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TEI@I方法论框架下外汇汇率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预测研究

基于TEI@I方法论框架下外汇汇率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预测研究

原油价格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原油价格历史回顾及现状分析 尽管新能源的发展步伐在加速,但不可否认,在近期石油仍将主导能源市场,石油供需关系的变化仍将牵动全球主要国家的神经。因此,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以及地缘政治因素依然会导致原油价格的波动,提供可能的投资机会。 近期主要政治经济事件,如伊拉克骚乱、中国经济放缓、美联储加息以及中美第六次战略对话,将如何影响原油价格走势? 为更好的把握原油市场,我们在这份报告中将回顾原油价格的历史变化及其主要诱因,结合当前原油进出口现状及市场预期,根据即将出现的政治经济事件对原油价格的走势进行判断。 1.回顾:石油价格的历史 1.1 原油价格的三个主要阶段 20世纪工业化发展不断推动全球对能源的需求,其中石油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石油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必需品。而经济能力及其支撑的军事力量是每个国家在国际政治中话语权的决定因素,因此,各国均密切关注原油的产出及其波动情况。 所以,原油价格的波动,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中东西非等石油输出国之间以及主要经济体与石油输出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层面互相博弈的最终体现。基于此,我们得以通过原油价格的历史波动来窥探相应历史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概貌,以期更好的把握原油价格的未来走势。

图1展示了1983年以来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原油价格的历史走势。长期看来,油价走势可分为三个阶段:(1)1983年-2002年,原油价格在20美元左右波动;(2)2003年-2010年,剧烈大幅波动;(3)2011年至今,在100美元左右波动。 前文中提到,原油价格是石油输出国和消费国政治经济博弈中不同力量的最终表现;因此,价格的三个阶段体现了决定性力量之间相互抵消或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来说,第一阶段(1983年-2002年),原油价格在20美元左右波动,其主要原因有两个:(1)经历了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石油输出国和消费国都更加理性(欧佩克部协调更加成熟,对原油产出的调控能力增强;欧美日等主要消费取措施降低对欧佩克的依赖);(2)虽然突发事件发生时,油价涨跌幅都很大,但主要事件发生的时间独立且持续时间较短,需求和供应多有时间调整,因此油价始终保持在10-40美元区间。 第二阶段(2003年-2010年),这个阶段是国际油价最具有戏剧性变化的时期:6年,由20美元涨至145美元,然后半年(2008年7月-12月)由145美元跌至34美元。期间,油价上涨的决定性因素是:美国、亚洲及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发展迅猛,石油需求量大增,推高油价。与此同时,该时期其他政治经济事件均推动油价上涨,而没有力量对高油价施压,如2002年委瑞拉军事政变导致该国石油产量暴跌;随后2003年3月英美联军攻打伊拉克,作为欧佩克第二大产油国的伊拉克产油几近于零;美国及其他OECD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很低以及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贬值等。诸多因素合力将油价逐渐推高,导致各产油国均全力输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经济体受重创,石油需求大幅减少,导致石油产量严重过剩,油价由145美元暴跌至34美元。 第三阶段(2011年至今),油价在100美元左右波动。油价经历过2003年-2010年的疯狂持续上涨及随后短期暴跌,目前进入较平稳态势。与第一阶段(1983年-2002年)相似,当前国际政治经济事件中没有一股强劲力量(如第二阶段中全球经济高速发展)推升或者压低油价,且不同事件发生相对独立,不同油价影响因素之间相互抵消;因此,油价保持相对平稳。 1.2原油价格变化及同期世界相关事件 进一步,我们总结了1948年-2014年原油价格短期变化及相应时期的主要政治经济事件(表1)。正是这些事件的力量的相互加强或相互制约,最终决定了油价的变化。对这些事件的深入了解,将增强我们对于油价变化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石油定价】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体系

【石油定价】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体系 一、国际原油市场定价体系介绍: 国际原油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全球联动的矩阵式价格 体系。用一句话可概括为4大区域,6大基准油种。 所谓4大区域,即美洲、远东、中东、欧非(包括西非、西北欧及地中海)四大 区域。所谓6大基准油品,即美国西得克萨斯原油、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迪拜 原油、阿曼原油、米纳斯原油、塔皮斯原油。 (1) 美国西得克萨斯原油(US West Texas Intermediate,WTI )。 WTI 原油是美洲地区所有原油实物交易的定价基准, 其价格主要由纽约期货交易 所的WTI 原油期货合约交易来决定。 (2) 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UK North Sea Crude Brent )。 全球约80%的原油实货交易都与Brent 联动,产自西北欧、北海、地中海及非 洲的原油,甚至一些中东国家(如也门)的原油都是用 (3) 迪拜和阿曼原油(Dubai and Oman )。 迪拜和阿曼原油是中东地区出产的高硫原油价格基准, 市场(OTC )所决定,2007年迪拜商品期货交易所( 有了期货合约。 (4) 米纳斯原油和塔皮斯原油(Minas and Tapis )。 米纳斯和塔皮斯原油是远东地区原油的价格基准。 米纳斯的价格来源为官价,被 称为ICP Minas ( Indonesian crude prices )。塔皮斯原油是东南亚地区出产的 原油的价格基准。 由于原油市场四大区域中,有三大区域都拥有期货交易所及相应的原油期货合 约,同时还有广阔的场外市场提供各种掉期合约及各类差价合约, 使得国际原油 市场形成了以原油期货合约为主干,以各类掉期合约为分支,以各类差价合约为 转 换工具,结构缜密的矩阵式价格体系。 Brent 原油作为价格基准。 他的价格一度由场外掉期 DME )成立后,阿曼原油

原油价格影响因素

一、原油的自然属性 原油是指从地下天然油藏直接开采得到的液态碳氢化合物或其天然形式的混合,主要储存在地壳上层部分。它是一种由各种烃类组成的黑褐色或暗绿色黏稠液态或半固态的可燃物质,原油的化学成分构成主要包括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三类化合物。此外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以及其他杂质。 不同地区生产的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也不同,包括颜色、密度、粘度、凝固点、闪点、含蜡量、含硫量和含盐量等特性都会存在差异。原油按密度(API重度)分为轻质、中质和重质原油三类;按按含硫量分为低硫、含硫和高硫原油三类;按组成分为石蜡基、环烷基和中间基原油三类。 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石油的炼化加工技术工艺日益成熟,原油经过炼化加工后的产品主要包括成品油、三大合成材料和各种有机化工原料。成品油则包括了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其中,各种石油燃料产量最大,接近原油炼化加工产品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日常所指的成品油主要是石油燃料,包括汽油、柴油、煤油和燃料油等。 二、原油的历史 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钻成第一口商业性油井,开辟了现代石油工业先河。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石油需求的增长和石油贸易的扩大起因于石油在工业生产中的大规模使用。 一战以前,石油主要被用于照明,主要产油国美国和俄罗斯同时也是主要的消费国。在一战中,石油的战略价值已初步显现出来,由于石油燃烧效能高,轻便,对于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0世纪20年代,由于石油成为内燃机的动力,石油需求和贸易迅速扩大。到1929年石油贸易额已达到11.7亿美元,该时期国际石油货流的流向主要是从美国、委内瑞拉流向西欧。同时,苏联的石油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到20世纪30年代末,美、苏成为主要的石油出口国,石油国际贸易开始在全球能源贸易中占据显要位置,推动了能源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并动摇了煤炭在国际能源市场中的主体地位。 二战期间,石油的地位举足轻重。美国在二战期间成为盟国的主要能源供应者。二战后,美国一度掌握世界原油产量的2/3。 从1859年在宾夕法尼亚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到二战之后的一段时间,世界能源版图被称之为“墨西哥湾时代”。王亚栋认为,“墨西哥湾时代”的形成发展期同时也是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膨胀,最终在西方世界确立其霸权的时期。这一时期几乎与美国国内的石油开发同步。美国对石油的控制,促进巩固了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石油成为美国建立世界霸权道路上的重要助推剂。 三、原油价格影响因素 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石油作为一种普通商品,供求基本平衡,其价格相对稳定,波动幅度小。进入70年代后,伴随着石油危机的爆发,油价开始出现剧烈的波动,石油产品的金融和政治属性日益增强。整体而言,影响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包括: 1、供求关系(供应量、需求量、库存)

【石油定价】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体系

【石油定价】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体系 一、国际原油市场定价体系介绍: 国际原油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全球联动的矩阵式价格体系。用一句话可概括为4大区域,6大基准油种。 所谓4大区域,即美洲、远东、中东、欧非(包括西非、西北欧及地中海)四大区域。所谓6大基准油品,即美国西得克萨斯原油、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迪拜原油、阿曼原油、米纳斯原油、塔皮斯原油。 (1)美国西得克萨斯原油(US West Texas Intermediate,WTI)。 WTI原油是美洲地区所有原油实物交易的定价基准,其价格主要由纽约期货交易所的WTI原油期货合约交易来决定。 (2)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UK North Sea Crude Brent)。 全球约80%的原油实货交易都与Brent联动,产自西北欧、北海、地中海及非洲的原油,甚至一些中东国家(如也门)的原油都是用Brent原油作为价格基准。 (3)迪拜和阿曼原油(Dubai and Oman)。 迪拜和阿曼原油是中东地区出产的高硫原油价格基准,他的价格一度由场外掉期市场(OTC)所决定,2007年迪拜商品期货交易所(DME)成立后,阿曼原油有了期货合约。 (4)米纳斯原油和塔皮斯原油(Minas and Tapis)。 米纳斯和塔皮斯原油是远东地区原油的价格基准。米纳斯的价格来源为官价,被称为ICP Minas (Indonesian crude prices)。塔皮斯原油是东南亚地区出产的原油的价格基准。 由于原油市场四大区域中,有三大区域都拥有期货交易所及相应的原油期货合约,同时还有广阔的场外市场提供各种掉期合约及各类差价合约,使得国际原油市场形成了以原油期货合约为主干,以各类掉期合约为分支,以各类差价合约为转换工具,结构缜密的矩阵式价格体系。 页脚内容1

1970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走势与大事记

数据简报:1970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走势与大事 记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油价经过2008年的“过山车”行情,2009年的低谷至缓慢回升,2010年的大幅跳涨以及2011年的震荡回升,在2012年以后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进入相对稳定期,纽约和伦敦两市油价整体上行且波动幅度逐渐减小。2013年两市油价波幅继续收窄,但呈现略微分化走势,纽约油价全年上涨7%,布伦特油价则小幅下跌%。 分析认为2014年原油需求将继续复苏,供给依然有保障,在供需关系趋向平衡的整体格局下,除非出现重大突发的地缘政治事件,原油价格会保持相对稳定走势,纽约油价大部分时间将在每桶90至105美元区间波动,布伦特油价将在每桶105至120美元区间波动。 自1970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大体经历了以下不同的三个历史阶段: 1970-2000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图

图片说明:1970-2000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图(图片来源于《求索》杂志2009年 06期) (1)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驱动油价持续暴涨。 1970年,沙特原油官方价格为美元/桶; 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首次突破10美元/桶; 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首次突破20美元/桶; 1980年,原油价格首次突破30美元/桶; 1981年初,国际原油价格最高达到39美元/桶; 随后,国际油价逐波滑落,从此展开了一轮长达20年的油价稳定期。 (2)1983——2003年初,20年油价一直徘徊在30美元之下。 1986年,国际原油价格曾一度跌落至10美元/桶上方; 1986年初——1999年初,国际原油价格基本上稳定在20美元/桶之下运行,只是在1990年9——10月间,油价出现过瞬间暴涨,并首次突破40美元/桶,但两个月后很快又滑落至20美元/桶之下; 1998年底1999年初,国际原油价格曾一度跌至10美元/桶以下。 2000年,国际原油价格曾短时间内冲至30美元/桶上方,但很快又跌落至20美元/桶之下。 2000-2011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图

原油价格历史回顾及现状分析

尽管新能源的发展步伐在加速,但不可否认,在近期内石油仍将主导能源市场,石油供需关系的变化仍将牵动全球主要国家的神经。因此,未来全球经济发展以及地缘政治因素依然会导致原油价格的波动,提供可能的投资机会。 近期主要政治经济事件,如伊拉克骚乱、中国经济放缓、美联储加息以及中美第六次战略对话,将如何影响原油价格走势? 为更好的把握原油市场,我们在这份报告中将回顾原油价格的历史变化及其主要诱因,结合当前原油进出口现状及市场预期,根据即将出现的政治经济事件对原油价格的走势进行判断。 1.回顾:石油价格的历史 1.1 原油价格的三个主要阶段 20世纪工业化发展不断推动全球对能源的需求,其中石油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石油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必需品。而经济能力及其支撑的军事力量是每个国家在国际政治中话语权的决定因素,因此,各国均密切关注原油的产出及其波动情况。 所以,原油价格的波动,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中东西非等石油输出国之间以及主要经济体与石油输出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层面互相博弈的最终体现。基于此,我们得以通过原油价格的历史波动来窥探相应历史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概貌,以期更好的把握原油价格的未来走势。

图1展示了1983年以来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原油价格的历史走势。长期看来,油价走势可分为三个阶段:(1)1983年-2002年,原油价格在20美元左右波动;(2)2003年-2010年,剧烈大幅波动;(3)2011年至今,在100美元左右波动。 前文中提到,原油价格是石油输出国和消费国政治经济博弈中不同力量的最终表现;因此,价格的三个阶段体现了决定性力量之间相互抵消或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来说,第一阶段(1983年-2002年),原油价格在20美元左右波动,其主要原因有两个:(1)经历了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石油输出国和消费国都更加理性(欧佩克内部协调更加成熟,对原油产出的调控能力增强;欧美日等主要消费国采取措施降低对欧佩克的依赖);(2)虽然突发事件发生时,油价涨跌幅都很大,但主要事件发生的时间独立且持续时间较短,需求和供应多有时间调整,因此油价始终保持在10-40美元区间内。 第二阶段(2003年-2010年),这个阶段是国际油价最具有戏剧性变化的时期:6年内,由20美元涨至145美元,然后半年内(2008年7月-12月)由145美元跌至34美元。期间,油价上涨的决定性因素是:美国、亚洲及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发展迅猛,石油需求量大增,推高油价。与此同时,该时期内其他政治经济事件均推动油价上涨,而没有力量对高油价施压,如2002年委内瑞拉军事政变导致该国石油产量暴跌;随后2003年3月英美联军攻打伊拉克,作为欧佩克第二大产油国的伊拉克产油几近于零;美国及其他OECD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很低以及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贬值等。诸多因素合力将油价逐渐推高,导致各产油国均全力输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经济体受重创,石油需求大幅减少,导致石油产量严重过剩,油价由145美元暴跌至34美元。 第三阶段(2011年至今),油价在100美元左右波动。油价经历过2003年-2010年的疯狂持续上涨及随后短期内暴跌,目前进入较平稳态势。与第一阶段(1983年-2002年)相似,当前国际政治经济事件中没有一股强劲力量(如第二阶段中全球经济高速发展)推升或者压低油价,且不同事件发生相对独立,不同油价影响因素之间相互抵消;因此,油价保持相对平稳。 1.2原油价格变化及同期世界相关事件 进一步,我们总结了1948年-2014年原油价格短期内变化及相应时期内的主要政治经济事件(表1)。正是这些事件的力量的相互加强或相互制约,最终决定了油价的变化。对这些事件的深入了解,将增强我们对于油价变化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石油价格波动及原因分析

石油价格波动及原因分析 1970年以来世界经历了三次比较显著的石油价格上涨,除了1973年和1979年前两次石油危机,最新一轮石油价格上涨自2002年开始启动,一直延续至今。从2002年油价每桶21美元开始,一路上升到2008年的超过100美元,其间在2008年第二季度曾经达到过最高点147美元。2009年6月以后,一直维持在70美元左右。从2010年开始,世界各国经济逐步走出谷底,尤其是亚洲国家经济强劲反弹,当年油价呈现前稳后升的态势,在70~80美元。目前最高原油价格是106.93美元,最低是95.72美元。纵观油价的历史记录,国际油价一路走高,呈现了大幅上涨和剧烈波动态势。 石油价格波动的原因很多,下面主要从内在动因、长期影响因素、短期波动原因三个方面展开。 1 内在动因 (1)稀缺性。石油作为可耗竭资源产品,绝对数量短缺,不足以满足人类相当长时期的使用,具有物质稀缺性。当前多消费意味着未来少消费,这种当前消费稀缺资源而放弃未来消费的机会成本被称为使用者成本。不同于一般商品,石油价格构成中不仅包括边际开采成本、边际社会成本,还包括边际使用者成本,三种成本的增加或减少导致石油价格出现波动性。 (2)金融属性。投机性交易对石油价格的重要影响凸现了石油的金融属性。目前,一般认为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一直被两股主要势力操纵着:其一是一些跨国石油公司经常利用其强大的资本实力通过石油期货市场人为地抬高和压低计价期内的期货价格;其二是投机性资金,从近年的情况来看,国际原油期货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金融投机工具,投机性资金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3)战略属性。石油作为一种战略商品,其与国家战略、全球政治、国际关系和国家实力等方面紧密交织在一起。各国纷纷都通过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手段争夺石油资源、争取石油价格控制权、建立大规模的石油战略储备。 2 长期影响因素 (1)供应因素。在石油供应中,OPEC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石油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78%,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0%,出口量占世界总交易量的55%,由此可见,OPEC的石油供应对调控国际油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04年以后,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最主要原因是石油供应不足。OPEC国家凭借其独有的垄断地位,按照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生产,较大产量对应较小边际收益,较小产量对应较大边际收益,这一特点促使OPEC单个国家的实际产量经常小于组织统一制定的配额。2007年11月,OPEC组织对生产协议作出进一步调整,协议只规定总体生产目标,而对生产配额不作明确规定,这一改变加剧了OPEC国家的继续减产行为,也给国际原油供给造成巨大冲击,2007年石油需求强劲增长,OPEC减产推动石油价格迅速上涨;2008年9月以来OPEC三次减产则是在石油需求和价格双双回落时作出的,它对石油价格的回升起到了直接作用。 目前,全球已经进入后石油时代,后石油时代下,易开采、低成本的石油资源越来越少,难开采、高成本的石油资源越来越多。全球石油资源的压力一直在持续,原油储采比的指标持续下降,下降的储采比意味着原油开采量的增加速度大于探明储量增长速度,此时原油价格会上升,生产者降低产量的同时会增加勘探力度,随着储采比逐渐上升,原油价格得以回落;反之亦然。因此,储采比决定原油价格的长期走势。 (2)需求因素。2004年以来,OECD、亚太、欧盟、北美等地区保持较快经济增长率,石油需求增长强劲。欧盟国家石油需求基本呈现递增趋势,2006年后虽略有下降,但绝对需求量仍然很大。在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情况下,强劲的需求增长带动石油价格大幅上涨。

国际几十年原油价格走势及原因分析培训课件

自1970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大体经历了以下不同的三个历史阶段: 1970-2000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图 (1)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驱动油价持续暴涨。 1970年,沙特原油官方价格为1.8美元/桶; 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首次突破10美元/桶; 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首次突破20美元/桶; 1980年,原油价格首次突破30美元/桶; 1981年初,国际原油价格最高达到39美元/桶; 随后,国际油价逐波滑落,从此展开了一轮长达20年的油价稳定期。 (2)1983——2003年初,20年油价一直徘徊在30美元之下。 1986年,国际原油价格曾一度跌落至10美元/桶上方; 1986年初——1999年初,国际原油价格基本上稳定在20美元/桶之下运行,只是在1990年9——10月间,油价出现过瞬间暴涨,并首次突破40美元/桶,但两个月后很快又滑落至20美元/桶之下; 1998年底1999年初,国际原油价格曾一度跌至10美元/桶以下。

2000年,国际原油价格曾短时间内冲至30美元/桶上方,但很快又跌落至20美元/桶之下。 2000-2011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图 (3)第三次石油危机时期(2003——2008年)。第一、二次石油危机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经历了长达20年的稳定期。20年后,国际原油价格再次步入一个全新的快速上升通道,第三次石油危机终于爆发: 2003年初,国际原油价格再次突破30美元/桶,然后,不再回头。 2004年9月,受伊拉克战争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再次突破40美元/桶,之后继续上涨,并首次突破50美元。 2005年6月,国际原油价格首次突破60美元/桶,并加速前行。 2005年8月,墨西哥遭遇“卡特里”飓风,国际原油价格首次突破70美元/桶。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培训课件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 策 前言 石油作为重要的基础性资源,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经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石油价格的变动,对国民经济各行业都将产生影响。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发生的几次世界经济衰退。都与石油价格暴涨有关。一般说来,国际油价上涨将通过贸易形式使石油进口国家的收入转移到了出口国家。石油净进口国的真实国民收入或GDP将遭受损失。在石油净进口国,由于生产成本因油价升高而升高,厂商将降低产量;供给减少,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此外,油价上涨将通过进门产品特别是进口石油产品,直接影响消费品价格上涨。价格上升、收入减少使国内需求下降,导致失业率上升。遭受真实收入下降损失的消费者希望提高工资,这又将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通货膨胀加剧,最终还是要由消费者消化。这种“通胀—工资”之间的恶性循环,将严重危害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 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石油价格波动,投资、消费和出口受阻,减缓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从经济发展来看,高油价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也是不利的。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研究,油价每上涨10%并持续一年时间,会使中国的增幅平均降低0.1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下降0.1%,其中消费下降0.075%,投资下降0.16%,出口下降0.25%。 具体可以从国民经济的三个因素——消费、投资和出口进行分析,油价上升将使其消费和投资减少,出口下降,因而使国民经济受到不利影响,增长减慢。从投资方面,石油价格越高,成本越高,市场开拓受阻,行业利润越薄,吸引力降低,投资不再进入;从出口方面来看,石油价格越高,下游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削弱了产品和产业的竞争力,出口自然下降;从消费方面来看,石油价格越高,产品成本升高,价格也随之提高,阻碍了原有消费需求的扩大,也使新的消费热点的形成受阻。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汽车消费,两年来我国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已取得一定成效,其中轿车作为新的消费热点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油价攀升,居民购买机动车的意愿受到压抑,许多人担心买得起车养不起车,因而将会持币观望。 下面是具体分析 一: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投资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投资的分类。

国际油价预测与分析

国际油价预测与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换、现有原油储备、局部战争以及现代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对于国际油价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就目前而言,笔者认为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国际油价将是稳步增长的趋势,直至可替代能源的出现,否则这一趋势将不可逆转。 一、需求不断增加 汽车工业以及现代石油化工业的兴起,可以说石油已经深入到我们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或缺。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以及农药、化肥、炸药、医药、染料、油漆、合成洗涤剂这些产品的出现都离不开石油,我们穿的衣服、用的煤油、汽油、柴油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没有石油就寸步难行。正是由于石油用途广泛导致世界性的需求不断增加。 从二战起到现在国际油价,在稳步提升着,而这种提升跟需求增加密不可分。在未找到能够替代石油的廉价能源之前,人类对石油的需求是逐步增加的,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一趋势可能被打破,而那是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以后的必然。 二、世界原油储备对油价的影响 目前世界原油储备状况基本能满足实际需求,但是站在长久角度来看,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总有枯竭的那一天。因此,从这一角度分析,原油价格只能继续提升。 石油安全一直是工业化国家的心病。二战时日本就是被美国的能源禁运逼得铤而走险发动珍珠港袭击;纳粹德国的许多军事行动也是为油所迫,如为夺取高加索油田而转移进攻方向,最终导致斯大林格勒战役惨败,战争后期德国不得不靠工业酒精和“液化煤”维持。1973年,阿拉伯国家为报复西方支持以色列,发动“石油战争”,导致西方战后最大经济危机。面对危机,美国为首的主要工业化国家组建国

际能源署,敦促各国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国际能源署规定,成员国的石油储备应相当于该国90天原油或成品油净进口量。 美国目前的战略石油储备高达7.27亿桶,商业原油库存也有3.5亿桶,据称足够满足国内158天的需求。另外,每天航行在世界各大洋的美国石油公司油轮相当于储备8000万桶原油,等于全世界一天的石油产量。美国巨量的石油储备,成为实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 另外,虽然石油短期内在全球范围内不会出现短缺,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石油市场会平稳发展,更不意味着国际石油价格能保持稳定。 由此可见,原油资源的有限性,导致各国都在储备,目前原油供给远远大于实际需求原油价格却在增长,所以说各国的战略原油储备,也从一定角度上刺激了国际油价的增长,如果将战略原油储备投放市场,国际油价会在短时间内有一个下降,因此国际油价与原油储备密不可分。 三、战争局部冲突对原油的影响 翻开1979年以来的世界油价走势图,可以发现一个现象,这就是近25年来世界油价的几次大起大落,都与伊拉克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了谋求对海湾地区———这个“世界油库”的支配权,伊拉克先是在1980年9月发动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之后又在1990年8月入侵科威特,引发“海湾危机”。这两次大规模的战争,与目前正在发生的“美伊危机”,无一例外地造成世界油价的巨幅波动。 去年的利比亚战争也对原油价格产生了不小的波动,虽然利比亚的原油产量在全世界的原油产量中占比不大只占全球的2%。资料显示,利比亚石油产量为160万桶/日,石油出口量约为130万桶/日。就这样小的比例,在短时期内对国际油价依旧产生了影响,由此可见局部战争对国际油价产生着影响,但是这种波动相对而言是短暂的,随着战争的结束,基本又回到原来的状态。

近年来石油价格走势及影响分析

近年来石油价格走势及影响分析 石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素有经济血液、经济命 脉之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消费日益扩大。到1993年,我国由石油自给转变为石油净进口国,并由此而引发了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的逐步变革。1998年6月1日,我国实现了国内原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接轨,并因此引起石油价格的一系列波动。石油和石油化工生产在我市工业中占有相当份额,价格的大幅波动必然会影响这些行业乃至全市经济的发展。 一、近年来我市石油价格变动趋势。 1、石油价格虽有起落但一路走高。 从1997年到2001年,我市石油出厂价格一路走高,每吨由1997年的866元上升到2000年的1713元,2001年回落到1474元;以1997年为100的价格指数,1998年至2001年分别为106·64、126·89、209·91和185·52。几年来石油价格虽小有起伏但保持上升趋势不变,尤其是2000年石油价格暴涨,当年指数为165·43,涨幅超过65个百分点;2001年,石油价格在经过前一年的高位震荡后有所回落,但实际价格已经远高于三年前。 2、下游产品价格波动频繁。 石油价格变动自然会带动石油加工产品价格波动。其中,首当其冲是成品油。1997年以来,我市汽油、柴油价格起落较频繁:1998年、1999年及2001年指数较低,2000年指数相对较高。总体来说,成品油价格指数走势呈波浪型。 其它石油加工产品,在我市主要有:石油液化气、纯苯、乙烯、涤纶短纤维、涤纶长丝等等,这些产品均或多或少的受到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 3、石油价格变动对我市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变动影响较大。 几年来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下文简称总指数)始终在低位线上徘徊。1997年-2001年分别为98·32、94·71、96·37、102·76、95·87。1999年石油价格指数为118·99;同年,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比上一年增长1·66个百分点,其中,由石油拉动0·69个百分点。2000年,石油价格再创新高,指数高达165·43,拉动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上升2·64个百分点。2001年石油价格指数下滑到88·38,拉动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下降2·85个百分点。见以下数据及图表。(以上年价格为100)二、石油价格变动对我市相关行业的影响。 石油作为基础产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产业关联度是较高的。目前我市的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决定了对石油工业的依赖度在一个较高水平。因此,石油价格持续大幅度增长、波动必然影响我市整个经济的进程,对某些直接相关的部门,更是左右了

国际原油价格趋势研究报告

国际原油价格趋势研究报告国际原油价格连续第三年萎靡不振。2013 年,作为全球油价基准的布伦特原油的的平均价格为逾108 美元(与2012 年和2011 年的表现一样)。投资者本来担忧美国页岩气革命将会导致供应过剩,但由于全球其他地区产量下降,这种担忧未能成为现实。对追踪大宗商品的众多投资者和押注原油波动性的对冲基金而言,这意味着回报欠佳。对投资银行来说,它意味着缺少业务,因为消费者认为不需要对冲。只有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简称欧佩克)对持续的高收入感到高兴。因此,投资者是应该放弃布伦特原油,还是应期待2014 年会有所不同?分析师们观点不一。. 许多人相信,在2014 年,产量增幅最终将超过需求的温和增长,从而压低价格并考验欧佩克平衡市场和保持价格稳定的决心。 花旗(Citi) 大宗商品研究主管艾德?摩尔斯(Ed Morse)说:“深海开采技术成熟之后的美国页岩气革命,绘制了一幅强劲的供应图景。”花旗预计布伦特原油在2014 年的平均价格将为每桶98 美元。不过,其他人则辩

称,供应将令人失望,为布伦特原油价格提供有力支持。 JBC 能源咨询公司(JBC Energy) 的迈克尔?代-米夏伊(Michael Dei-Michei) 表示:“最近几年的模式可能会不断重复,因为确实没有实质变化。” JBC 能源咨询公司预计2014 年布伦特原油均价将达到每桶110 美元。 为何会出现截然相反的预测?主要原因是对欧佩克内部供应中断情况增多的风险存在不同看法。. 虽然美国页岩气革命引发了广泛关注,但可以说产量中断——从利比亚内战到为制止伊朗发展核项目而对其发起石油制裁——会对总体价格产生同等的影响。许多分析师再次将欧佩克产量视为不可知因素。 例如,巴克莱(Barclays) 预计,2014 年非欧佩克供应增幅将比全球需求增幅高出约50 万桶。但分析师米思文?马赫什(Miswin Mahesh) 表示,由于许多欧佩克国家产量的不确定性,这仅仅意味着原油价格面临温和的下行压力。在利比亚,武装分子们继续阻止主

石油价格波动及其风险防范对策复习课程

石油价格波动及其风险防范对策 2014-03-09能源情报 文/佟新宇中石化天津分公司 一、引言 石油是当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战略资源,争夺和控制石油资源已成为21世纪世界各国能源战略的焦点。石油价格的波动威胁着世界经济增长和我国能源安全,已不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而是—个政治和战略问题。进入2012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震荡,而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以及中东动荡的政治形势更加剧了油价的波动,油价在实体经济疲软和地缘政治升温的相互作用下起伏震荡。国际油价总体呈现出大起大落走势,2012年1月到5月初,国际油价(WTI)还一直处于每桶98—110美元的高位,5月份以后国际油价大幅下挫,6月28日WTI原油期货达到77.69美元的全年最低点,9月份美联储启动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QE3),对国际油价又将产生新一轮冲击和深远影响。 二、油价波动的主要因素 石油是资源也是商品,同时还具有政治和金融属性。油价波动通常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油价波动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石油供给(或生产)因素 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石油的供给主要受到世界主要产油国的原油储量、生产能力(包括石油勘探开采技术和水平、加工处理能力及生产效率等)、边际成本、剩余

产能、国内政治和能源政策的限制,同时也会受到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国际原油组织(如OPEC)和市场结构及竞争状况、石油库存量、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2、石油需求(或消费)因素 石油需求主要会受到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增长或衰退)、石油消费国的经济、能源和石油政策、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动、替代性能源新技术的发展状况、气候情况、心理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3、地缘政治局势及经济与市场前景预期 伊核问题、欧债危机、美国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以及作为世界主要产油地的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形势的持续动荡都会引起油价的剧烈波动,原油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于未来能源需求和供给的预期,而对于世界经济与市场前景的预期,会直接影响原油现货市场贸易商的行为和石油期货市场投资者对多空形势的判 断决策,进而严重影响国际油价的走势。 4、经济政策和汇率因素 主要石油消费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及其汇率波动也会影响到油价的走势。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提振消费和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而低利率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将会导致流动性过剩,汇率下降,引起油价上涨,尤其是作为石油主要结算货币美元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及其汇率发生改变时,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尤为剧烈。美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作为原油计价货币的美元走势和国际资金的流向,美元汇率与石油价格基本呈反向变动关系,美元贬值,油价上升;美元升值,油价下跌。由于美元贬值有利于美国改善国际贸易和经常账户逆差,有利于美国经济复苏和转嫁危机,因此美国政府对美元汇率下跌持纵容态度,这就进一步推高了油价。 5、石油类金融衍生品的投机炒作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石油类金融衍生品飞速发展,石油的金融属性不断加强,原油期货价格已成为原油现货价格的基准和风向标,期货价格波动会对现货价格产生联动作用。由于跨国石油公司和金融资本(主要是对冲基金)的投机炒作,往往会导致石油价格在短期内的暴涨暴跌。当前,对于石油类金融衍生品的投机炒作已完全超越供求关系成为影响油价波动的主要因素。

中国石油价格现状及分析

中国石油行业价格趋势分析方案 目录 摘要 (1) 一、严峻的中国石油安全现状 (2) (一)、中国石油依存度逐年升高 (2) (二)、世界油气资源争夺日益激烈对中国的影响 (3) (三)、世界石油价格变化多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4) 二、对策分析 (4) (一)、压缩快速增长的石油需求 (4) 1、节约使用 (4) 2、开辟新能源 (5) 3、充分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 (5) (二)、积极应用政治和外交手段加强对国际石油的控制能力和决定力 (5) 1、为什么? (5) 2、怎么做? (6) (三)、加快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步伐 (8) (四)、参考文献: (9) [1] 《21世纪中国石油发展战略》 (9) [2]《价格理论与实践》 (9) [3] 《价格学》 (9) 摘要 我国作为石油的消费大国及进口大国,国际石油价格频繁变动对我国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高油价的冲击,对我国石油市场的稳定提出更大的挑战。本文首先通过石油依存测算,客观地反映出我国石油市场价格变动对其他各行业的影响。而后对中国石油市场的价格机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现行定价机制及其缺点所在。面对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冲击,我国石油市场价格机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完善价格机制需要从诸多方面入手,本文仅选取了三个重要的改革方向进行详细分析,并且相应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希望本文对我国成品油市场全面开放之后价格机制的完善,以及缓解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起

到一定的指导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石油需求量迅速增大,石油的进口依存度大幅提高,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净进口国。深入分析石油价格的波动,进而进一步研究我国石油定价机制,对于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快速、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基于理论系统分析、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将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统计分析及对比分析紧密结合,从宏观的角度,全面地分析了中国石油价格波动及其定价机制,可以说目前的机制对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证国内市场供应,减弱国际市场价格非正常波动对国内的负面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我国目前实行的石油定价机制中还是存在不少弊端 【关键字】中国、石油、价格、波动 一、严峻的中国石油安全现状 (一)、中国石油依存度逐年升高 表1:中国原油生产、消费、进口量和进口依存度统计与预测(亿元,万吨) 由表1可知我国石油消费的对外依存度正在迅速攀升,中长期无下降势头,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特别是近五 2005 2010 2015 2020 生 产 18000 19500 19000 18500 消 费 28000 34000 39800 48400 净 进 10000 14500 20800 30000 依 存度 35.7 42.6 52.3 62.0

关于影响原油价格涨跌波动的大因素

关于影响原油价格涨跌波动的大因素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关于影响原油价格涨跌波动的8大因素 1. 突发的重大政治事件 近年来,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生产国际化的发展,争夺石油资源和控制石油市场,已成为油市动荡和油价飙涨的重要原因。 2. 石油库存变化 库存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一个缓冲,对稳定油价有积极作用。oecd的库存水平已经成为国际油价的指示器,并且商业库存对石油价格的影响要明显强于常规库存。 3. opec和国际能源署(iea)的市场干预 opec控制着全球剩余石油产能的绝大部分,iea则拥有大量的石油储备,他们能在短时期内改变市场供求格局,从而改变人们对石油价格走势的预期。 4. 国际资本市场资金的短期流向 国际原油市场的投机活动不是油价上涨的诱发因素,但由于全球金融市场投资机会缺乏,大量资金进入国际商品市场,尤其是原油市场,不可避免地推高了国际油价,并使其严重偏离基本面。 5. 汇率变动 相关研究表明,石油价格变动和美元与国际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存在弱相关关系。由于美元持续贬值,以美元标价的石油产品的实际收入下降,导致石油输出国组织以维持原油高价作为应对措施。 6. 异常气候 欧美许多国家用石油作为取暖的燃料,因此,当气候变化异常时,会引起燃料油需求的短期变动,从而带动原油和其他油品的价格变化。另外,异常的天气可能会对石油生产设施造成破坏,导致供给中断,从而影响油价。 7. 利率变动 在标准不可再生资源模型中,利率的上升会导致未来开采价值相对现在开采价值减少;高利率也会提高替代技术的资本成本,导致开采速度下降。 8. 税收政策 政府干预会使得市场消耗曲线凸向现在或未来。跨时期石油开采模式的税收效应依赖于税收随时间变化的现值。

国际原油价格趋势研究报告

国际原油价格趋势研究报告 国际原油价格连续第三年萎靡不振。2013年,作为全球油价基准的布伦特原油的的平均价格为逾108美元(与2012年和2011年的表现一样)。投资者本来担忧美国页岩气革命将会导致供应过剩,但由于全球其他地区产量下降,这种担忧未能成为现实。 对追踪大宗商品的众多投资者和押注原油波动性的对冲基金而言,这意味着回报欠佳。对投资银行来说,它意味着缺少业务,因为消费者认为不需要对冲。只有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简称欧佩克)对持续的高收入感到高兴。 因此,投资者是应该放弃布伦特原油,还是应期待2014年会有所不同?分析师们观点不一。

许多人相信,在2014年,产量增幅最终将超过需求的温和增长,从而压低价格并考验欧佩克平衡市场和保持价格稳定的决心。 花旗(Citi)大宗商品研究主管艾德?摩尔斯(Ed Morse)说:“深海开采技术成熟之后的美国页岩气革命,绘制了一幅强劲的供应图景。”花旗预计布伦特原油在2014年的平均价格将为每桶98美元。 不过,其他人则辩称,供应将令人失望,为布伦特原油价格提供有力支持。 JBC能源咨询公司(JBC Energy)的迈克尔?代-米夏伊(Michael Dei-Michei)表示:“最近几年的模式可能会不断重复,因为确实没有实质变化。”JBC能源咨询公司预计2014年布伦特原油均价将达到每桶110美元。 为何会出现截然相反的预测?主要原因是对欧佩克内部供应中断情况增多的风险存在不同看法。

虽然美国页岩气革命引发了广泛关注,但可以说产量中断——从利比亚内战到为制止伊朗发展核项目而对其发起石油制裁——会对总体价格产生同等的影响。许多分析师再次将欧佩克产量视为不可知因素。 例如,巴克莱(Barclays)预计,2014年非欧佩克供应增幅将比全球需求增幅高出约50万桶。但分析师米思文?马赫什(Miswin Mahesh)表示,由于许多欧佩克国家产量的不确定性,这仅仅意味着原油价格面临温和的下行压力。 在利比亚,武装分子们继续阻止主要港口的石油出口。事实可能证明,国际社会很难达成一项取消对伊朗制裁的全面协议。在委内瑞拉,交易员日益担心,政治动荡可能影响到石油行业。 人们担心产量下滑数据,而且还怀疑非欧佩克国家的供应增长能否实现宏大的预期目标。例如,哈萨克斯坦巨大的卡沙干(Kashagan)油田最近由于天然气泄漏而停产,而且至少在今年春季前不会复产。

国际石油贸易中几种价格的含义

国际石油贸易中几种价格的含义 1、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官方价格 20世纪60年代OPEC为了与西方跨国公司降低"标价"的行为作斗争,在60年代后期特别是70年代初以来,在历次部长级会议都公布标准原油价格,这种标准原油价格是以沙特API度为34的轻油为基准,而公布的价格就是当时统一的官价。 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非OPEC产油量的增长,在1986年底,石油输出国组织看到"官价"已不起多大作用,又改成以世界上7种原油的平均价格(7种原油一揽子价格),来决定该组织成员国各自的原油价格,7种原油的平均价即是参考价,然后按原油的质量和运费价进行调整。1986年11月,OPEC价格委员会制定的包括7种原油在内的一揽子原油价格包括: 沙特阿拉伯轻油(Arab Light)、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混合油(Sahara Blend)、印度尼西亚米纳斯(Minas)、尼日利亚邦尼轻油(Bonny Light)、阿联酋迪拜油(Dubai)、委内瑞拉蒂朱纳轻油(Tia Juana Light)、墨西哥依斯莫斯轻油(Isthmus),当时的加权平均价是每磅 18.00美元。 2、非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官方价格 这是非欧佩克成员的产油国自己制定的油价体系,它一般参照欧佩克油价体系,结合本国实际情况而上下浮动。 3、现货市场价格 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现货市场有美国的纽约、英国的伦敦、荷兰的鹿特丹和亚洲的新加坡。 上世纪70年代以前,这些市场仅仅是作为由各大石油公司相互调剂余缺和交换油品的手段,石油现货交易量只占世界总石油贸易量的5%以下,现货价格一般只反映长期合同超产的销售价格。因此,这个阶段的石油现货市场称为剩余市场(Residual Market)。1973年石油危机后,随着现货交易量及其在世界石油市场中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