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修四第二章知识测评卷

选修四第二章知识测评卷

选修四第二章知识测评卷
选修四第二章知识测评卷

第一套

1、将固体NH 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4I(s)NH 3(g)+HI(g);②2HI(g)H 2 (g)+I 2(g);③2NH 3(g)N 2(g)+3H 2 (g)。 达到平衡时,c(H 2) = 2 mol/L ,c(N 2)=0.5mol/L ,c(HI)=4mol/L ,则平衡时 NH 3的浓度为( c )

A 0.5 mol ·L -1

B .2 mol ·L -1

C .4 mol ·L -1

D .5 mol ·L -1 C

2、 N 2O 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下列反应:2N 2O 5(g)

4NO 2(g)

+O 2(g) Δ

A .500 s 内N 2O 5分解速率为2.96×10-3 mol/(L ·s)

B .T 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 1=125,1 000 s 时N 2O 5转化率为50%

C .其他条件不变时,T 2温度下反应到1 000 s 时测得N 2O 5(g)浓度为2.98 mol/L ,则T 1

D .T 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 1,T 3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 3,若K 1>K 3,则T 1>T 3

C

3、2.0 mol PCl 3和1.0 molCl 2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PCl

3(g )+Cl 2(g 5(g )达平衡时,PCl 5为0.40 mol ,如果此时移走1.0 mol

PCl 3和0.50 mol Cl 2,在相同温度下再达平衡时PCl 5的物质的量是( C ) A .0.40 mol B .0.20 mol

C .小于0.20 mol

D .大于0.20 mol ,小于0.40 mol 【答案】C

4、将H 2(g )和Br 2(g )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 2(g )+Br 2(g )

2HBr (g )△H <0,g 平衡时Br 2(g )的转化率为a ;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 2(g )的转化率为b .a 与b 的关系是( A ) A .a >b B .a=b C .a <b D .无法确定 【答案】A

5、已知反应:2SO 2(g )+O 2(g )2SO 3(g )△H <0.某温度下,将2mol SO 2和1mol O 2置于10L 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SO 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 )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由图甲知,A点SO

2

的平衡浓度为0.4 mol/L

B.由图甲知,B点SO

2、O

2

、SO

3

的平衡浓度之比为2:1:2

C.达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v

正和v

都增大

D.增大SO

2浓度,v

增大,v

减小

【答案】C

6、在一定条件下,将2 mol X和3 mol Y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可逆反

应:nX(g)+3Y(g) 2Z(g)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a%,Y的转化率为b%,

若a

A.1 B.2 C.3 D.4

【答案】A

7、化学与我们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开发氢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是实现“低碳生活”的有效途径B.工业上,电解熔融MgCl

2

制金属镁

C.研发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提高反应中原料的转化率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的水和冰,水的能量高

【答案】C

8、根据要求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高炉炼铁是冶炼铁的主要方法,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Fe

2O

3

(s)+3CO(g)2Fe(s)+3CO

2

(g) △H=-28.5kJ/mol。

冶炼铁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温度升高后,K 值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己知:①Fe

2O

3

(s)+3C(石墨) 2Fe(s)+3CO(g) △H

1

=+489.0kJ/mol

②Fe

2O

3

(s)+3CO(g)2Fe(s)+3CO

2

(g) △H

2

=-28.5kJ/mol

③C(石墨)+ CO

2(g)=2CO(g)△H

3

=akJ/mol

则a=______kJ/mol。

(3)在T℃时,反应Fe

2O

3

(s)+3CO(g)2Fe(s)+3CO

2

(g)的平衡常数K=64,在

2L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下表所示加入物质,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已知

=4)

1.0

②下列情况标志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b.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c.CO的消耗速率和CO

2

的生成速率相等

(4)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

2(g)+ 3H

2

(g)2NH

3

(g)△H<0。

①在某温度时,向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加入1mol N

2和3mol H

2

,达到平衡后:

a.若向容器中通入N

2,则N

2

的转化率将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

变”,下同)。

b.若再通入1mol N

2和3mol H

2

,氮气的转化率将________。

②三个相同的容器中各充入1molN

2和3molH

2

,在不同条件下分别达到平衡,氨

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图Ⅰ可能是不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T

1>T

2

b.图Ⅱ可能是同温同压下有无催化剂, 1表示没加入催化剂, 2表示加入了催化剂

c.图Ⅲ可能是不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p

1>p

2

【答案】(1)

3

2

3

()

()

c CO

c CO

;减小

(2) +172.5

(3)①60% ;②a

(4)①减小;增大;②c

第二套

1、把下列四种X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L 2mol/L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mL,此时,X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B )A.10℃20mL 3mol/L的X溶液 B.20℃30mL 2mol/L的X溶液

C.20℃10mL 4mol/L的X溶液 D.10℃10mL 2mol/L的X溶液

【答案】B

2.在300 m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气体,一定条件下发

生反应:Ni(s)+4CO(g)Ni(CO)

4

(g),已知该反应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上述生成Ni(CO)

4

(g)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B.25 ℃时反应Ni(CO)

4

(g)Ni(s)+4CO(g)的平衡常数为0.5

C.在80 ℃时,测得某时刻,Ni(CO)

4

、CO浓度均0.5 mol/L,则此时v正>v逆D.80 ℃达到平衡时,测得n(CO)=0.3 mol,则Ni(CO)4的平衡浓度为2 mol/L D

3、已知反应2CH

3OH(g)CH

3

OCH

3

(g)+H

2

O(g)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400。此温

度下,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CH

3

OH,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CH

3

OH)

B.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v

正<v

C.若经10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CH

3

OH)=0.04 mol·L-1

D.0~10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CH

3

OH)=1.6 mol·(L·min)-1

【答案】C

4、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时A、B、C物质的量之比n(A)∶n(B)∶n(C)=2∶2∶1。若保持温度不变,以2∶2∶1的物质的量之比再充入A、B和C,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B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平衡不会发生移动

C.C的质量分数增大D.B的质量分数减小

【答案】B

5、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M(g)+N(g)2E(g),

若开始时只充入2 mol E,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若开始时只充入2 mol M和1 mol N的混合气体,达平衡时M的转化率为( C ) A.20% B.40%

C.60% D.80%

【答案】C

6、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进行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D )

A.某吸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因此该反应是熵增反应

B.NH

4F 水溶液中含有 HF,因此 NH

4

F 溶液不能存放于玻璃试剂瓶中

C.可燃冰主要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水合物晶体,因此可存在于海底D.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因此用浓硫酸与铁反应能增大生成 H

2

的速率

【答案】D

7、硫酸生产中炉气转化反应为:2SO

2(g)+O

2

(g)2SO

3

(g).研究发现,

SO

3的体积分数(SO

3

%)随温度(T)的变化如曲线I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

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反应达到B点时,2v

正(O

2

)=v

(SO

3

C.曲线I上A、C两点反应速率的关系是:v

A >v

C

D.已知V

2O

5

的催化效果比Fe

2

O

3

好,若I表示用V

2

O

5

催化剂的曲线,则II是Fe

2

O

3

作催化剂的曲线

【答案】B

8、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广阔前景,工业上一般可采用如

下反应来合成甲醇:CO(g)+2H

2(g)CH

3

OH(g)。

(1)下图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CO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①该反应的焓变ΔH____________0(填“<”、“>”或“=”)。

② T

1和T

2

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是K

1

____________K

2

(填“<”、“>”或

“=”)。

③若容器容积不变,下列措施可增加甲醇产率的是______________。

a.升高温度 b.将CH

3

OH(g)从体系中分离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d.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2)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CO和H

2

,发生反应CO(g) CH

①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

②若保持体积不变,再充入0.6molCO和0.4molCH

3OH,此时V

___V

(填“<”、

“>”或“=”)。

(3)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在甲醇燃料电池技术方面获得新突破,组装出了自呼吸电池及主动式电堆。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该电池工作时,b口通入的物质为____________。

②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工作一段时间后,当3.2g甲醇完全反应生成CO

2时,有___________N

A

个电

子转移。

(4)以上述电池做电源,用下图所示装置,在实验室中模拟铝制品表面“钝化”处理的过程中,发现溶液逐渐变浑浊,原因是(用相关的电极反应式和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①< ;②> ;③b

(2)①2/3 ;②=

(3)①CH

3OH ;②O

2

+4e-+4H+=2H

2

O ;③0.6

(4)Al-3e- =Al3+,Al3++3HCO

3-=Al(OH)

3

↓+3CO

2

第三套

1、某温度下,在定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2B(g)+C(g),若开始时只充入2 mol A气体,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则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为( B )

A.60%

B.50%

C.70%

D.40%

【答案】B

2、如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 X(g)+Y(g)Z(g)+M(g)+N(s)△H<0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 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C )

A.升高温度 B.加大X的投入量

C.加催化剂 D.增大体积

【答案】C

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恒温时,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②其他条件不变,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③使用催化剂可改变反应速率,从而改变该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④3mol·L﹣1·s﹣1的反应速率一定比1mol·L﹣1·s﹣1的反应速率大

⑤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大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⑥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若增大压强(即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⑦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单位时间有效碰撞次数增多

⑧催化剂不参与反应,但能降低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A.②⑤ B.②⑥⑧

C.②③⑤⑦⑧ D.①②④⑤⑧

【答案】A

4、把3.0mol M和2.5mol N混合于2.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M(g)+N(g)xP(g)+2Q(g),5min反应达到平衡,已知M的转化率为50%,P 的反应速率为0.15mol·L﹣1·min﹣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方程式中x=2

B.达平衡后,容器内压强是反应起始时的2倍

C.向容器中再充入3.0 mol M和2.5 mol N,达新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减小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均可作为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答案】C

5、用Cl

2

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l。利用如下反应,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

4HCl(g)+O

2(g) 2Cl

2

(g)+2H

2

O(g) △H=-115.6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升高温度能提高HCl的转化率

B.加入催化剂,能使该反应的焓变减小

C.1molCl

2转化为2molCl

2

原子放出243kJ热量

D.断裂H

2

O(g)中1mol H-O键比断裂HCl(g)中1mol H-Cl键所需能量高

【答案】D

6、在密闭容器中,充入SO

2

和18O原子组成的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开始反应,在达到平衡后,18O存在于( D )

A.只存在于氧气中 B.只存在于SO

3

C.只存在于SO

2和SO

3

中 D.SO

2

、SO

3

、O

2

中都存在

【答案】D

7、下列措施或事实不能

..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

A. H

2、I

2

(g)、HI平衡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已知: H

2

+I

2

2HI)

B. 棕红色的NO

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已知: 2NO

2

(g)N

2

O

4

(g))

C. 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SO

2

的利用率

D. 滴加酚酞的氨水中加入氯化铵固体后红色变浅

【答案】A

8、Ⅰ.由于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如何降低大气中的CO

2

含量并加以开发

利用,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

2

生产燃料甲醇。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

2(g)+3H

2

(g) CH

3

OH(g)+H

2

O(g),如下图表示该反应

进行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

(1)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A.△H>0,△S>0; B.△H>0,△S<0;

C.△H<0,△S<0; D.△H<0,△S>0。

(2)该反应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3)温度降低,平衡常数K__ ______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

2和3mol H

2

,测得CO

2

和CH

3

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从反应开始

到平衡,用氢气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H

2

) _________mol·L-1·min-1。氢气的转化率为_______。

(5)该反应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的标志有( ) A .3v 正(H 2)=v 逆(CH 3OH ) B .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 C .体系内的压强不再改变

D .体系内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E .体系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6)下列措施中能使n(CH 3OH)/n(CO 2)增大的有______。

A .升高温度;

B .加入催化剂;

C .将H 2O(g)从体系中分离;

D .再充入1molCO 2和3molH 2;

E .充入He(g),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Ⅱ.在温度t ℃下,某NaOH 的稀溶液中c(H +)=10-a mol /L ,c (OH —)=10—b mol /L ,已知a +b =12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 w =_______;t ______2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pH=c 的盐酸(t ℃),测得混合溶液的部分

【答案】Ⅰ.(1)C (2)

(3)增大 (4)0.225 ;75% (5) BCD (6)C D Ⅱ.1×10-12 大于 4

第四套

1、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 和B 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3B 2C 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 升,其中C 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 ①原混和气体的体积为1.2V 升; ②原混和气体的体积为1.1V 升;

③反应达平衡时气体A 消耗掉0.05V 升; ④反应达平衡时气体B 消耗掉0.05V 升.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

【答案】A

2、下列变化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B ) A.向H

2

S水溶液中加入NaOH有利于S2-增多

B.H

2、I

2

、HI 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

C.合成氨时将氨液化分离,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D.新制氯水久置后颜色变浅

【答案】B

3、对于可逆反应:2M(g)+N(g)2W(g),分别测定反应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N的转化率,绘制了右下图所示的曲线,图中a、b、c三点分别表示不同的时刻状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 )

A.该反应的ΔH<0

B.b点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

C.增大压强,可使a点达到T

1

温度下平衡状态

D.c点表示的状态:v(正)<v(逆)

【答案】B

4、对反应A + 3B = 2C来说,下列反应速率中最快的是( C )

A.υ(A)=0.3 mol/(L·min) B.υ(B)=0.6 mol/(L·min)

C.υ(C)=0.7 mol/(L·min) D.υ(A)=0.005 mol/(L·s)

【答案】C

5、在2 L恒容绝热(不与外界交换能量)容器中进行2A(g) +B(g)2C(g)+D(s)反应,按下表数据投料,反应10 s后达到平衡状态,测得体系压强升高,前10s 内v(A)= 0.025 mol/(L·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达平衡时,2v正(A)=v逆(B)

B. 平衡后,增加D的量,平衡逆向移动

C. 到达平衡时,n(B) =0.5 mol

D. 温度升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 【答案】D

6、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相对应且正确的是( B )

【答案】B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NH 3溶于水溶液能导电,所以NH 3是电解质

B .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是Fe-3e -=Fe 3+

C .等量的氢气和氧气分别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和液态水,前者放出的热量多

D .H 2(g)+F 2(g)===2HF(g) ΔH =-271 kJ ·mol -1,ΔS =+8 J ·mol -1·K -1,该反应在任意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答案】D

8、甲、乙两位同学学习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有关知识后,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参与其中的探究,并分析和解答相关问题。

Ⅰ.甲同学为探究CaCO 3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设计实验如下:在25 ℃时,将CaCO 3放入1000 mL 1 mol ·-1L 稀盐酸中,根据得到CO 2气体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右图所示的曲线。根据曲线分析讨论以下问题(假设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1)在0~2 min 、2 min~4 min 、4 min~6 min 内,反应速率最大的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该反应是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在0~4 min 内,用HCl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

(3)6 min 以后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 Ⅱ.乙同学探究KClO 3和NaHSO 3溶液反应,查阅资料知:

氯酸钾和亚硫酸氢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l(-1价)和S(+6价),在某温

度下,他绘出大致的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已知该反应速率随着溶

液中c(H+)增大而加快。

(1)反应开始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2)反应后期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答案】Ⅰ.(1)2~4 min曲线斜率大放热(2)0.15 mol·L-1·min-1(3)0因

为不再产生气体(或至少有一种物质反应完)

Ⅱ.(1)2KClO

3+6NaHSO

3

= 3Na

2

SO

4

2-+2KCl+3H

2

SO

4

溶液中c(H+)增大是影响反应

速率的主要因素,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2)反应后期,反应物浓度减小,使反应速率减慢成为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第五套

1、某温度下,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X和1 mol Y,发生反应:2X(g)+Y(g) 2Z(g) ΔH,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

A.若使用催化剂,则反应速率和X的转化率均增大

B.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再达到平衡时c(Z)=0.8 mol·L-1,则ΔH>0 C.其他条件不变,容器体积压缩到1.0 L,平衡常数将增大

D.温度不变,向容器中再充入2 mol X、1 mol Y,反应达到新平衡时增大【答案】D

2、2L密闭容器中,反应2SO

2(g)+O

2

(g)2SO

3

(g),经一段时间后SO

3

浓度增加了0.8mol,在这段时间内用O

2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4mol·L﹣1·min﹣1,则这段时间为( C )

A.0.5s B.1s C.30s D.60s

【答案】C

3、100mL 4mol/L 稀硫酸与2g锌粒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 D )

A.硫酸钠固体 B.NaOH固体C.硝酸钾溶液 D.氯化钾溶液【答案】D

4、可逆反应2SO

2(g)+O

2

(g)2SO

3

(g)△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

态,时间为t

1

时改变条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维持温度、反应体系体积不变,t

1时充入SO

3

(g)

B.维持压强不变,t

1

时升高反应体系温度

C.维持温度不变,t

1

时扩大反应体系体积

D.维持温度、压强不变,t

1时充入SO

3

(g)

【答案】D

4、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在不同的温度下该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g)+H

2O(g)CO

2

(g)+H

2

(g)

B.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C.若在1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

2和H

2

各1mol,5min后温度升高到830℃,此

时测得CO

2

为0.4mol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若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式: =,则此时的温度为1000℃【答案】C

5、在一密闭容器中,mA(g)+bB(g)pC(g)反应平衡时,测得 c(A)为 0.5mol·L﹣1,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容器体积增大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测得 c(A)为 0.3mol·L﹣1,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B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 B 的转化率减小了

C.化学计量数:m+b<p

D.物质 C 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答案】B

6、温度为T时,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PCl

5,反应PCl

5

(g)PCl

3

(g)+Cl

2

(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表:下

2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

3

)=0.11 mol·L﹣1,则该反应的△H<0

C.温度为T时,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

5、0.20 mol PCl

3

和0.20 mol

Cl

2

,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

D.温度为T时,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5 mol PCl

3和0.5 mol Cl

2

,达到平衡

时,PCl

3

的转化率小于80% 【答案】D

7、对于反应CO(g)+H

2O(g)CO

2

(g)+H

2

(g)△H<0,在其他条件不变

的情况下( A )

A.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B.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H也随之改变C.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D.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答案】A

8、NO

x 、SO

2

、CO等大气污染物的处理及利用在工业上具有重要意义。

(l)一定条件下,NO

2与SO

2

反应生成SO

3

和NO两种气体。将体积比为l: 1 的

NO

2和SO

2

气体置于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

平衡状态的是____(填字母)。

a.混合气休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b.混合气休颜色保持不变

c.每消耗1 molSO

2

的同时生成1 mol NO

d.容器内的气体密度不变

(2)燃煤锅炉将排放大量SO

2

,污染大气造成公害,常采用下列两种方法消除

燃煤SO

2

的污染。使排放的烟气通过足量的浓氨水洗涤,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在煤中加适量生石灰,使SO

2

与生石灰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工业处理CO的其中一种方法是利用H

2O(g)+ CO(g) H

2

(g)+CO

2

(g)△

H<0来制备氢气。已知在恒容体系内发生此反应,某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若起始时c(CO)= l mol/L,c(H

2

O)= 2 mol/L。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温度下,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H

2

O的浓度为1.6 mol/L ,则此时该

反应v

(正)___ v

(逆)

(填“>”“<”或“=”);若在平衡建立之后,向体系内通入

一定量的Ar, H

2

的平衡产率将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上述反应生成的H

2与CO

2

可以设计成原电池来合成CH

3

OH,装置如图所示:

若A为CO

2, B为H

2

, C 为CH

3

OH,则通入CO

2

的一极为_____极;

若A改为SO

2, B为O

2

, C 为H

2

SO

4

,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4)已知在催化转化装置内,汽车尾气中的NO、CO能发生如下反应:

2NO(g)+2CO(g) N

2(g)+2CO

2

(g) △H=-746.8KJ/mol, 利用传感器记录某温

度下上述反应的进程,测量所得数据如图。已知达到平衡时NO的转化率为80%,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小数).

【答案】(1) b

(2) 2NH

3·H

2

O+SO

2

=(NH

4

)

2

SO

3

+H

2

O ; CaO+SO

2

=CaSO

3

(3) ①> ; 不变

②正 ; O

2+4e-+4H+=2H

2

O

(4) 163.3

第六套

1、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是( C )

①生成物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大

③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的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平衡常数一定增大

A.①② B.③⑤ C.②⑤ D.④⑥

【答案】C

2、某温度下,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H

2(g)+I

2

(g)

2HI(g),下列情况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 A.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C.单位时间内拆开1 mol H-H键,同时生成2 mol H-I键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答案】A

3、对 N

2+3H

2

2NH

3

反应,仅改变下列一个条件,就能提高活化分子的浓度

从而加快正反应速率的是( A )

A.加热 B.增大体积

C.加负催化剂 D.补充 He

【答案】A

4、高温及一定催化剂作用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恒容时,温度升高,H

2

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平衡后向容器中再充入与初始投料相同物质的量的CO

2和H

2

,则CO的平衡浓

度变为原来的2倍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

2

的浓度一定减小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

2(g)+H

2

(g)CO(g)+H

2

O(g) △H<0

【答案】A

5、已知:X(g)+2Y(g)3Z(g) △H=-a kJ·mol-1(a>0)。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B )

A. 0.1 mol X和0.2 mol Y充分反应生成Z,放出能量一定小于0.1 a kJ

B. Y的起始浓度不能为零,平衡浓度也不能为零

C.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反应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平衡会发生移动

D. 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一定存在3v(Y)

正=2v(Z)

【答案】B

6、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1.7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A的转化率变小

C.D的物质的量变多

D.a>c+d

【答案】B

7、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zC(g)。图甲表示200 ℃时容器中A、B、C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图乙表示不同温度下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随起始n(A)∶n(B)的变化关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B )

A.200 ℃时,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速率v(B)=0.04 mol·L-1·min-1 B.2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5 L2/mol2

C.当外界条件由200℃降温到100℃,原平衡一定被破坏,且正逆反应速率均

增大

D.由图乙可知,反应xA(g)+yB(g)zC(g)的ΔH<0,且a=2 【答案】B

8、CO

2和甲烷催化合成CO和H

2

是CO

2

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主要反应为

Ⅰ:CH

4(g)+CO

2

(g) 2CO(g)+2H

2

(g) △H=+247kJ/mol

(1)已知CH

4(g)+H

2

O(g) CO(g)+H

2

(g) △H=+206kJ/mol

写出CH

4和水蒸气反应生成CO

2

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I,下列选项能够说明反应I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变

C.CH

4、CO

2

、CO、H

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2:2

D.3V

正(H

2

)=V

(CH

4

)

E.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3)催化合成的温度通常维持在550-750℃之间,从反应速率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4)将CH

4与CO

2

各1mol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I。100Kpa时,反应I

到达平衡时CO

2

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①图中A、B、C三点表示不同温度、压强下达到平衡时CO

2

的体积分数,则______

点对应的平衡常数最小,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点对应的压强最大。

②300℃,100Kpa下,该容器中反应I经过40min达到平衡,计算反应在0-40min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O

2

)=_________mol/min(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该温度下的压强平衡常数Kp=________。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答案】(1) CH

4(g)+2H

2

O(g) CO

2

(g)+4H

2

(g) △H=+165KJ/mol

(2) BE

(3) 在该温度范围内,催化剂的活性较大,反应速率快(合理即给分)

(4) ①A ;反应I吸热反应,温度降低,平衡常数减小; C

②2.8×10-3; 6.25KPa2

高中数学选修4-4知识点清单

高中数学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知识点总结 第一讲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2)平面直角坐标系: ①定义: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 ②数轴的正方向: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竖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 ③坐标轴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坐标轴,竖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坐标轴,x轴或y 轴统称为坐标轴; ④坐标原点:它们的公共原点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⑤对应关系: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x,y)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3)距离公式与中点坐标公式: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x1,y1),P2(x2,y2),线段P1P2的中点为P 2.

设点P(x,y)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在变换φ 点P(x,y)对应到点P′(x′,y′),称φ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简称伸缩变换.二极坐标系 (1)定义: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叫做极点;自极点O引一条射线Ox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一个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2)极坐标系的四个要素:①极点;②极轴;③长度单位;④角度单位及它的方向. (3)图示 2.极坐标 (1)极坐标的定义:设M是平面内一点,极点O与点M的距离|OM|叫做点M的极径,记为ρ;以极轴Ox为始边,射线OM为终边的角xOM叫做点M的极角,记为θ.有序数对(ρ,θ)叫做点M的极坐标,记作M(ρ,θ). (2)极坐标系中的点与它的极坐标的对应关系:在极坐标系中,极点O的极坐标是(0,θ),(θ∈R),若点M的极坐标是M(ρ,θ),则点M的极坐标也可写成M(ρ,θ+2kπ),(k∈Z). 若规定ρ>0,0≤θ<2π,则除极点外极坐标系内的点与有序数对(ρ,θ)之间才是一一对应关系. 3.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 如图所示,把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作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作为极轴,且长度单位相同,设任意一点M的直角坐标与极坐标分别为(x,y),(ρ,θ). (1)极坐标化直角坐标 =ρcosθ, =ρsinθW. (2)直角坐标化极坐标 2=x2+y2, θ=y x(x≠0). 三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1.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一般地,在极坐标系中,如果平面曲线C上任意一点的极坐标中至少有一个满足方程f(ρ,θ)=0,并且坐标适合方程f(ρ,θ)=0的点都在曲线C上,那么方程f(ρ,θ)=0叫做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 2.圆的极坐标方程 (1)特殊情形如下表:

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单元检测题

高二化学期末考试第二章复习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H4NO3溶于水吸热,说明其溶于水不是自发过程 B.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为熵增加的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C.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 D.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实现 2.下列反应符合右图p-υ变化曲线的是() A.H 2(g)+I2(g)2HI(g) B.3NO 2(g)+H2O(l)2HNO3(l)+NO(g) C.4NH 3(g)+5O2(g)4NO(g)+6H2O(g) D.CO 2(g)+C(s)2CO(g) 3.对于反应A(g)+3B(g)2C(g),下列各数据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A.v(A)=0.01mol/(L s) B.v(B)=0.02 mol/(L s) C.v(B)=0.6mol/(L min) D.v(C)=1.0mol/(L min) 4.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0 mL 2 mol/L的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生成氢气的速率不变B.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铁片和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C.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D.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5.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 B.在SO2氧化为SO3的过程中使用催化剂 C.由NO2和N2O4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D.在含有Fe(SCN)3的红色溶液中加铁粉,振荡静置,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 6.某温度时,N 2(g)+3H2(g)2NH3(g)的平衡常数K=a,则此温度下NH 3(g)3/2H2(g)+1/2N2(g)的平衡常数为()A.a1/2B.a-1/2 C. a/2 D.a-2 7. 恒温恒压下,在容积可变的器血中,反应2NO 2(气)N2O4(气)达到平衡后,再向 容器内通入一定量NO2,又达到平衡时,N2O4的体积分数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无法判断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归纳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 说知识点归纳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归 纳 第一单元东西方先哲 一、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 [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一)、历史背景:春秋末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 1、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 2、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3、社会状况:礼崩乐坏,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4、文化上:学术下移,“士”阶层出现。 (二)、成就: 『思考』儒家思想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孔子创立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 背景:春秋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礼崩乐坏”,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 目的:孔子恢复周礼,传承礼乐文化,创立儒家学派。 1、开创儒家思想(基本思想和主张) ①礼:即周礼,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 ②仁:即仁者爱人;对统治者: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和刑杀。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爱。对普通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③中庸:在协调礼与仁的关系上,中庸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 ④三者之间的关系:“仁”是核心,属于伦理范畴;礼是表现,属政治范畴;两者结合不可分割;用“中庸”来协调“仁”和“礼”的关系,用“仁爱”的精神来讲“礼乐”。 2、孔子的教育思想: 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②教育内容:《诗》《书》《礼》《乐》《忆》《春秋》;还教学生“政事”和治国的本领。 ③教育目标:“成人”、成“君子”; ④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 ⑤办学形式:收徒讲学,开创私学。 3、整理文化典籍:“六经”,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他的思想被弟子们整理成《论语》,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 (三)、局限性:目的是维护奴隶社会的等级秩序,具有阶级局限性。(四)、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五)、影响:1、对中国: ①文化上:《六经》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②思想上:儒家思想的内涵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中; ③教育上: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传统,如开创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2、对人类文明: ①对亚洲:传入韩国、日本等,使儒家思想成为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②对欧洲:18世纪传入西方,被启蒙思想家所借鉴。 [拓展延伸] 孔子哪些思想对当今建立和谐社会和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提示:①以德治国,以民为本,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 ②“和而不同”思想,有助于化解各种矛盾;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4-4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4知识点 第一讲坐标系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2)平面直角坐标系: ①定义: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

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 ②数轴的正方向: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竖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 ③坐标轴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坐标轴,竖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坐标轴,x 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 ④坐标原点:它们的公共原点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⑤对应关系: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x,y)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3)距离公式与中点坐标公式: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x1,y1),P2(x2,y2),线段P1P2的中点为P,填表: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伸缩变换 设点P(x,y)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在变换φ 下,点P(x,y)对应到点P′(x′,y′),称φ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简 二.极坐标系 1.极坐标系 (1)定义: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叫做极点;自极点O引一条射线Ox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一个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

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2)极坐标系的四个要素: ①极点;②极轴;③长度单位;④角度单位及它的方向。 (3)图示 2.极坐标 (1)极坐标的定义:设M是平面内一点,极点O与点M的距离|OM|叫做点M的极径,记为ρ;以极轴Ox为始边,射线OM为终边的角xOM叫做点M的极角,记为θ.有序数对(ρ,θ)叫做点M的极坐标,记作M(ρ,θ). (2)极坐标系中的点与它的极坐标的对应关系:在极坐标系中,极点O的极坐标是(0,θ),(θ∈R),若点M的极坐标是M(ρ,θ),则点M的极坐标也可写成M(ρ,θ+2kπ),(k∈Z). 若规定ρ>0,0≤θ<2π,则除极点外极坐标系内的点与有序数对(ρ,θ)之间才是一一对应关系. 3.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 如图所示,把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作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作为极轴,且长度单位相同,设任意一点M的直角坐标与极坐标分别为(x,y),(ρ,θ). (1)极坐标化直角坐标 =ρcosθ, =ρsinθW. (2)直角坐标化极坐标 2=x2+y2, θ=y x(x≠0).

高中生物选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一.果酒的制作 菌种:酵母菌细胞结构:真核细胞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生殖方式:孢子生殖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适宜温度:20℃左右。 反应式:C6H12O6+6O2→6CO2+6H2O. 无氧条件下,附在葡萄皮上的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适宜温度:18℃~25℃。 反应式:C6H12O6→2C2H5OH+2CO2. 二.果醋的制作 菌种:醋酸菌细胞结构:原核细胞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分裂生殖氧气、糖充足:反应式:C6H12O6+O2→CH3COOH. 氧气充足、缺糖:反应式:C2H5OH +O2→乙醛→CH3COOH +H2O.适宜温度:30℃~35℃。 三.实验流程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果酒果醋 四.果醋和果酒的发酵装置:充气口:进行果醋发酵时通入空气; 排气口:排出发酵过程产生的CO2,以免瓶子胀裂。连接一个长而弯 曲的胶管:避免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出料口:方便及时检测产物的产生情况。 五.具体问题 1.酵母菌的来源: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2.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 3.发酵液中不滋生其他微生物的原因: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 绝大多数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4.酒精的检验:(1)试管中先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3mol/L硫酸,振荡混匀,最后滴加3 滴重铬酸钾,重铬酸钾由橙色变灰绿;(2)酒精比重计;(3)闻。 5.变酸酒表面菌膜的形成原因: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需氧)。 6.葡萄不要反复冲洗,以免洗掉酵母菌。 7.制酒时要每隔12h将瓶盖拧松一次,以放出CO2再拧紧;制醋时盖上一层纱布。 8.榨汁前要先冲洗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9.发酵瓶要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或用洗洁精洗涤。 10.葡萄汁装瓶要留约1/3的空间:给酵母菌先期繁殖提供充足氧气,防止发酵时产生CO2 使发酵液溢出。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B卷)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评卷(B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对于A 2+3B22AB3反应来说,以下反应速率表示反应最快的是() A.v(AB3)=0.5 mol/(L·min) B.v(B2)=0.6 mol/(L·min) C.v(A2)=0.4 mol/(L·min) D.无法判断 解析:A项由v(AB3)=0.5mol/(L·min)可推出v(A2)=0.25 mol/(L·min);B项由v(B2)=0.6mol/(L·min),可得v(A2)=0.2 mol/(L·min),由此可知表示反应最快的是C项。 答案:C 2.(2009·杭州高二检测)在一定温度下的刚性密闭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下述反应:A(s)+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各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解析:解题时明确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是变量不再发生变化。特别注意A的状态为固体。由于A为固体,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

相等,在刚性容器中整个反应过程中压强不变,故A 、D 错;由于A 为固体,气体的质量在反应中会发生变化,直到达平衡状态,ρ=m V ,由于V 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平衡前后会发生变化,不变时即达到平衡,B 对;任何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均可表明达到平衡状态,C 对。 答案:BC 3.下列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 D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是研究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化学平衡是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 答案:C 4.常温常压下,注射器甲中装有NO 2气体,注射器乙中装有相同体积的空气,注射器与U 形管连通,如图所示,打开两个止水夹,同时向外拉两注射器的活塞,且拉动的距离相等,将会看到U 形管中液面(不考虑此条件下NO 2与水的反应)( )

高中化学 选修四知识结构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 目录(人教版)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第四节难容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第二节化学电源 第三节电解池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反应热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总不会相等.因此,在新物质产生的同 时(即化学反应中)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其表现形式是化学能与热能、光能、电能等之间进行转变.但以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变最为常见.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生成的过程,在破坏旧化学键时,需要能量来克服原子间的相互吸引,在形成新化学键时,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吸引而放出能量.由于需要的能量和放出的能量常常并不相等,因此总体上来看,一个化学反应的进行,往往需要向外界释放出能量,或从外界吸收一定的能量. 化学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如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 (2)反应热 ①反应热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反应热用符号△H 表示,单位一般采用kJ/mol . (ΔH 与Q 相反 Q 大于0表示放热Q 小于0表示吸热) . ②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H 为负值.例如: )g (CO )g (O )s (C 22====+;△H =-mol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H 为正值.例如: )g (H )g (CO )g (O H )s (C 22+====+;△H =+mol (3).反应热的表示方法: 反应热用ΔH 表示,其实是从体系的角度分析的。 放热反应:体系 环境,体系将能量释放给环境,体系的能量降低,因此,放热反应的 ΔH <0,为“-” 吸热反应:环境 体系,体系吸收了环境的能量,体系的能量升高,因此, 吸热反应的ΔH >0,为“+” (4).反应热与化学键键能的关系 反应热等于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与生成物分子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 之差。 即ΔH = E 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总键能 -E 生成物分子化学键总键能 当化学反应中断裂旧的化学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新的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时,则发生放热反应.反之, 发生吸热反应. 能量 能量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北魏孝文帝改革

精品文档用心整理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 常考知识点 )巩固练习 北魏孝文帝改革 考点解读 考点提示 北魏孝文帝改革 知识经纬 知识清单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 1、有利的社会条件:__①__的崛起及统一黄河流域(公元439年)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初步结束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加强;北魏参照汉族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拓跋族由游牧生活转向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北魏重用汉族儒生、兴办太学,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2、改革的必要性——社会矛盾尖锐 由于北魏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各种制度的建设有许多不够完善和欠缺之处,致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一是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二是民族矛盾激化,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3、个人因素:冯太后和__②__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 执掌朝廷实权的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使年幼的君主孝文帝对汉文化十分敬佩和仰慕,深感要巩固统治必须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冯太后临朝称制时期的改革 (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 (2)设立__③__,保证国家对人民有效控制。 (3)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 2、孝文帝亲政时期的改革 (1)迁都洛阳: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_④_年正式迁都洛阳。

,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2)移风易俗: __⑤__: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装。 讲汉话:孝文帝宣布以汉语为“正音”,称鲜卑语为“北语”,要求朝臣“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改汉姓,定门第等级。孝文帝下诏,将鲜卑人原有的姓氏改为汉姓。他还参照汉族门阀制度的做法,来确定鲜 卑贵族的门第高下,并按照门第高低来选拔人才,任命官吏。 通婚姻:孝文帝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通过这种政治联姻把两族统治者的利益和命运紧密连在一起,以巩固 统治。 改籍贯:凡已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原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之北魏孝文帝改革 369639 北魏孝文帝的意义】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1、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是自上而下掀起的一次改变北魏社会面貌的__⑥__改革。 2、意义: (1)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繁荣 繁荣原因:黄河流域的统一,社会安定:孝文帝改革政策的推动: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民族交流。 表现:不仅农业、畜牧业得到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日趋活跃。洛阳呈现出商业贸易繁荣的景象。 (2)加速政权封建化进程 迁都洛阳以后,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 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行的封建化措施有:尊儒崇经,兴办学校:恢复汉族的礼乐制度:采纳 汉族__⑦__制度。 (3)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__⑧__,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 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参考答案: ①北魏 ②孝文帝 ③三长制 ④495 ⑤易服装 ⑥封建化 ⑦封建统治 ⑧大融合 要点精析 要点一:详解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及其作用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之北魏孝文帝改革 369639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措施 内容 作用 推行均田制 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掌握的荒地分给农民,由 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促进了民族政权 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役 的封建化,加强了民族融合 前期冯太 后主持, 重点创建 新制 设立三长制 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邻长、里长、党长) 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统治,有利于中央集 直属州郡,负责检查户口和田亩,征收徭役和 权的巩固 兵役 整顿吏治 制定了俸禄制度,官吏的俸禄由国家征收和发 北魏吏治得到改善;农民赋役负担减轻, 后期孝文 帝主持, 放 推行租调制 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 调 迁都洛阳 原因:旧都平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①政 治上:保守势力强大,民族隔阂深,改革阻力 大。②经济上: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粮食供 应困难。③军事上:受柔然威胁,也不利于经 略南方。④地理上:平城偏处塞上,远离中原 核心地带。而洛阳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 北方农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使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许多受庇于豪强 的农民也纷纷转向政府,成为国家的编户 齐民,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①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 ②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 明得到进一步发展;③洛阳再次成为北方 政治、经济的中心;④为孝文帝进一步的 改革奠定了基础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汇总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汇总 【一】化学反应的焓变1、(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O2(g)=H2O(l);ΔH(298K)=-285.8kJ·mol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 (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或kJ·mol,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的代数和。 (3)根据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计算反应焓变ΔH。对任意反应:aA+bB=cC+dD θθθθΔH=[cΔfHm(C)+dΔfHm(D)]-[aΔfHm(A)+bΔfHm(B)] 2、化学电源 (1)锌锰干电池 负极反应:Zn→Zn2++2e-; 正极反应:2NH4++2e-→2NH3+H2; (2)铅蓄电池 负极反应:Pb+SO42-PbSO4+2e- 正极反应:PbO2+4H++SO42-+2e-PbSO4+2H2O 放电时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 充电时总反应:2PbSO4+2H2O=Pb+PbO2+2H2SO4. (3)氢氧燃料电池 负极反应:2H2+4OH-→4H2O+4e- 正极反应:O2+2H2O+4e-→4OH-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打印版知识分享.doc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 - 打印版

第 1 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 1 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教学重点:反应热概念的含义;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以及反应焓变的计算。 从物质结构的角度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 生成,因此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通过过去对化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化学能可以与多种形式的能量发生转化,其中最普遍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因此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第 1 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类型比较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定义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形成原因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 成物具有的总能量物具有的总能量 与化学键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总 强弱关系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裂能量小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旧键 旧键时吸收的总能量时吸收的总能量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 燃烧反应④ 多数化合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多数分解反应,如 CaCO3 高温2↑ CaO+CO ②2NH4 Cl(s)+Ba(OH)2·8H2O(s)= BaCl2+2NH 3↑ +10H2O ③ C(s)+H2 高温 2 ④ 2 高温 CO+H 2CO O(g) CO +C 注意: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条件(加热或不加热)没有关系。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我们还可以借助下面的图像来理解。 生成物反应物 能能量 反应物生成 反应过程吸热反应反应过 放热反 下列对化学反应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C)A. 放热反应时不必加热 B.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 C.一般地说,吸热反应加热后才能发生 D.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

2016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

2016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情况下,反应速率相同的是 A.等体积0.1 mol/L HCl和0.1 mol/L H2SO4分别与0.2 mol/L NaOH溶液反应 B.等质量锌粒和锌粉分别与等量1 mol/L HCl反应 C.等体积等浓度HCl和HNO3分别与等质量的Na2CO3粉末反应 D.等体积0.2 mol/L HCl和0.1 mol/L H2SO4与等量等表面积等品质石灰石反应 2.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经测定反应 开始后的2s内氢气的平均速率:ν(H2)=0.45mol/ (L·s),则2s末NH3的浓度为 A.0.50mol/L B.0.60mol /L C.0.45mol/L D.0.55mol /L 3.下列各组实验中溶液最先变浑浊的是() A.0.1mol/LNa2S2O3和H2SO4各5mL,加水5mL,反应温度10℃ B.0.1mol/LNa2S2O3和H2SO4各5mL,加水10mL,反应温度10℃ C.0.1mol/LNa2S2O3和H2SO4各5mL,加水5mL,

8.对于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的下列反应:C(s)+ O2(g) CO2(g)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将木炭粉碎成粉末状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增加压强不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增加木炭的量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9. 100 mL 6 mol·L-1 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 ) A.碳酸钠溶液B.水C.硫酸钾溶液D.硝酸钠溶液 10. 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N2O4(g) △H <0。在恒温条件下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右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的两条曲线,X是表示NO2 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B.前10 min内用v(N2O4)表示的化

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 所有的燃烧反应② 酸碱中和反应③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 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 生石灰和水反应⑥ 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 晶体Ba(OH)2?6?18H2O与NH4Cl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 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 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25℃101KPa可以不标注)。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

政治选修3重要知识点总结完整版汇编

选修3《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考点必背 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一、国家的本质 1、国家性质 国家的性质即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表明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因此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是看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实行的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 划分国家类型的依据是国家性质。 2、专政与民主的关系(★★) (1)、专政 国家的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 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就是专政。国家也具有社会管理职能,如管理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维护公共秩序,兴建公共设施,保护自然环境。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从根本上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2)、民主 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世界上不存在着超阶级的民主。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专政是指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是国家的根本职能。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与统治阶级的。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 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国体与政体 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即国家管理形式,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统治阶级组织政体的必要性: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为实现政治统治、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必然要采取某种形式组织政权机关。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总是力求采用最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 (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①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来体现;②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特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③政体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国体是影响政体的决定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来势力、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等都可以成为影响政体的因素。 (两种类型的国家制度:民主制度与专制制度。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即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从国体、政体两个方面看民主制国家: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从国体意义上讲,都是专政和民主的统一体;从政体意义上讲,则是实行同专制政体相对立的民主政体的国家。) 二、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 1、现代国家,大都实行代议制的国家管理形式 代议制就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代议制本质上是一种间接民主,也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代议制充当公民与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成为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原因:一方面,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另一方面,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国家事务。 影响国家管理形式的因素有: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等。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 化学守恒 守恒是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会存在多种守恒关系,如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等。 1.电荷守恒关系: 电荷守恒是指电解质溶液中,无论存在多少种离子,电解质溶液必须保持电中性,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用离子浓度代替电荷浓度可列等式。常用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或计算某离子的浓度等,例如: ①在NaHCO3溶液中:c(Na+)+c(H+)=c(OH-)+2c(CO32-)+c(HCO3-); ②在(NH4)2SO4溶液中:c(NH4+)+c(H+)=c(OH-)+c(SO42—)。 2.物料守恒关系: 物料守恒也就是元素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 可从加入电解质的化学式角度分析,各元素的原子存在守恒关系,要同时考虑盐本身的电离、盐的水解及离子配比关系。例如: ①在NaHCO3溶液中:c(Na+)=c(CO32-)+c(HCO3-)+c(H2CO3);

②在NH4Cl溶液中:c(Cl-)=c(NH4+)+c(NH3·H2O)。 3.质子守恒关系: 酸碱反应达到平衡时,酸(含广义酸)失去质子(H+)的总数等于碱(或广义碱)得到的质子(H+)总数,这种得失质子(H+)数相等的关系就称为质子守恒。 在盐溶液中,溶剂水也发生电离:H2OH++OH-,从水分子角度分析:H2O电离出来的H+总数与H2O电离出来的OH—总数相等(这里包括已被其它离子结合的部分),可由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推导,例如: ①在NaHCO3溶液中:c(OH-)=c(H+)+c(CO32-)+c(H2CO3); ②在NH4Cl溶液中:c(H+)=c(OH-)+c(NH3·H2O)。 综上所述,化学守恒的观念是分析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关系的重要观念,也是解决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问题的重要依据。 高中化学选修4必背知识 电解的原理 (1)电解的概念: 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上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2)电极反应:以电解熔融的NaCl为例: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Cl2↑+2e-.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a++e-→Na.

(新)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及精练精析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知识点详解 一、本模块内容的特点 1.理论性、规律性强 2.定量 3.知识的综合性强 4.知识的内容较深 二、本模块内容详细分析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符号:△H.单位: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表示,单位都是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也可以利用计算△H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反应物的活化能—生成物的活化能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条件一般是加热或高温的反应 ☆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4.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5.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固态 6.常温是指25,101.标况是指0,101. 7.比较△H时必须连同符号一起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H,△H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s,l, g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

人教版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测试题 一、选择题(17ⅹ3分=51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2A+B 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mol·L-1·s-1 B.v(B)=mol·L-1·s-1 C.v(C)=mol·L-1·s-1 D.v(D)=1 mol·L-1·s-1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几率增大 B.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若增大压强(缩小容积),可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反应速率增大C.升高温度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 D.催化剂不影响反应活化能但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3.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气)+B(气) 2C(气)+D(气)。若最初加入的A和B 都是4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L-1·s-1,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A. mol B. mol C. mol D. 4.下列变化过程中,ΔH<0的是 A.氯化钠在水中电离 B.NH3(g)和HCl(g)反应生成NH4Cl C.干冰的升华 D.CaCO3(S)分解为CaO(S)和CO2(g) 5.在一定温度不同压强下(P1<P2),可逆反应2X(g) 2Y(g) + Z(g)中,生成物Z在反应混合物中的体积分数(ψ)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有以下图示,正确的是 6.α1和α2分别为A、B在两个恒容容器中平衡体系A(g)2B(g)和2A(g)B(g)的转化率,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均增加A的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α1、α2均减小B.α1、α2均增大 C.α1减小,α2增大D.α1增大,α2减小 7.对可逆反应4NH3(g)+ 5O2(g)4NO(g)+ 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 5υ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 ,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 3υ正(H2O) 8.已知反应A2(g)+2B2(g)2AB2(g)的△H<0,下列说法正确的 A.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大,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化学选修四知识点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 (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

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 化学反应速率(v) ⑴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 ⑷影响因素: ①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