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论

理论

理论
理论

文献信息需求:动力。医药卫生领域

2.文献信息资源:对象。

3.文献检索工具:工具。

4.文献检索语言:规则。

文献信息资源的类型; 载体类型划分、出版类型划分、加工程度内容性质。

常用的图书分类法:中图法分类

文献检索方法:1.检索工具法2.浏览法3.引文追踪法4.综合法

检索结果的评价指标:查全率和查准率

扩大检索范围的方法

1.增加相关词进行检索(同义词,全称简称、上位概念、下位概念),使用OR运算符。

2.减少AND或NOT的使用次数。

3.由精确检索变模糊检索。

4.用截词检索。

5.调整限定的字段。题名改文摘或全文。

6.放宽限定条件。如扩大时间范围,取消文献类型限制等。

7.使用更多的检索途径进行检索。如主题词途径。使用其他系统。

缩小检索范围的方法

1.增加主题概念面,并用AND算符检索。

2.使用位置算符或NOT排除无关概念。

3.用精确检索。

4.选用更确切的下位概念。

5.限定字段检索。

6.增加限定条件。如缩小出版时间范围,限定文献类型、语种、核心期刊。

7.采用主题词途径检索,选定副主题词,加权不扩展检索,使用下位主题词。限定检索范围为一子集或子库。

CBM检索规则

逻辑符检索

AND”(逻辑与)

“OR”(逻辑或)

“NOT”(逻辑非)

优先级()NOT AND OR

通配符检索单字通配符(?):

任意通配符(%):

短语检索

检索词中含有“-”、“(”、“,”等特殊符号时

半角双引号("")

模糊检索

输入的检索词包含在命中文献的检索字符串中

二次检索

在已有检索结果的基础上再检索,逐步缩小检索范围

智能检索

CBM特色

自动实现检索词、检索词同义词、检索词对应主题词及该主题词所含下位词的同步检索

限定检索

限定年代、文献类型、研究对象、性别等

高级检索:检索字段18个

系统默认:不加权扩展

?Pubmed的检索规则

1. 逻辑运算符: AND OR NOT 大写

2.词语自动转换:自然语言转换

3.截词检索功能

4.短语精确检索

用双引号来强制系统进行短语检索。

例如:“oxygen free radicals” (不再自动转换匹配和扩展检索)

5.著者检索

姓前名后,姓用全称,名用首字母。全称。缩写。

Smith SR

6.字段限定检索

[ ] P47不同字段作者[AU] 语种[LA ]

7.期刊检索

SD

AND 默认算符,要求多个检索词同时出现在文章中

OR 检索词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出现在文章中

AND NOT 后面所跟的词不出现在文章中

通配符* 取代单词中的任意个(0,1,2…)字母

如transplant* 可以检索到transplant, transplanted, transplanting…

通配符? 取代单词中的1个字母

如wom?n 可以检索到woman, women

W/n PRE/n 两词相隔不超过n个词,词序不定quick w/3 response 两词相隔不超过n个词,词序一定quick pre/2 response

“”宽松短语检索,标点符号、连字符、停用字等会被自动忽略“heart-attack”

{ } 精确短语检索,所有符号都将被作为检索词进行严格匹配{c++}

优先级顺序:

OR> W/n、PRE/n > AND > AND NOT

Sci 优先级:Same>Not>And>Or

* 0——多个

?1个

¥0或1个

Pubmed 的自动词语匹配功能能将检索词自动转换的有:mesh转换表期刊转换表短语表

检索语言包括:分类语言主题语言代码语言

Ncbi 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

Limits 字段限制

Pubmed 数据库内容:medline in process citations publisher-supplied citations 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常用法追溯法分段法

Sciencedirect数据库提供了:email提示服务,检索史的管理其他功能。

Mesh主要由:主要词变更表。字顺表,树状结构,副主题词表四种构成。

1、CBM具有_____基本检索___、_____主题检索_____、____分类检索_______、______期刊检索______、_______作者检索_____等主要检索途径。

2、CBM收录文献的分类依据_____《中国图书馆分类法》_____的______R_____类。

3、CBM的分类检索中,可使用____分类号______和_____分类导航_______两种检索入口进行检索。

4、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可按学科分为理工A、理工B、理工C、农业、医药卫生、文史哲、政治军事与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经济与管理等____10_____ 个专辑。

5、PubMed的“临床咨询”中可在检索疾病____病因etiology_____、_____诊断diagnosis______、______治疗therapy______、______预后prognosis_____四个方面的文献。

6、.Sciencedirect全文数据库中,收录Physic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 Engineering.Sciences > Immunology and Microbiology主题的期刊有____146____ 种,电子书有____200____ 种,丛书有_____19___ 种。(题目有点问题,我是用Life Sciences> Immunology and Microbiology 做的)

1.按文献信息的出版类型划分,可分为图书、期刊和特种文献.

2. CBM数据库根据医学主题词表(MESH词表)和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进行主题标引,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医学专业分类表进行分类标引。

3.若某参考文献为:Mbulaiteye SM, Bhatia K, Adebamowo C, Sasco AJ.HIV and cancer in Africa: mutual collaboration between HIV and cancer programs may provide time ly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data[J]. Infect Agent Cancer. 2011 Oct 17;6(1):16. 则

该参考文献的第二作者是Bhatia K,发表在HIV and cancer in Africa杂志,第17卷上。

4.搜索引擎一般由搜索器、索引器、检索器三部分组成。

5.在SD数据库中,逻辑运算符ANDNOT、AND、OR的优先级顺序从高到低为_or>and>a ndnot_____。

6.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中,论文《乳酸菌抗氧化及降血脂效果的研究》的作者为朱光华。

7.截词检索时,CBM数据库中使用的截词符为“%”, Pubmed数据库中使用的截词符为“*”

文献信息资源类型:

按载体类型:书写型、印刷型、微缩型、视听型、电子文献。

按出版类型划分:图书期刊会议文献科技报告政府出版物专利文献技术标准产品资料学位论文技术档案

按文献内容的加工深度和内容性质划分: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零次文献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5大部类: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综合性图书

22个基本大类

Mesh词种类:叙述词(主题词)

款目词

限定词(副主词)

特征词

Mesh选词原则首先专指词

次选组配词

选择上位词或近义词

数据库检索途径:主题词途径关键词途径分类途径提名途径著者途径

检索效果评价:信息检索评价(检索系统评价检索效果评价)

查全率和查准率

Google:“+”后有词

“-”无词

“~”同义词

Intitle 网页标题

Intext 只在网页的正文中检索

Inanchor 一个链接内文本搜索

Site 局域网

Inurl mp3文件

Link 链接

Filetype 特定文件

Daterange 特定时间

Related 相关内容

Infor 特定网页

1.简述文献的构成。

答:现代文献由四要素构成:文献信息、文献载体、符号系统和记录方式。

2.简述医学文献的特点。

答:数量庞大、载体多样化、多文种化、学科交叉出版分散、知识信息更新加快、交流传播速度加快、电子化发展趋势。

3.简述文献检索的概念和类型。

答:概念:广义的文献检索包括信息的存储和检索两个过程,是指将文献按照一定方式集中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按照文献用户需求查找出有关文献或文献中包含的信息内容的过程。

狭义的信息检索即从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中,通过一定的检索途径或检索方式查找出需要的信息的过程。

类型:①按照检出结果的形式划分:书目检索、全文检索、引文检索。

②从情报检索角度划分:文献检索、数据检索、事实检索。

③按照线索手段划分:手工检索、计算机检索。

4.简述文献检索系统的评价因素。

答:报道信息的准确性、报道信息的及时性、索引体系的完善程度、对信息标引的深度、查全率和查准率。

5.什么事查全率和查准率,二者之间有何关系?

答:查全率(R)和查准率(P)是检索系统最为流行和重要的两个性能和效果评价指标。

R=检出的相关信息量/检索工具中相关信息总量X100%

P=检出的相关信息量/检出的信息总量X100%

两者之间存在互逆关系,即如果检索工具的查全率较高,则其查准率将相对下降;反之查准率高,则查全率低;而且查全率和查准率只能相对提高,二者永远不可能同时达到100%。

6.试述文献信息的类型。

答:①按文献信息表现形式划分:文字型、视频型、音频型、数字型

②按文献信息的出版类型划分:图书、期刊、政府出版物、科技报告、专利文献、会议文献、学位论文、标准文献、产品样本说明书、技术档案

③按文献信息的载体形式划分:印刷型、缩微型、声像型、电子型

④按文献信息的加工程度划分:

⑴零次文献信息:书信、手稿、实验数据、观察记录、笔记、内部档案等。特点:内容新颖,但不成熟,难以查询。

⑵一次文献信息:期刊论文、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报告等。特点:内容新颖、详尽,因而是文献信息的最主要来源和检索对象,但其量大、分散而无序,对其查找与利用带来不便。

⑶二次文献信息: 目录、索引和文摘等。特点:报道性和检索性,主要作用是提供查找文献信息的线索,故又称为检索工具。

⑷三次文献信息:综述、进展、年鉴和百科全书等。

7.试述电子文献资源的概念与特点。

答:电子文献资源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把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文献存储在光、磁等非印刷纸质的载体中,以电信号、光信号的形式传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和其他外部设备等方式再表现出来的一种新型文献资源。

特点:1.存储介质和传播形式的改变

2.信息的表现形式多样化

3.文献资源类型多样化

4.多层次的信息服务功能

5.更新速度快、时效性强

6.具备检索系统或功能

7.检索访问不受时空限制

8.试述医学电子文献资源的类型。

答:1.参考数据库

2.全文数据库

3.事实与数值数据库

4.电子图书

5.搜索引擎/分类指南

6.网络学术资源学科导航

7.其他因特网电子资源

9.什么是检索语言?检索语言揭示感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哪几种?

答:检索语言是用于描述检索系统中文献的内容特征及外表特征和表达用户检索提问的一种专门的标识系统。

逻辑关系:①等同关系

②从属关系

③相关关系

10.简述检索语言的类型。

答:①按照检索语言中所使用词语的受控情况划分:规范语言、非规范语言

②按照检索标识设置的时间划分:先组式语言、后组式语言

③按照检索语言所描述的信息特征划分:

描述文献内容分类语言

特征的语言代码语言关键词语言

主题语言标题词语言检索语言单元词语言

叙词语言

描述文献外表书/刊/篇名

特征的语言著者/团体著者

引文

代码/序号

11.主题语言有几种?简要阐述其特点。

答:1.关键词语言 2.标题词语言 3.单元词语言 4.叙词语言

特点:直接以语词作为检索标识;以字顺作为主要检索途径;以特定的事物、问题、现象,即主题为中心集中信息资源;通过参照系统等方式揭示概念之间的关系。

12.试述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途径与步骤。

答:方法:1.常用法2.追溯法3.分段法

途径:1.分类途径 2.主题途径 3.著者途径 4.号码途径 5.其它途径

步骤:1.分析课题,明确检索需求 2.选择检索工具和方法 3.选择检索标识和检索途径 4.执行检索 5.检索结果处理及获取原始文献

13.试述计算机文献检索方法与步骤。

答:步骤:

1. 分析课题确定主题概念

2. 选择检索方式和数据库

3. 确定检索途径

4. 编制检索策略

5. 检索策略的反馈调整

6. 检索结果的输出

方法:

1. 布尔逻辑运算符

2. 位置算符

3. 字段限定符

4. 截词算符

伊格尔顿《理论之后》的思想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83158723.html, 伊格尔顿《理论之后》的思想分析 作者:柯晓蓉林映春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05期 摘要:作为特里·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1943-)的经典之作《理论之后》,凭借其对文化理论的抨击,作者严谨的构局,准确的文字,独特的批判风格,一度被誉为“对文化理论现状最有影响力的小说”,至今在世界文化理论界都备受推崇。特里·伊格尔顿对于传统文化理论、政治格局的阐述一直被不断的注解,笔者结合自己对特里·伊格尔顿理论的研究和现代文化理论的认识就伊格尔顿《理论之后》的思想进行分析。 关键词:伊格尔顿;理论之后;思想分析 中图分类号:I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558(2015)05-0105-05 《理论之后》是一部极富教育理念和人文主义的著作,相较于目前市场上诸多受欢迎的 著作,它没有极富感染力的大场面,没有跌宕起伏的内容,但就是凭借其对文化理论的剖析和对自身批判的表达,对每一个文化理论者都有积极的借鉴作用。《理论之后》是由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伊格尔顿基于现有正统的文化理论不能解决很多尖锐问题,同时也不能满足现有政治格局的前提下提出的驳斥。作者一方面渴望该书为对现有文化理论存在质疑的学生提供一个必要储备,另一方面希望《理论之后》能够给文化理论方面注入新的活力。正如伊格尔顿一直以来坚持的立场,他不是后马克思主义者,他始终在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去观察和思考。 一、伊格尔顿与《理论之后》 伊格尔顿是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在包括英国在内的诸多国家的文化理论发展 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剑桥到牛津,从讲师到正教授,他一直沉醉在对学术体制的抨击,并一度被认为是后生可畏。由于在英国的大学中,欧洲结构主义的狭隘性和左翼思想的促使,他只能接受后结构主义的片面方面,却从根本上否定另外一方面的存在,他对对经典结构主义的形式主义产生了怀疑,对结构主义存在严重的误解却可以接受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的批判。这就造成了自身能力与外界知识素养的矛盾。 看到伊格尔顿的新书《理论之后》,很多人不禁对伊格尔顿宣告理论终结失望的时候, 我们不妨去源头本身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与其说《理论之后》是一本伊格尔顿关于文化理论存在与否的考证,不如说它是作为伊格尔顿两个层面的交流与探讨,一个是作为理论实践者的伊格尔顿,一个是作为理论良知者的伊格尔顿。在两种不同身份中不停的发生着质点转换的伊格尔顿的个人对于文化理论的思索,出于自身坦率正直的性格,他对文化理论是深信不疑的,但是作为自己骨子里对于文化理论的固执,他抛弃了自身的文化理论责任感,以一个外行人的身份去对文化理论进行说理[1]。所以,文章的很大篇幅都是两种人格的争论,但是随着后来“外行的说教者”占据的力度增大,在他的论述中批判性的思想越来越占据正统,甚至在自己书

_隐含的归纳_优选论中的音系不透明现象_介绍

《当代语言学》第12卷2010年第2期182-185页,北京 《隐含的归纳:优选论中的音系不透明现象》介绍3 J.M cCarthy著郭中子 1.引言 《隐含的归纳:优选论中的音系不透明现象》(H idden Generalizations:Phonologica l O paci2 ty in O pti m ality Theory)是Equinox出版社于2007年出版的“优选论前沿”系列丛书之一。作者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语言学系教授John J.McCarthy。本书是第一本以优选论为理论基础,全面分析音系不透明现象的著作。传统的生成音系学理论允许在表层和底层形式之间出现一系列的中间层面的表达形式,这些表达形式是规则按照一定顺序应用的必然结果。根据应用顺序,规则之间存在四种排序:(1)馈给排序,(2)反馈给排序,(3)阻断排序,(4)反阻断排序。在四种音系规则关系中,音系的不透明现象主要与反馈给和反阻断关系有关。McCarthy在本书的第11页对音系不透明现象重新进行了限定,即例(1): (1)音系的不透明性 一条形式为A→B/C__D的音系规则P是不透明的,如果具有以下特征的表层结构: a.在C__D音系环境中出现A b.由规则P推导得出B,且B出现在除C__D以外的音系环境中, c.未由规则P推导而得并出现于C__D音系环境中的B。 下面以Bedouin阿拉伯语为例,描述该语言中出现的音系不透明现象。在该语言中,当软腭音出现在前元音之前,就会发生腭化。删除原则(规则A)和腭化(规则B)形成阻断关系,因为删除原则去除前高元音,使软腭音无法腭化。但是当腭化与删除原则构成反阻断关系时,如例(2)所示,即使前高元音不出现在表层形式中,也同样会诱发软腭音的腭化。 (2)Bedouin阿拉伯语中的反阻断现象: 总之音系不透明现象是表层形式中无法直接看到的音系交替现象。优选论是以表层制约为核心的语法理论,为了解决音系不透明现象所涉及的推导问题,McCarthy提出了优选论的最新发展即“优选论的候选项链”理论(OT with Candidate Chains,简称OT2CC)。全书共244 3本文在写作中得到了马秋武教授的帮助,特此感谢。文责自负。

观察渗透理论提出的背景

一、“观察渗透理论”提出的背景 汉森的“观察渗透理论”的提出主要针对逻辑实证主义的中性观察来说的,历来许多科学家论述科学理论体系时,往往强调它的感觉基础,即认为科学认识是从感觉开始(包括观察与实验)然后从中概括出概念,概念组成科学判断和推理,得出定律,再进行更高层次的概括而得出理论以至于原理,提出感觉先于理论,后来逻辑实证主义更提出,观察是绝对“中性的”,观察语言是最“公正”、“客观”因而是最“可靠”任何理论语言都必须能还原为观察语言,这才是可靠的理论;否则就是“形而上学”空谈,一律取消!于是他们提出观察语言和理论语言可以绝对分开的基本观点,并由此推演出逻辑实证主义的一系列观点,逻辑经验主义认为观察语言不依赖于理论语言,即对理论语言保持中立;而理论语言则依赖观察语言通过对应规则从观察获得意义,波普尔虽然强调理论先于观察,但对他而言,观察仍然是中性的,汉森反对逻辑经验主义的这一传统观点,并用观察渗透理论的观点与之分庭抗礼。 二、“观察渗透理论”的含义 “观察渗透理论”是汉森的整个哲学思想体系的基石,所以首先要弄清其含义,总的来说,这一理论告诉我们,观察并非对物象“刺激”的消极的机械反应,而是受观察者的理论影响和支配,使不同理论观点的人可能把同一对象观察成不同的样子,其不同的程度相应于他们相互分歧的程度,理论差异小,则观察结果的不同也小,理论如果相对立的,则可能把同一对象看成不同的东西,比如:在他的《发现的模式》的开篇中写到,假定有两位生物学家在显微镜下观察同一张已制备好的玻片,如果问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也许会作出不同的答案,一位把面前的细胞看成一堆异物,比如是一种人为现象或者是一块由于染色技术不合适而产生的凝结物,这块凝结物与体内细胞毫无相关,而另一位生物学家则辨认出这个凝块是一个细胞器官,即“高尔基体”。 观察渗透理论 “观察渗透理论”,是美国科学哲学家汉森提出的著名命题。这个命题指出了我们的任何观察都不是纯粹客观的,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观察者观察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的观察结果。“观察渗透理论”摧毁了逻辑实证主义所追求的科学合理性。 它重点表征了“先行信息”在人的视角转换中的意义;科学活动中的观察渗透理论是一个关于科学的概念框架的变换问题,而哲学层面考察的则是主体的“先行具有”、“先行掌握”和“先行视见”等精神的本质力量对于现实的认识活动的条件性。 观察和理论的关系问题是科学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首先,观察依赖于理论,观察渗透着理论。理论决定了观察的目的和对象。在科学的研究中,人们都要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观察对象和范围。科学观察基本上都是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进行的。科学观察的目的不外乎是为了作出新的发现或检验已有理论或假说。用观察来检验一个理论,即是看是否能观察到理论所预言的现象。 第二,观察必须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理论决定了观察到什么。在观察中如果以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理论为指导,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观察的客观性;相反,当不完备甚至错误的理论或观点渗透到观察中时,就会导致错误观察。理论可以纠正一些错误的观察。 第三,任何观察陈述都是用某种理论语言构成的,理论提供了观察语言。一种情况是,有些观察陈述明显地用到一些理论术语,而离开了有关的科学理论就不可能理解这些观察陈述。第二种情况是,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概念,实际上过去曾是科学家在科学探索过

心理学相关理论及效应

心理学相关理论及效应 1、破窗效应: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制度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是,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制度多,有效的执行少。长此以往,企业的发展会很尴尬。对公司员工中发生的“小奸小恶”行为,管理者要引起充分的重视,适当的时候要小题大做,这样才能防止有人效仿,积重难返。 2、木桶理论:由美国的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若仅仅作为一个形象化的比喻,“木桶定律”可谓是极为巧妙和别致的。但随着它被应用得越来越频繁,应用场合及围也越来越广泛,已基本由一个单纯的比喻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这由多块木板组成的“水桶”不仅可象征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班组,也可象征某一个员工,而“水桶”的最大容量则象征着整体的实力和竞争力。 3、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圣经马太福音》中有一句名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社会学家从中引申出了“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以描述

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二、儿童语言获得理论当今国外的三大儿童语言获得理论为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后天环境理论认为,儿童语言能力完全是后天获得的,是由后天的经验形成的,它强调模仿和强化。模仿说是1924年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提出的。他认为,儿童的语言是通过模仿父母的语言而获得的,是其父母语言的翻版。强化说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他认为,儿童模仿正确,就会得到成人的认可或鼓励,即受到强化。但后来的大量观察表明,儿童并不仅仅通过模仿获得语言。先天决定理论比较有影响的有两种:以乔姆斯基(N.Chomsky)为代表的“LAD理论”和以伦内伯格(E.H.Lenneberg)为代表的“关键期理论”。乔姆斯基认为,儿童头脑中存在着一个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先天的“语言获得机制”,所以当儿童一生下来,听到各种各样的话语,就触动语言获得机制开始工作。“儿童语言学习就像儿童的身体在适宜的环境刺激和营养条件下,按预定的方式生长和成熟一样”。伦内伯格(E.H.Lenneberg)认为,儿童语言的发展是自然成熟的,随着儿童的大脑和生理发音器官等生理机能发育到一定阶段,受到适当的外因的刺激,就能使潜在的与语言相关的生理机能转变为实际的语言能力,所以儿童语言能力的获得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的。同时伦内伯格还提出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概念,他指出,在儿童语言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段时间,在两岁至12岁这段时间内,由于生理因素的作用,语言的习得

最为容易,超过这段时间,语言能力的发展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发展的速度大为放缓。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理论的代表人物为加拿大心理学家唐纳德·赫布(Donald Hebb)。他认为,“人类之所以有言语功能,一方面是因为大脑中先天就有专司言语功能的特殊结构(言语中枢),具有处理抽象语言符号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后天经验的作用和语言环境的影响”。我国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克抗在前三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儿童语言发展理论——语觉论。他对当今国外存在着的三大儿童语言获得理论,即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做了客观的分析,并对三大理论作了某种继承和发展的工作,尤其是对伦内伯格的理论作了继承与发展。语觉论在继承儿童言语能力是天生、遗传的基础上,对伦内伯格的“关键期”理论本身给以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重视,认为儿童获得语言具有“关键期”(也称“最佳敏感期”),同时又发展了“关键期”理论。语觉论提出:(1)儿童语言的发展靠先天遗传的只是语觉能力,即对语音和语义的感受与辨识的能力,而非全部言语能力。 (2)由于除了语音、语义的感受与辨识能力以外的言语能力,如词性识别和词组构成分析等方面的能力,需要在后天通过学习才能获得,儿童在后天仍需要有一段教育与学习过程才能更有效、更深入地掌握某种语言。 (3)在伦内伯格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也称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基础上作出一条“儿童语觉敏感度曲线”。如图2所示。

100个经典“理论、效应、法则的核心含义

?蝴蝶效应(千万别忽略你身边的小事) 鲶鱼效应(鲶鱼能激发你的潜能) 羊群效应(理性思考,不盲目做羊群) 青蛙现象(居安应思危) 破窗理论(环境有力地改变了我们的思维) 鳄鱼法则(懂得放弃,上天会为你打开别一扇窗) 刺猬法则(“疏者密之,密者疏之”———是成功之道) 手表定律(目标多只会失败,目标只有准确才能成功) 二八定律(做生活中的20%,你就成功了) 木桶理论(有时三个臭皮匠好比一个诸葛亮) 马太效应(弱者愈弱、强者愈强) 多米诺骨牌效应(做好事情的每个环节,才能远离失败)丁蟹效应(理性想考,但不能逆着大势) 瓶颈效应(协调各个环节才能摆脱瓶颈效应) 鸟笼逻辑(理性思考,不要总是让别人改变自己) 责任分散效应(时刻不降低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 帕金森定律(用最短的时间,做好你应该做的事情) 晕轮效应(不因为别的人光环,而改变客观的思维) 墨菲定理(越害怕的东西越是可能发生,改变心态最重要)彼得原理(“拉动”“推动”才能自我进步、提升) 不值得定律(不是值得的东西也去认真做好——成功者)狼群效应(重视集体的力量) 霍桑效应(提高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是员工情绪)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丛林法则(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习得性无助(习惯一形成,短时时内很难改变) 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学会欣赏、赞美别人) 虚假同感偏差(改变主观认同,学会客观调查) 培哥效应(记忆也有方法) 250定律(得罪一位顾客,你就失去了250位顾客) 黑天鹅效应(意料之外的一点点,却又改变一切) 贝勃定律(少做锦上添花的事,多做雪中送炭的事) 蘑菇管理(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马蝇效应(每一个领导,都应学会激励之术) 凡勃伦效应(有时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 超限效应(刺激过多、过强会成反作用,学会适可而止)达维多定律(淘汰自己旧的东西、想法,不断超越自己)自己人效应(“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 苛希纳定律(用人不在多,用人贵精) 华盛顿合作定律(“三个和尚没水吃”) 蔡加尼克效应(没完成的工作,你会更记得) 迁移效应(知识和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重要性) 梅菲定律(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坐向效应(人与人的坐向对人的心理起着重要作用)

三大语言发展理论异同

三大语言发展理论的异同 摘要: 长久以来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理论通过不断的发展研究形成了三派主流观点,包括:“经验习得论”、“先天论”以及“交互作用论”。三派观点都围绕自身的主张,提出了诸多假设并得到了充分的理论证明,虽然其中仍可能存在不能解释的疑问,但都对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并且每一派中的许多不同的主张有丰富了对于儿童语言理论研究的深入讨论。 关键词:语言理论观点 我们要看到,三派观点虽然都有相对独立的理论立场,但三者之间也是存在联系。研究三者之间的异同,能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其中各派观点缜密的理论逻辑,有助于理解语言发展理论体系的全貌,并提炼出自己的观点立场,总结有意义的经验与思考。 经验习得论(行为主义理论)中强调了语言习得过程中环境影响的重要性。这个理论观点的代表人物B.F.斯金纳(B.F.Skinner)认为,由于儿童合乎语法的言语得到强化,所以他们学会了正确讲话。这就符合了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观点。在他的观点下,可以这样理解:言语跟其地行为功能一样,是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使儿童所习得的口头反应数量增的过程。言语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在由环境引起的、声音和声音联结的选择性强化的基础上。比如,如儿童在咿呀学语期间,会自发、无目的地发出各种声音,其中有些声音近似于成人的说话声,于是父母就对这些声音加以强化,使这些声音逐渐在儿童发声中占了优势地位。以此类推,在儿童逐步成长的过程中,对于环境刺激,或者通过模仿他人而产生的言语习惯,通过成人或者父母的强化,并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过程中,儿童实现了语言的发展。 先天论的观点指出,人类习得语言是生理上预先设定好的,是一种本能的和自然的过程。于是由语言学家N.乔姆斯基(N.Chomsky)为代表提出了人类配有“语言获得装置(LAD)”

语言学概论的理论体系

语言学概论课的理论体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李娟总体编写原则* 基本语言观念* 基本结构框架总体编写原则《语言学纲要》是上个世纪80 年代初徐通锵先生和叶蜚声先生合著的语言学概论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台湾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3 )。此后在海内外多次再版,广受欢迎。教材得到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编写原则符合基础语言学教学的需求。本次修订依然贯彻原著的这一编写原则,努力保持原书风格与特色,使修订内容与原书整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原教材的编写原则一贯而系统的理论体系精当而全面的内容选择深入浅出的阐述方式一贯而系统的理论体系概论课是语言学的入门课,要使学生了解这门学科的基本性质特征,掌握这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忌芜杂,求精简。原著《纲要》一书没有对语言学研究中的各种观念方法做面面俱到而浮光掠影的介绍,而是立足于基本的语言符号观念和结构思想,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为主线构建了理论阐述的基本框架。这就避免了使学生在缺乏语言学基础训练的情况下,因对各种观点理解肤浅不得要领而产生理论上的混乱和误解。教材努力使学生对语言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有较深入而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在结合语言事实分析论证中,也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理论分析能力的训练。教学实践证明,这有益于学生打下好的语言学基础。此次修订仍坚持这一原则。因此,虽然近几十年语言学发展迅速,出现各种研究学说,但作为语言学基础教材,并没有采用节外生枝的写法,而是吸收了一些重要研究进展,同时尽量保持原有的统一的理论框架。精当而全面的内容选择由于语言现象的复杂性,语言研究侧面的多样性,语言学理论的内容也是丰富的,作为基础课如何做内容上的取舍也要有一个原则,才能使学生把握住语言学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学习既能窥到学科的全貌,同时又构建出基本的语言学知识框架。不宜枝蔓过多,掩盖要点。确定基本内容框架后,在结合语言事实的分析上应具体生动,尽量多提供各种语言分析的实例,特别在联系汉语和汉语研究实际方面,具体分析应细致深入,以利于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具体语言研究结合起来。阐述方式深入浅出是任何一部基础课教材所应该具有的编写原则。原《纲要》一书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自然也是修订版所努力要达到的效果。这门课除了传授语言学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最终还要使学生感受到作为基础学科基础理论课的魅力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对语言科学的探求热情。尽量使用通达

观察渗透理论

“观察渗透理论”,是美国科学哲学家汉森提出的著名命题。这个命题指出了我们的任何观察都不是纯粹客观的,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观察者观察同一事物,会得出不同的观察结果。“观察渗透理论”摧毁了逻辑实证主义所追求的科学合理性。 逻辑实证主义坚信,科学作为一种追求真理的客观活动,其所坚守的理性标准一定是可被经验证实并符合逻辑规则的。“ 科学所作的一切,说到底不过是描述人类经验的规律性。所有的科学理论必定依赖于经验,正因为与经验相连,科学词汇才可能有意义”。2’3.45"’+1为了清楚地表明这一点,他们将理论词汇和观察词汇区分开来。“ 观察词汇”的无疑问是其理论的坚固基石,“ 理论词汇” 也是在此基础上得以解释和证实的。 然而,在科学观察面前,人类往往更要借助主体的能动性而不是事物的自然属性来获得经验知识,不同的主体甚至同一主体在不同条件下观察到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所以,人们开 构成的、以各种特殊语言和符号的逻辑形式加以着色的眼睛来“ 观看”的。“ 看”是我们所谓的渗透理论的操作。2+3% 657+1这一结论对科学哲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动摇了逻辑实证主义的合理性评判基础,还为其他学派(如历史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出发点。所以有人曾这样说过:如果说+# 世纪以来,科学哲学中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具体进步的话,“ 观察渗透理论” 肯定要算上一个。然而,随着这一理论的不断推进,有些科 认为,观察过程中始终充斥着观察者的主观理论,所以观察过程根本不具有客观性,而建立在观察经验基础上的科学事业也并不能称为客观的,所以不具有真理性,最终走向相对主义。虽然,反驳者们并不能以此就否定这一论题,但拥护者们却必须为这一理论的强度进行合理的辩护。它重点表征了“先行信息”在人的视角转换中的意义;科学活动中的观察渗 有”、“先行掌握”和“先行视见”等精神的本质力量对于现实的认识活动的条件性。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及特点

儿童语言发展阶段规律

附: 幼儿语言的发展过程有普遍的规律,需要经历前语言期和语言发展期两大阶段。—、前语言阶段(0 1.5岁) 前语言发展是语音的核心敏感期,围绕语音,幼儿发展了三方面的能力:前语言感知能力、发音能力、交际能力。 语音包括音素、音节、(音节:ZhaO ;可以分解成因素:Zh和ao )说话的语调、重音、停顿等规则。 (一)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 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分为辨音、辨调、辨义三种水平。 1、辨音水平(0――4个月):婴儿能分辨言语声音和其他声音的区别。 2、辨调水平(4——10 个月):语调是表示情绪状态的一种基本手段。辨调阶段幼儿开

始注意一句或一段话的语调,并感知语调所蕴涵的情绪。 3、辨义水平(10——18个月):幼儿能把音和义结合起来,对“灯”作出正确反应。 (二)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 1、单音发声阶段(0——4 个月): 2、音节发声阶段(4——10个月) 3、前词语发声阶段(10——18 个月) (三)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1、产生交际倾向(0——4 个月):这一阶段的交际需要来自于生理需求,如饿了,不舒服了。 2、学习交际规则(4——10个月):学会应答,出现听说轮流倾向,开启新话题,学会语调运用来表达情感。 3、扩展交际功能(10——18 个月):逐步学会用语音、语调和动作表情达到交际目的。 二、语言发展(1.5 ——) 语言发展期幼儿语言的发展可以从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技能三方面进行考察。 (一)语言形式的获得(语音发展、语法的获得)语言形式的获得包括对语音和语法的获得。 1、语音发展幼儿在语音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母语中相似的音常出错误。 2-6 岁幼儿语音的发展体现在语音辨别;发音能力发展,语音意识的产生。 (1)语音意识的概念及表现 语音意识是指幼儿自觉的辨别发音是否正确,自觉模仿正确发音,并自觉纠正错误发音的一种能力。语音意识的产生于2-3 岁。 语音意识表现在:能评价别人发音的特点,指出和纠正别人的发音错误;<番茄 花园12> 能有意识并自觉的调节自己的发音。 语音意识产生对教学的启示:幼儿语音意识的产生可以使我们在开展谈话活动中,让幼儿学习修补谈话,在讲述活动中,指出别人的错误,从而改正自己的发音。 2、语法的获得 语法是组词成句的规则。语法获得指幼儿对语句结构的获得,包括理解和产生不同结构的语句。对幼儿句子评定一是看句子长度,二是看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 从幼儿所讲语句的完整性和复杂性来看,幼儿句法结构的发展可分为不完整句、完整单句和复合句三阶段,三阶段之间有相互重叠的部分。 (1)不完整句阶段(单词句、电报句) 单词句(1——1.5 岁):爸爸、妈妈、球(表示:我要球。或者,这是球球)单词句的特点:与动作紧密结合;意义不明确、语音不清晰;词性不明确(饭:名词饭,动词吃饭)。 电报句(1.5 ——2 岁):娃娃排排(坐)电报句的特点:语句简略,结构不完整。句子成分常常缺漏,主要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略去连词、介词。 (2)完整句阶段(无修饰简单句——有修饰简单句——复杂句)无修饰简单句(2 岁):娃娃睡觉。——主谓结构;坐车车——谓宾结构简单修饰句(2—2.5 岁):两个娃娃玩积木。——主谓宾结构复杂修饰句(3 岁):阿姨给宁宁糖。——主谓双宾结构。(3)复合句阶段复合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关联较密切的单句合起来构成的句子。幼儿2 岁开始发展复合句,4—5岁发展较快。

各种常见理论、效应

蝴蝶效应,青蛙现象,鳄鱼法则,鲇鱼效应,羊群效应,刺猬法则,手表定律,破窗理论,二八定律... 转载自da转载于2009年11月09日 08:59 阅读(4) 评论(0) 分类:经典引用 举报 1、蝴蝶效应: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2、青蛙现象: 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3、鳄鱼法则: 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4、鲇鱼效应: 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 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5、羊群效应: 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6、刺猬法则: 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

生涯发展理论

生涯发展理论 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咨询中,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是自特质-因素理论之后,重要的生涯理论突破。这项理论使职业咨询从关心当前的职业适应,发展为着眼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从此,职业咨询从就业指导走向生涯规划辅导。其代表人物舒伯,便成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历史上自帕森斯之后又一位里程碑式的大师。 一、舒伯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形成概况 舒伯、金斯伯格、格林豪斯、施恩、加里?德斯勒等都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将人们生命周期中的职业生涯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假设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问题和任务,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完成这些任务的方法与对策。然而,舒伯是这一理论的集大成者;他是美国生涯辅导理论的大师,其生涯发展理论综合了差异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以及职业社会学的长期研究结果,系统地提出了有关生涯发展的观点。 二、舒伯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舒伯关于职业生涯的核心观点是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我们对我是谁以及我看来像什么的主观知觉,包括:身体、社交、性、感情、喜好、理智、职业、价值观和人生哲学。他认为,职业选择的历程就是自我概念实践的历程。人有一种驱动力,不断地将理解到的自己融入工作中,在工作中实践自我。他观点总结为14项: 1.人们在能力、人格、需求、价值、兴趣和自我概念等个人

特质上存在差异。 2.具有独特本质的个体,适合从事某些特定的职业范畴。 3.每种职业对应相应的一组个人特质;职业和个体之间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度。 4.个体特质(职业偏好、能力、生活)、工作环境以及自我概念,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自我概念会在青少年晚期后逐渐稳定和成熟,在职业生涯选择与适应上持续发挥影响力。 5.个体的职业生涯可归纳为一系列的生命阶段,包括成长、探索、建立、维持以及衰退几个人生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之间的转换经常受到环境或个人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然而,不确定的转换会带来新的成长、再探索、再建立的历程。 6.影响职业生涯类型(包括所有任职水平、谋职的次序、频率、持续时间)的因素有: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心理能力、教育、技巧、特质(需求、价值、兴趣、与自我概念)、生涯成熟及机遇。 2.主要任务:缩减工作投入,发展非职业角色,为退休做准备,做一直期望做的事。 3.阶段分期: ①衰减期(65-70岁)。按照自身能力的下降,减缓工作节奏,转移责任,以兼职代替全职。 ②退休期(71岁以后)。完全退休或转为部分时间工作、义工或休闲活动。 职业规划理论的阶段模型认为,阶段之间可能有交叉重叠,

如何理解观察渗透理论

如何理解观察渗透理论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如何理解观察渗透理论观察可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自然观察是指人类对自然现象不作任何人工的变革而进行的一类观察。实验观察是通过对自然现象或事物人为进行积极干预后所进行的观察。实验观察是一种比自然观察更强有力的认识手段。 观察和理论的关系问题是科学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首先,观察依赖于理论,观察渗透着理论。理论决定了观察的目的和对象。在科学的研究中,人们都要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观察对象和范围。科学观察基本上都是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进行的。科学观察的目的不外乎是为了作出新的发现或检验已有理论或假说。用观察来检验一个理论,即是看是否能观察到理论所预言的现象。 第二,观察必须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理论决定了观察到什么。在观察中如果以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理论为指导,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观察的客观性;相反,当不完备甚至错误的理论或观点渗透到观察中时,就会导致错误观察。理论可以纠正一些错误的观察。 第三,任何观察陈述都是用某种理论语言构成的,理论提供了观察语言。一种情况是,有些观察陈述明显地用到一些理论术语,而离开了有关的科学理论就不可能理解这些观察陈述。第二种情况是,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概念,实际上过去曾是科学家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所创造的理论术语,只不过它们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被长期广泛使用,久而久之,人们逐渐忘记了它们的来源罢了。第三种情况,虽然观察陈述中没有任何形式的理论术语,但它所表达的意思仍以某种已经形成常识的理论为前提,与背景知识联系在一起。此外,在不同理论和信念的指导下,可以得出不同的描述。任何观察语言总是同某种背景理论联系在一起的,而且其语义随着背景知识的变化而

效应,理论

羊群效应: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通常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对的。从众服从多数,一般是不错的。但缺乏分析,不作独立思考。不顾是非曲直的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则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盲目从众心理”。 多米诺骨牌效应: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人们就把它们称为“多米诺骨牌效应”或“多米诺效应”。这种效应的物理道理是:骨牌竖着时,重心较高,倒下时重心下降,倒下过程中,将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它倒在第二张牌上,这个动能就转移到第二张牌上,第二张牌将第一张牌转移来的动能和自己倒下过程中由本身具有的重力势能转化来的动能之和,再传到第三张牌上......所以每张牌倒下的时候,具有的动能都比前一块牌大,因此它们的速度一个比一个快,也就是说,它们依次推倒的能量一个比一个大。 挤出效应Crowding Out Effect:指一个相对平面的市场上,由于供应、需求有新的增加,导致部分资金从原来的预支中挤出,而流入到新的商品中。 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起源于1924年至1933年间的一系列实验研究,其后,从1927年到1932年,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教授持续多年对霍桑实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霍桑一词源于用于实验的工厂,它是美国西部电气公司坐落在芝加哥的一间工厂的名称。实验最开始研究的是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包括外部环境影响条件(如照明强度、湿度)以及心理影响因素(如休息间隔、团队压力、工作时间、管理者的领导力)。霍桑效应告诉我们:从旁人的角度,善意的谎言和夸奖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从自我的角度,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社会惰化效应:是指个人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事情时,或个人活动时有他人在场,往往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时偏少,不如单干时出力多,个人的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也称之为社会惰化作用,另也叫社会干扰、社会致弱、社会逍遥、社会懈怠。 水桶效应:是指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是说一只水桶

评说经典游戏理论

经典游戏理论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30年代左右,是儿童游戏研究的初兴阶段。在这一阶段出现了最早的一批游戏理论,这些理论被称做“经典的游戏理论”。 一、经典的游戏理论 (一)(1) 精力过剩论(剩余精力说) 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思想家席勒和英国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其主要观点是:游戏是由于机体内剩余的精力需要发泄而产生的。生物保护自己生存的精力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还有剩余。过剩的精力必须寻找方法消耗它,而游戏是剩余精力加以释放的最好形式。剩余精力愈多,游戏就愈多。低等动物用于维持生命的精力较多,剩余精力较少,所以没有游戏或很少游戏。高等动物用于维持生命的精力相对少,剩余的精力多,就有较多的游戏。这种剩余精力思想最早体现在席勒的《美育教育书简》一书中:“当狮子不受饥饿所迫,无须和其它野兽搏斗时,它的剩余精力就为本身开辟了一个对象,它使雄壮的吼声响彻荒野,它的旺盛的精力就在这无目的的使用中得到了享受……毫无疑义,在这种运动中是有自由的,但这不是摆脱了一般需要的自由,而只是摆脱了某种外在需求的自由。当缺乏是动物活动的推动力时,动物是在工作.当精力的充沛是它活动的推动力,盈余的生命力在刺激它活动时,动物就是在游戏.甚至在没有灵魂的自然界中也可以看到这种力量的浪费和使命的松弛,就其物质意义来说也可以叫作游戏斯宾塞最有意义的贡献是对游戏的几种形式做了质的区分。 他将游戏分为以下4种:①感知运动器官的剩余精力活动;②艺术审美性的游戏;③具有较高协调能力的游戏;④模仿。他所提出的每一种形式的游戏与巴特勒以及皮亚杰所提出的感知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游戏以及模仿相对应。这些不同形式的游戏似乎可以通过各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得以说明。有人指出它仅仅得到了经验性的支持而缺乏实证性的支持。也有人指出,它虽然从进化论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观点,但是这些观点似乎有与进化论相矛盾的地方。如该学说声称机体的剩余精力使得有机体从事一些非生产性的活动,而且这些活动常常伴有划的行为,并减少了机体的警惕性,而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讲,只有那些对种系的发展有利的机体行为才能从一代传到下一代并加以进化。所以,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看这似乎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二)娱乐论(松弛说)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拉扎鲁斯其主要观点是:游戏不是发泄精力,而是松弛、恢复精力的一种方式。艰苦的脑力劳动使人身心疲劳,这种疲劳需要一定的休息和睡眠才能消除,然而只有当人解除紧张状态时,才可能得到充分的休

儿童语言习得理论

亓艳萍季恒铃六、七岁儿童掌握词汇情况的调查与分析语言文字应用1992第4期 1、儿童掌握的词类 从数量上分析了6、7岁儿童对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语气词、代词、介词、连词以及拟声词等各类词的掌握和使用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2、从音节数看儿童掌握词汇的情况 发现这一年龄段儿童掌握的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词语数量一次递减,但是正处于由单音节词占优势向双音节词占优势发展的时期。 3、从词频看儿童掌握词汇的情况(所谓词频就是一个词在材料中出现的次数。) 结果使用频率最高的五个词是:我(673次)、的(437次)、一(数词,394次)、小(352次)、了(292次)。对比了儿童与成人使用频率最高的50个词,并按词类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李行德语言发展理论和汉语儿童语言 对儿童母语习得中文研究成果从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作一理论性和 技术性的评述。在语义和语用部分,讨论了儿童对指示语(包括人称代词、空间指示语)、数量副词、量词、语气助词、照应词(如反身代词)等的掌握情况。 原文摘抄: Hsu (1987)指出,单数第一人称代词/我0大约一岁十个月左右出现;单数第二人称代词/你0大约两岁左右出现,大约两岁零一个月出现了单数第三人称代词。Tseng ( 1987 )也证实了这一点,单数第一人称代词在单数第二人称代词之前或者同时出现,单数第二人称代词在单数第三人称代词之前或者同时出现。Hsu (1987)另外还揭示了复数代词的发展次序,小孩两岁四个月左右开始使用复数第一人称代词/我们0,两岁八个月使用复数第二人称代词/你们0,大约三岁左右使用复数第三人称代词/他们0。 Hsu.Joseph.H.1987.A Study of the Various Stages of Development and Acquisition of Mandarin Chinese by Children in Chinese Milieu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Research Report,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Tseng, Chiu-yu.1987.You Er Xide Muyu Guocheng Zhong de Yixie Xianxiang Chutan (Pre liminary observations of children’s acquisition of Mandarin Chinese )1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LV.III Part 4,719-7411 versity1 一般来说有两种量词,一种是根据个体的种类来计量个体的人或事物的类别(或个体)量词,另一种是根据数量来作计量的度量量词( Lyons,1977: 463 )。所以,在普通话里,/张0或/条0是类别量词。前者修饰表平面或有平面的物体的名词,如纸张;后者修饰表长条形物体的名词,如鱼。有些类别量词,尤其是形状量词,要求其所计量的名词有某种属性。还有一些类别量词,有些语言学家称之为/特定专用量词0(Erbaugh, 1986),只限于计量表某些特定物体的名词。例如,/本0只修饰表书籍类的个体。普通话里,还有使用范围最大的通用量词/个0,它可以用来代替大多数类别量词。第二种量词,即度量量词,包括/碗0、/杯0等量词,如/一碗饭0,/两杯牛奶0。 Lyons, John.1977.Semantics.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Erbaugh, Mary.1986.Taking stock: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oun classifiers historically and in young children. In Noun Classes and Categorization,ed.C.Craig.Amsterdam:John Benjamins. 好几项研究都表明四到六岁儿童所掌握的量词词汇量极小。Ying et al.(1983)的调查显示,

100个经典“理论、效应、法则的核心含义

蝴蝶效应(千万别忽略你身边的小事) 鲶鱼效应(鲶鱼能激发你的潜能) 羊群效应(理性思考,不盲目做羊群) 青蛙现象(居安应思危) 破窗理论(环境有力地改变了我们的思维) 鳄鱼法则(懂得放弃,上天会为你打开别一扇窗) 刺猬法则(“疏者密之,密者疏之”———是成功之道) 手表定律(目标多只会失败,目标只有准确才能成功) 二八定律(做生活中的20%,你就成功了) 木桶理论(有时三个臭皮匠好比一个诸葛亮) 马太效应(弱者愈弱、强者愈强) 多米诺骨牌效应(做好事情的每个环节,才能远离失败)丁蟹效应(理性想考,但不能逆着大势) 瓶颈效应(协调各个环节才能摆脱瓶颈效应) 鸟笼逻辑(理性思考,不要总是让别人改变自己) 责任分散效应(时刻不降低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 帕金森定律(用最短的时间,做好你应该做的事情) 晕轮效应(不因为别的人光环,而改变客观的思维) 墨菲定理(越害怕的东西越是可能发生,改变心态最重要)彼得原理(“拉动”“推动”才能自我进步、提升) 不值得定律(不是值得的东西也去认真做好——成功者)狼群效应(重视集体的力量) 霍桑效应(提高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是员工情绪)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丛林法则(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习得性无助(习惯一形成,短时时内很难改变) 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学会欣赏、赞美别人) 虚假同感偏差(改变主观认同,学会客观调查) 培哥效应(记忆也有方法) 250定律(得罪一位顾客,你就失去了250位顾客) 黑天鹅效应(意料之外的一点点,却又改变一切) 贝勃定律(少做锦上添花的事,多做雪中送炭的事) 蘑菇管理(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马蝇效应(每一个领导,都应学会激励之术) 凡勃伦效应(有时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 超限效应(刺激过多、过强会成反作用,学会适可而止)达维多定律(淘汰自己旧的东西、想法,不断超越自己)自己人效应(“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 苛希纳定律(用人不在多,用人贵精) 华盛顿合作定律(“三个和尚没水吃”) 蔡加尼克效应(没完成的工作,你会更记得) 迁移效应(知识和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重要性) 梅菲定律(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坐向效应(人与人的坐向对人的心理起着重要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