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国企业在华技术策略及其影响

跨国企业在华技术策略及其影响

跨国企业在华技术策略及其影响
跨国企业在华技术策略及其影响

跨国企业技术策略及其影响

【摘要】全球化的浪潮下,跨国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甚至主宰着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跨国企业发展的主要手段依靠科技、营销和实力。本文针对跨国企业的科技发展策略,尤其是跨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发展策略,通过技术策略的表现手段,正负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对策来对跨国企业的技术策略进行研究,力求为我国企业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技术策略跨国企业全球化

一、导言

全球化进程愈演愈烈,经济首当其冲。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便是跨国企业,随着经济一体化、政治一体化、贸易一体化扫清了国与国之间的界限,跨国企业得以迅速发展,对世界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影响和作用。据联合国统计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5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高达32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211个国家和地区GDP的63.9%。可以说全球化的跨国企业已经达到了“富可敌国”的境地。作为跨国企业能够保持基业长青的手段,便是依靠领先的科技、先进的营销手段、强大的实力。尤其在近年来,跨国企业加大了科研投入,促进科技成功向现代生产力的转变,跨国企业已经成为世界先进技术和大多数前沿科技的创新者。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WTO,西方国家市场增长已经进入瓶颈期,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以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的经营战略地位日益重要,西方跨国企业为了保持增长,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力度。在投资的趋势中,已经从单纯的资金投入、设备输出升级为技术转移、合作开发,科技含量和技术档次明显得到了提升。

跨国企业的技术策略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会,也遇到了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度跨国企业的技术策略内容、特点和发展趋势做认真而周密的研究,分析这

种趋势给全球化经济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进而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当采取的相应措施。

通过对跨国企业技术策略及影响的研究有着正面和积极的意义,能让我国的企业重视技术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本国企业对国外技术的甄别能力,提高企业吸引技术和转化技术的能力,对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如何有效利用全球资源提高自身竞争力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跨国企业技术策略介绍

跨国企业的全球技术策略主要有三种,一是技术采纳策略,二是技术发展策略,三是技术控制策略。通过对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策略,保证其技术优势地位不被影响,维护其核心竞争力。下面我们就简单看看三种策略的特点:

(一)技术采纳策略

技术采纳策略是指企业对研发出的技术成果予以有效应用的策略。我们常见的方式有技术转让和发挥技术垄断优势。

技术转让诸如技术出售、技术援助等等,例如日本向我国的宝钢公司转让铁矿石冶炼技术、美国向巴西淡水河谷转让采矿技术等等,通常出现在技术多样化程度高的情况下,跨国企业倾向于出售技术。

发挥技术垄断优势,主要是通过直接投资方式呈现,如设立多数控股的合资企业。例如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与英国的太古集团合资在发展中国家设立灌装厂,可口可乐公司提供占原料总额1%的原浆给东道国进行灌装,技术不直接向东道国转移,通常这种方式出现在技术复杂、买方技术能力弱的情况下。

(二)技术发展策略

跨国企业的技术发展策略主要通过与东道国的合作研究战略和研发机构国际化战略来实现。

与东道国的合作研究通常可以见到的方式是与当地的科研机构和高校进行合作,例如吉列公司在中国与几大高校成立了吉列研发实验室,针对相关产业的基础学科进行科研合作。通过这种形式的合作,跨国企业能间接地得到当地政府

的资助,也能为今后开展业务或者招募人才提供一定的便利性,也可以利用高校丰富的资源提高自身研发能力。

另一种形式是研发机构的国际化战略,我们可以见到的例子有诺基亚与微软合作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在人力资源相对丰富和素质相对较高的中国、印度、欧洲、美国,都设立了公司的研发中心,确保研发的成果能够在短时间内在东道国产生效益,进而推广到全球。这类研发一般来说是双向互助的关系,而且更多的是以合约形式形成,研发联盟往往是企业长期计划的重要构成。

(三)技术控制策略

跨国企业的技术控制战略,是将相关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应用到企业技术领域内的竞争,寻求利益最大化。常见的方式有技术控制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

技术控制战略是指跨国企业主动运用法律手段保护专利,最大限度有效保护其合法权益。IBM在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前几年,最关注的便是在当地申请大量的专利,只有当地政府批准其专利之后才量产。这样做既使研发成果得以保护,技术垄断优势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技术标准战略通常是利用一种技术标准使得企业在竞争中能够获得绝对优势地位的总体规则。正所谓“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我们常见的例子有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几乎都是使用微软的windows,全球的3G通信标准几乎都是使用WCDMA制式。通过这种技术标准让跨国企业在全球激烈竞争中获得了巨额的利润,而其他企业只能望尘莫及,沦为附庸。

三、跨国企业技术策略的影响

在全球化趋势的今天,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受到了跨国企业技术策略的影响,既有正面积极作用又有一定的消极抑制作用。

(一)积极效应

1、技术转移促进效应

跨国企业将技术转移到了东道国后,能促进东道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和调查,淘汰产能落后的企业,推动其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促进新产业支柱的形成;通过先进技术的引进,对当地的管理技术人员和工人的培训,有利于提高当地人员

的素质,促进下游产业的形成,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东道国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2、横向技术延伸效应

横向技术延伸效应主要体现在模仿效应、竞争效应。首先,模仿相应表现在以下:跨国企业采用了先进技术产生的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必然会刺激东道国的改进,直接促进当地生产水平的提高。其次,竞争效应也对东道国企业有着积极影响。由于新技术的进入打破了市场的平衡,原有企业在受到危险的情况下,能激发创新能力,通过对本地市场的熟悉而主动寻找新的增长方式。

3、纵向技术延伸效应

纵向技术延伸效应主要体现在对上下游企业的积极影响和相关技术的引入。首先,跨国企业引进了先进技术后,往往需要上下游的配套企业合作,为了保证质量,跨国企业往往会提供技术援助、咨询等服务以改善配套企业的技术水平。其次,引入先进技术之后,必然需要相关的维修、操作技术,而这种联系对东道国企业的产业技术水平也将有所帮助。

(二)消极效应

1、技术附庸

东道国企业对外方企业的技术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在合作之前,东道国一般具有研发能力。合作之后,为了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往往取消原有研发部门,直接引进先进技术,加深了对跨国企业的技术依赖。一个鲜明的例子是东亚的产业结构,东亚各国的产业结构完全依赖于跨国企业的分工,东南亚提供原料、中国台湾负责加工、日本韩国负责研发和营销,这种模式下,日本韩国在97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对订单的需求减弱研发投入减少,东盟国家由于体量小深陷危机泥潭,凸显了技术依赖的弊端。

2、技术鸿沟

跨国企业为了维持自己的领先地位,对于核心技术的转让是严格控制,东道国往往只能在培训中学到操作技巧而非产品设计和工艺改进,东道国企业很难接触到核心技术,久而久之加大了两者的技术差距,形成无法逾越的技术鸿沟。3、技术不适用性

跨国企业在转让技术时,出于国情的差异,技术本身的差异,会导致当地国家的技术接纳出现一些问题。最明显的不适应性有“技术刚性”、定位差异、有害技术三种。技术刚性表现在发达国家可能对劳力的节约型要求较高,而发展中国家对于技术整合有着较高的要求,这种差异导致技术不适应性。定位差异表现在发达国家的技术可能适合生产高品质产品,而发展中国家希望生产的是性价比相当的产品,导致发达国家技术在发展中国家的不适。有害技术则指的是将不适合本国国情的技术,诸如高污染有害技术、劳动密集型技术转向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往往为了经济效益而忽略生态环境等因素,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是没有帮助的。

4、技术陷阱

由于信息不对称,跨国企业在转让技术时,往往会占据优势。待东道国引进了相关技术之后,发现还需要引进相关的资源、配套人员、配套技术,或者因为本国的技术能力不足难以消化先进技术,导致恶性循环和资源浪费。

5、研发资源流失

跨国企业凭借其优厚的条件和丰富的平台资源,吸引了东道国的优秀人才,本地人才在当地缺少资源和发展空间,只能选择跨国企业的平台寻求发展。诸如全世界最优秀的IT人才聚集在了硅谷,规模效应又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相反像很多发展中国家因此人才外流,导致科研的空心化。印度的顶级IT人才都在硅谷工作,印度本地只能承接诸如电话呼叫中心、软件外包等IT、服务行业中下游的产业,难以掌握核心技术。

6、抑制创新

跨国企业通过技术标准垄断、缔结研发联盟来维持自己的优势。而东道国技术水平与其相比有巨大差距,很难与跨国企业缔结联盟,作为技术后进的企业只能跟进先进企业的技术,实施突破创新的难度更大。例如德国西门子公司掌握了磁悬浮列车的技术,尽管中国和德国进行技术合作,但是中国在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之后,反而发展了部分核心技术。德国方面主动要求加大技术投入,通过技术扩散,抑制住中国的标准,以便自己控制住磁悬浮的核心技术话语权。

四、发展中国家的对策

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既利用跨国企业技术引进的正效应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又要注意防止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特别应当关注以下几点:

(一)增强引进能力,鼓励创新

在发展中国家内应当积极主动建立科技创新和技术贸易的跟踪方式,积极关注国际技术贸易的价格水准、贸易方式进行动态比较,合理挑选投资项目,引资过程中有备而来。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要注重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通过对先进技术的改进,形成适合本地的技术,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甚至能形成行业的标准,这样才能真正建立属于发展中国家自己的完备工业体系。

(二)鼓励跨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的研发投入

新兴市场国家在21世纪的全球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主动,必须加紧研发和创新的速度。应当要主动积极融入跨国企业的研发中,鼓励引进新技术,扶持跨国企业研发中心在本地的运营,这既是提高发展中国家引进投资的水平也是提高发展中国家研发能力的诉求。与跨国企业的研发投资合作,将能通过积极参与跨国企业在当地的研发投资活动,对提高研发水平和开展跨国投资决策有着重要积极的意义。

(三)发展中国家应制定适合本国的技术策略

尽管跨国企业向发展中国家不断转让技术,但是涉及到核心的关键技术如航空、军事、新能源等重要行业是不会转让的。作为发展中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科技战略,集中力量做好开发。

首先,必须制定知识产权规划。将知识产权作为国家的战略发展要旨,注意对知识产权资源的管理,建立适宜本国的国内外知识产权统筹协调机制。另外,尤其应当注意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结合,不能一味对发达国家的超标准保护进行让步,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一定要结合本国实际。

其次,应当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结合各国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行业所处的技术阶段,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本国的技术标准。要充分利用WTO允许的规则限度下,有策略地提出适合本国的技术标准,抢占相关行业技术领域的制高点。(四)开放市场,培育有效市场竞争力

过去的历史表明,跨国企业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移很重要的一个动力是面临本国相关企业的竞争压力。在一定的竞争压力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将

刺激跨国企业对发展中国家持续转移技术。当地政府也应当要鼓励和改善企业的创新机制,增强内地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形成可以抗衡的群体。同时,要注意制定《反垄断法》,防止跨国企业利用技术优势进行垄断。在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短期内无法具备竞争能力的行业内,至少应当引进两家以上的跨国企业,形成有效的竞争,避免完全垄断,也更能促进跨国企业的加快技术转移,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有帮助。

(五)积极发展配套产业,积极与跨国企业开展合作

要加强培育能为跨国企业服务的上下游企业,实现产品线的完整配套和各项服务功能的配套,积极主动嵌入跨国企业的全球产业链内。加强对配套企业提供政策优惠、科技支持、信息支持,充分激励政府、科研单位的积极性为具有一定实力的内资企业提供咨询、配需、资金等各项服务,促进技术产业链的延伸。鉴于跨国企业在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移形成的技术溢出效应,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东道国企业,应当充分抓住这一机遇,主动与跨国企业开展合作,主动成为其的供应商、外包商、支持,利用溢出效应提高当地的技术水平。

(六)建立和完善国内技术市场软环境和硬环境

要在各个行业内,尽快建立和完善技术市场,让本地技术标准走向国际,国际技术市场能够接受当地技术,实现国内技术和国际技术市场的融合。这样才能促进跨国企业愿意投入研发和集群式的技术投入,通过技术的融合和扩散形成规模效应。从具体的细项上看:

首先,要完善各国的银行治理机制和内控机制,为资本市场的运作提供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我们看到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的股市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均有大起大落的经历,这样将不利于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不利于国外的投资和技术转移。纳斯达克市场上,很多科技公司遭遇“浑水公司”的狙击,像中国的优秀IT企业东南融通因此陨落。如果没有好的金融环境,发展科技犹如无源之水。

其次,要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我们看到俄罗斯排名靠前的企业大都是资源型公司,如石油公司、能源公司,主要在于当地民企的创新不足,而关键因素在于俄罗斯的体制不够健全,企业不能按照市场法则做事。所以,建立和发挥市场机制,是企业走出去的前提。

第三,净化投资环境改善行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缺乏民主的国家,如非洲,往往比较腐败。应当提高法规的透明度,降低一线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对贪赃枉法严惩不贷才能降低跨国企业的投资成本,加强投资意愿,才可能引进更多先进技术。

(七)健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打好法律基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直面国际市场和规则,打击假冒已经成为了各国政府的共识。健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也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输入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发展中国家的政府要积极制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战略,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安全稳定宽松的法律环境。

首先,应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例如中国市场上假货仿牌充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对知识产权侵权查处力度有限,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市场经济下的铤而走险。应当要努力宣传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

其次,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各个发展中国家应当尽快明晰自己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如何,按照WTO的准入机制完善配套法律法规,为跨国企业输入技术消除障碍。

五、结论

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发展和技术引进效果取决于跨国企业的技术策略和当地政府的技术引进战略两个方面;跨国企业的技术转移战略则取决于公司的经营战略、母国的法律法规和东道国的影响。

本文先从跨国企业技术策略的三种方式技术采纳、技术发展和技术控制三种措施开始介绍,进而分析这三种方式所带来的正效应有技术转移、技术横向延伸、技术纵向延伸三种优势;同时也让当地国家的企业束缚住了研发的发展,表现在技术附庸、技术鸿沟、技术不适用性、技术陷阱、研发资源流失、抑制创新。在以上的介绍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要增强技术对发展中国家引进的贡献,就必须从政府层面引起重视,应当制定符合国情的知识产权策略、技术发展战略,加强对技术的甄别;企业也应当加强对引进技术的转化和再创新,重视模仿重视学习,构建学习型组织。

本文的研究限于篇幅和时间,仅仅是初步和探索性的试探,近几年来,全球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趋势多变,结论难免有些滞后和不足。这将是我们今后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李安方,跨国公司R&D全球化一理论、效应与中国的对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

[2]李忠军,当代国际技术转移与对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9-10

[3]刘云、王硕,跨国公司海外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模式初探,预测,2004,6

[4]齐欣,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直接投资中技术转移的效应分析,现代财经,2000,4

[5]张纪康,跨国公司与直接投资,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6]陈传明、朱华桂,基于掌控核心技术的外资战略调整,南京社会科学,2003,

[7]林海、吴松毅,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12

[8]兰天,在华跨国公司R&D本土化战略联盟探析,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

[9]林洁,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地内部化趋势及其原因分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

[10]张玉杰,跨国公司战略演变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影响,改革,2005,9

[11]朱华桂,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科研管理,2003,2

[12]江小涓,理解科技全球化,管理世界,2004,6

[13]张城、吕世生,跨国公司在华技术策略及其影响,国际经济合作,2003,9

[14]李文丽,刍议企业学习类型和技术策略的关系.商业时代·学术评论,2006,

14

[15]李海燕,企业的技术策略选择与人力资源管理.科技与管理,2005,6

[16]乔标,我国通信制造企业的国际化经营阶段的进程分析.企业观察,2008,8

孟祥民 跨国公司全球投资经营战略发展态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

跨国公司全球投资经营战略发展态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科技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根本性的新变化: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技术信息化、经济权力从原来的集中于制造厂家向销售商和客户分散等等。这些变革极大地改变了跨国公司的经营环境、竞争规则和创造价值的方式。在上述经营环境巨变的情境下,全球大型跨国公司率先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调整与管理改革,从而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些著名跨国公司进行的战略调整和变革创新,有助于我国政府和企业更有效地吸引和利用外资. 1、经营业务归核化-中国成为跨国公司非核心业务一个重要外包基地 二战后,许多大型跨国公司为了分散风险,曾普遍采用业务多元化经营战略。但其弊端也逐步显现出来,如摊子过大或不熟悉非相关领域等,导致收益降低,甚至高负债。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企业又纷纷由多元化扩张向有竞争力的主营业务回归,实施归核化战略,其要旨是:把公司的业务归拢到最具竞争优势的行业上;把经营重点放在核心行业价值链上自己优势最大的环节上;强调核心能力的培育、维护和发展。这是跨国公司在外部环境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一种主动选择,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核心主业、提高竞争力而实施的战略转移。可以预计,归核化将成为21世纪初各国大企业或跨国公司的主导型战略。 最近值得注意的一个新趋势是,跨国公司在向中国转移制造业价值制的组装加工环节的基础上,开始把制造业价值链条中的服务环节,如战略咨询与管理、研究开发、产品设计、营销、公共关系、金融服务等转向中国,带剥了外资流向中国。中国入世以来,跨国公司将服务业向我国转移的趋势明显。例如,英国汇丰银行在2002年把地区总部从香港转移到上海并把技术保障中心迁到深圳,把呼叫中心转移到广州和上海。摩托罗拉公司将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给上海对外服务公司,为其进行销售团队的招聘、培训和管理工作。 2、职能与资源配置“全球化”——中国成为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网络的一个重要结点 马克思曾经指出,资本为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有一种要超越一切民族和国家疆界的冲动和欲望。近年来,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并不限于个别国家和地区,而是追求全球布点,扩大势力范围。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凭借其巨额资产、庞大的生产规模、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的管理手段,将其触角己伸展至全球的各个角落,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它们的子公司以及分公司等分支机构遍布世界各地,在经营管理上带有明显的“全球战略”特色,即放眼全球资源和市场,把各种职能行为-融资、研究开发、零部件生产、总装、会计、培训等等-安排到能最好地实现公司全盘策略的地方,并实行统一控制,这样创造了企业内部的国际化分工。 对于实行全球战略的公司来说,已逐渐淡化了跨国公司总部区位概念和公司的民族身份。总部可以设在任何一个合适的国家和地区,只是作为一个连接网络内各线路的通信中心。全球化经营战略要求经营者具有宽广视野与胸怀,竭力使本公司融合在东道国里,如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麦克唐纳、福特、菲利浦、索尼等在世界范围中都愿淡化公司的民族身份,在决定投资战略时,他们优先考虑能否有效地利用其全球网络中的人才、资本、技术和自然资源,而不是狭隘的地域观念。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当前跨国公司投资已经成为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中已有约400家在华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家先后发布施行了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外商投资电信、民航、银行、保险、以及外商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上市公司公司国有股、法人股向外商转让、qfii等多项法规,进一步增强了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信心。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纷纷加快在中国的投资步伐,跨国公司新投资和增资项目大量增多,去年1-11月,经国家计委(或报经国务院)审批的大中型外商投资项目38个,总投资逾120亿美元。一批由大型跨国公司投资的重化工、能源、汽车、电子等资金、技术密集型大项目相继签约和开工建设,银行、保险、商业流通等服务贸易领域的投资日趋活跃,新来华投资的跨国公司不断增加,我国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呈现良性发展势头。一、新的趋势和特点相比入世前后,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出现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主要集中以下三个方面:(一)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1、在外商投资最集中的加工制造业中,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明显增加。如电子通信制造业,2001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70.9亿美元,占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达15.1%,比1997年提高了9.2个百分点,2002年1-10月,这一比重进一步上升到17.1%.该行业国际前10位的跨国公司中,已有8家在华投资设立了130多个合资或独资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品已经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占据了相当的份额。汽车行业中,上海大众、南京依维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增资,宝马、现代设立了新的合资项目,丰田、日产分别与一汽、二汽签署了全面的合资合作协议,本田计划在广州合资建立出口轿车基地。石油及石化行业中,西气东输、上海联合异氰酸酯、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等,均为著名跨国公司投资的数十亿美元的特大型项目。这些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大项目弥补了我国产业链中的空白,并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为其配套,形成产业聚集的区域,极大地增加了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产品附加值和国际竞争能力。2、随着入世后我国扩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服务业利用外资发展迅速。2002年1-9月,我国服务业吸收外资合同额161亿美元,同比增长36%;实际外资金额95亿美元,同比增长49%,约占我国同期实际利用外资的1/4.部分地区外商投资服务业的势头更加强劲,上海1-10月服务业吸收外资合同金额增长了97%.表明入世后境外投资者,特别是跨国公司对我国服务业的投资日益活跃,服务业吸收外商投资的巨大潜力初步显现。2002年以来,金融、商业领域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取得了积极进展,其中,商业分销领域,新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17家,其中连锁企业16家,原有外商投资商业企业新设分店7家;银行领域,至9月底国内已设立外资银行分行147家,其中45家获准开展人民币业务,最近美国新侨投资参股深发展银行超过18%的股份;保险领域,继去年11月英国标准人寿等3家外国保险公司获准进入中国后,在华外资保险公司已达34家,设立的营业性机构约50家,近期汇丰集团出资6亿美元参股平安保险10%的股份;证券领域,德国安联公司己获批准,率先在北京组建了合资证券管理公司。服务贸易领域一直是跨国公司投资的目标,一些跨国公司已准备多年,随着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将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进入该领域,也是今后跨国公司投资的热点之一。跨国公司投资服务业,对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并可以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二)跨国公司更加注重本地化经营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促进了国际产业转移,跨国公司为提高全球竞争力和开拓中国市场,纷纷来华投资,而中国的综合优势使众多跨国公司增强了“扎根”中国的信心,跨国公司开始在中国推行全面的本地化经营策略。他们不仅利用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中国生产其产品,而且将全球经营网络中几个核心部分都向中国进行转移,在生产、研发、管理、采购、品牌各个方面都加强了本地化的进程。1、跨国公司将生产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的速度加快。虽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大幅降低了进口关税,但是,从降低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和确保市场份额等长期战略考虑,跨国公司仍纷纷将制造业的生产重心向我国转移,将中国作为跨国公司重要的制造基地。如拜耳公司、巴斯夫公司、bp公司等都已经开始实

一、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定义和特征

一、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定义和特征 1、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含义 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是指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期达到长期总体效益的优化,即在正确战略思想指导下,在科学分析国际经营环境和自身经营条件的基础上,为求得长期生存和发展而作出的总体、长远的谋略。全球战略是一个以变革为实质内容的概念。 2、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特征:全球性、长远性、纲领性、抗争性、风险性 3、全球战略决策具有如下性质: (1)决策对象复杂,没有经验(2)面对的问题突发性、难以预料 (3)决策的性质直接涉及公司的前途(4)评价困难,难以标准化 4、对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提高公司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2)有效地发挥经营活动的整体功能 (3)统一跨国公司内部职工的思想行动 二、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基本内容 1、全球战略的基本结构 一项完整的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应该包括四个层次: (1)整个公司的全球总战略 (2)各个国家和地区市场的经营战略 (3)子公司、分支机构层次的经营战略 (4)经营业务类别和产品类别的战略 从纵向进行分析,每种不同的战略都又都有以下三部分组成: (1)战略思想(2)战略目标(3)战略对策 2、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思想 1.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思想的基本观念 (1)全球用户观念(2)全球竞争观念 (3)全球创新观念(4)全球时效观念(5)全球系统观念 2.影响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因素 (1)符合发展现代商品济的要求 (2)要符合国际社会发展的要求 (3)要符合国际市场和资源优化组合的要求 3.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目标:是指跨国公司在较长时期要达到的全球经营的总水平或预期效果。它是全球战略的核心,是全球战略思想的具体化、定量化。 3、全球战略目标的内容 (1)生产经营方向(2)用户和市场方向(3)自身的发展方向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及其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及其对策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更多的跨国公司采用各种方式进入了中国市场。同时,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战略也出现了一定的调整和变化。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如何应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已经成为摆在中国政府和企业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关键词: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 在改革开放初期,跨国公司对华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当时外商对中国的国内政策、法律、市场环境、消费习惯等都很不熟悉,缺乏在中国市场运作的经验,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法制环境、政策的稳定性、政府行政干预等存在顾虑,因而对投资持观望、试探、谨慎的态度,主要形成了以合资和合作方式为主的格局,以便充分地利用中方的人才等资源熟悉、了解当地市场信息。 随着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政策环境的改善以及对独资限制的减少,跨国公司也积累了在中国市场的经验,跨国公司已经把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但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战略也出现了一定的调整和变化。 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 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在中国的投资策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方面说明,随着总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战略中的地位也得以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

跨国公司通过不断变化自身的经营战略来积极面对和适应日益强化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从总体上看,这种调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华投资结构的调整 目前,全球产业结构正在进行调整,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全球工业化的重心也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稳定的政局和优越的投资环境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度不断加大,使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更加活跃。许多跨国公司开始把加工制造中心转移到中国,还有一些跨国公司通过提供资金、设计标准、技术和管理,在中国投资零部件制造业,同时加大在中国的采购力度,将中国融入其全球经营网络。 从总体上看,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结构在过去20年里不断演变。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90年代初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近年来,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逐渐由传统的资源导向、资本导向,转变为知识创新导向,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投资重点,投资呈现高端化趋势。 2.把中国纳入其全球化经营网络和价值增链条之中 跨国公司新增的投资主要流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如信息技术、电子产品、电信设备、制药、石油化工和发电设备等。跨国公司着眼于在中国市场的整体战略投资,对产业链中的各个阶段进行纵向投资并强化销售、售后服务网络以及培训中心的建设。同时把分散在中国的单个投资项目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使资金、人员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并优化组合,产生整体效益。

跨国公司在华十大公关危机案例

2005年度跨国公司在华十大公关危机案例案例一:索尼“问题相机”危机 品牌:索尼 危机性质:产品质量 危机指数:6 案例描述:12月上旬,浙江方面抽检发现,索尼6个型号30个批次的数码相机存在包括自动白平衡失效、成像均匀度不好、液晶屏亮度不够、自动曝光不准确等问题,被定性为“不合格”。当浙江省工商局的消息传到索尼中国负责数码相机业务的公关部经理耳中时,对方“感到惊讶”,并间接质疑浙江方面的评测结果:“这些相机都是在市场销售了一段时间的产品了,此前也经过媒体多次评测。” 与此同时,索尼的公关也在紧张进行中:一面质疑检测标准,一面抵达浙江沟通;一面对媒体矢口否认相机“存在问题”,一面又对媒体“恩威并用”,以订阅报纸换下稿件,或者以撤销广告威胁媒体放弃报道。 12月16日,索尼开始改变口径,宣布即日起所有涉案6款相机全线撤柜、停止销售,以待送交国家数码相机质检中心作进一步的检验,并公开承认“企业标准文件中出现与索尼实际产品性能不符的情况”,并就此向消费者道歉。 12月19日,索尼第三次发表声明,强调向杭州相关检测部门提交的企业标准数据与数码相机本身被检测出来实际性能不完全一致,导致相关产品被判定为检测不合格,是生产厂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疏忽,属于内部管理问题。再次向中国消费者道歉,承诺受理消费者的退货要求。 然而,开通的退货电话却迟迟不能够打通。即使开始办理退货的相机的消费者,却遭遇了“打白条”的尴尬。

案例点评: 索尼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中,一方面是整个公司在巨亏的压力下面临着出井伸之退位、外国人霍华德?斯金格担任CEO之后,如何带领企业转型寻找方向的问题,其次,则是12月22日北京市统计局通报经济普查数据,并曝光部分违规企业,索尼赫然在榜:经查,索尼中国公司在“本年应付福利费总额”指标瞒报598万元,在“商品销售总额”指标瞒报18亿元! 看来,索尼已经是四面楚歌了。如何从危机中全面突围则是摆在索尼人面前最为紧要的任务。以老大自居,天下唯我独尊,将政府部门、媒体不放在眼里,置消费者利益于不顾,就索尼问题相机方面的拙劣表现来看,我们似乎还看不到索尼人对自身问题严重性的认知程度,何以突围? 索尼必须迅速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强化危机管理的力度,彰显其管理的艺术性和成熟度,针对政府、消费者、公众,以坦诚、负责任、近距离地作系列性的沟通和交流,以消除读者对索尼企业、索尼品牌和产品的重重疑虑和信心。如果信心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将对索尼后续的工作的开展,设置诸多的障碍。

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论文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目录 【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新趋势?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跨国公司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面对国外跨国公司投资发展应采取的对策.......................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摘要】跨国公司作为的主要载体,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不断增加有力地带动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潮流。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已经进入全方位阶段,投资力度强化,投资项目系统化,投资方式多样化,对中国经济的各个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应对挑战。 【关键词】跨国公司国际投资中国市场

一、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跨国公司重点投资的主要是服装、电子元器件、塑料制品、皮革制品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90年代初期以后,跨国公司多投资于微电子业、汽车制造业、家用电器业、通讯设备业、制药业、化工业等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进入新世纪以来,高科技产业、金融保险业以及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投资又逐渐成为跨国公司新的投资热点。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业跨国公司都看好中国市场,其投资的产业分布表现为: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三产业发展迅速。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大多数集中在那些集中度和规模效应较高的行业里,按照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根据技术水平划分行业的标准,截止2004年底,在统计的1204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企业中,属于低技术行业的有217家,属于中等技术行业的有684家,高技术行业的有303家。 二、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对中国市场环境的逐渐熟悉,以及对中国市场潜力和重要性认识的加深,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呈现出大规模系统化现象。这种大规模系统化,既表现为跨国公司不仅对单个企业进行投资,而且对一个产业的上、中、下游各个阶段的企业进行大规模投资;同时又表现为既投资于生产性项目,又大规模投资于融资、采购、保险、咨询、销售、运输和售后服务等各个运营环节。更加重视其对外投资的全球市场整体性和系统性。 进入21世纪以来,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力度加大,研发机构数量增多。包括微软、通用汽车、英特尔、诺基亚、的世界著名跨国巨头在中国都建立有研发机构。在数量增多、额度加大的同时,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形式也出现多样化趋势。目前主要有建立独立的研发机构、与中国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或合资进行研发、与中国企业建立技术联盟等形式。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人力资源管理遇到了新的挑战。国际性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国外员工的招聘、培训、薪酬和工作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特殊问题。企业为了更加充分地利用国外的资源优势,就必须对其他国家是行直接投资,建立独资企业或合资企业。这些业务范围在地理空间上超越一个国家用公司就被称为跨国公司。在本文中,我们讨论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和特点。 (一)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 跨国公司指的是在多个国家设立子公司,并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获取和分配资金、原材料、技术和管理资源以实现企业整体目标的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对于跨国企业的成功与失败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一、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与国内人力资源管理有很大的差别。首先,对于很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国际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考虑比国内人力资源管理更多的因素。例如,派出员工的薪酬是以东道国的货币作为计价单位的,而本国与东道国的汇率的变化将影响到这些派出员工的实际收入的增加或减少,这是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考虑与协调的。第二,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包括的内容比国内人力资源管理要复杂。这是因为跨国公司中的员工来自两个甚至更多的国家,会涉及到员工文化差异的问题。一些跨国公司来中国投资之后,发现需要为基层*作员工提供住宿条件,被派到中国工作的外方员工发现自己的收入面临本国和中国政府的双重征税要求等问题。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时代到来和迅猛发展,跨国公司将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经济组织,这就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跨国公司需要招聘、选择、培训和补偿员工以使他们能够在国外的分支机构中为本组织工作;同时,还可能需要从国外招聘员工来本国工作。于是,跨国公司就需要解决跨文化问题在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的影响。 二、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模式 跨国公司实施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有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四种: 1.民族中心主义原则。在这种管理方法中,跨国公司将在本国母公司中的政策与*作方法直接移植到海外的子公司,这些子公司由母公司派出的本国员工管理,同时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政策实行严密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子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就需要在公司总部的规定与东道国当地的员工可以接受的政策之间进行协助调,工作的难度比较大。 2.多中心原则。在这种管理方式中,母公司与子公司基本上是相互独立的,各个子公司实行适合当地特定环境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也由当地员工担任。在这种情况下,子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有很大的自主权,因此工作起来就比较简单。 3.地区中心原则。在这种原则方式中,子公司按照地区进行分类,如欧洲区、大中华区和北美区等。各个地区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尽可能地协调,子公司的管理人员由本地区任何国家的员工担任。在这种模式中,地区内部的协调与沟通的程度很高,而在各个地区与公司总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是非常有限的的。 4.全球中心原则。在这种管理方式中,公司总部与各个子公司构成一个全球性的网络,该网强被看作是一个经济实体而不是母公司与各个子公司的一个简单集合。全球中心原则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服务于整体最优化的目标,因此既可以有在整个网络中普遍适用的政策,也可以有局部适用的政策。人力资源管理和其其他管理工作可以由最适合的任何国家的员工担任。在地区中心原则和全球中心原则情况下,子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都需要在整体的人力资源战略要求与当地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之间进行平衡。 (二)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一、人力资源计划的特点 对于那些建立了全球性战略目标的跨国公司,制定关于如何有效利有其人力资源的计划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一些子公司中,人力资源

跨国公司在华公司区位选择

跨国公司在华公司区位选择 【提要】跨国公司进行对外投资必须考虑区位的选择问题,即选择什么样的区位才能达到获取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影响区位选择影响主要表现为一些如劳动力、自然资源的价格及可获得性、关税、国家政策和非关税壁垒等等。本文针对跨国公司在中国地区的区位选择展开论述。 【关键词】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区位选择 【研究的意义】一般来说,跨国经营是指国内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分支结构,并以此为基础所展开的跨国界的以赢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约翰·费耶维舍(JohnFayerweather)教授认为:“尽管人们可以给跨国经营做出一个十分复杂的定义,但它只有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它是涉及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营活动。因此,跨国经营所特有的一些概念必须直接来自于与被国界以某种方式所分割的经营过程。”跨国公司是对外开放的一翼.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历史的发展证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述的正确.由于交通、电讯等科学技术的发展,整个世界好似变小了,各个国家在空间、时间上的距离缩小了,国际间在经济、科技、文化方面的交流和合作越来越紧密,而且形成了新的国际分工.任何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都离不

开这种经济交流的形式,因此研究跨国公司在华公司区位选择对我国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正文】区位因素是跨国公司在进行国际投资决策时,必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具体选择什么样的区位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长期以来,跨国公司主要考虑一些如劳动力、自然资源的价格及可获得性,关税、国家政策和非关税壁垒程度的高低等等。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选择到中国来建立分公司。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与社会性质可以发现不光是我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对外资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开放,我国良好的经济形势与政策、社会主义国家的属性、逐渐增强的科研实力和便捷的交通等也渐渐成为吸引跨国公司来华建厂的重要原因。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于理解跨国公司理论及其行为将是很有帮助的。下面就上述论点展开论述。 一、我国的鼓励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在华设分公司 1999年9月,作为试点,北京市出台了《关于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若干规定》。然后,上海、广东等地陆续出台了优惠政策,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2004年3月,商务部修订出台的《关于举办外商投资性公司的规定》,将地区总部作为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投资性公司发展的高级阶段,明确将“地区总部”概念列入了《规定》,为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提出了可遵循的规范。 中国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的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赋予地区总部可从事的经营范围上,具体而言,除了投资性公司可从事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 1.下列不属于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一般模式的一项是(B ) A.混合中心模式 B.单一中心模式 C.多中心模式 D.全球中心模式 2.下列属于国际人力资源经营环境外在因素的一项是(C ) A.高层主管的态度 B.子公司的自主权 C.法律环境 D.国内资源的聚集程度 3.下列知识要素中位于“冰山模型”海平面之下的一项是(B ) A.宗教信仰 B.对于权威的态度 C.教育 D.物质文化 4.设立国外分公司组织结构的适用范围不包括(A ) A.出口业务不断减少 B.出口各种不同种类商品 C.直接销售取代海外代理商 D.授权给海外分公司 5.下列各项中不是人才本土化目的的一项是(D ) A.发挥本土化优势 B.加快海外网点的构建和进程 C.降低经营成本 D.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 二、多选 6.外派人员的特点包括下列各项中的(A B C D E ) A.隐藏性 B.补偿性 C.风险性 D.独立性 E.移动性 7.全球中心模式的缺点有(A C D E ) A.国籍的敏感 B.全球地理范围集中,成本较大 C.控制能力 D.雇佣程序繁琐复杂 E.可能会引起内部矛盾 8.国际管理者的特质包括(B D E ) A.间断学习 B.直觉预测 C.坚持己见 D.团队精神 E.适应混沌多元 9.下列各项不属于外派人员对母公司的意义的是(A B C E ) A.加强子公司的管理控制 B.提供文化入侵机会 C.弥补子公司的人员数量 D.维持良好的信任关系 E.降低本国信息的不对称 10.外派时的教育训练课程包括(B D E ) A.留学信息提供 B.生活信息提供 C.封闭训练 D.自我训练 E.师徒制 三、填空 11.跨国公司发展的四个阶段为(国内阶段)、(多国阶段)、(跨国阶段)和(全球阶段)。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现状和特点

1、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现状和特点 1.1投资努力加强 根据对外经贸合作部的统计数据,从2005年1月到12月,中国外资总额为692亿美元,比同时期增长10.43%;实际利用外国资本469亿美元,比同时期增加14.90%。2002年1月到12月,外资总额为439.9亿美元,比同时期增加31.47%;实际利用外资245.79亿美元,比同时期增长18.69%。到2002年6月末,外资总额为7892.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198.02亿美元。 1.2投资项目系统化 跨国公司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潮流,增强自身竞争力,“服务”趋势加强。同时,跨国公司也加强在制造产业链中的营销,物流,研发,售后服务,把一般制造业,制造业装配线转移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中国变成了跨国公司制造业发展的首选地。 1.2.1继续投资制造业 在中国加入WTO后,给跨国公司投资中国制造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跨国公司已经在制造业领域的投资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新措施。他们已经作出调整,和投资计划一致。大型跨国公司已经在中国投资并建立了几个甚至几十个制造公司。中国制造公司已经在许多消费型生产领域具有相当强的实力,关于这些领域,跨国公司没有再投资和建立新的工厂,而只是向某些制造产业项目进行采购。 1.2.2投资产品服务产业 随着中国加入WTO,跨国公司逐渐进入中国服务业领域。包括银行金融产业,保险业和证券业,包括批发、零售、外贸、分销的物流产业还包括法律咨询产业、会计、管理、公共关系等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热点。跨国公司正在促进它在中国的公司投资到当地的总部。一些公司把中国的总部作为亚太总部。同时,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操作中心。在当地总部之下,也经常有采购中心、分销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媒介中心等等。 1.3投资区域集中化 自从2005年,跨国公司已经增加投资到渤海经济圈,把北京和天津作为中心;增加投资到扬子江经济圈,把上海作为中心;增加投资到珠江三角洲地区,把香港作为中心。到2005年,85.96%外资分布在东部地区,8.78%分布在中部地区,5.26%分布在西部地区。以上数据表明:近几年,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并不像人们希望的那样增加中西地区的投资,而是依然把东部地区作为投资的关键地点,并且有扩大在东部投资的趋势。 1.4投资方式多元化 1.4.1根据UNCTAD’S的统计数据,跨国并购在中国可能10亿到20亿美元。中国每年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大约300到400亿美元,将近5%是跨国并购,其他大部分是新建项目投资。同时,在中国出现一些非典型并购。当建立合资,许多持有现金和技术的外国商人被估计为股本,获得中国企业的已经存在的股本。对于中国方面,这也是合并和收购的一种形式。例如:美国福特电机公司用4千万美元采购中国江陵汽车公司80%B股,因此导致江陵汽车20%的资本股变为江陵汽车重要股份。 1.4.2从合资到独资 独资趋势不是跨国公司最近的新趋势。自从1997年以来,中国的外资企业数多于合资企业数量,从2000年开始,外资企业实际使用外资额超过合资企业。,从发展趋势可见,独资企业越来越超过合资企业。例如,中国外资额为1 5643,合同金额430亿美元;新的外商合资8894,合同外资176亿美元。独资企业项目数是合资企业项目数的2倍。 1.4.3从单个投资单个项目到投资产业链 大型跨国投资不是单独在中国,而是完整的产业链投资。跨国公司能驾驭完整的产业链投资到一起,或者在中国建立必要完整的系统,它能获得在中国竞争的主动权。Nokia是一个在

论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一).

论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一) 摘要:中国进入WTO以后经济与全球接轨,跨国公司的发展大大加快,在全球化经济竞争当中,我国的全球化跨国公司将如何走出去,如何发展和经营管理值得深思。 关键词:跨国公司;发展;管理 跨国公司是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国际化金融组织,特别是在近五六十年发展迅速,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进入我过的跨国公司逐渐增加,对我过的经济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我国的跨国公司也逐步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我国的跨国公司也加发展,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我国的跨国公司该如何发展和经营管理,成为眼下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跨国公司的必要派性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同时也有大量外国企业和资金涌入中国,中国的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加大跨国公司的发展力度成为必然。 1经济全球化促使中国与世界接轨发展跨国经济。全球化是指跨民族、国家、政治疆界的经济扩展,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如果哪个国家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就意味着被淘汰。我国要溶入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就必须把目光放远指,向国际市场,大力发展跨国公司。这样才有助于中国经济更稳定的发展。因此发展跨国公司是世界发展大趋势的需要。 2经营与发展跨国公司有助于改善国内部分行业的产品、劳力大量过剩。中国已经进入了产品过剩时期,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格局,大量的积压商品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政府对内提出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等政策,在对外方面我想加强对外贸易和发展跨国公司也是改善产品过剩的好办法。同时众所周知中国是人口大国,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导致事业人口增加,而且农村剩余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负担,如果能大力发展跨国公司则有助于扩大人口输出,加快国内经济发展。 3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利于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指导国内企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积极引进外国的先进生产管理技术,跨国公司正好能在这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把外国好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引如中国从而知道国内企业的发展。 二我国跨国公司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 1跨国公司的本土化问题。无论事实中国还是别的国家的跨国公司,目前存在的很大一个问题就是公司的本土化问题。世界第二大零售企业法国家乐福为何败逃日本,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适应日本当地的本土文化,家乐福在日本的店铺一般都开在市郊,虽然欧洲人喜欢一次性购买很多东西在家里储备,但是日本住宅面积较小不适宜储备过多的东西,再加上日本的妇女大多都没有职业,在家带孩子料理家务所以她们有充足的时间到附近的便利店购买东西,而不是一次储备很多。我们再来看看NEC手机为什么撤出中国市场。在日本销售量第一的NEC手机在中国手机市场却一直不温不火直,到最后落得退出中国手机市场的结局其原因也不外乎是不适应中国的本土文化。NEC手机一向重视技术和质量却很少将精力投入到手机的外观和宣传上去。而中国的消费者却很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及其对策.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及其对策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更多的跨国公司采用各种方式进入了中国市场。同时,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战略也出现了一定的调整和变化。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如何应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已经成为摆在中国政府和企业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关键词: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 在改革开放初期,跨国公司对华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当时外商对中国的国内政策、法律、市场环境、消费习惯等都很不熟悉,缺乏在中国市场运作的经验,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法制环境、政策的稳定性、政府行政干预等存在顾虑,因而对投资持观望、试探、谨慎的态度,主要形成了以合资和合作方式为主的格局,以便充分地利用中方的人才等资源熟悉、了解当地市场信息。 随着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政策环境的改善以及对独资限制的减少,跨国公司也积累了在中国市场的经验,跨国公司已经把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但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战略也出现了一定的调整和变化。 一、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战略调整 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在中国的投资策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方面说明,随着总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战略中的地位也得以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说明,跨国公司通过不断变化自身的经营战略来积极面对和适应日益强化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从总体上看,这种调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华投资结构的调整 目前,全球产业结构正在进行调整,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全球工业化的重心也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稳定的政局和优越的投资环境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度不断加大,使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更加活跃。许多跨国公司开始把加工制造中心转移到中国,还有一些跨国公司通过提供资金、设计标准、技术和管理,在中国投资零部件制造业,同时加大在中国的采购力度,将中国融入其全球经营网络。 从总体上看,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结构在过去20年里不断演变。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20世纪90年代初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近年来,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逐渐由传统的资源导向、资本导向,转变为知识创新导向,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投资重点,投资呈现高端化趋势。

跨国公司索尼的全球经营战略精品

【关键字】指南、环节、领域、质量、增长、监控、战略、有效、大力、密切、充分、整体、良好、持续、合作、沟通、保持、提升、发展、建立、提出、研究、特点、位置、关键、内涵、信念、理想、地位、精神、基础、利益、政策、项目、活力、资源、体系、需求、方式、作用、标准、结构、形势、关系、进取、分析、搞好、着眼、借鉴、拓展、树立、推广、推行、规划、管理、坚持、维护、确保、服务、帮助、支持、调整、方向、扩大、创新、适应、实现 跨国公司索尼的全球经营战略 摘要: 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得发展,跨国公司受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影响着人民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发展。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跨国公司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索尼公司是世界知名的跨国企业,是世界上民用及专业视听产品、游戏产品、通讯产品、关键零部件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先导之一。其成功经验值得中国企业去学习和借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适应中国的经济状况,索尼有限公司通过产品销售、市场营销等几个环节以及人力资源、研发、企业文化等几个方面,在中国大力推行全球性的品牌经营战略,通过广告,代言,报纸,电视等不同的领域位置对索尼产品进行树立品牌的营销方式。在各个不同地区,因地制宜使用不同的营销方式。 本文运用跨国公司全球性的品牌经营战略的相关理论,通过对国内外的跨国公司发展的研究以及索尼有限公司的成长过程的分析,在其经营策略方面对索尼有限公司进行具体的分析。 前言: 索尼公司——“世界的索尼”索尼公司是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和走向国际化的“象征”。 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的时候,索尼公司的资金只有19万日元,是一个小企业。经过30年的时间,年销售额超过了6000亿元,成为日本的代表性企业,称之为“索尼的神话”。 如今的全球电子行业竞争及其残酷,无数平牌让人目不暇接,而你不得不注意索尼,这个有这六十一年历史的企业。这个名字背负了太多的传奇,它改变了全世界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样一家造梦的工厂其经营管理战略有什么特点呢?本文将从这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索尼公司从一开始成立就提出了富有特点的公司指南,创立一家“自由豁达的理想工厂”。六十多年来,索尼一直恪守着自己的信念,想到了就做,做别人不想做的事,做别人想不到的事。不拘泥于现有的技术,独立研究开发出前所未有、触动消费者心弦的产品,创造全新的市场与需求是索尼公司取得巨大发展的动因。索尼因为有梦而令人瞩目,生活因为索尼而充满梦想。 理论知识:第四讲跨国公司经营战略

跨国公司在华发展趋势与特点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新趋势和新特点 2007年全球范围的金融海啸爆发之后,曾经在世界经济发展中风光无限的虚拟经济遭 到重创,实体经济也由于国际贸易发展预期降低、跨国公司经营风险不可控程度上升和市场 流动性水平下降,而减少了跨国直接投资的项目与金额。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推出了 高达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中国再次成为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重点地区,跨国公司通过对多 重利益关系再平衡,调整着其对中国的投资战略,呈现出新趋势和新特点。 一、跨国公司投资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增加 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产业的发展变化,我国廉价劳动力带来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在 原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更多的跨国公司选择了向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代表的上 下游环节的扩张,来完成在华企业的转型,以达到对潜在市场的更好挖掘与开拓。 表1 2007-2011年跨国公司投资额按行业分类(单位:万美元) 行业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 总计7476789 9239544 9003272 10573524 11601100 农、林、牧、渔业92407 119102 142873 191195 200888 采矿业48944 57283 50059 68440 61279 制造业4086482 4989483 4677146 4959058 5210054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07255 169602 211206 212477 211843 建筑业43424 109256 69171 146062 9169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00676 285131 252728 224373 319079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48524 277479 224694 248667 269918 批发和零售业267652 443297 538980 659566 842455 住宿和餐饮业104165 93851 84412 93494 84289 金融业25729 57255 45617 112347 190970 房地产业1708873 1858995 1679619 2398556 2688152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01881 505884 607806 713023 838247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 91668 150555 167363 196692 245781 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7283 34027 55613 90859 86427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72270 56992 158596 205268 188357 教育3246 3641 1349 818 395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157 1887 4283 9017 775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5109 25818 31756 43612 63455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44 0 1 066 国际组织0 6 0 00数据来源:根据对2008-2012年度的《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得出。

(定岗定编)跨国公司的全球化人力资源配置及启示

跨国公司的全球化人力资源配置及启示 作者:王晓红| 2005年08月19日01时17分| 【内容提要】 作者:王晓红姜荣春一个企业成功的国际化经营首先取决于其人力资源国际化配置的能力和水平。一份对跨国公司最高管理层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企业国际化经营最重要的60 项工作中,有12项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随着市场全球化和竞争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增强,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配置也逐渐由最初的殖民化向本土化、区域化和国际化发展。这种先进的人力资源配置与开发的理念和方式不仅为跨国公司赢得了空前发展,同时也为世界企业在参与国际化竞争中成功获取和有效配置人力资源,构造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提供了重要借鉴。目前,中国企业处于国际化经营的初期阶段,实施成功的国际化人才战略将直接关系到企业" 走出去"的成败。因此,积极借鉴跨国公司先进经验,对于推动中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与跨国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力资源概念的基本阐述

人力资源不同于人力资本。所谓人力资本是指蕴含于人自身中的各种生产知识与技能的存量总和。这一概念最先由美国经济学家J· R·沃尔什于1935 年提出,其理论形成始于1960 年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会上题为《人力资本的投资》的演讲,他认为人的健康、技能、知识等人力资本的增加对于经济增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人力资源则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拥有的劳动力的总和,通常包括具有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文化财富,从事体力劳动与智力劳动的人的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卡姆奇(Kamoche)指出:"人力资源是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积累,是公司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所建立起来的可辨认的专门技能。"可以看出,人力资本是一个个体的概念,而人力资源则是集合的概念。人力资源具有社会性,它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环境相联系,其形成开发、配置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大到一个国家和地区,小到一个企业,在特定的时期为特定组织所有。因此,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开发与管理的过程,也就是企业根据自身需要,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力进行合理的招募、配置、考核、激励、培训与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