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第1课时)

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第1课时)

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第1课时)
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第1课时)

第六单元第一章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第1课时)【教材分析】

【教学流程】

A.玉米和肾蕨

B.

C.马尾松和葫芦藓

D.答案:B

【自主学习】

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_______________(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把生物划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不同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_____________关系和_____________关系。

2.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

3.被子植物中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同步训练】

1.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A.科 B.属 C.种 D.目

2.下列属于种子植物的是()

A.肾蕨 B.葫芦藓 C.油松 D.水绵

3.水绵属于()

A.藻类植物 B.种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

4.关于假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吸收水和无机盐 B.仅能吸收水分

C.仅能吸收无机盐 D.只能起固着作用,无吸收作用。

5.下列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的是()

A.油松 B.玉米 C.侧柏 D.银杏

6.无种子植物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种子植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

7.把被子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裸子植物按由简单到复杂排列_______________。【当堂达标】

1.下列关于分类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分类中,所有的类群都处于同一个等级

B.生物分类完全根据生物的外部形态

C.生物分类有助于研究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D.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科

2.对被子植物进行分类,将花、果实、种子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的原因是()

A.花的颜色多种多样

B.种子都有果皮包被

C.花.果实.种子在植物一生中出现较晚,不易受环境影响,性状较稳定

D.许多被子植物的果实都有好吃的果肉,味道不同。

3.在植物分类中,把水稻.苹果.油松归为一类,把海带.葫芦藓归为一类,这种分类的依据是()

A.有根和假根 B.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C.有无种子 D.网状脉和平行脉

4.玉米和油松相比,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A.油松没有果实,种子裸露

B.油松有形成层能长粗,玉米无形成层不能长粗。

C.玉米种子无果皮包被,油松的种子有果皮包被

D.玉米种子有果皮被,油松种子无果皮包被

5.葫芦藓和玉米不属于同一类植物,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A.有无种子 B.叶的结构不同

C.有无根 D.茎的结构不同

6.将下列几种植物.植物类群及特征用线连接起来

a葫芦藓①被子植物 A 种子无果皮包被

b肾蕨②裸子植物 B 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c油松③蕨类植物 C有根.茎.叶,孢子生殖

d向日葵④苔藓植物 D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e水绵⑤藻类植物 E有茎.叶.假根,无输导组织

【答案部分】

自主学习

1.相似程度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种属亲缘关系进化关系

2.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种

3.花果实种子

同步训练

1.C 2.C 3.A 4.D 5.B

6.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7.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当堂达标

1.C 2.C 3.C 4.D 5.A 6.a④E.b③C.c②A.d①B.e⑤D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2章第一节生物的分类教案1(新版)北师大版

《生物的分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说出生物分类的意义、生物分类概念及依据。 ②尝试对植物和动物根据其结构特征进行分类;列举生物的主要类群。 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判断能力。 ②通过探究生物分类方法、分类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做一个小小分类学家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 ②通过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增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同学们保护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怀。 教学重点: ①尝试根据生物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②探究并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 ①尝试根据生物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②通过观察与思考,总结出生物分类的方法和依据。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演示、分析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问题:谁的课桌最整齐? 2、举例说明身边的分类现象; 3、小试牛刀进行生物分类。 在这里我给大家带来了9种熟悉的生物图片,请你为这些生物分类。我请一位同学来说说。 学生积极思维,回答问题 学生看图片,辨认生物。交流回答:植物、动物、真菌 接下来我们来做个选择题。想进一步了解菜粉蝶的生长发育和行为,在下列几种书,你会选择哪一种? 学生:我选择蝴蝶。菜粉蝶是一种蝶类 点拨:菜粉蝶是一种蝶类,也是一种昆虫,当然也是无脊椎动物、动物、生物。但是要

找到它的详细资料,就应该选择《蝴蝶》。 一、了解生物分类 同学们刚才在回答这一问题时,无意中已经应用了生物分类的方法,在学习分类时,首先要明确几个相关的概念。请看课本:明确几个相关的概念。(请学生用笔勾画好) 1、什么是生物分类? 2、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3、分类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自主学习归纳: 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2、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3、分类的基本单位:种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对生物进行分类呢?让我们以一个小小的分类学家的身份,来尝试根据生物的特征对一些常见的生物进行分类吧。 看来,前边的知识有点遗忘,现在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前边我们学习的有关知识, 1、植物体有哪六大器官? 2、所有的植物都有种子吗? 点拨:藻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属于孢子植物。 3、种子的外面都有果皮包被吗? 4、所有植物都有根、茎、叶的分化吗?(点拨:假根不是真正的根,只起固定作用。) 5、种子里面的子叶数一样吗? 6、被子植物的叶脉都一样吗? 回忆、交流: 1、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有种子———种子植物,没有种子———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3、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松种子外无果皮包被,属裸子植物。桃的种子外有果皮,属被子植物 4、水绵等属藻类——无根、茎、叶。葫芦藓、肾蕨属蕨类——有茎、叶,假根 5、不一样,一片子叶(单子叶植物),两片子叶(双子叶植物)。 6、不一样,叶脉分为平行脉和网状脉 二、尝试对植物进行分类 现在,咱们同学对植物的一些特征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就让老师带领大家进入安详宁静的植物王国,对一些常见植物进行分类吧。

第一章第一节课时(1)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课时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其在人体内的储存方式和氧化分解的生理意义。 3、使学生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吸收过程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教学重点】葡萄糖、淀粉的性质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葡萄糖的结构。 【实验准备】洁净的试管、烧杯、铁架台、石棉网、AgNO3溶液(2%)、稀氨水(2%)、葡萄糖溶液(10%)、淀粉、碘水、H2SO4溶液(20%)、NaOH溶液(10%)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趣味问答:同学,你今天吃糖了吗? 【常识介绍】含糖食物与含糖量。查看教材P4表1-1 【设问】什么是糖?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4 资料卡片。 1、糖的概念: 糖类又叫,大多数糖符合通式,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 分类 单糖:葡萄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糖水解生成 二糖:蔗糖、麦芽糖 1 mol 2 mol单糖 糖水解生成许多 多糖:淀粉、纤维素1 mol mol单糖

一、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1、物理性质:晶体,溶于水,有味。 【思考】实验测得: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含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 葡萄糖分子式为: 【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 【演示实验】实验1-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结论】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 【介绍】葡萄糖除具有醛的性质外,我们还发现它具有下列性质: (1)1mol该未知物与5mol乙酸完全反应生成酯。 (2)1mol该未知物与1molH2加成反应时,被还原成直链己六醇 【讨论】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 2、结构简式: 【设问】由葡萄糖的结构可以预测葡萄糖有哪些化学性质? 3、化学性质: (1)银镜反应: 银氨溶液:在2%AgNO3溶液中边振荡,边加入2%稀氨水,当最初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时的溶液 (2)体内氧化: 【提问】人生病不能正常饮食时,医生一般会注射葡萄糖水溶液这是为什么?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5.回答问题:葡萄糖在人体内如储存和被氧化?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

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通过窗口的学习,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教学目标 结合现实情境,在整理人民币的过程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具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约8分钟) (一)目标:复习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 预习认识人民币。 (二)要求:经过课前预习,哪些知识已经明白,还有哪些知识存在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三)练习 1.76-30= 54+7= 100-90= 45-30= 59-8= 24-9= 37+20= 25+9= 2.课前预习:请认真预习课本36-37页的内容。 通过预习,我知道了: 4.导课。 二、合作探究(约15分钟) 1.目标:①经过合作探究,对人民币有所认识。 ②通过探究,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要求:①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先仔细观察并认识面值想一想推算出人民币间的进率。 ②小组确定学习标准。小组长进行任务分工后,共同对人民币进行认识。 ③每位同学先说一说自己手中人民币的面值,再说一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小组内

从1号开始按顺时针顺序发言)。 ④把得出的结果板书。 3.汇报。(教师随机确定) 汇报顺序:我们是按什么标准确定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的? (一)、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生谈话: 教师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个小猪的储蓄罐 教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教师出示小猪) 学生:小猪储蓄罐 教师:看到储蓄罐你会想到什么? 你们有储蓄罐吗?他有什么作用呢?当你把自己的零花钱慢慢变多的时候,你打算怎样用他们呢? 教师:那你知道买这个要多少钱呢? 学生猜价钱,教师引导,加深对数的大小的体会,同时感受“区间套”的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你猜得贵了,便宜了……” 学生猜到后,让他们看储蓄罐上的标签:18元 2、学生说话 教师:刚才小朋友说到的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课件出示:人民币) 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见过或者用过哪些人民币? 学生自由说。 (二)、认识人民币 1、介绍 教师:在这个信封里有一套人民币,现在请你们小组合作,互相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说一说他的特征。 (学生在小组内介绍,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教师参与) 2、整体认识 课件展示,认识所有的人民币:(分两个层次) l两个1元有什么不同?(区别纸币和硬币) l先展示旧的人民币,在出现新的人民币(区别新旧版)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教材分析 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则是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作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作为对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本章一步达到,这些要求将在整个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逐步完成。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亲自实践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安全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提问]我们都知道,化学课上我们经常要做很多实验,那么化学学科与实验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与实验的关系:

《第四节生物的分类》同步练习2

第四节生物的分类》同步练习 1、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划分依据是[ ] A、是产生种子进行繁殖,还是产生孢子进行繁殖 B、茎是否高大 C、种子中是含有一片子叶,还是两片子叶 D、种子有果皮包被,还是无果皮包被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则越小 B. 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大,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则越大 C?在生物各类群之间,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则越远 D.在生物各类群之间,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则越近 3、如果有A、B、C、D、E、F六种生物,其中A、C同属不同种,B、C同科不同属, C、D 同目不同科,B、E同纲不同目,E、F同门不同纲,请问: (1) 与C同科的生物有哪些? ⑵与A同目的生物有哪些? (3)与A同纲的生物有哪些? ⑷与F同门的生物有哪些? 4、观察下页的分类系统图解,回答问题: ( 1 )虎和豹的不同点多,还是虎和猫的不同点多?为什么? (2) 在上述生物中,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什么生物? (3) 猫和狗共有的分类单位有哪些? (4) 请写出豹隶属的分类位置。 5、狗有很多种品种,那么它们都同属一个种吗?

答案 1. D 2. D 3. 答案(1)与C同科的生物有A、B;(2)与A同目的有B、C、D;(3)与A同纲的生物有B、C、 D、E; (4)与F同门的生物有A、B、C、D、E。 4. 答:( 1 )虎和猫的不同点多。因为虎和猫属于不同的属,而虎和豹属于同一个属,不同属的生 物之间的不同点多于同属的生物。 (2) 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类人猿。 (3) 界、门、纲、目。 (4) 豹属,猫科,食肉目,哺乳纲,脊索动物门,动物界。 5. 答:属于同种生物 6.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第六单元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 SectionA period one Teaching aims: 1.knowledge objects (1)Function:Let the Ss know how to talk about their likes and dislikes. Learn some new words ab out food. (2)Keyvocabulary:hamburgers,tomatoes,oranges,ice-cream,salad,bananas strawberries,pears,milk,bread (3)Target language: ①—I like bananas.Do you like bananas? —Yes,I do./No,I don’t. ②—I don’t like salad. Do you like salad? —Yes, I do./No,I don’t. ③—Does he/she like hamburgers? —Yes,he/she does.He/She likes… No,he/she doesn’t.He/She doesn’t like (4)Structure: The countable nouns and uncountable nouns. 2.Ability objects: To learn to talk about likes and dislikes. 3.Moral objects: Learn to care about others. Teaching key points:new words;sentence patterns

第一章第一节课时(1)答案

第一章 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 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课时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其在人体内的储存方式和氧化分解的生理意义。 3、使学生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吸收过程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教学重点】葡萄糖、淀粉的性质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葡萄糖的结构。 【实验准备】洁净的试管、烧杯、铁架台、石棉网、AgNO 3溶液(2%)、稀氨水(2%)、葡萄糖溶液(10%)、淀粉、碘水、H 2SO 4溶液(20%)、NaOH 溶液(10%)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趣味问答:同学,你今天吃糖了吗? 【答】其实,我们每天都要吃“糖”,只不过可能没有直接吃糖,我们吃的食物很多都是糖类,而且我们的身体机能能将我们吃的食 【常识介绍】含糖食物与含糖量。查看教材P4表1-1 【设问】什么是糖? 1、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2、是最廉价的能量来源 3、人体摄取的热能约有75%来自糖类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4 资料卡片。 1、糖的概念: 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大多数糖符合通式C n (H 2O)m 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 一、 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能溶于水,有甜味。 【思考】 实验测得: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含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 葡萄糖分子式为:C 6H 12O 6 【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 分类 单糖:葡萄糖 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糖水解生成 二糖:蔗糖、麦芽糖 1 mol 2 mol 单糖 糖水解生成许多 多糖:淀粉、纤维素 1 mol mol 单糖

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教案

Unit 6 In a nature park 第一课时课型对话课 教学目标 1 请同学们掌握四会单词river forest lake 词组go to the forest go boating 2 掌握四会句型Is there a river in the forest? 答语Yes, there is./No ,there isn’t. 3 了解单词boat 和复数boats 4 通过学习本课请同学们自己总结出本课一般疑问句的复数句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图片、课件,以及本课时的单词卡; 教学流程设计 (一)定向导学 1、预习 (1)Let’s try 播放Let’s try 部分的录音,请学生做出正确判断。 学生进行两人小组练习,完成Talk and match 部分说说连连的活动 (二)自主学习(Let's talk) 1、出示自学提纲,明确学习要求。 A:自读对话,找出自己不会的单词并用“横线”圈出。用“三角”画出重点句式。 B 小组内翻译对话讲解不懂得。 C:分角色大声跟读课文 2、布置学生自学。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合作交流 1、布置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 每个同学大声读一次课文,其他同学纠正错误。 2、模仿课文自编对话组内交流。 (四)达标训练 1 Let’s go to the forest. 2 Let’s go to the school. 3 Let’s go to the classroom. 4 Let’s go to the zoo. (五)巩固拓展 1 There be 句式单数变复数。 2 There be 句式的各种变法,以及易错的点。 六小结 1、指名学生小结知识点。 学会了“Is there a river in the forest?No,therre isn’t.”的用法。 2、教师总结学生学习情况。 七堂清检测 1 There is a hill beside the river.(改为一般疑问句) 2 Is there a hill beside the river?(作出否定回答 3 There is a hill beside the river.改为否定句 4 There are some hills beside the river. 改为一般疑问句 5 There is a river .(改为复数)

中图版初一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中图版初一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地描述地球的形状。 2。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及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地球的形状的认识历程。 难点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地球是人类之家,学好地理就必须从认识地球开始。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地球的相关知识,为我们学好地理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大家都是成功者! 〔板书〕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自主学习】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4-P7,完成以下要求。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 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 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3.地轴是代表地球的旋转轴,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 4.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地球模型。 【小组探究】 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请你依次写出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航海时所经过的大洋〔按顺时针方向〕。麦哲伦的航行能证明什么? 1.麦哲伦船队航海时所经过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2.麦哲伦船队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深化探究】 1.列举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地球不是平面而是球体的例子。 〔1〕海边看远方行来的航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轮船。 〔2〕月食现象,看到地球的影子是圆的。 〔3〕站得越高,看得越远。 2.请在以下图字框中填出表示地球大小的数据,读以下图归纳地球的形状。 〔答案: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分别填:5.1亿平方千米6371千米4万千米地球是一个不规那么的球体〕 3.观察〝地球仪示意图〞解释以下概念。 探究结论: 〔1〕地轴:拨动地球仪,可以看到它是绕着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代表地轴。 〔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

第六单元教案

21、太阳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2.学习常识性课文的读法;根据太阳的特点、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这两方面所介绍的一些有关太阳的知识填空,并据此分段,写出段意。 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重点句段的意思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4.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一些有关太阳的知识,懂得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2.了解阅读常识性课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在以前的练习中,我们已学过说明文,这节课我们又要学一篇说明文,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什么呢? 板书课题:20、太阳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1、过渡:昨天我们通过预习,知道了本课是一篇常识性的课文。那么课文是从几方面向我们介绍有关太阳的? 2、各自朗读课文,交流板书: 特点 与人类的关系 3、给课文分段。 三、导学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把握太阳的特点。 1、指名分节读1-3节,说说太阳有哪些特点。 2、交流板书: 远 特点大 热 3、自由朗读,找出有关描写的语句体会文章如何把太阳的这些特点写具体、写生动的,同桌讨论。 4、交流,读句。 远:传说引入,数据,比较,假设,反问。 (课文开头以“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引出了太阳究竟离我们多远这个问题。再以“其实”一词为过渡指出太阳离我们的实际距离是1.5亿公里,然后运用比较的方法说明:到太阳上去,步行需要3500年,坐飞机需要20几年,最后得出结论“箭哪能射得到呢?”从中使我们感受到太阳与地球的距离真是太远了。 大:比较,数据,比喻 (先说人们觉得太阳不大,而实际上却大得很,与地球相比,“要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最后解释为什么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那是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热:数据 (“大火球”这一比喻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都反映出来了。接着讲表面温度有6000度。课文用“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来说明6000度的温度有多高。再讲中心温度,

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 腔肠动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第1课时腔肠动物 一、选择题 1.水母、海蜇、珊瑚虫和海葵是常见的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绝大多数生活在() A.草原中B.海洋中 C.森林中D.土壤中 2.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A.身体呈辐射对称B.体表有刺细胞 C.有口无肛门D.以上都正确 3.水螅的生活环境是() A.有丰富绿藻的海水 B.被污染的废水 C.清澈的急流的大河 D.清澈而水草丰富的池塘或小河 4.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的纵轴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成完全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叫() A.辐射对称B.左右对称 C.上下对称D.两侧对称 5.水螅属于腔肠动物,如图5-1-3为水螅体壁横切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1-3 A.水螅的体壁有3层细胞 B.①是外胚层,②是内胚层 C.水螅身体呈现两侧对称 D.食物残渣通过肛门排出

6.蜇和珊瑚虫排出消化后食物残渣的结构是() A.肛门B.口 C.胞肛D.体壁 7.水螅体内的结构叫作() A.空腔B.消化腔 C.体腔D.内脏 8.在水螅周围放些水蚤,活水蚤进入水螅体内的方式() A.水蚤游到水螅口中 B.水蚤被水螅的触手捕捉,送入口中 C.水蚤被水螅的外胚层吸附,外胚层分泌消化液将其分解 D.水蚤被吞入水螅口中 9.在水温适宜,食物充足时,水螅身体下端三分之一处的体壁会向外突起,渐渐成长为一个小水螅。成长到一定时期后脱离母体,独立生存,这种生殖方式叫() A.有性生殖B.分裂生殖 C.出芽生殖D.孢子生殖 10.2019·重庆关于腔肠动物,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珊瑚虫、海葵、海蜇是腔肠动物 B.身体呈辐射对称 C.腔肠动物有口有肛门 D.都是生活在水中 11.珊瑚礁是如何形成的() A.水螅分泌的石灰质堆积形成的 B.海蜇分泌的液体形成的 C.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 D.海葵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章 第四节 生物的分类教案 上海版本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生物的分类教案上 海版本 一、设计思路 “生物分类的阶元”是上海市初中生命科学教材第4章第4节“生物的分类”中第二课时的内容,其前一课时为“物种的命名”。通盘考虑分类阶元一课在整个章节中的地位,结合课改中关于“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的理念,笔者将本课的教学作如下的充实和调整。 (1)设立一全新的分类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教师提供的一系列图片上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按从“界”到“种”的顺序逐步分类(见本文“附图”)。分类过程中,还必须与“盒中盒”的操作方式配套同步进行。所谓“盒中盒”,即大盒套小盒,用以直观解释各分类单位间的大小关系实为一种从属、包含的关系,这是华师大马炜梁教授在其《高等植物及其多样性》一书中提出的(详见本文附件)。同时,活动中要求学生将分类所得的图片放入相应的盒子里去,这就还解决了活动中众多图片的归置问题。 整套活动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识记住分类的七个等级单位,体会、理解分类单位与生物共同特征间的关系,避免了以往教学中学生枯燥地死记硬背这两个知识点的现象。并且,它还以全面调动学生已学的生物类群知识为基础,本身又契合初中生活泼好动、喜好在活动中探索知识的心理。 (2)自编训练题(见本文附录)。练习册里的习题是以整个“节”为单位编写的,不适合每堂课结束后当即使用,因此笔者自编学习训练题,有助于及时反馈课堂学习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1)和(2)的设计均具“伸缩性”,即,根据所授班级的不同水平而可或增或减的进行调节。如,学生的学习状况不那么理想时,适当减少分类的图片,以降低活动难度,训练题也只选做基本题;反之,学生学有余力,则增加分类的难度,对生物进行5界系统的划分等。 (3)以新事例阐释传统知识,使课堂学习紧跟时代的步伐。在解释同种生物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时,通常以骡为例,说明驴、马虽在人为条件下交配生骡,但骡是不育的,因为驴、马是不同的物种。而笔者结合我国动物园繁育成功狮虎兽、虎狮兽的科技新闻进行阐述,并展示相关图片,这就增强了课堂的新奇性和趣味性,并赋予课堂时代性。笔者还收集了有关狮虎兽的科教视频,作为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请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播放观看。 (4)变更本课在“生物的分类”这一节中的教学顺序。按教材,先讲物种命名,再讲分类阶元。笔者认为这欠妥当。因为在物种命名中介绍学名的组成时,要涉及属名和种加词。那么什么是“属”,什么是“种”呢?以前的教学从未提及,这就显得突兀了。笔者认为应先讲分类的阶元,在学生明白“属”和“种”的意义后再讲述学名的组成,才符合逻辑顺序,学生也容易理解为什么说两物种的属名相同,它们的亲缘关系最近。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能熟练地按序说出生物分类的7个基本阶元; b、知道种是分类的最低阶元,同种生物雌雄个体互相交配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c、理解分类单位与生物共同特征之间的关系:越是大的分类单位,生物彼此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反之,生物彼此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 2.过程与方法

初中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分类》教案

生物的分类教案 一.导入 通过提问为何可以在超市很容易买到想要的商品导入新课:生物分类。 二.生物分类的依据 问:为什么要对生物进行分类呢? 答:因为地球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太多,为了便于认识和研究多种多样的生物,所以要对生物进行分类。问:那么现存的生物究竟有多少呢? 答:课件展示。课本标注关键词“现存至少400万种”。 问:如何对生物进行分类? 答:课件展示。标注关键词“异来加以区分”、“同来加以合并” 问:那么我们对生物进行分类时,是根据生物体的哪些特征的“异”来加以区分,哪些特征的“同”来加以合并的呢? 课件展示图片,通过观察图片找异同,总结归纳生物分类的依据: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种的作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 学生活动:通过多媒体课件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课件展示。标注关键词: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种的作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 三.分类的等级 总结后提问:如何再细分?

以动物为例再细分,引出分类的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课件展示,标注关键词“界、门、纲、目、科、属、种” 学生活动:30秒按等级顺序记忆7个分类单位。抽测记忆结果。 课件展示,举例说明生物的分类等级 四.种的概念 问: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什么? 答:种。 问:为什么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呢? 课件展示,种的概念和特点。标注关键词:“基本”、“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态分布”、“同种生物”、“有性生殖”、“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通过马和驴交配生下骡来说明种的概念。举例:狮虎兽等 五.分类等级的特点 课件展示图片,问:狗和狼的相同点多,还是狗和猫的相同点多? 答:狗和狼的相同点多。 。 课件展示,标注关键词:“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的相似程度越大,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反之,相似程度越小,亲缘关系越远。” 总结规律: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的相似程度越大,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 六.课外阅读 林奈和双名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第六单元第一课时教案新部编本设计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 Section A period one Teaching aims: 1.knowledge objects (1)Function: a. Let the Ss know how to talk about their likes and dislikes. b. Learn some new words ab o ut food. (2)Key vocabulary: hamburgers, tomatoes, oranges, ice-cream, salad, bananas strawberries, pears, milk, bread (3)Target language: ①—I like bananas.Do you like bananas? —Yes, I do. / No, I don’t. ②—I don’t like salad. Do you like salad? —Yes, I do. / No, I don’t. ③—Does he / she like hamburgers? —Yes, he / she does. No, he / she doesn’t. (4)Structure: The countable nouns and uncountable nouns. 2. Ability objects: To learn to talk about likes and dislikes. 3. Moral objects: Learn to care about others.

英语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

课题:Unit 6 How many? 学习目标:1.掌握句型:How many … can you see? I can see…. 2.理解名词复数及读音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通过情景会话,让学生学会询问别人能看见多少样东西以及如何赞美别人的东西,并且在实际情景中自然运用。在第一册的第六单元中学生已学过如何询问多少样东西,以及相应的回答,可结合本课内容复习上册4.5.6单元中出现过的动物、食物和玩具。 学情分析:充分设计生活情景,调动学生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学会在实际情境中利用所学单词与句子并充分利用Let's sing 巩固、操练Let's learn出现的单词,鼓励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会话。 重点:句型:How many … do you see? I see… 。 难点: 名词复数的读音。 课前准备:PPT单词卡片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Greeting 2.Sing two songs (1)follow me (2)happy birthday to you 3.review words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分别出示画有苹果、香蕉、橘子、桃和梨的图片给学生:I have many fruits here. Do you want to know how many they are? OK,Let’s count.

(1)teach new words (2)follow me read (3)one by one read (4)boys read and girls read 2.数完后,教师问学生:How many apples/bananas/oranges/pears do you see? 让学生回答出:I see eleven apples. I see twelve bananas. I see thirteen oranges. I see fourteen peaches. I see fifteen pears.(教师要注意及时纠正复数的错误读音。) 3.教师把图片贴到黑板上,指着图片教学生正确读出数字11-15。4.Play games (1)炸弹游戏 (2)抢读单词 (3)报数 5.通过录音展示Let’s learn部分的内容。让学生跟读课文。 6.Let’s chant 三、Homework 1. Say the number 1-15 in English to your partner. (跟你的搭档用英语说数字1-15。) 2. Say the chant to your partner. (跟你的搭档练习Let's chant。)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6课时学案答案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学案答案 Unit 6 Work quietly Part A Let’s talk 【学习目标】 1.能够理解对话大意,按照正确的意群即语音、语调朗读对话并进行角色扮演; 2.能够在情境中运用句型What are they doing? They are eating lunch. What’s the little monkey doing? It’s playing with its mother. We are…I’m …等来询问他人和描述自己正在做事情的交际用语; 3.能够正确的听、说、认读单词,如:bamboo,its等。 4.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并进行积极地思考和大胆的创新。 【重点难点】 重点: 1.在真实的情境中交流运用关于描述正在做事情的问答句“What are they doing? Theyare eating lunch. What’s the little monkey doing? It’s playing with its mother. We are…I’m… 2.能理解并表演Let’s talk 的交际内容。 难点:能就创编和表演有关正在做事情的问答小对话。 【新知预习】 读一读下列单词,并试着写出中文意思。 1. read a book 读一本书 2. Have…class 上……课 3. bamboo 竹子 4. eat lunch 吃午饭 5.its _____它的______ 读一读下列句子,试着将其翻译成英文 1.What are they doing? 他们正在做什么? 2.They are eating lunch. 他们正在吃午饭。 3.What’s the little monkey doing? 小猴子正在做什么 4.It’s playing with its mother. 它正在和它的妈妈玩耍。 【课堂探究】 1.听Let’s talk 部分的录音,判断正(T)误(F)。 ①The pandas are eating lunch. ( T ) ②The little monkey is playing with its mother. ( T ) ③The elephant likes bamboo. ( F ) 2.读课文对话回答问题 ①What are the pandas eating for lunch? They are eating bamboo. ②What are the elephants doing? The elephant is drinking water. 【达标练习】 1.将下列中文句子翻译成中文。 ①他们正在做什么? What are they doing? ②他们正在吃午饭。 They are eating lunch.

第一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第2课时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及其测定 [学习目标定位] 1.正确认识中和热的概念。2.通过中和热的测定,初步学会测定化学反应反应热的实验方法,会分析测定反应热时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能采取适当措施减小实验误差。 一中和反应中和热 1.中和反应的概念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实质是酸电离产生的H+与碱电离产生的OH-结合成H2O。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将0.02mol·L-1盐酸与0.02mol·L-1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HCl+NaOH===NaCl+H2O。 (2)将0.01mol·L-1硫酸与0.02mol·L-1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H2SO4+2NaOH===Na2SO4+2H2O。 3.上述两反应,若从物质类别的变化分析,其反应类型是中和反应;若从能量的变化分析,其反应类型是放热反应。 4.上述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OH-===H2O,两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相同(填“相同”或“不同”),判断的依据是参加两反应的H+、OH-的数目都相同。 关于中和热的理解 (1)中和热的概念是酸和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_mol_H2O(l)时的反应热。 (2)浓的强酸和强碱在发生中和反应的同时还要发生溶解,溶解要放出热量;若是浓的弱酸和弱碱在发生中和反应的同时还要发生电离,电离要吸收热量,故放出的热量均不完全是中和热。 (3)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时,1molH+和1molOH-反应生成1molH2O(l),放出57.3kJ的热量,表示为H+(aq)+OH-(aq)===H2O(l)ΔH=-57.3kJ·mol-1。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热一定是强酸跟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 B.1mol酸与1mol碱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 C.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l)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D.测定中和热时可用稀硫酸和稀Ba(OH)2溶液 答案 C

第1节生物的分类

第22章第1节生物的分类教学反思 龙岩初级中学池群珍 完成了《生物的分类》的教学,在这节课里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的学习、分析、合作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对本节课的知识也掌握的较好。 一、本节课的备课思路:在这节课中,本人通过应用生活中常见到的馒头、酱油、灯泡、衬衫等物品来让学生想一想如何才能快速地从大超市里获得这些物品,并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因为它们是按一定的规律分类排列的。认识生物也要采用类似商品分类的方法,根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将它们分门别类,这就是生物分类,从而引入课题。通过让学生学习本节课学习目标,明确了学习目的。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本P29活动的方法步骤,识别生物图片;以同桌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制订分类依据,完成生物分类。大家的依据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尽相同,这样在研究生物时会出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引出本节重要知识点,林奈为分类学解决了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是确立了生物分类阶层系统;第二,是建立了双名法,每一物种都给以一个学名。提出思考题:为了学术研究的方便统一,科学家采用了怎样更为客观、科学的标准?(1)分类依据是什么?(2)分类等级有哪些?(3)分类方法是什么?通过分析图22-2犬的实例,分析生物的分类阶层系统,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分类等级特点,并能判断分类阶层系统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生物的命名法这部分的知识是通过展示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的图片使学生认识到俗名的缺点,进而得出学名的优点。通过了解生物统一命名的重要性,认同科学的严谨性。活动“编写检索表”的开展,先让学生认识编写检索表的依据,再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32的8种动物,区分它们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形态特征、运动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编写检索表。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分类的方法和编制检索表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分类技能。最后通过达标测评及时反馈本节课所学知识,通过梳理重要概念,依据板书进行小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二、成功之处:本节课通过活动“尝试对生物分类”引出林奈为分类学解决的两个关键问题,以此为导向,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取知识。考虑到了课堂的整体设计和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让课堂的连惯性增强,并在设置问题时,比较注意提问的有效性,指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考方向一步步独立的、顺利的完成任务;参与讨论过程中,除了帮助解决一些难题,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必要知识补充。本节课学习活动的方法多样:通过活动开展、练习训练、老师提问等方式进行学习活动;教学资源丰富:各种植物、动物的图片、犬的分类等级系统、检索表、校园植物标牌等教学资源。整节课能微笑面对学生、耐心启发学生思考、经常走到学生中、及时鼓励表扬学生等行为给学生学习信心,激励学生积极认真思考。 三、遗憾之处:活动“编写检索表”为本节知识难点,本来分类是没有唯一标准的,也就是说编写的检索表没有唯一性。但为了降低难度,已经区分8种动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形态特征、运动方式的不同,而且已经提醒:8种动物先分为身体内有脊椎骨和身体内无脊椎骨两大类,让学生自己再分。这种情况下,学生仍然不能很好地将8种动物进行分类,部分学生编写检索表不规范。在个别知识的引导上,问题的指向性还不够明确,有待自己继续加强问题有效性的研究。 通过对本节课的反思,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许多不足。对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课前一定要做充分准备,合理安排课堂时间,让知识更加通俗易懂。在课上多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学生思考时留足思考的时间。同时还应加强学习,促进自己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2018.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