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祖_坛经_对中国佛教禅宗的建树

六祖_坛经_对中国佛教禅宗的建树

2004年6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un.2004第24卷第2期(总68期) Journal of Xi an Jiaotong U niversity(Social Sciences)Vol.24(Sum No.68)六祖坛经!对中国佛教禅宗的建树

冯晓光,张雪梅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摘 要] 从取向上对坛经!所体现的慧能禅法与神秀的佛法思想作了比较;通过坛经!禅法思想对后世中国佛教禅宗的影响分析,提出解读坛经!不仅是理解禅宗文化基本精神的需要,还将有助于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微。

[关键词] 坛经!;禅宗;中国佛教

[中图分类号] B9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245X(2004)02 0081 04

Constructive influences of Tanjing(Tribune Scriptures)on Building and Modeling of Chan sect

FENG Xiao-g uang,ZHANG Xue-mei

(T he School of H 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Xi an Jiaotong U niversity,Xi an710049,China) Abstract In the view point of direction-taking,the paper m 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H ui Neng s Chan doctrine ex pressed in Tanjing(Tribune Doctrine)and Shen Xiu s Buddhist thinking of the same era.By analyzing the purpose-nature influence of the Chang doctrine thought of T anjing on the later Chinese Chan Sect,it is proposed that the comprehension of?T ang jing?is not only a necessity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spirit of the Chan Sect culture,but also an aid to master the eli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 Tanjing;Chan Sect;Chinese Buddhism

坛经!被尊奉为禅宗的立宗之经。它是中国历来僧人撰述中唯一一本被尊为#经?的重要典籍。坛经!思想以道信、弘忍禅法为理论渊源,与同时代神秀的佛法形成鲜明参较。它所提倡的禅修主张逐渐成为中国禅宗的主流思想,对后世中国佛教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道信和弘忍禅法对慧能禅法的先源性传示

道信和弘忍禅法是六祖坛经!佛法思想的理论先源。慧能以前,禅宗承嗣五代,按楞伽师资记!的说法是,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达摩初祖,禅法玄妙,影响范围非常有限,慧可、僧璨基本上因袭了达摩禅法,真正使禅宗一派声势壮大,并直接影响了慧能坛经!佛学思想的是道信、弘忍的#东山法门?禅法。

道信禅法以心性论为基础。道信在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中说:#我此法要,依楞枷经!诸佛心第一?,#诸佛心第一?即是强调#心?的重要地位。又说:#古时智敏禅师训曰:学道之法,必须解行相扶,先知心之根源及诸体用,见理分明无惑,然后功业可成。?[1]#解行相扶?是强调修持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认识理论、解知理论的前提是认识心的根原和体用。道信还提出#念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念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是求佛?[1],把禅法修习的根据直指心体。

在#念佛即是念心?的心性论基础上,道信提倡#守一不移?的禅修路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说:#守一不移,动静常住,能令学者明见佛性,早入定门。?[1]又说:#守一不移者,以此空净眼注意看一物,无问昼夜时,专精常不动。其心欲驰散,急手还摄来。如绳系鸟足,欲飞还掣取。终日看不已,泯然心自定。?[1]当代学者方

[收稿日期] 2003-12-28

[作者简介] 冯晓光(1959- ),男,陕西耀县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立天据此解释所谓#守一不移,就是运用万物性空的眼光来观照事物,如此日夜不停,坚持不懈,就能心意集中,保持禅定状态,进而明见佛性。?[2]

道信的具体修持方法是坐禅安心。他对坐禅安心作了一系列严格的规定:#初学坐禅看心,独坐一处,先端身正坐,宽衣解带,放身纵体,自按摩七八翻,令腹中嗌气出尽,即滔然得性,清虚恬静,身心调适,然安心神,则窈窈冥冥,气息清冷,徐徐敛心,神道清利,心地明净。?[1]调气调息,集中精神,念佛观心,以修正果。道信提倡的这种禅修方法,明确而有系统,但过分执于事相,难免束缚了修持者对心体的观照体悟。

弘忍禅法基本上继承了道信的#守心不移?,静坐禅观。不同之处在于他把大乘起信论!的净染二心说引入了佛法论述中。弘忍最上乘论!说:#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3]。但如太阳为云雾遮蔽,清净心为妄念覆盖,不得显现,所以守心就要使妄念不生,才能明见真性,#先守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灭,后得成佛。?[3]弘忍心性二元论引发了南、北两宗在如何看待净、染二心与成佛的关系问题上的分歧,导致了不同流派的形成。

总之,道信、弘忍#东山法门?禅法改变了达摩禅重视佛教义理研究,以念经拜佛为务的修习方式,把禅法修行转向了对心体的参悟,成为由达摩禅向慧能禅过渡的关键,只是他们息妄求真和规范化的禅修形式极大地束缚了他们宗教革新的步伐。

二、慧能禅法与神秀禅法的比较

慧能禅法与同时代神秀禅法在取向上还形成鲜明的比较。神秀和慧能均系五祖弘忍坐下弟子。基于对佛教心性二元论认识上的不同,他们的禅法思想出现了分歧,神秀主渐悟,慧能主顿悟。神秀和慧能分别在以嵩洛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和韶州为中心的岭南地区宣传各自的禅法,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这就是所谓的#南能北秀?、#南顿北渐?。

神秀北宗比较忠实地保持了#东山法门?的禅法传统,认为#心?是修道成佛的关键。他说:#心者,万法之根本也。一切万法,唯心所生?,#心是众善之源,是万恶之主。涅常乐,由自心生;三界轮回,亦从心起?[4],明确主张心是一切佛法的根本,众生的善恶活动及其结果都是由心而起,由心产生。又认为#一切佛法,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5],指出觉悟成佛在于自心,不假外求。

神秀论述心性问题同样是为宗教修行提供理论基础。既然心是万法的根本,是#出世之门户?、#解脱之关津?,那么观心就是神秀宗教修持活动的基本内容。神秀还认为观心是最便捷、最简要、最省力易成的修行途径。#问:若复有人,志求佛道,当备何法,最为省要?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行,名为最要?,#诸佛如来有入道大方便,一念净心,顿超佛地。?[4]

神秀发挥了弘忍染净二心说。神秀认为,人心有净染之别,它们分别构成人善恶活动的根据。神秀观心论!说:#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了于四大五蕴,于空无我中,了见自心有二种差别,云何为二?一者净心,二者染心。其净心者,即是无漏真如之心;其染心者,即是有漏无明之心。二种之心,法尔自然,本来俱有。虽假缘和合,本不相生。净心恒乐善因,染体常思恶业。?[4]这里说明自心分为净心与染心二种,净心造善,染心造恶,染心遮蔽了净心,使人多行恶事,不得解脱。那么所谓观心,就是克制妄念,令净心显现。神秀说:#息妄看净,时时拂拭,凝心住心,专注一境?[4],也就是说,他的具体修行方法是息妄观心,静坐参禅,由定发慧的传统形式。神秀本人也是孜孜不倦的结跏静坐,以高深的禅定功夫闻名当时。楞枷师资记!说他:#禅灯默照,言语道断。?

神秀重视心的作用,高扬了修行主体的地位,但以静坐敛心的传统禅定形式追求克妄看净,观照真心的修行路径仍然显得执于事相,繁琐而迂回曲折。真正突破这一困境,使得禅宗一派别开生面的是慧能倡导的顿悟法门。

据宋僧传!卷八慧能传!记载,慧能,俗姓卢,南海新兴(今广州新兴县)人,生于公元638年,卒于公元713年。慧能虽出身微寒,文化水平不高,却悟性不凡,颇得五祖赏识,传说曾以衣钵传之。慧能弘法近40年,被弟子尊为禅宗六祖。

坛经!是研究慧能思想的主要资料,坛经!作为佛教典籍,同以往佛教经书一样,所要解决的仍然是为出世解脱、觉悟成佛寻求方便法门的问题。坛经!以#自性本自清静?为立论根据,发挥#见性成佛?的佛性论,宣扬#一悟即至佛地?的顿教法门。

坛经!说:#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即缘心迷,不能自悟,须求大善知识示道见性。?[6]就是说,佛的智慧就在人自身,就在人心、人性,#我心自有佛?,无需心外求佛,#佛是自性作,莫向身求?[6]。慧能还认为众生佛性是平等的,人人皆可成佛。慧能初次参见弘忍时就表达了这样的思想:#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

冯晓光等:六祖坛经!对中国佛教禅宗的建树

南北;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6]世人先天自有的佛性是不因地域、身份而有分别的。

受弘忍思想的影响,慧能也是心性二元论者,坛经!说:#人性本净,为妄念故,盖覆真如。?[6]慧能与神秀的不同之处在于强调净心就在妄念中。慧能说:#自色身中,邪见烦恼,愚痴迷妄,自有本觉性?[6],#净性在妄中?[6],#淫性本是清净因?[6]。既然净妄二心体用如一,那么成佛修持就无所谓克妄取真,而是即妄显真。因此,坛经!说:#于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常行直心是。?[6]

慧能在对心性论崭新认识的基础上明确了#呈自本心?[6],#明心见性?的修习方向。坛经!说:#即心即佛?,#若识本心,即是解脱。?[6]认识自心就是认识佛性,就是成佛解脱。佛与人的区别只是在于#觉?与#迷?,#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故知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6]。由此以来,慧能禅法的修习原则也就清晰了。成佛惟在觉悟自性,自性的觉悟是一个质的飞跃的过程,而非量的积累的过程,依靠每天念经拜佛,打坐修持,由定发慧的点滴融会是永远达不到的。因而慧能禅法的一般原则就是顿悟而非渐悟,坛经!说:#一悟即知佛也?[6],成佛就在刹那间的顿悟佛性。

在具体实践中,慧能深入贯彻般若扫相,彻底无执的佛学精神,不但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而且主张#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奉行#无修之修?。坛经!说:#我此法门,从上以来,顿渐皆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何名无相?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离念;无住者,为人本性,念念不住?。[6]#无念?、#无相?、#无住?总的要求是精神不受外物束缚,自由无碍。慧能还一再强调直了见性,反对闭目枯修,坐禅求佛,主张#无修之修?。刘禹锡大鉴禅师碑并序!说慧能禅法:#无修而修,无得而得。能使学者,还其天职,如黑而迷,仰目斗极。得之自然,竟不可传,口传手付,则碍于有。?[7]王维六祖能禅师碑铭!也说慧能禅法#定无所入,慧无所依%%举足举手,长在道场?[8]。这也就是后世禅宗所主张的#担水砍柴,无非妙道?,在世俗自然的现实生活中感悟佛性的真谛,无为而无不为,无修而无不修。

慧能南宗禅肯定众生本性就是佛性,缩短了众生与佛的距离,极大地开启了人的能动性。佛性平等论把更多人争取到了禅宗的门下。#顿悟成佛?简化了成佛的步骤,强调主体人性与佛性的瞬间契合,符合一般人急于摆脱现实疾苦,急功近利的心理需求。#无修之修?是把神秘宗教活动世俗化,自在化。总之,慧能禅法在对佛心论重新认识的基础上突破了传统禅法在形式上的束缚,使得佛教修行活动简易化、快捷化。

三、坛经!禅法思想对中国佛教禅宗的影响

坛经!禅法思想对中国佛教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慧能之后,南宗势力大大膨胀,其禅法逐步替代了其他禅宗派别的佛法主张,成为中国禅宗的主流思想,影响宏远。

坛经!对南宗禅师们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心性问题的论述。菏泽宗人论述心性问题的核心是灵知说。他们认为,灵知是人本有的真性,是众生解脱的根据。宗密在总结神会禅法时说#故妄念本寂,尘境本空;空寂之心,灵知不昧。即此空寂之知是汝真性。任迷任悟,心本自知;不籍缘生,不因境起。知之一字,众妙之门。?[9]神会还提出#佛性体常故,非是生灭法?和#佛性本有今无?的思想,认为佛性是恒在的,众生都有成就佛果的可能性,只因为佛性被烦恼盖覆不显,所以现实上众生并未解脱。神会认为烦恼与佛性是同时产生的,#烦恼与佛性,一时而有?,烦恼与佛性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无明依佛性,佛性依无明。两相依,有则一时有,觉了者则佛性,不觉了即无明。?[10]。这样以来,神会菏泽宗的禅修方向就是直显真性。

洪州宗也认为真性是众生的本体,是成佛的根据;但他们提倡#顺乎自然?,认为人的日常的言语动作,甚至烦恼邪见都是佛性的显现,进而形成了#平常心是道?的心性论体系。马祖道一说:#平常心是道,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5]他们这种把一切现象都视为佛性的体现的思想,不辨真妄,被宗密批评为#但是随缘用,缺自性用也?[9],是有碍于体验佛性本体的。马祖的再传弟子黄檗希运进一步把#平常心是道?说发挥为#无心是道?的命题,追求更加自由无碍的禅修法门。后来,洪州门下虽不断衍化,但他们的思想基础还是先代禅师的#平常心是道?和#无心是道?说。

石头宗也同样继承了六祖坛经!的心性论学说,他们把重点放在了对心性湛然圆满的论证上。石头希迁说:#自己心灵,休离断常,性非垢净;湛然圆满,凡圣齐同;应用无方,离心、意、识。?[5]石头宗人还通过对睡眠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与本心、心与物、心与法等问题的体识来强调自心的圆满自足。他们由此提倡#即心即佛?的禅法,反对心外求法,反对盲目的佛祖崇拜,但这种无视一切经典教义的做法难免流于浅薄、放荡。宋代初期,法眼宗弟子延寿就对这种现象深为不满,他说#如今多重非心非佛、非理非事、泯绝之言,以为玄妙,不知但是遮诠治病之文,执此方便,认为标的,却不信表诠直指之教,顿遗实地,昧却真心。?他循着#禅尊达摩,教尊贤首?的传统,主张禅教、禅净的统一,为禅宗开创了新的方向。

南宗各派,对心性论问题表述各异,但思想上并未有大的偏差,因此,佛教学者方立天先生说:#研究、了解和把握真心说,是打开慧能一系禅宗乃至整部禅学理论的钥匙。?[2]

在#直心论?的基础上,南宗禅师们沿袭慧能顿悟直心、不执法相、#无修之修?的思想,把对禅法的体悟渗透到日常生活中,采取出了灵活多变的禅修方法,形成了任运自然的风貌。他们发挥坛经!不执法相的思想,更加强调彻底无执的精神,排斥传统佛教规范化、形式化的修持方式。著名的#怀让磨砖?的故事叙述说#师曰:&磨砖既不能成镜,坐禅岂得成佛??[11],怀让禅师否定禅坐,是因为在他看来#禅非坐卧?、#佛非定相?,应该破除对包括坐禅在内的一切事相的执着和束缚。洪州宗人主张#道不用修?的随缘自得的禅修观点,完全无视修持形式,形成了#饥来吃饭,困来睡眠?的门风。石头一派宣扬#即心即佛?,#无心合道?,禅师们还通过呵祖骂佛等行为教导弟子克服对佛的迷妄。

南宗各派虽然风格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法嗣慧能思想的脉络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在反对传统、光大佛学的道路上走得更深远,完善了慧能坛经!的禅法观念。

坛经!思想还和儒、道思想相互渗透,对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解读坛经!不仅是学习佛教知识的需要,还将有助于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微。

[参考文献]

[1] 道 信.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A].石 峻.中国佛教思想

资料选编第2卷第4册[C].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

1983.

[2]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2.

[3] 弘 忍.最上乘论[A].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C].北

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 神 秀.观心论[A].刑东风.禅悟之道???南宗神学研究

[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5] 道 原.景德传灯录[A].刑东风.禅悟之道???南宗神学

研究[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6] 郭 朋.坛经[M].四川:巴蜀书社,1996.

[7] 刘禹锡.大鉴禅师碑并序[A].郭 朋.坛经[C].四川:巴

蜀书社,1996.

[8] 王 维.六祖能禅师碑铭[A].郭 朋.坛经[C].四川:巴

蜀书社,1996.

[9] 宗 密.禅源诸诠集都序[A].石 峻.中国佛教思想资料

选编第2卷第2册[C].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3. [10] 荷泽神会禅师语录[A].石 峻.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

第2卷第4册[C].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3. [11] 普 济.五灯会元[M].北京:中华书局,1984.

(责任编辑:冯 蓉)

(上接第44页)

[3] 夏恩(桑德.会计与控制理论[M].方红星译.大连:东北

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4] 迈克尔(詹森,威廉(梅克林.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

本与所有权结构[A].陈 郁.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C].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5] 徐政旦.审计理论前沿[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6] A.A.阿伦斯.当代审计学[M].张杰明译.北京:中国商业

出版社,1991.

[7] 迈克尔(查特菲尔德.会计思想史[M].文 硕译.北京:

中国商业出版社,1989.

[8] 文 硕.世界审计史[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9] E.G.菲吕博腾,S.配杰威齐.产权与经济理论:近期文献

的一个综述[A].R(科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C].译.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0] 迈克尔(詹森,威廉(梅克林.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

成本与所有权结构[M].陈 郁.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

[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1] R.L.瓦茨,J.L.齐默尔曼.实证会计理论[M].黄世忠

译.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

[12] Dav id Ricchiute,Audit Concept and Standards,Second

Edition[M].Southw ester n Publi shing Co.1989.

[13] 李宝震,王建忠.中国审计简史[M].北京:中国审计出

版社,1989.

(责任编辑:冯 蓉)

冯晓光等:六祖坛经!对中国佛教禅宗的建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