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给水管网规划设计

农村给水管网规划设计

农村给水管网规划设计
农村给水管网规划设计

农村给水管网规划设计

第一节给水管网的布置

农村给水管网是由大大小小的给水管道组成的,根据给水管网在整个给水系统中的作用,可将它分为输水管和配水管网两部分。

一、输水管

从水源到水厂或从水厂到配水管网的管线,因沿线一般不接用户管,主要起转输水量的作用,所以叫做输水管。有时,从配水管网接到个别大用水户去的管线,因沿线一般也不接用水管,所以,此管线也叫做输水管。

对输水管线选择与布置的要求如下:

(1)应能保证供水不间断,尽量做到线路最短,土石方工程量最小,工程造价低,施工维护方便,少占或不占农田。

(2)管线走向,有条件时最好沿现有道路或规划道路敷设。

(3)输水管应尽量避免穿越河谷、重要铁路、沼泽、工程地质不良的地段,以及洪水淹没地区。

(4)选择线路时,应充分利用地形,优先考虑重力流输水或部分重力流输水。

(5)输水管线的条数(即单线或双线),应根据给水系统的重要性、输水量大小、分期建设的安排等因素,全面考虑确定。当允许间断供水或水源不只一个时,一般可以设一条输水管线;当不允许间断

供水时,一般应设两条,或者设一条输水管,同时修建有相当容量的安全贮水池,以备输水管线发生故障时供水。

(6)当采用两条输水管线时,为避免输水管线因某段损坏而使输水量减少过多,要求在管线之间设连通管相互联系。连通管直径可以与输水管相同或比输水管小20~30%,以保证在任何一段输水管发生事故时,仍能通过70%的设计流量。连通管的间距可按表1采用。在输水管和连通管上装设必要的闸门,以缩小发生事故时的断水范围。当供水可靠性要求较低时,闸门数可以适当减少,闸门应安放在闸门井内。

连通管间距

(7)在输水管线的最高点上,一般应安装排气阀(管内无水时,能自动打开;管内有水时能自动关闭),以便及时排除管内空气,或在输水管放空时引入空气。在输水管线的低洼处,应设置泄水阀及泄水管,泄水管接至河道或地势低洼处。

二、配水管网

配水管网就是将输水管线送来的水,配给农村用户的管道系统。在配水管网中,各管线所起的作用不相同,因而其管径也就各异,由此可将管线分为干管、分配管(或称配水管)、接户管(或称进户管)三类。其中:

干管的主要作用是输水至各用水地区,同时也为沿线用户供水,其管径均在100毫米以上。为简化起见,配水管网的布置和计算,通常只限于干管。

分配管的主要作用是把干管输送来的水,配给接户管和消火栓。此类管线均敷设在每一条街道或工厂车间的前后道路下面,其管径均由消防流量来确定,一般不予计算。为了满足安装消防栓所要求的管径,以免在消防时管线水压下降过多,通常规定分配管的最小管径;分为三档:最小采用75~100毫米;中等采用100~150毫米;最高采用150~200毫米。

接户管就是从分配管接到用户去的管线,其管径视用户用水的多少而定。但当较大的工厂有内部给水管网时,此接户管称为接户总管,其管径应根据该厂的用水量来定。一般的民用建筑均用一条接户管;对于供水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建筑物,则可采用两条,而且最好由不同的配水管接入,以增加供水的安全可靠性。

配水管网的布置形式,根据规划、用户分布以及用户对用水的安全可靠性的要求程度等,分成为树状网和环状网两种形式。

(一)树状网

管网布置呈树状向供水区延伸,管径随所供给用水户的减少而逐渐变小。这种管网管线的总长度较短,构造简单,投资较省。但是,当管线某处发生漏水事故需停水检修时,其后续各管线均要断水,所以供水的安全可靠性差。又因树状网的末端管线,由于用水量的减少,管内水流减缓,用户不用水时,甚至停流,致使水质容易变坏。树状

网一般适用于用水安全可靠性要求不高的供水用户,或者规划建设初期先用树状网,这样做可以减少一次投资费用,使工程投产快,有利于逐步发展。

另外,对于街坊内的管网,一般亦多布置成树状,即从邻近的街道下的干管或分配管接入。

(二)环状网

管网布置两个封闭环状。当任意一段管线损坏时,可用闸门将它与其余管线隔开进行检修,而不影响其余管线的供水,因而断水的地区便大为缩小。另外,环状网还可大大减轻因水锤现象所产生的危害,而在树状管网中则往往因此而使管线受到严重损害。但环状网由于管线总长度大大增加,故造价明显地比树状网为高。

给水管网的布置既要求安全供水,又要贯彻节约的原则。安全供水和节约投资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要安全供水必须采用环状网,而要节约投资最好采用树状网。只有既考虑供水的安全,又尽量以最短的线路敷设管道,方能使矛盾得到统一。所以,在布置管网时,应考虑分期建设的可能,即先按近期规划采用树状网,然后随着用水量的增长,再逐步增设管线构成环状网。实际上,现有城镇的配水管网多数是环状网和树状网相结合,即在城镇中心地区布置成环状网,而在市郊或农村,则以树状网的形式向四周延伸。干管的布置(定线)通常应遵循下列原则:

(1)干管布置的主要方向应按供水主要流向延伸,而供水的流向则取决于最大用水户或水塔等调节构筑物的位置。

(2)通常为了保证供水可靠,按照主要流向布置几条平行的干管,其间并用连通管连接,这些管线以最短的距离到达用水量大的主要用户。干管间距视供水区的大小,供水情况而不同,一般为500~800米。

(3)干管一般按规划道路布置,尽量避免在高级路面或重要道路下敷设。管线在道路下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应符合农村地下管线综合设计的要求。

(4)干管应尽可能布置在高地,这样可以保证用户附近配水管中有足够的压力和减低干管内压力,以增加管道的安全。

(5)干管的布置应考虑发展和分期建设的要求,并留有余地。

考虑以上原则,干管通常由一系列邻接的环组成,并且较均匀地分布在农村整个供水区域。

第二节 给水管网各管段计算流量和管径的初步确定

确定各管段计算流量的目的,在于依此来选取管径,进行水力计算。但要确定各管段的计算流量,需首先确定各管段的沿线流量和节点流量。

一、沿线流量

农村供水地区,在管网的干管和分配管上,通常采用的简化方法是比流量法,该法有两种表现形式,现分述如下:

(一)长度比流量法

所谓长度比流量即是假定1q '、2

q '……这些用水量均匀分布在全部干管线上,则管线单位长度上的配水流量称为比流量,记为cb q 。

cb q 可按下式计算:

L

Q Q q i

cb ∑∑-=

(升/秒·米) (1)

式中:Q ——管网总用水量(升/秒);

∑Q i ——工业企业及其他大用水户的集中流量之和(升/

秒);

∑L ——干管总长度(米)。计算时,不计穿越广场、公园

等无建筑物地区的管线长度。对于沿河岸等地段所敷设的只有一侧配水的管线,其长度只按一半计算。对于人口密度不同的或房屋卫生设备条件不同的市内各区,也应根据其用水量和管线长

度,分别相应调整比流量。

比流量的大小随用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控制管网水力情况的不同供水条件下的比流量(如在最高用水时、最大转输时、消防时的比流量)是不同的,须分别计算。

有了比流量,就可求出各管段的沿线流量。例如某一管段的沿线流量y

Q 可按下式算出:

L

q Q cb y =(升/秒) (2)

式中:L ——管段长度(米)。

整个管网的沿线流量总和(∑Q ),当cb q 全网相同时,等于L q cb ∑。由式(1)知,i cb Q Q L q ∑-=∑?。

必须指出,按照用水量全部均匀分布在干管上的假定来求比流量的方法,存在一定的缺点,因为它忽视了沿管线供水人数多少的影响,所以,不能反映各管段的实际配水量。很显然,在干管线的不同管段上,它的供水面积和供水用户数不会相同,配水量不可能均匀。因此,另提一种改进的计算方法——面积比流量法。

(二)面积比流量法

所谓面积比流量即是假定1q '、2

q '……这些用水量均匀分布在整个供水面积上,则单位面积上的配水流量称为比流量,记为mb q 。

mb

q 可按下式计算:

?

∑∑-=

i

mb Q Q q (升/秒) (3)

式中:ω——供水面积的总和(米2)

干管每一管段供水面积的划分,可按分角线法或对角线法进行。

由面积比流量mb q ,亦可计算出某一管段的沿线流量y

Q ,计算公

式为:

?

mb y q Q =(升/秒) (4)

式中:ω——管段的供水面积(米2)

整个管网的沿线流量总和y

Q ∑则等于?∑mb q 。由公式(3)知,

i mb Q Q q ∑-=∑?。

鉴于农村供水面积大,用水量多,故用面积比充量法较之用长度比流量法要准确一些,但此法的计算颇麻烦。当供水区的干管分布比较均匀,管距大致相同时,似无必要采用面积比流量法,改用长度比流量法比较简便。

二、节点流量

干管各管段的沿线流量已由比流量法来求出。但是,实际上管网每一管段的流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上述的沿管线配出的沿线流量;另一部分则是转输到后续管线去的转输流量。在一条管段中,转输流量沿整个管段不变,沿线流量则因沿线配水,流量沿程逐渐减小,到管段末端等于零。AB 管段起点A 处的流量是转输流量zs Q 与沿线流

量y

Q 之和,而管段终点B 的流量仅为zs Q 。按照计算比流量的假定,

y

Q 呈直线变化。显然,这种沿线变化的流量,不便于用来确定管径和水头损失,还需对其作进一步简化。简化的方法是化渐变流为均匀流,全管段引用一个不变的流量,称为折算流量,记为j

Q 。折算流量j

Q 所

产生的水头损失和沿线变化的流量所产生的水头损失完全相同,从而得出管线折算流量j

Q 的计算公式为:

y

zs j Q Q Q α+=(升/秒) (5)

式中:α——折减系数,其值在0.5~0.58之间。当管线的转输流量远大于沿线流量时,α值趋近于0.5;反之,α值则趋近于0.58。实践中往往采用α=0.5,以使计算更为简便,也不致引起过大的误差。

由此,将管段的沿线流量折算成节点流量,只需将该管段的沿线流量平半分配于管段始、末端的节点上,便得到节点流量(n q )的计算公式为

y

n Q q 21=

(升/秒) (6)

某一管段沿线流量化为节点流量的分配图,此时该管段的折算流量为

L

q Q Q cb zs j 21+

=(升/秒) (7)

由式(7)看出,如果把沿线流量化成节点流量,便能大大简化管网的计算工作量。由此可知,管网中每个节点上假想的集中流量便等于与该节点相连的所有管线的沿线流量总和的一半,即

y

n Q q ∑=

21(升/秒) (8)

求得各节点流量后,管网计算图上便只有集中于节点的流量(包括原有的集中流量)。而管段的计算流量为

y zs j

Q Q Q

∑+

=2

1(升/秒)

(9)

【例题1】某农村最高时总用水量为284.7升/秒,其中集中供应工业用水量为189.2升/秒。干管各管段名称及长度(单位:米),管段4-5、1-2及2-3为单边配水,其余为两边配水,试求:(1)干管的比流量;(2)各管段的沿线流量;(3)各节点流量。

【解】

干管总计算长度为:

76635241655432212

12121--------++++++

+

=

∑L L L L L L L L L 250

8208208207567562

17562

175621+++++?+

?+

?=

米4660=

干管的比流量:

秒升?=-=

/0208.04600

2

.1897.284cb q

各管段的沿线流量计算如表2所列。

各管段沿线流量计算

三、管段计算流量

当运用折算流量法求出各个节点流量,并把大用水户的集中流量亦加于附近的节点上后,则所有各节点流量的总和,便是由二级泵站送来的总流量(即总供水量)。按照质量守恒原理,流向某节点的流量应等于从该节点流出的流量,即流进等于流出。如以流向节点的流

量为正值,流离节点的流量为负值,则两者的代数和(以∑Q 表示)应等于零,即∑Q=0。

依此条件,用二级泵站送来的总流量沿各节点进行流量分配,所得出的每条管段所通过的流量,就是各管段的计算流量。确定此流量的,难易程度与采用的管网布置形式有关。

各管段节点流量计算

对于树状网,其每一管段的计算流量容易确定,因为从二级泵站到任一节点的来水方向只有一个。设二级泵站位于0点;1q 和2q 代表由沿线流量折算成的节点流量;1Q 、2Q 、3Q 、4Q 、5Q ,代表大用水户的集中流量。由这些流量,根据(9),就可求出各管线的计算流量,如表4所列。

树状管网管段的计算流量

对于环状网,确定各管段的计算流量就比较复杂,因为由二级泵站供给每一节点的流量,可以从不同方向供给,不像树状网那样只有一个方向。所以,在进行流量分配时,就必须人为地拟定各管段的流量。显然,按照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每人所得的结果不会相同,为此,要求在分配流量时,共同遵循以下原则:

(1)应在管网平面布置图上,事先拟定出主要的流向,并力求使水流沿最近线路,输送到大用水户和边远地区。

(2)在平行的干管中分配流量应大致相同,以免一条干管损坏时其余干管负荷过重。

(3)分配流量时应满足上述的节点流量平衡条件,即在每个节点上满足∑Q=0。

现举例如下:

按照最近路线输水的原则,拟定各管段的流向如箭头所示。至于节点流量的平衡条件,可取节点为例,根据各段中的流向,流进节点5的只有管段4~5的流量54-q ,从节点5流出的有管段流量25-q 、35-q 、

65-q 及节点流量5q ,流进和流出的流量须相等,因此应满足下列条件:

0565352554=----=∑----q q q q q Q

管段流量54-q 在分配节点4的流量时已确定,节点流量5为已知,所以其余三条管线中的流量25-q 、35-q 、65-q 须大体均匀分配,就是说分到这三条管线中的流量不要相差过大。

流量分配可以从管网起端如节点4开始,也可从终端如节点3、6、9等开始,沿每一节点依次分配,满足∑Q=0的条件。分配到各条管段的流量,即为环状网各管段的计算流量。可依此流量来选定管

径,计算水头损失。这里要强调指出,环状网各管段计算流量的最后数值,必须由平差计算结果来定出。

四、管径的确定

管网中各管段的管径,是按最高时用水量确定的。当流量已定时,管径可按下式计算:

πν

Q

d 4=

(升/秒) (10)

式中:d ——管段直径(米);

Q ——管段的计算流量(米3/秒); γ——流速(米/秒)。

由式(10)可看出,管径不但和管段流量有关,而且和流速的大小有关。如流速未定,则管径亦无法确定,因此还需选定流速。

为防止管网因水锤现象而出现事故,在技术上最高流速限定在2.5~3.0米/秒的范围内。在输送原水时,为避免水中杂质在管内沉积,最低流速应大于0.6米/秒,可见技术上允许的流速幅度较大,因此,还需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考虑管网造价和经营管理费用等因素,来选出合适的流速。

由式(10)还可看出,流量一定时,管径与流速的平方根成反比。如果流速取得小一些,管径便增大,相应的管网造价便增加。可是,管径增大后,管段中的水头损失便减小,所需的水泵扬程将降低,日常电费便可节省;相反,如果流速取得大一些,管径固然有所减少,管网造价也有所降低,但因水头损失增大后,所需水泵扬程必须相应提高,因而经常的电费势必增加,从而也就增加了管网的经营管理费用。所以,管线管径的确定,要综合考虑管线的建造费用(即造价)

和年经营管理费用(主要是电费)这两个主要的经济因素。若以G 表示建造费用,以Y表示年经营管理费用,t表示投资偿还期,则t 年内的经营管理费用为t·Y,由此分别点绘出t·Y~V和G~V两根曲线,就可得出总费用最低(即建造费与经营管理费之和为最小)的流速,称为经济流速(V)。

几个农村的管道经济流速

注:单位:流量为升/秒,流速为米/秒。

给水管径简易估算表6

16

影响经济流速的因素很多(如管材、施工条件、动力费用、投资偿还期等),主要归结为管网建造费用与经营管理费用两项,因此,必须按照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来确定。通过实践,我国各地区均有根据技术经济比较,计算出来的各种管径所对应的经济流速和流量的资料,供设计中选用。表5为几个农村给水管网的经济流速表。由该表可看出,不同流量有着与经济流速相适应的管径,称此管径为该流量的经济管径。

当前在设计中,还有根据各农村所采用的经济流速范围,用控制每公里管线的水头损失值(一般为5米/公里左右)的计算法来确经济管径。按照这种水头损失控制值确定经济流速时,其值得出如下:

;,d e 秒米毫米时/1.1~6.0300~100==ν ;,d e 秒米毫米时/6.1~1.1600~350==ν 。,d e 秒米毫米时/1.2~6.11000~600==ν

在农村规划设计中,为简化计算,有时也可根据人口数和用水量标准,直接从表6中,查出所需的管径。

第三节 给水管网水泵扬程及水塔高度的确定

确定给水管网所需的水泵扬程,一般来说,就是确定二级泵站中水泵的扬程。至于水塔高度的确定,须根据水塔不同的设置情况,分别计算。

一、无水塔的管网

管网内不设置水塔而二级泵站直接供水时,水压线标高均以清水池最低水位为基准面算起。由于输水管和管网中的水头损失,以致离泵站越远的地方水压下降越多,而地形越高之处,水压也低。所以二级泵站的扬程,应以离泵站远和地形高的地点为控制点来确定,用以控制整个管网的水压。只要控制点的水压符合要求,则全管网的水压就有了保证。

另外,为了用户使用上的需要,生活用水管网必须保证一定的水压,通常称为最小自由水压,亦称最小自由水头(从地面算起),其值根据给水区内的建筑物层数确定:一层为10米,二层为12米,二层以上每加一层增加4米。在最高用水量时,二级泵站的扬程应能保证控制点达到这种压力。在确定二级泵站的扬程时,通常不考虑农村内个别高层建筑物所需的水压,一般是另行设法(如设置专用加压水泵)解决。否则,为此而提高整个管网的水压是不经济的。因此,二级泵站的扬程为:

n c c C p

h h H Z H

+++=(米) (11)

式中:C Z ——管网内控制点C 的地面标高和清水池最低水位的高差,米;

c

H ——控制点要求的自由水压,米;

s h ——水泵吸水管中的水头损失,米; c h ——输水管中的水头损失,米; n

h ——管网中的水头损失,米。 s h 、c h 、n

h 均按最高时用水量算出。

二、网前水塔的管网

网前水塔管网的工作情况是,二级泵站供水到水塔,再经管网到用户。为了确定水泵扬程,须先求出水塔高度,即水塔的水柜底高出地面的高度。

水柜底的高度t H ,应保证在最高用水量时,管网内控制点上具有所要求的自由水压,可按下式计算:

)

(c t n c t Z Z h H H --+= (12)

式中:t Z ——水塔处地面与清水池最低水位的高差,米;

n

h ——按最高时用水量计算的管网水头损失,米;

其余符号意义同公式(11)。

从上式看出水塔须修建在高地的原因:因为建造水塔处的t Z 越大,水塔高度t H 则越小,有条件时甚至可使0

=t

H ,就可用地面水池

代替水塔,使造价大为降低。所以,根据农村地形特点,水塔可放在管网起端、中间或末端的高地上,从而分别构成了网前水塔,网中水塔和对置水塔的给水系统。

水塔水柜中的水位变动和用水量的变化,都会引起管网的水压波动。当水柜为低水位而用水量最大时,管网的水压最低;当水柜的水位上升而用水量减小时,管网的水压增大。

网前水塔的缺点是,水塔高度需按设计年限内最高时用水量确定,在未达到设计流量之前,管网水压总是高于要求值,从而浪费了能量,并且当用水量超过设计值时,随着管网内水头损失的增大,又使边远地区的水压不足,因而,它对流量变动的适应性较差。

二级泵站的扬程,应保证供水至水塔:

s c t t p

h h H H Z H

++++=0(米)

(13)

式中:0H ——水柜的有效水深(米);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三、对置水塔的管网

当农村地形离二级泵站越远越升高时,水塔应放在管网末端,形成对置水塔的管网系统。在最高用水量时,由泵站和水塔同时向管网供水,两者有各自的供水区。在供水区的分界线上,水压最低。

设想把对置水塔的给水系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从泵站到分界线上C 点,在这部分范围内可看作是无水塔的管网,所以二级泵站的扬程仍按式(11)计算;另一部分是从水塔到分界线上的C 点,这部分类似于网前水塔的管网,水塔高度可按式(12)确定。

当泵站供水量大于用水量时,多余的水通过整个管网流入水塔,流入水塔的流量称为转输流量。因一天内泵站供水量大于用水量的时间很多,一般取转输流量为最大时流量进行计算,以保证安全供水。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说明书

市政与环境工程系 MUNICIP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课程设计 说明书 姓名:陈启帆 学号:23 专业:环境工程 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2016年07月 - 1 -

市政与环境工程系 MUNICIP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课程设计说明书 (吉林省长春地区宽城区给水管网设计) 学生姓名:陈启帆 导师: 学科、专业:环境工程 所在系别:市政与环境工程系 日期:2016年07月 学校名称: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 - 2 -

市政与环境工程系 MUNICIP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目录 1. 课程设计题目 (4) 2. 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4) 3. 设计任务 (5) 4. 原始资料 (5) 5. 基本要求 (8) 6. 设计成果 (8) 7. 设计步骤 (8) 8. 设计用水量计算 (9) 9. 确定给水管网定线方案 (11) 10. 设计流量分配与管径设计 (11) 11. 设计结束语与心得体会 (14) 12. 参考资料 (16) - 3 -

市政与环境工程系 MUNICIP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1. 课程设计题目 吉林省长春地区宽城区给水管网设计 2. 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通过城镇给水管网设计管网的设计步骤和方法,为以后毕业设计及从事给水管网的工程设计打下初步基础。 (1)了解管网定线原则; (2)掌握经济管径选择要求; (3)掌握给水系统压力关系确定方法; (4)掌握管网水力计算。 - 4 -

农村给水管网规划设计

农村给水管网规划设计 第一节给水管网的布置 农村给水管网是由大大小小的给水管道组成的,根据给水管网在整个给水系统中的作用,可将它分为输水管和配水管网两部分。 一、输水管 从水源到水厂或从水厂到配水管网的管线,因沿线一般不接用户管,主要起转输水量的作用,所以叫做输水管。有时,从配水管网接到个别大用水户去的管线,因沿线一般也不接用水管,所以,此管线也叫做输水管。 对输水管线选择与布置的要求如下: (1)应能保证供水不间断,尽量做到线路最短,土石方工程量最小,工程造价低,施工维护方便,少占或不占农田。 (2)管线走向,有条件时最好沿现有道路或规划道路敷设。 (3)输水管应尽量避免穿越河谷、重要铁路、沼泽、工程地质不良的地段,以及洪水淹没地区。 (4)选择线路时,应充分利用地形,优先考虑重力流输水或部分重力流输水。 (5)输水管线的条数(即单线或双线),应根据给水系统的重要性、输水量大小、分期建设的安排等因素,全面考虑确定。当允许间断供水或水源不只一个时,一般可以设一条输水管线;当不允许间断

供水时,一般应设两条,或者设一条输水管,同时修建有相当容量的安全贮水池,以备输水管线发生故障时供水。 (6)当采用两条输水管线时,为避免输水管线因某段损坏而使输水量减少过多,要求在管线之间设连通管相互联系。连通管直径可以与输水管相同或比输水管小20~30%,以保证在任何一段输水管发生事故时,仍能通过70%的设计流量。连通管的间距可按表1采用。在输水管和连通管上装设必要的闸门,以缩小发生事故时的断水范围。当供水可靠性要求较低时,闸门数可以适当减少,闸门应安放在闸门井内。 连通管间距 (7)在输水管线的最高点上,一般应安装排气阀(管内无水时,能自动打开;管内有水时能自动关闭),以便及时排除管内空气,或在输水管放空时引入空气。在输水管线的低洼处,应设置泄水阀及泄水管,泄水管接至河道或地势低洼处。 二、配水管网 配水管网就是将输水管线送来的水,配给农村用户的管道系统。在配水管网中,各管线所起的作用不相同,因而其管径也就各异,由此可将管线分为干管、分配管(或称配水管)、接户管(或称进户管)三类。其中:

城市给水管网设计说明

目录 (1) 第一章设计说明 (2) 1.1前言 (2) 1.2设计概况 (2) 第二章给水管网设计计算 (4) 2.1用水量计算 (4) 2.2清水池容积计算 (6) 2.3沿线流量和节点流量计算 (8) 第三章管网平差 (10) 3.1管网平差计算 (10) 3.2水泵扬程及泵机组选定 (10) 3.3等水压线图 (11) 3.4管网造价概算 (11) 附表一 (12) 附表二 (12) 附表三 (13) 附表四 (13) 附表五 (14) 附表六 (14) 附图一 (15)

一、设计说明 1.前言 设计项目性质:本给水管网设计为M市给水管网初步设计,设计水平年为2012年。主要服务对象为该县城镇人口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及职工生活用水,兼负消防功能,不考虑农业用水。该县城最高日用水量为29000m3,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为1982m3,流量550.46L/s,最大用水加消防流量为620.46L/s。 2.设计概况 (1)城市概况:该二区城市人口数为8.6万人,人口密度:239人/公顷,供水普及率100%。城区内建筑物按六层考虑。土壤冰冻深度在地面下1.2m。城市用水由水厂提供。综合生用水定额为160L/cap·d,主导风向是西北风。 表1.工业企业生产、生活用水资料: 企业名生产用水职工生活用水 日用水量 m3/d 逐时变 化 班制 冷车间 人数 热车间 人数 每班淋浴 人数 污染 程度 企业甲3200 均匀三班(8点起始) 1000 800 1600 一般 企业乙3200 均匀二班(8点起始) 800 700 1500 一般 表2.城市用水量变化曲线及时变化系数 时间占最高日用水量(%)时间占最高日用水量(%)时间占最高日用水量(%) 0~1 1.04 8~9 6.21 16~17 4.52 1~2 0.95 9~10 6.12 17~18 4.93 2~3 1.2 10~11 5.58 18~19 5.14 3~4 1.65 11~12 5.48 19~20 5.66 4~5 3.41 12~13 4.97 20~21 5.8 5~6 6.84 13~14 4.81 21~22 4.91 6~7 6.84 14~15 4.11 22~23 3.05 7~8 6.84 15~16 4.18 23~24 1.65 (3)给水系统选择

给水管网设计课程设计要点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 青阳镇给水管网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陈兰 学院名称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给水排水工程 指导教师程斌 2012年10月31日

给水工程的任务是向城镇居民、工矿企业、机关、学校、公共服务部门及各类保障城市发展和安全的用水个人和单位供应充足的水量和安全的水质,包括居民家庭生活和卫生用水、工矿企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冷却用水、机关和学校生活用水、城市道路喷洒用水、绿化浇灌用水、消防以及水体环境景观用水等等。 此次设计为苏北地区青阳镇给水管网系统设计,主要设计以下内容。 (1)用水量计算 (2)供水方案选择 (3)管网定线 (4)清水池、水塔相关计算 (5)流量、管径的计算 (6)泵站扬程与水塔高度的设计 (7)管网设计校核 给水工程必须满足各类用户或单位部门对水量、水质和水压对的需求。要求能用确定管网的布置形式,管线的选择,管径的选择,流量的分配及校核,确保管线的合理布置及使用。

1设计资料及任务 (1) 1.1设计原始资料 (1) 1.1.1地形地貌 (1) 1.1.2气象资料 (1) 1.1.3工程水文地质情况 (1) 1.1.4图纸资料 (1) 1.1.5用水资料 (1) 1.2设计任务 (2) 2设计说明书 (2) 2.1设计方案的流程及考虑细则 (2) 2.1.1管网及输水管的定线 (2) 2.1.2输水管径的确定 (2) 2.1.3管网管径平差计算 (2) 2.1.4节点水压计算 (3) 2.1.5管网消防校核计算 (3) 3设计计算书 (3) 3.1设计用水量计算 (3) 3.1.1最高日设计用水量 (3) 3.2供水方案选择 (4) 3.2.1选定水源及位置和净水厂位置 (4) 3.2.2选定供水系统方案 (4) 3.3.管网定线 (4) 3.4设计用水量变化规律的确定 (4) 3.5泵站供水流量设计 (5) 3.5.1供水设计原则 (5) 3.5.2具体要求 (5) 3.5.3二级供水 (5) 3.5.4根据用水量变化曲线确定清水池和水塔的容积 (6) 4 管网布置及水力计算 (7) 4.1管段布线,并确定节点和管道编号 (7) 4.1.1 节点设计流量分配计算 (7) 4.1.2节点设计相关计算 (8) 4.1.3节点设计流量计算 (9) 4.1.4给水管网设计数据计算 (9) 4.1.5平差计算 (10) 4.1.6设计工况水力分析计算结果 (11) 4.1.7 二级泵站流量、扬程及水塔高度设计 (11) 4.2 消防工况校核 (12) 4.2.1设计工况水力分析计算结果 (12) 4.2.2设计工况水力分析计算结果 (13) 5 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附图 (16)

给水管网设计.

目录 一、给水系统的布置 1、给水系统的给水布置 2、给水管网布置形式 3、二级泵房供水方式 二、给水管网定线 三、设计用水量 1、最高日设计用水量 2、最高日用水量变化情况 3、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 4、计算二泵房、水塔、管网设计流量 5、计算清水池设计容积和水塔设计容积 四、管材的选择 五、管网水力计算 六、校核水力计算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 一、给水系统的布置 (1)给水系统的给水布置 给水系统有统一给水系统,分系统给水系统(包括分质给水系统、分区给水系统及分压给水系统),多水源给水系统和分地区给水系统。本设计城市规模较小,地形较为平坦,其工业用水在总供水量所占比例较小,且城市内工厂位置分散,用水量少,故可采用同一系统供应生活、生产和消防等各种用水,即使其供水有统一的水质和水压。鉴于城市规模小,且管道铺设所需距离较长,本设计选择单水源给水系统。从设计施工费用等方面考虑,单水源统一给水系统的投资也相对较小,较为经济。综上所诉,本设计采用单水源统一给水系统。 (2)给水管网布置形式 城市给水官网的基本布置形式主要有环状与树枝状两种。树状网的供水安全性较差,当管中某一段管线损坏时,在该管段以后的所有管线就会断水。而且,由于枝状网的末端,因用水量已经很小,管中的水流缓慢,因此水质容易变坏,环状网是管线连接成环状,某一管段损坏时,可以关闭附近的阀门是和其余管线隔开,以进行检修,其余管线仍能够正常工作,断水的地区可以缩小,从而保证供水的安全可靠性。另外,还可以大大减小因水锤作用产生的危害,在树状网中,则往往一次而是管线损坏。但是其造价明显比树状网为高。一般大中城市采用环状管网,而供水安全性要求较低的小城镇则可以猜用树状管网。但是,为了提高城镇供水的安全可靠性以及保证远期经济的发展,本实例仍然采用环状网,并且是有水塔的环状网给水管网。 (3)二级泵房供水方式 综合考虑居民用水情况以及具体地形情况,拟在管网末端设置对置水塔,由于水塔可调节水泵供水和用水之间的流量差,二泵站的供水量可以与用水量不相等,即水泵可以采用分级供水的办法,分级供水的原则是:(1)泵站各级供水线尽量接近用水线,以减小水塔的调节容积,分级输一般不多于三级:(2)分级供水时,应注意每级能否选到合适的水泵,以及水泵机组的合理搭配,尽可能满足今后和一段时间内用水量增长的需要。依据以上原则,本设计采用二泵房分二级供水。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说明书.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 说明书 姓名:李悦 学号:20070130211 专业班级:给排水工程二班

目录 Ⅰ.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任务书 (3) 一、设计项目 (3) 二、设计任务 (3) 三、设计资料 (3) Ⅱ. 给水管网设计计算说明书 (5) 一、输配水系统布置 (5) 二、设计用水量及调节构筑物相关计算 (5) 1 设计用水量计算 (5) 2 设计用水量变化规律的确定 (7) 3 清水池、水塔调节容积的计算 (7) 三、经济管径确定 (11) 1 沿线流量及节点流量 (11) 2 初始分配流量 (13) 3 管径的确定 (13) 四、管网水力计算 (15) 1 初步分配流量 (15) 2 管网平差 (15)

3 控制点与各节点水压的确定 (15) 4 泵扬程与水塔高度的计算 (17) 五、泵的选择 (19) 1 最高时工况初选泵 (19) 2 最大转输工况校核 (19) 3 消防工况校核 (21) 4 泵的调度 (24) 六、成果图绘制··················································- 参考文献 (25)

Ⅰ. 给水管网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 设计项目 某市给水管网课程设计 二、 设计任务 根据所给资料,应完成下列任务: 1、进行输配水系统布置,包括确定输水管、干管网、调节水池(如果设置的话)的位置和管网主要附件布置; 2 、求管网、输水管、二级泵站的设计用水量与调节水池的容积; 3、计算确定输水管和管网各管段管径; 4、进行管网水力计算; 5、确定二级泵站的设计扬程,如果有水塔,确定水塔的设计高度; 6、确定二级泵站内水泵的型号与台数(包括备用泵),并说明泵站在各种用水情况下的调度情况; 7、画出管网内4~6个节点详图。 三、 设计资料 1、某市规划平面图一张。 2、某市规划资料。 某市位于湖南的东部,濒临湘江。近期规划年限为6年,人口数为12万,城区大部分房屋建筑控制在6层。全市内只有两家用水量较大的工业企业,其用水量及其他情况详见表1。 表1 工业企业近期规划资料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

| 第一部分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某县城区给水排水管网工程设计 二、设计任务及内容 (一)给水管网工程设计 1. 确定设计规模 2. 进行输配水管网定线 》 3. 确定水塔或水池调节容积 4. 进行管网水力计算 5. 确定二级泵站扬程和设计流量 (二)排水管道工程设计 1. 选择该县城排水体制; 2. 城市污水和雨水管道系统的定线; 3. 城市污水管段和管段的流量计算; 4. 城市污水管段和管段的设计. $ 三、应完成的设计成果 1. 设计说明计算书一份(50页左右。包括设计说明、水量、水力计算表格及草图)。 2. 铅笔绘图纸3张 ①绘制给水排水管网总平面布置图一张 ②给水管网某一管段的纵断面图一张 比例横 1:1000 纵 1:100 ③排水管道某一干管纵剖面图一张 比例横 1:1000 纵 1:100 ~ 四、设计原始资料 1. 县城平面图(A图) 该县城为我国西北地区一小县城,城内有工厂数家及部分公共建筑。 居民区居住人口在规划期内近期按万人/平方公里设计,远期按万人/平方公里考虑。 最高建筑为六层楼,室内有完善的给排水设备,给水普及率为近期 85 %,远期 90 %。 综合生活用水量时变化系数为K h为。 2. 规划期内大用户对水量、水质和水压要求资料见用户对水量、水压要求一览表(表1)。 3. 浇洒道路面积30万m2。

> 4. 绿地面积50万m 2 。 5. 其它按规范要求确定。 6. 该区地表水污染严重,水质不好,故近期不考虑采用地表水作为水源。 7. 气象资料 (1)主导风向:夏季东南风,冬季东北风 (2)年最高温度39℃,年最低温度-8℃ (3)最大冰冻深度1.0m (4)最大积雪深度0.4m $ (5)土壤性质:(最低处) 0.4m-0.8m 垦殖土 0.8 m -3.8m 粘沙土 3.8 m -8 m 中沙及砂石 (6)地下水位深度:10.0m (最浅) (7)地震等级:中国地震划分为七级地震区 (8)该县城暴雨强度公式 7 ..0) 22.8() lg 292.11(932++=t P q — (9)地面径流系数φ= (10)地基承载力2.0Kg/cm 2 (11)可保证二级负荷供电 8. 地面水系: (1)最高水位 (2)最低水位 (3)常水位 9. 材料来源及供应:本地区自产砖、混凝土及混凝土管。 $ 附表1 用户对水量、水压要求一览表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第三版 知识总结

第1章 1. 给水排水系统功能:向各种不同类别的用户供应满足需求的水质和水量,同时承担用户排出的废水的收集、输送和处理,达到消除废水中污染物质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2. 给水用途通常分为: 生活用水 、 工业生产用水 、 市政消防用水 。 3. 生活用水包括: 居民生活用水 、 公共设施用水 和 工业企业生活用水 。 4. 排水工程系统: 为及时收集和处理和处理废水而建设的废水收集、处理和排放的工程设施。 5. 根据排水系统所接纳的废水来源,废水可分为 生活污水 、 工业废水 和 雨水 。 6. 给水排水系统应具备的主要功能有 水量保障 、 水质保障 和 水压保障 。 7. 给水排水系统可划分为哪些子系统? 1)原水取水系统。有水源地、取水设备等; 2)给水处理系统。用各种物化生方法的水质处理设备和构筑物; 3)给水管网系统。即输水与配水系统; 4)排水管网系统。污水和废水收集与输送管渠、水量调节池、提升泵站及附属构筑物等; 5)废水处理系统。用各种物化生方法的水质净化设备和构筑物; 6)排放和重复利用系统。包括废水收纳体和最终处置设施。 8. 给水排水系统中各子系统及其组成部分具有 流量连续关系 。 9. 三个水质标准: 1)原水水质标准:作为城镇给水水源,必须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源水质标准; 2)给水水质标准:供应城镇用户使用的水,须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要求; 3)排放水质标准:废水处理后要达到的水质要求,应按国家国家废水排放水质标准及受纳水体承受能力确定。 10. 三个水质变化过程: 1)给水处理:即将原水水质净化或加入有益物质,使之达到给水水质要求的处理过程。 2)用户用水:即用户用水改变水质,使之成为污水或废水的过程,水质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3)废水处理:即对污水或废水进行处理,去除污染物质,使之达到排放水质的标准。 11. 水的机械能有 位能 、 压能 、 动能 。 12. 水在输送中的压力方式有 全重力给水 、 一级加压给水 、 二级加压给水 、 多级加压给水 。 13. 给水排水管网应具有的功能有 水量输送 、 水量调节 、 水压调节 。 14. 给水管网系统由 输水管(渠) 、 配水管网 、 水压调节设施 及 水量调节设施(清水池、水塔、高位水池)等构成。 15. 排水管网系统由 废水收集设施 、 排水管网 、 水量调节池 、提升泵站 、废水输水管渠 和 排放口 等构成。 16. 用水量日变化系数:最高日用水量与平均日用水量的比值。y d d Q Q k 365= 用水量时变化系数:最高时用水量与平均时用水量的比值。d h h Q Q k 24= 17. 居民生活用水量:由给水系统统一供给的城市用水量为规划范围内的居民生活用水; 综合生活用水量:居民生活用水量和公共设施用水量之和; 城市综合用水量:在城市用水量规划设计中,居民生活用水量,公共设施用水量,工业

城市给水管网设计计算说明书要点

华侨大学化工学院 课程论文 某城市给水管网的设计 课程名称给水排水 姓名 学号 专业2007级环境工程 成绩 指导教师 华侨大学化工学院印制 2010 年06 月25 日

目录 第一章设计用水量 (3) 1.1用水量的计算 (3) 1.2管网布置图 (4) 1.3 节点流量计算 (4) 第二章管网水力计算 (5) 1.1 初始流量分配 (6) 1.3事故流量校正 (9) 1.2消防流量校正 (12) 第三章水泵的选取 (15) 第四章设计总结 (15) 4.1 设计补充 (16) 4.2 设计总结 (16)

第一章设计用水量 一、用水量的计算 : 1、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量Q 1 城区规划人口近期为9.7万,按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属于中小城二区来计算,最高日用水量定额在100~160L/cap.d,选用Q=130L/cap.d,自来水普及率为1。 故一天的用水量为Q1=qNf=130×9.7×104×1=12610m3/d 。 : 2、企业用水量Q 2 企业内人员生活用水量和淋浴用水量可按:生活用水,冷车间采用每人每班25L,热车间采用每人每班35L;淋浴用水,冷车间采用每人每班40L,热车间采用每人每班60L。 企业甲: 冷车间生活用水量为:3000×25=75000L=75m3/d 冷车间淋浴用水量为:700×40×3=84000L=84m3/d 热车间生活用水量为:2700×35=94500L=94.5m3/d 热车间生活用水量为:900×60×3=162000L=162m3/d 则企业甲用水量为75+84+94.5+162=415.5m3/d 企业乙: 冷车间生活用水量为:1800×25=45000L=45m3/d 冷车间淋浴用水量为:800×40×2=64000L=64m3/d 热车间生活用水量为:1400×35=49000L=49m3/d 热车间生活用水量为:700×60×2=84000L=84m3/d 则乙车间用水量为:45+64+49+84=242m3/d 则企业用水量Q =415.5+242=657.5m3/d 2 : 3、道路浇洒和绿化用水量Q 3 ⑴、道路浇洒用水量: 道路面积为678050m2 道路浇洒用水量定额为1~1.5L/(m2·次),取1.2L/(m2·次)。每天浇洒2~3次,取3次 则道路浇洒用水量为687075×1.2×3=2473470L=2473.47m3/d ⑵绿化用数量 绿化面积为城市规划总面积的1.3%,城市规划区域总面积为3598300m2,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解析

给水管网设计说明书 目录 1总论 ......................................................................................................................... - 3 - 1.1设计任务及要求................................................................................................................................................ - 3 - 1.1.1设计任务 .................................................................................................................................................. - 3 - 1.1.2设计要求 .................................................................................................................................................. - 3 - 1.1.3设计依据 .................................................................................................................................................. - 3 - (1)标准规范 ................................................................................................................................................... - 3 -(2)甲方提供资料 ........................................................................................................................................... - 3 - 1.2设计原始资料.................................................................................................................................................... - 4 - 1.2.1县城概况 .................................................................................................................................................. - 4 - (1)自然概况 ................................................................................................................................................... - 4 -(2)水文地质 ................................................................................................................................................... - 4 -(3)气候现象 ................................................................................................................................................... - 4 -(4)水系及水资源 ........................................................................................................................................... - 5 -(5)地震 ........................................................................................................................................................... - 5 - 1.2.2工程概况 .................................................................................................................................................. - 5 -2工程规模 .................................................................................................................. - 6 -2.1用水量预测........................................................................................................................................................ - 6 - 2.2工程规模 ........................................................................................................................................................... - 7 - 2.2.1总水量 ...................................................................................................................................................... - 7 - 2.2.2工程范围 .................................................................................................................................................. - 7 -3管网设计 .................................................................................................................. - 7 - 3.1管线布置原则.................................................................................................................................................... - 7 -3.2设计公式及参数原则........................................................................................................................................ - 8 - 3.3平差计算 ........................................................................................................................................................... - 9 - 3.3.1平差计算的必要性................................................................................................................................... - 9 - 3.3.2流量分类 .................................................................................................................................................. - 9 - 3.3.3 流量分配原则 ....................................................................................................................................... - 10 - 3.3.4 消防校核 ................................................................................................................................................ - 11 - 3.3.5 事故校核 ................................................................................................................................................ - 11 - 3.3.6反算水源压力管网平差计算书平差基本数据.................................................................................... - 11 - 3.3.7消防校核 ................................................................................................................................................ - 14 - 3.3.8 事故校核 ............................................................................................................................................... - 18 - 4 某市排水管道设计................................................................................................. - 21 -

给水排水管网初步设计书要点

湖北工程学院 给排水管网设计书初步设计 康晨 2014-11-15

目录 第一部分原始资料 1.2 资料分析 (2) 第二部分给水设计 1 水厂和水源选址 (4) 2 给水管网定线说明 (4) 2.1本给水管网图纸特别说明 (4) 3 基础数据计算说明 (4) 4 清水池的计算 (5) 5 给水管网平差计算 (6) 6 给水管网的设计水泵扬程 (10) 7 给水管网的消防校核 (10) 8 给水管网的事故校核 (10) 第三部分污水设计 1 污水厂的选址和排入污水管网的水质要求说明 (15) 2 污水管道排布敷设说明 (15) 3 本污水管网的特别说明 (16) 4 基础数据计算 (16) 5.污水管网的设计流量计算表说明 (17) 第四部分雨水设计 1 管道敷设说明 (19) 2 本雨水设计特别说明 (19) 3 雨水管网基础计算 (20) 4 雨水管网计算表及内容说明 (21) 第五部分附表 (22) 第六部分设计总结 (24)

一、设计原始资料 (1)城区平面图1张(电子版) (2)城区及人口情况:该城区为广东省某大城市的一个城区,位于珠江的下游。设计人口数为15万。城区生活用水的最小要求服务水头为40m。 (3)火车站污水量为320 m3/d,均匀排出。 (4)城区工业企业分布及用水量情况见表1。 表1 表2 居住区用水量百分数

(5)城市自然状况 ①城区土壤种类为粘质土。地下水水位深度为15m。年降水量为936mm。 城市最高温度为42℃,最低温度为0.5℃,年平均温度为20.4℃。夏季主导风向为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北风和东北风。 ②城区中各类地面与屋面的比例(%)见表2。 表1.2 ①河流历史最高洪水位为90m,97%保证率的枯水位为80m;常水位为85m。最大流量为3500m3/s,97%保证率的枯水期流量为120m3/s,多年平均流量为680m3/s。流速为1.5~5.2m/s。最低水位时河宽64m。河水水温最高为30℃,最低为2℃。 ②设计暴雨强度公式为:2154(1+0.55lgP)(t+8)0.68 t=t1+mt2m=2 t1=10min 1.2资料分析 本管网设计的地点是广东省某大城市的一个城区,设计人口为15万人。城区生活的最小要求服务水头为40m。根据所给的地形图,该城区地形自北向南形成自然坡降,地形比较平坦。由于中部有一条铁路,把城区分成两部分,在管网设计方面只应该穿越一次铁路。

城市给水管道工程设计说明书(DOC)

城市给水管道工程设计——某县城给水管网初步设计 课程名称: 专业名称: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是否组长:

给水管网计算说明书 1 给水管网设计任务书 1.1 设计目的和要求 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计算、制图和使用规范与技术资料的能力。 设计要注意贯彻国家有关的基本建设方针政策,做到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学生应该深入复习有关课程,充分理解它的原理,在此基础上,学会独立查阅技术文献,确定合理的技术方案,逐步树立正确的设计观点。通过技术能基本掌握给水管网的设计程序和方法,较熟练地进行管网平差,加强基本技能和运作技巧的训练。 1.2 设计题目 某县城给水管网初步设计 1.3 设计原始资料 1.3.1 概述 某县城位于我国的广东省,根据城市建设规划,市内建有居民区、公共建筑和工厂。详见规划地形图。 1.3.2 城市用水情况 城市用水按近期人口412000 万人口设计,远期(10年)人口增加10%,市区以5 层的多层建筑为主。 表1 生活用水变化规律表 时间企业用水变化 百分数% 居民用水变化百 分数% 时间 企业用水变化 百分数% 居民用水变化百 分数% 0-1 1.5 4.05 12-13 5.0 1.16 1-2 1.5 4.07 13-14 5.0 1.18 2-3 1.5 4.34 14-15 5.0 1.26 3-4 1.5 4.29 15-16 5.8 1.25 4-5 1.2 4.12 16-17 5.8 1.62 5-6 1.2 4.28 17-18 5.0 4.30 6-7 4.2 6.06 18-19 5.0 5.20 7-8 6.8 6.21 19-20 4.6 5.50 8-9 6.8 6.08 20-21 4.6 5.35 9-10 6.8 5.80 21-22 4.6 5.23 10-11 6.0 4.92 22-23 3.4 4.80 11-12 6.0 4.01 23-24 1.2 4.92

市政道路给水管网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市政道路给水管网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述 (4) 1.1 工程名称 (4) 1.2 工程概况 (4) 1.3 编制依据 (5) 1.4 施工总体目标 (5) 1.5 工程特点 (5) 第二章施工准备及部署 (6) 2.1 项目管理模式 (6) 2.2 工程现状 (6) 2.3 施工准备 (7) 2.4 施工总部署 (7) 2.5总体部署 (7) 第三章施工组织机构 (8) 3.1机构形式 (8) 3.2人员名单、职务、职称 (10) 3.3指挥系统 (10) 3.4生产及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监控系统 (11) 3.5联络协调系统 (14) 3.6项目部人员职责 (15) 第四章主要施工工艺流程 (21) 4.1 主要工艺流程 (21)

第五章主要施工方法 (21) 5.1 测量放样 (21) 5.2 施工围挡及绿化迁移 (22) 5.3给水管道施工 (22) 5.4 管道防腐: (24) 5.5 管道安装施工方法 (24) 5.6 排管及下管: (32) 5.7 高程控制: (32) 5.8 其它附件的安装 (33) 5.9 管道安装安全技术措施: (33) 5.10 法兰井、阀门井砌筑: (34) 5.11 管道水压试验 (34) 5.12 管道冲洗消毒: (35) 5.13 沟槽回填: (36) 第六章施工进度计划 (38) 6.1 工程进度计划及说明: (39) 第七章资源需求计划 (30) 7.1、劳动力计划 (30) 7.2、机械设备需求计划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进退场时间计划表 (30) 7.3、资金使用计划 (31) 7.4、材料准备情况 (31) 第八章质量保证措施 (32)

给水管网设计

第一节设计任务与设计资料 1.1设计任务 双流镇给水管网初步设计 1.2设计资料 1.城区地质情况良好,土壤为砂质粘土,冰冻深度不加考虑。 2.城市居住区人口双流镇人口数为一万;给水人口普及率为95%,污水收集率90%。 3.居住区建筑为六层及六层以下的混合建筑;城市卫生设备情况,室内有给排水设备和淋浴设备。 4.城市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和西北风,夏季平均风速1.6m/s;冬季平均风速1.4m/s。 5.浇洒道路及绿地用水量35米3/日。 6.未预见水及管漏系数取K=1.2。 7.城区主要工厂的工业废水量及职工人数见表2.1,污水水质见表2.2。 表2.1 主要工厂的工业用水量 表2.2 主要工厂污水水质 工厂污水经局部处理后,其水质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可与城市污水合并进行处理,或经局部处理后,其水质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规定,可直接排入水体。 8.该县的主要大型公共建筑主要有长途汽车站、医院、中央公园等,集中流量见表2.3: 表2.3 公共建筑设计流量 9.城市地面覆盖种类见表2.4: 表2.4 城市地面覆盖种类

注:以城市的面积为100%计算。 1.3 对图纸和说明书的要求 在城市总平面图上用粗线绘制给水干管的布置以及水厂、水塔、工厂等大用户的位置,在图上还应标注各节点编号、各管段管长、管径,并附有图例及说明。 1、绘制管道平面图一张 2、绘制管道主干管剖面图一张 3、绘制节点详图一张 说明书的格式可参考《给排水管网综合设计说明书参考目录》。 1.设计任务及原始资料: 2.设计说明书; 3.计算说明书; 4.设计体会及必要的说明。 此外在说明书中应说明所采用的管材,管道埋深,管道接口方法等。要求说明书写得简明扼要,文字清楚通顺。 1.4主要参考资料 1.给水工程第四版,严煦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给水排水管网系统,严煦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4.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2册《管渠水力计算表》中国工业出版社。 5.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常用资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3册《城市给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二节给水管网布置及水厂选址 2.1管网综合设计的原则和规定 1.管线布置应采用城市统一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2.管线规划、设计时应结合城市道路网规划,在不妨碍工程管线正常运行、检修和合理占用土地的情况下,使线路短捷。 3.充分利用现有管线。当现状管线不满足要求时,经经济、技术比较。可废弃或抽换。 4.布线时宜避开土质松软地区、地震断裂带、沉陷区和地下水位较高的不利地带;在山地城市还应避开滑坡危险地带和山洪峰口。 5.管线布置应与地下铁道、地下通道、人防工程等地下隐蔽工程协调配合。 6.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时,应减少管线在道路交叉口处交叉。当管线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是,宜按以下原则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