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心理学 复习提纲

管理心理学 复习提纲

管理心理学 复习提纲
管理心理学 复习提纲

管理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编绪论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及其在心理科学中的地位第一节管理科学的发展P2

一、早期管理P3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二、科学管理P3

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理论

法约尔《一般工业管理》计划管理理论

韦柏《社会与经济理论》行政组织理论

三、现代管理P5

管理科学学派行为科学学派

四、最新管理P7

系统理论应变理论

第二节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组织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P9

1.心理技术学P9

斯腾闵斯脱博格《心理学与工业生产率》

2.霍桑实验P10

梅约人群关系理论

3.群体动力理论P10

勒温场理论群体动力理论

4.社会测量理论P11

莫里诺

5.需要层次理论P12

马斯洛《人的动机理论》

6.决策理论P12

西蒙

二、美国管理心理学发展概况P13

1.美国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的发展P13

2.美国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研究的成就和动向P16

3.美国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P18

三、我国管理心理学研究概况P19

1.取得的成就P20

2.研究的发展P21

3.展望P23

第三节组织管理心理学在心理科学中的地位

一、普通心理学P27

二、劳动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P28

三、社会心理学P30

四、教育心理学P30

第四节行为科学与心理学P31

1949 芝加哥提出行为科学

1953 正式肯定

一、什么是行为科学P32

二、行为科学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P33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一节模型

一、模型的概念P35

二、模型的分类P36

1.主观模型与客观模型P36

2.物理模型与抽象模型P37

3.标准模型与描述模型P37

4.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P38

三、模型的结构

2.变量P38

效标预测因素中介变量/干扰变量

3.关系P40

第二节行为变量的测量

一、量表P40

1.称名量表P40

2.顺序量表P41

3.等距量表P41

4.等比量表P42

二、变量的处理方式P42

1.置之不顾P42

2.随机化P42

3.不加控制P43

4.保持恒定P43

5.匹配P43

6.规定特定的标准或范畴P43

三、测量的信度与效度P44

1.测量的信度P44

1)重测信度

2)等值性信度

3)一致性信度

2.测量的效度P45

1)内容效度

2)效标关联效度

3)构思效度

四、行为测量的标准P47

1.生产率(工作绩效)P47

效能效率

3.离职率P48

4.工作满意感P49

第三节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观察法P49

二、谈话法P50

三、实验法P51

四、问卷法P52

五、测验法P52

六、个案法P53

第四节研究结果数据处理的方法

一、集中趋势分析P53

二、离中趋势分析P55

三、抉择分析P56

四、相关分析P57

五、因素分析P59

第三章人性的假设与管理第一节“经济人”的假设

一、什么是“经济人”P60

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企业中人的方面》二、相应的管理措施P61

泰勒制

三、简评P62

第二节“社会人”的假设

一、什么是“社会人”P63

霍桑实验梅约《工业文明中的问题》

二、相应的管理措施P65

马罗和哈乌德公司斯凯伦计划

三、简评P68

第三节“自我实现的人”的假设

一、什么是“自我实现的人”P69

马斯洛阿基里斯不成熟—成熟理论麦格雷戈Y理论

二、相应的管理措施P70

三、简评P72

第四节“复杂人”的假设

一、什么是“复杂人”P72

应变理论

二、相应的管理措施P73

三、简评P74

第二编个体心理

第四章个性

第一节个性的一般概念P76

第二节气质P78

第三节能力P82

第四节性格P86

第五节心理测验

一、心理测验的特点P88

1.标准化

2.客观化

3.常模化

4.可靠性(信度)

5.有效性(效度)

二、心理测验的分类P89

1.个别测验与集体测验

2.速度测验与难度测验

3.能力测验与个性测验(人格测验)

4.书面测验与操作测验

三、能力测验P90

1.心理能力测验

2.特殊性向测验

四、个性测验P95

1.观察评定法

2.个性记录法

3.投射测验

五、评价中心P99

第六节个性研究在管理中的应用

一、个性与工作匹配理论P102

霍兰德六种个性类型及与之相匹配的职业

二、管理工作中的个性分类P103

1.内控型与外控型P103

2.成就需要P104

3.自我肯定P104

4.自我警觉P105

5.风险倾向P105

三、认知风格类型P106

赫雷格尔斯洛克姆

1.收集信息的风格——感觉型、直觉型

2.处理信息的风格——感情型、思维型

四、“大五”模型P107

外向型、神经质、随和性、责任意识和经验的开放性五、人才动态使用理论P109

麦柯比工匠型丛林斗士型企业人型赛手型

第五章知觉与归因

第一节知觉的概念

一、什么是知觉(选择、组织、解释)P112

1.知觉是对外界事物有选择的反映

2.知觉要对感官接受的信息加以组织

3.知觉要对组合或组织起来的信息作出解释

二、社会知觉P113

1.社会知觉的概念P113

对人的知觉布鲁纳

2.对个人的知觉P114

知觉者本人、知觉的对象和发生知觉时的情景

3.人际知觉P114

4.自我知觉P114

三、知觉的研究对管理工作的意义P115

1.正确的知觉会提高员工的激励水平和工作绩效

2.正确的知觉有利于提高员工工作中的公平感和满意感

3.了解正确知觉的规律有助于克服各种知觉的偏见

第二节影响知觉的因素

一、知觉者的特征P117

1.知觉者的图式P117

2.知觉者的动机状态P120

3.直觉者的个性P121

二、知觉对象的特征与情景的特征P121

1.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P121

2.对象与背景的差别P121

3.知觉对象的组合(接近原则相似原则闭锁原则连续原则)P122

4.印象操纵P123

第三节对人的知觉的偏见

一、第一印象的作用P126

二、晕轮效应(阿希)P126

三、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P127

四、定型的作用(刻板效应)P128

五、对比效应P129

六、相似效应P130

七、自我实现的预言P130

第四节归因理论

一、归因理论的一般概念P131

二、归因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凯利韦纳)P131

三、归因的偏差P133

1.基本归因错误P133

2.行动者——观察者效应P134

3.自我服务归因P135

第五节知觉研究在管理中的应用

一、就业面试P136

二、绩效评估(任务绩效周边绩效)P136

三、职工的努力程度P137

四、职工的忠诚度P137

第六章需要与动机

第一节需要与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需要P138

二、动机P139

第二节需要层次论

一、需要层次论的基本内容(马斯洛)P141

二、对需要层次论的分析和评价P145

第三节理论(奥尔德弗存在关系成长)P147

第四节双因素论(赫茨伯格保健因素激励因素)P149

第五节麦克利兰的权力、合群和成就需要理论(高成就需要低成就需要)P152 第六节期望理论(托尔曼勒温弗鲁姆效价工具性期望)P155

第七节公平理论

1.分配公平理论(亚当斯)P158

2.程序性公平理论P161

第八节强化理论

一、强化的概念(巴普洛夫斯金纳)P162

二、正强化与负强化(惩罚消退)P163

三、工作动机的强化模型P165

四、强化程序的安排P166

第九节激励的综合模型

一、激励的综合模型(弗鲁姆的理论)P167

二、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的关系P170

1.次生强化机制P170

2.自我感知效应(琼斯:人际感知论本姆德西四种关系)P171

三、组织中的心理契约P175

1.心理契约的意义P176

2.心理契约的应变性与动态性P177

3.组织权力与成员心理参与间的关系(艾奇奥尼)P178

第十节挫折理论

一、挫折及其产生的原因(分类)P180

二、挫折的表现P182

1.攻击P182

2.倒退P182

3.病态的固执P183

4.妥协(五种表现形式)P183

三、应对挫折的方法P185

第七章需要与动机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第一节目标设置

一、目标设置的理论背景(洛克)P188

二、目标设置的原则P189

三、目标管理(杜拉克)P191

第二节奖励制度

一、奖励制度的重要意义P193

二、奖励制度的维度P194

重要性数量上的灵活性使用的频率可见性低成本

三、各种奖励方式的比较P195

四、报酬与工作绩效(确定报酬的方法)P196

五、组织的整体奖励方案P197

六、工作时(工作时间安排的变化)P199

第三节工作设计

一、工作设计的发展(工作简单化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P203

二、工作特征模型(关键的心理状态核心的工作特征个人和工作的结果)P205

三、工作设计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P208

四、社会信息处理模型(萨兰西克菲佛;社会环境过去行为)P209

五、工作设计各种模型的总结P211

第四节工作绩效评估

一、绩效评估在激励中的作用P211

二、绩效评估系统的开发P214

1.正式评估与非正式评估的结合P214

2.评估的内容和因素(特质行为结果)P215

3.绩效评估方法(客观测量主观测量)P216

4.什么人进行绩效评估P218

第五节职业发展机会的激励作用

一、研究职业生涯的意义P220

二、职业生涯的类型(固定直线式螺旋式一时性)P220

三、职业生涯的阶段P221

四、职业定位(职业锚夏恩)P224

五、职业定位的自我评定

第八章工作态度与工作满意感

第一节态度

一、态度的概念P227

1.态度与信念P227

2.态度的结构和特性(认知感情行为)P228

3.态度与行为P229

二、态度改变的理论P229

1.平衡理论(海德)P230

2.认知失调理论(费斯廷格认知元素)P231

3.参与改变态度理论(勒温;主动型被动型)P233

4.沟通改变态度的理论P234

三、工作态度P235

1.工作满意感P235

2.组织承诺P236

第二节工作满意感

一、影响工作满意感的因素(个性价值观工作情景社会影响)P236

二、工作满意感理论P238

1.工作满意感的侧面模型(洛克)P238

2.工作满意感差距模型P241

3.工作满意感的稳定状态理论P241

三、工作满意感的测量P242

1.工作描述指数量表(史密斯)P243

2.明尼苏达满意感调查表P244

3.工作满意感的“脸谱”量表P245

四、工作满意感与行为P245

1.工作满意感与工作绩效P245

2.工作满意感与缺勤(斯蒂尔罗德)P246

3.工作满意感与离职P247

4.组织公民行为(丹尼斯·奥尔冈)P248

第三节组织承诺

一、组织承诺的概念P250

二、组织承诺的形成过程(克尔曼)P251

1.顺从或交换阶段

2.敬重性与倾慕性阶段

3.内在化与一致化阶段

三、影响组织承诺形成和发展的因素P251

1.直接或间接影响组织承诺的因素P252

2.中介变量P253

3.结果变量(个人性组织性)P253

第三编群体心理

第九章群体心理的一般问题第一节群体的概念和分类

一、群体的概念P257

二、群体的分类P258

1.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P258

2.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P258

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梅约霍桑实验)P259

四、参照群体P260

五、群体层次测定理论P261

松散群体联合群体集体;彼得罗夫斯基

第二节群体的发展:五阶段模型P263

塔克曼捷西克

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阶段执行阶段终止阶段第三节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抑制作用

一、观众效应(卓威斯伯古姆勒尔佩辛)P266

二、共同活动效应(阿尔波特)P267

第十章工作群体特征与对群体成员行为的控制

第一节工作群体特征

一、群体的规模P269

1.群体的上限和下限P269

2.群体组成人员的奇数和偶数问题P270

3.群体规模和工作效率的关系P270

二、群体结构P271

1.群体结构的概念和意义P271

2.群体结构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基层同质领导班子异质)P272

3.领导班子结构(年龄知识和专业能力性格)P273

三、群体的功能P276

第二节群体如何控制其成员

一、角色(角色模糊角色超负荷角色低负荷角色冲突等)P277

二、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P279

三、群体规范(约定俗成谢里夫)P280

四、群体压力(顺从/从众阿希彼得罗夫斯基莱维特)P284

第三节社会化:群体成员如何学习角色、规章制度和规范

一、什么是群体中的社会化P287

二、社会化与角色定向(曼尼尔夏恩)P288

三、社会化的策略P288

1.集体与个体策略

2.正式与非正式策略

3.顺序策略与随机策略

4.固定策略与可变策略

5.连续策略与断续策略

6.剥夺策略与关照策略

第十一章有效的工作群体与团队

第一节处理不当的损失、处理得当的收益与群体的有效性

一、潜在绩效P293

二、处理不当的损失与工作绩效P294

三、处理得当的损失与工作绩效P295

四、社会惰性:群体激励和群体绩效中存在的一个问题P296

1.什么是社会惰性

2.群体规模与社会惰性

3.减少和消除社会惰性的方法

第二节群体任务与群体绩效

汤普森群体任务特征模型

一、合力的相互依存关系P299

二、顺序的相互依存关系P299

三、交互的相互依存关系(协同效应)P301

第三节群体决策

一、如何把个人的择优选择变成群体决策P303

简单多数策略等级累计策略最小离差策略(赛文吉)最优预见策略

二、群体决策中存在的问题P307

1.“冒险转移”现象P307

2.“小集团思想”P311

三、群体决策的方法P313

1.头脑振荡法(奥斯本)P313

2.德尔菲法(道格拉斯公司)P314

3.提喻法(哥顿)P315

4.方案前提分析法P316

5.非交往型程式化决策术P317

第四节群体凝聚力

一、群体凝聚力的概念P318

二、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P318

群体的领导方式;群体规模;与其他群体的竞争;群体的成功;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和目标结构;群体资格的严格限制

三、群体凝聚力与生产率(沙赫特)P320

四、群体凝聚力与组织目标P322

五、群体凝聚力的测量P323

多伊奇;彼得罗夫斯基群体层次测定理论

第五节工作群体与工作团队

一、工作群体与工作团队的区别P326

二、工作团队的类型P327

问题解决团队自我管理团队虚拟团队跨职能团队

三、团队建设P330

第十二章群体的沟通和冲突

第一节群体的沟通

一、沟通的概念P334

二、沟通的分类P335

1.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P335

2.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P335

3.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P336

4.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P337

三、正式沟通网的研究(莱维特)P339

链式、轮式、圆周式、全通道式、Y式

四、非正式沟通渠道的研究P341

戴维斯集束式西蒙诺夫

五、沟通的障碍与改进沟通的方法P343

信息的筛选和歪曲;不愿倾听;缺乏反馈;传言;语言风格的跨文化差异六、信息技术与沟通P346

计算机网络;群体的电子沟通

第二节群体的冲突

一、冲突的一般概念P348

二、个人的心理冲突P349

勒温接近—接近型;回避—回避型;接近—回避型;双重接近—回避型

三、群体中个人之间的冲突P352

四、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冲突(谢里夫)P353

五、冲突过程P354

前提条件;认知与个性化;行为意向;行为;结果

六、冲突管理方法P359

间接方法;直接方法;激发冲突的方法

七、冲突解决的第三方干预问题的研究P365

卡内维尔调节者;仲裁者;干预者

第十三章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第一节群体中人际关系的一般问题

一、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P369

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需要的互补性

二、人际关系的平衡和改变(纽科姆)P372

第二节管理系统中的人际关系

一、管理系统中职务关系的类型P374

第一把手与第一把手;第一把手与其副手;各级职能人员

二、管理系统中个人之间的关系P375

认知、情绪、意志

三、管理系统中的交往圈子P378

公务的交往圈子;日常生活的交往圈子

第三节人际关系的测量——社会测量方法

一、社会测量的一般概念(莫里诺)P379

二、社会测量程序P380

确定标准;选择的数量;实验的准备

三、社会测量图解P381

社会测量矩阵;社会测量图

四、社会测量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克尔涅夫)P384

第四节人际关系的改善——相互作用分析

一、相互作用分析理论的基本内容P387

1.心理形成(父母、成人、儿童)P387

2.交往(平行性、交叉性、隐蔽性、交往的转变)P389

3.思想感染P392

4.爱憎观念P393

5.基本立场P393

6.时间支配P393

7.脚本分析P394

二、根据相互作用分析改善人际交往P394

第四编组织心理

第十四章领导心理

第一节领导概述

一、领导与领导者P397

领导(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二、领导的替代力量与抵消力量P399

三、分析领导过程的参照框架模型P400

勒温:领导效能(领导者,被领导者及环境的特征)

第二节特性理论

一、传统特性理论P402

二、现代特性理论P403

第三节作风理论P404

专制;民主;放任自流

勒温科奇富兰奇瓦维拉斯里克特

第四节行为理论

一、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双维领导论(弗莱希曼创立结构关怀体谅)P410

二、密歇根大学的领导行为研究P411

三、管理方格图(布莱克莫顿)P412

四、关于最佳领导行为的探讨P414

第五节应变理论

一、专制—民主连续统一体模型(坦南鲍姆施米特)P416

二、弗德勒模型(问卷)P417

三、通路—目标理论(罗伯特·豪斯)P420

四、领导参与模型(弗鲁姆耶顿)P421

五、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卡曼)P423

第六节领导理论研究的新动向

一、领导—成员交换理论(圈内人圈外人)P425

二、领导归因理论(米契尔)P427

三、领导魅力理论(韦柏康格卡纳果)P428

四、转变型领导理论(处理型转变型)P430

五、超越型领导理论(曼兹西姆斯)P431

第七节领导者的决策

一、决策的一般问题P433

1.什么是决策P433

2.决策环境(确定的环境风险的环境不确定的环境)P434

3.决策类型(非程序化程序化)P435

二、决策模型P436

理性决策;有限理性决策;“垃圾桶”

三、效用曲线和决策有效性P441

1.效用曲线P441

2.决策的有效性(认可与质量)P441

四、决策中失误的根源

1.启发式及其导致的偏见(可利用;代表性;锚定和调整)P445

2.承诺的逐步升级P447

车丽萍《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一)管理的含义 1.定义 广义的管理不仅包括组织中的管理活动,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自己活动的安排;狭义的管理仅指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管理学中所提到的管理一般是指狭义的组织内的管理。因此,可以把管理界定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2.特征 从管理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通过各种职能体现出来。具体的管理活动就表现在各种管理职能活动上,避开职能谈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人的活动,即通过人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组织的目标。 (二)心理学的含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起点,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或个别特征的直接认识。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解释的过程,它反映事物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 ②记忆是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活动过程。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经验被记忆在人脑中,并且在需要时能够再现出来,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又为思维活动提供材料。 ③思维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 ④想象是指通过他人的描述,人脑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⑤言语是指将认识活动的成果与他人交流,并接受他人的经验的过程。

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调查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和【 B.实验法 D.比较法 】 B.可靠度 D.信度 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00163 【该文档答案附带教材页码和评分标准】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 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 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 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 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 A.数理分析法 C.判断法 正确答案:B ( 1分)教材P58 2. 心理测验工具的可靠性或可信性程度是指【 A.认知度 C.效度 正确答案:D ( 1分)教材P59 3. 所有认识活动的基础、门户与开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是指【 A.聊天 B.交往 C.感觉 D.沟通 正确答案:C ( 1分)教材P42 4. 在古典管理学家之中,被誉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的是【 A.泰勒 B.法约尔 C.韦伯 D.古利克 正确答案:B ( 1分)教材P68 5.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 .欧文被后人称为【 A.科学管理之父 B.人事管理之父 C.组织管理之父 D.心理学之父 正确答案: B ( 1分)教材P64 6.在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的过程中, 其 中 自 我 实 现 人 假 设 的 代 表 人 物是【 A.韦伯 C.马斯洛 正 确答案: 】 B.梅奥 D.摩尔斯 C ( 1分)教材P77 7.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特性与空间关系的认识称为【 】 A.形状知觉 B.运动知觉

管理心理学考试复习题(有答案)

《管理心理学》总复习题(库) 一、填空题 1、客观地对现实发生的管理心理现象进行记录、观察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2.梅奥是行为管理学派的代表学者。 3.请写出智商测验的公式IQ(智商)=MA(智力年龄)÷CA(实足年龄)×100。 4.心理学中的个性也可称为__人格__,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5、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一般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6.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在行为上趋向与其他人保持一致,这一现象称为从众。 7.人的典型的气质类型一般有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 8.成就需要(动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麦克里兰。 9.在人性假设理论中,认为良好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性因素的理论是社会人。 10、人的性格特征按机能划分一般可分为情绪特征、理智特征和意志特征。 11.当代提出的几种领导类型主要包括(领袖魅力型领导)、(变革型领导)、(交换型领导)和诚信型领导四种。 12.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可分为生理需要、(归属和爱)需要、(安全)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

13.双因素理论所指的两类因素是(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14.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15.能力测验一般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能力测验)三种。 16.人格测验一般包括(量表测验法)、(情境测验法)、(投射测验法)三种。 17.影响期望形成的主要条件包括(目标,目标价值(外在因素))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 18. 四分图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 19.管理心理学的理论架构一般分为个体、群体、组织与领导三个层次。 二、判断题 1.企业或组织中的人-物关系主要是劳动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对象,而人-人关系才是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对象。(对) 2.霍桑实验表明,人不是“经济人”,而是“复杂人”。(错) 3.两个能力相当的员工,其工作的效果也一定是相同的。(错) 4.团体的异质性是因为团体任务的完成需要各种知识、技能。(错) 5.密西根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取向。(对)

管理心理学论文《关于人类激励理论》

关于现代激励理论的认识及其应用 2012XXXX XXX 计算机1206班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场合采取激励的方法处理问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激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无论是在寝室生活、教室学习还是社团活动都避免不了要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小团队之间相互激励,相互安慰以激发我们自身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 其实激励问题最早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分工与交易的出现带来的,而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人们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激励理论是业绩评价理论的重要依据,它说明了为什么业绩评价能够促进组织业绩的提高,以及什么样的业绩评价机制才能够促进业绩的提高【1】。 早期的激励理论研究是对于”需要”的研究,回答了以什么为基础、或根据什么才能激发调动起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等。最具代表性的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就提出人类的需要是有等级层次的,从最低级的需要逐级向最高级的需要发展。需要按其重要性依次排列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并且提出当某一级的需要获得满足以后,这种需要便中止了它的激励作用。 1.人类生存有五个层次的需要: 1.1生理的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它包括饥、渴、衣、住、性等方面的要求。这些需要还未满足到维持生存的程度时,其它的需求不会起到激励作用。因此,生理上的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 1.2安全的需要,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避免失去工作、丧失财产的需要,当人们的生理需要满足之后,安全的需要就作为支配动机出现了。

心理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得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过程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识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 二、心理学得研究领域 理论研究: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应用研究: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测量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 三、心理学得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测验法 (三、)实验法 (四、)调查法 四、心理学得前世今生 今日心理学得两大热点:认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 五、心理得实质 △心理就是脑得机能,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能动得反映。 (一)、脑就是心理得器官,心理就是脑得机能。 1、(生理学、临床学)脑损伤影响与之相应得心理机能; 2、(生物演化)心理活动水平与脑得发展水平呈正比; 3、(个体生长发育)脑得发育成熟程度影响到人心理发展水平。 (二)、客观现实就是心理活动得源泉与内容 1、脑作为心理器官,不会自己发展产生心理。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人才会产生心理。 2、人得心理活动得一切内容都可以在客观现实中找到依据。 3、客观现实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其中社会生活对人得心理发展有更为重要得影响。 (三)、心理对客观现实得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1、心理反应具有主观性 2、心理反应具有能动性 3、心理反应既受自然规律制约,又受到道德规范制约 (四)、心理学在实践中发展 1、通过实践活动使客观现实真正作用于大脑,导致相应心理活动得发生与发展 2、实践检验人对客观现实得反映 作业: 1、心理学研究得对象就是什么?心理现象有哪些方面? 答案:(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得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得心理也研究人得心理,而以人得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与社会心理。 (2)人得个体心理现象得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与动机、能力与人格。 2、用事实说明心理就是脑得机能。 答案:(1)人得心理就是在与客观现实接触中才产生得,离开了客观现实就没有人得心理。(2)人得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得能动得反映,不同得人在面对同一事件时会有不同得反映。3、怎样理解人得心理就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得主观反映。 答案:人得心理来源于客观现实,主要就是社会现实。人得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映象。人得心理就其反映内容来说,就是客观得;就其反映形式如感知、思维、情绪、意志来说却就是主观得,就是对客观得主观映象。 4、实验法得优缺点各有哪些?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绪论 思考题 管理心理学的内容与特征 (一)内容 1+2+4维度 1=领导的事业 2=人性的估计文化心理 4=个体、群体、组织、领导 1.给出你对人或物的一个个判断,如人是自私的 2.自我思考:你的这个看法是如何得出?(重点) 二、研究方法 思考题 1.为什么说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操作重点? 主要通过自变量和因变量来反映,无论是实验法、观察法、调查问卷法还是其他方法,研究组织行为学都以两量的考查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为重点。 2.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类型有哪些? (1)实验法 (2)观察法 a.非参与观察法 b.参与观察 (3)调查方法 a.问卷调查法 通过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根据人们的回答,对其态度与情况作一定数量方面的分析的方法。 b.问卷与量表的区别 问卷是根据研究目的、基础而设计的一套题目,答案往往是质上的区别。 量表是经过标准化的问卷及其使用标准,设计出的答案选择,答案往往是量上的区别。 三、个体心理与管理 思考题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1.个体的心理构成要素有哪些? (1)动力系统:需要、动机(成就动机)、态度、价值观、信仰 (2)心理过程:感知、记忆、思维 (3)个性心理特征:人格、能力 2.知觉如何应用在管理中?(可能会考) (1)绩效评估:较理性客观的过程,当然有距离 (2)招聘面试:第一印象,可改变的面试结构 (3)企业形象塑造:广告宣传、印象 (4)员工行为塑造:人对自己或他人的预期,通常会在以后的行为结果中应验 (希腊神话皮革马利翁)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管理心理学论文心得3篇

管理心理学论文心得3篇 只有在群体主义的组织中存在公开论辩的公共领域,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才不会被神话。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管理心理学论文心得,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管理心理学论文心得范文1: 通过这一学期的《管理心理学》的学习,虽然我选择了自修区,虽然我承认有时候听课不怎么投入,但是一学期的学习下来我也是有些体会的,不是很深入却也是我自己的想法。 第一堂课就被老师的规矩给“折服”,怎么说呢,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分法,那时侯就想到 底是关于管理的课程。从这里我也明白大家应该要互相尊重,最后一堂课同一个评分标准我也很欣赏,我不明白那同学是怎么想,我是乐于接受这样的结果的,我还觉得老师是很尊重我们的呢。 这段时间对管理心理学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

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认识了我自己,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是对自己还是有了小小的了解的。关于“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那点,人类多数趋于天生懒惰,不愿多做工作。人类多数缺乏雄心,希望依赖他人,而不喜欢担负责任。人们多数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组织目标。多数人安于现状,习惯于抵抗变革。人们易受欺骗,常有盲从举动。看到那么几条,我真觉得怎么那么象呢,我好好的反省了下,我要好好努力的,我得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规划。 人是社会性的,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人不能独立的生存,他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团队中,个人在团队中的行为,同他在独自一个人时的行为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规律。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把许多独立的个人,团体贯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信息沟通是交流意见,传递感情,协调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沟通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管理者,首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有效的沟通。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活,人在社会实践和团体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使人们团结一致,协调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我真不得不承认网络的强大,我晚上回忆了一晚上,总觉得自己有很多想说,可是真的动手不知道怎么下笔,担心写杂了偏

车丽萍著《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 绪 论【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一)管理的含义 1.定义 广义的管理不仅包括组织中的管理活动,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自己活动的安排;狭义的管理仅指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管理学中所提到的管理一般是指狭义的组织内的管理。因此,可以把管理界定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2.特征 从管理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通过各种职能体现出来。具体的管理活动就表现在各种管理职能活动上,避开职能谈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人的活动,即通过人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组织的目标。 (二)心理学的含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起点,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或个别特征的直接认识。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解释的过程,它反映事物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 ②记忆是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活动过程。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经验被记忆在人脑中,并且在需要时能够再现出来,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又为思维活动提供材料。 ③思维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 ④想象是指通过他人的描述,人脑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⑤言语是指将认识活动的成果与他人交流,并接受他人的经验的过程。

2008年1月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试题

2008年1月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16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勒温用“场”理论研究群体行为,提出了( ) A.内在心理力场理论 B.外在心理力场理论 C.群体动力理论 D.群体合力理论 2.既考虑引起心理活动的原因,又考虑其它相关因素的影响,这体现了管理心理学研究的( ) A.发展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具体性原则 D.联系性原则 3.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理论是( ) A.早期管理理论 B.传统管理理论 C.行为科学理论 D.科学管理理论 4.韦伯认为指导组织中人际关系的是( ) A.纪律准则 B.理性准则 C.感性准则 D.科学准则 5.表现为孤僻胆小、敏感多疑、缺乏果断和自信、行为内倾性严重的气质类型是( ) A.多血质 B.粘液质 C.抑郁质 D.胆汗质 6.通过对别人外部特征的知觉,进而取得对他们动机、情感、意图的认识,这属于( ) A.人际知觉 B.角色知觉 C.对个人的知觉 D.经验知觉 7.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对社会上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的看法,属于社会知觉效应中的( ) A.优先效应 B.晕轮效应 C.定型效应 D.第一印象效应 8.把乌鸦的出现看成是不祥的征兆,把喜鹊的出现视为好兆头,这是( ) A.个人喜好的归因偏差 B.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C.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 D.对自然现象作拟人化归因的偏差 9.格雷夫斯把价值观归纳为七个层次,其中层次一是( ) A.宗法型 B.反应型 C.自我中心型 D.坚持己见型 10.态度参与改变理论的提出者是( ) A.勒温 B.海德 C.费斯汀格 D.凯利 11.状态型激励理论主要包括挫折理论和( ) A.公平理论 B.双因素理论 C.期望理论 D.强化理论 12.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影响激励程度的因素主要是期望值和( )

管理心理学复习题

管理心理学复习题 (A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主张管理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记应变的管理理论是(C) A.系统管理理论 B.经验主义理论 C.全面理论 D.决策理论 2.在行为科学理论中侧重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的理论是(C) A.人性管理理论 B.群体行为理论 C.人类需要理论 D.领导行为理论 3.下列情形中,能最大提高生产效率的是(B) A.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弱 B.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强 C.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强 D.群体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但群体凝聚力较弱 4.领导者有意让部署拥有充分的自主权。这种领导决策方式是(C) A.集权式的领导决策 B.参与式的领导决策 C.放权式的领导决策 D.开放式的领导决策 5.年终考核是何种考核(C) A.日常考核 B.定期考核 C.长期考核 D.临时考核 6.考核者评价他人时特别体谅哪些与自己一致的行为和思想。这种考核中的心理偏差是(B) A.从众效应偏差 B.相似性偏差 C.趋中化的偏差 D.暗示性偏差

7.人格结构(知、情、意、行)完整、稳定、一贯、协调,以及理智活动与本能情绪反应相协调,人格个别特征与年龄相协调。这是心理健康的那种特征(C) A.能够自尊自制 B.行为反应适度 C.人格健全协调 D.情绪稳定乐观 8.“江山易改,秉性难易”,说明个性具有(C) A.整体性 B,独特性 C.稳定性 D.倾向性 9.在人际交往中,影响最最显着和重要的主观印象是(A) A.第一印象 B.性格气质 C.周围环境 D.交往动机 10.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指出,有效的领导行为除了应该考虑工作行为、关系行为以外,还应该考虑领导者的(C) A.素质 B.业务水平 C.成熟程度 D.培训提高 11.领导者的用人能力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不包括(B) A.广纳贤士 B.以身作则 C.用人所长 D.任人惟贤 12.建立人际关系的思想是() A.互需 B.互酬 C.互敬 D.互爱 13.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人际关系的为(C) A.婚姻关系 B.师徒关系 C.伦理关系 D.同学关系 14.一般说来,人际交往可以分成四个层次,其中最深层的是(C) A.感情交往 B.礼仪交往 C.思想交往 D.功力交往 15.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中最高层的需要是(C)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尊重需要

管理心理学论文

管理心理学对自身和企业的要求 摘要:管理心理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为基础,以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关键词:管理、心理、人际交往、企业文化 学习管理心理学已有一段时间了,这门课程涉及到各个方面.我个人认为,无论在学习生活,生活工作之中都需要具备几点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在这些方面变得更加得心应手,而且,在管理工作的同时,也是种捷径,更能让自己的工作达到“时间少,效率高”的效果。 管理心理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为基础,以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主要探讨组织中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的行为规律,以便运用这些规律来预测与控制这些行为,以提高组织的效力。它是心理学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实践中应用的结果。是研究组织系统内,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人的行为的影响,以理解、预测和管理人类行为,提高组织绩效的一门科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以及公共事业管理中,管理心理学均是非常重要的核心必修课程。 在管理学当中,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展开讨论:一方面是自身的因素,另一方面则是企业的因素! 对于自身的因素,主要是建立好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主要是从自身的角度入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一.人际交往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 人们在共同劳动过程中,彼此间结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其中有一种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为什么说它重要呢?这是因为在现实中,人的经历知识经验能力、性格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产生双向交流,使彼此的长处得以递增,彼此的短处,得以克服,近而为实现群体的工作目标共同努力。 在心理学中,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及期规律。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个体心理: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 2、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 3、组织心理: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 三、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研究范围包括: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 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①管理心理学要运用普通心理学提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 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普通心理学中关于心理过程和个性的知识都会在管理 中发挥作用。 ②普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是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 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2、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①管理包括两部分内容:物和人。 ②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 动规律。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研究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人的心理 活动的规律。 ③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涉及到人的心理问题。从工程心理学的发展方向来看,必然涉及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管理心理学也需要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予以丰富和补充。 3、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联系与区别

要包括: 1、个人心理活动对群体心理活动的影响 2、群体心理活动对个人心理活动的影响 3、个人与个人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4、群体与群体之间心理活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这些内容在企业管理领域中的具体化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在企事业 管理中的运用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联系与区别 管理心理学侧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而组织行为学侧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行为 因素。由于在实践过程中人的心理因素与行为因素是统一的,因此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 容存在重复交叉的现象。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和产生和发展 一、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 1、心理技术学:(斯腾)研究的基本方向是解决人适应机器的问题。 2、霍桑实验:(梅奥)开始于1924年他提出的理论被称为“人群关系”美国心理学界则公认他是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 3、群体动力理论:(勒温)理论被称为“场”理论。他认为,人的心理、人的行为决定于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4、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他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类: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从低向高发展,形成金字塔形的层次。 二、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管理心理学在美国一一产生与发展: 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黎维特出版了《管理心理学》。 美国是管理心理学的发源地,也是当前世界上管理心理学研究比较发达的国家。 2、管理心理学在中国 1979年以后,我国管理心理学才逐渐得到发展。 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1 2010《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答案第1章―――第4章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被西方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B 。 A.法约尔 B.泰罗 C.韦伯 D.梅奥 2.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D 、群体心理与组织心理三个方面。A组织文化B领导心理C激励心理D个体心理 3. 按能力的高低程度可把能力分为 C 。 A.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B.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C. 能力、才能和天才 D.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4. 态度的参与改变理论的提出者是 D A. 因斯科 B.费斯汀格C. 勒温D.凯尔曼5. 美国心理学界公认的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 。A斯腾B梅奥C闵斯脱博格D勒温6. 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是指A A.自我知觉B.自我意识C.自我管理 D.自我感觉7.按某种或某种典型的性格特征性格可以分为 D 。A.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B.优越型和自卑型 C.外倾型和内倾型D. A、B、C、D和E五种类型8.凯尔曼于1958年提出态度的形成包括服从、D 、和内化三个阶段。A.接受 B.趋同 C.认同 D.同化9. 具有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行为特征的人的气质类型属于 A A.胆汁质 B.抑郁质 C.多血质 D.粘液质10. 英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自我知觉不包括以下D A. 物质自我 B.社会自我 C.精神自我 D.现实自我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和应用管理心理学必须了解和掌握有关人的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及其规律性。2. 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3. 能力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2 4. 知觉是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但知觉不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是对事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个性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个性研究在管理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通过个性的测量来预测个体未来的行为从而更好地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引导和管理。在管理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国际学术界都把个性作为研究的重点和工作绩效的核心预测指标之一。具体表现为 1.“适才适岗”的选拔程序、2.在工作实践中的人职匹配调整。3.为员工提供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梯。 2.述自我知觉的构成要素、形成与管理。自我知觉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自我知觉并非与生俱有。它是在社会化进程和社会交往、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并经历了生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心理

管理心理学 论文

《管理心理学》 课 程 论 文 题目: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班级:13级 姓名: 学号: 时间:2014年12月13日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摘要:在日常学习与工作中,我们难免要与他人发生接触,与他人产生人际关系。那么既然这不可避免,我们就应该重视并好好了解人际关系对于当前“社会人”的重要性,并学习怎么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本文依次从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的作用和建立,阐述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对于我们个人的身心和社会活动有极大帮助,而且对于个人社会结交面的范围的大小和事业工作的成功都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关键字:人际关系心理学社会活动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结果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不难看出,在我们工作生活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问题十分重要。特别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接触和联系的概率也大大增加。这不能不提醒我们应该努力去营造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快乐或烦恼,也在为事业的发展创造机会或设置障碍。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人际关系?要怎样做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一、人际关系是什么 所谓人际关系就是指人们在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具体指个体所形成的对其他个体的一种心理倾向及其相应的行为。人际关系的好坏反应了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物质和精神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如果得到满足,彼此之间就喜欢和接近;相反,就厌恶和疏远。 人际关系的疏密还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上。心理学就指出,人际关系不同,交往时的空间距离也不同。一般分为四种人际关系距离:亲密距离为0.5米以内,可以感到对方的体温、呼吸与气味,通常是父母与子女、恋人、夫妻之间;朋友距离约为0.5~1.2米,以便于深谈或传递细微的表情;社会距离约为1.2~1.7米,是相识的人之间的距离,多数交往在这个距离之内;公众距离一般在3.7米以上,是陌生人之间的距离。众所周知,人类社会中人际关系是十分复杂的。也表现出有些人善于交际,有些人不善于交际;有的人吹牛拍马、讨好别人;有的人注重脚踏实地、以诚相待。等等。而生活在世界上的人,每个人都需要别人,都具有人际关系的需要。 二、人际关系的作用 人际关系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状况都对其人生产重要的影响。人际关系对人生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身心健康的需要 一个人如果身处在相互关心爱护,关系密切融洽的人际关系中,一定心情舒畅,有益于身心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人保持心境轻松平稳,生活态度乐观,积极向上。相反,不良的人际关系可干扰人的情绪,使人产生焦虑、不安和抑郁。从而产生心里疾病。严重不良的人际关系,还会使人惊恐、痛苦、憎恨或愤怒。 2.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事业成功的需要 人际关系对人生业绩的影响很大,是人们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如若有良好的人际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 第九章团体行为与管理 第一节团体的概述 一、团体的概念 团体是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交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为达到共同的目标,满足共同的需要,以一定的社会活动方式和一定的社会规范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组织的集体形态。 二、团体的特征 团体的主要特征是: ①团体内部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在心理上相互意识到对方; ②团体各成员之间,通过活动与交互作用,在心理和行为上能彼此影响; ③团体各成员在情感上有“我们同属一群体”的感受。 由个体构成团体的基本条件是: 1.团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和目的。 2.为了达到和实现团体目标,团体有公允的规范和规则。 3.团体要满足各个成员的归属感。 4.团体有一定的结构,每个成员占有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执行一定的任务,有一定的权利与义务。 5.团体成员之间有工作、信息、思想、感情上的交流。 三、团体的种类 (一)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 (二)假设团体和实际团体 (三)固定性团体和临时性团体 (四)其他团体分类 四、团体的功能 (一)团体对组织的作用 团体能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来实现组织的总目标,这是正式团体对组织来说最主要的功能。团体是产生新思想、新观念、新办法的手段,有利于促进复杂的决策;团体在各部之

间起联络作用,有利于形成“一条龙”流水作业;它也是有效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手段。 非正式团体的特点之一是信息传递快,沟通灵敏,管理者可以通过它了解情况,掌握动态,改进工作。不仅如此,某些非正式团体对正式团体的工作任务也有积极作用,其对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也是有效的。 (二)团体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1.团体能使成员个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使自己和其它成员保持友谊和紧密联系,心理协调,彼此都体会到大家同属某一团体。 2.团体能使成员个人产生认同感。 3.团体对个人能产生强大的支持力量。 4.团体引入竞争机制,能促进成员之间相互竞争与相互激励。 5.团体能融洽并协调人际关系。 6.团体可能满足成员的其它心理需要。 (三)团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1.社会助长作用。 2.社会标准化倾向。 3.社会顾虑倾向。 4.从众行为倾向。 五、团体的结构 1.同质结构:是指团体成员在年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个性特点(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相似性,这种结构称之为团体的同质结构。 2.异志结构:是指团体成员在年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个性特点(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这种结构称之为团体的异质结构。 第二节团体的凝聚力、士气和高效率 一、团体的凝聚力 (一)什么是团体的凝聚力 团体的凝聚力即指团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以及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程度和力量。 高凝聚力的团体有以下特征: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考试必背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考试必背 管理心理学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所谓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现代管理学愈来愈认识到,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积极活跃的因素,是管理的核心。管理的定义模式——“人——人——工作”。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可分为三个层过面:管理程中的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和组织心理(是指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和组织心理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也是管理心理学教科书的逻辑架构。 三、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区别: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管理心理学要运用普通心理学揭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联系:普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是基础理论与具体运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2.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区别:把人和机器当成一个人-机系统进行研究,使机器更好地适应人的心理生理特点,以便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机器的性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这是工程心理学研究的范畴。把人与人当成一个人-人系统进行研究,对人的心理活动进行科学分析,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正确预测人的行为,充分调动的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这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联系: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涉及到人的心理问题,二者关系极为密切。从工程心理学的发展方向来看,必然涉及到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管理心理学也需要工程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成果予以丰富和补充。) 3.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两者研究的内容密切相关,在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在企事业管理中的运用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对象是群体中人们彼此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产生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管理心理学侧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心理因素。 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侧面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而组织行为学侧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行为因素。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管理心理学课程论文.

初探管理心理学之于高校学生社团组织中的实际应用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在课堂外最便捷有效的实践途径,也是大学生结交好友的最佳平台。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社团的地位也日益显得重要。但是在高校社团的实际管理工作中,缺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使社团成立的初衷得不到有效的践行,学生的期望得不到相应的实现,本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立足于管理心理学专业知识,探究一下在高校社团的管理运行中管理心理学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学生社团管理心理学应用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具有开拓创新和独立自主素质的人,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培养具有开拓创新和独立自主的高素质人才,其中高校的学生社团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通过参与社团管理,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因此,学生社团的发展与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一个社团想要有良好的发展离不开管理心理学的指导,下面本文将展开讨论管理心理学在社团中的应用。 一、管理心理学与社团管理者 学生社团是学生在所在学校相关主管部门的支持下自行建立并运行的组织。其中,社团管理者在维持社团团结、稳定,良好发展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社团管理者,尤其是社团负责人,在一定层面上就代表了所在社团的形象。 (一社团管理者对知觉的应用 知觉,是外界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些事物整体的反映过程。更具体的说,知觉是个体选择、组织和解释感官刺激的过程。但是,作为人的感性认识的知觉,并不是像镜子那样消极地、被动地反映事物,而是一个积极的、主动

自考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绪论 一、管理的概念P40(1201 单选)(1504 单选) 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激励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有效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工具、科技等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5个职能P40 1) 计划: 法约尔认为它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即制定目标并确定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手段、方法与策略。(1210单选) 2) 组织:通过特定的组织机构与组织形式、组织管理原则和方法,完成组织活动任务的过程。(1301 单选) 3) 指挥: 即上级对下级的指导、监督和激励。 4) 控制:对组织的实际工作与运行活动状态偏离预定计划与目标时的监督、纠正与调整。(1310单选)(1504 单选) 5) 协调: 即对组织机构和组织成员之间的行为活动进行有效协作与调整。 三、企业管理过程主要包括两个系统:P41(1404单选) 1) 社会技术系统 2) 社会心理系统 四、心理学的概念P41(1110单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五、心理过程包括:P42—45 (1404多选) 1. 认识过程 感觉:所有认识活动的基础、门户与开端,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1110单选)(1410单选) 知觉 记忆 思维 想象 2. 情绪与情感过程 (1) 基本情绪 (2) 情绪状态(1301单选) 心境:一种使人的所有情绪体验都染上某种色彩的、较持久而又微弱的情绪状态。 激情: 一种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 应激: 出乎意料的紧张而又危险的情景所引起的超强的情绪状态。(1404单选) (3) 高级社会性情感 道德感 美感 理智感:人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态度体验。 人的理智感大体有以下几种:(1310多选) 好奇心和新异感 喜悦感 怀疑与惊讶情感 不安情感 自信与确信不疑情感 3. 意志过程:指意识对行为的积极能动的调节作用。(1504 单选) 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1210 简答) (1) 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2) 意志行动主要体现在人的意识对活动的调节支配过程,使人的行动能按自觉的目的去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 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 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它是和自动化的习惯动作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行动。 六、个性心理特征P46 (1110单选多选) 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多种心理特征的一种独特的组合。从个性心理特征的角度来看,个性心理的差异表现在能力、气质和性格上。 1) 人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称为能力。 2) 气质是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与影响,典型地表现在人们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倾向性等动力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3) 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性格。 4) 自我(自我意识):个人对自己自觉的认知系统。 七、人本管理的主要内容P47 (1410简答) 1) 管理应以尊重人、关心人、关爱人与人的生命、改善与提高人的生活工作质量为出发点 2) 管理应强调弘扬人性、给人以尊严,尊重人的人格,维护人的健康与和谐生存、发展的权力,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作用; 3) 管理要提倡开发人的潜能、创造与体现人的价值、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研究对象: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研究内容: (1)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 (2)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 (3)组织心理:是指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 3、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2)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 (3)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两者研究的内容密切相关,在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在企事业管理中的运用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侧面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而组织行为学侧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行为因素。 二、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 B=f(P*E) 2、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 1、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联系性原则 (3)发展性原则 2、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4)测验法 (5)个案法 四、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2、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统一 3、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4、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