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证券法案例集锦

证券法案例集锦

证券法案例集锦
1、 甲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与证券公司乙签订股票承销协议。规定乙公司代理发售全部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票,发行期结束后,若股票未全部售出,则剩余部分退还甲公司。发行期将至,但股票发行状况不理想, 甲公司遂与另一证券公司丙签订协议,由丙承销未售出的股票,且丙公司承诺,若承销期结束未能售完股票,则由丙公司全部自行购人。
(1) 甲与乙、丙签订的分别属于何种承销协议?
(2)甲公司的行为有何不妥?发生纠纷应如何解决?(08-09第二学期)
答:(1)甲与乙的协议属于代销协议,甲与丙的协议属包销协议。
(2)依据我国《证券法》的规定,承销协议有效期内,发行人应保证将不与其他证券公司达成或签订与该协议相似或类似的协议。本案中甲公司在其与乙的承销协议有效期内, 自行又与丙签订承销协议有违法律规定。
乙公司有权要求甲公司支付违约金并赔偿损失。乙公司可与甲公司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将争议提交证监会批准设立或指定的调解或仲裁机构调解、仲裁。


2、一家上市公司的情况如下:1996年8月8日公司成立时共发行人民币普通股1亿元并且已经募足,公司净资产额为人民币1.8亿元人民币,资金使用效益良好,而且公司3年来连续盈利并向股东支付了股利,没有违法行为。现在,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筹集资金8 000万元。公司董事会开会,共提出了向银行借款、增资发行新股A股、发行公司债券、发行公司可转换债券四种设想。你作为公司的法律顾问,请提出这几种融资方式在法律上的可行性。
答: (1)公司效益良好,向银行借款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但银行可能会要求担保,而且借款虽能筹集资金,但公司面临还本付息的压力。
(2)增资发行A股也没有法律上的障碍,因为距前一次发行股份的时间已超过12个月,而且公司效益良好并可向股东支付股利。公司符合发行新股的基本条件。
(3)发行债券存在法律上的障碍,因为法律要求公司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额的40%,而如果发行8 000万的债券,将突破这一界限(1.8亿元的40%为7 200万)。因此,要发行公司债券,必须不突破7 200万元的限额。因而,采用发行公司债券的方式,必须结合其他融资方式才能筹集够8 000万元。
(4)发行可转换债券存在法律上的障碍,因为可转换债券发行额应不少于1亿元。


持有公司股份5%的公告
*3、A上市公司通过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持有B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的5%时,没有停止对B公司股票的买入,这是否存在违规行为?如果A公司通过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持有了B公司的已发行股份的30%时仍

继续进行收购,A公司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A公司存在违规行为。A公司持有B公司5%的股份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后的3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通知B公司,并予以公告。在上述期限内,A公司不得再行买卖B公司的股票。而事实上,A公司并没有这样做。当A公司持有B公司30%的股份时,应当依法向B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但经中国证监会免除发出要约的除外。


操纵市场与证券欺诈
*4、广东欣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广东中百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广东百源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广东金易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自1998年10月5日起,集中资金,利用627个个人股票账户及3个法人股票账户,大量买人"深锦兴"(后更名为"亿安科技")股票。持仓量从1998年10月5日的53万股,占流通股的1.52%,到最高时2000年1月12日的3 001万股,占流通股的85%。同时,还通过其控制的不同股票账户,以自己为交易对象,进行不转移所有权的自买自卖,影响证券交易价格和交易量,联手操纵"亿安科技"的股票价格。截至2001年2月5日,上述四家公司控制的627个个人股票账户及3个法人股票账户共实现盈利4.49亿元,股票余额77万股。
问:上述四家公司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试述《证券法》的有关规定。
答:属于操纵市场和利用个人账户炒作股票的行为。
《证券法》第77条规定:"第七十七条 禁止任何人以下列手段操纵证券市场:
(一)单独或者通过合谋,集中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或者利用信息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操纵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
(二)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进行证券交易,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
(三)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进行证券交易,影响证券交易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
(四)以其他手段操纵证券市场。
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证券法》第八十条 禁止法人非法利用他人账户从事证券交易;禁止法人出借自己或者他人的证券账户。


持有公司股份5%的公告
5、方正电子于1998年1月21日至2月27日期间,利用65个个人股东账户大量买进延中实业股票,截至1998年2月27日,方正电子共计持有延中实业股票7 345 566股,占该只股票总股本的7.08%。但是,方正电子对上述事实未向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所和证监会作出书面报告并公告。
问:方正电子的行为违反了《证券法》的那些规定?
答:按照《证券法》的规定,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时,应

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3日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以公告;在上述规定的期限内,不得再自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
本案例中,方正电子的行为违反了这一规则,即当该公司持有延中实业股份达到5%时,没有向被收购公司、证券交易所和证监会作出书面报告,同时也没有进行公告。因此,方正电子违反了《证券法》的上述规定。


持有公司股份5%的公告
*6、中国信达信托投资公司(以下简称"信达信托")自1998年4月8日起,集中5亿元资金,利用101个个人股东账户及2个法人股东账户,通过其下属的北京、成都、长沙、郑州、南京、太原等营业部,大量买人"陕国投A"股票。持仓量从4月8日的81万股,占总股本的0.5%,到最高时8月24日的4 389万股,占总股本的25%。但是,信达信托对上述事实未向陕西省国际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作出书面报告并公告。同时,信达信托多次通过其控制的不同股票账户做价格相近、方向相反的交易,以制造成交活跃的假象,使得该股价格从4月8日的10.01元涨至9月21日的19.12元,涨幅达91%。截至1999年2月9日,信达信托共获利10.322万元。
问:信达公司的行为违反了《证券法》的哪些规定?
答:违反了《证券法》中"禁止扰乱市场"的规定和《证券法》中对上市公司收购的规定。
《证券法》规定,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以获取利益或者减少损失为目的,利用其资金、信息等优势或者滥用职权操纵市场,影响证券市场价格,制造证券市场假象,诱导或者致使投资者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作出证券投资决定,扰乱证券市场秩序。
《证券法》第79条规定:"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的5%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3日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以公告;在上述规定的期限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


7、1997年3月,成都资产评估事务所接受红光公司委托,并根据红光公司要求对成都资产评估事务所的前身成都市财务资产评估服务所1992年11月30日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书(文号为:评估甲[92]字第101号)作出修改,补人部分土地价值,致使该资产评估报告书中的总资产增加。对上述改动,成都资产评估事务所未向证券监管部门和投资者作出说明,仍以原资产评估报告书的文号和时间向证券监管部门报送已修改过的资产评估报告书。
问: 成都资产评估事务所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
答:属于证券欺诈行

为中的虚假陈述行为。《证券法》规定,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证券发行、交易及其相关活动的事实、性质、前景、法律等事项作出不实、严重误导或者含有重大遗漏的、任何形式的虚假陈述或者诱导、致使投资者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作出证券投资决定.


8、 章某是某上市公司的打字员。1997年11月,章某在接受一份文件打印任务时,获知本公司与某银行发生重大的经济纠纷,本公司用以抵押的办公楼可能将被法院强制拍卖,卖价评估为5000万元,占本公司固定资产比例的35%。章某于是将自己持有的1000股票脱手,获取股利1.2万元。另外,章某还将此事告知其好友习某,习某也脱手卖出自己的股票。1998年5月,章某又获知乙公司将收购本公司部分股票,于是又低价买进本公司股票1000股,同年10月,其卖出该1000股,又获利1万元。
问:章某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行为?试述该种行为的定义并指出章某属于该行为主体种的哪一种.(09-10第一学期)
答:章某的行为是内幕交易。所谓内幕交易是指单位或个人以获取利益或减少损失为目的,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证券发行和交易活动。章某属于该行为主体的第一种:发行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秘书、打字员,以及其他可与通过履行职务接触或者获得内幕信息的职员。


9、某石油有限公司是经国家批准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主营石油勘探和开发。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25亿元。1998年12月31日公司净资产为人民币13亿元。1998年,公司实现产值人民币10亿元,利润6000万元。为了适应开发西北油田的需要,公司决定发行3年期10亿元公司债券,年利率为8.32%。由于西部石油勘探开发的前景好,许多证券基金都看好石油有限公司的公司债券发行。在此情况下,该石油有限公司决定向国内几个基金发行公司债券,先后与5个基金签订了购买公司债券的协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公司法规定哪些公司可以发行公司债券?本案中的石油公司可以吗?
(2).该石油有限公司擅自决定发行公司债券的行为是否违法?说明法律依据。
(3).什么是信息公开原则?该石油公司向几家基金发行债券的行为是否违反了此原则?找出法律依据。
(4).在公开公告有关文件前,能否公开披露有关信息?石油公司的做法是否妥当?
答:(1).《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者其他两个以上的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可以发行公司债券。
本案中的石油公司在注册资本、净资产、拟发行的公司债券总额等方面均符合《公司法》

的有关规定,可以发行公司债券。
(2).是违法的。
发行公司债券必须依照《公司法》规定的条件报经国务院授权的部门审批。
本案中,石油公司未经有并部门批准。
(3).信息公开通常包括证券信息的初期披露和持续披露。
信息公开原则要求公开的信息应真实、完整、及时。
该石油公司的行为违反了信息公开原则。
《证券法》规定公开发行前,应公告公开发行募集文件,并将文件置备于指定场所供公众查阅。
《公司法》规定,发行公司债券的申请经批准后,应当公告公司债券募集办法。
(4).《证券法》规定:发行债券的信息依法公开前,任何知情人不得公开或者泄露该信息。
而本案中,石油公司在公开有关文件前,与几个基金会签订了协议,显然不妥。


操纵市场与证券欺诈
*10、1999年4月,A省甲市发起设立一家综合类证券公司(以下简称A甲证券)。在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张某为甲市经委工作人员;李某原为A省某会计事务所高级会计师,但因1997年为一家上市公司办理有关会计事务有重大违法违纪行为被吊销会计师资格;吕某现同时兼任另一家证券公司的监事。这些情况没有向证监会报告。公司成立后,为了自营购买某股票,于1999年10月10日至10月25日,动用资金520万元,其中绝大部分是占用客户存入的保证金。这些情况被证监会发现。
请结合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张某、李某、吕某是否可以担任证券经营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说明理由。
(2).综合类证券公司可以经营哪些业务?
(3).A甲证券的行为是否构成了欺诈客户?
(4).A甲证券将自营业务和经纪业务混合操作是否违反了法律规定?
(5).A甲证券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才可以获准设立综合类证券公司?
答:(1).张某不可以。《证券法》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在证券公司中兼任职务。
李某不可以。《证券法》规定:因违纪行为被撤销资格的注册会计师,自被撤销资格之日起未逾5年,不得担任证券公司的董事。
吕某也不可以。《证券法》规定:证券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和业务人员不得在其他证券公司中兼任职务。
(2).①证券经纪业务;
②证券自营业务;
③证券承销业务。
(3).构成了欺诈客户的行为。
A甲证券在营业中违背客户真实意思,擅自挪用客户保证金炒作,为自己牟取利益,损害了客户的利益。
(4).违反了《证券法》有关综合类证券公司必须将其经纪类业务和自营业务分开办,业务人员、财务账户均应分开,不得混合操作的规定。
(5).①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5亿元;
②主要管理人员和业务人

员必须具备证券从业资格;
③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合格的交易设施;
④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自营业务与经纪业务分业管理的体系。


11、 夏华公司是从事生物技术开发的国有企业,与某生物研究院科技实业公司作为发起人,发起设立夏华股份有限公司,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2500万股,每股面值1元。1999年7月12日,夏华公司与甲证券公司签订了股票承销协议,由甲证券公司承销夏华公司股票2500万股,发行价为每股6.88元,承销期为7月12日至8月27日。按照协议规定,承销期结束时,甲证券公司如未售完2500万股夏华公司股票,则应全部自行购入。事实上,至8月27日,承销期届满时,仍有541万股股票未能售出。甲证券公司由于资金紧张,不愿购买售后剩余的541万股股票。遂向夏华公司提出将541万股股票全部退还给夏华公司,夏华公司不允,于是甲证券公司又在承销手续费等问题上提出新的要求,双方协议未果,诉至法院。
请结合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定义证券代销、余额包销、全额包销的概念。
(2).本案属于哪种承销方式。
(3).证券包销与代销的区别。
(4).本案中,某证券公司提出退还股票给夏华公司是否合理?
(5).如果夏华公司发行的股票票面总值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法律规定应如何承销?
答:(1).代销:指证券承销商不担保证券的全部发行,只是利用自己的经验、网点、专业力量尽力推销,在承销期限届满后,将筹集的资金和未能销出的剩余证券还给发行人。
余额包销:指证券承销商按照与发行人约定的发行条件和发行总额向社会公众推销证券,如果在承销协议规定的承销期届满时,证券未能全部售完,则将未售出的部分按发行价格全部买进。
全额包销:指证券承销商首先以较低的价格将发行人拟发行的证券一次性全部买下,然后以较高的价格在市场上销售给投资者。
(2).本案属于余额包销。
(3).包销:承销商属于买方地位,证券发行人属于卖方地位,是一种特殊的买卖合同。风险由承销商承担,属于行纪行为。
代销:承销商属于代理人地位,证券发行人属于被代理人地位,是典型的民事代理行为,风险由发行人承担,券商只收取代理费。
(4).不合理。
协议表明证券公司为夏华公司包销2500万股股票,是余额包销,在余额包销方式下,剩余的股票应自行购入。
(5).应由承销团承销。
承销团是指在一次发行证券承销合同中,多家证券公司联合起来共同组织承销合同,共同担当承销人,共同承担风险的组织。


12、1998年5月初,甲证券公司以100多人的名义开设自营账户炒

作M股票,成为炒作M股票的庄家。5月底,甲证券公司大量买入M股票,持仓量由5月初占总股本的15%,增加到5月底的19%,至6月底,再次大量建仓,持仓量占股票总股本的22%。甲证券公司用自营账户买卖M股票,运用资金共5.2亿元,并使用不同的账户对M股票作价格数量相近,方向相反的交易,拉高股票价格,使该股票价格由6.42元升至13.74元,该证券公司实际上已操纵了M股票价格的涨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行为有几种?说说具体内容。
(2).甲证券公司的行为属于哪几种?
(3).你认为操纵市场行为有什么危害?
(4).应该如何防范证券市场操作行为?
(5).甲证券公司可能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06-07第一学期)
答:(1).①单独或者合谋,集中资金优势,联合或者连续买卖,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的行为。
②与他人串通,以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相互买卖证券或者进行虚买虚卖,制造证券交易虚假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的行为。
③以自己为交易对象进行不转移证券所有权的自买自卖,以影响证券价格或者证券交易量的行为。
(2).本案中,甲证券公司动用资金5.2亿元,使用不同的账户对M股票作价格数量相近、方向相反的交易,提高股票价格,是集中资金优势连续买卖证券的行为,属于第一种。
甲公司以自己为交易对象进行不转移所有权的自买自卖,影响证券价格,属于第三种。
(3).是竞争机制的天敌。
是盘剥投资者的工具。
是形成虚构的供求关系的罪魁。
(4).①大量持股报告义务;
②禁止单位以个人名义开户买卖证券;
③禁止挪用公款买卖证券;
④禁止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炒作上市交易股票。
(5).根据不同情况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非法所得、罚款、限制或暂停其证券经营活动和证券业务。


持有公司股份5%的公告
*13、1993年9月30日,深圳宝京(集团)上海公司(简称:宝京上海公司)向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和延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延海公司)报告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告,声明已持有延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5%以上的股份。经调查,1993年9月29日,宝京上海公司持有的延海股票为4.56%,在此之前,其关联企业宝阳公司和宝灯公司在9月28日所持有的延海股票就分别达到了4.52%和1.57%,合计6.09%,已经超过了法定报告义务要求的比例。而在9月30日,宝京上海公司仍下单扫盘,截至1993年9月30日,宝京上海公司报告并公告时,三个公司合计持有的延海股份已达17.07%。另外,1993年9月30日,宝京上海公司的两个关联企业分别将其持

有的延海股票共114.77万股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卖给了宝京上海公司,24.6万股卖给了其他股民。经研究,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宝京上海公司及其关联企业作出处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证券法对上市公司收购中的持股披露制度是如何规定的?
(2).设立上市公司收购的持股披露制度的出发点是什么?
(3).本案中宝京上海公司及其关联企业违反了信息披露制度,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4).如果宝京上海公司通过证券交易所持有延海实业股份30%时,并且继续收购,应当怎么办?程序是什么?
答:(1).《证券法》规定: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的5%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3日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以公告,
在上述规定的期限内,不得再次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
《证券法》规定: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的5%后,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其所持该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比例每增加或者减少5%,应当依照规定进行报告和公告。
在报告和公告后2日不得再次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
(2).出发点在于:维护被收购公司股东的利益;维护证券市场的公平秩序;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管理。
(3).本案中宝京上海公司及其关联企业违反了信息披露制度,主要表现在:
①9月28日,宝京上海公司的关联企业持有的股份已超过了5%,宝京公司就应该作出报告并公告,并且在3日内不得买卖该股份,而其仍大量收购。
②9月29日,其所持延海股份已过10.6%,应再行公告,并在限期内承担不得再行买卖和报告、公告义务,但其却又一次没有履行该义务。
③9月30日,其持有延海股份17。07%,其后才进行报告并公告,而其关联企业又将其持有的延海股票大量抛出。
(4).发出收购要约。程序是:
①发出要约前的报告程序:向证监会报送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
②收购人应在报送其收购报告书之日起15日后,公告其要约。
③收购要约的期限届满,收购人持有的被收购公司的股份数达到该公司发行股份总数的75%以上的,该上市公司的股票应当在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交易;达到该公司已发行的股份总数的90%以上的,其余仍持有被收购公司股票的股东,有权向收购人以收购要约的同等条件出售其股票,收购人应当收购。


14、1996年4月,某股份公司的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当年,每股收益0.4元,以后逐年下降。1998年8月,该公司中期报告表明,中期净利润7797.76万元,是去年同期的473倍。1999年1月

,该公司在某家证券报上刊登的1998年年度报告中称,1998年实现利润5.7亿余元……每股收益0.715元,净利润3.75亿余元,是去年净利润的1005倍,分配预案每10股转送8.9股。同年2月24日,该股票成交量创了4996.7万股纪录,换手率28%,成交金额达17.93亿元。与此同时,各种不利传闻在场内外流传,对此,该公司在报纸上刊登公告,其董事长李某也通过新闻媒体向外传递公司业绩高速增长毋庸置疑等信息,负责年报审计的某会计师事务所公开表示财务报表是真实准确的。据调查,该公司的几大股东在1998年中期报告披露之前低价大量购进股票,抢在1999年3月之间高价抛售,大量获利,而该公司所称其实现的5.7亿元利润中,虚假利润5亿多元。
根据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证券法规定了哪三种不法证券交易行为?
(2).本案属于其中的哪种?
(3).简答证券法对此禁止交易行为的具体规定。
(4).本案中哪些单位和个人应承担法律责任?
(5).证券信息公开包括发行信息公开和持续信息公开,请简答其具体内容。
(6).说明我国证券法规定的信息公开的原则。
答:(1).不法交易行为有: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证券欺诈行为。
(2).本案是利用虚假信息误导或影响证券交易行为,属证券欺诈行为。
(3).具体规定:
①编造并且传播虚假信息,影响证券交易的行为。其主体主要是国家工作人员、新闻传播媒介从业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
②证券业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在证券交易中作虚假陈述或信息误导的行为。
(4).该公司及其几大股东、某会计师事务所、该公司董事长应承担法律责任。
(5).发行信息公开主要是指投资者对股票发行人的经营状况发展潜力进行细致评估。包括对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书的披露。
持续信息公开包括定期信息公开和重大事件信息公开。定期报告是上市公司信息持续公开的最主要形式,年度中分两次定期向公众公开报告,即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
(6).我国证券法规定信息公开的原则是;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