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罗斯经济的结构性症结

俄罗斯经济的结构性症结

俄罗斯经济的结构性症结
俄罗斯经济的结构性症结

俄罗斯经济的结构性症结

冯舜华、徐坡岭

2013-2-27 20:18:39 来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9期【内容提要】当前制约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一系列结构性矛盾的集合。文章首先列举了2002年俄罗斯经济中的不良现象。其次分析了这些现象背后的各种结构性矛盾及其内在联系:出口部门与面向国内市场的部门之间产出结构与投资结构不平衡,宏观经济中储蓄与投资之间的比例失衡,市场经济制度中的结构性问题。最后考察了俄罗斯政府缓解这些矛盾的主要对策并由此预期俄罗斯经济的前景。

【关键词】不良经济现象;结构性症结;主要对策

【作者简介】冯舜华,辽宁大学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心教授;徐坡岭,辽宁大学国际经济学院博士,副教授。(沈阳邮编:110036)

【中图分类号】F1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6-9550(2003)09-0070-06

一对俄经济形势褒贬不一

在世界经济形势持续低迷的背景下,2002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取得增长4.3%的成绩,增长速度高于年初政府计划的3.5%。这已经是连续第4年的恢复性经济增长,总体上保持了持续较快的经济回升势头。可以列举的俄罗斯去年的经济成绩还有不少:其一,2002年工业生产比上年增加3.7%。粮食收获量估计为8650万吨,比2001年增产1.5%。[1]其二,居民的实际收入继续增加8%(计划增加速度为6.5%)。其三,通货膨胀率下降为15%,而2001年为18.5%。其四,

联邦政府的预算收入和外汇储备呈现持续增加的态势。2002年末俄罗斯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达到俄历史上的最高额——480亿美元,1年内增加了110亿美元。而且在2002年内俄罗斯没有发生新的外债,完全实现对外债的还本付息义务,共支付142亿美元。其五,资本外流的数量减少,根据俄副总理库德林公布的数字,2001年为240亿美元,2002年下降为160亿美元。[2]

此外,在体制转轨方面也有所进展,美国和欧盟国家已经承认俄罗斯为市场经济国家。而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已把俄罗斯从“洗钱”活动严重国家的“黑名单”中除名。这些将大大改善今后俄罗斯经济运行的国际环境。因此,俄国内有人认为,俄罗斯在“过去1年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最近,美国的《纽约时报》还发表了题为“俄罗斯经济似乎正在开始起飞”的报道,肯定俄罗斯经济发展的良好趋势。

与此同时,对俄罗斯经济现状也不乏悲观的舆论。一些俄罗斯学者甚至担心一场新的经济危机正在酝酿中。他们提出经济中存在的一系列不良现象:如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投资增速减缓、公司赢利明显减少、卢布兑美元的比值上升导致本国产品缺乏竞争力等。著名的俄罗斯投资银行三方对话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叶夫金·嘎夫里连科夫表示,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一场新的危机在所难免。有的俄罗斯学者认为,“2003年俄罗斯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危机前的稳定”,“2003年将是危机成熟的1年”。[3]

如果我们具体考察一下这些不良现象,不难发现,它们都与俄罗斯经济的结构性症结相关。

第一,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尤其是面向国内市场的产业处境困难。俄罗斯经济在经历了10年转轨型危机后从1999年开始经济恢复,2000和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回升速度分别为8.3%和5%,前3年的平均增长率超过6%。自2001年

第四季度起增长速度放慢。200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前两年。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前两年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特殊因素正在消失:1998年俄罗斯遭受危机后,一方面,世界市场上石油价格暴涨,使俄罗斯出口收入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卢布急剧贬值,使进口商品变贵,有利于本国商品重返国内市场。这些非基本因素的有限作用被释放之后,基本经济因素的积极作用尚不足以继续支撑较高的经济恢复速度,增长率下降就难以避免。

特别令人担心的是,在2002年4.3%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后面的极端不平衡。从工业生产来看,燃料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等出口部门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工业生产增长3.7%的速度,分别达到7%和6%。而面向国内市场的工业部门除了食品工业外,普遍出现不景气现象。许多部门仍在经受负增长的困境:2002年轻工业生产比2001年下降3.4%、粮食和饲料加工工业下降7.1%、医药工业下降6.4%、电力工业的生产也比2001年减少0.7%。机器制造业和化学工业只有2%和1.6%的微弱增长。[4]因此,“俄罗斯政府承认,到2002年末经济的继续增长只在石油工业和食品工业领域,其他工业部门却经历着后退和停滞。”[5] 第二,在宏观经济方面投资增长率下降,消费的进口倾向增强。从需求方面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和出口的三要素中,2002年出口继续增加,头11个月出口额比2001年同期增长2.5%,而2001年头11个月比上年同期减少1.5%。但是,至关重要的投资增长率却明显下降,2002年头9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2.5%,速度已明显低于前几年。1999年、2000年和2001年的投资增长速度分别为5%、17.4%和8.7%(均与上年相比)。[6]投资增长速度的下降不仅减弱了对经济增长的需求拉动,具有即期的消极效应,而且减慢了供应能力的提高,不利于中长期的经济发展。

在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中,消费的增长比较强劲。居民实际收入在前几年连续增加的基础上2002年又有8%的增长率。遗憾的是,居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实现趋向进口商品。2002年头11个月在出口增加2.5%的同时,进口增加了12.5%。进口增加的主要商品是机器设备、交通工具和食品、非食品类的消费品。俄罗斯的民用经济部门长期落后,缺乏市场竞争能力。1999年以后,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卢布币值稳中有升,使刚刚开始恢复的面向国内市场的工业和农业部门,又面临重新进入俄罗斯市场的廉价进口品的激烈竞争而丢失市场份额。例如,2002年俄罗斯的汽车工业产值比上一年下降了3.2%,主要由于轿车生产不能适应国内市场的需要,在进口轿车的市场份额大量增加的同时,国内小轿车生产却减少了10%。俄罗斯的主要汽车生产厂家都面临着销售危机,伏尔加汽车厂和高尔基汽车厂的一些生产流水线已经停产。建筑材料工厂也纷纷减产。又如,2002年头11个月鲜肉和冻肉的进口额(以价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加了将近50%,这对本国农业生产带来的消极影响是不容低估的。[7] 第三,在微观层次上的突出问题是企业效益下降,拖欠支付问题又趋严重。2002年头10个月,俄罗斯工业企业和组织的利润总额为3494亿卢布,与2001年同期相比减少了32.4%。各个工业部门的盈亏状况是极不平衡的:电力部门总体亏损27亿卢布;而燃料工业部门则赢利1493亿卢布,占工业部门赢利总额的约40%。从2002年1~10月的经营状况看,亏损企业占工业企业总数的45.3%。最严重的部门是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工业(亏损企业占其企业总数的60%)、化学和石油化学工业(59%)和食品工业(56.9%)。

面向国内市场的工业企业的销售危机和大面积亏损,必然使拖欠支付问题重新趋于严重。到2002年10月末,工业企业拖欠银行的过期债务总计达1211亿卢布,比2001年同期增加了22%。其中,拖欠最多的部门仍是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工业。与此同时,企业之间的相互拖欠也十分严重。至2002年10月末,

工业企业应收的过期债款为6856亿卢布,其中约一半是使用企业产品或劳务的客户所欠的债务。工业企业应付的过期债务为4393亿卢布,其中78.3%是购买原材料、设备和各种劳务的拖欠支付。[8]

二结构失衡问题盘根错节

21世纪初俄罗斯所面临的经济困难与上个世纪90年代相比,在性质上既有一定的继承性,又有明显的区别。俄经济学家B.马乌将上个世纪90年代俄罗斯的经济症结归纳为四方面矛盾的结合:[9]其一,面临着如何向后工业化社会过渡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70年代经过严重的结构性危机和宏观经济危机基本上实现了这个过渡;而当时的苏联由于石油市场行情极好延迟了矛盾的爆发,此后,类似于西方国家的“滞涨”现象越来越突出。其二,面临着“后共产主义”的经济和社会制度转型问题。其三,面临着严重宏观经济危机。从80年代后半期开始的政策不当导致预算赤字、奔腾式的通货膨胀和经济下滑。其四,面临着国家作用严重削弱的问题。这四个方面问题的相互纠缠和并发,使俄罗斯经济陷入90年代严重的转轨型危机。

到21世纪初期,第二、三、四方面的矛盾已经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如,宏观经济已趋于稳定;基本上稳定的政治制度和市场经济制度初步建立;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力量有所加强。但是,解决第一个矛盾却是长期的任务,如何使俄罗斯经济结构现代化、高技术化,成为制约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这既有从原苏联“继承”下来的老问题,又具有俄罗斯转轨时期的新特点。这一任务能否有效地逐步解决,又与许多结构性问题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一)产出结构失衡与投资结构失衡相结合,将使经济结构的“燃料和原材料片面发展”问题长期化

1999年以来俄罗斯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燃料和原材料工业生产和出口的增加。1999年和2000年,出口对俄罗斯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2001年内需增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所提高,但是,2002年又出现反复。在出口额中燃料和原材料占绝大多数:石油和天然气占了2/5以上,加上金属和石油制品,就占到出口总额的63%。这样,使俄罗斯经济的增长过分依赖国际市场的行情。一旦燃料和原材料价格急剧下降,这些俄罗斯经济中的“亮点”就会黯然失色,将严重制约整个经济的增长速度。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资源密集性工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过分膨胀(2001年石油工业一个部门的产值已占全国国内总产值

的8%),不利于俄罗斯经济的结构改造和现代化。

问题还在于大量石油收入并没有成为俄罗斯经济现代化的资金来源,出口部门特别是燃料部门吸纳的投资占俄罗斯全部投资中的绝大部分,而一些对全国经济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的部门却遭受着“投资饥饿症”。2000年和2001年,在工业投资中,石油开采一个部门就占33%,冶金、天然气和电力部门分别占13%、11%和10%,机器制造业和轻工业却只占7%和0.5%。[10]按照这样的投入结构发展下去,俄罗斯经济的“燃料和原材料片面发展”问题将长期化,实现经济现代化和高技术化的任务将无法落实。

(二)投资增长速度落后于储蓄增长速度,资金大量外流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俄罗斯经济学家尽管在改革和发展的许多方面持有不同意见,但是在增加投资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性方面却具有共识。无论是从当前的经济形势还是从中长期的现代化任务来考察,增加投资都是关键性的环节。从表1的数据中能够看出投资对1999年至2001年经济恢复性增长的带动作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的增长率;与固定资产投资紧密相关的机器制造

业和建筑材料工业的增长速度超过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建筑业的增长率也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与投资相关的部门成为经济恢复的先导部门。但是,2002年的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投资增长速度的大幅下降,建筑部门的增长率首先明显下降,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机器制造业和建筑材料工业的增长率也随之回落。

从中长期实现经济现代化任务看,对增加投资的要求更加迫切。据俄罗斯经济发展部的估计,在近15年内每年必须向实际部门投资3万亿卢布。但是,2001年的实际投资额只有一半,即不到1.6万亿卢布。如果按照2001年对经济部门和工业部门的投资规模计算,要使俄罗斯的工业生产能力达到西方国家的水平,需要100多年的时间,[11]这将使普京时代的赶超型经济战略无法实现。

表1 投资及其相关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上年或上年同期为100)

注:*为该年上半年数据。

资料来源:B.斯塔洛杜勃洛夫斯基:《直接投资的曲折道路》,载[俄]《经济问题》,2003年第1期,第74页。

“钱从哪里来?”这是每个实行赶超型经济战略国家所面临的共同性问题。俄罗斯是一个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而且继承了原苏联雄厚的技术力量,因此,

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缺口问题不同。一方面俄罗斯经济具有较高的储蓄率,另一方面又只有较低的投资率,这是俄罗斯经济特有的结构性矛盾。

从表2的数据中可以看到,1999年以来俄罗斯的储蓄率迅速提高,已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以上,高于西方发达国家,近似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但是,固定资产投资率却只有15%~17%左右,远远低于经济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如,马来西亚和泰国达到40%左右、韩国35%,印度尼西亚也接近30%。高储蓄率和低投资率并存,说明俄罗斯经济所积累的财富只有一半是用于经济再生产过程的。其余的另一半资源到哪里去了?只要分析储蓄在俄罗斯国家、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分布结构就能够粗略地知道。首先是国家管理机构掌握的储蓄增加较快,从危机前的1997年至2001年,国家机构所拥有的储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2%上升为9.9%。[12]这些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被排除在投资活动之外,用于偿还国债、增加社会保障和保证治安等预算支出。“偿还国债净额”所占用的储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7年的-4.8%上升到2001年的1.9%(见表2)。其次是中央银行吸纳的储蓄用于增加外汇储备,外汇储备的积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7年的0.4%上升到2001年的3.5%。最后是资金外流。如果说前两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对经济发展是必需的,那么资金外流所带来的则主要是消极作用。

根据俄罗斯副总理库德林所公布的官方数字,2002年资金外流量为160亿美元,比2001年的240亿美元减少了80亿美元。但是,俄罗斯阿尔法银行提供的2002年资金外流数字为220亿美元。特罗伊卡-迪亚洛格银行则认为去年外流的资金实际上达到250亿美元;而且自1996年以来资金外流情况基本上没有变化。俄罗斯专家认为,最近10年俄罗斯外流资金达1500~3000亿美元。“其中一部分存在银行里,但大部分用于在迈阿密和巴黎购买别墅”。[13]此外,据阿

尔法银行估计,俄罗斯居民手中持有数额惊人的现金,大约为400~600亿美元。

[14]这些数字说明,俄罗斯有钱,但这些钱没有用在支撑国内经济增长的投资上,而是存在外国银行和帮助外国投资,以及装在老百姓的口袋里。

表2 储蓄及其使用结构(对GDP的%)

资料来源:[俄]E.亚辛:《经济问题》,2002年第5期,第13页。

(三)资金跨部门配置的渠道不畅,不利于投资增长和资金在部门之间转移

俄罗斯经济中投资增长速度落后于储蓄增长速度的重要原因是,资金跨部门转移的渠道不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的部门间和企业间配置主要应该通过金融市场机制来实现。金融市场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信贷市场和保障存款人风险的银行;二是在一定程度上由投资者自担风险的资金市场。但是,在俄罗斯,固定资产的投资来源主要依靠企业自有资金,在2001年和2002年上半年都占投资总金额的50%以上。在一些重要工业部门这一比例更高:2001年,在燃料部门,依靠自有资金的固定资产投资占74.2%;在冶金业,占88.6%;在电力部门为77%;

在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工业(医药设备的生产未计在内)为82.7%。[15]资金的使用被隔离在各个“封闭”的企业和部门内。而银行贷款在企业资金供应方面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2001年银行贷款在固定资产投资拨款中的比重只为3.5%,如果扣除外国银行的贷款,只占2.9%(见表3)。通过在资金市场上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更是微不足道,只占固定资产投资来源的0.5%。

表3 投资来源的结构(%)

资料来源:B.斯塔洛杜勃洛夫斯基:[俄]《经济问题》,2003年第1期,第76页。

俄罗斯商业银行的资本实力极为薄弱,限制了它们对企业的信贷和投资能力。2001年俄罗斯全部商业银行的资本总额仅为120亿美元,不及西方一个大银行所拥有的资本。在1319家商业银行中只有130家拥有3亿卢布(1000万美元)以上的资本。而且,许多商业银行的所有者和经理人员热衷于争夺和扩大控

制权,却不努力改善经营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现有的银行所有者和经营者不愿失去对银行的控制权以及极低的股份收益(甚至完全不分红利),阻碍了外部股东对银行的资金投入。[16]此外,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俄罗斯央行过高的准备金率也对银行的贷款能力产生消极作用。

俄罗斯资金市场的不健全,当然与其建立的历史较短有关,但是,俄经济学家认为,一系列的措施失当,严重限制了俄罗斯资金市场在组织资金供求方面应有的作用。俄经济学家亚辛认为,阻碍俄罗斯资金市场发展的第一个原因是,小股东的利益没有得到保障。目前,俄罗斯的实业界都在为控制公司而斗争,不是设法增加投资。尽管俄罗斯公司名义上是公开性的股份公司,实际上不仅是封闭型公司,而且许多还是家族型股份公司,其控制权限于很少一些有密切私人关系的人员手中。这些公司的经营状况严重缺乏透明度。其中,大多数公司只向小股东分发象征性的红利,小股东的股票价格也不上涨。因此,分散的投资者不可能积极地向公司投入资金,而宁愿把钱换成外币压在自己的箱底。阻碍资金市场发展的第二个原因是缺乏能够保护包括小股东在内的所有者权益的独立和公正的法律制度。法庭无法与掌权者和犯罪分子相抗衡。[17]

可见,俄罗斯经济中出口部门与面向国内市场的部门之间结构失衡、宏观经济中储蓄与投资之间比例失调,以及市场经济制度不健全等众多结构性问题扭结在一起,构成了阻碍俄罗斯经济快速增长和实现现代化的“瓶颈”。这是21世纪初期俄罗斯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

三缓解结构性症结的对策

从已经制定和开始实行的战略和政策来考察,俄罗斯政府缓解结构性经济问题的主要对策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继续发挥传统产业现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

燃料部门和军工生产部门是俄罗斯从苏联时代继承下来的两个在当今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近几年来,不少学者建议减少燃料和原材料出口,以避免俄罗斯经济出现“边缘化”趋势,成为发达国家的资源附属国。总统普京则在2002年的“国情咨文”中主张“继续发挥两大优势”,使“俄罗斯巨大潜力为己所用”。通过扩大传统产业的出口,保障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用以换回发展新产业所急需的资金和技术,力争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普京在2002年年末与俄罗斯媒体的直接对话中再次强调,2003年“必须激励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所谓新经济的发展”。[18]

在这一发展战略指导下,一方面,俄罗斯石油工业发展迅速。2002年俄石油产量已连续4年增长,出口创历史最高记录。另一方面,增加对新兴产业的投入。2001年9月,已制定了推广信息化教育的规划。普京总统提出必须尽一切可能落实信息化教育规划。为此,俄中央政府从教育基金中额外拨款10亿卢布,并要求各联邦主体拨款10亿卢布。

在俄政府的扶植下,俄罗斯的技术力量正在逐步得到利用,在俄罗斯经济中,信息技术产业正在成为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据2002年10月在彼得堡“俄罗斯电信”会议上公布的预测,今后,俄罗斯电信市场规模每年将扩大15%,2004

年之前将达到80亿美元;因特网市场每年将以25%的速度扩张。[19]同时,俄软件业的发展速度也很快。在全球IT产业不景气的背景下,俄罗斯受国外委托的软件开发项目在2000年以来的3年间增长了近3倍。俄罗斯软件协会的调查显示,包括外国企业的当地法人在内,2001年的IT产业出口额为2.2亿美元,2002年估计增加为3.2亿美元。虽然与印度的62亿美元的出口额相比还有很大

差距,但其潜力是巨大的。“与擅长标准编制程序的印度人相比,俄罗斯人的研究开发能力很强。”俄罗斯企业的弱点则是推销能力差,而且规模较小。[20] 欧美跨国企业看好俄罗斯高科技人才低工资、高学历和富有独创性的优势,正加强在俄罗斯的高技术研发体系。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在裁减各国分公司员工的同时,继续增加俄罗斯分公司的职工数量。波音公司计划大幅增加设在莫斯科的飞机设计中心的技术人员,还与俄罗斯7个城市的350位科研人员签订了开发委托合同。政府之间和企业之间的国际合作,将促进俄罗斯按市场化改革的要求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加强市场经济的各项制度建设,为增加投资和改善资金配置提供必要的前提

新世纪初颁布的《俄罗斯政府社会经济政策远景基本方针》中提出,在2010年前将进行大规模的经济结构改革,在经济领域的主要内容是:必须创造良好的投资和经营环境,保证高水平的经济自由,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关键因素是保障所有权和公平的竞争条件,在经营、劳动力和资本流动中清除行政障碍,关闭亏损银行,降低税负,实施负责任的预算和货币政策。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近几年来税收改革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1998年和2000年相继颁布了《俄罗斯联邦税法典》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总的原则是简化税制结构,减少税种,降低主要税种的税率,减轻企业的税负。从2001年年初开始,俄罗斯政府又规定以13%的统一个人所得税税率取代原来最高税率为30%的复杂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又将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从35%削减为24%。税制改革的结果,一方面,使俄罗斯公民和企业纳税的状况大为改善,增加了政府的预算收入,为进一步的结构改革提供资金来源;另一方面,也为企业的公平竞争创造条件。例如,由于将企业从使用国家自然资源所获得的租金纳入国库,

2002征收的与使用自然资源有关的税收在税收总额中的比重由2001年的10.4%上升为2002年的14.7%,使燃料工业和原料部门的税负相对增加。[21] 俄罗斯还着力整顿银行和金融体系。1998年金融危机后关闭了许多无力经营的中小银行。近几年来继续缓解银行资金不足、贷款风险过高、银行活动的透明度不够等问题。首先是不断完善银行体系运行的法制基础。为了提高居民和企业对信贷机构的信赖程度,规定公布关于银行实际所有者信息的程序。同时,制定了信贷机构作为企业清偿者的法律程序,以保障银行(和存款者)的权益。从国家财政方面还加强了对存款人的担保。在1996年至2002年11月的7年中,俄罗斯联邦对公民的存款共支付了390亿卢布的担保金,其中仅2002年头11

个月就支付了157亿卢布;2003年为了加强保障的力度计划这方面的开支将达200亿卢布。[22]

在建立正常的市场环境方面,加强社会治安一直是十分重要的环节。2003年联邦预算中用于执法体系的拨款将增加27.9%,以保证执法体系改革的需要。普京在2002年6月19日对商会发表的演说,表示了俄罗斯政府建立公平合理制度、改善投资环境的决心,他对俄罗斯企业界人士说:“政府不应该强迫每个人说出资金是从哪里来的,尤其是它首先没有为这些资金创造正常的投资环境。”但是,以后俄罗斯人不再需要把钱放在国外保管了。

(三)在完善市场机制的前提下,运用政府调控手段来动员资金和改善投资结构

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危机和近几年的调整,俄罗斯国内已经形成一定程度的共识,为了加速实现现代化,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必须有适当的国家干预。为了刺激企业投资,除了降低税负外,2002年还实行了更加灵活的折旧制度,使去年折旧提成增加了大约30%。尽管取消了投资的税收优惠办

法,副总理库德林认为,2002年出台的政策措施的综合效应仍然有利于企业投资。

为了保护面向国内市场的产业,俄罗斯政府还加强利用关税和进口配额制度。例如,2002年将白糖的进口关税提高到40%,对于减少食糖进口、保护国内的制糖工业相当有效。[23]在保障经济持续增长和现代化方面,俄政府日益重视加强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在2003年的预算支出中,用于科技和教育的经费分别比2002年增加34.3%和22.2%。教育经费在预算总开支中的比重将上升为4.2%。在俄罗斯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百废待举的条件下,如此大幅度地增加科技和教育投入,表明俄罗斯当局对中长期经济发展、提高经济竞争能力的重视。

总的说来,尽管面临着2003年“问题年”的还债高峰、油价变动和“选举年”以及结构性症结等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从俄罗斯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来考察,我们认为,近期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解决结构性矛盾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艰巨任务,俄罗斯经济还将经历一段结构调整时期,在短时期内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目标似乎也很难达到。最近公布的2003年第一季度数据,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比2002年同期增长了6.4%,其中工业的增长率为6%。如果这个趋势能够得以保持,2003年和2004年仍可维持4%~5%的增长速度。[24]

注释:

[1]《经济成果综述》,载[俄]《俄罗斯经济:预测与趋势》月刊,2003年第2期,第2、5页。

[2][俄]Α.Α.库德林:《联邦预算:结果与任务》,载[俄]《财政》月刊,2003年第1期,第3页。

[3][俄]德米特里·奥尔洛夫:《2003年俄罗斯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危机前的稳定》,载[俄]《侧面》周刊,2003年1月13日;[俄]A.叶菲莫夫:《2003年将是危机成熟的一年》,载[俄]《独立报》,2002年12月23日。

[4]《经济成果综述》,载[俄]《俄罗斯经济:预测与趋势》月刊,2003年第2期,第3页。

[5]Russian Economy in 2002,http.//www.Pravda.RU,Jan,06 2003.

[6][俄]B.斯塔洛杜勃洛夫斯基:《直接投资的曲折道路》,载[俄]《经济问题》月刊,2003年第1期,第74页。

[7]《经济成果综述》,第3、13页。

[8]《经济成果综述》,第3页。

[9][俄]B.马乌:《2001年经济政治总结与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景》,载[俄]《经济问题》月刊,2002年第1期,第4~7页。

[10]王郦久:《普京经济思想与俄罗斯经济发展前景》,载《现代国际关系》,2002年第10期,第25页。

[11][俄]B.斯塔洛杜勃洛夫斯基:《直接投资的曲折道路》,第75页。

[12][俄]E.亚辛:《俄罗斯经济的前景:问题与增长因素》,载[俄]《经济问题》月刊,2002年第5期,第12页。

[13][俄]维克多·巴拉涅茨、瓦列里·布塔耶夫:《俄罗斯值多少钱?》,载[俄]《共青团真理报》,2003年1月23日。

[14][英]《经济学家》,2003年2月7日报道:《换灯泡——油价上涨使俄罗斯经济看来比实际好得多》。

[15][俄]A.马卡列维奇:《俄罗斯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拨款工具和机制》,载[俄]《社会和经济》月刊,2002年第3~4期,第9页。

[16]《俄罗斯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拨款工具和机制》,第16页。

[17]《俄罗斯经济的前景:问题与增长因素》,第15页。

[18]《我们将如何生活?——与总统直接对话》,载[俄]《经济与社会》周报,2002年12月第53期。

[19]俄新社莫斯科2002年10月16日电:《俄罗斯逐步实现“电子化”》。

[20]柏俊彦:《俄罗斯走IT立国之路》,载[日]《日本经济新闻》,2002年7月26日。

[21][俄]A.A.库德林:《联邦预算:结果与任务》,第3页。

[22][俄]A.A.库德林:《联邦预算:结果与任务》,第5页。

[23]《经济成果综述》,第13页。

[24][俄]《莫斯科时报》2003年4月18日报道。

-以美国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为例论国际经济制裁的有效性

以美国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为例论国际经济制裁的有效性 摘要:冷战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经济外交成为国家对外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经济制裁逐渐成为世界大国尤其是以美国和欧盟为主的西方大国处理外 交事务的常用手段。但是,在这个所谓的“制裁的时代1”,经济制裁是一把双刃 剑,好的结果是解决国际争端获得短暂的和平,同时埋下冲突的祸根;坏的一面 是引发的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而使得经济制裁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面临着越来越多 严峻的挑战。本文将以90年代以来美国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失败而在2003年诉 诸军事武力而结束为案例来探讨国际经济制裁所面临的有效性危机和政治成本过 高,并进一步就国际经济制裁机制的规范性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制裁;美国;伊拉克;人道主义危机 进入冷战以来,由于“大众民主”、“大众战争”和“大众传播”的不断发展,军事战争与冲突的残酷本性已经越发深入人心,使得当代民族国家行为体进行军事战争选择的决策成本大大加重,因此,对民族国家而言,经济制裁便成为军事行动的一个相对来说有吸引力的和可接受的替代选择。另外,由于人类对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破坏力的担忧,民族国家在解决政治和安全冲突时,也更容易倾向于以经济制裁来取代其他强制性方法2。但是,从多年来各国的制裁实践来看,经济制裁的效果相当有限,而且由于制裁所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有时一点也并不亚于战争所带来的后果。经济制裁的有效性和合理性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一、美对伊经济制裁的案例 美国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是冷战后历时最长(1990-2003年)、范围最广、人道灾难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制裁3。从1990年8月2日到2003年5月23日,美国对伊拉克实施了长达13年的经济制裁。虽然一直都是顶着联合国的旗号,但是,美国自身的利益和政策取向在整个过程中显露无疑。 根据制裁的目标不同,美国对伊拉克的经济制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 1David Cortright and George Lopez, The Sanctions Decade: Assessing UN Strategies in the 1990s (Boulder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2000), p. 2. 2张曙光:《经济制裁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2页. 3石斌:《有效制裁与“正义制裁”》,《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8期,第44页.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重点

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当前,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破解资源环境制约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目标要求,都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必须将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作为未来5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是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症结,所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所在。而扩大消费需求,是调整需求结构的关键环节,是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根本途径。因此要不断增强消费拉动作用。不断提升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突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布局合理、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要推进服务业现代化发展。 突出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为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需求、提供了新的动力,科技重大突破和创新会极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我国要赶上和超过一些发达国家,就必须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科技竞争的关键在人才,加快建设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是关键。 突出优化社会管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必然带来利益格局、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必须进一步优化社会管理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目的和重要动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推进基本公

俄罗斯的未来发展战略

俄罗斯的未来发展战略 刑广程、王伟 2011-03-11 21:43:47 来源:《学理论》2008年第2期 [ 摘要]普京执政以来, 加强了国家在政治经济中的地位, 巩固了国家主权的外交路线, 恢复了国防和军备实力, 提倡以“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观念和社会团结”为主题的俄罗斯发展新思路。按照普京的“治国方略”, 未来的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中应确立权威地位, 军事装备实现现代化, 经济发展多样化。重点要优先解决好人民生活质量问题和人口健康问题, 实现俄罗斯的强国理想。 [ 关键词]俄罗斯发展战略治国方略 [ 作者简介]刑广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王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博士。 “俄罗斯正处于其数百年来最困难的一个历史时期”, 这是普京在2000年任总统时对俄罗斯的评价。当时他为俄罗斯复兴勾画了一个这样的蓝图: 以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国家观念和社会团结重塑俄罗斯价值观, 建立强大的国家, 发展有效的经济。 光阴荏苒, 时近八年, 普京实现强国理想的“治国方略”也逐渐清晰, 具体来说, 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国家在政治经济中的地位, 建立以总统为核心的强大垂直权力体系; 加强法制和社会秩序; 有计划地打击寡头, 加强国家对大资本和大型工业企业的控制; 整顿金融秩序,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二是推行旨在加强俄罗斯国际地位和巩固国家主权的外交路线, 同西方国家接近, 确保俄罗斯在独联体的核心利益, 维护俄罗斯在其他地区的应得利益。三是恢复俄

罗斯的国防和军备实力, 建立强大的职业化军队。四是提倡以“爱国主义、强国意识和社会团结”为主题的俄罗斯新思想。五是发展有限的民主政治、公民权利和自由。 普京认为, 近年来的政策“主要致力于消除国家体制和社会领域内的失衡”。①全俄民意调查中心的长期调查显示, 普京执政以来的政策得到了俄罗斯社会大多数人的认可, 按上述顺序排列, 认可度达到了81%~65%。②2008年, 普京将结束其第二任总统任期, 受宪法所限, 普京将不再谋求第三次连任。但是, 目前俄罗斯政治却出现了两个不同寻常的现象: 第一, 普京在俄罗斯政坛影响 力随着离任日期临近而日益巨大, 社会声望愈来愈高, 权力资源充盈丰厚。各种反普京的力量,包括前寡头势力虽然暗流涌动, 但对普京均构不成现实的威胁, 俄政坛没有与普京相竞争的独立政治力量和政治领袖。普京“无法”离任的炽热氛围将导致2008年的“接班人困境”。第二, 普京明确表示不谋求连任, 但从未表示会离开俄罗斯政坛。他表示, 将珍惜社会对他的期待, 并愿意继续为国家服务。这就不排除他对俄罗斯未来发展施加影响力, 这将使下一位总统陷入普京的“权力磁场”。 在苏联历史上, 最高领导人的合理更替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国家最高领袖 更替呈不规则状态。叶利钦作为俄罗斯第一任总统, 表面上遵守了宪法秩序, 但实际上却是一次巧妙地“违规”操作: 以提前离职的方式启动了权力交接的应急程序, 保证总统接力棒传到自己选定的接班人手中, 然后通过一系列人事安 排使实际权力得到延续。 目前来看, 普京为权力顺利交接也进行了缜密的人事安排, 并准备了一套 保障程序。这套程序和俄罗斯的未来发展战略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 执行普京战略的人将是权力接班人。“治国方略”的延续, 一方面可以使普京保持对俄

中国和印度IT产业发展比较报告

本文摘抄赛迪IT经济研究所的《中国和印度IT产业发展比较报告》一文目录纲要,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更了解印度有所帮助。 中国和印度IT产业发展比较报告 上篇国民经济比较篇 中印两国在经济发展领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和互补性。2001年11月26日,印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在全国军校联合会成立52周年纪念会上说,印度将在下个世纪成为世界领袖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是印度的最大竞争对手。 一、地理位置与资源环境 (一)地理位置 1.印度:盘踞在南亚次大陆的雄狮,扼印度洋咽喉 2.中国:太平洋西岸最大的国家,有漫长的海岸线 (二)资源与能源 1.印度:印度自然资源潜力大,海洋资源丰富 2.中国:中国能源蕴藏量大,但开发程度较低,人均量少 二、中印两国经济发展概况 (一)中国比印度经济起点低,发展速度快,规模总量大 1.1950年印度经济水平比中国高(印度国民收入为美国的 2.3%,中国为美国的1%) 2.1980年两国GDP总量几乎差不多,而且印度还稍领先 3.2001年,印度GDP为4980亿美元,不到中国的一半 (二)两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共性 1.人口负担重,经济结构层次低 2.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 (三)中印同为农业大国,中国农业生产水平高于印度 1.印度是农业大国,但生产率水平低,增长速度慢 2.中国农业生产水平略高于印度,但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四)提高工业生产水平是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核心 1. 中国和印度共性是工业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工业尤其是制造业,装备和技术水平落后,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2. 印度30多年来工业平均增长率5.8% 3. 中国从1952年以来工业年均增长率达到11.5% 三、中印对外经贸情况比较 (一)对外贸易规模中国占绝对优势 1.197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32位;2001年提升至第6位 2.中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4%,而印度不到1% (二)对外经济活动能力中国远胜印度 1.2001年中国直接利用外资(FDI)468亿美元 2.印度利用外资不足,2000年利用外资2 3.2亿美元 3.中国外汇储备多,抗国际风险能力强(2000年末中国外汇储备1656亿美元,2001年底突破2000亿美元 4.印度外贸长期处于逆差,积累的外汇极为有限(2001年印度外汇储备约450亿美元

俄罗斯主要经济指标和主要产业部门的发展情况

以石油为主的资源产业是俄罗斯经济的支柱 ■俄罗斯资源产业产值约占俄工业产值的30%,为政府创造54%的年收入预算和45%的外汇收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左右 ■资源出口大约占俄罗斯出口商品总额的68%,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煤炭及资源化工产品,占矿产品的74%,以矿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是俄罗斯出口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巨大■俄资源领域的投资占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27%,占全部外国对俄投资的75%。由于产业结构高度依赖资源,国际资源价格的波动对俄罗斯经济的整体状况有直接影响■中俄作为世界资源大国,尚不能充分利用金融市场为资源经济服务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俄国经济的影响 ■以2008年四季度为例,由于石油价格大幅下挫70%至50美元以下,俄罗斯经常账户盈余锐减,其财政余额亦出现了赤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彭博共计预计俄罗斯2009年GDP增速从2007~2008的6~8%缩减至-0.7%,2010年有可能出现适度恢复 中俄两国合作领域 监管合作 ■在借鉴美国等成熟市场发展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审慎监管,建立中俄监管沟通的长效机制 ■长期保持中俄监管层面及时有效的金融信息交流 ■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金融危机,中俄监管层合作加强跨境危机管理和处置能力 机构合作 ■机构间定期协商沟通,加强经验交流和市场信息共享 ■中俄两国机构在完善其内部建设的基础上,保持适度的信息公开,有助于及时准确的评估对手方的信用风险 ■建立完善两国信用评估体系,本着诚实互信的原则,中俄机构间可相互授信,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中俄两国机构可联手共同推进投资者教育工作,提高机构对投资者的认知度 研究项目合作 ■中俄两国定期互派人员共同进行相关项目研究工作,为两国金融市场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 俄罗斯经济特点,和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特点:重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轻工业和农业不很发达。经济依赖自然资源层度高,进出口贸易不发达 优势:自然资源丰富,技术人才多,国土面积大,多海港,重工业技术水平高 不足:三大产业发展不均衡,过分依赖自然资源,进出口贸易不发达,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资源利用不够合理 俄罗斯主要经济指标和主要产业部门的发展情况 2007年俄经济增长速度显著回升,GDP增长率大约在7.2-7.4%。 外贸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2007年俄罗斯外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出口总额再攀新高,其次是进口增速,有逼近出口增速之势。进口增速高的原因在于,一是俄罗斯政府降低了高科技设备的进口税,促进了进口增长;二是俄罗斯居民消费需求扩大,与此同时,卢布升值,使外国产品竞争力增强,从而促进了进口的加速增长。 俄罗斯政府在2007年里进一步加强对重要产业部门,如石油、天然气的控制和监督。政府

关于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制裁伊朗文

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 OFAC 你需要了解的美国经济制裁—伊朗 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对伊朗制裁条例概要 本文提供了《伊朗交易条例》-31 C.F.R. Part 560和《伊朗资产管制条例》-31 C.F.R. Part 535下的对伊制裁的基本信息。制裁由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管理执行。 《伊朗交易条例》--31 C.F.R. Part 560 由于伊朗支持国际恐怖主义及其在波斯湾对非交战航运的侵略行为,1987年10月29日里根总统签署了12613号总统令,对源自伊朗的商品和服务实行新的进口禁令。1985年国际安全与发展合作法案(ISDCA)的第505章被用作该禁令的法定权限,并解释了美国联邦条例规定中的《伊朗交易条例》--31 C.F.R. Part 560。 1995年3月16日,由于伊朗支持国际恐怖主义以及伊朗积极寻求大规模杀伤武器,克林顿总统签署了12957号总统令,禁止美国参与伊朗的石油开发。1995年5月6日,又依照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和国际安全与发展合作法案签署了12959号总统令,大幅收紧对伊朗的制裁。 1997年8月19号,总统又签署了13059 号总统令,进一步说明了12957和12959号总统令,确认禁止美国人在任何地点与伊朗进行的任何交易及投资活动。 2008年11月10号,和伊朗有关的“U-turn”转帐授权被撤销。自该日期起,美国存款机构不再被授权处理有伊朗参与但源头和末端是其他非伊朗的国外银行的转账。该“U-turn”转账授权废除和目前允许的资金转账细则在该文件的伊朗金融交易部分有说明。

2010年9月29号,根据2010年全面制裁伊朗、问责制和撤资法案第103章的规定,美国进口及买卖源自伊朗的食品和毯子的授权废除。禁止进出口商品和服务的例外情况列在本文的“进口自伊朗的商品”的章节。 对违反《伊朗交易条例》的刑事处罚可至100万美元罚款,自然人可被监禁20年。民事处罚,不超过25万美元或者是基本的违法交易额的两倍,也可进行行政处罚。 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很快会对2010年全面制裁伊朗、问责制和撤资法案提供进一步指示。 进口自伊朗的商品 源自伊朗的商品或服务禁止直接或通过第三方国家进口到美国,以下例外: a)价值100美元或以下的礼物; b)信息和宣传资料; c)抵美人员或其家属在国外使用的家用和私人用品,不为他人或销售所用,非 其他禁止进口商品; d)私人的通常是旅行时的随身行李。 不允许美国公民为禁止的进口贸易提供融资。限制标明在在有伊朗政府参与的信用证上(参考下面的与伊朗的金融交易)。 出口到伊朗的商品 除非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批准,通常情况下,不能直接或间接从美国或身处任何地方的美国公民处向伊朗人或伊朗政府出口,再出口,出售或提供商品、技术或服务。提供服务的禁令适用于涉及美国或身处任何地方的美国公民的任何中介关系。例如,身处任何地方的美国人或者在美国境内的人员,不能从事伊朗或伊朗政府得益的离岸交易的经纪人,包括出售国外商品或者安排第三方国家融资或担保。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与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与对策分析 一、几组数据说明了什么? ——今年1至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大幅下降,消费偏弱,令国内通货紧缩压力趋紧 日前,由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所做的《20XX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披露,目前居民消费价格同期比指数已连续负增长8个月,中国人民银行统计的商品价格指数(同期比)已连续下降13个月。 据国家统计局站公布的最新数据,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下降%。而1-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下降%,其中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创下1999年8月以来最大降幅。 在最新公布的数据中,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有22个省(区、市)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月下降,降幅在%至%之间。其中,降幅较大的地区是:广东下降%,陕西和山西下降%,广西下降%。但是有6个省、市的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其中涨幅较大的地区是:青海上涨%,河南上涨%,江西上涨%。另外,黑龙江、湖北、重庆市居民消费价格与去年同月持平。 有关专家将当前国民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为4个下降,即财政收入增长下降、效率增长下降、物价指数及居民消费指数下降、外贸协议投资金额增长下降,认为通货紧缩压力加大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通货紧缩对投资预期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政府应有所作为。 ——上半年存款增长平稳,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增加;金融机构贷款逐步增加,信贷资金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国债和政策金融债发行增加 20XX年1-6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比年初增加14491亿元,同比多增2801亿元。其中:存款增加3008亿元,同比少增601亿元。1-6月份,居民储蓄存款增加8034亿元,同比多增2711亿元。6月末,金融机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万亿元,同比增长%,增幅比近两年同期平均增幅高百分点。 报告同时指出,目前,从宏观上看,货币信贷总量增长较快;但从微观看,资金结构性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中小反映贷款难,商业银行反映难贷款。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从全国范围看,许多产品供大于求,对银行贷款实际需求不足;二是自身素质偏低,社会信用环境不佳;三是对中小服务、支持体系不健全;四是商业银行经营机制还有待改善;五是县域金融服务仍存在薄弱环节。在国债和政策金融债发行方面,上半年,国债累计发行2600亿元,同比增加680

俄罗斯市场分析报告(总)

俄罗斯市场分析报告 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世界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及森林储备,是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由于其特殊的地理自然因素和历史因素,俄罗斯形成了独特的产业结构既工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发展缓慢,民用工业落后。 1、俄罗斯重点特色产业 1.1石油天然气 俄罗斯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业长期以来在俄罗斯经济中发挥核心作用,乌拉尔牌石油价格是俄制定国家财政预算的重要依据。2011年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量双双出现增长,其中石油开采量为5.11亿吨,天然气开采量为6705.44亿立方米,约占GDP 的25%左右。 1.2冶金行业 俄罗斯是世界面积第一大国,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铁、铝、铜、镍等金属矿产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于世界前列,矿石开采和冶金行业在俄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2007年该行业产值为29557亿卢布,约占俄GDP的9%,其年度涨幅约与GDP相同。 1.3林业 俄罗斯森林覆盖面积8.67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1%,居世界第一位。木材蓄积量807亿立方米,2007年木材加工行业总产值为

1.3万亿卢,占GDP的1.3%. 2、俄罗斯对外贸易概况 俄罗斯是全球第17大进口市场和第9大出口市场。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化工产品是俄罗斯进口的前三大类商品,2013年进口额分别为873.2亿美元、475.4亿美元和318.0亿美元,占同期俄罗斯进口总额的30.4%、16.6%和11.1%纺织品及原料,食品饮料烟草,鞋靴、伞等轻工业品的进口增长较快,进口额增幅分别为7.8%、6.8% 和5.3%。 俄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品、金属及其制品、化工产品、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宝石及其制品、木材及纸浆等。主要进口商品是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食品和农业原料产品、化工品及橡胶、金属及其制品、纺织服装类商品等。 目前,中国是俄罗斯最主要的进口货源地,2013年俄罗斯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金属制品,进口额分别为235.0亿美元、51.6亿美元和40.9亿美元,占俄罗斯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5.5%、10.0%和7.9%此外,家具、玩具、鞋靴和伞等轻工产品和运输设备也是俄罗斯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大类商品。 3、中国对俄罗斯重点产业市场分析 3.1纺织服装业市场 由于存在棉、毛原料匮乏, 纺织加工工艺陈旧, 生产设备落后, 服装及其他各类纺织品生产能力不足等因素,以俄罗斯目前的纺织服装业发展水平无法满足庞大的国内市场。据统计俄罗斯每年消费各类

印度尼西亚经济结构与投资环境

印度尼西亚:经济结构与投资环境 印度尼西亚驻中国大使库斯蒂亚 印度尼西亚与中国的双边关系持续发展,双方在洋溢着希望与憧憬的气氛中增进友谊,加深了解,提高信任,拓宽合作领域;双方高层互访不断,双边贸易与投资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势头。 印度尼西亚政府欢迎中国投资者在印尼开展业务,对中国政府的“走出去”战略表示赞赏。印尼驻华使馆希望以下信息能有助于中国投资者在印尼直接投资,开发资源,发掘机遇。 经济结构 ⒈国内生产总值。印尼1996-1997年间的经济增长率在4.70%至8.16%之间。但亚洲金融危机使经济增长率在1998年大幅度降至负13.13%,1999年则为0.79%,2001年达到3.32%,到2002年进一步增至3.53%, 2003年恢复到4.1%的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年终降至5.1%,参考利率回落,卢比对美元比价上升。 私人与政府消费仍是2003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私人消费为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4.1%的增长率做出了2.8个百分点的贡献,这得益于利率的下降与银行消费支出贷款的增加;政府消费做出了0.8个百分点的贡献;净出口则做出了0.7个百分点的贡献,净投资缩减了0.2个百分点。 投资支出在过去5年中保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20-25%,比危

机前的30%以上大大减少。国家发展计划局估计,投资效率有所下降,与危机前相比,一定数量的投资引致的GDP增长减少。投资构成也有变化,过去3年里,投资于不动产的比例增至投资总量的80%以上,而2003年投资于资本货物的比例降至18%以下。尽管强劲的建筑业投资在短期内会使经济增长,并增加就业,但从长期内看,不能提供工作机会。 ⒉通货膨胀。面对20世纪80年代经济的快速增长,尽管有较大的通胀压力,但印度尼西亚有效地把通胀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一位数之内。这些压力包括卢比对美元的逐渐贬值,对日元的大幅贬值等因素。 投资环境 对于投资来说,印尼有几大竞争优势:1.国土广阔、肥沃,农业、林业、渔业、矿产与油气等资源丰富多样;2.人口超过2.1亿,构成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和富有竞争力的劳动力市场;3.处在跨越数条重要国际海洋运输路线的战略位臵。4.是稳定的民主国家。5.实行开放的市场经济,外币自由兑换。 法律环境 ⒈1967年《第1号外国资本投资法》。外国直接投资(FDI)主要由此法调整,并经1970年《第11号法》修订。政府依法对外国直接投资设立了各种政策和措施,努力促进对印尼的直接投资。海外直接投资公司有权在法定成立后经营30年,如在经营期内增

二战后美国对外经济制裁

二战后美国对外经济制裁 20世纪以来,美国作为主要的经济大国,也是使用经济制裁最多的国家。随着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不断深化。 美国日益频繁的对外经济制裁,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产生了越来越深刻而复杂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包括美国在内的整个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曾深受美国经济制裁之苦。 新中国成立之后,美国就对中国实施了长达20多年的战略禁运。1989年之后,美国又多次对中国采取各种经济制裁措施。 美国的经济制裁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甚至内政外交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对外依赖也不断加深。 当前,中国对外经济依赖大大高于大多数大国。一旦再次遭遇外部经济制裁,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9·11之后,美国扩大了与中国的共识,使两国在冷战后一度削弱的战略合作基础有所加强。但由于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发展战略上的不同,以及美国将中国作为其冷战后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加以遏制,双方当前有限的共同利益难以确保未来关系的顺利发展,特别是日益猖獗的“台独”活动可能成为引发中美冲突的导火索。 作为两个核大国,中美发生全面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比较小,美国军事卷入台海冲突的程度因形势而异,但对华经济制裁将是其必然选择。目前,国内关于国际经济制裁的研究还比较少,主要限于新闻报道,以及对一些西方研究成果的介绍。 国外,特别是西方学者对于国际经济制裁的研究相对要广泛和深入得多。其

中,既有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历史研究,也有从一系列案例中探寻国际经济制裁一般规律的规范研究。 尽管西方学者对于国际经济制裁存在不同解释和争论,但其研究大多具有一种政策倾向,即主要是探索影响经济制裁的各种因素以及如何提高其效率,因而对于经常成为西方大国经济制裁对象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存在立场上的根本对立。因此,以“美国对外经济制裁”为研究对象,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理论上,可以通过对美国对外经济制裁的国内动因、成本收益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深入掌握国际经济制裁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有关国际经济制裁的各种理论;从现实角度来看,可以为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条件下维护经济安全,预防和抵御外来经济制裁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思考。 本文主要从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角度,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制度经。

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四个方面

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四个方面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转轨经济大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回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20年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事实,经济增长的动源总是起源于结构性的失衡状态,而增长的实现或消失又总是取决于结构性矛盾的缓解或加剧扭曲。因此,结构性政策可以视为中国经济增长核心的政策。 一、对目前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简要归纳 结构性矛盾,从本质上来说是既定的增长格局和经济运行的方向与经济增长的客观趋势之间出现的背离或扭曲状态,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有四个结构现象,我们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一)服务业比重偏低。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的比重过低,甚至出现服务业比重下降的现象。1998年与1990年相比,第二产业的比重由41.6%上升到5 5.60%,其中工业的比重由37%上升到51%,增长的幅度之大是罕见的。进行国际比较就会发现,目前中国服务业所占比重低于低收入国家10个百分点左右,最近,世界银行经济家E.C.HUA做了一次很好的研究,他发现即使在通货紧缩之中,第三产业的价格还在不断上升,这一方面说明结构性短缺现象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国民经济存在着巨大的增长空问。 服务业为什么出现滞后的现象呢?第一,制度性的垄断,包括单一或有限的供给商结构,包括各种进入的壁皇、排斥竞争的价格政策、对国有部门所有制的盲目性等等。第二,目前对服务业存在着不正确的歧视和偏见,“无工不富”、“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的发展”,这种思想还是根深蒂固的。这种歧视和偏见是自足经济或者封建意识,而不是分工的思想,在本质上是逆市场化的。 (二)城乡人口比例失调。目前经济结构的第二个明显矛盾是城乡人口的比例失调和极低的城市化率。目前中国的工业化率已经超过50%,而城市化率只有30%,这20个百分点的差别 导致了一系列的扭曲,一方面加剧了农村人多地少、农民收入低的矛盾,另一方面导致了国内市场的狭窄,也就是说目前国内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仅服务于占人口30%的城市市场,目前中国真正有效的市场空间仅以2亿多人口为基数。虽然大家对进一步发展城市有了基本的共识,但问题并没有解决。真正的问题是怎么形成一种更有吸引力的、有活力的都市经济发展动力机制,从而对过剩的农村劳动力有足够的吸引力,使他们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从农村走向城市。 目前中国存在五类城市:第一类,特大型国际都市;第二类,比较有吸引力的城市经济,如一批沿海省会城市及中部省会城市;第三类,发展较好的小城镇,这在江苏、浙江、广东、山东都可以看到好的样板;第四、第五类分别是没有吸引力的、死的城市经济,比如很多老的工业基地和军工城市,还有逐步消亡的数量众多的小城镇。城乡人口结构调整的本质应该是形成一种新的机制,努力创造一种以市场化为基础的有吸引力的都市经济,而不简单是建设一批新的城市。十分明显,作为这个过程的结果将是一批城市的出现。 (三)社会基础设施特别是公共产品供给严重滞后。尽管中国的硬性基础设施,包括供电、供水、供气和公路、码头还要继续发展,但是目前软的基础设施与经济转制不配套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严重制约中国的经济增长。比如目前的居民对未来改革充满着不稳定的预期,而我们相应建立社会保障的速度和政府的支持能力与居民预期之问是严重不对称的。 (四)公司或企业治理结构改革不到位。公司的治理结构和增长之间存在着非常明确的关系,有了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投资者的信心增强,投资的回报有了保证,这样外资会不断增加,国内储蓄会更快转为投资,于是可以享受比较健康的经济增长率;而如果没有较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话,我们就会看到投资率相应地下降,可能经济会产生一系列的风险。另外,公司治理结构和人力资本积累之问也存在着明显的互动关系,目前各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

2020年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作者:空青山 作品编号:89964445889663Gd53022257782215002 时间:2020.12.13 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摘要:印度自1991年政府实施大刀阔斧的的经济改革以来,经济在二十多年来取得了高速稳定地增长,是世界经济舞台上一个举世瞩目的亮点,也因此与中国、巴西、俄罗斯并列成为“金砖四国”,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本文全面地研究了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特点,并客观地分析了原因, 关键词: 一、前言 同中国相似,面对不温不火的经济状况,印度在90年代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二十年间,印度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7%以上,2011年印度GDP总量达到1.8万亿美元,在世界上排名第十,同比增长8.5%,经济增速仅次于中国。印度经济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前景,甚至有机构预测印度在20年后其经济总量会超过中国。然而,印度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和软肋。研究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客观全面地了解印度经济全貌,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印度经济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印度经济自独立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3.5%,80年代提升为5.6%,90年代中期为7%,2003年第四季度的增长率更是超过了中国,达到了创纪录的10.4%。印度经济的迅猛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业增长迅速。 印度凭借良好教育的工人、信息技术和英语语言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先行带来了印度软件、商务处理外包等IT服务业的兴旺,促进了印度资本金融市场的发达和旅游业的繁荣。印度58%的国内生产总值由IT,金融,房产等服务业贡献,一般来说要达到挪威,芬兰这样的发达程度才会有这种比例。服务业出口业绩喜人,在2004- 2005年度服务出口额为460亿美元,出口增长高达71%,2005年4月至12月期间,服务出口增长创75%的高记录,创汇328亿美元,其中软件服务出口在2004- 2005年度增长34.4%,创汇172亿美元,在2005-2006年度上半个年度软件服务出口额103亿美元,增速为32% ,全球近一半的外包业务被发往印度,印度因其发达的外包服务被称为“世界办公室”。 2、IT产业世界领先。 印度的软件业迅猛发展,在世界名列前茅。印度目前拥有巨大的软件人才库,有大量的专业人才。产值、出口比重都很大。据麦肯锡的报告预测,到2008年印度的IT服务和后勤工作将会雇佣400万从业人员,成为年出口额达到570亿美元的行业,占印度GDP总额的7%。印度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出口国。其软件出口额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美国客户购买的软件产品有60%是印度制造的。 3、发达的资本市场 印度拥有发展中国家最大的资本市场,其股票交易种类也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多的。全国共有78家商业银行和196家地区农业银行,分支行6100家;有证券交易所23家,上市公司超过900家,年新发行股票可筹措650亿至700亿卢比资金。2010年孟买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数量达到5034家,位列全球证交所首位,成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资本市场之一。 4、迅猛发展的旅游业 凭借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和开放的对外交流政策,印度的旅游业每年都要吸引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2006年去印度旅行的游客多达440万旅游收益达67亿美元,旅游业的腾飞将也带动印度酒店等服务行业的发展,世界经济论坛针对旅游业制定的排行榜显示,在发展中国家中,印度的旅游业最具竞争力。 5、制造业增长势头强劲 2002年印度制造业出口约370亿美元,2004年很快上升到540亿美元。印度政府将调整产业结构作为经济改革重点,为了加快制造业的发展步伐,2004年9月成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综述 张健荣 当今俄罗斯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普京总统执政八年后,俄罗斯正面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头。新一轮的国家杜马选举以及2008年3月份的总统选举无疑是俄罗斯未来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后普京时代,或者说普京卸任后的俄罗斯的发展趋势正成为我国对俄罗斯研究十分迫切和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与欧亚所于2007年11月27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了“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为国内部分俄罗斯问题专家学者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学术交流机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新华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共30多名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者围绕俄罗斯大选前后及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未来趋势以及俄罗斯对外政策走向和中俄关系发展前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普京执政期及其后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与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董晓阳研究员对普京总统执政八年间俄罗斯社会所发生的巨变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普京的执政理念以及当前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在发言中他提纲挈领地就俄罗斯的巨变作了归纳。他指出,普京执政八年,俄罗斯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恢复了国家的权威;二是经济恢复到了苏联解体时期的水平,进入了世界经济前十强;三是在相当程度上恢复了大国的地位和形象;四是恢复了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性;五是恢复了民众对俄罗斯未来的信心。在“五个恢复”基础上,俄罗斯开始重新走上了强国、强军、富民的大国发展道路。董晓阳指出,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政

俄罗斯应对美国欧盟经济制裁的过程

一、消息。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西方对俄罗斯步步紧逼、接连出招。 在上周俄罗斯央行就宣布将出售货币储备来支撑卢布汇率,而就在昨天(12月11日)俄罗斯央行对外宣称俄罗斯黄金储备一周已经减少了43亿美元,于此同时,俄罗斯央行升息,从9.5%上调到10.5%,阻止卢布继续下行。 二、俄罗斯应对经济制裁的过程。 8月18日:放宽本国货币波动区间。 由于西方国家就乌克兰问题实施制裁,导致俄罗斯大量资本外逃。俄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俄罗斯有将近750亿美元的资本外逃,是去年同期的两倍,超过了去年全年的627亿美元。 面对制裁压力下资本疯狂外逃,莫斯科或只能选择本币贬值。8月18日,俄罗斯央行宣布放宽卢布波动区间,并大幅减少外汇市场干预力度。 9月16日:降低对油价预测值。 俄罗斯央行9月16日表示,持续存在的政治紧张局面会帮助原油价格在未来几个季度中回到每桶100美元以上,并且维持这个水平直到2017年。俄罗斯央行还在按季度公布的货币政策文件称,“在原油价格大幅度而且持续下跌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卢布汇率的加速弱化,而在另一方面,也会有经济增长率的大幅度放缓。” 俄罗斯经济部长阿列克谢-乌柳卡耶夫在9月16日的发言中呼应了央行的这一判断,称油价低于每桶100美元只是一种“暂时的现

象”。不过他也降低了经济部对2014年的油价预测值至每桶104美元,略低于之前的每桶105美元目标。 10月1日:制定支持经济措施。 俄罗斯央行10月1日表示,正着手拟定支持经济的措施,以因应万一油价下跌三分之一以上的局面;这显示俄国对卢布下跌及西方制裁影响的担忧加剧。 “俄罗斯央行正在研拟一项压力情境,假设外在经济环境大幅恶化,与(目前最悲观的情境)进行比较,”俄罗斯央行在一份电邮声明中表示。“该压力情境是假设油价下跌的情况明显恶化,跌到每桶60美元的水平。” 10月31日:大幅上调基准利率。 10月29日,卢布/美元以及卢布/欧元再创历史新低。俄罗斯央行10月31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从8%大幅上调至9.5%,150基点的加息幅度远超市场预期。这是俄央行今年第四次上调利率。自今年3月地缘紧张局势不断升温以来,俄罗斯出现资本外逃、货币持续贬值、通胀上升等问题。俄罗斯央行分别于3月、4月和7月加息以缓解经济运行风险。 11月5日:允许汇率更大幅度波动。 俄罗斯央行11月5日宣布放松对卢布的干预、允许汇率更大幅度波动。俄罗斯央行表示将把其用于市场干预的资金总额上限定在每天3.5亿美元。而此前的政策是可以在每日实施多次额度为3.5亿美元的干预。该央行曾在今年10月每天花费多达30亿美元以试图支持卢布。

经济结构性矛盾

经济结构性矛盾 8月的宏观经济数据,不算太出乎市场预料,而结构问题更令人担忧。 虽然有专家表示,8月的CPI同比上涨2.0%,未能完全反映物价变动水平,真实度值得怀疑。但这已不重要。即便CPI再增加零点几个百分点,达到2.5%左右,使其更加准确、可靠地反映价格的变动情况,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因为,央行这一段时间以来频繁采用逆回购的方式代替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已说明2%足以能让央行在政策调整方面更加理智、更加谨慎。倒是PPI仍处于下降通道,且降幅始终居高不下,对此,需要有更加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该降的不降,不该降的却继续在降,这样的矛盾格局,确实很让人纠结,让人担忧,让管理层左右为难。 原本以为,经过一段不算短时期的调整,CPI可以进入平稳下降或相对稳定的阶段,从而为货币政策的下一步调整打下良好基础。而且有分析认为,CPI若要反弹,也要看经济企稳回升的情况,看PPI的传导,看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输入型通胀的压力大小。但刚刚进入“1”时代,就迅速返回到“2”时代,且未能真实反映价格的变动情况,还是有些始料未及。如果不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和行政手段,谁也无法保证,今年后几个月,CPI不会继续运行在逐步反弹的通道之中。如果CPI继续出现反弹,且反弹的速度超过预期,那么,降准、降息等政策调控手段的空间将越来越小。 更为严峻的是,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7、8两个月连续上涨、国内各种稳增长的措施连续发力的情况下,PPI却毫无企稳迹象,这确实十分反常。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依然处于十分艰难的境遇中。 事实也是如此,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日前联合发布的8月中国制造业PMI数据为49.2%,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年内首次低于荣枯线。其中,新订单指数为48.7%,比上月继续下降了0.3个百分点;生产指数也继续回落,为50.9%,比上月又下降了0.9个百分点。而作为衡量经济景气程度的硬指标之一——8月的月发电量、日均发电量、日最大负荷、日均最大负荷等,与7月的情况相比,也均出现了环比下降。显然,PPI跌幅的持续扩大,反映了内需疲弱的局面仍未改善,企业去库存化之路还很艰难,那种中国经济迈入了去库存化尾期的判断已不攻自破。另外,这还反映了诸多领域产能全面过剩的困境,加剧了工业品生产领域潜存的通缩隐忧,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并未减轻。 没有订单,就没有生产,没有生产,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投资,最终,PPI就只能继续运行在下行通道。这应视为一种恶性循环。我们并不认为PPI涨幅大就是好事,毕竟,PPI过快上涨,对经济的稳定、特别是价格的稳定也是有害的。但PPI始终处于下行通道,则绝非好事。至少,它表明经济很不景气,实体经济步履维艰。 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央和地方都在采取各种各样的“稳增长”措施。特别是9月5日、6日两天,国家发改委一下子批复了上万亿的投资项目。而所批复的项

最新 俄罗斯的宏观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分析-精品

俄罗斯的宏观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分析 一、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 俄罗斯地大物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种类多、储量大,自给程度高。森林覆盖面积亿公顷,占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一位;木材蓄积量807亿立方米;天然气已探明蕴藏量为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3,居世界第一位;石油探明储量109亿吨,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2%—13%。煤蕴藏量2000亿吨,居世界第二位;铁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约占30%;铀蕴藏量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4%;磷灰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65%;镍、锡占世界探明储量的30%,铝蕴藏量居世界第二位;铜8350万吨,黄金万吨;非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石棉、石墨、云母、菱镁矿、刚玉、宝石、金刚石储量及产量都较大,钾盐储量世界首位。渔业资源相当丰富,生物资源总量580多万吨,鱼类2300万吨,水力资源4270立方千米/年,居世界第二位,境内280余万个湖泊,其中贝加尔湖是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丰富的资源为俄罗斯外贸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 二、俄罗斯的宏观经济发展情况 2000—2008年俄罗斯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GDP十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全年GDP同比下降。在世界前十大经济体中,俄罗斯是经济下降幅度最大,也是“金砖四国”中表现最差和上海合作组织中唯一出现经济负增长的国家。 2009年,俄罗斯政府充分重视国际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为应对危机的挑战,俄罗斯政府积极制定了以稳定金融和社会保障为重点的反危机计划,投入资金约3000亿美元,2009年俄罗斯政府的反危机措施见效,2010年俄罗斯经济开始恢复性增长,2011年俄罗斯经济重新回到危机前水平。 2012年俄罗斯经济保持了低速增长,2013年俄罗斯经济继续保持低迷状态。2014年俄罗斯经济遭遇多重冲击,包括石油价格急剧下跌、欧美对俄罗斯经济制裁不断升级和卢布贬值不断加快等诸多因素,经济发展颓势明显,增长速度只有。2015年俄罗斯由于能源价格继续下降和西方国家继续制裁,经济继续疲软,俄罗斯GDP 呈的负增长。

冷战后美国经济外交中的单边经济制裁(精)

冷战后美国经济外交中的单边经济制裁 1991年,冷战结束,东西问题随之降温,南北问题骤紧,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出来,导致国际政治经济结构发生变化,高级政治(high politics)地位下降,低级政治(loW politics)地位上升,经济手段相应地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经济外交(economicdiplomacy)在总体外交中的地位也随之上升,成为政府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政策的类型和模式可以把经济外交分为经济援助外交、经济制裁外交和经济合作外交三种类型。我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之后,经济外交在国家总体外交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并以经济援助和经济合作作为经济外交的主要形式,并以平等互利为经济外交的准绳。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作为冷战后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的美国却对经济制裁情有独钟。经济制裁(economicsanctions)作为经济外交的一种,即有意识地采取某种政策来****或剥夺某一国家的利益,以迫使该国改变其某一对外政策或行为。经济制裁是一种强制性外交政策,根据发起者的不同分为单边经济制裁和多边经济制裁。多边经济制裁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因某种需要,在一定的协议下共同对违约国的经济行为实施某种****。单边经济制裁,顾名思义是由一个国家单方面采取对某一个或多个国家实体的经济行为加以****、禁止等手段以期达到特定的目的。本文将主要探讨冷战后美国经济外交中的单边经济制裁。 一、冷战后美国对外经济制裁概述 冷战后,国际形势发生巨变,与美国相抗衡的另一极苏联不复存在,使美国成为当今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在国际关系中,经济制裁倍受美国青睐,日渐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当然,醉翁之意不在酒,****和禁运并非为了****和禁运本身,经济制裁只是美国政府为达到更深层次的政治和外交目的的工具。 以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制裁为例。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制裁至今已近半个世纪,其目的就是使古巴政府放弃社会主义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自1960年美国开始对古巴实行全面禁运,1992年10月,美国通过了旨在强化对古巴经济****的“托里切利”法案,进一步扩大对古巴的贸易制裁;1994年8月,克林顿宣布对古巴采取新的制裁措施,以期从经济上和政治上加大对古巴的压力。1996年3月,美国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了一项由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赫尔姆斯和共和党众议员伯顿提出的赫尔姆斯一伯顿法,旨在强化美国对古巴的全面制裁,赫一伯法的正式名称是《古巴自由与民主巩固法》,法案正式文本的封面上,明确提出其目的:“谋求对卡斯特罗政府的国际制裁,计划支持一个过渡政府,导致在古巴产生一个民选政府。”。其中规定:禁止第三国在美销售古巴产品,不给在古巴投资或进行贸易的外国公司经理、股东及其家属发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