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药学大学生就业竞争力_以沈阳药科大学为例_刘彦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药学大学生就业竞争力_以沈阳药科大学为例_刘彦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药学大学生就业竞争力_以沈阳药科大学为例_刘彦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药学大学生就业竞争力_以沈阳药科大学为例_刘彦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专业(专科)自学考试

沈阳药科大学药学专业(专科)自学考试 集中实践环节基本要求(试行) 为了加强药学专业(专科)自学考试学生集中实践环节的组织和实施工作,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特制定《沈阳药科大学药学专业(专科)自学考试集中实践环节基本要求(试行)》。 一、目标要求 通过让学生有目的的深入工作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毕业后更好地从事医药工作打下基础。 二、时间要求 集中实践环节包括生产实习和专题报告。时间共14周,其中生产实习12周,生产实习总结2周,提交3000字以上的专题报告一篇,由实习单位做出鉴定并加盖公章。 三、场所要求 原则上要求选择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药剂科,中型药厂的制剂车间等,药品批发及零售企业(社会药房),地区级以上的药品检验所等进行生产实习,完成生产实习专题报告。学生可根据就业需要或实际工作需要,选择有实习条件的医院药剂科、药厂、医药公司、药检所其中的一个单位进行实习。 四、集中实践环节的组织 (一)学校成立集中实践环节领导小组:根据学生及实习单位情况,组织实习小组,确定组长和指导教师,指导各组学生生产实习和专题报告。 (二)助学单位成立集中实践环节工作组:布置安排实习小组,落实实习单位。 (三)组织情况需备案管理:包括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实习小组成员名单等均应报送学校备案。 (四)成绩评定:生产实习完成后,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共同给出学员的评语和成绩。 (五)审查核实:学校有关部门应对生产实习评定的成绩进行审查。 (六)对指导教师的要求:必须是本专业毕业、具有较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对实习者所选专题内容有一定的研究,能经常到各实习点指导学生。 五、生产实习内容及基本要求 学生可根据下面内容之一选择实习项目: (一)医院药剂科 1.西药房 (1)熟悉处方格式、内容及正确书写方法;了解常用处方的拉丁文缩写及各种处方的保存制度; (2)掌握常用药品的名称(化学名、拉丁名及商品名)、药理作用、用途、剂型、规格、剂量、用法、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等;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惠州学院2012年度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立项选题指南 本课题指南为选题的大体范围,申请者可以在本选题指南的指导下,根据学校和个人的实际情况确定申报选题。重点资助项目主要在立项项目中择优选择。 项目立项起始时间可从本年度项目实际研究的开始时间算起。教学研究项目的研究周期通常为一年,重点项目的研究周期可适当延长;教学改革项目可以按实际见效时间设计周期,通常为两年。 教学研究项目结项至少应提交项目研究报告和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1篇以上相关教研论文(增刊除外);教学改革项目结项需要提交教学改革项目完成与绩效评价报告、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1篇以上相关教改论文(增刊除外)。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是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方面,构建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强国的普遍经验。本类选题侧重于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综合研究与实践,突出创新特色与推广应用,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一流人才培养的优越环境或基地。重点研究我校现有人才培养的特点、问题,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资源配置,提出集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与层次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等为一体的提出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参考选题方向包括: 1-1.我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问题及对策研究 1-2.我校人才培养社会评价研究(毕业生社会需求及适应性情况) ※1-3.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与实践 ※1-4.基于职业化、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等某个视角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5.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与实践 1-6.多学科渗透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1-7.中文专业写作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1-8.服装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模式研究 1-9.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与模式研究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与实施效果我校预防医学专业于2007 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至今已向社会输送400 余名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现有在校生400余名。 本专业经过13年的不断探索,为适应社会经济对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需求,遵循教育部、卫生部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相关要求,借鉴兄弟院校办学经验,并结合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校预防医学专业以“培养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备初步创新精神、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能在疾病控制、卫生防疫、环境卫生、食品卫生监测等机构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和卫生事业管理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专门人才”为目标,按照“加强实践、突出特色”的思路,不断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培养方案。总结近年来的工作,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及实施效果如下: 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优化培养方案,构建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预防医学专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通过每年的专业实习检查和学生座谈,结合各实习单位的建议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参照《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相关课程要求,制定符合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培养方案并不断完善。经过培养计划的修订,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更加准确,课程体系更加完善,行业特色更加突出。 (二)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1.开展实验教学改革 为了使学生建构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体系,专任教师开展了“整合构建预防医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如《环境卫生学》课程将原有四个分散的与水质检测相关的实验,整合为一个设计性实验,由学生事前做好实验设计,利用两天时间完成从水样采集到水质分析和消毒的全过程实验,将片段式的知识点融合,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将乳类粗脂肪、蛋白质含量测定及其卫生质量检验整合为一个综合性实验,使学生系统性掌握乳类的卫生质量及营养价值检测方法及相关指标的国家标准。

国内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国内外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摘要:随着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问题日益突出。在对国内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从录取培养机制、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育管理、科研及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分析对比国内外高校的不同之处,提出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不足。 关键字: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 0 引言 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及网络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已经步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突出的表现在人才的竞争上,要想取得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持续竞争力,必须注重高级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支持。培养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加强素质教育,倡导个性张扬,构建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代高等教育和人才发展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一种应试教育,而这种教育造成我国大批学生“高分低能”,已是不争的事实。2005年,11名内地高考“状元”在面试环节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港大提出的理由是不愿录取“书呆子”[1] 。 因此加快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改革的课题。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运行方式[2] 。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三大属性:一是指导性,必须有一定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它制约着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二是全程性,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均是其体现;三是标准性,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范型性和可操作性。归根结底,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堵养什么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1 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和高等教育体制的不同,中西方在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和方法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别。 1.1 外国高等教育“宽进严出”,而我国则是“严进宽出”。 国外入学和毕业的政策上,大多高校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以英国为例,无论是本地学生还是留学生,只要经过资格审查,就有机会进入高校学习,尤其是攻读硕士研究生。但是在学期间,大学实行严酷的淘汰制度,高等教育的淘汰率非常高,达30%,优胜劣汰已成了规律。在对待毕业生的学位授予上非常严格,毕业生很难毕业,从而保证了人才的质量。而我国的高校招生基本上是以高考为依据,这一选拔方式能够快速、方便地选择出成绩优异者,但从科学的人才评价角度看,这种单一考试成绩指标不可能对人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做出评价,而且不利于对学生人学前的教育进行良好的引导。这也就是所谓的“严进宽出”的教育政策。进入大学需要“过五关、斩六将”的严格的高考,可谓“一卷定终生”。从人才评价的角度看,缺乏科学性,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对学生其它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关注。显然,这种培养模式存在明显的缺陷。 1.2 在教学模式方面,外国实行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我国实行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年学分制。 以美国为例,美国大学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教学方式提倡灵活多样,目的在于启发和诱导。实行的是完全学分制,学生拥有对专业、课程、时间、教师、学习方式等全方位的选择。所设的课程横跨多个学科,强调科学的广度和深度,给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提前毕业,中途休学或者分阶段完成学业。 我国虽然近年来也对外宣布实行学分制,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很难做到完全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李超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广安638000) 摘要:指出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分析我国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给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建议,如建立多样性招录标准、深化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严格实行“宽进严出”模式和积极实施就业创业教育等,最后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 关键词:模式;改革;可持续;实践 1前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日渐暴露弊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三大基本职能,其中人才培养占据主导地位,也是高校的最初使命和基本逻辑起点,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服务社会,都是以人作为行为主体的[y。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的指导卜,为了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2] 2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小科学,导致中小学素质教育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卜举步维艰,大量优秀人才由于“分数问

题”与大学无缘。 2. 1传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灌输式教学而忽视主动性学习 我国高校大多数课程的教学都是教师的一言堂,课堂也就成为了教师的独角戏,师生互动环节甚少。期末考试以教师所列“重点”为主,课程成绩也是由任课教师自行评定。在此情况卜,学生平时学习懒散,期末考试前则忙于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学生明显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听从而不会质疑,会考试而不会思考,更小会形成开创性思维,难以适应现实的工作环境[3] 2. 2传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知识的广度而忽视其深度 高校课程体系设置中,必修课很多而选修课甚少,学生小仅学习压力大,而且知识领域的广泛性导致学生回圈吞枣、浅尝辄止,没有精力和时问去深入研究和探索自己喜爱的专业课程和研究方向。课程、教学及相关管理设施小完善,使毕业生知识技能结构小合理、动手能力弱、创新精神匾乏、环境适应和职业迁移能力严重小足。因此也难以确定学习重心和专业方向,与我国社会转型、市场竞争激烈的现实及其对人才需求极小适应。 2. 3传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而缺乏实践环节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学生绝大部分时问都集中在课堂中学习书本知识,很少接触社会实际。实验设备与实训场地小完善,实验实训制度小健全,实验实训师资力量薄弱等,也直接给实验实训教学带来巨大困难。课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探讨甚少,学习方式单一,学习效果小理想。学

2014年考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考研心得:把书看“破”

转眼间一年的考研奋斗就结束了,记得当时选择考沈药药剂时也是举棋不定,因为我们学校连续几届没有人考上了,有点不敢考,楼主只是哈尔滨一个普通的二本学校,现在回想起来,决心很重要。 初试备考态度很重要 首先当然是初试,说到初试不得不说题型,每科的题型都一样,首先是单选,然后是多选,再者是判断题(这里加一句,我当时复试时候有学姐告诉我,试卷是研究生批改的,多选后来只要不多选就给1分,可能今年的试卷难也是原因,毕竟今年初试药综最高才243)。千万不能因为初试是客观题就大意,以为大概记一下就行了!每年因为小视这个挂在初试上面的不计其数,楼主当时和一个好朋友一起考的,她是考药分,因为太大意结果药综只有187分,不过她英语和政治都是70+也弥补了点。书上的知识点那么多,你仔细背最后也不一定能记住多少,何况是大致记一下呢! 复习资料选择及复习方法 先说一下用的复习资料,有机化学我复习的时候前期用了配套的练习册,有课后习题答案,不过这个没有客观题,选择用这个是因为前期对知识点掌握不够,还是脚踏实地一个一个学过去(我是3月开始复习有机和分析的,生化和生理暂时没看,毕竟大三那么多课和实验),等把这本练习册做2遍后,我就自己拿了一个笔记本,自己做笔记了,把书上自己认为的知识点一个一个摘抄下来,尤其是那些自己老是记不住的,用红笔哈这些~这个笔记做的很是费时间,不过后期很好,因为后期政治英语都要背,想看书时间太费,这个本子可以随时翻翻熟悉知识点不会忘记,靠前几天我就看它了,考试前1晚我还翻了一遍。做完笔记后

我就开始做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卢金荣主编,话说这本书好难啊,和沈药的出题思路不一样啊,不过还是咬牙把章节做完了,后面的原理什么的,算了吧没做,你要是学霸我也不拦着你。这个练习册每章的知识梳理的不错,知识点看看很好个人觉得。化工这个练习册没做重点看,其实我觉得有机化学多看书就行,沈药的有机化学要是难,必定是因为他今年考了很多实验题,14年也是,居然和10年一样出了这么多实验题。所以呢,以防万一,沈药那本胡春主编的实验书必须好好看,我都不知道翻了多少遍了,本来是新买的书,后来居然破了。其实最好买个沈药本科用过的,因为老师基本出本科做过的实验,至于实验书我是9月份才看,暑假图书馆装修很少恼火,耽误不少时间,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调整。还有,有机化学的人名反应必须烂熟于胸中,必须看到这个反应脑子里立刻跳出来才行,记住英文就行,人名反应必考的哈! 下面是分析化学,说到这个14年的分析化学真坑,以前都会出很多原题,只要你认真学了,不怕没有原题,分析化学练习册当然必用化工那本了,一般多少会有点原题的。所以化工这个必须好好做做,我当时都背熟了。分析化学那个课堂笔记小册子编的很不错,知识点概括梳理的很好,简直就是课件嘛,好好利用了,化工和课堂笔记有些题目是一样的,有些题目很相似但是改动了点,大家可以仔细观察,答案是不一样的~分析化学重点考仪器分析,当然不代表前面的不重要了,考沈药就是这样,不像南药有提纲,还是看全面为好,重点的则是必须掌握,后面的质谱联用看看接口那里,我记得13年好像就考了这个。 生理今年换书了,换成了南药用的中国医药出版那本,之前我一直看的第5版人卫那个,到12月份我才换过来看,怎么说呢,这两本书都有优缺点,中国

药理学名词解释教学内容

药理学名词解释 1.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2.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的科学。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治疗作用:是指符合用药目的,并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的作用。 4.不良反应:是指上市的合格药品在常规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并给患者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 5.副作用:是由于药物作用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在治疗剂量引起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6.毒性反应:是由于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7.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巴比妥类) 8.变态反应:是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 9.继发反应:是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不良反应。如二重感染。 ※10.二重感染: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使敏感细菌被杀灭,而耐药菌株大量繁殖,造成二重感染。 11.停药反应:是指患者长期应用某种药物,突然停药后发生病情恶化的现象。(苯妥英钠、可乐定) 12.特异质反应:指少数患者由于遗传因素对某些药物的反应性发生了改变。 13.依赖性: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状态,表现为强迫要求连续或定期使用该药的行为或其他反应,其目的是感受药物的精神效应,或避免由于停药造成身体不适应。 14.最小有效量:是指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低药物浓度,亦称阈剂量或阈浓度。 15.最大效应: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药物剂量或浓度,效应强度随之增加。但当效应增强到最大时,继续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又称效能。 16.半数有效量ED50:是指在质反应中引起50%实验对象出现阳性反应的药量。 17.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在质反应中引起50%实验对象出现死亡的药量。 18.治疗指数:药物的LD50与ED50的比值表示药物的安全性,称为治疗指数。 19.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20.首关效应:是指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门静脉进入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谢,致使进入体循环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 21.分布:是指吸收入血的药物随血流转运至组织器官的过程。 22.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改变,又称生物转化。 23.排泄:是指体内药物或其代谢物排除体外的过程,它与生物转化统称为药物消除。 ※24.肠肝循环:由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药物有的直接随粪便排出,但较多的药物可由小肠上皮吸收,并经肝脏重新进入全身循环,这种小肠、肝脏、胆汁间的循环称为肠肝循环。 25.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从某制剂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和速度。 26.一级消除动力学:是指血中药物消除速率与血中药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27.零级消除动力学:是指血中药物消除速率与血中药物浓度的零次方成正比。即血中药物浓度按恒定消除速度进行消除,与血中药物浓度无关,也成定量消除。 ※28.半衰期t1/2:通常指血浆消除半衰期,是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状态后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是表述药物在体内消除快慢的重要参数。 ※29.调节痉挛:毛果芸香碱激动睫状肌上的M受体,使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折光度增加,造成视近物清楚,视远物模糊,称为调节痉挛。 ※30.调节麻痹(阿托品)

最新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博士考试真题答案

1.药剂学定义以及本领域的最新进展 答: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及制剂的基础理论、制剂的生产技术、产品的质量控制以及合理的临床应用的一门综合性科学,研究、设计和开发药物新剂型及新制剂是其核心内容。药剂学最近进展主要围绕快速起效、缓控释和靶向给药三大系统展开,以揭示其在兽药新剂型及制剂研发方面可能存在的潜力。 (1)快速起效给药系统 药物经肺部给药的传统剂型是气雾剂。干粉吸入剂是近年来肺部给药系统的研究“热点”,该制剂不仅革除了氟利昂等抛射剂,携带和使用更方便,其关键技术是有效控制药物粒径(约为5 um)和优化吸入装置。 药物经鼻腔粘膜众多的细微绒毛表而和毛细血管迅速吸收入血,多数小分子药物具有吸收迅速、完全,提高大分子和生物技术药物的鼻腔吸收是日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其中经鼻腔接种疫苗的给药系统已取得了较大进展。 (2)缓控释给药系统 胃内滞留型给药系统旨在提高小肠上部吸收、胃内溶解度大于肠道以及胃内定位给药的药物疗效。重质沉降型技术系采用重质材料(密度>1)使制剂滞留在胃底部而达到延长释药时间,随着生物可降解高分子合金材料的不断发展,这一技术对动物胃内长期给药极具应用前景。 注射型缓控释技术中的固体植入剂已用于临床,但因需手术埋植,

前景欠佳,采用液体注射在体凝固技术制备的埋植系统,因避免手术埋植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特别在动物给药方面极具优势。 (3)靶向给药系统 介入疗法是第一类制剂的新发展,微粒注射靶向是目前靶向技术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微粒靶向修饰技术实现了主动靶向给药系统。 脂质体是最早用于靶向给药的载体,因其生物相容性好,载药及靶向效果明确,如免疫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前体脂质体、隐形脂质体和热敏感脂质体等,主动靶向型脂质体是其主要研究方向。第二代抗体介导脂质体较典型的结构是抗体一PEG一脂质体,抗体具有特异识别功能,PEG具有屏蔽RES的识别。受体介导脂质体较为认同的是叶酸一PEG -脂质体,对肿瘤细胞有明显靶向性。温度敏感脂质体结合抗体、受体介导技术和磁性定位技术,可极大提高脂质体的靶向性。注射型缓控释(如肌肉、皮下注射)和靶向(如静脉、动脉注射)制剂是其主要研发方向。 微球(microspheres)系用适宜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包裹或吸附药物而制成的球体或类球型微粒,其粒径一般在1-500 um。由于微球为固化的实体微粒,其稳定性较脂质体、微乳、复乳等微粒分散体系好,易实现商品化生产,已逐渐成为微粒分散体系中的热门课题。 聚合物胶束(polymeric micelles)是由具有两亲性质的聚合物分子链卷曲形成的微粒,白蛋白是一种天然的聚合物胶束,对难溶性药物具有一定的运载能力,若将该载体用于宠物给药有一定的研发前景。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一、计算机应用专业行业背景及需求分析 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文件的出台,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纲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确立,宝鸡市“关于加快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以及眉县关于引进高端技术产业,兴建信息化产业园区五年规划蓝图的绘制,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目前,学历教育提供的人才数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教育部关于紧缺人才的报告称,我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陕西省2011年计算机职位需求3万多个。伴随我县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将达到数千人。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我县信息产业建设,我校将重点建设计算机专业,培养大量优秀的技能型人才,以应对人力资源岗位空缺的不利局面。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建设目标 (一)专业建设目标 加强校企合作,全面构建“校企对接、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推行并完善以“任务驱动法”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两年建设期内,主要完成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完善。 同时,学校围绕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双线齐进的教学模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实施“订单式”培养,突出实践应用特色,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结合行业资格准入政策,实施毕业生的“一书多证”制度,以区域市场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以“双师”素质教师为保证,把计算机应用专业建成培养目标定位准确,专业理论知识够用,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产学研结合紧密,具有鲜明中职特色的示范专业。 (二)课程建设目标 与合作企业共同组建专业团队,加强校本教材、实训教材开发,建设核心课程2门,特色课程2门。完成相关实习实训教材编写。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在已有的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跟踪最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改革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网络实验室和教学环境条件的建设,加强课程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争取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水准。 (三)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一方面到企业聘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参加专业技能培训,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实践操作能力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并利用2年时间,培养出1名平面设计和1名网络技术专业带头人,4名核心骨干教师7名双师型教师、4名兼职教师。 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分析学校原有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现状,师资队伍建设将以巩固提高现有教师队伍为主,引进高水平人才为辅的策略,同时聘请本专业优秀的校外兼课教师。将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放在专业办学的首位,树立“专业办学,师资为先”的理念。力争组建一支专兼职的专业师资队伍,逐步建立起专业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成果显著、专业方向明确、中青骨干为主、结构层次合理的高素质校内专任师资队伍。同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逐年派遣师资到产学合作企业进行专业调研或技术实践,或参加专业性的技术研讨会,或参加技术培训学习,进一步加强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的力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传统教育理念束缚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学科设置不合理、专业特色不鲜明,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等问题,对此,文章梳理了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加强专业设置建设、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考试模式等措施。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实质上意味着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特别是随着国家之间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正处在从注重数量规模到注重内涵建设的转型期,使得不少高校传统、单一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暴露出弊端。每年全国有大量的毕业生涌向社会,但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比例却不尽如人意,主要体现为培养的人才知识贫乏、能力欠缺、创新意识差,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高校只有竭尽全力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我发展的出路。 一、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资源也实现了优化,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积极经验,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教育理念束缚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教育的内涵不仅仅是教授知识,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和批判性思维。当前,不少高校仍然秉承传统的单纯继承性教育理念,无论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还是考试制度方面,都强调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和继承,把学生作为单纯的知识接收器,置学生于一种被动的顺从地位,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依赖消极惰性心理,形成不敢提出异议、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学习模式。“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是否善于思考和质疑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才能的重要尺度,只有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才能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形成主动学习的动力,而很多高校教育恰恰不重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鼓励创新的机制和校园文化氛围。 2.学科设置不合理,专业特色不鲜明。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存在着专业口径过窄的问题,特别强调的是专业,文、理、工划分得非常分明,并且在学科设置方面没有统筹规划,存在明显的趋同性,像会计学、计算机、英语、物流等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报告

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查报告 目前,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结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还比较机械、保守。从课程层面看,传统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从市场供需层面来看,酒店教育受教育传统模式及世俗偏见的影响与酒店业的需求严重脱节。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酒店教育,注重研究酒店业市场,加强与酒店的沟通、合作,借鉴国外酒店教育的经验,科学办学定位、人才定位,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理念,构建适应时代发展、市场需求的酒店教育模式。 一、建立以就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在顶岗实习的基础上,实现轮岗定岗、五星定位。 酒店行业是服务性行业,酒店企业的从业者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酒店和酒店产品是及时消费品,所接受的是面对面的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因此,酒店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就直接体现为服务质量,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操作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由于专业的实践性强,酒店企业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摆在第一位,而且要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的标准,以五星级酒店的标准制定实训方案。酒店服务与管理的技能训练、酒店礼仪规范尤其重要。前厅管理与服务能力、客房管理与服务能力、餐饮管理与服务能力、康乐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非常重要。食品营养与卫生方面的知识、酒店市场营销、酒店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会展概论、形体训练、计算机应用及实习、普通话的训练、英语听说的训练等实践环节都非常重要。我们以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对上述的主要课程进行训练,掌握主要的操作要领。 完善专业实习及社会实践,引导学生通过志愿者、义工、临时工等方式进行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设置专门学分。五星级酒店的实习实践是为了让学生更好

民办本科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民办本科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樊继轩,张锡侯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0006) [摘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具有系统性的培养方式、方法和途径。民办本科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和改革重点: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二是改革要有特色,三是改革要有针对性。完善民办本科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应采取的措施包括:一是优化培养方案和改革课程体系,二是强化实践教学和品德培育,三是引进“双师型”教师和加强师德建设。 [关键词]民办本科高校;应用性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8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120(2010)04-0053-03 <收稿日期>2009-12-15 *基金项目:中国高教学会“十一五”教科重点规划课题“民办本科高校培养目标定位与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06AJG0260076)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樊继轩(1950)),男,5黄河科技大学学报6副主编,副编审,民办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张锡侯(1935)),男,黄河科技学院,教授。 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由于多数新建本科高校定位为培养应用性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已逐步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新类型。但是,由于受传统的精英教育学术性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学校资源条件的制约,不少新建本科高校和民办本科高校仍沿用传统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改革完善适应时代需求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是民办本科高校的当务之急。 一、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国外概况 (一)对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界定 何谓模式?《说文解字》称:“模,法也。”[1](P120)“法”即方法。“模式”的“式”指样式、形式,按《现代汉语词典》对“模式”的解释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辞海》对“模式”的解释是:“可以作为范本、摹本、变本的样式。”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模式”是描绘现实、再现现实的一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实施方案

2014年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实施方案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学院省级高职品牌师范院校动员暨工作安排会议精神,认真做好《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院校建设方案》中关于2014年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相关工作,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书》中2014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相关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项目组组长:梁尔涛 成员:王记生张艳丽王卓亚廉洁刘杰李海安 项目组下设六个分项目组,分别是: 1.人文财经系项目组(组长:张艳丽) 2.艺术系项目组(组长:李海安) 3.机电工程系项目组(组长:王卓亚) 4.信息工程系项目组(组长:刘杰) 5.建筑工程系项目组(组长:廉洁) 6.基础部项目组(组长:王记生) 二、建设任务 (一)根据《建设任务书》中的相关内容,2014年本项目组主要拟完成以下两项工作: 1.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结合不同专业特点,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主要包括:一、从学院宏观层面上,探索构建“2412”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期间,两年完成必要的理论知识教学,完成课程分散实训、课程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四个实践教学环节,最后一年顶岗实习,获取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二、工科专业重点探索“三位一体”和“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企业和学生三位一体,岗课结合、校企结合、双证结合三结合。三、文、管、艺术类专业重点探索“教—学-—做”一体化,做中教与做中学等人才培养模式。 2.引入行业企业标准,重新设计专业建设标准和课程体系。项目建设期内,学院将邀请行业、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与专业建设标准制定和课程体系设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其策略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其策略 自中世纪大学诞生以来,人才培养一直是大学的基础性功能。《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章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这一规定从法律上明确,高等学校要以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要围绕这一任务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 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随着“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提出,其内涵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引起了热烈的讨论。1998年,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对“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给出了一个定义:“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龚怡祖教授指出:“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含培养规格)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式样和运行方式,它们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风格或特征,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何文进先生认为,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大学根据国家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质量标准,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指导下,以人才培养活动为本体,为大学生设计的知识、能力等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素质结构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还有很多种,分析各种表述,考虑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实际使用情况,我们赞同使用这样的一种定义: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高等学校为完成人才培养任务而确定的培养目标、培养体系、培养过程和培养机制的系统化、定型化范型和式样。也就是说,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关于人才培养的四大要素——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培养机制的“范型”和“式样”。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I》教案《Pharmaceutics I》 teaching plan For students major in Pharmacy (in English) Shirui Mao 毛世瑞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Chapter 1 Introduction 课时安排:2学时(药学(英语))一、Aim (教学目的) In this lecture we will introduce definition, contents, tasks of pharmaceutics, importance of dosage forms and some other related information. [Basic requirements] Master:The definition, contents, tasks of pharmaceutics; importance of dosage forms; pharmacopoeia; drug standards of China; Familiarize:Pharmaceutics related subjects; classification of dosage forms; application of excipients in pharmaceutic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harmacopoeia; prescription drug and OTC; GMP, GLP and GCP. Understand: pharmaceutics historical perspective. 二、Emphases and difficulties (教学重点和难点) Emphases:Definitions and tasks of pharmaceutics, importance of dosage form. Difficulties:Classification of dosage forms based on different criteria. 三、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Teaching methods:Lectures with questions and discussion. 2. Teaching means:1)the slides are in English and the lectures are given in English;2)questions will be asked at random during the class. 四、Teaching contents(教学内容) Definitions of pharmaceutics; contents of pharmaceutics; tasks of pharmaceutics; pharmaceutics related subjects; importance of dosage from; variation in time of onset of action for different dosage forms; classification of dosage forms; application of excipients in pharmaceutics; examples of pharmaceutical excipients; definition of pharmacopoeia,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harmacopoeia, other important pharmacopoeia( USP, BP, JP, EP, Ph. Int); Drug standards in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and OTC; GMP, GLP, GCP; pharmaceutics historical perceptive. 五、Questions/Homework after class (课后思考题或作业) 1. Definitions: pharmaceutics; dosage form; pharmacopoeia; OTC; GMP; GLP; GCP. 2. What are the tasks of pharmaceutics?

全国五大药学院之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

全国五大药学院系简介(四)——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 沈阳药科大学作为一个专门性的学校,其所有专业都和药学有关,在此只介绍他的药学院: 药学院是沈阳药科大学历史最悠久的二级教学管理机构,从1932年10月起即开始招收调剂班学员;1940年将调剂班改为药科班;1948年成立药学专科;1949年将药剂专科改为药剂系; 1958年正式更名为药学系;2001年4月,在原有药学系的基础上,并入了物理化学教研室、分析化学教研室、仪器测试中心、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实验室,正式组建药学院。 药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49人,下设三个系——药剂系、药分系和药理系,共15个教研室,其中,药剂系包括5个教研室——药剂Ⅰ室、药剂Ⅱ室、药剂Ⅲ室、物理化学教研室、药剂实验室;药理系包括5个教研室——药理教研室、生理教研室、机能实验室、GLP中心和实验动物中心;药分系包括5个教研室——药物分析教研室、分析化学教研室、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实验室、分析化学中心实验室和仪器测试中心。 经过顾学裘等老一代药学专家的数十年的辛勤建设和发展,我院如今已成为基础坚实、实力雄厚、居于国内先进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药学院,在药物制剂的理论与实践、药物质量控制、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研究以及新药安全评价等领域的研究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各类课程均有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荟萃着众多的药学专家、教授和学者,老中青人才济济,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很强的科学研究能力,研究方向十分广泛。药学院现有教授27人,副教授33人,高级工程师11人,硕士生导师33人,博士生导师17人。教师中获博士学位24人,硕士学位43人,占教师总数的77.6 %,现正攻读博士学位26人。学院有30余人分别担任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评委、卫生部医药科学委员会药学专题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际和国内学术团体的领导以及国际性、全国性期刊杂志的正副主编或编委,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 学院在出色完成各层次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担了国家新药研究基金科研项目6项,以及国家、省、市下达的其它科研任务50多项,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不少项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许多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学院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药剂学科、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沈阳新药安全评价中心和辽宁省级重点学科——药物分析学科。药剂学科还设有特聘教授岗位。学院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本设施齐全,能够充分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学院拥有LC—MS n、LC—MS、300MHz超导核磁共振仪、GC—MS、红外分光光度计、旋光仪、元素分析仪、数台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从事应用基础研究和新药开发研究的各种大型精密仪器设备。 药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以严谨的学风、执着的科学创新精神创造出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多学科、多层次、富有特色的二级学院。药学院现有药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博士学科3个,包括药剂学、药理学和药物分析学),硕士学科点3个,本科专业3个,含7个研究方向:药学国家理科基地班、药学英语班、药学日语班、临床药学班、药学班、药物制剂班和环境科学班,其中,国家理科基地班是在1996年被国家教委批准的、在省属高校中唯一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训试点,五年制的药学英语班和日语班在国内外也有较大的影响。现全院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569人,占全校学生总数的48%,其中本科生2000人,硕士研究生459人,博士研究生 110人,我院还有54名学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学院始终坚持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以学风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合格人才,近几年有近三分之一的应届毕业生考取了研究生。我院培养的学生以其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很强的综合能力,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毕业生供不应求。多年来,药学院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药学人才,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