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林城市生态环境学考试重点

南林城市生态环境学考试重点

南林城市生态环境学考试重点
南林城市生态环境学考试重点

五大自然圈是指( acd )

A.大气圈、水圈

B. 大气层

C.岩石圈、土壤圈

D. 生态圈

E. 生物圈

某地的果用银杏园最近出现了树木生长放慢、代谢率降低、产量下降等现象,多意味着有新的( )的出现。

A 限制因子

B 生活因子

C 生态因子

D 环境因子

菠萝等水果仅能生长在热带,其温度适应范围较狭窄,可见生物的( )对其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

A 生活因子

B 生态幅

C 生态因子

D 生态环境

__________定律是德国化学家利比希提出的,是指植物的生长往往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

地衣是藻类与真菌的复合体,二者的关系是(A)

A 互利共生

B 偏利共生

C 寄生

D 半寄生

()是生产系统中可缺少的非基本成分。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非生物环境

根据林德曼效率,能量在生态系统营养级之间的传递,大约有( D )以多种形式消耗掉,剩下的部分能量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A. 90%

B. 60%

C. 27%

D. 10%

下列属于正反馈的是()

A 湖泊污染__鱼死__再污染

B 动物增加__植物减少__动物减少

C 兔子多__草少__兔子少

D 田鼠增加__粮食减少__虫子减少

1、下列动物中属于食物链或食物网顶端的动物是( D )

A. 蛇

B. 狼

C. 鹿

D. 山狮

2、下列动物中属于杂食性动物的是( D )

A. 虎

B. 象

C. 鲤鱼

D. 狼

3、“温室效应”主要是由( B )引起的。

A. SO2

B. CO2

C. CO

D. O3

4、下列各项特征不属于热带雨林典型特征的是()

A. 有机质分解快,生物循环强烈

B. 具有板状根

C. 具有老茎生花现象

D. 群落层次结构分明

5、环境要素是构成环境整体的各自独立、性质不同但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

本物质组分,下列四个选项中,( D )不是环境要素

A. 水

B. 生物

C. 土壤

D. 生境

1为什么植物在夏天比在冬天长得快?

2 冬天气温低,植物细胞新陈代谢缓慢,细胞内参与合成生长素的酶的

活性也低,使植物生长素分泌少,最终使植物生长缓慢

3

2 为什么北方水果特别甜?大米特别香?

有A、B、C三群落,各有相同物种4个,每种植物的个体数量分别为:

答案:

DA=0.685

DB=0.745

DC=0.565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六点:

(1)有时空概念的复杂的大系统

(2)有一定的负荷力

(3)有明确的功能

(4)有自我维持、自我调控功能

(6)有健康、可持续发展特性

城市气候特征有哪些

热岛效应是城市温度高于郊区或乡村的一种城市气候特征,是城市气候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还包括降水量,气温,湿度,太阳辐射,昼夜温差,以及灾害性天气:台风,热带风暴,伏旱,暴雨,冰雹,沙尘暴

由于城市里空气中的粉尘多,水蒸汽容易形成水滴,所以城市里下雨比较多,同理湿度也较大

城市里,由于气体污染等,使O3减少,所以紫外线比较严重(就是太阳辐射比较厉害)

城市里车多,楼高,那就好比一个热炉,热量不能降下去,所以城市气温比较高

在中国北方由于城市周围环境破坏严重,所以沙尘暴很厉害,好象北京就是好例子

城市附近没有植被的保护所以当灾难性天气来临时(例如台风)城市会被正面侵袭,受害也严重

城市的污染严重,好象污水,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使得城市环境大受影响,造成了独特的环境

怎样提高植物的抗寒性

1 入冬前先给予一定的低温锻炼!

2 入冬后要控制浇水

3 施氮磷肥

根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1、跟植物种类有关,大树的根比小草吸收水分和养分多。

2、跟空气湿度、温度有关,湿度小、温度高,植物的蒸腾作用强,吸收的水分和养分多。

3、跟土壤的含水量和养分浓度有关,在土壤水分含量充足、养分浓度适中时,吸收的水分和养

分多,养分过少、过多都会减少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为什么城市树木长势不及森林树木?

总体来说一句话:环境影响

城市里树木随时受到汽车尾气的污染;其栽种的位置是人为的,生长密度和种类也许不适合其生长;另外,栽种的地方不是它最适合生长的气候,有些热带树种被种到了北方,当然长不好。

森林树木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树种会选择合适的地方,一片树林里合适的树种才能生存下来,竞争到阳光和土地。大家努力竞争,自然显现出来总体非常繁荣。

第一章

1、什么叫生态因子?可分为哪几类?相互作用规律?

生态学中一般将自然因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素称为生态因子。

1.气候因子

2.土壤因子

3.生物因子

4.地理因子

5.人为因子

1.综合作用2不可代替性和可补偿性.3.阶段性规律4.限制作用5.最小量定律6.耐性定律

2、简述耐性定律。

环境中一个因子的量和质不足或过多超过该植物的忍耐限度则会影响该植物的生存,这一概念被称为“耐性定律

3、生物间的关系包括哪些方面?

1.竞争2.互惠共生及附生3.寄生4.食物网链

4、什么叫生态系统?它有哪些基本特征?

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

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非生物环境, 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5、述生态系统的自我反馈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是由多样性成分所构成,它们之间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错综复杂的连锁关系,使它们具有一定的自我反馈调节的能力。

反馈分为正反馈与负反馈。

负反馈使系统保持稳定,

正反馈使偏离加剧。

例如,在生物生长过程中个体越来越大,在种群持续增长过程中,种群数量不断上升都属于正反馈;正反馈也是有机体生长和存活所必须的,但是正反馈不能维持稳态。要使系统维持稳态,只有通过负反馈控制。

6、概念:生物,环境,生态平衡,生物群落,竞争,互惠共生,附生,寄生,食物链。

生物:在自然界中由活质所构成的,具有生长、发育、繁殖能力的物质,并能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与外界发生能量与物质的交换。

环境:生态学所理解的环境是指围绕生物生存及活动空间所有自然因素的总和。

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生物群落:各类生物虽然对环境的适应范围不等,但在一定的生境范围内却可能有多种生物适应并生存,加之生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在自然界中往往是多种生物聚集成群,形成与所在生境有联系的群落

竞争;为获取生存空间与活动空间,特别是为争夺营养物质而发生的生物之间相互抑制或争夺的现象。

互利共生:一种生物着生在另一种生物体上,共同生活,在摄取营养方面相互有利

附生:一种生物着生在另一种生物体上,共同生活,仅单方面有利,但另一方不受害

寄生:一种生物(寄生生物)在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

食物链:生物之间通过相互攫食而形成的链锁关系

7、简述信息有几种。

形式主要有四种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营养信息,行为信息.

8、为什么生态系统中通过各营养级的能量会逐渐减少?

①生产者对太阳能的利用率很低,只有0.14%;

②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可逆的,其流动方向为太阳能——绿色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微生物;

③流动中能量逐渐减少,每经过一个营养级都有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发掉;

④各级消费者之间能量的利用率不高,在4.5%~17%之间,平均约10%。这即是著名的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的十分之一定律(1942)。这一定律证明了由于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并非百分之百,因而食物链的营养级不能无限增加

第二章

1. 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有何特点?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是人工生态系统。人是这个系统的核心和决定因素。人类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主要

消费者,主宰者。

2.是容量大、流量大、密度高、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3.是分解功能不充分的生态系统

4.是自我维持力很薄弱的生态系统

5.是消费者占优势的生态系统

6.是受社会经济多种因素制约的生态系统

7.是人类自我驯化的生态系统

2.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自然生态系统有何不同?

不同于自然生态系统。除了自然系统本身外,还有以人类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1.空间结构

2.社会结构

3.经济结构

4.营养结构

3. 图示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基本过程。

4.简述信息的作用及城市的信息功能.

?信息具有三个作用:

?传递知识:发布消息、宣传广播、输出数据等

?传递情报:军事、科技、经济情报的掌握往往居有利地位。

?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如交通、电话(手机)、电报、传真(日本有人统计可节省60%)、网络等可大大节约交通能源。

功能:输入分散无序的信息,输出经过加工、集中、有序的信息。

5.基本概念:原生能源、次生能源、城市生态系统、生态城市

原生能源: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量形式。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及太阳能、生物能、风能、水力、核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次生能源:为经过加工或转化,便于输送、贮存和使用的能量形式,其形式比较单一,

如电力、柴油、液化气等。

城市生态系统: 是以城市居民为主体的生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自然与人工复合的生态系统。

生态城市:指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即高效、和谐的人居环境。

第三章

1、与郊区相比,城市热量平衡有些什么特点?

郊区相比,城市热量平衡的“收入”中有较多的人为热。而“支出“中的各分量中有如下特点:

1.显热交换:大

2.潜热交换:小

3.城市的贮热量:大

4.热平流量:忽略

5.光合集能:少

2、什么叫城市热岛?其强度如何表示?

城市往往有更多的热量,使城市在广阔的郊区和农村中成为一个热量较多的孤岛地区。

城市热岛的强度则以城市热岛中心位置的气温与同时间同高度近郊气温的差值表示,即T u-r

也可以同一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气温的前后对比

3、很多城市报导城市降水量多于郊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凝结核效应

2.热岛效应

3.阻障效应

4.城市内及周边有较大面积水体

4.和郊区相比,城市径流有何特点?

a城市地表径流系数较大;

b流速快;

c径流峰值出现较早;

d城市径流水多经建筑物、道路及各种堆积物表面流入排水道,一般是难以直接利用的污水。

5、概念:街道风、乡村风、峡谷效应、热岛环流。

街道风:

乡村风:在近地面部分风由郊区向城市辐合称“乡村风”。

峡谷(管)效应: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峡谷时,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这种现象称为峡谷效应

热导环流在晴天无云、背景风速极小的情况下,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市区热空气不断上升,而郊区近地面较低温的空气则向热岛中心辐合。热岛中心上升的空气又在一定高度向郊区回流,形成缓慢的热岛环流

6、城乡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7、试述盛行风的类型及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朱瑞兆根据我国风向频率的年变化,把盛行风分为五大类型:季节变化型、主导风向型、双

主导风向型、无主导风向型和准静止风型

a季节变化型:向大气排污企业布局在城市最小风频方位对城市的污染最少;或者工业区、居民区并排而已在与盛行风垂直的方向,并用防护林隔离。山区城市建厂选南北走向的谷地。双主导风向型也属此类。

b主导风向型:全年吹一个风向的风。

污染企业布置在下风向,居住区布置在上风向。山区城市选与风向平等的山谷

c无主导风向型:全年风向不定,应着重考虑风速。因为污染物深度与风速成反比。污染企业宜置于最大平均风速的风向的下风方位,或将风向风速同时考虑。

d小风、准静止风型:全年静风频率50%以上,年平均风速1米/秒以下的地区。

污染工厂宜置于卫生防护距离之外,距离大小需视企业有害物质的危害程度和扩散稀释条件、地形气象等因素而定。因此需要定出安全区边界,将生活区置于安全区内。也可以按国标来定。

8.简述城市地面风的总体特点。

a.摩擦使风速减小,但有一临界风速值

b.城区内因受热不均而产生街道风

c.城市峡谷效应产生“急流”

d.建筑物的阻障效应产生涡流

e.城市风分布不均匀,时大时小,阵性大,风向不定

9. 城市气候特点

第四章

1.试述影响城市大气污染的环境因素

气象因子

下垫面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2.名词解释:声压、听阈声压、痛阈声压、声压级、A声级

声压:当声源在媒质中辐射声波时,声场中的大气压力就产生一定的波动,空气压力超过静态大气压力的部分就叫声压(P),常用单位为微巴(μb)。

听阈声压:正常人耳听到的最小声压为2×10-4μb。

痛阈声压:当声压达到2×102μb 时,人耳产生疼感。

声压级:听阈声压与痛阈声压之间相差100万倍。为了计算方便,在环境噪声中声压级作为噪声物理量度的指标即声压级

A声级:在声级计上,按照人耳对低频不敏感,而对高频声音敏感的特性修正后的声压级称为A声级

3.城市污水主要有哪些?固体废物分哪几类?

有生活污水、各种工业废水,还有地面的降雨径流夹杂的各种垃圾废物污泥(径流污水)

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废渣及城市建筑废物

4.概念: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

水污染: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本底含量和自净能力,造成水质恶化,从而破坏了水体的正常功能。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由天然或人为释放的物质,其数量能对人体、动物、植物和

物体产生不利影响的大气状况

土壤污染:当土壤环境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超过土壤自净能力或当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积

累量超过土壤环境基准或土壤环境标准时,即为土壤环境污染。

5.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分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1.急性中毒:污染物的浓度、毒性大,短期内超过人体耐受限度,并出现明显的症状。

2.慢性危害:污染物浓度较低或毒性较小,但长期反复作用于人体,短期内无明显症状。由于慢性中毒潜伏期较长,病情进展不明显,容易被人们忽视,但一旦出现症状往往很难恢复

健康。

3.远期影响:这是慢性危害的特殊情况。它的潜伏期及危害后果的显示往往要很长时间,有的甚至通过遗传影响子孙后代,例如致癌、致畸胎等。

6.环境质量评价有哪些类型?

1.环境质量回顾评价

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环境影响评价

7.试述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与步骤。

1.城市环境污染源调查

2.主要污染要素和污染因子的确定

3.污染指数与质量指数的计算

4.环境质量分级

5.环境质量评价图

8.简述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基本形式。

1物理性迁移转化:包括稀释作用和沉淀作用

2化学性迁移转化:包括中和作用、氧化还原反应和光化学反应等

第五章

1.名词解释: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周期现象,生物气候定律。

光补偿点:植物同化器官中,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光饱和点:当光照强度增加到某一点后,再增加光照强度,光合强度也不增加,这一点的光照强度称光饱和点。

光周期现象:光强、光质与光照的延续时间或光照周期性变化,这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光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方面。

光周期:一个地区内,每日24小时中白昼长短随季节而有规律地变动。

光周期现象是指植物的某些形态建成过程受日照长度强烈影响的反应。

生物气候定律阐述生物物候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地理分布的规律,可以从一个地区大量物候观测资料的分析中得到。

生物气候定律是指植物物候现象受气候影响而形成的地理分布规律性。美国森林昆虫学家霍普金斯(A.D. Hopkins)研究了美国各州植物物候期的地区差异后,于1918年提出这些物候现象的春季进程定律,1938年正式定名。他认为不同地区植物物候期的早迟主要受当地气候的影响,而气候又受经纬度、海陆分布、地形高度诸因素的制约,即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北美温带内,每向北移动纬度1°,向东移动经度5°,或上升400英尺(约122米),春季和初夏物候期延迟4天;秋季反之。该模式较粗糙,很难适用于个别植物种和其它地区。

霍普金斯定律: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北美州温带地区每向北移动纬度 1度,向东移动经度5度,或上升400英尺,植物的阶段发育在春天和初夏将各延迟4天,在秋天则相反,都要提早4天。

温度与引种

温度条件特别是极端温度是引种重要的障碍之一。

引种时要:

首先了解引种植物对温度的适应。1.通过预先的栽培试验进行观察,2.利用该植物长期的物候观测资料和原产地及地理分布范围内的气象资料与引种地的条件相比较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判断。

其次,为避免植物受极端温度伤害,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例如充分利用地形,小气候环境,了解引种地的气候周期性变化特点,特别是极端温度出现的规律,在可能出现极端温度前,预先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经验:???

?北种南引(或高海拔引到低海拔)要比南种北移(或低海拔引种到高海拔)容易成功;

?草本植物比木本植物容易引种成功;

?一年生植物比多年生植物容易引种成功;

落叶植物比常绿植物容易引种成功。

2.如何提高植物的抗寒性?

植物的抗寒性

?植物组织在低于冰点温度条件下还可以活,被认为是具有抗寒性或耐寒性。抗寒性的程度不是固定的,随其所处的条件而改变。

?首先与植物种类和植物状态有关。(不同种、不同品种、不同生态型、不同器官)

?低温出现的状况及持续时间。

?植物的抗寒性一般可通过锻练而加强。

3.植物对水分有哪些适应类型?

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

根据植物对水分的依赖和适应程度,可将植物分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两大类。

?(一)水生植物:这类植物的植株全部或部分地着生于水体之中。根据它们在水中着生的特点,可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二)陆生植物:这类植物皆着生在陆地上,根据适生环境的水分状况,可分为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及旱生植物。

4.风对树木有何影响?

风与植物

?风是重要的生态因子,对植物的生长、繁殖有直接和间接影响。

1很多植物包括大多数树种是风媒花,依靠风力传粉。

2很多植物的果实与种子也是靠风力传播。这些植物种子一般小而轻,具有飘浮的辅助结构。

3风可以调节植物周围空气中的水汽、温度和CO2含量。

4风能加强蒸腾作用,大风往往会使植物失水,破坏体内水分平衡或使气孔关闭。长期处于强风下,树木易矮化,产生旗形树冠。

5强风可使树木受损伤。木材脆软或有病虫害的树木则易遭风折。散生的、浅根性的、生长在潮湿、粘重土壤上的树,或大雨后土壤松软多水的条件下,在强风中易发生风倒。

5.影响根系吸收养分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植物从土壤中获得养分受哪些环境因子的影响

土壤温度,土壤通气性,土壤酸碱性,养分浓度,植物吸收离子的相互作用

6.试述土壤温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土壤温度根系生长需要一定的土温。

根系生长最适的土壤温度约为20-25℃。

土温低则根系生长速度缓慢。

一般,土壤温度在0℃以下根系生长基本停止。

适当的土温可以:1增强根部细胞的代谢活动,

2加快根部细胞的增殖和伸长速度,

3减少水分的粘滞性,加快水分通过土壤的移动速度,

4可提高细胞膜对水分的渗透性,

5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为植物生长提供较多养分。但土

温超过一定限度,根系吸收速度将下降

7.森林营养元素循环对保持森林土壤肥力有何重要意义

森林的营养元素循环

包括地球化学循环和生物循环。

地球化学循环是由大气、土壤及母质中的养分向森林输入并通过淋溶、侵蚀等林内养分的输出而实现。

生物循环则是通过林木与土壤之间的吸收、存留、归还的反复过程而实现,对保持森林土壤肥力有重要意义。

树木每年有较多凋落物归还土壤,包括枝、叶、花、果等,其中叶子约占60-70%。树叶中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氮素及约占干物质重3-4%的矿质元素。森林每年的凋落量与树种组成、结构、林分密度、年龄、气候、土壤及母质性质等有关。

氨化作用是在氨化细菌参与下进行的,好气和嫌气条件下均可进行,但需适宜的好气条件。

硝化作用是以氨态氮为底物,在硝化细菌参与下进行的,是强烈的好气性细菌,要求土壤通气良好、最适土壤pH值6.7-7.5,不低于5-5.5,且土壤中含较多钙和铁。但硝酸态氮更容易淋失。养分循环速度:

从对营养元素和氮的需要量及每年归还土壤的凋落物及其分解速度来看:

阔叶树大于、快于针叶树,

落叶树大于、快于常绿树,

阔叶林的养分循环一般快于针叶林

落叶林快于常绿林。

从气候条件看:

温暖地区的森林的养分循环快于寒冷地区。

从年龄看:

中、壮龄前后,养分循环速度最快。

8.为什么城市树木长势不及森林树木?

第六章

1.大气污染物伤害植物的方式和类型各有哪些?

有害气体对植物伤害的一般特征

大气污染物对植物的危害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污染物沉积在植物表面,当有害物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使植物的部分器官受到伤害,其中植物的幼嫩部分、花柱、裸芽、果实表面等最易受害。

二是有害气体进入植物体内,造成细胞和组织伤害或引起生理失调。

二者常同时发生,有害气体进入植物体的伤害是主要的。

两种类型:急性伤害、慢性伤害

2.什么叫植物对大气污染的抗性?根据抗性原因可分为几类?确定抗性强弱有哪些方法?常

用的划分抗性强弱的等级标准是几级?

植物对大气污染的抗性

指在一定条件下,植物能忍耐大气污染的特性。

根据抗性原因分三类:

1.生物学抗性。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地上部分受大气污染后易于恢复。

2.形态学抗性。有较好的叶子形态结构,对有害气体有一定的阻挡作用。

3.生理学抗性。在生理特性上具有抗某些有害气体的能力。如细胞的氧化能力低,pH值高等都可提高其抗性。

确定植物对大气污染抗性强弱主要有三种方法:

一是野外调查。在相似的污染条件下,调查不同植物种所受伤害的程度,并据此划出不同抗性等级,是确定植物抗性最基本且实用的方法。

二是定点对比栽培法。在污染源附近载种若干种植物,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熏气后,根据各种植物受害的程度确定抗性强弱。

三是人工熏气法。把试验的植物放在熏气箱内,给熏气箱内通入有害气体,并控制在一定的浓度,经过一段时间后,比较各种植物的受害程度,以确定其抗性强弱。

常用三级抗性标准:

(1)抗性弱。不能长时间生活在一定浓度的有害气体污染环境中,受污染时,生长点常干枯,叶片伤害症状明显,全株叶片受害普遍,长势衰弱,受害后生长难以恢复。

(2)抗性中等。能较长时间生活在一定浓度的有害气体环境中,受污染后,生长恢复较慢,植株表现慢性伤害症状,如节间缩短,小枝丛生,叶形缩小,生长量下降等。

(3)抗性强。能较正常地长期生活在一定浓度的有害气体环境中,基本不受伤害,或受害轻微,慢性伤害症状不明显。在高浓度有害气体袭击后,叶片受害轻,或受害后生长恢复较快,能迅速萌发新枝叶,并形成新的树冠。

3.土壤中重金属是如何对植物产生危害的(土壤中重金属对植物的危害主要表现)

1.土壤中积累过多重金属因拮抗作用妨碍植物对铁的吸收,植物营养缺乏,出现退绿症,

叶子黄化,新叶最易受害。

2.植物根生长点的细胞分裂受抑制,影响植物根的伸长。一般细胞可以将吸收的重金属附着在细胞壁上,若进入细胞则排入液泡内。但生长点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与成熟细胞不同,且液泡不发达,因而缺乏解毒能力。有些重金属如铝,妨碍生长点细胞DNA的合成而影响细胞分裂。

3.吸入植物体内的重金属过多,在叶子中积累后,可致局部细胞坏死,在叶尖和叶缘形成褐斑,即褐斑病。

据报导,铜、镍、铝、汞、镉过剩影响植物根生长,而锌、锰、镉、铝过剩可致叶子褐斑病。4.与大气污染相比,土壤污染的特点有哪些?如何防治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

?充分利用土壤具有的强大的净化能力;

?对已经污染的土壤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消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控制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使其最终不能进入食物链。

1、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

1)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排放

2)加强土壤污灌区的监测和管理

3)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

4)合理施用化学肥料

2、增加土壤容量和提高土壤净化能力

?增加土壤有机质、砂掺粘、改良砂性土壤,以增加和改善土壤胶体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土壤对有毒物质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量,减少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活性。

?发现、分离和培养新的微生物品种,以增强生物降解作用,也是提高土壤净化能力的极为重要的一环。

3、其它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

1)施加抑制剂

2)控制土壤氧化-还原条件

3)改变耕作制度 4)客土深翻

总之,在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上,必须考虑到因地制宜,采取可行的办法,既消除土壤环境的污染,也不致引起其它环境污染问题。

5.影响城市大气环境的绿色植物散发物有哪些?

绿色植物有时也是城市大气污染物的发生源。

?在绿色植物正常生长和代谢过程中常释放出一些颗粒物和挥发性碳氢化合物。

?植物发生病虫害以及在防治植物病虫害过程中可能间接地引起大气污染。

花粉粒花粉热

树种有:桦木属、构树属、山核桃属、朴树属、柏木属、核桃属、刺柏属、悬铃木属、杨属、栎属。

稍弱的树种有:合欢属、槭属、臭椿属、青冈属、白蜡属、松属、柳属、椴树属等。

发生的季节是:春夏季。

绿化植物污染的防治:

尽量避免集中成片种植一种植物

第七章

1 概念:种群、群落、植被、单体生物、构件生物、多度、密度、盖度、频度、存在度、

恒有度、确限度、重要值、群落系数、立地指数、生态位、生物多样性。

种群:同一物种生长在一定地理区域内的所有个体的总称

基本特征有:大小和密度、年龄结构、数量增长 (典型的有指数型和逻辑斯谛型增长 )

指数型增长:

与密度无关,其模型是: dN/dt=rN 或者: Nt=N0ert (r为瞬时增长率,大于0则种

群增长,小于0则种群下降,=0是种群稳定)曲线为“J”型。

竞争是在同种或异种的两个或更多个体间,由于它们的需求或多或少超过了当时的空间或共同资源的供应状况,从而发生的彼此妨碍或抑制的相互关系。

生态位指一个种的功能、适应和分布特征。即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地位;一个种对资源的利用;也包括对一个种分布的地理区域的叙述。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形形色色的生物有机体及其生命过程的总称。

物种多样性是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的所有生物种类的总和

植物群落(Plant Community)是与环境条件有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植物群居形式,是多物种结合的结构单元。

植物群居在一起,在植物和植物之间就发生了复杂的相互关系。

群居在一起的植物在受环境影响的同时,又作为一个整体影响一定范围的外界环境,并在群落内形成特有的“植物环境”(包括小气候和土壤);由群落“改变了的”环境又反过来影响群落中的植物本身。

植被(Vegetation)是生长在一定地域内的植物及其群落的泛称。表明分布在任一地域范围内的植物及群落的总体。

多度(指群落内每种植物的相对数量)

密度(单位面积上植株数的一个实测数据,根据植物数目与一定面积之比求得)

盖度:投影盖度:植物体地上部分垂直投影复盖的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基盖度:即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草原群落常以离地面2.54厘米(1英寸)高度的断面计算;森林群落则以树木胸高(1.3米)处断面积计算。

盖度可分为分盖度(种盖度)、层盖度(种组盖度)和总盖度(群落盖度)。林业上常用郁闭度来表示林木层的盖度。一般,分盖度或层盖度之和大于总盖度。

相对盖度:群落中某物种的分盖度占所有分盖度之和的百分比。

频度

即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表示某一种群个体在群落中分布的均匀程度 以该植物出现的样方数与全部样方数之比表示。

确限度:是一种植物局限在某一类型植物群落的程度。

重要值:根据密度、频度和优势度来确定群落中的每种植物的相对重要性。

重要值=(相对密度(多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300

相对密度=一个种的密度÷所有种的密度×100

相对频度=一个种的频度÷所有种的频度×100

相对盖度=某一种的盖度÷所有种的盖度之和×100

群落系数

计算群落系数(相似系数或均匀系数)的目的在于比较两块样地或群落的相似程度,所以也叫相似度。可用下式计算:

CC(群落系数)=2W÷(a+b)

W: A、B两个群落中共有的种数; a,b:分别是A、B群落中种的总数。

如果两个群落的植物出现的完全一致,则CC=100%

例题:

有A、B、C三群落,各有相同物种4个,每种植物的个体数量分别为:

请计算其两两相似系数!!。 CC(群落系数)=2W÷(a+b)

构件生物:一个合子发育成幼体以后,在其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可通过其基本的结构单位的反复形成得到进一步发育,其组织、器官等各个部分是可以改变的。

种群可以由单体生物(Unitary organism)或构件生物(Modular organism)组成。在由单体生物组成的种群中,每一个体都是由一个受精卵直接发育而来,个体的形态和发育都可以预测,哺乳类、鸟类、两栖类和昆虫都是单体生物的例子。相反,由构件生物组成的种群,受精卵首先发育成一整套构体或构件,然后发育成更多的构件,形成分支结构发育的形式和时间是不可预测的。大多数植物、海绵、水螅和珊瑚是构件生物。高等生物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可能会死亡和腐烂,这样就形成了许多分离的个体,这些个体来自于同一个受精卵并且基因型相同,这样的个体被称为无性系分株。

构件生物(modular organism)是指由一个合子发育的形成一套构件组成的个体。如一株树有许多树枝。并且构件数很不相同,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一般高等植物

是构件生物,大多数动物属单体生物。但营固着生活的如珊瑚,薮枝虫、苔藓也是构件生物。

单体生物:一个合子经胚胎发育成熟后的生物体,其器官、组织各个部分的数目在整个生活周期中各个阶段均保持不变。

存在度:某种生物在属于同一群落类型且空间上彼此分隔的各个群落中出现的百分率。

表示某植物群落内各个种频繁出现的群落测度,即某些种出现的区数对于全部调查区数的百分率。多以Ⅰ(20%以下)、Ⅱ(20-40%)、Ⅲ(40-60%)、Ⅳ(60-80%)、Ⅴ(80%以上)5个存在度等级来表示。其原理与频度、恒存度相似,但与这两种的差异在于其调查区的大小没有一定。

恒有度:在样地面积大小相同时某一种出现的样地占全部样地的百分率。

恒有度指某种植物在同一群落类型的,在空间上分隔的各个群落中的相同面积内所表现的百分率。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恒有度是“在相同面积内的存在度”。

立地指数:立地指数是指林分在基准年龄高峰时的优势木高,基准年龄指林分优势高生长达到最高峰或趋于稳定时期的年龄。

20世纪初, 立地级的概念传到西欧和北美。 1926年Bruce在编制南方松的收获表时, 抛弃了常用的立地级, 采用了50年优势木平均能达到的高度作为衡量立地的指标, 逐渐产生了立地指数(Site index)。

与立地级相比, 立地指数是分别树种制定, 同时以一定年龄的优势木树高的数值来

表述, 能给人对立地质量产生更直观的概念。立地指数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1957年Mclintock和Bickford在美国东北部研究红果云杉异龄林分的立地质量时, 认为在同一林分中优势木的高度和胸径间的关系极为敏感, 规定优势木在

一个标准的胸径达到的高度作为立地指数, 使立地指数开始应用于异龄和混交林中, 扩大了其应用的范围。近来由于数学方法的应用, 立地指数表的编制由导向曲线法取代了图形法;用解析木或多次测定的永久标准地获得的林木一树高生长资料构成的真实时间序列, 代替临时标准地的资料, 使立地指数更能确切地反映立地特征。1931

年Buul研究出不同立地条件下树高曲线为多形性年指出用同一立地指数曲线族预测树高发育和进行立地分类是不合适的;其后, 许多学者相继根据解析木资料建立了多形立地指数曲线,取代了传统的单形导向曲线编制的立地指数表,从而提高了立地指数的预测精度

2 写出种群增长的逻辑斯梯方程,并说明方程及其中各参数的含义.

逻辑斯谛增长:

与密度有关,有2个假设:

①有一个环境容量K,当Nt=K时,种群0增长;

②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低的变化是按比例的,最简单的是每增加一个个体,产生1/K个抑制影响,产生N个个体后,剩余空间为(1-N/K)。

特点:曲线渐近于K值(平衡密度);曲线上升是平滑的。形状为“S”型而非“J”型。

最简单的模型是指数模型增加一个新项(1-N/K)(环境阻力项)得: dN/dt=rN(1-N/K)

_____即著名的逻辑斯谛方程。

3 试述林内光照的特点。

林内光照条件的基本特点是:光照强度减弱、光谱成分改变、光照分布不均及光照时间缩短。

1.光照强度。

减弱的程度随群落的树种组成、密度、结构、林龄、郁闭度的不同而变,还受季节等外部条件的影响。通过对群落的叶(绿)量及叶片的排列方式的影响而起作用。叶(绿)量可用叶面积密度和叶面积指数表示。

叶面积密度是指林冠层单位空间内叶面积的大小,即:

叶面积密度=叶面积(m2)/单位空间体积(m3)

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林地面积上植物叶面积的总和与其所在林地面积之比:叶面积指数=林分叶面积总和(m2)÷林地面积(m2)

2.林内光谱成分。

进入林内的透射光经叶层的多次反射、吸收,光谱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生理辐射显著减少。

3.林内光照分布和持续时间。

林内的光主要是由散射光及透过林冠空隙的直射光组成。光斑随太阳位置的变化,以及风摇曳枝叶而不断移动,使林地各点的光照强度呈现周期性的波动。

4 和林外相比,林内空气的温度有何不同?

林内空气温度

森林对林内温度有两种作用。即缓热和缓冷作用。

5 简述植物群落的形成过程。

(一)、植物群落的发生

繁殖体的传播定居群聚

竞争反映稳定

(二)植物群落的发育

1.群落发育的初期

2.发育盛期

3.发育末期

6 旱生演替发展过程所经历的阶段。

旱生演替系列,发展过程中按顺序的主要阶段有:

(1).地衣阶段。最初通常是壳状地衣,继而有叶状地衣和枝状地衣。

(2).苔藓阶段。因有较强的固土能力,可促使母质向土壤转化。

(3).草本植物阶段。初期是一、二年生的矮小耐旱草本,并为多年生中草得高草群落准备

了生长条件。

(4)木本植物阶段。生境的改善,出现较耐旱的灌木,若气候适宜,将逐渐发展乔木群落,

由喜光耐旱的阳性树种过渡到耐荫树种。

演替的概念

由一种植物群落被另一种植物群落所替代的现象称为植物群落演替。

进展演替逆行演替

(草地变森林,森林变草地或不毛之地)

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原生裸地变森林,次生裸地变森林)

群落演替

(一)演替的概念

由一种植物群落被另一种植物群落所替代的现象称为植物群落演替。

进展演替逆行演替

(草地变森林,森林变草地或不毛之地)

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原生裸地变森林,次生裸地变森林)

(二)原生演替系列在原始裸地上开始的植物群落演替系列可分为二大类,即旱生演替系列和水生演替系列。

2.水生演替系列

水生演替系列是指淡水湖泊、池塘中植物群落发展的顺序阶段。在湖泊、池塘中,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缺乏光照和空气。只有在一定深度以上方有绿色植物生长,随水深逐渐减小而发展不同阶段的植物群落。可分为:

(1)沉水植物阶段。这类植物整个植株在水中。

(2)浮水植物阶段。水深1-3m时出现浮叶根生植物,根生于湖底而叶伸出水面,接受阳光和空气。

(3)挺水植物阶段。水深1m左右出现挺水植物,茎、叶挺出水面。

(4)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水浅到一定程度,旱季时土面露出,适生湿生草本植物。

(5)木本植物阶段。初期为湿生木本植物,逐渐过渡到中生树种,生境也逐渐转为中生生境。

(三)次生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演替。即原有的群落被破坏,在被破坏的群落迹地上重新开始的演替。

次生演替包括两个过程,即群落的退化和群落的恢复。

次生演替的特点是:

次生演替是在不良外力作用下的群落退化,外力干扰停止后即开始恢复的过程;

次生演替经历的阶段,取决于外力作用的方式,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

次生演替的速度,一般因无需经历漫长的土壤积累过程,因此比原生演替快;

次生演替“恢复”的条件主要是土壤和种源。

(四)演替原因

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可概括为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指群落的建群种与群落环境以及与其他物种之间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剧的矛盾而引发的演替。

外因是指群落外环境变化或外部因素的干扰而引起的演替。

演替系列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

1.优势度从低级的小型植物朝着高级的大型植物发生变化;

2.优势种的寿命越来越长。

3.与区域占优势群落的外貌类型趋向一致;

4.生活型的多样化;

5.生态幅较宽的物种,为生态幅较窄且有互补需要的类群代替;

6.种间相互依存增强;

7.单位面积上活组织及死有机体的体积增大;

8.群丛间种类组成与结构的一致性加大;

9.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途径增多;

10.活细胞及有机物中的养分比率增高;

11.小环境的极端性有所改善;

12.土壤剖面发育成熟;

13.对干扰的抵抗力增大。

第八章

1.为什么盛夏季节有行道树的街道上行人感觉特别凉爽?

行道树发育良好,可对街道发挥有效的遮荫降温作用:

树冠能反射部分太阳辐射,透入树冠的太阳辐射有一部分为树冠所吸收,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少。

减弱地面长波热辐射对行人的高温影响。

阻挡街道两旁建筑物对地面的热辐射,特别在晚间可以减少建筑物散发的辐射热。

树木的蒸腾作用可以消耗大量热量,气化热大约2428.3KJ/l(P162,气温下降计算公式)。不仅可降低气温还可增加空气湿度(P163绿地增湿效应)。

绿化空间

城市内各类绿地例如草坪、小树林、各类公园、小游园、绿化广场、住宅区绿地以及墙面和屋顶绿化等,由于绿化植物的存在,改变了局部的下垫面性质和拥有较多的自由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在盛夏也可起着冷却降温效果。

2.为什么林带具有防风效果?哪些因素影响林带的防风效果?

风经过林带时,一部分因树冠的阻挡越过林冠,与高低不平的树冠形成起伏乱流;

另部分进入林带,受到枝叶、树干的阻挡和摩擦产生涡流;故风经过林带将消耗部分动能而减低风速。但林带的防风范围是局部的,经过一段距离后风速将恢复。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题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试题1 在对长江水质进行观察的时候,先设立观测点进行观测,再和历年的水质状况进行对比的研究方法是()。 1.0分 ?A、 个案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 ? ?B、 资料统计与现场观察资料相结合 ? ?C、 对比研究和定位研究相结合 ? ?D、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 ? 我的答案:B 2 绿化植物的美学不会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表现出来?() 1.0分 ?A、 大小和形状的搭配 ? ?B、 地形和品种 ?

色彩和质地的搭配 ? ?D、 光影和声音 ? 我的答案:B 3 数理模型分析是利用特征方程、公式,结合()分析、综合系统分析,再利用系统模型、仿真模型分析城市水温、气候等的变化。 1.0分 ?A、 因素 ? ?B、 因子 ? ?C、 个体 ? ?D、 差异 ? 我的答案:B 4 现代城市生态学自然生态所研究的核心有气候特点、水温特点、生物特点、()。 0.0分

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 ? ?B、 环境现状 ? ?C、 环境污染和修复能力 ? ?D、 环境修复和容纳能力 ? 我的答案:D 5 现代生态设计的自然做工原理包括自然界没有废物、自然的自我组织和能动性、生物多样性和()。 0.0分 ?A、 设计和自然相协调效应 ? ?B、 生态位效应 ? ?C、 边缘效应 ? ?D、 最优设计效应

我的答案:A 6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和()自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自然——社会”三者合一的复合系统。 0.0分 ?A、 改变、顺应 ? ?B、 改造、维护 ? ?C、 改造、适应 ? ?D、 改变、协调 ? 我的答案:D 7 下列不属于城市人口承载力特点的是()。 1.0分 ?A、 多因素制约 ? ?B、 不确定性

南京林业大学城市生态学第五章考试重点

第五章城市环境 1.大气污染概念:指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大气污染由污染源、大气圈和受影响者三个环节组成。 2.空气污染源分为点源和面源 点源: 集中在一点或可当作一个点的小范围内空气中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 面源:在一个面积大小不可忽略的范围内向空气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 3.气态污染物的类型: (i)硫氧化物:SO2、SO3。 (ii)氮氧化物:NO、NO2. (iii)碳氢化物: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产物 (iv)碳的氧化物:CO,可降低血液中的输氧能力而引起死亡 (v)微粒:微粒有尘、烟、雾3种。 (vi)3,4-苯并芘:BP 4.酸雨:pH< 5.6的雨雪或其他方式形成的大气降水(如雾,露,霜等),统称为酸雨 中国酸雨的特点:a.在空间地理分布上南方比北方严重,尤以烧高硫煤的西南城市为重,如重庆和贵阳. b.在时间分布上冬天和春天比较严重。C.酸雨逐年严重的趋势。D.中国酸雨以硫酸型为主。 中国城市空气污染的特点:a.中国城市大气污染是以二氧化硫、颗粒物质为代表的煤烟污染。中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76.12%,工业能源结构中烧煤占73.9%。b.北方比南方严重,大城市最严重,特大城市,中小城市次之。工业城市、交通稠密城市严重,综合性城市、旅游城市、经济欠发达城市较轻。 5.城市气候的概念:城市内部形成的不同于城市周围地区的特殊小气候。 城市气候形成的原因 (1) 城市具有特殊的下垫层。 (2) 由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取暖降温、家庭生活等活动所释放出的热量、废气和尘埃,使城市内部形成一个不同于自然气候的城市气候环境。 (3) 由于大量气体和固体污染物排入空气中,明显的改变了城市上空大气组成,影响了城市空气的透明度和辐射能量收支,并为城市的云、雾、降水提供了大量的凝结核。 6.城市“热岛效应”: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候的现象。 城市热岛形成的条件: (i)城市下垫面的性质特殊。 (ii)城市下垫面的建筑材料的热容量、导热率比郊区自然界的下垫面要大,因而城市下垫面贮热量也多。 (iii)城市中的建筑物、道路、广场不透水。 (iv)有较多的人为热进入大气层。 (v)城市建筑密集,通风不良,不利于热量的扩散。 7.城市风:是由于城市生活和生产消耗大量燃料,致使城市内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气温,热气温上升,形成一个低压区,郊区冷空气随之侵入市区构成的空气环流 8.风与城市规划 大气污染指数(pollution index): 定量反映城市大气的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其式子如下:Id=SPr/μh .I是风的污染指数,在污染源排放量不变时,I值越大表示污染越严重;d 为风向,取16个方位;S为大气稳定度;Pr为降水量;μ为风速;h为混合层厚度。

南林园林园林树木学重点

木兰科 1.常绿或落叶乔木、灌木 2.体内具油细胞。 3.单叶互生,全缘,稀分裂,托叶大,脱 落后在枝上留有环状托叶痕。4.花两性,单生叶腋或枝顶,花托隆起,萼片与花瓣不 分明,花3出数,排列成2至多轮,雌雄蕊多数,与花瓣均螺旋状排列在隆起的花托上,子房上位,心皮离生。5聚合蓇葖果(翅状坚果) 1叶全缘,稀2裂;聚合蓇葖果开裂2花顶生,雌蕊群无柄3每心皮具4或多枚胚珠3两枚胚珠2花腋生,显著柄1叶4~6裂;聚合翅果 白玉兰:落叶乔木,花大白色芳香,3~4,著名早春花木。紫玉兰:落叶大灌木,花 大外紫内白,3~4,著名早春花木。厚朴:落叶乔木,叶大集生枝顶,花白色芳香,5,行道树风景树。广玉兰:常绿乔木,叶深绿色而有光泽,花白色芳香,5~6,庭荫树 行道树。鹅掌楸:落叶乔木,叶具长柄马褂形,秋叶金黄,行道树庭荫树。含笑:常 绿灌木,花极香蛋黄乳白4~6,观花树种。深山含笑:常绿乔木:枝叶光洁,花大洁 白3~5,园林造景树。 樟科 1常绿或落叶乔木、灌木。2具油细胞,枝叶有香气。3单叶互生近对生,无托叶,全缘稀缺刻。4浆果状核果,果托盘状或杯状,花被常宿存,无胚乳。5花药瓣裂,2或 3出数花 圆锥花序,花两性:1樟属花被片脱落,离基三出脉或三出脉,也有羽状脉。2楠木 属花被裂片厚而短。3润楠属叶互生全缘,花被裂片薄而长,宿存并开展或反曲。 樟树:常绿乔木,树冠广卵形,春叶色彩鲜艳,庭荫树行道树,风景林防护林。擦木:落叶乔木,先叶开花,部分秋叶经霜变红,世界观赏名木,行道树秋色林材造林。乌药:常绿灌木,树形低矮枝条浓密丛生,花朵细小密集3~4。月桂:常绿乔木栽培成 灌木,芳香油树种,春季黄花满树,观赏树种。 榆科 小枝纤细无顶芽,叶二列状排列,单叶互生,有锯齿。依据:果实叶脉叶缘 榆属:翅果,羽状,侧脉》7,分叉,多重锯齿少单锯齿;乔木稀灌木,花芽近球形,花两性簇生或总状花絮宿存。榉属:坚果无翅,羽状,侧脉》7,直达齿端,整齐单锯齿;乔木,冬芽卵形,先端不贴小枝,花杂性同株。朴属:核果,三出,侧脉《6,不直达齿端,中部以上锯齿;树皮深灰色不裂,冬芽小卵形先端紧贴小枝,花杂性同株。糙叶树属:核果,三出,《6,直达齿端,基部全缘;乔木或灌木,花单性同株。青檀

城市生态学试题

一、选择题(20×2分) 1、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为标志,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共同追求的实际目标 A、《执行计划》 B、《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承诺》 C、《我们的共同未来》 D、《21世纪议程》 2、我国城市工业职能分类,采取()的方法。 A.多变量分析B.统计分析C.多变量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D.统计描述 3、城市时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一个时代的()和生态环境发展与变化的焦点和结晶体。A政治B经济C科学D文化 4、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变为另一种能源后称为二次能源,下列不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A、电力 B、石油 C、煤气 D、柴油 5、属于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分区规划内容深度的是()。 A.平衡供需水量,选择水源,确定取水方式 B.确定水源地卫生防护措施 C.估算分区用水量 D.进一步确定供水设施规模,确定主要设施位置和用地范围 E.布置给水设施和给水管网 6、水环境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两部分组成。 A湖水B地下水C降水 D 江水 7、普通环境按环境性质的不同分为三类,下面不属于的一类是() A、人文环境 B、半自然环境 C、社会环境 D、自然环境 8、按照起源,可将斑块分为:() A干扰斑块B残余斑块C环境资源斑块D陆地斑块 9、城市热岛效应会表现出一定的时空分布特点,一般会在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工商业最集中的地区,下面热岛效应最不明显的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五指山 10、城市消防站与医院建筑应保持()m以上的距离。 A.120 B.100 C.80 D.50 11、在我国东部地区,丘陵区和农田区一般占总土地() A、10~50% B、25~30% C、10~30% D、50~60% 12、衡量中心地重要性,确定其等级的指标是()。 A.职能单位B.门槛人口C.中心度D.K值 13、( )是指人类在开发利用、干预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构造出来的有别于原有自然环境的新环境,或称次生环境。 A自然环境B原生环境 C 再生环境D人工环境 14、城市土地总供给是()。 A.完全弹性的B.非弹性的C.弹性的D.不完全弹性的 15、()的发展状况可以作为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A城市B乡村 C 群落 D 物种 16、关于城市生态学的论述,下列()项不妥。 A.城市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和它们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B.城市生态学可分成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城市社会生态学三个分支

城市生态环境学 期末复习资料1

1、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态环境学P5 城市生态环境:在特定城市区域中,城市居民与城市环境的统一体以及这个统一体中进行物质能量流动的因素。 城市生态环境学:研究城市居民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地质稳定性与地质安全性P39-P40 城市地质稳定性:主要是指由于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构造活动,特别是断裂、地震等活动对城市的影响程度。 城市地质安全性:主要是指现代地质作用对城市的影响。 3、城市植被:城市某一地区地面上生长着的全部植物群落的总称。 4、热岛效应P75和湿岛效应P86 热岛效应:城市气温高于四周郊区的温差现象。 湿岛效应: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区水汽含量比郊区大的现象。 5、生态城市P300和城市生态化P308 生态城市:指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 城市生态化:实现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协调优化,而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 填空 1.城市化对河流水文性质的影响包括流量增加,流速增大,径流系数增大,洪峰增高, 峰现提前,历时缩短,径流污染负荷增加。 2.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内容包括城市环境质量管理和自然资源管理两个方面 3.建设生态城市的五个层面:生态卫生、生态安全、生态产业、生态景观、生态文化。 4.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污染者负担、加强环境管理。 5.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①资源的承载能力②区域的生产能力③环境的缓冲能力④社会发 展的稳定能力⑤管理的调节能力 6.协调度可分为发展协调度和对比协调度两种。 7.城市土地资源的特性包括区位条件的重要性、开发利用的集约性、需求扩大的稀缺性。 8.绿地的功能分为环境功能、生产功能、生活功能。 9.城市动物类群分为城市小型兽类动物、城市鸟类、城市有害昆虫、城市户养动物。 10.水资源存在上的特点为循环不息、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时空分布不均。 水资源利用上的特点为用途广泛,不可替代、既有利又有害、需求增长快、水的浪费严重、水污染日益加剧。 简答 1、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措施和对策P128: ⑴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究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 ⑵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 ⑶开源与节流结合,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 ⑷建全和完善城市水资源管理机制。 2、城市自然保护的特点P151: ①侧重于对居民价值和利益的考虑;③一般面积不大 ②缺乏多样性、稀缺性、群落的完整性,不一定包含稀有生境和稀有种; 3、造成城市污染的主要原因及对策P207: 主要原因:①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公共基础设施、特别是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薄弱; ②不少城市缺少周密的、有预见性的总体规划; ③决策、措施不力;④科技水平不高; ⑤环保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不善;⑥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社会化的污染控制能力较弱。 对策:①预防为主、防治结合②污染者负担③加强环境管理 4、生态环境管理的目标P211: 通过有效的管理,规范人群的生态行为,改善城市生态结构,达到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功能最佳,效率最高,建成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现代化城市人类栖境。 5、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P272: 以城市空间范围内的物质实体和社会因素长期持续演进为依托,既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不影响城市世代发展的能力。 6、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P265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由可持续发展现实位向协调位、理想位推进的能力或者说沿着可持续发展道路前进的能力。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解决城市生态问题。 2.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形态,其主要功能是生产、工作、休息和生 活。 3.人类既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者。 4.根据人口过渡理论,正处于加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为高出生率- 死亡率- 高增长率类型。

园林树木学复习提纲各论部分

园林树木学复习提纲(各论部分) (1)熟练掌握150个拉丁学名(10-15分) (2)能够掌握常见园林树木的分类学地位(填空、选择、判断) 如栾树(无患子科,栾树属)、枫杨(胡桃科,枫杨属)、枫香(金缕梅科,枫香树属)、杜松(柏科,刺柏属)、金钱松(松科,金钱松属)、罗汉松(罗汉松科,罗汉松属)、红瑞木(山茱萸科,梾木属)、迎春等(木犀科,茉莉花属) (3)掌握重点科、属的特征及分亚科或分属检索,写出主要树种观赏特点。 如松科、蔷薇科、木犀科、忍冬科 松科Pinaceae 松科特征 1、常绿或落叶乔木(少有灌木); 2、叶多针形、扁平条形; 3、多雌雄同株,苞鳞与种鳞离生; 4、一种鳞内有2个种子。 分亚科、分属检索表(书P209) A1:叶条形或针形,不成束 B1 叶单生,无短枝…………………………………………… I 冷杉亚科 C1 :叶子扁平条形,无叶枕,球果直立………………… 1、冷杉属 C2:叶子横截面菱形,具叶枕,球果下垂………………2、云杉属B2:叶单生、簇生,具长短枝…………………………………II落叶松亚科 C1:落叶,叶扁平条形,柔软 D1:叶窄,长短相仿,种鳞革质,成熟后不脱落…………3、落叶松属 D2:叶较宽,长短不一, 种鳞木质,成熟后脱落………4、金钱松属C2:常绿,叶针形,坚硬…………………………………… 5、雪松属 A2:叶束生(2,3,5针一束)……………………………………III松亚科 ……………………………………………………………………6、松属 分布:从北到南: 东北:樟子松,红松,美人松,油松,赤松; 华北:油松,白皮松,乔松,华山松,西黄松; 西北:华山松,油松; 华东:黑松,马尾松,日本五针松,赤松,湿地松; 华南:马尾松,湿地松; 西南:华山松,云南松。 2针:油松,樟子松,黑松,赤松,马尾松 3针:白皮松,云南松,西黄松 5针:华山松,乔松,红松,日本五针松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2016期末考试答案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期末考试(20)姓名:xxx班级:2班成绩:92.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现代城市生态设计原理不包括()。(1.0分) 0.0分 ?A、 遵循合理的生态位 ? ?B、 生态审计设计原理 ? ?C、 经济与自然相容原理 ? ?D、 民众广泛参与 ? 我的答案:D 2 影响种群密度的四个基本参数为()。(1.0分)

1.0分 ?A、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 ?B、 出生率、死亡率、低龄率、老龄率 ? ?C、 流动率、固定率、迁入率、迁出率 ? ?D、 流动率、固定率、低龄率、老龄率 ? 我的答案:A 3 游憩空间定额法提出,城市绿底的人均规划指标不低于没人()平方米。(1.0分)1.0分 ?A、 3 ? ?B、 6 ?

?C、 9 ? ?D、 12 ? 我的答案:C 4 当特定区域的总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达到(),该区域已进入了老龄社会。 (1.0分) 1.0分 ?A、 5% ? ?B、 7% ? ?C、 10% ? ?D、 13% ? 我的答案:C

5 城市水环境是一个城市所处的地球表层的空间中水圈的()的总称。(1.0分)0.0分 ?A、 所有水体、水中悬浮物、水体周围环境 ? ?B、 所有水体、水中悬浮物、溶解物 ? ?C、 地表水、水中悬浮物、水体周围环境 ? ?D、 地表水、水中悬浮物、溶解物 ? 我的答案:A 6 在一个生态系统里面,功能的大小决定于最弱的系统,这个体现了()。(1.0分)1.0分 ?A、 生态位的原理 ? ?B、

生物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的原理 ? ?C、 食物链的原理 ? ?D、 系统整体功能最优的原理 ? 我的答案:D 7 居住小区绿化的原则中,()强调重视小区环境的文化内涵。(1.0分)0.0分 ?A、 实用性 ? ?B、 独特性 ? ?C、 经济性 ? ?D、 艺术观赏性 ?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园林树木学》考试试题库及答案

园林树木学1卷 一:拉丁文(10’) 1.玉兰 2.樟树 3.Phoebe sheareri 4.银杏 5.雪松 6.Popolus 7.蔷薇科 8.山茶 9.Cercis chinensis 10.桂花 二:填空题(20’) 1.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定从作为植物学的命名法。 2.雪松,,,巨杉,日本五针松并称为世界五大庭院树种。 3.举出先花后叶的三种植物:,,。 4.,,被称为“岁寒三友”。 5.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是。 6行道树是为了美化,,等目的。 7木兰科的典型特征是。 8举出三种叶对生的科名,,。 9,园林建设中,依树木的观赏特性可分为,,叶木类, 根木类和干枝类六种。 10,池杉和水杉在根上的共同点是。 三:选择题(15’) 1. 下列树种,不适合用作地被的是()。 A 常春藤 B 杜鹃 C 梧桐 D 八角金盘 2.下列树种,先花后叶的为()。 A 樟树 B 石楠 C 木兰 D 合欢 3.下列树种,针叶为2针一束的是()。 A 马尾松 B 雪松 C 白皮松D红松 4.下列树种中,属常绿乔木的为()。 A 金钱松B樟树C 胡桃 D 夹竹桃 5. 下列树种,果实成熟时为黄色者的是()。 A 银杏 B 山楂C樟树 D 樱桃 6.下列树种中,果实紫黑色的为()。 A 樱桃 B 山楂 C 石楠 D 女贞 7.下列树种中,叶序对生的为()。 A 三角枫 B 樟树 C 广玉兰 D 冬青 8. 下列树种,()为异色叶树。 A.银杏 B.水杉C紫叶小檗 D.鹅掌楸 9. 下列树种,()为秋色叶树。 A.香樟 B.水杉 C.紫叶小檗 D.广玉兰 10.下列树种,适于作垂直绿化的是() A.绣线菊 B.栀子 C.紫藤 D.含笑 11. 下列树木中,()果实为核果。 A.桑树 B.构树 C.杜鹃 D.樱花 12.下列树木中,叶为羽状复叶的是()。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1、试述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1)城市工业迅速发展和越来越多的工业资源短缺的矛盾。(2)城市工业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3)城市生产与生活用水日益增加同水源紧缺、水域污染的矛盾。(4)城市建设迅速扩大和城市郊区耕地迅速减少的矛盾。(5)城市大量抽取地下水及地面建筑密度过大,引起城市地面逐渐下沉的矛盾。(6)城市经济发展引起环境污染加剧的矛盾。(7)城市经济发展与基础建设滞后的矛盾。(8)城市建设用地扩大,侵占森林、绿地的矛盾。(9)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和居住环境日益拥挤的矛盾。 2、环境承载力原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1)环境承载力会随城市外部环境的条件而变化。(2)环境承载力的改变会引起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推动城市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或逆向演替。(3)城市生态系统的演替是一种更新过程,它是城市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及内部自我调节的结果。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复杂、能量最优利用、生产力最高的方向的演化称为正向演替,反之称为逆向演替。(4)城市生态系统的演替方向是与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活动强度是否与城市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密切相关的,当城市活动强度小于环境承载力时,城市生态系统可表现为正向演替,反之为逆向演替。 3、系统具有哪些特征? (1)整体性或称集合性。(2)关联性。(3)目的性。(4)环境适应性。(5)反馈机制。 4、正向演替和逆向演替有哪些区别? 正向演替:结构的复杂化;以低级小型植物为主朝着高级大型植物发展;物种多样性有增加趋势;生活型多样化;窄生态幅种在增加;种群趋向中生化;群落生物趋向增加;土地生产力利用趋于增加;土壤剖面的发育成熟;种群生境的优化。 逆向演替:结构的简单位;从大型植物为主趋向于小型植物占优势;物种多样性有减少趋势;生活型的简化;生态幅宽的种增加;群落趋向于旱生化或湿生化;群落生物量趋向减少;土地生产力利用趋于减少;土壤剖面弱化;种落生境的恶化 5、如何理解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 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的能力,是同生态系统物种及结构的多样、复杂性呈正相关的。也就是说,生态系统的结构愈多样、复杂,则其抗干扰的能力愈强,因而也易于保持其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这是因为在结构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当食物链(网)上的某一环节发生异常变化,变成能量、物质流动的障碍时,可以由不同生物物种群间的代偿作用给予克服。多样、复杂的生态系统受到较为严重的干扰,也总是会自发地通过群落演替,恢复原先的稳定性状态,重建失去了的生态平衡。 6、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无生命成分:太阳辐射能、无机物质(O2、N2 、CO2、H2O 等)、有机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和核酸等)。生命成分:生产者(进行初级生产,即光合作用。)、消费者、分解者(分解)。 7、生态因子作用的特征有哪些? 1、综合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 3、直接作用或间接作用 4、因子作用的阶段性 5、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8、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有哪些? 拮抗作用;协同、增强和叠加作用、净化作用 9、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及其它生物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的? (1)地质环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栖息场所和活动空间,为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丰富营养元素,故人类和生物的物质组成及其含量同地壳的元素丰富度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2)地质环境向人类提供矿产和能量。

城市生态学期末考试题整理

1.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以整体的观点,把城市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除了研究它的形态结构外,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全面阐述它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组成部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代谢、信息流通和人的活动形成的格局和过程。 2.田园城市规划理论是由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的。 3.芝加哥学派,1925年伯吉斯提出了城市同心圆增长理论。 4.食物链:以能量和营养物质形成的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食物网指一个生物群落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而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5.环境承载力: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而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 6.系统研究思路一般可分为:黑箱、白箱和灰箱。 7.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的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互相依存的统一整体,构成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位。 8.生态平衡:一个生态系统能够长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性,例如,组成成分和数量比例持久的没有明显的变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 9.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居民和自然环境系统和人工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属人工生态系统。 10.城市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经济和社会三个子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复合生态系统。 11.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给环境造成什么影响?海平面升高;降水带北移;臭氧层流失。 12.人口结构:是城市人口的基本特征 13.中国城市人口迁居基本原因:内因,迁居者的需求;迁居者的文化心理;外

因:社区环境的影响;城市规划与建设;经济发展和住宅建设;人口政策;土地制度;住房政策 14.大气污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换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15.大气污染由污染源、大气圈和受影响者三个环节组成。 16.中国酸雨的特点:第一,在空间地理分布上南方比北方严重;第二,在时间分布上有季节性;第三,酸雨逐年严重 17.城市大气分层,城市边界层、城市覆盖层和农村边界层 18.热岛效应: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气温的现象。 19.城市工业区布置与居住区的关系:(1)生活居住区内布置工业;(2)生活居住区边缘地段布置工业,或以工业街坊的方式布置在居住区内;(3)工业区;(4)工业点。在生活居住区和生活居住区独立地段布置工业,是城市工业布置的普通形式,而工业区、工业点只是在中等城市以上才能出现。 20.水环境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两部分构成。 21.城市水污染:指有害物质进入水体的数量达到破坏城市水资源使其丧失使用价值或对环境和生物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城市水体的污染主要来源是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 22.自然环境中的土壤是地壳表面的岩石经过以地质历史时间为周期的长期风化过程和风化产物的淋溶过程,逐步形成土壤。它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组成。 23.城市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一般是从占领土地开始的,由于人类在城市的活动方式和内容多种多样,所以城市土壤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

(整理完)园林树木学网上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园林树木学网上作业题 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 一、填空题 1.按园林树木用途分类,园林树木常分为()、()、()、()、()。 2.自然式植篱按其观赏特点可分为()、()、()、()。 3.树种规划要做如下的规划(),重点树种,主要树种,()、()等。 4.绿篱可分为(),果篱,彩叶篱,枝篱,刺篱等。(1') 5.植物分类的主要分类系统有()、()。 6.园林树木常见的花叶系列主要有()、()、()。 7.四大观果树种有()、()、()、()。 8.柔荑花序的树种有()、()、()、()。 9.果形奇特的树种有()、()、()、()。 10.常年异色叶树种()、()、()。 11.在校园内识别的树种中,其冬态特征有典型的叶痕叶迹的树种有()、()、()、()。 12.世界五大行道树是()、()、()、()、()。 13.常见的果色系列有()、()、()、()。 14.能够进行专类园布置的树种有()、()、().因为这些树种有()、()的特点。 15.依据光照对生态类型的影响,可将树木分为()、()、()树种。 16.根据树木对土壤肥沃程度的要求,可将树种分为()、()、()。 17.校园内叶具异味的树种有()、()、()、()、()。 18.水景园中常用的临水树种有()、()、()、()、()、()。 19.岁寒二友”指()与()。 20.在所学习的园林树木中,具有叶片异形现象的树种有()、()、()、()。 21.叶脉的脉序也是鉴别树种的依据,学过的树种中,网状脉树种有(),羽状脉树种有(),三出脉植物有(),掌状脉树种是(),弧形脉树种是(),有边脉的树种是()。 22.观春花秋实的树种有()、()、()、()。 23.园林树木按叶性分类可分为()、()、()、()。 24.园林树木按干性分类可分为()、()、()、()、()。 25.园林树木按观赏特性可分为()、()、()、()、()、()。 26.校园冬景中可观干皮的树种有()、()、()、()、()。 27.著名的东北三大硬阔叶树种为()、()、()。 28.校园内具枝刺的树种有()、()、()、()、()。 29.常见的旱生植物景观有()、()、()。 30.园林树木学是研究园林树木的()、()、()、()、()的科学。

尔雅现代城市生态及环境学_李建龙满分课后题与答案解析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 绪论(一) 通过本章学习,你需要掌握和了解以下问题: 1、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框架是什么。 2、城市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绪论(一)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城市生态学概念由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于()年提出。 A、1911 B、1917 C、1925 D、1929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构成城市的三个要素是()。 A、地理、人口、环境 B、经济、人口、环境 C、地理、人口、文化 D、经济、人口、文化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3 【单选题】相较于乡村环境,城市的主要问题不包括()。 A、交通拥挤 B、人口众多 C、污染严重 D、自然环境丰富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城市即是环境污染的策源地,也是生态文明的发源地。()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绪论(二)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关于城市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A、以人为中心 B、以一定的环境条件为北京 C、以政治为基础 D、社会、经济、自然综合体 我的答案:C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城市化标志的是()。

A、城市规模的扩大 B、城市基础建设提升 C、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非农业人口 D、城市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我的答案:B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城市公园属于城市生态系统,大学不属于城市生态系统。()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城市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域内人口、资源、环境等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绪论(三)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城市生态系统的驱动力是()。 A、太阳 B、资源 C、人口 D、经济 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 2 【单选题】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不包括()。 A、高度人工化 B、以人为主体 C、功能不完整 D、自我维持能力强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3 【判断题】城市生态系统本身是开放的,所以复杂程度较低。()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4 【判断题】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主要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 我的答案:√得分: 25.0分 绪论(四)已完成成绩: 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规划中属于生态城市规划框架下的专项规划的是()。 A、功能区分规划 B、生态建设战略 C、经济布局规划 D、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 2

生态学城市生态学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城市生态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城市生态学( ) 2、生态因子( ) 3、生活因子( ) 4、生态适应( ) 5、生态效益(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6、热岛效应() 7、大气污染() 8、生态系统() 9、临界浓度() 10、临界时间() 11、生态平衡() 12、城市生态平衡()

13、生态城市() 14、酸雨() 15、城市生态系统() 16、城市生态公园() 17、城市降水的损失量可以用下式表示()() 18、城市土壤水分缺乏的原因主要是()() 19、我国北方城市发展受限的主要自然生态因子是()() 20、城市土壤有机质缺乏的原因主要是()()

21、城市土壤中杂填土比例不能超过土壤总量的()() 22、城市光照强度减弱的原因是()() 23、城市光照条件特点是()() 24、热岛效应的特点是越往中心城市()() 25、城市人口年龄结构特点是()() 26、了解城市人口的数量结构状况可以反映城市的()() 27、城市的人口数量多少可以反映城市的()()

28、调查城市劳力结构可以反映城市的()() 29、了解城市人口的智力结构状况可以反映城市的()() 30、调查城市智力结构可以反映城市的()() 31、城市生态平衡的实现是依赖()() 32、城市生态系统的智力结构可以反映城市的()() 33、城市生态系统的演变特点是()() 34、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园林树木学重点重点讲义资料

绪论 一、几个基本概念 1.树木:是一切木本植物的统称。 2.观赏植物:凡其根、茎、叶、花、果或个体、群体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种类 3.观赏树木:泛指一切可供观赏的木本植物。包括各种乔木、灌木、木质藤本以及竹类。 4.乔木:是主干明显而直立,分株繁茂的木本植物,植株高大,分株在距地面较高处形成树冠。 5.灌木:树体矮小,主干低矮或无明显主干,分支点低的树木,通常高5米以下。 6.木质藤本:茎干细长,不能直立,匍匐地面或利用不同附属物而生长的木本植物。 7.园林树木:凡适合于各种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城乡各类型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 8.园林树木学: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二、研究内容 (一)分类:树种的识别,树种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二)地理分布(分布区):每一树种的个体或群体在一定的地质时期内占有一定的空间,这一空间就是该树种的分布区 水平分布区垂直分布区 天然分布区栽培分布区 连续分布区间断分布区 (三)生物学特性:研究树种的生长发育规律。 (四)生态学特性:1、生存条件——生态因子中对植物必不可少的因素称植物生存条件。绿色植物的生存条件是指氧气、二氧化碳、光、热、水及无机盐六个因素。 2、生态因子——对植物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称“生态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地形、生物四类。 1)气候因子(温度、水、光、空气、风) A 按照热量因子不同: 热带树种:橡胶树、椰子 亚热带树种:杉木、马尾松、毛竹 温带树种:油松、刺槐 寒带亚寒带树种:落叶松、樟子松 B 按照光照因子不同 喜光树种(阳性树种):马尾松、合欢 耐阴树种(阴性树种):云杉、冷杉、铁杉 中性树种:榆树、朴树、七叶树 C 按照水分因子不同 耐旱树种:相思树、木麻黄、山槐、合欢 湿生树种:水松、落羽杉 耐湿树种:银杏、悬铃木、毛白杨 2)土壤因素 3)地形因素 4)生物因素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2: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尔雅考试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 李建龙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令狐采学 1一般来说,与植物区系无关的是()。1.0 分 A、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 B、历史成分 C、城市化程度 D、城市资源总量 我的答案:D 2某一环境状态或结构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变化有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被称为()。1.0 分 A、环境承载力 B、环境生态位 C、环境循环链 D、环境消解度

我的答案:A 3城市规划理论基础以()为主。1.0 分 A、城市社会学 B、人类生态学 C、城市生态学 D、可持续发展理论 我的答案:C 4我国绿化学科研究的阶段中,回落期是指()。1.0 分 A、19851988 B、19891990 C、19911994 D、19941999 我的答案:B 5 园林之所以不同于绿地,是因为其有()个要素,绿地仅仅是

其中要素之一。0.0 分 A、6 B、5 C、4 D、3 我的答案:A 6,发达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0.0 分 A、10.7% B、21.2% C、8.5% D、11.7% 我的答案:C 7通过设立水质观测站,并结合往年的资料来观测水体的质量是采用了()的研究方法。1.0 分 A、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

B、统计资料和现场观测资料相结合 C、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资料相结合 D、对比研究和定位研究相结合 我的答案:B 8城市生态位是由()决定的。1.0 分 A、经济地位 B、政治地位 C、政府 D、自然环境 我的答案:C 9关于城市水环境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0 分 A、 淡水资源的无限性 B、

城市水环境的独立性 C、 地表水的循环性 D、 城市水环境系统自净能力的有限性 我的答案:D 10 城市生态系统建模时,下列不属于抽象模型的是()。 1.0 分 A、 概念模型 B、 数学模型 C、 仿真模型

城市生态学知识点整理

1、什么是海绵城市? 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二元水循环 水在社会经济系统的运动过程与水在自然界中的运动过程一样,也具有循环性特点。社会水循环通过取用水、排水与自然水循环相联系,这两个方面相互矛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矛盾着的统一体—水循环的整体,即二元水循环系统 3、什么是城市的雨岛效应? 雨岛效应,,城市中高楼大厦密度不断地增加,尤其一到盛夏,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气更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降水形成。这种效应被称之为“雨岛效应”。 4、城市内涝发生的原因 ①城市化导致不透水面积增加 ②城市化的水文效应,改变了局部气候和下垫面条件,出现“雨岛效应”现象。 ③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④下凹式立交桥等设施增加 ⑤城市排水设施维护管理不善 5、什么是LID?LID实现的措施。 美国的低影响开发(LID):采用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处理的方法进行渗透、过滤、蓄存和滞留,防治内涝灾害。

①保护和修复城市天然河湖:划定河湖蓝线,立法禁止围填河湖及天然湿地。对已渠化的河道进行生态修复 ②修建生物滞留池:一般修建于流域上游,通过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的化学、生物及物理特性储蓄水量并清除污染物,从而达到水量和水质调控目的。 ③湿滞带:是一种狭长的渠道,对来自于停车场、人行道、街道以及其它不透水性表面的径流进行过滤和入渗,与传统渠道区别的是其表面铺设有植被。 分为湿滞水池、干滞水池、人造湿地 ④植被覆盖:在不透水性建筑的顶层覆盖一层植被,是由植被层、介质层、过滤层以及排水层等构成一个小型的排水系统。 ⑤透水性地面:表面由透水结构铺装,让初期雨水入渗,下部填筑多孔结构材料制成的垫层,垫层具有吸附降解功能,能够消纳初期雨水的污染。 6、核心思想“一片天对一片地”,实现立体多层次多功能分流分滞。 在基本遵循自然产汇流规律的基础上,城市建成后实现“一片天对一片地”,利用城市空间对降雨“化整为零”进行收集和储存。具体“滞、渗、蓄、净、用、排” 立体多层次多功能分流分滞的竖向剖面结构 1.生态屋顶 2.绿化建筑立面 3.生态景观 4.生态道路 5.生态水池 6.生态广场 7.生态公园 8.强渗透地面 9.天然洼地蓄滞 滞:降低雨水汇集速度,延缓峰现时间!既降低排水强度,又缓解了灾害风险。 “渗”,是利用各种路面、屋面、地面、绿地,从源头收集雨水。 蓄: 降低峰值流量,调节时空分布,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 净:是通过一定过滤措施减少雨水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 用:利用雨水资源化,缓解水资源短缺,提高用水效率。 排: 构建安全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避免内涝等灾害确保城市运行安全 7、建设目标(最根本目标就是:要尽量减少社会水循环对自然水循环的冲击。) ①缓解洪涝灾害:通过保护、恢复和修复天然河湖水域空间,把城市排水系统从“区域快排、末端集中”转变为“源头分散、慢排缓释” ②增加雨水利用:针对洪涝雨水的利害两重性,构建“格局合理、蓄泄兼筹、引排得当、环境优美、综合利用”的城市水系统。 ③降低径流污染:城市初期雨水中轮胎细末、生活垃圾污染、大气降尘、铅/镉重金属等污染严重。宜在表面铺装透水结构,让初期雨水入渗,下部填筑多孔结构材料制成的垫层,让垫层具有吸附降解功能,消纳初期雨水的污染。 8、三大任务 (1)海绵体建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