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的问题及相关建议分析

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的问题及相关建议分析

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的问题及相关建议分析
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的问题及相关建议分析

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的问题及相关建议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中的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这不仅集

中体现了我国科技的进步,也象征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标志着城市竞争力的提高。然而,超高层建筑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其设计及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已经违背了原先设计这种建筑的节约目的。同时,在超高层建筑设计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人们的重视。本文就我国超高层建筑设计展开分析和论述,指出了超高层建筑中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设计建议,期以提高我国超高层建筑的整体设计水平。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设计问题建议

前言

目前,超高层建筑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城市规划和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基于超高层建筑的特殊性,在实际施工设计过程当中,要注意施工技术、施工设备等方面的控制,进而有效确保超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一、超高层建筑的论述

超高层建筑,如图一所示,是指建设高度100m以上的现代建筑工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中的超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体现了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也实现了对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但是,基于超高层建筑的特殊性及施工技术同普通建筑工程较大的区别,顾需要我们在建设过程中予以注意,从而避免相关建设问题的出现。

图1

二、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的问题分析

1.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问题

超高层建筑相较于传统建筑工程来说,其建设高度较高,施工难度较大,因此,在施工设计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工程技术和工程施工设备问题。良好的施工技术和工程施工设备,是确保工程施工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比如施工材料运输设备等施工设备,为工程施工安全和确保施工进度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所以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由于超高层建筑的建设高度较高,因此,超高层建筑的工程质量问题是影响工程使用效果及使用安全的重要因素,在施工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分析建筑区域环境以及建筑承重、荷载问题,并制定相关技术要求,确保超高层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

2.超高层消防问题

在超高层施工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超高层防火方面

的设计工作。由于超高层建筑自身特点所致,使得火灾事故成为对超高层建筑威胁最大的事故问题,需要在工程设计过程中特别予以重视。超高层建筑建设结构较为复杂,建筑内管线和设备较为多样,从而给超高层建筑埋下了非常大的安全隐患。由于建筑较高,使得建筑内部空气抽力较大,一旦有火灾事故爆发,很容易造成火灾的快速蔓延,最终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同时,在火灾事故发生后,人员疏散往往只能借助消防通道,楼层越高,则疏散时间越长,危险系数也就越高;此外,在灭火阶段,由于建筑较高,一般消防设备难以起到理想的灭火效果,造成了非常大的扑救难度。

3.电梯设计问题

电梯设备是超高层建筑中重要的运输设备,用以现实建筑内部的上下层沟通,是超高层建筑的“生命线”。一般来说,超高层建筑内部的电梯数量要远远多余普通建筑,大量的电梯设备使得设备检测人员的工作压力大大增加,且由于电梯设备的垂直高度大大提升,使得电梯设备的检修难度大大增加。同时,超高层建筑在经受15.24m 的晃动后,会使得电梯设备在摇晃中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钢缆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容易造成电梯设备的使用效果降低,甚至会导致严重的

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事件的发生。

同时,由于电梯设备的构造影响,使得电梯设备内部出

现强大的垂直气流,在冬季,如果下层冷空气进入电梯井后,就极易使上层电梯门无法正常关闭,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下层气体也会由电梯井直接扩散到上层,对上层环境造成干扰,影响到上层用户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此外,当火灾事故发生以后,下层浓烟和火源也会随着电梯设备内的垂直气流快速向建筑上层蔓延,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三、超高层建筑设计相关建议

1.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方面

首先,在超高层建筑施工设计工作开展之前,首先应该做的便是详细分析工程项目的施工目标和施工要求,根据超高层建筑的目标高度和目标结构选取相似超高层建筑项目,参考其设计流程和设计内容,以降低超高层简述设计盲目性,降低设计风险。在施工技术方面,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有效的技术要求,以确保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比如墙体施工技术以及内部支撑柱的施工技术等等,并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工作,保证施工技术的有效落实。在施工设备方面,一定要充分考虑施工内容,做好施工设备的准备工作,如起重设备、升降设备等等,以保证建筑施工进度,保证施工安全。

2.建筑消防设计方面

由于超高层建筑自身特点影响,在实际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加强超高层建筑消防方面的设计工作。由于超高层建

筑层高一般在100米以上,内部人员也较多较密集,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首先,应该适当提高超高层建筑内安全通道数量,避免火灾事故发生后人员拥挤现象的发生;其次,超高层建筑消防通道一定要保证密闭性,由于建筑高度较高,在火灾事故发生后,烟尘扩散速度较快,火势蔓延也较快,在正常状态下一定要保证消防通道的密闭性,从而防止火灾事故发生后影响消防通道的使用效果;然后,超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发生后,电梯设备往往都直接降到底层,只有消防专用电梯能够使用,在工程设计过程中,要尽量增加消防专用电梯数量,并提高消防专用电梯安全性能,保证消防电梯层层停靠,确保人员的及时疏散,以及消防专用电梯的安全系数;最后,超高层建筑内部的消防设备要设置充分,对于危险系数较高的楼层和单元要更加重视,以确保火灾事故发生后进行及时扑救,尽量避免火势的蔓延,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3.电梯设备设计方面

电梯设备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确保电梯设备设计的合理性,是确保超高层建筑使用效果的重要手段。由于建筑自身高度影响,使得电梯设备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极易受到损害,从而埋下严重安全隐患,酿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在建筑设计时,要注意电梯设备检测系统的建立,随时保证检测系统的正常运行,对电梯设备和钢缆进行严格

的监控,从而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确保隐患的及时消除。由于建筑高度影响,使得电梯井和电梯设备内形成强大的垂直气

流,对建筑安全构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根据建筑实际情况进行分段式设计,降低空气抽力,从而有效控制垂直气流,提高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性能。

四、结语

超高层建筑自身特点大大增加了超高层建筑的不稳定

因素,因此,不能将超高层建筑视为普通建筑的拉伸和重叠,以免影响到建筑的使用效果。在实际设计过程当中,要根据超高层建筑的特点开展相应施工环节的加强,减少安全隐患,确保超高层建筑整体质量,进一步确保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丹,张明岩. 高层建筑设计要点浅析[J]. 民营科技,2009,(03)

[2] 黄循城. 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J]. 广东科技,2008,(01)

[3] 崔亭波. 浅谈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J]. 黑龙江

科技信息,2008,(22)

超高层10大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资深工程总必须知道的:超高层10大技术难点及解 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难点1——结构系统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

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总体刚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筒体的平面抗侧力构件,同时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筒体)起到变形协调作用。一般钢结构建筑物的楼板和屋盖,都采用轧制的压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简称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目前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与钢梁共同作用。主要是对于板底呈波形的计算原理不甚了解或认为计算繁琐,就按平板计算,这样既不安全又增加了钢梁的用钢量。 如果采用钢梁与钢承混凝土楼板共同作用,简称MST组合梁,只要计算正确,配筋合理,栓钉可靠,则可以节约楼层和屋盖钢梁的用钢量20%左右,而且不需对钢梁进行稳定验算。 难点2——垂直交通设计

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带图片)

超高层建筑多设计为框架核心筒结构,根据高度得不同,又主要有两种:类型1:内筒为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外筒巨柱,巨柱与核心筒之间钢梁连接,外筒楼板为组合楼板得形式,如:广州西塔、上海环球、深圳京基100大厦、广州东塔,均为该结构形式,高度均在400米以上。 类型2:内筒为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外筒巨柱,巨柱与核心筒之间为钢筋混凝土梁连接,楼板为普通得钢筋混凝土楼板,如:重庆环球、广州高德、目前正在投标得合肥华润置地万象城得东、西塔楼。建筑高度约在200~400米。 超高层建筑得施工涉及到建筑施工领域较多得施工技术课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选择确定合适得施工工艺流程与合理选择模板、围护架体系。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钢管混凝土等得施工质量控制。 ☆垂直运输设备得选择。 ☆各专业工程得合理插入施工时间。 ☆总承包方涉及得多工序、多工种交叉作业时得管理与协调。 二、工艺顺序确定 类型1:前述类型1,外框结构为钢梁得结构形式,适合核心筒墙体竖向结构先行施工,楼板等水平结构滞后施工,外框钢结构及梁板滞后核心筒结构数层进行施工。 钢梁与核心筒连接采用预埋件焊接耳板得连接形式。 核心筒内梁筋需预留套筒,楼板钢筋可采用预留胡子筋得形式,局部错位、漏埋可采用植筋。 外框楼板为组合楼板。

类型1工程实例照片核心筒领先外框数层: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核心筒外埋件及耳板:

板筋预留: 如前述类型1,核心筒先行施工得优点就是,能很好解决多工序交叉作业提供工作面问题。 核心筒墙体结构为第1个施工作业面

内筒水平结构为第2个施工作业面 钢结构柱与钢梁为第3个施工作业面 外框筒组合楼板施工为第4个施工作业面 外侧幕墙分段施工形成第5个施工作业面 下部楼层砌筑与精装工程适时插入施工为第6个施工作业面 由此,一座超高层内多道工序可以一同施工,有互相独立,互不干扰,并且提供多个施工作业面,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 类型2:前述类型2,由于外框筒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上不适合核心筒先行施工得施工工艺,理由有: (1)、外筒梁板钢筋需全部同截面断开,对结构受力性能影响较大,很难征得设计同意。 (2)、普通钢筋混凝土楼板需支模施工。结论:前述类型2得超高层结构比较适合采取内外筒一起同步施工得形式。 类型2工程实例照片 重庆环球金融中心、广州高德均为内外框筒一同施工:

超高层设计要点

目录 一、类型及标准 二、总平面消防 三、核心筒布置 四、电梯系统布置 五、层高控制 六、避难层设置 一、类型及标准 二、总平面消防 消防落地面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4.1.7条: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00m、进深大于4.00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当只有一个长边落地时,应注意雨篷的设置,按裙房落地面规定设计。 大堂不在消防落地面处,应注意在消防落地面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三、核心筒 1.核心筒的位置 2.核心筒的组成 楼梯 消防电梯 客梯 设备房:空调机房 管道井:电井、水暖井、新风井、送风井、排风井、排烟井、 楼梯《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及《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1)楼梯的数量:安全疏散设计(每个防火分区2个出口,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且≥5m)。 办公等公建类不应使用剪刀楼梯(消防暂行规定)。 2)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当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时,不应小于10㎡。 3)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20m,楼梯间净宽不宜小于2.7m。 4)办公建筑的开放式与半开放式办公室,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超过30m (此安全出口是指房间开向走道的出口,若无走廊应到楼梯出口30m)。 5)综合楼内的办公部分的疏散出入口不应与同一楼内对外的商场、营业厅、娱乐、餐饮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出入口共用。 6)走道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0m。 7)办公一类建筑标准层面积不宜超过2000㎡,避免增设防火分区。 消防电梯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及《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2.1、消防电梯的数量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优化设计研究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优化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05T14:48:18.61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作者:詹锐斌 [导读] 核心筒作为超高层建筑的重要功能性空间,对其设计进行合理优化,不仅在结构上起到支撑建筑的效果,也在实用性上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 珠海市建筑设计院广东省珠海市 519000 摘要:核心筒作为超高层建筑的重要功能性空间,对其设计进行合理优化,不仅在结构上起到支撑建筑的效果,也在实用性上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文章站在设计的角度,对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中,电梯、消防、卫生、电力、功能五大系统进行分析,供相关研究参考的同时,为优化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方案提供方法。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建筑设计;核心筒 引言: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进一步加快,为了有效的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实际问题,超高层建筑在工程领域的应用逐渐扩大,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提升超高层建筑的设计水平,必须从核心筒的设计优化展开,这一点既满足了建筑设计方式升级的需要,也适应时代对于建筑行业发展的要求。 一、电梯系统设计优化方案 在超高层建筑中的核心筒设计中,电梯系统占据着绝对的重要地位,并在比重上有着明显的优势性。在对电梯系统进行设计时,要从电梯井与电梯厅两个方面进行分别说明。 (一)电梯井道 电梯的数量与其具体的分布形式,直接的控制着整体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中,其他功能区域的分布情况。如果电梯的数量较多,需采用群控的方式进行管理时,单面的数量尽量不应超过4部,并尽可能在设计时采取面对面分布的方式,减少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观看指示信号不及时的情况。 以写字楼为例,在选用电梯时,尽量避免使用载重在1000kg以内的电梯,防止使用过程中由于轿厢狭小而产生的压抑感,尽可能使用1150kg以上的电梯,将使用中的舒适度进行提升[1]。 同时,在设计中对电梯型号进行选择时,由于不同品牌的电梯对于井道的要求不同,在井道尺寸、冲顶高度、底坑深度等系列参数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水平。所以,具体超高层建筑设计中,为了使核心筒中电梯的设计更为合理,应当以自身的实际使用条件为基础,对其进行选择,并至少预留三种不同的品牌,供招标使用,并配以具体的井道方案。 另外,为了保证使用过程中超高层建筑电梯的安全系数,在发生故障时,使梯内人员可以进行有效的逃生与自救,应当以11m为标准,在未停站的位置处设置逃生门。条件允许的工程中,可在每两层的厅门处设置逃生门。 (二)电梯厅 电梯厅的设计,是整个建筑中电梯最为密集的区域,应当对各竖向分区的分布进行合理的控制,并由此作为确定电梯设置形式的基础内容。 “一”字型的设置,是最为常见的设计形式,可以有效的保证各电梯厅之间保持独立的状态(如图 1 所示)。同时,对于停滞使用的电梯厅可以作为其他功能区域被合理的利用起来,实现使用效率的提高。 “T”型设计,在方形的核心筒设计中较为常见,当电梯终止使用时,可以将楼板打开,形成新的挑高前厅。 “十”字型的设计,也是十分常见的设计方案,将电梯设置在“十”字通道的两侧,可以将通道作为电梯厅进行有效的利用。然而在设计过程中,要对其宽度水平进行控制,一般单面梯保持在2.5M-3M,双面电梯尽量在3M-4M左右,以使其空间不至于产生拥挤感。 图 1 “一”字型单侧电梯厅 二、消防系统与楼道间的设计 安全设计在超高层建筑中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发生火灾或是其他突发性事故时,必须保证疏散通道的畅通。所以,消防通道在建筑中位置的布置就成为了关键性的问题,在保证其功能性发挥的同时,还有对其覆盖范围进行设计处理。 一般情况下,消防通道在设计时,应当分置于整体建筑的两端,防止其由于过度集中而产生拥堵的情况。当高层低区的面积较大,需要增加消防通道时,可以在核心筒以外的空间进行加设,以免对整体核心筒结构产生影响[2]。 三、卫生系统的设计 在卫生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男女相邻的设计方案,以此可以将前室的空间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提高空间利用率水平,同时还可在给排水系统上进行设计优化,使得整体的管线设置更加集中,方便后续工作中的维修与管理。由于清理间功能的特殊性,必须设置在卫生间的临近位置,以保证其功能作用的发挥。 在使用过程中,为了对楼层的利用效率进行优化,需不断的对电梯的分区进行变更处理,而这一点,就会对卫生系统中的用水房间位置产生新的要求。虽然在变更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管道,尤其是横管,但为了提高楼层内的空间利用率,进行变更也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四、电力系统下,强弱电间的设计 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强电、弱电间,应当进行分开的独立设计,以免较强的磁场对信号的传输产生负面影响,并在空间上保证其面积范围在5m2左右。这样做也可以有效的防止桥架出线的密集化,是体现设计科学性的重要措施。同时,还应当尽量保证强、弱电间与用水房间的隔离,如设计中两者处于临近关系,则必须用双墙或是混凝土墙对其进行分隔处理。 在弱电系统的处理中,复杂度水平较高,与相关的网络、视频、消防等设施息息相关,是实现超高层建筑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而弱电系统在设计时展现出的智能化水平,也是体现其设计专业化与系统化的基本内容,因此在弱电间的设计中,应当预留足够的空间,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一般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结构系统难点1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总体刚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筒体的平面抗侧力构件,同时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筒体)起到变形协调作用。 一般钢结构建筑物的楼板和屋盖,都采用轧制的压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简称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目前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与钢梁共同作用。主要是对于板底呈波形的计算原理不甚了解或认为计算繁琐,就按平板计算,这样既不安全又增加了钢梁的用钢量。 如果采用钢梁与钢承混凝土楼板共同作用,简称MST组合梁,只要计算正确,配筋合理,栓钉可靠,则可以节约楼层和屋盖钢梁的用钢量20%左右,而且不需对钢梁进行稳定验算。 垂直交通设计难点2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设计需平衡采光、节能、易于维护、减少公摊、不同业态核心筒上下统一等多方要求,是建筑设计的难点之一。 高层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有一个垂直交通和管道设备集中在一起的、在结构体系中又起着重要作用的“核”。而这个“核”也恰恰在形态构成上举足轻重,决定着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 随着高层建筑建设的发展、高度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了中央核心筒式的“内核”空间构成模式。 1.内核式:中央核心筒布局 在建筑处理上,为了争取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希望将电梯、楼梯、设备用房及卫生间、茶炉间等服务用房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功能空间占据最佳的采光位置,力求视线良好、交通便捷。在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含施工、结 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一般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结构系统难点1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 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

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带图片)

超高层建筑多设计为框架核心筒结构,根据高度的不同,又主要有两种:类型1:筒为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外筒巨柱,巨柱与核心筒之间钢梁连接,外筒楼板为组合楼板的形式,如:西塔、上海环球、京基100大厦、东塔,均为该结构形式,高度均在400米以上。 类型2:筒为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外筒巨柱,巨柱与核心筒之间为钢筋混凝土梁连接,楼板为普通的钢筋混凝土楼板,如:环球、高德、目前正在投标的华润置地万象城的东、西塔楼。建筑高度约在200~400米。 超高层建筑的施工涉及到建筑施工领域较多的施工技术课题,主要有以下几面: ☆选择确定合适的施工工艺流程和合理选择模板、围护架体系。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钢管混凝土等的施工质量控制。 ☆垂直运输设备的选择。 ☆各专业工程的合理插入施工时间。 ☆总承包涉及的多工序、多工种交叉作业时的管理与协调。 二、工艺顺序确定 类型1:前述类型1,外框结构为钢梁的结构形式,适合核心筒墙体竖向结构先行施工,楼板等水平结构滞后施工,外框钢结构及梁板滞后核心筒结构数层进行施工。 钢梁与核心筒连接采用预埋件焊接耳板的连接形式。 核心筒梁筋需预留套筒,楼板钢筋可采用预留子筋的形式,局部错位、漏埋可采用植筋。

外框楼板为组合楼板。类型1工程实例照片核心筒领先外框数层: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核心筒外埋件及耳板:

板筋预留: 如前述类型1,核心筒先行施工的优点是,能很好解决多工序交叉作业提供工作面问题。 核心筒墙体结构为第1个施工作业面

筒水平结构为第2个施工作业面 钢结构柱和钢梁为第3个施工作业面 外框筒组合楼板施工为第4个施工作业面 外侧幕墙分段施工形成第5个施工作业面 下部楼层砌筑和精装工程适时插入施工为第6个施工作业面 由此,一座超高层多道工序可以一同施工,有互相独立,互不干扰,并且提供多个施工作业面,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 类型2:前述类型2,由于外框筒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上不适合核心筒先行施工的施工工艺,理由有: (1)、外筒梁板钢筋需全部同截面断开,对结构受力性能影响较大,很难征得设计同意。 (2)、普通钢筋混凝土楼板需支模施工。结论:前述类型2的超高层结构比较适合采取外筒一起同步施工的形式。 类型2工程实例照片 环球金融中心、高德均为外框筒一同施工:

2020年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超高层建筑10大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 根据理论及经验分析,一般在40层(大约150米)左右,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敏感高度(建筑物的超长尺度特性将引起建筑设计概念变化),这种变化促使建筑师必须提出有效设计对策,调整设计观念,应用适宜的建筑技术。 超高层楼宇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结构系统难点1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总体刚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筒体的平面抗侧力构件,同时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筒体)起到变形协调作用。 一般钢结构建筑物的楼板和屋盖,都采用轧制的压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简称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目前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与钢梁共同作用。主要是对于板底呈波形的计算原理不甚了解或认为计算繁琐,就按平板计算,这样既不安全又增加了钢梁的用钢量。

完整高层建筑全流程施工过程,看完一目了然

完整高层建筑全流程施工过程,看完一目了然 建筑工程项目案例为一栋高层住宅楼,总高30层,地下1层,高强预应力管桩-筏板基础,框剪结构。 一、前期施工准备阶段 1、地质勘察 地质单位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据设计提供的相关资料,对拟建场地通过各种勘察手段和方法对地质结构或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做出分析评价出具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2、文物勘察 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进行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请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组织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勘探。考古调查、勘探中发现文物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根据文物保护的要求会同建设单位共同商定保护措施;遇有重要发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及时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处理。 3、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的设计方案评审 设计方案评审是指县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其委托机构依据国家、地方有关技术规范和相关的强制性条文,对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设计方案进行的安全、经济、合理

等方面的技术性论证。其目的是:为加强对建筑边坡与深基工程的管理,确保建设工程及其相邻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道路的安全,土方开挖图确定后,依据国家相关规定: 建设单位应委托评审组织机构对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的 设计方案进行评审。 4、工程测量定位 是指建筑工程开工后的第一次放线,建筑物定位参加的人员是:城市规划部门(下属的测量队)及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专业的),根据建筑规划定位图进行定位,最后在施工现场形成(至少)4个定位桩。放线工具为“全站仪”或“比较高级的经纬仪。 5、施工现场市政临水临电报批 建筑单位在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筑工程许可证之后,持证明分别到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办理临水临电审批手续。 6、三通一平 三通一平是指基本建设项目开工的前提条件,具体指:水通、电通、路通和场地平整。随着现场办公信息化,增加通讯、通网(五通)或通讯、通网、通邮、通气(七通)) 7、工地围栏及大门建设 1)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式施工。主要路段围墙不低于米,一般路段的围墙不低于米(用于企业宣传的围挡钢架及基础应

【设计经验】超高层建筑工程的技术难点及解决办法

超高层建筑工程的技术难点及解决办法超高层建筑就像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越是向高处发展,安全性、耐久性及适用舒适等问题就愈多,对结构、建筑、机电、暖通、电梯等专业的要求就越高. 难点1——结构系统 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 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 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也逐渐在工程中采用. 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更高的等级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外,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和全钢结构(代号S或SS).

建筑高度100m,柱网为8.4m,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采用框架-剪力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总体刚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筒体的平面抗侧力构件,同时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筒体)起到变形协调作用. 一般钢结构建筑物的楼板和屋盖,都采用轧制的压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凝土(简称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目前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与钢梁共同作用.主要是对于板底呈波形的计算原理不甚了解或认为计算繁琐,就按平板计算,这样既不安全又增加了钢梁的用钢量. 如果采用钢梁与钢承混凝土楼板共同作用,简称MST组合梁,只要计算正确,配筋合理,栓钉可靠,则可以节约楼层和屋盖钢梁的用钢量20%左右,而且不需对钢梁进行稳定验算. 难点2——垂直交通设计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设计需平衡采光、节能、易于维护、减少公摊、不同业态核心筒上下统一等多方要求,是建筑设计的难点之一. 高层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有一个垂直交通和管道设备集中在一起的、在结构体系中又起着重要作用的“核”.而这个“核”也恰恰在形态构成上举足轻重,决定着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 随着高层建筑建设的发展、高度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了中央核心筒式的“内核”空间构成模式. 1.内核式:中央核心筒布局 在建筑处理上,为了争取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希望将电梯、楼梯、设备用房及卫生间、茶炉间等服务用房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功能空间占据最佳的采光位置,力求视线良好、交通便捷.在结构方面,随着

超高层住宅方案设计小结

超高层住宅方案设计小结 发表时间:2018-08-06T13:12:43.50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作者:张水斌[导读] 摘要: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又名摩天大楼,有着华丽的外表,让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能代表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甚至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 上海拓方建筑设计事务所上海市 200000 摘要: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又名摩天大楼,有着华丽的外表,让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能代表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甚至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工程技术的进步推动了高层住宅的发展,超高层的住宅也越来越普遍。与普通高层住宅相比,超高层住宅高度高,具有强烈的标志性和可识别性;土地利用率高,能够承载更多的住户;景观视野开阔,住户具有尊贵感。同时超 高层住宅体型巨大,对建筑、结构、消防、设备等设计工种要求高,建设投资大。 本人有幸参与了一个超高层住宅项目的设计,本文就项目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做了一下小结,希望能为以后的设计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高层住宅;玻璃幕墙;避难层; 引言:之前并未接触过超高层滨水豪宅,所以需要参考借鉴一些现成的项目。项目定位之初,我们陪同甲方一起考察了上海的两个豪宅楼盘:万科翡翠滨江和绿城黄浦湾。万科翡翠滨江坐落于陆家嘴滨江金融城核心区,正对黄浦江,向西可观陆家嘴,是陆家嘴东扩版图的首个地标性建筑,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0万方,由高端住宅、商业、办公、会所、幼儿园和小学多种项目业态组成,全部精装修交付;绿城黄浦湾由7幢精装修高层公寓组成,一期推出两幢精装修公寓,主力户型面积为300平米—610平米。绿城黄浦湾采用国际现代滨水建筑风格,园区内精心保留的不同时代的老建筑,力求在创建崭新设计的同时,也使此地昔日的人文底蕴得以重现。这两个楼盘都是滨江豪宅,都有很多可借鉴的地方。翡翠滨江的售楼处以及户型有自己的特点;黄浦湾全玻璃幕墙设计,首层酒店式入户大堂、地库大堂以及户型中的轴线仪式感都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规划设计 本项目地块北面及东北面现状建筑日照严峻,为了避免对其造成恶化,基地东面不能做太高,导致大量的面积要放在西边沿长江布置,刚好城市上位规划对这里沿江面有天际线的要求,基地北面地块全部是百米高层,南面不远处地块已经是140米的超高层,城市规划希望这边天际线有起伏,所以基地西面沿长江布置了3栋200米的超高层,其中有一栋楼几户是东西向布置,直面长江。基地南面和北面边界布置33层百米高层,根据日照情况做一些跌落,东北角迎向城市主干道一面打开,布置低矮的幼儿园。最后总图形成周边式布局,住宅在外围,小区中心“空”出一个超尺度的全景中央公园,形成围合向心又不封闭的城市空间。保证了非一线江景的住户拥有一个无遮挡的绿化景观面,做到户户景观房。 二、户型设计 本项目于2015年整体一次报规,分2期开发,超高层的3栋楼为二期开发。一期实施完成以后,由于市场的变化,对二期户型和立面又做了一些调整。 原设计沿江的3栋超高层户型,三电梯配置,每户电梯单梯入户,非常尊贵;面向长江的起居空间将餐厅客厅合并为一个大尺度横厅,空间大气完整。户型边户380平米,5房6卫设计;中间户275平米,4房4卫设计。 调整后维持原户型总面宽不变,南北向阳台面宽做足,户型内部3梯换成4梯,相当于每户有2部独立电梯入户,使用更加方便,更加豪华。户内厨房,主卧套房的布局做了一些优化。边户420平米,5房4卫设计;中间户310平米,4房3卫设计;卫生间数量变少了,但是房间尺寸变得更加舒适了。

高层建筑设计重点

高层建筑设计 1、(简答)高层建筑的五个发展时期: 内容 发展 第一时期第二时期第三时期第四时期第五时期 文化思潮芝加哥时期古典复兴 时期“摩天楼” 时期 “现代主义” 时期 “后现代” 时期 时间1865年~1893 年1893年~一次 大战前 一次大战后 ~1929年 二次大战后 ~70年代 70年代~现在 特征结构主义古典复兴装饰艺术“方盒子”和 玻璃楼 “高技派”折衷、玩世不恭 主要代表人物詹尼、鲁特、 伯纳姆、沙里 文等 伯纳姆、罗奇 等 胡德密斯、格罗皮 乌斯、贝聿铭 等 菲利普·约翰 逊 主要代表作家庭保险公 司大楼信托 大楼帝国州大厦 普赖斯大厦 拉迪阿德大 厦、格雷堡大 厦 利华大厦 西格拉姆大 厦 纽约AT&T公 司大楼 纽约哈顿公司 总部 地点芝加哥纽约纽约、芝加哥全球全球 2、中国《高层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中规定: 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 超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 高度超过100米的建筑为超高层 3、按防火等级分类

4、标准层空间布局模式 就“核体”与“壳体”的相对布局和组合而言,反映在标准层平面中,可有:集中式、 分散式、和综合式三种主要形式。 5、标准层平面的有效利用率 由于影响因素复杂,使高层建筑的标准层平面规模相差很大。通常用面积有效率(使用面积

在建筑面积中所占比率)来进行合理性评价。 影响因素: 1.核体的面积 2.壳体的空间尺度 6、设备层的竖向空间利用方式为: 楼面以上2米内设置机器设备和用作工作人员活动空间, 再以上0.7~1.0米高度为风道和各种管道区, 它上面0.6~0.75米布置给排水管道、 最上面空间则为电气配线区。 7、(作图)避难层做法?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断开,但人员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

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监督措施(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监督措施 (新版)

超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监督措施(新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危险源辨识,审核并落实技术方案及措施,超高层现场安全监控要点,建立现场科学的安全监管方法。 一、03-26地块工程概况 03-26地块地上主楼39层,裙楼7层,地下3层,设计结构为外钢框架内混凝土筒结构。总建筑面积约16万m2,建筑高度主楼为176.4m,裙楼为39.85m。 03-26地块是超高层建筑工程,结构复杂,体量庞大。安全管理承担的风险大,施工安全事故的预防与监控工作十分重要。 二、危险源辨识 根据两地块建筑结构的特点,进行分析,施工过程中危险源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1、爬模爬架 2、塔吊和外用电梯 3、钢结构施工

4、超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 5、超高层建筑施工临边洞口的防护 6、交叉作业 7、施工临时用电 三、监控要点 1、对监理单位要点 (1)监理单位应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2)监理单位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应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监理单位应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3)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标准实施监理,并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 2、对总包单位的监督要点 要求总包单位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第一的方针。建议以专业安全知识为内容用行政奖励、法律、法规为手段,全面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安全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随着新时期建筑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超高层建筑的建设活动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客观环境考验。因此,对超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设计应用活动进行研究总结,是确保超高层建筑的综合性建设质量得到全面优化的关键。 1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不足 (1)超高层建筑消防设计存在的不足。超高层建筑的安全控制机制是决定超高层建筑使用质量的关键,因此,消防设计技术的优化是维护建筑消防设计质量的重点。另外,消防设计工作在推进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所有的设计理念都可以全面的实现自身的价值,以便所有与高层设计相关的工作都可以得到优化。但是,一些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参考依据研究的过程中,缺乏对关键性技术难点的重视,并没有按照材料的易燃性特点进行合理的建筑消防设计,这就使得超高层建筑难以在出现火灾的情况下,无法凭借对易燃性较高的物质资源的技术处理实现对火灾的合理控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建筑消防设计水平。还有部分超高层建筑对于人员疏散效率缺乏关注,并没有为消防通道预留关于宽松的大量人员疏散空间,很多与建筑结构相关的排烟系统也并未得到特殊关注,使得超高层建筑在居住人口过多的情况下,难以实现有效的人员疏散。

(2)超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存在的不足。虽然地震灾害的频率并不是很高,但依然是影响超高层建筑使用人员安全水平的关键性因素。目前,一些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人员存在灵活性不足的问题,并没有对常规的超高层建筑结构进行规划设计方案的改良。还有部分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对于超高层建筑承重的复杂性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对抗震计算活动的关注,导致很大一部分超高层建筑在实施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无法为抗震性能优化提供帮助。 (3)超高层建筑抗风结构设计存在的不足。目前,一些超高层建筑在抗风结构设计的技术应用方面,依然沿用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特征,并没有按照空气动力效应的特点进行超高层建筑设计理念的明确控制,导致超高层建筑无法凭借对建筑结构的有效处理实现对建筑支撑结构的优化处置。 2提升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合理性 (1)提升超高层建筑消防设计质量。首先,超高层建筑在进行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设计性质因素的规范性的关注,保证所有的超高层建筑设计工作都可以足够完整的实现与建筑结构设计 需要的对接,为消防设计技术价值的完整变现创造足够成熟的基础条件。要加强对消防设计环节科学性的关注,根据高层设计设计的技术特征,对不同设计环节的技术难点加以总结,保证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可以更大程度上满足建筑的安全性应用要求。要从超高层建筑的

一完整高层建筑项目全流程施工过程

一个完整高层建筑项目全流程施工过程 建筑工程项目案例为一栋高层住宅楼,总高30 层,地下1 层,高强预应力管桩-筏板基础,框剪结构。 、前期施工准备阶段 1、地质勘察 地质单位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据设计提供的相关资料,对拟建场地通过各种勘察手段和方法对地质结构或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做出分析评价出具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 2、文物勘察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进行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请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组织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探。

考古调查、勘探中发现文物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根据文物保护的要求会同建设单位共同商定保护措施;遇有重要发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及时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处理。 3、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的设计方案评审设计方案评审是指县级以上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其委托机构依据国家、地方有关技术规范和相关的强制性条文,对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设计方案进行的安全、经济、合理等方面的技术性论证。其目的是:为加强对建筑边坡与深基工程的管理,确保建设工程及其相邻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道路的安全,土方开挖图确定后,依据国家相关规定: 建设单位应委托评审组织机构对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审。 4、工程测量定位是指建筑工程开工后的第一次放线,建筑物定位参加的人员是:城市规划部门(下属的测量队)及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专业的),根据建筑规划定位图进行定位,最后在施工现场形成(至少)4 个定位桩。放线工具为“ 全站仪”或“比较高级的经纬仪。 5、施工现场市政临水临电报批 建筑单位在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建筑工程许可证之后,持证明分别到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办理临水临电审批手续。 6、三通一平 三通一平是指基本建设项目开工的前提条件,具体指:水通、电通、路通和场地平整。随着现场办公信息化,增加通讯、通网(五通)或通讯、通网、通邮、通气(七通)) 7、工地围栏及大门建设 1)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式施工。主要路段围墙不低于米,一般路段的围墙不低于米(用于企业宣传的围挡钢架及基础应进行专项设计)。 2)主入口处应设置大门,高度与围墙相适应,宽度不宜小于己于 5 米。大门内侧应设 置门卫室,其内张贴门卫制度。大门外侧应当在围墙醒目处悬挂五牌一图,包括工程概况牌、组织网络牌、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管理牌和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办公区、生活区搭建 8、组织员工培训及图纸会审 为提高项目部参建员工的综合业务素质与管理水平,有必要在项目正式开工前对员工进行培训;图纸会审是指工程各参建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在收到设计院施工图设计文件后,对图纸进行全面细致的熟悉,审查出施工图中存在的问题及不合理情况并提交设计院进行处理的一项重要活动。图纸会审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并记录(也可请监理单位代为组织)。通过图纸会审可以使各参建单位特别是施工单位熟悉设计图纸、领会设计意图、掌握工程特点及难点,找出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并拟定解决方案,从而将因设计缺陷而存在的问题消灭在施工之前。

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给水系统分区及加压方案的合理选择

超高层建筑设计中给水系统分区及加压方案的合理选择 https://www.doczj.com/doc/673433236.html, 2013-7-29 0:00:00 田静1 宋涛2 (1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西安 710054; 2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西安 710003) 摘要:作者对已建成的超高层建筑的给水方案进行评析,对新设计的超高层建筑的给水系统方案的选择进行了介绍,提出在超高层建筑的给水系统设计中要根据国家现行规范标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市政给水管网的水压水量合理确定给水系统分区及加压形式,同时合理选用新技术新设备以达到节能增效的效果。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系统分区转输变频调速无负压供水设备 R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中国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中,在超高层建筑的给水设计中,如何合理的选择给水系统的分区及加压形式使其既能满足使用功能又能达到国家目前对节水节能的标准要求,同时也不增加土建及其它专业的工程造价,是我们给排水技术人员值得讨论的问题[1~4]。下面笔者就以在乾元金融大厦、阳光财富大厦工程设计中对给水系统设计方案的确定过程为例来探讨一下上述问题。 1.工程实例分析 对已建成投入使用的超高层项目进行调研,分析其给水系统的可借鉴之处及存在的问题: 在确定乾元金融大厦、阳光财富大厦的给水系统方案之前笔者调研了一些已建成或已设计完成的超高层建筑做为本工程设计的一些参考和借鉴。现以银星大厦工程为例谈谈笔者对其给水系统设计的看法和见解。

银星大厦位于西安市,于2002年完成设计,2005年建成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约为52000平方米,建筑高度约为126m,地下三层,地上31层,地下部分的主要功能为汽车库及水、暖、电各专业的设备用房,地上部分的功能主要为:一层为大厅、二层为餐厅,三层以上为办公及业务用房,其中16层为避难层,一—六层为裙房。地下三层层高为4.5m,一层层高为为4.5m,二层层高为4.8m,三层层高为4.5m,四层以上层高为3.8m。给排水专业设计内容包括:给排水系统、热水系统、消火栓系统、自喷系统。 项目水源接自城市自来水管网,市政供水水压约为0.20MPa,从市政给水管网引一根DN300mm给水管网进入基地成环状管网供本建筑生活和消防用水。 银星大厦的给水系统形式为:给水系统采用生活水池-水泵-水箱的联合供水方式,在地下室设生活水池一座和低区、中区生活加压泵各两台,在裙房顶设低区生活水箱一座,在16层避难层设中区水箱(转输水箱)一座和供高区水箱的转输水泵两台,在屋顶设高区生活水箱一座。 给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如下:30-31层由高区水箱经屋顶增压泵加压后供给;23-29层由屋顶高区水箱直接供水;14-22层由屋顶高区水箱经减压阀减压后供给;6-13层由避难层的中区水箱供给;3-5层由低区水箱经增加泵加压后供给;地下二层-2层由自来水管网直接供给。 1.1笔者认为本项目给水系统的设计有以下优点: 项目给水系统采用水池-水泵-水箱的联合供水方式,供水安全可靠性高,中低区水泵及转输水泵均采用工频泵,水泵启、停与水箱水位联动,因办公用水量较小,水泵启动次数低,加压设备在前期投入的费用及平时运行费用上相对于变频泵较低,经济性好。 给水系统竖向分为六个区,各分区的压力均小于0.45MPa,减压阀设置较少,各分区给水立管承压较小,管材的造价低,使用寿命长。 1.2笔者认为本项目给水系统的设计中存在以下缺点: (1)各区给水均由水箱供给,没有有效的利用市政管网水压。 本项目设计时间较早为2002年,设计所依据的规范均为老版本,但近年来国家对建筑设计中的节水节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及《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中都明确规定“供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所以有效的利用市政压力是现在建筑给排水设计和审图中非常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随着一些高新技术及设备在给水上的广泛运用,如无负压供水设备等的应用都很好的利用了市政水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