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

第三章 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

第三章  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
第三章  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

第三章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

目的要求

【熟悉】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生物碱、苷、

挥发油、无机成分的影响。

【了解】炮制对其他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方剂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制剂的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药炮制对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

第二节炮制对方剂的影响

炮制对制剂的影响

第一节中药炮制对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

一、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

二、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

三、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

四、炮制对含鞣质类药物的影响

五、炮制对含有机酸类药物的影响

六、炮制对含油脂类药物的影响

七、炮制对含树脂类药物的影响

八、炮制对含蛋白质、氨基酸类药物的影响

九、炮制对含糖类药物的影响

十、炮制对含无机化合物类药物的影响

学习方法:

1.了解各类成分的性质。

2.了解这些成分是有效成分还是有毒成分。

3.选择恰当的炮制方法,掌握炮制宜忌。

?有效成分——提高其含量,减少流失。

?有毒成分——减少或消除其含量,使毒性减弱。

?即是有效成分又是有毒成分——在保证药物有效安全的同时,将其毒性降低

药物化学成分是药物发挥临床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

中药材所含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要将药材制成饮片又必须经过净制、切制、加热及加入辅料炮制,故药材经过炮制,其所含的化学成分的含量及种类或增加或减少,或成分间的比例关系及物理结构将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中药药性及临床疗效。

药物的理化性质是药物发挥临床作用的基础。中药炮制后,由于加热、水浸及酒、醋、药汁等辅料处理,无疑使中药的化学成分发生一些列的变化,有的可能是量变,也可能是质变。一些成分含量增加了,另一些成分减少了或消失了,或者产生新的化合物。

研究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情况,对于了解中药炮制目的,探讨中药炮制原理,制定中药炮制规范和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炮制对中药理化性质产生影响的三个主要因素:

加热处理

水处理

辅料处理

炮制对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大体有以下几方面:

一、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

1、性质:

1.1生物碱具有明显的生理活性,是中药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

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通常有似碱的性质,多数味苦,而且具有明显的生理活性。不但植物来源的中药可含有生物碱,而且动物来源的中药有的也含有生物碱(如蟾酥)。

1.2游离生物碱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难溶于水,但可与酸结合成盐而溶于水。

1.3大多数生物碱盐可溶于水,不溶或难溶于氯仿或苯。所以常用酒、醋等作为炮制辅料。

根据生物碱的性质,结合炮制对生物碱类成分影响的因素,分述如下:

2.辅料的影响

2.1酒既有极性溶媒的性质,又有非极性溶媒的性质,是一个良好的溶剂。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很多用醇,而酒就具有稀醇性质的溶剂。不论是游离生物碱或其盐类都能溶解。所以药物经过酒制后能提高生物碱的溶出率,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如黄连、黄柏的酒制。

2.2醋是弱酸,能与游离生物碱结合成盐。生物碱的醋酸盐易被水溶出,增加水溶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提高疗效。如延胡索主要有效成分是延胡索乙素、延胡索素等,是具有止痛和镇静作用的生物碱,这两种生物碱以游离形式存在于植物中,难溶于水,但与醋酸结合

生成醋酸盐,能溶于水,所以延胡索经醋制后,在水溶液中溶出量增加,从而增强了止痛效果。

生物碱在植物体中,也往往与植物体中的有机酸、无机酸生成复盐,如鞣酸盐、草酸盐等,他们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复盐,若加入醋酸后,可以取代上述复盐中的酸类,而形成可溶于水的醋酸盐复盐,因而增加了在水中的溶解度。

3.溶解度的影响

大多数生物碱不溶于水,但有些小分子生物碱如槟榔碱易溶于水,一些季铵类生物碱如小檗碱也能溶于水,在炮制过程中如用水洗、水浸等操作时,应尽量减少与水接触,在切制这类药材时,宜采取少泡多润的原则,尽量减少在切片浸泡过程中生物碱的损失,以免影响疗效。如:黄连、黄柏等药材。

4.温度的影响

各种生物碱都有不同的耐热性。高温情况下某些生物碱不稳定,可产生水解、分解等变化。炮制常用煮、蒸、炒、烫、煅、炙等方法,改变生物碱的结构,以达到解毒、增效的目的。

如草乌、川乌中所含乌头碱在高温条件下水解成毒性小得多的乌头原碱;

马钱子中士的宁在加热条件下转变为异士的宁,士的宁含氮氧化物等,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有些药物,如石榴皮、龙胆草、山豆根等,其中所含生物碱遇热活性降低,而所含生物碱又是有效物质,因而炮制过程中尽量减少热处理过程,以生用为宜。

二、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

苷系糖分子中环状半缩醛上的羟基与非糖部分(苷元)中的羟基(或酚基)缩合(失水)而成的环状缩醛衍生物。苷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广泛地分布在植物体中,尤其在果实、树皮和根部最多。

性质:

苷的溶解性能,常无明显的规律,一般易溶于水或乙醇中,有些苷也易溶于氯仿和乙酸乙酯,但难溶于乙醚和苯。溶解度还受糖分子数目和苷元上极性基团的影响,若糖分子多,苷元上极性基团多,则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反之,在水中的溶解度就小。

◆在酸性条件下易水解。

◆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易被相应的酶所水解。

◆一些苷类成分水解后产生新的活性成分,能增加或改变疗效,或降低药物

毒性。

根据苷的性质,结合炮制对苷类成分影响的因素,分述如下:

1.辅料的影响

酒作为炮制常用辅料,可提高含苷药物的溶解度,而增强疗效。如黄芩、大黄等。

苷类成分在酸性条件下容易水解,不但减低了苷的含量,也增加了成分的复杂性,因此,炮制时除医疗上有专门要求外,一般少用或不用醋处理。在生产过程中,有机酸会被水或醇溶出,使水呈酸性,促进苷的水解,应加以注意。

醋柴胡、醋商陆等符合临床需要。

2.溶解度的影响

由于苷类成分易溶于水,故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用水处理时尽量少泡多润,以免苷类物质溶于水而流失或发生水解而减少。

常见者如大黄、甘草、秦皮等,均含可溶于水的各种苷,切制用水处理时要特别注意。

3.酶解的影响

含苷类成分的药物往往在不同细胞中含有相应的分解酶,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可被相应的酶所水解,从而使有效成分减少,影响疗效。

如槐花、苦杏仁、黄芩等含苷药物,采收后长期放置,相应的酶解可分解芦丁、苦杏仁苷、黄芩苷,从而使这些药物失效。

花类药物所含的花色苷也可因酶的作用而变色脱瓣,所以含苷类药物常用炒、蒸、烘、燀或曝晒的方法破坏或抑制酶的活性,以保证药物有效物质免受酶解,保存药效。

三、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

挥发油通常也是一种具有治疗作用的活性成分,它是指水蒸气蒸馏所得到的挥发性油状成分的总称。

挥发油大多数具有芳香性,在常温下可以自行挥发而不留任何油迹,大多数比水轻,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及脂肪油中,在70%以上的乙醇中能全溶,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呈油状液体。

根据挥发油的性质,结合炮制对挥发油类成分影响的因素,分述如下:

1.温度的影响

许多植物中含有挥发性的香气物质。应尽量少加热或不加热。如《雷公炮制论》中就对茵陈等注明“勿令犯火”。

但也有些药物需要通过炮制以减少或除去挥发油,以达到医疗的需要。如蜜制麻黄,通

过蜜炙加热处理,麻黄中具发汗作用的挥发油可减少1/2以上,从而使所含的具有平喘作用的麻黄碱含量相对提高,在加上蜂蜜的辅助作用,更适用于喘咳的治疗。

又如苍术的炮制,苍术含挥发油较多,甚至能析出挥发油结晶,具有刺激性,即中医所指的“燥性”。据某些药物实验结果表明:炒炭减少挥发油约80%,炒焦减少约40%,故应根据临床不同要求,相应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炮制。

药物经炮制后,不仅使挥发油的含量发生变化,有的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如颜色加深,折光增大,有的产生新的成分,有的还可改变药理作用。如荆芥炒炭后,挥发油产生9种生荆芥油所没有的成分,并且具有止血作用。

肉豆蔻的挥发油,经煨后增强了家兔离体肠管收缩的抑制作用,从而起到实肠止泻的作用。

有些药物如乳香,所含挥发油具有明显的毒性和强烈的刺激性,通过炮制后可大部分除去,有利临床应用。

2.水处理的影响

所以凡含挥发性的药材应及时加工处理,干燥宜阴干,加水处理宜“抢水洗”,以免挥发油损失,对加热处理尤须注意。

挥发油在植物体内,多数是以游离状态存在,有的则以结合状态存在,对游离状态存在的薄荷、荆芥等宜在采收后或喷润后迅速加工切制,不宜带水堆积久放,以免发酵变质,影响质量;但对结合状态存在的厚朴、鸢尾等宜经堆积发酵后香气才能溢出,所以厚朴必须经过埋藏发酵后,才能生产出优质的饮片来。

四、炮制对含鞣质类药物的影响

鞣质是一类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具有收敛止血、止泻、抗菌、保护粘膜等作用,有时也用作生物碱及重金属中毒的解毒剂。

鞣质含有多数酚羟基,极性较强,所以易溶于水,尤其易溶于热水,因而易鞣质为主要药用成分的药物在炮制过程中用水处理时要格外注意。如地榆、虎杖、侧柏叶、石榴皮等。

鞣质为强的还原剂,能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生成鞣红。中药槟榔、白芍等切片时露置空气中有时泛红,就是这些药物所含的鞣质氧化成鞣红所造成的。鞣质在碱性溶液中变色更快,所以在炮制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鞣质能耐高温,经高温处理,一般变化不大。如大黄含有致泻作用的蒽苷和具有收敛作用的鞣质,经酒蒸、炒炭炮制后,蒽苷的含量明显减少,但鞣质含量变化不大,故可使大黄致泻作用减弱,而收敛作用相对增加,若煎煮时间过长,蒽苷破坏殆尽,不但不能泻下,

反而能导致便秘。但也有一些鞣质经高温处理能影响疗效。如地榆炒炭温度过高,其抑菌作用大大降低,因此炮制时要掌握火候。

鞣质遇铁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绿色的鞣质铁盐沉淀,因而在炮制含鞣质成分的药物时,有用竹刀切、铜刀切、木盆中洗的要求,煎药时要用砂锅,都是为了避免鞣质与铁的反应。

炮制的影响:

1.水处理时尽量少泡多润,不宜用温水或热水淘洗药物,如地榆、虎杖、石榴皮等。

2.切制后要及时烘干或阴干,防止变色,如槟榔、白芍等。

3.为避免与铁反应,炮制时要用铜刀、木盆洗,煎药时要用砂锅。

五、炮制对含有机酸类药物的影响

有机酸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液中,特别是正要成熟的肉质果实内,通常果实愈接近成熟,其含酸量逐渐减低。药材中常见的有机酸有甲酸、乙酸、乳酸、琥珀酸、苹果酸、酒石酸、枸橼酸等。有机酸对人体营养及生理上都有重要作用。

炮制的影响:

1.小分子的有机酸多能溶于水,故宜少泡多润,以免成分损失。

2.有些有机酸能与生物碱生成盐,能溶于水。如吴茱萸制黄连可提高小檗碱的溶出率,从而提高疗效。

3.具有强烈酸性的有机酸,对口腔、胃刺激性大,通过加热处理,可破坏一部分,使酸性降低,如炒山楂。

六、炮制对含油脂类药物的影响

油脂的主要成分为长链脂肪酸的甘油酯,大多存在于植物的种子中,通常具有润肠通便或致泻等作用,有的作用峻烈,有一定毒性。

炮制过程中,经加热,压榨除去部分油脂类成分,以免滑肠致泻或降低毒副作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如柏子仁去油制霜降低或消除滑肠作用;千金子去油制霜以减小毒性,使药力缓和;瓜蒌仁去油制霜以除令人恶心呕吐之弊,更适用于脾胃虚弱患者。蓖麻子中含有脂肪油,具消肿拔毒、泻下通滞作用,但种子中含有毒蛋白,炒熟后可使毒蛋白变性避免中毒。巴豆油即是有效成分,又是有毒成分,则宜控制用量,使达适中。

七、炮制对含树脂类药物的影响

树脂是一类复杂的混合物,通常存在于植物组织的树脂道中,当植物体在外伤的刺激

下,即能分泌出树脂来,形成固体或半固体物质。有的为油树脂,有的为胶树脂,有的为油胶树脂。多有一定生理活性而被药用,常用作防腐、消炎、镇静、镇痛、解痉、活血、止血剂。

树脂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醇等有机溶酶中。炮制含树脂类药物,常用辅料酒、醋处理,可提高树脂类成分的溶解度,增强疗效。

炮制的影响:

1.常用酒、醋处理,提高溶解度,增强疗效。

如五味子经酒制可提高疗效,因五味子的补益成分为一种树脂类物质。乳香、没药经醋制,能增强活血止痛作用。

2、炮制可增强某些含树脂类药物的疗效,如藤黄经高温处理后,抑菌作用增强。

3、有的树脂如果加热不当反而影响疗效,如乳香、没药中的树脂如果炒制时温度过高,促使树脂变性,反会影响疗效。

4、具副作用的树脂类,可通过加热除去,以适应医疗需要。如牵牛子树脂具有泻下去积作用,经炒制后部分树脂破坏,可缓和泻下作用。

八、炮制对含蛋白质、氨基酸类药物的影响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所有化合物中最复杂的物质。蛋白质水解产生多种氨基酸,很多种氨基酸都是人体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另外,所有的酶也都是蛋白质。

性质:

1.蛋白质、氨基酸具有水溶性。

2.蛋白质遇热变性后不再溶于水。

3. 氨基酸可与单糖发化学变化,产生特异香味的化合物,产生新的作用。

蛋白质是一类大分子的物质,多数可溶于水,生成胶体溶液,一般煮沸后由于蛋白质凝固,不再溶于水。纯洁的氨基酸大多数是无色结晶体,宜溶于水。由于他们具有水溶性,故不宜长期浸泡于水中,以免损失有效成分,影响疗效。

炮制的影响:

蛋白质、氨基酸具有水溶性,水处理时应注意减少与水接触的时间。

2.有毒蛋白质可通过加热处理,使毒性蛋白变性而消除毒性,如巴豆、白扁豆、蓖麻子加热后毒性大减。另外,一些含苷类药物如黄芩、苦杏仁经沸水燀、煮,破坏酶的活性,也基于此种考虑。

3.蛋白质的有效成分的应避免加热,热煮沸可使蛋白质凝固变性,某些氨基酸遇热不

稳定,如雷丸、天花粉、蜂毒、蛇毒、蜂王浆等以生用为宜。

4.某些蛋白质加热处理后,可产生一系列变化,生成新物质,而具有治疗作用。

如鸡蛋黄、黑大豆等经过干馏处理,能得到含氮的吡啶类、卟啉类衍生物而具有解毒、镇痉、止痒、抗菌、抗过敏的作用。

5、酸还能和单糖类及少量水分存在的条件下产生化学变化,生成环状的杂环化合物,这是一类具有特异香味的类黑素。如缬氨酸和糖能产生香味可口的微褐色类黑素;亮氨酸和糖类能产生强烈的面包香味。所以麦芽、稻芽等炒后变香而具健脾消食作用。

6、质能和许多蛋白质沉淀剂,如鞣酸、重金属盐产生沉淀,一般不宜和鞣质类的药物一起加工炮制。酸碱度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稳定性、活性影响很大,加工炮制时也应根据药物性质妥善处理。

九、炮制对含糖类药物的影响

糖类成分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种类很多,有单糖、寡糖和多糖。近年来更发现有七个分子以上单糖缩合成的高聚物——多糖,如猪苓多糖、茯苓多糖、香菇多糖等成分可表现明显的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作用和抗癌活性。

单糖及小分子寡糖易溶于水,在热水中溶解度更大,多糖难溶于水,但能被水解成寡糖、单糖。

炮制的影响:

1、炮制含糖类成分的药物时,要尽量少用水处理,必须用水泡时要少泡多润,尤其要注意与水共同加热的处理。

2、2.一些含糖苷类药物在加热处理后,可分解出大量糖。如生地制成熟地后甜度增加;何首乌制后还原糖含量随之增加,这都与糖类成分变化有关。

十、炮制对含无机化合物类药物的影响

无机成分大量存在于矿物和介壳类药物中,在植物药中也含有一些无机盐类,如钾、钙、镁盐等,他们大多与组织细胞中的有机酸结合而成盐共存。

炮制的影响:

1.矿物药采用煅制方法,可改变其物理性状,易于粉碎,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利于其在胃肠道的吸收,增强疗效。

?如磁石、自然铜、牡蛎等。

2.含结晶水的药物制后失去结晶水,改变药效。

?石膏煅制后具有生肌止血的作用

?明矾煅制后增强生肌止血的作用。

3.改变化学成分,产生治疗作用

?炉甘石生品不作药用,煅制后,其成分由碳酸锌变为氧化锌,具有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的作用。

4.无机成分加热后生成有毒物质

◆有些药物所含的无机成分加热后可生成有毒物质,应避免使用加热法。

?雄黄若加热则其所含的二硫化二砷生成三氧化二砷,使毒性增强。

?雄黄、朱砂应用水飞法炮制,即有利于临床使用,又可除去有毒的无机物。

5.水溶性无机盐易溶于水而流失

◆有些可溶性无机盐类具生物活性,水处理时间过长易流失,应避免水处理时间过长,

使所含水溶性无机盐类成分流失而降低疗效。

?如夏枯草中含有大量钾盐,若经长时间的水处理,会大大降低其降血压、利尿作用

6. 微量元素对热稳定

◆通过加热炮制可破坏其他有机成分,使这些微量元素更易溶出,有利于疗效的发挥

第二节中药炮制对方剂的影响

一、增强方剂疗效

二、消减方剂的不良反应

三、调整方剂部分适应证

◆中药是中医治病的物质基础。

◆方剂由中药配伍而成。

◆炮制方法及饮片选择是否恰当,对方剂疗效、适应证及毒副作用都有一定的影响。

一、增强方剂疗效

1、强方剂中药物的作用。

◆三子养亲汤: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苏子炒后——辛散之性↓,温肺降气作用↑

?白芥子炒后——辛散耗气作用↓,温肺化痰作用↑

?莱服子炒后——性由升转降,能降气化痰,除胀。

◆炒爆后有利于有效成分溶出,增强降气平喘、化痰消食作用,提高方剂疗效。

2、方中各药比例准确,充分发挥配伍后的综合疗效。

◆二妙散——清热燥湿:湿热下注。

◆黄柏苦寒,清热燥湿,宜生用。

◆苍术苦温,燥湿健脾,宜麸炒。

全方燥湿之力甚强,但清热之力不足,从而影响疗效。

苍术生用——过于辛燥。

关黄柏不除去粗皮,就等于减少了黄柏的实际用量

3、对病变部位的作用。

缩泉丸温肾缩尿:下元虚冷,小便频数及小儿遗尿

益智仁(盐炙,主入肾经,温肾纳气固涩小便)

山药(补益脾肺肾,固精)

台乌(温肾散寒,缩尿止遗)

4、突出临床需要的药效。

柴胡

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和胃降逆,扶正祛邪)用,用量较大(12g),取其轻清开散,和解退热之力胜。

在补中益气汤肺脾气虚)中气下陷证0生用,用量宜小(3g),取其轻扬上升或助它药升提。在柴胡疏肝散中,柴胡以醋炙为宜(6g) ,取其升散之力减弱,而疏肝止痛之力增强。

二、消减方剂的不良反应

◆方剂中有的药物由于某一作用对治疗不利,常会影响全方疗效的发挥。

◆因此需要通过炮制调整药性,使其更好地适应病情的要求。

补肺阿胶汤(咳嗽气喘,痰中带血)

阿胶(蒲黄炒,矫臭,防滋腻,增强滋阴止血作用)

牛蒡子(炒,缓其滑泻的副作用)

甘草

马兜铃(蜜炙,避免恶心呕吐,增强润肺止咳之效)

杏仁

三、调整方剂部分适应证

◆方剂的药物组成不变,但由于药物炮制方法不同,也会使方剂功用发生变化,从而

改变方剂的适应证

◆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为常用的补血基础方,为了适应病情的需要,除

了进行药物加减变化外,还可通过炮制来调整它的功效。

◆血虚有热者——用生地滋阴凉血;

◆血虚无热者——用熟地滋阴补血;

◆血虚而兼瘀者——除加大归、芎用量外,还应选用酒炙品,以增强活血祛瘀的作用;

◆血虚腹痛者——白芍用酒炙品,以防酸寒损伤脾阳

第三节炮制对制剂的影响

◆炮制与制剂的关系极为密切。

◆中药绝大部分需要经过炮制,或制成半成品后才能用于汤剂或制备成药。

◆不同的处方、不同的剂型,对药物炮制的要求不相同。

一、制剂对饮片选择的特殊要求

二、饮片的质量对中药制剂的影响

一、制剂对饮片选择的特殊要求

◆制备成药也要重视中药的炮制,不能以生品代替炮制品。

?七宝美鬓(bin)丹中主药何首乌不能用生首乌,要用制首乌,以乌须发、固精气。

?十全大补丸中的地黄必用熟地,不能用生地代替。

二、饮片质量对中药制剂的影响

1.饮片净制保证制剂用药准确

◆净制——对汤剂或中成药的疗效影响都很大。

?如皮壳、毛核、粗皮、木心等往往作用很弱或无作用,若不除去则会影响剂量,降低疗效。

2.饮片切制提高制剂提取效果

◆切制时必须按饮片制备程序进行,这样既有利于粉碎,又有利于服后吸收而发挥疗

效。

◆制备中成药的饮片过于粗大会影响煎提效果,或给粉碎带来困难;过小过细,往往

容易成糊状,煎提效果不佳

3.饮片加热、加辅料炮制确保制剂疗效

附子理中丸(温中散寒)

党参、甘草——要求蜜炙,增强温补中气作用

干姜——要用炮姜,使其作用持久。

白术——用赤石脂炒,以增强补脾止泻作用

4.饮片标准的制定便于制剂质量控制

◆饮片的外观质量可通过形态、色泽、气味、质地来判断。

◆饮片的内在质量可通过有效成分、浸出物、水分、灰分、有害物质限量、微生物限

量、有毒成分的含量指标来鉴别

5.饮片炮制保证制剂安全

◆炮制时必须依方炮制,使其疗效稳定。

?清宁丸中的大黄,要用黄酒多次蒸制以后,才能制丸,否则药力猛峻易产生服后腹痛的副作用。

?乌头类药物,如果炮制失当,不仅疗效欠佳,而且易引起中毒。

?小儿健脾丸的神曲必须炒制。

小结

炮制对药物化学成分的影响

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

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

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

对含鞣质类药物的影响

对含有机酸类药物的影响

对含油脂类药物的影响

对含树脂类药物的影响

对含蛋白质、氨基酸类药物的影响

对含糖类药物的影响

对含无机化合物类药物的影响

炮制对方剂的影响

一、增强方剂疗效

二、消减方剂的不良反应

三、调整方剂部分适应证

炮制对制剂的影响

一、制剂对饮片选择的特殊要求

二、饮片质量对中药制剂的影响

【医疗药品管理】 中药炮制对药物影响

第二章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 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2、掌握炮制对生物碱、苷类、挥发油类成分的影响 3、熟悉炮制对鞣质、蛋白质、油脂类成分的影响 4、熟悉炮制对中药制剂、对中药临床疗效的影响 第一节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 一、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1、通过炮制缓和药物原有性味 如栀子苦寒之性甚强,经过辛温的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即所谓“以热制寒” 。补骨脂辛热而燥,易于伤阴,用咸寒润燥的盐水 炮制,可以缓和辛燥之性,即“以寒制热”。 “反制”-用药性相反的辅料或药物进行炮制 2、通过炮制增强药物原有性味 如以苦寒的胆汁制黄连,更增强黄连苦寒之性,所谓“寒者益寒”。以辛热的酒制仙茅,增强了仙茅的温肾壮阳作用,所谓“热者益热”。 “从制”-用药性相近的辅料或药物进行炮制。 3、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 如生地甘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制成熟地后,则转为甘温,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即一者性寒,主清;一者性温,主补。 天南星辛温,善于燥湿化痰,去风止痉;加胆汁制成胆星,性味苦凉,具清热化痰,息风定痉的功效。即一者性辛温,主燥湿化痰;一者性苦凉,主清热化痰。 二、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1、辅料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通常酒炒性升,姜汁炒则散,醋炒能收敛,盐水炒则下行。如酒黄柏。砂仁为行气开胃、化湿醒脾之品,作用于中焦,盐炙后,可以下行温肾,治小便频数。 2、炮制方法对升降浮沉的影响。(生升熟降) 如莱菔子能升能降,生品以升为主,用于涌吐风痰;炒后则以降为主,长于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三、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1、以辅料炮制药物,引药归经 如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等,醋延胡索 2、炮制增强药物对其中某一脏腑或经络的作用 如益智仁入脾、肾经,具有温脾止泻、固精、缩尿等功效;盐炙后则主入肾经,专用于涩精、缩尿。醋柴胡 3、炮制改变药物归经 生地可入心经,以清营凉血为长,制成熟地后则主入肾经,以养血滋阴、益精补肾见长。 四、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

中药炮制学(重要资料)

中药炮制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 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 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雷公炮炙论》刘宋南北朝以“炮炙”作书名,而在正文中多用“修事”。 《本草纲目》李时珍明朝正文中设有“修制”专项。 《修事指南》张仲岩清朝以“修事”作书名,而正文中用“炮制”。 3. 三类分类法: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此种分类方法基本能反映出炮制的特点, 但对饮片切制及切制前的洁净和软化处理等未包括其中。) 火制:煅、炮、炙、炒 水制:渍、泡、洗 水火共制:蒸、煮 第二章中药炮制基本理论 4. 制则(定义、举例) 1)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酒制大黄】 2)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资,有资助之意。【盐制知母】 3)相畏为制:指用某种辅料(含药物)来炮制某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生姜制半夏】 4)相恶为制:指炮制时可以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即某种作用减弱,使之趋于平和,以免损伤正气。)【麸炒枳壳、煨木香】 5)相喜为制 5. 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 6. 炮制对重要毒性的影响:炮制对中药的影响是通过炮制消除或降低药物治疗剂量下对人 体的伤害,其主要途径: 1)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如:川乌、草乌等。 2)使毒性成分含量减少。如:巴豆、干漆等。 3)加入具解毒作用的辅料。如:白矾制天南星、半夏等。(可降低毒性的辅料:甘草、生姜、醋、明矾、石灰、黑豆等。) 7. 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如生诃子偏入肺经,长于清金敛肺利咽,用于治疗咽痛失音,肺虚久嗽。煨诃子炮制后使涩敛之性增强,专入大肠经,增强了涩肠止泻的功效,用于老人久泻久痢及脱肛症。 炮制可以调整某些药物的一药多经,使其作用专一。如柴胡、香附等经醋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肝经,更好地治疗肝经疾病。小茴香、益智仁、橘核等经过盐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肾经,能更好地发挥治疗肾经疾病的作用。 第三章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药炮制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理化性质以及制剂的不同要求,对原药材进行的一整套加工处理。中药经炮制后,由于加热、加辅料等处理,可以使某些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有的成分被溶解出来,有的成分被分解或转化成新的成分,有的成分有量的增减,当炮制成饮片后其化学成分、理化性质都可能发生很大的改变,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所以只有在搞清楚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机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了解中药炮制的目的,进而探讨中药炮制的真正意义,同时为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炮制是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的化学成分是其发挥临床作用的物质基础。中药的化学成分是相当复杂的,可以认为中药的作用是综合性的。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由于温度、时间、溶剂及各种不同辅料的处理,使中药的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列变化。 1.炮制对中药中挥发油类成分的影响 挥发油是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物,在常温下能挥发,并易随水蒸气蒸馏,所以叫挥发油或称精油。含挥发油的中药,经过加热炮制后,可使所含挥发油显著减少。炮制目地主要是减少或除去某些挥

发油的副作用,如麻黄的发汗作用,主要是挥发油,蜜制后,挥发油损耗,故发汗作用减低,而蜜能润肺止咳,更增加了止咳平喘的作用。还有的含挥发油成分药物的炮制是根据改变药性或减低毒性的需要而进行的。如白术炮制后挥发油中的苍术酮可转化为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双白术内酯。由于挥发油中成分复杂,且多不稳定,所以在炮制时应注意药物中成分的变化而改变疗效。 2.炮制对中药中无机成分及微量元素的影响 在矿物和贝壳类药物中大量存在着无机成分,在植物药物中也有一些无机盐类,如钾、钙、镁、碘等,它们或与有机物质结合存在,或成为特殊形状的结晶。炮制对含无机成分的药物也有影响。如夏枯草中含有大量钾盐,若经长时间的水处理,会大大降低其利尿作用,故在处理夏枯草时不宜长时间浸洗。如矿石类药物经过煅烧后失去部分结晶水,成为无水化合物,不仅使药物易于粉碎,而且使药物进一步纯净,起到一定的医疗作用,如明矾为含水硫酸铝钾的复盐,在200℃失去结晶水,煅后凝固蛋白,增强吸水,干燥收敛防腐及抑制作用。同时炮制可以减少有害元素含量。通过对马钱子炮制前后水煎液中33种元素的测定分析,炮制后元素含量增加的有24种,含量减少的有9种,且大多为有害元素,如汞元素炮制前是炮制后200倍,而炮制后锌、锰、铁、钙、磷均高于炮制前1倍以上。这些有益元素的增加和有害元素的减少及元素内部构成比的改变,为马钱子炮制后毒性的降低及增加通络止痛、消肿散结的作用提供了一定依据。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 (1)资料

中炮复习思考题总结 第一章炮制绪论 ⑴中药炮制、中药炮制学及中药饮片的释义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要求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历史又称炮炙、修治、修事、修制。今多用“炮制”和“炮炙”。 中药炮制学——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⑵简述中药炮制的起源及发展概况。 ⑶我国古代炮制专著有几部?写出其成书年代及作者。 刘宋·雷敩《雷公炮炙论》——总结前人的炮制经验撰写而成的。为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制药(炮制)专著。 明·缪希雍《炮炙大法》——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二部炮制专著。 清·张仲岩《修事指南》——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三部炮制专著。 ⑷中药炮制的相关法规有哪些? 《国家药品标准》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中药炮制规范》是中药饮片炮制必需遵循的法规。 第二章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 1、叙述中药炮制的制则与制法。举例。 2、炮制对中药性能影响的内容有哪些?举例。 3、简述中药辅料作用的理论。 1.酒制升提; 2.姜制发散; 3.盐制肾软坚; 4.醋制入肝住痛; 5.童便制除劣性降下; 6.米泔制去燥性和中; 7.吴茱萸汁制抑苦寒而扶胃气; 8.土制补中; 9.猪胆汁制泻胆火而达木郁,牛胆汁制去燥烈而清润; 10.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11.蜜制甘缓增益元阳;12.黑芝麻制润燥益阴; 12.麦麸皮制抑酷性和胃(健胃);13.乌豆汤、甘草汤解毒缓性,14.矾汤制去辛烈减毒、安胃; 15.糯米制润燥而择土。 方法理论: 1.炙者取中和之性,炒者取芳香之性; 2.炒以缓其性,泡以剖其毒,浸能滋阴,炼可助阳; 3.炭药止血; 4.煅者去坚性。 4、举例说明饮片生熟异用的理论。 生熟理论是总结生熟饮片性能变化、功效异同。 生品(生药):净制或切制的中药加工品; 熟品(熟药):加热、加辅料、发酵制霜等处理的加工品。 生熟理论的主要内容: 1.生清(泻)熟补:如地黄、甘草、何首乌; 2.生峻熟缓:如大黄、麻黄、巴豆等; 3.生毒熟减:如乌头、附子; 4.生行熟止:如蒲黄、益智仁、木香。 5.生升熟降(气厚味薄者):如莱服子; 6.生降熟升(味厚气薄者):如苦寒药,大黄、黄连等。 1.如何理解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 组方用药的要素。依据整体观念及辩证施治的原则。 综合考虑病情的性质、个体以及气候环境的差异。中药一药多效的药性作用特点。 2、炮制对中药性能影响的内容有哪些?举例。 1)根据病情需要,通过炮制对中药性能和作用进行调整,以适应临床治疗的要求。 (1)益智仁生品辛温燥烈,温脾止泻、摄涎唾(益智散)。 (2)盐炙后则主入肾经,温肾涩精、缩尿(缩泉丸)。

2016中药炮制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饮片切制由(B)发展而来 A. 咀嚼 B. ?咀 C. 捣碎 D. 刀锉 E. 碾碎 2(A )是我国最早始有炮制内容记载的医方书 A. 《五十二病方》 B. 《本草纲目》 C. 《雷公炮炙论》 D. 《脾胃论》 E. 《修事指南》 3我国古代第一部炮制专著是(C) A. 《本草纲目》 B. 《神农本草经》 C. 《雷公炮炙论》 D. 《炮炙大法》 E. 《修事指南》 4.提出“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是(B ) A. 陈嘉谟 B. 缪希雍

C. 李时珍 D. 雷敩 E. 张仲岩 5最早的炭药是(B ) A. 地榆炭 B. 血余炭 C. 槐花炭 D. 蒲黄炭 E. 荆芥炭 第二章 1建昌帮的发祥地在(E) A. 新建县 B. 南昌县 C. 进贤县 D. 九江市 E. 南城县 2.葛玄炼丹是在(B) A. 麻姑山 B. 阁皂山 C. 三清山 D. 龙虎山 E. 武功山

3樟树中药炮制全书由(C )老师主编 A. 黄文鸿 B. 朱国强 C. 龚千锋 D. 王小阳 E. 余寿祥 4.(B)是枳壳挖去内瓤后的初步定型工具 A. 槟榔钳 B. 枳壳夹 C. 香附铲 D. 茯苓刀 E. 竹刀 5樟树饮片传统工艺中,枳壳切(D)片 A. 瓜子片 B. 柳叶片 C. 蝴蝶片 D. 凤眼片 E. 骨牌片 第三章 1或制其形,或制其性,或制其味,或制其质”的论述载于(E) A. 《汤液本草》 B. 《跑炙大法》 C. 《修事指南》 D.

《雷公炮炙论》 E. 《医学源流论》 2.酒炙丹参可增强(C)的功效 A. 清心除烦 B. 治疗心绞痛 C. 活血镇痛 D. 治疗月经不调 E. 胸腹刺痛 3.三子养亲汤中莱菔子应首选(B) A. 生莱菔子 B. 炒莱菔子 C. 捣烂的莱菔子 D. 焦莱菔子 E. 莱菔子炭 4.“补中益气汤”中的黄芪应首选(B) A. 生黄芪 B. 蜜炙黄芪 C. 米炒黄芪 D. 炒黄芪 E. 酒炒黄芪 5.“小柴胡汤”中的柴胡应首选(A ) A. 生柴胡 B. 醋炙柴胡

中药炮制对药物毒性影响

式要求录入,药品目录中的中药饮片名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炮制规范中所载的药名录入。中医师将临床诊断和中药饮片处方直接录入计算机,药师打印电子处方配药,解决了字迹难以辨认的安全隐患,规范了中医师的处方书写,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差错。提高了划价的准确率和配药速度。2.2 “大药房、小药库”的管理模式:我院实施了介于传统药库药房管理模式与“零库存”管理模式之间的“大药房、小药库”的运行模式,既可减少中药饮片因长时间积压造成的变质问题,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又可备用少量库存量的中药饮片以应急,充分配合临床用药,保证中药饮片的供应。具体措施:①改建药房,扩大药房仓储面积;引进新型中药饮片调剂架,整洁、干燥,通风,切实做好防鼠、防潮、防霉等养护工作;采用色标管理,易混淆的中药品种或品名采用不一样颜色的包装,防止“串斗”现象发生。②毒性中药、贵重中药专人专管,设专柜加锁保管,专帐登记。③按规定,每月采购1次中药饮片。对于量大、使用频率高的品种,每月采购2次;对于量小、使用频率低的品种,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可1~2个季度采购1次。④库房对不合格的饮片拒不验收,质量不符合标准的不准上架配方。2.3 规范中药调剂操作:每天安排人员轮转,专门负责加药和清场;装斗前饮片要过筛挑拣,杭菊花要用手撕成丝状,药斗里的红花每天要喷点白酒,使其香味闻起来更浓。可预先捣碎的中药提前捣碎以备调配,如生石决明,生石膏等[3];去除一些采摘、洗晒、加工和炮制等过程中带入的杂质。先清理斗中的残渣,再加药;每日下班前,及时清除洒落在桌台上的碎渣、灰尘、泥土等。清扫地板,保持台上台下整洁有序。 2.4 严把审核关:严格执行2005版《处方管理办法》中“四查十对”的原则: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名,对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①审方:审核处方内容的完整性;临床诊断与方剂组成是否相符;是否存在“十八反”“十九畏”和妊娠禁忌;脚注是否正确;是否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使用剂量的规定等,如果超量,应及时与中医师沟通,若确实需要,中医师必须加签字,方可进行处方的调配。②复核:主要复核调配过程中差错率大的漏配、错配与多配等3种情况[4]。 2.5 提升中药调剂人员的素质:中药调剂是指根据医师处方将中药饮片配成供患者使用的调剂的过程,是一项负有法律责任的专业操作技能[5]。中药调剂人员只有全面提升专业业务素质,掌握中医理论基础和中药专业知识,才能避免在中药调剂中出现差错,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具体方案:引进高学历的中药学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中药学临床药师;上一级药师担负起下一级药师的教学实践工作,做好传帮带工作。 2.6 建立中药临床药学室:①将医院的常用中药饮片整理成册,每种药材附有简要说明,包括药名和主要鉴别特点等,使中药调剂人员能直观地掌握中药来源、药用部位、形态特征等。培养大家辨认中药的能力;②中药调剂人员下临床查房,收集、监测中药临床不良反应,参与中药方案的治疗;③定期开展院内中药学和中医治疗的讲座;放映国内名老中医、药学专家的讲座,丰富中药调剂人员的专业素质。 综上所述,为保证中药调剂的质量,提高中药疗效,我们分析我院目前中药调剂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并给予了实施,以期推动我院中医事业稳步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公孚,谢惠民主编.药害临床防治大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2002:1872. [2]陈霞.中药调剂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管理方法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12):1146. [3]李金生,付万敏.北京老中药店中药调剂特色[J].首都医药,2011,11(上):44. [4]程京艳.中药饮片调剂中复核的重要性[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1):79. [5]陆丽珠.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中国科技医药出版社,2007,7(1):1. 中药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 张永慧* 关键词:中药炮制;药物毒性 中图分类号:R2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5-0076-02 传统中药炮制学在理论认识及操作方法上,目前还不能完全适应现在中医药学发展的步伐。科学的态度是运用现代药理学、植物化学等知识来发掘祖国医药学,并研究中药炮制对提高临床医学的机理及临床的治疗水平有一定的意义。中医中药是我国医学的瑰宝,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西药不良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多,“回归自然”,用中医中药治病成为更多患者的选择,中药以其独特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必须认识中药虽是天然药物,含有治疗有效成份的同时含有有毒成份,中药的毒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毒性是指药物的偏性,即药物的寒、热、温、凉四性,所以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广义的毒性与药物治疗密切相关。中医认为,人体的疾病最终可以归结为“阴阳失调”,而中药就是利用其偏性,“损其有余,补其不足”,从而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狭义的毒性是指药物的毒副作用,即患者服用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包括急性毒性反应,亚急性毒性反应,长期毒性反应及特殊毒性反应等。 毒性成份是中药产生毒副作用的物质基础。中药毒性成分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毒性成分,就是有效成份,治疗作用就是通过毒性成分产生的。如川乌、草乌、雪上一支篙等含的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马钱子含的士的宁,巴豆含的巴豆油,这些都是毒性成份,又是有效成份。如将其去除则药效丧失,但如使用不当则会中毒。二是毒性成份不是有效成份,治疗作用与毒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赤峰学院附属医院(024000)2012年5月17日收稿性成份无关,一般将毒性成份去除,即可除去毒性副作用,如苍耳子含的苍耳子苷等,为其更好地发挥其疗效,必须经过炮灸,去其毒性或降低毒性,用于临床,才能更有效地治疗疾病。 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因受历史条件所限,其炮制机理及有效成份尚不清楚,但用现代科学手段分析研究证实。传统的炮制方法大多有价值,并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如附子回阳救逆,散寒止痛之要药,已证实其强心作用。主要是因其含微量消旋去甲乌头硷,起镇痛作用的乌头硷,不仅没有强心作用,且对心脏有毒性,病人服用后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眼花、口舌及四肢发麻,续之瞳孔大散,视觉模糊,呼吸困难,手足抽筋,烦躁不安,心悸,血压下降,最后表现为呼吸,循环衰竭。附子经过水泡,浸、漂、煮等炮制过程,可使乌头硷分解并破坏,而消旋去甲乌头硷因耐热而仍保留,故熟附子有强心作用,而毒性则较生附子大为降低。附子的煎煮时间愈长,其强心作用愈强,毒性也愈低。又如生半夏使咽喉,口舌发麻,肿痛,经过白矾水炮制后,除去毒性成份,保留了良好的去痰作用,又如:大黄有泻下及抗菌等多种作用,有效成份各不相同,泻下作用主要是蒽甙,而抗菌主要是蒽甙元。大黄经酒蒸煮后为制大黄,部分蒽甙转变成蒽甙元,故泻下较缓和,而抗菌作用增强,因此,泻下用生大黄,抗菌用制大黄。但是传统炮制方法,也需有改进之处。如枣仁,过去有“多眠用生,不眠用炒”之说,但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生、炒品的镇静作用相似。有关远志的去心,历代医籍均有记载,但实验证实:带心的全远志不仅毒性及溶血作用较去心远志皮少百分之五十,且镇静作用也略强,祛痰作用亦基本一致,故认为远志没有必要去心。有关连翘去心, 6 7内蒙古中医药

中药炮制学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我国古代第三部炮制专著是(E) A、《本草纲目》 B、《省农本草经》 C、《雷公炮炙论》 D、《炮制大法》 E、《修事指南》 2、中国炮制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是(E)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E、清代 3、提出“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是(B) A、陈嘉谟 B、缪希雍 C、李时珍 D、雷斅 E、张仲言 4、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炮制的专目是(E) A、修事 B、修拣 C、炮炙 D、炮制 E、修治 A、修治 B、制造 C、炮炙 D、修事 1、《本草蒙筌》中指出药物炮制称(B) 2、《本草纲目》药物正文炮制项称(A) 3、《雷公炮炙论》药物正文中炮制称(C) 4、《修事指南》药物正文中炮制常称(D) 1、雷公炮炙十七法不含的方法是(BE) A、镑 B、润 C、炙 D 、炮 E、泡 2、《本草纲目》记载的炮制方法有(ABCDE) A、火制 B、制霜 C、加辅料制 D、制曲 E、水火共制 1、中药炮制是随着中药的发现和应用而产生的,有了中药就有了中药炮制,其历史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2、《雷公炮炙论》的作者是雷斅,成书于南北朝刘宋时期,载药300种。 3、中药炮制的基本工序包括净洗加工、饮片切制、炮制。 4、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提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药力反失。” 5、中药炮制的起源经过中药的发现和应用、火的发明和应用、酒的发明和应用、陶器的发明和应用。 1、“秫米汤”中的制半夏是经修治过的半夏。对 2、《素问·缪刺论》中所说的“角发”“燔治”即是当今的血余炭。对 3、“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始载于《本草经集注》。错 4、《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对 5、古代炮制十七法就是雷公炮炙十七法。对 1、简述中药炮制及中药炮制学的基本概念。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需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科学。 2、中药炮制的发展时期及其特点。 中药炮制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春秋战国至宋代(公元前722年至公元1279年)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金元明时期(公元1280年至1644年)是炮制理论形成时期;清代(公元1645 年至1911年)是炮制品种和技术扩大应用时期;现代(公元1911年以后)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第二章中药炮制及临床疗效 1、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药物的毒副作用称为(C) A、相反为制 B、相资为制 C、相畏为制 D、相恶为制 E、相从为制 2、“炮制不明,药性不准,则汤方无准,而病症不验也”记载于(A) A、《修事指南》 B、《金匱玉函经》 C、《本草蒙筌》 D、《医学入门》 E、《炮炙大法》 3、姜汁制栀子可称为(B) A、从制 B、反制 C、相恶制 D、相杀制 E、相资制 A、制其形 B、制其性 C、制其质 D、制其味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 【炮制的含义】炮制,古时又称“炮炙”“修制”。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 “炮”字代表各种与火有关的加工处理技术。 “制”则更广泛代表了各种加工制作技术。 中药的炮制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在长期了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制药技术,它对中医临床起着重要作用。由于中药材大部都是生药,其中大部分的药材必须经过一定的炮制处理,才能符合临床用药的需要。中药素有一药多效之能,其组成成分具有多方面的生理作用,根据中医临床要求,经过一定的炮制方法处理后,必然会带来一定量变与质变,而辨证论治用药多为复方,以多种药物合并应用来发挥的疗效,这就对药物提出了具体固有性能的取舍,使某些作用突出,某些作用减弱,力求符合疾病实际的治疗需要。 第一节炮制的目的 中药炮制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往往一种炮制方法或者炮制一种药物同时具有几方面的目的。 一、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毒性:毒性反应是指用药后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往往因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与人的体质因素等也有密切的关系。 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治疗剂量)时出现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都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能消失。 有些药物虽然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因毒性、副作用太大,临床应用不安全,则需要炮制降低其毒性和副作用,使服用后不致于产生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如生半夏有毒,用生姜汁或明矾水进行炮制,巴豆去油制成巴豆

霜,酒煮甘随、大戟等均能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二、增加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中药除了通过配伍来提高疗效外,还可以通过炮制加入适宜的辅料来增强药物疗效。如延胡索醋制以后能增强止痛之功;红花酒制后活血作用增强;紫苑、麻黄蜜制后润肺止咳作用增强。 三、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合病情需要。 各种不同的药物有其各自的寒、热、温、凉的性能,有些药材经过炮制后能改变原有药性。如生地黄甘苦而寒,功专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而酒制成熟地黄后,则甘而微温,具有滋阴补血、生精填髓之功;天南星经姜汁制成制南星,功能燥湿化痰、祛风解痉,药性辛温燥烈,而经牛胆汁炮制后称胆南星,变成清化热痰、息风定惊,药性凉润之品。 四、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药材经晒干、阴干、烘干、炒制等炮制加热处理,使之干燥,防止霉变,便于保存,永不变质 五、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 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矿物等类药材,采集后必须经过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使之达到一定的纯净度,方可药用,以保证临床用药准确。 六、矫味矫臭,利于服用。 动物药有特殊的臭味,服用时易引起恶心、呕吐等反应,不利于服用,若将此类药物用酒炙、蜜炙、醋炒、水漂等方法处理,可除掉腥臭味。例如:五灵脂经醋炙后可除去腥臭气,僵蚕经麸炒可除去不良气味。 七、引药入经。

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防止不必要的中毒事故及毒副作用,改变药物的药性。方法认真分析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要加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心。结果中药炮制对药性有几个方面的影响,建议医生在用药时要慎重,药师在调配处方时应按规定对处方进行严格审核。结论医师、药师均应该发挥各自的作用,充分把握中药炮制的重要性,提高疗效,保证药品质量和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中药炮制;药品质量;用药安全 中药的性能是指药物的性味和功能,也就是中药的药性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及归经等。药性是药物作用的基础。炮制对药性可以产生很大影响。 1 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炮制对药物的气味和功能产生很大影响,能够扩大其应用范围,改变或缓和药性。如生地黄味甘苦,性寒,能清热凉血。蒸制为熟地则味甘微温,能滋阴补血;马兜铃性偏苦寒,生用致人呕吐,经蜜炙后,缓和其苦寒之性,则涌吐之弊显减。中药药性是临床用药的基本依据,由于性味的改变,治疗作用也有所不同。如生甘草味甘性

平,能清热解毒,而蜜炙甘草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 2 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升降浮沉是指中药作用于机体的趋向,也是中药的客观属性,通过炮制可以改变中药作用的趋向。如砂仁行气和中,开胃消食,作用在中焦。经盐炙后,则可下行温肾,治小便频数。大黄生用苦寒直降,走而不守;具有荡涤肠胃、泻火通便之功。经黄酒炙,却能引药上行,驱热下降,主治头目诸热。 3 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归经,即中药对脏腑、经络的病变,有选择性的治疗作用,中药加入不同辅料炮制后,有的可以引导药物直达病所,有的能改变归经。如柴胡生用能发表和里,升举阳气;醋炙后,可缓和升散之性,重点在于引药力入肝经,增强疏肝解郁作用。如知母生用能清热泻火,润肺止嗽。经盐炙后,可引药力下行,专于入肾,增强滋阴降火,退虚热的功效。 4 炮制对补泻的影响 补与泻,是针对疾病虚、实而言,中药有补泻之异。“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1],这是应用中药的基本原则。中药经炮制后,可改变其原有补泻作用。如何首乌生用主泻,通大便,解毒疮;治瘰疬。经黑豆汁炙后,主补,可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再如甘草可清热解毒,蜜炙后则益气健脾,调和营卫。中药炮制后,能够保证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在性味归经,功效及理化性质方面都可能发生某些变化,从而起到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提高疗效,矫臭矫

中药炮制的作用

净制与临床疗效 由于药材在采收过程中难免混有杂质和非药用部位。有的药材各个部位的作用不同,如果不加以净制,一并入药,势必影响疗效,甚至造成医疗事故。如麻黄茎具有发汗作用,而麻黄根却有止汗作用,在炮制中必须根茎分开,区别入药,否则就会影响疗效。还有些药材必须剔除非药用部分,如巴戟天、远志、牡丹皮等必须抽取净木芯,如果不加以净制,会造成疗效降低或完全没有疗效。 切制对疗效的影响 一部分中药材体积较大,无法直接调剂,更不能保证煎出效果,必须按药材的质地不同,采取“质坚宜薄”、“质松宜厚”的原则进行切制,以利于煎出药物的有效成分,并避免药材细粉在煎煮过程中出现糊化、粘锅等现象,显示出饮片“细而不粉”的特色。饮片切制是提高煎药质量,保证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措施之一。 中药饮片切制是为了提高煎药的质量,在炮制前要进行润泡软化操作,使软硬适度,便于切制,但软润方法和控制处理的时间以及吸水量是至关重要的。有些药材不易在水中浸泡,需采取其它方法软润;有的药材浸泡的时间不宜过长,吸水量不宜过大,否则药材中的有效成份大量流失,降低或失去疗效,并给饮片干燥带来不利影响。另外药材在切制过程中厚度应均匀,厚薄相差太大在煎煮过程中就会出现易溶和难溶,以及先溶和后溶等问题,浸出物将会取气失味或取味失气,达不到气味相得的要求。如黄芩在切制饮片前宜蒸气软化,或者沸10分钟,而不宜冷水浸泡软化。又如槟榔经水浸煎后切片,醚溶性物碱损失很大,以减压蒸汽焖润法或蒸气法软化切片可大幅度降低槟榔碱损失。 饮片干燥亦很重要,切制后的饮片因含水量较高,若不及时干燥很容易霉烂变质。干燥方法和干燥温度不当,也会造成有效成分损失,特别是挥发性成分或对日光敏感的部分,若采用高温干燥或曝晒,疗效会明显降低。 加热炮制对疗效的影响 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其中炒制、煅制、煮制应用较广泛。药物炒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抑制偏性,许多药物经炒制后可破坏酶,保存苷类成份,还可有不同程度的焦香气,可收到启脾醒胃的作用。种子和细小果实类药物炒后不但有焦香气,而且质地疏松有利于溶媒渗入药物内部,提高煎出效果。苦寒药物炒后苦寒之性缓和,免伤脾阳,温燥药经炒后可缓和烈性,有异味的药物炒后可矫嗅矫味,利于服用。锻制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克及化石类药物,或需要制炭的植物药。锻后使药物质地酥脆,利于煎煮和粉碎,作用也会发生变化。炒、灸、煅、煮炮制的关键在于控制温度及时间。如槐花炒炭鞣质含量与温度密切相关,实验证明,槐花在170℃内受热鞣质含量可降至生品以下,若温度再高则鞣质含量极低。 辅料对疗效的影响 中药经辅料制后,在性味、归经、功效、作用趋向和毒副作用方面都会发生某些变化,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疗效。中药辅料炮制的目的是为了借助辅料发挥协同和调节作用,使固有性能有所损益,以求尽量符合治疗要求,降低和消除毒副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辅料的选择、炮制温度和时间是炮制工艺的关键。 其他制法对疗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尚有发芽、发酵、制霜、水飞等方法,不仅可以直接制备新药,产生新的药理活性,满足临床用药需要,还可以炮制降低毒性,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如巴豆制霜可缓和其泄下作用。 总之,中药炮制品必须要满足临床安全有效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和消除其毒副作用。炮制与中医临床疗效关系密切,不仅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

中药炮制学复习资料全

绪论 一、中药炮制的含义。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二、中药炮制学的含义。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第一章 中药炮制有哪些传统的制药原则及具体制药方法?其含义?各举3例说明。 传统的制药原则: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畏为制,相恶为制。 具体方法为:或制其形,或制其性,或制其味,或制其质。 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如用辛热升提的酒来炮制苦寒沉降的大黄,使药性转降为升;用辛热的吴茱萸炮制黄连,可杀其大寒之性;用咸寒润燥的盐水炮制益智仁,可缓和其温燥之性。 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如咸寒的盐水炮制苦寒的知母、黄柏,可增强滋阴降火作用;酒炙仙茅、阳起石,可增强温肾助阳作用;蜜炙百合可增强其润肺止咳的功效;蜜炙甘草可增强补中益气作用。 相畏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白矾、石灰、皂荚制半夏、南星;蜂蜜、童便、黑大豆、甘草、豆腐制川乌。 相恶为制:是中药配伍“相恶”的延伸应用。指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作用降低或功效丧失。如米泔水制苍术:麸炒枳实;煨木香。 制其形:是指改变药物的外观形态和分开药用部位。白芍切片;当归和甘草分根梢入药;莲子分莲子肉和莲子心。 制其性:是指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性能。升提的酒炮制苦寒沉降的大黄,使药性转降为升(“同相反为制”) 制其味:是指通过炮制,调整中药的五味或矫正劣味。紫河车酒炙,乳香和没药醋,矫味矫臭。而且紫河车酒制增加了辛温之性味,温肾壮阳之力更强;乳香、没药增加了酸味,更专入肝经。制其质:即通过炮制,改变药物的性质或质地。如穿山甲砂炒至酥泡,龟甲、鳖甲砂炒至酥脆,矿物药煅或卒等,均有利于煎出有效成分或易于粉碎。何首乌黑豆汁拌煮后,味转甘而性转涩,增强了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 五、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 ①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反制:栀子苦寒之性甚强,经过辛温的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即所谓以热制寒。从制:以辛热的酒制仙茅,增强了仙茅的温肾壮阳作用。 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用途:生地甘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作用,制成熟地后,转为甘温之品,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一者性寒、主清,一者性温、主补。 ②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中药炮制学试题库

中药炮制学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 l.中药炮制的历史可追溯到E A.汉代B.秦代C.周代D.春秋战国E.原始社会2.提出雷公炮炙十七法的是A A.雷敩B.陶弘景C.缪希雍D.陈嘉谟E.李时珍3.提出三类分类法的是A A.陈嘉谟B.陈师文C.张仲景D.王好古E.张元素4.中药发展史上,第一部具有炮制规范性要求的书是D A.神农本草经B.备急千金要方C.新修本草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E.汤液本草5.第一部炮制专著是D 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肘后备急方D.雷公炮炙论E.炮炙大法6.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是D A.汉代B.唐代C.宋代D.元、明代E.清代 7.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B A.炮制文献研究B炮制原理研究C.炮制工艺研究D.炮制设备研究E.炮制品质量研究8.葛可久的《十药神书》提出了C A.炮制解毒理论B.净制理论C.炭药止血理论D.归经理论E.以上都不是 9.《修事指南》的作者是B A.李时珍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10.提出生熟异用学说的人是B A.孙思邈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11.提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的作者是C A.缪希雍B.张仲岩C.陈嘉谟D.张仲景E.陶弘景12.中药炮制的理论依据是A A.中医中药理论B.五行学说C.藏象学说D.现代医药理论E.归经理论13.“酒制升提”是谁归纳总结的?E A.李时珍B.张仲岩C.陈嘉谟D.陶弘景E.缪希雍14.炮制品种的扩大应用时期是C A.元代B.明代C.清代D.梁代E.现代

15.强调“凡有修合,依法炮制……”的是A A.太平惠民和剂局方B.本草经集注C.雷公炮炙论D.五十二病方E.修事指南 填空题 29.“治半夏”最早记载在__黄帝内经_________。[] 30.中药炮制形成的关键是____火的发现_______。[] 31.“有须烧炼炮炙,生熟有定”是___张仲景____提出的。[] 32.中药炮制起源于__用药实践_____。[] 33.中医用药的特点是_复方___和__炮制___。[] 判断题 34.生草乌多供内服。2对错 35.古代的炮制指的是单味药材加工成饮片。2对错 36.炮制是一项传统的制药技术。1对错 37.合和、修事、炮炙均是炮制的同义词。1对错 38.研究中药炮制原理,掌握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即可。2对错 39.酿酒的发现为中药炮制形成具备了条件。1对错 40.中药炮制是连接原药材与临床疗效的桥梁。1对错 第二章炮制与临床疗效 选择题 1.大黄酒炙属于下列何种制法B A.相资为制B.相反为制C.相畏为制D.相恶为制E.以上都不是2.张仲景在白虎汤中使用的甘草是C A.生甘草B.粉甘草C.炙甘草D.甘草皮E.甘草梢3.吴鞠通使用白虎汤时选用的是A A.生甘草B.粉甘草C.炙甘草D.甘草皮E.甘草梢 填空题 20.传统的制药原则是制其形、制其性、制其味和制其质。[] 判断题 22.阿胶用蛤粉炒后既降低其滋腻之性,又制其质和味。1对错 23.药物通过炮制,不论从质或是从量上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1对错24.炮制可改变药物升降浮沉之性,一般规律是酒制升提,姜制发散。醋制收敛,盐制

中药炮制加工及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药炮制的目的、方法及对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药炮制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理化性质以及制剂的不同要求,对原药材进行的一整套加工处理。中药经炮制后,由于加热、加辅料等处理,可以使某些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有的成分被溶解出来,有的成分被分解或转化成新的成分,有的成分有量的增减,只有在搞清楚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机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了解中药炮制的目的,进而为探讨中药炮制原理,制定中药炮制规范,为制定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中药炮制的目的 中药炮制主要有以下目的及作用: 1、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2、改变药性和功能,增强临床疗效; 3、便于调剂制剂,保证药物质量; 4、矫正不良气味,便于服用; 5、便于保管贮存及保存药效; 6、改变药物或增强药物作用趋向。 中药炮制的方法 明代缪希雍在《炮炙大法》卷首把当时的炮制方法进行了归纳,载述:“按雷公炮炙法有十七:曰炮、曰爁、曰煿、曰炙、曰煨、曰炒、曰煅、曰炼,曰制、曰度、曰飞、曰伏、曰镑、曰摋,曰瞧、曰曝、曰露是也,用者宜如法,各尽其宜。” 近代则依据中药炮制工艺的全过程,将其分为净制、切制和炮炙三大类,《中国药典》一部附录“药材炮制通则”即采用此种分类方法。其中净制包括挑选、筛选、淘洗等。切制包括浸泡、润、漂等软化处理与切片、切段等,炮炙包括炒、烫、煅、制炭、蒸、煮、炖、燀、酒制、醋制、盐制、姜汁制、蜜炙、油炙、制霜、水飞、煨等。 中药炮制加工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药的化学成分是其发挥临床作用的物质基础。中药的化学成分是相当复杂的,可以认为中药的作用是综合性的。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由于温度、时间、溶剂及各种不同辅料的处理,使中药的化学成分发生一系列变化。 1、炮制对中药中苷类成分的影响 苷类是一类由糖和非糖部分组成的化合物。苷类成分在植物的根、皮、花、果实等类药材中含量较高。炮制过程中,应根据含苷类药材的性质区别对待。与苷类共同存在的还有多种酶,此种酶能使苷水解,但含苷类中药,通过炒、蒸炮制后,可以防止这种现象发生。如白芥子中含有白芥子苷,在芥子酶的作用下,易于水解,生成硫代氰酸,对羟酶及酸性硫酸芥子碱和葡萄糖,白芥子油容易挥发,使临床疗效降低。白芥子炒后,使其所含分解芥子苷的酶被破坏,防止芥子苷的水解,从而减少刺激性,使其发挥利气、散寒的功效。同时,白芥子炒加热炒后,种皮破裂,有效成分易于水中煎出,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2、炮制对中药中挥发油类成分的影响 挥发油是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物,在常温下能挥发。含挥发油的中药,经过加热炮制后,可使所含挥发油显著减少。炮制目地主要是减少或除去某些挥发油的副作用,如麻黄的发汗作用,主要是挥发油,蜜制后,挥发油损耗,故发汗作用减低,而蜜能润肺止咳,更

中药炮制学考试大题及答案

1简述莲子去心的方法及心和肉分别人药的原因。 去心的方法:莲子在产地趁鲜用竹签插出莲子心,晒或烘干,莲子肉仍保持整粒出售。莲子心能清心热,而莲子肉能补脾涩精,作用不一样,故须分别人药。 2为什么说“逢子必炒”、“逢子必破” ? 果实种子类药物经炒黄处理后,种皮或果皮爆裂,质地酥脆易碎,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故有“逢子必炒”、“逢子必破”之说。“逢子必破”:意思是把所有的果实种子都捣碎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3试述液体辅料中醋的炮制作用、分类及其异同。 4试述液体辅料中酒的炮制作用、分类及其异同。 5简述山楂的炮制方法和炮制作用 【炮制方法】 ①山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片,干燥,除去杂质及脱落的核。 ②炒山楂:取净山楂,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色变深,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③焦山楂:取净山楂,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④山楂炭:取净山楂,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炮制作用】山楂生品长于活血化瘀。 炒山楂酸味减弱,可缓和对胃的刺激性,善于消食化积。 焦山楂不仅酸味减弱,且增加苦味,长于消食止痢。 山楂炭性收涩,具有止血,止泻的功效。 6槐米炒炭后为什么能增强止血作用 ? (1)鞣质增加而止血。鞣质本身就有收敛止血的作用,槐米炒炭后鞣质含量可以增加,一般在?190?℃?时可使鞣质增加达到高峰,外观褐色,只有炒焦的程度。 (2)槲皮素增加而止血。槐米炒炭后槲皮素增加,槲皮素具有一定止血作用。? (3)异鼠李素降低而止血。槐米的抗止血成分异鼠李素经炒炭后含量几乎减少一半。由此看来槐米炒炭,使止血作用增强具有双重意义:即止血成分增加,抗止血成分降低。 7试述荆芥的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 【炮制方法】 ①荆芥:取原药材,去除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段,干燥,筛去灰屑。 ②炒荆芥:取荆芥段,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 ③荆芥炭:取荆芥段,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炮制方法】荆芥生品辛散力较强,具有祛风解表的功效。 炒荆芥去游祛风理血的作用。 荆芥炭辛散作用极弱,具有止血的功效。 8简述苍术的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 【炮制方法】 1.生苍术:除杂、用水浸泡,润透、切厚片,干燥。

中药炮制学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 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2.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 ①探讨炮制机理②改进炮制工艺③制定饮片标准 3.举例说明什么是炮制原理: 炮制原理: 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炮制的作用。探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药物在炮制过程中产生的理化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药理作用改变和这些作用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从而对炮制方法作出一定的科学评价。如: 减毒、增效、缓和药性及产生新药效等。历史上对炮制原理的解释: 如炒炭止血——红见黑止。酒制升提,姜制发散,入盐走肾等现代部分已研究清楚药物炮制的原理: 如醋制xx、煮xx、草乌、附子等。 4.中药炮制发展的四个时期: ①xx至宋代代: 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金元、明时期: 是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清代: 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现代:

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第二章 1.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①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②通过炮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③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 2.炮制对升降沉浮的影响: ①生升熟降,例: 莱菔子能升能降,生品以升为主,用于涌吐风痰,炒后则以降为主,长于降气化痰,消食除胀②酒炙升提,例: 黄柏清下焦湿热之药,经酒炙之后作用向上,兼能清上焦之热③可以改变药物的气味和质地,转化其升降沉浮,使药物更好地适应临床用药的要求 3.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①醋制入肝经,例: 青皮入肝、胆、胃经,用醋炒后,可增强对肝经的作用②蜜制入脾经,例: 甘草入、心、肺胃经,蜜炙后补脾和胃③盐制入肾经,例: 知母入肺、胃、肾经,具有清肺、凉血、泻相火的作用,盐灸后则主要作用于肾经,可增强滋阴降火的功效。 4.炮制对毒性的影响: ①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如川乌、草乌等②使毒性成分含量减少,如巴豆、马钱子等③利用辅料的解毒作用,如白矾制天南星、半夏等 第三章 1.中药炮制的目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