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中医耳鼻喉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2015年中医耳鼻喉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2015年中医耳鼻喉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2015年中医耳鼻喉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2015年中医耳鼻喉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天宇考王卫生资格考试题库包含:章节练习、综合复习题、模拟试卷、考前冲刺、历年真题等。试题量:5298道。

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

科目

中医基础理论一、阴阳五行学说

( 一 ) 阴阳学说在

中医学中的应用

1.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1

2. 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1

3.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

4.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

( 二 ) 五行学说在

中医学中的应用

1. 说明五脏生理功能及相互关

系 1

2.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

3. 指导疾病的诊断

1

4. 指导疾病的治疗

1 二、藏象

( 一 ) 藏象学说的

概念和特点

1. 藏象的基本概念

1

2. 藏象学说的特点

1

3.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功

能特点 1

( 二 ) 心

1. 主要生理功能

1

2. 生理特性

1

3. 与形、窍、志、液、时的关

系 1

( 三 ) 肺 1. 主要生理功能

1

2. 生理特性

1 3. 与形、窍、志、液、时的关

系 1

( 四 ) 脾1. 主要生理功能

1

2. 生理特性

1 3. 与形、窍、志、液、时的关

系 1

( 五 ) 肝1. 主要生理功能

1

2. 生理特性

1 3. 与形、窍、志、液、时的关

系 1

( 六 ) 肾1. 主要生理功能

1

2. 生理特性

1 3. 与形、窍、志、液、时的关

系 1

( 七 ) 胆胆的生理功能

1

( 八 ) 胃胃的生理功能

1

( 九 ) 小肠小肠的生理功能

1

( 十 ) 大肠大肠的生理功能

1

( 十一 ) 膀胱膀胱的生理功能

1

( 十二 ) 三焦三焦的生理功能

1

( 十三 ) 脑脑的生理功能

1

( 十四 ) 女子胞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1 ( 十五 ) 脏腑之间 1.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

2. 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1

3.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1

三、精气血津液神( 一 ) 精

1. 人体之精的生成、贮藏与施

泄 1

2. 人体之精的分类与功能

1 ( 二 ) 气

1. 气的生成

1

2. 气的生理功能

1

3. 气的运动

1

4. 气的分类

1 ( 三 ) 血

1. 血的生成

1

2. 血的运行

1

3. 血的生理功能

1 ( 四 ) 津液

1. 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1

2. 津液的生理功能

1

( 五 ) 神神的生成与功能

1

( 六 ) 气与血的关

1. 气为血帅

1

2. 血为气母

1

( 七 ) 气与津液的

关系

1. 气能生津

1

2. 气能行津

1

3. 气能摄津

1

4. 津能生气

1

5. 津能载气 1

( 八 ) 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1. 精血同源

1

2. 津血同源

1

( 九 ) 精气神之间的1. 气能生精、摄精

1

2. 精能化气

1

3. 精气化神

1

4. 神驭精气

1

四、经络( 一 ) 经络学说

1. 经脉与络脉的区别

1

2. 经络系统的组成

1 ( 二 ) 十二经脉

1. 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1

2.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1

3.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1

4.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1 ( 三 ) 奇经八脉

1. 奇经八脉的主要特点

1

2. 督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1

3. 任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1

4. 冲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1

5. 带脉的循行部位及基本功能

1

( 四 ) 经络的生理

功能

1. 沟通联系作用

1

2. 运输渗灌作用

1

3. 感应传导作用

1

4. 调节作用

1

( 五 ) 经络学说的应用1. 阐释病理变化及其传变

1

2. 指导疾病的诊断

1

3. 指导疾病的治疗

1

五、病因( 一 ) 六淫

1. 六淫共同的致病特点

1

2. 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 ( 二 ) 疠气

1. 疠气的致病特点

1

2. 疫疠发生与流行的因素

1

( 三 ) 七情内伤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

1 ( 四 ) 饮食失宜

1. 饮食不节

1

2. 饮食不洁

1

3. 饮食偏嗜

1 ( 五 ) 劳逸失度

1. 过度劳累

1

2. 过度安逸

1 ( 六 ) 痰饮

1. 痰饮的形成

1

2. 痰饮的致病特点

1 ( 七 ) 瘀血

1. 瘀血的形成

1

2. 瘀血的致病特点

1

3. 瘀血的病证特点

1 ( 八 ) 先天因素

1. 胎弱

1

2. 胎毒

1

六、发病( 一 ) 发病的基本

原理

1.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

因素 1

2. 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1

( 二 ) 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1. 环境与发病

1

2. 体质与发病

1

3. 精神状态与发病

1

( 三 ) 发病类型1. 感邪即发

1

2. 徐发

1

3. 伏发

1

4. 继发

1

5. 复发

1

6. 合病与并病

1

七、病机( 一 ) 邪正盛衰

1. 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

2. 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1 ( 二 ) 阴阳失调

1. 阴阳偏胜

1

2. 阴阳偏衰

1

3. 阴阳互损

1

4. 阴阳格拒

1

5. 阴阳亡失

1 ( 三 ) 气的失常

1. 气虚

1

2. 气滞

1

3. 气逆

1

4. 气陷

1

5. 气闭气脱 1

( 四 ) 血的失常1. 血虚

1

2. 血行失常

1

3. 血热

1

( 五 ) 气与血关系失调1. 气滞血瘀

1

2. 气虚血瘀

1

3. 气不摄血

1

4. 气随血脱

1

5. 气血两虚

1

( 六 ) 津液代谢失常1. 津液不足

1

2. 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1

( 七 ) 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1. 水停气阻

1

2. 气随津脱

1

3. 津枯血燥

1

4. 津亏血瘀

1

( 八 ) 内生“ 五邪”1. 风气内动

1

2. 寒从中生

1

3. 湿浊内生

1

4. 津伤化燥

1

5. 火热内生

1

( 九 ) 疾病传变1. 疾病传变的概念

1

2. 病位传变

1

3. 病性转化

1

4. 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

1

八、防治原则( 一 ) 预防

1. 未病先防

1

2. 既病防变

1 ( 二 ) 治则

1. 正治与反治

1

2. 治标与治本

1

3. 扶正与祛邪

1

4. 调整阴阳

1

5. 调理精气血津液

1

6. 三因制宜

1

内经一、气· 阴

阳· 五行

阴阳的基本概念、属性特征

1

二、藏象

1. 奇恒之腑、五脏、六腑的生

理功能特点 1

2. 藏象的概念、藏象学说的基

本内容 1

3. 谷食精气的输布运行过程

1

4. 宗气、卫气、营气的循行及

作用 1

三、病机

1.“ 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的

机理

1

2.“ 百病生于气” 的发病学

观点 1

3. 六淫的致病特点

1

4. 病机十九条

1

5. 五脏藏五神及五腑虚实证候

1

四、病证1. 热病治疗大法与饮食宜忌

1 2.“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的

病机 1

3. 行痹、痛痹、着痹的成因

1

五、诊法辨别阴阳属性的重要性与四诊

合参 1

六、论治1. 正治法与反治法

1

2. 因势利导治则

1

七、养生1. 人生长壮老的规律,肾气与

生长、发育、生殖的关系 1

2. 养生原则及意义

1

伤寒论一、太阳病辨证论

( 一 ) 太阳病本证

1. 中风表虚证 ( 桂枝汤证 )

1

2. 伤寒表实证 ( 麻黄汤证、大

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 ) 1

( 二 ) 太阳病变证

1. 太阳蓄水证 ( 五苓散证 )

1

2. 太阳蓄血证 ( 桃核承气汤

证 ) 1

3. 热证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汤证、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 1

4. 脾虚证 ( 小建中汤证 )

1

5. 阴阳两虚证 ( 炙甘草汤

证 ) 1

6. 热实结胸证 ( 小陷胸汤

证 )

1

7. 痞证 ( 半夏泻心汤证、旋覆

代赭汤证 ) 1

二、阳明病辨证论治( 一 ) 阳明病本证

1. 阳明病热证 ( 白虎加人参

汤证 ) 1

2. 阳明病实证 ( 调胃承气汤

证、小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 ) 1

( 二 ) 阳明病变证湿热发黄证 ( 茵陈蒿汤证 )

1

三、少阳病辨证论治( 一 ) 少阳病本证少阳病本证 ( 小柴胡汤证 )

1 ( 二 ) 少阳病兼变

少阳病兼变证 ( 大柴胡汤证 )

1

四、太阴病辨证论治太阴腹痛证

太阴腹痛证 ( 桂枝加芍药汤

证 ) 1

五、少阴病辨证论治( 一 ) 少阴病本证

1. 少阴寒化证 ( 四逆汤证、真

武汤证 ) 1

2. 少阴热化证 ( 黄连阿胶汤

证、猪苓汤证 ) 1

( 二 ) 少阴病兼变

1. 兼表证 ( 麻黄细辛附子汤

证 ) 1

2. 疑似证 ( 四逆散证 )

1

六、厥阴病辨证论治厥阴病本证

1. 寒热错杂证 ( 乌梅丸证 )

1

2. 厥阴病寒证 ( 当归四逆汤

证、吴茱萸汤证 ) 1

3. 厥阴热利 ( 白头翁汤证 )

1

七、霍乱病辨证论治霍乱病辨治霍乱病辨治 ( 理中丸证 )

1

八、阴阳易瘥后劳复病辨证论治瘥后劳复证瘥后劳复证 ( 竹叶石膏汤证 )

1

金匮要略一、痉湿暍病篇

( 一 ) 痉病证治柔痉证治 ( 瓜蒌桂枝汤证 )

1

( 二 ) 湿病证治

1. 风湿在表证 ( 麻黄杏仁薏

苡甘草汤证 ) 1

2. 风湿兼气虚证 ( 防己黄芪

汤证 ) 1

二、中风历节病篇历节病证治

1. 风湿历节证 ( 桂枝芍药知

母汤证 ) 1

2. 寒湿历节证 ( 乌头汤证 )

1 三、血痹虚劳病篇

( 一 ) 血痹证治

血痹重证 ( 黄芪桂枝五物汤

证 ) 1

( 二 ) 虚劳病证治

1. 虚劳失精证 ( 桂枝加龙骨

牡蛎汤证 ) 1

2. 虚劳腰痛证 ( 肾气丸证 )

1

3. 虚劳不寐证 ( 酸枣仁汤

证 ) 1

四、肺痿肺痈咳嗽

上气病篇

( 一 ) 肺痿证治

1. 虚热肺痿 ( 麦门冬汤证 )

1

2. 虚寒肺痿 ( 甘草干姜汤

证 ) 1

( 二 ) 肺痈证治

1. 邪实壅滞证 ( 葶苈大枣泻

肺汤证 ) 1

2. 血腐脓溃证 ( 桔梗汤证 )

1

五、胸痹心痛短气

病篇

( 一 ) 胸痹证治

1. 胸痹病机

1

2. 类证鉴别

1

3. 胸痹主证 ( 瓜蒌薤白白酒

汤证 ) 1

4. 胸痹急证 ( 薏苡附子散 1

证 )

( 二 ) 心痛证治心痛急证 ( 乌头赤石脂丸证 )

1

六、腹满寒疝宿食病篇腹满证治

1. 脾胃虚寒证 ( 大建中汤

证 ) 1

2. 寒实内结证 ( 大黄附子汤

证 ) 1

七、痰饮咳嗽病篇痰饮证治饮停心下证 ( 苓桂术甘汤证 )

1

八、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 一 ) 消渴证治

肺胃热盛,气津两伤 ( 白虎加

人参汤证 ) 1

( 二 ) 小便不利证

上燥下寒水停证 ( 瓜蒌瞿麦丸

证 ) 1

九、黄疸病篇黄疸证治1. 湿热并重证 ( 茵陈蒿汤

证 ) 1

2. 湿重于热证 ( 茵陈五苓散

证 ) 1

十、妇人妊娠病篇( 一 ) 癥病证治癥病漏下证 ( 桂枝茯苓丸证 )

1

( 二 ) 腹痛证治肝脾失调证 ( 当归芍药散证 )

1

十一、妇人杂病篇( 一 ) 崩漏证治虚寒夹瘀证 ( 温经汤证 )

1

( 二 ) 梅核气证治气滞痰凝证 ( 半夏厚朴汤证 )

1

温病学一、温热类温病

( 一 ) 主要温热类

温病的传变规律

1. 风温病的传变规律

1

2. 春温病的传变规律

1

3. 暑温病的传变规律

1

( 二 ) 温热类温病

主要证治

1. 卫分证治 ( 银翘散、桑菊

饮 ) 1

2. 气分证治 ( 宣白承气汤、清

燥救肺汤 )

1

3. 营分证治 ( 清营汤 )

1 4. 热陷心包证治 ( 清宫汤、安

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 ) 1

5. 热盛动风证治 ( 羚角钩藤

汤 ) 1

6. 血分证治 ( 犀角地黄汤 )

1 7. 真阴耗竭证治 ( 加减复脉

汤 ) 1

8. 虚风内动证治 ( 三甲复脉

汤、大定风珠 ) 1

9. 后期正虚邪恋证治 ( 黄连

阿胶汤、青蒿鳖甲汤 ) 1

二、湿热类温病( 一 ) 主要湿热类

温病的传变规律

1. 湿温病的传变规律

1

2. 伏暑病的传变规律

1

( 二 ) 湿热类温病

主要证治

1. 湿温病初发证治 ( 三仁汤、

藿朴夏苓汤 ) 1

2. 湿困中焦证治 ( 雷氏芳香

化浊法、三仁汤 ) 1

3. 湿阻膜原证治 ( 雷氏宣透

膜原法 ) 1

4. 湿热中阻证治 ( 王氏连朴

饮 ) 1

5. 湿热蕴毒证治 ( 甘露消毒

丹 ) 1

6. 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治

( 菖蒲郁金汤、苏合香丸、至宝

丹 )

1

7. 暑湿郁阻少阳证治 ( 蒿芩

清胆汤 ) 1

8. 暑湿弥漫三焦证治 ( 三石

汤 ) 1

9. 余湿留恋证治 ( 薛氏五叶

芦根汤 ) 1

三、温毒类温病温毒类温病主要证

1. 大头瘟毒盛肺胃证治 ( 普

济消毒饮 ) 1

2. 烂喉痧毒燔气营 ( 血 ) 证

治 ( 凉营清气汤 ) 1

中药学一、中药的产地产地主要道地药材

1

二、中药炮制炮制目的与方法

1. 炮制目的

1

2. 常用炮制方法

1 三、药性理论

( 一 ) 四气

1. 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1

2. 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1

( 二 ) 五味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1

( 三 ) 升降浮沉

1. 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1

2. 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

1

3. 升浮沉降对临床用药的指导

意义 1

( 四 ) 归经

1. 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1

2. 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

意义 1

( 五 ) 毒性

1. 毒性的含义

1

2. 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1

3. 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1

4. 引起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

1 5. 掌握药物毒性对指导临床用

药的意义 1

四、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一 ) 中药的配伍

1. 配伍的意义

1

2. 配伍的内容

1 ( 二 ) 中药的用药

1. 配伍禁忌

1

2. 妊娠用药禁忌

1

3. 证候用药禁忌

1

4. 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1

五、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一 ) 剂量确定剂量的因素

1 ( 二 ) 用法

1. 特殊煎法

1

2. 服药法

1

六、解表药( 一 ) 概述

1. 解表药的性能特点

1

2. 解表药的功效

1

3. 解表药的适应范围

1

4. 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 各类解表药的性能特点

1

6. 各类解表药的功效

1

7. 各类解表药的适应范围

1 ( 二 ) 发散风寒药

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

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

藁本、苍耳子、辛夷的性能、功

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

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 三 ) 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

淡豆豉的性能、功效、应用、用

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

用异同点

1

七、清热药( 一 ) 概述

1. 清热药的性能特点

1

2. 清热药的功效

1

3. 清热药的适应范围

1

4. 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 各类清热药的性能特点

1

6. 各类清热药的功效

1

7. 各类清热药的适应范围

1 ( 二 ) 清热泻火药

石膏、知母、芦根、天花粉、竹

叶、淡竹叶、栀子、夏枯草、决

明子、谷精草、密蒙花的性能、

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

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 三 ) 清热燥湿药

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秦

皮、苦参、白鲜皮的性能、功效、

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

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 四 )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连翘、穿心莲、大青叶、

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

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拳参、

土茯苓、鱼腥草、金荞麦、大血

藤、败酱草、射干、山豆根、马

勃、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

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

熊胆、白蔹的性能、功效、应用、

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

功用异同点

1

( 五 ) 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

紫草、水牛角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

药物功用异同点

1

( 六 ) 清虚热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

胡黄连的性能、功效、应用、用

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

用异同点

1

八、泻下药( 一 ) 概述

1. 泻下药的性能特点

1

2. 泻下药的功效

1

3. 泻下药的适应范围

1

4. 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 各类泻下药的性能特点

1

6. 各类泻下药的功效

1

7. 各类泻下药的适应范围

1 ( 二 ) 攻下药

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的性

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

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 三 ) 润下药

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的性能、

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

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 四 ) 峻下逐水药

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牵

牛子、巴豆的性能、功效、应用、

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

功用异同点

1

九、祛风湿药( 一 ) 概述1. 祛风湿药的性能特点

1

2. 祛风湿药的功效

1

3. 祛风湿药的适应范围

1

4. 祛风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 各类祛风湿药的性能特点

1

6. 各类祛风湿药的功效

1

7. 各类祛风湿药的适应范围

1

( 二 ) 祛风寒湿药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木瓜、乌梢蛇、蚕砂、伸筋草、寻

骨风、松节、海风藤、路路通的

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

1

( 三 ) 祛风湿热药秦艽、防己、桑枝、稀莶草、臭

梧桐、络石藤、雷公藤、丝瓜络

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

1

( 四 )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

鹿衔草的性能、功效、应用、用

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

用异同点

1

十、化湿药( 一 ) 概述

1. 化湿药的性能特点

1

2. 化湿药的功效

1

3. 化湿药的适应范围

1

4. 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 二 ) 具体药物

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

白豆蔻、草豆蔻、草果的性能、

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

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十一、利水渗湿药( 一 ) 概述1. 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点

1

2. 利水渗湿药的功效

1

3. 利水渗湿药的适应范围

1

4. 利水渗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5. 各类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点

1

6. 各类利水渗湿药的功效

1

7. 各类利水渗湿药的适应范围

1

( 二 ) 利水消肿药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冬

瓜皮、玉米须、葫芦、香加皮的

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

1

( 三 ) 利尿通淋药车丽子、滑石、木通、通草、瞿麦、篇蓄、地肤子、海金沙、石韦、冬葵子、灯心草、萆薢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

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 四 ) 利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虎杖、垂盆草的

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

1

十二、温里药( 一 ) 概述

1. 温里药的性能特点

1

2. 温里药的功效

1

3. 温里药的适应范围

1

4. 温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 二 ) 具体药物

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

茴香、丁香、高良姜、花椒的性

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

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十三、理气药( 一 ) 概述1. 理气药的性能特点

1 2. 理气药的功效 1

3. 理气药的适应范围

1

4. 理气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 二 ) 具体药物陈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

檀香、川楝子、乌药、荔枝核、

香附、佛手、薤白、柿蒂、大腹

皮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

同点

1

十四、消食药( 一 ) 概述

1. 消食药的性能特点

1

2. 消食药的功效

1

3. 消食药的适应范围

1

4. 消食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 二 ) 具体药物

山楂、神曲、麦芽、谷芽、稻芽、

莱菔子、鸡内金的性能、功效、

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

似药物功用异同点

1

十五、驱虫药( 一 ) 概述

1. 驱虫药的性能特点

1

2. 驱虫药的功效

1

3. 驱虫药的适应范围

1

4. 驱虫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 二 ) 具体药物

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南瓜子

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及相似药物功用异同

1

十六、止血药( 一 ) 概述1. 止血药的性能特点

1

2. 止血药的功效

1 3. 止血药的适应范围 1

中医耳鼻喉科学主治医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2015年中医耳鼻喉科学主治医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天宇考王卫生资格考试题库包含:章节练习、综合复习题、模拟试卷、考前冲刺、历年真题等。试题量:5298道。A3/A4型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道考题。请根据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瘀肿疼痛 B、皮肉破损 C、鼻伤衄血 D、鼻中隔血肿 E、鼻中隔脱位正确答案:A 2、此患者应立即进行下列哪种治疗 A、清创缝合 B、穿刺抽吸 C、冷敷 D、切开引流 E、热敷正确答案:C 某男性患者,3天前出现鼻尖局部红肿、疼痛,而后疼痛加重,出现鼻肿如瓶,两目合缝,头痛如劈,并有高热、烦躁。 3、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鼻腔异物 B、疔疮走黄 C、鼻渊 D、鼻疳 E、鼻外伤瘀肿疼痛正确答案:B 4、以下哪项为首选 A、镇痛剂 B、局部热敷 C、足量、有效的抗生素 D、切开引流 E、请眼科会诊正确答案:C 某男性患者,4岁。双鼻前孔皮肤弥漫性肿、潮红、疼痛、流水、结痂,反复发作。伴有腹胀便溏,啼哭易怒。舌苔厚黄腻,脉滑数。 5、患者的辨证分型为 A、肺经蕴热,邪毒外袭 B、正气虚衰,邪毒壅盛 C、肺胃热盛,火毒结聚 D、邪毒久留,气滞血瘀 E、脾胃失调,湿热郁蒸

正确答案:E 6、治疗此病的首选方为 A、革薜渗湿汤 B、黄芩汤 C、五味消毒饮 D、黄连解毒汤 E、犀角地黄汤正确答案:A 某男性患者,鼻流白粘涕2年。无臭味,伴鼻塞,嗅觉减退,头重头昏,自汗恶风,气短无力,咳嗽痰稀。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7、治疗此病的首选方为 A、补中益气汤 B、参苓白术散 C、通窍汤 D、黄芩汤 E、温肺止流丹正确答案:E 8、若此患者为上颌窦炎,下述哪项治疗方法时机是不恰当的 A、环丙沙星口服 B、治疗牙疾 C、上颌窦穿刺冲洗 D、1%麻黄素滴鼻 E、仙特敏口服正确答案:A 某男性患者,鼻流浊涕2天。右侧头痛,晨起渐重,午后轻。检查见右额部有叩击痛,中鼻道可见脓涕。舌质红,苔黄,脉弦数9、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额窦炎 B、急性筛窦炎 C、急性蝶窦炎D、急性上颌窦炎E、急性鼻炎正确答案:A 10、此病的病因为 A、肺经风热 B、胆腑郁热 C、脾经湿热 D、肺气虚寒 E、脾气虚弱正确答案:B 某男性患者,鼻流浊涕不止1月余。伴鼻塞、头痛、嗅觉减退。 11、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鼻鼽 B、鼻槁 C、鼻渊 D、鼻疳 E、鼻窒正确答案:C 12、此患者若属虚证,下列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鼻塞轻重不等 B、剧烈头痛 C、鼻涕浓稠黄浊而量多 D、鼻甲红肿E、颧部叩击痛明显正确答案:A 某男性患者,发作性头晕1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复习题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复习题 一、名解 1.旋耳疮:指环绕耳周而发的疮疡,多发于耳前或耳后缝间,也有波及整个耳廓,以局部耳部皮肤潮红、灼热、瘙痒、水泡、糜烂、渗液、结痂甚或脱屑、皲裂为其主要特征。(西医学的外耳湿疹) 2.断耳疮:指以耳廓红肿疼痛、溃烂流脓,甚至软骨坏死、耳廓变形为特征的疾病。(西医学的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 3.利特尓区:鼻中隔前下部粘膜血管丰富,汇聚成网,称为利特尓区。此处粘膜较薄,血管表浅,粘膜与软骨膜相接紧密,且位置靠前,易受外界刺激,是鼻出血最易发生的部位。 4.鼻疳:是指由于邪毒侵袭或湿热郁蒸及血虚生风化燥而致的以鼻前孔及其附近皮肤红肿、糜烂、结痂、灼痒或皲裂,经久不愈,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的鼻病。 5.鼻鼽:是指由于脏腑虚损,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表不固,不任风寒,或禀质特异,异气侵袭所致的,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频作、清涕如水、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 6.鼻痔(鼻息肉):是指脏腑失调,湿热蕴结,或脏腑虚损,寒湿凝聚所致的以鼻塞、涕多、鼻内可见半透明之赘生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鼻病。常并发于鼻鼽、鼻渊等。 7.鼻槁:是指由于燥邪侵袭,内灼肺鼻,或肺肾阴虚、脾气虚弱,鼻失滋养所致的以鼻内干燥感、肌膜猥琐,甚或鼻腔宽大为主要特征的慢性鼻病。(西医学的萎缩性鼻炎) 8.鼻渊:是指外邪侵袭、脏腑失调或脏腑虚损所致的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临床上常伴有头痛、鼻塞、嗅觉减退等症状。本病有虚证与实证之分,实证起病急,病程短;虚证病程长,缠绵难愈。(西医学的急性、慢性鼻窦炎) 9.内淋巴环:咽粘膜下淋巴组织丰富,主要有腺样体、咽鼓管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腭扁桃体及舌扁桃体,这些淋巴组织在粘膜下有淋巴管相连系构成咽淋巴环的内环。 10.慢喉喑(慢性喉炎):是一种常见的喉粘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以声音低沉、讲话费力、声音嘶哑、日久不愈为主要特征,主要由于病毒感染和用声不当引起,可分为慢性单纯性喉炎、慢性肥厚性喉炎和慢性萎缩性喉炎。 11.急喉风:是指因脏腑热盛或风热痰火上攻咽喉,以吸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咽喉疾病。常可出现咽喉红肿疼痛、痰涎涌盛、语言难出、声如拽锯、汤水难下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窒息死亡。 12.急性会厌炎:又名急性声门上喉炎,是喉科的常见急性感染性疾病。以会厌充血肿胀、咽喉剧烈疼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急性咽喉梗阻,而窒息死亡。

中医骨伤科学

.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总论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第一章:发展史 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破伤风 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清创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的分层缝合, 正确包扎 4、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5、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6、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7、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 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损伤部位外伤:皮、肉、筋、骨、脉损伤 内伤:气血、脏腑、经络 损伤性质急性损伤:急骤的暴力所引起的损伤 慢性劳损:劳逸适度或体位不正确,导致外力长期累积于人体所致的病证 损伤时间新伤:是指2~3 周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 旧伤:宿伤,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受损部位破损情况闭合性损伤: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开放性损伤:受到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皮肤黏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受伤程度轻伤、重伤 职业特点生活性、工业性、农业性、交通性、运动性 理化因素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1. 损伤的病因: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持续劳损)、外感六淫、邪毒感染、内因(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七情内伤) 2. 损伤病机: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 由之不和。”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第三章诊断 一.损伤的症状体征 1. 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 2. 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骨折的主要体征之一)、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二.骨病的症状体征 骨病:骨骼、关节及其周围筋肉的疾病

2015年中医儿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专业知识

2015年中医儿科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专业知识 天宇考王卫生资格考试题库包含:章节练习、综合复习题、模拟试卷、考前冲刺、历年真题等。试题量:5959道。 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 考试 科目 中医诊断学一、问诊 ( 一 ) 问诊的内容 1. 一般情况 2 2. 主诉 2 3. 现病史 2 4. 既往史 2 5. 个人生活史 2 6. 家族史 2 ( 二 ) 问寒热 1. 问寒热的含义 2 2. 寒热症状的常见类型、临床表 现及意义 2 ( 三 ) 问汗 异常汗出的常见类型、临床表现 及意义 2 ( 四 ) 问疼痛 1. 疼痛的性质及其临床意义 2 2. 疼痛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 2 ( 五 ) 问头身胸腹 头晕、胸闷、心悸的临床表现及 意义 2 ( 六 ) 问耳目 1. 耳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 2. 目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 ( 七 ) 问睡眠失眠、嗜睡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 ( 八 ) 问饮食口味 1. 口渴与饮水异常的临床表现 及意义 2 2. 食欲与食量异常的临床表现 及意义 2 3. 口味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 ( 九 ) 问二便 1. 大便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 2. 小便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 ( 十 ) 问经带 1. 月经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 2. 带下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 二、望诊 ( 一 ) 望神 1. 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的临 床表现、相关鉴别及临床意义 2 2. 神乱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 ( 二 ) 望面色 1. 常色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意义 2 2. 病色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意义 2 3. 五色主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及 意义 2 4. 望色十法的含义及具体内容 2

中医骨伤科学考试重点超准总结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总论: 第一章:发展史 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还最早记载了使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 2、蘭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书中记载:“凡腰骨损断,先用门扉一 片,放斜一头,令患人覆眠,以手悍止,下用三人拽伸,医以手按损处三时久。: 5、元·危宜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关节活动度测量 中立位0°法:每个关节由中立位到关节运动所达到的最大角度称之为关节活动度。 邻肢夹角法:以两端肢体的夹角计算关节最大活动度。 第四章、治疗方法 骨折治疗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配合 内治法 1)初期:攻下法或消法:攻下逐瘀,行气活血,清热凉血 2)中期:和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舒筋活络 3)后期:补法:补气养血、补益肝肾、补养脾胃 夹板固定的作用机制:扎带、夹板、压垫的外部作用力;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 夹板固定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1)适应症:①四肢闭合性骨折,股骨干骨折因肌肉发达收缩力大,须配合持续牵引;②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伤口闭合者;③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 2)禁忌症:①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②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③难以固定的骨折,如髌骨、股骨颈、骨盆骨折等;④肿胀严重伴有水泡者;⑤伤肢远端脉搏微弱,末梢血循环较差,或伴有动脉、静脉损伤者。 夹板固定后注意事项: 1.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 2.密切观察伤肢的血运情况特别是固定后3~4天内更应注意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程度 3.注意询问骨骼突出处有无灼痛感 4.注意经常调节扎带的松紧度 5.定期进行X线检查,了解骨折是否再发生移位,特别是在2周内要经常检查 6.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 7.夹板固定时间的长短,应根据骨折临床愈合的具体情况而定。达到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即可解除夹板固定。 骨牵引:股骨髁上和胫骨结节看一看 第五章、创伤急救(急救技术、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现场急救五大技术: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定义: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又称为骨筋膜室综合征、筋膜间室综合征等,是因各种原因造成筋膜间隔区内组织压急剧增高,使血管受压,血循环障碍,肌肉和神经组织血供不足,甚至缺血性坏死,最后产生一系列的症状、体征,统称为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多见胫腓骨骨折、桡尺骨干双骨折、肱骨髁上骨折。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伤者有肢体骨折、脱位或较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史。 5P征:疼痛、苍白、无脉、瘫痪、感觉异常。加上肿胀、骨筋膜间隔区组织压增高 8、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治疗原则:早诊早治,减压彻底,减少伤残率,避免并发症。 骨折的病因病机: 外在因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牵拉、积累应力 内在因素:年龄和健康状况;骨骼的解剖结构特点;骨骼本身的病变。 骨折的分类: 骨折断端是否与外界相接:闭合、开放、潜在开放性 骨折线形态:(横断、斜形、螺旋形、粉碎、青枝、嵌插、裂缝、压缩)骨折、骨骺分离 骨折合并伤:骨折的同时合并有血管、神经和内脏损伤者称之。 最常见的是脑、脊髓和肺部,其次为周围神经、泌尿系统、血管和腹腔内脏。 骨折并发症: 早期:创伤性休克、感染、脂肪或血管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多脏器衰竭等。 晚期: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和关节僵硬等。治疗:复位、固定、药物治疗(瘀祛,新生,骨合)、功能锻炼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模拟试卷及答案分类完美打印版

1. 喉最狭窄处位于:A.喉入口 B.喉室 C.声门裂 D.声门下区 E.声门上区 2.喉痹的病位主要在:A.喉粘膜 B.咽粘膜 C.悬雍垂 D.喉核 E.会厌 3.鼓膜望诊时,应注意到光锥位于鼓膜的: A.前下方 B.后下方 C.前上方 D.后上方 E.中央 4.耳疖多发生于:A.耳廓 B.耳屏 C.耳周 D.外耳道 E.鼓膜 5.耳胀患者,若鼻涕较多时以下哪项治疗是不适宜的: A.滴鼻 B.鼓膜按摩 C.咽鼓管吹张 D.穴位磁疗 E.超短波理疗 6.耳内流脓量多,黄稠或带红色,全身可见发热,口苦咽干,辨证应首先考虑: A.风热外侵 B.肝胆火盛 C.脾虚湿困 D.肾元亏损 E.阴虚火旺 7.耳后附骨痈最主要的特征是: A.发热 B.耳痛 C.耳内流脓 D.鼓膜穿孔 E.耳后完骨部红肿疼痛或溃破流脓8.鼻疔最突出的症状是:A.鼻痛 B.鼻塞 C.流涕 D.鼻痒 E.鼻衄 9.对外鼻损伤24小时以内的瘀肿疼痛的处理最恰当的是: A.冷敷 B.热敷 C.湿热敷 D.玉露膏外敷 E.红花油外搽 10.青少年鼻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 A.鼻中隔中上部 B.鼻中隔后上部 C.鼻中隔前下部 D.下鼻甲前端E.中鼻甲前端11.患者,男,30岁。经常鼻塞2年,呈间歇性和交替性,安静时加重,检查见双下鼻甲肿胀,中鼻道及嗅裂未见分泌物潴留。该病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伤风鼻塞 B.鼻窒 C.鼻鼽 D.鼻渊 E.鼻息肉 12.喉关痈最主要特征是: A.一侧腭舌弓前上方红肿隆起 B.会厌红肿如球状 C.咽后壁红肿隆起 D.喉核红肿有脓点 E.一侧颈部及颌下红肿 13.声带小结多发生于: A..一侧声带的前、中1/3交界处 B.一侧声带的后1/3处 C..双侧声带的前、中1/3交界处D.双侧声带的后1/3 处 E.双侧声带的前1/3处 14.急喉风最主要的特征是: A.吸气性呼吸困难 B.咽喉红肿疼痛 C.语言难出 D.痰涎壅盛 E.汤水难下15.最早描述梅核气症状特点的是: A.《内经》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 D.《诸病源候论》 E.《景岳全书》 16.鼻咽癌的好发部位是: A.咽隐窝 B.咽后壁 C.鼻咽底壁 D.后鼻孔 E.破裂孔 17.喉菌的病变部位是:A.鼻咽部 B.口咽部C.喉咽部 D.喉部 E.食道上段18.检查成人鼓膜时,为使外耳道变直以利于观察,牵拉耳廓的方向最好是: A.前上方 B.前下方 C.后上方 D.后下方 E.外上方 19.上颌窦穿刺的最佳进针部位在: A.下鼻道后外侧壁 B.下鼻道前外侧壁 C.中鼻道前外侧壁 D.中鼻道后外侧壁 E.上鼻道前外侧壁 20.检查口咽部时,用压舌板轻压病人舌部的最适宜位置是: A.舌前1/3 B.舌前2/3 C.舌前1/2 D.舌前3/4 E.舌前3/5 (二)B型题(每题1分,共10分) A.肺胃热盛 B.风热犯肺 C.肺脾气虚 D.肺肾阴虚 E.气滞血瘀痰凝21.声嘶日久,语音低微,讲话费力,气短乏力,声带松弛,闭合欠佳。诊断为喉喑,辨证首先考虑:22.声嘶日久,咽喉干涩微痛,咽痒干咳,痰粘少,午后尤甚,声带微红肿。诊断为喉喑,辨证首先考虑: A.喉关 B.会厌 C.喉底 D.喉核 E.颌下 23.里喉痈发生于: 24.喉关痈发生于: 25.会厌痈发生于:

最新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讲解)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总论 第一章:发展史 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5、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新伤:是指2~3周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 旧伤: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2、损伤病机: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第三章、诊断 1、望诊:选择题 2、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1)中立位0 °法:每个关节由中立位(即0°到关节运动所达到的最大角度称之为关节活动度。 2)邻肢夹角法:以两段肢体的夹角计算关节最大活动度。 重点: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Eaten 'test)(做法、临床意义) 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做相对牵引,此时 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为阳性。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4、直腿抬高试验(Laseque ' sign ) 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靠拢,检查者用一手握住患者踝部,一手扶膝保持下肢伸直,逐渐抬高患者下肢,正常者可抬高70°?90。而无任何不适;若小于以上角度即感觉该下肢有传导性疼痛麻木者为阳性。多见于坐骨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另:直腿抬高踝背伸试验,即加强试验) 5、骨盆挤压试验(Pelvic compression test ) 患者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手分别于髂骨翼两侧同时向中线挤压骨盆;或患者侧卧,检查者挤压其上方的髂 嵴。如果该处出现疼痛,即为骨盆挤压试验阳性,提示骨盆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 6、搭肩试验(Dugas sign ) 患者端坐位或卧位,肘关节取屈曲位,将手搭于对侧肩部,如果能搭于对侧肩部,但肘部不能贴近胸壁, 或肘部能贴近胸壁,但手不能搭于对侧肩部,即为搭肩试验阳性。提示肩关节脱位。 7、疼痛弧试验(Painful arc test ) 患者肩外展或被动外展其上肢,当肩外展到60 °120。范围时,肩部出现疼痛为阳性。这一特定的外展痛称为疼痛弧,由冈上肌腱在肩峰下摩擦、撞击所致,说明肩峰下的肩袖有病变。 8、回旋挤压试验(McMurray test)用于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有无裂伤。 重点9、抽屉试验 (Drawer test ) 又称前后运动试验,推拉试验,患者坐位或卧位,双膝屈曲90。,检者一手固定踝部,另一手推拉小腿上段,如能明显拉向前方约1cm,即前抽屉试验阳性,提示前交叉韧带损伤;若能明显向后推1cm即后抽屉试验 阳性,则为后交叉韧带损伤,若前后均能推拉1cm,即前后抽屉试验阳性,说明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第四章、治疗方法 1、内治法分期: 1)初期:伤后1~2周内,多用下法”和消法”,治血和理气兼顾。常用攻下逐瘀法,行气活血法、清热活血法; 2)中期:伤后3?6周,多用和法”和缓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常用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 活络法; 3)后期:伤后7周以上,多用补法”和温法”调理脏腑,补益气血。常用补气养血法、补养脾胃法、补益肝肾法。

2009年中医主治医师考试大纲(针灸学 推拿(按摩)学)

全国临床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中医护理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与指南 针灸学推拿(按摩)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编写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北京· 目录针灸学、推拿(按摩)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 3 中医诊断学 22 中药学 35 方剂学 56 内经 71 内经(针灸推拿加试部分) 74 伤寒论 75 温病学 80 金匮要略 89

医古文 96 诊断学基础 100 传染病学 118 医学心理学 131 医学伦理学 137 卫生法规 143 针灸学 149 推拿(按摩)学 170 针灸学、推拿(按摩)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南中医基础理论199 中医诊断学 311 中药学 387 方剂学 523 内经 607 伤寒论 653

温病学 681 金匮要略 733 医古文 761 诊断学基础 841 传染病学 935 医学心理学 991 医学伦理学 1073 卫生法规 1119 针灸学 1183 推拿(按摩)学 1327 针灸学 推拿(按摩)学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细目一:理论体系的形成 要点: 1.形成的基础与方法 2.理论体系的确立 细目二:理论体系的发展 要点: 1.魏晋隋唐时期 2.宋金元时期 3.明清时期 4.近代与现代 第二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细目一:整体观念 要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 2.整体观念的内容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症、证、病的概念 1-1 症状的概念 1-2 证候的概念 1-3 疾病的概念 2.辨证论治的概念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3-1 同病异治 3-2 异病同治 第三单元精气学说 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 要点: 1.精的概念 2.气的概念 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中医耳鼻喉科学名词解释

中医耳鼻喉科学是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人体耳,鼻,咽,喉的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防治规律的一门临床科学。 专科特点:他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了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与方法,强调辩证与辨病相结合,局部辩证与整体辩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耳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耳廓和外耳道。 外耳道峡部:外耳道起自耳甲腔底,向内直至鼓膜,长约2.5--3.5cm,为一略呈“S”型弯曲的管道,其外1/3为软骨段,内2/3为骨段,两端交接处较狭窄,称之。较大异物常嵌于此。中耳:是个含气空腔。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气房。 锤骨短突:在鼓膜的前上部有一灰白小突起,名锤骨短突。 光锥:自锤骨炳末端向下向前达鼓膜边缘有一个三角形反光区,名光锥。 内耳:又称迷路。外层为骨迷路(耳蜗,前庭,鼓半规管),内层为膜迷路(蜗管,椭圆囊与球囊,膜半规管)。骨迷路和膜迷路之间含外淋巴液,膜迷路内含内淋巴液。 耳的主要生理功能为司听觉和平衡觉。 鼻由外鼻,鼻腔及鼻窦三部分构成。 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咽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形成,防御和保护功能,调节中耳气压功能,扁桃体的免疫功能。 喉位于颈前部中央,上通喉咽,下接气管,系由软骨,肌肉,韧带,纤维组织及粘膜等构成的一个锥形官腔状器官。喉腔内覆盖粘膜,与咽部粘膜和气管粘膜相连接。 喉的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小角软骨,锲状软骨。 喉的韧带:喉外韧带,喉内韧带。 喉的肌肉:喉外肌,喉内肌。 喉腔:以声带为界,分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 喉的神经:有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都是迷走神经的分支。 喉的血管:喉的动脉来自颈外动脉的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静脉主要通过甲状腺上,中,下静脉汇入颈内静脉。 喉的淋巴:分声门上和声门下两组。声门上区淋巴引流入颈深上淋巴结,声门下区组淋巴引流入气管前淋巴结,再进入颈深淋巴结。 喉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发音功能,保护下呼吸道功能,屏气功能。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

中医骨伤科学 题型:名解10x3′填空20x1′ 简答4x5′ 论述3x10′ 一、名解 1.孟氏骨折:即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是指尺骨半月板切迹以 下的上1/3骨折,桡骨头同时自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脱位,而肱尺关 节没有脱位。 2.盖氏骨折:即桡骨中下1/3骨折合并尺桡远侧关节脱位。前臂旋转时,桡 骨尺切迹则围绕着尺骨小头旋转,若三角纤维软骨、尺侧腕韧带或尺骨茎 突被撕裂,则容易造成下桡尺关节脱位。 3.巴尔通氏骨折(背侧缘型骨折):跌倒时,前臂旋前,腕背伸位手掌着地, 外力使腕骨冲击桡骨远端关节面的背侧缘,造成桡骨远端背侧缘劈裂骨 折,伴有腕关节向背侧脱位或半脱位。 4.反巴尔通氏骨折(掌侧缘型骨折):跌倒时,腕关节呈掌屈位,手背先着 地,造成桡骨远端掌侧缘劈裂骨折,同时伴有腕关节向掌侧脱位或半脱位。 5.克雷氏骨折(伸直型桡骨远段骨折):跌倒时,肘部伸直前臂旋前,腕关节 呈背伸位,手掌先着地,暴力引起桡骨远端骨折。畸形为:餐叉样畸形。 固定位置:屈曲尺偏。 6.开放性骨折:有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者。闭合性骨折:骨 折断端不与外界相通者。 7.肘后三角:肘部三点骨突标志是肱骨内、外上髁及尺骨鹰嘴突,伸肘时, 这三点成一直线;屈肘时,这三点成一等腰三角形,称肘后三角。 8.贝雷氏角:跟骨结节上缘与跟距关节面成30°-45°的结节关节角。 9.牵拉肘:小儿桡骨头半脱位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幼儿,又称牵拉肘。 10.颈干角(内倾角):股骨颈和股骨干之间形成的角度,正常值在 110°–140°。 11.前倾角(扭转角):股骨颈的中轴线与股骨两髁中间点的连线形成的角度, 正常值为12°–15°。 12.Bryant三角:病人仰卧,沿一侧髂前上棘垂直向下和向大转子尖各划一 线,再从大转子尖端画一水平线,即成一三角形。 13.本奈氏骨折: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14.史密斯骨折(屈曲型桡骨远段骨折):跌倒时,手背着地,腕关节急剧掌屈 所致。 15.餐叉样畸形:克雷氏骨折从腕部侧位观,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 16.反常呼吸:多根肋骨双处骨折时,或者胸侧方多根肋骨骨折,由于暴力大, 往往同时有多根肋骨前端的肋软骨关节脱位或肋软骨骨折,使该部胸廓失 去支持,产生浮动胸壁,吸气时因胸腔负压增加而向内凹陷,呼气时因胸 腔负压减低而向外凸出。 二、填空 1.骨折的一般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骨擦 音、异常活动。 2.骨折的愈合过程: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期、骨痂改造期。 3.骨折的总体治疗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职、医患合作。 4.锁骨中1/3骨折的典型移位机理是什么?近折段受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向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课程考试复习指导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课程考试复习指导 考试题型 1、考试题来源:多位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出题,每人出二套(A、B卷),因此,有多套试题,最终选取其中一套题作为试卷用,也可以从历年出题的试题库中抽取一套试题作为试卷。 2、试题库的考试题型主要有(本次试题卷不一定全部都会涉及到): A型题、B型题、X型题(不明)、判断题(是非题)、填空题、简答题、病案分析题。 其中,简答题包括名词解释(中医病名解释为主。中医病名解释的基本格式为: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临床特点、病变部位,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西医病名);病案分析题的答案主要包括:西医诊断、中医诊断、中医证型、治法、选用方剂、中药处方(包括药物剂量)、外治方法2-3种。 3、考试出题教材蓝本:为以下3种教材,大同小异,复习其中任何一本教材,并结合老师课堂教学课件,即可) A、熊大经、刘蓬教授主编《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B、阮岩教授主编《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C、熊大经教授主编《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复习指导 一、考试范围 (一)考试目的与指导思想 1、通过考试,促进自学复习,巩固课堂知识,对中医耳鼻咽喉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2、中医耳鼻咽喉科学课程不是主干课程,而是一门拓展专业视野的课程。故考试难度不大,但考试涉及面较广。因此,采用浏览式的复习为主,结合归纳式学习方法进行复习。 (二)考试涉及的主要范围 1、耳鼻咽喉解剖、生理学知识 2、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总论(与脏腑关系、病因病机、治则治法) 3、耳鼻咽喉疾病 二、复习方法与诀窍 1、全书通览(重点是课堂已经讲授过的范围) 2、重点熟悉(不需要背诵)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方剂考试大纲

方剂学 第一单元总论 细目一:方剂学发展简史 要点:历代有代表性医籍的成书年代、作者、载方量及其在方剂学发展史中的意义。 细目二:方剂与治法 要点: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常用治法2-1 八法的涵义2-2 八法的适用范围2-3 八法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三:方剂的组成与变化要点:1.方剂配伍的目的 2.方剂的基本结构2-1 君臣佐使的涵义 3.方剂的变化形式3-1 各种变化形式的涵义3-2 各种变化形式对功能的影响 细目四:常用剂型要点:1.汤、丸、散、膏、酒、丹剂的特点2.汤、丸、散、膏、酒、丹剂的临床意义细目五:煎服法要点:1.煎法2.服法2-1 服药时间2-2 服药方法 第二单元解表剂 细目一:概述要点:1.解表剂的适用范围2.解表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辛温解表要点:1.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香苏散的组成 2.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香苏散的功用 3.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香苏散的主治证候 4.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止嗽散的配伍意义 5.麻黄汤与大青龙汤的鉴别 6.桂枝汤的用法 7.麻黄汤与桂枝汤的鉴别 8.桂枝汤中桂枝与芍药的用量比例 细目三:辛凉解表要点:1.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柴葛解肌汤的组成 2.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柴葛解肌汤的功用 3.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柴葛解肌汤的主治证候 4.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柴葛解肌汤的配伍意义 5.银翘散与桑菊饮的鉴别 6.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中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比例 细目四:扶正解表 要点:1.败毒散、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葳蕤汤的组成 2.败毒散、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葳蕤汤的功用 3.败毒散、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葳蕤汤的主治证候 4.败毒散的配伍意义 第三单元泻下剂 细目一:概述要点:1.泻下剂的适用范围 2.泻下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寒下要点:1.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的组成 2.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的功用 3.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的主治证候 4.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的配伍意义 5.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的鉴别 细目三:温下要点:1.温脾汤、大黄附子汤的组成 2.温脾汤、大黄附子汤的功用 3.温脾汤、大黄附子汤的主治证候 4.温脾汤的配伍意义 细目四:润下要点:1.麻子仁丸、济川煎的组成 2.麻子仁丸、济川煎的功用 3.麻子仁丸、济川煎的主治证候 4.麻子仁丸、济川煎的配伍意义 细目五:逐水要点:1.十枣汤的组成 2.十枣汤的功用 3.十枣汤的主治证候 4.十枣汤的用法 5.十枣汤的配伍意义 6.十枣汤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六:攻补兼施要点:1.黄龙汤的组成 2.黄龙汤的功用3.黄龙汤的主治证候 4.黄龙汤的配伍意义第四单元和解剂 细目一:概述要点:1.和解剂的适用范围 2.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和解少阳要点:1.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的组成 2.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的功用 3.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的主治证候 4.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的配伍意义 5.小柴胡汤与蒿芩清胆汤的鉴别 6.小柴胡汤与大柴胡汤的鉴别细目三:调和肝脾要点:1.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的组成 2.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的功用 3.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的主治证候 4.逍遥散、痛泻要方的配伍意义 5.逍遥散与加味逍遥散的鉴别 6.逍遥散与黑逍遥散的鉴别 细目四:调和肠胃 要点:1.半夏泻心汤的组成 2.半夏泻心汤的功用3.半夏泻心汤的主治证候 4.半夏泻心汤的配伍意义 5.半夏泻心汤与生姜泻心汤的鉴别 6.半夏泻心汤与甘草泻心汤的鉴别 第五单元清热剂 细目一:概述要点:1.清热剂的适用范围 2.清热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中医骨伤科重点笔记总结

1<1>.中医骨伤科学古属“疡医”范畴,又称“接骨”“正骨”“正体”“伤科”。 2<4>.唐.·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其中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首次描述髋关节脱位,并分为“从档内处”(前脱位)和“从臀上出”(后脱位)两种,利用手牵足蹬法复位。 3<6>.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首.载其创.的“悬吊复位法..... ”。 明.·薛己..撰《正体类要....》中序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4<6>.清.·吴谦..等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5<9>.损伤的分类..... : 1.) 按损伤部位....分:外伤(皮肉筋骨脉)和内伤(脏腑损伤以及脏腑、气血、经络功能紊乱)。 2.) 按损伤性质....分:急性损伤(急骤暴力所致)和慢性损伤(劳逸失度或者体位不正确)。 3.) 按受伤时间.... 分:新伤(2~3周内)和旧伤(/宿伤)。 4.) 按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闭合性损伤(钝性暴力损伤而无外部创口)和开放性损伤(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皮肤、粘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相通)。 5.) 按受伤程度....(取决于致伤因素的性质、强度、作用时间长短,受伤部位及其面积大小、深度)分:轻伤和重伤。 6.) 按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生活性损伤、运动性损伤、工业性损伤、农业性损伤和交通性损伤。 7.) 按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 分: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性损伤。 6<10>.损伤的外因..... 主要是外力伤害,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四种。 7<11>.损伤的内因.....是指由于人体内部变化的影响而致损伤的因素,包括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和七情内伤等。 8<20>.损伤..的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 、功能障碍。 9<21>.损伤..的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10<21>.骨病..的一般症状体征...... :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11<22>.骨病..的特殊症状体征......:畸形、肿块、疮口与窦道、肌肉萎缩、肌肉挛缩。 12<23>.伤科局部望诊...... 包括:望畸形、望肿胀瘀斑、望创口、望肢体功能。 13<29>.测量肢体长.....度.时,应将肢体置于对称的位置上,而且先定出测量的标记,并做好记号,然后用带尺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四肢长度具体测量方法如下: 1.)上肢..长度:肩峰—桡骨茎突尖(或中指尖) 2.)上臂.. 长度:肩峰—肱骨外上髁 3.)前臂.. 长度:肱骨外上髁—桡骨茎突 或 尺骨鹰嘴—尺骨茎突 4.)下肢..长度:髂前上棘—内踝下缘 或 脐—内踝下缘(适于..骨盆骨折和髋部病变时) 5.)大腿.. 长度:髂前上棘—膝关节内缘 6.)小腿.. 长度:膝关节内缘—内踝下缘 或 腓骨头—外踝下缘 14<30>.测量肢体周径......时,两肢体取相应的同一水平测量,测量肿胀..时取最肿处,测量肌萎缩...时取肌腹部。 15<30>.中立位...0.°法.测量人体各关节功能活动范围...........为:见表1。 16<35>.各部位特殊检查.... 方法及其临床意义:见表2。 17<134>.伤科疾病/骨折的治疗..,应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贯彻动静结合(固定与活动统一)、筋骨并重(骨与软组织并重)、内外兼治(局部与整体兼顾)、医患合作(医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的治疗原则....。 18<48>.伤科的药物治法.... 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 19<48>.伤科内治法的初期...... 治法有:下法(攻下逐瘀)、消法(行气消瘀)、清法(清热凉血)、开法(开窍活血)。 <表1—人体各关节功能活动范围(中立位0°法)>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中内linwenq2整理精

中医内科学 感冒 要点: 1.感冒的定义2?感冒的源流3.时行感冒的定义 要点: 1.感冒的常见病因2.感冒的基本病机3.感冒发病关键 要点: 1.感冒的诊断要点2.感冒与温病早期的鉴别 3 4?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 要点: 1.感冒的辨证要点2.感冒的治疗原则3?感冒的分证论治(包括虚体感冒) 要点: 1.感冒的预防调护方法2?感冒的煎药方法3.感冒的服药方法 咳嗽 要点: 1.咳嗽的定义2?咳嗽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 要点: 1.咳嗽的常见病因2.咳嗽的基本病机 4.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含义

.咳嗽的诊断要点2.咳痰特点的鉴别3.咳嗽特点的鉴别4?咳嗽与咳喘的 要点:1.咳嗽的辨证要点 2 3.咳嗽的分证论治4.外感咳嗽治疗的忌宜5.内伤咳嗽治疗的忌宜 要点:咳嗽的预防调护方法 哮病 要点:1.哮病的定义2.哮病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 要点:1.哮病的辨证要点 要点:哮病的预防调护 口 力 ................. 鉴日目 园 点点 日目旦要要 .哮病的病因2.哮病的主要病机3.夙根的实质 4.哮病发作期的基本病理 要点:1.哮病的诊断要点2.哮病与喘证的鉴别 3.哮病与伏饮的鉴别 2 3.哮病的分证论治4.喘脱危证的证候特点5. 喘脱危证的治疗

要点:1.肺痈的诊断要点 2.肺痈与风温的鉴别3.肺痈与肺痿的鉴别 要点:1.喘证的定义2?喘证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 要点:1 .喘证的病因2.喘证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3 4.喘脱的病机5.喘脱的临床特征 要点:1.喘证的诊断要点2.喘证与哮病的鉴别3.喘证与气短的鉴别要 点:1.喘证的辨证要点 2 3.喘证的分证论治4.上实下虚”喘证的证候特点5.上实下虚”喘证的治 疗要点:喘证的预防调护 肺痈 日 目 目 要点 要点 2. 肺痈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3.肺痈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 要点:1.肺痈的定义 2.肺痈的源流3.主要相关西医疾病的诊断 要点:1.肺痈的病因

成都中医药大学XX年秋季学期中医耳鼻喉科学期末考试试题A.doc

成都中医药大学2005 年秋季学期中医耳鼻喉科学期末考试试题 A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5 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 试卷 (A) 考试科目:中医耳鼻喉科学考试类别:初修 适用专业:中医 2002 级 学号:姓名:专业:年 级:班级: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分值10 10 30 10 15 15 10 100 得分 得 阅卷人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计 10 分) 分1、太医署设立“耳目口齿科”,它始建于代。 2、喉科专著最多出现在代。 3、首次使用《中医耳鼻喉科学》作为学科名称的四版全国中医院校 教材 是在年出版。 4、引起耳疖常见的病因病机、。 5、前组鼻窦包括、、。 6、骨迷路由骨半规管及、组成。 得 阅卷人二名词解释(每题 2.5 分、共计10 分) 分1、耳胀 2、耳鸣 3、鼻鼽 4、喉痈 得 阅卷人三单选题(每题 1 分、共计 30 分) 分1.咽鼓管咽口位于鼻咽部() A. 前壁 B. 顶壁 C. 侧壁 D. 后壁 2.鼓窦入口位于鼓室() A. 前壁 B. 后壁 C.顶壁 D.底壁3.喉部最大的软骨是() A. 环状软骨 B. 会厌软骨 C. 甲状软骨 D.杓状软骨 4.鼻泪管开口于鼻腔的() A. 上鼻道 B. 中鼻道 C. 下鼻道 D. 总鼻道 5.关于旋耳疮,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好发于耳廓前面或耳后缝 B. 皮损为多形性 C.小儿多见 D.多由肺经热盛所致6.耳前瘘瘘口多位于() A. 舟状窝 B. 外耳道 C. 耳轮角前 D. 耳垂 7.关于耳疖,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好发部位在外耳道软骨部 B.多发生在夏季 C.多由风热邪毒外侵

中医骨伤科重点总结

手法运用原则: 早早期合理而及时施行手法,患者痛苦小,痊愈快,功能恢复好 稳施行手法要有力而稳妥,同时注意体位适当 准对局部解剖、伤病性质、移位方向确切掌握,动作要准确,用力适中,避免不必要动作巧手法要轻柔,以省力有效为度。切忌粗鲁,以免增加新的损伤。 手法的作用: 整复移位、消肿止痛、活络舒筋、保健强身 功能锻炼的作用: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濡养患肢关节筋络,促进骨折迅速愈合,防治筋肉萎缩,避免关节粘连和骨质疏松,扶正祛邪 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 骨折合并伤和并发症: 合并伤:1.血管神经和内脏损伤 并发症:1.早期创伤性休克,感染,脂肪或血管栓塞,ARDS,MODS 2.晚期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关节僵硬 骨折愈合: 1.血肿机化期 3周内 2.原始骨痂形成期 4-8周 3.股价改建塑性期 8周后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1.局部无压痛,无纵轴叩击痛 2.局部无异常活动 3.X线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4.在解除外固定后,上肢能平举1kg重物达1min,下肢能徒步行走3min,并不小于30步 5.连续观察两周骨折不变形,观察的第一天为临床愈合日期 骨性愈合: 1.具备临床标准的条件 2.X线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1.年龄 2.健康情况 3.骨折断面的接触 4.断端的血运 5.损伤的程度 6.感染 7.治疗方法的影响 骨折治疗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 锁骨骨折整复及“8”字绷带固定法 整复方法:患者坐位,挺胸抬头,双手叉腰,术者将膝部顶住患者背部正中,双手握其两肩外侧,向背部徐徐牵引,使之挺腹伸肩。 固定方法:两腋下各置棉垫,用绷带从患侧肩后经腋下,绕过肩前上方,横过背部,经对侧腋下,绕过患侧肩前上方,绕回背部至患侧腋下,包绕8~12层,包

2018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2018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

2018年中医内科主治大纲-第一部分(基础知识)考 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 考 试 科 目 中 医基础理论一、阴阳五 行 学说 (一)阴 阳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 用 1.说明人体的组 织结构 1 2.说明人体的生 理功能 1 3.说明人体的病 理变化 1 4.用于疾病的诊 断和治疗 1 (二)五 行学说在中 医学中的应 用 1.说明五脏生理 功能及相互关系 1 2.说明五脏病变 的相互影响 1 3.指导疾病的诊 断 1 4.指导疾病的治 1

疗 二、藏象(一)藏象 学说的概念 和特点 1.藏象的基本概 念 1 2.藏象学说的特 点 1 3.五脏、六腑、 奇恒之腑的功能 特点 1 (二)心 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3.与形、窍、志、 液、时的关系 1 (三)肺 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3.与形、窍、志、 液、时的关系 1 (四)脾 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3.与形、窍、志、 液、时的关系 1 (五)肝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六)肾1.主要生理功能 1 2.生理特性 1 (六)肾3.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七)胆胆的生理功能 1 (八)胃胃的生理功能 1 (九)小肠小肠的生理功能 1 (十)大肠大肠的生理功能 1 (十一)膀 胱 膀胱的生理功能 1 (十二)三 焦 三焦的生理功能 1 (十三)脑脑的生理功能 1 (十四)女子胞女子胞的生理功 能 1 (十五)脏腑之间的关系1.脏与脏之间的 关系 1 2.腑与腑之间的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