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特点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特点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特点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特点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特点

解说词,是在电视屏幕上运用有声语言,反映社会生活,表明创作意图,阐明创作思想,并最终作用于观众听觉的一种重要语言形态。与纯文字作品不同,电视解说词最终要与电视画面结合,形成特定的屏幕语言与观众见面。因此,电视解说词的写作有它不同于其他文学创作的特点。

一、解说词离不开画面,二者相辅相成

电视作品中,声与画孰轻孰重,近年来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有观点认为通过视觉获得信息是最直接的,画面具有直接可观、可感性,画面的出现就带来形象的确切性,因此画面本身的冲击力就能调动欣赏者的情绪,引发联想想象,产生艺术感染力。也有专家认为画面所包含的内容并不完整,不能带给观众准确的信息,单靠画面难以将作品的主题表达出来,不能达到完整的艺术效果。必须利用语言作为补充、衬托,才能克服仅靠画面表达的局限,以及由此产生的欣赏中的差异,从而使作品思想感情表达的广泛性和深刻性成为可能。所以无声电影向有声电影过渡,才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笔者通过多年的创作实践,对这个问题也有一些体会。事实上,一部电视专题片是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的综合体,二者相辅相成。人们使用眼睛和耳朵接受信息,没有什么主次之分,声画结合的心理学基础,原本是人们观察、审视、辨析事物的方式。画面和解说词的关系,也是这个道理。有些题材内容的节目,画面显得更为重要,这时候解说词也许很少甚至不用。但很多经典的专题片因其优美的解说词而让人们记住,比如《话说长江》、《长白山四季》《西藏的诱惑》等等。《话说长江》第一回《源远流长》的开篇解说词是这样写的:

你可能以为,这是大海,这是汪洋吧?不,这是崇明岛之外的长江!

俯瞰三峡长江水。你可能会联想的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是啊,多么美丽,这也是长江。

当屏幕上出现沱沱河冰川上珍珠般的水滴,解说词这样说道:

水珠,小小的水滴,一滴、两滴、三滴,无穷滴水珠,源源不断地向着东方跳跃,一路跳跃,一路结伴,越结越多,终于汇成一条汹涌澎湃的世界大河。

很显然,带给观众心灵震撼和审美满足的是解说和画面的完美结合,在这里如果没有解说,观众也许根本不能确定自己看到的是长江还是别的江河,而脱离了画面,解说词也就不会有这么强的感染力了。所以,应该说画面和解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至于哪一个处在更重的位置,视具体题材而定。至于作品的语言配置使用何种风格,或兼而有之,应由作品的审美意向来决定,力求达到二者和谐统一,珠联璧合。

又如贵阳电视台的系列专题片《飞越贵阳》,该片获2000年度贵州新闻一等奖。在这部以航拍为主要手段的专题片中,解说词优美流畅,成为片子成功不可或

缺的条件。以森林篇《林城秀色》为例,在介绍了以人工林为主的环城林带之后,画面出现了以秀丽的自然山水闻名的花溪公园,解说词这样写道:

环城林带延伸到了贵阳南郊花溪,略嫌单调的绿色骤然生动起来。绿色林带本来只是一串项链,现在加上花溪青翠奇巧的山和蜿蜒秀丽的水,仿佛项链上镶嵌了几个光彩熠熠的玉坠。人的手和大自然的手就这样和谐地握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引人入胜的优美画卷。

在多数情况下画面和解说是缺一不可的,因此,在进行解说词创作的时候必须要充分考虑画面的存在,不能让解说词“包打天下”。如果一篇电视解说词首尾完整,不需画面就能完全将作者的意图展示出来,这部电视片也就失去了电视这种特殊媒体的根本优势。

此外,语言风格与内容不贴切,或含混不清,模棱两可,张冠李戴也是大忌。创作者除了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还应有驾驭语言的能力。

二、解说词是画面的补充

对纯文字的创作,景物的描写、环境的交代是必要的,而对电视而言,画面已经一目了然,看图说话式的解说词只能是画蛇添足。因此在写解说词之前应该先把画面装在胸中。事实上什么类型的片子需要哪些画面,有可能拍摄到什么镜头,编导应该心中有数。如果画面已经提供了的信息,解说词就没有必要再加以赘述了。解说词应该是画面的补充,它运行在画面的流动中,与画面同时构成审美对象作用于欣赏者。画面难于表达,表达不深的东西,如人物的内心活动,或人的味觉嗅觉等感受,通过语言就得到更好地诠释。还有如人文地理渊源、常识背景等也非语言补充才能使作品表达完整。例如《林城秀色》开篇,画面是航拍孟关林场郁郁葱葱的森林,解说词则给与了具体的描述和说明:

群山莽莽,绿涛似海。贵阳环城林带长达70公里的林海令人心旷神怡。然而这座巨大的绿色宝库并非天赐,而是几代贵阳人汗水和智慧的结晶。20世纪50年代初,造林者扛着锄头走向荒山,开始了建国后的第一次绿色革命。

这里,解说词告知观众看到的是贵阳的环城林带,并对林带的规模、由来等做了具体明确的交待。

作为对画面的必要说明,解说词还要具备准确性。即以事实为依据,真实可信,不可以抒情代说明,务要把需说明的东西交待清楚。

贵阳电视台近年推出的文化片《南明水长》获2006年度贵州文艺奖一等奖。这部6集系列片以贵阳的母亲河南明河为主线,对贵阳的历史文化做了一次梳理。其中牵涉到很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了追求准确性,摄制组特意聘请了贵阳市历史文化方面的专家作为片子的顾问。在第4集《山仁水智》中,讲到贵阳的文人风骨,提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事件“公车上书”,解说词十分精到、准确:

在历史风云变幻之际,南明河的儿女又一次勇敢地承担起了自己的“匹夫之责”。近代史上震动中外的“百日维新”运动中,康有为发起了“公车上书”,签名举子始为1300人,后因来自各方的压力,退出签名700多人,最后实际签名者605人,这605人中贵州占95人,比此次签名第一大省99人的广西仅少4人,名列第二,其中贵阳有40人!这一段解说词对“公车上书”的具体情况,和贵阳举人的关系等的

介绍准确无误,让贵阳文人的大山风骨真实清晰地凸显在观众面前,增强了作品的知识性和可信性。

三、解说词提炼和更深地表现主题、营造意境

电视纪实作品创作,最后能否产生艺术的整体感,构成一部完整的艺术作品,检验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看它在作品中是否创造出了统一而又独特的意境。因此,意境的创造也就构成了电视纪实作品创作的重要思维方式。意境是一部电视作品带给观众的总体艺术感受。一幅画面,一段音乐都能将观众带入某种意境,但仅仅靠画面和音乐难以让观众明白更深层次的东西,这种时候,画龙点睛的解说词能起到提炼主题,更直接地表达作者思想的作用,引导观众朝着作者希望的方向发挥想象力。

在《林城秀色》中,画面尽情展示了花溪公园尤其是花溪河的美丽,解说词则充满了想象:花溪河美就美在她独特的自然气质,她温柔多姿,又欢快跳跃,她不华丽铺张,带着乡间甜美的野性,仿佛高原多民族融合的美少女,花溪河——有没有人叫你丽人河呢?碧水依青山生辉,亭阁隐绿荫增色,徜徉在花溪河畔,仿佛挽着一位丽人的手在漫步……

显而易见,解说词帮助观众完成了“由此及彼”的艺术想象,使画面的张力扩展,达到意蕴无穷的效果。值得创作者注意的是,在这里,配合画面的语言和人的感觉知觉相联系,也和人的理解力、情绪相联系,语言使用有度就可加深这种意境,反之就破坏这种联系。在这里语言的繁简得当很重要,有些场景画面已充分表达思想内容,此时语言应收缩,让位给画面,达到“无声胜有声”,而不应喧宾夺主,画蛇添足。总之,语言繁简适当,配制合理,和谐有序,必能使声画相得益彰,大有补益。

四、精彩的解说词充分张扬作者的个性,展示作者的才华

著名纪录片人臧树清的《长白山四季》,将华丽的辞藻、飞扬的文采和精彩的画面融为一体,使所有看过片子的观众都为之折服。

的确,精彩的解说词能充分张扬作者的个性,展现作者的才华。同时,优美、有文采的解说词还能为后期的配乐、编辑等创作环节注入激情,创造更多艺术想象的空间,使作品更加完美。

在《长白山四季》中,臧树清描绘天池周围环湖而立的奇峰:

像顶天立地的汉,伸出一双双巨手,将天池捧上两千多米的高空,供天下人欣赏美。

一个“捧”字形象而轻巧地写出了天池与周围环境的位置关系,使观众如身临其境,扩大了电视画面的表现空间,为画面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表现领域。

由于画面已经向观众提供了一部分信息,解说词不需要也不能独立成篇,它必须依附画面。如果把一部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单独拿出来看,它一定是断断续续、不完整的,思维一定是跳跃的。跟文学创作相比较,电视解说词应该更接近散文。它可以融会诗歌、小说、音乐、绘画等多种表现技法,从而创造出诗一般的意境来,并通过优美、凝练、和谐的语言来点染这一幅幅交织着情感与散文意境的画面。

编导们往往把具有生命体验与生命激情的情感和大自然或人生的各种画面交织起来,从而构成一个能够打动观众、感染观众的有意味的艺术空间。电视解说词意境化的手法是丰富多样的,并且即使在同一部作品中,也常常是多种手法的交错并行使用。但无论是情景交融,或是缘情放言,还是缘情叙事,“情”是首要的,情感的真实与独特表现才是电视解说词创作与意境营造的真正生命所在。

心得体会 浅谈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

浅谈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 解说词,顾名思义即口头说明解说的词。也可以说,解说词是“口头文学”。它依靠文字对事物、事件或人物描述、叙说,词语的渲染来感染受众,使人们在对其所表述的内容有所认识和了解的同时,起到更进一步加深认知和感受的作用。就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而言,它是对电视画面内容的文字解释和说明。它虽然与电视画面中的任何一个人物或事物都产生不了交流关系,但它却又都与电视画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电视画面与解说词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之间是互为作用、相互补充和印证的。如果在解说词中讲到乌云突变、大风骤起时,这边电视画面就不可能出现晴空万里、风和日丽的场景;而如果画面中是人潮涌动的铁路春运的场面,可解说词却用上了欢欢喜喜过大年的词句,这就使人很费解了。虽然观众在看电视节目的时候,注意的是画面,但解说词的作用仍不可忽略。在某些情况下,解说词还占在很重要的位置上。 画面与解说词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现象,必然影响节目的整体表现效果,即使再优美的画面也弥补不了“文不对画”的缺憾。当然,有些优秀的电视专题片即使没有多少解说词,也没有影响观众对节目内容主题的理解,那是因为仅有的一点儿解说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产生的是指点迷津的效果,而再多用上些解说词倒显得画蛇添足了。 如果我们把电视画面比作红花,那么解说词就是绿叶了,多么好

的画面就如同漂亮的花一样,没有绿叶的陪衬也会失色不少。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的作用如此,怎样才能把解说词写好,使其真正担当起“绿叶”的作用呢?我以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做起和努力。 一、对采访对象的详实了解、深入体验是写好解说词的前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好比电视记者没有充足的第一手材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解说词的。现在,有些电视记者采访,拎起摄像机就走,扛上摄像机就拍,只注意画面质量,不去深入采访,解说词是在人家准备好的文字材料上圈圈点点了事。更有甚者,干过的文字拿来,“造就”了一篇解说词。这样的解说词毫无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没有任何深度和广度,这样的电视节目又怎能赢得观众呢? 前期的深入采访对后期的解说词的写作非常重要,没有这个过程,没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就不可能写出让观众信服、感人的解说词。这就像作家、画家为创作必须去体验生活一样。没有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验某种生活的经历,而只坐在家里凭空想象“闭门造车”,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的。因此说,亲临新闻现场、深入采访,尽可能多地掌握素材和信息是写作好解说词的第一步。 二、融入真挚情感、表达真诚的内心世界是写好解说词的关键 有了深入细致的第一线采访,这就为写好解说词奠定了基础。而在你真正动笔写解说词之前,首先要充分思考,围绕专题片的主题进行构思,然后一气呵成。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把你在采访中和采访后的感受、观点表达出来。必须把自己的感情世界融入其中,将内心的情感用文字淋漓尽致地写出来。可以相信,在这种境况下写出来的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解说词写作B卷

中国传媒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电视解说词写作》课程考试试题B 卷 提示:考生须独立认真完成答卷,若答卷出现雷同,则雷同答卷作废,并以“0”分计。 说明:电视解说词写作课程的考试方式为开卷考试。时间为1.5小时。 一、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 1、 电视解说词的非独立性是指?( ) A 不去独立地完成对事件的全面报道。 B 可以独立地塑造电视艺术形象。 C 必须和电视的其他手段(尤其是画面)配合,才能最终完成对事件的全面报道。 D 解说词不能脱离画面单独存在。 E 解说词可以独立成章。 F 其它(请具体写出) 2、电视画面的局限性有哪些?( ) A 历史上发生的事件难以完整再现。 B 画面无法预测和展望未来。 C 难以直接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D 对不具备形象性的问题难以表达。 E 画面具有的“多释性”特点。 F 无法全部回答新闻记录的基本要素。 G 其它(请具体写出) 3、电视解说的创作构思要注意哪些问题?( ) A 充分占有相关材料。 B 选择合适的切入角度。 C 合理组织安排结构。 D 善于观察捕捉细节。 E 其它(请具体写出) 4、 解说词写作中要从哪些方面注意简称的使用?( ) A 不能随心所欲发明简称 B 简称的时代特征和代际界限不太重要。 C 在某一行业流行的用语可以使用在跨行业传播的电视解说词中。 D 在企业或地区的简称后加“人”的时候,一定要格外慎重。 E 使用简称要注意对象、场合。 考场________ 年级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层次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 所属学习中心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

难点一,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要点

难点一、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要点 【分析】影视专题片解释词的创作,与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其他文学体载一样,都是利用文字来传达作者的思维和意图,以此来反映社会生活,但由于其传播方式不同,各自形成了自己的写作特点。电视根据其传播方式,写作时应把握关键两点: 一是两种语言,声画交触。写作时应①要求具体,就是言之有物,不空泛。并写作时要具有画面感,根据画面所提供的内容,运用文字,进行形象,具体的描述和议论,深挖画面内涵,强化主题,宣泄感情,增加信息量,使声画和谐交融,以达到传播扩张力和最佳效果。 ②要求形象,言之有画,闻如其声,如见其景。一方面解说以画面为基础,但又不能停留在画面上进行简单地指述。③要求准确,就是言有度。解说要符合情理和常规,符合事物发展逻辑,符合画面所展示的内容。 二是一次传播、言简意明。①字要响,遣词用字要清楚响亮,写作时多用平声字,慎用同音色,注意押韵。②词要双,多用双声词,双声词有两个音节,一来能留下深刻印象,二来符合人们日常用词习惯,三则意思也表达的更准确具体。③句要短,少用多层从句、复句、倒装句。④数宜简。一是指数字要准确、简明。二是指数字,一般要简化处理,粗略不计,把小的数目去掉,四舍五入。同时用形象替换,把冗长复杂的数字换成形象化的简单数字。另外,还可以用图像显示,字幕标出,制成因素等方式。 难点二、电视新闻评论的写作特点 【分析】电视新闻评论是对新闻事实作出评论的一种体载。首先它是新闻,因此必须选择新近发生的典型新闻事件做出评论。对于报道对象的准确,选择和及时报道,是电视新闻评论得以生存的关键,事件必须具有分析评论的价值。电视新闻评议写作:特点是一事一议,由具体的新闻事件出发,引发出对某一普遍问题,某一社会现象的评论。它具有“以点带面”以小具大的特点,在撰写时,要注意有目的地陈述新闻事实,夹叙夹议,尽可能从画面形象出发,自然提炼出所要评论的问题。评论部分不随意夸大,作结论时慎重把握语言分寸,避免直接作出主观的结论和是非评判,而是让事实说话,引导观众去思考,让观众自己下结论。另外,其文字语言尽量带有一定的“潜台词”和暗示性,以启发和引导观众的想像力和判断力。同时语言正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预见性,尤其是评论,必须要有独特的见解和分析。这样就能给观众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思考,一般这类节目分析多于评论,解剖多于判断。调查展示是它最重要的评论手段。过程往往比结果和结论更重要。解说一般不承担重要叙事功能,只起着引发故事,交待时空背景,压缩调查过程,缕清因果关系和人物关系,提请观众注意关键细节,做出必要的点评。其最重要的是,通过问题的提出,结构全片,整台散乱的信息,

电视解说词范文

电视解说词范文 电视节目解说词的写作 一、电视节目解说词的作用 画面本身具有局限性,既无法展示未来,无法回忆过去,也无法 描绘或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无法回答新闻的基本要素等。 1.解说词能帮助完善形象报道。 我们以人物为例,采访雕塑家刘焕章比数学家陈景润就更容易一些,这是因为刘焕章作为雕塑家,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职业的动作性,电视画面表现力要比数学家陈景润强,这时,要塑造陈景润的形象,电视解说词一定程度上能拓宽画面本身不能覆盖的内容,让观众更多、更具体地了解数学家陈景润那些抽象的思想、枯燥的数学公式。在完善形象报道上,电视节目解说词和一般文学写作区别很大:一般文学写作用叙述、描写等多种表现方法来塑造形象,而电视解说词却不必用夸张性语言,也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2.解说词能补足画面无法回答的问题 电视画面具有局限性,而电视节目解说词一定程度上能弥补这种 局限。像新闻的五个?W?能满足人们最起码的好奇心和新闻欲,纪录 性节目同样也重视这点,所以,要求解说词必须回答?何时、何地、 何人、何事、为何?这五个问题,还要挖掘?如何?,其次,纪录性节 目的有关背景、有关政策、有关知识也要靠解说词来完成。 3.解说词能引导人们的思路,更深地表达主题

人们在接受解说词传递信息时,本能地把它同画面上的形象联系起来,这要求解说词要服从画面含义又不能简单重复画面已经表达的内容。加强解说词的表现力,要求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画面中最有趣味、最能感动人、最富有寓意的细节,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或者依据生活经历、体验,要与画面的空间和时间发生对位式的联系;或者诱导观众的逻辑推理和概括力,使画面的含义获得再一次升华,创造词、画交融的意境,彼此烘托,产生共振,诱发观众的想象和联想,更深地表达主题。 二、电视节目解说词的写作与细节 细节包括事件细节、动作细节、环境细节、情绪细节等等。细节可以使人物丰满、完整,使人物生活的物质环境变得真切,使所叙述的事件,描绘的事件具有一定的生动性、丰富性和独特性。细节的完成,常常获益于解说词的写作。 好的细节需要记者深入挖掘,在采访时目的要明确,对视听形象要有敏锐反应。 解说词所表现的细节,有时是一段话,有时是一句话,而有时则可能是几个字。对表达细节来讲,视听复合语言是最完美的方式。 三、电视节目解说词的写作特点 1、有画面感,语言准确、生动、具体、形象。直观可见的画面语言要有相应的具体解说,才能把一般性的意思和抽象的道理说得栩栩如生,实实在在,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形象化的语言是解说词写作中不可缺少的语言。解说词写作如果能既具体又形象,才能造成一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渲染生命底色 ——仁爱教育行动掠影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片头) 镜头:巍巍大桥、浩浩汉水、摩天大楼、繁华街道 解说词:汉水之滨,景美物丰;体操之乡,人杰地灵。现代科技月新月异,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当我们徜徉于市场经济的物质富流的时候,我们也会痛心地发现,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东西——传统美德在渐渐销蚀,导致世风渐下,道德危机,荣辱不分,是非不明。 镜头:一组德育文件,国家领导人讲话,网站相关报道,“两行”教育会议。 解说词: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一向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出台了一系列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文件。仙桃市委、市政府也在全市开展“两行”教育。市教育局运筹帏幄,周密布署。自此,“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我市拉开了帷幕。 (主片) 字幕:渲染生命底色——仁爱教育行动掠影 镜头:校园全景、升旗仪式、广播手语操 解说词:仙桃市大新路小学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仙桃市城区中心。学校占地面积3. 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现有38个教学班,学生2360人,教职工115人。其中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5人,省市学科带头人8人,中学高级教师6人,小学高级教 镜头:喷泉校雕、锦旗牌匾、媒体报道 解说词:大新路小学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绿色学校”、“全国学习型学校”、“湖北省教改名校”殊荣。在新的形势下。大新路小学传承文明,继往开来,开展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仁爱教育,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成为仙桃市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排头兵。 字幕:守护心灵净土润育生命底色 镜头:课外活动、出游场景 解说词: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小学阶段加强对孩子们的传统美德教育,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镜头:李庆成特写、少先队员献花、李庆成同期声 解说词:2005年11月下旬,大新路小学校长李庆成参加了第一届儒学伦理与东南亚地区公民道德教育论坛培训会,返校后,他立即召开校长办公会,传达会议精神,分析教育现状,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用中华传统美德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他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美德传为佳话。我们要兴仁爱之风,铸仁爱之魂,全面开展仁爱教育,并把它与绿色教育、创造教育融为一体,成为我们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品牌。”] 镜头:课题研讨会、人生宝典书籍、课题方案、李启艳、朱爱平、王志勇等同期声 解说词:科学决策,合理调控是有效活动的前提。大新路小学将仁爱教育纳入校本课程和科研课题研究之中。他们拟定了行动方案,制定了实施细则,在理论上定性,在实践中定位,在评价中定标。关于仁爱教育,李启艳校长作了如下诠释:[“我们开展的仁爱教育,是根据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以传统的真善美为基础,培养学生知礼、行孝、懂爱的品质,

电视解说词写作

1、电视解说词的定义:电视解说词是电视语言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是电视节目制作中一 种重要的创作手段和表现因素。 2、电视解说词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凡是电视创作中涉及使用语言文字的地方,凡是创作 者需要以文字语言形态准备的,无论是有声的还是无声的,是前期的还是后期的,是有声源还是无声源的,是出现在节目中的还是未曾出现的,都应该进入它的考虑范围。如果把外延限定得过于狭窄,我们就会作茧自缚,陷入概念之争的沼泽中去,无法自圆其说。 3、电视解说词的应用重点:a、电视记录片、专题节目的解说词部分的使用与安排;b、大 型系类节目,如政论片、文献记录片的前期文稿和后期解说词部分的加工调整;c、除电视新闻消息之外的电视新闻节目,如大型活动的现场直播、通讯特写、评论综述、深度报道等稿件的案头准备工作;d、电视综艺节目的串场过渡词、电视栏目的串联词前期文字稿准备;e、电视节目各种策划方案、选题报告、拍摄采访提纲、文字脚本的写作;f、节目或栏目标题、宣传标语、频道呼号、片头题记的写作;g、各种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对解说词的特殊要求。(或简答) 4、电视语言就是利用光电或数字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以声音影像形式,作用于观众视觉和 听觉的,多层次多因素的艺术信息。 5、电视语言构成的基本规则:一是服从大局,一切从更好的表现主题出发,照顾总体结构 和基本风格。二是发挥各种手段优势,寻找最佳的配合方式,尽量做到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6、电视解说使用的一个最基本原则是:在电视画面表现不了或表现不好的时候使用解说。 (如果电视画面可以表现,并且能够充分表现的地方,应该尽量发挥画面的作用,没有必要非得使用解说。) 7、电视解说的主要功能大致归纳为十种:a、补充-----充实,填补,拾遗补缺,弥补画面 不足;b、引导-----定向,启发,提示,帮助理解,引导注意;c、强调-----突出,强化,捕捉细节,挖掘内涵;d、渲染-----营造气氛,烘托气氛,激发情感,提高兴趣; e、延伸-----想象,联想,扩展,散发,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f、过渡-----承接,转 场,递进,弥合接缝,跨越流畅;g、压缩-----紧缩时间进程,迅速转移空间,省略多余的部分;h、概括-----提炼,抽象,升华,总结,点题;i、对比-----与同时出现的其他手段在内容、形式、风格、节奏上形成反差;j、整合-----通过调整、转移、伸缩、帮助、借力,综合协调各手段的关系。 8、解说与画面配合的基本状态是若即若离,有时{紧贴画面},有时又{游离画面},二者既 {对立},又{统一}。 9、禁止使用{假话}、{大话}、{空话}。 10、伴随画面的电视解说,尽量要把某种概念、某种意韵的表达诉诸于充实具体的形象,把解说提供的形象与画面形象叠印交融,把理念表述得生动活泼、亲切具体。 【简答题、】 1、解说词在电视语言中的地位和作用 (1)无法脱离电视特定的语言环境。 (2)分门别类单独进行研究和学习。 (3)解说词写作必然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电视解说词学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解说-----不仅是指对画面的解释(2)解说的学习不是孤立的 (3)解说应具有灵活、准确的正对性(4)解说的应用类型

怎样写好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怎样写好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解说词,顾名思义即口头说明解说的词,也可以说解说词是“口头文学”。它依靠文字对事物、事件或人物描述.叙说,词语的渲染来感染受众,使人们在对其所表达的内容有所认识和了解的同时,起到更进一步加深认知和感受的作用。就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而言,它是对电视画面内容的文字解释和说明。它虽然与电视画面中的任何一个人物或事物都产生不了交流关系,但它却都与电视画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电视画面与解说词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之间是互为作用、相互补充和印证的。 在传媒竞争十分激烈的当今时代,如何把握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怎样才能把解说词写好,我以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深入采访,精心提炼。 写好一篇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不深入一线采访,闭门造车,或仅仅通过间接了解,或通过观看拍摄的电视画面来写作,是难以想象的。只有亲临新闻现场,直观的了解报道对象和报道内容,才能全面把握好题材。电视片与小说创作一样,注重故事性,但电视专题片更忠于原始素材,它基本上不对素材进行内容上的加工,只是在对素材进行报道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挖掘,以期达到震撼观众心灵、引发观众思考的目的,从而达到弘扬真、善、美的目的。 对于电视专题片解说词而言,忠于原始素材永远是第一位的,能否对素材进行深度挖掘和提炼,提炼到什么程度,这要看作者对题材的驾驭能力。因此只有深入采访全过程,尽可能多的掌握素材和信息并加以提炼,才能起到震撼观众心灵、引发观众思考的效果,才能达到弘扬真、善、美的目的。 二、注重真情实感,表达文化深蕴。 电视专题片与电视新闻一样,都具有新闻性,要用事实说话,用采访拍摄手段选择生活中典型的事物进行报道,它不同于新闻那么概括、简要,而是更深刻、更详细。它要交代事物的来龙去脉、矛盾的发展与解决,它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对事物进行细微的刻画和渲染,它更注重艺术技巧的运用,更注重原型的刻画,更注重情感和意境。它要调动一切艺术因素去感染观众,一部优秀的电视专题片,总是情与景、意与境的交融和统一。比如,记者在对一个单位进行专题采访的时候,不能仅仅把片子定论为说明片或介绍片,许多单位希望通过一部

(解说词)论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语言特色论文

论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语言特色论文 一部有感染力的电视专题片,除了内容深刻,画面真实,音乐和谐之外,解说词是否有鲜明的语言特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声音因素。 每一位前台电视工作者的作品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和特色,有的如雷电交加,气势磅礴;有的似行云流水,清高气爽;有的委婉缠绵,耐人寻味;有的节奏铿将有力,粗狂豪放。 电视解说词是电视人与观众进行交流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写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片子的质量。 大文豪高尔基曾经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重要工具,它与各种事实生活现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文学的材料。”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属于文学的范畴。因此,要写好电视解说词,并使其特色鲜明,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解说词的生动性 解说词在电视专题片中,主要的职能就是服务于主题。https://www.doczj.com/doc/643621142.html,第一,解说词应尽量写得亲切、自然、朴实。一部电视专题片要得到观众的认可,能引起观众的兴趣,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这个距离的“连接点”就是朴朴实实的语言,那种居高临下,我说你听的说教式方法万万要不得。在撰写解说词时,作者最好将自己摆在同观众平等的位置上,采取与观众拉家常,说心里话的方式,娓娓道来,让观众感谢到亲切自然。例如专题片《豫东人从容面对苹果之战》的开头,作者的解说词是:“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新闻播报》。这两年,在社会上,苹果的话题变得有些沉重。主要原因,是市场竞争太激烈了。有句话说得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年豫东大地的苹果又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如何采取应对的措施呢?对此,豫东人民是处惊不乱,从容应变。”这段话包含着丰富的内涵。第二,解说词要写得要口语化,生活化。口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能打动人的,因为口语明了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在写作时应注意选择一些富有感情的语气词,观众听了会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第三,解说词要写得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听后催人奋进。例如专题片《百万亩果园引水工程》中末尾的一段话:“____年底到____年上半年,几个月的时间只不过是历史的一瞬间。勤劳智慧的豫东人民在面临干旱长达半年之久的时间里,要完成近一百亩的果园引水浇灌工程,不能不说是一个宏大的工程。这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巨大的劳动,困难可想而知。但是,我们相信,有党的政策的指引,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豫东人民一定能完成这一工程,走向胜利的明天。”这段话铿将有力,感情豪放,能够释放出一股巨大的感染力。 2解说词的形象性

浅谈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

电视画面与解说词之间是互为作用、相互补充和印证的。如果画面与解说词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现象,必然影响节目的整体表现效果,即使再优美的画面也弥补不了“文不对画”的缺憾。当然,有些优秀的电视专题片即使没有多少解说词,也没有影响观众对节目内容主题的理解,那是因为仅有的一点儿解说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产生的是指点迷津的效果。 我们把电视画面比作红花,那么解说词就是绿叶了,多么好的画面就如同漂亮的花一样,没有绿叶的陪衬也会失色不少。怎样才能把解说词写好,使其真正担当起“绿叶”的作用呢?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好比电视记者没有充足的第一手材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解说词的。前期的深入采访对后期的解说词的写作非常重要,没有这个过程,没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就不可能写出让观众信服、感人的解说词。这就像作家、画家为创作必须去体验生活一样。没有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验某种生活的经历,而只坐在家里凭空想象“闭门造车”,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的。因此说,亲临新闻现场、深入采访,尽可能多地掌握素材和信息是写作好解说词的第一步。 有了深入细致的第一线采访,这就为写好解说词奠定了基础。而在你真正动笔写解说词之前,首先要充分思考,围绕专题片的主题进行构思,然后一气呵成。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把你在采访中和采访后的感受、观点表达出来。必须把自己的感情世界融入其中,将内心的情感用文字淋漓尽致地写出来。可以相信,在这种境况下写出来的解说词也定会打动观众的心。相反,同样是在作一个电视专题节目,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如果没有打动你的心或引起你的兴趣的地方,你肯定不会写出打动观众心的解说词。 有人说,前期采访我也很认真,坐下来开始写解说词我也很投入,可写出来的解说词就是不能打动人。主要原因那就是文字功底欠缺了。头脑里没东西,肯定倒不出“货”来。如果知识面广、文字能力强,那语言的组合就会很顺畅,文字的表述就如同源涌般溢出。因此,要写好一篇解说词,必须有文学“细胞”,善于用文字语言表述、描绘所解说的事物和画面。现在的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很少讲究遣词造句、语法修辞,而更多的是些公式化、简单化、不生动、干巴巴的文字罗列或一些数据排序充斥整篇文章。 一篇优秀的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不一定是运用了多少排比句、多少古文诗句、多少成语典故,更不是华丽词藻的堆砌,但它首先应当是读起来朗朗上口,品起来很有味道,集语言的新鲜性、评说的深刻性和文字的可读性于一体。 一部优秀的电视专题片,它应该是解说词与电视画面完美结合的统一体。而解说词有时甚至是整部专题片的灵魂,即使不看电视片,它也应是一篇绝妙的文章,细读起来让人振奋、引发思考、唤起遐想、回味无穷。 深入采访、融入真情、文字功夫是写好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重要三步。对电视记者而言,不能只注重图像、画面,而忽略了在文字上的要求,写好解说词不仅是应当的,而且也是必须的。只有这样,你制作出的节目才能更受观众欢迎。

电视解说词复习题库

电视解说词的创作或使用并不是完全是一种传统意义的写作,更准确和科学地说法应当是一种“处理和安排”。 “解说词”一词的广泛使用,应该来自电影纪录片,就是我们所说的非虚构的电影。 电视解说词研究的两种分歧:一种是重视派,强调语言文字在电视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一种是排斥派,基本否认或轻视语言文字在电视传播者能够独立的价值和意义。 电视解说词和电视其他手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包容,互为存在的前提。 电视解说词更擅长表现生活中那些抽象的、哲理性的内容,那些想象性的感情体验,那些复杂的心理活动。 电视语言的主要优势所在: 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强大的传播系统,真正实现了语言的跨时空交流和传播,其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是空前的。以逼真的图像和声音记录还原生活,成为记录人类文化的形象载体,改变了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利用语言的综合分解能力,使传统艺术的融合交流更加自如频繁,再生和创新呈现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语言的综合优势,使他拥有丰富的表现技巧和创造能力,艺术反映生活的各种可能性大大提高。 电视语言构成的基本原则 一是服从大局,一切从更好地表现主题出发,照顾总体结构和基本风格;二是发挥各种手段的优势,寻找最佳的配合方式,尽量做到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我们制作一部电视节目,总要拍摄大量的素材,要有一定的片比。一般情况下,可供选择的库存部分越多,选择的准确度越高。 画面作为象征和隐喻符号,注意避免单一性和凝固化,要善于创造性地寻找崭新的形象载体;善于从生活的自然流程中发现其具象征意义的形象;注意象征画面的多义性和暧昧性,使观众获得多方面的形象感受。 在使用及理解象征和隐喻形象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对形象的理解有着自己的文化习惯。第二,人们不同的修养、心境、经历,也会影响他们对形象象征的理解。第三、象征应该是“雾里看花”般地“隔层同视”,产生“似花非花”的效果,绝不是洞若观火。第四,如果某种形象的一种象征意义被过多地反复使用,它的艺术价值会相应递减。 在创作中,象征和隐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尽量寻找全新的形象作为象征或隐喻的载体,努力创造崭新的一次性的象征符号;其次,尽量利用节目过程中,现实生活的进程中出现的细节、道具,赋予它象征的作用和意义,不一定是节外生枝,硬加上去的形象。第三,注意象征画面的多义性和暧昧性,不要一览无余,直截了当。 电视解说词使用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在电视画面表现不了或表现不好的时候使用解说。 画面的某些明显的不足和局限: 1.历史上发生的事件难以完整再现。为了弥补画面材料欠缺造成的遗憾,电视编导们经常采取用“空间”表现“时间”的办法。文字的报道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自由地追忆、回溯、描述过去发生的事实。2.画面无法预测和展望未来。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可以利用解说的虚拟性和想象的能力,调动观众想象的未来场景。3.难以直接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对于复杂的人物内心活动,画面揭示起来相当困难,即便使用解说,也应该十分慎重。要注意对心理过程的具体交代及对心理环境的充分渲染来营造铺垫。特别注意对心理揭示分寸感的把握,避免过于主观的臆测。它可以配合适当的采访,人物内心独白,主人公自述,尤其是感悟心灵的音乐,恰到好处地做直接的揭示或剖析,引导观众深入体验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4.对不具备形象性的问题难以表达。在制作一部电视节目时,在适当的时候需要提炼主题、概括主题、表现主题,需要进行必要的升华、深化与判断评论。在这方面,画面表现起来相当困难。5.画面具有的“多释性”特点。电视解说词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多释性的画面创造一定的指示关系,为其定向,为观众理解画面开通一条既定的渠道。6.无法全部回答新闻记录的基本要素。画面无法满足观众了解全面信息的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特点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特点 解说词,是在电视屏幕上运用有声语言,反映社会生活,表明创作意图,阐明创作思想,并最终作用于观众听觉的一种重要语言形态。与纯文字作品不同,电视解说词最终要与电视画面结合,形成特定的屏幕语言与观众见面。因此,电视解说词的写作有它不同于其他文学创作的特点。 一、解说词离不开画面, 二者相辅相成 电视作品中,声与画孰轻孰重,近年来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有观点认为通过视觉获得信息是最直接的,画面具有直接可观、可感性,画面的出现就带来形象的确切性,因此画面本身的冲击力就能调动欣赏者的情绪,引发联想想象,产生艺术感染力。也有专家认为画面所包含的内容并不完整,不能带给观众准确的信息,单靠画面难以将作品的主题表达出来,不能达到完整的艺术效果。必须利用语言作为补充、衬托,才能克服仅靠画面表达的局限,以及由此产生的欣赏中的差异,从而使作品思想感情表达的广泛性和深刻性成为可能。所以无声电影向有声电影过渡,才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笔者通过多年的创作实践,对这个问题也有一些体会。事实上,一部电视专题片是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的综合体,二者相辅相成。人们使用眼睛和耳朵接受信息,没有什么主次之分,声画结合的心理学基础,原本是人们观察、审视、辨析事物的方式。画面和解说词的关系,也是这个道理。有些题材内容的节目,画面显得更为重要,这时候解说词也许很少甚至不用。但很多经典的专题片因其优美的解说词而让人们记住,比如《话说长江》、《长白山四季》《西藏的诱惑》等等。《话说长江》第一回《源远流长》的开篇解说词是这样写的: 你可能以为,这是大海,这是汪洋吧?不,这是崇明岛之外的长江! 俯瞰三峡长江水。你可能会联想的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是啊,多么美丽,这也是长江。

撰写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编 辑/李培培 【作者简介】曹显杰(1968-),男,河南范县人,孙吴电视台记者。 撰写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曹显杰 (孙吴电视台,黑龙江孙吴164200) 【 摘要】电视专题片是一个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一部好的电视专题片是影象、解说词及其它辅助形式 完美结合的产物,影象是电视专题片的躯体,解说词则是电视专题片的灵魂。要想写好专题片解说词,深入挖掘、真情实感、文学素养是重要的三个方面。 【关键词】深入挖掘;真情实感;文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36(2008)06-0063-01 在电视这个异彩纷呈的舞台上,电视专题片以其独特的视角、 专业的眼光、全方位系统的报道形式,在电视节目的百花园中一枝独秀。电视片是一个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一部好的电视专题片是影象、解说词及其它辅助形式完美结合的产物,如果说影象是电视专题片的躯体,那么,解说词就是电视专题片的灵魂。 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是对电视画面内容的文字解释和说明。它依靠文字对事物、事件或人物描述、叙说,以及词语的渲染来感染受众,使人们在对其所表述的内容有所认识和了解的同时,起到更进一步加深认知和感受的作用。一篇好的解说词或行云流水或气势磅礴,或婉转细腻或粗犷豪放,对于广大受众来说都是一种美的感染和熏陶。如何写好专题片的解说词,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一、要深入挖掘 电视专题片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真实生活的一种再现,因此,前期的深入采访和对素材的全面理解对后期的解说词写作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因为记者要在对素材的深入了解上打开自己的认知之门,这就要求我们在采访过程中要深入到每一个细节,尽可能深地去挖掘素材,调动我们浑身的细胞来达到与素材的沟通与契合,通过我们切身的体验和感受,达到一种情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写出让观众信服、感人的解说词。 二、要有真情实感 真挚的情感,严肃的态度是写好解说词的关键。电视解说词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创作,其必须严格的以事实为依据,不可以随作者的主观去创造。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把我们在采访中和采访后的感受、 观点表达出来。必须把自己的感情世界融入其中,将内心的情感用文字淋漓尽致地 写出来。可以相信,在这种境况下写出来的解说词一定会打动观众的心。相反, 如果我们在采访和写作过程中只是以一个采访者或外人的角度去解读、去创做,那么,我们的专题片一定是骨肉分离的,这只能算是完成了一个写做任务,这部专题连自己都感染不了,更何况去感动观众。 三、要提高文学素养 一部优秀的电视专题片,它应该是以解说词与电视画面完美结合的统一体。而解说词有时甚至是整部专题片的灵魂,即使不看电视片,它也应是一篇绝妙的文章,细读起来让人振奋、引发思考、唤起遐想、回味无穷。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文字语言表述、 描绘所解说的事物和画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如果我们头脑空空,写出的东西必定让人感到如同嚼蜡,根本不可能感动受众。所以做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加强文化素养的积累,要勤于读书,勇于质疑。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知识面广、文字能力强,那语言的组合就会很顺畅,文字的表述就如同源涌般溢出。 文学素养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篇优秀的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不一定是运用了多少古文诗句、多少成语典故,更不是华丽词藻的堆砌,但它首先应当是读起来朗朗上口,品起来很有味道,集语言的新鲜性、评说的深刻性和文字的可读性于一体,通过文章的语言美感与画面镜头的艺术美感结合得完美和谐。 深入挖掘、真情实感、文学素养是写好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重要三步。对电视记者而言,文字功夫是我们从业的前题,也是我们实现自身价值的保证。对于一部专题片来说,优秀的选题、高质量的画面加之优美的解说词,环环相扣,方能相得益彰,也只有这样,我们制作出的节目才能更受观众欢迎。葺 2008年11月总第138期第6期 黑河学刊Heihe Journal Nov.2008Serial No.138No.6 63··

专题类节目解说词的写作

专题类节目解说词的写作

专题类节目解说词的写作(2006-08-30 13:13:25) 分类:编导专业 一个好的电视专题解说词应当符合电视节目的普遍特点,应当与画面相得益彰、互为补充,通过独到的视角,揭示出画面背后无法表达而又引人深思的东西。如果说专题片整个画面是龙,已经初步阐述了事物的原生态,那么专题片解说词就应该是点睛之笔,它应该给整个节目注入精神与灵气,专题节目解说词与电视新闻界说词尤其共同的特点,都要求撰写这有较强的宏观把握能力,有较好的文字功底,而专题类节目解说词更强调作者精神和思想上的把握能力。新闻报道讲究把握事物的真实性,而专题类节目更注重引导观众进行思考。 如何写好专题类电视节目的解说词?现结合我们的实践,谈点粗浅体会。 一、深入采访,全面了解报道内容 撰写一篇好的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不深入到采访一线,闭门造车,或仅仅通过间接了解,或观看记者采摄的电视画面来写作,是难以想象的。只有深入采访全过程,直观地了解报道对象

和报道内容,才能全面地把握好题材。电视片与小说创作一样,注重故事性,但电视专题片更忠实于原始素材,它基本上不对素材进行内容上的加工,只是在对素材进行报道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挖掘,以期达到震撼观众心灵、引发观众思考的目的,从而达到宏扬真、善、美的目的。 对电视专题片解说词而言,忠于原始素材永远是第一位的。能否对素材进行深度挖掘,挖掘到什么程度,这要看作者对题材把握的能力。要打动观众,那么首先必须打动自己,观众的思考是通过电视节目得到的,而解说词撰写者的思考,必须从采访的过程中引发。不深入到采访第一线,不零距离地了解采访对象,我们就无从对题材进行挖掘,有时甚至会出现歪曲事实的现象。 二、注重情感和意境 电视专题片与电视新闻一样,都具有新闻性,要用事实说话,用采访摄影手段选择生活中典型的事物进行报道。但是,它又不同于短新闻那么概括、简要,而是更深刻、更详细,它要交待事物的来龙去脉、矛盾的发展与解决,它提出问题、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

解说词是电视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电视纪录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写好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是电视台编辑、记者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电视工作者应该潜心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这里本文不想对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进行全面的研究探讨,只想结合自身实践对解说词写作中的语言要求谈一些粗浅看法。 具体、形象、准确 具体。一方面,一切事物都是以自己的特殊形式存在的,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也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直观可见的画面要有相应的具体解说,才能把一般性的意思和抽象的道理说得栩栩如生,给人以明晰的印象,使之便于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电视传播稍纵即逝,不容观众仔细琢磨,要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使人看后留下深刻印象,就要具体描绘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使声画有机地融于一体,造成生活的立体感,从具体到抽象。 形象。画面形象已经能够造成一种如临其境,且见其人、闻其声的效果,那么解说词的语言要形象化应该怎样体现呢?这主要是说画面的形象还不完整,比较单薄,就要借助于解说词,采用一些修辞手段,比如用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解说词,把要表达的意思写得生动、活泼,热情奔放。 准确。没有准确的语言,解说词就无法反映客观事物。但准确不是重复图解画面,而是画面的补充延伸和提高。准确既要内容准确,表达意思准确,又要声画默契,结合准确。如:

解说词准确地交代了黄河壶口的地理位置,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也从文化精神角度交代了壶口奇观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和影响。 通俗易懂,顺口顺耳 解说词的内容要用有声语言表达出来,要让电视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播出来,观众通过听觉器官感知有声语言,这就要求播音要顺口,收听要顺耳,这就要求用群众口头上常用的语言写解说词,要做到口语化,通俗易懂。 多用口头语。在汉语词汇里,有书面语词汇,也有口头语词汇。口头语是和书面语相对而言的,就语言基础来说,口头语和书面语是相同的,不能各有一套。但是口头语言是说给人家听的,书面语言是写给人家看的,由于使用的形式不同,所以,在用词上和造句的习惯上都有一些差别。注意研究这些差别,解说词多用口头语,使之符合人们的听觉习惯,才能通俗易懂,亲切生动。 当然,解说词并不一概排斥书面词汇,一些内容庄重、严肃的节目里书面词汇还是要多用的。 多用双音词。单音词声音短促,一闪而过,不容易听清,又不符合口语习惯。双音词声音较长,给人们的印象比单音词强一些。单音

电视解说词范文

电视解说词范文 篇一:电视节目解说词的写作 电视节目解说词的写作 一、电视节目解说词的作用 画面本身具有局限性,既无法展示未来,无法回忆过去,也无法描绘或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无法回答新闻的基本要素等。 1.解说词能帮助完善形象报道。 我们以人物为例,采访雕塑家刘焕章比数学家陈景润就更容易一些,这是因为刘焕章作为雕塑家,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职业的动作性,电视画面表现力要比数学家陈景润强,这时,要塑造陈景润的形象,电视解说词一定程度上能拓宽画面本身不能覆盖的内容,让观众更多、更具体地了解数学家陈景润那些抽象的思想、枯燥的数学公式。在完善形象报道上,电视节目解说词和一般文学写作区别很大:一般文学写作用叙述、描写等多种表现方法来塑造形象,而电视解说词却不必用夸张性语言,也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2.解说词能补足画面无法回答的问题 电视画面具有局限性,而电视节目解说词一定程度上能弥补这种局限。像新闻的五个?W?能满足人们最起码的好奇心和新闻欲,纪录性节目同样也重视这点,所以,要求解说词必须回答?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这五个问题,还要挖掘?如何?,其次,纪录性节目的有关背景、有关政策、有关知识也要靠解说词来完成。

3.解说词能引导人们的思路,更深地表达主题 人们在接受解说词传递信息时,本能地把它同画面上的形象联系起来,这要求解说词要服从画面含义又不能简单重复画面已经表达的内容。加强解说词的表现力,要求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画面中最有趣味、最能感动人、最富有寓意的细节,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或者依据生活经历、体验,要与画面的空间和时间发生对位式的联系;或者诱导观众的逻辑推理和概括力,使画面的含义获得再一次升华,创造词、画交融的意境,彼此烘托,产生共振,诱发观众的想象和联想,更深地表达主题。 二、电视节目解说词的写作与细节 细节包括事件细节、动作细节、环境细节、情绪细节等等。细节可以使人物丰满、完整,使人物生活的物质环境变得真切,使所叙述的事件,描绘的事件具有一定的生动性、丰富性和独特性。细节的完成,常常获益于解说词的写作。 好的细节需要记者深入挖掘,在采访时目的要明确,对视听形象要有敏锐反应。 解说词所表现的细节,有时是一段话,有时是一句话,而有时则可能是几个字。对表达细节来讲,视听复合语言是最完美的方式。 三、电视节目解说词的写作特点 1、有画面感,语言准确、生动、具体、形象。直观可见的画面语言要有相应的具体解说,才能把一般性的意思和抽象的道理说得栩栩

2021年浅谈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

沈阳电视台洪利 解说词,顾名思义即口头说明解说的词。也可以说,解说词是“口头文学”。它依靠文字对事物、事件或人物描述、叙说,词语的渲染来感染受众,使人们在对其所表述的内容有所认识和了解的同时,起到更进一步加深认知和感受的作用。就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而言,它是对电视画面内容的文字解释和说明。它虽然与电视画面中的任何一个人物或事物都产生不了交流关系,但它却又都与电视画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电视画面与解说词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之间是互为作用、相互补充和印证的。如果在解说词中讲到乌云突变、大风骤起时,这边电视画面就不可能出现晴空万里、风和日丽的场景;而如果画面中是人潮涌动的铁路春运的场面,可解说词却用上了欢欢喜喜过大年的词句,这就使人很费解了。虽然观众在看电视节目的时候,注意的是画面,但解说词的作用仍不可忽略。在某些情况下,解说词还占在很重要的位置上。 画面与解说词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现象,必然影响节目的整体表现效果,即使再优美的画面也弥补不了“文不对画”的缺憾。当然,有些优秀的电视专题片即使没有多少解说词,也没有影响观众对节目内容主题的理解,那是因为仅有的一点儿解说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产生的是指点迷津的效果,而再多用上些解说词倒显得画蛇添足了。 如果我们把电视画面比作红花,那么解说词就是绿叶了,多么好的画面就如同漂亮的花一样,没有绿叶的陪衬也会失色不少。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的作用如此,怎样才能把解说词写好,使其真正担当起“绿叶”的作用呢我以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做起和努力。 一、对采访对象的详实了解、深入体验是写好解说词的前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好比电视记者没有充足的第一手材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解说词的。现在,有些电视记者采访,拎起摄像机就走,扛上摄像机就拍,只注意画面质量,不去深入采访,解说词是在人家准备好的文字材料上圈圈点点了事。更有甚者,干脆将报刊上发表过的文字拿来,“造就”了一篇解说词。这样的解说词毫无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没有任何深度和广度,这样的电视节目又怎能赢得观众呢前期的深入采访对后期的解说词的写作非常重要,没有这个过程,没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就不可能写出让观众信服、感人的解说词。这就像作家、画家为创作必须去体验生活一样。没有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验某种生活的经历,而只坐在家里凭空想象“闭门造车”,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的。因此说,亲临新闻现场、深入采访,尽可能多地掌握素材和信息是写作好解说词的第一步。 二、融入真挚情感、表达真诚的内心世界是写好解说词的关键 有了深入细致的第一线采访,这就为写好解说词奠定了基础。而在你真正动笔写解说词之前,首先要充分思考,围绕专题片的主题进行构思,然后一气呵成。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把你在采访中和采访后的感受、观点表达出来。必须把自己的感情世界融入其中,将内心的情感用文字淋漓尽致地写出来。可以相信,在这种境况下写出来的解说词也定会打动观众的心。相反,同样是在作一个电视专题节目,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如果没有打动你的心或引起你的兴趣的地方,你肯定不会写出打动观众心的解说词。只有你对采访对象、镜头中所表现的内容或你想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