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人教版教学设计

2012人教版教学设计

2012人教版教学设计
2012人教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平面图,初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能够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利用比例尺,计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能认识一些常用的图例。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对生活的小区进行了解和调查,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通过讨论、游戏、画图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对生活的环境产生认同感、自豪感,更爱自己的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地图三要素,对生活的环境产生认同感、自豪感。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对一些地理概念的描述:如经纬网,空间概念的初步形成。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设置情景“我现在从学校出发,要到你家去玩,可是我并不认识你的家,你要用什么办法让我知道你的家在哪里?”让每个学生画一幅“陶山镇中学──我家”的路线图。

一、社区看我家

1、我家的位置(学生出示)每人画的一张家庭所在地的平面示意图。

(小组讨论)小组同学所画的地图中,谁的看起来明白,谁的看起来不明白,原因何在,由此你认为一幅地图应具备什么要素,才能使别人更容易读懂?(过渡到地图应具备的三个要素)

2、地图三要素

(1)方向 A、什么是方向?

B、一般来说,地图上辨别方向有哪几种方法?

C、这些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2)比例尺 A、什么是比例尺?B、地图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

(3)图例和注记 A、什么是图例?什么是注记?B、图例和注记在地图上有什么用途?

(1)方向(学生游戏)让两位同学站起来,让学生描述方向。

(看图练习)让学生根据辨别方向的三种方法,看图说出其中的方法,并在图上说明不同地方的方向。(特别要强调:有经纬网的地图,要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纬指示东西方向。)

(学生活动)在练习指向标这个方法时,我设置了一个情景:如果有一个人在医院,他想到邮局(或银行)去,他向你问路,你应该如何描述?

(2)比例尺

(学生计算)A、北京离天津12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它们之间的距离为2厘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B、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长是12厘米。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学生归纳)从这两道题中可以得出的公式:

(看图比较)比较宁波市地图和中国地图,请问哪一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哪一幅图表示的内容更详细?哪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大?

结论:在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小。

(3)图例和注记

(提问)让学生再巩固知识:地图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地图的语言)

(学生讨论)(1)联系明阳小区三幅平面图,你认为哪一幅图你能更容易读懂?为什么?

(2)图1—3是用哪种方法来表示方向的?(3)请你居委会在杜鹃家的什么位置?

(4)在图1—3上用尺子量出量从杜鹃家到王朋家的距离,计算两地的实际距离。课后小结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在社区中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让学生对生活的小区进行调查,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对生活的环境产生认同感、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对生活的环境产生认同感、自豪感。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利用学生所画的社区平面图复习地图三要素。

讲授新课:

我们人人都生活在社区里,但可能不自觉或很少留意。那么,现在大家思考以下问题:

①你生活的小区叫什么名字?②小区有没有管理处?如果有,它发挥着什么作用?③小区主要有哪些购物场所?④小区哪些娱乐健身场所?⑤小区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吗?⑥小区还为你做了什么?

⑦作为小区中的一员,你又能为小区做什么呢?

二、在社区中生活

教师:这些都体现了社区的功能。那么社区有哪些功能呢?请同学们看书上图1-5、1-6、1-7、1-8,想一想,它们分别体现了社区的什么功能?

师生总结:图1-5是社区的人在进行选举,选举是一种政治生活,还有如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等,体现了社区的政治管理功能;图1-6和图1-7是人们在进行健身和学习,还有体育比赛、文艺活动,以及各种各样的讲座和培训等,都体现了社区的文化教育功能;图1-8是人们在超市里购物,则体现了社区的经济功能。

社区为我们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服务,使我们与社区的关系密切,也使我们对社区产生了很深的感情,同时也为社区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结:学生自由发表想法,畅谈理想中的社区。

布置作业:1.画一幅“理想中的社区”的平面图。

第一单元第二课乡村与城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聚落的含义和类型,比较乡村和城市两种聚落的景观特征和生活内容的异同,说出影响聚落特征差异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过程和方法:收集、整理、比较、分析聚落景观图,感受城市和乡村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忧患意识,乡村和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做到与地理环境的统一,做到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树立区域差异与联系的观点

教学难点:感受城市和乡村的差异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师提问:什么是聚落?

师:我们把人们的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出示乡村和城市的景观,要求学生辨别

结合书本P9图1-17和1-18,思考:平原村落和山谷村落在形态上有什么不同?看书本P9图1-19和1-20,思考:这两种民居分别有什么特点?你觉得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观察图片,思考图片上的人在从事什么工作?

教学小结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提问: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哪一个先出现?

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书本P11的阅读卡,城市的由来

师:一般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商业是城市出现的重要因素

出示几幅城市图片学生思考:城市有哪些景观有哪些配套设施,周围环境如何?问: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有什么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说明什么?

师总结:城市高楼大厦林立,配套设施完善

学生观察图1-22和1-23思考:这些城市景观有哪些特点,他们分别属于什么类型城市

师:不同城市所呈现的景观也有着较大的差异

出示北京城区图,要求学生分别找出高科技园区,商业街和住宅区,并说出这些区域的特点

师总结:一座城市的功能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

提问:城市居民所从事生产活动和乡村居民有哪些不同?

归纳: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教学小结

布置作业

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第一课时带着地图定向越野

教学目标

1 、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利用他们分析区域地形,地势的特点.

2 、学会依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如旅游图,城区图,政区图和交通图等,从土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3 、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等高线地形图, 能够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

教学难点地形剖面图

第一课时带着地图定向越野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 等高线地形图

学生仔细观察图-32思考什么是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的概念

海拔: 以海平面为起点,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 如果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这条线就称为等高线

提问:1 同一等高线上海拔有何特点?2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有何特点?

3 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的陡缓之间存在什么联系

师总结: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同。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2 分层设色地形图

根据等高线的原理,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

设色原则:蓝色代表海洋,绿色代表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深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地方。

师总结: 分层设色地形图能够更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形的起伏状况

3 地形平面图

学生观察图1-34上的DE线,思考:这条线的海拔是怎么变化的?你能用图表示出来吗?

师总结地形剖面图的画法

教学小结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带着地图去旅行

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去旅行过吗,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呢?

师:现在暑假期间,家住浙江杭州的陈天宇准备和父母去福建厦门市旅游,需要准备哪些地图呢?

提问:你们都知道有哪些地图种类吗?学生回答

师:政区图、旅游图、城区图、交通图、历史变迁图、等高线地形图、降水量分布图、人口分布图、卫星云图、军事地图……

模拟旅行:如果有一天你要去福建省厦门市旅游,你需要准备哪些地图呢?

学生看书本1-35,图1-36,比较两幅图的比例尺有何不同?

并说说厦门的具体位置以及杭州厦门的相对位置

提问:从这两幅地图中,分别可以了解到什么信息?

你会如何选择地图?说说理由。

师:接下来我们选择适当的交通方式

看图1-37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交通线路图,选择交通方式并说明理由

主要交通方式:客车、火车、飞机

提示:选择:(考虑时间、花销、舒适程度)

学生讨论

师:到了厦门如何确定从火车站到酒店的方式路线?

学生:旅游景点旁边都有酒店,可以查电子地图

要求学生可以在图1-39是画出从厦门火车站到酒店的路线

师:最后到了厦门,住到酒店了,接下来该想想明天怎么玩了?

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原则:走得重复路线最少,游览的景点类型最多。

提示:1、确定起点的位置,这是设计游览路线的起点;

2、各景区都哪有饭店等基本设施;

3、尽可能将不同性质的旅游景点串联成环形或多边形线路,避免往返线路的重复。

学生根据图1-40设计旅游路线,分组讨论

教学小结

布置作业

第二单元第一课大洲和大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概况;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了解海洋对人类的影响。,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用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和图片,培养从图上查找、搜集信息及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地球卫星照片、对“地球?水球?”的讨论等活动,培养热爱科学。通过对海洋对人类的影响的讨论,使学生理解海洋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认识七大洲轮廓,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位置。

理解海洋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有关地球全貌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从小家进入人类的大“家”的学习中来。

出示地球仪,学生观察思考,对海陆分布有个感性的认识。

板书:一、人类的栖息地

学生活动:读图对比海陆面积大小。

板书1.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学生活动:讨论大陆、岛屿、半岛的区别。(学生交流,总结略。)

板书2.七大洲

学生活动:读图2-4,找出七大洲的名称,了解它们的分布,观察它们的轮廓特点,大小比较。(学生回答)以组为单位,竞赛回答问题,出示制作的大洲轮廓简图,让小组强答,并描述其形状。(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引导学生阅读“世界地形图”。

(过渡)这些大洲之间远隔重洋,我们找找看都有哪些海洋?

板书3、大洲的分界线

学生阅读世界地形图,找到各大洲的分界线

师归纳:大洲之间一般以山脉、河流、湖泊和海峡为分界线

板书4大洲内部的分区

学生观察图2-7,说说亚洲分为几个区,欧洲分为几个区

教学小结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板书二、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1.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进一步明确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蓝色的宝库。海洋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引导学生讨论海洋对

人类的影响、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讨论

教师展示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白令海峡和琼州海峡地图,要求学生指出它们所沟通的海域。引导学生归纳海峡的共同特征。

请学生自己来说明海峡在交通上的作用,引导学生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形容海峡的重要性,体会海峡具有的重要交通意义。

师:浩瀚的海洋以其丰富的资源影响着人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从海洋中的索取也越来越多,给海洋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师小结,并对海洋资源遭受破坏的现象作简单叙述。)

板书2.海洋资源

学生活动:在地图上找出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等重要交通要道的相关资料,

小结:

布置作业:画一幅世界大洲大洋的简单轮廓图。

第二单元第二课自然环境第一课时地形多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几种主要地形类型及重要地形单元的名称,并在地图上找出相对位置。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辨别各种地形,熟悉世界重要地形单元,提高学生对世界的了解,加强学生对地形图中分层设色的读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世界地形多样性的了解,加深学生对世界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世界的归属感及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五种不同类型的地形特征

2、教学难点:高原与平原、山地与丘陵的区别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自然环境与我们人类密切相关,那提及自然环境,你们会联想到什么?

提示:天气、河流、植被、动物、山地、沙漠……

→提到山地,我们地球上的地形只有山地吗?

师解释:地形指的是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可以根据海拔高度、地表起伏、坡度的陡缓来划分地形种类)

师:不是,世界地形多样

1、展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的图片(让学生对世界各地形有初步、系统的认识)。并根据图片结合地形名称作适当的讲解(加深学生印象)。

议一议:观察图片后,阅读教材p25,四人一组完成下列表格:

4分钟后,小组派代表完成表格

比一比:看谁能最快地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出以下地形单元,并说出所属大洲

A、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雄伟高大的山脉,亚洲);

B、安第斯山脉————(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南美洲);

C、乌拉尔山脉————(亚、欧两洲分界线);

D、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亚洲);

E、巴西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南美洲);

F、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南美洲);

G、阿尔卑斯山脉————(欧洲最大、最雄伟的山脉);

H、落基山脉————(北美洲最雄伟的山脉)。

练一练:找出亚洲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说说亚洲的地形特点,及这种特点对亚洲河流走向的影响

提示: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可以让学生积极回答,如有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伊朗高原、蒙古高原、乌拉尔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等;

特点: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河流走向:呈放射状向四周流

板书设计(小结)

地形多样

布置作业

第二课自然环境第二课时气象万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世界各地区的气候差异;使学生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使学生能通过举例分析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对亚洲气候的影响;使学生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辨别各种气候,熟悉世界气候分布情况,提高学生对世界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世界气候类型的了解,加深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并且了解气候与人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气候特征与分布,1.气候的多样性,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

2、亚洲的气候类型和影响因素。

3、人类生产生活与气候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要想知道第二天会不会下雨,刮不刮风。冷不冷,是不是都要看天气预报呢?那么老师这有一道题,大家来一起找一找,哪些是形容天气的?

A、昆明四季如春;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明天大风降温;

D、极地地区全年严寒;

E、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F、终年干燥少雨;

生答:BCE

师问:ADF三句说的是什么呢?(气候)

什么是气候?世界上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让我们带着这么问题,来学习第二节气象万千

我们来看一下课本第上面的三个孩子,他们来自三个不同的地方,他们是从那几个方面因素形容自己家乡的气候的呢?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从一年的温度、冬天与夏天的温差、下雨情况来形容的等等。

学生议论回答,教师评价后总结:刚才几组同学都分析并回答了这个问题,在三个同学形容气候的话中我们都能看出,他们是在一段时间内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形容气候,而这个时间段呢,不是像天气预报一样一天两天之内,而是一年两年甚至终年炎热。所以,一般而言,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强调)气候有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我们可以通过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描述各地不同的气候。

(提问)哪位同学能结合上面的例子和生活实际,来描述一下我们当地的气候特点?

阅读课本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说一说世界上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并仿照课本中描述热带季风气候的示例,选择一种气候类型描述其特点。

前一课我们学习了七大洲,在这张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上,我们来对照一下各大洲区域,看看各洲分别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分析它们气候的多样程度,以什么气候为主以及分布情况。

教师总结: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南极洲的气候类型比较单一;北美洲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非洲大陆赤道南北的气候类型呈对称分布。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阅读课本图2-20亚洲的气候类型图,,说说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师:学生议论回答,教师总结:从图上可知,我们亚洲的气候类型非常的复杂多样。它是受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的(可粗略展开)

气候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师:世界各地气候差异如此之大,它们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让人们在长期适应当地气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气候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一些信息分小组进行讨论: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进行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并做答)

教师归纳总结

1、气候与旅游业(书中地中海沿岸的旅游胜地)

2、气候与农业(海南椰林)

3、气候与建筑(格陵兰岛的房屋)

小结

1、我们从哪两个方面来描述气候?

2、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3、气候与我们的密切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众多的河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阅读地图,了解世界上著名的河流与湖泊,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和图片资料,理解河流与地形、气候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阅读地图找出世界上著名的河流与湖泊

教学难点:河流与地形、气候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世界上主要河流和湖泊

学生在课本p37页图2-26找到下列河流湖泊。并说出它们的流向以及所在大洲

尼罗河亚马孙河多瑙河刚果河黄河

里海苏必利尔湖贝加尔湖死海纳木错

2、亚洲主要的河流与湖泊

学生读图2-27亚洲的河流并思考:1、亚洲有哪些主要河流?

2、判断亚洲河流的流向?

3、亚洲河流水系流向总体有什么特征?

4、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特征?

学生回答

师总结: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的特征决定了亚洲河流多发源于中部,随地势向四周流,分别向东、向南、向北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呈放射状分布。

师:地形、地势特点决定河流分布和流向

学生思考:为什么尼罗河长度比亚马孙河长得多,尼罗河水量却比不上亚马孙河?

师:湿润地区河流多,干旱地区河流少,气候对河流影响大。

3、河流与湖泊对人类的意义

学生阅读图2-29介绍河流与湖泊对当地人民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师:为人们提供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

交通:发展航运能源:修建水电站

资源:灌溉、养殖、提供盐等资源……休闲娱乐:发展旅游

生态:鸟的天堂,对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意义重大

蓄水防洪,调节气候……

教学小结

布置作业

第四课时:风光迥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阅读图片资料,了解世界各个地区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和图片,感受世界各地自然景观的差异,明白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使世界各地自然景观千差万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感受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世界各个地区的自然景观,感受世界各地自然景观的差异

教学难点: 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选择几幅典型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每张图片的自然景观有什么特点?他们可能是世界上哪个地方的自然景观?可能是什么气候和地形条件下的景观?

学生可以观察世界地形图,要求指出这些景观所在的大洲和各自所属的气候类型

师总结:一个地方的自然景观往往是地形或气候影响的结果,也可能是几个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教学小结:

布置作业

第二单元第三课世界大家庭

第一课时:人口与人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阅读地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举例说明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自然环境因素。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外貌特征,在地图上指出其主要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资料、图片和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种族观

教学重点: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

教学难点:自然环境对人种的形成和分布的影响。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龙的传人》和北京奥运会时各国进场的图片。

师:同学们,刚才的图片又让我们想起了去年在家门口举办的北京奥运会。大家看,这图片上的奥运会五环旗象征着什么?

生:五大洲的大团结。

师:是啊,奥运会让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们走到一起,相聚在橄榄树下,是一场世界大家庭的大聚会,“和平共处”是奥运会的最高梦想。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课题“世界大家庭”就从雅典奥运会说起,怎么样?

师:老师今天邀请了三位体育明星,请大家仔细观察他们的体质特征,并结合自己日常的所见所闻,来说说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

师:首先出场的是谁呀?

师:是什么人种,有什么特征?

师:第二位是中国明星……

生(几个学生相继发言):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

师:最后一位嘉宾是美国网球明星威廉姆斯,她有什么特征?生(几个学生相继发言):黑色人种、厚嘴唇、鼻翼宽……

师:下面,老师帮助大家把刚才同学们的发言,用表格整理归纳一下。

[承转]:刚才我们通过观察、交流、归纳,已基本掌握了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不过,老师还有一问题有点难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兴趣和能力来探讨?

师:我们人类都是由古猿进化而来,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为什么人们的皮肤颜色、头发的颜色和形状、脸部特征有这么明显的差别呢?

师:既然人种的形成最主要受环境影响,那么根据大家刚才的探究,三大人种在地球上会怎样分布呢?

出示《世界人种分布图》

师:这是什么图,从何判断的?从这张图上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教师归纳后总结:分析了人种分布图,我们发现我们刚才的推测不全对,人种的分布除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外,还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发生人为迁移的现象。刚才有同学提到美洲有黑人小聚居的现象,如奥运会上,美国就有许多黑人运动员,这是什么原因呢?面对种族歧视,你认为该怎么办?

承转: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是平等的,都是世界大家庭的主人,他们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共同为世界的繁荣作出了贡献。如今,他们分布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教学小结

布置作业:

第三课世界大家庭

第二课时:语言与宗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世界主要的语言,知道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知道人数最多的宗教。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说出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及主要国家,说出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及他们的建筑特色。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同时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树立学好其他语言的信心。树立正确的种族观,能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的差别,培养唯物史观,树立无神论观念。

教学重点: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

教学难点:主要语言和宗教的分布。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三大人种中,那么他们使用哪些主要语言、信仰什么宗教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一、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使用的是什么语言?生:汉语。

师:除了汉语,我们现在每天还要学习什么语言啊?生:英语??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还有其他什么语言?

生:(答)有英语、法语……

师:看我们课本上世界语言分布图上,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语言,全世界大约有3000~4000种语言。图上给我们标出的是使用范围较广的几种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这几个语言被确定为联合国大会的正式语言。同学们看图找出这些语言主要分布的地区:

世界上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

主要语言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中国和东南亚等

英语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俄罗斯

法语法国

西班牙语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非洲的北部和亚洲的西部

接下来我们找一找,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分别是哪种语言。生:汉语、英语

师: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大多数人主要说汉语,使得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国家,大约有14亿;全世界说英语的国家和地区共有175个,英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二、三大宗教的分布

在世界上除各国的语言有别外,同样在宗教信仰方面也有许多不同,有的国家还以某种宗教作为国教。我们出去旅游时,除了要了解各国的语言外,还必须要尊重当地居民的宗教信仰。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世界的宗教及其分布。

师:大家知道宗教是怎么产生的吗?

在人类发展的早期,生产力极其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不能理解,比如说,闪电雷鸣使人们恐惧,人们就想象还有一种比人更有力量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神”。同样,人们生活在阶级社会里,被压迫的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盼望自由、幸福,幻想能有位救世主来拯救他们,这救世主也是人们心目中的“神”。神是按人的需要,又按人的形象创造出来的,这正说明了不是上帝造人,恰恰是人造上帝。这就是宗教产生的基础。

宗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吸取了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民俗、经济、哲理等诸多要素,使自身更加完善,所以,宗教发展到今天,不能简单地视为迷信,而应看成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世界上有近一半的人信仰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我们来看一下它们的分布情况:

三大宗教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欧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师:有些地区宗教对一个民族甚至国家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大家最近关注的时政新闻,一个美国的电影,电影中涉及有损默罕默德形象的情节,于是很多国家掀起了反美浪潮,再比如挪威、瑞典、瑞士等国家的国旗上都有“十”字,都与他们信仰基督教有关,十字架是基督教的标志。师: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是什么教?传说中它的创始人是谁?

生: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

师:那你们知道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谁?穆罕默德。给大家介绍一下伊斯兰教的斋月及开斋节。伊斯兰教历的九月份为斋月,除儿童、老人、病人、孕妇外,穆斯林每天日出至日落禁止一切饮水和饮食,斋戒一个月;开斋节就是斋戒一个月后,庆祝斋功完成的节日,节日清晨,穆斯林沐浴盛装,汇集到清真寺参加节日会礼、团拜仪式。我们可不可以在夏季着短衣

短裤进人清真寺参观?为了保持清真的清洁,进入清真寺的穆斯林要注意衣着整齐、洁净,不露“羞体”,不袒胸露臂,不穿短裤、短裙。所以对于有宗教信仰的人,我们要尊重他的信仰。

三、三大宗教的建筑特色

看三幅宗教建筑图片。问:它们分别是哪种宗教代表性建筑?这些建筑各有什么特色?

佛教建筑以塔状建筑为其突出特征:伊斯兰教以穹隆状屋顶为其建筑特色,屋顶上通常有一弯新月;基督教以尖顶建筑为主,屋顶有十字架标志。

教学小结

布置作业

第三课世界大家庭

第三课时国家和地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世界上国家和地区的数量、国旗和国歌是国家的象征、国家与地区的区别、领土的组成部分及国界线的划定。知道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名称、地理位置及对应的大洲,并能在《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上找出它们的地理位置。知道国家间在陆地领土面积、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在地图上找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七大洲的分布,说明其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感受,大致了解国家、地区、领土、主权等抽象的概念。运用地图,找出大洲与国家、地区的对应关系,对世界一些主要国家能较熟练落实到地图。通过对图片、图表、文字材料的阅读分析和比较,感受国家间的差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任何国家的主权和领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思想情感和理念。

树立世界上的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的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名称、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应的大洲。

难点:国家与地区的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认识世界各国需要和谐相处、合作共赢。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呈现2012年伦敦奥运会入场式场景,然后提出问题:你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代表团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国际活动的直观画面使学生认识国旗是国家的象征的道理

1、国家和地区

呈现2012年伦敦奥运会颁奖仪式图片,问:颁奖时除了升前三名国家的国旗还要奏冠军国家的国歌,这是为什么呢?

活动1:国家与国旗连线。请学生打开图册认识部分国家的国旗,在教材48页图2-46上进行国家与国旗的连线。通过国旗与国家对应连线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的印象。

活动2:因赛场屏幕错误出现韩国国旗,朝鲜女足拒绝参赛;同为银牌,中国国旗却被挂在了韩国国旗下,中国人愤怒。讨论:朝鲜女足为何想拒绝参赛?中国人为什么愤怒?通过活动使懂得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国家主权、国家尊严神圣不可侵犯,国旗不能挂错。

活动3:展示伦敦奥运会奖牌榜,让学生在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上找到上述国家。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把一些国家的国名和空间位置对应起来。

活动4:台湾也参加了奥运会,它是以什么身份参加奥运会的呢?国家和地区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国家和地区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是否拥有主权(是国家在国际法上所固有的独立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权力)。介绍其它地区如克什米尔地区。

二、国界和领土

教师:国家与国家之间有国界,国界是人为划分的,下面我们来认识几种比较常用的划分国界的方法。

活动1:请学生认真观察教材49页4张图片,说出这些国家的国界是按什么来划定的?(河流、山脉、经线、纬线)

教师:国与国之间的国界线划分清楚了,一个国家的领土了就清晰了。

活动2:辨一辨:所谓领土就是一个国家的土地。通过活动和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明白领土的含义。

活动3:日本将中国的钓鱼岛“国有化”,你答应吗?通过活动懂得一个国家的领土主权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道理,同时进行情感教育:爱国,坚决维护国家的尊严。

3、国家间的差异

师:国界划分出了世界上的近200个国家,这些国家形形色色,各有各的国情和特色。接下来我们看看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着哪些差异。

活动1:读教材,说说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着哪些差异

活动2:读教材50页2-49图并结合世界政区图,说说这六个国家各自所在的大洲;记一记六个国家的陆地轮廓形状。

活动3:读教材50页2-50柱状图,说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哪些?分别位于哪个大洲?哪个大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最多?

活动4:分析“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收入”表,感知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打开《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观察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活动5:观察图2-51和图2-52,你有什么发现或感悟?通过活动进一步体会不同国家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4、国家间的平等

提问:奥运会的宗旨是什么?

师: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同场竞技体现了奥运会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是国际大家庭的成员,愿世界大家庭的成员没有任何歧视,都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谐相处、合作共赢。

教学小结

布置作业

人教版初三化学教案上册全套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剪羊毛》音乐说课稿(教学设计)

《剪羊毛》音乐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 《剪羊毛》是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歌曲。它是一首澳大利亚民歌,也是一首少儿歌曲。歌曲反映了牧场工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火热的劳动热情。歌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以欢快起伏的旋律和富有劳动生活的节奏,生动地展现了澳大利亚牧民在剪羊毛时的情景。第二乐段开始音区较高,旋律和节奏开阔舒展,使得欢快的劳动情景得到更为生动鲜明的表现。最后两个乐句重复了第一段最后两个乐句,它强调了“只有努力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这一哲理,并在艺术上给人以完整、圆满的收束。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好歌曲X X.X | XX XX | X X.X | X O‖这一基本节奏音型,用轻快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剪羊毛》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澳大利亚牧民的劳动生活,懂得“只有努力劳动才能换取幸福”的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1、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及其表现作用,能唱准确。 2、创编恰当的节奏表现歌曲的情绪。 四、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教师的思路,学生主要是运用了跟唱法、欣赏法和表演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沙锤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歌曲 1.师:同学们,有个很重要的节日就快到了? (学生答:五一国际劳动节)这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因为人们用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下劳动的人们。(课件1)学生练习,正确演唱附点节奏。 工人叔叔敲铁锤, 叮叮. 叮咚 农民伯伯割稻子, 嚓嚓. 嚓嚓 司机叔叔开汽车, 滴滴. 滴答 小同学们在扫地, 刷刷. 刷刷 (通过儿歌学习掌握附点八分音符) 2.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开展一次“音乐之旅”,让音乐带着我们穿越时空、穿越国界,到澳大利亚去认识那里勤劳的人们、感受那里的音乐。 (二)感受歌曲 1.澳大利亚简介,使学生对歌曲产生兴趣。 2第一部分旋律学习 3第二部分旋律学习 (三)教唱歌曲 1.下面就请大家跟着琴,看着歌谱学唱歌曲。(钢琴伴奏) 2.指导学生用“啦”带唱歌曲旋律。 (四)练唱歌词 1.现在老师来教唱歌词。 2.用听唱法练唱第一段;用接唱法练唱第二段;然后完整地唱一遍。

人教版初中化学新版教案(全册)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五、板书设计:

2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五、教学活动:

平面与色彩构成基础(教案)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 教案 时间:20XX年7月

平面构成(48学时) 第一周 绪论:构成设计概论——现代设计的造型基础训练 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对对学生讲解本课的性质、教学目的和内容,使之明白构成课训练对培养设计素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盲目的作业堆砌是本课常见的通病,首先是教学上目的的迷失,继之以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不知学了有什么用处。问题在课程概念不清,意义缺失。绪论课的任务就在于明确课程意义,界定教学内容,弄清教学目的,了解教学手段。 课时:4学时 教辅方式:讲解与电子课件(详见课件——构成设计概论)(2学时)讲解包豪斯学校的视频(1学时)图例欣赏——构成产生之前的艺术流派(1学时) 问题: 问什么会出现构成设计? 现代艺术设计以什么为基础? 设计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 三大构成在设计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第一部分:平面构成——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概论 一平面构成 二设计构成的分类 三平面构成所包含的元素 课时:2学时 教辅方式:教材结合课件的形式,先演示课件(1课时)(详见《平面构成概论》),其次提出问题:形态认知、形态构成、形态语义、形态表达,然后逐个解释,用范例讲解设计构成的分类以及平面构成包含的元素(1课时),让学生对平面构成有一个充分的理解。 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平面构成范畴?

平面构成解决的是设计中的什么问题? 平面构成里有哪些重要的元素? 作业:从日常生活中拍摄属于平面构成的画面若干幅,并总结出点线面在其中的位置 第二周 第二章平面构成中的形象 一. 定义 二. 形象的正负 三. 形象的分类 四. 形象的组合 五. 点、线、面的形象 课时:6学时 教辅方式:简单复习上次课的内容,分析部分学生的作业(1课时),然后演示课件(1课时)(详见《平面构成中的形象》);用软件讲解点、线、面的形态、分类及空间组合形式(1课时);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软件或手绘练习点、线、面的构成形式,认识各种形态(3课时) 问题: 举例说明平面构成中抽象形与具象形有哪些? 点、线、面有什么样的组合方式? 第三周 第三章形式美的法则 一. 调和 二. 对比 三. 对称 四. 平衡 课时:6学时 教辅方式:简单复习上次课的内容(30分钟),然后演示课件(1课时)(详见《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原则》);用软件讲解形式美的构成原则(2课时);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软件练习形式美的各种原则(3课时) 问题讨论(30分钟): 让学生回答哪些范图属于平面构成中的哪一原则?时间随机而定 作业: 通过课上讲解的形式美原理,运用软件、手绘或者摄影的方法完成3幅以点、线、面为基本元素的综合画面

新版人教版初中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胜利学校教学设计(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7年秋第一学期定稿 学科:化学; 任课班级:九年级; 任课教师:陈兴洪; 2017年9 月 1 日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意识到化学与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之间的联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强烈愿望。 3)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熟悉化学的重要价值 二、考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史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化学发展史 2、化学研究的对象 四、教学活动:

五、板书设计:

2 六、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二、考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学困点和易错点: 1、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 2、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3、对实验现象的描述 四、2课时 五、教学活动:

色彩构成课程教案

色彩构成课程教案

1666年进行了著名的色彩实验。他把太阳光用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束,同时,七色光束通过三棱镜还能还原成白光。这七色色带就是太阳光谱 光波的变化与光谱现象光的波长示意图 2.光源色、物体色、固有色 ⑴光源色 光源:宇宙间凡是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对地球而言太阳是最大的光源。 光源种类:白轵灯(代表晚上的光),火,太阳光、有太阳光时特有的蓝天的昼光,也就是带有蓝味的白光--也是常说的光源。 标准光源:颜色根据照射光源的性质而言而发生的变化,颜料色决定与照明光色。为了调色的准确性规定了标准光源,以在调制颜料和染料时使用。 光源色: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由于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叫光源色。 ⑵物体色 概念:物体色本身不会发光,光源色经物体的吸收,反射,反映到视觉中的光色感觉。凡是本身不会发光的色彩通称为物体色。

⑶固有色 概念:物体固有的属性在常光源态下所呈现出来 的色彩。图(1)、物体常态下产生的色彩。图(2)不同颜色的不透明物体对白色的不同吸收和反射作用 图(1)图(2) 3.色彩与色温 一般的物体在温度变化时都可产生色光及色彩的变化。 第二节色彩的生理原理 1.视觉的生理构造 人眼的形状像一个小球,通常称为眼球,眼球内具有特殊的折光系统,使进入眼内的可见光汇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含有感光的视感细胞和视锥细胞,这些感光细胞把接受到的色光信号传到神经节细胞,再由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枕叶视觉神经中枢,产生色感。

2.色彩的视觉研究(亦称三原感觉论) ⑴视觉三色学说 1802年英国物理学家杨格提出色彩视觉生理三原色的假说,后来法国物理学家赫尔姆霍滋补充了杨格的学说;提出在大脑皮质有与三种感色器官相应的三种特化结构。即“杨-赫视觉三色说”。“三色说”认为人眼视网膜的视锥细胞含有红、绿、蓝三种感光色素。 ⑵视觉四色学说 1874年德国生理学家赫林提出人的视网膜有三对视素即:白-黑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 ⑶总结 3.色彩的错觉与幻觉 ⑴正后像:在黑暗的深夜,先看一盏明亮的灯,然后闭上眼睛,那么在黑暗中就会出现那盏灯的影象,称正后像。 ⑵负后像:是神经疲劳过度所引起的,因此其反应与正后像相反。 ⑶同时对比:指眼睛同时受到色彩刺激时,色彩感觉发生排斥现象,具体表现如下几幅图: A、色相对比:同一种橙黄在深红中比在明黄中显得明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教学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仪器、药品 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的合金的资料。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 一、物理性质 1、共性: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汞是液体),有金属光泽,大多为电和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教高。 2、特性: 二、性质决定用途 三、合金 1、常见合金──生铁和钢。 2、常见合金的主要成份、性能和用途。 课后反思: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优质课【教学设计】音乐欣赏《打字机》_音乐_小学 教案、说课稿、试讲稿

音乐欣赏《打字机》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打字机》是人教版2013 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七彩的生活中的欣赏曲,是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在办公室打字的时候,听到打字机发出“嗒嗒”的ft键声以及换行的“叮”声,促发了他创作的灵感,以打字机作为打ft乐器,写下了这首名为《打字机》的管弦乐曲。乐曲为三段体(ABA)结构,乐曲诙谐有趣,表现出紧张忙碌的办公室里人们愉快工作的情景。 二.教学目标 1.欣赏管弦乐曲《打字机》,能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审美体验。 2.在听和律动表演的音乐活动形式中,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进而培养节奏感、表现力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加强对主题音乐的记忆,并能听辨出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区分音乐形象,划分音乐段落。能够掌握乐曲的三段体曲式结构。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听辨音乐主题和乐曲基本曲式结构 难点:感受与表现不同主题的音乐形象。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铃鼓、沙锤、三角铁、响板等 五.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师生音乐问好) (二)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来一场穿越之旅,看看十九世纪的人们工作的场景,先来通过一部动画了解一下吧!(播放动画视频) 师:它是谁?请你说。 生:复印机电报机打字机……

师:它到底是谁呢?一起来看。这是一台老式的打字机。为什么说是老式的呢?因为每打完一行之后都会用手把打字机头推回原处进行倒机,你们看到了吗? 师:它长什么样子。 生:象电脑的键盘。 师:在刚才的音乐中你听到了哪些有趣的声音呢? 生:叮叮 师:叮是什么声音呢? 生:铃声 师:每当打完一行换行时,机器会自动发出一个铃声—“叮”,提示打字员要换行了。 师:还有什么声音? 生:嚓 师:是的,当打完换行时需将机头倒回左边,这时会发出“嚓”的倒机声。 生:打字时嗒嗒嗒 师:打字敲打键盘时发出的‘嗒嗒嗒’的打字声, 师:现在请大家边看边模仿打字员的动作(播放动画视频:课件2) 师:我的文件打完了,你们呢? 师:打字机发出这么多有趣的声音,那你知道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吗?猜猜看 生:打字机 师:真聪明,你和作曲家的想法很接近,这首乐曲作曲家给取了个名字:打字机(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现在打字机已经被电脑所代替,同学们很少能见到它们了。但在电脑诞生之前,打字机的作用可大了,19 世纪美国的办公大楼中处处传出打字机的声音。美国作曲家安德森就是从打字机富有节奏的音响中获得灵感,创作出了一首世界闻名的管弦乐小品——打字机。我们一起来认识安德森,美国作曲家、指挥家,除了《打字机》之外,我们欣赏过的《跳圆舞曲的小猫》都是他创造出来的。他的代表作品还有《号手的节日》、《兰色探戈》、《调皮的小闹钟》等,安德森擅长创作轻巧的乐队小品,深受广大听众所喜爱。(安德森简介)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免费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色彩构成》教案分析

《色彩构成》教案 教师:郑宇明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本课程通过逻辑的教学向学生全面讲授色彩和色彩构成的科学规律以及色彩美学方面的知识,通过系统的作业练习使学生对色彩理论有一定的了解,对色彩的感受和喜好有科学的认知,在实践中创造性的应用色彩。 能力目标:使学生正确认识与理解色彩和色彩构成基本知识,理解色彩的范畴、色彩属性、色立体以及色立体在设计中的应用。把握色彩混合的一般规律以及在设计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自己对色彩对比的进一步理解,了解配色的目的、方法、原则以及在设计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自己应用色彩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使学生了解色彩的表情与色彩的象征的一般规律,把握色彩对比的一般规律以及在设计和生活中应用。通过配色训练,提高自己对色彩对比的进一步理解和应用色彩的能力。 教学过程:(具体步骤) 逐步完成色彩构成中色块的对比练习,以及画面的整体视觉效果的配色训练。 1、对色彩的理解与认知; 2、具有一定的运用色彩设计的能力; 考核和成绩评定 考核形式为课堂问答和色彩构成作品的设计。考核成绩百分制,其中分为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学期总成绩,主要是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画面效果的质量、色彩表达能力及表现综合评分。 教学内容: 一、导入 认识色彩《色彩构成设计》P1 每天清晨,一睁开惺忪的双眼,色彩就会扑进你的眼帘。温馨的床上用品、优雅的室内环境,别具风格的墙壁装饰、得体的服饰、自然景观中的蓝天白云、红花绿叶等,使我们的世界五彩斑斓,到处充满生机。 我们之所以能够感觉到这些物体的存在,是因为可以看到它们的形,而不同的形又是由不同的色伴随着同时出现的。试想,如果我们周围都统一在一种色彩里,那还有什么视觉可言?就像在白纸上用百颜色画东西,是什么也看不出来的。因此,有色才能看到形的道理是十分清楚的。 初升的太阳给大地带来了光明,一切都显得那么美丽、透彻。当夜晚来临,世界一片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

学校 科目:化学 年级:九年级 教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说课稿

《七子之歌——澳门》,说课稿 一、说教材: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第13册的第一单元中歌曲《七子之歌——澳门》,欣赏并学习<<七子之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了解歌曲中蕴含的爱国情感和回归祖国的激动心情. 教材分析:七子之歌是《澳门岁月》主题歌,它反映了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歌词选自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全曲分为三部分:1,天真可爱的童声独唱,倾诉“不忘生母”的无限深情。2,中间的高潮合唱声部重复演唱“三百年来........”达到全曲高潮。3,最后反复吟唱“我要回来”反映澳门同胞迫切回归的依恋之情和爱国心。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演唱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初步感受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的音乐特点,能从对比的角度去了解澳门。澳门的人文和环境学生在小学已经有所了解,所以本节课的内容从政治上让学生去理解,体会统一和分裂的优劣。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和创造能力 3 情感目标:新课程的目的和要求很多,但不会远离情感和审美(虽然我喜欢用教育实用做解释),对一首歌曲的理解除旋律的听觉外,还要去理解歌词的内容,歌词和旋律的完美结合是歌曲强生命力的保证。 4 技能目标: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选择不同的唱法,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改变速度、力度、音域、情绪等等)来阐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让自己的歌声更富有表达力和感染力。 三、说重难点的解决:1、通过多种体验,加深对不同作品情感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理解。2、认识弱起拍在乐曲情感表达中的作用。3、通过歌曲的演唱处理,表达歌曲的内涵。.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将情感加以融入,怎样让学生唱好<<七子之歌>>,如何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澳门回归时,国人的激动心情. 三、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程度,我认为学生学习本课的难点是:fa与mi的半音关系。我解决的方法是通过游戏如:听音连线、射击打靶等练习为突破口,游戏中掌握知识最终解决难点。 四、教具:为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兴趣性、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钢琴、等教学工具。 五、说教法:依据课程标准和低年级学生自律性差、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合作探究法、快乐教学法、直观等教学方法,运用引—激—拓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创造为目的”的教学原则,发展学生能力。本课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就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展示给各位老师: 六、说教学过程:1) 情景导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为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作了精心设计,制作了PPT,将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起来,以媒体为手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把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于音乐实践中; 2)学唱新歌; 3)共同探究。针对学生的聆听于七子之歌的演唱,共同讨论或小组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你听完后有什么想法? 3]歌曲所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七、教学反馈:这堂课的教学中,学生积极配合老师完成所要学习的内容,学习《七子之歌》更加深了他们的爱国情怀,以及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意境.但是学生对于音乐乐理知识了解不够,给教学过程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只有从其他方面来引导学生了解乐理知识,并深刻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 《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聆听歌曲《东方之珠》、《鼓浪屿之波》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理解其特区人民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愿望。【能力培养】:体会音乐作品所要求的情绪或情感,聆听《鼓浪屿之波》能够想象音乐的意境,并体会歌曲要表达的内容。【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对历史性歌曲的热爱。 重点:了解歌 / 乐曲中的主题思想的掌握。难点:乐曲的背景简介、及分析乐曲的内涵特点了解。 教法:讲解法、讨论法分析法 板书设计:《东方之珠》:1、作者简介:罗大佑; 2.乐曲中背景的介绍和分析乐曲。 《鼓浪屿之波》:1.作者简介:张藜; 2.创作背景的讲解;3.分析作品了解歌曲的描写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本节课学习七子中的另一个地方——香港。我们都熟知这个美丽的特区城市,它是一个生活水平很高的大都市,但是它的经历确是辗转曲折,有百年沧桑的历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由香港的百年沧桑的历史引入。跟随教师直接进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东方之珠》 1、介绍背景:《东方之珠》是台湾作曲家罗大佑的代表作,并由作者本人首唱。歌曲倾吐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心声。为带《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补充段的单二部曲式。 2、初次播放,感受音乐: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两个乐段的旋律基本相同。两个乐段中的第一乐句,相对地说,都比较平稳。然而,其第二乐句,开始时是连续的同音重复,紧接着便八度大跳转入低音区。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

人教版 初三化学教案 上册全套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 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叫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变化; 实验3、4有一个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时生成了其它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除了生成其它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叫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 小结: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本质区别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全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规范教学过程,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关注后进生的成长,完成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任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并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共两个教学班,其中九(3)班班学生学习习惯较好,成能力强些,而九(4)班大多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自觉性比较差,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分化十分严重,尖子生太少,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总体来看,两极分化还是较严重,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还注重保护学生学习和积极性,并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内容共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介绍了金属和金属材料的有关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用途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重点是铁、铝、铜和合金的重要性质、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关含杂质物质在方程式中计算的问题。 第九单元《溶液》有三个课题,先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然后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性,接着再从定量的角度认识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是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介绍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介绍了盐和化肥,并对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分离提纯物质及化合物的分类等内容进行总结。重点是酸碱盐的反应规律和条件及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运用。

优质课【教学设计】《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 教案、说课稿、试讲稿

《寻找生活中声音》教案设计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 一年级上册 课题: 《有趣的声音世界》 教学内容: 1. 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 学习歌曲《大雨和小雨》。 3. 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教学目标: 1. 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 能创造几种声音; 3. 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教学要求: 1. 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2. 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声音(非常规音源); 3. 会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重点与难点: 对声音的联想。学生虽然对生活中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教师应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策略: 1. 创设意境,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歌曲。 2. 引导学生乐于参与创编活动,积极与他人合作。 教学教具: 1. 钢琴 2. 从生活中采集的各种声音的录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欣赏乐曲《森林狂想曲》。 设计说明:(有关大自然中声音的乐曲,对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新课标要求体现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

二、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 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出耳朵。 (1) 谜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的见,相互难见面。每位同学开动 脑筋仔细、认真地想一想。 师:对,耳朵的主要作用就是听辨声音的。那现在老师就要考考同学们的小耳朵是不是很灵?请一听一好! 设计说明:(用猜谜语的形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声音,激发学习兴趣。) 2. 播放三组不同的声音,生分别进行听辨、模仿。 (1)师播放来自城市中的声音 (2) 然后播放来自森林中的声音 (3)最后播放来自乡村中的声音 3. 生交流在生活场景中可能听到的别的声音,引出雨声。 4. 让学生区分大雨和小雨的强弱。 三、学习歌曲:(20 分钟) 1. 欣赏歌曲flash,让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 2. 按节奏读歌词,同事用手拍节奏。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说明 色彩构成与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合称为设计的三大构成,是设计的各门学科的基础课程,在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的: 《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从理性的角度和色彩美学、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的高度为各艺术设计专业提供色彩设计的理论依据和指导。通过对色彩构成基本规律的学习,掌握色彩在构成关系上的科学原理,明确使用色彩的目的性和功能性,以及了解相关色彩组合,变化的基本规律,通过色彩构成作业,进而强化理性认识,为设计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重点: 色彩的构成原理,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及色彩的心理象征意义。此部分重在操作,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增强对色彩的构成规律及色彩的心理意义的认识与理解。 本课程重难点: 色彩的心理。色彩的心理涉及到了物理学、生理学、美学及心理学,是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与把握,但色彩的心理因素却在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一部分重要理解,以色彩的表现创作为辅助,最终达到让学生对色彩的心理意义的理解与掌握。 第二部分学时分配 课时:51节

注:学时分配及内容将根据实际情况而有所调整。 第三部分讲授部分 第一单元色彩的物理理论【知识要点】 1.色彩产生的原理。 2.色彩的表示方式。 ★孟塞尔色立体。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科学地理解色彩产生的原理。

⒉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辨别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色彩观,使其在具体的设计活动中具有分析色彩现象和科学地运用正确的色彩理论进行设计的能力。 【重点、难点】 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对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的理解与运用。 第二单元色彩的分类与特征 【知识要点】 ⒈色彩的分类。 ⒉色彩的基本属性。 ⒊色彩的混合。 【能力目标】 ⒈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对色彩的分类有一个系统的理解。 ⒉从新的层次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 ⒊理解色彩混合的几种类型并能独立完成相关作业。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色彩观,使其在具体的设计活动中具有分析色彩现象和科学地运用正确的色彩理论进行设计的能力。 【重点、难点】 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对几种类型的色彩混合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第三单元色彩与心理 【知识要点】 1.色彩的视知觉现象。 ⒉色彩的情感与思维。 【能力目标】 ⒈通过学习让学生对色彩的对比、色彩的适应、色彩的稳定性、色彩的易见度、色 彩的膨胀与收缩、色彩的前进与后退、色彩的错视现象的理论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 ⒉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对色彩的情感、色彩的性格与象征、色彩的联想、色彩的味觉、嗅觉的联想、色彩与形状、色彩的音乐感的理论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 【素质目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举例说明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列举实验的注意事项; 3、说出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概述操作要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说出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遵守实验室规则的良好意识; 2、通过对化学家们研究过程的了解产生探究的欲望;

3、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仪器的识记; 2、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教学难点】 滴管的使用。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内容,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了解实验室实验规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药品的贮存 教师:准备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 附: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播放视频】中国科学家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新闻片段。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的,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一、认识我们的化学实验室 带领大家认识我们的化学实验室。 【播放视频】憨豆先生的故事。 【总结】遵守实验呈规则是成功实验的关键。 【简介】实验室规则: 1. 了解实验要求,熟悉实验步骤; 2. 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如实记录; 3.严禁在实验室喧哗、打闹; 4.严禁在实验室吃食物或尝药品味道; 5.废液不能倒入水池,应倒入废液缸。 【简介】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注意事项】1、酒精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灭。 2、割伤:用3%的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优质课【教学设计】白鸽_音乐_小学 教案、说课稿、试讲稿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白鸽》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 三年级上册 授课课型: 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设计思路: 《白鸽》是一首捷克民歌,C 大调,四二拍,二声部轮唱歌曲。歌曲节奏规整,旋律清晰流畅,表达了对白鸽的喜爱之情,也呼吁我们要维护和平,共建和谐家园。 在整个教学中,我设计了趣味节奏导入——学习歌谱——学唱歌曲——轮唱歌曲——创编等教学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歌曲的旋律总在学生的耳边回响,达到了熟练表现轮唱歌曲的目的。感受轮唱的演唱形式,层层解决重﹑难点。既符合三年级学生好奇、乐于挑战的特点,又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促进了师生、生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C 大调音阶并能准确唱准,指导学生以愉快的情绪,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白鸽》。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体会﹑分辨轮唱的演唱形式,并能参与轮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歌曲的学唱,呼吁学生要有维护和平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轮唱的演唱形式。 难点:衬词“咕咕”运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两个“窗台上”唱对音准。教学准备: 钢琴纸杯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壱、趣味节奏导入 1、给小纸杯起名,“t a”、“t i t i” 师:今天的音乐课堂上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是什么? ....... 平时我们都用它来干什么呀?今天,我们的纸杯要变一变。。。新名字叫“t a”...... 2、变换节奏小游戏 老师变换节奏,生读。学生变换节奏,生读。 3、纸杯难点练习节奏型

[设计意图:运用法国人艾米里—约瑟夫·契夫的节奏名称,趣味节奏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从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解决了歌曲的节奏问题,更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去。] 二、学唱歌曲 1、师范唱,了解歌曲内容,引出课题 歌曲都唱了些什么? 师范唱。 板书《白鸽》 2、再次欣赏,体会歌曲的情绪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3、发声练习,用小办法帮助孩子找歌唱的感觉。 4.学唱歌谱 1、唱c 大调音阶 12 34|56 71|17 65 |43 21| 2、画旋律线跟唱歌谱 3、处理歌曲 4、完整的演唱歌谱 [设计意图:落实教学目标要求,认识C 大调并能准确演唱,自然过渡到根据音阶级进谱写的旋律,划旋律线,视唱歌谱,处理歌曲,并解决问题。] 三、填词唱 1、轻声跟唱歌曲,歌唱的状态。 2、渐弱处理。 3、弹性,感受着唱。 4、渐弱处理。 5、比比看。 6、完整演唱。 [设计思路:通过歌曲细致的处理让学生正确表达情感并演唱。] 四、轮唱歌曲。 1、欣赏二声部轮唱《白鸽》 2、发现二声部轮唱特点 3、师生合作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