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语用学的历史回顾兼论我国语用学理论研究的现状

汉语语用学的历史回顾兼论我国语用学理论研究的现状

汉语语用学的历史回顾兼论我国语用学理论研究的现状
汉语语用学的历史回顾兼论我国语用学理论研究的现状

2002年第3期总第110期

外语学刊

F OREIGN LA NGU A

G E RESEARCH

2002,l 3Serial l 110

收稿日期:2001-08-22

汉语语用学的历史回顾兼论我国语用学理论研究的现状

徐 鹏 马 涛

(苏州大学,苏州215006)

提 要: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要地回顾汉语语用学的历史,指出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对语言运用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两千几百年前的中国。汉语语用学,是总结我国古代的汉语语用思想和语用论、借鉴现代的西方语用学理论发展起来的,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第二部分通过讨论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0的标准、跨文化言语交际中可否保持自己的文化习俗和思想感情等问题,来看我国语用学理论研究的现状,指出目前一些语用学理论往往经不起推敲,有必要加以剖析,以促进语用学理论研究健康地向前发展。

关键词:汉语;语用学;历史;现状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2)03-0044-08

11 引言

语用学,作为语言学中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的历史只有三十年左右的时间;然而,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对语言运用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两千几百年前的中国和古希腊、古罗马。本文试图简要地回顾一下汉语语用学的历史,并通过对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0的标准、跨文化言语交际中可否保持自己的文化习俗和思想感情等问题的讨论,来看我国语用学理论研究的现状。

21 汉语语用学的历史回顾

自古以来,我国许多先贤学士谈论过说话作文时要注意听读者的心理,注意对方的身分,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注意说话的适量性和适当性,等等,对语言运用问题发表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我国古代这些语用思想和语用论,是我国的一宗宝贵的学术遗产,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整理。汉语语用学是总结我国古代的汉语语用思想和语用论、借鉴现代的西方语用学理论发展起来的,有着自

己鲜明的特色。

211 汉语语用思想

在我国两千几百年前的先秦时期,百家争鸣,著述勃兴,学术空气十分活跃。先哲们纷纷对各种问题发表见解,当然对语言运用问题也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对语言运用时要注意语言环境的问题,孔子就曾多次提到过。譬如,5论语#乡党6云:/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0这里是指说话要注意场合。5论语#乡党6又云:/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

如也。0这里是指说话要注

意对象。5论语#季氏6云:/言未及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0这里

是指说话要选择时机。对语言运用时要注意话语适量性和适当性的问题,古人多次提到过。譬如,5仪礼#聘礼记6云:/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05周易#艮6云:/言有序,悔亡。0这里是指说话要注意分寸。5墨子#经上6云:/辩

#

44#

胜,当也。05墨子#经下6云:/谓、辩无胜:必不当;说在辩。0这里是指说话要注意适当性。

先秦时期,语用思想,流派纷呈。5周易6中的占筮,诸子百家的/辩学0、/名学0、/言意论0、/谬误论0等,都体现了先哲们对语言运用问题的光辉思想。譬如,/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0(5墨子#小取6),表明了墨家辩学的语用思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0(5论语#子路6),反映了儒家名学的语用思想;/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0(5庄子#天道6)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0(5庄子#外物6),体现了道家注意言外之意和重视言语意义的语用思想。

212 汉语语用论

此后,我国古代文人不断地对前人的语用思想加以整理,使之初步系统化,形成了自己的语用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艺创作理论、修辞学理论等,呈现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在这些理论中,不乏对语言运用问题的论述。宋齐梁时期的刘勰就是当时研究汉语语言运用的杰出代表。刘勰在其巨著5文心雕龙6中,主要提出了文艺创作理论和修辞理论,但也大量地讨论了语言的实际运用和功能,记录了口语活动。钱冠连在其5汉语文化语用学6一书中,参照西方语用学中的一些重要课题,把刘勰的语用论分为以下四个方面:语用隐意(语用含义)、语用原则、语用策略和篇章联结。(钱冠连,1997:46-60)钱冠连在博引刘勰的有关言论后,条分缕析,认为刘勰的/隐者也,文外之重旨者也;,,隐以复意为工0/和现代语用学里的implicature 的含义几乎如出一辙0(钱冠连,1997:52);把刘勰的语用原则和语用策略分别归纳为五条和三条1;认为刘勰对/篇章联结0问题的论述/非常完整而丰富、精到0(钱冠连,1997:57)。钱

冠连特别指出:/刘勰的语用观尤其独特的两点是,语用原则中有一个美学原则,篇章联结中有语助词的连贯作用,这两点是国外语用学所绝无而我们汉语文化所仅有的。0(钱冠连,1997:60)

我国古人的这些语用思想和语用论,是汉语语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13 汉语语用学

一百多年前,马建忠借鉴和运用西方语法理论,写出了我国第一部汉语语法著作)))5马氏文通6。从此,我国汉语学界就不断以此法来研究汉语语法,把西方语法理论中的一些成分,系统地用于汉语语法的描写o。

许国璋在摘译英国分析哲学家奥斯汀(J.L.Austin)的5论言有所为6?时,已开始把西方语用学的一些要点介绍给中国读者。1980年,5国外语言学6杂志开始系统地介绍西方的语用学。从此,我国以较快的速度,不断引进西方语用学的新理论和新观点。这对我国的汉语、特别是汉语语法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82年,胡附、文炼在5中国语文6杂志第3期上首先发表了5句子分析漫谈6一文,倡导三个平面(句法、语义、语用)语法观,明确提出/语序所表达的有的属于语义,有的属于语法,有的属于语用0,开始把/语用0纳入汉语语法的研究范围,从而在汉语界引发了关于语法三个组成部分相互关系的讨论,如范开泰的5语用分析说略6(5中国语文61985第6期)、施关淦的5关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6(5中国语文61991第6期)和范晓、胡裕树的5有关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几个问题6(5中国语文61992第4期)。金立鑫的5/把OV 在L 0的语义、句法、语用分析6(5中国语文61993第5期)、周小兵的5论现代汉语的程度副词6(5中国语

#

45#1o?1英2奥斯汀,1979,论言有所为,许国璋摘译,5语言学译丛6(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言学情报研究室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14页。

张志公指出:/我们的语法学至今很不成熟,主要缺点是不完全符合汉语的特点,或者说,基本上不符合汉语特点。0(闲话语言,5扬州师院学报61980第2期,67页)/从5马氏文通6直到今天,对汉语语法的研究,从概念、术语到方法,基本上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所引进的这些东西,不论是对某种语言的语法的具体论述,或者是对于一般语法理论的探讨,都没有或者很少把汉语考虑在内,没有把汉语作为建立理论的基础。而汉语在世界各种主要语言中,具有较大的特殊性。0(关于建立新的教学语法体系的问题,5教学语法论集6,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63页)

五条语用原则是:第一,对语用曲隐的原则是:/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体要与微辞偕通,正言共精义并用。0(/徵圣第二0)/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0(/谐隐第十五0)第二,语言运用的质的要求:忠与信。第三,语言运用的量的要求:/辞剪荑稗0(/诠赋第八0)即文字需要剪裁浮辞。第四,语言运用方式的原则:/辨洁为能,明核为美。0第五,语言运用的美学原则。三条语用策略是:第一,宜言(话说得适当)、允(得体而恰当)、允集、有度、不要择言(过头)、体浮。第二,说话的文采与内容须配合。第三,语言运用的策略要乘一总万、通变追新。

文61995第2期)、陆丙甫的5从语义、语用看语法形式的实质6(5中国语文61998第5期)等论文,从三个平面分析了汉语语法中的一些问题。邵敬敏的5汉语语法的立体研究6(2000,商务印书馆)一书中的立体研究,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进行了交叉研究。马庆株的5结构、语义、表达研究琐议)))从相对义、绝对义谈起6(5中国语文6 1998第3期)一文,认为结构、语义和表达三个平面的提法,比起现在影响更大的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的语法研究的提法概括力更强。

198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设立了/汉语运用的语用原则0课题组。该课题组致力于运用国外语用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汉语语法和语用法,出版了5语用研究论集6(1994,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沈家煊的5/差不多0和/差点儿06(5中国语文61987第5期)、5/判断语词0的语义强度6(5中国语文61989第1期)和5正负颠倒和语用等级6 (1992,5语法研究与探索6七,商务印书馆)三篇论文,用语用原则对汉语语法中过去难以解释的现象做出了系统的解释。

范开泰的5省略、隐含、暗示6(5语言教学与研究61990第2期)、施关淦的5关于/省略0和/隐含06(5中国语文61994第2期)、徐赳赳的5多动词小句中的零形式6(5中国语文61993第5期)、袁毓林的5谓词隐含及其句法后果)))/的0字结构的称代规则和/的0的语法、语义功能6(5中国语文61995第4期)等论文,从语用的角度,对汉语语法中常见的省略和隐含现象加以考察。

在对汉语歧义句的研究中,王建华的5语境歧义分析6(5中国语文61987第1期)一文,把语用因素造成的歧义,跟句法、语义层面上的歧义区分开来。张伯江的5疑问句功能琐议6(5中国语文6 1997第2期)一文,用共时的语法化观点,从句法、篇章-语用的关系着眼,来辨析疑问句中的几个主要问题,揭示形式和表达之间的错综关系。王弘宇的5/一边A,一边B0的内部语义关系分析6(5中国语文61997第2期)一文,通过对/一边A,一边B0格式的语义、语用特点的分析,说明语序选择的条件限制。袁毓林的5论否定句的焦点、预设和辖域歧义6(5中国语文62000第2期)一文,通过对否定的辖域、焦点和预设等概念的讨论,得出结论说,否定句没有辖域歧义,也没有语义模糊。杨亦鸣的5试论/也0字句的歧义6(5中国语文62000第2期)一文,指出/也0字句的歧义就其本质而言是语用平面上的歧义,与语法范畴关涉不大。

沈家煊的5不加说明的话题)))从/对答0看/话题)说明06(5中国语文61989第5期)一文,通过汉语会话结构中/邻接对0和语气词的分析,对句子/话题0和/评述0的划分提出了新的看法。袁毓林的5话题化及相关的语法过程6(5中国语文61996第4期)一文,探讨了话题化跟名词化、同指名词代词化或删除等汉语语法过程的关系。

沈家煊的5/语用否定0考察6(5中国语文6 1993第5期)一文,对汉语中的/语用否定0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描写和讨论。史金生的5表反问的/不是06(5中国语文61997第1期)一文,从形式和语用功能两个方面,对汉语中表提醒和表确认的两类反问的/不是0的差异进行了研究。郭继懋的5反问句的语义语用特点6(5中国语文61997第2期)一文,从语义语用的角度,对汉语语法学界对于反问句的意义、作用的现有认识上的缺陷,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张旺熹的5/把0字结构的语义及其语用分析6 (5语言教学与研究61991第3期)、胡明扬的5现代汉语词类问题考察6(5中国语文61995第5期)、吴为章的5语序重要6(5中国语文61995第6期)、徐赳赳的5篇章中的段落分析6(5中国语文6 1996第2期)、马真、陆俭明的5/名词+动词0词语串浅析6(5中国语文61996第3期)、文炼的5谈谈汉语语法结构的功能解释6(5中国语文61996第6期)、祖人植、任雪梅的5/毕竟0的语篇分析6 (5中国语文61997第1期)、项开喜的5汉语重动句式的功能研究6(5中国语文61997第4期)、李讷、安珊笛、张伯江的5从话语角度论证语气词/的06(5中国语文61998第2期)、刘丹青、徐烈炯的5焦点与背景、话题及汉语/连0字句6(5中国语

# 46 #

文61998第4期)、徐盛桓的5疑问句探询功能的迁移6(5中国语文61999第1期)、方经民的5论汉语空间方位参照认知过程中的基本策略6(5中国语文61999第1期)、陆镜光的5句子成分的后置与话轮交替机制中的话轮后续手段6(5中国语文62000第4期)等论文,分别用语用学的原理,对汉语语法中各个层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以上研究,是把语用学限制在研究语用法和语法(句法)的关系这一个规定的范围内。沈家煊指出:/这样严格地限制语用学的研究范围可以把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一般的功能主义语言学区分开来,从而保持住(按另一种观点也许是不利于)语用学作为语言学一个独立分支的地位。结合汉语语法开展的语用研究一方面拓宽了汉语语法研究的范围,从对汉语语法事实的描写提高到对语法事实的解释,-语法化.的研究又把语法的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结合起来,对汉语语法研究的深入有很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又可以从汉语的角度对主要建立在西方语言基础上的语言学理论加以验证,修正和补充。0(沈家煊,1996:3)

当然,汉语界也对语用学理论进行研究,如施关淦的5关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6(5中国语文61991第6期)、范晓、胡裕树的5有关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几个问题6(5中国语文61992第4期)、廖秋忠的5篇章与语用和句法研究6(1994,5语用研究论集6。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杨成凯的5语用学理论基础研究6(1994,5语用研究论集6。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陆丙甫的5从语义、语用看语法形式的实质6(5中国语文61998第5期)、马庆株的5结构、语义、表达研究琐议)))从相对义、绝对义谈起6(5中国语文61998第3期)等论文,对语用学和语义学、句法学的分界这一重要理论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马希文的5跟副词/再0有关的几个句式6(5中国语文61985第2期)、方梅的5汉语对比焦点的句法表现手段6(5中国语文6

1995第4期)等论文,用/预设0的概念来分析汉语语法。

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开始注意语用研究,如常敬宇的5语境和对外汉语教学6(5语言教学与研究61986第2期)和鲁健骥的5状态补语的语境背景及其他6(5语言教学与研究61992第1期)两篇论文。

顾曰国的5礼貌、语用与文化6(5外语教学与研究61992第4期)一文,追溯了汉语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并根据礼和礼貌的联系归纳总结了五条礼貌准则1;以五条准则为基点,对汉语和英语o中的礼貌现象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它们在文化上的差异。1991年,濮侃、庞蔚群、齐沪扬出版了5语言运用新论6一书。此书运用语用学的一些原理,对语言运用现象进行了多侧面多层次比较全面的研究,既有对语言传统理论和方法的继承和发扬,也有很多对新理论、新方法的探讨,甚至讨论了建立独立的科学的语境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陈望道指出:/一般语言学的理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能,或者说很少能充分地、正确地概括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历史极其悠久,既丰富又发达的汉语事实和规律。0(陈望道,1978:114)

1997年,钱冠连的5汉语文化语用学6一书问世。此书是国内外第一部以汉语文化为背景的语用学专著。它的构建体系,和以英语文化为背景的语用学同中有异。它主要论述语境干涉、附着于人的符号束的参与、智力干涉、语用原则与策略、语用的体现关系、窄式与宽式语用学,以及语用学也可以称为/人文网络言语学0。正如王宗炎在为该书作的5序6中所指出的,/本书有丰富的汉语材料,国外的语用学著作与它是无可比拟的。0季羡林指出:/用中国文化的眼光看待汉语,这不仅是为了中国,而且是为了世界。东方文化一定会将人类的文化提到更高的水平。0?汉语语用学的雏形已经形成,并正沿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

#

47#1o?转引自姚亚平的5当代中国修辞学6,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5中国文化语言学丛书6总序0,5页。

主要是英国语言学家利奇在其1983年出版的5语用学原则6(Principles of Pragmatics)一书中提出的六条礼貌准则:(1)得体准则(T act maxim)减少表达有损他人的观点。1)尽量少让别人吃亏;2)尽量多使别人得益。(2)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1)尽量少使自己得益;2)尽量多让自己吃亏。(3)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 m )1)尽量少贬低别人;2)尽量多赞誉别人。(4)谦逊准则(M odesty maxim )1)尽量少赞誉自己;2)尽量多贬低自己。(5)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1)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2)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6)同情准则(S ympathy maxim)1)尽量减少双方的反感;2)尽量增加双方的同情。

五条礼貌准则是:11/自卑而尊人0(5礼记#曲礼上6)与贬己尊人准则;21/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0(5管子#五辅6)与称呼

准则;31/彬彬有礼0与文雅准则;41/脸0/面子0与求同准则;51/有德者必有言0(5论语#宪问第十四6)与德、言、行准则。

的道路稳步地向前发展。

31我国语用学理论研究的现状

我国语用学理论研究的现状,是一个大题目。本文不准备对此详加论述,只试图通过/窥豹一斑0的方法,从对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0的标准、跨文化言语交际中可否保持自己的文化习俗和思想感情等问题的讨论,来看我国语用学理论研究的现状。

目前一些语用学理论往往经不起推敲,但却广为流传,有必要加以剖析,以促进语用学理论研究健康地向前发展。

311跨文化言语交际的/语用失误0的标准

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0,是目前我国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理论问题。判断/正0和/误0,必然有一个标准。那么,判断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0的标准是什么呢?首先,让我们看看我国一些语用学研究者是怎样判断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0的:

(1)一位英国女教师对她的一位中国女学生说:/Oh,w hat beautiful handw riting!0学生听到表扬,感到不好意思,连忙说:/No,no,not at all. You are joking.0女教师听她这样一说,就不再说话,耸了耸肩膀走开了。

这个例子说明,教师和学生在遵守合作原则上有差异。那位英国女教师首先考虑的是/质0的准则,她说的是真话,而且言出有据;而学生在应答中强调了礼貌原则,把/质0的准则丢开了,因为她对自己书法的否定是不真实的。结果,双方应共同配合和遵守的合作原则受到干扰,教师的真话学生没有当真,于是教师不高兴地走开了。0(何自然,1988:72)

例(1)中的对话,多年来被广为引用,在中国语用学界很有影响。此例作者认为英国女教师/说的是真话,而且言出有据0,而认为中国女学生/对自己书法的否定是不真实的0,是/言不由衷的0、/莫名其妙的0、/粗鲁的0(何自然,1988:96), /显然是一种语用失误0(何自然,1997:183)。这种评论似乎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倾向性。众所周知,英美人喜欢用诸如beautiful,fantastic,fasc-i nating,great,immensely,v ast,w onderful等夸张词语,因此说这位英国女教师/说的是真话,而且言出有据0,似乎缺乏根据,没有什么说服力。作者既说中国女学生/强调了礼貌原则0,又说她/粗鲁0,这种自相矛盾的评论,无法自圆其说。连英美人士都认为中国女学生的回答并无不可,那么中国人自己批评该女生/粗鲁0,说/显然是一种语用失误0,就大可不必了。如果英国女教师听到如此回答后真的不高兴了,那只能说明她对中国的礼貌文化不甚了解,应该善意地向她介绍汉民族的谦逊习俗才是。相反,如果英国女教师来中国前了解汉民族的谦虚习俗,她就会理解中国女学生的回答而不会不高兴,也就不会产生误解,那么,这一对话就不适合做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0的例证。

(2)外国客人:你的工作做得很好。

中国服务员:不,我的工作还有很多缺点。

,,/中国服务员0没有以对方为中心,没有从对方(一位外国客人)是否能接受自己的话语的角度去说话,说对方认为有礼的话,而是以自我为中心,从自我的角度即以自己中国式的礼貌方式去说话,结果说话失礼,令人不悦。(何恒幸, 1994:7-8)

例(2)的评论恐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其一,这位/外国客人0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是黄种人,还是白种人,是海外华人,还是其他裔人,都没有交代清楚,交代不交代大不一样,不同文化的人对中国服务员的回答的反应也就不同;其二,对话双方讲的是汉语,还是外语,也未交代清楚,只能认为双方说的都是汉语,那么中国服务员用汉语按照中国文化习俗的回答,何错之有?其三,指责这位中国服务员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用汉语说/不,我的工作还有很多缺点0是/失礼0,人们不禁要问:/中国服务员失的何国之礼?0;其四,此例作者在说/以对方为中心0时,是否考虑到会话双方互为对方,如果那位外国客人/不悦0,说明这位外国客人没有/以对方(即中国服务员)为中心0,作者心目中的/对方0究竟指的何人,实在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其五,作者说/令人不悦0,是令这位外国客人/不悦0,还是令作者自己/不悦0?如果前者/不悦0,那他(或她)就没有做到/入乡随俗0,对中国的礼貌文化知之甚少,应该虚心学习才对;如果后者/不悦0,那作者就应自我反省为何/不悦0、是何心态。像这种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忽

# 48 #

视科学研究严谨性的倾向,是十分不可取的。此类情况,在我国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等理论研究的论著中,可以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3)A:I really like your scarf.

B:Ohh nooo it.s nothing.

A:No,I really like it.

B:It.s not new.

A:I still like it any way.

B:(.4)(smiles)

A:Uhh,w ell,are you uh go ing to a

class?(Evely n Hatch)上面例子中A系讲英语的本族语者,而B是学英语的日本学生。可以看出,在多次对恭维表示拒绝后,B的语篇过渡极不恰当:不说一句话,而是用微笑来回答。这使西方人感到B的做法相当粗鲁。从语用学观点来看,B是犯了文化交际的社会语用失误。(戴炜华,1998:7)

例(3)的批评有失偏颇。因为,其一,如果日本人(尤其是日本年轻女子)在讲本族语受到恭维时,也是用微笑来回答,那么在讲英语时用微笑回答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也就无所谓/语篇过渡极不恰当0的问题;其二,西方人感到这位日本学生的做法相当粗鲁,其实这位西方人倒让人觉得有点儿咄咄逼人的气势,甚至有点儿粗鲁;其三,从对话中可以看出A对日本民族的礼貌习俗不甚了解,又不善解人意,因此,与其说B毋宁说A是犯了文化交际的社会语用失误。英国人布朗(G. Brow n)指出,英语不是统一的语言;它有许多类别,许多方言。这些东西各有其习惯,各有其格式,各自表现出当地文化的价值观。英国文化也不是统一的;它包括许多不同的成分。这些成分各有其价值观和习俗,英国人对它应该同样地尊重。外国人也有他们的看法、价值观、传统、情感、文化,这些东西与英国人的不同,然而都应该视为同样地有理由,有价值。(Brow n,199044/1: 16)1这是语言平等和文化平等的观点,也是我们在研究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0时应该采取的态度。

(4)语言使用的差异不在于应该接受还是拒绝别人的赞扬,而在于哪些赞扬应该接受,哪些应该拒绝以及怎样接受和拒绝。如有位美国人在希腊访问时应邀去一个本领高超的厨师家出席晚宴,主人准备了一桌精心制作的晚餐。这位美国人说:/味道好极了0,主人同意说:/是的,很好吃。0美国人又称赞说:/做这些好吃的一定花了不少时间吧!0主人说:/噢,是的,确实花了很多时间去做。0美国人觉得这位主人不应该称赞自己的烹调技术,而应该尽量对自己的功劳轻描淡写,因此断定这个主人自高自大。但是在离开晚宴,客人说:/谢谢你招待我这顿丰富的晚宴0时,主人反驳说:/什么,那些微薄的小菜吗?0说着还作了瞧不起的怪相,这让客人大吃了一惊,好像暗示客人对准备晚餐所花费的精力评价过高。(彭增安, 1998:97)

例(4)的评论也是站不住脚的。理由是:其一,此例开宗明义就令人费解,不知所云,既然规定/哪些赞扬应该接受,哪些应该拒绝以及怎样接受和拒绝0,但又未讲清楚接受和拒绝的标准;其二,此例中的对话是真实的语料,还是作者杜撰出来的?其可信度实在太小;其三,希腊厨师和美国人讲的是希腊语,还是英语,作者未交代清楚,似乎二人说的都是汉语,这种治学态度实在离/严谨0二字相去甚远;其四,希腊厨师邀请美国人出席精心制作的家宴,而又和这位美国人抬杠,既不合逻辑,又违反常理,可见作者编造此例的技法不很高明;其五,如果希腊厨师的言行是符合希腊人的习惯,那就不应该受到批评,相反说明这位美国人对希腊民族的风俗习惯不甚了了;其六,作者说/美国人觉得这位主人不应该称赞自己的烹调技术,而应该尽量对自己的功劳轻描淡写0,这令人听着十分别扭,十分刺耳,似乎美国人的感觉就是判断跨文化言语交际中是否/语用失误0的标准。

从以上例子及其评论中不难看出,这几位作者在讨论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0时,心中是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的,那就是,不管口头交际发生在何处,不管交际双方讲何种语言,一律以英美(尤其是美国)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为标准;不管是中国人,日本人,还是希腊人,一律同化到西方(尤其是美国)文化中。然后,用这个/标准0去找例子,或者造例子,加以似是而非、经不起推敲的

#

49

#

1参见王宗炎的5自我认识与跨文化交际6一文,5外国语61993年第1期,1页。

评论。在我国,从语用学专著到研究生、本科生的语用学论文,基本上都是以这种模式,讨论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0的。这种思路和心态如不改变,是不利于我国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等理论研究健康地向前发展的。

其实,判断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0的标准是很难确定的。只要会话双方采取语言平等和文化平等的态度,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善解人意,宽宏大量,这种人为定下的/语用失误0就会自动消失,不复存在。假设上面四例都是真实的语料,如果英国女教师、外国客人、讲英语的本族语者和美国人预先都了解会话对方的文化,以文化平等和语言平等的态度,善于理解对方,而不是动辄不高兴、不悦,又如果这四位作者头脑中没有那先入之见的/标准0,那么,这些会话就不会引起误解,这四个例子就不再是讨论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0的例证。其他很多很多诸如此类的例子,也就失去其论证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0的效用。多元文化,是客观存在,各国人民越来越认识到珍视、保护和捍卫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因此,以某一种语言习惯和文化作为衡量跨文化言语交际中是否/语用失误0的标准,是行不通的,其不良影响将是深远而难以挽回的。我们不能不明不白地充当强使世界上多元文化/一元化0的工具。失去了民族性的文化,也就失去了世界性。

从以上例子还可以看出,思维方式的差异,也会对理论研究产生影响。东方人的思维模式是综合性的,而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是分析性的。综合性思维模式是既见树又见林,而分析性思维模式往往是只见树不见林,正如中医是头痛医脚、脚痛医头,而西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具有综合性思维模式的东方人,在进行分析性研究时往往会犯只见树不见林的毛病。上面四例之所以经不起推敲,其症结恐怕也就在此。要是看问题更周到、更全面一些,可能评论得更有说服力,更具科学性。因此,语用学理论研究既要运用西方分析性的方法,也要运用东方综合性的方法,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语用学理论研究的道路。

312跨文化言语交际中可否保持自己的文化习俗和思想感情

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可否保持自己的文化习俗和思想感情呢?对这一个问题,恐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诚然,学外语,必须学习和了解该外语在其中产生和发展的文化,学习和了解一种文化越多越深刻,就越能掌握和运用好该外语,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目前我国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等界有些说法,似是而非,影响深广,而且带有根本性和普遍性,需要加以澄清,以促进我国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等学科的理论研究健康地向前发展。

(1)/说外语必须完全遵从该外语所依附的文化0吗?

有人主张,/说外语必须完全遵从该外语所依附的文化0。这实际上是一种/文化趋同0的思想。既然各国的语言不是统一的,各国的文化不是统一的,各国的价值观、传统、情感等不是统一的,那么,按照语言平等和文化平等的原则,这些东西都应该同样地得到尊重,都应该视为同样地有理由,有价值。因此,人们在说外语时,未必要完全遵从所学外语国的文化。这里不妨举一个例子。在我国中央电视台一次电视娱乐节目中,一位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出于汉语文化传统的习惯,询问了舞台上一位在中国学习汉语的西方学生的年龄,这位男性学生并没有/入乡随俗0,没有遵从汉民族的文化习惯,而是固守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只是微笑着,未曾予以回答,主持人对此表示理解,于是就很自然地以其他问题继续主持节目。

有一些了解一点西方文化的中国人,不但不会批评那位西方学生,相反可能会批评这位中国主持人,认为他不应该询问西方学生的年龄,而应该尊重别人的/隐私0。其实,中国人传统上在见面时有询问对方年龄、职业、婚姻状况等的习惯,说话者并不忌讳问这一类的问题,听话者也乐意回答这一类的问题,这体现了汉民族待人热情、关心别人的传统美德,并无干涉别人/隐私0之嫌。当然,现在我们有些人,尤其是年轻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逐渐丢弃了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美德,实在需要我们好好地反思。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应该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义务。

(2)/说外语必须完全按照该外语的语言习惯0吗?

还有人主张,/说外语必须完全按照该外语的语言习惯0。也就是说,不管你心中怎么想,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必须按外语的语言习惯去说。如在用英语回答别人的褒奖时只能千篇一律、单

# 50 #

调乏味地说Thank you。当然,使用外语时应该注意说话适当,但也应该允许人们有自由表达自己真实思想感情的灵活性。譬如,我国中央电视台播放过一次采访节目。在2001年维也纳金色大厅中国新年音乐会结束后,一位中国女记者现场采访了与赵忠祥联袂主持这台音乐会的奥地利女主持人,采访是用汉语进行的。中国女记者称赞那位女主持人说:/您的普通话讲得很好。0这位在中国学习汉语多年的女主持人,本可以按现在已经西化的汉语说一声/谢谢0,而她却按照中国传统的谦虚习俗用纯正的普通话回答说:/不,不,我的普通话说得还不好。0这位奥地利女主持人不入乡也随了/俗0,她应该有这种选择的自由嘛。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们不管在何处讲何种语言,都应该允许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感情,从而让会话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而不至于千篇一律。

又如,未受西方语言习惯影响太深的海内外华人,往往用汉语谦辞/哪里!0或/哪里,哪里!0来婉转地推辞对自己的褒奖,既不完全接受,也不完全拒绝,十分微妙。在将其翻译成英语时,用T hank you,表示完全接受褒奖;用It w as nothing,表示完全拒绝褒奖,二者都不与/哪里,哪里!0等值(人们在讨论翻译理论时不是很强调/等值0吗?),不如用Where,where!来翻译。有些中国人可能会把用Where,w here!来翻译/哪里,哪里!0嘲笑为/中国式英语0,而英美人倒可能热诚欢迎这一具有中国风味的词语加入英语的行列哩。若干世纪以来,英语以其兼收并蓄的灵活性,从世界其他各种语言吸收了数量众多的、具有异国情调的词语,使其词汇量增加到目前的一百万之巨,在世界各语言中首屈一指。我们不应该拒绝为英语词汇总量的扩大做出贡献。必须指出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地杜撰外语词语,只有在无法用现成的外语恰当地表达中国特有的事物时才能走这一条路。

由此可见,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保持自己的文化习俗和思想感情,应该由人们自由决定。当然,这里所讨论的仅限于表达自己真实思想感情的地方,这只占英语词语总量的极小部分。

四、结语

综上所述,汉语语用学已初具雏形,需要汉语界和外语界学人携手合作,在已经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提高,面对不断翻新趋变的西方语用学理论,要持平常心和长远眼光,必须有一部分人耐心地去跟踪、介绍、研究、借鉴、对话和交流,才有可能根据中国国情实现汉语语用学的理论创新。随着我国外语学习越来越普及,人们会越来越掌握纯正的英语。语用学研究者不宜总是引用那些老掉牙的例子,或是连自己都无法自圆其说的例子,而应该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寻找鲜活的、真正有说服力的例子。这样,语用学研究才能有生命力。同时应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弘扬祖国民族文化、介绍中华优良传统的高度,把具有中国特色的汉语语用学研究健康地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陈望道.文法简论1M2.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

戴炜华.言语行为和事件的跨文化语用研究1J2.外国语,1998(6).

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1J2.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何恒幸.对方中心论1J2.外语学刊,1994(3).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1M2.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1M2.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彭增安.语用#修辞#文化1M2.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濮侃、庞蔚群、齐沪扬.语言运用新论1M2.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1M2.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沈家煊.我国的语用学研究1J2.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1).

王宗炎.自我认识与跨文化交际1J2.外国语,1993(1).

姚亚平.当代中国修辞学1M2.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

Brown,G.Cultural Values:T he Inter pretation of Discourse1J2.EL T Journal,1990.=责任编辑:王君瑞>

#

51

#

语用学思考题最后版

第一章 1、什么是语用学?P14它探索的主要现象有哪些?P16主要有哪些理论?(莫里斯研究符号理论/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 2、字面意义和语境意义有何区别?请举例说明?P17 3、语用学和语言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是什么关系?P9 4、语用学有哪三类研究方法?P15 5、语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P15-16 第二章 1、什么是语境?P22 2、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把语境分为哪两类?P18 3、“伦敦学派”的创始人弗思提出了什么语境理论?P18-19 4、索振羽主张语境要研究哪些内容?P23 5、研究语境有何理论意义和实用意义?P37-38 第三章 1、英语“deixis“有哪些汉译?应该翻译成什么比较确切?P39 2、什么是指示语和指示信息?P39 3、指示语包括哪些主要类别?各类指示语在话语中传达什么样的指示信息?P42-53 ①人称指示语P43 ②时间指示语P45 ③地点指示语P47 ④话语指示语P48 ⑤社交指示语P51 4、举例说明是地点指示语的手势用法。P47 5、为什么说“我们”这一第一人称指示语也具有社交指示语的双重交际功能?举例以说明。 “我们”:人称指示语、社交指示语 语用移情的社交指示功能,缩短主持人和听众之间在现时语境中的社交距离,改善社交关系,有利于推进言语交际, 例:①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语用功能:批评、劝诫,移情,从学生角度出发,提高该话语的可接受性与劝说力 ②我们认为,语用学与社会语言学之间存在很多交叉现象。 语用功能:仅指作者本人,不包括读者在内的其他人,与读者商榷的语气,表明谦虚,有助于提高其所指内容的可接受性、认同性。 6、举例说明“来”和“去”的内在指示意义。P48-49 7、照应和指别有何区别?P53 8、举例说明第三人称代词既有照应功能,又有指别功能。 如:①我和杨老师是好朋友,我们志趣相投.②你和汤姆是同屋,你们应该互相帮助。例①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我们”和例②中的第二人称代词“你们”都有照应功能。既起照应功能,又起指别功能。③她乖得很,是我们么儿。例③是一个给她邻居介绍自己的宠物狗的年轻女人说的话,这里的“她”起的是纯粹的指别功能。 第四章 1、什么叫会话含义?P54为什么要研究会话含义? 是由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首先提出来的,是语用学的核心内容,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交际中,很多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说话人通过某一话语传递的语用信息并非等于该话语的字面意义或语义组合。听话人根据相关语境因素进行推理,获取字面意义以外的交际信息(隐含的语用信息,言外之意)。这种字面以外的信息就是一种隐含的语用信息,简称“含意”。它是一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在言语交际中,类似的字面意义或语义意义以外的隐含信息就是我们要讨论的会话中的含义,即会话含义,也就是语用含义。本质上是一种关于人们如何运用语言的理论,不是从语言系统内部(语音、语法、语义等)去研究语言本身表达的意义,而是依据语境研究话语的真正含义,解释话语的言外之意。会话含义关注的不是说话人说了些什么,而是说话人说这句话可能意味着什么。

北语语用专业00-15年初试真命题(语言知识学习学概论)

北京语言大学语用专业00--15年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 2015年 1.名词解释—自源文字,组合关系,语境义,语义场,形态,音质音位 2.判断并说明理由 (1)组合,聚合关系不仅仅存在于语法中。 (2)每一种语言或方言中的音位都处于双向聚合群中。 (3)语素和词不仅是词汇单位,也是语法单位。 (4)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的差别只表现在词汇系统中。 3.分析题 (1)写出普通话中a的四个音位变体,并分析这四个音位变体是如何产生。 (2)方言根据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并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地域方言会有什么发展趋势。 (3)什么是借词?根据下面的例子归纳借词的类型。剑桥,茶道,啤酒,基因,俱乐部,克隆,罗曼蒂克,CPU,霓虹灯 (4)分析下列“老”和“子”哪些属于词根语素,哪些属于词缀语素 老板,老鹰,老汉,老式,老化,老公 孩子,电子,棋子,模子, (5)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句子,并分析"V在"划分的理由 我和哥哥确实都生在河北石家庄。 我的老板王立出生在首都北京。

4.简答题 (1)区别特征是不是等同于发音特征?如何确定具体某个辅音音位的区别特征? (2)什么是词缀?什么是词尾?说说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 (3)什么是变换分析?用具体例子说明如何用变换分析消解多义结构。 5.论述题 (1)以一个具体语言为例说明语言中语法演变的具体表现。 (2)什么是语言换用和底层遗留?说明底层遗留产生的原因以及具体体现。 2014年 语言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并举例。 社会方言地域方言语义特征语义指向音素音位 表音素文字表音位文字单纯词合成词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同化异化隐喻换喻 二、选择 1、语言层次的上层包括 A、音位、语素、词语、短语 B、音位、语素、词语 C、音素、语素、词语 D、语素、词语、短语、句子 2、波浪理论提出者A A、施密特 B、葆朴 C、 D、 3、辅助性交际工具有B

2020年学校党建工作宣传标语口号

学校党建工作宣传标语口号 学校的宣传标语影响力是很大的。那么关于党建工作的宣传标语有哪些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了学校党建宣传标语,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1.转变发展观念,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步伐。 2.抓党建,促发展,努力实现我校“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 3.争创“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 4.在改革与创新中谋求发展,在评估和建设中创造辉煌。 5.永葆党员先进本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6.迎评促建,人人有责,校荣我荣,再创辉煌。 7.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8.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党建工作评估。 9.学校以育人为本,教师以敬业为怀。 10.学科建设上水平,特色办学创一流。 11.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12.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13.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增强党员主体意识,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14.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15.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

1.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2.激发新追求,开拓新思维,增添新活力,树立新作风。 3.共产党员要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 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 4.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 作用。 5.党性铸师魂,党风促教风,建一流班子,创一流业绩。 6.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7.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 聚力、战斗力。 8.春风化雨桃李满园秀,精心育人遍地栋梁材。 9.创先争优深入人心、基层组织坚强有力、党员队伍充满生机、科学发展取得实效。 10.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建设和谐文化。 11.保持党员先进性,建设和谐新校园。 12.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明确新目标,展现新作为,再创新辉煌。 13.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和谐校园的实践者、组织者和推动者。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实现我校党建工作新跨越。 14.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 15.突出主题主线,强化内涵建设,全面提高质量,为建设富有地方特色、教学型、多科性大学而奋斗。

汉语语用研究概述_王道英

汉语语用研究概述 王道英 (上海市徐汇区业余大学,上海200032) [关键词]语用学;语法;语义;语境;篇章 [摘要]随着句法、语义研究的深入,语用学独特的解释能力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主要从语用学的产生与发展、语用学的引进,探索适合于汉语的语用学理论,以及从语境、语篇的角度等方面对汉语语用研究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和简要的评述。 [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365(2003)04-0046-07 The Survey of Chinese Pragmatic Studies WANG Dao-ying (Shanghai Xuhui Community College,Shanghai200032) Key words:pragmatics;grammar;semantics;context;tex t Abstract:As the further studies on sy ntax and semantics w ent on,the unique feature of prag matics at-tracts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This paper attem pts to survey the Chinese pragmatic studies in follow ing aspects:the orig in and development of pragmatics,the introduction of pragmatics to Ch-i na,apply ing pragmatic theory to Chinese,and individual field and the pragmatic studies in tex t and context.Meanw hile,w e make a brief comment on it. k1引言 传统语法分析研究的语料是孤立的句子,可以是自造的,也可以是经过一番剪裁改编的实例。分析的注意力集中在类型的异同上。研究的对象是静态的、脱离语境的成品(陈平1987)。因此,在以往的句法和语义研究中,很多问题都不能得到圆满的解释。语用学结合语境研究动态的语言,在很多方面有其独特的解释力,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 k2语用学的产生与发展 /语用学0(pragm atics)这个术语由美国哲学家莫里斯(M orris)1938年在他的5符号理论基础6(Foundations of the T heory of Signs)一书中首先提出。他指出符号学(semiotics)包括三个部分:句法学(syntactics or syntax)、语义学(se-mantics)和语用学(prag matics)。语用学研究的是/符号和解释者的关系0(1938),后又易为/研究符号的来源、用法及其在行为中出现时所产生的作用0(1946)。莫里斯对符号学的划分得到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卡纳普(R.Carnap)的支持。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语用学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语言哲学家巴尔-希勒尔(Bar-Hi-l lel)1954年提出的指引词语(indexical expres-sions)是语用学的具体研究对象;英国哲学家奥斯汀(Austin)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Theory of Speech Act)(由J.C.Urmson1962年整理成书),美国哲学家塞尔(J.Searle)1969的5言语行 1 o[作者简介]王道英,女,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2000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用研究。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承蒙导师范开泰的悉心指导,特此致谢。

语言学讨论题目

一、《英语语言学概论》课程思考题 语言的性质 1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请举例说明。 2什么是语言的符号性? 为什么要强调语言的符号性? 3你是如何看待语言的任意性和象似性的? 4听不懂外国人说外国话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 5什么是语言的生成性? 你认为动物语言有生成性吗? 6就创造性而言,艺术和语言的差别如何? 请发挥。 7学习语言到底学习什么东西? 要学习和记忆的对象是词语、语法规则、还是句子? 8动物有“用无意义的语言单位构成有意义的语言单位”的能力吗? 语音学和音系学 1 语音学涉及的范围主要是哪些方面? 为什么? 2 人类语言仅包括数量极其有限的语音,这一点说明了人类语言的什么特点? 3 语音学家是如何来描写语音的? 4元音和辅音有什么区别? 5语音学和音系学的主要差别在什么地方? 它们分别以什么为分析基础单位? 6变音是否有辨别意义的功能? 为什么? 7变音的“互补性”指的是哪些方面? 8最小对立体有什么实用功能? 9最小对立体中的语音区别,到底是语音的区别? 还是音位的区别? 或者说是区别特征的区别? 10你是怎样来看待汉语的声调的? 声调到底是语音? 还是音位? 或者说是区别特征?

1 什么是形位? 形位有什么特点? 2 自由形位和依附形位的差别何在? 3 派生形位和屈拆形位的差别何在? 4 前缀和后缀应该属于哪种形位? 两者之间有什么细微差异? 5形位变体和音位变体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6形位的鉴别标准是什么? 你对这种标准持什么态度? 7为什么说汉语最小的语言单位是“字”而不是“形位”? 你是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的? 语义学 (I) 1 什么是意义? 什么是语义? 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2语义学在语言学中占有什么地位? 3语言符号的形式和内容两面有哪几种关系? 4什么是语义或词语的系统价值? 5什么是语义组构? 6语言的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有什么差别? 你是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的? 7什么叫语义蕴含? 8什么是冗余语义特征? 语义学 (II) 1 什么是语义蕴含? 2 什么是先设? 蕴含和先设的差别何在? 3 语义和句法的接面,反映在哪些方面? 你对此持何观点? 4英汉被动表达有什么主要差别?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精)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起源与发展 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的定义 1、语言学中的比较与对比 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如果说,语言学的根本任务是对语言的某种现象加以阐述的话,那么要对某一语言现象作出阐述,总是需要对这一现象的种种表现加以比较和分析(Harlmann1980:22。因而,按其本质来说,对比语言学也是一种比较,不过是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语言学中的比较。下面,先让我们来看看对比语言学的比较,与语言学中其他分支的比较有什么不同,从而使我们能够确定对比语言学在整个语言学中的位置,及其与其他语言学研究的联系。 在进行语言学比较时,根据比较对象的不同,可以沿两条轴线来进行。一方面,可以选择共时或历时的语言现象来进行比较;另一方面,可以选择在某一语言内部或各种语言之间的语言现象来进行比较。这两条轴线的互相交叉,便形成了如下四个象限,这四个象限将语言学研究分成四大类性质和目的不同的比较。 象限I代表了同一语言内部的共时比较。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在其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特别是现时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的内部构成成分及组织结构的比较。

在共时语言学研究中,要对某一语言的某一结构系统进行描述,就必须对这一结构系统里的各种语言现象加以比较分析。例如,如果我们要研究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我们就要比较这个系统里的各个音素的发音部位和方法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声学物理属性有什么不同,在音节中的分布又有什么不同的规律,我们就必须比较这个语言中各类词的语法作用有什么不同,组合搭配有什么特点,等等。而且,要确定一个语言中的词可以区分为哪几个词类,这本身就要进行大量的形态、语义、语法特征等方面的比较。因此可以说,同一语言内的共时比较是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等构成当代语言学主流的各个分支学科的一种主要研究方法。 象限Ⅱ代表了同一语言内部的历时比较。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在其历史演变的不同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加以比较,从而使我们了解这一语言的发展历史,找出其基本发展演变规律。例如,通过对英语的历时比较,语言学家一般认为,英语的演变经历了古英语、中古英语、早期现代英语和现代英语等四个阶段。其语法演变的总趋势表现为从一个综合型的语言逐步向一个分析型的语言发展,即词的屈折变化逐渐减少,语法意义的表达越来越多地依赖语序以及介词等语法作用词的运用。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的语言史及其分科(如词源学、古今比较语法学等研究的主要方法。 象限Ⅲ代表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历时比较。这类比较是对不同语言(一般是亲属语言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进行比较,其目的主要是探讨语言之间的历史联系,并据此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谱系分类,重建或构拟某一组亲属语的共同原始语(proto-language,找出它们之间的某些共同发展规律. 例如,语言学家通过对印欧语系诸语言之向的历时比较研究,使我们能够大致了解这些语言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关系,推断出原始印欧语的大致形式。不同语言之间的历时比较往往需要与同一语言的历时比较相结合,这就形成了现代语言学研究领域中最先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历史语言学,又称比较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语言学发端于十八世纪末,到了十九世纪,逐步发展成为语言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一个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学校实验室宣传标语

[标签:标题] 篇一:实验室标语范本 实验室标语 1、化学千变万化,实验循规探秘; 2、正确操作,细致观察; 3、动手动脑,探求规律; 4、培养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质; 5、动手动脑,好学善思; 6、学科学知识,攀科技高峰; 7、大胆改革,求实创新; 8、探索生命奥秘,提高生活质量; 9、独立思考,团结合作; 10、化学改善生存环境,共享绿色世界;科技创造美好生活,建设和谐家园。 11、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12、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 13、耳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验; 14、任何人都得承认实验是科学之父; 15、科学是指挥官,实践是战士; 职业学校的标语口号 1. 中职学生俏,企业争到要。 2. 中职学校学技能,进入社会样样行。 3. 中职毕业去打工,挣钱又多又轻松。 4. 中职学校拿双证,脱贫致富有保证。 5. 中职学校硬是好,升学就业路不少。 6. 认认真真读职中,轻轻松松找份工。 7. 要想工作有门路,报读职校学技术。 8. 要致富,学技术,职业教育是门路。 9. 要想学艺快成才,请到职业学校来。 10. 要想就业有出路,快到职校学技术。 11. 要想家庭快致富,走进职校学技术。 12. 学职业技术,走致富之路。 13. 一技在手,一世无忧。 14. 学一技之长,创一片蓝天。学一技之长,创一番事业。 15. 若想财运亨通,职教助你成功。 16. 若想发家致富,职教为你铺路。 17. 盲目去找工,不如读职中。 18. 今读职校打基础,来日就业显身手。 19. 今天选择中职校,明天走上致富道。 20. 报读职业高中,就业创业更轻松。 21. 就业有门,创业有路,升学有望。 22. 就读中职不要怕,学到技能闯天下。 读职校,受资助,升学就业两不误。23.

(完整版)语用学

语用学概论 (1)丈夫:我去办公室啦。 (2)妻子:老公,今天是星期天。 (1)父亲:今天哪儿也不想去。 (2)女儿:老爸,今天是星期天。 (1)下午踢球去吗? (2)晚上还有考试。(昨天把腿拉伤了。) (1)小王:怎么样? (2)小李:资料都拿走了。 (1)老师:现在几点了? (2)学生:路上自行车没气啦。 第一讲什么是语用学 一、语用学的起源 ?“语用学”术语的提出 1938年美国哲学家莫里斯在著作《符号理论基础》(Foundation of the theory of signs)中首次使用了“语用学”这一术语(Pragmatics)。这个术语是莫里斯参照pragmatism(实用主义)和pragmaticism(实效主义)创造出来的。 符号学(semiotics)包括:句法学(syntax)、语义学(semantics)、语用学(pragmatics)三分。 句法学(Syntactics or syntax)研究“符号之间的形式关系”; 语义学(semantics)研究“符号及其所指对象的关系”; 语用学(Pragmatics )研究“符号和使用者的关系”(Morris,1938) 《符号、语言和行动》(1946 ) 语用学是符号学的一个部分,它研究符号的来源、应用及其在行为中出现时所产生的作用或效果。 ?语用学与符号学 ?语用学与语言哲学 自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皮尔斯、莫里斯和卡纳普等把语用学作为符号学的一部分,其研究仅限于哲学,这可算是语用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以希勒尔、奥斯汀、塞尔和格赖斯等为代表的语言哲学家对言语行为和会话含意理论的探索,使语用学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他们的研究成果基本上奠定了语用学的理论基础,这可算是语用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此时的语言学研究仍限于哲学范围内。正式因为哲学家对语言的探讨,为70年代语用学成为语言学的一门独立学科准备了条件。70年代以后,特别是1977年在荷兰正式出版发行了《语用学学刊》以后,语用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学科才得到确认。 ?语用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标志: ?1977年,《语用学杂志》(Journal of pragmatics)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正式出版发行; ?1983年由列文森(Levinson)所编著的第一部语用学教科书《语用学》问世; ?1986年“国际语用学会”正式成立。 (沈家煊,1996) 二、语用学的发展 ?1、语言研究发展历史: ?20世纪初:结构主义语言学—50年代后期:转换生成语法理论—70年代初:语义学研究(引入语 境概念,为语用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归纳为:形态——句法——语义——语用几个阶段。 ?发展缘由

语用学练习题

英语语言学练习----语用学 一、Decide whether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or false. 1.The contextual view is often considered as the initial effort to study meaning in a pragmatic sense. ( ) 2.Pragmatics is related to and also different from semantics. ( ) 3.The notion of context is not important to the pragmatic study of language. ( ) 4.All utterances take the form of sentences. ( ) 5.Speech act theory was proposed by the British philosopher John Austin in the late 1950s. ( ) 6.Grice made a distinction between what he called “constatives” and “performatives”. () 7.A locutionary act is the act of conveying literal meaning by means of syntax, lexicon, and phonology. ( ) 8.In their study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linguists are only interested in how a speaker expresses his intention and pay no attention to how his intention is recognized by the hearer. ( ) 9.Directives are attempts by the speaker to get the hearer to do something. ( ) 10.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was proposed by John Searle. ( ) 11.There are four maxims under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 ) 12.The violations of the maxims make our language indirect. ( ) 13.All the utterances take the form of sentences. ( ) 14.Austin thought that stating was also a kind of act, and that we can perform with language. ( )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课讲稿

精心整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课讲稿 同志们:党中央决定,今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这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也是面向全体党员从集中性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 要做好这次学习教育,就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风向标”意义,把这项活动作为进一步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作为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大政治任务来对待。 二、两学一做开展的背景 如今,在我们国家,要攀登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山头”只剩下最后几步,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也胜利在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在跨越这样一个历史瓶颈,需要全体共产党人凝心聚力,坚持下去,不断地开展工作,引领和感召全国人民一起来“爬坡过坎”。这也就是中共中央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的大背景。 三、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 有 四、两学一做的主要要求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增强针对性,“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主要是对共产主义缺乏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精神空虚,推崇西方价值观念,热衷于组织、参加封建迷信活动等;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党的意识淡化的问题,主要

是看齐意识不强,不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在党不言党、不爱党、不护党、不为党,组织纪律散漫,不按规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不按党的组织原则办事等;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主要是利己主义严重,漠视群众疾苦、与民争利、执法不公、吃拿卡要、假公济私、损害群众利益,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临危退缩等;着力解决一些党员

最新当代语言学的八大发展趋势教学提纲

当代语言学的八大发展趋势 21世纪在即,?“回顾与前瞻”?构成各学科领域的世纪“门坎”?问题。综观语言的发展现状、考察相关科学的影响,语言学研究将在八个方面发生相应的转向,即由微观转向宏观、由单一转向多元、由系统转向运用、由描写转向解释、由结构转向认知、由静态转向动态、由分析转向综合、由模糊转向精确。认准趋势、把定方向,就能跟上语言学的发展潮流,促进语言学的研究。 关键词:21世纪;语言学;发展趋势;八大转向 面临世纪之交,人们都会很自然地提出一个问题:21世纪是怎么样的??对此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会给人们带来思考与启发,指明方向与目标,所以,对各个学科和领域来说,这是一个无法避开的世纪“门坎”问题。 语言学被许多学者看作是先行科学,?回顾现代语言学的发展,透视21世纪的前景是语言学领域亟待研究的课题,?也是每个语言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近几年,此类相关文章时有发表,先声已奏。这里,我们从八个方面来谈一下语言学的发展趋势,以就教于同行方仁。 1. 由微观研究转向宏观研究 1.1 语言学研究对象的宏观化 语言学研究对象的宏观化,?指的是语言学不再把语言体系作为自己的唯一研究对象,其视野正向言语活动和言语机制延伸。 20世纪是语言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飞速发展的时代,?学说纷繁,学派林立。?但纵观百年历程,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学说为支柱的结构主义始终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结构主义建立了三种理论框架,其语言对象观把语言学研究紧紧束缚在了微观领域。??(1)?索绪尔(F.?de Saussure)?认为:“语言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东西,同时对任何人又都是共同的,?而且是在储存人的意志之外的。语言的这种存在方式可表以如下的公式:1+1+1+......= 1(集体模型)”。(索绪尔,中译本:41)也就是说,语言是一种纯系统的框架。(2)结构主义“关于语言的定义是要把一切跟语言的组织、语言的系统无关的东西,简言之,一切我们用‘外部语言学’?这个术语所指的东西排除出去的”。(同上:?43)显然,这种观点把语言视作一种自足、封闭系统的框架,把语言与民族、社会、文化、政治、时空等因素割裂开来。(3)在语言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语言和言语概念并加以严格区分的是索绪尔,但他对言语采取了“搁置”?的态度,认为“言语活动的整体是没法认识的,?因为它并不是同质的”,语言学“是以语言为唯一对象的”。(同上:?42)实际上,他所承认的语言学仅是“就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的语言”?,语言学是单一语言的框架。客观地讲,三个理论框架的思想对语言系统的研究曾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这些“框架”?

学校办学特色宣传标语

学校办学特色宣传标语 1、办人民满意的特色教育,建现代化教育和-谐校园。 2、畅游书画,领略人生。 3、创建科研学校,绘就书画人生。 4、创建现代化学校品牌,提供优质化教育资源。 5、创科研品牌学校,做快乐书香人。 6、创科研十年峥嵘磨一剑,挥书香一朝逸扬樵中天。 7、创科研书画特色学校,办人民满意现代教育。 8、创诗情校园,绘画意人生。 9、创星为田中树高标,志伟使人人存高远。 10、促教育均衡化和-谐发展,创教育现代化品牌学校。 11、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2、大力实施名师工程,打造优秀教师队伍。 13、读一本好书,净化自己的心灵;做一生实事,铸就人生的辉煌。 14、古色古香书于樵中,惟妙惟肖画在凤地。 15、关注差异、和-谐发展——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1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弘扬现代教育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7、贯彻依法治教方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18、呵护童真,放飞童梦,给儿童快乐幸福化童年;顺应天性,发展个性,办家长满意现代化乐园。 19、弘扬樵山文化,创建书画樵中。

20、弘扬书法艺术,建设特色学校。 21、弘扬现代教育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2、画笔绘凤地,书香溢樵中。 23、绘樵中艺术,唱凤地美歌。 24、激发师生潜能,集聚师生智慧,传承学校发展优势,推动学校朝着优质和特色方向发展。 25、激-情澎湃创三星,特色闪亮塑品牌。 26、加快步伐建设教育现代化,凝心聚力办人民满意教育。 27、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步伐,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28、加快教育强镇步伐,把握现在;率先实现现代教育,赢得未来。 29、坚持教研、科研、培训相结合,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30、坚持科学发展,提升教育品质。 31、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 32、教改科研出成效,书画艺术冶情操。 33、教师因学校而幸福,学校因学生而自豪。 34、教研相辅育桃李,书画争辉飘墨香。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原则分析(新)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传统美德与反传统个性的结合——《小妇人》中乔的形象分析 2 浅析交替传译过程中停顿现象 3 从异化和归化角度对《爱玛》两个中文译本的比较研究 4 析《傲慢与偏见》中达西的性格及人物形象 5 Sexism in English and Its Causes 6 科技英语长句的结构分析与翻译 7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8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 9 哈克贝利?费恩人物性格分析 10 分析《嘉莉妹妹》中赫斯渥的人物形象 11 《丧钟为谁而鸣》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12 从社会语用学角度分析《雷雨》中的称谓语 13 An Analysis of Life and Death in Mrs. Dalloway 14 极限环境中的善与恶——浅析《蝇王》中的主要人物人格结构 15 浅析希腊罗马文化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16 浅析《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根源 17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构建 18 对比研究中西文化中的委婉语 19 言语幽默产生的语音机制 20 浅议《女勇士》中的个人英雄主义 21 论“迷惘的一代”--以海明威为个案 22 中英礼仪文化禁忌比较与跨文化交际 23 The Art and Achievement of Ying Ruocheng's Drama Translation 24 从目的论看林语堂《浮生六记》翻译中增译法的运用 25 《红字》中霍桑的女性观 26 “家有儿女”VS“成长的烦恼”——对比研究中西方家庭教育 27 浅析语用含糊在外交语言中的应用 28 透过《马丁?伊登》看杰克伦敦对超人哲学的矛盾心态 29 语用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在商业广告中的有效运用 30 维多利亚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31 解析威廉布莱克《老虎》中的修辞运用及其对英语写作的启示 32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 33 从认知的角度看委婉语 34 浅析澳洲英语词汇文化的特色 35 论《双城记》中的反讽 36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商务合同的翻译 37 爱米丽与祥林嫂悲剧的比较研究 38 论“迷惘的一代”告别“美国梦”——浅谈《永别了,武器》和《了不起的盖茨比》 39 斯佳丽性格的自我超越和升华 40 《土生子》里的象征艺术 41 从女性主义角度浅析《诺桑觉寺》

(完整版)语用学指示

语用学是现代语言学发展最快和受到语言学界普遍重视的分支学科。它以言语交际为研究对象,关注的是特定语境中话语的动态意义,强调交际双方在意义的生成和理解过程中的作用。本课程将聚焦于语用学的传统研究课题,从指示语、言语行为理论、间接言语行为、古典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关联理论等视角剖析言语交际,为学生提供比较全面、系统的交际理论体系。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语用学的发展历史、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了解传统语用学的研究体系及分析单元;了解各种交际理论的产生背景、基本内容、对言语交际的解释力及其局限性;培养学生运用语用学理论进行话语分析的能力。 了解语用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历史;了解传统语用学研究体系的主要课题;熟谙各交际理论的基本框架及其对言语交际的解释力;掌握运用语用学理论进行言语交际研究的基本方法。 以教师讲授、学生讨论为主,辅以课外语用小论文的写作。教学手段可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三讲:指示语 一、指示语的含义: 是其所指或意义需要特定的交际语境来确定的词语和语法范畴。如:时、空、人称等。如:我半小时后到那里。 二、指示语的特点: 1、说话人参照:以自我为中心,主观性词语。 比勒(Buhlerk)指示场理论——“我”-“这里”-“现在”主体定位系统。中枢人物:说话人; 中枢时间:说话时间;中枢地点:说话人说话时所处位置;话语中枢:一句话中说话人当时正说到的部分。社交中枢:说话人相对听话人的社会地位和等级。有些指示语以说话人以外的参加者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如:家宅、活动组织等。“Party” 2、指示语的先用作用及指示的不可替代性(以非指示代指示) 三、指示词语的用法: 1、手势型用法 即与身体语言一起使用,要理解指示的意义必须要知道说话人在说话的同时使用了什么样的身体语言。如:“把钢琴放在这里”。“不,不是这里,而是这里”。 理解完全依靠原来的真实交际情景 2、象征型用法 理解无需重现交际的真实情景,而往往只是包括交际发生人时间、地点在内的更大范围的时间、地点以及参与者。如: 今年我们无法与海外旅游。 这个城市很拥挤。 四、指示用法与非指示用法的区别 指示用法只是一些词语在某些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语用功能,这些词语还有非指示性的用法。如:文内照应、泛指等。

语用学级期末深刻复习思考题

I. Put the following English terms into Chinese. (1'×10=10') 所指对象referent 所指论Referential theory 专有名词proper name 普通名词common nouns 固定的指称记号rigid designators 指称词语deixical items 确定性描述语definite descriptions 编码时间coding-time 变异性variability 表示反复的词语iterative 表述句constative 补救策略redressive strategies 不可分离性non-detachability 不确定性indeterminacy 不使用补救策略,赤裸裸地公开施行面子威胁行bald on record without redressive actions 阐述类言语行为representatives 承诺类言语行为commissives 指令类言语行为directives 表达类言语行为expressives, 宣告类言语行为declarations 诚意条件sincerity condition

次要言外行为secondary illocutionary act 等级含义scalar implicature 等级划分法rating scales 副语言特征paralinguistic features 非公开施行面子威胁行为off record 非规约性non-conventionality 非规约性意义non-conventional implicature 非论证性的non-demonstrative 非自然意义non-natural meaning (meaning-nn) 否定测试法negation test 符号学semiotics 构成性规则constitutive rules 古典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Classical Gricean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关联论Relevance Theory 关联原则Principle of Relevance 归属性用法attributive use 规约性含义conventional implicature 人际修辞interpersonal rhetoric 篇章修辞textual rhetoric 含蓄动词implicative verbs 合适条件felicity conditions 呼语vocatives

学校特色宣传标语

学校特色宣传标语 导读:1、教师因学校而幸福,学校因学生而自豪。 2、面向全体,关注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3、创建现代化学校品牌,提供优质化教育资源。 4、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创建教育现代化学校。 5、书写自我个性,画出美好明天。 6、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步伐,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7、创科研十年峥嵘磨一剑,挥书香一朝逸扬樵中天。 8、新课改是培养学生能力,减轻学生负担的法宝。 9、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 10、学子风采竹帛书,樵山人文丹青画。 11、让每一位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位学生都自主发展。 12、樵中科研创特色,凤地书画谱新歌。 13、书里长真知,生活炼能力;画中修品性,人生显多姿。 14、社会发展,教育先行,振兴教育,全民有责。 15、**澎湃创三星,特色闪亮塑品牌。 16、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进教育可持续发展。 17、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18、群策群力,同心同德,努力开创教育现代化新局面。 19、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创建特色星级学校。 20、读一本好书,净化自己的心灵;做一生实事,铸就人生的辉

煌。 21、科研兴校,努力办好现代教育;以学论教,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22、让科研充满校园,令墨香飘溢天下。 23、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打造高邮发展新优势。 24、努力弘扬书画传统,积极构建科研名校。 25、向诚尚美,创特色,教师因学校而幸福;主动有恒,创名校,学校因学生而自豪。 26、修身致远,智圆行方,雕成片片昆山玉;枕典席文,含英咀华,溢满洋洋读书声。 27、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做人民满意教师。 28、贯彻依法治教方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29、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 30、每天练字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 31、书画让生活充满芬芳,科研是教学腾飞的翅膀。 32、坚持科学发展,提升教育品质。 33、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34、创科研书画特色学校,办人民满意现代教育。 35、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和谐新高邮。 36、敏思高效,和谐发展,**拥抱田家炳;主动有恒,超越自我,学海泛起灌河潮。

文化翻译与语用学

第7卷 第1期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7 No11 2007年2月Journa l of Hebe i Polytechn i c Un i 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 on)Feb.2007 文章编号:167322804(2007)0120144204 文化翻译与语用学 王幼军 (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关键词:文化;翻译;语用学 摘 要:翻译作为一种语码的转换活动,实际上是将一种语码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用另一种语 码表达出来。从文化和语用学角度探讨翻译的实质。 中图分类号:H31519 文献标识码:A 一 文化内涵与翻译 “文化”一词最早来自德语kultur,原指土地的开垦及植物的栽培,后来指对人的身体,精神,特别是指艺术和道德能力和天赋的培养。“文化”的含义非常广泛,从人类文化学的观点看,文化有两个意思:一是正式文化,包括文化学,历史,哲学,政治等;另一个是普通文化,即普通的社会习俗和惯例。现代文化社会学家认为,任何人类社会都离不开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会语言学家赫德森指出:文化是“从社会习得的知识”。所谓翻译,就是借助语言这一多功能符号体系,进行各种文化信息之间的转换。因此,任何翻译都离不开文化,“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的文化人”(王佐良)。翻译实质上是文化翻译。 二 文化转换 由于两种文化差异的存在,为向译文读者忠实地传达原文语用信息,有时要作适当的文化转换。双关语是个典型的例子。例如, 1 Separate pear,separate pair1分梨,分离。 前一部分是将梨分开,第二部分暗指夫妻天各一方。原文与译文,无论是从形,从音还是从义,都是非常贴切自然,犹如天造地设的一般。 2 I’m thrice a waiter:waiting f or f ood,wait2 ing for sleep and waiting f or death1 我是一个三等公民:等吃,等睡,等死。 本句可能是说某些自我调侃的人,因终日无所事事,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多余的人”,甘愿把自己看作“三等”公民。这与实际意义上的三等“third class”有着根本的区别,前者是从时间或做事顺序方面讲,后者则是指政治上的地位。此译文借助谐音,使人从严肃的话题中读出了几分诙谐和幽默。 3 在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这样一句对话: Romeo:W hat has thou f ound? Mercutl o:No hare,Sir1 上句是该剧第二幕第四景中Mercuti o讥讽老乳母为娼妓时说的一句话,句中的hare一语双关,既指野兔,又寓指“娼妇”,但我们暗指此义时用“野鸡”不用“野兔”,鸡同妓谐音,梁实秋先生熟练地驾驭两种语言,处理此句时巧妙地传达了两种语言的双关效果,使得语用意义在语法平面上,语言文化上,文字结构上和行文风格上达到了形式对等,曲尽其妙。 4 再看夏威夷大学魏莉莎和丈夫刘丹翻译的京剧《凤还巢》中的两句独白: 程雪雁:咱们两人可以称得郎才女貌。 朱焕然:我看是豺狼虎豹。 Xue yan:The t w o of us will p r ovide a shining ex2 a mp le of“fe male beauty at home and male service t o the state”1 Zhu:It l ooks t o me more like“fe male authority at home and male service t o his mate”1 收稿日期:20062032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