每次排便量少,夜间不会发生。大便可有少量黏液但无脓血。 便秘:主要症状为排便困难,每周排便1~2次或10天左右1次,大便干结且量少,并带有少量的黏液。 精神症状:可出现焦虑、抑郁、紧张、失眠等精神异常。 上部胃肠道及全身症状:可伴有上胃肠道及肠道外多种功能紊乱的情况。如上腹胀闷不适、嗳气、胃纳减退、头痛头晕、心悸胸闷、呼吸不畅等。 患者症状时轻时重,但总体逐步加重,可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二、影响因素 1、年龄因素 据统计,15~34岁人群患病概率为13.5%,35~44岁为13.0%。45岁以上为9.4%。因此,肠易激综合征好发于45岁以下人群。 2、饮食因素 进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及大量饮酒都易诱发肠易激综合征。 3、心理因素 心理压力过大,会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使人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内脏敏感性增高、胃肠运动功能紊乱、分泌失调,从而引发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 4、内脏感觉过敏,又称内脏敏感性增高 内脏敏感性增高,通俗地讲就是患者胃肠道过于敏感。 患者对正常生理反应可感到不适,如胃肠蠕动本是正常生理反应,但患者可感觉到胀痛不适;对伤害性刺激呈现强烈的反应,如患者腹部受凉或进食寒冷食物后肠道蠕动明显加快,发生绞痛、腹泻。

肠易激综合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得了肠易激综合征该怎么办

肠易激综合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得了肠易激综合征该怎么办肠易激综合征最有效的西医治疗方法 一、治疗 治疗原则:IBS病因复杂,症状较多且易反复,不能单纯依靠特定的药物治疗,需按不同个体采用综合性的全身性治疗。 1.生活和饮食调节避免诱发因素,饮食选用易消化、少脂肪,禁食刺激性、敏感性食品。对便秘、腹胀者,可适当多吃些富含纤维素,但不易产气的饮食,避免过食及零食。以腹泻为主的患者,应少吃含粗纤维的食品。 2.精神治疗精神状态与肠道症状密切相关。医务工作者要以同情和负责的态度向病人解释疾病的性质和注意事项,应解除病人许多疑虑的心态,使其消除恐惧,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必要时应用镇静、抗抑郁治疗。可用去郁敏50mg, 3次/d,或盐酸氟西丁(百忧解,Prozae)20mg/d,或用氟哌噻吨/二甲胺丙烯(黛安神),每天上午2片,口服,以缓解其精神异常,使腹痛等不适得以缓解。亦可选用阿米替林25mg,2次/d、多塞平25mg,2~3次/d,睡眠差者服地西泮(安定)等。 3.药物治疗虽可减轻症状,但不能预防复发,故应合理用药,并避免滥用药。 (1)腹泻为主的治疗: ①抗胆碱能药:如山莨菪碱(654-2)、贝那替秦(胃复康)等,因不良反应较多渐被其他药物替代。目前推荐应用美贝维林(麦皮凡林)10mg;双环维林10mg;吡芬嗅铵(prifiniumbromide) 30mg;口服3次/d。亦有应用西托溴铵(cimetropium bromide)50mg餐前服,取得良好效果。 ②盐酸醋丁洛尔(盐酸醋丁酰心胺):具有单一抗运动,无麻醉的抗胆碱能作用,用量为2mg,3~4次/d。亦可用可乐定(氯压定)0.3~0.4mg,3次/d,口服,能促进小肠对液体物质吸收,增强结肠对电解质的吸收,以减慢小肠的转运时间,有较好的止泻效果。 ③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心痛定)10~20mg或维拉帕米(异搏定)40mg,3 次/d口服,可抑制胃结肠反射,缓解腹痛,减少便次。 ④阿片类止泻剂:洛哌丁胺(易蒙停)作用于肠壁的阿片受体,阻滞乙酰胆碱和前列腺素释放,抑制肠蠕动,增加水、电解质吸收。每次口服2mg,2~3次/d,每天用量不得超过10mg。便成形后可渐减用量至停药。有患者出现口干、腹胀,甚至呈假性肠梗阻等副作用。亦有服复方苯乙哌啶,本药系哌替丁衍生物,除有止泻效果外,尚有兴奋中枢神经作用,大剂量有止痛和欣快感,长期使用有依赖性。 ⑤微生态调节剂:是通过微生物学技术,将人体内正常菌群分离出来,经纯培养后,进行工业化生产,制成益生菌制品,再按原途径回归人体,调整微生态失常,达到防治疾病增强免疫功能作用。微生态调节剂除有益生菌制品(Probiotics)外,尚有益生菌生长促进物质称益生元(Prebiotcs)。益生菌制剂服后进入肠道,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诊疗现状与挑战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诊疗现状与挑战 发表时间:2013-08-21T17:26:23.187Z 来源:《世界临床医学》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唐鸣鸣[导读] 中药治疗一般根据此病的病因用药以补肝肾、行气活血止痛药进行加减。唐鸣鸣 西峡县中医院,中医消化内科 【摘要】目的:了解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病因和我们需要在平时注意的事项,然后通过中医的治疗方法对肠易激综合征进行系统化的治疗。方法:因为现代医学没有可行的治疗方法,但是通过中医的临床研究和治疗,说明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就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结果:以中医的治疗理念为基础 ,通过临床的试验和研究,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地进步。结论: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是还是需要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建立治愈肠易激综合征完善的治疗体系。 关键词:中医药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现状与挑战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并且存在于许多人身上的一种消化系疾病,主要人群为20 到40 岁的患者多一些。IBS分为多种类型,便秘型、混合型、腹泻型等。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快节奏的运动、饮食的改变等是引发人们患上IBS 的主要原因。IBS 是一种极为“顽固”的疾病,现代医学还没有切实可行的方法,但是通过中医的临床研究和发现,中医在治疗IBS 方面有着良好的前景和优势,因此利用中医学来研究出治愈IBS 的方法是当前必须实现的目标与挑战。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从2009年08月至2011年0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99 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5 例,女性患者54 例,对所有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病史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 1.2 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所有作为研究对象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得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方法,并且临床治疗效果不尽相同,其中中医的治疗在所有的治疗方法中是有着明显的优势和___________很好的前景。肠易激综合征基本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内侵、劳役禀赋等,导致肝脾失调,脾虚运化失常,肝郁气机阻滞,并产生湿浊、湿热、食滞、寒凝等病理产物,从而导致腹痛伴大便性状改变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的治疗理念是平衡,中医认为人的心、肝、脾、肺、肾对应五行的火、木、土、金、水。人之所以患病就是因为人体的五行失调,因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方法就是将人体失衡的五行通过药物的治疗使人体内的五行重新达到原来的平衡。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目前还没有一种特定的药物或者指定的疗法能够治愈,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排解患者的顾虑,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治疗的原则是首先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根据不同症状类型进行对症治疗和根据患者的严重程度进行不同层次的治疗,注意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包括饮食以及心理方面的治疗:轻度患者可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中度症状的患者可采用中医或短期结合西医的治疗方式,一方面根据中医治疗理念的优势,另一方面根据患者的症状选择对应的抗腹泻、治疗便秘等的西药,迅速解决患者的症状,同时以中药理念为基础来恢复人体的平衡。重症患者必须进行综合性的治疗。除了要针对病状本身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也要注重其他症状的治疗,以病人的安全为治疗宗旨,严格将患者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1.3 术后处理 第一在饮食方面一定要做到进行有规律的节制的饮食方式,避免暴饮暴食,导致身体的消化功能不能保持平衡。第二严格遵循医嘱,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如虾、烟酒、咖啡等,第三对于具有高脂肪的食物我们尽量不去食用,多吃一些清淡点的食物,高脂肪的饮食可以使消化功能减退,而清淡类的食物易于吸收,可以有助于消化系统的进行,第四避免食用碳酸饮料、苹果、豆类等产气食物,产气食物进入肠道后,经肠道细菌的分解可产生大量气体,引起肠道扩张和肠蠕动变慢,可致患者出现肠便秘、胀气、腹痛或腹泻等症状,第五放松心态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心情不要紧张,精神要放松,调节好自己的生活方式放松心态,注意饮食,我们就可以避免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 1.4 统计学方法 根据调差初步显示,在治疗初期首选中医者占44.5%,希望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占40.5%,西药效果不好再寻求中医者占15%。表明中意的治疗方法在患者人群中是受到明显的亲睐的,也说明中医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方面的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2 结果 以中医的治疗理念为基础 ,通过临床的试验和研究,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地进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9 例患者有76 例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变,20 例患者有了轻微的改变,只有3 例患者没有进行改变,总体来讲,我院通过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在治疗恢复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极大地进步。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是还是需要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建立治愈肠易激综合征完善的治疗体系。 3 讨论 虽然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在证候标准、诊疗共识或指南、病因病机、临床疗效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突出体现出了中医药在治疗肠胃及综合症的明显优势;但中医药在治疗肠胃激综合症方面有着更为困难的挑战,还需要中医、中西医结合在一起站在更高的战略角度,以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做出更大的贡献,把握住机遇,勇于接受新的挑战,建立中医药诊治肠易激综合征的完善体系,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占道伟;孙建华;徐陆周;吴晓亮;疏肝健脾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穴位机制研究 [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 年04 期 [2] 王艳杰;刘慧慧;刘旭东;柴纪严;赵金茹;王德山;眼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结肠水通道蛋白3 表达的影响 [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 年09 期 [3] 吴晓亮;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对其模型大鼠 CGRP,NPY,和5-HT的影响研究 [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汪红兵;张声生;李振华;唐旭东;王新月;张福文;陈明;陶琳;唐博祥;朱培一;吴兵;李保双;宋秀江;刘敏;查波;中医药辨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卫生经济学评价 [J];北京中医药;2010 年03 期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作者:孔庆建张辉孙波张德军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发病因素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须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病症。IBS也是一种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其发病率相当高,患者生存质量下降,治疗困难,因而被逐渐引起重视,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IBS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胃肠动力学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但造成这些变化的机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主流观点认为是由于遗传(基因)和环境(如社会压力)等因素造成中枢神经和肠神经丛的调节失衡,从而导致肠运动力和感觉异常,引起症状。IBS还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疾病,目前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也从多方面开展,提出不同观点,如肠道动力和肠道平滑肌功能障碍、内脏感觉异常、脑-肠轴学说、精神心理因素、消化道激素及全肠道感染等。本文对上述几种观点做一概述。 1 肠道动力和平滑肌功能障碍 胃肠动力异常与IBS发病密切相关。正常时,结肠的基础电节律为慢波频率6次/min,而3次 /min的慢波频率则与分节收缩有关。IBS患者中以便秘、腹痛为主者,3次/min慢波频率增加。正常人结肠高幅收缩波主要出现在进食或排便前后,与肠内容物长距离推进性运动有关。腹泻型IBS(D-IBS)高幅收缩波明显增加,且回肠推进性蠕动的增多可使多数患者产生腹痛。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显示,D-IBS口-盲肠通过时间较正常人明显增快,而便秘型相反。胃肠动力异常除了小肠、结肠动力障碍外,还发现有些IBS患者有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下降,收缩频率增加,胃排空速度减慢等改变。IBS患者为什么会有二种完全不同的胃肠动力异常表现,仍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2 内脏感觉异常 肠道高敏感性是IBS发病的重要原因,IBS患者的排便与痛觉阈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应用灌注导管测压也发现IBS患者对快速扩张感觉阈值显著下降,但症状严重程度与直肠运动和感觉功能无相关性[1]。在目前的研究中,对于肠道高敏感性产生和起作用的机制仍不清楚。 3 脑-肠轴学说 消化道粘膜的免疫系统与神经体液一起参与胃肠道功能的调节。脑-肠轴上复杂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控及变化与IBS的发病有关。在IBS患者,中枢对内脏疼痛传入的下调功能减弱,而中枢某些区域的激活对痛觉起到放大作用。上海瑞金医院发现IBS患者在直肠气囊扩张120ml时脑岛皮质、额前皮质及丘脑的兴奋面积及MR信号变化幅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提高[1]。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通过检测内脏过敏大鼠在直肠球囊扩张下的脊髓诱发电位,发现N1、P1、N2、P2等波潜伏期低于对照组,而振幅高于对照组,提示内脏高敏与相应脊髓节段的敏感性相关[1]。5-羟色胺(5-HT)是脑-肠轴调节和维持肠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递质,在中枢情感、胃肠运动和感觉的调节中有重要意义。5-羟色胺转运体(SERT)是一种对5-HT有高度亲和力的转运蛋白,可将效应部位的5-HT迅速再摄取,其基因多态性与IBS的易发性及特征性临床表现有关。VNTRs与5-HTTLPR为研究较多的SERT基因转录调控区。VNTRs有STin2.12,STin2.10,STin2.9等3个等位基因,可形成STin2.12/12 、STin2.12/10、STin2.12/9、STin2.10/10、STin2.9/9等5种基因型;5-HTTLPR 可形成长型(L)和短型(S)2种等位基因,能形成L/L、L/S、S/S等3种基因组。王邦茂等[2]研究结果显示,VNTRs区:IBS患者STin2.12/10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D-IBS、交替型IBS(A-IBS)和对照组;D-IBS,A-IBS组L/S频率显著高于C-IBS组; C-IBS组12/12-L/L基因型联合的频率显著高于A-IBS和D-IBS组。事实上,已知可能与IBS发病相关的诸因素皆可整合在脑-肠互动的框架进行研究。近年发现,免疫系统也可能参与IBS的发病。肠粘膜免疫系统的重要诱导部位是Peyer结(Peyer' patch),并含有参与免疫应答的多种活性细胞,如:CD4+T细胞、CD8+T细胞、抗原呈递细胞等。韩炜等[3]研究发现:IBS患者存在外周血T细胞分布百分率异常,特别是辅助性T细胞分布抗原(CD4)百分率下降和CD4/CD8比值失调明显,与正常对照组的CD4/CD8比值比较,腹泻型组和交替型组明显下降,便秘型组明显增高。另外各型IBS患者IgA含量均较对照组

肠易激综合征的西药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的西药治疗 发表时间:2010-09-16T10:08:26.5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0期供稿作者:刘有山 [导读] 总结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西药治疗。帮助医护人员正确的选择疗效好的药物。 刘有山 (黑龙江省拜泉县人民医院 164700)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0-0125-02 【摘要】总结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西药治疗。帮助医护人员正确的选择疗效好的药物。更好的对患者惊醒医治。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西药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1BS)又被称为结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结肠痉挛及黏液性结肠炎等,1818年由Powell等首先报道。这是一种慢陛、反复发作的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一组肠道功能障碍性疾病,缺乏形态学和生化指标的异常。该病发病率较高,在西方国家人群中约20%~30%有IBS症状,但就诊者仅占其中的1/4,男女之比约为1:2。有报道北京地区IBS患病率按Manning标准或罗马标准校正后分别为7%和0.82%,且以学生、干部等脑力劳动者发病率较高。患者以20~40岁青壮年居多,中年以后患病率逐渐降低,对生活、工作及学习均有一定的影响。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主要与肠道动力紊乱及内脏感觉异常有关,其他与精神因素及肠道感染也有一定关系。 (一)解痉剂 1.曲美布汀(Trimebutine);奥替溴铵(Otilonium Bromide);美贝维林(Mebeverine);阿尔维林(Alverine);屈他维林(Drotaverine);匹维溴铵(Pinaverium Bromide) 均为非抗胆碱能胃肠解痉药物,曲美布汀在胃肠道功能低下时可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在胃肠道功能亢进时作用于κ受体,改善运动亢进状态,对胃肠道平滑肌有双向调节作用。奥替溴铵、匹维溴铵通过抑制Ca2+离子通道阻止Ca2+内流起到胃肠道平滑肌解痉作用;屈他维林、美贝维林为罂粟碱类胃肠平滑肌解痉药,解痉作用明显强于罂粟碱。 2.颠茄(Belladonna);山莨菪碱(Anisodamine);双环维林(Dicycloverine) 为抗胆碱能药物,能拮抗胃结肠反射和抑制消化液分泌,减轻餐后腹痛及肠痉挛,用于缓解腹痛的短期对症治疗。 (二)导泻剂 1.甲基纤维素(Methylcellulose);聚卡波非(Polycarbophil);卵叶车前草果壳(Plantago ovata seed shells) 这类药物含有能够吸收大量水分的纤维素,因而可使大便的体积增加,促进肠蠕动,改变粪便在肠道内停留的时间。 2.乳果糖(Lactulose) 在结肠中被消化道菌丛转化成有机酸,通过渗透作用增加结肠内容量,刺激结肠蠕动,缓解便秘。 3.聚乙二醇4000(Macrogol 4000) 通过结合水分起到软化粪便的作用,扩张容量,刺激蠕动,促进排便。 (三)止泻剂 1.复方地芬诺酯(Compound Diphenoxylate,止泻宁) 为地芬诺酯与阿托品复方制剂,地芬诺酯为人工合成的具有止泻作用的阿片生物碱,直接作用于肠道平滑肌,减弱肠蠕动,延迟肠内容物通过而促进水分吸收,加入阿托品主要用以减低地芬诺酯的依赖性。用于功能性腹泻。 2.洛哌丁胺(Loperamide,易蒙停) 化学结构与地芬诺酯相似,直接作用于肠壁的阿片受体,抑制肠道平滑肌收缩,抑制肠蠕动,延长肠内容物通过,对霍乱毒素和其他肠毒素引起的肠过度分泌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止泻作用较地芬诺酯陕,且强而持久。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非感染性急慢性腹泻的对症治疗,尤其适合于其他止泻药效果不佳的慢性功能性腹泻。 3.蒙脱石(Dioctahedral Smectite,思密达) 此类药物可与肠黏膜表面的粘蛋白结合,保护肠道黏膜免受细菌或毒素的刺激,其次对各种肠道攻击因子如细菌及毒素有吸附作用,还促进肠黏膜细胞的吸收功能,减少分泌,对消化不良所致渗透性腹泻尤为有效,主要用于急慢性腹泻、IBS的治疗。 (四)调节内脏敏感性药物 1.替加色罗(Tegaserod,泽马可) 选择性5-HT4受体部分激动剂,通过激动胃肠道5-HT4受体,刺激胃肠蠕动反射和肠道分泌,并抑制内脏的敏感性,可以调节肠道的协同运动,加快小肠和结肠的转运时间。可明显改善 IBS患者的腹痛和排便异常症状。主要用于便秘型IBS治疗。 2.阿洛司琼(Alosetron) 为一种5-HT3受体拮抗剂,可抑制消化道蠕动,增加肠细胞对钠和液体的吸收,松弛左半结肠以减轻IBS患者的便意,调节内脏感觉,用于腹泻型IBS治疗。但2000年底因严重不良事件(缺血性肠炎、严重便秘),美国FDA已禁止该药的使用。 (五)益生菌类药物 包括双歧三联活菌(培菲康,贝飞达);酪酸梭状芽胞杆菌(米雅BM);地衣芽胞杆菌(整肠生)等。流行病学资料提示IBS发病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采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有益于IBS治疗,但严格临床研究资料有限。因该类药物不良反应很少,可作经验性治疗。 (六)抗抑郁药 1.三环类抗抑郁药 如阿米替林(Amitriptylin),具有中枢性镇痛和抗抑郁作用,尚有外周抗胆碱作用。对腹痛症状重,难治性IBS且伴有明显精神症状者可小剂量试用。临床研究表明这类药物甚至对不伴有明显精神症状者亦有一定疗效。但由于对其中枢作用的顾虑限制了该类药物在IBS中的应用。 2.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 如氟西汀(fluoxetine,百忧解)、帕罗西汀(paroxetine,赛乐特),理论上这类药物除抗忧郁作用外,尚有加速肠道转运作用,对便秘型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

肠易激综合征 一、概述 肠易激综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iome,IBS)是一种以肠道功能紊乱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伴有排便习惯改变或排便异常。据流行病学调查,IBS症状人群的总体患病率多在5%~25%之间,门诊就诊率约30%,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 二、诊断 (一)临床表现 1.腹痛或腹部不适感[2]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灼痛及痉挛样疼痛。程度各异,轻者仅为轻微不适,重者甚至影响正常生活。疼痛部位多位于左下腹部,或为全腹疼痛。多伴有腹胀。起病缓慢,间歇性发作,不具特异性,症状的出现或加重常与精神心理因素或应激状态有关,白天明显,排便常发生于早餐后,睡眠中极少出现。 2.排便异常[3]排便次数>3次/日或<3次/周。性状为稀便、水样便或干硬便,可伴黏液,排便费力或不尽感,但无血便,也可表现为秘泻交替。 3.肠外症状可有上消化道症状如烧心、早饱、恶心、呕吐、嗳气等,部分病人有明显的焦虑或抑郁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4]各种临床检查的目的主要在于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1.血常规(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白红蛋白量、白细胞分类)和红细胞沉降率均应在正常范围内。 2.粪便检查可见到黏液,但不应有较多的红、白细胞,隐血试验应为阴性,也无致病菌、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和包囊、其他肠原虫、血吸虫卵等。 3.口服钡餐示钡剂迅速充盈小肠和结肠,钡剂经小肠时间显著缩短,此点颇为突出。钡剂灌肠x射线检查示结肠充盈迅速、结肠腔普遍变细呈索条状(索状征),或节段性变细,或袋形增多和加深,特别以在横结肠为突出和典型;结肠形态可有变化,甚至和变细的肠段交替出现某些肠段袋形消失或轻度扩张,但从无粘膜破坏、溃疡、固定狭窄、充盈缺损等征象。在进行x射线检查前,宜用温盐水作清洁灌肠,因为用皂水或寒冷液体灌肠均能引起结肠痉挛和类似本病的x射线图像。口服导泻剂也将影响检查结果。 4.纤维结肠镜检查常由于结肠的强烈收缩,器械不易进入满意的深度,此时病人常诉说有左下腹痛。所见肠膜可有轻度充血水肿和过度黏液分泌,但无出血、粘膜脆弱易碎、颗粒状息肉、溃疡等,粘膜活检正常。 此外,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试验、钡餐检查上中消化道等一般不作为本病的常规检查,但可在鉴别诊断中选用。 (三)诊断标准

消化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2013年3月

上篇临床诊疗指南 第一章消化道出血 (1) 第二章胃食管反流病 (8) 第三章急性胃炎 (11) 第四章慢性胃炎 (14) 第五章消化性溃疡 (17) 第六章功能性消化不良 (21) 第七章胃癌 (24) 第八章溃疡性结肠炎 (26) 第九章肠易激综合征 (30) 第十章结核性腹膜炎 (32) 第十一章急性胰腺炎 (34) 第十二章慢性胰腺炎 (38) 第十三章胰腺癌 (43) 第十四章肝硬化 (47) 第十五章肝硬化腹水 (52) 第十六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55) 第十七章肝性脑病 (59) 第十八章肝肾综合征 (62) 第十九章原发性肝癌 (65) 第二十章药物性肝病 (68) 第二十一章酒精性肝病 (71)

下篇临床操作规范 第一章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76) 第二章结肠镜检查 (80) 第三章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 (84) 第四章色素内镜检查 (93) 第五章非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内镜治疗 (99) 第六章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 (102) 第七章消化道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 (108) 第八章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114) 第九章内镜下胆管引流术 (122) 第十章上消化道异物内镜处理 (129)

第一章消化道出血 第一节上消化道出血 【概述】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部位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和胰腺的出血。在我国普通人群中,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其次为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急性胃粘膜病变和肿瘤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引起胃出血已日见增多。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和出血部位的诊断,依靠病史和体检对确定出血部位和病因是困难的。近年来如内镜检查、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对多数上消化道出血既可以准确确定出血部位,同时又可以进行某些治疗。 【临床表现】 1 .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可分为三类:①慢性隐性出血:肉眼不能观察到便血,仅粪便潜血阳性;②慢性显性出血:肉眼能观察到呕血,解柏油样便,临床上无循环障碍;③急性大出血:有呕血,鲜红或暗红色,便血伴循环障碍和重度贫血,可伴低血压或休克症状,需紧急处理。 2 .出血量的估计:出血量达60-100ml 时,可出现柏油样黑便,出血量不超过400ml时,机体可以代偿,无临床症状。出血量超过500ml,可出现症状,中等量失血(占全身血容量15%左右)约700ml 时,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