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

涵洞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原则 (1)

2.工程概况 (2)

3.施工组织机构及机械材料计划 (2)

4.现场准备情况 (3)

5.总体施工方案及流程图 (4)

6.施工工艺及方法 (4)

6.1基础施工 (9)

6.2涵身施工 (13)

7沉降缝与防水层 (18)

8八字翼墙施工 (18)

9后背填土和附属工程 (18)

10工期计划 (21)

11.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22)

11.1质量保证体系 (22)

11.2质量保证措施 (22)

11.3基础开挖质量保证措施 (23)

11.4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24)

11.5混凝土配合比质量保证措施 (24)

11.6混凝土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24)

11.7混凝土防开裂保证措施 (26)

12.安全保证体系及安全保证措施 (26)

12.1安全保证体系 (26)

12.2安全保证措施 (26)

13.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明施工及文物保护措施 28 13.1环境保护措施 (28)

13.2水土保持措施 (29)

13.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29)

13.4文物保护措施 (31)

13.5应急预案 (33)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1.1根据《叁桥(2005)5301》、《叁桥通(2010)8066》《专桥设(05)8184》、《津保涵通-03》、《津保涵通-02》;

1.1.2新建津保铁路招标文件、设计图纸等;

1.1.3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

1.1.4我公司所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和多年积累的工程施工经验;

1.1.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1.1.6《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1.1.7《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J286-2004;

1.1.8《铁路工程技术管理规程》,《安全技术规程》;

1.1.9国家及地方关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1.2.编制原则

严格遵守国家、铁道部和省政府的政策、法规、条例。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安排好水保工作,作好文物保护工作。根据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制定施工方案,做好环保工作。

1.2.1坚持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合理工期、投资效益、技术创新五位一体,精心组织,精心施工。

1.2.2坚持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1.2.3整体推进,均衡生产,确保总工期的原则。

1.2.4保证重点,突破难点,质量至上的原则。

1.2.5保持施工组织设计严肃性与动态控制相结合。

1.2.6强化组织指挥,加强管理,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

1.2.7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动态管理。

1.2.8文明施工,保护环境。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京九联络线右HLDK95+350.53(1-5m)框架涵、右HLDK95+551.88(1-5m)框架涵、右HLDK95+667(1-4m)框架涵、右HLDK96+013.54(1-5m)框架涵、右HLDK96+323.62(1-4m)框架涵。5座涵洞主体及附属工程的施工。均为钢筋砼框架涵,分别为排洪或道路立交而设,涵洞平面位置均与线路斜交。

2.2水文地质

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地下水埋深 5.20-5.50m,变幅1.0-2.0m,主要靠大气降水及地下径流补给。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硫酸侵蚀性,环境作用等级H2。对混凝土结构具有氯盐侵蚀性,环境作用等级为L1。

2.3工程数量

五座涵洞的工程数量表

3施工组织机构及机械材料计划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津保项目按照合同要求成立“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津保铁路第一标段项目经理部”,施工现场按铁路部要求执行架

子队管理模式,架子队设架子队长1名、技术主管1名、技术员4

名、安全员、质检员、试验员、材料员各一名,架子队下设专业作

业队,作业队下设队长,其下设置班组长。组织结构图见:

3.1机械设备计划

根据本工区涵洞工程施工特点组织机械设备进场。

3.2劳动力计划

本段涵洞工程投入主要施工人员表

4现场准备情况

4.1目前现场条件

4.1.1施工用电采用全线贯通电路,发电机补充方式保证施工用电,施工用电备用一台30KW及一台120KW的发电机,保证混凝土灌注和钢筋加工区用电的使用。

4.1.2拌合站已建设验收完成,已达到生产、供应混凝土的要求。

4.1.3利用施工便道及当地省道、村道通到各涵洞施工现场。

4.1.4 钢筋加工区的场地均采用砖铺地坪,根据要求为保证工程质量,钢筋加工区顶面采用彩钢板棚顶,已完成。

4.1.5我们首先做好防排洪工作。施工前期预埋混凝土管道,改

移排洪渠道,保证施工质量。

4.2技术准备

在接到涵洞施工图纸后,立即对施工图纸进行内部审核,提出审核意见,报项目部工程部,然后对涵洞工程下技术交底,进行组织施工。

根据项目一分部精测队对本工区管段的平面及高程复测成果,技术人员进行涵洞的定位放样,再由项目一分部精测队进行复核。准确定出各涵洞中轴线及基坑的定位桩。

所有原材料都由试验室提供合格的厂家及合格证,施工配合比由指定的具有相应资质的中心试验室出具。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收集各种规范、验标及施工标准图组织施工。5总体施工方案及流程图

5.1施工方案

涵洞施工本着“尽早开工、尽快完工、以利后序”的原则。基底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经检测桩基复合承载力合格后进行基础施工,涵基础采用机械开挖,人工破除水泥搅拌桩桩头后铺设砂垫层,基础及涵身圬工采用搅拌站集中拌制,混凝土罐车运至现场浇注。涵洞施工流程图如下:

施工流程图

6施工工艺及方法

6.1基础施工

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和人工开挖相结合的方法,在机械开挖至接近基础底面(基础底面以上的10cm)时,由人工开挖基底土,清土至桩顶标高后,人工凿除桩头。

基坑深度在5m以内且在地下水位以上时,砂粘土土质以1:0.75放坡开挖;开挖时根据具体情况保持或调整坑壁边坡,保证施工过程坑壁的稳定,基底以上1m范围垂直开挖,基坑底面尺寸与基础尺寸大小相同。基础施工过程中,坑顶机械设备位置距基坑边缘净距保证在1.0m以上。为保持施工现场的文明整洁,挖出的土(石)方除予留回填外,其他均应及时运送到指定地点并平整。

基坑开挖至设计深度后,及时核实基底地质,若与设计不符,报请监理工程师确认并尽快提请设计单位处理。基底处理搅拌桩检测合格后,进行砂垫层施工,分层填筑砂垫层并夯实。

合格的基坑基底在报请监理工程师复检签证后,迅速组织混凝土工施工,避免基底暴露时间过长。

6.1涵身主体施工

箱身主体分节施工,每节长度按设计图纸的分节长度而定。浇注箱身混凝土分两部分施工,先浇注箱身底板至边墙下梗肋部,当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70%后,再浇注边墙及顶板混凝土。边墙与底板混凝土接榫处必须凿毛清洗干净,后涂纯水泥浆,再浇注上部混凝土。砼浇筑见下图:

框身底板砼浇筑基础

框身及顶板砼浇筑

6.3.1钢筋加工、安装

框架涵主体施工首先进行底板的施工,底板钢筋绑扎完毕,同时

绑扎部分边墙钢筋,钢筋在一工区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钢筋焊接采用闪光对接焊,运至现场绑扎。

合格的钢筋进场后应妥善保护,防止生锈变形。使用的钢筋表面应洁净、顺直,无弯折。钢筋进场后3天内必须由专职实验员报验监理实验工程师见证取样,取样标准按照施工规范,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加工钢筋时,严格按图纸技术交底,下料时准确计算钢筋长度,减少钢筋断头废料和焊接量。制作要求如下:

(1)钢筋在加工弯制前要调直,并符合下列规定: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水泥浆和用锤敲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均要清除干净。钢筋要平直,无局部折曲。加工后的钢筋,表面不得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

(2)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用光圆钢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有弯钩(半圆形,直角形或斜弯钩),弯钩的弯曲内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能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结构不能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4)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不得超过下表的规定:

要求,在多排钢筋之间。必要时可垫入短钢筋头或其他适当的钢垫,但短钢筋头或钢垫的断头不得伸入混凝土保护层。钢筋排架安装要平

直,间距严格控制在设计及规范要求范围内。

(6)严格按照设计保证保护层厚度,设计未注明时,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30mm,亦不得大于50mm。在钢筋与模板之间可用混凝土垫块支垫,其强度不得低于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垫块的标号与所施工的主体相同。

(7)绑扎和焊接的钢筋骨架,在运输、安装和浇注混凝土过程中不得有变形,开焊或松脱现象,主筋焊接宜采用闪光对焊。钢筋安装并要符合下列规定:

在钢筋的交叉点处,要用直径0.7mm-2.0mm的铁丝,按逐点改变绕丝方向,交错扎结,或按双对角线方式扎结。

除设计要求外,结构中钢筋骨架的箍筋,要与主筋垂直围紧,箍筋与主筋的交叉点要用铁丝绑扎。

箍筋接头的两端应向内弯曲,箍筋的接头要在角部主筋相交处,并要沿竖直方向交错布置。

(8)安装钢筋骨架时,要保证其在模型中的正确位置,不得倾斜、扭曲,亦不得变更保护层的规定厚度,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安钢筋骨架,不得妨碍浇注工作正常进行,并不得造成施工接缝。钢筋骨架经制作、安装就位后,要进行检查,做出记录并加以保护,不得在其上行走和递送材料。

需要焊接时,必须进行焊接试验。焊接主筋时接头采用闪光对焊,其它筋采用双面焊,焊缝的长度不小于5d(d为钢筋直径),焊缝应饱满无焊渣。箍筋的定位与设计图纸保持一致,所有钢筋绑扎要牢固,几何尺寸正确。钢筋绑扎采用22#铅丝.为保证保护层厚度,应在钢筋与模板间垫混凝土垫块,垫块的制作严格按照《客货共线桥涵施工技术指南》,垫块的标号与灌注混凝土为同一标号,制作时要报验监理工程师见证,制作试块,试块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垫块。垫块支垫稳

固,厚度足够。

6.3.2模板安装与加固

根据框架涵的几何尺寸要求,模板采用大体积整体钢模,全断面整体组装支立。拼装时,先进行预拼,调整板缝,并对板面进行打磨处理。模板安装前,模板表面要清洁,并在内表面涂刷同一品种的脱模剂。拼装时,模板间缝隙以海绵条填塞避免浇筑时漏浆,板缝以原子灰抹平。

钢模板加固时采用满堂红排架,模板采用蝶形卡子双层横、立杆加固,纵横架立杆间距1m,卡子呈梅花型布置。为防止钢架管变形,在纵架立杆端头及板面个别处,用10×10cm带木加固,保证整体板面平整度及几何尺寸满足要求。边板之间需用方木及横撑钢筋支顶立模,确保浇筑振捣不变形跑模。支立模板时严格按设计图纸及技术交底进行,几何尺寸必须满足规范要求。为保证模板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不发生变形,支架和模板均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荷载,保证框架尺寸准确。

6.3.3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在搅拌站集中搅拌,控制混凝土坍落度,细骨料采用中粗砂,粗骨料为 5-31.5mm 级配碎石,混凝土运输车运至现场,吊车吊灰入模,φ50mm 插入式振动棒振动。边墙处混凝土浇注至底板斜角上部位置。混凝土终凝后洒水养生。

底板施工完毕后进行边墙及顶板的施工作业,立框架边墙模板前,将边墙底部混凝土表面浮浆凿除,用水冲洗。边墙钢筋绑扎完毕,立边墙及顶板内模,然后绑扎顶板钢筋(包括耳墙及悬臂板钢筋),立边墙外模及耳墙和悬臂板模板。完毕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并签证后,开始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终凝后洒水养生 7 天。混凝土由搅拌站提供、运输。采用泵车浇注,Ф50 mm 插入式振动棒

振捣。混凝土运送车到达施工现场后,应由工地实验员检查其均匀度和坍落度。如不符合设计要求将拒绝灌注。采用吊车浇注混凝土时自由落高不得大于2米,当大于2米时采用窜桶或溜槽以防止混凝土离析。

混凝土的振捣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及外观质量,所以在施工前由专业工程师进行技术交底,并进行岗前培训,选用负责有经验的合格人员方可进行此项工作。具体操作采用Ф50 mm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间距不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并与侧模保持5~10cm 的间距,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振捣时间为20~30秒,做到快插慢拔、不过振、无漏振,且要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和钢筋。保证浇筑的混凝土密实,表面无麻面、蜂窝等通病,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6.3.4混凝土原材料

6.3.4.1.水泥

水泥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合材料宜为矿渣或粉煤灰。不宜使用早强水泥。

水泥的技术要求除国家标准的规定外,还应满足下表的规定

2、C40及以上混凝土的碱含量不宜超过0.60%。

6.3.4.2.矿物掺合料

矿物掺合料应选用品质稳定的产品。矿物掺合料的品种宜为粉煤灰、磨细粉煤灰、矿渣粉或硅粉。粉煤灰的技术要求应满足下表要求。

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小的洁净天然中粗砂,也可采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不宜使用山砂。不得使用海砂。细骨料的颗粒级配(累计筛余百分数)应满足下表的规定

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相比允许稍有超出分界线,但其总量不应大于5%。配合比中宜优先选用中级细骨料。当采用粗级细骨料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或胶状材料的用量,以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

当采用细级细骨料时,宜适当降低砂率。

天然河砂配制混凝土时,砂的有害物质含量应满足下表的规定

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时,方能采用。

细骨料的碱活性应采用砂浆棒法进行检验,且细骨料的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0.10%,否则应采用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6.3.4.4 粗骨料

粗骨料应选用级配良好、颗粒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涨系数小的洁净碎石,也可采用碎卵石,不宜采用砂岩碎石。

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宜超过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

2/3(在严重腐蚀环境条件下不宜超过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

1/2),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间距的3/4。

粗骨料应采用二级配或多级级配,其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500kg/m3,紧密空隙率宜小于40%,吸水率应小于2%(用于干湿交换或冻融循环环境下的混凝土应小于1%)。

当粗骨料为碎石时,碎石的强度用岩石抗压强度表示,且岩石抗

压强度与混凝土等级之比不应小于1.5。施工过程中碎石的强度可用压碎指标值进行控制,粗骨料的压碎指标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酸反应活性矿物,其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0.10%,否则采用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不得使用具有碱—碳酸盐反应活性的骨料。

6.3.4.5 外加剂

外加剂应采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气、能明显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且质量稳定的产品。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应有良好的相容性。外加剂须经铁道部鉴定或评审,并经铁道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合格。外加剂的性能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6.3.4.6.水

拌合用水可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来源的水时,水的品质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泥净浆试验所得的水泥初凝时间差及终凝时间差均不得大于30min,其初凝和终凝时间尚应符合水泥国家标准的规定。

拌合用水采用饮用水,当混凝土处于氯盐环境时,拌合用水氯离子含量应不大于200mg/L。

6.3.5混凝土拌合

混凝土搅拌原材料应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准确称量,称量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胶凝材料(水泥、掺合料等)±1%;外加剂±1%;骨料±2%;拌合用水±1%。

搅拌混凝土前,应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准确测定应天气变化而引起的粗细骨料含水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一般情况下,含水量每班抽测2次,两天应随时抽测,并按照测定结果及时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计量原材料。搅拌时,宜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所需用水量,待砂浆充分搅拌后再投入粗骨料,并继续搅拌至均匀为止。上述每一阶段的搅拌时间不宜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min,也不宜超过3min。

炎热季节搅拌混凝土时,宜采取措施控制水泥的入搅拌机温度不大于40℃。应采取在骨料堆场搭设遮阳棚,采用低温水搅拌混凝土等措施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或尽可能在傍晚和晚上搅拌混凝土,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满足规定。

6.3.6运输

应选用能确保浇筑工作连续进行、运输能力与混凝土搅拌机相匹配的运输设备运输混凝土。不得采用机动翻斗车、手推车等工具长距离运输混凝土。

混凝土运输通过112国道和施工便道到达施工现场,道路畅通,并有两条以上道路进入施工现场。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并具有要求的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

应对运输设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防护局部混凝土温度升高(夏季)。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水分进入运输容器或蒸发,严禁在运输过程中向混凝土内加水。

应尽量减少混凝土转载次数和运输时间。从搅拌机卸出混凝土到混凝土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以不影响混凝土的各项性能为限。

若采用混凝土搅拌罐车运输混凝土,当罐车到达浇筑现场时,应使罐车高速旋转20~30s,再将混凝土拌合物喂入泵车受料斗或混凝土料斗。

采用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时,除应按JGG/T10-95规定进行施工

外,还应特别注意如下事项:

1)在满足泵送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应尽量小,以免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产生离析和泌水。当浇筑层的高度较大时,应控制拌合物的坍落度,并且使用串筒浇筑;一般情况下,泵送下料口应能移动。

2)泵送管路起始水平管段长度不应小于15m。除出口处可采用软管外,管路的其它部位均不得采用软管。管路应用支架、吊具等加以固定,不应与模板和钢筋接触。高温或低温环境下,管路应分别用湿帘和保温材料覆盖。

3)向下泵送混凝土时,管路与垂线的夹角不宜小于12°,以防止混入空气引起管路阻塞。

4)混凝土宜在搅拌后60min内泵送完毕,且在1/2初凝时间前入泵。全部混凝土应在初凝前浇筑完毕。在交通拥堵和气候炎热等情况下,控制好运输时间,浇筑时做好塌落度测试,对于出塌落度超标,应做退场处理。

5)因各种原因导致停泵时间超过15min,每隔4~5min开泵一次,使泵机进行正转和反转两个方向的运动,同时开动料斗搅拌器,防止料斗中混凝土离析。如停泵时间超过45min,应将管中混凝土清除,并用压力水或其他方法冲洗管内残留的混凝土。

6.3.7浇筑

浇筑混凝土前,应仔细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并指定专人作重复性检查,以提高钢筋保护层厚度尺寸的质量保证率。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至少为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保护层垫块的尺寸应保证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其形状(宜为工字形或锥形)应利于钢筋的定位,不得使用砂浆垫块。当采用细

石混凝土垫块时,其抗腐蚀能力和抗压强度应高于构件本体混凝土,且水胶比不大于0.4。

混凝土入模前,应专门采用设备测定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含气量、水胶比及泌水率等工作性能;只有拌合物性能符合设计或配合比要求的混凝土方可入模浇筑。当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宜控制在5~30°C。

混凝土浇筑时自由落体高度不得大于2m;当大于2米时,应采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辅助输送混凝土,保证混凝土不出现分层离析现象。

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间隙时间不得超过90min,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6.3.8拆模、养生

拆模工作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75%后方可进行,并且前要向监理工程师报验,以见证拆模后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及光滑度是否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混凝土进行草袋覆盖养生,并每2h浇一次水,以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对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蜂窝麻面,在混凝土表面用钢丝刷或冲毛机冲洗,用1:1水泥砂浆抹面、压光,并洒水养护。

7沉降缝与防水层

7.1沉降缝

沉降缝与防水层所用的涂料、麻筋、木板、防水卷材均须选用合格厂商提供的产品,并需抽样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沉降缝施工作业:沿涵身方向分节施工,浇筑前,在沉降缝相应位置处安装防水涂料浸渍木板(厚度与沉降缝宽度相同),同时当作模板使用。沉降缝外侧作业时先清除缝内杂物,节与节之间的沉降缝应贯通涵身及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