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研究方法考试及笔记

社会研究方法考试及笔记

社会研究方法考试及笔记
社会研究方法考试及笔记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课程代码:033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按照一定的方法探索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的专门的科学研究活动是()

A.社会调查B.社会研究C.社会调查研究D.社会探索

2.在社会研究过程中收集和分析资料的具体单位是()

A.社会调查单位B.社会研究对象C.分析单位D.社会研究的总体

3.注重对当代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并且其理论的建立和发展都需要直接来自具体的经验资料的研究是()A.哲学研究B.神学研究C.历史学研究D.社会科学理论研究

4.具有调查项目少、结论确定、资料精确、工作量大等特征的社会研究是()

A.重点研究B.普查C.抽样调查D.个案调查

5.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或工作环境之中,通过与他们的密切接触来理解他们的语言和行为,并通过观察、深入访谈等方法获得第一手的研究资料。研究者所使用的研究方式是()

A.实地研究B.调查研究C.文献研究D.实验研究

6.在研究设计过程中,研究者应该明确界定一项研究是属于理论性研究还是属于应用性研究,这项工作是()

A.确定研究目的B.确定分析单位C.确定研究对象D.确定研究性质

7.研究者在选题时要看是否具备完成该项研究所需要的时间、经费、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这是遵守了选题的()

A.重要性标准B.创造性标准C.新颖性标准D.可行性标准

8.人们在思维和表述中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本质特征的反映是()

A.概念B.变量C.相关关系D.因果关系

9.衡量样本代表性大小的标准是()

A.总体规模B.样本误差C.抽样框D.抽样方法

10.社会测量的第一个环节是()

A.操作化B.概念化C.资料收集D.评估

11.问题:您的健康状况如何?答案:非常好、不错、尚可、不好。其中使用的测量层次是()

A.定类测量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定比测量

12.如果测量“社会阶层”的测量工具只包含“收入”一个指标,就明显缺乏()

A.预测效度B.再测效度C.内容效度D.同时效度

13.在问卷初稿设计中,卡片法遵循的法则是()

A.演绎法则B.归纳法则C.抽样—推论法则D.假设—检验法则

14.试用问卷初稿最好的方法是参照实际调查对象随机抽取一个小样本,派访问员使用问卷初稿进行面访,这种方法是()A.全面检验法B.部分检验法C.主观评价法D.客观检验法

15.考虑到可能使用的资料分析方法,问卷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

A.采用手工分析方法,问卷可以设计较多的、相对复杂的内容B.采用定量分析方法,问卷可以多设计一些开放式问题C.要进行复杂的统计分析,问卷要设计合适的自变量和因变量D.主要采用定性分析方法,问卷应尽量设计封闭题16.按照访谈中调查者和被调查者的交流方式,访谈可分为()

A.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访谈B.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C.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D.一般访谈和特殊访谈

17.下列属于访谈调查员应具备的特殊条件是()

A.诚实与精确B.谦虚与耐心C.语言与社会背景D.兴趣与能力

18.下列关于访谈法优缺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访谈获得的信息量小,难以研究复杂的社会现象B.访谈的灵活性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交谈内容

C.访谈的隐蔽性强,能够提高信息的可靠性D.访谈时间通常很短,效率高

19.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或团体内,作为被观察者的一员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是()

A.局外观察B.实验室观察C.参与观察D.非参与观察

20.观察者的价值观和期望往往对观察结果产生影响,这是()

A.观察者偏见B.被观察者效应C.被观察者偏见D.练习效应转自:

21.下列关于非结构式观察的表述,正确的是()

A.非结构式观察缺乏足够的灵活性B.非结构式观察所收集的资料会受到事先规定的观察项目和记录标准的干扰和限制C.非结构式观察的结果往往用于定量分析D.非结构式观察的结果缺乏必要的信度

22.实验刺激属于()

A.自变量B.因变量C.控制变量D.倚变量

23.在实验受试者的选择上,理论上能够最有效控制影响变量的方法是()

A.配对法B.排除法C.纳入法D.随机法

24.较为典型的严格控制型现场实验是()

A.齐默巴多的监狱行为模式研究B.米尔斯莱姆的权威服从研究C.霍桑实验D.啤酒偷窃案实验

25.在利用现存统计资料进行分析时,所依据的统计资料的分析单位与结论的分析单位不一致,这种错误是()A.区位谬误B.抽样方法错误C.系统误差D.抽样误差

26.内容分析法的缺点是()

A.成本高B.难以进行重复研究

C只能研究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D.只能研究记录下来的信息内容

27.下列属于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研究范例的是()

A.马林诺夫斯基的《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B.迪尔凯姆的《自杀论》

C.班杜拉等人的模仿学习研究D.多恩伯切和希克曼“消费品广告中的他人导向研究”

28.在资料审核中,对重要资料进行反复的各种形式的审核,是指()

A.实地审核B.系统审核C.多次审核D.抽样审核

29.在研究政党制度时,分为一党制、一党独大制、两党制、多党制四类,这违反了分类的()

A.互斥性原则B.本质性原则C.目的性原则D.历史性原则

30.某报告的标题是《谁是当代大学生的偶像?》,这一标题所属类型是()

A.直陈主题式B.结论展示式C.反问疑问式D.复合结构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社会研究的理论性特征的含义包括()

A.社会研究一般是在特定理论指导下的认识活动B.社会研究是一种社会活动

C.社会研究的结果应该上升到理论层次D.社会研究是一种有目的的认识活动

E.社会研究是通过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获得对社会的认识

32.定性研究的特点包括()

A.定性研究基于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

B.定性研究一般注重在复杂的心理、文化和社会生活环境中去理解社会现象的意义

C.定性研究主要采用量表、问卷等手段去进行调查

D定性研究主要采用语义分析和文字描述等分析方法E.定性研究常常采用数学符号和形式逻辑的表述方式

33.选题的主观标准包括()

A.重要性B.研究者自身价值观C.研究者的社会态度D.研究者的学术兴趣E.研究人员的可行性

34.抽样在操作方法上都要经历的步骤有()

A.设计抽样方案B.调查样本的情况C.抽取样本D.评估样本E.从样本情况推论总体情况

35.问卷答案设计的要求包括()

A.使答案与问题对应,避免答非所问B.应当努力设计完备的答案

C.应当努力使每个答案彼此独立D.答案的设计要简洁明了E.尽量采用高层次的测量尺度

36.观察的准备工作包括()

A.明确观察目的B.制定观察方案C.理论准备D.物质准备E.进入观察现场

37.实验法的缺点包括()

A.难以直接检验因果关系B.人为干涉C.难以进行重复研究D.存在道德和法律限制E.样本选取的缺陷38.研究者对文献资料进行编码时常用的计数单位有()

A.单词或单个符号B.主题C.人物D.句子或段落E.项目

39.统计表制作的要点包括()

A.文字工整,字迹清晰B.数字填写整齐,数位对准C.数字忽略不计时可以留白不填

D.某项资料免填时用“╳”代替E.当数字左右上下相同时,可以用“同左”“同上”代替

40.离中量数的计算方法有()

A.中位数B.异众比率C.四分位差D.标准差E.众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简述社会研究的过程。

42.简述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的差别。

43.简述指数与量表的差异。

44.简述撰写研究报告行文方面的一般要求。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45.结合实例,运用变量结构图示法建构一个理论模型。

46.试述小组访谈过程中的指导和控制。

五、应用题(本题8分)

47.某大学有1000名教师,其中正教授250人,副教授370人,讲师120人,助教60人,教辅200人。请运用分层抽样方式,抽取一个100名教师的样本,并结合实际分层抽样过程论述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全国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课程代码:033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属于类别概念的是()

A.国家

B.社会

C.残疾人

D.组织

2.研究者在社会研究中不受对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这种研究原则是()

A.制度思维

B.价值中立

C.价值涉入

D.价值关联

3.研究者在整个研究的前期阶段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的过程是()

A.应用性研究

B.探索性研究

C.解释性研究

D.描述性研究

4.对儿童或聋哑人的访谈最好采用()

A.小组访谈法

B.结构式访谈法

C.电话访谈法

D.特殊访谈法

5.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的主要区别在于()

A.研究方法不同

B.采用的分析范式不同

C.研究的对象不同

D.研究的目标不同

6.社会研究的题目主要来源于()

A.社会实践

B.有关机构的委托

C.研究者的兴趣

D.当地政府的管理需要

7.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混淆了分析层次,用企业内部员工的个人目标的总和来代表企业的目标。这种错误被称为()

A.以偏概全

B.教条主义

C.简单还原

D.观念混乱

8.现有的研究方法是否能够解决所想要研究的问题,这属于选题的()

A.可行性标准

B.新颖性标准

C.主观标准

D.实用性标准

9.下列概念使用操作性定义的是()

A.采用尺子上的刻度来说明“长度”

B.“死亡”是指生命的终结

C.“生育”是人类繁衍下一代的行为

D.“伟人”是指对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人

10.下列关于微观社会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微观社会理论又称为一般性的社会理论

B.比较容易直接通过与经验事实的比较来加以验证

C.可以为一个社会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提供基本的理论导向

D.采用高度抽象的概念,具有复杂的理论命题和理论模型以及比较庞大的理论体系

11.下列对于样本规模的表述,正确的是()

(在一定精度要求下,总体规模越大,则样本也要越大)所以选C

A.在给定抽样精度后,总体异质性程度越大,所需样本规模也越小

B.在给定抽样精度后,总体异质性程度越小,所需样本规模也越小

C.样本占总体的比例与抽样精度之间是一种正向的线性关系

D.抽样精度按比例地随着样本规模的增大而降低

12.研究者根据其研究的目的或专家的判断来选取样本的抽样方法是()

A.方便抽样

B.配额抽样

C.判断抽样

D.简单随机抽样

13.对概念进行操作化加工,将它们变为可测量的变量,这一步骤属于()

A.访谈过程

B.测量过程

C.问卷发放过程

D.抽样过程

14.20世纪50年代发展出来的,主要用来测量人们对观念、事物或他人的感觉的量表是()

A.李克特量表

B.罗森伯格量表

C.语义差异量表

D.李克特总加量表

15.对概念的含义和应用范围给予清晰说明的过程叫做()

A.操作化

B.概念化

C.抽象

D.测量

16.在问卷设计时,研究者根据研究假设和要调查的内容,在纸上画出问卷各个部分及

前后顺序的框图,这种技术应用于()

A.设计问卷初稿阶段

B.试用问卷初稿阶段

C.修改、确定并印刷阶段

D.准备阶段

17.每一个问题究竟预留多少个编码框,主要()

A.视答案的内容而定

B.视答案的数量而定

C.视答案的性质而定

D.视答案的复杂程度而定

18.下列属于正确提问方式的是()

A.“您的家庭类型是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还是联合家庭?”

B.“大多数医生认为被动吸烟容易导致肺癌,您赞同吗?”

C.“您是否赞成物价不改革?”

D.“您的父亲是工人吗?”

19.下列属于在访谈开始前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是()

A.当场记录

B.表情和动作控制

C.对问题的追问

D.熟悉调查内容

20.相对于问卷法而言,观察法的()

A.信度低,效度低

B.信度低,效度高

C.信度高,效度低

D.信度高,效度高

21.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A.前者不对观察的场所和对象进行控制和操纵,后者深入到现实生活对实际发生的社会现象进行观察

B.前者对观察的场所和对象进行控制和操纵,后者深入到现实生活对实际发生的社会现象进行观察

C.前者深入到现实生活对实际发生的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后者对观察的场所和对象进行控制和操纵

D.前者深入到现实生活对实际发生的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后者不对观察的场所和对象进行控制和操纵

22.研究人员试图验证如下假设:一个有犯罪倾向的少年如果能经常得到一个成人友好热心的忠告,他就可能避免犯罪。在这里,实验刺激是()

A.犯罪倾向(因变量)

B.少年的年龄(控制变量)

C.忠告

D.少年的家庭经济状况(控制变量)

23.测量因变量B(前测)——引入自变量A——再测量因变量B(后测),然后比较后测结果与前测结果的差异。这种分析原理是()

A.设置控制组的实验原理

B.无结构式访谈的一般原理

C.实验的一般逻辑原理

D.问卷调查的一般原理

24.实验法最大的弱点是()

A.样本选取的缺陷

B.受道德的限制

C.人为干涉

D.受法律的限制

25.当我们要研究国外的或由于其他各种原因而难以直接访问的研究对象时,最合适的

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

B.文献法

C.问卷调查法

D.观察法

26.在使用现存统计资料进行分析时,如果资料的分析单位与结论的分析单位不一致,

将导致()

A.“统分谬误”

B.“区位谬误”

C.“类别谬误”

D.“理论谬误”

27.在社会统计分析中,通常把“小概率事件”概率的显著性水平设定为()

A.0.001或0.05

B.0.0l或0.005

C.0.0l或0.05

D.0.1或0.05

28.将问卷中的信息数字化,转换成统计软件和统计程序能够识别的数字,这是计算机

汇总步骤中的()

A.登录

B.录入

C.编码

D.程序编制

29.“当代中国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的调查报告”,这一标题属于( )

A.结论展示式

B.直陈主题式

C.复合结构式

D.反复疑问式

30.下列关于研究报告参考文献索引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文内注释方式的报告不必在文后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

B.参考文献不包括未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报告

C.参考文献包括文内注释和文后注释中曾经引用过的所有文献

D.参考文献可放在报告中的任何位置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有()

A.经验性

B.主观性

C.多样性

D.单一性

E.规范性(理论性)

32.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是()

A.确定分析单位和分析对象

B.明确研究目的

C.明确研究性质

D.确定研究方式

E.确定具体研究方法

33.小组访谈的优点是()

A.有利于推论研究对象的总体

B.有利于进行较精确的统计分析

C.了解情况快,效率高

D.可以通过被调查者之间相互交流而猎取更多信息

E.有利于将调查与研究结合起来

34.理论的基本形态是()

A.理论探索

B.理论命题

C.理论模型

D.理论抽象

E理论概括

35.下列关于信度与效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有效的测量,不一定是可信的

B.不可信的测量,一定是无效的

C.可信的测量,一定都是有效的

D.信度是效度的充分条件

E.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

36.下列有关问卷问题的排序设计的选项,正确的是()

A.把内容相关问题放在一起

B.一般把开放题放在问卷的前面

C.把简单的问题放在前面

D.把容易引起被调查者兴趣的问题放在前面

E排序设计会产生一定的顺序效应

37.实验法的特点有()

A.必须在实验室进行

B.人为设定观察情境

C.直接建立研究结论

D.实验结果受实验人员和实验对象的主观影响

E.其研究结论可直接推论到真实的生活中

38.现存统计资料分析应注意的问题有()

A.明确分析单位

B.注意效度问题

C.建立合适的抽样框

D.注意信度问题

E.现存统计资料的审核

39.下列属于选择分类标志的原则的是()

A.从研究范围(目的)出发选择标志

B.从反映事物本质的需要去选择标志

C.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去选择标志

D.分组标志的确立必须坚持穷尽性原则

E.分组标志的确立必须坚持互斥性原则

40.下列属于组织材料应坚持的原则的是()

A.考虑受访样本的学历

B.与报告主题相关

C.访谈员要有谦虚耐心的态度

D.精炼、典型与全面

E.事实、分析与讨论、建议相结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简述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

(1)确定研究题目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收集资料阶段

(4)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

(5)研究报告的写作和发表阶段

42.简述社会理论在社会研究中的意义。

(1)是社会研究课题的重要来源之一

(2)社会研究理论是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

(3)理论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指导

(4)社会理论可以为分析资料提供解释

43.简述问卷调查的优点。

(1)可以面对众多调查对象收集资料

(2)面对同样规模的调查对象更节约资源

(3)问卷调查具有好的隐蔽性,保证收集资料的真实性

(4)比其他渠道收集的信息更标准、规范

(5)比其他渠道收集的信息容易定量处理和分析

44.简述内容分析法的主要环节。

(1)抽取文献样本

(2)确定分析单位

(3)进行编码

(4)数据加工处理

(5)信度和效度检验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45.试述个案调查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1)调查的深入性

(2)省钱、省力

(3)调查不需要很多调查员,但是需要高质量的调查员,因而质量更高

(4)对调查员要求高

(5)不能按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调查对象,因此结果不能推论到总体

例子略

46.试述非结构式观察的优缺点。

优点:没有严格界定的观察项目和标准化记录方式的约束,及时非结构是观察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优点在于它的弹性,收集资料不会受到事先观察项目和记录标准的干扰和限制,能更深入、全面、客观地手机真实反映事物本来面目信息。

缺点:没有严格界定的观察项目和标准化记录方式的约束,及时非结构是观察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缺点在于局限在观察过程、观察内容、观察记录会因观察者不同而不同,所收集的资料带有较多的观察者个人色彩,观察信度结果缺乏必要的信度,难以重复验证,另外,非结构式观察所获得的资料没有统一的形式,通常只能进行定性分析。

五、应用题(本大题8分)

47.某班25名同学的英语成绩分别是:60,65,70,80,76,90,38,92,88,76,64,85,58,82,67,83,91,44,57,59,66,77,86,99,48。请以第5位同学为开始抽取样本的位置,采用等距抽样的方式抽取6个样本。

在系统抽样中,先将总体从1~N相继编号,并计算抽样距离K=N/n。式中N为总体单位总数,n为样本容量。然后在1~K

中抽一随机数k1,作为样本的第一个单位,接着取k1+K,k1+2K……,直至抽够n个单位为止。

抽取第5,9,13,17,21,25名同学的英语成绩组成样本容量为6的样本。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课程代码:033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与人们每天自发地认识社会的过程不同,社会研究活动是为了了解某一方面的社会状况或者解决某一理论现实问题而进行的社会认识活动,这是社会研究特征中的()

A.目的性

B.经验性

C.理论性

D.社会性

2.以下属于类别概念的是()

A.单位

B.国家

C.群众

D.儿童

3.划分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依据是()

A.研究内容

B.研究性质

C.研究方法

D.研究对象

4.抽样调查的核心在于()

A.界定总体

B.选择抽样方法

C.抽取样本

D.评估样本

5.以下关于社会研究中定量研究方法的优点表述准确的是()

A.能够对大量样本的大量特征进行精确的计算

B.能对调查对象的深层动机进行复杂分析

C.能够客观准确地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D.能够通过运用统计和数学分析提高社会研究的精确化和标准化程度

6.社会研究的选题过程要考虑社会研究项目是否具备相应的研究条件,这是选题标准中的

()A.重要性 B.新颖性

C.可行性

D.科学性

7.最突出的特点是能够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研究,这种社会研究方式是()

A.调查研究

B.实验研究

C.文献研究

D.实地研究

8.社会研究者在一次研究中抓住社会现象的一种特征,并且在考虑这一特征时暂时忽略其他特征,这是()

A.理论假设

B.理论建构

C.理论抽象

D.理论概括

9.一个理论命题能够包含多个概念或反映多个现象,并能够说明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命题,是指()

A.简单描述性命题

B.比较性命题

C.解释性命题

D.预测性命题

10.对高收入人群进行研究,一般先找到几个高收入者,然后通过他们的介绍找到新的高收入者,这种抽样方法是()

A.雪球抽样

B.配额抽样

C.判断抽样

D.方便抽样

11.研究者在实际抽样(特别是概率抽样)时,经常是先找到一份近似涵盖所有总体元素的名单,然后从中抽取部分元素,这份名单被称为()

A.抽样单元

B.研究总体

C.目标总体

D.抽样框

12.测量一个人的健康状况,答案是“非常好”、“不错”、“尚可”和“不好”,可以用4表示“非常好”、3表示“不错”、2表示“尚可”、l表示“不好”,这种测量是()

A.定类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定比测量

13.在社会研究中,最容易评估,也是最基本的效度类型是()

A.效标效度

B.内容效度

C.表面效度

D.预测效度

14.社会测量的第一个环节是()

A.操作化

B.构造指标

C.资料收集

D.概念化

15.将问卷送达被调查者,由他们阅读、填写并按约定方式送回研究者手中的问卷类型是

()A.自填式问卷 B.访问式问卷

C.开放式问卷

D.封闭式问卷

16.问卷设计中的关键技术是()

A.题型选择

B.答案设计

C.提问

D.问题排序

17.问卷设计的首要原则是()

A.满足研究需要原则

B.考虑被调查者原则

C.与资料分析方法相结合原则

D.考虑具体调查方式原则

18.在社会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间接访谈方法()

A.小组访谈

B.电话访谈

C.计算机网络访谈

D.个别访谈

19.根据对访谈过程的控制程度,可将访谈法分为()

A.结构式访谈法和无结构式访谈法

B.个别访谈法和小组访谈法

C.直接访谈法和间接访谈法

D.一般访谈法和特殊访谈法

20.根据观察场所和对观察的情景与条件的控制程度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

A.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

B.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C.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D.直接观察与非直接观察

21.人类学家研究原始部落文化时最常用的一种观察方法是()

A.实验室观察

B.间接观察

C.非参与式观察

D.参与式观察

22.在单变量的实验设计中,最适用于实验对象样本容量较小或者样本差异性较大的设计方式是()

A.后测设计

B.所罗门设计

C.前测后测设计

D.四组设计

23.在二手资料分析中,搞清楚文献的作者、出版者的背景,这属于()

A.资料的加工

B.资料的审核

C.资料的搜寻

D.主题的选择

24.在文献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文献形式是()

A.书面文献

B.音像文献

C.缩微文献

D.机读文献

25.在社会研究中,属于非介入式社会研究方法的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文献法

D.访谈法

26.在集中量数分析中,常常用来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有时也被称为“位置平均数”的是()

A.中位数

B.众数

C.标准差

D.四分位差

27.如果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位于0.3—0.7之间,可以认为它们之间的相关是

()A.无相关 B.低度相关

C.中度相关

D.高度相关

28.根据作用和功能的不同,研究报告可以分成为()

A.普通研究报告与学术性研究报告

B.描述性研究报告与解释性研究报告

C.定性研究报告和定量研究报告

D.综合性研究报告和专题性研究报告

29.研究报告的“血肉”是指()

A.主题

B.正文

C.提纲

D.材料

30.属于较少控制的现场实验是()

A.霍桑实验

B.“啤酒偷窃案”实验

C.监狱行为模式研究

D.权威服从研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社会研究的内容是指特定社会现象发生和发展范围中的人和社会单位

B.社会研究的内容是指特定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

C.社会调查的对象是指在社会调查活动中直接访问和观察的单个对象

D.社会研究的对象是指特定社会现象发生和发展范围中的人和社会单位

E.社会研究的对象是指特定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

32.个案调查的特点包括()

A.只需选取少量被调查者

B.调查不需要动员众多的调查员

C.对调查人员的要求比较高

D.调查具有深入性

E.在复杂的当代社会中可以将调查结果推论到总体

33.社会研究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

A.明确研究目的与研究性质

B.确定分析单位

C.确定具体的研究对象

D.确定研究方式

E.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法

34.社会理论的特点包括()

A.来源于社会实践

B.抽象性

C.概括性

D.解释社会现象

E.预测社会现象

35.社会研究中常用的评估测量质量的信度有()

A.预测信度

B.复本信度

C.内容信度

D.折半信度

E.再测信度

36.高质量问卷的标准有()

A.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B.问卷适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C.问卷适用于研究对象

D.问卷中的问题少而精

E.问卷中的问题是定量化的

37.实验法的优点是()

A.可检验因果关系

B.不受实验人员的影响

C.不受实验对象的影响

D.易于重复

E.较为经济

38.文献研究的缺点是()

A.不适于作纵贯研究和趋势研究

B.缺乏统一格式,资料间难以对比

C.编码困难,难以数量化

D.研究所需要的部分文献不易获得

E.文献内容无法控制

39.选择分类标志的原则有()

A.从研究目的出发选择标志

B.从反映事物本质的需要去选择标志

C.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去选择标志

D.坚持穷尽性原则

E.坚持互斥性原则

40.下列标题属于单一结构型标题的是()

A.《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报告》

B.《持股的相关因素及其对职工分化的影响——一项关于乡镇企业产权改革的研究》

C.《保健品遭遇信任危机》

D.《谁是当代大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E.《电脑进家大势所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简述社会研究的目的。

(1)探索未知事物

(2)验证不确定知识

(3)扩展已有的知识

42.简述社会研究选题的过程。

(1)了解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初步选择研究题目

(3)论证研究题目的意义

(4)确定研究范围、层次和内容

(5)论证研究项目的可行性

43.简述影响观察信度的主要因素。

(1)观察内容界定的明确性

(2)观察类别定义的严格性

(3)环境变化,社会现象或行为受环境影响,因而信息不一致

(4)人的变化

44.撰写研究报告行文方面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1)文字客观平实,避免带有主观成分

(2)避免使用第一人称

(3)不要试图说服读者,尽量告诉读者事实原样

(4)避免使用权威之名来增强文字的力量

(5)避免哗众取宠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45.结合实际,论述抽样的步骤。

(1)设计抽样方案

(2)抽取样本

(3)评估样本

46.试述访谈控制中的方式与技巧。

(1)提问控制

①恰当的提问方式②恰当的题目转换方式③控制跑题④对问题的追问

(2)表情与动作控制

①动作技巧②表情技巧

五、应用题(本大题8分)

47.根据对某高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学生们月均总支出为487.3元,标准差为20.5元;学生用于购买图书的月均支出为27.2元,标准差为5.2元。请分别计算学生总支出和学生购买图书支出的离散系数并比较学生总支出和购买图书支出哪一个差异程度比较大?(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学生总支出=20.5/487.3*100%=4.2%

学生购买图书支出=5.2/27.2*100%=19.1%

可见学生购买图书支出差异性较大。

行政管理专业的《社会研究方法》重点章节

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

1、“社会研究”的概念通常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而探索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的专门的科学研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要说明社会现象的表面状况,还要说明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并且把握社会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3、“社会研究”的概念比“社会调查”和“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更为宽泛。社会研究要以社会调查为基础,但不止步于社会调查所得到的经验资料,而是要通过对经验资料的分析而得出对社会现象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4、我们可以将“社会研究”概念定义为: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5、社会研究的特征(多选题)

(1)目的性(社会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性的认识活动,目的性是社会研究活动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2)经验性(经验性特征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3)理论性(社会研究的理论性特征包含接受理论指导和得出理论结论两层含义)

(4)社会性(是指社会研究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

4、所谓“经验性”,是指社会调查研究活动是通过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实而获得对社会的认知。

5、社会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社会研究的目标具有社会性的意义;

(2)其次,社会研究是一种社会活动;

(3)再次,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并受到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

(4)最后,社会研究的结果会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学术发展产生影响。

6、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多选题)

(1)社会研究主体(是指进行社会研究的组织与人员)

(2)社会研究的对象(是指被研究的个人、群体、组织,或是其他社会单位)

(3)社会研究的内容(是指所要了解的社会现象和要探索的社会问题的具体内容)

(4)社会研究的方法(是指研究者在进行社会研究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的总和,包括在社会研究过程中应遵循的各种程序、规则和各个研究阶段上应采用的各种方法)

7、各类组织在社会研究活动一般扮演以下几种角色:

(1)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政治组织、学术组组织、企业组织、非营利性组织)

(2)社会研究项目的委托者;

(3)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这类组织主要是一些学术机构、政府和企业的研究部门、独立的社会研究机构)(多选题)

(4)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8、“社会研究对象“在概念上不同于“研究内容”。社会研究内容是指特定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而研究对象则是指特定社会现象发生、发展范围中的人和社会单位。

9、类别概念是指由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所构成的一个类别。

10、所谓集合概念是指由一些分子所组成的集合体。

11、社会研究是以揭示某类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为目标,对象应该是社会中某类群体或组织的总体。

12、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常常使用“分析单位”的概念来区分社会调查(收集资料对象)与社会研究对象的不同。

13、确定研究内容首先需要按照研究的目标将研究题目分解为若干方面,然后根据研究目标去确定每个方面所需要收集的信息。

14、各项社会研究的内容可以分为现状调查、态度调查、因果分析、预测分析及对策研究等不同的层次。(多选题)

15、研究内容的广度和层次受研究的目标所决定。

16、社会研究的目的:(多选题)

(1)探索未知的事物

(2)验证不确定的认知

(3)扩展已有的知识

17、社会研究最基本的目标之一是要探索未知的社会现象。

18、社会研究者探索未知社会现象的原初动机首先为了服务于社会实践。

19、所谓社会研究的意义,是指一项社会研究活动及其研究结果对研究主体(研究者、委托者等)所能够产生的作用。

20、社会研究的意义(分为理论性意义和应用性意义)

(1)判断一项社会研究是否具有理论意义,主要自它在上述几方面是否有新的观点、新的资料、新的理论结论等,总而言之,是否有理论创新。(多选题)

(2)一项社会研究是否具有应用性意义,主要看其研究是否能直接应用于当前的社会实践,帮助人们解决各类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21、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曾考多选、单选、论述题)

(1)客观性原则(2)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3)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4)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

22、所谓客观性原则,简单说就是实事求是的原则,是指社会研究应该尽最大可能客观地反映社会实际情况。

23、社会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社会事实。

24、所谓“事实判断”是指对社会事实客观情况的判断,即通过科学的研究而对一个社会及其原因和规律客观存在的状况做出的判断。

25、所谓“价值判断”是指研究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好坏、意义、重要性程度等方面的主观评价。

26、“价值中立”,是指研究者在社会研究过程中不受对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

27、“价值关联”是指研究者的研究工作要受到他们对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判断的影响。

28、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是从事社会研究工作人员所必须遵从的基本职业道德。

29、现代社会研究活动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它必须按照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

30、社会研究方法的意义:

(1)保证社会研究客观性的意义;(在社会研究中采用科学方法的首要意义是社会研究客观真实性的要求)

(2)提高社会研究活动效率的意义;(在社会研究中,采用科学方法的另一方面意义源于社会研究活动简捷性和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的要求)

31、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多选题)

(1)经验性(2)理论性(3)规范性(4)多样性

32、所谓经验性方法,是指研究者通过直接接触社会实际而获得社会现实的第一手资料的方法,其具体的方法包括访谈、观察、实验等。

33、规范性使研究的结论能够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检验性”。

34、现代社会研究方法体系:(多选题、单选)

(1)方法论。(指社会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即对社会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哲学论证)

(2)研究方法(指研究中采用各种的研究形式,包括研究的程序及每个步骤上具体的操作方式)

(3)具体方法和技术。(具体方法和技术是指在社会研究的各个环节所采用的方法、技术和工具等,其中重点包括各种收集资料的方法、整理资料的方法和分析数据的方法,以及在这些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手段和相关工具的使用方式等。

35、社会研究方法论一般不直接应用于具体的研究工作,但它对具体研究工作中所采用研究方法起到理论基础的作用。

36、在社会研究中有多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它们大致上可以分为问卷调查研究、实地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等几种主要的类别。

37、社会研究的过程:(曾考论述题、多选题)

(1)确定研究题目阶段;(2)研究设计阶段;(3)收集资料阶段;(4)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5)研究报告的写作和发表阶段。

38、研究设计阶段中的主要任务是对整个的研究工作做出规划和设计,要制订出整个研究工作的总体方案以及研究工作各个阶段中各项任务的具体行动方案。(单选题)

39、研究方案的具体内容包括研究路径设计、具体研究内容的确定、研究方法设计、研究工具的设计和准备,以及研究组织、人员和其它相关资源的调动方案等。(多选题)

40、社会研究中最多采用的是通过社会调查来收集关于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41、整理资料的方法包括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分类、转换和录入等。(多选题)

42、资料分析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主要是统计分析,定性分析主要包括语义分析和内容分析。

43、社会研究的选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所决定的。

44、实施社会研究工作的过程,首先是收集资料的阶段。

第二章社会研究的主要类型(重点章)

1、社会研究的主要类型分类:

(1)从研究的性质划分: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2)从研究的目的划分: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3)按调查对象的范围分为: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4)从研究方法划分: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5)从研究的时间尺度划分: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

2、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主要差别是:

(1)理论性研究强调通过研究来发展知识,寻找社会运行的规律;

(2)应用研究则强调通过研究来直接帮助解决社会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3、理论性研究的关注点主要在于探索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增加对社会现象内在规律的认识。

4、理论性研究既包括在抽象层次进行学术探讨,如建立概念体系和分类框架,对各种理论观点进行评述、批判和综合,澄清理论分歧,对经典理论和学史进行系统分析和介绍等;也包括在理论层次上运用实证方法研究现实问题。

5、通过建立各种理论假设而得出关于某种社会现象的理论解释,然后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概括和抽象来检验已有的理论和提供新的理论解释,这类研究称为实证研究,是理论性社会研究的重点。

6、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与哲学和历史学研究的不同:

(1)首先,与哲学研究的不同主要在于其理论抽象的层次和研究方法的不同;

(2)其次,与历史学研究的不同主要在于前者更注重对当代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3)此外,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历史学研究在方法方面上也有所不同。

7、理论性研究的任务不限于建立学科理论,还包括建立指导各种实践活动的理论。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一个经典例子。

8、应用性研究是指针对现实社会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经验研究。

9、应用性研究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解释性和预测性的。

10、应用性研究与理论性研究的区别和联系:

(1)理论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区别主要在于其研究目标的不同。(单选题)

(2)理论性研究主要关注如何发展一般性的社会知识;而应用性研究则更关注如何有效地解决现实社会问题。

(3)两者不是截然分开的,多经验性的理论研究本身在社会实践中也有应用的价值,而应用性研究一般也并不排斥理论研究。

11、应用性研究的主要类型包括:社会生活状况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影响评估等。开辟新的领域:政策评估研究、社会指标研究。

12、应用性研究的主要研究领域:人口管理、劳动就业、城市建设、公共交通、环境保护、区域发展、社会治安、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

13、从研究的目的划分,社会研究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单选题)。

14、探索性研究是对某一课题或某一现象进行初步了解。探索性研究的目的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5、描述性研究的目的是系统地了解某一社会现象的状况及发展过程,它通过对现状的准确全面的描述来解答社会现象“是什么”的问题。

16、解释性研究则试图对社会现象做出普遍的因果解释,以解答“为什么”的问题。

17、探索性研究是研究者在整个研究工作的前期阶段中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的过程。(单选题)

18、探索性研究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三个部分:(简答题)

(1)实地考察;

(2)请教专家;(目的是为了全面掌握研究课题的背景资料,为正式研究奠定基础)

(3)查阅资料。

19、通过探索性研究工作可以获得相应的阶段性成果,主要包括提出关于所研究现象或问题的初始命题或假设,试验并确定正式研究应采用的方法,以及探讨进行正式研究的可能性。

20、探索性研究主要是一种先导性研究。

21、探索性研究对正式的课题研究在探求因果关系、建立理论假设、探索研究方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2、探索性研究通常采用的收集资料方法包括:

(1)观察法(包括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2)访谈法(主要是无结构式访谈)等,有时也进行小规模的问卷调查,或者一些典型个案的调查。(探索性研究中的调查对象规模通常都比较小)

23、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对社会现象的状况、过程和特征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即描述社会现象是什么,如何发展的,其特点和性质是什么。

24、描述性研究不仅包括应用研究,如民间测验、市场调查、人口普查、犯罪问题和婚姻问题等,而且包括理论研究,如社会阶级状况研究、等等。

25、系统周密的描述是正确认识与解释社会现象的前提,只有在客观真实地描述现状的基础上才能说明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同时发现新现象和新问题。

26、描述性研究的基本要求是指对社会现象的描述应当达到的基本标准,主要包括描述的准确性和概括性。

27、准确性是指应该对社会现象的状况和基本特征等方面都要做精确的描述和说明,这就要求有一个准确的指标体系。

28、描述的概括性则是指在社会研究中对社会现象的描述应当是能反映出总体及各个组成部分的普遍现象,而不应该只是个别的或片面的现象。

29、描述的概括性包含两层含义:

(1)一是描述研究要反映总体状况的一般特征;

(2)二是描述研究也要对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的概括。

30、描述性研究与探索性研究的差别:

(1)首先,描述性研究在研究的时间地点、研究内容、研究角度、研究对象的选择等方面比探索性研究更明确具体;(2)其次,描述性研究在方法上与探索性研究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突出地表现在描述性研究所具有的系统性、结构性和全面性上。

31、描述性研究中资料的收集主要采用以封闭式问题为主,以自填、邮寄或结构式访问等方式进行的问卷调查。

32、解释性研究就是对于社会现象或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单选题)

33、解释性研究是在了解社会现象的一般状况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探求这一现象的原因和作用机制,解释性研究在研究方案的设计上,首先要对所涉及的社会现象进行描述性研究,即对有关的变量进行测量,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变量之间的关系时行分析,以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并进而判断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34、在定量研究方法中,解释性研究通常是先提出研究假设,然后从理论假设出发,设计出调查方案(收集资料的方案),并采用各种调查方法去收集经验资料,最后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来验证假设,达到对社会现象进行理论解释的目的。

35、解释性研究的方案设计首先要明确提出所需检验的假设,并且其理论假设一般是一种因果模型,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方式:

(1)列出现象的原因或后果。

(2)提出某种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或后果)和次要原因(或后果),即对各种因果变量的关联强度提出理论假设。(3)建立复杂的因果模型。

36、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更加集中,更具有针对性。在分析方法上,解释性研究往往要建立理论模型,通过相关、回归、对数线性模型等高级统计方法来分析模型中各因素之间的关联强度,从而达到检验理论模型的目的。

37、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选取多少人来做调查,要依据研究的目的、要求以及相关的条件来决定。

38、按照调查中选取被调查者的人数及其占总体中的比例,以及选取被调查者和实施调查方法的不同,可以将调查活动分为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39、普查可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可以采写报表的方式(如国家统计部门每年进行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普查),或直接登记的方式(如全国人口普查、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等)。

40、普查的主要特点:(简答题或多选题)

(1)第一,结论确定。

(2)第二,资料精确。

(3)第三,调查项目少。

(4)第四,工作量大。

41、抽样调查是按照一定的方法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体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通过样本统计量来推论总体情况。

42、在社会研究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或由于研究目的的要求,往往无法或没有必要对每一个研究对象都进行调查。

43、抽样调查的核心在于抽样。

44、抽样调查的特点:(简答题)

(1)首先,它只对总体中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调查,比普查要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

(2)其次,由于调查规模有限,因此抽样调查的内容可以比较广泛和深入,并且资料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可以进行较深入的统计分析和概括;

(3)最后,由于采用了科学的抽样方法,研究者可以将抽样调查的结果推论到总体,从而了解总体的一般状况和特征。概括来看,抽样调查的结果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因此广泛应用于社会研究各个领域。

45、个案调查是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少数个体(这些个体被称为个案)进行深入细致调查的一种研究方式。它的主要作用是详细描述某一具体对象的全貌,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46、个案调查的特点:(曾考简答题)

(1)第一,调查的深入性;

(2)第二,由于调查对象比较少,因此,个案调查一般比较节省人力和经费;

(3)第三,个案调查一般不需要动员众多的调查员,只需要由研究者或少数经过专门训练的调查人员进行调查,因此调查的质量往往更高;

(4)第四,在个案调查中,由于需要深入了解被调查者的各种情况,这种调查活动对调查人员的要求很高,一般需要由经过专门训练的调查人员来担当调查工作;

(5)第五,由于个案调查的调查对象很少,并且一般都没有按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因此不能将调查结果推论到总体。

47、由于一般性的个案调查结论对总体的体表性较差,研究者会选取一些特殊个案,以提高个案调查结果对总体的代表性,此方面主要有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方式。

48、所谓典型个案,是指能够代表总体中某类群体突出特征的个案。

49、典型调查要求调查对象具有典型性或代表性。

50、重点调查是对某种社会现象比较集中的、对全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一个或几个单位进行的调查。重点调查的对象不一定要有代表性,但必须在总体中占有重点的地位或在总体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51、定性研究是通过参与观察、深入访谈、文献分析等方法对某一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调查,并采用分类、比较、归纳、矛盾分析等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加工分析,从而获得对该社会现象的总体有较深入认识的一种研究类型。

52、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特点可以从其哲学基础、研究目标、分析方法、资料收集方法和技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看出。

53、定性研究的特点:

(1)首先,从其哲学基础上看,定性研究是基于人文主义的哲学基础,认为社会与自然有本质上的不同,因此不能将自然科学的方法论简单地应用到社会研究中;

(2)其次,从研究目标上看,定性研究一般注重在复杂的心理、文化和社会生活环境中去理解社会现象的意义,而不是简单地去寻找社会现象的某种因果关系;

(3)再次,从收集资料的方式上看,定性调查主要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入访谈等方式,有时也采用文献资料的方法,而一般不采用量表、问卷等手段。

(4)最后,从分析和表述的方法上看,定性研究主要采用语义分析和文字描述等分析方法,并有时辅之以图片和实物,不常采用统计分析、数学符号和形式逻辑的表述方式。

54、定量研究是运用基于统计原理和概率论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等方面进行的研究。

55、在定量研究中,研究者一般通问卷调查、统计文献资料、实验等方式去收集有关调查对象的数据资料。

56、定量研究的特点:

(1)首先,从其哲学基础上看,定量研究是基于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认为社会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因此可以将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应用到社会研究中。

(2)其次,从研究目标上看,定量研究一般注重将所研究的问题从复杂的文化及社会背景中抽象出来加以具体的数量化描述,并分析其因果关系。

(3)再次,从收集资料的方式上看,定量研究主要采用量表、问卷等手段去进行调查,并通过被调查者的语言和行为等外部信息去获得有关的经验资料;

(4)此外,从分析和表述的方法上看,定量研究主要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并且常常采用数学符号和形式逻辑的表述方式。

57、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基本特点的比较:(P43 页)优缺点比较 P44 页 定性研究更强调研究程序、研究方式和研究手段的灵活性、特殊性。 实地研究是定性研究最常见的研究方式。 参与观察、无结构访问、个人生活史是定性研究中主要的资料收集技术。 定量研究更强调研究程序的标准化、系统化、操作化。 抽样调查、内容分析是定量研究中常见的研究方式。 量表、测量问卷调查、结构式访问、结构式观察是定量研究中常见的资料收集方法。

58、定量方法的优点:

(1)首先,它能够快速地进行大规模的社会调查;

(2)其次,定量方法通过运用统计和数学分析而提高了研究的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

(3)最后,定量方法还能大大提高理论的抽象化和概括性程度。

59、定性方法虽有其能够深入理解社会现象本质的突出优质,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定性方法所获得的结论难以在较大范围中推论到整体;其研究成果很难以数学的语言加以精确的描述。

60、按照社会研究的时间跨度,可以将其分为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

61、横向研究又称横剖研究,它指的是关于某类社会现象在一个时间点或时间段里的存在状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单选题)

62、大多数的社会研究项目都是横向研究,如民间测验、市场调查、人口普查等。

63、横向研究是社会研究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特别是各种探索性研究和描述性研究,基本上者是采用横向研究的形式进行。

64、横向研究的优点是调查面广,多数采用统计调查的方式,资料的格式比较统一,标准化程度较高,而且资料来源于同一时间,未受到时间变化的影响。

65、横向研究也有缺陷,如在进行关于社会变迁的研究中,横向研究的资料只能对变迁时间进行间接的推测,而不能直接论证。

66、纵向研究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1)趋势研究(是对某种社会现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2)同期群研究(又称“队列研究”,对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3)同组研究(又称“追踪研究”,它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

67、纵向研究指的是在前后不同的时间里分别对某些社会现象进行调查,收集资料,综合分析,以描述这种现象的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

68、纵向研究的范围很广,如社会史研究、生活史研究、政治制度史研究、家族生命周期研究。它也关注现实问题,如犯罪问题、人口问题、离婚问题等都可以采用纵向研究。

第三章选题与研究设计师(重点章)

1、在社会研究的最初阶段中,选题和研究设计是其最主要的工作。

2、进行社会研究,首先要选择一定的题目;在题目确定后,需要设计研究方案。

3、任何一个社会研究项目都是从选题开始。(单选题)

4、所谓选题,是指社会研究者根据客观需要、自身的研究兴趣、条件等因素来确定研究题目的过程。

5、所谓“研究题目”,是指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或解决的问题。

6、选题过程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去确定研究题目:

(1)一是确定研究题目的内容,即要研究什么问题;

(2)二是要确定研究的角度,即从什么角度或什么方面去研究该问题;

(3)三是要确定题目的层次,是宏观的、中观的还是微观的问题;

(4)四是要确定研究的目标,是主要解决理论问题还是实际问题。

7、选题过程是一个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过程。从客观上看,研究者确定研究题目要根据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客观需要;从主观上看,选题过程要受研究者的研究专长、能力和兴趣等自身的主观特点的左右。

8、应用性研究的选题更多地受客观实践需要的影响,理论性研究的选题则更多地受研究者学术专长和兴趣的引导。

9、选题的意义:(简答、多选)

(1)首先,从研究工作的社会意义上看,一个合理的选题过程可以使有限的研究资源有效地集中在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上,从而使研究资源得以合理的利用;

(2)其次,从研究过程来看,选题规定着研究工作的总体目标和整个研究工作的具体内容。

10、选题选题过程事实上是研究者按照一定的标准从大量的理论及实践问题中选择一定的研究题目来进行研究。

11、所谓选题的标准,是指研究者评价和选择研究题目时所采用的一般标准。

12、选题的标准:(论述题)

选题的标准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标准。

客观的标准一般包括题目的重要性、新颖性、可行性;

主观的标准则是指研究题目要适合研究者的特点;

(1)选题客观标准的基础在于选题要符合社会实践或理论发展的客观需要;

(2)在符合社会实践或理论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需要根据重要性、新颖性和可行性的原则来选择题目;

(3)选题的主观标准是指在选题过程中研究者根据自身的价值观、态度、研究兴趣和其他自身条件而设置的标准。

13、所谓“重要性”是指一项研究题目的意义和价值,它一般是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在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而决定的。

14、所谓“新颖性”,又称“创造性”或“创新性”,是指研究题目具有与其他人所不同的内容和特点。新颖性可以体现在不同的方面:

(1)首先,是研究领域的新颖性;(未有人涉足的、“填补空白”的领域)

(2)其次,是研究视角的新颖性;(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新的研究)

(3)再次,是研究内容的新颖性;(对已经研究过的内容补充不同的研究内容)

(4)最后,是研究方法的新颖性;(即采用新的方法进行新的研究)

15、所谓“可行性”是指一项社会项目是否具备相应的研究条件。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多选题)

(1)首先,是研究人员的可行性;(是否有足够的合格研究者及辅助人员)

(2)其次,是研究方法的可行性;(现有的研究方法是否能够想研究的问题)

(3)再次,是组织体系的可行性;(是否需要并且能够得到必要的组织配合)

(4)另外,是物质条件的可行性;(是否具备所需要的时间、经费、工具和其他物质手段)

(5)最后,是社会的可行性。(是否符合法律、道德、习俗、政治标准,能否被社会所接受)

16、题目的来源:社会研究的题目主要来源于社会实践和理论的发展。

(1)首先,社会实践是研究题目的主要来源;

(2)其次,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理论发展也是社会研究题目的重要来源。

17、对研究者来说,是从社会实践中还是从理论发展中选择题目,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学术背景、研究基础和研究的兴趣。

18、选题的方式:(多选题)

(1)研究者选题(又分“纯自主选题”和“课题申报”)

(2)实际工作部门定题(又分“上级定题”和“委托研究课题”)

(3)学术界选题

19、纯自主选题一般只用于一些教学性的研究项目和纯粹按照个人兴趣出发的项目。

20、申报研究课题:申报研究课题是社会科学研究中较常用的选题方式。

21、实际工作部门定题的基本方式是由各类从事实际工作的部门(政府机构、企业或其他组织)根据其业务工作和组织发展的需要而拟定研究课题。

22、上级定题:这类选题方式一般用在专门的研究机构中。比较适合于一些时效性较强的研究项目。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很多研究题目是以这种方式而选定的。

23、委托研究课题:直接委托给有关的研究机构或研究者,或者通过招标的方式去选定研究机构和研究者。与研究课题的申报所不同的是,招标项目一般说来实用性更强一些,更多地体现了招标方对研究成果的需要。

24、选题过程:(论述题) 5 点

(1)了解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一阶段中需回答以下问题:

①在选题者的工作和研究领域中有哪些应该研究的问题?(提出问题)

②这些问题是否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问题是否具有重要性)

③其他人是否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问题是否具有新颖性)

(2)初步选择研究题目;

(3)论证题目的意义;(一个研究题目的意义可以从其重要性和新颖性两方面分析)

(4)确定研究的范围、层次和内容。

(5)论证研究项目的可行性。

25、论证研究题目的意义的目的:

(1)一方面是为了使研究者更加明确其研究的目标和价值;

(2)另一方面是为了使上级领导和资助者明白该题目的意义,使研究得更多社会支持。

26、可行性论证一方面是为了帮助研究者进一步理解研究项目及其所需要的方法,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做出准备;而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获得上级的支持和有关机构的经费支持。

27、所谓研究设计,是指研究者对整个研究进行规划和安排。

28、研究设计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明确研究目的与研究性质;

(2)确定分析单位和具体的研究对象;

(3)确定研究方式和具体的研究方法。

29、一般说来,在研究阶段需要从两个方面去明确研究目的:

(1)首先,确定研究目的的层次。(社会研究的目的可以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等不同的层次)(2)其次,在对研究目的层次做出了明确定位以后,研究者还需要对研究项目的具体目的须知出分析和陈述。

30、社会研究项目以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为多。

31、一般说来,研究性质可以分为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32、确定研究对象首先要确定分析单位,然后是确定具体的研究对象。

33、确定分析单位是确定研究对象中的重要环节。

34、社会研究中的分析单位分为个人、群体、组织、社区和社会产品等不同的层次。

35、确定分析单位时,关键是要注意区别群体类别与集合体之间的不同。

36、家庭、非正式群体、组织、社区等是集合体。

37、研究方法的设计:

(1)确定研究方式;(选择研究方法的第一步是选择研究方式)(单选题)

(2)选择资料收集方案;(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包括:各种抽样方法、问卷调查方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技术、文献选择、文献收集技术等)

(3)设计资料分析方案。(资料收集的内容范围往往会大于资料分析的内容范围)

38、社会研究中有以下几种常用的研究方式:

(1)调查研究(2)实验研究(3)文献研究(4)实地研究

39、调查研究是一种定量研究方式,是指采用问卷调查等结构性访谈的方法取得资料,并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加工分析,从而获得研究结论的方式。

40、调查研究的最突出特点是:可以获得标准化的数据资料,并且可以进行大面积的抽样调查,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当代社会研究中大量采用这种研究方式。

41、实验研究最突出的特点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进行研究。在一些微观层次的研究中(如心理学研究)比较常用这种研究方式。

42、文献研究方式最主要的特点是:利用现有的文献资料而进行研究。

43、实地研究是指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或工作环境中,通过与他们的密切接触而理解他们的语言和行为,并能过观察、深入访谈等方法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

44、实地研究方式最大的优点是:能够获得比较真实和深入的研究资料。

45、在实地研究中,我们也可以选择是采用参与观察方法为主还是深入访谈法为主。

46、资料分析方案包括资料分析的内容、方法及技术。

47、资料分析的内容是指在收集的资料中需要进行各种分析的内容。

48、社会研究项目的资料分析方案一般者在进行资料收集工作之前,与资料收集方案同步进行设计。

第四章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重点章)

1、发展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

2、社会理论最终是来自于人们对社会现象的经验观察,是对社会的理论抽象和普遍性概括。

3、社会理论是人对客观社会现实的反映。

从内容上看,社会理论是人们对客观社会现实的实质和规律的认识;

从形式上看,社会理论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和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方式,是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抽象概括。4、社会理论具有以下一些特点:(曾多次出题)

(1)社会理论来自于社会实践。(包括日常生活、生产及其他社会活动和科学研究等)

(2)社会理论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能够反映一类社会现象的共同特点。

(3)社会理论具有解释和预测社会现象的功能。

5、所谓“抽象理论”,是指研究者在一次研究中抓住社会现象的一种特征,并且在考虑这一特征时暂时忽略其他特征。

6、所谓“理论概括”,是指在思维中按照抽象出来的特征对社会现象进行归类表述。

7、通过理论的抽象和概括以后,原来杂乱的社会现象在研究者的思维和语言里就变得有序了,而这种有序的思维和语言就是“理论”。

8、所谓“社会理论”,就是社会研究者通过高度的抽象概括而对社会现象的规律和实质做出的反映。

9、从一般意义上看,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

10、所谓经验概括,是指人们通过有限的经验观察而获得的对一类社会现象的规律带有普遍性特点的概括。

11、建立理论所要做的工作包括:

(1)在形式上使用抽象的概念;

(2)提出具有理论形式的命题,并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

(3)通过一定的方式去论证和检验理论命题的真实性。

12、从社会研究的角度看,理论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可以用它去解释和预测各种社会现象。

13、研究者一般相信,只要理论是按科学方法建造起来的,它就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14、社会理论在社会研究中的意义:(简答题)(曾考简答题)

(1)首先,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课题的重要来源之一;

(2)其次,社会理论是社会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

(3)再次,理论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指导;

(4)最后,社会理论可以为分析资料提供解释。

15、社会研究课题有两个方面的来源:一是来自社会实践,二是来自理论发展。

16、在理论发展过程中提出的理论问题是许多社会研究课题的重要来源。

17、社会理论的基本特点是抽象和概括。

18、社会理论的基本要素是概念、变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多次出题)

19、人们运用理论的基本形式是理论命题和理论模型。(多次出题)

20、所谓概念,是指人们在思维和表述中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本质特征的反映。

21、概念是人们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

22、社会理论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概念、变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基本关系。

23、所谓“概念的定义”,实际上就是对概念的内涵或外延进行说明. 定义概念最基本的方式是对表述概念的语词进行语义说明。

2020南大社会研究方法第一次作业

作业名称社会研究方法第一次作业作业总分100 起止时间2020-9-20至2020-10-31 23:59:00 通过分数60标准题总分100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问卷不宜太长,通常以回答者在20分钟以内完成为宜,最多也不要超过() A、50分钟 B、30分钟 C、40分钟 D、45分钟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个人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群体本身,也可以成为社会调查中的() A、研究资料 B、分析单位 C、访问对象 D、观察对象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什么是社会调查?这是每一个尝试做社会调查的人应弄明白的() A、第一件事 B、重要事件 C、核心内容 D、重点方向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社会调查的第二个用处------解释社会现象发生的() A、现状 B、原因 C、趋势 D、状况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抽样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对样本统计值的描述来勾画出() A、样本状况 B、总体面貌 C、分析形态 D、群体动态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社会调查最经常地被用于对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进行描述的() A、说明 B、追求 C、途径 D、目的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社会调查是一种系统的认识活动,它具有一定的结构和() A、对象 B、目标 C、主体 D、程序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抽样误差就是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 A、相似 B、相合 C、误差 D、差异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调查简称为() A、普查 B、抽查 C、访谈

当代美国文化研究

从《当代美国文化研究》看质性研究方法的运用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质性研究方法这门课,通过一学期老师课上详细的讲解,使我掌握了一个系统的社会研究方法。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对于我今后硕士研究论文的设计与写作无疑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结合我阅读的《当代美国文化研究》,我从该本书的两个部分,谈谈我对于质性研究方法运用的认识与见解。 一、绪论部分 (一)明确研究内容,确定研究范围 对于任何社会问题的研究,都一定要界定清楚研究的现象,对研究范围有明确的划分,如涂尔干的《自杀论》,书中的第一章就进行界定哪些是作者所研究的自杀现象,哪些又不是属于其研究的范围。 《当代美国文化研究》也一样。书中绪论开篇第一句就说明了本文“旨在研究美国一个小城市纵横交织的复杂生活趋向”(P10)。因此作者在绪论里主要向我们说明了三点问题:其一,调查的性质,包括研究方法、研究假设,其二,城市选择的依据,其三,概括介绍该城市的一个动态的发展历程。 在调查性质这一部分,作者一开始就提出了他的视角:即认为人们的行为模式是互相关联和彼此交错的,在对城市人民生活进行探讨时应该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因此,作者对这项研究进行了一个假设“:即在这个美国城镇中,人们的一切行为都可以包括在下列六大类活动之中:谋生,持家,教育子女,以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和艺术等消闲,参与宗教仪式,参加社区活动。”(P11)正如作者所说的美国的小城市很多,面对那么多的选择,作者根据其调查研究的性质与内容,在城市选择方面给出了他选择的两个主要考虑:“第一、该市应当尽可能地代表现代美国生活,第二,从表面到实质它都能够进行一个全面的研究”(P15);之后,通过作者的严密的分析与说明,最终选择了米德尔敦,正如其所说的“选择米德尔敦作为调研的对象是由于它的特性而不是考虑他的一些异常的特点,我们并未把它当做一个典型城市。很自然,这项研究的结果普遍应用于美国其他城市或美国生活,应当是十分小心的。”(P18) 在确定好研究的城市之后,作者在书中又单独列了一章节来介绍该城市的历

社会研究方法2016.10试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研究方法试卷 (课程代码03350)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并受其他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这表明社会研究具有( D ) A.目的性B.经验性C.理论性D.社会性 2.以思辨为主要方法的研究是( D ) A.社会科学研究B.历史研究 C.心理学研究D.哲学研究 3.应用性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C ) A.“是什么”的问题 B. “为什么”的问题 C.“如何做”的问题D.“怎么样”的问题

4.通过调查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宝山钢铁公司等几个公司生产和销售的情况,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和销售的基本情况。这使用的调查方法是( B ) A.抽样调查B.重点调套C.定性调查D.典型调查 5.研究选题时,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对一个旧的问题进行新的研究,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一选题原则体现了( C ) A.研究领域的新颖性B.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C.研究视角的新颖性D.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6.在一些微观层次的研究中(如心理学研究),研究者要直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 系,比较常用的研究方式是( B ) A.调查研究B.实验研究 C.文献研究D.实地研究 7.从内容上看,社会理论是( A ) A.对客观社会现象实质和规律的认识 B.对日常生活的经验概括 C.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抽象概括的形式 D.社会实践中认识和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方式 8.与一般自然界的因果关系相比,社会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A ) A.具有概率性特点B.具有必然性特点 C.通常可直接观察D.通常可直接测量 9.从“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和“张三是人”这两个命题推导出“张三会死”这个新 命题,这体现了社会研究的科学逻辑中的( A ) A.演绎推理原则B.经验归纳原则

迪尔凯姆自杀论读后感

-“涂尔干提出了社会事实作为社会学研究对象,阐述了社会事实之间存在的结构、功能和因果的关系,制定了一系列社会学研究的实证规则,充实了由A.孔德开启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构想,使社会学方法论具有实质性的内容。他运用统计方法对自杀现象的研究,用人类学资料对澳大利亚土著居民的宗教研究,是社会学理论和经验研究相结合的范例,从而结束了西方社会学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长期脱节的状况。涂尔干丰富、精深的社会学思想,对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引言 凡是当事人自己采取的或间接、积极的或消极的行动,达到了预期死亡结果的情形都算作自杀。迪尔凯姆在书中驳斥了当时流行的关于自杀的自然主义和生物学主义的特点,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造成欧洲各国各地区以及各个时期不同自杀率耳朵原因是社会潮流。他又根据社会潮流的不同,划分了四中自杀类型:利己主义自杀、利他主义自杀、失范性自杀以及宿命性自杀。 (1)、利已型的自杀。 理论假设一:群体整合程度不足是导致利已型自杀率上升的原因。家庭生活领域和政治生活领域的实证材料也支持上述假设。整合性强的社会群体通过共同的规范和强有力的权威控制着成员的思想行为,使成员完全归属于群体。在个人遇到挫折时,可以得到群体的保护和支持。因此群体的整合是遏制成员自杀倾向的社会因素。相反,个人主义的兴起增强了个人的独立性,削弱了群体对个人的约束和控制,降低了成员对群体的归属感,松弛了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在这种情况下,那些遭遇不幸的人很容易陷入沮丧、绝望而难以自拨,进而采取自杀以求解脱。 、利他型的自杀。 社会整合过于强烈之时。高度的社会整合使得个性受到相当程度的压抑,个人的权利被认为是微不足道的,他们被期待完全服从群体的需要和利益。利他型自杀的两种表现形式:义务性自杀,群体强加给个人的义务。第二种表现是负疚性自杀。执行者对群体和任务的认同十分强烈,完全献身于群体,服从群体,为了群体利益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如果说利已型自杀的原因是社会整合程度不足,那么利他型自杀的原因是社会过度整合。 失范性自杀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笔记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笔记 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 第一节 (一)社会研究:指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二)社会研究的特征:1目的性 2经验性 3理论性 4社会性 (三)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1社会研究的主体 2社会研究的对象 3社会研究的内容 4社会研究的方法 社会研究的主体有:1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 2社会研究项目的委托者 3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 4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5社会研究者个人 类别概念是指由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所构成的一个类别。 集合概念社会研究是指由一些分子所组成的集合体。 组织、社区、国家、社会等概念都是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最大的特征是“总体大于部分之和”。 各项社会研究的内容分为五种:1现状调查 2态度调查 3因果分析 4预测分析 5对策研究 第二节 (一)社会研究的目的:1探索未知的事物 2验证不确定的知识 3扩展已有的知识 (二)社会研究的意义:1社会研究的理论性意义 2社会研究的应用性意义 (三)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 2、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 3、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4、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 第三节 (一)社会研究方法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1、是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保证社会研究的客观性 2、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社会研究活动的效率。 (二)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1、经验性 2、理论性 3、规范性 4、多样性

1、社会研究的方法论 2、社会研究的研究方式 3、社会研究中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社会研究中的研究方式,分为:问卷调查研究、实地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 第四节 (一)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1、确定研究题目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收集资料阶段 4、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 5、研究报告的写作和发表阶段 第二章社会研究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 1、从研究的性质上看,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2、从研究的目的上看,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3、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4、从研究方法上看,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5、从研究的时间尺度上看,分为横向研究、纵向研究。 (一)理论研究关注点:在于探索现象之是的因果关系和增加对社会现象内在规律的认识。 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与哲学和历史学研究的不同:(简答) 1、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哲学研究的不同主要在其理论抽象的层次和研究方法的不同。 2、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历史学研究的不同主要在于前者更注重对当代社会问题的社会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二)应用性研究:是指针对现实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经验研究。 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区别:主要在于其研究目标的不同。 应用性研究的主要类型:社会生活状况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影响评估 第二节 从研究的目的划分,社会研究可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一)探索性研究:是研究者在整个研究工作的前期阶段中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的过程。探索性研究通常包括三个部分:1、实地考察;2、请教专家;3、查阅资料。 (二)描述性研究的基本要求:包括描述的准确性和概括性。 描述的概括性包含两层含义:1、描述研究要反映总体状况的一般特征; 2、描述研究也要对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的概括。 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社会现象的状况、过程和特征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 (三)解释性研究:是对于社会现象或事件之间因果关系和研究。 第三节 (一)普查(又称普遍调查或整体调查):是指指在一定范围内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的调查。 普查的主要特点:1、结论确定 2、资料精确普查的形式比较规范 3、调查项目少 4、工作量大。 (二)抽样调查:按照一定的方法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体作为样本来进行调查,并通过样本统计量来推论总体情况。

留学生培养方案

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留学生) (专业代码:030301) 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1.培养目标 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术作风。具有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德才兼备,身心健康。在本学科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熟练地运用社会学的调查与研究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能力,并能提出独到见解,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利用专业外文资料。培养从事社会学理论、社会工作、社区工作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同时能够适应国家相关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需求,从事与专业相关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社区工作、新闻媒体等实际工作。 2.学习年限 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 二、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 社会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在教育部的学科分类系统中属于社会学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 (一)学科专业 学科门类:法学(03) 一级专业:社会学(0303) 二级学科:社会学(030301) (二)研究方向 1.文化社会学 2. 民俗社会学 3. 社会发展与社会现代化 (三)授予学位 法学硕士 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和学术前沿专题讲座)、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和跨专业、跨学科课程)、补修课程和实践环节与科研工作四类。硕

士研究生应修最低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各类课程学分要求如下: 1.必修课程(不少于27学分) (1)学位公共课(不少于7学分,由研究生院统一开设) (2)学位基础课(不少于9学分,每位硕士生根据导师要求选修3门课。每门学位基础课为54学时,计3学分。) (3)学位专业课(不少于9学分,每位硕士生根据导师要求选修3门课。每门学位基础课为54学时,计3学分。) (4)学术前沿专题讲座(2学分) 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15次的国内外学术讲座和学术会议,或参加按学科专业组织的专题讨论,考查方式为提交会议论文或学术文章,本环节计2学分。 2.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每位硕士生选修3门课,其中1门为专业外语;1门为跨专业或跨学科的课程。每门选修课为36学时,计2学分。) 3.跨专业和以同等学力入学的研究生需补修“中国社会思想史”、“西方社会思想史”2门本科主干课程。补修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考核合格即可,不计学分,但成绩记入档案并注明“本科”字样。 4.实践环节与科研工作(2学分) (1)教育实习或社会实践 1学分 (2)科研工作 1学分 四、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课程将采用主讲教师与研讨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学生应认真阅读导师组和导师制定书目,按时完成读书报告、资料翻译、学术评论、学年论文等作业。在此基础上,扩大阅读范围,建构良好的专业基础。学生在选定的与毕业论文相关的社会调查地点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社会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社会调查报 告,学位论 文必须有社会调查资料支持。学生应积极申报“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或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课题,在研究实践中提高从事专业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二)考核方式 研究生按照培养计划的规定,完成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完成毕业(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德智体合格,准予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经审核符合学位条例规定的研究生,授予法学硕士学位。

2018年10月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课程代码033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社会调查活动中,直接访问和观察的个人、群体和组织是 A.社会研究总体 B.社会研究对象 C.社会调查对象 D.社会研究范围 2.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好坏、意义、重要性等具有主观评价,这被称为 A.事实判断 B.价值判断 C.价值中立 D.价值关联 3.要使社会研究的结论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检验性”,则该项研究必须具有 A.理论性 B.社会性 C.规范性 D.多样性 4.某项社会研究针对的是现实社会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该项研究属于 A.理论性研究 B.应用性研究 C.探索性研究 D.解释性研究 5.同组研究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丽发生变化的研究,这里的“同一批研究对象”是指 A.对象是同一时期的即可 B.对象是同一类型的即可 C.对象必须是相同的、不变的 D.对象必须是随机抽取的 6.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是 A. 功能主义 B. 科学主义 C. 实证主义 D. 人文主义 7. 社会研究选题要求具有新颖性,其中最高层次的新颖性是 A. 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B. 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C. 研究领域的新颖性 D. 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8. 在社会研究中,对整个研究起着规范方向作用的是 A. 研究目的 B.研究内容 C. 研究方法 D.研究对象 9. 研究者在一次研究中抓住社会现象的一种特征,并且在考虑这一特征时短暂忽略其他特征,这是指 A.理论检验 B.理论概括 C.理论抽象 D.理论模型 10. 研究者需要通过理论检验的方法来验证理论假设的真实性,理论检验的第一步是 A. 提出理论模型 B. 进行经验检验 C.进行理论构建 D. 进行命题推演 11. 在一个900人的总体中,用等距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包含20人的样本,抽样间距是 A. 35 B. 40 C. 45 D. 55 12. 在量化测量中,测量指标的精确度是用测量层次来衡量的,测量层次按精确度由高到底排列,依次为 A. 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比测量---定类测量 B. 定距测量---定比测量---定序测量---定类测量 C. 定比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类测量 D. 定比测量---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类测量 13. 对所测对象的复合变量的各个方面按同样的方式,将其可取值按一定顺序排列触雷的测量工具是 A. 量表 B. 指数 C. 问卷 D. 指标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知识点汇总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知识点汇总 1、社会研究: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特征:(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非自然的。(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四辩的。(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6、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1)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2)解释越精准的理论越是好理论;(3)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7、变量:所谓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犯筹、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 自变量:我们把那种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叫做自变量。 因变量:把那种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发生变化的变量叫做因变量中介变量:指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 8、假设: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9、两种推理方式(1)归纳推理:即从具体的观察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2)演绎推理:即从一般性的理论推演到新的经验性现象。 10、研究问题: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 11、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 12、选题的标准: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13、探索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14、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有关总体分布特征的资料,提供有关总体结构、现象特点等方面的信息。 15、解释性研究: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类型。 16、理论性研究:指的是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 17、应用性研究:指那些侧重于认识现实社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的经验研究。 18、四种基本的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 19、分析单位: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是一项社会研究中被研究的人或事物。 20、分析单位的主要类型: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 21、横向研究:横向研究也称为横剖研究,它指的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纵向研究: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 趋势研究:指的是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质的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之读书笔记

读《质的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有感 陈向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与人类发展系的主任,是推动我国教育学发展的重要人物,也是《质的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的作者。从这本书的参考文献来看,陈向明老师对质的研究方法的研究并非一时兴起的,她在学术界发表的多篇文章都是关于质的研究的,如《社会科学中的定性研究方法》、《质的研究中的局内人》等。陈向明老师借助对这些文献的理解以及从事质的研究所获得的经验教训,并结合有关的西方学者与自己的研究实例对其进行了生动的展示和说明,对目前国际社会科学领域提出的相关理论问题以及新近发展出来的操作手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终形成了国内第一部系统评价“质的研究方法”的专著——《质的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奠定了陈向明老师在教育界、学术界的地位。 本书的内容主要分为六大板块,从质的研究的理论背景到准备阶段再到质的研究的资料收集、资料分析、检测手段,最后谈到质的研究的发展前景。书中将比较抽象的理论问题与比较具体的操作方法结合起来进行讨论,同时穿插了大量的研究案例,这样的探讨方式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质的研究及其有关的相关理论问题。这样的构架结构既可以作为社会科学方法课的教材,也可以供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员和业余爱好者参考使用。 第一部分主要从方法论的角度对质的研究的定义、起源和发展进行了历史的追述,同时也介绍了这种方法学的哲学思想基础以及操作方式分类。

“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这是陈向明老师在之前发表的论文对质的研究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给出的定义。其实,质的研究是相对于量的研究而言。“量”的研究从特定假设出发将社会现象数量化,计算出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由此得出“科学的”、“客观的”的研究结果;“质”的研究强调研究者深入到社会现象之中,通过亲身体验了解研究对象的思维方式,在手机原始资料的基础之上建立“情景化的”、“主体间性”的意义解释。它们在方法上的不同实质上反映了它们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分歧。它们之间的区别可参见书本P11页。 质的研究的发源于民族志、社会科学领域、自我反省意识的觉醒及对政治权力的反思,这一渊源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丹曾和林肯根据这一历程认为质的研究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时期:一、以实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传统期”(1900-1950);二、受现象学和阐释学及其他思潮和方法影响,以后实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现代主义期”(1950-1970);三、含混的、解释的、多元的领域模糊期(1970-1986);四、对传统人类经典的彻底摧毁的表述危机期(1986-1990);五、主张彻底多元化的后现代主义期。可见质的研究的总的发展的趋势有从传统、现代到后现代,从封闭到开放,从一元多元,从事实描述到意义解释,从论证理论到建构现实,从追求“科学”到重视人文,从“客观性”到“主体间性”,从写语言到写文化,

社会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研究方法试卷 (课程代码03350)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 0. 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 具有(D ) 目的性 B .经验性 以思辨为主要方法的研究是 (D ) 社会科学研究 B 心理学研究 D 应用性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是什么”的问题 “如何做”的问题 并受其他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这表明社会研究 A. 2. A. C. .理论性 .历史研究 .哲学研究 ?社会性 3. A. C. ( B. D “为什么” .“怎么样” 的问题 的问题 通过调查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宝山钢铁公司等几个公司生产和销售的情 况,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和销售的基本情况。这使用的调查方法是 A.抽样调查 B .重点调套 C .定性调查 5. 研究选题时,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对一个旧的问题进行新的研究, 这一选题原则体现了 (C ) A.研究领域的新颖性 C.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6. 在一些微观层次的研究中 系,比较常用的研究方式是 调查研究 文献研究 从内容上看,社会理论是 4. B ) .典型调查 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A. C. 7. A. B. B D (如心理学研究 (B ) B D (A ) .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研究者要直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 ?实验研究 .实地研究 C. D. & A. 对客观社会现象实质和规律的认识 对日常生活的经验概括 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抽象概括的形式 社会实践中认识和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方式 与一般自然界的因果关系相比,社会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具有概率性特点 B .具有必然性特点

2017年10月自考03350社会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 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研究方法试卷 (课程代码03350)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

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现代社会研究方法要求所有关于社会的知识应当建立在对客观社会事实进行观察、实地调查或实验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纯粹思辨的基础上。这体现了社会研究的 A.目的性 B.经验性 C.理论性 D.应用性

2.下列属于集合概念的是 A.老年人B.贫困者C.残疾人 D.国家 3.探索性研究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 A.实地考察、研究设计和请教专家 B.实地考察、请教专家和假设检验 C.实地考察、请教专家和查阅资料 D.研究设计、请教专家和查阅资料 4.关于个案调查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个案调查的结论确定B.个案调查的结果可以推论总体 C.个案调查需要科学的抽样

6.关于选题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理的选题可以使有限的研究资源集中在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上 B.研究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内容规定着选题 C.研究题目一旦确定,后面各个阶段的研究工作必须完全按照选题阶段确定的目标、视角及方向进行 D.选题过程的质量对研究工作的整体质量影响不大 7.下列研究对象中,可以定位在个人层次进行分析的是 A.家庭 B.组织 C.外来工群体 D.非正式群体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概念之欧阳光明创编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概念 第一章 欧阳光明(2021.03.07) 第二章导论 1、社会研究的定义: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基本特征: (1)研究主题: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2)研究方式: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3)研究问题: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困难: (1)人的特殊性(2)研究的干扰性(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4、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 5、社会研究的方法论倾向: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 6、社会研究的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 7、社会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 8、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

9、社会研究的过程: (1)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2)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3)资料收集 (4)资料的处理与分析(5)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1、理论的层次: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 2、理论的基本要素: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 3、变量的分类: (1)自变量: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 (2)因变量: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3)中介变量: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变量。 3、科学环(如文末) 4、社会研究的推理方式: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5、理论对经验研究作用: (1)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背景,为研究提供特定视野和概念框架。 (2)理论指导研究的方向。 (3)理论提供研究的解释。 6、经验研究的理论功能:开创理论、重整理论、扭转理论和廓清理

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读书笔记

《社会学研究方法》读书笔记(风笑天) 《社会学研究方法》这本书正是总结了各种社会学内容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是社会学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从整体上讲,书中对概念、理论、方法、技术等只是的介绍都是比较全面的,内容安排上全面系统,很有逻辑结构,很好的把握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语言也是通俗易懂,对各种方法技术,特别是操作过程、具体方式都能进行详细具体的阐释说明,并结合大量的实力证明,使人能很容易接受和学习。 从结构上看,书的内容是分为三大部分来讲的,分别是社会研究基础、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资料分析与表达,这三部分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 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社会研究的基础,这是学习一门方法论所必须的了解的内容和知识。这些基础简单的说就是社会学研究的是什么,研究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是最好的,以及如何进行研究等等诸如此类的内容,这些内容看似简单但是的确是至关重要的。作者主要在第一篇(前六章)进行讲述。在分析过程中逐渐引出第二篇(七到十章),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这是在掌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要进行社会研究必须掌握的四种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在第三篇资料分析和表达中,也是几种具体的操作方法。总之,三个部分之间互为补充,互为具体,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体系。下面我们具体看看此书的精华。 第一章:导论 本书第一章导论主要描述社会学研究的基础,明白什么社会学的研究,应该怎样研究,要研究社会学首先知道什么。 一、什么是社会研究? 1、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的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具有三个特征,在社会研究中还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3、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三个方面: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4、在社会研究中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5、社会研究遵循一套比较固定的程序,我们将社会学研究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1)确定研究课题

2018年10月自考《社会研究方法》真题(完整试题)

2018年10月自考《社会研究方法》真题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社会调查活动中,直接访问和观察的个人、群体和组织是 A.社会研究总体 B.社会研究对象 C.社会调査对象 D.社会研究范围 2、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好坏、意义、重要性等具有主观评价,这被称为 A.事实判断 B.价值判断 C.价值中立 D.价值关联 3、要使社会研究的结论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检验性”,则该项研究必须具有 A.理论性 B.社会性 C.规范性 D.多样性 4、某项社会研究针对的是现实社会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该项研究属于 A.理论性研究 B.应用性研究 C.探索性研究 D.解释性研究 5、同组研究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这里的“同一批研究对象”是指 A.对象是同一时期的即可I B.对象是同一类型的即可 C.对象必须是相同的、不变的 D.对象必须是随机抽取的 6、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是 A.功能主义 B.科学主义 C.实证主义 D.人文主义 7、社会研究选题要求具有新颖性,其中最高层次的新颖性是 A.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B.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C.研究领域的新颖性 D.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8、在社会研究中,对整个研究起着规范方向作用的是 A.研究目的 B.研究内容 C.研究方法 D.研究对象 9、研究者在一次研究中抓住社会现象的一种特征,并且在考虑这一特征时暂时忽略其他特征,这是指 A.理论检验B,理论概括 C.理论抽象 D.理论模型 10、研究者需要通过理论检验的方法来验证理论假设的真实性,现论检验的第一步是 A.提出理论模型 B.进行经验检验 C.进行理论建构 D.进行命题推演 11、在一个900人的总体,用等距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包含20人的样本,抽样间距是 A. 35 B. 40 C. 45 D. 55 12、在量化测量中,测量指标的精确度是用测量层次来衡量的,测量层次按精确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 A.定距测量—一定序测量—一定比测量一一定类测量

风笑天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社会研究方法 (顾书第十一章“社会工作研究(资料搜集和分析技术)”补充) 一、导论 (一)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a) 人的特殊性;b)研究的干扰性;c) 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d) 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e) 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二)研究过程的五个阶段: ①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 选题阶段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选取主题,二是形成研究问题。 选择问题阶段受多种因素制约。 a.主观:研究者理论素养、生活阅历、观察角度、研究兴趣; b.客观:社会环境等。研究问题选择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研究工作的成败。 ②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 研究设计阶段由两部分组成: a.道路选择(为了达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研究设计工作,设计研究的思路、策略、方 式、方法以及具体技术工具等各个方面)。 b.工具准备(对研究所依赖的测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如问卷、量表、实验手段等等的 准备)。 ③资料的收集;资料收集阶段略。 ④资料的处理与分析; 资料分析阶段: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 ⑤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得出结果阶段:撰写研究报告,评价研究质量,交流研究成果。 二、理论与研究 (一)理论研究 有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三个层次。 1.宏观理论(一般性理论) 往往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它的体系通常十分庞大、结构十分复杂、概念十分抽象。如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尔文进化论,社会学中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交换理论、冲突理论。它往往并不直接与具体的、经验的社会研究发生联系,它们更多是作为研究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种理论视角或依据的一种理论背景。 2.中观理论(中层理论) 即中层理论,介于微观、宏观理论之间,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它由几个有限的几组假定所组成,通过逻辑推导可以从这些假定中产生能接受经验研究证实或证伪的具体假设。如:社会学中常见的社会流动理论、社会分层理论、角色理论、参照群体理论等等。 3.微观理论 一组陈述若干概念之间关系、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检验。实际上是操作层次上的命题陈述,其特点是直接由经验材料或数据来证明或证伪。具有三个重要特征:a.由一组命题构成;b.这些命题在逻辑上相互联系;c.命题中的一部分可

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考研参考书,考研招生人数,考试科目

【温馨提示】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2015年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考研参考书 研究方向考试科目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参考教材 01社会保障02社会管理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 俄语或203日语 ③303数学三或737 社会保障 ④967专业综合 18个人737社会保障 社会福利政策导论(运用该书框架分析中国社保制 度)Neil Gilbert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 967专业综合 1.《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2.《社会统计学》(第三版)卢淑华编著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5年5月版 3.《公共管理学》陈振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12月版

专业课的复习和应考有着与公共课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虽然每个考生的专业不同,但是在总体上都有一个既定的规律可以探寻。以下就是针对考研专业课的一些十分重要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一、专业课考试的方法论对于报考本专业的考生来说,由于已经有了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和知识储备,相对会比较容易进入状态。但是,这类考生最容易产生轻敌的心理,因此也需要对该学科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做到知己知彼。 跨专业考研或者对考研所考科目较为陌生的同学,则应该快速建立起对这一学科的认知构架,第一轮下来能够把握该学科的宏观层面与整体构成,这对接下来具体而丰富地掌握各个部分、各个层面的知识具有全局和方向性的意义。做到这一点的好处是节约时间,尽快进入一个陌生领域并找到状态。很多初入陌生学科的同学会经常把注意力放在细枝末节上,往往是浪费了很多时间还未找到该学科的核心,同时缺乏对该学科的整体认识。

社会研究方法试题范文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期末试卷 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 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普遍调查的特点。 答:由于普遍调查涉及的对象多、范围广,所以这一调查方式有以下特点:1.工作量大,耗时、费力、费钱。2.需要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高度统一的安排。3.调查项目不能多。 2、简述随机抽样的一般程序。 答: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案。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 3、简述选题的标准。 答:选择调查课题既然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当然应该高度重视选题的工作。为了选好题、选准题,必须明确进行选题时应该依据的标准。在实践中,人们通常采用下列几条标准来作为选择调查课题的依据。这几条标准是: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4、简述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 答:1总体的规模。2抽样的精准性。3总体的异质性程度。4研究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时间。 5、简述抽样的一般程序。 答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案。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抽样的一般操作步骤。 答:1)设计阶段:确定抽样调查目的,作用和要求;确定调查对象(总体)的范围和样本单位的样式;确定抽取样本的方式和样本单位的数目;组织抽取样本单位的工作;辅助工作的准备,如人员培训,资料印刷,工作进度安排。 (2)样本资料的收集 (3)资料的整理和推算 2、试论述社会调查的特征。

答:(1)随机性 客观现象可以分作确定性现象和非确定性现象。确定现象是指在某种条件下一定发生的想象。非确定性现象是指在某种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现象。 (2)统计规律性 由于存在着随机性,人们就不能简单地把抽样结果当做总体分析的数据。但抽样结果与总体性质也并非毫无关系。统计的内在规律性,使我们可以透过抽样推论总体。抽样结果与总体性质是两个既有差别又有内在联系的两个量。 三、操作题(共40分) “新的一年将继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保体系,争取使每个人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活得更有尊严......” 请结合课程内容试对上述论述中的“尊严”一词进行概念操作化。 答:尊严的概念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拥有应有的权利,并且这些权利被其他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尊重。简而言之,尊严就是权利和人格被尊重。尊严就是不容亵渎的,尊严是不分男女的只是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所以自己要保护的东西也不一样,活得更有尊严,活得更好。 提交截止日期:2016年6月28日 注:请将文档保存类型设为“word 97-2003 文档”。 雷同卷按0分处理!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试题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考试题 一、简答题 1. 简要介绍测量的4种层次并举例。 答:(1)定类测量:又叫类别或定名测量,是测量层次最低的一种。即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其数学特征主要是等于或不等于。如:社会研究中,对诸如人们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特征的测量。它们分别将被研究者划分成“男女、工人、教师、商人……”等各种不同的群体或类别,且每一类别都是穷尽且互斥的,即既是相互排斥,互不交叉重叠,又对各种情况包罗无遗。 (2)定序测量:又叫顺序或等级测量,可以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其数字特征是大于或小于,它比定类测量高一个层次。比如:测量人们的文化程度,可将其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这是一种由低至高的等级排序,还有如:测量城市的规模,人们的社会地位,生活水平,住房条件等都属于定序测量。 (3)定距测量:又叫等距或区间测量。它不仅能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且可以确定它们互相间不同等级的间隔和数量差别。数值特征是加或减。比如:公元年代,智商,温度等。这些都可以进行加减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定距测量的值虽然可以为0,但这个0不具备数学中的意义。如说温度为零,并不是代表没有温度,二是说达到了冰点温度。

(4)定比测量:又叫等比或比例测量。它除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外,还有一个绝对的零点,即有实际意义的零。它测量所得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外,又能进行乘除运算。如:对人们的收入、年龄、出生率、城市人口等进行的测量都是定比测量。 2. 什么是区位谬误?请举例说明。 答:又叫层次谬误,生态谬误或体系错误,指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大的集群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小的或非集群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如在以城市为分析单位调查犯罪现象时,研究者发现,流动人口多的城市的犯罪率大大高于流动人口少的城市,呈现出“城市的流动人口越多,城市的犯罪率越高”的趋势。若研究者据此得出“流动人口比非流动人口的犯罪率高”,则犯了层次谬误。因为他的调查资料以城市为单位收集而来,所得出的结论也只能是有关城市的结论,而不能是以有关流动人口和非流动人口的结论。 3. 什么是概念操作化? 答:指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或者说,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时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比如:将抽象概念“同情心”转化为“主动帮助盲人过街,主动给讨饭者钱物,主动向灾区捐款等就是操作化的一个例子。 4. 我们做研究为什么要抽样? 答:抽样指按一定方式从总体中选择或抽出样本的过程。在研究中之所以要进行抽样可从以下几方面说明:第一,抽样作为人们从部分认识整体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其基本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部分认识总体”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第二,在社会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对象的选取问题,即如何从总体中选出一部分对象作为总体代表的问题。这样就有利于我们在研究中节省时间,方便有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