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烟草青枯病研究进展

烟草青枯病研究进展

烟草青枯病研究进展
烟草青枯病研究进展

微生物学通报

OCT 20, 2012, 39(10): 1479?1486 Microbiology China

? 2012 by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CAS

tongbao@https://www.doczj.com/doc/683727758.html,

基金项目: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重点项目(No. 110201002025, 110200902065)

*通讯作者:Tel: 86-10-62815933;

烟草青枯病研究进展

周训军1 王静3 杨玉文2 赵廷昌2* 高必达1

(1. 湖南农业大学 生物安全科技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2.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北京 100193) (3.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山东 青岛 266101)

摘 要: 烟草青枯病是由茄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引起的影响世界烟草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 该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性细菌病害。主要对烟草青枯病菌的致病机理、遗传多样性和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阐明烟草青枯病菌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烟草青枯病, 致病机理, 遗传多样性, 防治

Advances in tobacco bacterial wilt disease

ZHOU Xun-Jun 1 WANG Jing 3 YANG Yu-Wen 2 ZHAO Ting-Chang 2*

GAO Bi-Da 1

(1. College of Bio-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Changsha ,

Hunan 410128, China )

(2.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s, Beijing 100193, China ) (3. Institute of Tobacco ,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s, Qingdao , Shandong 266101, China )

Abstract: Tobacco bacterial wilt caused by Ralstonia solanacearu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iseases all over the world, it is a typical soil borne bacteriosis.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obacco bacterial wilt was reviewed, including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 genetic diversity and prevention measure of Ralstonia solanacearum .

Keywords: Tobacco bacterial wilt, Pathogenic mechanism, Genetic diversity, Prevention measure

1480

微生物学通报 2012, Vol.39, No.10

https://www.doczj.com/doc/683727758.html,/wswxtbcn

烟草青枯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引起的危害世界烟草生产的重要病害, 1864年在印度尼西亚首先报道了青枯菌对烟草的毁灭性危害。此后, 迅速扩展蔓延至主要产烟国家并成为制约烟草生产的主要病害[1]。烟草青枯病在我国主要产烟省区普遍发生, 甚至在个别年份暴发流行。近年来, 由于气候等方面的原因, 该病的危害范围在我国有逐渐由南向北扩展蔓延之势[2]。青枯病菌的寄主范围非常广泛, 包括54个科的450余种植物, 其中有许多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蔬菜和粮食, 如烟草、桑树、油橄榄、番茄、茄子、辣椒、花生、马铃薯等[3]。

1 发病症状及病原

细菌性烟草青枯病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 烟草根、茎、叶各部位均可受害, 但主要危害植物的根、茎, 病株根部侧根常变黑腐烂, 茎部可见黑色条斑。该病最典型的症状是叶片枯萎后仍呈

现绿色, 故称“青枯病”[4]

烟草青枯病病原菌曾用名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 或Burkholderia solanacea-rum 。1996年由Inte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正式更名为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E F Smith)[5]。烟草青枯菌为革兰氏阴性杆状好氧细菌, 在厌氧条件下培养, 其毒力迅速丧失。病菌最适生长温度30 °C-35 °C, 致死温度为52 °C, 持续10 min; pH 范围4-8, 最适为6.6。烟草青枯菌在TTC 培养基上的典型菌落形态为: 菌落一般较大, 稍凸起, 不规则圆形, 中央粉红色, 边缘乳白色, 对光观察可见有轮纹, 流动性较强[6]。

2 侵染循环及流行规律

烟草青枯病菌主要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 也能在其它寄主植物体内越冬。烟草青枯病初侵

染源主要是带菌土壤、病残体和带菌的肥料。病原菌主要通过灌溉水、生产工具等传播, 大多从烟株根部的伤口侵入, 再由根部向上发展, 在移栽和中耕培土过程中造成的伤口更有利于病菌的侵入[2]。

烟草青枯病属于典型的高温高湿型病害, 低温高湿或高温低湿都不能导致病害的流行。病害发生流行最适宜条件为温度30 °C-35 °C, 相对湿度90%以上。青枯病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上发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土质粘重或土壤含沙量高更容易诱发病害。通常, 水田烟较旱地烟发病轻, 地势高处较地势低处烟发病轻, 田块的入水口或水流较多处发病也较重[6]。

3 致病机理

青枯菌是目前国际上研究植物病原细菌致病机制的模式系统之一[7]。其致病因子主要包括: II 型分泌系统(T2SS), III 型分泌系统(T3SS), 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EPS), 胞外蛋白(Extracellular protein, EXP),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和IV 型鞭毛系统(Type IV pilus system)。

青枯菌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活, 通常可从植物根部或茎部的伤口侵入, 随后进入木质部并且扩散至植物上部, 通过脂多糖识别寄主, 产生大量胞外多糖造成维管束阻塞, 同时还分泌胞外蛋白酶降解细胞壁, 从而导致寄主植物快速萎蔫。青枯菌在木质部成功定殖后, 在根的表面形成菌脓, 返回至土壤及再侵染[8-11]。

3.1 II 型、III 型分泌系统

植物病原细菌在侵染寄主植物时, 病原菌主要通过蛋白分泌系统将效应蛋白转移到病菌表面或分泌到胞外。目前在青枯菌中已鉴定的蛋白分泌系统有8种类型, 包括I-VI 型、Two-partner secretion (TPS)和Twin arginine transport (Tat)分泌

周训军等: 烟草青枯病研究进展 

1481

https://www.doczj.com/doc/683727758.html,/wswxtbcn

系统, 其中II 型和III 型蛋白分泌系统主要作用是将多种致病因子输送到胞外导致寄主植物致病, 与青枯菌致病性密切相关[12]。

青枯菌通过II 型蛋白分泌系统分泌多种胞外蛋白, 主要包括与植物细胞壁降解相关的纤维素酶、果胶甲酯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等, 这些胞外蛋白能破坏寄主植物细胞, 使寄主植物组织坏死, 是导致寄主植物枯萎的主要因素[13]。对青枯菌GMI1000菌系的II 型分泌系统突变结果表明, II 型分泌系统突变菌株对番茄的致病力明显低于野生型菌株, 而且, 果胶酶与纤维素酶对青枯菌致病性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14]。对侵染烟草的青枯菌株OE1-1的II 型分泌系统突变后发现, 突变菌株进入寄主植物体内后能在胞外和寄主植物细胞间隙产生胞外多糖, 但是失去了系统侵染寄主植物的能力, 这一结果说明II 型分泌系统与系统侵染过程中病原菌侵入寄主植物木质部导管密切相关[15]。

III 型分泌系统与青枯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III 型分泌系统产生大约75种III 型效应因子(T3E)进入寄主植物细胞。Turner 等研究发现, 青枯菌在入侵寄主植物根尖时需要两种不同的效应子Gala7和avrA , 且前者起主要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avrA 在早期侵染过程中非常重要, Gala7则在侵染后期起到关键作用[16]。Macho 等通过混合接种实验表明, T3E 与青枯菌的寄主适应性相关, 其缺失突变体存在明显的生长缺陷, 在侵染茄子叶片的青枯菌中发现12 个与寄主适应性相关的基因, 其中有3个基因同时影响病原菌在番茄和大豆上的定殖能力, T3E 的适应性存在明显的寄主专化性, 如无毒因子popP2和avrA 在感病品种中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进一步研究发现, 产乙烯的efe 基因和与次级代谢产物3-羟基吲哚生物合成相关的hdfB 基因的表达, 都需要植物叶片组织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17]。

3.2 胞外多糖

胞外多糖(EPS)是青枯菌重要的致病因子。青枯菌的胞外多糖是由多种化学物质组成的一种复合物, 其主要组成成分是氮乙酞半乳糖醛酰胺, 其中组成部分EPSI, 可能与青枯菌的致病性最为相关。大量研究表明, 青枯菌EPSI 缺陷型菌株与野生型菌株相比致病力明显下降, 且在番茄茎秆的定殖能力和扩展速度下降[18]。王胜坤通过测定青枯菌对桉树根部的吸附量和侵入量表明, 在接种青枯菌的6 h 内, EPS 处理的青枯菌在根表的吸附量和根内侵入量都明显升高, 而无EPS 菌株在根表的吸附量和根内侵入量都明显降低[19]。

3.3 胞外蛋白

胞外蛋白是另一类主要的致病因子[20]。目前

已分离鉴定的胞外蛋白有10多种, 其中大多是通过II 、III 型分泌系统分泌到胞外或进入植物细胞内。在这些胞外蛋白中与青枯菌致病性密切相关的主要包括果胶降解酶类和纤维素水解酶类。果胶降解酶类, 青枯菌可以产生一种果胶甲酯酶(Pme )和几种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ehA , PehB , PehC ), 研究表明, 聚半乳糖醛酸酶与青枯菌在植物体内的运动有关, PehA 、PehB 、PehC 突变体在植物体内的扩展速度明显降低; 纤维素水解酶类, 研究表明, 它们可通过破坏纤维素的?-1,4糖苷键降解纤维素。Egl 基因突变菌株接种实验表明, 突变菌株的发病程度比野生菌株有所减轻, 但效果并不明显, 因此认为, 青枯菌通过降解植物细胞壁致病可能只是辅助途径[21]。朱圣洁等通过对青枯菌胞外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纤维素酶活性与青枯菌致病性高度正相关[22]。

3.4 IV 型鞭/菌毛系统

运动性和趋化作用由鞭毛介导, 在青枯菌对

寄主植物根部侵染及早期定殖过程中的毒性具有重要作用。IV 型鞭毛系统对于细菌在植物表面的附着十分重要, 直接影响青枯菌的致病性, 对

1482

微生物学通报 2012, Vol.39, No.10

https://www.doczj.com/doc/683727758.html,/wswxtbcn

AW1菌株的pilA 基因突变后发现其失去了对番茄致病的能力[23]。青枯菌GMI1000基因组中发现存在大量编码外膜蛋白及细胞附器(菌毛、鞭毛)成分蛋白的基因, 并且在鞭毛/菌毛的编码系统中, 发现存在多拷贝的鞭毛蛋白结构基因。据此推测, 这些基因可能在不同的外界环境条件下特异表达, 使得青枯菌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此外, 青枯菌还含有众多吸附因子基因, 这些吸附因子也决定了青枯菌拥有广泛的寄主范围[24]。Wairuri 等构建了与IV 型菌毛相关基因tadA2突变体, 该基因与NTP 酶相关, 表达flp 鞭毛激发子。实验结果表明, 与野生型菌株相比, 突变体菌株不能离体培养, 鞭毛的运动性和胞外多糖的产生情况没有明显差异。但突变体菌株不能引起马铃薯致病, 这是关于IVb 型菌毛在植物病原细菌致病性作用的首次报道[25]。

3.5 整体调控及与寄主植物的互作

青枯菌采用十分复杂的调控网络选择寄主范

围和调控其致病性, 这个调控网络系统主要包括一个核心调控网络和几个与核心调控网络相关的附属级联调控系统。核心调控网络的作用主要涉及胞外多糖、群体感应和细胞壁降解的调节, 具体调节作用是由epsR 、phc 、vsr 、solR 和XpsR 五类基因控制的。在这一复杂的调控体系中, phcA 基因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抑制该基因的表达, 胞外酶及胞外多糖的活性和表达量都显著降低, 青枯菌的致病力也降低或丧失; 而提高该基因的表达, 则胞外酶和胞外多糖的活性和表达量都显著提高。因此, Schell 认为, phcA 基因在该调控系统中起到类似开关的调节作用[26]。除了受phc 的调节外, eps 基因的表达还受XpsR 和vsr 基因产物的复合调节[27]。

4 遗传多样性

植物青枯病菌具有丰富的种内遗传多样性,

不同地理起源的青枯菌在与其寄主长期协同进化的过程中, 演化出明显的生理分化或菌系多样性, 现有两个亚分类系统被国际所公认。一是按不同来源菌株对不同植物种类的致病性差异, 将青枯菌划分为5个不同的生理小种(Race); 另外是按青枯菌对3种双糖和3种己醇的氧化能力的差异划分为5个不同的生化变种(Biovar)[28]。2005年, Fegan 和Prior 共同提出了演化型分类框架用于描述青枯菌种以下的差异, 该分类框架依次将青枯菌划分为种(Species)、演化型(Phylotype)、序列变种(Sequevar)以及克隆(Clone) 4个不同水平的分类单元, 并分别建立了与之相对应的鉴定方法。演化型分类框架是建立在青枯菌基因组长期缓慢累计而形成的遗传变异的基础上, 与传统的小种及生化变种分类方法相比, 演化型的分类框架可以更精确地反映青枯菌这一复合种的地理起源及种内的遗传多样性[11]。

Norman 等(2009)采用Rep-PCR (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对过去10年间分离自美国进口货物上的137株青枯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所有菌株被划分为与生化型、地理来源和寄主种类相关的几个类群, 但生化型类群的相似系数相比其它组群更低, 这就表明, 随着时间的推移, 引起青枯病爆发流行的青枯菌种群结构在发生变化[29]。

潘哲超等(2010)在演化型和序列变种两个分类水平上对采自我国13个省、18个寄主的286个参试青枯菌菌株进行了种以下分类, 在演化型水平上揭示出来自我国不同寄主的青枯菌全部属于青枯菌演化型Ⅰ和Ⅱ型, 在序列变种上揭示出我国青枯菌群体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存在亚洲分支的10个序列变种和美洲分支的1个序列变种。其中亚洲分支菌株中的序列变种33、44和48为国际上首次鉴定出的新序列变种[11]。

Qing 等(2011)对采自我国15个省、14个寄

周训军等: 烟草青枯病研究进展 

1483

https://www.doczj.com/doc/683727758.html,/wswxtbcn

主的319株青枯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 结果表明, 所有菌株共分为39个序列型, 大部分菌株属于演化型I 型, 它们都属于同一RFLP 类型, 并且分属于生化型3、4、5、6型, 另外20个菌株属于演化型II 型, 生化型2。BOX-PCR 指纹图谱分析表明属于演化型I 的菌株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而所有演化型II 型菌株都属于序列型1, 且BOX-PCR 图谱与世界不同地区马铃薯褐腐病菌的图谱一致[30]。

Reza 等(2011)采用PFGE (脉冲场凝胶电泳)和FAME (脂肪酸甲酯分析)对分离自马来西亚西部农场的47株青枯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PFGE 将所有菌株分为2个与致病性相关的类群和5个与地理来源相关的亚群; FAME 组群的划分与病菌的寄主来源相关, 但是也能将所有菌株分为有致病性的和无致病性的类群。这个结果说明, 结合PFGE 和FAME 两种分析结果能更有效的进行青枯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尤其对于无致病性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31]

根据生理小种划分标准, 烟草青枯菌属于寄主范围广泛的生理小种1号。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 烟草青枯菌具有丰富的种内遗传多样性, 为该病菌的研究和抗病品种的筛选增加了困难。因此, 找出烟草青枯菌的种内遗传规律对于该病菌其他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Yi 等(1982)对1980-1981年采自韩国烟草的14株青枯菌菌株进行分类研究。通过接种不同寄主的反应, 将14株菌株分为两个不同的生理小种; 对其进行生理生化测定, 根据对3种双糖和3种己醇的利用能力以及对硝酸盐的还原作用, 判定其生物型分别属于生化变种1和生化变种4[32]。

郑向华等(2007)采用RAPD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对我国广东省的38株烟草青枯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广东省烟草青枯

菌菌株RAPD 组群的划分与菌株的寄主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与地理区域、生物型和致病型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生物型不能反映烟草青枯菌菌系的差异[33]。

徐进等(2010)采用国际上新兴的青枯菌演化型分类框架并结合传统的生化变种鉴定方法, 对福建的45个烟草青枯菌菌株进行菌系分类研究。结果表明, 全部分离菌株均为青枯菌演化型I 型即亚洲分支菌株。生理生化检测结果鉴定出其中43个菌株属于青枯菌生化变种III, 1个菌株属于生化变种IV , 1个菌株属于非标准型生化变种[34]。

周训军(2011)采用MLST (多位点序列分型)对采自我国10个主要产烟省区的93株烟草青枯菌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将93 株菌株分为4个亚群(Group)和4个单一群(Singleton)。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烟草青枯菌地理分布广泛, 但组群划分与地理区域和烟草品种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未发表)。

5 防治

烟草青枯病是影响世界烟草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 各国学者一直在从事相关方面的研究,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目前烟草青枯病的防治仍然是烟草生产上尚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人们仍难以用一种方法从根本上解决烟草青枯病的问题, 只能多种方法相结合, 尽量减轻青枯病的危害。

农业防治: 实行合理轮作, 最好是水旱轮作; 合理选地, 选用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 高垄栽培, 搞好排灌系统; 搞好田间卫生, 田间一旦发现零星病株, 要及时拔除并带到田外烧毁, 并进行田间消毒; 适当提早移栽, 避过高温高湿青枯病流行期[35]。

化学防治: 目前烟草青枯病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药剂来控制和减轻危害。贾春燕等进行的药

1484

微生物学通报 2012, Vol.39, No.10

https://www.doczj.com/doc/683727758.html,/wswxtbcn

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 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及氧氯化铜:消菌灵=1:1对烟草青枯病的抑菌效果较好, 且药效稳定[36]。左娟等研究了青枯灵等药剂对烟草青枯病防效, 结果表明, 山苍籽和青枯灵防效相当; 花椒和青萎散防效次之; 大蒜和农用链霉素防效最差[37]。陈泽鹏等比较了几种诱导剂对烟草抗青枯病的效果, 结果发现苯并噻二唑(BTH)对烟草诱导抗病具有显著效应[38]。

生物防治: 由于抗药性和农药残留等问题, 青枯病的生物防治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Wang 等研究发现, 拮抗菌株K1、K2对烟草青枯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K2抑制效果好于K1, 进一步研究发现, 适当浓度的K1、K2能改变和破坏青枯菌的形态[39]; 董夏伟等在重庆黔江烟区健康土壤筛选出一株对烟草青枯菌有较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5B15, 并鉴定出该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40]。曾维爱等的研究表明, 苗期接种菌根真菌结合生防制剂不仅能够有效地防治烟草青枯病, 还能改善烟株的农艺性状, 改善烟叶品质[41]。

6 结束语

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植病研究者对于青枯病菌本身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已有研究进展显示青枯菌基因组在结构和基因特性等方面, 均体现了遗传上的多样性和致病机制的复杂性, 使青枯病的研究及防治更加困难和复杂。同时, 随着该病原菌本身分子生物学基础的不断明确, 病原菌与寄主植物互作机制的认识也更加全面、准确。通过对病原菌与寄主植物互作机理的认识, 将有利于植物抗青枯病的研究, 加快抗青枯病育种的进程。

参 考 文 献

[1] Hayward AC. Biology and epidemiology of bacterial

wilt caused by 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J]. 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 1991, 29(1): 65-87.

[2] 孔凡玉. 烟草青枯病的综合防治[J]. 烟草科技, 2003(4): 42-43, 48.

[3] Wicker E, Grassart L, Coranson BR, et al.

Ralstonia solanacearum strains from Martinique (French West Indies) exhibiting a new pathogenic potential[J].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07, 73(21): 6790-6801. [4] 郑继法, 丁爱云, 王智发. 烟草细菌性病害识别

及其综合防治技术[J]. 烟草研究与管理, 2000(5): 26-27.

[5] 霍沁建, 张深, 王若焱. 烟草青枯病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23(8): 364-368.

[6] 徐树德, 尚志强, 秦西云. 烟草青枯病研究进展

[J]. 天津农业科学, 2010, 16(4): 49-53. [7] Schell MA. Control of virulence and pathogenicity

genes of Ralstonia solanacearum by an elaborate sensory network[J]. 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 2000, 38: 263-292.

[8] Araud RI, Vasse J, Montrozier H, et al. Detection

and visualization of the major acidic exopolysaccharide of Ralstonia solanacearum and its role in tomato root infection and vascular coloniza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1998, 104(8): 795-809.

[9] Huang Q, Allen C. Polygalacturonases are required

for rapid colonization and full virulence of Ralstonia solanacearum on tomato plants[J].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 2000, 57(2): 77-83.

[10] McGarvey JA, Denny TP, Schell MA.

Spatial-tempor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growth and EPS I production by Ralstonia solanacearum in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tomato cultivars[J]. Phytopathology, 1999, 89(12): 1233-1239. [11] 潘哲超. 植物青枯菌遗传多样性及致病力分化研

究[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2010.

[12] Poueymiro M, Genin S. Secreted proteins from

周训军等: 烟草青枯病研究进展 

1485

https://www.doczj.com/doc/683727758.html,/wswxtbcn

Ralstonia solanacearum : a hundred tricks to kill a plant[J]. Current Opinion in Microbiology, 2009, 12(1): 44-52.

[13] Liu H, Denny TP. Proteomics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Ralstonia solanacearum has a distinctive type II secretion system[J]. Phytopathology, 2007, 97: 66-67.

[14] Liu H, Zhang SP, Schell MA, et al. Pyramiding

unmarked deletions in Ralstonia solanacearum shows that secreted proteins in addition to plant cell-wall-degrading enzymes contribute to virulence[J].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2005, 18(12): 1296-1305.

[15] Tsujimoto S, Nakaho K, Adachi M, et al.

Contribution of the type II secretion system in systemic infectivity of Ralstonia solanacearum through xylem vessels[J]. Journal of General Plant Pathology, 2008, 74(1): 71-75.

[16] Turner M, Jauneau A, Genin S, et al. Dissection of

bacterial wilt on Medicago truncatula revealed two 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 effectors acting on root infection process and disease development[J]. Plant Physiology, 2009, 150(4): 1713-1722.

[17] Macho AP, Guidot A, Barberis P, et al. A

competitive index assay identifies several Ralstonia solanacearum type III effector mutant strains with reduced fitness in host plants[J].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2010, 23(9): 1197-1205. [18] 王军. 青枯菌对植物的致病机制及其调节[J]. 林

业科学, 2005, 41(3): 142-147.

[19] 王胜坤. 桉树青枯菌菌株致病力分化、吸附识别

及PCR 快速检测研究[D]. 北京: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 2007.

[20] Von Bodman SB, Bauer WD, Coplin DL. Quorum

sensing in plant-pathogenic bacteria[J]. 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 2003, 41(1): 455-482. [21] Robertson AE, Wechter WP, Denny TP,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virulence gene (avrA ) diversity in Ralstonia solanacearum and bacterial wilt incidence[J].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2004, 17(12): 1376-1384. [22] 朱圣洁, 赵亚兰, 王学东. 青枯菌胞外酶活性与

致病性之间的关系初探[J]. 河套大学学报, 2008, 5(4): 13-15.

[23] Kang Y, Liu H, Genin S, et al. Ralstonia

solanacearum requires type 4 pili to adhere to multiple surfaces and for na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virulence[J]. Molecular Microbiology, 2002, 46(2): 427-437.

[24] Salanoubat M, Genin S, Artiguenave F, et al.

Genome sequence of the plant pathogen Ralstonia solanacearum [J]. Nature, 2002, 415: 497-502. [25] Wairuri CK, van der Waals JE, van Schalkwyk A,

et al. Ralstonia solanacearum needs Flp pili for virulence on potato[J].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2012, 25(4): 546-556.

[26] Bhatt G, Denny TP. Ralstonia solanacearum iron

scavenging by the siderophore staphyloferrin B is controlled by PhcA, the global virulence regulator[J]. Journal of Bacteriology, 2004, 186(23): 7896-7904.

[27] 李林章, 谢从华, 柳俊. 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分子生物学基础及其致病机制[J]. 中国马铃薯, 2005, 19(5): 290-294.

[28] 杨玉红. 茄科植物青枯菌病害研究进展[J]. 江西

农业学报, 2008, 20(5): 54-55.

[29] Norman DJ, Zapata M, Gabriel DW, et al. Genetic

diversity and host range variation of Ralstonia solanacearum strains entering North America[J]. Phytopathology, 2009, 99(9): 1070-1077.

[30] Xue QY, Yin YN, Yang Y, et al. Genetic diversity

of Ralstonia solanacearum strains from China assessed by PCR-based fingerprints to unravel host plant- and site-dependent distribution patterns[J]. Microbiology Ecology, 2011, 75(3): 507-519. [31] Khakvar R, Sijam K, Jone J, et al. Comparative

diversity analysis of Ralstonia solanacearum

strains in solanaceae farms[A]//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C]. 2011, 3: 38-42.

[32] Yi YK, Kim JH, kang SK, et al. Classification of

Pseudomonsa solanacearum isolates from tobacco plants in Korea[J]. Korean Journal of Plant Protection, 1982, 21(3): 123-127.

1486

微生物学通报 

2012, Vol.39, No.10

https://www.doczj.com/doc/683727758.html,/wswxtbcn

[33] 郑向华, 邓海滨, 刘琼光, 等. 广东省烟草青枯

菌的菌系和遗传多样性[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6(4): 463-468.

[34] 徐进, 顾刚, 潘哲超, 等. 福建烟草青枯菌演化

型及生化变种鉴定研究[J]. 中国烟草学报, 2010, 16(6): 66-71.

[35] 番华彩, 唐嘉义, 秦小萍. 烟草青枯病防治研究

进展[J]. 云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8, 30(S1): 31-35.

[36] 贾春燕, 郑洪波, 张茹萍, 等. 防治烟草青枯病

的药剂筛选[J]. 山东农业科学, 2010(8): 76-78. [37] 左娟, 向金友, 程智敏, 等. 不同药剂对烟草青

枯病的防治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4):

143-146.

[38] 陈泽鹏, 王涛, 陈伟明, 等. 烟草抗青枯病的药

剂诱导效应与抑菌增效作用[J]. 烟草科技, 2011(1): 74-78.

[39] Wang AA, Zhao ZF, Liu ZZ, et al. Effect of K1, K2

anti-bacterial agents on tobacco Ralstonia Solanacearum [J]. Engineering, 2010, 2: 930-934. [40] 董夏伟, 缪莉, 靳翠丽, 等. 一株高效抑制烟草

青枯病菌的烟田土壤细菌的分离与鉴定[J]. 江西农业学报, 2011, 23(6): 30-33.

[41] 曾维爱, 龙世平, 李宏光, 等. 苗期接种不同丛

枝菌根真菌对烟草青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 2011, 42(6): 612-615.

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

稿件书写规范 

高校教改纵横栏目简介及撰稿要求 

“高校教改纵横”栏目, 是中国微生物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中唯一的教学类栏目, 也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为数不多的教学栏目。该栏目专为微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领域高校教师开辟, 一方面为高校微生物学科的教师提供一个发表论文的平台, 同时微生物关联学科的一部分确实优秀的论文也可以在此发表, 是微生物学及相关领域教学研究、交流、提高的园地。

本栏目的文章有别于其他实验类研究报告, 特色非常鲜明。要求作者来自教学第一线, 撰写的稿件内容必须要有新意、要实用, 不是泛泛地叙述教学设计与过程, 而是确实有感而发, 是教学工作中的创新体会, 或者在教学中碰到的值得商榷的、可以与同行讨论的有价值的论题。在内容选材上应该有鲜明的特点和针对性, 做到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语言流畅。教师的教学思路应与时俱进, 注意将国内外新的科技成果和教学理念贯穿到教学之中,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教与学的互动, 促进高校生物学教学的发展, 更多更好地培养出国家需要的高科技创新人才。这也是本栏目的目的所在。

同时, 为了给全国生物学领域的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个更广阔更高层次的交流平台, 本栏目还开辟了“名课讲堂”版块, 邀约相关生命科学领域, 如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传染病学、环境科学等的教学名师、知名科学家就教学和学生培养发表观点, 推荐在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引进先进教学手段或模式以及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有突出成绩的优秀论文, 为高校教师以及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提供一个可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促进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欢迎投稿!欢迎对本栏目多提宝贵意见!

烟草赤星病发生因素及防治技术(精)

烟草赤星病发生因素及防治技术 烟草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病害种类较多。我国已报道病害接近70种。主要病害有烟草黑胫病,烟草赤星病,烟草病毒病等。 烟草赤星病1982年首次在美国报道,曾经几度给世界烟草生产造成严重损失。1967年由于赤星病流行使山东烤烟均价下降约一个等级。20世纪80年代以来,赤星病在我国各烟区危害日趋严重,烟叶的产量和质量都受到很大影响。目前已成为我国烟草上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重的一种烟部病害。 烟草赤星病在烟区普遍发生,对烟叶的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每年的经济损失均很大。该病属暴发型病害,一旦流行很难控制,目前主要是采用化学防治措施,但效果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掌握赤星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喷药的时间难以掌握,同时生产上所用杀菌剂多属保护剂,病菌侵.入后便失去防效。因此对赤星病的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准确的预侧预报十分必要。 症状又称红斑、恨虎眼、火泡斑、斑病。可侵染叶片、茎、花梗及蒴果等。 叶片染病多从下部叶片发生,渐向上发展。病斑初为黄褐色圆形小斑点,后发展为褐色圆 或近圆形斑,直径大约1~2cm,上具赤褐或深褐色同心轮纹。病斑边缘明显,扩展较快时,边缘出现黄色晕圈。湿度大时斑上可见深褐色或黑色霉层。病斑质脆、易破。严重时,多个病斑融合使叶片大面积枯焦,破碎成为碎叶,焦叶。叶脉、花梗、蒴果、茎染病现长椭圆形或梭形深褐色凹陷斑,高湿条件下形成病斑较干燥条件下的大。 病原Alternaria alternata (Fries)Keissler 称链格孢菌,属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菌丝具隔,无色。分生孢子梗顶曲,具隔1-3个,褐色。分生孢子褐色,链生于梗上,基部大,顶端较小,呈倒棍棒形或椭圆形,多有喙,具1-3个纵隔,3-7个横隔。该菌生长速度快,可产生毒素。有报道A.longipes、A.tenuis、A.tabaima 也能引起赤星病。 传播途径:赤星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

烟草连作障碍研究进展_张继光

2011-06,32(3)中国烟草科学 Chinese Tobacco Science 95 烟草连作障碍研究进展 张继光1,2,申国明1*,张久权1,张忠锋1,石屹1,李世博3,刘海伟1,时鹏1(1.农业部烟草类作物质量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青岛 266101;2.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 210008;3.山东日照烟草有限公司五莲分公司,山东五莲 262300) 摘要:烟草生产中的连作种植导致产量和品质的下降已引起广泛关注。从烟田土壤营养失调、烟草根系分泌物积累、土壤微环境及微生物区系变化等角度阐述了烟草连作障碍的产生机理,介绍了当前治理烟草连作障碍的各项调控措施,并对烟草连作障碍领域的研究及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烟草;连作障碍;营养失调;根系分泌物;土壤微生物区系;调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S572文章编号:1007-5119(2011)03-0095-05 DOI:10.3969/j.issn.1007-5119.2011.03.020 Advance in Continuous Cropping Problems of Tobacco ZHANG Jiguang1,2, SHEN Guoming1*, ZHANG Jiuquan1, ZHANG Zhongfeng1, SHI Yi1, LI Shibo3, LIU Haiwei1, SHI Peng1 (1. Key Laboratory of Tobacco Quality Control,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Tobacco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Qingdao 266101,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il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08, China; 3. Wulian Branch of Rizhao Tobacco Corp. Ltd., Wulian, Shandong 262300, China) Abstract: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decrease of tobacco quantities and qualities through the continuous cropping. The mechanism of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s was reviewed with regards to soil nutrient unbalance, accumulation of roots exudates, and change of soil micro-environment and soil microbial flora. 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also reviewed in controlling the obstacles of tobacco continuous cropping. Possible future researches were also propo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tobacco; continuous cropping problem; soil nutrient unbalance; root exudates; soil microbial flora; controlling measure 当前,我国烟草农业不断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耕地的有限性及生产栽培条件的制约,烟草连作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而烟草本身是一种忌连作作物,连作能导致烟草土传病虫害危害程度的增加,烟田有害物质的逐年积累;而且,连作还能造成土壤养分失调,抑制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影响烟草正常的生长发育,最终造成其产量和品质的显著降低[1]。目前,我国烟草生产中尚存在较大面积的连作种植,据统计每年由于烟草连作带来的直接及间接经济损失高达40亿元,这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烟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引起了农业相关部门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当前,国内外众多学者在烟草连作障碍的产生及调控方面进行了大量探讨。笔者从土壤营养失调、根系分泌物积累、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和连作障碍的调控措施等角度,综述了烟草连作障碍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推动我国烟草栽培学学科发展和特色优质烟叶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基金项目:山东省烟草专卖局(公司)项目(201002);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Y052010042) 作者简介:张继光,男,博士,研究方向为烟草栽培及土壤生态。E-mail:jiguang8002@https://www.doczj.com/doc/683727758.html,。? 通信作者,E-mail:ycssgm@https://www.doczj.com/doc/683727758.html, 收稿日期:2010-06-03 修回日期:2010-08-18

烟草青枯病、黑胫病综合防治实施方案

“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综合防治技术” 项目实施方案 一、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1)鉴定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的致病小种,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开展早期检测、监测技术体系研究。 (2)结合气象、土壤、品种、生物和生产方式等因素系统研究我市烟区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的发生条件、流行规律。 (3)结合我市烟区现状和生产习惯,研究有针对性的农业防治措施,形成农业防治技术规程,探索生物防治手段。 2、预期目标: (1)基本明确重庆烟区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发生、危害、流行的特点和规律。 (2)初步明确重庆烟区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病原致病力分化和烟草青枯病生理小种,探索综合防治手段。 (3)初步建立早期快速检测与监测技术。 二、合作研究期限:2006年3月—2006年12月 三、试验研究地选择 1、室内试验研究在西南大学植物生态病理研究所进行。 2、系统调查、样品采集及综合防治探索研究拟在酉阳县烟草种植区进行。 四、具体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

(一)重庆烟区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发生、危害、流行的特点和规律研究。 1、调查地点:酉阳县烟草青枯病、黑胫病发生地区 2、研究方法: (1)通过与当地烟草公司的技术人员、烟农座谈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土壤状况,品种特性,栽培措施(含病残 体处理),水肥管理等因素与两病害的关系。 (2)通过县烟草公司,从当地气象部门获取(温度、湿度、降雨等)气象资料,结合病害调查,基本明确烟草青枯 病、黑胫病发生、危害、流行与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 (3)定点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水田、旱地、品种等)定点观察。从田间初始发病开始采用系统调查方法,每 隔3—5天调查记载青枯病、黑胫病发生情况。将数据 转化为青枯病、黑胫病的季节流行曲线图,分析病害随 着时间的推移所表现出来的动态变化过程。找寻青枯 病、黑胫病发生流行的主导因子。 3、人员安排:两位大学生驻点系统调查与教师定期下点调查 相结合。 (二)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病原致病力分化和烟草青枯病生理小种研究。 1、菌种标样采集点:主要在酉阳县发病地区以及其他烟区县有 代表性发病田。

烟草专卖(公司)各部门职能职责

办公室 1. 负责XX州局(公司)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和后勤服务工作; 2. 负责起草XX州局(公司)综合性文件、材料,对文件的收发、打印和格式的规范进行审核把关; 3. 负责XX州局(公司)系统的办公自动化公文流转运行和档案管理工作; 4.负责履行参谋职能,做好政务工作调研,抓好政务信息采集工作,定期编发工作简报; 5.负责XX州局(公司)机关行政、职工等会议的组织和记录,并抓好全州系统重要会议的管理和接待工作; 6.负责机关政务公开工作,牵头处理各种来信、来访; 7.负责制定XX州局(公司)机关办公秩序、环境卫生、员工行为规范、标志及标牌的管理办法,并组织落实检查、考核措施; 8.负责XX州局(公司)机关公章、介绍信、工商营业执照等证照的申办、变更、年检及管理工作; 9.负责办公固定资产的登记、清核和相关证件的管理; 10.负责机关办公用品管理和办公、生活区的物业管理; 11.负责对内、对外联系和综合协调工作,负责来访者的接待、对外公共关系、文化宣传; 12.负责XX州局(公司)机关公务车车辆的调派和管理工作; 13.负责指导县市局(营销部)综合管理办公室工作; 14. 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财务科 1.州局(公司)财务部门在四川省烟草专卖局(公司)财务主管部门和本企业财务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履行对本企业及所属单位的财务管理、监督职责,在遵守和贯彻国家有关财经法规的前提下,对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 2.负责组织本企业及所属单位的会计核算,如实反映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按规定编制和报送会计报表,定期撰写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资料和真实情况; 3.负责依法计算、缴纳本企业的各项税金,负责本企业及所属单位企业所得税的清算解缴。协调、配合税务、审计部门的各种检查、清算、稽查工作; 4.负责制定本企业及所属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及会计政策。负责本企业及所属单位财务预算的审核、汇总、执行、检查、分析,不断完善费用定额管理。按照财务制度有关规定,监督各项财务收支,严格审查各项费用开支; 5.负责本企业及所属单位生产经营资金的筹集,严格资金的预算管理,定期检查考核资金的运用情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及时督促销售货款的回笼、核对,有效控制利用各项资金; 6.认真执行国家规定的信贷、结算和现金管理制度办法,负责本企业资金安全工作; 7.负责本企业及所属单位国有资产登记管理及清理指导工作,监管企业所有的资金、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组织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财产、物资盘点清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领导并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和改进工作的措施;

烟草钾营养研究进展

烟草钾营养研究进展 2011年 05月 23日查看: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刘正日胡日生郭清泉 摘要:从烟草钾素的作用、烟草钾营养和烟叶含钾量的影响因素及提高烟叶含钾量的栽培技术措施等方面综述了国内烟草钾营养的主要研究进展,指出培育钾高效烟草品种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有望从根本上提高烟叶含钾量。 关键词:烟草钾营养含钾量 钾是烟草必需的矿质元素,对烟草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据美国北卡罗里纳州的研究,烟草吸收钾素比其它任何元素都高,是吸氮量的 1.38 倍,磷的 3.5 倍左右。美国烤烟烟叶含钾量一般为 4% ~ 6% ,有的高达 8% ~ 10% ,他们常把烟叶钾含量作为衡量烟叶质量的尺度。较高的含钾量(不低于 2% )能保持烟叶较好的可燃性,而我国烟叶含钾量一般在 2% 以下,较低的含钾量制约着我国烟叶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本文对近些年国内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进行综述。 1 烟草钾素的作用 1.1 钾素生理功能概述 钾素在烟株内以离子态游离存在,自 Boyer 等首次报道丙酮酸激酶的催化活性需要 K + 以来,已证实合成酶类、氧化还原酶类和转移酶类共 60 多种酶都需要 K + 来活化。钾能促进烟株光合作用,提高烟株的呼吸效率,参与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过程,对烟株的物质和能量代谢有很重要的作用。 1.2 钾素与烟草的抗逆性 1.2.1 钾素与烟草的抗病性 经研究证实钾对一些植物病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延缓作用。周冀衡等报道,施钾能提高感花叶病毒( TMV 和 CMV )烟叶中 POX 、 SOD 、 POL 和 CAT 等内源保护酶活性,有效控制烟叶细胞内丙二醛( MDA )积累和细胞膜透性增大的现象,从而增强烟草细胞膜的稳定性和降低病毒侵染后对细胞膜脂的过氧化伤害,减轻感病程度。此外,增施钾肥能提高烟株对烟草赤星病和野火病的抗病性。 1.2.2 钾素与烟草的抗旱性 据已有研究,钾素通过渗透调节来提高作物的抗旱性。有研究表明,干旱胁迫下,钾素作为叶片细胞中的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可增加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烤烟叶片的保水力,使烟叶失水速率降低、蒸腾速率下降,同时,能够增强烟株对超氧化物酶( SOD )活性的调节,减轻活性氧自由基对细胞膜的伤害,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增强烟株的抗旱能力。魏永胜等报道,钾在烟株抗旱性形成的作用体现在对体内水分流动、水分利用调节等方面。烟草

拮抗细菌对烟草青枯病的温室防病及促生效果

研究者可以知道三叶斑潜蝇在中国的空间分布趋势,有助于理解三叶斑潜蝇的空间传播分布,为三叶斑潜蝇在中国的风险分析和检疫控制提供依据;也可以根据预测结果为各地区防治三叶斑潜蝇提供参考,各地区可以根据该害虫未来扩展的范围来制定检疫控制方案,做好防治的准备,避免或降低三叶斑潜蝇发生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雷仲仁,朱灿健,张长青.重大外来入侵害虫三叶斑潜蝇在中 国的风险性分析[J ].植物保护,2007,33(1):37241. [2] 吴佳教,梁广勤,梁帆,等.三叶斑潜蝇的检疫处理[J ].植物检 疫,1992,13(2):84286. [3] 肖良.三叶草斑潜蝇[J ].中国进出境动植检,1994(2):39240.[4] MA YWALD G F ,SU T H ERST R https://www.doczj.com/doc/683727758.html,er ’s guide to CL IM 2 EX :a computer programm comparing climates in ecology[M ].2nd ed.Melbourne :Commonwealt 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m ,1991:124. [5] 荆玉栋,张润志,任丽.褐纹甘蔗象在中国的适生性分析[J ]. 昆虫知识,2003,40(5):4462449. [6] LAW TON J H.Small eart hquakes in Chile and climate change [J ].Oikos ,1998,82:2092211. 收稿日期: 2007206204 基金项目: 国家烟草专卖局项目(110200201008);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D0706005000091);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 基金(2007006) 3通讯作者 拮抗细菌对烟草青枯病的温室防病及促生效果 王 静1,2, 赵廷昌13, 孔凡玉2, 何月秋3,张成省2, 刘建华4, 刘伟成4 (1.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4;2.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青岛 266101; 3.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明 650201; 4.北京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089) 摘要 从福建、贵州两省烟草青枯病流行区烟株根围土样筛选得到的对青枯病有较好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测定了其温室防效和促生作用。试验获得了控病效果表现较好的短小芽孢杆菌(B acill us p umil us )AR03菌株,2次重复防效试验表明其防效均在50%以上,且该菌株能促进烟株的生长。关键词 烟草青枯病; 筛选; 防治效果; 促生作用中图分类号 S 435.72 Disease 2preventing and grow th 2promoting effects of antif ungal bacteria against tobacco wilt Wang Jing 1,2, Zhao Tingchang 1, K ong Fanyu 2, He Yueqiu 3, Zhang Chengsheng 1, Liu Jianhua 4, Liu Weicheng 4 (1.S tate Key L aboratory f or B iolog y of Plant Diseases and I nsect Pests ,I 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  CA A S ,B ei j ing 100094,China; 2.I nstitute of Tobacco Research ,CA A S ,Qi ng dao 266101,China; 3.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Yunnan A 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China; 4.Institute of Plant  and Envi ronment Protection ,B ei j ing A cadem y of A g riculture &Forest ry S ciences ,B ei j ing 100089,China ) Abstract Control effects and plant growth 2promoting experiments on some bacterial strains ,screened f rom rhizos 2pheric soil samples f rom Fujian and Guizhou Provinces ,were conducted.Strain AR03of B acill us p umil us was se 2lected as potential biocontrol agents ,the control effects of which reached over 50%in two repeat tests.In plant growth 2promoting experiments ,strain AR03was the most effective. K ey w ords Ralstonia solanacearum ; screening ; control effect ; promote growth 烟草青枯病是由青枯雷尔氏菌(R alstoni a so 2l anacearum )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该菌寄主范围广, ? 301?调查研究 PLAN T PRO TECTION Vol.33No.5(2007)

2020年烟草管理办公室工作总结文档3篇

2020年烟草管理办公室工作总结文档3篇 Work summary document of tobacco management offic e in 2020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2020年烟草管理办公室工作总结文档3 篇 小泰温馨提示:工作总结是将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并分析不足。通过总结,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指引下一步工作顺利展开。本文档根据工作总结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自我性、回顾性、客观性和经验性的特点全面复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2020年烟草管理办公室工作总结文档 2、篇章2:烟草办公室工作总结文档 3、篇章3:烟草办公室工作总结文档 篇章1:2020年烟草管理办公室工作总结文档 20xx年,是设立地级***市的开元之年。一年来,市政府办公室积极适应和服务设市的新形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督查落实、信息调研、参谋决策”的职能作用,突出协调服务,创新工作方式,加快工作

节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年来,主要抓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紧扣中心,围绕大局,全面提高服务工作水平一年来,我们突出政务主体,优化保障服务,注重抓调研、抓协调、抓督查、抓服务,努力当好参谋助手,保证了政府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1、严谨细致,办文办会提水平。在公文处理上,坚持从严、从精、及时、实效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从文书处理的收发、印制、传阅、清退、归档、销毁等各个环节入手,严把政策关、时效关、公文体例格式关、文字关和校核关,力求政策清楚、主题突出、观点准确、格式规范、逻辑严谨、准确及时。同时,规范发文行为,精减文件数量,努力做到少行文、行短文、行到文。在会务工作上,严格执行会议审批制度,认真审查会议议题,努力做到少开会、开短会。同时,狠抓会前准备、会中服务、会后落实三个环节,力求会议主题明确,中心突出,务求实效。 2、高质高效,信息工作创一流。一是抓“五点”保质量。抓住重点,紧紧围绕结构调整、工业发展、城市建设、招商引

烟草打顶研究进展

烟草打顶研究进展 烤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大田烟株生长到一定阶段,即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叶内制造的有机养分主要转向供应开花结果,不利于叶片的干物质积累。所以,烤烟成熟期田间管理的重点就是控制烟株的生殖生长。烤烟打顶作为一项实用生产技术已被广泛采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打顶可阻断同化物质向生殖器官的转移,使光合产物集中向烟叶内分配,促使烟叶干物质的积累,增加叶片有效叶面积,有利于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无论是在烟株正常生长,或是因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而造成非正常生长时,植烟者都要通过打顶进行调控或补救。然而在部分烟区,由于植烟者对产量与品质之间的关系认识有误,技术粗放,打顶尺度掌握欠佳,未能充分发挥烤烟打顶应有的作用,致使在生产中出现烟株顶叶过于肥大,株形呈伞状;或顶部叶片瘦小,株形呈尖塔状等劣质长相,进而造成各部位叶片的外观和内在品质严重下降,给烤烟生产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烟株主茎顶端的顶芽在生长后期将发育成为繁殖芽,现蕾开花。在花蕾出现后,烟草体内的大量营养物质将集中分配到顶端形成生殖生长中心。这时除了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营养物质集中运输到顶端外,烟草体内中下部叶片中的同化产物和储存的营养物质也会被集中分配到顶端。特别是随着烟草花序的展开和种子的形成,这种现象还会进一步加剧。如任其开花结实,将会导致上部叶片小而轻,中下部烟叶也会变薄,重量减轻,这将会严重影响烟叶的产量和质量。烟草打顶是通过人为摘除烟株顶端的花序及包括顶部的几片幼叶,控制和去除烟草的顶端生长优势,其目的是去除生殖生长的花序和避免顶部不能形成有效产量的幼叶进一步对烟草体内养分的消耗。打顶可及时地将烟株的生长中心调整到刺激保留下的烟叶生长发育,以获得理想的烟叶产量和优质的烟叶。 烤烟打顶的主要方式烤烟打顶是一项时间性、针对性、技术性很强的重要技术措施,要求操作者具有较丰富的生产经验和明确的生产目的;能结合当地具体的天时和地利条件,根据烟株的长势等诸多因素,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适时适度的打顶方法,使烟株最终长成顶叶小于上二棚叶、上二棚叶小于腰叶,各部位叶片的长度,依次递减3~5 cm左右的优质烤烟田间长相。依据烟株生长的特点和打顶时间的早晚,目前烟草主要的打顶方法分为以下几种:无蕾打顶无蕾打顶又称扣心打顶,即烟株的花蕾尚隐在顶部叶丛中,外观上还看不见时,就摘除其顶蕊部。这种打顶方法,在烤烟生产中,多用于非正常生长烟株,往往在各种自然灾害之后采用。如在生育前期,烟株遇到旱、涝、低温、冰雹等自然灾害,发生早花或严重生长 不良时,需培育杈烟来弥补本株损失时,多采用此种打顶方法。并在打顶后,及时地进行促进杈烟生长发育的一系列后续措施,如中耕、追肥、浇水、培土等。再如当烟株生长进入旺长期后,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烟株成熟期的N素水平过低,且又不可能追施大量肥料进行补救时,亦可采用这种打顶方法,以保证所留叶片能获得较好的产量和品质。另外,对于季节的限制或下茬作物要求限期倒茬时,为了使所留叶片能按期成熟,亦可采用无蕾打顶方法。 见蕾打顶见蕾打顶即在花蕾可见至伸脖前将蕊部摘除。采用这种打顶方法,烟株养分消耗相对较少,尤其对于施肥偏低,土壤后期供N水平不高的烟田来讲,有利于烟株顶叶的充分展开,增加中、下部叶片的重量,提高各部位叶片的干物质积累,可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多数老烟区采用见蕾打顶法。 见花打顶见花打顶是在花序开花后,才将花序及顶部叶片摘除。根据开花朵数可分为初花(第1朵冠花开放)、中花(第5~7朵花开放)、盛花(开花达10朵以上)3个时期。在哪个时期打顶,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讲,N素水平越高,打顶越晚,以达到正常落黄的目的。 在烤烟生产过程中,当烟株生长进入一定时期时,选择适宜的时机,把握好尺度,实施科学打顶,以控制和调节烟株上、中、下各部位叶片生长的大小及各部位叶片中化学成分的含量,

烟草细菌性病害与防治3.0

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Yuxi Agriculture V ocation-Technical College 2012届毕业生 毕业论文 题目:烟草细菌性病害与防治 学生姓名:申薪榆 学号:201220314001 指导教师:张志忠 所在系:农林科学系 所学专业及班级:烟草1251班 2017年03月

烟草细菌性病害与防治 中文摘要 随着烟草行业的发展,人们对烟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烟草的病虫害是影响其的一大因素,因此对烟草病虫害的研究成为一大热门。本论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列举了四大烟草细菌性病害:烟草青枯病、烟草野火病、烟草空茎病、烟草角斑病,并分别从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烟草的病虫害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烟草细菌性病害防治方法 目录 1 论文背景介绍 (2) 1.1 国内烟草种植业的发展现状 (2) 1.2 烟草病虫害概况 (2) 2 烟草青枯病的概述及其防治 (3) 2.1 烟草青枯病的简介 (3) 2.2 烟草青枯病的症状 (3) 2.3 烟草青枯病的病原 (3) 2.4 烟草青枯病的发生规律 (3) 2.5 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方法 (3) 3 烟草野火病概述及其防治 (4) 3.1烟草野火病简介 (4) 3.2烟草野火病的症状 (4) 3.3烟草野火病的病原 (4) 3.4烟草野火病的发生规律 (5) 3.5烟草野火病的防治方法 (5) 4、烟草空茎病概述及其防治 (5) 4.1 烟草空茎病的概述 (5) 4.2烟草空茎病的症状 (5) 4.3烟草空茎病的病原 (5) 4.4烟草空茎病的发生规律 (6) 4.5烟草空茎病的防治方法 (6) 5、烟草角斑病 (6) 5.1烟草角斑病的概念 (6) 5.2烟草角斑病的症状 (6) 5.3烟草角斑病的病原 (7) 5.4烟草角斑病的发生规律 (7) 5.5烟草角斑病的防治方法 (7) 6、分析与总结 (8) 7、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烟草办公室工作总结

2018年烟草办公室工作总结 山东京鲁烟叶复烤有限公司办公室 20xx年工作总结和 20xx年工作打算20xx年,办公室在公司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和各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二届二次董事会议精神和公司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务实、高效、勤奋、廉洁的工作作风,紧紧围绕生产经营这一重点工作,切实履行办公室的职能,在为领导、为职工群众服务上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全面推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现将今年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20xx年办公室工作情况 (一)增强履行职能意识,切实为生产经营工作服务。 我们坚持从服务生产经营工作、服务发展大局出发,履行好办公室职能,发挥作用,积极做好服务工作。 1. 做好贯标及各类资质的申报、换证、年检等工作。 2.做好客户接待工作。 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大,客户接待工作成为重中之重,办公室作为职能部门,20xx年共接待了上烟(集团)公司、山东中烟公司、河北中烟公司,包括有限公司储运站在内等 16 家烟厂客户,工作量非常大,尤其在生产旺季,平均每天要接待 40 多人次。在人手少、接待任务重的情况下,办公室精心组织、综合协调、周密安排,本着节约和体现地方特色的原则,提高接待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满足客户的合理性需求,配合领导圆满完成了烟厂客户、上级视察、来访等各类接待任务,赢得了客户、领导的广泛好评,并为保持企业良好

形象做出了贡献。 3.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一是积极抓好一、二食堂的管理工作,确保为广大职工提供良好的伙食条件,尤其旺季生产以来,一食堂加班加点,全力配合,保证饭菜供应及时、品种多、价格实惠。二是今年对职工宿舍管理进行了改革,对外承包给保洁公司进行专门管理,每年可为企业节约管理费用 3 万元,并且职工宿舍环境、卫生得到大大改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进一步为职工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满足了广大职工群众的基本生活要求,有力的支持了公司的生产经营工作。 4.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今年,为搞好档案管理工作,公 2 司领导高度重视,把档案工作列入了议事日程,办公室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档案工作管理制度,调整充实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和各科室兼职档案员,完善了基础设施,确保了档案安全。二是抓了档案的开发利用,编印了《全宗指南》《组织机构沿革》《大事记》《基础数字、、、汇编》等资料,为利用者和公司各项工作服务,档案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在今年省档案局委托市档案局组织的大检查中受到好评。 5.做好企业宣传工作。 去年潍坊烟草网站投入运营以来,办公室设立信息员,积极组织公司各个岗位上的宣传员撰写企业报道,通过网络及时宣传企业取得的新成绩及工作动态,20xx年共向潍坊烟草网站投稿 33 篇,为树立企业形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进一步扩大了影响,提高了企业知名度。 (二)树立正确工作意识,做好办文、办会、办事工作。

烟草青枯病

烟草青枯病研究进展 烟草青枯病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烟草的重要病害,1880 年该病首先在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格兰维尔(Granville,县名) 被发现,故当时被广泛称为格兰维尔凋蔫病,在中国则俗称为“烟瘟”、“半边疯”。 病害症状 烟草青枯病属典型的维管束病害,根、茎、叶各部位均可受害,但以根、茎危害为主。最典型的症状是:叶片枯萎后仍呈绿色,故称“青枯病”。在病株发病的一侧,叶片枯萎,无病的一侧,叶片生长正常,呈现“半边疯”症状。茎部发病后,外表出现黑色条斑,发病严重时黑色条斑一直延伸到烟株顶部。将病株茎部横切,可见维管束变成褐色,用力挤压切口,会从导管中渗出黄白色乳状粘液,即细菌“菌脓”。烤后症状:病叶烤后,单叶重减少,光滑,等级下降,化学成份失调。发病烟叶半片变黄或全片叶变黄时采收,烤后叶色为半叶或全叶杂色;整株烟全部枯萎变黄采收烘烤,烤后叶片为糟片,多为级外烟。 病原 烟草青枯病病原曾用名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1]或Burkholderia solanacearum[2]。1996 年由IJSB正式更名为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anacearum E FSmith)[2,3]。此后,在国际重大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均使用该名。菌体杆状,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体大小为0.5~0.8×1.3~2.2μm,极生鞭毛1~4 根,不形成荚膜和芽孢,为好气性细菌,在嫌气下培养,其毒力迅速丧失。不同寄主上的菌落形态无明显差异。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18℃~37℃,最适温度30℃~35℃,致死温度52℃持续10min;pH值4~8,最适为6.6。烟草青枯病菌在病残体中可以存活7个月,在土壤或堆肥中可存活2~3 年以上,有的竞达8~25 年,但在干燥的条件下很快就死亡,在种子表面的病菌两天后即可全部死亡[4]。 青枯菌的致病性在人工培养基上还很容易减弱或丧失,从TTC 培养基上菌落的形态可以鉴别致病性不同的菌落。致病性强野生型菌株,菌落一般较大,稍凸起,不规则圆形,中央粉红色,边缘乳白色,对光观察可见有轮纹,流

烟草降碱技术研究进展

烟草降碱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烟碱是烟草重要的生物碱之一,其含量直接影响烟叶品质及其安全性。简要概述了烟碱与吸烟健康的关系,综述了在基因育种、农业操作及调制烘烤等方面上烟草降碱技术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烟草;降碱技术;安全性;研究进展 生物碱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是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大多生物碱具有显著的毒性作用[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吸烟健康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降碱减害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成为众多烟草科研工作者非常关注和广泛研究的课题。为此,笔者收集近年来行业在基因育种、农业农事操作及调制烘烤3个方面降碱技术的研究成果,以供参考。 1 烟草生物碱与吸烟健康 烟草生物碱是一类特殊的含氮化合物,主要包括烟碱、去甲基烟碱、新烟草碱和假木贼碱。据研究,烟碱含量约占烟草生物碱总量的95%以上,通常是以结合盐的形式而存在于烟草体中,少量以游离碱或以糖苷、酯、酰胺的状态存在,烟碱含量直接影响烟草制品的生理强度、烟气特征和安全性,是影响烟叶质量的重要要素。有研究表明,烟碱含量与烟叶燃烧后的焦油生成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2],由此可见,烟碱不仅直接毒害吸烟者身体,也间接通过增加焦油生成量对吸烟者健康产生危害。大田生产期间,烟草植物体为避免受烟碱的毒害作用,往往发生烟碱次级结构修饰,通过甲基化和氧化作用,生成新的烟碱衍生物,为烟草中特有潜在致癌物质N-亚硝胺(TSNA)提供前体物质,进一步危害吸烟者健康。因此,降碱是降低吸烟危害、保障吸烟者健康的有效途径之一。 2 降碱技术 2.1 基因育种 烟碱的生成量受多个基因控制,属于多基因遗传,且存在着加性、显性及其加性的上位效应等多基因间互作[3],烟碱的遗传特性为烟草培育低碱品种奠定了理论基础。有研究表明[4],焦油与烟碱呈遗传上的正相关,育成的低焦油是以降低烟碱为代价,即培育低烟碱品种可有效降低焦油给吸烟者的健康带来的危害。国外富钾低焦油烟草育种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取得了多项成果,例如美国的烤烟品种ZT99等;国内此方面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刘洪祥等[5]选育出的烤烟品种中烟98是国内较优质的低烟碱低焦油品种。 2.2 农业农事操作方面 2.2.1 均衡施肥。氮素供应水平直接影响烟叶烟碱含量,孙学永等[6]研究指

烟草办公室工作总结

2015年烟草办公室工作总结 (四)积极组织参与各类双语教学活动,成绩突出。在今年10月地区组织的学前“双语”讲课比赛中,县幼儿园的高咏梅荣获一等奖,姜红玉荣获二等奖;在小学数学“双语”课堂比赛中,二乡的安尼瓦尔和六乡的阿米娜荣获二等奖。这些成绩说明我们的双语教学在不断的努力中已取得阶段性的进展。 以下是由J.L为您整理推荐的《2015年烟草办公室工作总结》正文,欢迎参考阅读。 二要始终坚持以强化管理为保证。办公室犹如一部机器,文稿起草、文件核校、公文处理、会议安排、机要交通、安全警卫、后勤接待等各项工作,都是这部机器上的零部件。要使办公室工作的这部机器上的所有零部件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保证整个机器的最佳运转,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方式和工作手段,进行规范化运作,提高制度化、规范化、科学管理水平,要严格制度约束,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做到人人责任分明,处处有章可循,事事一办到底。要理顺工作关系,合理、科学地确定内部工作分工、任务衔接和业务联系,缩短办事流程,简化中间环节,加快工作节奏。每一项工作都要从全局出发,确保办公室日常运转的灵敏、高效和有序。 篇一:2015年烟草办公室工作总结 二是信息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办公室一年来共向县信息科、县文明办、《亳州日报》、《安徽日报》报送各种信息100余条,其中采用

率达到60%,为上级领导了解岳坊镇的情况发挥了重要作用。 山东京鲁烟叶复烤有限公司办公室20xx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工作打算20xx年,办公室在公司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和各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二届二次董事会议精神和公司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务实、高效、勤奋、廉洁”的工作作风,紧紧围绕生产经营这一重点工作,切实履行办公室的职能,在为领导、为职工群众服务上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全面推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现将今年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20xx年办公室工作情况 (一)增强履行职能意识,切实为生产经营工作服务。 我们坚持从服务生产经营工作、服务发展大局出发,履行好办公室职能,发挥作用,积极做好服务工作。 1.做好贯标及各类资质的申报、换证、年检等工作。 在20xx年的贯彻ISO9001:2000 版标准工作中,办公室进一步明确、规范工作程序和责任分工,加强学习、理解和吃透文件精神,积极配合、注重沟通,对所负责的程序文件操作严谨,工作细致,确保了标准的贯彻落实,顺利通过了北京卷烟厂今年组织的第二方质量认证。同时,办公室积极与有关主管部门加强沟通与协调,顺利完成了企业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专卖生产许可证、车辆等年检工作,为京鲁公司获得更多的市场“通行证”进而争取更多客户和占领市场付出了一定的努力。

微生物在烟草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第1卷 第2期2005年12月 V o1.1 No.2 Dec. 2005 烟草农业科学 Tobacco Agricultural Science 微生物在烟草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雷丽萍1,刘杏忠3,郭荣君2,缪作清2,夏振远1 (1.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云南玉溪 653100; 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3.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0 ) 摘 要:本文综述了有益微生物在烟草生产及加工过程中应用的理论与实践,包括微生物在病虫害防治、促进烟草生长、提高烟草产量品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微生物在烟草上应用与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微生物;烟草;病虫防治;肥料;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S476+.1 文献标识码:A Advances in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of Microbes in Tobacco Production LEI Li–ping1, LIU Xing–zhong3, GUO Rong–jun 2, MIAO Zuo–qing 2, XIA Zhen–yuan1 (1.Yunnan Tobacco Research Institute,Yuxi 653100, China; 2.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e,CAAS,Beijing 100081, China; 3.Key Laboratory of Systematic Mycology and Lichenology,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0,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reviewed the bene?cial microbes applied both in tobacco production and the leaf processing from either the theory point or the actual use involving bio-control of tobacco pests, the microbial fertilizers, and tobacco quality improving by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bes; and outlined the prospects of future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of microbes in tobacco. Key words: Microbes; Tobacco; Control of diseases and pests; fertilizer; Product quality 虽然微生物可以引起烟草病害,但是微生物在烟草病虫害防治、提高烟草产量和品质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许多微生物农药和微生物肥料已在烟草生产实践上发挥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烟草工业生产方面,有益微生物在提高原料烟草品质和降低烟草有害成分含量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也有了一定进展。 1 微生物防治烟草病害 1.1 活体拮抗微生物的应用 1.1.1 拮抗真菌的利用 在已经研究和应用的拮抗真菌中,木霉菌(Trichoderma spp.)是最重要的一种,由于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可抑杀多种植物病原真菌[1],已经成为广泛研究和应用的一类拮抗真菌。木霉制剂已经广泛用于烟草立枯病、猝倒病的生物防治[2–5],对烟草其它真菌病害如烟草黑胫病、烟草赤星病等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6-7]。目前,国内外已有十几个木霉生防制剂登记注册[8]。 根结线虫(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收稿日期:2005–09–19,修回日期:2005–12–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60007);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科技项目(05–11) 作者简介:雷丽萍(1963– ),女,云南玉溪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烟草微生物及栽培技术研究*

烟草中蛋白质与烟草品质的研究进展

烟草中蛋白质与烟草品质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综述了烟叶中蛋白质对烟草品质的影响,归纳了影响烟叶中蛋白质含量的因素。简要介绍了蛋白质的提取测定方法。烟叶中蛋白质的降解和生成的产物都极大地影响烟叶的吸食口感和品质。本文总结了近年关于烟草中蛋白质方面的研究成果,为烟草品质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烟草;蛋白质;影响因素 1.前言 烟叶品质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烟草产品的质量和效益,而且对烟草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内外科研工作者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烟叶的香气风格以及烟碱等有害物质的代谢调控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有关蛋白质组学在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烟叶的致香物质是烟叶内在品质的根本内容之一,烟叶的香气风格很大程度上受生态环境因素影响。不同产区具有不同风格特色烟,其蛋白质表达存在很大差异。以往对香气风格形成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常规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等方面[1],浓香型特色烟和清香型特色烟叶片在蛋白质表达不同到导致形成不同香气风格烟叶[2]。在清香型高表达的蛋白质主要参与叶绿体发育、色素代谢和光合作用等过程,而与糖代谢相关的蛋白质在浓香型特色烟高表达。 2. 烟草中蛋白质的提取分离 烟草根系既是水分和养分吸收的主要器官,又是烟碱等重要次生代谢物质合成的主要场所,与烟株发育和烟叶产量、品质密切相关。研究烟草特殊生长环境下或某个发育时期根系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对于及时了解烟草生长发育过程中某些代谢途径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烟草根系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并且含有大量的多糖、多酚、蛋白酶、酯类、醛类和其它次生代谢物质,为根系蛋白质的提取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蛋白质组学是随着蛋白质研究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其中最常用的分离技术是蛋白质双向电(Two-dimensionalelectrophoresis,2-DE),而蛋白质的提取和样品制备对双向电泳的分辨率和重复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目前蛋白质的提取方法很多,但由于不同植物具有特异的生理生化特性,蛋白质的最适提取方法差异较大,甚至同一植物不同组织的最适提取方法也不尽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