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二00九年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选用良种

主推宜香2292、富优21、冈优825、冈优827、冈优188、中优177、宜香2239等大面积生产表现较好,增产潜力较大,抗病能力较强的高产优质良种。

二、育秧育秧方式分为旱育秧、湿润育秧两种,主要推广旱育秧技术。

1、安排播期。播种期应按本田移栽期进行倒推确定,一般按秧龄期确定。小苗秧在30天前,中苗秧在40天前,大苗秧50天前,长龄秧在60天前播种。

2、苗床制作

(1)旱育秧苗床

苗床选择:选在靠近水源、土质肥沃、地势高燥、向阳背风、无盐碱且偏酸、无病虫杂草的菜园地块做苗床。按培育长龄、大、中、小苗秧秧本比1:7、1:10、1:20、1:40安排苗床面积。

秧床制作:旱育秧按长12—15米、宽1.3米、高0.1米做成地上式苗床,步道宽0.3米;旱育抛秧作成地下式秧床,厢深10cm,床长根据不同规格秧盘和大田面积具体确定,一般不超过10m。

调酸培肥:播种前20-30天,旱育秧亩用“旱育保姆”1袋或“旱育秧苗床调酸处理剂” 800克均匀撒入苗床内调酸消毒,同时,可按每平方米苗床施预先沤制腐熟备用的有机肥5-10㎏、优质粪肥1.5-3㎏,尿素40g、过磷酸钙100-200g,氯化钾40g,均匀翻耕混入10-15㎝土层内,严禁施用碳铵、草木灰、鸡粪等,旱育抛秧按每1亩大田的秧苗需配制营养土100公斤,其中过筛菜园肥土80-90公斤,沤制腐熟细干粪10-20

公斤,使土、肥、苗床处理剂充分融合,若干燥,加适量水分后用旧簿膜盖严堆沤备用。

(2)湿润育秧苗床

苗床选择:选用地势平整、土壤肥沃、灌排顺畅的稻田作秧田,秧大田比为1:7。

秧田制作:播种前3—5天平整地,亩施沤制腐熟农家肥25-30担、磷肥150斤耕犁耙均做畦,畦宽1.2米左右,沟宽25—30厘米,沟深10厘米。落谷前灌水验平,确保畦面平整。

3、精量播种。播前要除去霉、杂、瘪粒,晒种2-3天,按每亩本亩需杂交种1.4—1.6斤备种,落谷前3—4天按每公斤稻种用20%三环唑4克、或75%丰登1克兑水1.5公斤,浸泡种子2—3天后催芽播种。播种时旱育秧厢面必须一次性浇透底水,使秧床20cm土层水分达到饱和状态,浇后立即播种;旱育抛秧要选择适宜秧盘(浅脚冬水田抛小苗秧用561孔秧盘40-42张/亩,油菜田、早熟小麦田抛中苗秧用434孔秧盘48-50张/亩,迟熟小麦田、屯水田抛大苗秧用351孔秧盘60张/亩),按每排横放四张或纵放两张均匀安放在秧床内,盘与盘、盘与边埂之间不留空隙,软盘紧贴床面,使每个孔内有泥浆渗出,然后在软盘孔内撒入2/3营养土,用匹配的摆播器播种,保证每孔内有1-2粒种谷,播种后立即用过筛细土或营养土盖种,并补充水分;湿润育秧将备好的“粉嘴谷”均匀撒播稻种后塌谷,捞取沟中泥浆盖在畦面上,做到不露种谷。播种后进行双膜拱盖管理。

4、秧田管理

(1)旱育秧

管好水。应注意保持床土干燥,只有在秧苗叶片卷筒或早晨秧苗叶

片无露水,才适量补水。

管好温度。播种至出苗保持床内温度在30-35℃之间;一叶期至三叶期,盖膜时膜内温度应控制在20℃左右,如果外界气温不低于12℃,均可打开薄膜两头风炼苗;三叶期后,可实行日揭夜盖,逐渐过渡到全部揭膜炼苗。

施好肥。三叶期时,每平方米苗床可用尿素15—20克、氯化钾10克,兑水喷施促蘖肥,三叶期后,每长出一片叶,都要追施一次肥水,培育多蘖壮秧。

(2)湿润育秧

密封期:从播种到一叶一心为密封期,把薄膜封闭严密,创高温、高湿条件,促使伸根出苗。膜内温度30—35℃为宜,超过35℃以上,揭开膜的两端,通风降温,防止烧芽,降到摄氏30度时再封闭。这期间一般不浇水,只在沟中灌水,不上畦面。

炼苗期:从一叶一心到两叶一心为炼苗期。这期间膜内适温是25—30℃,晴天接近适温时揭膜通风,遇低温仍要密封。炼苗要日揭夜盖,逐渐进行,最后达到全揭。此时畦面可以上浅水,盖膜时排掉。

揭膜期:从两叶一心至三叶一心,为揭膜期。经过炼苗5天以上,秧苗高达2—3寸,气温稳定在13℃,基本没有7℃以下低温时,晴天上午把膜全部揭掉。在揭膜时可上水护苗,并可施肥促苗生长。

三、移栽

1、本田整地。要求田块平整,一块田内高低差不超过3cm。土壤细碎、疏松、耕层深厚、肥沃、上软下松。

2、适时移栽。一般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时,即可开始插秧。要求5月底前把秧插完,做到早插快发。

3、关键移栽技术

(1)抛秧。秧苗长3叶左右时即可抛栽。抛栽田要求做到田平水浅泥绒。抛前先根据田块、厢幅面积确定抛栽盘数,抛秧时,向上前方高抛2-3m,让其自由落下定苗,一般先用70%的秧苗全田初抛,再用余下的30%看田补抛。为保证抛栽质量,要求无风抛秧,高抛远抛;抛后必须进田清理厢沟,捡出管理沟。抛秧的亩植密度应达到1.8—2万窝。

(2)宽窄行栽培。秧龄4-6叶,栽秧时要做到带尺下田,牵绳定距,宽行40厘米,窄行20厘米,窝距20厘米,亩栽1万窝左右,每窝壮苗栽单株,弱苗栽双株。做到东西向行,牵绳栽直,有利于通风量行,减轻病虫害。

(3)强化栽培。3叶至4叶1心嫩秧期,水源好的田宜早栽,水源差的田可稍迟,早秧、水秧都适用,但都应施足底肥,深耕耙平,尽量选壮苗,浅水栽秧;行距、窝距均为43厘米,每窝3个单株间距10厘米呈三角形。

(4)杂糯间栽。杂交稻育秧以旱育秧为宜,糯稻育秧以两段育秧为宜,实行分开育秧。坚持杂交稻和糯稻同播同栽,栽前做好三环唑浸秧处理,做到带药移栽,杂交稻实行宽窄行定向移栽,17(17+34)厘米规格,亩栽1.6万窝左右,每窝栽双株,四周及每间隔两个宽行栽一行糯稻,退窝1.5尺,亩栽糯稻1000—1200窝,窝栽3—4苗。抛栽田块,每隔3.3米留一行,行宽33厘米,行内间栽糯稻,窝距25厘米,亩栽糯稻1000—1200窝,先栽糯稻后抛杂交稻。

无论采用哪种移栽方式,最后要确保基本苗每亩达到8万~10万。最终实现亩有有效穗数在20万以上。

四、施肥

按亩施纯氮9—11公斤,P2O58—10公斤,K2O6—7公斤,ZnSO41—1.5

公斤要求合理施肥。

1、基肥(占总氮量的70%)

翻耕前把农家肥全部均匀撒施田面,然后翻耕;水耙地前把100%生物有机复合肥,加40%氮肥(高等肥力地施尿素2.5kg;中等肥力地施尿素4kg;低等肥力地施尿素5kg)做积肥施用,然后再水耙地,使各种肥料充分均匀混合在5~10cm的土层里。

2、施蘖肥(占总氮量的30%)

缓苗(移栽5-7天)后要及时追施分蘖肥。高等肥力地块施硫酸铵7.5kg,或尿素2.5kg加碳酸氢铵7.5kg;中等肥力地块施硫酸铵10kg或尿素3.5kg加碳酸氢铵7.5kg低等肥力地块施硫酸铵12.5kg或尿素5kg 加碳酸氢铵7.5kg。

3、追施偏肥

对长势不均缺肥发黄的局部地块,适时追施一次偏肥,一般亩用尿素5kg。

4、穗粒肥

水稻不脱肥、土壤肥力较高的田块,禁止施用穗粒肥。土壤肥力较低,脱肥的田块可少施穗粒肥。栽中、小苗秧和大苗秧,氮肥分别按底肥、穗肥、粒肥6︰2︰2和7︰1.5︰1.5的比例施用,磷钾肥全部作底肥;

栽长龄秧则采用底追一道清的方法。

五、水分管理浅水栽秧,深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晒田;足水孕穗,浅水抽穗;湿润灌浆,落干黄熟。

水源方便的地方,插秧至分蘖阶段实行浅水灌溉;分蘖盛期采用浅、湿灌溉;分蘖末期适当晾田;孕穗至出穗开花阶段,应保持一定水层(3~5cm);灌浆后期采取浅、湿、干间歇灌溉。一般收获前7~10d断水即可。

六、病虫草害防治

1、本田除草

实行人、药结合,彻底消灭杂草危害。缓苗后可亩用10%的农得时(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20克或70%扑草净50克,采用毒土法施用,施后保持3~5cm水层1周。后期采用人工拔除方法,彻底消灭杂草。

2.病虫防治

(1)稻瘟病:在分蘖期,对病株率达3%或有急性型病斑出现的稻田,亩用30%稻瘟灵150毫升或40%富士一号100毫升兑水40—50公斤手动喷雾,挑治发病中心,控制扩散蔓延。在水稻破口期,对稻株上三叶病叶率达0.2%或有1%以上的剑叶出现急性型病斑的稻田,亩用20%三环唑100克或75%丰登20—30克兑水40—50公斤喷雾防治;在水稻齐穗期,对稻叶瘟发生较重的稻田可亩用40%富士一号100毫升加75%丰登20克兑水40—50公斤喷雾补治,且用药时间距收获间隔期应超过35天。

(2)水稻坐蔸:对移栽后返青慢、不分蘖、白根少、叶边缘发红的稻田,每亩用98%磷酸二氢钾100克+生根壮苗剂50毫升或喷长精30克兑水防治;对植株枯萎、叶片及茎基部出现锈斑的稻田,亩用铁锌肥1.5—2公斤增施追肥,并每亩用98%磷酸二氢钾100克+生根壮苗剂50毫升或喷长精30克兑水防治。

(3)水稻纹枯病:在水稻圆秆后孕穗前,当病丛率达20—30%时,亩用20%井岗霉素精粉25—30克兑水40—50公斤手动喷雾。

(4)水稻螟虫:在5月8—20日,对移栽早的本田亩用3.6%杀虫双大粒剂1.25—1.5公斤均匀撒施防治,并保持水层3—5厘米5天以上;移栽迟的秧田亩用18%杀虫双水剂250—300毫升兑水50—60公斤手动喷雾防治。在7月上中旬对枯鞘株率达5—7%时,可亩用18%杀虫双水剂100—150毫升或90%杀虫单35—40克兑水40—50公斤喷雾防治。

(5)水稻蝗虫: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以靠近溪河、山林、柴草

坡地的稻田为重点,对每平方米有蝗虫1—2头的稻田,沿稻田周边秧苗及杂草亩用18%杀虫双水剂200—250毫升或40%水胺磷75—100毫升兑水40—50公斤手动喷雾防治。

(6)稻飞虱:在7月20日前,对百丛虫量达1500头以上的稻田,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25克或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兑水喷雾。

二OO九年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南充市农技站

一、选用良种

大力推广富友2号、东单8号、隆单8号、华选7号、正玉8号、澄海3339、丹科2151、永丰16、南玉8号、福玉1号等大面积生产表现较好,增产潜力较大,抗逆能力较强的高产优质良种。

二、科学育苗

1、抓住关键播期

春玉米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全面实行营养坨或塑料软盘覆膜育苗,4月5日前移栽完毕。

麦套海椒地,夏玉米可在麦收前5-7天育苗,麦收后及时移栽,也可麦收后直播;苕母地和蕃茄、西瓜等菜地,宜大力推广育苗移栽,5月底前全面播栽结束。

2、建好苗床。要选择背风向阳,疏松肥沃的地块,采取地下式或半地下式作床,四周开好排水沟,6尺开厢,4尺厢面,2尺走道,欠细整平。

3、配制营养土。肥团育苗以亩用肥沃壤土550-600公斤,腐熟堆肥300-350公斤,油枯10-15公斤,过磷酸钙5-10公斤,草木灰15-20公斤混合均匀为宜;塑料软盘育苗以亩用肥沃壤土100-120公斤,有机肥30-35公斤,过磷酸钙2-4公斤混匀堆沤腐熟为宜。

4、精细播种。播前要除去霉、杂、瘪粒,晒种2-3天,按亩用种子1.5公斤备种。播种时肥团要大而质地疏松,每团播一粒粉嘴种,并用细土薄盖种子;在充分浇足苗床底水后,将塑料软盘横摆两盘,竖摆两行于床厢上,每个盘孔先装营养土四分之三,播一粒粉嘴种后,再装满营养土,然后轻压玉米盘,使其与床土充分接触,并喷湿营养土。播后要立即起拱盖膜保温,加强苗床管理,培育壮苗。

三、科学移栽

1、适时移栽。移栽时选择土壤墒情较好时进行,肥团育苗以二叶一

心至三叶一心为宜,塑料软盘育苗以3-4叶为宜,且移栽前揭膜炼苗2-3天,严格去除病、弱、杂苗。

2、整地培肥。在移栽前,要精细整地,做到覆膜地块厢面平展成低度凸瓦背形或双槽形,无石块、残茬。要施足底肥,春玉米在厢面中间开5寸深的沟,亩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公斤,复合肥或碳铵45-55公斤,过磷酸钙40-45公斤,钾肥10-15公斤,锌肥1-1.5公斤,水肥60-70担;夏玉米开窝施肥,亩施过磷酸钙20-25公斤,复合肥15-20公斤,钾肥5-8公斤,锌肥1公斤,水肥30-40担。

3、规范移栽。按照大、小苗分栽,单株错窝定向栽植,叶向与厢面垂直的原则,双二五、双二八及双三0模式地块,预留空行种两行春玉米;双五尺和双六尺模式地块,预留空行按宽窄行条栽四行春玉米。麦套海椒地,在小麦带隔带种植两行夏玉米;苕母地和经济作物地,在厢沟两边种植两行夏玉米。栽后及时施足定根粪水。

四、规范覆盖

对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较强的高磅望天田、二磅田、坝地及一、二台土春玉米,在土壤墒情较好时全部实行抢墒覆膜栽培,以凸瓦背形覆膜为主,干旱地方要采用双槽覆膜。膜要紧贴厢面,四周及苗孔用细土压实封严,做到拉伸盖严不漏气,膜面要清洁,透光面要宽。在玉米施攻苞肥时要全部揭去地膜,施肥后要亩用不低于300公斤的麦杆或稻草进行覆盖。

对土壤肥力较低,保水保肥能力较差,不适宜搞地膜覆盖栽培的地块,在玉米移栽后可亩用350-400公斤麦秆或稻草覆盖玉米行间。

五、合理密度

春玉米亩植3000-3500株:在预留行中,双二五规格按窄行1.1-1.2

尺,株距7-8寸;双二八规格按窄行1.2-1.3尺,株距6-7寸,双三0规格按窄行1.2-1.3尺,株距5.5-6.5寸;双五尺规格按宽行1.8-2尺,窄行1-1.1尺,株距7-8寸,双六尺规格,按宽行2.2-2.4尺,窄行1.2-1.3尺,株距5.5-6.5寸。

夏玉米亩植2000株:“双二五、双二八、双三尺”模式,在麦收后空行中,采取向两边刨埂,做成大小棱,在大棱半腰按窝距5寸种一行夏玉米;“双六尺、双五尺”模式,在麦收后空行中,刨成两个独棱大厢,在每个大厢错侧半腰按窝距5寸种一行夏玉米。

田坎玉米光、温、水、气、肥条件较好,亩植密度应达到4500株。

六、肥水管理

春玉米在小麦收前要亩用尿素3-4公斤或碳铵6-8公斤早施苗肥,小麦收后要亩用尿素6-8公斤或碳铵12-15公斤及时施入拔节肥,露地玉米苗肥和拔节肥宜兑清粪水窝施,地膜玉米苗肥宜配成1∶30尿素液或1∶15碳铵液,拔节肥宜配成1∶15尿素液或1:10碳铵液,用液肥深施器看苗补施。大喇叭口期要结合揭膜,亩用尿素25-30公斤或碳铵75-100公斤兑粪水灌施,猛施攻苞肥。

夏玉米在三叶一心时亩用尿素4-6公斤或碳铵12-18公斤兑人畜粪水灌施攻苗,6-7叶时亩用尿素8-9公斤或碳铵24-27公斤兑人畜粪水施拔节肥攻杆,10-11叶时亩用尿素13-15公斤或碳铵40-45公斤重施穗肥攻苞,灌浆结实期亩用磷酸二氢钾1.25公斤兑水7.5公斤叶面喷施粒肥壮籽。

七、化控去雄

在玉米抽雄前7天(手捏得着雄穗但又没抽出),亩用维他灵2号25毫升兑水15公斤,均匀喷施于玉米植株的上部叶片,化控防倒,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喷药宜在晴天上午进行,若喷后2小时内遇大雨则需重喷,

切忌与碱性物质混用。初见雄时,要进行隔行(或隔株)去雄和人工辅助授粉。去雄时应做到去早留迟,去弱留壮,去中留边,人工辅助授粉宜在盛花期晴天上午8-10时进行,重复授粉2-3次即可,待全田雌穗萎丝后,再剪去所有雄穗,减少养分消耗,增加养分向果穗的运输。

八、病虫防治

苗期(3—4月)防治地老虎,可亩用18%杀虫双水剂150毫升或90杀虫单20克或20%甲氰菊酯60毫升兑水30公斤于傍晚喷植株基部进行防治。

大喇叭口期(5月8—20日)防治一代玉米螟,可用18%杀虫双水剂8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1000倍液点心防治,或用3.6%杀虫双大粒剂每株1—2粒点心防治。搞好在病虫防治上,要根据病虫发生情况,选用对路农药。

抽雄吐丝期(6月上中旬)防治纹枯病,可用25%井岗霉素精粉800倍液基部喷雾防治,或用25%井岗霉素精粉300倍液浸布涂抹病秆防治,或剥除基部病叶鞘防治。

二○○九年春洋芋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南充市农技站

一、选用良种

应选择早、中熟品种,如川芋早、川芋56、川芋10号、鄂薯3号、鄂薯4号、渝薯一号、中薯4号、中薯5号、大西洋、坝薯10号等。

二、种薯选择与处理

1、选种。选无病无伤薯块作种,大小以50—100克为宜。一般净作亩用种薯120—150公斤,套作亩用种薯60—70公斤。

2、浸种打破休眠。播种前10—15天种薯还未通过休眠的,必须进行浸种和催芽处理。如用头年春薯作种,则不需浸种催芽。如用我省秋季自繁种薯,则应进行浸种催芽,打破休眠(已经通过休眠的种薯则不需浸种),促其发芽。生产上一般采用赤霉素(九二○)5—10mg/kg水对薯块浸种5—10分钟。浸种液浓度:中晚熟品种应稍大,中熟品种应减小;整薯应稍大,切块应减小。浸种前用清水将切口处的淀粉洗干净,浸种后捞出薯块放在阴凉处摊晾4—8小时,防止阳光暴晒造成烂种。“九二○”液可重复浸种4—5次,切忌浓度过度大,造成徒长苗。

3、催芽。可在塑料棚或薄膜保温条件下于播前10—30天进行。自繁种薯催芽时间宜长,已打破休眠的种薯催芽时间宜短。地面铺干净湿沙或细土(以手捏成团,手松便散为宜)作苗床,苗床厚约10厘米,宽1米,种薯切块洗净晾干后,均匀放在苗床上,不能重叠,然后用沙土覆盖薯块。催芽期间应用薄膜保温,温度保持在25—28℃,保持沙土湿润(沙面不发白)为好。芽长1—2厘米时播种。

4、切块。将种薯从顶部纵切成二至数块,保证每块有1—2个芽眼,重量25克左右。切块时,用75%的酒精或0.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刀具消毒,防止病毒病菌感染。

三、整地与施基肥

净作选择质地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田地,深耕整地,作厢栽培。

作厢规格为:厢宽95—100厘米,沟宽25厘米,沟深25厘米。种2行,窝距20—25厘米。作厢打窝后,亩用腐熟堆渣肥1500—2000公斤、三元复合肥30—45公斤,草木灰10担或亩用腐熟堆渣肥1500—2000公斤、硫酸钾15公斤、磷肥20—30公斤、尿素10公斤,混匀穴施作底肥。套作选择“双三尺”、“双五尺”、“双六尺”预留行种植。在“双五尺”、“双六尺”预留行正中间种2行,在双三尺预留行中间种1行,窝距0.6—0.7尺,施肥量比净作减半,混匀穴施。

四、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我市春洋芋播种期,一般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一般宁稍晚,切勿过早,确保在终霜后齐苗(从播种到齐苗约需30天)。种植规格如前叙,净作一般亩播种4500—6000株,套作亩植1500—2000株。每窝播一粒,覆土7—9厘米,并保持田间湿润,提倡覆膜栽培。

五、科学管理

1、齐苗揭膜。实行覆膜栽培的,在齐苗时,揭去薄膜。

2、合理水肥。出苗前一般不浇水。雨后土壤板结,应耙破土壳,保证通气。

3、中耕培土,清沟排渍。洋芋生长前期(发棵期)应结合中耕浅培土,后期结合清沟、中耕大培土,薯块膨大期结合清沟、中耕大培土。

4、防治病虫。洋芋主要病害为晚疫病。3—4月雨水偏多,气温偏高时发生较重。当田间出现发病中心时,亩用58%甲霜锰锌或64%恶霜锰锌1000倍液45公斤喷雾防治。主要害虫有蚜虫等。在蚜虫发生初期亩用10%吡虫啉20克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

二○○九年秋洋芋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南充市农技站

一、选用良种

秋洋芋种必须选用抗逆性强、耐高温干旱、结薯早,块茎膨大快,产量高,商品性好,特别是对光不敏感,休眠期短的品种。其种薯宜选用春洋芋中的小块薯。贮藏在低温、通风的地方,以缓解退化,保证秋播出苗整齐。如川芋早、川芋56、鄂薯3号、川芋10号、米拉等。严格选种,在贮藏期中、播种前及催芽过程中不断严格淘汰伤薯、病薯和烂薯。

二、适时催芽播种

洋芋怕高温,过早播种易发生毒素病,不利于全苗;过迟播种生长后期易受霜冻危害,产量不高。鉴于洋芋喜凉爽气候条件,播种期一般掌握在三日平均气温在25℃以下为宜。选无病、光滑的30至50克小整薯作种,在播种前10—15天用湿润稻草覆盖催芽播种。其催芽方法有以下二种:

1、自然催芽法:选择通风凉爽、温度较低的地方,在室内用湿润沙土分层盖种,堆积三、四层,面上盖稻草保持水分,温度保持在20℃左右。当芽长到1厘米左右,取出放在室外阴凉炼芽1—3天即可播种。

2、赤霉素催芽法:用1—5ppm的赤霉素浸种0.5—1小时,捞出后随即埋入湿沙床中催芽。沙床应设在阴凉通风处,铺湿沙10厘米,一层种薯一层沙,摆3—4层。经7天芽长到1厘米左右即可炼芽播种。

三、规范种植

选择土质条件较好,容易排水的稻茬田种植。一般采取6尺开厢,沟宽0.8尺,每厢种4行,第一(四)行洋芋播种在距沟边沿1.1尺处,第二(三)行洋芋播种在距第一(四)行0.6尺处,窝距0.9—1.0尺,亩植4000—4500窝左右。如采用稻草覆盖免耕种植秋洋芋,则应在水稻收获后,立即在稻田依排水方向拉线开沟作厢。开沟所起泥土碎细均匀

铺盖厢面,使全田厢面高低一致。播种洋芋时,不需打窝,只需将种薯用手按规定的窝行距压放在厢面表土上,使种薯与土壤紧密接触。然后用稻草覆盖。无论是洋芋套油菜,还是净种洋芋,要求每亩洋芋用1.5—2亩稻田的稻草覆盖,盖草厚度达到10—15厘米。盖草方法:在洋芋播种施肥后,及时按稻草与厢垂直、草尖对草尖的方法,用稻草均匀覆盖整个厢面。

四、科学用肥

秋洋芋生育期短,要坚持底肥重、追肥早的原则,一般亩用土杂肥1000公斤、磷肥30公斤、钾肥20公斤作底肥,当出苗70%时,亩用淡粪水20担,加碳铵10公斤作提苗肥;苗高15厘米左右时,再亩用粪水20担,加碳铵15公斤作追肥,并结合进行中耕培土。

五、田间管理

秋洋芋播种最好趁阴天进行,晴天播种时应避开中午炎热时刻。苗高15厘米左右时进行培土,增加土壤通透性,有利于高产。秋季气温高时,播种后用稻草或麦草等进行厢面覆盖,以降低土温、促使发芽、减少烂薯,在温光条件较差的地方采用套作的方式,在秋洋芋之间留出适当空间种植其它蔬菜或小春作物,以免秋洋芋生长期生长影响其它作物种植。在土壤比较湿的田块采取传统垄作方式种植,在比较干的田块和排水性比较好的沙壤土上,规范化搞好免耕稻草覆盖栽培。由于秋季的日照短,适合块茎生长,植株结薯早,不易徒长,故管理上应以促为主。前期须小勤浇,及早追肥,促使早发棵,快速生长,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分期培土。后期温度降低,应减少灌水,并逐渐加厚培土防寒,保护块茎。

六、病虫害防治

秋洋芋的病害主要是晚疫病。当田间出现发病中心时亩用58%甲霜锰锌800倍液或64%恶霜锰锌1000倍液45公斤喷雾防治。每隔10—14天喷一次日,约喷2—3次即可收到良好的防病效果。

二○○九年红苕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南充市农技站

一、推广良种

2009年我市红苕主推南薯88、南薯99、川薯1号、徐薯18和高淀粉红苕西成薯007。

二、育足壮苗

育足壮苗是确保抢时壮藤早栽,夺取高产的前提条件。主要抓好以下三点:

1、适时抢早育苗。育苗时间以2月25日—3月15日为宜。

2、确保用种量。保证每亩用种100公斤,以多用种实现多育苗。

3、实行保温育苗。把好五关:一是选地关。选择背风向阳、排水条件好、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作苕母地,做到土松泥泡,按1.5米左右开厢,0.4米见方打窝,施足底肥底水,收汗后每窝殡大苕2个或中苕3个,亩用种100公斤(按栽一亩本田计)。殡种后用细土盖种,使厢面略呈瓦背形。三是覆膜关。将地膜平铺于厢面,拉伸盖严不漏气,用细土将膜边压实封严,切忌用石块、土块压膜,做到膜面光洁,充分发挥地膜覆盖的增温保墒作用。四是破膜引苗关。苕苗出土后,不要揭膜,及时划一小口,引苗出膜,并用细土压严破口,促进苕苗早生快发,茁壮成长。五是肥水管理关。在齐苗后,及时用淡粪水施一次追肥,以后视其苗情再用少量尿素兑清粪水追施二、三次,在苗高10厘米和20厘米时,再用磷酸二氢钾加尿素兑水,进行叶面喷施,确保育出量足质好的壮苗,做到育足育好壮藤,等雨、等地一次性满栽满插,切不可因苕苗量少,造成有地、有雨等苗栽插,错过高产栽插期,密度也不能保证,造成红苕减产。

三、抢时早栽

抢时早栽是红苕抗灾夺丰收的关键措施之一。要切实做到边收前作边刨苕厢,在育有充足壮藤的前提下,力争做到麦收后,第一次降雨时

就抢时一次性栽完所有红苕地;久等无雨,就须打窝灌水,抗旱栽苕。力争做到“芒种”前栽完红苕,为红苕早生快发,早分枝,早结薯,早封厢,减少土壤水分直接蒸发,增强抗旱能力,实现高产奠定坚实基础。

四、合理密植

红苕密度偏稀一直是我市红苕产量上不去的重要原因。据市农技站调查,2008年部分地方红苕密度仅2000—2500株/亩,距高产栽培要求3500—4000株/亩,尚差1500株/亩。增加密度,达到3500-4000株/亩,是提高我市红苕产量最经济又最有效的主要措施。各地应下大力气确保这一措施的落实,实现红苕增产。在具体操作上,“双二五尺”、“双三尺”规格预留行的麦、玉、苕旱三熟地,不计划套种夏玉米的,麦收后及时翻挖,采取向两边刨埂,作成马槽厢,两边各栽一行红苕,窝距0.5—0.6尺,以利红苕栽够密度,同时有利春玉米生长和在春玉米脚下种植春大豆。计划套种夏玉米的,麦收后及时翻挖,采取向两边刨埂,做成大小棱,分别栽一行红苕,窝距0.5—0.6尺,以利大埂中间种植夏玉米。“双五尺”、“双六尺”规格预留行的地块,麦收后及时翻挖,刨成双个独棱大厢,分别错窝栽两行红苕,窝距0.5—0.6尺。上述四种规格预留行的地块,也均可刨成梯形厢,有利红苕栽够密度和拦蓄雨水,实现红苕高产。作埂总的要求是深沟高厢,埂松土泡,以利增厚土层,增强土壤涵蓄水分的能力,增加通气性,增大昼夜温差,促进红苕早生快发,薯块迅速膨大,抗旱增产。栽插方式:选用3—4个节的壮藤,实行顺垄斜栽,插入2—3节。

五、管好肥水

在肥水管理上,应重视施好4次肥。第一次是施好底肥。就是将堆渣肥、油枯、前茬作物稿秆、草木灰等有机肥,在小麦收获后,撒施于

厢面,再翻挖,结合作埂施入埂内,作底肥。第二次是施好提苗肥。在春玉米收获前20—30天,即春玉米焉须庚即穿林追肥。一般亩用猪粪水40担,兑碳铵15公斤、磷肥15公斤和化学钾肥5公斤,灌窝施用,以解决红苕、玉米共生争水争肥的矛盾,促进红苕早生快发,薯块迅速膨大,保证春玉米收获后,红苕就能封厢盖地,增强红苕的抗旱能力。第三次是施好裂口肥。在春玉米收获后,结合垒厢,普施一次裂口肥。一般亩用猪粪水40担,兑碳铵10—15公斤和化学钾肥10公斤或草木灰50公斤灌窝,以解决随即而来的干旱天气造成红苕严重缺水停止生长,甚至干死的问题,是红苕抗旱夺丰收的最重要的一次施肥。第四次是施好叶面肥。在红苕收获前40天左右,视其苗情,对长势差的苕地,亩用2%的磷酸二氢钾加尿素液,50公斤喷施1—2次,能有效延长藤叶功能期,防止藤叶早衰,有利薯块膨大,提高红苕产量。

六、严禁翻藤

据研究,红苕翻藤减产,且翻藤次数越多,减产越大。主要原因是翻藤减少了红苕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叶片光合作用功能降低所致。各地应彻底改变农民群众翻藤的不良习惯。

七、种好秋苕

一是利用旱地“双五尺”、“双六尺”春玉米带种植秋红苕。在春玉米收获后,立即抢刨苕厢,作成小埂,一般埂距45—50厘米,埂高25—30厘米,单行栽插,窝距0.5—0.6尺。如遇干旱就应抢时挖窝灌水,抗旱栽苕,实行壮藤深栽。苕苗一般在夏苕地中选择,利用藤粗、节密的尖端段和倒二段,长6—7个节,栽入土内4—5个节,再灌一次清粪水,并用玉米秆覆盖苕苗3—4天,起到遮光降温保湿的作用,避免烈日晒掉叶片,以利苕苗尽快成活生长。当新芽普遍发生时,就要及时进行

中耕追肥,每亩用猪粪水30—35担,加碳铵15公斤灌窝,攻前期早发藤叶、早分枝、早结薯。在藤叶快封厢时,亩施草木灰100—150公斤,促进薯块膨大。二是利用早熟稻田种植一季秋红苕。在前作水稻勾头散籽时就开沟排水,水稻一收就抢时刨厢作埂抗旱栽苕,其技术要求与旱地“双五尺”、“双六尺”春玉米带种植秋红苕相同。

八、科学收贮

红苕没有明显的成熟期,地上茎叶也无明显的成熟标志。红苕的适宜收获期,主要由温度指标而定,即日平均气温下降到15℃,才能挖苕入窖。我市以“立冬”前后5天挖苕为宜。收获过早,气温高于15℃,入窖后温度更高,红苕在窖内易萌芽,黑疤病也易侵染,造成烂苕。收获过迟,红苕在地里易遭受早霜危害,入窖后也易引起烂苕。在安全贮苕上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选好苕贮藏。最好选用排水良好,田间带菌量少,抗病力强,又无创伤的二、三台地红苕入窖贮藏。二是搞好苕窖消毒。在红苕入窖前,要清理苕窖,并对苕窖进行消毒处理。一般用70%托布津1:1000倍液,或50%多菌灵1:800液对窖内四壁、窖底进行喷雾消毒,杀死病菌,红苕方能入窖贮藏。三是搞好药剂浸种。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即50克甲基硫菌灵兑水50公斤,浸500—750公斤苕块,或用50%多菌灵800倍液,即50克多菌灵兑水40公斤,浸400—600公斤苕块。提倡当天收获,当天浸药,当天入窖。四是搞好窖贮期间管理。首先是冬前管理。一般指自“立冬”开始,到“大雪”为止。其中心任务是降温、排湿。主要是通过在窖内安放通气竹筒,用干谷草覆盖于苕堆上提取“汽汗水”,白天取出谷草晒干,全天敞窖、降温排湿等措施,以保持窖内温度在12—13℃为宜。其次是越冬期的管理。从“大雪”到第二年“立春”止,主要是保温防寒。封好窖门、窖口,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湄潭县农牧局向明 习惯上把水稻种子萌发到新种子形成,成为水稻的一生。根据形态、生理等特点,可将水稻的一生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或阶段)。营养生长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稻穗开始分化以前的一段生长时期;生殖生长期,是指从稻穗开始分化到成熟收获的生长期。 根据形态、生理特点,可将营养生长期划分为秧田营养生长期和大田营养生长期。其中秧田营养生长期又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即从种子萌发至不完全叶伸出的幼芽期,从不完全叶伸出至第三叶全出的幼苗期,从第四叶伸出至移栽的成苗期。 大田营养生长期可分为返青期和分蘖期。从插秧至叶色转青、新叶开始恢复正常生长这段时间,叫返青期。分蘖期可分为有效分蘖期和无效分蘖期:有效分蘖期,是指开始分蘖到全田总茎数达到与计划收获穗数相当的时期;无效分蘖期,是指从全田总茎数与计划收获穗数相当时至停止分蘖的时期。 生殖生长期又可分为幼穗发育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发育期,包括从幼穗开始分化至顶叶出一小半以前的幼穗形成期和从顶叶出一 小半至抽穗的孕穗期。开花结实期,可分为从稻穗开始抽出顶叶叶鞘至开花授粉完毕的出穗开花期,从授粉完毕至成熟收获的结实成熟期。 水稻田间管理按时间可分为返青前田间管理、分蘖期田间管理、长穗期田间管理,田间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水分管理、施肥管理和病

虫草害防治。 一、水稻水分管理 (一)水稻的需水规律 水稻需水包括生理需水和生态需水。生理需水是指供给水稻本身生长发育、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需的水分,,包括水稻植株蒸腾和构成水稻植株体的水分;生态需水是指为保证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所需的水分,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的水分。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需水量的变化规律是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最大需水量多在拔节孕穗期。水稻需水临界期在孕穗期,此期若水分亏缺,容易造成穗小粒少,甚至会导致不抽穗或造成空壳秕粒。所以保证孕穗期水分供应是关键,有利于形成大穗提高产量。 (二)水稻生育前期水分管理 在插秧后2-3天内,除抛秧田一般不灌水,保持田面湿润,以利提早立苗外,插秧稻田都要灌相当苗高1/3-1/2的稍大水层扶秧护苗,以减少叶面蒸腾,防止秧苗凋萎,加速返青成活。如果这时水层过浅,秧苗经风吹日晒,容易失水干枯,造成大缓秧,使壮秧变成弱秧,早秧变成晚秧。扶秧护苗后,要随即改灌2-3厘米的浅水层,经过自然落干后间隔2-3天再灌一次水。主要好处是:有利提高水温和土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促进根系吸收,并使植株基部能接受充足光照,有利于分蘖发生。实践证明,浅水间歇灌溉比深水层灌溉分蘖早,蘖位低,蘖数多,质量好。 (三)水稻幼穗发育期的水分管理

优质水稻栽培技术

第一章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属于禾本科一年生草本、稻属植物。它是由普通野生稻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共同作用下演变而来的。我国是世界栽培稻的发源地之一,栽培历史悠久(约有5-6千年的栽培历史)。稻米营养价值较高,与其它谷物相比较,它含粗纤维最少,各种营养成分容易消化和吸收,适宜人体需要。尤其是优质稻米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市场上供不应求。 第一节优质水稻应具备的特征 水稻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品种,在籼稻和粳稻中按其对光照长短的反应和生育期长短分为晚稻和早、中稻,在晚稻和早、中稻类型中按耐湿性和耐旱性分为水稻和陆稻。优质水稻品种,除了具有一般水稻品种的优良特性(产量高、抗性强和适应范围广)外。还必须具有好看、好吃、营养丰富、卫生达标等四个特征。稻米品质是由遗传因子、生态环境、栽培技术及加工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稻米的内在品质主要是遗传因子决定,同时受气候生态、土壤生态及栽培管理因素的影响,同一品种的品质存在着不同的环境表达,因此,应建立和完善优质稻栽培技术体系,建设优质稻板块基地,提高稻农的经济效益。 第二节目前制约我市优质水稻高产的因素

一、气候条件水稻是喜温和感光作物,生长期要求适温、光足,而我市常出现两头低温,中间光照不足,又有高温热害,有的年份寒露风来得早,对水稻的产量及品质影响较大。即3月下旬至4四月上旬早稻育秧期间有倒春寒,水稻播种后易引起烂种、死苗;6月上旬至7月上旬有些年份梅雨期雨水天气多,光照不足;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高温干旱影响中稻扬花灌浆,9月上中旬的寒露风又影响二季晚稻的抽穗扬花。 二、栽培技术有的地方和部分农民,种了优质高产水稻品种而没有采取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如施肥结构不合理、防治病虫害措施不力,水肥管理不当,结果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优质高产特性,造成单产不高,效益不佳。 三、品种多滥杂全市目前主推品种不明显,早、中、晚稻种植品种多达60多个,该稻谷品质一致性差异较大,很难生产优质稻米。 第三节水稻优质高产的水肥条件和土壤条件 一、水稻优质高产的需肥规律和施肥的基本方法 1. 优质高产水稻的需肥规律 据测定水稻每生产500㎏稻谷的需肥量是需要氮素 8.5—12.5㎏,需要五氧化二磷4—6㎏,需要氧化钾 11—16㎏。而在不同的时期需肥量是不相同的,一般的水稻品种在拨节期以前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是全生育期需肥量的 50%以上;拨节至孕穗期间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用优质、高产、抗病的品种 选用米质好、抗稻瘟病能力强,产量高的水稻品种进行高产栽培。 二、采用旱地育秧技术 (一)选好苗床:选择离家近便于管理、肥沃疏松的旱地作育秧苗床。育一亩大田的秧苗,需长7米、宽1.2米(净播种面积)的苗床4厢。 (二)精细整理苗床:苗床按1.7米开厢,厢沟宽40㎝,厢沟深5-8㎝,厢面宽1.3米,将过筛后的细磷肥按每厢1公斤撒于厢面上后将土整细,并将磷肥与厢面表土拌均,将厢面整细整平。并提前筛好盖种的细土用塑膜盖上防雨备用。 (三)浇透底水与苗床消毒:整好的苗床上只用淡粪水或清水浇透(底水不足出苗时间长出苗率低),然后按4厢苗床50克敌松兑1-2桶水均匀地洒在苗厢表面上进行土壤消毒。 (四)适时播种:播种期低山在3月20-25日,二高山在3月25-30日。播种过早遇寒潮低温将造成烂种,播种过迟温度升高后苗厢上管理难度大,秧苗生长过快难以培育壮苗。

(五)精细播种盖土:不需摧芽直接播干种,将稻种分成与苗床厢数相等的份数后,每厢播一份稻种,注意播均匀。每厢种子播结束后及时用细土盖种,然后在盖种细土上喷施旱秧净防杂草(只喷一次,不能重复喷)及时盖塑膜,防止盖土盖膜不及时遇晴天苗床水分蒸发后出苗迟和出苗不整齐。 (六)盖膜:必须盖2层膜(第一层保湿,第二层增温),第一层膜平盖在厢面上,不能压边(以便齐苗后抽掉),第二层升棚覆盖,并将膜的四周用土压紧封严。 (七)苗床管理: 1、适时揭膜:齐苗后(苗高达1-1.5㎝)从拱棚的一端将平盖在厢面上的第一层膜抽掉,二叶一心时在晴天上午9点至下午5点揭开膜的两端通风炼苗,三叶一心时选择晴天的下午将膜全部揭掉。 2、防治立枯病:秧苗一叶一心时,每四厢苗床用50克敌克松兑水100公斤均匀地浇洒在厢面上防立枯病,如雨水多时,间隔5天用同样浓度的敌克松药液再预防一次。 3、追苗肥:从二叶一心开始每长一片叶追一次淡粪水(最好用不是沼液的粪水,如用沼液必须用一桶沼液兑4桶清水,严防因沼液浓度过高导致烧苗),苗床上严禁施用尿素和碳铵。 4、适时移栽:在秧苗叶龄达 3.1-4.1叶时为移栽最隹叶

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1、整地:秧地应选择地势高、不积水、近水源、肥沃的稻田,按常规育秧的做法,耙烂耙平,增施秧田基肥,早施腐熟有机质肥料,培肥秧田。 2、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特点,我们因地制宜的选用中早熟品种种植为主,原则是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多抗稻瘟病、倒伏等)、耐冷性强。可以选择龙粳20,龙粳25,龙粳26、龙粳29等。种子纯度须保证98%,净度98%,发芽率85%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3.5%,公顷留种70公斤 3、种子处理 3.1每公顷用种量:一般钵盘育苗用种量25公斤(发芽率在95%以上),一般旱育苗30~40公斤。盐碱地适当多些,非盐碱地区适当少些,旱育稀植的也要少些。 3.2晒种:选晴天,在干燥平坦地上平铺席子或水泥场摊开,厚度一寸,晒2~3天,白天晒晚间装起来,在晒的时候经常翻动,目的是提高种子活性。 3.3浸种消毒:目的是使种子充分吸水有利发芽,同时消毒防治恶苗病。目前生产上消毒药剂很多。恶苗净(多效灵)用的较为普遍。本品每袋100克,加水50公斤,搅拌后浸种40公斤,常温浸种5~7天,浸后不用清水洗可直

接催芽播种。 4、播种 4.1播期。当日气温稳定通过5―6℃即可播种。具体时间在4月10―20日。 4.2播量。盘育苗的每盘播干种子100―110克,也就是播芽种120―125(2.4―2.5两)克。每100平方厘米播250粒左右种子,也就是4平方厘米播10粒种子。 4.3 播种方法。机械播种,播种要均匀一致,不均匀的可用鸡毛扫种子达到均匀状态。播后用塑料包裹的木板拍压种子,使种子三面入土。 4.4封闭灭草。一是用1.15%丁.扑粉剂(苗床除草剂)250克(一袋),混细土3―5公斤,撒施20平方米苗床,进行封闭灭草。为了撒施均匀,先撒施70%,再用30%找匀。二是用40%丁.扑乳油(床净丰)用量为40―50毫升/100平方米(一支20毫升喷40―50平方米),对水50公斤,覆土后喷雾。 5、田间管理 5.1水层管理。在水的管理上做到“浅水插秧、深水返青、浅水促孽、适时晒田、保水养花、干湿壮籽、蜡黄断水”的原则,后期不可断水过早,以免降低粒重。晒田时一定要坚持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当全田总茎蘖达到17万时就要开始晒田控制。如生长旺、叶色深、有徒长现象,

水稻叶龄诊断技术要点资料

水稻叶龄诊断技术要点| 水稻叶龄诊断技术,是在水稻“器官同伸理论”与“叶龄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稻栽培技术,使传统的种、管、收流程式栽培技术,发展成为按叶龄诊断、预测、调控的栽培技术体系。几年来垦区在水稻生产中全面推广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术,对育苗及本田管理运用叶龄诊断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介绍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叶龄诊断要点及管理措施。 一、调查点的确定 水稻叶龄的调查是从水稻插秧后在本田中开始的。在池埂边向里数第三行上,选择穴距均匀,穴株数相近的10穴为调查对象,并在边上插上《水稻田间管理指示牌》,在牌上随时记上各叶展开的日期。 1、叶龄跟踪秧苗的选择。 在调查对象10穴里,每穴选择有代表性的一株,苗质好、叶片健全的秧苗,在主茎叶上进行叶龄标记。 2、标记方法 标记点的叶龄必须选准,叶龄全部点在单数叶上,起始叶要从第三叶开始,并且跟踪到齐穗期。每个叶片要用不同标记符号点在叶片中间部位(如第一标记叶片点一个点,第二标记叶片点两个点,依此类推。 二、育苗期 垦区水稻机械插秧采用旱育中苗,秧龄30~35天,叶龄3.1~3.5叶,苗高为13厘米左右。按叶龄“器官同伸规律”,通过调温、控水等手段,抓好四个关键时期,育成健壮旱育中苗。 第一个关键时期——种子根发育期:播种后到第一完全叶露尖,时间为7~9天。管理重点是促进种子根长粗、伸长、须根多、根毛多,吸收更多养分,为壮苗打好基础。此期一般不浇水,过湿处散墒,过干处喷补,顶盖处敲落,露籽覆土补水。温度以保温为主,如遇33℃以上的温度,开口降温,保持32℃以下,最适温度25~28℃,最低温度不低于10℃。20~30%的苗一叶露尖及时撤出地膜。 第二个关键时间——第一完全叶伸展期:从第一完全叶露尖到叶枕抽出(叶片完全展开),时间为5~7天。管理重点是:地上部控制第一叶鞘高不超过3厘米,地下促发鞘叶节5条根系生长。此期温度最高不超过28℃,适宜22~25℃,最低不低于10℃。水分管理,床土过干处,最适喷浇

1.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主要包括软盘育秧、水田耕整、机械插秧和大田管理四个关键环节。采用该技术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而且可以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效、高产稳产。 一、软盘育秧 机插秧所用秧苗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毯状秧苗。秧块的标准尺寸为长58厘米,宽28厘米,土厚2-2.5厘米。在秧块的三种尺寸中,宽度和厚度最关键。与常规育秧不同,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生产中最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是软盘育秧,它是在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基础上简化并发展起来的,投资成本低,操作相对简便,育秧成功率较高,深受农民欢迎。软盘育秧作业流程:

(一)育秧准备 根据机插秧计划面积,及早落实育秧田,备足育秧材料,确保大田、秧田及所需材料及时到位。 1.床土准备 ⑴床土选择选用土壤肥沃、无残茬、砾石、杂草、无污染的壤土。适宜做床土的有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不宜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或经秋耕、冬翻、春耕的稻田土。 ⑵床土用量每亩大田常规稻一般需备营养细土100公斤作床土,另备未培肥的过筛细土25公斤作盖土。 ⑶床土培肥肥沃疏松的菜园土过筛后可直接用作床土。其它适宜土壤提倡在冬季完成取土,取土前一般要对取土地块进行施肥,每亩匀施腐熟人畜粪2000公斤(禁用草木灰),以及25﹪氮、磷、钾复合肥60-70公斤。提倡使用适合当地土壤性状的壮秧剂代替无机肥,在床土加工过筛时每100公斤细土匀拌0.5-0.8公斤旱秧壮秧剂。取土地PH值偏高的可酌情增施过磷酸钙以降低PH值(适宜做床土的PH值为5.5-7.0)。施后连续机械旋耕2-3遍,取表土堆制并覆农膜至床土熟化。 ⑷床土加工选择晴好天气及土堆水分适宜时(含水率10-15﹪,手捏成团,落地即散)进行过筛,要求细土粒径不得大于5毫米,其中2-4毫米粒径的土粒达60﹪以上。过筛后继续堆制并用农膜覆盖,集中堆闷,促使肥土充分熟化。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用良种、合理布局 按照地域类型,选用经过省级以上审定或办理引进种植手续的优质、高产、抗病水稻良种,种子质量达到国颁二级以上标准。因地制宜,合 理品种布局,严禁越界种植。平川主推丰优香占、隆优305、内香 8518、泰香8号、宜香19、宜香725、内5优H25、内5优5399、内香 18等优质高产品种;浅山丘陵推广D优2362、K优877、特优801;糯稻品种可选用糯优1号、汉中雪糯等;机械化插秧品种主推黄华占。 二、适期播种、培育多蘖壮秧 壮秧标准:秧龄40-50天,叶龄6-8叶,苗高35-40cm,单株带蘖 3-5个,白根10条以上,叶片老健清秀无病虫害。 1、选好秧田,施足底肥,精耕细整。秧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阳光充足、土质肥沃的田块,按1分秧田插0.8-1亩大田的比例留 足秧母田;施肥要掌握“腐熟、速效、适量、浅施”的原则,以农家肥 为主,亩施腐熟圈粪1000-1500公斤,碳酸氢氨20-25公斤,过磷酸钙 30公斤或亩施磷酸二铵10公斤作底肥,充分混匀;精细整地,做好秧田通气,关键是干耕干整,把田耕耙整细,拣净残茬杂物,起沟做畦,用 底肥把畦面泥块打碎,初步耙平,然后放水浸泡,再进一步把畦面整平 抹光、畦宽、沟宽以适宜田间操作为宜,沟深0.25米,达到“上糊下松、沟深面平、肥足草净”。 2、选择适宜的育秧方式。坚持两段育秧或薄膜育秧方式,长生育期品种坚持两段育秧,以保证安全齐穗,增温早熟夺高产;生育期较短的

品种或劳力紧缺的可采用薄膜育秧或旱育秧,杜绝露地秧。 3、播前准备。每亩大田备种1公斤,播种前晒种1-2天,使其发芽 快而整齐。然后用清水预浸1天,期间打捞出秕谷及杂物;再用“500倍”的强氯精或抗菌剂“402”药液浸种1天,预防种子带病菌;最后再用清 水浸1-2天,待种子吸足水分后再进行催芽。催芽重点掌握三个环节: 一是高温破胸(将浸种消毒后的种子用45℃左右的温水淘洗3-4分钟, 然后趁热上堆,以后适当浇洒热水,以增温保湿,使谷堆内温度保持在35℃左右,促使破胸露白);二是适温催芽(在谷种露白后,经常翻动谷堆,使温度保持在25-30℃,必要时淋温水保温保湿,达到壮芽标准); 三是低温炼芽(根芽出齐后,摊开晾种1-2天,可喷淋冷水炼芽,以增 强芽谷抗寒能力)。催芽好的谷种才可进池或播种。 4、适期播种。温室两段育秧及薄膜育秧平川晚熟组合要保证在4月 5日前播种(芽谷落泥),地池两段秧在4月1日左右播种,旱育秧可适 当提早到3月底。 5、秧田管理:(1)水层管理:无论是两段秧、旱育秧和薄膜秧都 要培育好根系,坚持寄插后5-7天畦面不上水,保持畦面湿润即可,促 进根系下扎,3叶期以前干湿交替灌溉,3叶期后保持浅水层。遇寒流降 温天气,立即放深水护苗,寒流时间较长时,应加盖薄膜保温,寒潮过 后喷施多菌灵或敌克松等杀菌剂预防立枯病发生,防止烂秧死苗。在插 秧前1-2天,加深水以利拔秧洗泥。(2)及时追肥:在秧苗2叶1心期,亩泼浇淡尿水1000公斤或追施尿素3-5公斤做“断奶肥”;3-4叶期亩喷15%多效唑30-40克,矮化秧苗,促进分蘖发生;4-6叶期追施尿素7- 8公斤促分蘖发生;插秧前4-5天追尿素5-6公斤作“送嫁肥”。(3)病

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d2982633.html, 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作者:刘恋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07期 摘要:水稻生产是我们国家粮食生产的主要品种之一,水稻插秧后的管理与产量的高低 关系紧密,如何做好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技术意义重大,对水稻插秧后的田间进行科学合理地管理,能够大大地增加稻田的水稻产量,增强稻田出产水稻的质量,保证人民的粮食安全。 关键词:不同时期水稻种植的特点;插秧后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政府已经实现了全民基本小康的目标,人们已经不在受困于温饱的问题。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有限,如何优质种植作物,仍然关系重大。在我国南方以及东北的广大地区都在种植水稻,大米成了中国人必不可少的主食。所以,掌握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技术意义重大,对水稻插秧后的田间进行科学合理地管理,能够大大地增加稻田的水稻产量,增强稻田出产水稻的质量。笔者将在本文对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技术进行简要的介绍,以供读者参考。 水稻种植分为四个阶段:选苗,育苗;插苗;插苗后的田间管理;最终收获阶段。水稻种植的四个阶段各有各的特点,选苗,育苗是水稻种植的基础,插苗后的田间管理是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的阶段。接下来笔者将对插苗后的田间管理这一阶段进行详细地介绍,表明其重要性,从而表明本文讨论介绍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的重要性。 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阶段是整个水稻种植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历时也最长,内容也最丰富。水稻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所用的时间占到了整个水稻种植过程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内容基本上设计到了水稻种植的所有重要的工作。这一阶段是最需要农民科学管理田间经验技术的阶段,仅仅勤奋工作是远远不够的。 2 水稻插秧后田间管理容易出现的问题 2.1 施肥的误区 很多农民在插秧之后进行施肥的工作存在一些误区。把握不好施肥的准确时间;把握不好施肥的量。把握不好施肥的时间以及不能准确把握施肥的量往往不仅不能起到追肥应有的作用,反而对稻田的稻苗会有损害。 2.2 病虫害防治的误区 防治病虫害需要投入一定的经济成本,很多农民为节约成本而忽视了这一关键的环节。或者,有的农民对病害虫的预防工作不是很重视,认为该环节非必需。等到稻田出现了病虫害才开始使用农药进行灭虫害的工作。此时,不仅经济投入更大,而且稻田的经济收益也将大大降

现代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序、前言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部署,是加强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 那么,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兴农是关键。现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党的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科技致富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项技术发展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因为技术复杂,又缺少管理人才和资金的投入等因素,致使许多农民朋友未能很好地掌握利用各种资源和技术,针对这种现状,多名专家精心编写了这套系列图书,为农民朋友们提供科学、先进、全面、实用、简易的致富新技术,让他们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本系列图书内容丰富、技术先进,着重介绍了种植、养殖、职业技能中的主要管理环节、关键性技术和经验方法。本系列图书贴近农业生产、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农民需要,全面、系统、分类阐述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是广大农民朋友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所长,设施农业研究中心主任张天柱2013年11月 前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稳定的基石。党中央和国务院一贯重视农业的发展,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而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为此,我们编写了这套系列图书,帮助农民发家致富,为科技兴农再做贡献。 本系列图书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和服务业,门类齐全,技术方法先进,专业知识权威,既有种植、养殖新技术,又有致富新门路、职业技能训练等方方面面,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可操作性强,图文并茂,让农民朋友们轻轻松松地奔向致富路;同时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本系列图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国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协会高级顾问祁荣祥将军,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所长、设施农业研究中心主任张天柱,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国家资深畜牧专家曹兵海,农业部课题专家组首席专家、内蒙古农业大学科技产业处处长张海明,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院长牟志美,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团中央青农部农业专家张浩等有关领导、专家的热忱帮助,在此谨表谢意! 在本系列图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和引用了一些专家的文献资料,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在此谨致深深的歉意。敬请原作者见到本书后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tengfeiwenhua@https://www.doczj.com/doc/6d2982633.html,),以便我们按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稿酬并赠送样书。 由于我们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不妥或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朋友们指正! 编者第一章水稻种植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水稻的分类 从水稻的分类来看, 我国种植的水稻都属于亚洲栽培稻。亚洲 栽培稻又可以分成两个亚种: 籼亚种和粳亚种, 即我们通常十分熟 悉的籼稻和粳稻。 我国南方稻区水热条件优良, 无霜期一般较长, 有些地区甚至常年 无霜, 四季都可以种稻。这些地方种植的水稻, 可以按生长季节的不同 划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北方稻区的栽培类型多为早粳或早熟中粳型。 另外, 同一品种的水稻也可以按栽培方式分为水稻和陆稻; 或 者按照水稻淀粉含量的多少分为黏稻(非糯稻) 和糯稻; 或者按照 水稻生育期的长短划分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 一、籼稻与粳稻

1.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主要包括软盘育秧、水田耕整、机械插秧和大田管理四个关键环节。采用该技术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而且可以实现水稻生产的节本增效、高产稳产。 一、软盘育秧 机插秧所用秧苗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毯状秧苗。秧块的标 准尺寸为长58厘米,宽28厘米,土厚2-2.5厘米。在秧块的三种尺寸中,宽度和厚度最关键。与常规育秧不同,机插水稻育秧的显著特点是播种密度大,标准化要求高。生产中最常用的机插育秧方式是软盘育秧,它是在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基础上简化并发展起来的,投资成本低,操作相对简便,育秧成功率较高,深受农民欢迎。软盘育秧作业流程: (一)育秧准备 根据机插秧计划面积,及早落实育秧田,备足育秧材料,确保大田、秧田及所需材料及时到位。 1.床土准备 ⑴床土选择选用土壤肥沃、无残茬、砾石、杂草、无污染的壤土。适宜做床土的有菜园土、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不宜在荒草地及当季喷施过除草剂的麦田取土)或经秋耕、冬翻、春耕的稻田土。

⑵床土用量每亩大田常规稻一般需备营养细土100公斤作床土,另备未培肥的过筛细土25公斤作盖土。 ⑶床土培肥肥沃疏松的菜园土过筛后可直接用作床土。其它 适宜土壤提倡在冬季完成取土,取土前一般要对取土地块进行施肥,每亩匀施腐熟人畜粪2000公斤(禁用草木灰),以及25%氮、磷、钾复合肥60-70公斤。提倡使用适合当地土壤性状的壮秧剂代替无机肥,在床土加工过筛时每100公斤细土匀拌0.5-0.8公斤旱秧壮秧剂。取土地PH 值偏高的可酌情增施过磷酸钙以降低PH值(适宜做床土的PH值为5.5- 7.0)。施后连续机械旋耕2-3遍,取表土堆制并覆农膜至床土熟化。 ⑷床土加工选择晴好天气及土堆水分适宜时(含水率10-15 %,手捏成团,落地即散)进行过筛,要求细土粒径不得大于5毫米,其中2-4毫米粒径的土粒达60%以上。过筛后继续堆制并用农膜覆盖,集中堆闷,促使肥土充分熟化。 需要注意的是,冬前未能提前培肥的,宁可不培肥而直接使用过筛细土,在秧苗断奶期追肥同样能培育壮秧。确需培肥的,至少于播种前30天进行。培肥时要充分拌匀,确保土肥充分交融,拌肥过筛后一定要盖膜堆闷促进腐熟。禁止把未腐熟的厩肥以及淤泥、尿素、碳铵等直接拌作底肥,以防肥害烧苗。 2?秧田准备选择地势平坦、被风向阳、排灌运输方便、便于 管理且当季没有喷施过除草剂的田块做秧田。常规稻秧田、大田比例 宜为1: 100。秧田选定后,首先对田块进行翻旋耕作业,翻耕深度为18?20厘米,旋耕深度为12?15厘米,旋耕后达到土壤细碎均匀,地表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二00九年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选用良种 主推宜香2292、富优21、冈优825、冈优827、冈优188、中优177、宜香2239等大面积生产表现较好,增产潜力较大,抗病能力较强的高产优质良种。 二、育秧育秧方式分为旱育秧、湿润育秧两种,主要推广旱育秧技术。 1、安排播期。播种期应按本田移栽期进行倒推确定,一般按秧龄期确定。小苗秧在30天前,中苗秧在40天前,大苗秧50天前,长龄秧在60天前播种。 2、苗床制作 (1)旱育秧苗床 苗床选择:选在靠近水源、土质肥沃、地势高燥、向阳背风、无盐碱且偏酸、无病虫杂草的菜园地块做苗床。按培育长龄、大、中、小苗秧秧本比1:7、1:10、1:20、1:40安排苗床面积。 秧床制作:旱育秧按长12—15米、宽1.3米、高0.1米做成地上式苗床,步道宽0.3米;旱育抛秧作成地下式秧床,厢深10cm,床长根据不同规格秧盘和大田面积具体确定,一般不超过10m。 调酸培肥:播种前20-30天,旱育秧亩用“旱育保姆”1袋或“旱育秧苗床调酸处理剂” 800克均匀撒入苗床内调酸消毒,同时,可按每平方米苗床施预先沤制腐熟备用的有机肥5-10㎏、优质粪肥1.5-3㎏,尿素40g、过磷酸钙100-200g,氯化钾40g,均匀翻耕混入10-15㎝土层内,严禁施用碳铵、草木灰、鸡粪等,旱育抛秧按每1亩大田的秧苗需配制营养土100公斤,其中过筛菜园肥土80-90公斤,沤制腐熟细干粪10-20

公斤,使土、肥、苗床处理剂充分融合,若干燥,加适量水分后用旧簿膜盖严堆沤备用。 (2)湿润育秧苗床 苗床选择:选用地势平整、土壤肥沃、灌排顺畅的稻田作秧田,秧大田比为1:7。 秧田制作:播种前3—5天平整地,亩施沤制腐熟农家肥25-30担、磷肥150斤耕犁耙均做畦,畦宽1.2米左右,沟宽25—30厘米,沟深10厘米。落谷前灌水验平,确保畦面平整。 3、精量播种。播前要除去霉、杂、瘪粒,晒种2-3天,按每亩本亩需杂交种1.4—1.6斤备种,落谷前3—4天按每公斤稻种用20%三环唑4克、或75%丰登1克兑水1.5公斤,浸泡种子2—3天后催芽播种。播种时旱育秧厢面必须一次性浇透底水,使秧床20cm土层水分达到饱和状态,浇后立即播种;旱育抛秧要选择适宜秧盘(浅脚冬水田抛小苗秧用561孔秧盘40-42张/亩,油菜田、早熟小麦田抛中苗秧用434孔秧盘48-50张/亩,迟熟小麦田、屯水田抛大苗秧用351孔秧盘60张/亩),按每排横放四张或纵放两张均匀安放在秧床内,盘与盘、盘与边埂之间不留空隙,软盘紧贴床面,使每个孔内有泥浆渗出,然后在软盘孔内撒入2/3营养土,用匹配的摆播器播种,保证每孔内有1-2粒种谷,播种后立即用过筛细土或营养土盖种,并补充水分;湿润育秧将备好的“粉嘴谷”均匀撒播稻种后塌谷,捞取沟中泥浆盖在畦面上,做到不露种谷。播种后进行双膜拱盖管理。 4、秧田管理 (1)旱育秧 管好水。应注意保持床土干燥,只有在秧苗叶片卷筒或早晨秧苗叶

论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措施

论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措施 发表时间:2019-11-26T09:35:29.393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1期作者:李云艳 [导读] 为了实现水稻高产的目标,不仅需要适合水稻生产的土壤环境,还需要选育壮苗的科学工作。目前,我国水稻育苗中存在着许多不良种子和不良苗木现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高度重视这些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水稻苗木加固技术的方法、原理和基本措施。 李云艳 黑龙江省肇东市跃进乡农牧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摘要:为了实现水稻高产的目标,不仅需要适合水稻生产的土壤环境,还需要选育壮苗的科学工作。目前,我国水稻育苗中存在着许多不良种子和不良苗木现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高度重视这些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水稻苗木加固技术的方法、原理和基本措施。 关键词: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前言:加强水稻育苗工作,应多培植根系发达、茎壮、苗龄适宜、无苗期病害。目前,我国水稻育苗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日常育苗加固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针对不同的育苗基地,应制定有效措施,全面提高水稻育苗加固质量和水平。很多农民选择最高产优质的水稻来栽培,给农民增加农业大丰收。 1水稻育苗技术 优质高产水稻生产基地不含水稻土,被清洁灌溉水源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污染。昼夜温差10~15℃,避免高温或低温对于安全食品非常重要,因为它的优质,高产,抗病和均匀分布。晚季芽的温室选择基于温室幼苗,3月15日左右播种最佳。增加土壤将温室内的土壤温度降低约10厘米,使苗圃变平并展开。播种后1至3天,施用糯米,并将干燥的种子施用于15%的种子。种子浸泡、搅拌不超过5厘米。其他涂覆的酸性杀菌剂需要重复使用。当水温约为在15℃下,通常使用恒温发芽装置在28至32℃的恒温下发芽,通常持续24至30小时,网袋可用于在发芽期间膨胀。如果枝条长度为1-2毫米,温度可降至15-20℃,冷枝可接种约6小时。播种前的时间必须短于播种时间。根据移植的时间和速度分批喷水。通常,接种时床面温度为12°C或更高,计数值约为10至15天,接种量通过接种调整大小装置,并以恒定速率接种。大约0.7厘米,最大厚度小于1厘米。最好将湿润或干燥的幼苗移植到高产幼苗以改善种群结构,改善通风和光照条件,降低发病率。优质高产水稻生产的重要基础,可以节省田间施肥,扩大种植面积,减少人口资源,减少病虫害。 2管理苗床的秧田技术 播种至出苗时,主要是关闭保温和保湿,温度控制在30-32°C,通风温度超过35°C。当发生50-70%时,棚内温度为25-28°C,最高不超过30°C,注意通风。注意高高温下幼苗通风温度,注意防风,防止冷热天气,防止高温。提高品质,保持根系活力和叶片光合能力。在结果期茎鞘贮藏材料和叶片光合产物的贮藏,以及高种子均为适宜群体,个体较强,积累较多。水稻生长速度早增加速,叶面积增大,光能被截获,光合产物积累更多。从叶片到移栽期,应逐渐转移到昼夜。根据当地温度,覆盖在适当的条件下改善苗木的质量。当苗木出现时,除了需要添加一些土壤水分外,一般不需要浇水,揭开薄膜,防止干湿损坏床。从盖子上取下幼苗后,倒入少量水,或者如果米叶卷曲,检查早上和晚上叶子的尖端。必须每次吃水都能减少水流量。对于抗病流行病,每平方米 4毫升水,播种前将其放入床中,或从叶子中取出2-3毫升每平方米。在培育许多强大的蝎子的基础上,广泛和双重是核心。深施肥和控制灌溉是控制病虫害的关键,也是高产施肥和施肥的综合栽培模式。顶部拌种和追肥通常在叶期进行。施肥量为每平方米1.5至2克。水稻稀释100倍。施肥后,用水压碎,以免烧伤叶片,起秧前再施送嫁肥。 3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影响水稻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高产水稻种植过程中,将选择适合水稻生长特性的肥料,不断创新水稻种植技术,促进水稻种植和水的进一步协调。肥料管理促进了水稻种植系统的发展。除了提高肥料能源效率和水肥管理外,不仅可以控制氮肥用量,还可以有效控制氮肥的使用。每公顷的坡度为30~45吨。喷施前氮肥用量为65%,施肥量为35%。剩余的钾用作滴耳,用灌溉水达到降水。农业,春耕,干旱或农业,然后在移植后3至5天进行。温度稳定在13°C,深度小于1厘米,手动插入深度为1.5厘米,深度相同。分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使用低高粱立即恢复至少6片绿叶和剩余肥料作为对照肥料。区分肥料的幼穗并开始施肥,施肥两次,分化增加了数量和强度。当第二次暴露旗叶时,剩余的会被施用。由于秸秆较薄,在分化开始时或交配阶段应严格控制氮肥的使用。有机肥在改善土壤结构和平衡土壤养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种植优质,高产的水稻,最好使用有机肥。 4插秧技术 加强现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节水灌溉模式的含水层管理,满足生长,通风,节水等生长要求。移栽后,水层应为高度的2/3,幼苗将再次变绿。返回绿色后,水层将保持在3.3厘米,温度将升高。在10叶期,干湿灌溉用于增加土壤供氧,促进根系发育。田间茎的数量是计划茎数的80%,不必使用过度拥挤,快速下落的黑叶,底叶和黄色化合物。相反,它不会在干燥的范围内干燥7到10天。将从传统的一流品种转变为后来的栽培技术。随着大量生产和机械化的发展,将成为选择所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土壤结构和肥力下降,水资源短缺,大量使用化肥和药物,利用率低,种植最好方法需要一起解决问题。地面开裂,池面白色,叶子苍白,对比促进了深海轮胎和浅表的保护。稻米减数分裂是最低的温度敏感期。为了预防感冒,当温度低于17℃时,使用15厘米深的水来保护胎儿。剩余的时间应该是干燥,潮湿,间歇性灌溉,生根和叶片保留,成熟活棒。每次水是4-5厘米,是自然干燥,然后供水,黄色成熟时间停止。 5预防虫害 预防和控制水稻病虫害非常重要,应根据当地情况加以控制。综合治理农业,种植,化学,生物防治等措施。在种植中,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水稻种植通过适当选择抗病虫害等农艺措施,适当管理施氮,调整苗期和移栽规格。杀虫剂是杀灭杂草最有效的方法。杂草是主要基于预防,加强和预测疾病中心和疾病预防中心,以预防和控制爆炸。根据天气情况,7月初稻瘟病控制在100克公顷。在叶子中发现的斑点,水喷洒5厘米施药前,一天后将水转移到普通水中。预防2.5%的敌人乳化剂和225-300毫升公顷,225-300公斤的水喷雾或其他农药。应注意控制蚜虫,但在此领域,控制剂,稻叶卷曲控制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等。重点研究高温低温水稻,抗旱鉴定方法,评价标准和灾害损失评估方法,抗震品种选育,创新防灾防灾水稻种植系统,高温和低温水稻建立灾害管理系统,预警和防灾研究,干旱和防洪技术,综合物种环境和技术。 结束语对提高我国水稻产量和种植者的经济效益具有积极的影响。我国政府部门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重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研

水稻田间管理技术

水稻田间管理 一、插秧后的田间管理。水稻移栽后,由于根系受伤,吸收水肥能力降低,地上部停止生长,叶色变黄,直到新根发生后才开始继续生长。 (一)查苗补苗。插秧后往往有缺穴现象。须及时检查补苗,以保证应有的密度和基本苗数。 (二)看苗灌水。大苗播秧后可以灌深一些水,经两三天后,落浅到一寸左右。小苗移栽,灌浅水l寸左右。 (三)追返青肥。当新根长出2—3寸时,可追施返青肥,以促进新叶出生快,分蘖早。追肥时灌浅l寸左右,每亩追施硫铵2千克左右。 (四)防治潜叶蝇危害。随水稻插秧,潜叶蝇也从秧田转移到大田。可喷施“乐果”,效果很好。 二、分蘖期管理。水稻分蘖期主要是长根、长叶、长分蘖营养体,是营养生长主要时期,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管理任务.要促分蘖早生快发,增加有效蘖,控制无效蘖,到最高分蘖期能达到正常的“拔节黄”,为丰产打下基础。 (一)早施分蘖肥。在分蘖始期,追施氮肥,以满足水稻长叶、长分蘖的需要,每亩施用尿素2.5千克为宜,最多不超过5千克。施肥不可过晚,否则易引起徒长倒伏。 (二)浅水勤浇、适当晒田。水稻在分蘖期间,特别是有效分蘖期间,一般浇水1寸左右,能提高地温水温,促进土壤养分分解,分蘖节处的光照和氧气充足,能促分蘖的发生和生长。盐碱地要活水灌溉,防止水质变劣,危害稻苗。当有效分蘖期结束以后,要灌深水抑制分蘖发生。生长过旺时,可给合排水晒田,控制生长,减少无效蘖,对防止倒伏作用明显。 (三)防除杂草和病虫害。除草已普遍应用除草剂,不仅可以消灭稻田杂草,又可减轻大量的繁重劳动。分蘖期还要防治病虫害,主要有时稻瘟病、恶苗病、褐斑病、白叶枯病。虫害如二化螟、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等。应及时检查,及时防治。 三、长穗期管理。水稻这一时期的生长特点,是营养生

水稻中后期田间管理

水稻中后期管理技术 (一)育秧情况 今年播种期适当推迟,鲁南和鲁西南稻区一般在5月5-10日播种,沿黄稻区5月10-15日播种。 出苗期间,温度适宜,没下大雨,出苗较往年整齐,成苗率高。秧苗生长期间没有发生重大病情。 不利情况是苗期稻飞虱发生严重,发生数量较大,危害特别严重。由于连续用药和飞虱危害,对秧苗素质造成较大影响,秧苗瘦弱。 (二)插秧情况 绝大部分地块都能做到及时早插,个别地块因没及时灭茬造成晚插。插秧质量较好。 (三)前期水稻生长管理及生长情况 返青期及分蘖前期气温较高,雨水少,水稻生长较慢。个别地块插后返青肥施用量大(特别是施用碳铵),遇高温及缺水,造成稻苗大量死亡,有重新插秧的情况。 分蘖中期连续几次大雨,水稻快速生长,但部分地区没能及时排水,保持适宜水层,造成涝害,影响了水稻生长和分蘖,群发展不足,将对产量有一定影响。 分蘖后期及幼穗分化期,气温偏低,对植株生长和干物质积累不利,将对水稻后期及产量有影响。 由于灰飞虱量大,秧苗带毒率高,大田黑条矮缩病发生严重,部分地块发病严重,将对产量影响较大。关于黑条矮缩病防治问题,目前方法不多,有待加强研究。 总的来说前期水稻生长受病、虫危害及异常气候影响,总体生长不理想,部分地块生长较差,减产已成定局。因此为使产量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应加强中后期管理。 二、中后期管理技术 7月中旬水稻由营养生长转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共生阶段。从幼穗分化到成熟主要分两个阶段,即拔节抽穗期和开花结实期。 (一)拔节抽穗期肥水管理 此期的管理目标是壮杆大穗,主要措施适时搁田。一般于7月中旬开始搁田。搁田标准是地表变白,有小裂缝,人能穿鞋进地。搁田的作用一是减少无效分蘖,二是增加土壤通透性,减少有毒物质和有毒气体,三是增加后期抗倒伏能力。搁田的时间要根据水稻生长情况而定。搁田后要及时覆水,一直到抽穗进行间歇灌水。 肥料运筹,结合覆水于8月1日前,亩施复合肥10kg(N:P2O5:K2O=18:12:18),尿素5-7.5 kg,作促花肥,中熟品种可于孕穗期酌情亩施4-5kg尿素,作保花肥。 (二)开花结实期肥水管理 水层管理:抽穗开花期建立浅水层,切忌脱水。灌浆期间采用间歇灌水法,直到收获,肥料运筹:一般不需施肥,可于扬花后喷施两次叶面肥。 (三)中后期病虫防治 虫害防治: 螟虫:防治时期:7月中旬、8月初、8月中旬、9月上旬。主要药剂:杀虫双,阿维菌素、三锉磷、锐劲特等。 稻飞虱:防治时期:7月上旬、8月初、9月上旬,主要药剂:吡虫啉、扑虱灵、毒死蜱、乐斯本、敌敌畏(大量发生时熏蒸) 病害防治: 纹枯病:防治时间:主要在分蘖末期和孕穗期,亩用10%的井岗霉素水剂150ml,兑水50kg喷施于植株下部。 稻瘟病: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亩用20%三环锉可湿性粉剂100g,兑水50kg喷雾。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水稻一生都应该在有水环境下才能生长良好,部分种植者更没有按水稻各生长期对水分的需求量进行补水、控水,不仅浪费大量水资源,也直接影响根系和地上部茎叶的生长。 现今,节水已成为世界性的命题,我国的水资源并不充裕,尤其是水稻,用水量占农业种植业用水量一半以上。从生产实际调查情况看,许多人认为水稻在田间整个生育期始终应保持较深水层,灌水量远大于水稻生育期间的实际用水量,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而且直接影响了土壤各环境因素的协调,抑制了根系生长。因此,按农业生产技术要求,根据水稻植株各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适时补水、控水,既能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节约了用水。

水稻水分管理24字决:“浅水插秧、寸水返青、浅水分蘖、苗足晒田、寸水促穗、湿润壮籽”。 1、浅水插秧

水稻移栽时田面要保持一定的水层深度,可防止移栽时的倒苗和植株失水过多而发生萎蔫现象。水层的深度应根据秧苗大小灵活掌握,水的深度以栽秧后淹过植株三分之一左右为宜。 2、寸水返青

秧苗移栽活蔸后,稻田保持1~2寸深水层。移栽后遇低温,则白天灌浅水,晚上灌深水层。 3、浅水分蘖

返青后,浅灌1寸左右,并适度排水露田,有利于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土壤通透性,健根壮体,早促分蘖。 4、苗足晒田 分蘖末期控制无效分蘖,及时放水晒田(田边开小裂口脚不沾泥为止),采取多次露田和轻晒相结合,施肥过多、稻苗生长过旺及泥脚深的田块重晒。 5、寸水促穗

水稻拔节后(有的品种拔节时)就进入了幼穗分化期,是水稻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应避免缺水。此期以保持田面水层有2-3厘米左右为好。 6、湿润壮籽

农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解析

农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解析 刘春彬 摘要:我国是水稻种植大国,水稻的种植关键到群众生活与社会发展。农场水稻种植是当前重要的水稻种植模式,相较于普遍的水稻种植具有规模大、科技含量好、机械化程度高等特点,尤其是对高产栽培技术的利用,让产量和质量进一步提升,为此需要把握该水稻种植技术早点。本文从示范区选择入手,依次对培育适龄壮秧、适期机插进行分析,并分析如何进行大田管理,希望对水稻种植研究具有帮助作用。 关键词:农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我国未来的农业发展方向是促进农作物的高产和优产,使得高产栽培技术的作用和优势就得到充分地体现。随着家庭农场的不断发展,生产集群化和技术集约化的特点得到体现,并且开始成为粮食生产重要形式。在以家庭农场为主的水稻种植模式中利用高产栽培技术从产量方面、成本控制方面都有显著的效果。 一、示范区选择 对于家庭农场来说,其主要特点在于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经营规模较大、组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强,在先进的管理模式下为农作物生产提供了良好环境,所以可以把家庭农场中的部分区域作为示范区在选择示范区的过程中,以生产条件较好的区域为主,充分考虑到温度、湿度和土壤环境。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对作物的生长起到了重要影响,需要在作物的整个生长期间对其长势进行观察,进行为后期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技术在不断发展,在生产管理方面在进行改革,不过还存在很多制约农业发展的技术性因素,其中对种植地区的选择十分关键,种植地区的选择不佳会导致水稻的成穗率不高、产量稳定性

不足。同时需要进行科学的选种,要以可以实现高产、稳产的品种为主,并且结合目标产量,以此对种植方法进行选择。确定种植示范区后,还需要对种植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播种方法科学、施肥合理、病虫害防治有效。 二、培育适龄壮秧 在品种的选择上连粳12水稻,该品种具有株型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等特点,首先要做好播前晒种和盐水选种,然后利用药剂进行浸泡,之后培肥营养土,在每张硬盘上控制秧苗数量为3200~3500,同时要对湿度、湿度,这对于秧苗的整齐度有重要影响。之后需要在秧池中摆盘,并且使用立枯净水溶液进行浇水。该环节需要到定量播种,通常每盘145~150g,对均匀覆盖土壤以及覆膜都要重视起来。断奶肥主要是使用90~105kg/公顷的尿素,在第一次浇水之后需要在每盘上施加复合肥5~6g,这样可以让秧苗提早得力;在第二叶展平后要追加分蘖肥、移栽前要施加出嫁肥。为了防止出现黄苗、死苗,在揭膜之后要喷施化学药物,在移栽前也要做到带药移栽,可以有效防止二化螟和灰飞虱。 三、适期机插 对种植区域的土地进行深耕是关键,需要保证土壤的上下松软,土地的高低落差不可超过10cm,在保水沉实3天后进行浅水机插,这一环节要避免出现缺穴、深秧、漂秧、倒秧的情况。在秧苗起盘之后,需要小心把盘内的秧块卷起,在之后的运秧过程中堆放不得超过3层,尽量做到起秧和插秧同步,并且要避免出现眼光暴晒的情况。对于插秧的深度来说,达到0.5~1.0cm即可,计算好秧苗的用量,每公顷栽植30万穴位合理栽植密度,一般每穴栽植4~5棵秧苗。 四、如何进行大田管理 (一)精确施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