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下数学教案

七下数学教案

七下数学教案
七下数学教案

1.1整式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景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 2.了解整式产生的背景和整式的概念,能求出整式的次数。 教学重点:整式的概念与整式的次数。 教学难点:整式的次数。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常用的教学教具 活动准备:1、分别求出下列图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 长方形的面积为

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圆的面积为__________

2、代数式的系数、项的回顾:

(1)代数式b a 231

的系数是 代数式-24mn 的系数是

(2)代数式42b a -的系数是 代数式543

st 的系数是

(3)代数式c b a ab 4

23-共有 项,它们的系数分别是 、 , 项是________________.

(4)代数式z x xy y x 23274

1

-+-共有 项,它们的系数分别是 、 、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1的基础上求下列图形的面积:

一个塑料三角尺如图所示,阴影部分所占的面积是_______ 1.小红、小兰和小明的房间的窗户从左到右如下图所示, 其上方的装饰(它们的半径相同)

(1) 装饰物所占的面积分别是_____ ______ _______ (2) 窗户中能射进阳光的部分的面积分别是__________ ____

a

b b b 二、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与其次数

注意:(1)区分判别字母在分子中与字母在分母中的式子是否整式。

(2)多项式是“几个单项式的和”中的和如何理解。

(3)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而单独一个非零的次数是0。 (4)单独一个字母的次数是1。

(5)常见错误多项式的次数就是把多项式的所有字母的指数相加。 三、巩固练习: 1、计算:

1.在代数式-231a ,522

43b a -,ab,)(1y x a +,)(2

1b a +,712+x 中,其中

单项式有________________它们各自的系数分别为_________

多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项式的次数:

3x

22

5ab - 3、多项式的次数:

16

b ab π

-

2212

++y y x

小 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整式是指什么?

(3)单项式、多项式的次数是怎样求的? (4)如何给单项式、多项式起个名字? 作 业:课本P 5习题1.1:1,2,3。 教学后记:

1.2 整式的加减(1)

教学目的:

1.经历及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2.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教学难点:正确地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及符号的正确处理。 教学方法:尝试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课件。

活动准备:准备好一个数字游戏。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填空:整式包括 和

2、单项式322y

x -的系数是 、次数是

3、多项式23

523m m m +--是 次 项式,其中二次项 系数是 一次项是 ,常数项是 4、下列各式,是同类项的一组是( )

(A )y x 222与231yx (B )n m 22与22mn (C )ab 3

2

与abc

5、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47()25()3(b a b a b a +-++- 二、探索练习:

1、如果用a 、b 分别表示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那么这个两位数

可以表示为 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后得到的两位数为

这两个两位数的和为

2、如果用a 、b 、c 分别表示一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那么

这个三位数可以表示为 交换这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后得到的三位数为

这两个三位数的差为 ●议一议:在上面的两个问题中,分别涉及到了整式的什么运算? 说说你是如何运算的?

▲整式的加减运算实质就是

运算的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单项式。 三、巩固练习:

1、填空:(1)b a -2与b a -的差是 (2)、单项式y x 25、y x 22-、22xy 、y x 24-的和为 (3)如图所示,下面为由棋子所组成的三角形,

一个三角形需六个棋子,三个三角形需 ( )个棋子,n 个三角形需 个棋子 2、计算:

(1))134()73(22+-++k k k k

(2))2()2

1

23(22x xy x x xy x +---+

(3)[]14)2(53-++--a a a

3、(1)求272--x x 与1422-+-x x 的和 (2)求k k 742+与132-+-k k 的差

4、先化简,再求值:[]

224)32(235x x x x ---- 其中2

1-=x

四、提高练习:

1、若A 是五次多项式,B 是三次多项式,则A+B 一定是

(A ) 五次整式 (B )八次多项式 (C )三次多项式 (D )次数不能确定

2、足球比赛中,如果胜一场记3a 分,平一场记a 分,负一场 记0分,那么某队在比赛胜5场,平3场,负2场,共积多 少分?

3、一个两位数与把它的数字对调所成的数的和,一定能被11 整除,请证明这个结论。

4、如果关于字母x 的二次多项式3322+-++-x nx mx x 的值与x 的取值无关,

试求m 、n 的值。

五、小结:整式的加减运算实质就是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 六、作业:第8页习题1、2、3

1.2整式的加减(2)

教学目标:1.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

其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探索规律的问题,进一步体会符号表示的意义,发展符号感,发

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整式加减的运算。 教学难点:探索规律的猜想。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活动准备:计算:

(1)(-x +2x 2+5)+(-3+4x 2-6x )

(2)求下列整式的值:(-3a 2-ab +7)-(-3a 2-ab +9),其中a =

1

,b =3

教学过程:

一、探索练习:

……

摆第1个“小屋子”需要5枚棋子,摆第2个需要枚棋子,摆第3个需要枚棋子。

按照这样的方式继续摆下去。

(1)摆第10个这样的“小屋子”需要枚棋子

(2)摆第n个这样的“小屋子”需要多少枚棋子?你是如何得到的?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讨论。

二、例题讲解:

三、巩固练习:

1、计算:

(1)(11x3-2x2)+2(x3-x2)(2)(3a2+2a-6)-3(a2-1)

(3)x-(1-2x+x2)+(-1-x2)(4)(8xy-3x2)-5xy-2(3xy-2x2)

2、已知:A=x3-x2-1,B=x2-2,计算:(1)B-A (2)A-3B

3、列方程解应用题: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如果三角形中第一个角等于第二个角的3倍,而第三个角比第二个角大15°,那么

(1)第一个角是多少度?

(2)其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

四、提高练习:

1.已知A=a2+b2-c2,B=-4a2+2b2+3c2,并且A+B+C=0,问C是什么样的多项式?

2、设A=2x2-3xy+y2-x+2y,B=4x2-6xy+2y2-3x-y,若│x-2a│+

(y+3)2=0,且B-2A=a,求A的值。

3、已知有理数a、b、c在数轴上(0为数轴原点)的对应点如图:

4.试化简:│a│-│a+b│+│c-a│+│b+c│

小结:要善于在图形变化中发现规律,能熟练的对整式加减进行运算。

作业:课本P11习题1.3:1(2)、(3)、(6),2。

教学后记:

1.3 同底数幂的乘法(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幂的运算性质(或称法则),进行基本运算;

2.在推导“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与抽象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幂的运算性质.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运用实例导入新课

引例一个长方形鱼池的长比宽多2米,如果鱼池的长和宽分别增加3米,那么这个鱼池的面积将增加39平方米,问这个鱼池原来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然后提问: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列方程求解,同学们在什么地方有问题?

要解方程(x+3)(x+5)=x(x+2)+39必须将(x+3)(x+5)、x(x+2)展开,然后才能通过合并同类项对方程进行整理,这里需要用到整式的乘法.(写出课题:第七章整式的乘除)

本章共有三个单元,整式的乘法、乘法公式、整式的除法.这与前面学过的整式的加减法一起,称为整式的四则运算.学习这些知识,可将复杂的式子化简,为解更复杂的方程和解其它问题做好准备.

为了学习整式的乘法,首先必须学习幂的运算性质.(板书课题:7.1 同底数幂的乘法)在此我们先复习乘方、幂的意义.

二、复习提问

1 .

2.指出下列各式的底数与指数:

(1)34;(2)a3;(3)(a+b)2;(4)(-2)3;(5)-23.

其中,(-2)3与-23的含义是否相同?结果是否相等?(-2)4与-24呢?

三、讲授新课

1.利用乘方的意义,提问学生,引出法则

计算103×102.

解:103×102=(10×10×10)×(10×10)(幂的意义)

=10×10×10×10×10(乘法的结合律)

=105.

2.引导学生建立幂的运算法则

将上题中的底数改为a,则有

a3·a2=(aaa)·(aa)

=aaaaa

=a5,

即a3·a2=a5=a3+2.

用字母m,n表示正整数,则有

即a m·a n=a m+n.

3.引导学生剖析法则

(1)等号左边是什么运算?(2)等号两边的底数有什么关系?

(3)等号两边的指数有什么关系?(4)公式中的底数a可以表示什么

(5)当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上述法则是否成立?

要求学生叙述这个法则,并强调幂的底数必须相同,相乘时指数才能相加.四、小结

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对这个法则要注重理解“同底、相乘、不变、相加”这八个字.

2.解题时要注意a的指数是1.

3.解题时,是什么运算就应用什么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就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整式加减就要合并同类项,不能混淆.

4.-a2的底数a,不是-a.计算-a2·a2的结果是-(a2·a2)=-a4,而不是(-a)2+2=a4.

5.若底数是多项式时,要把底数看成一个整体进行计算

教学后记:

1.4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教学目的:

1、经历探索积的乘方的运算的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了解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积的乘方的运算

教学难点:正确区别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异同。 教学方法:探索、猜想、实践法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计算下列各式:

(1)_______25=?x x (2)_______66=?x x (3)_______66=+x x (4)_______53=??-x x x (5)_______)()(3=-?-x x (6)_______3423=?+?x x x x (7)_____)(33=x (8)_____)(52=-x (9)_____)(532=?a a (10)________)()(4233=?-m m (11)_____)(32=n x 2、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835)(a a = (B )632a a a =? (C )532x x x =+(D )422x x x =? 二、探索练习:

1、计算:3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 2、计算:88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 3、计算:1212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 从上面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猜一猜填空:(1)(___)(__)453)53(?=? (2)(___)(__)53)53(?=?m

(3)(___)(__))(b a ab n ?= 你能推出它的结果吗?

结论:积的乘方等于把各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列各题:(1)666(__)(__))(?=ab (2)_______(__)(__))2(333=?=m

(3)_____(___)(__)(__))5

2

(2222=??=-pq (4)____(__)(__))(5552=?=-y x

2、计算下列各题:(1)_______)(3=ab (2)_______)(5=-xy

(3)_____________)43(2==ab (4)_______________)23

(32==-b a

(5)____________)102(2

2==? (6)____________)102(32==?- 3、计算下列各题:

(1)223)21(z xy - (2)3)32

(m n b a - (3)n b a )4(32

(4)2

242)(32ab b a -? (5)32332)(3)2(b a b a - (6)222)2()3()2(x x x ---+ (7)232324)3()(9n m n m -+ (8)422432)(3)3(a ab b a ?-?

四、提高练习:

1、计算:21

)1(5.022*********-

-??- 2、已知32=m ,42=n 求n m 232+的值 3、已知5=n

x 3=n y 求n y x 22)(的值。 4、已知552=a ,443=b ,335=c ,

试比较a 、b 、c 的大小

4、太阳可以近似地看做是球体,如果用V 、r 分别表示球的体积和半径,

那么33

4

r v π=,太阳的半径约为5106?千米,它的体积大约是多少立方米?

(保留到整数) 五、小结:本节课学习了积的乘方的性质及应用,要注意它与幂的乘方的区别。 六、作业:第18页习题 1、2、3、4、

1.4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

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了解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会进行幂的乘方的运算。 教学难点:幂的乘方法则的总结及运用。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常用的教学用具

活动准备:1、计算(1)(x+y )2·(x+y )3 (2)x 2·x 2·x+x 4·x

(3)(0.75a )3·(4

1

a )4 (4)x 3·x n-1-x n-2·x 4

教学过程:

通过练习的方式,先让学生复习乘方的知识,并紧接着利用乘方的知识探索新课的内容。 一、探索练习:

1、 64表示_________个___________相乘. (62)4

表示_________个___________相乘. a 3表示_________个___________相乘. (a 2)3表示_________个___________相乘.

在这个练习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推测(62)4与(a 2)3的底数、指数。并用乘方的概念解答问题。

2、(6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根据a n ·a m =a nm ) =__________

(33)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根据a n ·a m =a nm )

=__________

(a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根据a n ·a m =a nm ) =__________

(a m )2=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根据a n ·a m =a nm ) =__________

(a m )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根据a n ·a m =a nm ) =__________

即 (a m )n = ______________(其中m 、n 都是正整数) 通过上面的探索活动,发现了什么? 幂的乘方,底数__________,指数__________.

学生在探索练习的指引下,自主的完成有关的练习,并在练习中发现幂的乘方的法则,从猜测到探索到理解法则的实际意义从而从本质上认识、学习幂的乘方的来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幂的乘方的性质特点(如底数、指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然后再让学生回顾这一性质的得来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 二、巩固练习:

1、1、计算下列各题:

(1)(103)3 (2)[(32

)3]4 (3)[(-6)3]4

(4)(x 2)5

(5)-(a 2)7

(6)-(a s )3

(7)(x 3)4·x 2 (8)2(x 2)n -(x n )2 (9)[(x 2)3]7

学生在做练习时,不要鼓励他们直接套用公式,而应让学生说明每一步的运算理由,进一步体会乘方的意义与幂的意义。

2、判断题,错误的予以改正。

(1)a 5+a 5=2a 10 ( ) (2)(s 3)3=x 6 ( ) (3)(-3)2·(-3)4=(-3)6=-36 ( ) (4)x 3+y 3=(x+y )3 ( ) (5)[(m -n )3]4-[(m -n )2]6=0 ( )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在此基础上加深知识的应用. 三、提高练习:

1、1、计算 5(P 3)4·(-P 2)3+2[(-P )2]4·(-P 5)2

[(-1)m ]2n +1m-1+02002―(―1)1990

2、若(x 2)n =x 8,则m=_____________.

3、、若[(x 3)m ]2=x 12,则m=_____________。

4、若x m ·x 2m =2,求x 9m 的值。

5、若a 2n =3,求(a 3n )4的值。

6、已知a m =2,a n =3,求a 2m+3n 的值. 小 结:会进行幂的乘方的运算。 作 业:课本P 16习题1.7:1、2、3。 教学后记:

1.5同底数幂的除法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

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了解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会进行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 教学难点: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的总结及运用。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活动准备:1、填空:(1)=?2

4x x (2)2()=3

3a (3)=

???

??-2

2332c b 2、计算: (1)()323322y y y -? (2)()()2

3322416xy y x -+

教学过程:

四、探索练习:

(1)====÷464

62222

(1)====÷585

810101010 (3)()()()===个个个 10

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n m n m (4)()()()()()()()()()

()()()()()

()()()()()=---=--------=---个-个-个 3333333333333333????????=÷n

m n

m 从上面的练习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猜一猜:()n m n m a a a n m >都是正整数,且,,0≠=÷

五、巩固练习:

1、填空: (1)=÷a a 5 (2)()()=

-÷-2

5

x x

(3)÷16y =11y (4)

÷25b b = (5)()()=

-÷-6

9y x y x

2、计算:

(1)()ab ab ÷4

(2)1

3

3+-÷-n m y y

(3)()

2

25

225.041x x -÷???

??-

(4)()()[]

24655mn mn -÷- (5)()()()y x x y y x -?-÷-4

8

3、用小数或分数表示下列各数:

(1)0118355??? ?? (2)23- (3)2

4- (4)3

65-??? ?? (5)4.2310-? (6)325.0-

六、提高练习:

1、已知的值。求m a a mn n ,64,8==

2、若的值。

)的值;()求(n m n m n m a a a a 2321,5,3--== 3、(1)若x 2==,则x 321 (2)若()()()=

则---x x

x ,22223÷= (3)若0.000 000 3=3×x 10,则=x (4)若=

则x x ,9423=??

?

??

小 结:会进行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 作 业:课本P 21习题1.7:1、2、3、4。 教学后记:

1.6 单项式的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单项式的乘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计算;

2.注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准确、迅速地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运算.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下列单项式各是几次单项式?它们的系数各是什么?

2.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单项式?哪些不是?

3.利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计算6×4×13×25. 4.前面学习了哪三种幂的运算性质?内容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得出单项式的乘法法则

利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前面所学的幂的运算性质,计算下列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1) 2x 2y ·3xy 2

=(2×3)(x 2·x)(y ·y 2) =6x 3y 3;

(利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将系数与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结合,

有理数的乘法、同底数幂的乘法)

(2) 4a2x5·(-3a3bx)

=[4×(-3)](a2·a3)·b·(x5·x)

=-12a5bx6.

(b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这个字母及其指数照抄)学生练习,教师巡视,然后由学生总结出单项式的乘法法则:

单项式相乘,把它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引导学生剖析法则

(1)法则实际分为三点:①系数相乘——有理数的乘法;②相同字母相乘——同底数幂的乘法;③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不能丢掉这个因式.

(2)不论几个单项式相乘,都可以用这个法则.

(3)单项式相乘的结果仍是单项式.

三、应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 计算:

(1)(-5a2b3)(-3a);(2)(2x)3(-5x2y);

(4)(-3ab)(-a2c)2·6ab(c2)3.

第(1)小题由学生口答,教师板演;第(2),(3),(4)小题由学生板演,根据学生板演情况,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先做乘方,再做单项式相乘,中间过程要详细写出,待熟练后才可省略.

课堂练习

1.计算:

(1)3x5·5x3;(2)4y·(-2xy3);

2.计算:

(1)(3x2y)3·(-4xy2);(2)(-xy2z3)4·(-x2y)3.

3.计算:

(1)(-6a n+2)·3a n b;

(4)6ab n·(-5a n+1b2).

例2 光的速度每秒约为3×105千米,太阳光射到地球上需要的时间约是5×102秒,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约是多少千米?

课堂练习

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可作108次运算,它工作5×102秒可作多少次运算?

四、小结

1.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可分为三点,在解题中要灵活应用. 2.在运算中要注意运算顺序.

五、作业“ 教后记:

1.6整式的乘法(2)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整式的乘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整式的乘法运算.。 2.理解整式的乘法运算的算理,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和转化思想,发展

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整式的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推测整式乘法的运算法则。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活动准备:计算:

(1) (1) 22m m ?- (2) 23)()(xy xy ? (3) 2(ab -3) (4)-3(ab 2c+2bc -c) (5)(―2a 3b)?(―6ab 6c) (6) (2xy 2)?3yx 教学过程: 一、探索练习:

课件展示图画,让学生观察图画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图画的面积.并做比较. 由此得到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1

第一表示法:x 2-24

1x

第二表示法:x (x -x 4

1

故有:x (x -x 41)= x 2-24

1

x

观察式子左右两边的特点,找出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跟着用乘法分配律来验证。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

积相加。

二、例题讲解: 例2:计算

(1)2ab (5ab 2+3a 2b ) (2) ab ab ab 2

1)2(322?- 三、巩固练习: 1、判断题:

(1) 3a 3·5a 3=15a 3 ( ) (2)ab ab ab 4276=? ( )

(3)12832466)22(3a a a a a -=-? ( ) (3) -x 2(2y 2-xy)=-2xy 2-x 3y ( ) 2、计算题:

(1) )261(2a a a + (2) )21

(22y y y -

(3) )3

12(22

ab ab a +- (4) -3x(-y -xyz)

四、应用题:

1、有一个长方形,它的长为3acm ,宽为(7a+2b )cm ,则它的面积为多少? 五、提高题: 1.计算:

(1)( x 3)2―2x 3[x 3―x (2x 2―1)] (2)x n (2x n+2-3x n-1+1) 2、已知有理数a 、b 、c 满足 |a ―b ―3|+(b+1)2+|c -1|=0,

求(-3ab )·(a 2c -6b 2c )的值。 3、已知:2x ·(x n +2)=2x n+1-4,求x 的值。

4、若a 3(3a n -2a m +4a k )=3a 9-2a 6+4a 4,求-3k 2(n 3mk+2km 2)的值。 小 结:要善于在图形变化中发现规律,能熟练的对整式加减进行运算。 作 业:课本P 11习题1.3 教学后记:

1.6 整式的乘法(3)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多项式乘法的法则的过程,理解多项式乘法的法则,并会进

行多项式乘法的运算。

2.进一步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和转化的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语

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多项式乘法的运算。

教学难点:探索多项式乘法的法则,注意多项式乘法的运算中“漏项”、

“符号”的问题

教学方法:探索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活动准备:预先剪好几张长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 课前练习:

1、计算:(1)________)3(3=-xy (2)________)23

(23=-y x

(3)________)102(4

7=?- (4)_________)()(2=-?-x x

(5)_________)(62=-?-a a (6)_____)(53=-x

(7)______)(532=?-a a (8)______)()2(2532=-?-bc a b a

2、计算:(1))132(22---x x x (2))6)(12

5

3221(xy y x --+-

二、探索练习:

如图,计算此长方形的面积有几种方法?如何计算? 小组讨论

你从计算中发现了什么?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列各题:

(1))3)(2(++x x (2))1)(4(+-a a (3))31

)(21(+-y y

(4))436)(42(-+x x (5))3)(3(n m n m -+ (6)2

)2(+x

(7)2

)2(y x + (8)2)12(+-x (9)))((d cx b ax ++

(10))2)(2()2)(2(22x x x x x x -+++- (11))3)(3(y x y x --+- 四、提高练习:

1、若n mx x x x ++=+-2)20)(5( 则m=_____ , n=________

2、若ab kx x b x a x +-=++2))(( ,则k 的值为( ) (A ) a+b (B ) -a -b (C )a -b (D )b -a

3、已知b x x x a x +-=+-610)25)(2(2 则a=______ b=______

4、若)3)(2(62-+=-+x x x x 成立,则X 为

5、计算: 2)2(+x +2)1)(2(3)2)(2(-+--+x x x x

6、某零件如图示,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

7、在82++px x 与q x x +-32的积中不含3x 与x 项,求P 、q 的值

五、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多项式乘法的运算,要特别注意多项式乘法的运算

中不要“漏项”、和“符号”的正确处理。

六、作业:第28页习题 1、2

1.7平方差公式(1)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2、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

教学重点:1、弄清平方差公式的来源及其结构特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公式及

其特点;

2、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运算 教学方法:探索讨论、归纳总结。 教学工具:投影仪 准备活动:

计算: 1、()2

2y x + 2、()()352-+n n 3、()()n m n m 44-+

教学过程: 一、探索练习: 1、计算下列各式:

(1)()()22-+x x (2)()()a a 3131-+ (3)()()y x y x 55-+

2、观察以上算式及其运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猜一猜:()()=-+b a b a - 二、巩固练习:

1、下列各式中哪些可以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c a b a -+ (2)()()x y y x +-+ (3)()()ab x x ab ---33 (4)()()n m n m +--

2、判断:

(1)()()22422b a a b b a -=-+ ( ) (2)121

1211212-=??

? ??-??? ??+x x x ( )

(3)()()22933y x y x y x -=+-- ( )(4)()()22422y x y x y x -=+--- ( )

(5)()()6322-=-+a a a ( ) (6)()()933-=-+xy y x ( ) 3、计算下列各式:

(1)()()b a b a 7474+- (2)()()n m n m ---22 (3)??? ??-??? ??+b a b a 21312131

(4)()()x x 2525-+- (5)()()23322

2-+a a

(6)()()33221221--+-+???

??+??? ??-x x x x

4、填空:

(1)()()=-+y x y x 3232 (2)()()116142

-=-a

a

三、提高练习:

1、求()()()22y x y x y x +-+的值,其中2,5==y x

2、计算:

(1)()()c b a c b a --+-

(2)()()()()()42212122224++---+-x x x x x x 3、若的值。求y x y x y x ,,6,1222=+=-

小 结:熟记平方差公式,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运算。 作 业: 课本P 30习题1.11:1。 教学后记:

1.7 平方差公式(二)

教学目的

进一步使学生理解掌握平方差公式,并通过小结使学生理解公式数学表达式与文字表达式在应用上的差异.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公式的应用及推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1)用较简单的代数式表示下图纸片的面积.

(2)沿直线裁一刀,将不规则的右图重新拼接成一个矩形,并用代

数式表示出你新拼图形的面积.

讲评要点:

沿HD 、GD 裁开均可,但一定要让学生在裁开之前知道

HD =BC =GD =FE =a -b ,

这样裁开后才能重新拼成一个矩形.希望推出公式:

2.(1)叙述平方差公式的数学表达式及文字表达式;

(2)试比较公式的两种表达式在应用上的差异.

说明:平方差公式的数学表达式在使用上有三个优点.(1)公式具体,易于理解;(2)公式的特征也表现得突出,易于初学的人“套用”;(3)形式简洁.但数学表达式中的a与b有概括性及抽象性,这样也就造成对具体问题存在一个判定a、b的问题,否则容易对公式产生各种主观上的误解.3.判断正误:

(1)(4x+3b)(4x-3b)=4x2-3b2;(×)(2)(4x+3b)(4x-3b)=16x2-9;(×)

(3)(4x+3b)(4x-3b)=4x2+9b2;(×)(4)(4x+3b)(4x-3b)=

4x2-9b2;(×)

二、新课

例1 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102×98;(2)(y+2)(y-2)(y2+4).

2.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103×97;(2)(x+3)(x-3)(x2+9);(3)59.8×60.2;

3.请每位同学自编两道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题目.

例2 填空:

(1)a2-4=(a+2)( );(2)25-x2=(5-x)( );(3)m2-n2=( )( );

思考题:什么样的二项式才能逆用平方差公式写成两数和与这两数的差的积?(某两数平方差的二项式可逆用平方差公式写成两数和与这两数的差的积)

练习

填空:

1.x2-25=( )( );

2.4m2-49=(2m-7)( );

3.a4-m4=(a2+m2)( )=(a2+m2)( )( );

例3 计算:

(1)(a+b-3)(a+b+3);(2)(m2+n-7)(m2-n-7).

三、小结

1.什么是平方差公式?一般两个二项式相乘的积应是几项式?

2.平方差公式中字母a、b可以是那些形式?

3.怎样判断一个多项式的乘法问题是否可以用平方差公式?

四、布置作业

1.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a 2+b)(a 2-b);(2)(-4m 2+5n)(4m 2+5n); (3)(x 2-y 2)(x 2+y 2);(4)(9a 2+7b 2)(7b 2-9a 2). 2.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69×71; (2)53×47; 教后记:

1.8完全平方公式(2)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2、会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一些数的简便运算。

3、综合运用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整式的简便运算。 教学重点: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一些数的简便运算。

及综合运用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整式的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整式的简便运算。 教学方法:尝试归纳法 教学用具:电脑

活动准备:学生熟记公式2222)(b ab a b a +±=±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复习:

1、 算下列各题:

1、2)(y x +

2、2)23(y x -

3、2)2

1

(b a + 4、2)12(--t

5、2)313(c ab +-

6、2)2332(y x +

7、2)12

1

(-x

2、 通过教科书中一个有趣的分糖果场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

2222)(b ab a b a ++=+,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2)(b a +与22b a +的

关系。

(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若没有计算器的情况下,你能很快算出9982的结果吗? (三)新课:

1、例: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1022 (2)1972

先分析,再课件演示解答过程

2、练习: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982 (2)2032

3、例:计算:(1)22)3(x x -+ (2)22)(y x y +-

浙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案全集

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及有理数的分类; 2 .能辨别正、负数,感受规定正、负的相对性; 3 .体验中国古代在数的发展方面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概念 难点:建立正数、负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数学抽象思维一次重大飞跃。 三、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 4.87、…… 为了表示“没有人”、“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正负数概念 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 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运进”和“运出”,其意义是相反的. 同学们能举例子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怎样区别相反意义的量才好呢? 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 教师小结:同学们成了发明家.甲同学说,用不同颜色来区分,比如,红色5℃表示零下5℃,黑色5℃表示零上5℃;乙同学说,在数字前面加不同符号来区分,比如,△5℃表示零上5℃,×5℃表示零下5℃…….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就曾经采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古时叫做“正算黑,负算赤”.如今这种方法在记账的时候还使用.所谓“赤字”,就是这样来的. 现在,数学中采用符号来区分,规定零上5℃记作+5℃(读作正5℃)或5℃,把零下5℃记作-5℃(读作负5℃).这样,只要在小学里学过的数前面加上“+”或“-”号,就把两个相反意义的量简明地表示出来了. 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前面例子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高于海平面8848米,记作+8848米;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155米; 教师讲解:什么叫做正数?什么叫做负数?强调,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表示“基准”的数,零不是表示“没有”,它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并指出,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性质相反的量,符号写在数字前面,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三)介绍有理数的有关概念。 1.给出新的整数、分数概念 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了.过去我们说整数只包括自然数和零,引进负数后,我们把自然数叫做正整数,自然数前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整数,因而整数包括正整数(自然数)、负整数和零,同样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2.给出有理数概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有理数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2课时) 第1课时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了解正数和负数的产生;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正负数表示的量的意义;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重点 正、负数的意义. 难点 1.负数的意义.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一、新课导入 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投影展示教材第2页图片,让学生体验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离不开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感想. 二、推进新课 活动2:体验负数的引入的必要性 教师出示温度计: 安排三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研究手中的温度计上刻度的确切含义,一名同学手持温度计,一名同学说出其中三个刻度,一名同学在黑板上速记. 教师根据活动情况,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也可参与活动,逐步引入负数.强调: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活动3:分组活动,感受正负数的意义 各组派一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按老师的指令表演,看哪一组获胜. 1.老师说出指令:向前2步,向后3步,向前-2步,向后-3步,学生按老师的指令表演. 2.各小组互相监督,派一名同学汇报完成的情况. 活动4:深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投影展示问题,讲解课本例题. 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千克,小华体重减少1千克,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 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 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 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学生讨论后解决. 活动5:练习与小结 练习:教材第3页练习. 小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 活动6:作业 习题1.1第4,5,6,8题 本课是有理数的第一课时,引入负数是数的范围的一次重要扩充,学生头脑中关于数的结构要做重大调整(其实是一次知识的顺应过程),而负数相对于以前的数,对学生来说显得更抽象,因此,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为了接受这个新的数,就必须对原有的数的结构进行整理。负数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原有的数不够用了(不能正确简洁地表示数量),书本的例子或图片中出现的负数就是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这一点. 第2课时正数、负数以及0的意义 进一步理解正、负数及0的意义,熟练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 进一步理解正、负数及0表示的量的意义. 难点 理解负数及0表示的量的意义.

新人教版初一数学教案.doc

新人教版初一数学教案 数学是研究数量、构、化、空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学 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小整理的数学教案供参考! 教学目 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掌握正数 和数的概念; 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数; 3体数学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的需要激学生学数学的 趣 教学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的量知 重点:两种相反意的量 教学程:(生活)理念置情境 引入上开始教通具体的例子要明在前两个学段我已学 的数并由此学生思考:生 活中有些“以前学的数” 用了下面的例子供参考. :今天我已是七年的学生了我是你的数学老.下 面我先向你做一下自我介我的名字是XX身高 1.73 米体重 58.5 千克今年 40 .我的班是七 (13) 班有 60 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 22 个占全班人数的37%? 1:老才的介中出了几个数分你能将些数按以前学的 数的分方法行分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 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 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分析问题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教案全集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教案 全集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平行线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3.了解“三线八角”并能在具体图形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与平行公理; 难点:对平行公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相交线是如何定义的 2.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相交外,还有哪些呢 二、解决新知: 1.平行线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与b平行,记作a∥b.(画出图形) 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1);(2). 3.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 两个关键:一是“”(举例说明);二是 “”. 一个前提:对直线而言. 4.平行线的画法:

平行线的画法是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遇到画平行线的问题.方法为: 一“落”(三角板的一边落在已知直线上), 二“靠”(用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边), 三“移”(沿直尺移动三角板,直至落在已知直线上的三角板的一边经过已知点), 四“画”(沿三角板过已知点的边画直线). 5.平行公理: 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再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 .C .B m 回忆垂线性质: 平行公 理: . 上图中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和前面过点B画出的直线平行吗 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即:如果b∥a,c∥a,那 么. c

b a 三.拓展应用 1.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 (1)点P是直线AB外一点,直线CD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平行; (2)直线AB,CD是相交直线,点P是直线AB,CD外的一点,直线EF经过点P 且与直线AB平行,与直线CD相交于点E ; 2.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形成的8个角中,其中同位角有对,内错角有对,同旁内角有对.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目标〗 ◆1、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意义。 ◆2、会在简单的图形中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会在给定某个条件下进行有关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判定和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各对关系角的辨认,复杂图形的辨认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合集人教版优秀篇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合集人教版优秀篇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1.1有理数: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好?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举例说明:3、2、0.5、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3、-2、-0.5、-等是负数。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为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表示“没有”。

初一数学教案(下册)

5.1.1相交线 [学习目标] 1.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定义. 2.会根据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有关角度的计算.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一)讲述: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5.1.1相交线(师板书) 二、出示目标 (一)过渡语: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呢?请看投影 : (二)屏幕显示 学习目标 1.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定义. 2.会根据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有关角度的计算. 三、自学指导 (一)过渡语:怎样才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呢?请同学们按照指导认真自学.] (二)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2-3练习前的内容.) ○ 1回答“探究”中的问题并填空白; ②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定义,思考对顶角为什么相等.; ○ 3注意例题的解题步骤和格式.; 如有疑问,可以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检测题 四、先学 (一)学生看书,教师巡视,师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二)检测 1.过渡语:同学们,看完的请举手?懂了的请举手?好,下面就比一比,看谁能正确运用 2.检测题:如图所示,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1)图中有几对对顶角?分别是哪些? (2)∠AOD 邻补角是 . (3)如果∠AOD=35°,则∠BOD 、∠BOC 、∠AOC 分别等于多少度? 分别让3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座位上做.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进行二次备课) D B C A O

五、后教 (一)更正: 请同学仔细看一看这3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指名更正) (二)讨论: 评(1):对顶角找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对顶角满足的两个条件:○1有一个公共顶点.○ 2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师板书). 评(2):邻补角找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邻补角满足的两个条件:○1有公共边○2一个角的一边是另一角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教师板书).【注意 ∠AOD 邻补角有两个,不要漏。】 评(3):∠BOD 求得对吗?引导学生说出:邻补角互补. ∠BOC 、∠AOC 求得对吗?引导学生说出:对顶角相等.再问对顶角为什么相等.引导学生说出:同角的补角相等. 教师拓展引申: (1)∠1的对顶角是---------- (2)∠1的邻补角是---------- (三)归纳:1分钟识记邻补角、对顶角的定义及性质. 六、课堂作业 (一)讲述:同学们,能运用新知识做对作业吗?好,要注意解题格式,书写工整. (二)出示作业题: 必做题:P8 2 选做题:P9 7 思考题:P9 8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5.1.1垂线(1) 学习目标: 1.理解垂直、垂线的概念并会表示两条直线垂直. 2.理解垂线的性质,会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A B E F C D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4.1《因式分解》教案

《因式分解》教案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使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知道它与整式乘法在整式变形过程中的相反关系. (二)能力训练要求 通过观察,发现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观察,推导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事物间的因果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 2.识别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归纳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大家会计算(a+b)(a-b)吗? [生]会.(a+b)(a-b)=a2-b2. [师]对,这是大家学过的平方差公式,我们是在整式乘法中学习的.从式子(a+b)(a-b)= a2-b2中看,由等号左边可以推出等号右边,那么从等号右边能否推出等号左边呢?即a2-b2 =(a+b)(a-b)是否成立呢? [生]能从等号右边推出等号左边,因为多项式a2-b2与(a+b)(a-b)既然相等,那么两个式子交换一下位置还成立. [师]很好,a2-b2=(a+b)(a-b)是成立的,那么如何去推导呢?这就是我们即将学习的内容:因式分解的问题. 二、明确目标,互助探究: 1?想一想 由a(a+1)(a-1)得到a3-a的变形是什么运算?由a3-a得到a(a+1)(a-1)的变形与这种运算有什么不同?你还能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加以说明吗? [生]由a(a+1)(a-1)得到a3-a的变形是整式乘法,由a3-a得到a(a+1)(a-1)的变形是因式分解,这两种过程正好相反. [生]由(a+b)(a-b)=a2-b2可知,左边是整式乘法,右边是一个多项式;由a2-b2=(a+b)(a-b)

单项式1-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设计

第2课时 单项式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重点)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能用单项式表示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难点) 一、情境导入 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3小时呢?t 小时呢? 1.思考:(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 (2)设n 表示一个数,则它的相反数是________; (3)铅笔的单价是x 元,钢笔的单价是铅笔单价的2.5倍,则钢笔的单价是________元. (4)一辆汽车的速度是v 千米/时,行驶t 小时所走过的路程为________千米. 2.观察所列式子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的运算特征.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单项式的相关概念 【类型一】 单项式的判断 下列代数式2x ,-1 3ab 2c ,x +12,πr 2,4x ,a 2+2a ,0,m n 中,单项式有( ) A .4个 B .5个 C .6个 D .7个 解析:2x ,-13 ab 2c ,πr 2,0,都符合单项式的定义,共4个.故选A. 方法总结:数与字母的积的形式的代数式是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分母中含字母的不是单项式,分子中含加、减运算的式子也不是单项式. 【类型二】 确定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分别写出下列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1)-ab 2; (2)5ab 3c 27; (3)2πxy 2 3. 解析:单项式的系数就是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单项式的次数就是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只要将这些字母的指数相加即可. 解:(1)单项式的系数是-1,次数是3; (2)单项式的系数是57 ,次数是6;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 1.2数轴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数轴、相反数的概念; 2.掌握数轴的画法、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3.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相反数,探索他们的位置关系; 4.感受数形结合与转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三、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数轴.

(二)讲授新课 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 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 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 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 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 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进而提问学生:在数轴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数轴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 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例2画一个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55(1)0.5,-,0,-0.5,-4,,1.4;22 (2)200,-150,-50,100,-10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部教案新部编本改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育精品资料 课题: 1.1 正数和负数(1) 教学目标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知识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 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 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身高1.73米,体重58.5千克,今年40岁.我们的班级是七 13 班,有6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2个,占全班总人数的37%…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 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 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 全册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1正数和负数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好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 3、+2、-1、+ 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举例说明:3、2、、3 1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套(附教学计划)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套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六年级的学生真正开始了初中生话,他们的思考问题方式,学习能力可能还停留在小学阶段,需要他们快速进行角色适应和转换,所以本学期的教学并不轻松,学生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八九年数学学习的成败。为了搞好本期数学教学工作,特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充满激情,但是小学的学习基础层次不一,数学思维能力高低不同,因此,如何准确把握学情,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是本学期工作的重点。 二、教材分析: 1、第1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2、第2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3、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本章难点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本章主要学习线段和角有关的性质。本章的重点是区别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有关性质和计算;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性质及应用。本章的难点在于线段和角的有关计算。 三、学期目标 1.学生积极建构形成七年级上册知识体系,打好基础。 2.做好小初衔接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学生养成学习数学学科的良好习惯。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1.1.1正数和负数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好?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1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举例说明:3、2、0.5、 3 1等是负数。 -3、-2、-0.5、- 3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为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表示“没有”。 5、让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展示图片(又见教材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1.1从自然数到分数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浙江版)七年级上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自然数的意义和用处;了解分数(小数)的意 义和形式;了解分数产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2、能力目标:通过自然数和分数的运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初步体验数的发展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 实践,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自然数和分数的意义和应用。 四、教学难点 合作学习中的第2题的第⑵小题。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 出示材料:(多媒体显示) 请阅读下面这段报道: 2004年8月13日到8月29日,第28届奥运会在雅典召开,我国体育代表团以32枚金牌,17枚银牌,14枚铜牌,获得奖牌榜的第二名,为国家争得 了荣誉。我国金牌数约占总金牌数的 1 10 。跨栏运动员刘翔在男子100米栏决 赛中以12秒91的成绩获得冠军,并打破奥运会纪录,平了世界纪录,刘翔是我国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中短距离竞赛项目获得冠军的第一人。 提问:你在这篇报道中看到了哪些数?请你把它们写下来,并指出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数?如果将12秒91写成12.91秒,12.91又属于什么数?(由雅典奥运会有关报道引入,既合时事形势,又具有爱国主义教育,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提出课题:今天我们复习自然数、分数和小数及它们的应用 [板书课题]第1节从自然数到分数 ㈡提问复习 问题1:先请同学们回忆小学里学过的自然数,哪一些数属于自然数?你了解自然数最初是怎样出现的吗? 注意:自然数从0开始。 问题2:你知道自然数有哪些作用? (让学生思考、讨论后来回答,教师提示补充) 自然数的作用: ①计数如:32枚金牌,是自然数最初的作用; ②测量如:小明身高是168厘米; ③标号和排序如:2004年,金牌榜第二。 注意: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2013-2014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教案 七年级上册 2013—2014学年度 教师:方文重 第1 页共1 页

第一章有理数 单元教学内容 1.本单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列举了学生熟悉的用正、负数表示的实例,?从扩充运算的角度引入负数,然后再指出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是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引入正、负数概念之后,接着给出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集合及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2.通过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旁的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引入数轴.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把所有的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形象地表示出来,使数与形结合为一体,揭示了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体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 (1)数轴能反映出数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2)数轴能反映数的性质.w-w-w.x-k-b-1.c.-o-m (3)数轴能解释数的某些概念,如相反数、绝对值、近似数. (4)数轴可使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形象化. 3.对于相反数的概念,?从“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来说明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同时补充“零的相反数是零”作为相反数意义的一部分. 4.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是难点. 根据有理数的绝对值的两种意义,可以归纳出有理数的绝对值有如下性质:(1)任何有理数都有唯一的绝对值.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最小的绝对值是零. (3)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 (4)任何有理数都不大于它的绝对值,即│a│≥a,│a│≥-a. (5)若│a│=│b│,则a=b,或a=-b或a=b=0. 三维目标 第2 页共2 页

浙教版七年级上数学1.2《有理数》教案

1.2有理数 一、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了解从自然数、分数到有理数的扩展过程,体会有 理数应用的广泛性,体验数学和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的兴趣. 2.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有理数 3.会用正数、负数、零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能将有理数进行正确的分类.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有理数的概念. 2. 难点:建立正数、负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数学抽象思维的一次重大飞跃.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将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到的几段含有数据的材料在幻灯片中投影出来: (说明:学生自己做的作业,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问:材料中含有哪几类数据? (1)本次大赛共有包括港、奥、台在内的近200支代表队,300个节目赛,其中22支代表队,37个节目进入总决赛.我市爱绿艺校代表队的32 名小演员是本次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平均年龄仅5岁,但获得的 荣誉却是幼儿组最高的金奖. 答:都是自然数. (2)据了解,我国公路隧道总数已达1782座,总长度704公里,分别是改革开放之初的4.7倍和倍,是世界上公路隧道最多的国家.我国目前最 长的隧道是铁路线上的秦岭隧道,全长18.46公里.正在施工的双向分 离式四车道终南山隧道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公路隧道. 答:有自然数,分数. 师: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已经学过自然数和分数,这些数能够满足我们生活的需要吗?还会不会有新的数? (3)珠穆朗玛峰是喜玛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8米,是中国第一高峰,也 是地球上第一高峰; 吐鲁番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天山山地 东端.盆地底部海拔-155米.是中国海拔最低处.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师:这里的两个数据分别表示什么意思?“-155”这个带符号的数我们以前没有见过,它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生:地理上学过测量高度时,规定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8848表示比海平面高出8848米,而-155表示比海平面低155米. 切换到另一个投影材料: 月球表面白天气温可高达123℃,夜晚可低至-233℃,图中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登上月球后不得不穿着既防寒又御热的太空服. 师:这里123℃,-233℃这两个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123℃表示零上123℃,-233℃表示零下233℃. 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用带“-”这个号的数? 生:在知道竞赛中,加分与扣分中的扣分经常用带“-”号的数表示,如加10分用+10记,扣20分用-20记.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说课讲解

七上数学教案有理数第一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①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学习有理数的必要性.②理解并掌握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等有关概念. ③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过程与方法 2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激励学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结合生活实例引入新课,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难点、教学重点这一章的主要学习目标都可以归结到有理.重点:有理数的运算 运算,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数的运算上,比如有理数的有关概念

法则直接目标都是落实到有理数的运近似数等内容的学习,,运算律,算上. . 有理数法则的理解,难点:负数概念的建立,绝对值意义课时分配课时内容 1 正数和负数1 . 1 4 有理数2 . 1 5 有理数的加减法3 . 1 4 . 1 4 有理数的乘除法 4 有理数的乘方 5 . 1 2 单元复习与验收教学建议 (即联系实际生活的典型例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实际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大胆尝试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引入,

从而使学生自得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自觉地发现问题,自觅规律..在进行有理数的有关概念的教学时: 1 ?)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1( 如:从温度与海拔高度引入负数,从而得出有理数的概念;借助温度引出数轴,建立数(有理数)与形(数轴上的点)之间的联系. ()注意借助数轴的直观性讲述相反数、绝对值,体会用字母2 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能更深一步,,?体现代数的特点表示数的优越性,并为今后学习整式、方程打下基础. .讲解有理数运算时,有理数加法及乘法法则的导出借助数轴 2 在此,会更直观更形象更易于学生理解,法则要着重强调符号的确定基础上注意绝对值的运算,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

最新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课题: 1.1 正数和负数(1)授课时间: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引入课题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X,身高1.69米,体重74.5千克,今年43岁.我们的班级是七(2)班,有5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7个,占全班总人数的54%…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

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因式分解》复习教案

第4章因式分解复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因式分解的概念; 2、巩固因式分解常用的三种方法 3、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因式分解 4、应用因式分解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因式分解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恰当的因式分解的方法,拓展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若a=101,b=99,求a2-b2的值 利用因式分解往往能将一些复杂的运算简单化,那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什么是因式分解和怎样来因式分解。 二、知识回顾 1、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教师提问) 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因式分解?(让学生先思考,教师提问讲解,让学生明确因式分解的概念以及与乘法的关系) (1).x2-4y2=(x+2y)(x-2y) 因式分解 (2).2x(x-3y)=2x2-6xy 整式乘法 (3).(5a-1)2=25a2-10a+1 整式乘法 (4).x2+4x+4=(x+2)2 因式分解 (5).(a-3)(a+3)=a2-9 整式乘法 (6).m2-4=(m+4)(m-4) 因式分解 (7).2πR+2πr=2π(R+r) 因式分解 2、.规律总结(教师讲解) 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是互逆过程. 分解因式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分解的对象必须是多项式. (2).分解的结果一定是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 (3).要分解到不能分解为止. 3、因式分解的方法 提取公因式法:-6x 2+6xy+3x=-3x(2x-2y-1) 公因式的概念;公因式的求法 公式法 平方差公式:a 2-b 2=(a+b)(a-b) 完全平方公式:a 2+2ab+b 2=(a+b)2 4、强化训练 试一试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1-x 2=(1+x )(1-x ) (2).4a 2+4a+1=(2a+1)2 (3).4x 2-8x =4x(x-2) (4).2x 2y-6xy 2 =2xy(x-3y) 通过以上的复习,使学生对因式分解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5、例题讲解 例1 分解因式 (1)-x 3y 3+x 2y+xy (2)6(x-2)+2x (2-x ) (3) 2224 25y x x (4)y 2+y+41 例2 分解因式 1、a 3-ab 2= 2、(a-b)(x-y)-(b-a)(x+y)= 3、(a+b) 2+2(a+b)-15= 4、-1-2a-a 2= 5、x 2-6x+9-y 2 6、x 2-4y 2+x+2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